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是一种智慧

2024-09-01

放弃是一种智慧(共12篇)

放弃是一种智慧 篇1

自己给自己挖陷阱

在管理岗位上工作,时刻要面临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的危险。所以为了防患于未然,要经常学习充电。

但如果竞争真发生了,又发现自己所面临的是个公平竞争,就不要乱阵角,给自己营造一个好心态,不急不燥,这样就等于已赢了一半。

即使输了,也要安慰自己:发现自己的弱点也算是收获,以后弥补上,会有更大的提升。

如果是个不公平的竞争,此时就要格外小心了,千万不要中了人家的计,被人卖了,还帮别人数钱。

看清现在与将来的因果联系。

对于高鹗的续集,最受大家赞扬的地方就是王熙凤想出的掉包计:一个欢天喜地的结婚,一个病死在床上,临死前还说出了一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话:宝玉,你好……

这样描写很有戏剧色彩,赚取了不少读者的眼泪。

可稍微想想,就觉得这个描写有问题:王熙凤为何作茧自缚,非让薛宝钗成为荣国府的二奶奶,夺走自己的管理大权呢?如果换成黛玉做二奶奶,岂不对自己更为有利——这位身体不佳的二奶奶,不可能和自己争这个管家的职位,每天只管安心守着恋人过小资生活。

如果王熙凤回到那边,她和婆婆邢夫人关系一直不好,邢夫人不知会怎样虐待这个“总爱为别人家的事操心”的儿媳呢?

即便是王熙凤凭借自己的心计斗败了邢夫人,取代了尤氏的位置,但也只是管管日常小事而已,已不是整个贾府的管家,实权和荣光是没有可比性的。

也许是王熙凤太过于自信,觉得自己无法被取代。可在她小产的时候,王夫人已让宝钗参与过管理家政的事,这已是一个不祥的信号。以王熙凤的聪明,她是可以感知的。

而且从曹雪芹在前八十回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熙凤对宝钗并没有表现出格外的好感,反倒是讽刺她过于自私,遇事时总是“一问摇头三不知,不关己事不开口”。

而对黛玉,好像还比对宝钗略好些,也曾经向她开过意味深长的玩笑:你既然喝了我们家的茶,就得做我们家的媳妇。

而且王熙凤与平儿在谈论贾府将来的事情时,特意说了一嘴:宝玉和林妹妹他们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不动用官中的银子,老太太会自有梯子拿出来。

以此可以想象,王熙凤是支持宝玉和黛玉婚事的。

当然,也有可能,王熙凤真的像高鹗描写的那样: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尤其得了重病后,要强的心也没那么强了,心里会想:反正薛宝钗是自己的表妹,当了家也不能亏待自己。

可结局却远不像王熙凤想象得那么乐观。贾母死后,宝钗虽没说什么,王夫人禁不起邢夫人背后的折腾,把王熙凤赶回了宁国府。

也许是曹雪芹在前八十回把王熙凤描写得太精彩了,所以高鹗一绪写王熙凤聪明人做糊涂事,大家反而接受不了。这样,虽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却倒也符合生活中的因果规律:

有太多的人,在小事上精明强干无比,可遇到大事,就失去了敏锐的判断力,看不清现在与将来的因果联系,最终弄得人不人、鬼不鬼,实在尴尬。

得饶人处且饶人

世上的事,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管理者之所以做事慎重、严于律己,并不都是在为自己考虑,而是考虑得很全面、很周到,包括公司、客户、消费者、公司同仁等,甚至还有自己的家人。

只有想得周全,才能让方方面面的人都挑不出毛病,工作才会越来越向完美靠拢。

王熙凤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失策,所以在查抄的时候,逼死尤二姐的事也成了罪证,让丈夫贾琏也获了罪。

此时,王熙凤似乎已有了预感,她觉得自己的孩子巧姐也有可能会受自己牵连。所以刘姥姥来后,她一改原来威风八面、不可一世的作风,低三下四地求刘姥姥,让她在自己走后,能帮她呵护巧姐,为此还把手腕上一支金镯子褪下来交给刘姥姥。

王熙凤不愧是聪明人,她的预测果然应验了:她刚死,被她得罪得很苦的贾环便开始报复,拿巧姐出气。

贾环想的计策是:联合邢大舅、贾芸,把巧姐卖给外藩当丫头。

这个计策的毒辣程度不亚于凤姐。在那个年代,卖给别人家当了丫鬟,实际上就是成了奴才,或生或死全凭主人的心情。更可怕的是,巧姐被卖到外藩,就等于现在的被卖到国外,家里人想找都找不到,根本没有救回来的可能性。

这个计策不但毒,其实施者本身也是有一定风险的。贾琏从外地回来后,一定要追究此事,贾环和贾琏也一定会有一场恶斗。

贾环之所以要这样做,也是和凤姐结怨太深。

当初,她做管家时,不但处处给赵姨娘和贾环白眼,没事还去指桑骂槐地敲打他们娘俩。

王熙凤当时没有想明白,赵姨娘虽然是家生丫鬟出身,可毕竟做了姨娘,生了探春和贾环两个孩子,在荣国府已有了稳固的地位。赵姨娘和王夫人是有矛盾,但王熙凤作为贾府的管家,再介入王夫人的家事,显然是不恰当的。

而且探春为人好、聪明能干,贾府的人都敬她,大家总是会顾及探春的面子,而不去和多事愚笨的赵姨娘斗气。可凤姐偏偏看不透这一点,事情总是做得很过分。

贾环和宝钗的丫鬟莺儿玩骰子输了钱,便耍赖,多拿了莺儿的钱。结果遭到宝玉的训斥,赵姨娘得知此事后,在教训贾环时,别有用心地挑拨宝玉与贾环之间的关系。

这种教育方法的确不对,很叫人生气。但作为晚辈,凤姐教训赵姨娘的话也的确太过分了,竟然说:贾环是主子,赵姨娘是奴才,没有资格教训贾环。贾环有了错,应该是太太老爷教育他!

接着,她又骂贾环:不听我的话,让赵姨娘教得歪心邪意、狐媚子霸道的。自己不尊重,要往下流走,安着坏心,还整天抱怨人家偏心!

这些话,字字像刀尖,专门挑赵姨娘和贾环最敏感的地方戳,为此,双方的积怨越来越深,所以,贾环在王熙凤死后,要想出这样的毒计害巧姐,也就不出乎大家的预料了。

在当今社会,许多管理者最爱犯王熙凤的错,为逞一时之快,做事不讲分寸,最后,不但把所有的退路都堵死了,有时,还容易将自己完全置入公司内部争斗的漩涡当中,险象环生。

实战案例

我咨询过的一家企业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这家公司的销售总监叫蒋爱婷,是个标准的强人,工作业绩十分出色。市场部总监名叫刘涵宇,在公司行政人士部工作多年,角色和王熙凤类似,也是老板的爱将之一。

有一年,公司的一名副总裁走了。老板想从内部提拔一个人上来。蒋爱婷和刘涵宇都是候选人。

关键时刻,蒋爱婷把刘涵宇同公司前台程芳芳的恋情关系公布了出来,还将他和程芳芳在一起的照片发给了刘涵宇的老婆。结果惹得这个厉害女人到公司足足闹了一天。

因为这件事,刘涵宇没有当成这个副总裁。但让蒋爱婷没想到的是,公司老总以销售部离不开蒋爱婷为由,也没有提拔她,而是从外面挖来了一个人当副总。

不久,负责行政的刘涵宇说要通过猎头,从竞争对手公司挖一个人来当公司的副总。当时,公司许多人都不同意,觉得这样不保险,万一这个人和公司有二心,经常向竞争对手泄露情报怎么办。

蒋爱婷却没听大家的意见,她也没有多想刘涵宇会不会报复自己,马上支持这一举措。刘涵宇自己见过对手公司的那个经理,业务能力和自己不相上下。她想,如果这人来后,应该会成为自己有力的左膀右臂,在公司就不愁吃不开了此后,再竞争副总裁的职位,一定会十拿九稳。

蒋爱婷却没有想到,对手公司这位经理过来后不久,就和刘涵宇搞得火热,很快摆平了公司高层。不久,发动了人事政变,鸠占鹊巢,把蒋爱婷挤到了没有任何实权的市场部,自己当上了销售部的总经理。

放弃是一种智慧 篇2

思路导航:

什么样的放弃?(根据材料)为生放弃即将得到的成功。

该怎样的放弃?果断地、明智地、有选择地。

为什么要放弃?

1. 放弃是为了实现别样的成功:我们离开家乡宁静的生活来到都市是为了能更好地发展出自我;有的人放弃了城市安逸的生活来到偏僻的山村教书,是为了奉献自我;不收取贿赂是为了清白为官,不卑躬屈膝是为了一身正气……

2. 应有理智的放弃:如虚名、小利、但有的东西却永远都不能放弃,比如尊严、责任等,这些都是人之为人的最根本的东西,放弃了它们,我们就会沦落为社会的渣滓。

3. 放弃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钱学森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从中我们可以年到一代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一位老模范工人每每把自己应得的荣誉让给年青的一代,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爱护青年、无悔奉献的高尚品质。

4. 放弃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我们拒绝了游戏机的诱惑是为了获得优秀的学业,我们放弃了青春期青涩的果子是为了获得成熟的情感……

5. 可以从放弃与获取的关系入手,展开自己的论述。

相关素材:

1.有三个商人带着开采了十年的金子,越洋归国,不幸遇到了暴风雨。一个商人为了保住金子,而被大浪吞没;一个商人为了留下部分金子,最终与船同归于尽;最后一个商人则放弃了船上的金子,乘救生艇逃离了危险。后来他又带领船队,打捞出三条装金子的货船,拥有了三个人的财富。

2.陶渊明(放弃当官得心灵之宁静)李白(放弃做官得人生之悠然)鲁迅(弃医从文为拯救国人麻木灵魂)李密(放弃征召为孝之大义)等等

在印度南部的马哈丛林里,人们捕捉猴子的狩猎工具很简单:一个牢固但透明的盒子里装有猴子特别爱吃的核桃,盒子上方开一个小孔,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抓住核桃后就抽不出来了。猴子常常中计,而被猎人抓获。

3.贪官们不肯放弃一些虚无缥缈的“名”或“利”而烦躁不安,最终身败名裂财毁人亡。

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面对匈奴,他斗志昂扬,成为了一位保卫祖国的功臣。他放弃了舒适的官场生活,毅然选择出使西域,刀光剑影终铸就了一位顶天立地的伟人。

4.诸葛亮放弃“躬耕于南阳”的生活,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辅佐刘备,三分天下,终成一代名相。

5.林则徐放弃了自身利益,甚至身家性命,意志坚定,志在销烟。面对洋人,他不卑不亢,虎门销烟,成了一位受人敬仰的民族英雄。终演出了一段大长中国人志气的历史传奇。

6.明智的人说:要想得到野花的清香.必须放弃城市的舒适;要想得到永久的掌声,必须放弃眼前的虚荣;要想得到田园生活的宁静,必须放弃街市的繁华;要想领略大海的风采,必须放弃让你驻足的小溪。

7.小溪放弃平坦,是为了回归大海的豪迈;黄叶放弃树干,是为了期待春天的葱茏。蜡烛放弃完美的躯体,才能拥有一世光明;心情放弃凡俗的喧嚣,才能拥有一片宁静。

8.“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未形。”

9.智者曰: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放弃难言的负荷,方能解开心灵的枷锁;放弃满腹的牢骚,方能蕴蓄不倦的威力;放弃纤巧的诡辩,方能拥有深邃的思想;放弃虚伪的矫饰,方能赢得真挚的友情。

善于放弃是一种大智慧 篇3

马老将收藏上升到人生的境界,从收藏中悟得人生的大智慧,真可谓是大家中的大家。在舍与得之间,大度明智的放弃比耿耿于怀的选择更让人钦敬,放弃也可以说是人生的大境界。

唐朝文学家柳宗元的《蝜蝂传》中写了一种奇怪的小虫蝜蝂,它的行为让人思索。原文是:“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这是一篇寓言小品,借小虫蝜蝂事,讽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敛资财、贪得无厌、至死不悟的丑恶面目和心态。其实,我们人类社会中这样的“蝜蝂”又何其多!汲汲名利,甚至不择手段,到头来身败名裂,与蝜蝂无异。

在这些“蝜蝂”们面前,蝇头小利皆心系之,力求之,得之则喜,失之则悲。这其实是不善择取的表现。物欲是泥潭、陷阱,深陷其中,只能越坠越深。而唯一能自我救赎的就是放弃。放弃利欲,清洁内心,这样才能身心俱健,体会到自由风清的顺畅。否则只能自造囹圄,自取灭亡。柳宗元是用蝜蝂为狗苟蝇营的人敲响警钟。

在此引用此典故,毫无戏谑马老的意思。马老是智慧的,他根据两种瓷器制造的年代,选择了更为靠前的官窑藏品,并且在后来也觅得了梦寐以求的哥窑精品。可以说,“二美并,两难具”了。这是善于放弃的智慧,放弃是定有回报的,它让你得到更多更好的东西。愚蠢如“布里当之驴”的只是那些欲将好处利益一网打尽的人们。

苏格拉底和麦穗的故事也可以看做是善于选择和放弃的经典。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有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时正是麦子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陆续走进了麦地。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 他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有人也曾试着摘了几穗,但想到前面可能还有更大的,于是就毫不犹豫地把手里的麦穗扔掉了。就这样,他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突然,他们听到苏格拉底苍老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应该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选择眼前的手中的,放弃前面可能还会有更大的欲望,把握住眼前的机会,放弃非分之想,这才是拥有。我们就如同行走在人生的麦地中,而大多数人也和苏格拉底的那群弟子一样,挑过来、拣过去,对得到的、拿在手里的总是不满意,总觉得还有更大的、更好的“麦穗”在前面等着自己,结果错失机遇,在人生的旅途上两手空空,唯有遗憾。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可取的人生态度,尤其是对于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更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

能把握的才是最好的。想将人生的“花好月圆”、“良辰美景”都收之囊内,占为己有,那只能是天真的想法。

一个人内心的空间是有限的,放弃了物欲享受,你就会得到精神愉悦;放弃了争权夺利,你就会得到收放从容;放弃了粗俗,就会得到高雅;放弃了无聊,就会得到充实。

因此,善于放弃是一种大智慧。■

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篇4

自然间的动物尚且明晓的道理人类又何尝不明白呢?鲁迅舍弃了冰冷的手术刀才换来了文学史上光辉的一笔, 成了闻名中外的一代大师。也许在那黑暗时代, 需要的就是那一个个刀剑般犀利的文字来剖开血淋淋的事实, 唤醒沉睡的国民。

医学能救人体格却不能拯救人的灵魂, 鲁迅深刻的思想和正义的精神如甘霖般滋润了这片久旱的土地。他放弃了一些理想却拯救了无数愚民, 点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前行之路。

伟人总是懂得放弃, 智者总是懂得舍得, 要得到更大的利益, 不舍弃一些较小的代价如何能实现?微软副总裁李开复就是生活中的一位智者, 他放弃了安逸舒适的教授生活, 选择踏上一条艰苦研发之路, 最终取得成功。

李开复说过:“人生的意义就是要让这个世界上有你, 和这个世界上没有你, 两者的区别达到最大。”而要达到这样的人生境界, 必然要付出一些代价。人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没有人能拥有所有美好的东西, 需要人们选择, 是要芝麻还是要西瓜, 贪婪无度最终将会一无所得, 放弃才会创造另一种美丽。

人生往往如股市一般, 有收益就会有风险, 当风险来临时, 要懂得止损, 以较小的代价博取较大的利益。这就好比在人生的转折点, 你会选择放弃局部, 还是选择全盘皆输呢?鲁迅选择放弃医学, 他收获了人生辉煌;李开复选择放弃教授职位, 他收获了事业成功。

由此思之, 新一代的我们也应该具有放弃的智慧, 当高薪就业变得艰难时, 我们是否该放弃高不可攀的目标, 不切实际的理想?看看如今那些自主创业和当起了村官的大学生们, 现在他们的力量也许还很弱小, 但以后他们必将成为撑起中国的脊梁!

人生之路就像行走在一座开满鲜花的花园, 要想采摘到终点那朵最艳丽的花儿, 就必须放弃旅途中无关紧要的野花杂草, 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明智的放弃才可成就未来的辉煌。

导师:陈吕红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篇5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人性的欲望永远是无穷的,而欲望的存在有时并不是一件好事,属于自己的应该珍惜,而不属于自己的就学会放弃。生命之中,不属于自己的太多太多,而人之只有一双手,握住的总是有限的。一个人一生之中,当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与诱惑,我们应该学会有选择放弃。放弃不是一种无奈,也不是一种无为,其实理智与正确的放弃,是一种成熟,更是一种智慧。放弃不是一种失落,更是一种收获。或许你放弃了一样东西时,也就注定你将得到新的东西。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道理也就如此。得与失是相对的没有绝对与唯一,正如放弃与收获也是相互的,并不是背道而驰,而是互联互牵相伴而行的。

人生历程漫漫,故太多的人喜欢想拥有一切,无论这拥有的是否值得或者属于自己所有,故面对诱惑时,人们总会不曾想过是否应该放弃。梦越多,其实也就更虚幻;追逐的太多,其实也就给人以累赘。有时我们总羡慕别人的洒脱与自由,也妒忌别人那份笑对一切的心境,其实这一切皆因为别人学会了如何选择放弃。放弃给人以淡然,放弃给人以冷静,放弃也给人思考。因为生活之中,太多时候我们必须得学会放弃!身处十字路口,我们必须得放弃一条路,因为一双脚不可能同进踏入两条道。当鱼与熊掌不可兼时,我们必须得学会放弃鱼或者熊掌,放弃不属于自己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会放弃,是让人于思考与正视中分辨真伪;学会放弃是让人处理进掂量轻与重;学会放弃更能让人分清黑与白。

放弃是一种美丽 篇6

【关键词】放弃;优势;雙赢

《观念改变人生》一书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一道终身受用的测试题。

一家公司要招收新的职员,这是其中的一个测试题。

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你开着一辆车,经过一个车站。有三个人正在那里等公共汽车。 第一位是个垂死的老人,很可怜。如果你现在不去救他,他肯定会死在这个车站。 第二位是医生,他曾救过你的命,你一直想报答他,但一直没有机会。 还有一位是你的梦中情人,一旦今天错过,也许就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但是,你的车只有两个座位。也就是说,除了驾驶座,只能再坐一个人,你怎么办?

这道题目并不是要测试你的性格,而是让你做出选择。那你该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其实,答案无非三种,而且每一种都有其理由。答案一,救老人。老人快要死了,首先应该先救他,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但是,不选这个答案也是有理由的,因为每个老人最后都只能把死作为终点,或许救他也不一定能成功,反而会让他更痛苦。答案二,让医生上车,知恩图报,人之常情。不过不选这个答案也是有理由的,将来某个时候一样可以再去报答他。答案三,让梦中情人上车,爱情至上。同样,不选这个答案也有理由,见死不救,知恩不图报,枉披一张人皮!这样的人有什么爱情可言。

所以,在这个假设的绝境中,人人会面对两难选择。答案无所谓对错,关键在于你看重了什么。然而,在200名应征者中,只有一个人被雇佣了,他并没有解释任何理由,只是说了以下的话:“给医生车钥匙,让他带着老人去医院,而我留下来陪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公交车!”

这是一个美丽的放弃,因为放弃“手中的车钥匙”而获得了双赢。也许我们从未想过要放弃我们手中已经拥有的优势。从这个例子发现,如果我们能放弃我们的固执、狭隘以及所谓优势的话,我们才能得到更多的收获。

由此,想到了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2009年江苏教育新政之风,使得大江南北再起教海波澜。多少年来,如东人凭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肯钻研、特别善协作、特别讲奉献”的如东教育精神,创造了连续15年高考辉煌的教育神话,教育成为如东经济社会一张靓丽的名片。如今,面对教育新政,面对如东教育新一轮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无论是思想,还是方法策略,我们都会有意无意的作出一种“重新”的选择,既然有所选择,我们就要面对放弃。当然,放弃是我们教育人的一种胆量,更是一种智慧。

放弃,从“固本”走向规范。在全省上下对课程开设、学生课业负担、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阳光体育等方面做出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如东教育如何做到减时不减效?如东教育人勇于放弃并发出庄严承诺:严格执行省厅“五严规定”,切实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承诺需要行动,如东教育人敢于“动真碰硬”,加大了对全县各学校规范办学的考评,明确指出8条不得评为质量优等学校或进步学校的“一票否决”项和在“规范办学过程中被通报批评的学校,取消学校和校长各类评优资格”。一段时间来,各学校规定动作一个样,自选动作有创新,呈现出无限生机与活力。如东人之所以能如此规范办学行为,那是因为在放弃陈旧的同时坚守了那份“四个特别”的教育精神。

放弃,从“分数”走向素质。教育质量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如东教育人高瞻远瞩,确立了以师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一是强化师德教育,加强校本研修,突出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二是明确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突出体育、艺术、科学及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重点关注当前学校学生兴趣小组的组织与实施以及体育、艺术2+1活动的开展,不断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意识,确立正确的办学质量观,切实转变“高分低能”现象,从而促进师生与学校的相互依存与共同发展。

放弃,从“死揪”走向特色。如东人是善于放弃的,因为他们知道如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依靠学校的文化涵养与特色创建。因此,如东教育人主动放弃保守,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还教育以自由与美好;放弃过去拼时间、拼消耗,还学生以童真、童心与童趣;放弃教师的精彩,还生本课堂的灵动与欢乐。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强调办学理念的提炼与诠释、文化标识的建设与解读,关注学校特色办学的总结与提升,引导全县各学校力求做到“一校一品”,铸造特色品牌,体现精致管理理念,增强学校造血功能和核心竞争力。

在顶峰前放弃也是一种幸福 篇7

只要活在今天都是幸福的, 30年前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那个时候体制很僵硬, 我们没有创新的可能性, 大家穿一样的衣服, 一样的体制。这么多年社会的改革把社会企业家精神释放了, 我们才有机会成功或者失败, 所以我们在这个年代就都是幸福的,

我是一个登山的人, 每次看到都是死亡, 失败。在高山最想念的是什么?涮羊肉对我来说就是天堂美食。那时候发现在山下的每一天都是天堂, 这样想你就没有什么不知足的了。我登山走过全世界最穷的国家, 像尼泊尔、坦桑尼亚、肯尼亚, 走过最乱的国家, 像布鲁什, 再过30年它们也没有机会走出贫穷。这么一想你也就幸福了。

在这个时代, 我们可能确实需要回想一下我们的价值观、幸福观, 看看它们是不是也出了问题。现在的社会把什么底线都突破了, 什么都不敢吃, 什么都不敢用, 什么不要脸的事都有, 这是一个底线被整个突破的时代。在一个底线完全突破的时代, 幸福价值观又从哪里来,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是处在一个重新考量幸福价值观的年代。

把不同要素重新组合也叫创新, 但在一个企业平稳创新要比过度创新划算, 很多企业就倒在了过度创新。像德隆那样的模式, 是走在时代前面, 企图创立一个混业模式, 但就倒掉了。再平稳一些熬过一年其实就能过来了。我们做房地产发现做下去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 我们就从这个领域出来, 做了商业地产、旅游地产。

我登了三次珠峰而且活下来, 是珠峰对我的宽容。我也再不登山了, 就写泪别珠峰——“我又一次站在人类顶峰, 群峰仰视我但我知道那并不是敬仰, 我只是希望在这个世界上慢慢走, 让自己灵魂干净, 珠峰请允许我今天因为告别为你献上一份洁白的哈达。”

为企业赎罪

一个社会要是不干净的话, 每一个人都深陷其中。当初, 我开始搞企业的时候灰色空间比较大, 法律也不健全, 一些旧法已经不适用, 比如投机倒把罪, 但新法还没出。大家法律观念淡薄, 整个社会就是这样。

从这个角度讲, 说我多么“干净”也绝不可能。说实话, 我大行贿也不敢做, 毕竟我是中央机关出来的干部。但如果说送点礼买个卡, 这些肯定得有, 但太大了也担风险。再就是做项目时请领导一起出国去考察, 请这些政府官员出国你得买单啊, 这个肯定有。

有的企业老板可能会说他没有行过贿, 但他不行贿不代表他的企业不行贿。比如说一到过年过节, 税务就来了, 工商来了, 干吗来了, 来要过节费来了, 你能那么强硬我一分钱不给?不给就等着吧, 那你企业就做不了。

现在回想起来, 我为什么要好好做企业?有个赎罪的情结, 毕竟多少企业也是从原罪过来的。我们这一代企业家有责任赎罪, 比如说我们对社会某些道德的破坏, 还有对环境的破坏, 拆迁等行为, 所以现在回头想起来, 确实是从“血淋淋”的时代发展过来的。

金钱是一出生就带着罪恶的。我想这一代人忽视这个是不对的, 这个就是冯仑讲的野蛮生长。因此, 我认为现代企业应该多承担社会责任, 把钱还给社会, 做慈善、环保。另外, 企业已经强大的, 就不要再继续更深地有原罪。

我想, 再过十年, 我就动员这些企业家写一个忏悔录, 介绍我们是怎么过来的, 这个不是一个赎罪的过程, 也不是一个告诫, 而是留给后人, 看我们这一代财富是怎么“野蛮”地积累的。

企业家暴富的太快

对我来说, 个人方面没有焦虑, 因为中国民企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我是一个改革开放的受益者, 所以承担一些骂名也没什么坏处。

从做企业角度来说, 我对这个国家还是看好的, 要相信中国政府的学习能力, 而且执政党早看到这个问题了, 你看腐败反的越来越强, 抓的高官越来越多, 这个很了不起。

现在民众虽然焦虑, 但我认为那是另外一种焦虑, 是对以后的一种担心、忧虑。是在财富大了以后, 分蛋糕分得不匀、抢食、不公带来的焦虑。而不是为穷的没有前途的出路焦虑。这就像我以前插队的时候, 整夜睡不着觉, 头疼, 因为我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 是挖煤矿工还是当兵, 都不知道。

我认为这源于现代性, 欧美国家都经历过这种焦虑的时刻。现在这个问题来到了中国, 我认为这个阶段绕不过去, 现代人的分裂, 是财富和精神的分裂, 这是现代性带来的问题。中国也在走美国、法国走过的这条路, 所以垮掉的一代都是焦虑的。但中国还没有到那么严重, 所以这个问题一定要历史地看。

在中国, 焦虑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社会越来越固化, 开放体制下, 社会流动性很强, 像我这样的底层人能向上流动, 而现在却不行。现在想做企业也很难, 没有当初的混沌阶段。

另外, 官二代、富二代、特殊利益集团基本把社会资源都占据了, 这是社会最大的问题。农村的孩子考北大越来越难, 外地没指标就等于把流动性减掉了。现在的中产阶层, 如果没有偶然的机遇, 也没有向上流动的可能性。因为权力、财富都被固化了。

我觉得国家在下一次战略转型期间, 经济发展应该放慢一点。企业家暴富的太快, 在暴富的同时一定有一个利益受损的阶层。比如说拆迁, 比如说你用的廉价农民工, 他们中有很多孩子上不了学。

还财富于社会

郭美美事件对民企做慈善影响很大, 当前慈善体制行政化太严重, 政府对社会组织都不放心, 都要管起来, 所以慈善很难有所发展。要相信社会, 政府做未必就比社会做得好。

我原来想过, 但是现在放弃了。赎罪也好, 歉疚也好, 或者说登完这么多山了之后感悟也好,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 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

前几天我想去医院验血, 我问有没有私立医院, 公司的人说有, 但抽个血要1500元左右。我说怎么那么贵?他们说全是贵宾服务。

像我这样的老板应该15万也不在乎, 但是我还是去协和医院排队, 80块钱。全是老百姓, 我也挤在那儿等着, 抽两次, 餐前血, 餐后血, 先后要等几个小时。

在登完山之后, 我就认识到我的财富没有什么了不起, 所以整个生活方式就平淡下来, 人生也不过如此。我最后的财富, 一半要还给北大, 一半还给我的员工, 也就是把财富最后都还给社会。

弯曲是一种智慧 篇8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 如今,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绿化搞得怎么样了呢?2006年, 几位专家专程赶往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对此地的植被情况进行了视察。在这次视察中, 专家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如今, 只有塔松成了当地郁郁葱葱的绿化树木的主力军, 而当年引进的大叶黄杨、槐树等树木却已经很难寻到踪迹。

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现象呢?专家们几经努力, 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底:原来, 在严寒的冬季,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鹅毛大雪一下就是几天甚至月余。在大雪纷飞之时, 大叶黄杨、槐树等树种承受不起“大雪压顶”之苦, 树枝甚至树身被无情摧毁, 久而久之, 它们便在此地遭到了灭顶之灾。而塔松, 是一种枝条比较柔韧的树木, 当大雪压顶不堪重负时, 总会“弯”下身子, 将身上的积雪“抖”落, 所以, 懂得“低头弯腰”的塔松就存活了下来。

知人是一种人生智慧 篇9

重视“知人”, 是中国的传统。在孔子以前的典籍《尚书》中, 就有“知人则哲”之说, 比孔子晚200多年的荀子也说:“知者知人。”

“知者”即“智者”。所谓“智”, 主要内容就是识别鉴别人。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 弟子三千, 阅人无数, 在如何准确鉴别判断人方面, 很有经验。

孔子观人鉴人的方法, 首先是“知言”。他说:“不知言, 无以知人。”孔子不谈怪异、神异之事, 当然不主张什么面相之说, 所以, 想要了解一个人, 首先只能从其言语入手。

言语是最能迷惑人的, 孔子让人们慎待他人之言。孔子对花言巧语的人有“偏见”, 认为这样的人仁德不会太多。孔子一向以“言语多, 行动少”为耻, “耻其言而过其行”。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认为, 让人放心的是那种说话不多, 行动起来却很敏捷的人。因此, 一定要“听其言而观其行”, “不以言举人”。

言行结合起来判断人是直接的考察。不过, 也还有间接了解考察人的时候。这时, 他人对这个人的好恶就需格外慎重对待了, 否则就很容易被迷惑。

孔子说, “众好之, 必察之”。当很多人都说某个人好时, 不要轻易顺从“民意”, 还须进一步注意考察。而当多数人都说某个人不好, “众恶之”, 也别先入为主, 以众人的意见代替自己的判断, 也要“必察焉”, 再作进一步的直接了解。也就是说, 对于一个人的了解和判断, 不要轻易受“舆论”左右, 而是需要自己独立判断, 通过亲自考察来作出自己的鉴别。

孔子“知人”还有“观过”法, 就是看其所犯的错误。他讲:“人之过也, 各于其党。观过, 斯知仁矣。”也就是说, 人们的错误, 总是各有其因。所以, 考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原因, 就能够判断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

境界本身是一种智慧 篇10

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工夫。其实, 不妨让我们去清理一下那些被历史遗忘的角落, 或许意想不到的答案就在那里。这个答案未必能够指点迷津, 但却可以拨云见日。

财富哲学

经史子集, 这些曾经被企业家们遗忘的价值体系, 现在以“国学”这个新兴词汇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们所关注。因为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 它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的思想和行为。尤其它是重塑企业文化的优秀基因宝库, 里面蕴涵着丰富的“财富哲学”。这部哲学就是一个企业的生存智慧—财富是辛勤劳动与高尚智慧的结合, 财富是灵与肉、体与能、心与血的结晶, 财富是一种责任, 财富是义与利的统一体。

所以不难发现, 对于中国的企业家们来说, 做好企业, 管理好企业, 必须要理解这个价值体系里人的性格、思想、价值观, 了解他们的生活与行为方式, 培育与他们的情感, 得到社会的价值认同。特别是理解那些滋润了这个价值体系成长的“大师”们对理想的感悟。比如“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 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王国维, 在它的文化体系里就包蕴了一种纯粹的经营体验, 使人突破自身生活的惰性;它设定了生命气息充盈的坐标, 引导企业达到一种永恒的自由之境。

在著名的《人间词话》中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归纳这三境界, 王国维的论述是典型中国式的, 是诗意的凝聚, 是精神的贯注即第一境界必须有远大志向目标, 此为“知”之境界;第二为“行”之境界, 为实现这个理想需坚韧不拔勤奋耕耘;第三境界就是“得”之境界, 功到自然成。

许多时候企业家们就是这样, 有迷惘、困惑, 也有欢笑、开朗。无论事业的低谷、高峰或别的什么奋斗目标, 都不断地经历着、演绎着人生的三境界, 用行动践行着这个富有意境的经营体验。

“做企业第一要素必须要有志向。”柳传志这样认为。在他看来, 这个志向体现在企业核心价值观上。“每一个企业不管一样不一样, 就像人们攀珠穆朗玛峰一样, 最重要的是上到山顶。核心价值观的意思是要上到山顶, 但是你可以不同, 不同的意思是你可以从南坡上, 也可以从北坡上, 但是不能这个企业一半人从南坡上, 一半人从北坡上, 所以一定要有一个核心价值观, 而且必须有独上高楼, 望断天涯路的气魄。”

在联想的柳传志时代, 他确实有一个很高的目标, 但他从不会把长跑当成短跑, 也从不无谓地跑, 实际上是讲究方法的。按照既定路线, 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 前进路上往往它会歇脚拐个弯儿, 提前把一些事想好了, 一步一步做, 最后目标实现了。不过, 话又说回来, 为实现远大理想, 柳传志最重要的保持了坚韧不拔、勤奋耕耘的奋斗精神, 而这也是王国维所言的“行”之境界。在这点上, 行动派马云比柳传志似乎更加专注、直接。“商业不外乎智慧、希望及勇气。这些都是经商的必要技巧。遇到问题时, 我习惯用右手温暖左手。要不断告诉自己, 没关系, 我还是我, 我还在学习成长, 我一直在行动, 一切都会好的, 至少我还活着。”马云如是说。

行动高于一切

行动高于一切。假如当初马云只是空喊口号, 假如当初马云就会“纸上谈兵”, 那么, 是否现在还会有“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事实上, 当一个小公司成长为大公司时, 就开始担心会输掉什么, 而当你还是小企业时, 你却可以继续成长, 因此, 马云的眼里一直相信小公司更有利于保持行动的希望。

努力了、奋斗了、付出了, 那么收获肯定是幸福的, 这就是王国维第三境界为“得”之境界, 功到自然成的含义。冯仑也这样认为。他说:“做企业的基础就两个字‘勤快’。卖饮料是比较简单的事, 但勤快了努力了也能做得很大。做企业第一是不争, 不企图吃掉别人。不去寻求垄断的机会, 不把自己的存在建立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上, 而是脚踏实地, 认认真真地做事, 力求让所有的消费者、股东、员工以及社会各界都喜欢你, 都需要你。这样一个‘掰开了揉碎了’的过程, 对于所有管理企业的人来说, 无疑是打开了另一个天地, 展示了一种‘得’的境界。”

诚然, 经营观念理应是深深扎根于一种人生观、社会观和世界观之中的产物。因此, 作为经营者平素培养这种自身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世界观是合乎真理、或者合乎社会法则和自然法则的, 如果违背了这些话, 那就不能说它是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世界观, 而从中产生出的经营观念也必定缺乏正确性。而企业家如何寻找自己的经营之道, 是一个互相激发和成长的一个市场, 如同人越多、对人的研究就越多, 人的问题跟着也就更多。

有一种智慧叫放弃 篇11

我给她讲了琴手谭盾的故事:谭盾初到美国时,只能靠在街头卖艺生存,那时有一个最赚钱的地盘——一家银行的门口,和谭盾一起拉琴的还有一个黑人琴手,他们配合得很好。后来谭盾用卖艺的钱进入大学进修,十年后,谭盾已是一位在国际上知名的音乐家了。一次他发现那位黑人琴手还在那家银行门前拉琴,就过去问候,那位黑人琴手开口便说:“嘿!伙计!你现在在哪个最赚钱的地盘拉琴?”故事告诉人们:人,必须懂得及时抽身,离开那些看似最赚钱却不能再进步的地方;人必须鼓起勇气,不断学习,才能开创出生命的另一高峰。

听完故事,我的好友似乎有些如释重负。后来我听说她提出了辞职,再后来我遇见她时,她告诉我:生活真是公平,我现在有了自己满意的工作,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财富,而我的朋友也用她的机智走向了另一条成功的道路。放弃不但使我们之间的友谊更加坚固,还成就了我们各自的事业。我听着她既兴奋又意味深长的诉说,心里暖暖的。

放手也是一种智慧 篇12

说起班级卫生, 向来是令我头疼的一件大事。不断地说教, 却收效甚微;处处亲力亲为, 可学生却不买账。良好的卫生习惯难养成、劳动意识淡薄、集体荣誉感不强, 难道这就是现在“零零”后孩子的共性问题?

有一次, 我外出一周, 虽说有其他老师给代班, 但我还是不放心。周末大扫除时果真出乱子了, 老师分配的任务无人干, 劳动工具无人带, 班干部不能发挥带头作用, 代班老师的话无人听, 结果可想而知。

事后, 我反思自己在班级卫生工作上过分地亲力亲为, 其实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不但自己身心俱疲, 而且养成了学生的惰性心理,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也不利于班集体的发展。我暗自决定: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班级卫生工作中, 充分发挥他们的力量, 使他们真正成为劳动的主人。

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 必须建设一支劳动能力强、肯于服务班级、能在劳动中起带头作用的班干部队伍。我先从班干部入手, 召开班干部会议, 让他们明白:一个好的班集体, 不仅要有好的学习成绩, 班级卫生的好坏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使他们知道协助老师把班级的卫生工作搞上去, 让大家有一个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是班干部的一份义务。同时, 我还把一名一向娇生惯养、见劳动就躲的班干部撤换掉, 选拔一名能吃苦耐劳、有责任心、愿意为大家服务的学生补充到班干部队伍中, 以新鲜的血液激发其“鲶鱼效应”。事实证明, 这一举措着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班干部不再像往常一样对于班级卫生一副“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的样子, 而是能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从自身做起, 管好自己, 带动别人。

要想真正搞好班级卫生, 光靠班干部还不够, 还必须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 让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我适时地召开以“班级卫生你我他”、“我为环境卫生献一言”和“如果我是值日监督员”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让学生当家做主, 为自己创建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出把力。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 平时没有良好习惯的他们, 这回真正轮到他们自己当家做主了, 你一言, 我一语, 纷纷出谋划策, 谈自己的想法和主意。

我集中大家的建议, 以小组为单位, 实行卫生奖励制, 并增设了值日班长一职, 由各小组选派学生轮流担任, 负责检查分担区卫生、班级值日, 协助班干部抓好卫生工作, 一周一评比, 实行量化管理, 计入小组总分。分担区卫生向来是一大难题, 任务大, 难打扫, 无人愿干。这次我综合学生的意见, 每小组选派责任心强的学生打扫, 各负责一周, 值日班长负责检查。

适时地表扬、鼓励、总结、分析, 学生的劳动意识增强了, 积极性提高了, 班级卫生都能身体力行, 从自己做起。随手拾起一块纸屑, 擦擦自己的课桌椅, 讲桌、黑板时刻保持整洁。慢慢地, 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学生中养成了, 劳动观念转变了, 人人都把劳动当成一件光荣的事情。就连那名被我撤换下来的班干部, 也主动承担起擦黑板的任务。

上一篇:模拟测试下一篇:煤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