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知识管理策略

2024-09-26

医院知识管理策略(精选12篇)

医院知识管理策略 篇1

在知识经济时代, 谁能更多地拥有知识、更有效地运用知识, 谁就拥有了更强的竞争力。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迅速发展在管理领域的具体反映, 或者说是知识经济发展对管理提出的新要求[1],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一些从事管理研究的专家学者开始向国内医院介绍知识管理理论。但目前知识管理理论在我国仍处于发展期, 全面、系统地在医院实施知识管理还缺乏普遍适用的操作模型。通过理论探讨与经验借鉴, 提出我国医院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知识管理理论

Marianne Broadbent 认为, 知识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管理进程, 它通过对信息管理和学习组织的合理实施, 加强组织内部知识的运用, 服务于组织的整体利益。Malhotra认为, 知识管理是企业面临不断变化的非连续性环境时, 针对组织的适应、生存和竞争能力所采取的一种迎合性措施。在本质上, 它包含了组织的发展过程, 并力求将信息技术中的信息与数据的处理能力和人的生产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国内学者吴金贵把知识管理分为获取、共享、创新、应用4个环节。也有学者把医院知识管理分为知识集约、知识共享、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4个相互关联的基本过程, 认为知识创新是目的, 知识集约、共享和应用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步骤[2]。

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 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关系病人的健康乃至生死, 必须经过认定和规范, 即要有显性化的过程, 但同时, 医疗服务又极具个性化, 对每个病人的治疗都必须经过医生的经验和判断, 也就是要依赖隐藏于医生个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对医院而言,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存在于个人和组织中的隐性知识, 医院知识管理应该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适宜的组织模式和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组织中人的学习潜能, 开发组织知识资源, 增强和利用好隐性知识, 最终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和绩效。知识应用是医院管理的最终目标, 也是衡量成败的最终指标。

2 中国现代医院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由于知识管理对组织难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其作用更像是锦上添花, 而不是雪中送炭, 很多医院还没认识到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把有限资源放在增加设备、房屋建设等短期目标上, 医院发展缺乏持久的动力, 面对更大规模医院以及经营更为灵活的私营医院的竞争, 发展越来越困难。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医院所具有的医疗特长服务特色及管理能力, 其本质是“知识和技能”, 是医院独有的、扎根于医院之中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3]。在比拼综合实力的市场竞争中, 医院更应该有中、长期计划, 通过实施全面系统的知识管理活动, 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知识水平, 增强医院整体技术竞争力, 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现实中, 各级医院也已经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和知识的重要性, 采取了很多措施加以应对, 如实施“科技兴院”计划等, 可以说, 医院在主观上有加强自身知识管理的动机。同时, 由于长期发展的沉淀积累, 大多数医院短期内还没有生存的危机, 客观上这些医院也有实施知识管理的时间和资源。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 知识管理在中国医院有成功的基础和条件。

3医院知识管理的具体策略

通过借鉴国内外知识管理的经验, 可以看出医院知识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以人为中心, 以组织的重建为重点, 既涉及管理理念、文化、组织结构、激励机制的改进, 也涉及组织信息系统、业务流程的重构。实施知识管理, 对整个组织的结构、运行, 特别是组织中人的行为模式、人际关系将产生巨大与深刻的影响, 必然会遇到原有习惯力量的强大抵抗, 如果没有充分的资源支持和正确的策略, 很难保证取得理想的效果。

3.1要从大处着眼, 更要从小处着手

既不要把知识管理作为一个短期的计划, 认为成立知识管理部门, 建立信息网络, 开展学习和培训, 就算实行了知识管理;也不能把知识管理泛化和空洞化, 仅仅从理念上加以宣传, 没有具体的实施计划和目标。而应把知识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基础内容, 明确其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过程, 以知识管理的理念指导日常管理, 针对组织内的实际问题设计具体的解决方案, 在每一项具体计划的起点设定目标, 在终点明确评估成败的标准, 保证知识管理更容易控制。特别要注意结合整个医院的业务目标和具体的业务实践, 可以让员工先尝试, 取得成果后更容易全面推行, 也可以先选择一批在医院内有威信、有能力的人先作尝试, 如果得到他们的肯定和支持, 则整个项目就更有说服力。

3.2要相信, 但不要依赖信息技术

知识管理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 但由于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太过迅速, 很多医院员工对自身能否掌握与控制新的技术感到不适应和不安全, 同时, 对单个医院而言, 全面的信息系统建设往往也过于复杂和昂贵, 因此, 很多医院容易把信息系统建设看作知识管理的障碍。实际上, 尽管技术手段使知识管理更容易、可行, 但知识管理并不是一个建立在信息技术上的概念, 信息技术对知识管理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知识管理应该是“95% (管理+文化) 和5% (技术) ”。医院应根据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和财务状况, 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劳动、提高显性知识的存贮和利用效率、创造有利于隐性知识共享的环境为基本要求, 设计员工乐于接受和使用的信息系统, 保证知识管理系统的顺利开展。

3.3要完善和落实制度, 更要重视组织文化

为保证权威性, 在知识管理实施初期, 就要制订和逐渐完善各种与知识管理各环节相关的规章制度。要及时通过学习和实践传达到全体成员, 让他们在具体工作中掌握“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 对制度规定的各项奖惩措施要落实, 切实起到规范和引导组织成员行为的功能。国内外实施知识管理的经验都明确指出, 组织实施知识管理必须要有平等、信任、积极的文化, 这是保证知识管理效果的关键。由于组织文化的形成受社会文化大环境、员工特别是领导者个人特质的影响, 是组织精神、价值观的沉淀, 具有形成周期长、相对稳定的特点。因此, 实施知识管理不可能完全的照搬其它组织的文化, 必须对现有组织文化进行分析, 发现不利于知识管理的因素, 通过积极培育和引导加以改进, 避免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形式化, 逐渐形成既具有本组织特点, 又符合知识管理要求的独特文化。

3.4需要管理层的推动, 更需要员工的认可

知识管理的开展涉及多方面结构、关系的调整与改变, 因此一个好的知识管理方案目标一定是多赢的, 对医院管理者、具体组织实施者、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要有足够的吸引力。简单地说, 管理者要看到对医院整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实施者要得到足够的权威和支持, 员工要看到个人的发展和成长。首先, 在目前以院长负责制为主的管理体制下, 医院院长对医院管理有着绝对的权威, 知识管理必须也只能由院长推动才能启动, 在开展过程中, 特别是遇到阻力与困难时, 也需要得到来自医院上层管理层不懈的支持。其次, 要把知识管理作为医院的日常管理, 成立专门的机构, 设立专门的职位和人员, 通过明确的职能及权限保证管理的持续开展。最后, 作为医院隐性知识的主要载体, 医院的员工是知识管理的目标人群。他们的态度与反应是决定知识管理成败的最根本因素。要使知识管理成为员工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与现有的业务工作相结合, 不增加额外的负担, 让员工的工作更轻松和高效。

3.5要发挥个人的能动性, 更要强调组织和团队的重要性

作为知识工作者, 医院的员工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取得知识, 获得个人的成功, 医院也可以直接引进少数高水平的人才来提高组织的知识水平, 提高组织的绩效。但这些都不是组织持久、稳定的知识来源。Nonaka&Takeuchi提出, 组织在知识创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适合的情境, 以利团体活动以及个人层次的知识创造和累积。适合组织知识创造的五种情境分别为意图、自主权、波动和创造性混沌、重复以及必备的多样性才能[4]。医院应该通过组织结构和制度的重构, 为全体员工创造更理想的环境和条件, 激发和整合个人的力量, 创造团队的优势, 减少优秀员工的流失, 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摘要:为推动知识管理在中国医院的开展, 文章从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入手, 借鉴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践经验, 分析中国现代医院现实的管理与资源, 对医院实施知识管理提出可行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医院,知识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周典, 陈伯钧.医院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3;19 (4) :193~196.

[2]吴伟斌.现代医院知识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4;20 (8) :470~473.

[3]崔健, 刘志国.谈医院隐性知识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5;21 (3) :209~211.

[4]Nonaka.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knowledge creation.Organization Science, 5/ (Feb) :14~37.

医院知识管理策略 篇2

联合国 经济 合作 发展 组织(DECD)1996年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正式提出“知识经济”(KNOWLEDGE一BASEDECONOMY)概念。DECD提出这一概念在世界范围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 历史 发展的必然趋势,会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本文针对 医院 后勤管理如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一探讨。

管理是一项组织、控制、协调等集一体的复杂活动。医院后勤管理除具有管理的一般性特征外,还有其专业性。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必将有对原来社会形态造成冲击、震动。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的医院后勤管理来说,如何为主动适应知识经济做准备,是面临的一个最紧迫的间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要更新观念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与机遇,作为医院后勤管理者教先应更新观念。其中包括领导层的观念更新和广大后勤管理人员的观念更新。通过转变观念,跟上时代,见于行动。决不能把知识经济的新标签贴在旧的思路和行为模式之上。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中导经济的时代,对知识资源的观念,知识投人增长观念要有深刻的认识,真正认识到 科学 和 教育 对发展经济的巨大能动作用,舍得在科学和教育上下大本钱,并在政策的制定上予以体现。要真正尊重知识,迅速形成对人进行投资的环境。

第二、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建厂四十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丰田经理石田退三有这样一句名言:“事业在于人„„,任何工作,任何事业,要想大力发展,最要紧的一条就是造就人才。”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资源。

后勤管理要适应知识经济,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人才观。在人们观念中人才应是文能治国,武能守疆的才子或英雄人才是创造财富的发明家。当然,这类治国安邦的人才确实难得,但我们所说的现实生活中的千千万万的人才并不难得。这类人才指的是能以其创造性劳动为单位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一定贡献的人。应当说,这类人才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很多,并不难得,只是需要我们去发现和识别。

其次,后勤管理要适应知识经济要善于选择人才。确定正确的人才观后,就要着手于选拔人才,先拔人才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笔试法。包括 论文 式笔试和测验式笔试。论文式笔试是通过让被选拔者写论文来测试其具有的知识、才能、观念等。测验式笔试是以问答题、选择题、填空题等来考察其记忆力、知识面的一种方法,2面谈法。俗语说:“不知言,无以知人”.面对面交谈能使领导者对交流者产生直接的亲身感受与较深的体验,从中窥见其思想水平高低、知识深浅、了解其工作经历、受教育情况、有何专长、兴趣、志向、气质以及应变、表达能力等。一般单位选拔人才通常采用笔试和面谈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办法:3考察法。即将被选拔对象于一个模拟的工作情镜中,运用多种评价技术,观测、考察候选对象的工作能力,特别是应变能力,从面判定被考察者是否适合于某项工作。有研究表

明,使用这种方法选择的管理人员以仅凭主管人员判断,其成功率高两至三倍。

最后,后勤管理要适应知识经济,关键在于正确使用人才。管理者在实施管理时,必须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目的。1.合理设置职位。医院后勤的工作千头万绪,保障着全院人员的吃、分住、行等。这种多头绪的工作,要有条不紊的进行,就要对其进行认真、明确的分工,并设置合理的岗位,才能使上岗者产生一定的积极性,2.充分信任放权。即然设置好了合适的岗位,并把最合适的人安排在合理的位置上,就应该授予他有关的权力,充分发挥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使人才展现自己的才华做好事情。3.实施有效的激励。如果说设合理的职位,确定适当的人选,授予必需的权限是调动积极性的前提条件。那么激励则是调动积极性的具体手段。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因人、回事、因地而异4.进行实绩考核。通过考核了解每个人的工作情况、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可以发现可提升的人或应当剥夺其权力的人。在考核中应摒弃个人情绪的作用,特别要克服中华民族传统意识中对“没有功劳而有苦劳的人”进行宽容。最后,领导层要对下属人员进行及时的表扬和惩戒。

第三、要,视团队精神的培养

为什么 医院 后勤管理工作要重视培养团队精神?因为管理是一种团队的游戏,而不是单个高智商者所能做到的。美国的一项研究成果《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许多团体中,每个成员的智商都在120分以上,而整体智商却只有62?这是因为这些团体中缺乏团队精神。组织的智障妨碍了组织的学习成长,使组织被一种看不见的巨大的力量侵蚀,甚至吞没了。所以在医院后勤管理过程中把培养后勤队伍的团体精神提高到议事日程上来非常重要,它可以大大减少后勤队伍的内耗,提高了后勤管理的效率。培养团队精神,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要明确医院后勤管理的目标。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是所有团队培植团队精神的基础。因为任何人都会考虑双重目标和双得利益。即个人目标、个人利益与团队目标、团队利益。只有团队的目标、团队的利益与个人的目标、个人的利益较为一致时,他的行为才会自觉自愿的适合团队的需要。这种一致性越强,则两者的利益会结合得越好,团队的精神便会越强,反之,则会越弱。

其次,要有健全的信息交流机制。信息是决策的必要因素,健全的信息交流机制是形成团队精神必不可少的条件。假如后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老死不相往来,各人按各人的意图、想法去工作,后勤工作永远是无效率的。

最后,团队精神一旦形成,领导者要关心和支持团队精神建设,并创造一切机会更好地体现团队精神的作用,充分调动团队各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使团队精神建设成为推动医院后勤工作的不断 发展 的动力。

第四、优化管理技术

大量研究证明优秀的 企业 之所以优秀,绝不是某个单一的因素造就的。但如果要指出一个决定性的因素,那就只能是领导的 艺术。医院后勤管理有所突破,其工作效率就会提高,后勤发展的步伐就会加快。首先,医院优秀的后勤管理者要有一个确定明智的方向。前面已经提过医院后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如果整个后勤管理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领导

医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篇3

【关键词】医院预算管理;问题;措施

一、前言

医院预算主要是建立战略规划以及决策的基础上,并且通过数量以及金额等形式将特定期间的具体行动计划反映出来。通过医院预算可以协调好医院的长短期目标,从而为医院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合理的保证。因此编制预算是以战略分析为前提,从而可以将医院的资源、能力与外部环境充分的结合起来。

二、现阶段医院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1.在思想上,缺乏对预算管理的重视

由于一些医院不能够将自身的发展战略与预算管理充分结合起来,从而不利于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然而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一些单位的预算组织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执行过程中也没有显示出较大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不仅使得预算的权威性得以降低,而且使得預算管理在医院管理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不科学的预算编制

由于编制的预算与预算执行单位的战略目标不相符,甚至与医院总体战略目标出现了冲突,最终不利于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在编制预算过程中没有足够多的依据,从而使得预算编制流于形式,最终使得预算编制无法正常执行。

3.不完善的预算执行以及控制机制

有一些医院重视编制,但是却忽视了管理,从而不利于预算编制的执行。在预算控制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不明确的重点。一些医院过于注重对成本费用的重视,不够重视收入落实的相关问题。然而在预算调整环节中,一些医院过于强调预算的刚性,然而有一些医院不能够按照相关的程序来进行,从而使得超预算的情况经常发生。

4.不完善的预算考核与激励机制

预算考核主要是检查以及评估各预算执行单位的预算完成的结果,从而能够医院实施奖惩以及激励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执行科学的预算考核管理办法以及设计科学的预算考核指标体系,从而能够促使预算考核的顺利进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单一的预算考核指标体系以及指标之间缺乏一定的逻辑性等相关问题。

5.对预算的执行情况缺乏必要的检查以及监督

在医院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医院预算贯穿其中,并且医院预算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中心。然而各个单位往往会忽视预算成本的控制,并且过于注重实际成本的成本,最终导致了资产的收益率逐渐下降,并且收入费用率却在逐渐上升。为了能够保证预算管理落到实处,这就要求医院要定期进行检查以及监督,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完善医院预算管理的相关对策

1.树立科学的经营管理观念

经营管理者要充分结合医院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来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并且在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引入健康的管理理念,从而能够为医院预算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对于一名经营管理者来说,要以医院的利益为依据,建立符合医院发展的预算机制。

2.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第一,建立权责分明以及执行力强的预算决策机构,并且安排高层管理人员来管理该机构。第二,不断完善预算组织机构。预算组织机构主要是指预算管理办公室,并且预算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日常工作,包括编制、报告、执行、日常监控、调整以及考核预算。第三,对预算执行单位的职责进行确定,其中主要包括制定符合本部门的计划以及预算草案。

3.选择正确的预算编制方法

在编制预算方法的时候,要遵循“以收定支”的基本原则,从而可以做好预算的编制工作。在编制预算方法的时候要充分结合医院的组织机构以及经营特点,从而可以调动医院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4.不断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以及控制

在实现预算目标过程中,合理的预算控制是一个重要的保障。因此医院要重视各个控制环节,与此同时要强调“防患于未然”的事前控制,与此同时也不可放松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充分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及管理的具体需要,从而可以很好的控制预算。

5.建立科学的、合理的预算考核与激励制度

第一,要不断完善医院预算管理指标体系,在制定指标过程中要考虑到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平衡,并且要考虑到短期与长期之间的平衡、外部与内部之间的平衡,最终有利于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要考核以及评价各个部门。通过实施奖惩措施,并且要结合绩效考评,最终使得部门预算的执行落实到实处。

6.不断提高医院预算管理的监管力度以及透明度

医院要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监管力度以及透明度,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真实性。审计部门要充分将预算管理监督与内部控制监督有效的结合起来,并且要采取多项措施从而使得医院预算管理的监管力度以及透明度得以提高。预算透明度有利于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而且能够促使预算政策的顺利实施。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促进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公立医院预算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公立医院开始进行科学化、标准化以及制度化的管理。为了能够确保公立医院不断发展起来,这就要求进行预算管理,从而能够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瑞.医院档案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连云港市康复医院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0(34):90-92

[2]何永东.新制度下基层医疗机构加强预算管理的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31):89-91

医院危机管理策略 篇4

医院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在医疗市场经营活动中, 医院危机是不可能回避的;还应清楚地认识到, 医院危机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但要学会识别、预测、监控、处理和善后危机, 而且还要建立一个组织完善、运作高效、高瞻远瞩、机动灵活的危机管理组织机构, 把医院日常运作、长远发展战略与危机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确保医院长治久安。具体策略如下。

1 建立健全医院危机管理组织体系

医院应设立高效的组织机构, 明确其职责和任务, 完善危机管理有关制度和危机处理程序, 深入了解引发医院危机的潜在因素, 并随时监察可能出现的危机, 研究、制定防范措施;一旦危机发生, 能迅速、及时、高效地采取应对措施, 协调处理危机引发的各种问题。医院的危机管理组织结构框架主要由信息系统、决策系统、运作系统组成。

医院管理者要结合法律和自身实际情况, 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危机处理计划, 并采取措施保证医务人员认真执行。计划的内容包括医院危机管理的目标、影响医院各类潜在危机的情形、危机应急预案和程序、告知程序、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流程、患者安全保障、医疗护理缺陷管理及防护等。面对医疗争议时要谨慎处之, 同时要吸取经验教训, 以最快速度启动危机处理计划, 如果初期反应滞后, 将会造成危机的蔓延和扩大。由于危机产生具有突变性和紧迫性, 任何防范措施也无法做到万无一失, 故应针对具体问题, 随时修正和充实危机管理计划。

2 建立医院危机预警机制

医院管理者要在危机管理中赢得主动权, 就必须建立医院危机预警系统, 即利用现代的信息自动化管理技术, 对医院经营过程中的变数进行分析, 在可能发生危机的警源上设置警情指标, 及时捕捉警讯, 随时对医院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对危害医院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进行事先预测和分析, 并根据医院管理的特点, 做好医院的危机管理工作, 必须有一个完整、可行的危机管理预案, 这样, 在危机来临时, 医院能从容应对, 减少危机给医院带来的危害。

根据可能发生的危机, 模拟可能出现的情况, 进行针对性训练, 是实施危机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模拟训练可强化全院人员的危机管理意识, 提高员工应对危机的能力。训练时, 应充分考虑到危机产生各方面情况, 即从可能出现的最坏、最糟的状况出发, 籍以研究出一整套最佳的解决方案。此外, 还应该注意收集国内外医院处理危机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吸取他人的经验, 检查和发掘自身潜在的危机因素。

3 应对医院危机事件的原则

危机事件发生后, 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向社会蔓延, 医院危机顷刻之间爆发, 医院的形象、品牌、效益等马上面临严峻的考验。在应对危机事件的工作中要把握几个原则:第一是快速反应。一旦危机爆发, 要做到“三个第一”, 即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第一责任人到位, 第一线作战;第二是及时化险为夷。当危机发生后, 要及时调动一切资源和要素, 采取得力措施, 解决或转化矛盾, 使医院早日摆脱危机;第三是引导舆论。把握舆论的主动权十分重要, 以积极的态度和方式, 把舆论引导到有利于医院声誉的方向。

4 积累医院危机公关资源

医院在发展过程中, 要协调好与公众的关系, 积累危机公关资源, 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所谓的公众包括政府、社区、卫生、公安、物价、环保、媒体等组织团体。公众关系对医院的发展及各项市场营销活动起着支持、监督、检查或阻挠、干预等作用。比如, 有良好的媒体关系, 有些危机事件可以在曝光之前得到消息, 为医院赢得公关时间, 也可以在危机事件被曝光之后, 用他们的智慧和手段, 来帮助医院化“危”为“机”, 度过难关。通过媒体, 让社会了解事件的真相和医院的态度, 树立医院在危机中的良好形象。医院通过新闻发言人, 引导公众, 为医院处理危机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5 加强医院内部危机管理

增强危机意识不是某个领导或是某些员工的事, 而是全体成员的责任, 即全员危机意识。全员危机意识的树立和强化, 将有效提高医院抵御危机的能力, 就有可能化解潜在的危机, 或者及早发现危机, 延缓危机的蔓延。医院进行危机管理首先应树立一种“危机”理念, 营造一个“危机”氛围, 在危机事件中, 医院全体员工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医院里任何一个人的言行都将有可能影响事件的发展态势。因此, 医院应普及危机管理知识, 开展危机教育, 使每一个员工从思想上做好应对各种危机的准备, 树立全员危机感。在危机教育中, 医院可将危机理论指导、危机发生情况和相应的处理措施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编成危机管理计划手册, 或制作成录像、幻灯片等向员工全面介绍应付危机的方法, 让全体员工对出现危机的可能性有足够的了解, 整体提高对危机的把握能力, 强化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以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

医院知识管理策略 篇5

1 医院实施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

当前医院的各项活动都在不断的迈向网络化与信息化,各种活动材料也通过网络申报系统进行自定生成与上报,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尤其是科研活动的写作材料由传统的手工制作演变为计算机自动化操作,各种复杂的数据处理、图表绘制等都能够通过系统与计算机软件实现,让科研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得到解放,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究当中。

此外采用电子档案还具有以下三个优点:第一是具有超强的共享能力,当档案生成之后会自动存储到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库当中,有权限的操作人员都能够查阅档案,实现良好的共享;第二是其处理速度非常快,管理人员能够对电子档案进行实时的修改与操作,生成之后立即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核对与校验,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第三使用电子档案可以快速实现分类和整合,与传统的纸质文件相比,电子档案的整理工作非常便捷,无需耗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资源,整理的结果更为精确。

2 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医院电子文件带来的问题

电子文件对于计算机设备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同时还有信息不可识别性以及可分离性、可共享性以及保存环境的特殊性,医院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就能体现出这一系列特性。随着信息手段以及网络的普及,各级医院活动通常使用网上申报系统,通过网络在线的方式操作,网络申报系统将文件资料打印成册。这一方式能够有效的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新的问题。首先就是资料对于计算机以及软件的依赖性让电子档案的收集具有一定的难度;其次是电子文件非常容易修改和删除容易造成让档案的原始文件消失,其中某些内容与特征消失之后难以寻找,给审查带来一定的问题;最后电子文件是计算机中的最终形式的文本资料,草稿还是打印稿、正本还是副本都没有差异,给医院管理人员收集整理电子档案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

2.2 医院电子档案管理者素质带来的问题

与传统的纸质文件档案管理相比较,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有过硬的文化基础知识以及档案管理的专业技能,还对其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软件的操作水平提出了要求。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熟练的掌握信息网络技术与计算机相关的操作技术,否则难以实现对电子档案的管理,同时档案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证。

2.3 医院电子文件的安全性问题

基于医院网络安全管理的策略分析 篇6

关键词: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应急预案;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在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医院已经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并且在很多方面已经发展的很成熟。比如说门诊的信息管理系统、住院信息管理系统、影像管理系统、药品信息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等,这些应用软件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给日常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十分大的便利,已经成为了医院的日常工作中十分必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保障网络的安全就显得很关键。

一、加强医院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一)医院的领导要给予安全工作足够的重视

无论是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的制定还是制定之后的落实都需要投入一定量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要想实现全面的贯彻落实就需要医院各级领导的配合和重视。在提高医院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之前,各级的领导应该具备网络安全的一些相关的知识,并且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网络安全对医院的正常运行的重要意义。要安排专门的网络管理人员,使医院的网络系统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对于网络安全的产品、工具以及技术要进行及时的更新。

(二)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我们平常讲到的网络安全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人机关系的问题,我们要想保障网络使用的安全,就应该把涉及到的计算机的人员作为安全工作的重要起点。医院中所有的操作局域网的工作人员要不断的接受计算机的安全法律教育,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的学习计算机安全技术。这些人员要充分的认识到果一台机器出现不安全的隐患会给整个医院系统带来的危害要多大,从而帮助他们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二、健全安全的管理制度并且做好应急预案

(一)硬件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需要考虑到的就是设备的物理安全问题。针对中心机房、工作间以及设备间的使用功能设立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鉴于医院是一个开放性的公共场所,要十分的注意有关设备的保护措施,确保一些无关的人员不能接触到设备。并且要及时的保护医院中的各类网线,一方面要防止有些人的恶意损坏,另一方面要避免出现施工人员在施工中无意损坏的情况。安全管理制度中应该建立警卫值班防止有些人通过撬门进入而偷盗或者损坏到医院的网络,对网络的供电系统、防静电、防雷击以及是否有效接地进行定期以及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密切注意机房中的清洁度、温度以及湿度是否可以达到规定的要求,做到遇事及时上报并且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等。

给所有的设备都配备档案管理卡,档案管理卡中应该包含本台计算机的型号、名称、配置、所在的位置和使用的科室、MAC地址、安装的使用程序、IP地址、以及重要的故障维修记录等等一些重要的信息,每一台设备都应该指定负责保管的专员,定期的进行检查和设备的维护。

(二)软件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对网络系统进行不断的检测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及时的填补漏洞,最好能做到对系统进行不断的监视,这样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网络抵御危险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医院都会把一些十分重要的数据存储在服务器上,因此,保障服务器的安全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其次要在服务器连接局域网之间对其安装和配置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其中规划的主要内容有:操作系统的选用、系统补丁文件的准备、禁用不必要的服务、磁盘分区的格式、更改密码、账号锁定、设计网络用户组、更改管理账号名字、时数管理、取消默认共享、安全策略、锁住注册表、设定各项审核、安装病毒监控程序、设置重要文件的位置以及文件的控制权限,保障安装软件的可靠性。当系统进行正常运作之后,必须对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系统的性能进行监视,最好可以聘请一个安全顾问进行攻击性的分析。

(三)有效的监督机制

由于医院的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想维护好其安全运行,不仅要抵御来自外部网络所造成的威胁和攻击,还要防止内部人员的犯罪活动,我国的综合性医院中大约能有近千个终端,在很大程度上给网络的安全工作加大的了难度,因此切实可行并且有效的检查机制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其能够帮助各项的安全管理制度能够落实到实处,并且还应该建立督查组织,或者医院的计算机领导小组应该起到督查的作用,对网络的运行以及网络运行记录进行督查,查看每项制度的实际落实情况,对网络定期上报的所有报表要进行审查,以及每个部门的网络安全员所做的工作记录。

(四)应急预案

灾难的发生通常都是突然的而且是不能预测的,所以应急预案应该在事发之前做出周详的应对策略,这样一来当灾难发生时就知道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步骤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损失,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系统全面运转的过渡,计算机领导小组应该指导应急预案的实施,所作出的应急预案应该包括能够出现的最坏情况,对能够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故障进行提前设想,比如:供电系统出现故障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尤其是如何保障门诊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主交换机发生故障、如何应对由于故障的发生导致的病人拥堵的现象。在应急预案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实施网络安全小组的成员以及他们的联络方式。只有拥有完善的应急预案才能够当灾难来临时应付自如。

三、结束语

网络安全技术不存在最好,只有更好。要想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就应该从人员、制度、技术以及医院的相关各方进行着手准备,使建立的安全网络管理策略能够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有效的指导医院的安全网络建设以及网络的维护工作,这需要医院的全员能够对自身的意识进行提高,自觉践行安全制度,和系统软件的开发人员一起努力共同维护医院网络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王昊.浅谈医院网络安全管理[J].中国科技纵横,2012(10):60.

[2]谢沂伯,刘苑媛.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09):94-96.

医院档案管理策略研究 篇7

1 加强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

档案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 必须根据《档案法》《医药卫生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制定出符合实际工作的档案管理制度, 切实将分散在医院各业务部门的档案材料进行有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 同时严格把关, 责任到人, 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为此, 我们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一方面继续明确一名行政副院长分管、院办主任主管, 各科室指定一名工作人员负责科室资料的收集、整理、移交工作。有的科室甚至建立了自身的电子档案, 届时, 纸质、电子一并移交, 进一步规范管理, 提升了效率。另一方面我院将此内容纳入科室管理责任书之中, 将档案管理与科主任目标管理考核奖惩挂钩, 明确科主任对科室档案工作的管理责任, 要求科主任做好归档材料的收集、整理, 从而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2 主动介入重大项目 (设备) 建档工作, 提升档案信息资源价值

对我院来说, 除病案资料外, 设备资料、基建工程的管理及归档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 要高度重视基建工程建设资料的归档工作, 在工程建设现场和医院都设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 特别注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收集与整理工程建设资料。近年来, 医院基础建设随着业务增长而不断增多, 2012年更是启动了16层住院大楼建设, 档案工作量随之增大。为此, 我院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 对工程建设资料实施全方位、全过程有效控制和管理, 并设一名资料员全程跟进。从工程招投标阶段, 在合同文本中明确规定各参建单位对工程建设档案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并制定相关考核措施, 要求各参建单位设立专职部门和人员负责施工期间资料的收集、管理以及归档工作。在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 我院工程管理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联合对各参建单位阶段性工程资料进行检查、验收, 从工程一开始就做到随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通过对各参建单位工程资料多次阶段验收, 多次随机检查, 有力地保证了工程建设资料的齐全、完整。

大型设备的引进, 我院坚持主动参与、提前介入, 从设备的申请、效益分析、专家论证、院务讨论、验收登记等自始至终参与并收 (搜) 集材料, 设备科设一名兼职人员收集、整理、录入, 一方面规范了档案资料的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提升了档案的利用价值。近两年我院先后引进MR、DR、CT、内镜系统、监护仪、呼吸机等高精设备, 由于档案人员主动介入、提前参与, 设备档案资料得以齐全、完整, 使其信息资源价值大大提升, 在为临床一线提供快捷服务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 注重开发利用, 充分发挥档案使用价值

档案只有通过利用才能使其保存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产生现实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 扩大服务领域, 改善服务方式, 主动送档案信息到档案利用者手中, 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多种编研活动, 对档案信息进行加工, 通过编写各种专题汇编、定期举办专题橱窗或小型展览等形式, 让全院职工更形象地了解医院的发展与新变化, 不断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为此, 本院采取一些方式:一是完善案卷目录等档案检索工具索引工作;二是调整充实汇编资料, 将档案达标、复查后形成的档案信息资料调整充实到历年文件汇编资料当中, 以确保利用档案的各种需要, 使档案的潜在价值得到提升;三是做好各类档案统计台帐, 如各类档案借阅登记薄、文书档案移交登记薄、档案库房检查记录、档案数量统计台帐、档案收进、移出登记表等工作, 做到台帐清晰规范。在认真编制档案检索体系的同时, 我院充分发挥档案的服务功能, 为市卫生局、镇政府、医院领导编写《中山卫生年鉴》、《黄圃志》, 撰写医院工作报告及各项专题汇报, 开展各类教育、干部职工职务职级的晋升, 尤其是为新住院大楼建设等工作提供了大量翔实的材料, 充分发挥了档案管理的积极作用。

此外, 利用设备基础数据档案资料, 分析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特点、存在不足以及预防对策, 为领导决策服务。同时, 利用大量的会计档案资料, 为各类财务检查、审计提供最真实的依据。

4 加强教育培训,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策略 篇8

1 设立三级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完善监控网络

按照《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 我院设置了副院长直接领导下的医院感染管理科 (简称院感科) , 形成了委员会—感染科—临床科室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院感科主要负责组织全院各科室部门的感染监控工作, 每月定期对监控结果进行双向反馈。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在科主任的领导下, 由护士长、兼职医 (护) 师组成, 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特点, 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消毒隔离制度, 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 采取有效措施。全院从上到下, 职责明确, 责任到人, 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管理效能, 在完善的制度下, 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

2 重视管理人员培训,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团队

2.1 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现状

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是为提高医疗质量而做出的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工作, 它是医学发展史的一部分。尽管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 但我国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目前我国各医学院校没有医院感染控制专业, 现在从事医院感染管理的专业人员基本上都是从医学相关专业转行而来, 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大都是靠从前的临床经验和继续教育获得, 在整体水平上和西方国家相比相差甚远。

2.2 加强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教育医院感染管理工

作涉及多部门, 它要求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现代化的管理意识[2]。结合我院实际情况, 医院领导对院感工作十分重视,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学科建设, 选拔一批懂业务、懂管理、有多年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积累的医务人员, 给予重点培养。有计划、针对性的派出专职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加快知识更新, 掌握新的感染理念, 培训结束后提出感染管理整改措施, 避免感染管理工作形式化。

3 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对策

3.1 加强监控措施, 规范感染管理

我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采取随机检查与定期监控相结合, 每周3~5次深入临床科室, 对易发生感染病例加强督导检查。如住院时间长接受抗菌素治疗者;年老体弱、合并慢性病, 免疫力低下者;罹患肿瘤接受放化疗者;频繁接触医疗操作者, 随时发现问题, 与科主任、护士长探讨沟通, 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并限期整改。重点科室重点查, 定期对手术室、供应室、ICU、血透室、产房、内镜室、导管室、口腔科各种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重点监测室内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消毒液浓度、紫外线灯强度等。加强医疗环境、医疗用具的管理, 规范医疗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每月全院综合性查房, 进行评分, 严格责任追究, 将医院感染工作纳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用标准评价工作内容, 使其规范化、制度化, 有力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3.2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控制感染病例漏报

持续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和错报率的质量管理, 制定“医院感染报病信息卡”, 各临床科室医师逐项、如实填写, 24h内上报。接到报卡, 院感科专职人员深入病房核实是否为医院感染, 实现医院感染的实时、动态监控, 避免发生大范围暴发流行。同时, 也要对出院病例定期到病案室进行具体审查, 发现其中有关医院感染的迹象或有疑问者向临床反馈, 提高临床人员感染控制意识, 并使感染率、漏报率得到了补充。不论是运行或出院病例如若发生漏报, 根据考核办法, 纳入科室每月综合评价, 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 奖罚分明。每月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对全院感染病例数据, 包括医院感染率、漏报率、送检率、医院感染病原体、感染病例个案信息, 进行统计、分析、汇总、反馈, 提高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 降低漏报率, 取得预期效果。见表1。

3.3 重视医院感染病原体耐药情况的监测

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其引起的感染呈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在细菌耐药监测系统下, 我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每周至少三次到检验科微生物室收集院内多重耐药菌监测信息, 根据报表信息指导临床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 进行床旁隔离, 并使用隔离标识提示。当患者外出检查时应由工作人员陪同, 并向交接科室说明须执行接触隔离措施。要求护士长加强清洁消毒工作,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实施诊疗操作时, 尽量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特别强调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同时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每季度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耐药菌株的监测结果及趋势分析以季报的形式向临床医师及临床药学公布, 为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降低耐药率,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了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有效实施感染管理与控制策略的方法, 减低医院感染率的发生。方法 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 对感染控制的各个环节制定标准, 通过工作中的实际情况, 全面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几个重要部分。结果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 重视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培训,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执行相应的奖惩措施是有效推进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结论 改进及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体系是提高医护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关键。

关键词: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姜健康.医院感染控制的对策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8) :1117-1119.

论医院供应链管理策略 篇9

华西医院通过对医疗业务近10年的标准化供应链管理, 在经过无数次的流程再造和修正后, 总结了一套按照医用耗材特性进行规划的医院供应链管理策略。

什么是医疗业务物流供应链?我们把以医疗服务需求为始发, 通过医院的战略采供, 贯穿医疗业务实施过程的医疗物资或医疗辅助物资的采购、库存、配送等, 直到把医疗产品通过医疗业务实施到病患诊疗的全过程称为医疗业务供应链[1]。

医院供应链的运作需要众多参与者的协调和互动。

它是医院内外各部门通过良好的服务管理、流程秩序, 制度规范、信息和分析结果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共同完成医疗的业务流程、耗材实物流程、资金流出、信息流程, 从而实现医疗服务管理价值 (如图1) 。

1 医疗业务中医用耗材管理的特性分析

1.1 医疗业务中耗材供应链的管理范围

医院的供应链管理几乎涵盖了医院所有业务部门的日常作业和管理活动。如医院文件档案传输 (包括病历、医生处方、检验报告单、医疗收费单据和账目等) 、医用物资传送 (药品、药械器材、无菌医用耗材、手术器械等) 、医用标本送达 (化验标本、病理标本等) 、以及医院后勤部门的采购、装卸搬运、储存保管、供应等保障活动, 都可以纳入医院物流范畴, 医院物流在现代医院管理中拥有战略性地位。

1.2 医疗业务供应链管理的核心

在医院的供应链管理中, 最核心的任务是医用耗材、办公用品等物资的采购与使用管理, 它们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疗业务每一分、每一秒的服务产出效果。供应链始发于医疗业务需求引发的直接医疗物资和间接医疗物资需求, 再通过物资管理部门组织招标采购、签订协议、厂商送货, 验收入库、出库制单, 分拣货物、配送, 最后到使用部门, 终结于医疗服务产出, 这样供应链完成一个周期的循环。在这个循环中它包含了供应和使用两个管理分支。同时由于物流中的物质材料大部分是以医用耗材为主, 直接或间接应用于人体, 和人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因此, 在医院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管理都要精确到位, 否则, 细小的差错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1.3 医院供应链管理的特殊性分析:

:一多、二强、三高、四不一

在医院供应链中由于医疗产业的特殊要求以及它的服务对象和服务产出是疾病治疗手段或方案, 使得医耗材料的管理呈现出了与一般企业的生产物料所不同的特性, 它们主要表现在 (图2) :

(1) 一多

品种繁多, 医院使用的耗材、试剂等品种多, 仅医用耗材就分为7大类45小类, 达数千个品种规格; (2) 二强

(1) 时效性强, 一次性材料都有保质期限, 一些医用高值耗材 (冠脉药物支架) 有效期很短, 管理不善易导致报损浪费; (2) 专业性强, 相当部份材料只能专科专用, 如医用高值耗材类心血管介入材料、起博器、人工关节等;

(3) 三高

(1) 运输存储条件要求高, 有的需消毒后配送, 有的需冷藏保管, 如各种血气分析片; (2) 质量要求高, 关系病人的诊疗效果及生命安全; (3) 价格高:如介入医用耗材技术性、安全性要求高, 主要依赖进口, 因而价格高昂;

(4) 四不一

(1) 材料单位不统一 (2) 包装不统一 (3) 名称不统一 (4) 记账收费标准不统一, 一些医用耗材不能单独计价收费, 如纱布棉签压脉带等;能够收费的医用耗材加成比例也不尽相同:如单价500以下, 加成10%;单价500至1000以内, 加成5%;单价1000以上的, 只能顺加2%。

上述种种特性, 使医院设备部门在制定医院供应链管理方案时, 要结合医院实际, 制定出具有医疗行业特色的物资供应管理方法和配送流程。

2 医院供应链管理的策略:集、减、优、寄、异

如何高效、低成本的保障临床科室的物资供给, 是医院设备物资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针对采购供应链和配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医院需从合并业务、调整组织架构、整合人力资源着手, 优化产品品牌;实行重点品项、重点科室分类管理;同时科学排程、规划物流方案、人力配置及配送线路等;借助市场经济杠杆及医院品牌广告效应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充分利用供应商的空间、人力和物力资源;关注异常管理, 做到了从采购、储存、供应多环节的低成本运行。

2.1 集中归口管理

调整组织架构, 整合资源, 管理归口, 降低管理成本。将所有物资采购业务划归独立部门管理, 对人员、空间进行整合重组。医院的所有物资采购任务由不同业务小组完成, 通过建立以考核小组组长为核心的、可量化的、关键工作指标绩效管理体系, 促进小组的科学排程和组内、组间的分工协调, 做到“科学分工、动态调整、互调协同”, 从而实现采购、存储与配送的一条龙服务。量“出”为“入”, 平衡协调临床供应保障与减少库存量的关系。

2.2 减少品种

在高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 医疗材料市场品种繁多, 质量也参差不齐, 医院供应链管理应根据医院战略定位, 结合临床工作的习惯, 选择质优价廉的产品。为便于管理, 降低资材成本及管理成本, 原则上每类产品只选择一家, 尽可能减少品种, 单一品项采购数量上升, 采购单价也随之下降。如:华西医院在实施单一品项管理后, 仅部分挂网医用高值耗材就从48个品项减少为16个品项。

2.3 优化库存管理, 降低库存量

在供应链的仓库管理中, 一方面要努力减少资金占用, 减少呆滞废料, 杜绝浪费, 同时亦可节约管理人力;另一方面减少零星供应商, 集中定点批量采购;同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依托厂商库房作为医院的后备库房, 医院各级库房存货总量原则上为一个月, 供货商的存货能力在招标采购时需要给以关注。

2.4 寄销管理

所谓寄销是指医院代为保管厂家材料, 使用后方作为医院采购物品, 进行入库出库帐务结算处理, 支付款项。这样就能做到无库存, 无积压, 无呆滞废料产生, 不占用医院资金。

2.5 强化异常管理

将使用量与工作量挂钩, 定期汇总整理分析各类耗材, 尤其是用量大、价值高的医用耗材, 关注异常情况, 查找异常原因, 对非正常原因导致用量异常的品项, 严格控制供应, 杜绝浪费发生。

3 总结

医院医疗业务除药品外, 需要数量品项众多的耗材。这些耗材成本中, 各类所占总金额百分比分别是:高值耗材60%, 普通医疗耗材26%, 临检试剂10%, 非医用耗材略占4%;因此为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 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除上述管理策略外还需要对耗材进行分类管理和重点科室管理。其一, 根据分类制定不同的管理模式;将管理的重点聚焦在高值医用耗材和普通医用耗材上。其二, 针对医疗业务的不同工作性质和服务特点将医院科室分为:临床科室、医技科室、教学科研部门、行政后勤部门;其中临床科室中有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急诊室、普通临床科室;手术室内不仅材料使用量最大, 而且拥有全部医用高值耗材, 于是管理的重点依次是: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急诊室、普通临床科室、教学科研及行政后勤部门。

摘要:本文以华西医院近10年在建立标准化供应链管理中积累的经验为基础, 分析如何按照医疗业务中使用的耗材特性建立医院供应链管理策略。并尝试将华西医院从实践中总结的经验进行理论归纳, 使医院的物流供应服务能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始终如一履行为医院临床提供“高效低耗”的工作职责。

关键词:医用耗材,供应链管理,寄销管理

参考文献

医院知识管理策略 篇10

一、现行新医院会计制度下我国医院成本管理存在问题

(一) 体系问题

医院成本体系的不健全阻碍了医院成本核算水平的提高。目前来看, 各个医院都有相对应的规章制度, 但多数医院并未出台规范的关于成本管理的专项制度。一些医院建立的成本核算体系仅仅针对于经济利益, 未从根本上适应新医改的制度、没有满足医院的发展要求。成本体系的缺乏识得医院对成本核算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 使得医院无法掌握好成本控制的节奏。这都对医院的管理乃至发展产生了不良引导, 阻碍效率的实现。

(二) 制度问题

制度的不完善阻碍了医院成本管理质量的提高。医疗需求巨大、医院众多是我国目前的医疗现状。规范的成本管理制度并未广泛实施, 成本制度的完善工作不到位。且由财政支持的医院未形成经营压力, 这也加剧了成本管理制度的滞后。医改实施后, 医院还出现了成本管理的复杂化, 如若不建立规范有序的成本管理制度, 将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现状和发展要求。

(三) 人员问题

医院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偏低阻碍了医院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一些医院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素养低于实际需求, 加之对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学习缺失或者滞后, 导致存在会计核算人员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会计工作的现象出现。早期招聘与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今天显现出来, 医改后医院的发展状况早已不同于最初单一的医院管理模式。很多没有与时俱进的老员工的工作方式已不能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 专业能力的限制只有通过培训和不断学习来弥补。另外, 领导的重视程度, 会计核算方法的明确与否都通过影响会计从业人员来影响医院成本管理效果。

(四) 管理方式问题

成本管理精细化欠缺、方式落后阻碍了医院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医院成本管理可以按照管理目的或成本汇总等诸多因素来区分类别, 医院成本管理可以是十分细致的。现在仍然有不少医院的成本管理仍仅采用传统模式, 很多医院只是施行总额方面的控制, 没有继续精化细。造成小成本控制大量被忽略的情况出现。同时医院成本管理又没有制度保障最终导致成本管理的问题出现。

二、策略分析

(一) 完备医院成本管理核算体系

完备医院成本管理核算体系不是会计部门自己的事情, 它需要医院各个部门的长效配合。员工的认可与意识提高是必要前提, 在成本核算意识指导下, 根据新医院制度, 针对成本核算对象进行准确明晰的分类, 做到会计成本报表一目了然。医院全部医疗费用都应纳入到成本核算系统里, 避免漏洞存在, 对部门级别的成本做到合理管控, 随之做到对整个医院系统的成本管理核算系统的完备。这必将促进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 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

医院与其他机构不同, 有其所处的特殊性、复杂性与专业性。就医人群往往集中聚集的情况, 使得医院更需要做好管理工作。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成本管理,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的核心也是成本管理制度。不同医院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与自身情况相适应的成本管理制度。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地学习新技能, 发掘新知识, 排除干扰, 建立健全适合本医院实际情况的成本管理制度, 促进医院发展进步。

(三) 形成与新医院会计制度相适应的人员素养

会计部门对人员素养的要求相对较高, 素养不仅包含专业素养, 还有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加之医院又不是一般的企事业单位, 关系到病人的切身利益, 自然对医院会计从业人员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很多医院只重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不重视道德素养, 这都有可能对日后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隐患。只重视道德素养, 专业素养不达标也无法完成医院成本核算的需求。因此, 全方位的人才是医院需要的, 更是医院成本管理中的关键。医院在选人用人和育人方面应当建立正确的政策引导, 针对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 定期开展培训。针对道德素养加强组织学习, 深刻认识, 在不断的学习进步中提升人员综合素养, 这将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人员支持。

(四) 优化成本管理方式

成本管理走向精细化, 必须从成本分解、核算、分析、控制、考核等方面着手, 实行目标成本管理责任制, 重视医院各个方面的成本控制, 进行全面的、精细化的成本管理。创建并完善企业的采购、经营、人力等各个体系, 让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决策要透明, 要公开以前隐蔽的信息, 避免发生暗箱操作的事件, 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加强经营成本管理工作。为化解复杂的难题, 相关费用必须有相关制度的约束, 严格把握批准及审核, 根据国家、地区以及行业、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幅度, 建立人力资源成本指标体系及成本标准, 明确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目标, 创建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制度, 规范人力资源的成本统计及分析评价的方法, 创建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管理预警体系, 加强职工技能及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支出, 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实力, 确保企业生产经营能够顺利运行。

(五) 政策保障、管理层支持

成本管理工作需要全员的高度配合与认可, 全员的组织和思想动员工作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决策者的指引与带头实施。这就要求决策者自身首先认识到成本管理工作策略开展的必要性和紧急性。提升决策力度, 推动策略实施, 为策略实施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持。成本管理工作的可持续性最终取决于医院高级管理层的决心。管理人员若能在没有经营压力时仍能对成本管理工作严格要求, 则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并且, 采取一致的方法也可以提升成本管理的有效性。适当在部门之间建立一定压力和责任体制, 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成本管理的效果。

(六) 升级会计信息系统

有效的成本核算离不开先进的电算化信息数据平台, 没有建立信息中心系统的医院应该尽快建立, 系统不完善未升级的应当及时定期升级, 做到提升效率、资源共享和有效管控。促进医院包含成本管理在内的多项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此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引入一种大家都接受的成本降低方式。

三、结语

综上, 医院成本管理策略要针对医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更应在在新医院会计制度指导下进行。逐渐认识到成本管理的核心作用, 是本文所述成本管理策略的前提。针对问题建立行之有效的策略并贯彻实施是做好医院成本管理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欣.新医院财务制度中支出管理与成本管理有关问题浅析[J].财经界, 2011 (08) .

[2]余彩娟.对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 (03) .

[3]韦健, 王晓飞, 蔡晓锋.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 2012 (04) .

[4]郭红梅.分析、完善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的成本核算[J], 财经界 (学术版) , 2012 (09) .

医院知识管理策略 篇11

[关键词]综合性医院;消防管理;策略

1、加强医院消防管理的必要性

医院为人员密集场所,且多数人员为老年人、儿童、妇女、病患等行为能力较弱的群体,一旦发生火灾,疏散逃生困难,易造成较为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相对于其他民用建筑或场所的火灾风险而言,医院引发火灾的风险较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的医疗设备数量、种类均较多,致灾因素多,医院在诊断、治疗过程中,需配备使用各种医疗器械和电器设备以及医用气体、液体,存在多种易燃、易爆等化学品,如果操作、使用或者管理不当,均可能引发火灾。2.患者大多行动不便,一些患者甚至已经丧失自主行为能力,在火灾情况下难于自救。3.人员较集中,火灾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医院门诊楼和病房楼等,均属于典型的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导致严重后果。

2、当前综合性医院消防管理现状

2.1消防意识淡薄

现阶段,由于国内国际医院火灾现象时有发生,引起了部分医院安全管理人员的重视。但从整体上看,医院在消防管理方面,仍普遍存在着消防意识淡薄的问题。一些医院在日常管理中,忽视了消防管理的重要性,在消防管理任务分配上,主要由相关管理人员兼任,这些人员并未接受过专业系统的消防管理培训,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容易形成管理方面的疏漏,形成较大的消防管理风险。

2.2消防管理人员整体水平较低

在综合性医院内,消防管理工作通常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较少配置专业的消防管理人员。在医院的日常消防管理中,普通消防人员难以及时察觉医院运作中存在的火灾隐患,无法在源头扼制火灾的形成,而在火灾发生后,也不能快速采取应对措施,开展灭火工作。

2.3消防疏散指示不清通道堵塞严重

有些综合性医院没有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部分医院为了防盗,在安全出口或者疏散通道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有些医院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将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遮挡、覆盖。部分综合性医院内,由于病人多,为确保治疗的及时,医院会在一些疏散通道旁设置临时的输液座椅,甚至设置临时病床。虽然能及时安置病人,但严重违反了消防准则,造成了消防疏散通道的堵塞。

2.4火灾事故处置应急预案不完善

部分综合性医院火灾事故处置组织机构、指挥体系、工作职责、明确人员疏散、报警、指挥程序以及现场抢险逃生程序等无完善的应急预案。部分医院有火灾事故处置应急预案,但分工不细致、岗位职责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每一个人。

2.5医院消防演习效果不佳

作为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规定必须定期参与相关的消防演练活动,以提高管理人员的消防管理能力,来保障公共场所人员的安全。但在部分医院中,往往忽视了消防管理的重要性,敷衍应付消防演练工作,极少开展消防演练活动,消防演习未能发挥出应有功效。

3、加强综合性医院消防管理的主要对策

3.1增强医务人员消防意识

加强综合性医院的消防管理,首先必须确保医院领导者及相关管理人员对消防安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充分认知到消防管理的重要性,支持与配合医院消防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还需对医院内的普通医务人员进行必要的消防培训,确保他们形成一定的消防意识,并掌握基础的灭火技巧及逃生方法。

3.2配备专业消防管理人员

对于综合性医院存在的专业消防管理人员缺乏问题,医院可通过加强对现有消防管理人员的培训,从内部培养出专业的消防管理人才。通过宣传、讲座以及培训,增强消防人员的责任感,提高他们的整体业务素养,确保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落实对消防器材及设施的检查保养工作。

3.3消除火灾隐患

医院消防管理部门需要适当增加消防经费,配备齐全相关的消防器材与设施,并定期检查器材与设施的维护状况,对于其中存在故障,及时进行检修。医院内部的各个部门间,也需加强消防安全意识,共同配合消防管理工作,做好本部门中涉及的消防安全工作。综合性医院的消防管理人员,应加大对医院夜间工作的巡查力度,实现对医院消防安全的24小时监管。对于安全出口封闭及疏散通道占用问题,应立即进行整改,开通安全出口,并清除疏散通道存在的障碍物,确保其时刻保持畅通,以防火灾发生时,能被及时使用。在医院危险物品的存储管理上,应采取科学的保管方法,确保其存放安全。

3.4健全医院消防管理体系

在综合性医院消防管理工作中,还需建立健全相关的消防管理体系,明确消防管理工作的各项任务与职责,并将其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以确保消防工作的各项任务真正得到落实。在医院消防管理中,将医院领导人作为消防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在相关领导的统一调配下,各部门对消防工作进行协调配合,以提高消防管理的效率。同时,加大消防管理执行力度,重点加强对医院一些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制定相应的火灾应急处理方案,增强医院对火灾的抵御能力。

3.5提升医务人员消防实战水平

在综合性医院内,虽然大部分医务人员对消防知识有一定的认知,但其大多数来源于语言传达,并未经历过相关的实践,消防实战能力较弱。一旦面临火灾,许多人员易惊慌失措,难以冷静应对火灾,实现团队协作。因此,在医院的消防管理中,还需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消防演习,结合医院人员对消防技巧的掌握程度,有计划地组织消防演习活动,通过消防演习,了解人员在消防灭火中存在的不足,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灭火方案,加强医务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切实提升消防人员的消防实战能力。对于消防演习中出现的部分态度不端正人员,应进行批评教育,让其了解消防演习的重要性,端正其对消防演习的看法,确保全体人员真正参与到消防演习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石文林,刘志强.消防安全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08).

[2]刘进.综合性医院消防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03).

[3]秦宇.浅谈综合性医院如何做好消防安全管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09).

[4]钟森,董四平,王海和.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核心条款操作指南.2014(08).

作者简介

1季芳(1970.9-),女,籍贯:山西省偏关县,现职称:助理政工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消防,环保。

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策略研究 篇12

(一)法律缺失。目前,国家尚没有一部专门法律对科研经费管理进行系统论述。2012年执行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也未对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作出详细规定。由此导致公立医院在科研经费管理上没有可执行的统一标准,随意性较大。

(二)公立医院员工对科研经费管理意识薄弱,尤其是医院领导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部分员工甚至领导认为医院只要抓好临床工作,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让病人满意就行,加之医院领导除了大量繁琐的行政事务外,还要出门诊、做手术、查房等临床工作,没有更多的精力用在科研项目管理上。

(三)制度不完善。绝大部分公立医院均没有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对科研经费各环节管理未有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权责不清,各岗位各自为政,沟通机制不畅,信息无法共享,由此造成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甚至有问题也发现不了。

(四)挪用、侵占、转移科研经费。作为公立医院,问题主要表现在:将不同项目经费相互挪用,用项目资金购置医疗业务用资产,甚至出现将科研经费购置的电脑、相机等办公用品当作私人财产以及用假发票套取科研经费等问题。

二、加强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策略

(一)提高公立医院全体员工尤其是领导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识

任何事情只有“心有所想,才有所成”,要抓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必须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抓好科研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促进人类生命健康;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医院学科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再次,可以提升医院的知名度和在业界地位。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员工对科研工作认识:一是加大科研经费宣传管理,比如院领导经常在年度报告会、月度总结会、民主生活会等会议上向相关人员宣讲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同时,向相关人员阐述科研工作对医院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好处。更重要的是,医院领导应带头参与到科研工作的立项、申报、实施等环节,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公立医院要管理好科研经费,应有健全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对科研经费各环节做出具体规定,尤其应对预算编制、评估评审、结题、结余资金处理、违规违法行为等进行详细说明,使各部门各岗位在经费管理的各环节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三)加强科研经费会计核算,提高财务监管力度

公立医院财务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财务部门应全程参与到科研项目的全过程中,而不是仅仅报账、记账。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实践,认为财务部门可以从以下方面抓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1.立项阶段。应协助科研管理部门做好项目预算编制工作。结合科研项目历史数据,尽可能将项目业务费、仪器设备费、协作费、管理费、科研人员津贴等项目费用编制准确,为项目立项、实施、评价做好前期基础工作;2.科研项目经费拨入。目前,医院科研项目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公共资金、医院自有资金以及外单位科研协作费。财政公共资金包括国家级课题、省(部)课题以及市(厅)级各级财政拨款;医院自有资金主要依据前述立项课题经费数额,医院按相应比例给予配套资金;公立医院外单位科研协作研究费主要指部分医院承担着新药上市前的临床疗效研究,药厂给予的药物临床试验费。医院在收到不同科研项目经费时,应按资金不同来源分开核算。外单位拨入资金,通过科教项目收入核算。医院配套资金通过专用基金科目核算,并按不同科研项目设置项目核算;3.科研经费使用申请。科研经费使用前应实行事前审批,即项目小组应填写科研经费使用申请,详细列明需购置物品(费用)、数量、单价、金额等信息,项目负责人审核,财务科结合预算进行复核,对超预算或预算未列明项目应退回项目组;4.经费报销管理。对购置的物品类,应办理入库手续,凭入库单、验收证明、发票等资料办理报销手续,对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实物资产,纳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具体管理由医院设备部门和科研部门共同管理。对科研人员参加的科研会议发生的差旅费,应取得对方会议通知或邀请函;5.科研经费备查薄(经费本、经费卡)管理。财务部门在收到科研经费后,应及时通知科研部门,按项目设立经费本,经费本应有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类别(国家、省、市级)、资金来源、经费预算明细等信息,并按业务费、仪器设备费、协作费、管理费、科研人员津贴等设置费用类别,登记经费时,应及时逐笔登记经费收支结余情况,在办理经费报账手续时,应随同发票等资料送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应核实经费本数据和财务数据是否一致,并在经费本上加盖财务审核人印章。对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医院,可以启用专业软件对科研经费进行全程管理,财务部门可以通过系统实时查看、审核经费本收支结余情况,并与财务数据核对,同时,项目负责人也可以随时查看科研经费使用情况以及预算执行情况,这样就实现了科研经费的动态管理,提高了各部门管理工作效率,节省了项目成本;6.科研项目收支结余分析。现阶段,大部分公立医院科研项目收支仅核算项目材料费、业务费、版面费、管理费等直接费,对科研设备折旧费、维修费、科研人员工资、水电费等间接费用并未纳入,导致科研收支结余数据不真实、不全面。为全面真实反映科研项目收支结余,医院应按一定标准将间接费用分摊到科研项目,比如,折旧费、维修费可以按项目使用设备次数(时间)分摊,人员工资按项目经费比例分摊。通过将间接费用分摊计入各项目,科研项目收支结余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为医院决策提供依据。对科研项目进行分析时,可以采取实际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和同类科研项目进行横向分析、费用项目结构分析等,在分析时,尽可能采用电子表格、图表等简明易懂的方法;⑺科研经费结余管理。项目完成后,科研部门应及时结题,办理验收手续。对财政预算结余资金应按相关规定退回经费拨款单位;取得外单位的协作经费结余,按双方协议处理;对单位配套资金结余,应退回医院。对解除限定用途的非财政资金形成的项目结余,应转入事业基金。

(四)重视审计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内部审计作为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估内部控制运行是否得到有效运行,对单位日常财务收支业务进行监督、评价,医院应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在医院的作用,建立高效、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管理采取日常检查、专项审计等方式,进行持续评价、监督。

2.政府审计部门、公立医院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定期对公立医院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审计,对检查、审计中发现的违规行为,应责令相关部门、责任人限期整改。对在经费使用过程在有贪污、挪用等触犯法律行为的,应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三、结语

本文对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并详细阐述了科研经费管理的具体方法,希望对公立医院乃至其他企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的管理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郭碧兰.对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看法院管理,福建建设科技,2001(03).

上一篇: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下一篇:网络式案例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