美术设计师

2024-05-15

美术设计师(共12篇)

美术设计师 篇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电脑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成为了不可缺少的存在。美术领域也从二维走向了三维的世界, 且三维技术渐渐取代二维。从电视节目前的栏目包装到三维动画, 再到人们依赖的家居室内设计, 家庭妇女白领们津津乐道的家庭剧前的广告, 它们都是电脑设计的产物。从传统的手工绘画到现在的电脑美术设计, 现在的生产效率要远远大于过去, 也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手工绘画。电脑美术设计中无论是效率、时间、成本、质量也都超过手工绘画。也越来越多的艺术人走上电脑美术设计的方向。

一、对美术基础的认识

(一)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美术设计基础的三大构成就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是专业设计中的一门基础课, 大多数专业的设计者都要学习这个课程。通过学习可以锻炼我们的抽象思维、空间立体思维、色彩构成思维、点线面的运用能力还有色彩综合运用能力。

平面构成是三大构成中的基础, 主要要求我们掌握点线面的构图, 把具象的东西在我们的脑海里进行抽象化, 扎实的运用能更好的解决在以后的美术设计或电脑设计中的骨骼跟立体构成等造型问题。

色彩构成主要研究色彩的基本性质在美术设计中的运用, 明度、色相、纯度是它的三种基本属性。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也称深浅度是表现色彩层次感的基础。在无彩色系中, 白色明度最高, 黑色明度最低, 在黑白之间还存在一系列的灰色, 黑白灰就是构成素描的基本体系, 利用它们之间的色阶变化表现光暗面以及立体感。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 是区分色彩的主要依据。纯度是指色彩的鲜浊程度。

立体构成是现在设计领域中的一门造型基础课, 简单的说就是点线面在空间中的形态和相互关系, 对实际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过程。物体中的某个形状仅仅是形态中无数面向中的一个面向的外廓, 而形态是由无数的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体。它来源于20世纪初在前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包豪斯的艺术教育家们提出了“技术与艺术应该和谐统一”的教育观念。日本的大学不仅把构成教育作为基础课程, 而且变成一门专业课, 在构成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二) 素描、色彩

广义上的素描, 指一切单色的绘画;狭义上的素描, 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由木炭, 铅笔, 钢笔以线条的形式来画出物象明暗的单色画, 以线和面的表现方法来表达。素描被称为“造型艺术的基础”。

除了色彩构成中的三种属性, 色彩还有很重要的三原色, 我们都知道自然界中的白色光是由红、绿、蓝三种波长不同颜色组成的, 即RGB三原色。三种原色中的任意两种颜色相互重叠后, 都会产生间色;三种原色相互混合形成了白色, 所以叫“加色法三原色”。纯青色、洋红和黄色色素在合成后可以吸收所有光线并产生黑色, 这些颜色因此称为减色, 洋红、青色、黄色又称作“减色法三原色”。

减色和加色是互补色。每对减色产生一种加色, 反之亦然。

二、美术基础在设计中的作用

(一) 美术基础的价值

无论是美术基础中的理论、技巧和审美都是美术基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 锻炼我们的艺术技巧, 建立我们独特的审美, 是学生审美与艺术设计的启蒙。

(二) 美术基础的教育意义

美术基础教学能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成熟且正确的思维。对事物有一个良好的判断, 进行有意义的创作, 提高美术作品的整体质量。创作好的设计作品必须要有情感的投入, 艺术从业者们的情感更要健康丰富。培养美术基础的教育, 更是艺术情感的教育, 在创作中充满激情, 艺术作品才会更加生动感人。

三、电脑美术设计的认识

电脑美术设计的定义是指:以电脑为辅助工具, 利用相关的电脑艺术设计软件制作美术作品和艺术活动。利用数字信息技术表示线条、图形、色彩等可视构成的现代艺术形式。

电脑艺术设计的发展涉及到实用美术以及纯美术的范畴, 应用于装潢、室内家居、建筑、动画游戏、工业产品、电视栏目包装、服装、影视广告等多个领域。电脑设计作品生动逼真、色彩鲜明、灵活多变, 给传统美术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二维到三维的制作也体现了电脑艺术设计强大的魅力, 电脑艺术设计也给艺术人提供了创作灵感与思维发展空间。电脑美术设计方便更多对艺术设计有兴趣的非专业艺术人群参与其中, 享受到艺术的无穷魅力, 发挥了更多人的艺术潜能, 为社会提供了一个艺术平台, 使更多的人去展露艺术头脑, 以表现自己的艺术才能。艺术者可以通过电脑技术相互交流和沟通, 共同提高整个艺术界的艺术欣赏水平。

四、美术基础在电脑设计中的意义

通过素描的基础训练, 可以体现绘画者对于想要表现的物体的感知能力, 能快速准确的描绘出来。构图简单的说就是利用点线面, 勾勒出物体的形态。在电脑上构图需要绘画者有扎实的基本功, 画起来轻松自如, 物体的结构、比例、特点的准确都是美术基础所决定的。素描基础与结构的塑造能力在电脑设计中就显的尤为重要。

现实生活中我们对色彩是很敏感的, 看到鲜艳的颜色心情会很开朗, 看到灰暗的颜色心情会很沉静。很多艺术创作都是凭空想象, 在脑海中出现一个艺术场景, 它所有的颜色都需要绘画者赋予, 所以色彩的搭配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它的色调要跟它的意境相同, 就要在调色板中寻找适合它的颜色。无论是装饰艺术还是纯绘画都要求绘画者有很扎实的色彩基础。

结语

设计者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 无论是传统的手工绘画还是现在的电脑艺术设计, 都是一种艺术创作方法。人们在尊重传统工艺的同时, 也应继续探索更方便的能提高艺术价值的方式, 但是, 提高设计作品水平的不是工具的好坏, 而是设计者本身对艺术的理解以及对这些设计方法的运用, 他的创作能力与自身的美术基础, 和对艺术的理解与对事物的审美水平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刘奇.试论美术基础在电脑设计中的作用[A].艺术天地, 2013 (358)

[2]高源.浅谈电脑美术在现在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12 (22)

[3]董树.美术基础课程在设计专业中的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 2013 (12)

美术设计师 篇2

1工艺美术设计对传统建筑设计的影响

工艺美术设计对传统建筑设计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代建筑美术设计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具体来说,工艺美术设计对传统建筑设计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工艺美术的发展和在建筑设计领域上的应用促使建筑设计呈现出创新发展状态。在工艺美术设计思想不断渗透的社会背景下,现代主流审美和设计思想逐渐融入到建筑设计领域,因此在保证设计性的基础上,也能够在传统建筑设计中融入一定的现代性元素,促进传统建筑设计性质的革新,增强传统建筑设计的艺术性,促进其逐步转变为现代建筑设计。其二,工艺美术的渗透和应用对传统建筑设计的方法产生影响,促进其在设计方法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性。在工艺美术逐步融入到建筑设计领域的过程中,装饰主义、功能主义思想对建筑设计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能够使用计算机技术开展设计工作,促进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和设计工艺的有机结合,保证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艺术上和设计构想方面达到和谐发展的状态,促进建筑设计工作呈现出新的发展状态,全面推进建筑设计工作的`优化发展。

2工美术设计思想在现代建筑美术设计中的创造性应用

工艺美术设计一般集中在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和工业品的设计方面,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与人们的生活相互融合,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而随着工艺美术设计的不断发展和设计体系的日趋完善,相关设计人员将其引入到建筑美术设计中,对建筑美术设计进行改革和创新,促进建筑美术设计呈现出全新的发展状态。对工艺美术设计在现代建筑美术设计领域中的创造性应用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结合地域特点对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应用

工艺美术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并且这种审美价值的载体和前提应该突出当地特色的地域文化,并且好的工艺美术设计作品必然能够与当地的地区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具有较高的契合度,能凸显出一定的美术艺术思想内涵。建筑美术设计作品与一般的工艺美术作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有较高的要求,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凸显出地域性,还能够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因此在建筑美术设计的过程中,合理应用工艺美术设计思想,应该突出工艺美术设计的地域性特点,增强建筑美术设计的地域性优势,表现出独特的设计价值。

2.2工艺美术设计思想在建筑形象设计方面的创造性应用

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合理应用创新思想能够更好的展现出工艺美术的设计美感,而将其创新性思想融入到建筑美术设计中,也应该为建筑美术设计的良好发展做出正确的指引,促进建筑美术形象设计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性。在开展建筑美术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建筑物的主要受众群体来说,在观察建筑的过程中会对建筑形象形成初步的感知,而合理应用建筑美术设计思想对建筑形象设计进行创新,能够给受众群体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在一些细节方面引发欣赏者的共鸣,凸显建筑形象设计的价值。由此可见,在现代建筑美术设计的发展过程中,要想保证建筑形象设计效果,促进建筑美术设计行业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应该引入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创新思想,真正结合地域特征和受众群体的特点和欣赏需求开展设计工作,让受众群体在观察和欣赏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切实发挥建筑美术设计的效果,促进建筑美术设计在新时期取得新的发展成果。

2.3工艺美术设计思想在建筑设计架构方面的合理应用

在现代建筑设计工作中逐渐开始引入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建筑美术设计与工艺美术设计的融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在积极开展建筑美术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借助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初步完成建筑雏形的设计,就可以借助对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应用对建筑设计架构进行调整,从建筑设计的造型设计和色彩搭配方面调整建筑设计效果图,增强建筑美术设计效果。在此基础上,在建筑美术设计人员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就应该将工艺美术设计中的思想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凸显出现代建筑设计的人文关怀,增强设计质量。

3结语

在现代建筑设计领域,随着对工艺美术设计的广泛应用,工艺美术设计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对现代建筑美术设计进行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中,只有从工艺美术设计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读,才能够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为建筑美术设计的良好发展提供相应的辅助。

参考文献:

[1]罗勇.探究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6):16-18.

[2]刘文军,王琨.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中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应用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5(1):67.

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教改 篇3

关键词:美术职业教育课改;校企合作;项目教学

一、市场调研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 现实背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化、学习型社会。作为培养生产第一线应用型、管理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中职学校应该科学规划美术设计与制作的专业结构,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根据市场需求培植重点专业。本次调研注重将职业领域的学习内容溶入课堂教学,适应社会需求,与市场接轨,使学生能在一个真实或近似于真实的环境里学习和工作,缩短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

2 校企合作的含义及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学校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一种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学校在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过程中获得企业支持发展更快,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作用。首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其次,校企合作办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再次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增加了学生接触企业用人单位的机会,从而有效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二、校企合作办学,拓宽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职业教育多年来的以课堂为中心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这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方法,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不能致用”的现象十分突出,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教育界和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教育突破校园围墙约束,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实现学生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专业设置基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按照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注重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课程的制定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指导,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来调整。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淡化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

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真学真做。学校要整合专业教师和实习工厂的技师、工程师等人员的力量,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利用实习工厂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条件,将工学结合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之中,把生产现场作为教学课堂,在生产现场讲解实际操作和解决疑难问题。企业要提供工艺标准、技术人员、工作量具和原材料,学生以班组的形式进人工厂直接生产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成本意识、团队意识,达到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这样既完成了实习工厂生产经营的任务,又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长了职业才干。

三、把企业项目管理应用到专业技能学习中去

项目管理把“项目”视做一个完整的系统,依据系统论“整体—分解——综合”的原理,将项目分解为许多责任单元,分别由责任者按要求完成任务,然后经汇总、综合形成最终的成果。假若在教学中得以应用,可以把专业课程的每次课程内容看成企业中一个有完整生命周期的项目工程过程,强调部分对整体的重要性,促使管理者认真对待每一个阶段,以免造成总体性的失败。教师的身份便转化成为项目负责人,是一个关键的角色。学生则成为每个部门或细节的责任人,双方协商确定目标以及时间、工作标准,这等于把课堂搬进了企业中去,在专业学科中运用项目管理,也是将原来彼此分离且各自独立的文化课、专业课和技能训练课程系统实现集成化和统一化,具有统一的目标、组织、思想、语言和规则的过程。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全面提升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一個项目的成功与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有赖于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管理员和部门经理)。因此选择合适的项目经理分外重要。无论是项目经理还是管理员,必须组织有方、充满自信,不仅要有扎实技术能力、个人能力(乐于助人和善于交流、影响力认知能力、个人工作效率等)、业务和领导能力、激发并运用团队潜能能力,更应该具备对这项工作的热情和兴趣。在职业学校中将教师培养成为项目管理员和项目经理,更多的会体现团队合作,更多呈现的是“合作教学”,更会充分体现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所以项目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有利于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这为教师成为学校教育研究者提供了前提。

征求美术和设计创作 篇4

1. 征稿对象:美术家、设计家、书法家, 美术、设计工作者, 艺术院系教师、研究生、大学生的绘画、书法、木刻、雕塑、剪纸、摄影、设计效果图等创作。

2. 来稿要求:美术、设计作品的照片, 作者的自我简介和生活照, 有关作品的评价等, 并将电子稿从互联网发至我刊邮箱。

3. 每位作者发表作品数量不限, 但作品经我社审稿通过。

4. 扩版增容的头三个月 (2009年7—9月) , 杂志社只收取制作工本费 (封2、封3、封底、扉页, 每版1000元;内文每页300元) 。

大班美术活动汽车设计师 篇5

汽车设计师(大班美术活动)

背景:

我镇正实施拆迁工程,在幼儿园附近经常会看见挖土机、压路车在工作,幼儿常常会三个两个地聚在一起讨论这些车的外形和用处,还伴随着一些动作,象征着机器工作的样子。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学者杜威认为:“兴趣是刺激儿童学习的好形式”。幼儿只有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注意力集中,参与主动,投入积极,从而获得知识经验,依据这一教学理论我让幼儿初步认识了挖土机、压路车、垃圾车、洒水车等,了解其车辆的不同功能,并借着幼儿的兴趣,我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发挥,鼓励幼儿设计出新型的汽车来方便我们的生活。课后将幼儿设计、讨论、想象、创作的新型汽车布置在了教室的墙壁上,既可以装饰教室环境又可以参与区角活动、展示幼儿的作品,同时又能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挖土机、压路车、垃圾车、洒水车等车辆的不同功能。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设计各种造型及功用的汽车。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准备:

1、初步认识有特殊功能的车辆,如:挖土机、垃圾车、洒水车等。

2、大马路背景图。挖土机、垃圾车、洒水车等车辆的图片。

3、纸、笔、剪刀。

4、音乐磁带《开车歌》,录音机。

过程:

1、出示“大马路背景图”。

(1)这是什么地方?

(2)大马路上怎么样?(这条马路空空的,没有汽车)

(3)嘟嘟嘟,什么汽车开来了?(教师出示洒水车)

(4)你还见过大马路上有哪些汽车?它们有什么用?(请小朋友相互讲讲,教师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

(5)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知道了这么多的汽车。

(设计意图:出示大马路背景图可引起幼儿的兴趣,这个环节是帮幼儿巩固学过的知识,为下面设计新型汽车做铺垫。)

2、设计新型汽车。

(1)小羊遇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助它吗?小羊种了一片桃园,秋天到了,桃子熟了,小羊想把这些桃子卖掉,可是自己又不会爬树,桃子没法摘下来,怎么办呢?我们给小羊造辆汽车来帮助它,但是造辆什么样的汽车来帮助它呢?(幼儿相互讨论后回答)

(设计意图:以故事的形式出现是为了帮助幼儿在设计新型汽车时更注重汽车的功能性)

(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方便呢?我们需要造一辆什么样的车,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能拓展幼儿创作的思路,不至于局限在只为小羊设计汽车,只给小羊带来方便)

(2)我们来举行一个汽车设计大赛,每人设计一辆与众不同的汽车,设计的汽车造型要特别,还要给人们带来方便。你想造一辆什么样的汽车?(幼儿相互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3)幼儿设计新型汽车。(教师引导幼儿画出造型新颖,功能独特的汽车)

(4)请幼儿把设计好的汽车沿轮廓线剪下来。

4、幼儿欣赏新型汽车。

(1)请已经设计好汽车的小朋友拿着自己的汽车相互介绍一下,也可以介绍给旁边的老师听。

(2)大马路上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汽车,你想了解哪辆汽车?请该设计师介绍汽车的名称及功用。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请幼儿相互介绍,或介绍给身边的老师听,使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产生互动。)

5、放音乐《开车歌》,幼儿做开汽车动作。

(1)这些汽车设计得真漂亮,而且有这么多不同的功能,我们都比不出高低了,让我们开起来试试,到底哪辆汽车开起来最稳。

(2)幼儿作开车动作出活动室。

浅谈美术教学设计 篇6

【关键词】美术教学 教学设计 系统 学习内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191

教学设计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是指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每一节美术课的实施应根据学习需求精心设计。在此,本人以湘教版七年级(下)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为例,浅谈美术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围绕风景画的教学展开,要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主要有两个前后相关的学习活动:先是根据所学的焦点透视知识,以教材中提供的一幅摄影作品为参考绘制风景画;然后根据所学的构图知识,绘制对家乡风景的印象。教师主要帮助学生强化对焦点透视基本规律的了解与掌握,提升学生组织景物构图和绘制表现能力。教师牢牢抓住体现焦点透视的典型作品进行教学分析,才是本课紧扣知识核心的教学选择。

(二)学习者分析

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7-9年级是第四学段,这个学段的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具有基本美术素养和掌握了一定美术学习的特征。首先我坚信每一个学生具有学习美术潜能,能在他们不同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如果将所有研究的内容都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探究,也就是教师“放”的过多,学生毕竟接触到的知识有限,如果单纯的让他们自己掌握探究方向,那么他们所学到的、探究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也很有可能将是很片面的。其次我充分考虑这个年龄段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情意特征、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来进行设计。

二、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组织

(一)感受——情感性是美术的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

多媒体展示当代画家朝戈先生绘制的风景油画《草原的路》,学生看到这幅作品,让他们来阐述下他们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揣摩作者是希望体现什么样的内心情感?我们赏析别人作品内心感受体会可能会有不同,不过这不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我们的重点是集中精力来学习创作风景画的知识与技能,通过我们创作的作品来表达我们对家乡、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二)收获——经历过程,掌握方法

探究规律。首先,通过与《草原的路》原作相关的两张结构示意图,让学生了解风景画中的基本透视现象。让他们知道使画面产生前后空间感的秘密。水平线的距离变化产生空间深远感,垂直线的聚散变化产生空间深远感。其次,通过一张立方体的透视变化示意图,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规律性认识。通过荷兰画家霍贝玛的风景名作《村道》深入分析,探究学习风景画的平行透视规律的运用。通过学习总结出平行透视规律: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第三,通过《马棚》和立方体成角透视示意图,探究学习风景画的成角透视规律。通过探究总结出左右消失、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成角透视规律。

巩固知识,通过教材“思考-练习”的示意图拓展一组图片开展透视知识巩固小游戏。

动手动脑,采用线条形式,在多媒体展示一组风景摄影作品,学生选择一幅临摹。

构图学习,决定一幅风景画形象位置关系的关键是画面上的构图形式线,体现一幅画情感倾向的关键也是画面上的构图形式线。教师通过分析一组素描风景画图片及分别对应的构图形式线示意图分析,在构图上要从正面给学生积极引导,让同学们练习运用简单的几何线、形、勾画能够体现画面形象特点的形式线。取景范围和图幅形状,也是决定画面主次关系及情感倾向的主要因素。让学生对一组不同取景范围图例,一组不同画幅形状图例,分别进行比较分析,体验不同取景范围及画幅形状对应的情感倾向及画面主次表现。师生共同总结出:取景范围宜小不宜大,绘制角度宜变不宜死。方形构图适合表现平静、柔和的感觉,横长构图适合表现开阔、壮丽的感觉;竖长构图适合体现崇高、挺拔的感觉。

(三)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风景画中的透视规律学习和风景画构图学习,让学生动手绘制素描风景画。让他们在创作作品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

三、教学评价

1.自评,让学生阐述自己作品的创意,创作的态度,自己希望在画面上体现什么样的特定情感,自己是怎样去体现的?并说说自己在创作中遇到的困难,作品完成后的愉悦感。

2.互评,同学之间互评,评一评作品的特点,谈一谈认识和看法。评价一下同学作品的成功之处,给了自己什么样的启示或者有什么借鉴意义。同时实事求是的提出作品的不足之处和建议改进方法。

3.师评,根据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能够运用平行透视规律去创作风景画就算成功;对于部分基础一般的学生,敢于尝试创作就是成功,首先肯定其积极的态度与作品的成功之处,然后也要指出作品出现的问题,并一起分析产生这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学习的建议;对于能力确实比较强的学生而言,老师在赞美、表扬过程中,强化对于透视知识与画面表现的正面引导。

四、教学反思

每一位优秀的教师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任何一节美术课教学设计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设计是既定,课堂有生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会有很多预想不到的情况,这时需要我们对具体情况对教学设计的结果进行调整修改、灵活运用。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脱出来,变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彻底改变过去“重传授、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轻学生,重教法、轻学法,重技能、轻能力”的现象。教师与学生之间要产生互动学习。

一堂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实施效果好不好,需要教师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和效率的反思,我们应当根据教材和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找到符合美术教学内容的教学资源。严格按照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美术授课的基本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此达到我们实现美术教学最终目的。

面向美术设计师的着色器技术应用 篇7

1着色器的分类

在游戏制作中,着色器是实时处理图形效果的小程序。在现代图形处理器(GPUs)上有两种主要类型的着色器:像素和顶点着色器。

顶点着色器是一组指令代码,这组指令代码在顶点被渲染时执行,同一时间内,只能激活一个顶点着色器。顶点着色器可以提高渲染场景速度,可以做布类仿真,高级别动画,实时修改透视效果(比如水底效果),高级光亮(需要像素着色器支持)。

像素着色器的编写、使用和顶点着色器大同小异,像素着色器是对每个像素进行光栅化处理期间在图形卡的GPU上执行的程序,可以实时处理像素,创建各种图形效果。

实时处理像素的能力使着色器变得强大。着色器可用于许多复杂材质外观和图像效果:头发、火、阴影、水、反射等等。它很灵活,几乎是无止境的,着色器程序员可以编写几乎任何你能想象的效果。

2着色器工作原理

着色器,从美术设计师的角度来看,往往有点儿像黑匣子。美术设计师的作用主要是创建输入和判断着色器的输出,即设置参数或指定贴图,生成预先存在的着色器,然后查看最终的结果。在某些情况下,着色器代码是由美术设计师编写或编辑的,但在Max和Maya中,大多数较新的着色器创建工具更像是材质系统,没有要求编程知识。

图1显示从美术设计师的角度来看材料着色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这是着色器如何工作的简单流程。在游戏世界窗户本身是黑的,我们可以使用着色器告诉游戏引擎基于灰度图像的哪些部分变亮,哪些部分变暗。你可以看到框架是暗的而玻璃是亮的。图像的右边是黑的和亮着的窗户的特写。

3着色器的应用

着色器通常需要使用二维资产作为输入,并且美术设计师的任务通常不只创建这些资产,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需要深入了解、创建和执行着色器。所以,尽管着色器可以替代美术设计师做许多工作,但同时也会增加我们的工作量。目前,在游戏中对美术设计师有影响的不再是画一个独立的实体的贴图,而是创建一系列为获得所需效果必须共同作用的贴图。使用着色器需要更多的规划、不同的艺术创作思维方式和更多的组织。美术设计师需要学习着色器工具、组织更多资产(可能会彼此链接,因此着色器到位后,它们的移动性更严格),并且还要具备这样的心理素质,那就是创建资产并不是最终结果而是最终结果的组成部分。

我们习惯了在Photoshop中绘制那些没有实时显示某些属性的贴图,但实际上是需要从平面创建贴图,构建一个复杂图像和效果的组织树去创建最终表面(很像我们在3D程序已经做的以及部分贴图生成工具工作的)。因此美术设计师要了解光影基础或发展技能去观察场景背后所有污物、反射和其他表面属性的基础材质。例如,不要在Photoshop中绘制铬表面反射高光——既要让高光点看起来不错,但又不要太明显——你现在要离开Photoshop,给材质指定一个着色器,这样将会实时准确模拟铬的高光点(图2)。尽管着色器在某些方面可以让我们的工作更容易,而且肯定可以使我们的游戏看起来更好,但它们可能在理解上有点复杂,需要更大程度的组织。

在上面示图中,在顶行的窗户玻璃很假,高光点是不动的。中间行的图像的高光点会随着你移动,像真实的反映效果(看最底行窗玻璃的亮点)。示图的底部是非常明显的铬黄效果,同它旁边质朴贴图的相同模型相比较,你可以更容易看到光点在表面移动。

图像着色器可以将任何基础图像转换为三维拼贴马赛克,如图3所示。

在转换过程中,图像可以自由动画和重新渲染,速度相当快。无论是地板拼贴或复杂的暗视觉,图像处理可以给出几乎任何游戏的图像或呈现独特的声音和情感;如果你能想像用一系列步骤去更改图像,那它就是着色器。

将一个场景分解成基本贴图的能力有足够的挑战性,但将一个贴图分解成其基本组件的能力则是更深层的挑战。当游戏中艺术变成贴图、滤镜和程序的复杂结合体时,美术设计师将变得更加重要和更具挑战性。有人预言着色器将会替代美术设计师,但我认为不会发生,总会有需求要美术设计师做出的东西看上去更好、更独特(至少我们可以更改着色器的默认设置)。

试谈美术家与设计师的差异 篇8

关键词:美术家,设计师,社会生活,知识结构,思维方式

无论是美术家还是设计师都属于艺术生产者,是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形成了不同行业区别。他们与社会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生活作为美术家和设计师创作和设计创意的源泉和基础,又同时对美术家和设计师本人自身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总体上来讲,美术家是重再现的,是以追求与现实形象的近似或相似为目的,以描绘客观物象为主;设计师是重表现的不以描绘客观形象为目的,而是用特定的艺术手段表现艺术情感。如果说美术家创作是一种“模仿性”的行为,那么设计师的作品就是一种“创造性”行为。美术家更多的是创作,设计师更多的是创造。

一、两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我们知道,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1美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他的创作源泉和创作基础都来自于社会生活。虽然设计师也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设计师更注重的是作品的价值,例如: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设计师不像美术家那样,美术家在创作时完全可以将个人的情感倾注于作品,而设计师在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作品时更应该考虑的是设计对象(消费者)的情感。美术家的作品可以是在展出或陈列后通过观赏者慢慢地欣赏而产生共鸣,但设计师的作品必然是要在视觉的第一瞬间就要与受众产生共鸣。所以,设计面对的是更为广泛的大众,设计师更注重的是设计作品的商业性质。美术作品可以只作展示和陈列供人们来欣赏,但设计作品却是切切实实地与人发生着关系。设计作品除了传递出必要的信息诱使消费者进行消费外,还要让消费者使用,通过实用与适用来完成设计的目的。当然设计师还要注重设计品的艺术性,也就是美观。美术家与设计师都注重其作品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但设计师在此基础上更注重其作品的实用价值。设计师考虑的更多的是众人的感情,美术家考虑的更多的是个人的情感,如果美术家是为艺术而艺术,设计师就是为人而艺术的。

二、两者与社会知识结构的关系

美术家与设计师的知识结构就是既要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掌握并熟悉某一具体的艺术种类的语言和技巧,同时又要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和合理的、优化的知识结构。美术家与设计师的知识结构还应当包括深刻与深厚的思想修养和文化修养,以及关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广泛而渊博的知识。社会知识结构直接体现在美术家和设计师的艺术修养中,表现在其艺术作品的层次的高与低。美术家可以“闭门造车”来完成自己的美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意愿,但设计师必须时时刻刻与外界接触,不断了解设计受众的意愿,还要把握时代的节奏、时尚的潮流,甚至更要走在时代的前沿乃至超越时代。设计师比美术家更需要掌握时代的脉搏。

美术家的知识结构主要来源于学习与生活,但不同的艺术流派所倾向的知识结构不同,不同的艺术思潮对美术家的知识结构又产生不同的影响。设计师需要有更广阔的知识结构,对设计而言设计除了具有艺术性以外它更多表现的是一种文化性。美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创作具有个人风格的美术作品,设计师会涉足更多的领域,在面对不同的领域做设计时,他更要用相关该领域的知识结合艺术的表现来进行设计的创造。设计与美术相比更具有学科交叉性的特点,设计师不像美术家那样单纯,而是具有一种广泛的包容性。设计师在了解物质的、技术的手段同时还要考虑精神的、观念的因素,把握文化价值的取向。虽然美术家的文化修养十分重要,但设计师的文化修养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广泛的设计受众群体,要想做好真正的设计不将文化因素考虑进去是不行的。

三、两者的思维方式与能力的关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2思维主要属于心理范畴,是一系列心理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我们对于思维的研究主要从哲学、心理学、逻辑学出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之前单一的思维模式不能再应对复杂的艺术现象,综合的思维便应运而生,从而满足艺术对思维的要求。虽然美术家与设计师在艺术创作中都具有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知觉思维、灵感思维,但设计师和美术家的思维方式却存在着不同。如果说美术家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主要为发散思维的话,那么设计师探索问题的方式主要为聚合思维。从思维的创造性维度来看,虽然美术家和设计师都具有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但设计师需要的创造性思维更加明显。

设计师必须具备“想、手、说”的能力。也许美术家只具备前两者就可以了,但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设计师这三种能力缺一不可。所谓“想”,对美术家而言是构思,对设计师而言就是创意,是在进行艺术设计实践之前形成的指导思想。如何让构思新颖,如何使创意独特,这一步是进行艺术创作和设计创造的起步阶段,也直接关系着美术作品和设计作品的好与坏。所谓“手”,就是实践能力,是将所想的构思和创意转化为具体作品的核心环节,它既包括表现能力也包括技术手段,对美术家而言笔、纸、颜料等是他的“手”。对设计师而言,材料、电脑、软件等是他的“手”。再好的构思或创意都要通过具体的实践作品来表达,所以“手”是一名设计师必须的表现途径。所谓“说”,也许是设计师所独有的,它是对所创作的作品向受众或客户所做的文字和语言上的阐述与表达。美术家可以没有这个环节,因为美术作品是用来欣赏的,也许不用过多的文字和语言描述,但设计师却必须向受众、向客户做到清晰而直接地表述。有的可通过作品自身来携带适当的文字信息,有的通过语言的描述进行设计作品的阐述,而新兴的数码媒体设计更是结合视、听,“说”还存在着另一个层面,就是广告界所谓的“贩卖创意”,也许你的创意不是很新颖,也许你的作品并不十分好,但也许你在面对客户或受众时表达、表现得好,你的作品同样可以脱颖而出推销出去。在这里设计师更像是一个辩者,用清晰的思维,犀利的言语来打动受众和客户。“想、手、说”不仅是一个层次上递进的过程,它们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

四、结语

美术微课程的设计要点 篇9

笔者认为,从微课程的概念和特 点出发 , 它短、小、精,且以视频形式呈现的特殊形态,赋予了它多重性质,首先它可以作为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其次它的完整性也凸显了“课程”的性质,再次,由它引发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也使它成为特殊的“教学”方式。因此设计开发微课程需要从它的不同性质入手,有侧重地关注几个设计要点。

一、从资源角度:关注内容精选精编

不同类型的知识传授过程也是有区别的。有的适合讲授,有的适合启发提问,有的适合展开讨论。微课程作为只有教师独自在场的一种授课形式,更多的应是关注那些适合通过讲授、演示完成的教学内容。比如,介绍一个概念,讲述一个知识点,或者演示一种操作方法等。而对于那些需要学生实时互动的教学内容,诸如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生的小组讨论等,则不适合作为微课程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一定要从教学需要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精编。

(一) 首选语言不能代替的内容

用简练的语言直接能够表述清楚的,无需制作微课程。而必须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手段才能让学习者认识和感知的内容则需要制作微课程。如欣赏评述领域的名家名作赏析类课程、设计应用领域的创意设计类课程,尤其是造型表现领域的很多技能技巧类课程,都是跟写一写画一画做一做相关的,怎么写?怎么画?怎么做?很多时候是靠语言很难表达清楚的,这时候就必须要看,学生一看便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可能都不需要教师说一句话。例如某教师在小学五年级《精细的描写》一课中设计了三小段微课程,每段微课程从开始到最后没有一句解说,只有配着音乐时而快进时而真实速度播放的关键环节演示,学生看得入神,看完就知道该怎样精细的描画了。

(二) 可以轻松提高效率的内容

对于视觉艺术的美术学科来说,离开了可视化工具,一切便只能成为想象。微课程以它信息容量大,直观可控的特点,可以在多种美术教学活动中灵活应用,从而使演示指导事半功倍,提高效率。

比如大多绘画类的内容:素描、色彩、国画、版画等等,演示起来需要大量的时间,但借助视频编辑软件将演示速度快进,或者截取关键的环节,短短的几分钟内就知道基本的绘画方法,这一类的内容就非常适合设计成微课程。再如很多手工制作的操作类内容,现场演示可能需要很多材料及过程中的半成品,否则有限的时间内只能演示一小部分,同时演示时也只能满足近距离观看者的需求。但若制作成微课程,由于拍摄角度及距离可以人工控制,拍摄选取的时间节点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因此一个完整的需要十几分钟或者几十分钟的演示可能三五分钟就表现得一清二楚。这样的内容都很适合设计成微课程供师生学习使用。某教师在初二年级《纸板的创想———成型方法》一课中设计了三段微课程,分别用截取放大关键镜头、快进折剪过程等巧妙设计演示了成型方法,三段微课程时长相加不到3分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自学及教师指导的效率。

(三) 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

美术教师大多都有同感,短短的40分钟一节课让学生看了、感悟了、尝试做了并不十分困难,但需要课堂上完成好作业却难上加难。其实学生做不出或画不出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难点没有解决。一节课总有一两个关键点,如果不能突破,学生有再好的工具,给他再多的时间作品效果也不会很理想。所以必须分析学生学习这节课最难的是什么,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

比如初一《大家动手做条龙》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对于学习此课来说,学生们发现材料特征很容易,但掌握拼插等造型方法却并不容易,设计和使用接口关系展现龙的动态更难,都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此时,教师如果设计了直观的演示过程,指导学生基本的插接方法,再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插接部位,让同样的插接形成不同的造型,学生一定会十分受益。再如初二《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空间表达》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在画面中运用手绘线条表现物像之间的空间关系。如何表现是个难点,但认识理解空间概念更是一个隐性的难点和关键点。观察的视角不同,相同的物象就会呈现不同的空间效果,而相同的空间效果,也可以用不同的空间表现方式进行表达。某老师借助精选的图片,结合远洋地产的航拍视频截取,将空间的概念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尤其是某广场不同角度的照片,更能让学生理解空间概念。

二、从课程角度:注重结构及风格设计

海量的媒体资源检索与应用中,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微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大多免费向学习者开放,但能够直接应用于美术基础教育的微课程却少之又少,与自上而下的各种高校慕课平台所做的微课程开发以及全国各联盟组织的“微课程”比赛所做的微课程开发相比,自下而上的以教师个人翻转课堂为依托所做的微课程开发似乎更容易满足日常教育教学的需要,尤其是以地域为中心,在相同版本教材为依托的教学背景下开发出的微课程才更受一线师生的欢迎,这不得不说与课程结构需求紧密相关。

(一) 树立内容及教学结构观

首先,要有内容结构观。

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微课程短小精的另一面就是碎片化,例如很多大赛评选出的优秀微课程却不能够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设计微课程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单个知识点和系列化知识点的联系,做到独立但不孤立,尽可能将内容系列化处理。例如网络教学走红的“可汗学院”,单独看萨尔曼·可汗的某一节微课程不一定很出彩,可是可汗学院的微课程是系列课程,3500个系列微课程视频融会贯通,支持可持续性地个性化学习。可汗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一个学科中每一个知识点所应该教授的程度,并配合以自己更深的理解,更深入浅出地讲述。美术学科无论课堂教学还是特长培养中,很多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呈现系列化递进或关联状态,如:线条系列、色彩系列、手工系列、设计系列、欣赏系列、美术活动系列、特长指导系列……每一个内容本身,也由多个相关联的内容构成。因此,我们首先要树立内容结构观,将这些相关联相递进的因素好好地利用起来,形成有层次、有递进的系列化的课程内容,而不是将它们互不关联的割裂开来。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一定的知识体系,理解学科 (或单元) 的全貌。让学生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每个知识点在知识图谱中的定位等,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起相应的知识结构和脉络,内化所学知识并逐步掌握相关技能。

其次,要树立过程结构观。

微课程作为一种脱离教师课堂教学而独立存在的课程形态,必然要呈现它的完整性,因此需要在建构完整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微课程结构。比如从微课程开篇如何进入主题,如何吸引学生并激发学习微课程的热情,到过程中环节的衔接再到作业的建议和课程结尾等,如何自然流畅短时高效。课程结束时怎样设计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等等。在真实的课堂中,教学过程的推进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成的,即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逐步帮助学生建构起新的知识。而在微课程中,所有内容的推进都是由教师一人完成。因此在明确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后,对于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特别是在没有面对真实的课堂情境,讲授完一段微课程,就需要教师对教学结构有所设计和把握,兼顾教学认识全过程。

(二) 注重课程形式及风格

当确定一个课题后,我们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形式需求,及学习者的需求差异,尤其要根据设计制作者的性格和表达优势,综合将其设计归类,看看适合哪种形式风格。相同或不同课程内容,都可以设计不同的形式风格,只要能达到课程目标就是好的设计。

比如知识技能型的课:手绘线条系列、纸造型系列、色彩系列中色彩知识类等,都是典型的知识技能倾向的课,这一类微课程,需要将重点放在演示方法上,所以课程风格基本可以采取突出演示指导型。再比如想象创意型的课:造型表现中的创意造型类、设计应用领域中的联想类或者创意设计类等课,这一类型的课需要教师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充分大胆的想象创意,同时学习创意想象及设计的方法,因此启发指导的过程是个重点,需要丰富有趣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创意联想。可以以情感交流型为主,辅以演示指导。再比如赏析感悟型的课:欣赏系列和部分色彩系列课,这一类课程大多需要通过各种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如何描述分析解释,从中发现和感悟作品的魅力。因此通常采用审美感悟型。

三、从教学角度:重视互动与参与设计

微课程作为课程形态,当它应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时就成为助力翻转课堂的新颖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必须要重视一点,即教学策略需要更加生动有趣。照本宣科似的微课程,无异于平常的老师上课,这种课无效率而言,即使变成微课程,大家也不会喜欢看。

(一) 把握语言文字关

尽管美术微课程大都以视频画面为主,但适当的解说是十分必要的。教学的本质重要的是理解的质,而不是信息的量,所以一定要有效率意识。微课程的时间短、节奏快,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明确所准备的应该是能用正常的语速在规定时间内讲完的内容。正常语速,一个人一分钟可以讲200~300字,阅读100字左右,那么准备3分钟讲稿的文字就应控制在1000字以内,而如果仅出现文字,就需要控制在300字以内。超出或不足都会影响讲课的节奏。可以用字幕方式补充演示过程中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同时还要注意,只需呈现关键词语而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二) 严把质量关

美术微课程首当其冲的应该是画面美观,其次是播放流畅和试听同步。美术总是以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与创造为主要特征,离开了视觉的冲击,任何优美的语言都可能变得苍白和不切实际。美术微课程最终的呈现形式,落脚点还是视频过程与图片说明,这就是美术教师的特殊语言。这个视觉语言如果不清晰,课程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不专业只是小问题,达不到应有的启发引导效果很容易使制作者徒劳无功。因此在微课程的设计中,一定要有课程的独特的亮点。整个过程若要有一种情绪带动,当然再好不过。美术教师对学习的热情可以很容易地感染学生,很多不同的好办法都能传达出这种热情,所以课程效果的设计很重要。可以留心学习其它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

(三) 注重启发性

美术教学与游戏设计 篇10

一、设计游戏原则

1. 目的性。

美国语言学教授斯特娜夫人告诫人们:“孩子做的游戏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必须使他们在精神上、身体上、道德上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成长起来,不可白白浪费他们的精力。”游戏的过程是愉快的,但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是为教学服务的。游戏的设计要以该节课的教学目的为总目标,以该节课的重、难点为主题,紧扣内容,在最大能力范围内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这一点可以借鉴幼儿教育,幼儿教育中的许多游戏有着明确的目的,例如用筷子夹珠子或花生,是为了锻炼幼儿的手部细微动作能力,搭积木是为了拓展幼儿的空间感觉等,都有着明确的目的性。

2. 参与性。

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在游戏时应照顾内向型学生的积极参与,最大可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其次,所作的游戏必须适合于发展学生将来用得着的能力,对学生的游戏不能放任不管,游戏规则在开始前需要反复斟酌推敲。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到游戏中,与学生一起玩。

3. 公平性。

游戏充满着趣味性,也存在着竞争性。在学生游戏过程中难免发生冲突,这时一定要注意发挥教师的权威作用与游戏规则,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保护好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以利于美术游戏教学的后续发展,也不与游戏的目的相违背。

二、设计游戏途径

1. 按照课本安排的游戏。

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游戏成份,利用游戏教学来促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这类教材主要集中于手工部分和综合练习部分。例如第15册第8课“设计应用”单元一《角色游戏》,教材的[工作坊]要求结合语文、英语、历史等课本内容,设计制作面具。同学们分别扮演角色,集体表演课本剧。又如第16册第7课“设计应用”单元一《最亲近的家具》中的椅子游戏……

2. 借鉴传统经典游戏。

对于传统经典游戏,大多数学生比较了解游戏规则,稍加变通即可使用,是游戏设计的良好途径。传统的“过家家”游戏也可以发展成为角色扮演游戏。前面提到的幼儿园游戏也是借鉴的一个良好途径,增加游戏的难度和活动量,例如搭积木可以运用到立体构成的教学中去,学生还可以自己制作积木,既锻炼了构成的能力又注意到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一举数得。

3. 探险型游戏。

好奇、冒险,总是能引起中学生的关注,在美术教学中穿插进行一些探险型游戏,既显得新奇有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探险精神和勇敢性格。苏少版美术课本第15册第5课“综合探索”单元《寻古探幽》一画像石与画像砖适合设计一个考古探险游戏,让学生体验一下发掘古墓的乐趣,学生只有在回答正确古墓入口处的画像砖与画像石的名称时,如《荆轲刺秦王》、《闵子骞失锤》等,才能进入古墓进行下一步探险。以此类推,美术中的著名绘画、建筑、雕塑作品等总是与传奇冒险分不开的,这些知识的巩固都可以使用这一类游戏。而这些游戏设计好了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 利用多媒体设计游戏。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学习平台,其中有一些游戏设计巧妙,操作简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下载添加到美术课件中,利用多媒体方便快捷的操作优点使学生完成游戏。例如在课件中设计一个贴五官的游戏,把眼睛、嘴巴简化成弧形的小段,让学生自己上台来操纵鼠标,变化它们的方向和角度,就能拼出各种表情。拼出一种表情,就点出相应的卡通人物,都是他们最喜爱的形象,比如柯南、樱桃小丸子,并配出笑声哭声等。学生都跃跃欲试,在作画的时候还互相做表情观察,效果很好。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他们对学习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进去。由于能得到及时的反馈,这样的学习必定能事半功倍。

三、游戏评价

游戏评价即课后的教学反思,但这种反思不再由教师一人完成,评价的权利应在于学生,这个游戏是否有趣、怎样进一步完善使之成为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听取学生意见后进行总结。这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还养成学生积极总结的好习惯,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初中美术作业的合理设计探析 篇11

【关键词】初中美术 课堂作业 设计

为了更好地满足当今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初中美术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美术作业作为初中生美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初中生美术学习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初中美术作业的形式探析

一般来说,初中美术作业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对整个美术教学课堂的贯穿,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检验。就目前的初中美术作业而言,其作业的形式主要有口头作业、图画作业、手工制作、综合探索、实践训练以及创新形式作业六种。

首先是口头作业,一方面是美术教师结合课堂内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课堂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并从根本上给出相应的思考题;另一方面则是在下课之前,提出的一些复习问题,并在下一堂课新知识学习之前进行的一种回顾提问。

其次是图画作业和手工制作,这种作业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充分体现,这种美术作业常常用于课堂下。

再次是综合探索和实践练习,这种课堂作业在开展的时候,往往是在美术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之后,通过一种潜在的形式或者活动,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综合探索和培养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实践训练。

最后是创新形式的作业,主要通过对动画、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借助,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美术作业设计中,美术教师不仅要增加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同时还要增加一定的手工制作课和实践创新课,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培养。

二、初中美术作业的媒材的合理选取

就目前而言,纸张是初中美术作业最主要的载体,美术教师在作业设计的时候,要对作业载体进行合理的转变,如教学课程中的“让画动起来”,通过让学生对自己看过的动画进行回顾,讨论自己喜欢的动画明星,并借助于白布和黑色的棉布汗衫,让学生在白布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画明星,并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对于美术作业媒材的合理选取,就要强调学生有自己的材料百宝箱,比如说在《边吃边看的艺术》这一课中,引导学生充分应用自己的百宝箱,大胆的进行尝试。

三、初中美术作业中的合作互动

初中美术课堂作业不仅仅需要对学生独立意识进行培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互动性。在美术课堂作业中,其合作的形式主要有两人合作型、小组合作型和全班合作型三种,通过各种活动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竞争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四、注重美术作业中的个性化设计

初中美术作业在实际的设计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方面要打破作业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重视对作品的设计,收集资料培养其灵感;另一方面则要打破作业标准化的限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维,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以及思维能力的塑造。

五、案例分析初中美术作业的设计

选取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初中八年级教材中的《装点生活》这一课题进行课堂作业设计。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设计元素和文化特色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美好生活环境的愿望。

1.创设情境

《装点生活》这节课的作业中,教师通过收集各种汗衫,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播放个性化的汗衫,将整个班级想象成一个汗衫买卖市场,让学生自主设计汗衫营造活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组织讨论

对学生进行分组,组织讨论汗衫的类型以及汗衫受欢迎的原因,并从根本上加以创新,提出汗衫设计之前应该考虑的问题。

3.作业布置和完成

经过学生对汗衫的类型以及受欢迎的原因进行激烈的讨论之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一下问题:第一,设计汗衫的目的?第二,为谁设计的?第三,设计选用的图案?第四,为什么选取这图案?

通过问题的提出,教师留一些课堂时间让学生自主完成作业。

4.作业评价

学生作业完成之后,教师应该通过一定的遐想,营造静谧的氛围,对学生制作的汗衫一一进行讲解,并给予技术解说,适当地进行鼓励。

5.课后拓展

通过《装点生活》作业的完成,教师要贴近主题,让学生在手机上使用自己喜欢汗衫的图片,并留意周围人汗衫的形状和图案特点。

结语

美术作为一种无声似有声的独特艺术,需要学生有着更加独特的感知力和见解,而美术作业的合理设计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初中美术教师更应该加强初中美术课堂作业的合理设计,为现代化教育人才培养做出成绩。

【参考文献】

[1] 杨占伟. 初中美术课堂的个性化作业策略[J]. 大观周刊,2011(38):193-193.

美术设计师 篇12

尽管虚拟设计是从电视美术设计中派生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 但也应该说虚拟技术的出现给电视制作、电视美术的环境设计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是节目的制作更具灵活性, 能够让创作者更好地发挥, 更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意图。当然虚拟设计也同样无法代替常规的现实的电视舞台环境设计, 因为两者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虚拟的环境设计多用于电视新闻、专题报道、天气预报、金融信息、体育报道、股市分析、儿童娱乐、教育类节目, 以及小型情景剧、MTV等。那么虚拟设计比起传统常规的电视美术设计有哪些特性呢?

一、虚拟设计在“虚幻”中创造多变的美

虚拟设计在电视节目制作中有其独特的风格, 那就是它的“虚幻”性, 它是用虚拟的手段来体现真实的世界 (物象) , 所以产生的视觉审美效果又有别于真实的东西, 这也就是所谓的视觉升华, 然而虚拟的写实再求真实也毕竟是“虚幻”的, 他跟实景实物对人的视觉感应有着本质的区别, 也就是说是这种差异产生了新奇的美。当虚拟的景致跟现实的物象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时, 它就是一幅“超现实主义”的作品, 因为它打破了自然的审美规律, 所以虚拟设计的画面图像可以根据设计者的意向创作出“虚”“实”景结合多变的超常规的美。

二、虚拟设计可以突破常规的时空概念

作为一般的电视场景设计要构建一个固定的场景模式和不光基调, 因而缺乏机动性和应变性, 然而对于虚拟设计来说就不同了, 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 它可以随意变换或组合不同时空的物象按照自己的意向任意拓宽场景的纵深空间或透视变化, 甚至变更场景画面的焦点, 也可以由一个场景的样式变为另一个样式。例如, 物体可以不考虑重力的原理而悬浮在空间, 物体可以从多个物体间穿插运动或上升, 视频图像可以进行, 二度创作, 把不同的时空图像和情节融合在同一主题画面中。因此, 虚拟设计能够构建一个以多维“情节”空间为一体的精彩的意象世界。

三、虚拟设计的动静结合使画面“活”起来

在常规的舞台设计中, 首先要选择一个固定的舞台环境, 用固定不变的景别来构组一个氛围, 所展示的只能是一种静态的美, 而易显得古板, 同时, 固定的场景也局限了视觉传达的信息量, 无法尽情发挥创作者的思想意图, 然而虚拟设计的场景则会随心所欲的将动态的美发挥到极致, 比如说在静坐的主持人背景上空是白云浮动的蓝天, 而主持人侧面周围是狂泻的瀑布, 风声、水声、伴随着鸟鸣声时远时近, 彩蝶时而从主持人面前飞过, 又慢慢地消逝在远方, 主持人脚踏的地面一会变成鹅卵石, 一会又变成碧绿的草坪, 时而小雨淅沥, 时而风吹飘叶,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可见表现手法丰富多变, 动静结合别有情致、韵味十足, 使场景画面变得鲜活起来。

随着虚拟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电视美术设计领域 (包括电视栏目包装、专题片头、片尾、片花以及电视广告推介等方面) 对视觉听觉的再度创作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 表现力、视觉感染力会更加丰富多彩, 它跨越了现实时空物象表现的局限性, 使创作思维的表现形式得到了完美体现, 虚拟技术也必将在电视制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国建, 王立峰, 姜楠, 张兴成.虚拟仿真技术在仿真模型设计中的应用[J].森林工程, 2005 (5) .

[2]陶然.试论动画片创作中场景设计动静态之美[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3) .

[3]蒋英兰, 王大镇, 韩荣第.基于虚拟制造的复杂曲面NC程序验证仿真环境的建立[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 2002 (2) .

[4]邱晨鹰, 邓军.虚拟演播室系统及其技术发展浅析[J].职教论坛, 2005 (26) .

[5]朱学东, 李勇.虚拟演播室系统设备的分析与比较[J].西部广播电视, 2002 (2) .

[6]郭斌.虚拟演播室系统的选择、应用与发展[J].电视字幕 (特技与动画) , 2001 (9) .

[7]朱勇.虚拟演播室系统及其关键技术[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 (6) .

上一篇:中学教育工作下一篇:辽宁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