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共12篇)
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 篇1
大学生必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其消费行为是否正常能反映出心理是否成熟和是否健康。因此掌握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 是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观的前提。虽然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总体是良好的, 但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和成长经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大学校园里情感丰富的学子们产生了与其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 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行为。
一、消费结构多元化, 消费的总体水平较高, 消费水平差距较大
近年来, 大学生的消费趋于多元化, 消费的形式和类型多样化局势越来越明显, 与过去大学生主要的消费是生活费和购买学习用品相比, 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更趋多元化--旅游、恋爱、聚会、请客、手机、电脑、名牌服饰和化妆品等。同时, 消费的总体水平较高, 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消费水平差距较大。如有学者对武汉高校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表明, 大学生在经济消费水平上存在着巨大差距, 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18500元, 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100元。
二、情感消费高, 恋爱支出过度
由于现代社会知识和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和更加便捷, 大学生的情感发展成熟期提前, 加上交通的便捷, 经济条件的普遍改善, 当代大学生与同学、朋友、师生的交往以及谈恋爱等情感活动越来越频繁, 而这些都离不开必要的经济支持, 往往是一些学生的较大支出项目。有调查还表明, 大学生即便有可能面临收支不平衡的状况, 也愿意借款以应对他们认为必要的情感消费, 特别是谈恋爱消费支出过度。有调查表明, 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 最高的达到1000元。
三、追求时尚和名牌和攀比消费
大学生虽已成人, 并步入高等学府, 但仍是一个感性面较高的群体, 并且受当今网络的影响, 对新事物、新品牌很容易接受, 同时独特、新奇带来的往往是流行、普及, 使得大学生更容易成为追求独特、新奇、时髦的产品的消费群体。另外大学生的攀比消费也不可忽视。作为学生, 是应该以学习为主, 但现在, 校园和社会生活消费太丰富了, 社会上一些不良的消费行为也进入学校, 特别是攀比消费行为。一些大学生除了个人生活消费品在购买时相互攀比, 同学请客相互攀比, 过生日及日常送礼也相互攀比, “礼轻情义重”被视为“陈腐观念”, 贵重的礼物变成了衡量爱情、友谊真挚与否的主要砝码。从表面看, 攀比消费只是学生一时的情绪化的行为, 而攀比消费的深层原因是为了彰显所谓的社会地位。这是极其危险和错误的观念和思想。
四、消费无计划导致超支, 储蓄意识淡薄。
如前所述, 由于大学生消费的多元化, 一部分学生追求时尚和名牌的攀比消费或情感消费, 使他们不按计划消费, 花钱时也不考虑生活费能不能坚持到月底, 导致生活费“赤字”, 只好向周围同学借钱, 并且大部分学生的储蓄意识十分淡薄。
五、消费的情绪性较大
大学生的思想情感, 志趣爱好等并未完全成熟定型, 因此特别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流行趋势的影响, 比如广告宣传, 同学推荐等, 消费则表现出情绪性, 即兴即买, 冲动性购买往往多于计划性购买的情绪性消费的特点。并且大学生消费的情绪性还表现在消费上的连续性, 如果消费一次后如果感觉很满意, 很可能会连续消费同企业的相同或不同产品, 并且还会推荐别的同学消费;若不满意很可能不再消费, 并且这样的情绪性消费会在同学之间迅速交流, 感染到周围的同学。
六、消费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和从众性
每年的新生入学, 使大学生集中消费的最高潮。这个时候, 入学的新生带有充足的费用, 老生也带足了生活费用, 学生经济能力较强, 消费欲旺盛, 出现集中消费的最高潮。同时在各个节假日来临之际校园消费将进入次一级的消费集中期, 形成了和社会相对应的“节假日经济”现象。另外, 由于大学生具有高度一致的群体认同感, 加上集体生活与通讯尤其是网络的普及, 使大学生中信息的传递有着高度便捷性和集中性, 使得消费行为具有从众性特点。
七、消费的个性化明显
由于知识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青年大学生一方面心理的成熟早, 独立意识的增强, 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产品的丰富多彩和新的信息传播媒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已表现出个性化的局势, 如手机、银行卡、电脑、MP等物品已成为当今大学生的常用物品。
参考文献
[1]甘碧群.消费者行为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2]施应玲: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分析[J].华东电力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8, (4) .
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 篇2
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特点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
我们是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的学生。现在,,为了了解一下当今大学生业余时间的安排,重点是旅游生活的情况,合理的旅游可以增加大学生与社会其他人群的沟通,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和独立做事的能力。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因此,作出此项调查,谢谢你的大力支持!答案也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题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打钩(如没有特别说明,每题都只选一个答案)。
送给你一件小小的礼物,作为此次调查的纪念!衷心感谢你的支持与合作!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派斯旅游协会调查组”
2011年11月6日
联系电话:***
负责人:邓芬
问卷编号:_______ 院系编号:_______
1.你所在的年级是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2.你是否想过大学期间出游(A)是(B)否
3.你希望旅游消费在(A)100-500(B)500-1000(C)1000-1500
4.你在旅游消费时的开支主要在(A)门票(B)交通(C)住宿(D)购物
5.你度假旅游时的费用
(A)父母支持(B)奖学金(C)个人兼职工资
6.你最喜欢那个时段出游
(A)周末(B)寒暑假(C)法定节假日(D)个人支配时间
7.你认为影响大学生旅游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B)时间(C)体力(D)其它
8.你在选择度假旅游时,喜欢哪种方式
(A)参加旅行社包团(B)旅行网络安排(C)和他人协商安排(D)自己安排(E)其它
9.你对当地的旅游景点是否满意?通常情况下你是否会选择当地出游?为什么?
10.请你描述一下你所期待的完美的旅游计划
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特点;消费观
大学生在走进大学校门之后就开始了崭新的大学生活,在大学中大学生除了要自觉地进行自我学习,同时还要实现生活上的独立。大学生因为已经远离了父母,因此自己可以完全掌握财政大权,完全由自己考虑自己生活中的各种吃、穿、住、行。然而一些大学生并不懂得量入为出,由于其心理方面的不稳定,因此很容易受到虚荣心的驱动,从而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盲目攀比、超前消费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认真的做好理财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除了与大学生自己的生活质量具有密切关系之外,同时还对大学生个人今后的幸福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分析
首先,具有前卫性的消费特点:追求时尚新颖、崇尚权威、追求品牌的前卫消费是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因此使得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丰富的消费市场。大学生本身具有越来越强的自我意识,而且更喜欢接受各种新鲜事物,因此大学生的消费具有非常明显的前卫性。虽然大学生消费具有前卫性的特点,然而从整体上来看,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变得更加趋于理性,而且在具体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追求中也逐渐的体现出了比较成熟的价值取向[1]。
其次,具有个性化的消费特点:个性化是大学生消费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大学生消费的个性化的的主要表现就是风格化,这是新时期作为青年群体的大学生对自我和个性的一种刻意的表现和追求。在网络时代到来的今天,时尚具有越来越快的形成和流行速度,而且具有更加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和更加鲜明的主题[2]。由于受到这种时尚的影响,因此在大学生的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也具有了越来越丰富的基调和色彩,大学生在消费的时候也开始更多的追求个性化消费,从而能够满足自己的风格化需求,并且希望通过消费来体现自己的个性。
再次,具有多样性的消费特点:多样性是大学生消费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导致大学生消费文化形成多样性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大众文化消费市场。通过对我国近20年的发展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青年群体最先进入的领域就是消费品市场,而并不是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青年生活的方式由于其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的改变而得到改变,然后才会继续推动青年在其他各个方面的改变[3]。大学生本身的多元化价值目标是导致其形成多样化消费特点的重要根源,这种多元化的价值目标使大学生的思想变得更加活跃,并且促使其将个人的创造能力和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更好的实现理性消费和做到善于理财;然而在另一方面,大学生本身的多元化价值目标也有可能导致大学生非常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消费理念的影响,从而出现各种不理性的、消极的消费行为。
二、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西方消费观念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学生出现了一些盲目追求物质欲望、追逐奢华的极端个人享乐主义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这些大学生在具体的消费行为中并没有对自身的特点和家庭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而是片面的进行高消费和不合理消费。大量的研究显示,现在我国的高校中有很多学生办理了信用卡,而其中将近有1/3的信用卡持有学生都面临着每个月还信用卡的窘境,由于信用卡带来的超前消费和消费便利使得很多大学生形成了不良的消费习惯,甚至导致一些大学生出现了十分严重的拜金主义的观念,极大的扭曲了大学生的心灵。
(一)极端享受的消费问题
很多大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后认为自己在经过了长时间的拼搏和奋斗之后就应该在大学多享受,因此将指导自己消费的观念看作是享受生活。在这其中,一部分大学生花钱买环境、买健身、买形象、买快乐、买时间,出现了很多高消费和超前消费行为。然而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父母的资助是超过四分之三的大学生的最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因此,大学生本身在经济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寄生性的特点,并且每个月具有相对固定的可支配的钱[5]。然而一部分大学生为了享受生活经常会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在对化妆品、高档服饰、手机、电脑进行购买的时候使用本应交学费的钱,这样就导致很多大学生面临着目消费等不良的消费习惯和行为,建立科学的消费观和理财观。
(二)盲目追逐时尚的消费问题
很多大学生都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超前、时尚和新潮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将自己的青春活力展示出来,并且展示自身的价值和能力。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大学生在一年当中频繁的更换手机,并且不惜花掉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而其目标只是为了跟上潮流。这些大学生对消费市场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具有十分敏锐的感觉,而且这些大学生认为自己身份、高贵和信心的象征就是名牌。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商家开始针对大学生这一特点在消费市场中大做大学生的文章。由于一旦在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时尚消费品,就会有很多大学生开始盲目的跟风消费,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校园中就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名牌产品,导致大学生面临着梦幻消费的困境[6]。
三、引导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消费观的具体对策
(一)对大学生消费观进行科学的引导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错误的消费观会耗费大学生的金钱和精力,使其无法将精力集中在学业上,而且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成人造成阻碍。在某种程度上错误的消费观会使校园人际关系扭曲,使学校面临更大的管理难度[7]。大学生必须认识到错误的消费观的危害性,从而积极建立科学的消费观。同时笔者也建议高校应该提高对该问题的重视,对大学生开展一定的教育和引导,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大学生应该积极应用自身的科学知识来进行合理消费,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从而做到摆正心态、端正态度,在消费实践中克服过度消费、从众消费、攀比消费、盲。
(二)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盲目消费事实上是自私心理和虚荣心的表现,大学生的盲目消费会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这也折射出了家庭教育的缺失。一部分大学生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往往纵容子女不必要的消费行为,造成父母辛勤工作、子女坐享其成,父母勤俭节约、子女挥霍无度的现象。为了引导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消费观,笔者建议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特别是在高校扩招之后,大学的门槛相对降低,这也使一部分大学生的竞争心理和自觉性有所下降,难以建立起消费观[8]。因此建议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感恩父母的艰辛付出,提高大学生内心深处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大学生通过勤奋学习来回报父母、报效社会,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进行科学的管理。
(三)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理财能力
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盲目消费行为都是由于缺乏独立意识和理财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这对大学生的理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很少接受理财教育。理财意味着长期的理性积淀,能够维持个人的收支平衡,能够做到科学消费、理性消费。大学生在消费之前应该做到理性思考、独立行动。大学生应该对金钱和金钱规律具有一定的认识,既不能挥金如土,也不能狂热拜金。大学生要具备正确运用金钱的能力,懂得合理消费,遵循一定的生活消费原则,这也需要高校在适当的课程中加入相关的理财内容,引导大学生将有限的金钱放在合适的地方,用于提升自我,促进自身的成才成人,特别是要使大学生认识到盲目攀比吃穿带来的严重后果[9]。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意识,大学生才不会被梦幻消费、面子消费所迷惑,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和消费方式。
(四)大学生要具有对消费的自我监督意识
大学生的对消费的自我监督意识主要是指在没有其他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大学生要变被动为主动,自己严格的要求自己,从而将科学的消费观树立起来,通过自我监督和自律的方式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进行约束。所谓的自我监督意识并非是要大学生依靠一大堆的规章制度对自身的消费行为进行各种束缚,而是要积极地开展自律的行动,从而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进行更好的引导[10]。首先,大学生必须要具备正确的荣辱观。所谓的正确的荣辱观就是要指大学生要将正确的荣辱意识树立起来,从而通过正确的荣辱观对自身的消费行为进行规范,正确的认识消费行为,避免出现盲目攀比的现象。其次,大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勤俭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要懂得珍惜对物质资源的利用,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不能够为了片面追求时尚而喜新厌旧,从而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
四、结语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大学生消费观的正确与否对其未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要针对大学生目前消费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和引导,针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消费观教育,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更加趋于合理化和适度化,有效的提升其消费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彩霞.消费主义批判视野下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基本思路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1(16).
[2]詹莉.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8).
[3]白洁.高校校风中应高扬“健康消费”之旗——以广州高校为中心[J].经济研究导刊,2011(21).
[4]李桂艳.从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视角论消费社会[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0(03).
[5]刘斌,薛力平.大学生理财教育的意义与途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02).
[6]李木梓,霍如桃,罗然,伊欣琳.大学生消费结构的调查和研究[J].中国物价,2010(04)
[7]王赵亮,迟淑云.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的思考——基于大学生消费现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03).
[8]朱春英,李品玉.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教育的内涵、特征及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0(33).
[9]罗建平.论科学消费观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和超越[J].教学与研究,2010(11).
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 篇4
一、女性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经济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人们在网络购物时买的不再仅仅是件商品的使用价值, 而且还有商品所能体现的一些现代理念、流行时尚、身份地位相符等。在这样的经济氛围中成长的女大学生也很关注商品表达的现代理念。, 她们会随时尚的节奏来装饰自己, 以凸显自己的品位。
1. 具有时尚、新颖性
近年来非常流行的哈韩族、哈日族就是很好的表现, 女性大学生在网络消费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新颖时尚。青少年大多思想解放, 富于幻想, 容易接受新事物, 喜欢猎奇。她们购买的商品要求是“新、奇、美”的, 然后才是实用, 她们往往是某些新产品的首批购买者和消费带头人。为了追求时新, 他们也会去模仿所崇拜的明星, 他们之间也会相互观察、议论、模仿, 使得在消费流行中能尽量赶在前头。而网络消费是“新、奇、美”的最佳场所, 各种流行服饰往往在当地还没有流行的时候, 网络上已经流行很久了。
2. 追求的是一种个性
女性大学生的网络消费呈现出一种个性化的趋势, 不愿意和别人一样, 有她们自己的性格、志向、兴趣等密切相关的特殊性。因此, 女大学生不仅仅是追新逐异, 而且要求在消费中反映她们的个性。为了在消费活动中反映自己的个性, 她们就不只是对名人、明星进行模仿或简单地猎奇, 还必须有独创性, 因此女性大学生, 在网络消费上的是多样化的。
3. 冲动性特点
女大学生在网络消费都是比较冲动的, 只要在网络上看到漂亮的、个性的、符合自己要求的, 就一定会想法子买下来, 这说明她们注重感情和直觉, 冲动性购买色彩浓烈。虽然她们已有较强的思维能力, 但仍然容易感情用事。她们特别看重商品的外形、款式、颜色、牌子、商标, 直觉迅速做出购买决策。
二、女性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因素分析
作为新兴购物方式, 网络购物有强大的生命力, 就其本身特点和发展现状而言, 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从影响和制约女性大学生消费者的心理来说,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网络购物缺乏信任感
网络应用于企业时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所有企业在网上均表现为网址和虚拟环境, 这一特点增加了消费者鉴别、选择企业或产品的难度和风险, 使得在实体世界中可有效判别和预期产品服务质量的感觉无用武之地。此外, 网络商店较容易设立, 因而也容易作假。据CNNIC的调查报告中也反映了当前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有下滑的趋势, 从2012年的50.7%, 降低到现在的35.1%, 而且网民学历越高, 对互联网表现得反而越不信任。
2. 网上交易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系统, 顾客在进行电子支付或进行银行结算时, 如果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一旦网络被黑客攻破, 消费者的个人资料和信用卡密码都有可能会被窃取盗用, 造成巨大损失。2013年CNNIC在对网民进行网上交易原因的调查中,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交易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占调查人数的61.5%, 更有70.1%的网民爆出在最近半年内用于上网的电脑受到过病毒或黑客的攻击, 而女性对电脑病毒的防范意识更弱, 所以女大学生的电脑受病毒的侵害比男性大学生更常见, 从而更能反映女大学生网络消费的不安全性。
3. 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
在传统营销中如果产品质量存在问题, 顾客可以找到销售商要求退货、调换或保修, 而网上交易进行的大多是异地销售, 当顾客发现商品有质量问题时, 退货和保修就成了问题。据CNNIC的历次调查结果显示, 消费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在持续增加, 从2013年7月份的28.3%增长到2014年7月的45.7%。
4. 某些特定心理不能满足
虽然网上购物可替代部分人际互动关系, 但它不可能满足女性大学生消费者在这方面的个人社交动机, 例如女性同学之间或朋友之间希望通过结伴购物来保持与同学或者朋友的关系或友情等。此外, 虚拟商店也无法使消费者因购物而受到注意和尊重, 消费者无法以购物过程来显示自己的成就或支付能力。
三、影响网络女性消费者行为模式与消费特征的因素
1. 产品特性
网上市场不同于传统市场, 根据网上女性大学生消费者的特征, 网上销售的产品, 首先要考虑产品的新颖性, 因为青年人为主的女性大学生, 她们追求商品的时尚和新颖;其次要考虑产品购买的参与程度, 对消费者要求参与的程度比较高且要求女性消费者需要现场购物体验的产品, 一般不宜在网上销售。但这类产品可以采用网络营销推广的功能来扩大产品的宣传, 辅助传统营销活动。
2. 产品的价格
从女性大学生消费者的角度讲, 受女性大学生的经济能力影响, 价格是决定购买的一个敏感的因素。网上营销的价格对于互联网用户而言是完全公开的, 价格的制定要受到同行业、同类产品价格的约束, 从而制约了企业通过价格来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可能, 使女性消费者的选择权大大提高, 交易过程更加直接。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或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议价或在自己的网站上设立“价格讨论区”, 或在网上通过智能化议价系统直接议价或通过其他平台进行竞价、拍卖等。
3. 购物的便捷性
首先是时间上的便捷性。网上虚拟市场全天候提供销售服务, 随时准备接待顾客, 而不受任何限制。
其次是商品挑选范围的便捷性。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就在很大的范围内选择商品, 对于个体消费者来说购物可以“货比多家”“精心挑选”;对单位采购进货人员来说, 其进货渠道和视野也不会再局限于少数几个定时、定点的订货会议或者几个固定的供应厂家, 而是会大范围的选择品质最好、价格最便宜、各方面最实用的产品, 这是传统购物方式难以做到的。
4. 安全可靠
影响女性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地另一个重要因素, 就是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对于现阶段的网络营销来说, 很多问题归根结底最重要的还是安全问题。因此, 对网上购物的各个环节, 都必须加强安全和控制措施, 保护消费者购物过程的信息传递安全和个人隐私, 以树立消费者对网站的信心。网络购物与传统营销购物不同, 在网上消费一般需要先付款后送货, 这种购物方式就更决定了网络购物安全性、可靠性的重要。
四、女性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营销策略
女性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特殊消费心理给企业的经营理念带来了新的挑战, 这就要求有一套适合女性大学生网络消费者需求的运作机制。电子商务是产生和迅速发展对市场营销产生了深刻而重要的影响, 同时女性网络消费行为变化也必然要求企业制定新的市场营销策略以适应这些变化。正确认识这些影响, 对于企业适应新环境, 更好地细分市场、采用先进的营销手段和方法、满足女性大学生网络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提高网络购物的安全度和信任度
硬件方面是指购物网站用以保障交易安全的技术。在网上交易系统和程序中, 应当利用好现有的安全技术, 如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以及认证技术或利用虚拟专用网来防止或减少信息被窃取和篡改的可能性。软件方面是指增强女性大学生消费者对网站的信任度。大量的调查表明:网站备案信息、经营资质展示、完整的联系方式、权威的网络安全认证标志等信息, 能够增强用户的认可程度;在产品/服务展示的同时, 展示该产品/服务客户的服务评价、使用体验等, 利用口碑传承来推广自己的网站诚信度, 亦能增加女性大学生用户购买的兴趣和信心。
2. 建立良好的退换货品机制
对C2C网站而言, 由于网站只是起第三方的监督管理的作用, 卖方是否有售后服务并不在网站管理范围内, 因此对C2C网站来说, 应在网站醒目处告知买家, 货品的售后服务由卖家来承担。同时对那些有售后服务承诺的卖家, 应该加强管理, 保障买家权益。对B2C网站, 主要是大型电器零售店的网上商店, 要将网上销售与传统销售的售后服务等同这个概念传达给女性大学生消费者, 以消除消费者的顾虑。
3. 充分利用价格策略优势
女性大学生消费者能力受经济能力的影响, 在网络消费上, 一般会选择可接受的价格。因特网营造的网络虚拟市场环境, 企业在制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时, 针对特定市场的需求状况和价格情况, 以确定本企业的价格策略。在Web环境下, 企业借助于因特网使其产品开发和促销成本降低, 因此, 可以进一步调整产品价格。同时, 由于信息环境的开放性和互动性, 市场是开放和透明的, 女性大学生消费者可以就产品及价格进行充分地比较、选择, 因此, 要求企业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向女性大学生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企业方可以通过系统软件, 根据价格的限制显示满足要求的产品供女性大学生选择, 甚至女性大学生还可以自己设计组装产品或对企业提供的产品进行适当的修改。
4. 科学细分市场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市场营销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根据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明显的差异性, 将某一产品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个消费者群。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 企业根据其资源状况、产品性质和市场环境等因素, 设计一个产品或服务系列, 来满足一个或多个消费群体的需要, 以此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 他们期望产品将根据其个人的需要而专门设计。由于彼此迥异的消费群体的增加意味着为每一个群体提供特制产品或特别服务的难度将更大;由于社会的分解将使每一人群中有代表性的人更难找到, 进而使确认每一人群需求的难度越来越大;由于社会总的多样化增强, 各个群体的需要的范围将会广泛得多, 其差异也将增大。因此, 要解决以上问题, 就必须更加广泛深入地收集有关女性大学生的更多、更全面的信息, 进一步做好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工作, 在制定企业营销策略的过程中就把这些新的多样化的要求考虑进去并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千方百计满足这些多样化的需求。
总之, 网络营销是适合网络技术发展与信息网络时代社会变革的一种全新营销理念, 具有十分巨大的发展潜力。在网络经济背景下, 企业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女性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出正确的营销策略,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营造出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经营环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
在当今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 谁掌握了消费者的心理, 谁就可能在竞争中取胜, 取得主导地位。网络虚拟世界中, 女性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同时也是买方市场中较为活跃的角色。了解和把握网络环境下女性大学生消费的特征, 研究女性大学生网络购买动机与购买决策过程, 分析女性大学生网络消费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 有助于企业卓有成效地开展网络营销活动, 有助于企业提高针对女性大学生消费的满意度, 增强广大女性大学生消费群体的购买力。同时, 对于我国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适应了电子商务市场注重个性化与创新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陈卓.基于女性消费特点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管理观察, 2014 (26)
[2]杜娟.女性网络消费心理的营销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 (10)
[3]程倩.网络消费文化中的城市女性消费[J].德州学院学报, 2016 (01)
小学生消费心理的特点 篇5
因集卡而导致小学生上课不听讲、学习成绩下降的情况相当普遍。更有甚者,北京市一小学生为了积攒“水浒人物卡”竟偷了学校附近小卖部的20袋“小浣熊”干脆面。无独有偶,在东北一些省市也出现了小学生在超市拆干脆面包装偷卡事件。对于“集卡现象”,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解释。有的小学生说:“集卡一是好玩,二是可以从里面学到一些小知识,只是有同学在集卡过程中,为炫耀、攀比花起钱来满不在乎。”有的小学教师说:“小学生收集卡没关系,但是不要影响学习。这些卡的人物小传要注意选择,一些不利于儿童健康的就不要出版。如菜园子张青与孙二娘开店,专杀恶人,做人肉包子,这样的内容就不好。再就是厂家的推销手段有些误导消费,有的小孩买了小食品,有的里面没有卡,需要碰运气。这样就迫使小学生大量地购买,很盲从,助长了儿童不健康心理。
厂家是不是可以改进促销手段,一箱里放一本连环画,这样就好多了。还有就是把卡片放在面里也不卫生。”有的家长担心:给小孩用于正餐的钱,都被拿去买卡了,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营养缺乏,影响健康。企业有关人员则认为,现在几乎所有的儿童食品都是集吃、玩于一体。“小浣熊”于脆面附带“水浒人物卡”,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大概是因为水浒故事在孩子们心中接受度比较好;且此套卡设计讲究,迎合了孩子的心理;对厂家来说,以产品为主导并附加可玩的东西以吸引孩子们,这种促销手段无可厚非。消费者协会有关人士认为,这种促销方式,有损于消费者利益,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不正当竞争,应当取消。
二、娱乐玩具五花八门
近些年来,小学生们的娱乐玩具越来越多,而且年年推陈出薪。许多小学生家里的娱乐玩具真可谓五花八门,社会上流行什么,孩子们就玩什么。近几年来,娱乐玩具还出现了一个新的特点,即玩具商品的创意与动画片紧密结合,几乎每一部动画片播出之后,就会有一种新的玩具推出。这种既有视听享受,又有亲临现插动感的玩具格外受孩子们的偏爱。尽管价格很高,但家长们经不住孩子们的请求,只好满足他们的心愿。
娱乐可以消除学习带来的疲劳,发展智力,减轻学习带来的压力,发展个性。但是,如果小学生把大量时间放在玩上,而且把玩建立在高消费的基础上,就不能不令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担心了。
低年级小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一直以来屡屡陷入学校周边不法商家的“埋伏”,成为他们的“摇钱树”。不法商家不光掏空了孩子的腰包,还欺骗了孩子的心灵,损害了他们的消费权益。不少社会人士提出,小学生消费急待“突围”。他们指出,不法商家如此见缝插针,变着法儿赚钱,无非是利用了小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的无知、好奇、需求强的特点。小学生消费要“突围”,除了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督和打击力度;学校、家庭要加强对孩子的管理外,还需要一些有识商家从孩子利益出发,多研究、生产一些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玩具。心理学家们认为,通过教育引导,提高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方式,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学习用具令人眼花缭乱
当今小学生们的学习用具真是令人眼花缭乱。譬如文具盒,过去的那种条形文具盒,早已被新颖、美观的高级文具盒所代替,有双面体盒,有抽屉形盒,有装上小轮子的车轮盒,还有四周设有机关的魔盒等。橡皮也毫不逊色,有按功能区分的多功能橡皮,有按形状区分的动物类、水果类橡皮,有按味道区分的各种香味橡皮。
书包和笔也都是新颖别致,花色繁多。对于小学生消费,家长们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家长说:“我也注意到了孩子的消费五花八门,非我们那个年代可比,这说明现代的孩子消费意识的萌芽来得早。孩子迟早要进入经济社会,消费行为早一点、多一点,对以后角色的转换也有好处嘛,花钱买知识呗。家长想开点,也觉得高兴。不过,欣喜之余,还是要引导。”还有的家长认为:“生活比以前好了,让孩子多点消费也未尝不可,一些成人化的消费也能让消费本身教会孩子书本上没有的、以后走上社会又必须掌握的东西,做父母的可以接受。”也有家长担心:“小学生消费会害了这一代人呀!小小年龄,谈什么消费呢,但现在学生都这样攀比啊,做家长的也没办法,勤俭节约的美德恐怕会在这代孩子中消失掉。” 有的家长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许多学生的消费真有‘全盘西化’的危险。你看,穿‘耐克’鞋追健康,吃‘肯德基’寻休闲,周末夜‘蹦迪’玩潇洒,圣诞节‘派对’装浪漫,买台电脑专发‘伊妹儿’赶潮流。唉!花了家长的血汗钱,长了自己的坏习气,小学生消费无一利而有百弊。”
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 篇6
近期,中国·常熟男装指数中心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武汉地区的人口分布以及男装商业布局的特征,对光谷广场、中山公园、江汉路等地区,以及湖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武汉部分高校实施问卷调查。通过问卷与实地沟通,了解武汉男装消费者的消费意愿、选购偏好,以及对于男装品牌的认知情况。
问卷结果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剔除缺失值,按照问卷的有效选项进行统计分析。本次主要调研青年男士购物习惯,职业以学生和普通职员为主。
武汉市在校大学生人数居全国第一,高校在校生人数上百万。学生消费对商业的繁荣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次调研从年龄层选取中,增加了25岁以下学生群体的样本量。基于学生等青年群体自己购买服装次数较多,本次样本男性占92.5%,女性占7.5%。
在职业分类中,学生主要集中在“其他(主要为学生)”职业中,该类占比最多,为41.1%,其次是普通职员占比为21.8%,所以本次调研主要反映青年消费者的男装消费行为。
消费偏好T恤衬衫购买率最高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武汉的消费者购买T恤、衬衫、牛仔裤的概率最高,分别达到58.5%、56.8%、54.1%,其中,休闲、运动、时尚风是青年人消费的主流风格。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武汉消费者在购买男装时,自主意识较强,67.2%的被调研者表示会遵循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参考他人意见的占17%,而对于服装的品牌知名度有所考虑的占15.7%。
消费动机自用更新占比最高
在武汉,消费者购买服装的主要驱动力在于,服装是否满足生活所需与个人喜好。
数据显示,超过40%的被调研者表示自用更新、喜欢就买、换季是主要购买动力,其中自用更新时购买男装者占比最大,为48.5%;换季和喜欢就买占比相当,分别为42.6%、42.9%;在打折促销时购买的消费者占比为20.3%。
此外,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购买动力并不相同。
25岁以下、26~35岁的消费者购买动机接近,自用更新者居多,占比均超过50%;其次是换季时购买和喜欢就买。
36~45岁的消费者中,自用更新和换季时购买者占比相当,为33.3%;喜欢就买者占比为31%;因商务活动购买者的占比高于其他年龄层,为23.8%。
46~55岁的消费者喜欢在换季时购买,占比为 35.7%;其次是自用更新时购买,占比28.6%;因喜欢就买、打折促销、约会购买者占比均为14.3%,其中为约会而购买者占比高于其他年龄层消费者。
56岁以上的消费者,更偏爱打折促销时购买,占比为50%。其次是自用更新和喜欢就买,占比均为33.3%,而换季和约会时购买者占比均为零。
消费习惯年支出多为1001~3000元
武汉消费者对服装的更换需求并不频繁,其中衬衫基本以1季度为更换周期,风衣则保持1年更换一次的周期,羽绒服更换周期为1~2年,西服更换频率则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从调研情况来看,武汉消费者在男装方面的年消费支出大多在1001~3000元之间,占比位38.6%,其次是年消费支出在501~1000元者占比为29.5%,年消费支出在6000元以上的占比最少,为5.7%。
除了年齡界限,不同工作性质的消费者购买男装的习惯也并不相同。
普通职员的男装年支出较低,集中在501~3000元。其中年支出在1001~3000元之间的消费者占比为51.7%,其次是501~1000元间占比为23%,在6000元以上的仅为2.3%。
高级管理人员中年支出较多,在1001~6000元之间。其中年支出在1001~3000元间的消费者占比为41.9%,在3001~6000元间的占比为32.3%。
企业主的年支出在1001~3000元占比最大,其次是6000元以上为25%,500元以下占比为零。
个体经营者的年消费支出在1001~3000元占比最大,其次为3001~6000元为21.6%。
政府公务员、教师、媒体、律师、医生、媒体、科研人员等人群,男装年支出在1001~3000元占比最大,为30.8%。
其他职业(学生)、自由职业者的年支出较低,年支出在501~1000元占比最大,6000元以上的占比最小。
可见,1000元以下年支出以中学生等其他人群最多;1001~3000元以及6000元以上的年支出人群中企业主最多;3001~6000元年支出中高级管理人员最多。
信息渠道自我体验与网络为主
自我体验与网络是消费者获取男装信息的主要渠道。通过这两种方式获取信息的消费者占比分别为47.2%、43%;其次是通过朋友推荐与报刊、杂志来获取。
nlc202309010110
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消费者中,仍以电脑为主,但手机等移动端的占比在逐步增多。具体情况为,PC端占比为56.4%,移动端占比为43.6%。
25岁以下与26~35岁的消费者获取男装信息的渠道较为接近。主要是自我体验,占比超过50%,其次是网络,通过电视获取信息者很少。
36~45岁的消费者中,主要通过报刊、杂志获取信息,占比为36.6%,其次是自我体验渠道,占比为31.7%,网络渠道占比为24.4%。
46~55岁的消费者中,比较青睐网络渠道,占比达50%,其次是自我体验渠道,占比为33.3%,通过销售人员介绍的占比为零。
56岁以上的消费者中,主要通过自我体验获取信息,占比为50%,其次是报刊、杂志渠道,占比为33.3%,通过朋友推荐、网络、其他广告获取占比相当,为16.7%,通过销售人员介绍和电视渠道获取信息的占比为零。
购买渠道专卖店是主要购买渠道
专卖店是武汉消费者购买男装的主要场所,其次是百货商场、网上购买。
消费者购买冬装与夏装的渠道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在网上购买夏装人数占比略高,在超市与临街店铺购买冬装的人数占比略高。武汉地区基本无人定制夏装。
购买正装的渠道,以专卖店为主,并且通过专卖店、定制购买正装的人数占比高于其他两类。在百货商场、网上购买、临街店铺购买正装的人数占比则少于其他两类。
网购男装的消费者中,目前仍以PC电脑端购买居多,但在购买秋冬装时通过移动端购买的比例则开始超过PC端。
具体情况为,网购冬装消费者中,50.8%使用移动端购买,49.2%使用PC端购买;网购春夏装和正装的消费者中,使用PC端购买的消费者分别占52.6%、51.7%,用移动端则分别占47.4%、48.3%。
用手机移动端购买男装时,消费者多选择淘宝,其占比为42.3%;其次是京东,占23.8%,选择微信的占12.9%;选择商场自营APP、当當网、团购网来购买男装的消费者则较少,占比分别为3%、2%、1.8%。
可以看出,使用淘宝、京东、微信购物的消费者年龄层跨度最大,但主要集中在年轻消费者,如25岁以下、26~35岁、36~45岁都有分布。其中,淘宝以25岁以下客户群占比较大,微信中26~35岁客户群占比最大。
45岁以下消费者,选择团购网和当当网上的占比最少,也很少用商场自营APP。
46~55岁消费者多选择京东,其次是淘宝和亚马逊,在微信上购买者占比为零。
56岁以上消费者,选择其他网站的占比为40%,选择微信、淘宝、京东、1号店与当当网的占比均为20%,选择亚马逊、团购网、商场自营APP的占比为零。
考虑因素面料、款式更重要
根据调查可以看出,武汉消费者在购买秋冬装、正装、春夏装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各不相同,其中,购买秋冬装的消费者更在意面料材质,其次是舒适性,这两个因素占比分别大50.4%、41.2%;而正装购买者,更在意款式设计,这一因素占比达64.1%;春夏装购买者主要关注舒适性和材质,其占比为53.5%、51.5%。
此外,消费者对于武汉市场中男装“可选择性多”认可率最高,为43.8%,其次是“款式质量好”,认可率为40.5%,对于“价格适中度”认可率为35.1%,对于“性价比高”认可率最低,为21.4%。
品牌认知冬装品牌认知越来越模糊
男装品牌与冬装品牌认识度调研中可以看出,消费者对冬装与男装的品牌认知度基本相同。只有波司登、GXG进入了冬装品牌认知度前十,而在男装品牌认知度前十中落榜。冬装品牌的认知随着各类男装品牌产品多样化的发展已越来越模糊。
“90后”大学生消费特点分析 篇7
一、“90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大环境
1. 他们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成长。
20世纪90年代开始, 中国实行全方位的改革开放政策, 各项改革事业蓬勃发展, 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世界瞩目。因此, 他们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全面、直接受益者, 丰衣足食, 生活无忧, 而且作为独生子女备受父辈、祖辈的关爱和呵护, 有强烈的生活优越感和民族自豪感。
2. 他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潮中成长。
20世纪的1992年起, 中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生活发生根本变化, 中国社会全面转型。因此, 他们在社会转型中长大, 在自费上学, 自主择业, 自我奋斗的市场经济社会中生活, 在市场大潮中承受谋生, 就业的压力和竞争, 竞争意识和主体意识强, 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3. 他们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里成长。
互联网的建立, 电视的普及, 通讯的发达, 交通的便捷, 使他们观察世界的视野更宽阔了, 交流沟通的平台更高远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行为习惯、道德标准和价值追求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总是更多地采用生产力标准看待问题, 更多地采用市场经济标准评价人, 更多地采用国际接轨的标准去审视周围事物。
4. 他们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生活里成长。
消费主义发端于美国, 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 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开始流行, 消费主义的主要特征有五点:一是在消费上以自我为核心, 千方百计追求的是满足自我的需要, 而不顾这种自我满足给自然界, 社会和人类造成了什么后果;二是崇物主义至上, 过度占有和消费物质财富;三是享乐主义盛行, 过分追求纸醉金迷的生活;四是忽视商品的实际效用, 更多的商品被当做象征意义的符号, 在非理性的奢侈消费和炫耀消费中肆意显示等级分化;五是社会普遍的消费思潮是高消费是个人生活“现代化”的标志, 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和优秀民族品格的“节约, 节俭, 节制”的观念被一些人视为落后和守旧的代名词。因此, 90后大学生他们生于这个时代、长于这个环境, 他们的消费观念必然打上这个时代的烙印。
二、“90后”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90后大学生他们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 成长于中国经济发展飞速, 社会变化深刻的近二十年。因此, 他们的消费观念的特点是非常鲜明的。
1. 乐于追逐消费时尚。
他们对社会的消费时尚, 感应是灵敏的, 追逐是乐意的。今天在社会上流行的一件衣服, 一种打扮, 一款手机, 一台电脑, 明天就会在大学校园里找到它们的影子, 而且很快就会流行于校园。可以说, 今天的大学校园里, 任何时候都不乏消费时尚流行。
2. 存在消费攀比。
不少大学生购买名牌的动机是“其他同学有, 我也要有”。而且认为, “名牌可以显现自己, 体现出与别人的差距”, 因此, 一些大学生为了拥有一款名牌情愿节衣缩食, 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一些男生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 一些女生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 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 消费攀比时时可见。今天你过生日请了两桌客, 明天我过生日至少也要请两桌客;今天你有一款手提电脑, 明天, 至迟后天我也要有一款笔记本电脑, 虚荣攀比, 消费盲目。
3. 消费浪费严重。
不少大学生节约意识淡薄, 浪费现象严重。无论是过生日, 考试得高分, 还是入选学生干部、比赛获奖等都要请客吃饭, 社会上流行的“人际投资”也在大学校园大行其道;食堂就餐, 剩菜剩饭很多, 甚至一些学生是吃一半倒一半, 惜珍粮食的意识很淡薄;电脑手机成了大学生的必需品, 不少学生大学四年电脑换了一台又一台, 手机一年换一部是常事;有的学生谈恋爱, 一月花上三五百不算啥, 用父母的钱, 很是大方。
4. 消费中的民族情感浓。
90后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民族自豪感是比较强的, 因此, 他们在消费中认同国货。在大学校园或闹市街头, 都会看到他们积极为国货做宣传、做推销, 引导人们购买国货。而且当日本前首相小泉无视中国人民的感情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时, 他们提出“抵制日货”, 当2008年的奥运火炬传递在法国受到干扰时, 他们倡议不要进“家乐福”, 当国家尊严受到伤害时, 他们会把消费作为武器, 坚决维护国家的尊严。同时, 他们热爱自然, 重视环境, 主张绿色消费。
三、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积极可取的方面, 但是受消费主义的影响, 有更多值得关注和引导的方面, 应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 树立量力消费的观念。
个人消费作为一种经济行为, 首先它是受个人的经济基础制约的, 所以古人告诫我们消费要“量入为出, 量力而行”。大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 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 依靠父母和家庭维持消费, 因此、更要树立量力消费的观念。要体谅父母挣钱的艰辛, 珍惜父母提供的每一分支持和帮助, 树立艰苦朴素, 勤俭节约的思想, 反对超前消费, 慎行借钱消费。
2. 树立理性消费的观念。
要帮助大学生分析和认识社会上的消费潮流和消费时尚, 不可盲目跟风赶潮, 理性认识各种消费现象。要强调增减结合、质量兼顾, 物资需求和精神需求协调发展, 个人消费以满足生活、工作、发展为目标, 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中心。坚决反对崇物主义, 享乐主义, 坚决反对过度消费、奢侈消费, 炫耀消费和攀比消费。
3. 树立可持续消费的观念。
消费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 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因此、要教育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热爱自然、节约资源, 爱护环境的意识, 倡行生态型消费, 做可持续消费的推行者, 勇敢地承担起21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摘要:要正确认识和分析“90后”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应把他们放到其成长的社会大环境里观察评判。这一代大学生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经济建设高速增长, 社会变化日异深刻的近二十年。因此, 他们的消费特点是非常鲜明的。但是, 他们的消费观念需要科学引导, 从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大学生网络购物经济行为特点分析 篇8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最显著表现便是国内CPI指数的飞快上涨。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人民进行购物的消费需求, 常见的购物途径有以下两种。
1. 传统的实物购物。
最常见的一种购物方式, 上街买东西、逛商场都是实体购物的典型代表。实体购物符合以物易物原则, 消费者用一定价值的金钱去换取有使用价值的商品, 适合旧有生活观与生活水平。
2. 网络虚拟购物。
现在非常流行的一种热门购物方法, 主要在大学生等这些年轻人群体中流行, 通过网络购买产品是一种方便的消费方式。
二、网络购物的概念
网络购物在近年已经不算新词, 指的是通过在网络在线搜索商品列表, 选购符合自己消费需求的产品来下单, 即发出购物需求, 而通过之后的谈价还价、付款、发货等一系列行为来完成整个交易流程, 这是一种方便、快捷、成本低的网络营销手段。
三、网络购物的分析
1. 网络购物的发展历程。
1999年底, 中国网路购物的人群不断增多, 互联网发展高潮来临。而根据有关数据分析, 2012年大打"双十一"狂潮的消费期, 当天淘宝和天猫的销售额便达到了191亿元, 而在两年后的2014年的"双十一"期间, 天猫双十一交易额突破571亿元, 相当于两年前的4倍多, 新的网上交易额就此产生。
2. 网络发展的优势。
网络购物利用网络作为媒介进行商品的营销, 与传统零售方式对比, 具有快捷、节约成本的优点。具体分析, 网上销售不需要现实存在的厂房, 不需要有服务费、水电费、租金等成本, 也可以雇佣较少工作人员, 节约雇佣成本。并且用网络销售代替了传统商品流程的销售, 大幅度缩减了商品流通环节, 提高了商品流通的速度。
四、大学生
1. 大学生概念。
大学生群体基数大, 并且近年来随着各大院校的扩大招生而增多。大学生指的是在大学注册入学、接受教育的人群的总称, 包括了全日制和在职学习两类。
2. 大学生群体的特点。
大学生们是备受关注的一群人, 观察大学生群体行为对整个社会内人群行为的研究有些参考和代表性。其中, 大学生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特点如下:
(1) 大学生群体知识素养较高。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大学生群体, 接受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导向, 了解整个世界发展现状, 有着较高知识素养和较强认知能力。
(2) 大学生群体学习能力强。身处于日新月异、时刻都在不断发展与变化的社会环境内, 大学生群体要想不被这个社会淘汰, 就必须适应这个社会的快节奏的生活和变化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大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
(3) 大学生群体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大学生群体属于人群中具有活力和非常年轻的一群人, 对于购物的新形式的接受和学习新购物方式的能力强。
(4) 大学生群体的不成熟性。大学生群体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 整体较为年轻, 这种年轻人群经历过的生活, 拥有的社会阅历不够丰富, 这就造成大学生群体思想的不成熟性,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不成熟性也体现在他们的行为方式上。
五、经济行为
1. 大学生经济行为。
根据大学生自身存在的特点进行分析, 大学生的经济行为也有着相应的特点, 如下:
(1) 连续性。一旦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者在购物中购买了一个优质产品, 大学生消费者群容易产生满足感, 很可能会连续购买同个企业的这类产品, 同时还会向亲朋好友们推荐。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消息传递速度快, 个人和集体的购买具有连续性。
(2) 情绪化消费。大学生自身的不成熟性导致了大学生消费者的购物类型是冲动型消费, 遇到喜欢的心仪的产品常常不考虑其实用价值, 常常为了"觉得好用"来购物。一个商品的广告宣传、消费者情绪的变动都容易影响大学生消费者的购物量。
(3) 先锋性。大学生群体因为接受是最前沿的文化知识, 具有的观念也最新,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最强。整体的消费观念十分超前, 比如大学生就是网购的主力军。对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购物方式, 中年人群接受起来比较难, 但是对于年轻一代的大学生群体却显得异常方便和偏好消费性。为了佐证这个观点, 我们也可以举信用卡的例子, 大学生虽然不是使用信用卡的主体人群, 但是对于接受"今天花明天的钱"这种消费观念也是毫不费力的。
(4) 勇于尝试性。年轻大学生消费群体的社会阅历较少, 受到的约束性也越小。对于新事物总是怀有一种天然的好奇感, 勇于尝试各种的消费商品和消费途径。因此, 网购平台的多样包括有淘宝、天猫、当当等等, 都是不同的大学生群体消费的各种途径。
(5) 消费的集中性。大学生消费群体的购物偏好相似, 主要集中于时尚、影像、交友、娱乐、电子等方面。尽管随着消费商品的多元化发展了不同层次的消费商品。但是大学生群体的消费依然呈现在一个较为集中的层面上。
(6) 名牌效应、明星效应。大部分的大学生追求时尚, 对于自己喜爱的明星推荐的商品, 常见的名牌商品具有好感, 倾向于对这类商品进行消费。而通过消费这些产品, 慢慢形成了对这个品牌的忠诚度, 成为这个品牌长久的消费者。
(7) 大学生的集体购买与群居性。常常听见一个寝室的大学生们商量着一起购买商品来免运费, 不得不说大学生的集体居住影响了他们的消费方式。通过群居性导致了大学生集体购买商品的特性, 这也是大学生群体购物的行为模式之一。
2. 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特点。
在上面已经讨论了大学生的在整个市场中的经济行为的特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大学生群体网络购物也有其的显著特点。
(1) 虚拟性。新兴的网络购物立足于互联网这一基础, 通过线上交易, 线下派货的方法完成一个商品由购买到完成的流程。消费双方在消费过程中并没有当面交易, 并不是传统的面对面"一手交钱, 一手买货"的形式, 而被网线连接着的两台上网终端取代, 整个流程不论是卖家还是买家在本质上都是存在于虚拟世界的虚拟账号。
(2) 服务性。大学生群体喜好便捷、快速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而网络购物商品的种类也因为这个服务需求不断的增多, 从一开始的虚拟实物商品的消费到后来不断发展的虚拟商品的消费, 比如代买彩票、Q币、游戏点卡等等, 到现在越来越多的服务性商品, 类似于虚拟男女朋友、代缴水电费、代购电影票等等。这种不断发展的服务性商品正提现了大学生网购需求的服务性大大加强。
(3) 多样性和易变性。大学生的网购行为因其自身不成熟和兴趣的广泛性, 购买的商品种类多。大学生喜好可爱的有趣的商品, 这促使着商家开发出各种各样的不同款式的新产品。又因为大学生的多变爱好, 商家开发的产品更新快, 发展多。
(4) 盲目性。大学生的网购行为具有模仿性, 大学生之间有一个人购买了不错的商品, 会辐射到周边同学, 周围的大学生就产生了对这种商品同样的认同感。大学生没有需要赚钱的生存压力, 就容易因为产品不错而不考虑其价格和实用性, 仅仅因为朋友购买了自己也想要的念头进行盲目跟风地购买。
(5) 非专业性。大学生的网购多半出于生活需求和兴趣喜好, 而鲜少的大学生能够对自己将要购买的产品有着专业化的认知。
(6) 大学生群体网络购物需求弹性较大, 受到价格的影响明显。不同的网络电商对于同样的产品的定价不同会影响其销售的不同, 而同种商品同个厂商在不同时间的定价也都会影响学生的购物需求。
六、大学生消费观的分析
大学生群体因为自身生活在相对独立的校园环境内, 以及自身的消费特征, 导致了他们的消费观有着和其他社会群体的显著区别。针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分析一直有着两方面的论断。
第一类人认为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观是健康和正确的。这种观点提及大部分学生能够传承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 在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教导下, 在网购中能够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和消费需求去适度购买, 认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在接受可持续消费的消费观。
另一类人认为大学生群体消费观并不健康, 也不完全。这种观点提及大部分大学生在购物中存在着消费水平虚高的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贪图享受、追求物质, 注重名牌明星效应, 导致整个群体的消费观不健全。
七、网络购物的现状
1. 网络购物存在的问题。
当前网络购物的模式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 面对当前购物人数不断增多, 商品流转周期大大减少的良好态势下这种网购的交易方式仍然存在着危机和弊端。
首先, 尽管网络有利于减少成本和缩短交易过程, 但是搭建的电商平台内的卖家并不是唯一的, 而这种价格机制也更加公开和透明, 导致了不同商家之间的竞争也是异常的激烈。
其次, 网络营销平台的发展速度迅猛, 但是后续的服务却没有跟上。比如后续的服务保障、商家逃税、次品充良品等等服务质量并不高, 对社会经济的消费实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危害。而大学生消费者群体实际上缺乏全面的社会阅历, 面对这种不完善的服务体制在网络购物中其实难以维护自身的消费者权益。
再者, 网络购物的经营活动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 例如快递运输业、物流业等等, 但是相关行业的服务能力不强, 工作人员素质依然处于比较低的状况。就比如2014年沈阳某个快递公司着火, 数万件待投递的商品付之一炬, 这种事屡见不鲜。因此, 对于如何保质保量的保证商品买卖流程顺利完成就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 网络购物的要求。
前面已经分析了当前网络购物中存在的弊端, 大学生消费群体在消费者市场中的权利要想得到保障, 就必须对网络购物进行合理管制。
(1) 政府应该加强对网络虚拟营销的管制, 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依靠政府的公信力和制约性一定能够有效管理网络营销平台。
(2) 网络营销平台需要建立完善且科学的行业道德规范, 网络商家应该提高自身素质, 担负好作为卖方的消费责任。营造出诚实守信的行业环境。
(3) 作为消费者的大学生群体, 需要自主提高自身的维权和消费意识。充分了解将选购的产品质量和商家的信用度等等信息, 在全面了解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消费。
(4) 加强市场的监管, 是对每个公民和行业的要求。当前市场中存在着竞争激烈、消费者权利无法合理保障的问题, 这时候加强第三方的监管,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交易的公正进行。
八、结语
总而言之, 通过对大学生在网络购物中的行为特征, 不仅能够明白当前购物方式的发展, 还能够在分析中了解目前网络营销平台和相关服务行业中仍然存在着弊端, 从而进一步的明白当前市场中需要政府、行业、道德、监管以及消费者自身素质的提高管控, 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营销在未来也有更好的发展, 建设好网络绿色生态文明。而这, 同样也需要我们相关从业者的共同努力。
摘要:信息化时代伴随着科技快速发展, 人们的购物方式不断发生改变, 由一开始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转变为建立在网络上的虚拟买卖模式, 这种购物方式的转变对于身为消费者的大学生是一个极大考验。而关于大学生群体消费者在网络购物中经济行为特点的研究, 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网络购物,大学生,经济行为
参考文献
[1]许婕.大学生网购行为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3.
[2]廖建辉.网购与传统购物模式的比较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 2014.
[3]刘振南.网络购物新时代下消费心理简析[J].中国市场, 2014.
[4]陈广明.网购经济中大学生群体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权重研究.生产力研究, 2014.
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 篇9
1.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的特点分析
1.1 独立的人格, 自我为中心和差的团队合作意识
2011年, 武汉大学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论下对当代大学生的个性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获取受知识, 而不是直接接受前辈已经总结出的成果。他们有高度的选择性, 但是判断意识较差, 并在接受事物方面有一些盲目性。北京大学社科院曾随机对一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66.5%的当代大学生想要过独立的生活, 减少对父母的依赖, 他们渴望自由, 希望自己决定未来的道路, 而不是一直都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当代大学生有着属于他们的个性, 有着各自的优缺点, 总体而言, 当代大学生的优点主要是:有活力, 积极向上, 心胸开阔, 动手能力强, 以及有更高的资质;而缺点有:任性, 依赖, 以自我为中心, 主动照顾他人的意识较弱, 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
1.2 多元化的价值导向, 对正确和错误的认识不足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各种思想的碰撞, 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已成为客观现实, 这是难以避免的。在这样一个人口密集交织, 思想激烈碰撞的环境下, 学生的生活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思想教育研究》栏目报道60.8%的大学生同意“促进雷锋精神”的观点, 3.98%的大学生同意“金钱至上”的观点, 19.09%的大学生同意“报效祖国”的观点, 51.81%的大学生有追求更好的生活理想。正是因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对正确与错误的认识不足, 在2011年2月25日, 发生了一件让人瞠目咋舌的事件:一所大学的学生散布山西地震的谣言, 只为来增加自己的微博点击率。不得不说, 他们的行为着实让人担忧。
1.3 天真和冲动的心理, 行为比较冲动和极端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 且在家庭关系中占重要位置。长者的溺爱。让他们养成了爱发脾气, 易冲动的性格。当他们遇到挫折时, 看待事物和现象的观点容易偏激和片面化, 常常因难以自我调节而使自己的情绪极端化, 从而导致他们的行为比较冲动。情绪波动较大, 也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认识自己以及评价自己的过程中, 由于思想的不成熟, 他们或是胡思乱想, 患得患失, 缺乏自信, 转而产生自卑心理;或是桀骜不驯, 狂妄自大, 形成自傲心理。
1.4 过度依赖网络
随着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 大学生变得越来越依赖于手机和计算机网络。他们中的许多人, 一起床就打开电脑, 聊QQ或者玩游戏。许多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使用移动互联网。对于互联网, 一方面, 他们使用互联网来获取信息和知识, 接收信息的多元化渠道扩展了他们的知识, 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但是另一方面, 网络上的很多不良信息往往会给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此外, 过度的使用网络, 使大学生的集体与社会归属感消失, 心理幸福感降低, 孤独感与抑郁感增加, 在现实世界交往中产生人际关系障碍。
2. 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因素
2.1 社会因素
当代大学生大多出生在一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 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其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最为突出的。当代的大学生被贴上了鲜明的时代标签, 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使这一代人有机会接触更多新的事物, 他们对高科技有更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 他们的思想已经被时代所洗礼, 他们思想开放、前卫、价值观多样。然而, 由于科学技术具有两面性, 它在便于信息传输的同时, 也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大学生是时代最敏感的群体之一, 太过眼花缭乱的信息, 也容易导致他们接受不好的信息, 从而误入歧途。
2.2 学校因素
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与高中时候相比较变化很大。在生活方面, 大学生活相对独立与自由。从衣食住行到使用生活费, 都需要他们自己来安排, 必须依靠自身管理和与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在学习方面, 他们需要适应从高中时代的被动教育到大学时代的主动学习的转变。有些学生难以适应大学生活, 缺乏目标, 在大学里感到迷茫。这些大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都很优秀, 已经习惯了老师的表扬, 同学的羡慕。但是, 经过高考一役, 大学的同学都是以同样优秀的成绩被录取的, 成绩的优势在大学里便荡然无存, 失去了预期优势的部分同学在大学生显的默默无闻, 与之前备受关注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很多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心里落差, 甚至出现心理障碍。。也有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 因为不再有升学的压力, 在骤然减压后会产生放松心理, 并且还没有克服学习上的被动思想和消极依赖心理。
2.3 家庭因素
当代大学生中超过85%的是独生子, 并且他们生活在一个“6+1”模式下的家庭中, 所以他们在童年时期受到老人们的关怀和无微不至的照顾。这使得他们的私人空间很少, 时时受到家长的管制, 与同伴交流更多的是通过虚拟网络、社交软件等方式, 而非现实生活动中的直接交往。在进入大学之前, 他们往往缺乏独立处理事物的能力, 考虑事物的角度有很大的局限性, 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他们习惯于根据父母的指引来做出决定。并且经常只考虑自己而从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2.4 个人因素
当代大学生都还是青春年少的阶段, 他们的心理正在受着从半天真和半成熟到的转中。他们普遍缺乏应对问题的经验、情绪不够稳定、缺乏分析和决策能力、容易受暗示、行为较为冲动, 这些因素导致了他们在问题面前表现出恐慌、紧张和焦虑, 无法做出理性的思考, 从而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 并且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承担责任的意识不强。除此之外, 他们的认知能力不高, 自身的天赋并不稳固, 他们经受着独立和不独立的矛盾, 自我意识和未成熟的天性的撞击等一系列的挑战。
3. 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教育有效途径的研究
3.1 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从事思想教育的教育者把他们的工作当做是一个服务的过程, 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教育者, 我们必须关心学生的成长, 并且注意他们最基本的兴趣爱好。在教育管理方面,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工作有着密切的关联。陈客福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 对教育工作是很重要的事情”。当代大学生是一群充满激情活力的群体, 他们与老师应该是平等的, 所以老师必须建立平等的意识。尊重和关爱同学是施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他们应该让学生们感觉到他们的爱, 学校要努力营造对大学生理解、尊重、信任、关怀的和谐校园环境。只有这样, 才能驱使他们更快更好地自我成长和发展。与此同时, 他们能够学到怎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以及怎样提高他们自身修养。
3.2 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共青团组织、学生社团的重要作用
学院党组织和学生组织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并覆盖大学的整个范围。所以它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我们应该加强学校的党建设, 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还应该尽我们所能建立好党的基层组织, 让它成为思想教育的领导者, 组织者和激励者。努力发展大学生党员, 充分发挥学生类集体、社区组织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助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3.3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把校园网络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基础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 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 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我们应该尽力建设校园网站并让它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先进文化的平台, 将校园网络建设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2010年, 太原理工大学共青团组织实施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关于“拒绝沉溺坏的网络”, 获得很好的结果。与此同时, 教育者应该积极寻求网络教育平台, 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方式给予指导。
3.4 加强就业指导, 引导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各类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社会转型的现状和职业发展的变化, 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职业方向。学生的指导工作应该贯穿于他们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中。一年级是职业意识和规划阶段;二年级是基本能力培养阶段;三年级是职业定向指导阶段;四年级是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阶段, 这些阶段是相互关联, 相互影响的, 他们是一个有机连接的指导系统。
4. 结论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应该解放我们的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坚持以人为本, 密切联系实际, 贴近生活和学生。”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思想和影响因素,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实践, 对大学生这个特殊教育群体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案, 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
摘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结合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新变化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才能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和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因素, 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基层党团组织作用,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加强就业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行为,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Chen Zaisheng,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self-checking topractice teaching of ideology politics course in university, ”Journal ofIdeological&Theoretical Education, Vol.12, Dec.2012, pp.86-88.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2
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 篇10
一、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中, 网络支持行为特点突出, 文科生的网络分享与网络指导利他行为高于工科生
采用郑显亮于2010年编制的《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 量表共26个项目, 包括网络支持、网络指导、网络分享、网络提醒四个维度。采用随机取样, 在郑州市两所高校图书馆发放问卷, 共有156名在校本科生参与, 其中男生84人, 女生72人;大一学生75人, 大二学生39人, 大三学生42人;文科91人, 工科65人;独生子女48人, 非独生子女108人。
统计结果表明:第一, 网络利他行为总分及各因子分在不同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这与青少年网络道德不受性别和年级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一致;网络分享、网络指导维度在专业上差异显著, 表现为文科生高于工科生。
第二, 大学生在网上给予网友以情感支持行为比较突出, 平均分值为22.21±6.06;指导网友保护个人隐私及新技术掌握的利他行为排在第二, 平均分值为12.13±4.00;上传经典案例学习心得与其他网民共享的利他行为排在第三, 平均分值为11.92±3.78;及时提醒其他网民网络欺诈和陷阱的利他行为排在最后, 平均分值为10.73±3.65。
第三, 单个项目平均值分析结果显示, 大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是“在网上祝福他人, 关心和鼓励网友, 倾听并开导网友, 发送网友所需的资料, 帮助网友解决学习、生活或情感上的一些问题”。相对而言, 举报网上的不良信息、谴责社会不良行为, 积极参与论坛问题讨论等利他行为频率略低。
二、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产生与社会自我、心理自我密切相关
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与评价, 是对自身特点的整体知觉。自我概念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 个体对自我的认识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本研究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进行测试, 具体内容有自我总分、自我批评 (综合维度) ;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 (内容维度) ;自我行动、自我满意、自我认同 (结构维度) 。量表采用五级评分, 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对自我概念和网络利他行为进行相关分析, 社会自我和网络利他行为总分 (r=0.326*, p<0.05) 、网络支持因子分 (r=0.357**, p<0.01) 、网络提醒因子分 (r=0.408**, p<0.01) 相关显著;心理自我与网络支持因子分相关显著 (r=0.291*, p<0.05) ;自我概念总分和网络利他行为总分之间的相关不显著 (r=0.177, p>0.05) 。
三、大学生的师生人际关系与网络利他行为的相关性较高, 其次为虚拟人际、生活人际关系, 而同学人际关系与网络利他行为相关不显著
任何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都会同其他人发生关系, 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 是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有研究证明, 人际关系困扰与利他行为呈显著的负相关, 人际关系困扰程度越高, 利他行为水平越低。本文采用申武丹在2007年编制的《大学生人际关系问卷》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进行调查, 该量表分为师生人际关系、同学人际关系、生活人际关系和虚拟人际关系4个维度, 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
对人际关系和网络利他行为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人际关系总分、虚拟人际、师生人际、生活人际和网络利他行为总分和网络支持、网络提醒、网络指导之间相关显著;同学人际这一维度与网络利他行为总分及因子分相关都不显著 (见下表) 。
注:*表示在0.05水平上 (双侧) 显著相关, **表示在0.01水平上 (双侧) 显著相关。
四、提升大学生社会自我、心理自我概念,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特别是师生人际关系, 促进和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
首先, 鼓励与引导大学生参与与实践公益性校园文化活动。青年大学生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大爆炸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 好奇而迷离, 自我的社会定位飘忽游离, 现实的社会自我与网络社会自我会出现矛盾、困惑与冲突, 要在引导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社会自我概念上下功夫。学校组织与支持的到山村小学、福利院及特殊儿童学校支教活动, 法学、医学、心理学知识进社区等活动, 能够使大学生在服务社会, 贡献知识的同时, 体验自我价值的实现, 丰富社会自我概念。
其次, 开展素质拓展活动, 开设各种形式的自我成长心理工作坊。“穿越电网”“资源共享”“集思广益”“信任背摔”“感恩活动”等都是受学生欢迎的素质拓展训练活动,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学会面对与应对困难, 并通过寻求团队协作方式解决问题, 在增强合作意识情况下提升自我抗挫心理能力;学会与其他同学分享自我的资源, 体会帮人之乐, 感受资源最大利用带来的欣喜之情;学会信任他人, 适时向其他同学寻求帮助, 并借助他人的智慧解决难题的能力。
再次, 建立和谐文明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 有良好的社会关系的人更愿意表现出助人行为;当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较低 (如被排斥) 时, 个体倾向于减少利他行为;个体的社会接纳程度与其做出利他行为的情况密切相关。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 大学生由于各种心理需要而产生网络交往的动机, 网络中的陌生人之间建立“熟悉而亲密”的人际关系, 能够引发较多的利他行为。相反, 未能满足交往需求、交往动机较低的个体, 较易抑制向网络中虚拟身份的他人提供帮助, 导致产生更多的网络消极行为。社会生活中, 人际关系往往处于支配地位, 个人的意愿、情感和需求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不及此人与其他人的关系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中国人际关系的特点是分析中国整个生活方式的关键, 也是分析与建设网络利他行为的关键。在校园团体活动中, “团体沙盘游戏活动”“风雨同舟”“盲行活动”等都能帮助学生学会发现、理解他人的特长与优点, 悦纳自我, 学会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 了解信息沟通的重要性, 提高人际沟通技能与技巧。
利他行为是一种最高层次的亲社会行为, 要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心理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 维持良好的网络秩序, 建设积极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
摘要:采用网络利他行为量表、自我概念量表、人际关系量表对15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大学生网络支持利他行为突出, 文科生的网络分享与网络指导利他行为高于工科生;大学生的社会自我概念与网络支持、网络提醒密切相关, 心理自我与网络支持相关;大学生的师生人际关系与网络利他行为的相关性较高, 其次为虚拟人际、生活人际关系, 而同学人际关系与网络利他行为相关情况不显著;要提升大学生社会自我、心理自我概念,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特别是师生人际关系, 促进和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
关键词:网络利他行为,自我概念,人际关系,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彭庆红, 樊富珉.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 (12) .
[2]韦乡逢, 潘冬宁.社会交换行为与人际关系论析[J].社科纵横, 2006, (12) .
[3]郑显亮.人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4]薛德昱.高职学生利他行为和人际关系困扰的调查及对策[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3) .
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 篇11
近年来,由于学校的扩招,使其在教学和管理上压力很大,面临的新问题较多。有些教师在谈论学生时,往往把一部分在某些方面行为比较落后的学生称为“差生”。这其中有的学生是学习成绩差;有的是调皮不听话;有的是违法违纪受过处分……因此,被说成‘差生’的学生,其‘质’的差异是很大的。教师凭自己对“差生”的理解把某此学生说成“差生”,容易伤害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差生”提法的片面性
“差生”的提法有很大的片面性。例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但其他各方面行为很好,他们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助人为乐;有的学生在学业上较差,其他行为上缺点也较多,但他们劳动积极,关心同学,与大家相处非常融洽;有的学生学习成绩相当好,是教师心目中的“优等生”,但他们不关心集体,缺乏与同学交往的热情,集体观念不够强。由此可见,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分为“差生”或“优等生”。笔者认为:说某学生存在“落后行为”就比称其是“差生”恰当。把定义人,改为定义人表现在某些方面的行为,就比较确切、科学。对在品德、学业方面均有问题的学生,我们可以称之为有严重的、多方面的落后行为;对学习好,而某些方面较欠缺的学生,或者品德较好而学业等方面较欠缺的学生,我们可以称之为有落后行为或偶尔有落后行为。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可对全体学生的行为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限制。
二、“落后行为”提法的合理性
由于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差异性,人在行为表现上也必然存在差异。人不可能十全十美,落后的心理和行为任何人都可能存在,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若将阻碍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行为称为落后行为,从客观上可以让“优秀的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防止这些学生自以为行为“先进”而产生骄傲情绪,有助于他们的成长与进步;也可以防止“差生”悲观失望,产生自卑感。学生“落后行为”的提法辩证地肯定了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进步的,只要教师积极引导,各方面配合教育,学生的落后行为是可以得到改善的。这种提法也有利于每一位德育工作者认识自己的工作性质和职责,增强责任感,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落后行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想方设法改善学生品德上和学习上的落后行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普遍提高学生素质,使他们可以全面和谐地发展。
三、学生落后行为的表现特点和心理因素分析
有些学生,由于长期受环境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良的心理结构,导致学习、品德、行为等诸方面的落后,他们不能进行自我矫正,特别需要教育工作者耐心地教育和帮助。分析学生落后行为的表现特点和心理因素,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尽快矫正落后行为。笔者认为学生落后行为的表现特点和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情况:
1.由品德心理的偏差引起的落后行为
这种落后行为的特点是:不诚实,不守纪律;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自卑,不接受批评等。具体表现是:这些学生的品德认识方面存在问题,把纪律看成是约束人的条条框框,认为诚实的人是“傻子”,因而行为上不守纪律,不诚实,处事不负责任;这些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生活上贪图享受,对低级庸俗的事感兴趣,看同学争吵也觉得有趣,甚至搬弄是非,唆使同学吵架、打架;这些学生品德情感方面存在问题,不接受教师、父母和同学的批评帮助,自卑,敏感而脆弱;这些学生品德意志方面存在问题,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性格急躁,往往使他们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一旦受到挫折,便丧失上进心,甚至自暴自弃,严重影响自己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品德心理发展不完善是导致落后行为的主要内因之一。
2.由学习心理的偏差引起的落后行为
这种落后行为的特点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不专心,成绩差等。具体表现是:这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要学习的知识没有兴趣或兴趣保持不够稳定,因而在学习行为上不专心,注意力差,不愿动脑筋,由此所导致的学习成绩不好,基础差,又会给今后的学习造成困难,学习成绩会更差。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使其智力发展受阻,学习成绩长期偏差。学生学习心理发展不完善,学习兴趣,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严重缺陷长期不能解决,是影响学生学习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个别的学生是由于智力低下造成学习成绩差。
3.由于能力上的差异引起的落后行为
这种落后行为的特点是:自学能力差,依赖性强,不善应变,不善独立分析。能力和技能是个人素质在接受事物的迅速程度、分析事物的深刻程度、判断事物的准确程度、处理事物的协调程度等方面的综合反映。能力和技能的缺陷,往往表现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的方面,学生在校学习,虽有教师指导,但自学也必不可少。自学能力差,会影响学生在校学习的质量,也将影响以后的继续学习,导致对新事物的应变能力差,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差。因此,能力较差也是阻碍学生进步的重要内因。
四、学生落后行为形成的环境因素分析
学生落后行为的形成是相当复杂的,其环境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社会(包括同伴群体及各种大众传媒)等方面,而学校教育是关键的因素。
1.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
家庭的不良教育与不良环境是学生落后行为形成的基础。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具体、鲜明、形象。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不良行为,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不良的家庭教育严重影响学生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有的家长对子女放任或只关心行为的结果,不问行为的原因和过程,一旦结果不好,不分析原因,就训斥甚至打骂子女,使子女失去了对父母的信赖,好事、坏事均瞒着父母,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矫正,良好的品行得不到必要的肯定和发展。
2.学校教育的失误
学校教育的失误,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小学、初中阶段,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智育,放松了德育,放松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致使一些学生发展不全面,长期存在着多方面的落后行为,且未能得到及时的纠正、教育,这是学校教育的失误。有些学校的教师只关心“尖子”学生,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放任自流,结果是被重视的“尖子”生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不利健康人格的养成;被放弃的学生容易挫伤上进心,逐步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发展为自卑,自暴自弃,甚至形成消极对抗的问题心理和问题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仅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讲究师生之间的情感效应。教师仅能教好少数学生,不能使智力正常的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感兴趣,不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落后行为,是素质不够高的表现。学校教育的失误,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文中指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视。教育上的错误,正如医生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的。”这番话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3.社会不良风气及大众传媒的影响
社会风气不正,同伴群体的消极示范,是学生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虽已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但社会这个教育的大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社会风气不正,社会规范失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社会价值观念的扭曲,轻视知识,崇拜金钱、权力,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学生受到“读书无用”的影响,心灵受到玷污。社会文化规范失调,社会信息污染、黄色书刊、录像、录音等非法出版物泛滥,大众传媒庸俗低级,会严重地侵蚀青少年的灵魂,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学生落后行为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将妨碍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不用简单的训斥、责骂、处罚代替复杂细致的思想工作,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矫正落后行为,使他们全面和谐地发展,走上成才之路。
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 篇12
1. 行为的主动性迅速发展, 呈现个性特征
大学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段时期内科技主义大行其道, 不断增加大学学科实用性、功利性的倾向, 而造成了人文精神发展滞后。人文精神能使人不断寻找自我价值, 不断反抗单一化的生活状态, 而追求生命存在的本源。艺术类大学生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 艺术类学科的美学特性要求他们要勤于观察思考, 勇于创新表现, 追求理想主义, 崇尚主观镜像, 但现代工具主义的观点使得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主义旗帜褪色, 急功近利的创作意识在一部分学生中大行其道, 使专业学习成为满足个人发展的道具、获得功名的饰品。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自由开放的文化意识使艺术类大学生站在纷繁复杂的路口, 更多的艺术生选择不附众、不盲从, 并积极保持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方式, 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意识, 以一种审视、自觉、自主的态度来看待社会环境, 并试着用自己的作品去表现其中的心路历程和发展意识。在这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艺术类大学生, 不断汲取社会环境的积极因素, 已经形成了强烈的主体意识, 更加重视个人行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造性。
2. 社会行为彰显公共意识, 但行为辨析力不足
从社会宏观视角来看, 当代大学生亲历我国综合国力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 使他们高度认同国家治国方略和政策立意, 对国家的归属感和民族的骄傲心日益增强。大学生以理智坚毅、睿智果敢的爱国行为向社会彰显了这一群体的风采。在笔者针对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显示, 90.88%的大学生认为“国家的未来与自己休戚相关”。在社会公共话题中, 艺术类大学生凭借着自身的热情、真诚与率性发出了越来越多的声音, 其间不乏真知灼见, 充分彰显了大局意识和自由民主的精神。同时, 需要正视的是, 当今社会不可阻挡的经济全球化和意识多元化正在挑战着传统的大学精神。特别是艺术类大学生将更多地接触到不断更新的文化形态和行业前沿元素, 使他们更加具备国际视野和超前意识。对新的社会思潮和艺术表现形式感知敏锐、接纳流畅、复制迅速是艺术类大学生的认知特点, 但如何坚定政治方向, 维护国家主权, 彰显民族特征;如何在国内外泥沙俱下的文化信息中有效识别, 在良莠不齐的意识形态里坚守立场;如何在政治风浪和大是大非面前, 分清真理和谬误、主流和逆流, 成为艺术类大学生的弱项。加之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工作过于抽象化、理想化, 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群体心理、群体爱好、流行文化和思想倾向缺少深入掌握, 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缺少情感基础和认知基础, 导致政治辨别能力弱的学生存在理想信念缺失、政治信仰模糊、社会行为非理性等特征。
3. 价值冲突增强, 行为管理能力不足
社会转型对大学生价值取向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们处于海量信息与各种传媒的裹挟之中, 受到双重或多重价值标准的影响, 受到双元利益的驱使, 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行为评价标准正在发生着变化, 表现出强烈的不稳定性和动荡性。既对集体主义主观认可, 又呈现出一定的个人主义倾向;既追求崇高理想, 又热衷于关注眼前利益;既向往脚踏实地学业有成, 又缺乏艰苦奋斗的持久行为。由于缺乏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的磨炼, 艺术类大学生往往对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解读简单, 对西方国家输出的文化产品和传播的意识形态判断不充分, 对瞬时性、无国界的信息功能辨析不够, 对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预见不足。这些内部冲突往往会导致艺术类大学生行为方式不成熟、非理想、甚至自相矛盾。
艺术类大学生并不像一些工科学生那样具备高度的工具理性, 而是以其敏锐感性的捕捉力充分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复杂和色彩。但由于多种文化形态纷杂相呈, 道德教育内容的理想性与现实生活中的非道德性之间存在巨大反差, 以及学校教育中强势刻板的道德传达、家庭教育中纵横交错的价值冲突, 使艺术类大学生行为体现出更多的突发性和波动性, 存在着突发多变的情绪色彩。
4. 职业行为循序发展, 但使命意识不足
不断推向深入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观念不仅在国家建设领域发挥作用, 而且也逐步影响到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开拓与创新、竞争与合作、公平与效率等观念深入人心。他们积极追求个人价值、尊严和利益, 不再是鄙视一切、怀疑一切的“反叛先锋”, 其行为逐渐趋于理性务实, 能够抛弃盲目与浮躁, 以平静积极的态度投身社会变革, 充分体现出民主平等、自由竞争、契约法治的现代社会理念。他们的进取精神、成才愿望明显增长, 对自我发展的忧患意识和适应社会的自觉意识成为了艺术类大学生职业行为发展的内驱力。但也正如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曾经说过的“现代化所带来的是传统社会和文化特质的一种断裂”。历史证明, 文化变迁相对于社会结构及其特质变迁具有很强的滞后性, 与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相对的便是传统文化的衰落和新兴文化的纷繁。文艺作为社会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和新兴文化的重要舞台, 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领域富含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个具体元素, 这必然赋予艺术类大学生更多的时代使命, 要求他们指向于职业的行为中必须具备学术继承意识, 具备对时代特征的真知灼见和准确把握, 具备对人文意识的密切关注和美学表现能力。
二、当代艺术类大学生行为引导策略
1. 通过价值辨析、实践体验和品质内化来指导行为
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无疑是奠定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改变过去那种狭隘的、固执的, 甚至强势的观念和做法, 而要保持一个开放的系统, 一种辨析与汲取的态度。如何博览众家、海纳百川, 依然保持自身民族性,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出积极思考。首先, 应当激发艺术类大学生对政治的自主需求, 利用他们热心公益和参与性强的特点, 在每一次接触社会和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过程中, 培养政治自信, 维护政治热情。对于大众传媒中诸多的负面声音和不可回避的消极立场, 抱以宽容、解析的态度, 可以在班级、年级组织时政论坛、专家讲座, 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小组, 也可以将有争议的时政热点拿到班会、辩论会上作全盘的解析。目的就是为艺术类大学生搭建起全面了解世界、深入研究政治的有效平台, 通过对一个个具体例证形成对国家、民族的政治认同和情感皈依, 自觉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内化到自己的政治素养当中去, 学会用有广度、有深度的眼光判断是非, 从而指导自己的立场和行为。其次, 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具体化、朴实化, 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正视和重视艺术类大学生的正当利益需要, 将他们所关注的生活、学习、就业、恋爱等具体问题与时代人文环境、社会方针政策联系起来。通过他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来展示正确的时代主流意识和文化脉络。如从艺术史的角度来了解和效仿老一辈艺术家如何磨砺思想、追求真理, 进而端正学习态度, 明确学习目的;从职业发展前景来感悟艺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 进而作出积极调整, 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 进而树立内外统一的价值观和发展责任意识。
2. 加强制度建设和行为正向强化
大学时期是青年人社会化的重要时段, 如何正确自我认识、自我定位, 如何合理把握个人与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 如何在社会大环境的日新月异之下树立起稳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 都将是关乎其行为取向的重大命题。面对开放环境、信息社会、多元文化, 若一味经验化地对待问题及隐患, 我们的教育必然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脱离。这就需要教育者充分考虑到工作对象的特征以及信息传媒所带来的挑战。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例, 多媒体技术使教育内容的形态变得立体化、动态化, 超量的网络信息使教育内容具有瞬息性和可选择性, 高科技的互动平台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关系上更具平等性, 同时也弱化教育者的权威性和主导性。这就要求广大思政教育者正确处理好自身角色的转变, 深入到艺术类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去, 跻身于虚拟或现实的舆论环境当中去, 给予他们贴近实际生活的教育内容、生动活泼的互动形式和喜闻乐见的交流视角, 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与信息性、服务性、实用性相结合, 做到密切关注、充分参与、有的放矢, 做好对艺术类大学生消极行为的及时干预。其中, 建立健全有效的行为管理制度也是干预和预防大学生消极行为的重要措施。在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的同时更要重建严格的校园行为干预系统, 建立健全艺术类院校学生管理制度, 并凭借制度 (如思想道德考评制度、诚信评价制度、行为奖惩制度等) 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惩罚、处分、表扬和激励, 通过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逐步内化为学生们规范的行为习惯, 是优化艺术类大学生行为的有效途径。
3. 巩固课堂教学中的思想性, 引导学生作出行为评估
艺术类高校具有独特的亚文化、学术传统和校园礼仪, 要进一步认识学校内部环境对大学生行为引导的重要性, 不断挖掘校园环境中的积极因素, 建立良好的友伴环境。由这种积极体验带来的亲密感有利于建立社会支持, 激发学生成长进步的自动力和自能量。所以,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班集体建设和凝聚力, 建立良好班风、学风、寝室风貌, 在学生亲密依赖的小环境中营造主流话语权, 传播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评价标准是符合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化发展规律、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认同感的有效策略。利用同伴间的相互影响力, 唤起对正向自我实现的共鸣, 可以潜移默化地抵御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 使艺术类大学生个体实现自我思维监控和自我行为评估, 通过养成训练, 学习真实而负责任的行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很长一段时期, 艺术类院校都存在着“重专业、轻普识”的特点。专业课教学具备“主体”地位, 更容易受到艺术类大学生的主观重视, 直接指向他们的职业前景和发展模式, 所以提升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意识, 激发专业课中的思想性和行为指导作用, 不失为渠道鲜明、效果显著的优良途径。
参考文献
[1]朱孔军.大学生管理理论和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2]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6.
[3]全国13所高校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
【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推荐阅读:
大学生特点09-23
大学生的特点10-14
大学生思想特点05-25
仙林大学生消费特点和心理分析07-10
大学生就业形势、特点08-25
大学生生活文化特点11-09
高职院校大学生特点11-12
分析大学生旅游特点09-26
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05-25
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