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2024-08-18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精选12篇)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篇1

摘要: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大潮流下, 国内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进口食品以其优质保证走进中国市场。进口食品的购买渠道主要是通过网络、超级市场、以及一些进口食品零售店。随着网络科技和经济的蓬勃发展, 大学生越来越青睐能提高方便和节省时间的网络购物和同样街道旁边以及大学校园内的零售店也是年轻人经常光顾的地方。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我国进口食品的发展历史阶段, 增长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结合消费影响因子, 分析了大学生进口食品的行为特征。

关键词:大学生,进口食品,消费行为

一、我国进口食品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国内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对“吃穿住行”中的“吃”更为重视, 进口食品在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背景下进入人们的消费视线。加之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以及上海自贸区不断完善自身功能, 使得进口食品高效的进入中国市场。随着中国市场的打开以及政策放宽, 进口食品是不可忽视的经济增长点。另外高校招生大众化和普及, 超过3000万的对自身消费健康和时尚更加重视在校大学生对进口食品的消费是一股潜在的力量。以下是我们对上海市松江大学城、南汇大学城、临港大学城和杨浦大学城的调研情况。其中向大学生发放500份, 实际回收467问卷, 问卷有效392份。

1. 我国进口食品进口量与消费量

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大潮流下, 国内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对“吃穿住行”中的“吃”更为重视, 随着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吃”的健康已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在此环境下, 进口食品以其优质保证走进中国市场。即使进口食品的价格相对于国产食品要高, 但人们更愿意在增加一定食品支出来提高健康保障。近5年中国进口食品规模年均增长21.2%, 比同期进口增速快3.2个百分点;食品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5年来食品净进口扩大2.3倍[2]。单单是2012年, 我国就消费掉630亿人民币的进口食品。进口食品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不容小觑的一股力量。而消费这些进口食品的主要人群是接受过西方文化影响、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主力军的“80”后、“90”后 (见表) 。

2. 进口食品进口方式与购买方式

进口食品主要是先是通过中国进出口港口, 经国家质检局检测合格之后流入中国市场, 上海自贸区的进一步发展也将提高进口食品流入中国市场的效率, 缩短进口食品停港时间, 减少食品过期风险。

进口食品主要是通过网络购买, 超级市场购买以及一些进口食品零售店。随着网络科技和经济的蓬勃发展, 人们越来越青睐能提高方便和节省时间的网络购物。同样街道旁边以及大学校园内的零售店也是年轻人经常光顾的地方 (见表) 。

3. 进口食品的的潜在消费群体———大学生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发展与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国家还在不断加大的教育事业的投资。高等院校近十几年来的扩招, 已经让高校教育走向大众化。超过3000万人的在校大学生将是拉动我国经济稳步、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兴力量, 具有潜在的消费能力 (见下表) 。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因子与特征

大学生消费行为是指在校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 根据其经济条件状况和自身需求而产生的一个消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过程。80%以上的在校大学生是依赖父母提供的供给, 他们具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而食品消费支出又在大学生消费生活中占有大部分。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带来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也为大学生消费进口食品提供可能。

1. 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消费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时代大背景的影响。在校大学生绝大部分为“90”后, 他们是在改革开放, 计划生育以及教育不断普及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同时受到西方思想文化影响, 也乐于接受外来新事物。

(2)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影响。二十世纪末期到二十一世纪初期电视机引领了电视消费、获取信息、娱乐的潮流。近几十年来, 互联网更好的融合了电视机的优点同时增加用户的自主性。互联网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时事政治、学习、娱乐、购物、聊天度过一天。

(3) 家庭环境和经济状况的影响。家庭是个是人生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和性、针对性、权威性、特殊性、普遍性是家庭的主要特点, 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从小受到父母正确消费观念影响的大学生往往会不会受到自身家庭经济状况影响都会合理消费。相反, 如果父母喜欢追求时尚, 超前消费, 其子女也会有相似的消费行为。

(4) 大学生心智尚未达到真正成熟。到目前, 大学生绝大部分为离开父母的住校学生。很多人都是头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在大学生活生活很长时间, 每个月的生活费不知道如何合理使用。

(5) 大学校园环境的影响。与高中不同, 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学校同龄人一起度过, 因而往往受到他们影响较大。

2. 在大学生消费行为因素影响下所表现出的消费行为特征

(1) 食品消费情绪化与从众性相结合。情绪是一种躯体和精神上的复杂的变化模式, 包括生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以及行为反应, 是对个人知觉到的独特处境反应。同样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表现出一定的情绪化。脱离了高中繁忙的学习状态, 完全令人放松的大学生活使得大部分大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其他方面。稳定的经济来源使得他们可以最大程度上购买能使自己生理和心理需求满足的商品。对于食品消费具有一定连续性也是食品消费情绪化的一种表现, 第一次食品消费达到满意之后, 消费者往往会连续购买该类食品或同一企业的其他食品, 还会推荐周围同学购买消费。大学生之间有盲目的从众性消费倾向, 最近微信朋友圈流行起来的海外进口零食代购已经掀起了大学生购买进口零食的一股新浪潮。

(2) 食品消费计划性较差。独生子女父母疼爱有加, 周围同学所形成的不合理消费理念也导致大学生食品消费无计划, 大学生消费很有计划性的只为少数, 而五成以上的大学生计划性不强, 在对大学生进行的调查中, “计划性不强”和“无计划性消费”有较为明显的表现为:大学生会因为一些诱因而去购买一件现在并不需要的物品、大学生会经常或有时购买一些促销产品。

(3) 受到互联网和其他传媒影响, 重视食品品牌和外观设计。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打开电脑看电影、看直播, 大街上的显示屏等等充斥着各种形形色色的商业广告。日积月累的宣传使大脑出现消费的潜意识, 另外大学生心智尚未真正成熟导致他们无法抵制诱惑。另外当代大学生个性较强和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 他们乐于接受包装精美, 形状新颖的进口食品。还受到当今高校追求前卫、名牌、高消费的消费趋势影响, 使得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商品的时尚和外观。

三、大学生进口食品消费行为利弊分析及合理建议

我国进口食品发展状况以及大学生作为不可忽视的进口食品的消费群体, 根据大学生在消费行为因素影响下的消费行为特征, 我们给企业以及食品安全监测部门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1. 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带来的商机

根据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以及进口食品在我国市场的发展情景, 再结合我们所发放的500份、实际收回437份问卷显示目前大学生在进口食品消费这块有经济实力去消费, 尤其是从消费对象来看, 有64.5%的进口食品消费集中在进口膨化食品、牛奶、饮料、饼干。由此我们判断大学生进口食品消费可以带来的商机有:推动线上与线下进口食品销售发展。经常进行网购的通常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一批人群, 高校大学生无疑是网购的主力军。商家通过开设网上进口食品消费平台, 拓宽进口渠道, 为大学生提供多品种的食品选择。进行网络广告宣传, 请明星代言造势。迎合大学生追赶时髦, 崇拜明星消费心理。线下通过大学城零售店销售进口食品。以大学城为依托, 建立进口零食销售连锁店。发挥零售店比网络购物方便快捷的优势与能与能与实物直接接触的优势。零售店可以在自己门店进行广告宣传, 雇佣校区大学生散发传单, 依托实体零售店建立大学城区域内网络下单的进口食品送上门服务。

2. 进口食品潜在的忧患

进口食品利润大, 一些本国的不法商贩假冒进口食品, 导致市场上有大量的国产“进口食品”。进口食品自身也存在一些食品安全问题。2013年我国从进口报检中检出不合格食品11023批, 占进口食品的1.14%。我国进口食品来源地主要包括: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美国、意大利、德国、中国台湾、瑞士等国家或地区。国外厂家利用国人对进口食品的过度信赖, 降低自身生产标准或者将无法再本国上市的不合格食品销售到中国市场。这些国内假冒食品和国外不合格食品对于不知情的零售店和网店卖方很可能会导致他们商誉受损, 也带来国内消费者饮食安全问题。

3. 进口食品销售建议

网络进口食品商店和大学城连锁零售店依托自贸区平台, 拓宽进货渠道增加进口食品的选择性。食品安全是网店和实体店立足的根本, 这要求进货商自身应该通过正规渠道购进商品。网店和零售店可以根据大学生食品消费情绪化与从众性特点, 做到消费首次让消费者满意, 实体店可以进行高校小广告、传单等较为传统的方式宣传, 地理优势明显见效快。雇佣大学生群体进行校园市场营销, 增强亲和力消费。大学生食品消费计划较差, 商家可以通过促销打折、大学城进口食品展等吸引大学生群体目光。迎合大学生追求商品的时尚和外观心理, 零售店和网店对进口食品进行个性十足的包装, 彰显大学生个性。

4. 进口食品安全建议

第一, 对进口食品的包装材料的安全性的加强科学研究。食品包装标签规范化, 注明食品所含成分。第二, 出入境检验检疫与海关、边防等部门进行配合, 打击食品非法走私入境活动, 降低不合格进口食品的几率。第三, 提高进口食品安全检测能力, 培养和引进相关人才, 建立和完善检测体制和系统。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指导企业通过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发家致富。第四, 对国外生产加工企业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的进行评估和管理。第五, 对进出口食品安全的监控力度进行强化。第六, 进口食品的后续工作也需要监督管理, 完善存在问题食品召回机制。

进口食品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只要从进口食品安全和从规范进口商的进口渠道出发, 就可以减轻问题食品的不利影响, 推动我国市场经济更好更快、多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榕梓.进口食品来袭安全成忧[J].中国对外贸易, 2014, (08) :64-65.

[2]刘喜怀.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及市场开发[J].学术交流, 2013, (03) :216-219.

[3]朱晓辰.论网购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J].商业时代, 2013, (22) :55-57.

[4]中国人去年吃掉630亿进口食品[J].中国食品学报, 2013, (10) :176.

[5]吴琪.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09, (01) :13-18.

[6]张干群.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D].苏州大学, 2004.

[7]吴茜.大学生消费行为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7.

[8]高长春, 刘艳娟.我国进口消费深度发展原因及效应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04) :11-15.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篇2

—— 以郑州市高校为例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冯建栋

[摘要]大学生是青年旅游市场的主体,大学生旅游活动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从郑州市部分高校大学生出游频率、出游偏好、出游目的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大学生的旅游消费需求及消费行为特征,并根据大学生群体的消费习惯提出一些符合他们的营销策略。

一、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大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最强的群体,已经成为旅游大军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大学生旅游市场是旅游市场中一个特殊的细分市场,它具有较明显的消费群体特征,表现出其不同于其他市场的特征:

1.注重价格,讲求经济,相对更加重视旅游经历

因为大学生的生活费大部分来自父母,可自由支配的资金不多,属于非强势消费群体,因而他们对价格较为敏感,在旅游过程中对物质要求不高,讲求经济实惠,另外大学生长期在学校生活,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新求奇心理,所以他们更加注重旅游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

2.大学生的自由时间充裕

就目前大学生时间安排来说,他们可能比普通人有着更多的闲暇时间,而且他们有固定的寒暑假,旅游可支配时间充裕,这是大学生出游的一个必须的客观条件,这也使大学生市场成为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

3.乐于接受新事物

旅游本身来说,游客一般需要具备猎奇放松、休闲以及乐于接受新事物等心理特征。大学生作为最具活力的人群,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以及欲望要比普通人强得多,这一点正是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征。

4.出游顾虑较多

大学生旅游愿望非常强烈,但因其长期生活在学校和家庭的范围内,缺乏旅游经验,社会实践能力较弱,出游顾虑较多。尤其女生作为其中的弱势群体,对安全等问题考虑更多。

5.大学生从众心理显著,信息传递迅速

大学生作为一个集中的旅游群体,旅游决策易受周围同学或朋友等相关群体的影响。再加上旅游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大学生旅游常常没有充分的前期准备,情绪不稳定,易波动,从众心理显著;同时,由于市场相对集中,群体间联系广泛,旅游信息传递迅速。

6.大学生消费能力提高

现在的大学生从购买mp3、mp4到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他们的消费水平也是在不断提高,这说明大部分的大学生还是有能力外出旅游的,关键看怎样才能吸引他们。

二、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特点分析

1.旅游欲望强烈

在调查问卷中,有82.3%的人表示非常喜欢旅游,15.6%的大学生表示一般喜欢,不喜欢的几乎为零。性别差异对大学生外出旅游欲望产生不同的影响,调查表明,在82.3%非常喜欢旅游的人当中有70%都是女生,这说明相对于男生来说,女生更喜欢外出旅游。

2.旅游消费行为的普遍性

谈恋爱、上网、旅游成为21世纪大学生活的三门“必修课”。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学生纷纷走出校门,加入到旅游者行列当中,使得大学生旅游这一队伍逐年膨大,旅游也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种时尚,一种必需品。调查结果显示,96%的大学生都外出旅游过,没有外出旅游过的人当中大都是因为经济原因,只有极个别人是因为不喜欢。

3.旅游内容的丰富性

自然风光,以及自然与人文风光相结合的景观等旅游产品都受到大学生的青睐,特别是一些知名度高的景区,更是受到大学生的追捧,由问卷可以看出,更多的大学生还是喜欢自然景观,体现了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4.大学生出游目的分析

调查发现,大学生旅游的主要目的依次为放松心情、开阔视野、获取知识、找熟人玩儿和消磨时光,其中放松心情的占57%,开阔视野的占29%,获取知识的占9%。

5.旅游时间的集中性

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大学生当然也不能例外,因此他们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外出旅游。寒暑假、双休日“、五一”“、十一”黄金周为大学生旅游的集中时间,双休日一般选择短途旅游,其他时间则选择中长途旅游。

6.旅游方式的多样性

调查显示,47.4%的学生喜欢集体外出旅游,26%的大学生则愿意和几个好友结伴出游,只有20%的大学生喜欢独自外出旅游。出游方式的选择与个体心理素质有关,这表明当前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只注重文化和身体的培养,而忽视独立个性的培养。

三、大学生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

1.现有旅行企业旅游产品分析

1.1旅游产品线路单一,缺乏创新,没有吸引力

大学生们每年看到的旅游产品宣传都是那几条线路,没有新鲜感。而且各家旅行企业关于大学生的旅游产品,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的特色,不能吸引大学生的眼球。

1.2费用方面

由于大学生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对价格极为敏感,所以旅游产品的价格一定要适中,价格太高不易为大学生接受。虽然旅行社针对学生的收费不算很高,但是学生会觉得自己去会更划算,所以在进行宣传时要明确说明费用用在什么地方,让学生觉得物超所值。

1.3安全问题

现在的旅行企业在为其旅游产品做宣传时,只强调了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的价格,而忽视了旅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旅行过程中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不能确保安全,学生不会轻易外出旅游。

2.大学生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

2.1加强旅游业整体宣传,让大学生深入了解旅游业

旅行企业应抓住时机在大学生当中做一些软广告,如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旅游的线路、景点制成绘声绘色的动画记录片或课件,形象的展现给大学生,并将具体的销售、服务内容介绍给大学生。

2.2突出旅行社特色

大学生富有好奇心理,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比较喜欢有特色的东西,一个旅行企业要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旅游者。比如说服务好,让大家在旅行过程中感觉就像在家一样,让旅客们觉得舒适、放心。再比如说线路新奇多样,能引起旅游爱好者的求新求奇心理,或者旅游产品经济实惠,让旅客们觉得物有所值。

2.3推出专为大学生量身定做的旅游专线

为大学生开发旅游产品,要针对大学生特殊的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及爱好,推出经济实惠的超常规的旅游产品组合。例如,开发以休闲、娱乐、体验为一体的郊区城市一日游,这对长期生活在校园里的大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

2.4构建高校旅游网络,进行网络动态营销

针对大学生偏好网络,喜欢新奇的特点,可以在不同时期在网上推出以时尚旅游或者户外运动等为主题的网络营销活动,对网上报名并实际参与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优惠。

2.5在学生出游高峰期,加大促销力度

因为大学生的闲暇时间比较明确,一般都集中在周末、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所以旅行社可以根据学生们的时间推出一些促销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出游率,同时增加了客源,为旅行社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2.6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设计不同主题的旅游产品

大一新生一般对学校所在城市比较新奇,旅行社可以组织郑州一日游,帮助他们了解郑州;大

二、大三的学生相对来说对学校所在地已没多大兴趣,可以组织省内其他城市的旅游,比如洛阳、开封、新乡都是不错的选择;大四的学生面临毕业,旅行社针对他们可以组织毕业旅行或者以考察企业为主题的职业旅游,这样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能更大限度地拓宽市场。

四、结语

总之,大学生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且亟待开发。大学生群体是新兴的群体,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喜欢创新、喜欢冒险、喜欢个性、喜欢与众不同。怎么样更好地服务这一群体,关键在于旅行社要深刻把握其旅游消费行为特征,认真了解他们,并且开发出符合他们兴趣、层次的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 女大学生 体育消费行为 心理分析

消费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连接点,体育消费是现代人在满足基本生存消费基础上追求发展和享受等高层次需要的一种消费行为。体育消费心理指的是人们在购买或使用体育有形产品与无形的体育劳务用品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调节、控制自身消费行为的心理现象。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体育消费行为在现代人生活消费中的比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已居世界第一位,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强烈主体意识的现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更为突出,可见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十分巨大,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心理,不仅有利于构建更加合理的体育经济市场,而且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理念和科学的消费行为。

一、现代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心理特点

1.大学生的自我体育消费意识

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具有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对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发挥调控、指导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体育的市场经济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大学生受当代经济、文化和消费观念的影响,普遍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但体育消费支出的内容比较单一,目前仍主要集中在对有形的体育产品的消费上。

2.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需要

大学生正处在由学校向社会、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的体育消费需求与行为具有从众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其中从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在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大学生)中尤为普遍。体育消费作为人类生存资料之外的非必需品消费,属于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部分,在人们的生活消费中仍显得较为陌生,因此大部分同学缺少体育商品的知识和体育消费的经验,缺乏判断力和自信心,从众便成为他们自然的选择。此外,他们的从众性,还与他们的攀比、模仿、跟风、追随等心理和行为有关。另一方面,每个大学生自身条件不同,个性心理存在差异,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不断加强,消费经验的不断丰富,其消费行为的个性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他们在进行体育消费时喜欢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3.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是指激起一个人在体育方面进行消费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动因,是直接促使一个人进行体育消费的内部动力。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更多的男大学生把体育消费作为扩大人际交往、锻炼并显示自己能力的一种手段,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则主要是对审美的追求,她们之所以乐意花钱在体育方面,主要是为使自己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高雅、大方的仪表,这和女性爱美的天性有关。另外,随着整个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常常会感到身心疲惫,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的独特有效的方法,大学生们只要经济条件许可,自然愿意花钱去买健康和快乐。

二、大学生科学合理进行体育消费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

体育活动具有的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等独特功能,已越来越被现代人所接受,作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准和文化修养的现代大学生,更加需要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懂得花钱买健康的道理,充分认识到体育健身的重要性,进而确立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克服攀比、炫耀等不良的体育消费动机,树立科学、健康的体育消费观。

2.在校内实行有偿体育活动

场地设施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为此,一方面学校应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学校的健身环境。另一方面可结合全民健身运动,以高校体育场馆为依托,办成全民健身活动基地,以获得体育主管部门更多体育事业发展资金的资助,支持学校体育场馆的设备更新。在保证学校各项体育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定时、定期向社会开放各种体育活动场所,举办各种体育健身培训,从而带动在校大学生合理的体育消费行为。

3.高校体育课同学生的体育消费有机结合

众所周知,大学体育课远远达不到健身效果的,大学生只有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养成课外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才能达到健体和娱乐身心的效果。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体育活动的经济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学校可以用月卡或健身登记卡!俱乐部会员卡的形式适当收费,保证使学生花少量的钱,玩得既开心又满意。因此,体育课就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宽体育课堂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补,同时促进发展学生科学的体育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高守贵:走进当代大学生消费[J].消费经济,2004,(2)

[2]高博:透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與行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3]潘玉驹等:大学生需要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4]江林:消费者心理与行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温州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分析 篇4

本课题针对温州大学生的服装消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 以期对今后的年轻人群的服饰设计和企业的规划提供参考;以期为针对大学生作为特定消费人群进行服装开发的服装企业起一定的指导参考作用;也意欲为这类服饰品牌在经营策略上提供参考和借鉴, 为生产和经销单位能够适应温州区域青少年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调整营销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那么温州大学生的服装消费状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 我们对温州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339份, 收回有效问卷339份。其中男生169人, 女生170人。本文所述仅为2011年4~5月份的调查结果。

1 问卷调查和分析

1.1 生活费用与服装消费方面

我们将大学生可支配的生活费支出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23.9%的大学生月生活费在600元以下, 44.2%的大学生的月生活费大多在600至1000元, 31.8%的月生活费在1000元及1000元以上。大学生每月的消费内容除去对饮食和文化类用品的支出以外, 最大的一个消费项目就是衣着服装类的支出。调查显示, 服装月消费中的支出在调查中显示为100元以下占服装消费的42.2%, 100~300元占到了39.8%, 300~500元的占到了8.6%, 500元以上的占到了9.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 温州大学生比较注重个人衣着形象, 有着较强的购买力, 同时在服装消费方面比较有计划, 并非盲目的或说是随性的。

服装价格是大学生购买服装时普遍比较关注的因素之一。通过调查, 由于受到经济能力的制约, 他们对服装有一个预定的心理价位, 往往会在心理价位范围内来挑选服装。调查显示温州大学生对单件服装可接受范围一般在150元以下, 这占据了72.9%, 这给市场零售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服装定价指导。能够承受单价在500元以上的占到了9.1%, 说明部分温州大学生在经济方面比较富裕, 而在300~500元这一档的人寥寥无几,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大学生服装市场更多的是中低档服装产品。

1.2 购买时间和营销手段

学生在购买衣服的时间段也比较随性, 被调查人员中46.9%的学生购买服装时间上不固定, 28.0%的学生是一个月购买一次。这说明学生购买服装时间上主要跟学生的作息时间息息相关, 大学生活中虽然可支配的时间较多, 但也会受到学业的限制。这也导致学生在购买服装的时间段上利用闲暇时间逛街, “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方式占到了34.5%, 然而有30.1%的学生是冲着商家的促销打折去购买的, 因为此时购买比较经济, 趋于理性现实, 由此可见促销打折对大学生的服装消费是很有力的促销手段。此外, 在服装新款上市时吸引学生购买占到了24.5%紧随其后, 这也说明温州大学生求新、追求时尚。

1.3 服装消费类型与风格倾向:休闲自然

在服装类型中, 51.3%的大学生集中在比较随意这一栏, 26.3%的学生喜欢休闲风格的服装, 11.8%的学生比较追求时尚类型, 5.3%追求潮流。虽说服装的风格有很多, 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身份的影响, 大学生一族的穿着风格越来越偏向了休闲自然。在总体穿着方式风格上, 此次调查表明, 43.7%的学生喜欢休闲自然风格, 随意自然型风格最为该群体追捧。34.8%的学生偏向大方得体风格, 而讲究个性化的夸张的只占3.2%, 明显被该群体所忽视。大学生们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享受, 在服装的选择上也不再盲目跟随风潮, 而是趋于理性、冷静, 选择独立、自我。

1.4 钟情因素:款式和颜色, 价格居于次要

通过调查大学生在购买服装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以分析找出抑制大学生购买欲望的主要原因。

学生购买服装考虑的主要因素中, 款式和颜色占33.6%, 居于首位, 其次是质量18.9%, 价格因素占16.5%, 再次是舒适度占12.7%, 在众多选项中, 学生对品牌的追求并不是人们所预计的, 这只占3.8%, 而学生对购物环境比较忽视, 这居于末位, 占0.6%。表二显示价格虽是消费的敏感点, 但温州大学生对服装主要的考虑因素是款式和颜色, 而非价格, 这在不同程度上说明了购买服装的行为发生主要是服装商品本身的魅力。据调查, 影响学生购买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学生自己的爱好, 这说明了学生普遍比较有主见, 并不受周边其他因素所影响。

2 总结和建议

为了占领温州年轻人群体的市场分额, 挖掘出潜在的消费需求, 服装企业应根据目标消费群的消费行为特点, 结合产品策略、销售策略和品牌策略等方面制定适宜的营销策略。

2.1 产品方面

由调查可知, 款式颜色是温州大学生选购服装时首先考虑的因素, 因此服装企业应特别重视设计问题, 款式方面要新颖独特。另外, “休闲自然”、“大方得体”的服装风格最为大学生推崇, 休闲风格的服装越来越受欢迎, 对于休闲风格的流行, 应引起品牌服装在产品设计时的注意, 在设计时要符合大学生的身份。

2.2 价格策略

在价格策略上, 大学生往往在心里有个既定的理想价格, 应根据他们的心理价位和实际能承受价位来制定服装的定价。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购买能力, 应以中低档产品为主。

2.3 销售策略

从各类营销手段上分析, 促销折扣活动是最能吸引大学生消费的, 另外新款上市也最能集聚人气, 服装企业应抓住大学生求新, 追求时尚的心理, 把握良机。从主要影响服装购买因素上看, 服饰厂家要把业绩搞好重要的是商品本身, 要做到物美价廉, 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3 结语

通过调查分析, 可以得出大部分温州大学生在服装消费方面是理智的, 不会盲目地追随时尚潮流, 他们有自己的主见, 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类型, 做到休闲自然、大方得体。在服装定位中, 中低档服装仍是大学生的主要选择, 但在选择服装时, 并不单单看中低价格, 更多的是产品的款式、颜色、质量等因素。依据温州大学生的服装消费行为, 服装企业需要对症下药, 确定目标市场, 并细分市场, 这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本调查研究为给服装企业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

摘要:本文通过对温州大学生的服装消费行为进行调查, 分析了温州大学生服饰文化消费现状, 总结出在服饰消费上的几个特点, 旨在对今后的年轻人群的服饰设计和企业的规划提供参考, 有针对性地调整营销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温州大学生,服装消费

参考文献

[1]周月红, 全小凡.沪杭两地白领女性服装消费行为研究[J].杭州: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08.

[2]赵平, 李娟娟.北京大学生休闲服装消费调查 (下) [J].北京:纺织信息周刊, 2005.

[3]王庆丰, 李红丽.河南省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J].中原工学院学报, 2006 (4) .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篇5

摘要: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并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分析,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以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

1.大学生消费内容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及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等几个方面。

1.1基本生活消费

由于学校所在的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一,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需要也不一样,大学生消费在静态上可以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而在动态上呈逐年递增趋势。

1.2学习消费

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费、书杂费、考证消费和电脑消费等。大学生学费因学校所处的地域、类别、专业等的不同也有所区别。

1.2.1大学生除了购买基本的专业教材外,其学习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书目上。

1.2.2考证消费。近年“考证热”在高校悄然兴起,大学生参加各种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出国考试和国家公务员考试等等,名目繁多,相应的报名费、资料费、培训费等自然不菲。不少大学生甘心对考证进行高额投资,以增加职场竞争中的筹码。

1.2.3电脑消费。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的沟通方式也多了起来。QQ、MSN、BOLOGE因其互动性,成为了当代大学生交流经验、增长知识的新途径。同时,计算机网络已覆盖了许多大学生的宿舍,在宿舍上网业已成为时尚,大学生也基本拥有属于自己的电脑,部分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也选择校园电子阅读室,大学生的网络消费已成为日常消费开支的一部分。

1.3休闲及娱乐消费

1.3.1休闲消费。大学生闲暇生活中,最经常做的事情是上网、自习自修、读消遣杂志、读文学作品、书法、音乐、绘画等,这些活动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而诸如参加课题研究,文体活动、义务劳动、听名师讲座等需要集体参与的交往性活动,却较少参加。

1.3.2娱乐消费。大学生的娱乐消费数额也相当可观。学舞蹈,打台球,遛旱冰,去练歌房,开PARTY等。另外,大学生不同程度的追星热潮影响着他们的娱乐消费。

1.3.3时尚信息消费。大学生中手机的普及率较高。为了找工作方便和交友,很多大

学生都购买了手机用于与外界联系,还有的大学生用手机进行娱乐活动,如点歌、照相、彩铃订购、发短信等。手机已经成为他们一个重要的通讯工具,价廉实用的手机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首选,但手机费在逐步提高。

1.3.4旅游消费。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共假期的增多,大学生热衷于出外旅游者也不在少数。

1.4人际交往消费

1.4.1人情消费。同学过生日、当选大学生干部、入党,得奖学金、比赛获奖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不上路。请客者档次越高,赴宴者的随礼也就越高。人情风的蔓延,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带来了精神压力。

1.4.2恋爱消费。而恋爱费用的来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从生活费中“抠”出来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的;有的是来自“奖学金”的,这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有关,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看法有关。

2.大学生消费方式的特点

大学生消费内容表明,他们正朝着追求现实、重视自我,要求个人和社会并重,并呈现出如下特点:

2.1崇尚个性化:大学生消费个性化的表现,是当代新青年表现出的时尚化和风格化,表明青年大学生心理的成熟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大学生对个性和自我的刻意追求和表现,反映出当前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和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例如,手机、银行卡、电脑、新奇科技产品等物品已成为当今大学生的必备之物,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自己独有的消费现象和观念。

2.2追求前卫性:大学生消费“前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追求品牌,崇尚权威;二是追求新颖、时尚;三是理性消费。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对于品牌商品,青年大学生不太注重的产品的功能,而是追求品牌商品的文化价值,更多的倾向于心理感受,而不是从直观上判断某种商品的优劣。品牌所代表的“质量”、“价格”以及“文化”的权威性,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更趋理性化,如大学生在购买像电脑这样昂贵的商品时,往往表现出购买前的冷静,大部分大学生要查阅价格、性能等有关资料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2.3差异性: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较高的学费和其他教育费用,对年收入人均才数百元的农村家庭、下岗职工家庭,尽管国家充分给予考虑和支持仍然不堪重负,在校园内产生了一个庞大的贫困生群体。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较低,有些人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难以保障,心理承受着经济困难的巨大压力,不少人因此产生自卑心理。同时,社会上的高消费现象已波及高等院校,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大学生倡导高消费和超前消费,他们的虚荣心态和炫耀行为造成了一种示范效应,导致校园平均消费水平水涨船高,同校

特别是同专业、同班、同宿舍同学间消费水平的明显反差。

3.大学生消费的一些问题

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总体来说是比较理性的,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加上消费来源单一等各方面的原因,在消费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其消费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3.1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从众性和盲目性是大学生消费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受集体影响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从众的心理,很容易产生从众消费。盲目消费是指大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缺乏计划性,容易受到外界偶然因素的影响而盲目的买许多自己实际并不需要的东西,总得来说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都属于冲动型的消费。

3.2攀比消费和情绪化消费。由于大学生消费存在从众的心理,虚荣心作祟在追求享乐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形成相互攀比的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攀比消费在大学生中间主要体现在穿着打扮上。情绪化消费就是把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此外,还存在享受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等若干问题„„

4.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

4.1家庭原因: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家庭的经济实力不断得到提升,现在的大学生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无法体会到父辈学生时代的那种艰苦,而作为“过来人”的学生家长则有一种近乎偏执的“护犊”心理,他们认为过去的苦是由于当时的条件所致,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应该尽量满足儿女物质生活需求。同时大学教育所需投入较大,大学教育也被不少家长对儿女的“投资”方式,无论儿女提出多苛刻的经济需要,家长也会尽力满足。通过以上种种,大学生拥有了没有负担的经济来源,也就促成了大学生消费高起点高投入的特点。

4.2社会原因 :社会中一些落后的价值观因为某些人的不正确表现不断地被媒体披露,在批判的同时,这些错误的价值观也在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错误的价值观促成了错误的价值取向。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受社会经济与社会价值、文化发展等的影响较大,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表现也是社会中不良现象的缩影。

4.3自身原因: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思想处于一个朦胧期,可塑性非常强,对外界事物的吸收能力也与日俱增,在这个阶段大学生背井离乡独自外出学习生活,没有理财经验,不懂财富的来之不易,一切都是由家长顺理成章的提供,造成了大学生的主观盲目。

4.4其他原因:现代大学生消费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也是由教育过程中的缺失造成的。一些社会媒体,学校,家长在教育大学生消费的过程中,只注重对于行为的批判却没有对大学生的心理以引导,如何让大学生了解什么是值得发扬的,什么是需要排斥的,如何去批判的继承或批判的不继承,而这些价值观的培养在现在的教育手段中则较少运用。

5.大学生的消费趋势

5.1基本生活消费向营养型、质量型发展:从90年代开始,我国的消费水平逐渐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比重大大降低,而用于改善学习条件,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消费开始上升,而传统的吃穿住用行等物质消费或生存型消费正逐步向有营养讲质量方面发展。

5.2学习消费的比值将大幅度上升: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学习观念的变化,使广大学生日益认识到学习不再是一件阶段性的事,而将伴随人的终身。特别是网络教育的开展给人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用于继续学习的费用也将日益增大。

5.3美容、休闲及娱乐消费呈现多样:大学生日益重视健康消费,大学生对各种美容与健康产品的需求,已超越基本的预防疾病的需求,进入更高层次。

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大学生群体有着比其他年龄群体更为旺盛的需求,他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看电视、进影剧院这样一些静止的休闲方式,而是追求新颖、出奇、刺激和有品位的活动:迪厅、游戏机,台球和保龄球将更为普及;蹦极、攀岩、速降、滑翔、漂流、潜水、探险、探幽这类刺激的活动,今后会吸引众多的青年大学生。

5.4人际交往消费成本昂贵:在校大学生渴望理解,喜欢交友,用于请客吃饭的费用日益增多。特别是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信息消费的最大群体是青年大学生群体。手机、电脑等产品由商务消费转向生活消费,大学生上网率的增长,个人电脑的畅销,也使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实用至上转向感受为本。

5.5模仿性的消费情结日趋明显:大学生消费有着强烈的模仿性特征,有着很深的“白领情结”:名牌服装着身,手提电脑随身,信息把握在手,创造未来人生。这已成为众多大学生所羡慕、仿效的社会形象。一方面希望拥有舒适的物质生活,一方面希望拥有高雅的精神享受。他们有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消费的选择,他们注重讲求生活的品味和质量,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既有物质享受,又讲求精神生活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6.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在大学生消费问题上,我们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用简单的对或错来作为评价标准,更无法用老一套的教育方式以期达到抑制大学生的个性消费。我们应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自觉自愿地做到科学适度消费。

6.1发展个性消费。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为个性的不同,不同的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也迥然不同。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对大学生的消费,也应以学生为本,遵循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特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选择,因此,我们不宜压抑大学生的正常消费,相反,在购买力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发展其个性消费。

6.2消除不良消费。消费所追求的内心满足是永无止境的。正如叔本华所说的:“生

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一种欲望满足了,又会生出新的欲望,如此层出不穷,永无终止。可有些大学生一味地想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平衡,而不顾目前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承担能力去赶时髦、追新潮,这不仅会助长讲名牌、好攀比、爱虚荣等不健康的消费观念,而且还会出现过度消费的情况,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在消费过程中,大学生们往往从感情、心情出发,喜怒哀乐都能成为他们消费的理由。他们往往有消费的冲动却缺乏消费的理性,他们有着消费的随意却缺乏消费的算计。因此,应该在大学生中倡导一种文明行为,加强自身修养,抵制畸形消费,消除不良消费。

6.3提倡适度消费。适度消费是指在保证大学生的自然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在不超出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消费。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把孩子视为家庭生活重要的照顾对象,对自己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而对于远离家长过独立生活的他们,基本上都没有理财的经验。这就造成有些学生追求高消费,盲目追求档次、品牌,存在攀比心理,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消费方式。这些不健康的现象,与学生家长对子女的娇惯与纵容,使学生养成了乱花钱的毛病关系重大。因而,倡导适度消费,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校情、家情教育。学校与家长都要对学生的消费加以科学的指导,以使大学生的消费步入健康的轨道。

6.4倡导消费文明。消费文明即强调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反对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费;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强调智力性、发展性消费,反对只重视娱乐性、消费性消费,提高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实现最大的消费效益等等。通过倡导消费文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增加知识与技能。因而,通过倡导消费文明,使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消费价值观,弄清什么是正常的、适度的、健康的消费;什么是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消费,从而正确地评价和选择自己的消费行为。

7.总结

消费是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连接点,是经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与沟通的渠道,也是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部分。大学生消费行为是指在一定消费观念影响下,为满足自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而采取的消费行为。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其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进而作用和影响一代青年的消费趋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流行时尚的影响下,其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相互影响,并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

【1】赵阿妮.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年第8期

【2】王冠 刘东月.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关系,管理观察;2013第13期

【3】王娟 崔永军.浅析青少年群体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现代交际:下半月; 2013年第2期

【4】胡怀翠.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商场现代化; 2013年第1期

【5】尹璐.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研究探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8期

【6】陈蕾.多元文化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

【7】吕薇.高校学生消费心理对其高消费行为的影响,企业家天地:下旬刊; 2011年第3期

【8】曲苒.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个体差异研究,新西部:理论版; 2011年第1期

【9】乐均斌 莫佩琪 唐云峰.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及分析,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5期

【10】田芯 于霞.浅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教育引导,教育探索; 2012年第8期

【11】王晓娜.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与趋势探析,民营科技; 2012年第12期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环境;大学生;网上消费行为

网络购物出现以来,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被网民普遍关注、逐渐接受并产生兴趣和需要。而中国IT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年Q1中国移动网购市场调研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Q1中国网购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1亿人,其中年龄段在18~35岁之间的网购用户占总数的70%以上,达到75%;网购用户中,大专/本科学历占比近一半,达54.2%,表现了极强的年轻化特征,远高于其他群体。在18~30岁这个年龄段的网络购物用户中,绝大多数用户为在校大学生。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推动网络购物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网购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

1.大学生的消费资金的基本情况。

第一,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增强。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主要经济来源包括家庭供给、亲友资助、勤工俭学、贷款、国家助学金补助和学校的奖学金,其经济来源的多样性使其消费能力有了提高。再者,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体消费水平也在相应提升,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也自然随之提升。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月生活费水平在1000~1500的人占36%,2000元以上的占13%,而600以下的大学生人数仅占很少的一部分,因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在逐年提高。

第二,大学生的网购消费水平情况。从调查问卷中“月网购消费金额”来看,网购消费300~400的大学生最多,有151人,所占比例是38%,而在月生活费中最高的2000元以上的人数虽相对较少,但是网购消费超过500的人数却不少,有49个,在月生活费较高的少数人中却有着网购数额很多的现象出现,可见网购中的消费随着个人可支配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2.大学生男女网购消费结构分析。

图1 大学生网购男女比例图

从图1可以看出大学生中网络购物的男生占22%、女生占28%,两者都是势均力敌,可见“购物”、“消费”不再是女士的专有,男士也成了网络购物的“先锋队员”。因此,可以得出男、女同学的网购市场都很大。

(二)大学生网购消费心理分析

1.追求个性化的消费心理。大学校园中不乏追“新”族。他们喜欢追求新潮,敢于创新,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从而表现自己的独特个性,引起大家的关注,证明自己的存在。网络消费正好符合大学生富于想象力、渴望变化、喜欢创新、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他们往往对个性化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选择的已不再是商品的实用价值,更要与众不同,充分体现个体的自身价值,这已成为他们消费的首要标准。个性化消费已成为现代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2.追求方便、快捷的消费心理。对于大学生来说,购物中的及时、便利显得更为重要。传统的商品选择过程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小时,再加上往返路途的时间,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而网上交易弥补了这个缺陷,如今网上订餐、网上订票、网上充值、手机支付的推广更加体现了网络消费的简单快捷,从而深受大学生们的喜欢。

3.追求物美价廉的消费心理。“产品的质量与价格”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讲求实用、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调查问卷中显示,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其次是商家的信誉。大学生会搜索各大网站,各个同款网店,货比三家,综合考虑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商品。网络商品往往折扣较大,价格相对便宜,因此网上淘宝,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被大学生津津乐道。

(三)大学生网购消费特点

1.消费多元化。新时期的大学生喜欢追求时尚潮流且易于接收新鲜事物,并将之发展扩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从物质需求上升到精神需求,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多元化的消费结构成为一种趋势。

大学生旅游消费。同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现在的大学生的旅游意识普遍比较强。他们的旅游动机多样,例如想要看看不同的事物、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品尝特色美食小吃、感受韵味十足的古城小镇风光,同时还有旅游商家的大篇幅广告和促销活动也带来了刺激性消费。不管是校园内,还是携程网、去哪儿网都会在节假日,特别是“五一”、“十一”的大型节假日打上活动广告。而且有了手机购物的方便支持,一部手机、一个背包、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可以踏上旅途。

2.大学生消费趋于理性化。相关资料表明,当代大学越来越注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体验,从而每学期的寒暑假都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行社会生活体验,通过自己的辛苦体验收获工资。参加体验后,大学生明白赚钱的来之不易,在消费时也从之前的“看到就买”变为“仔细斟酌”再进行消费。在消费方式上,会“理性消费”,逐渐减少“冲动消费”和“盲目消费”。在网络购物时,会更多的选择“季节性换季消费”、“网站促销购物消费”、“物品缺失时购物消费”,改变过去的冲动性消费,充分了解自己的需求,做出购物选择,选出自己最需要、最合适、性价比高的产品。

3.大学生网购支付方式的多样化。随着移动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为电子商务注入新的发展活力。网络购物的主要支付手段也从早期的网上银行支付、网盾支付发展到更便捷的手机支付。现在包括微信支付在内的手机支付手段使作为“手机党”大学生成为了使用该支付方式最多的消费群体。大学生的网购支付方式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满足其消费需求。

二、大学生网购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购物的环境问题

1.网购产品质量需要加强。在大学生反映网购问题时,提到最多的往往是产品质量问题。一个产品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满意度。在我们的调查中显示,大学生在网购建议时就有关注产品质量问题,只是网络卖家不可忽视的本质问题。产品质量的好坏也能体现一家商店的品牌形象,而为了商店的长远发展,网购产品质量必须得加强。

2.网店要加强信誉品牌建设,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网络卖家同实体卖家一样,应树立诚信意识,以客户的所想所感为首要准则,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质量以及服务质量。电商要从售后服务上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加强专业客服人员的培训,培养客服的服务意识,及时处理客户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客户满意度,这样可以维护客户,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培养长期学生客户。

3.物流运输体系需完善。网购离不开物流运输环节,而高效安全的物流运输是提高客户满意度的一大关键。大学生在网购时会遇到掉货或晚收到货的情况,也会遇到不负责的快递员不及时的派送快递现象,这些都大大降低了网络购物的满意度。

(二)大学生网购问题

1.网络消费风险意识有待加强。大学生对网络消费风险性往往认识不足:一方面,我们在网购时提交给网站的私人信息可能被非法利用,银行卡账户和密码可能被盗用,所购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可能和网站上的宣传不符;另一方面,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系统,目前仍缺乏适当的法律或其他手段进行规范。因此如果网上交易发生纠纷,我们消费者的权益未必能获得足够保障。所以,我们应该认清网络购物的利与弊,加强风险意识,在保障自身安全时享受网络购物带来的快乐。

2.大学生消费者要准确识别“降价陷阱”。大学生在网购时要提高警惕,切莫因为商品价格实在有诱惑力就心动产生冲动型消费,到头来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吃亏的还是我们大学生自己。在购买之前要货比三家,查找一下该类商品的平均市场价格,如果该商品的价格明显低于平均市场价,就要三思而后行。

三、企业的营销对策

(一)抢占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

1.大学生旅游价格策略。大学生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大多还是依靠父母供给,因此对价格的敏感度比较高。所以旅游开发商应该制定较为灵活的价格策略,例如在周末、十一长假、寒暑假等不同的时间段内制定不同的价格体系,给大学生提供选择。降低旅游产品价格,使产品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争取扩大大学生的旅游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2.大学生旅游营销策略。旅游开发商与网站强强合作,加强公司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充分利用大学生旅游市场和旅游时间相对集中的特点,节假日前期在各大门户网站进行广告投放,走进校园组织校园赞助活动。例如校园高校达人秀活动,在学校粘贴海报、派发宣传,线上线下宣传结合。另外,加入新媒体渠道投入,由于现在大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大多来源于网络,因此旅游企业可以尝试构建高校旅游网站,针对大学生设置相关的旅游专栏进行网络动态营销,利用在大学生中比较流行的微信、微博做互动宣传。

(二)做诚信公平交易的卖家

提供有质量保证的商品。商家要从长远发展看,不能以低价商品来吸引消费者的驻足,而卖给消费者劣质商品。这种做法降低了商家信誉度,损害了大学生的利益。为了在众多商家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充分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卖给大学生满意的优质商品,公平公正地进行买卖。另外要培养专业客服人员,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平台,在大学生遇到网购问题,及时处理消费者问题。

(三)建立完善的物流运输体系

商家加强与物流运输公司的合作交流,做好库存管理,及时发送货物。一方面,要加强快递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提升服务素养;另一方面,及时更新物流信息,方便消费者随时对货物进行跟踪查看,了解物流消息。建立一个客户服务平台,多与客户交流,主动咨询消费者是否顺利收到货件,以确保物件安全送到消费者手中,保障消费者权益。

(四)加大货到付款方式的投入使用

如今的网购支付手段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同在线支付相比,货到付款的体验式营销方式更加能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但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消费者都选择在线支付,因为在网络购物中,部分网络购物平台缺少货到付款的支付方式。所以企业需要努力营造用户体验氛围,增加货到付款的支付方式吸引消费者到网络中来,让网购消费者也进行“先验货再付款”的实物体验式消费。

参考文献

[1]余肖生,张小芳,田智星.O2O电子商务网上购物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大学生消费群体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1).

关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 篇7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镇江市某高校的本科生,有效被试478人,男生136人,占28.5%,女生342人,占71.5%;大一419人,占87.7%,大二学生59人,占12.3%;城市家庭108人,占22.6%,农村家庭370人,占77.4%。

1.2 访谈和问卷调查

在访谈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实际消费状况,编制了大学生消费调查问卷。问卷有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在2011年5月进行了施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每月的生活费用

300元以下的6人,1.3%;300~500元的68人,占14.2%;500~1000元的322人,占67.4%;1000~1500元的占75人,15.7%;1500元以下的7人,占1.5%;在生活费来源调查中98.7%的同学生活费全是由家庭供给。

有一半多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在500~1000元之间,较为合理。但低于500元尤其是低于300元的,在目前CPI高企,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生活已显高度拮据和紧张,和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尤其是1500元以上的形成鲜明对照,据访谈,低生活费的家庭几乎都来自农村家庭。大学生消费差距较大,心理会造成巨大的落差,从而造成自卑,缺乏自信。

2.2 每月的伙食费

150元以下的24人,5%;150~200元48人,占10%;200~250元的49人,占10.3%;250元~280元的23人,占4.8%;280~300元的48人,占10%;300~350元的71人,占14.9%;350~400元25人,占5.2%;400~450元的119人,占24.9%;450~500元71人,占14.9%。

伙食费支出在所出支出中排首位。大学生每月伙食费大多在400~450元,能吃饱,

但存在两极分化,尤其是每月支出在300元以下的伙食费很难保证每天的营养需求,甚至还有的200以下和150以下的,他们极端困难的状况应该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帮助。

2.3 每月衣服花费

50元以下34人,占7.1%;50~100元170人,占35.6%;100~150元的37人,占7.7%;150~200元的202人,占42.3%;200~250元的2人,占0.4%;250~300元的33人,占6.9%。

服装消费是仅次于伙食费外的第二大消费,大学生正处在爱美、打扮自己的年龄阶段,尤其是女同学更在服装上下工夫。

2.4 每周平均上网次数

从不上网的5人,占1%;2次以下的129人,占27%;2~5次的212人,占44.4%;5次以上129人,占27%;10次以上的3人,占0.6%。

上网已成为大部分同学每天的必修课,但过于频繁上网,尤其是男生玩游戏,女生聊天,除影响学习外,还会引起网络成瘾综合征,学校对上网次数过多的同学应积极关注。

2.5 每月外出聚粲的费用

20元以下28人,占5.9%;20~50元的229人,占47.9%;50~100元的56人,占11.7%;100~150元的100人,占20.9%;150~200元的5人,占1%,200元以上的60人,占12.6%。

现在的大学生非常注重交际,你来我往,另外出于改善生活的需要,不时到外聚粲,增加了消费支出,另学校所在地小饭馆多,大学生应当注意饮食卫生。

2.6 日常用品花费

20元以下53人,占10.9%;20~40元的131人,占27.4;40~60元的32人,占6.7%;60~100元的232人,占48.5%;100元以上31人,占6.5%。

有近一半的人支出在60到100元,较为合理。

2.7 每月的交通费

10元以下的72人,占15.15%;10~20元的110人,占23%;20~30元的136人,占28.5%;30~40元的43人,占9%;40~50元的70人,占14.6%;50~70元的9人,占1.9%;70~100元2人,占0.4%;100~150元的2人,占0.4%;150元以上的34人,占7.15。

随着外出购物、市内旅游等活动,交通费也逐渐增加,但经常外出,会减少学习的时间,影响学习。

2.8 是否有手机

有手机的465人,占97.3%;无手机的13人,占2.7%。

手机已成为大众化的交流工具,随着手机的普及,人们联系及交流越来越方便,一些负面效应也逐渐显现出来,如增加了消费、上课时玩手机影响听课、上网玩游戏影响学习等。

2.9 每月的通讯费

20元以下的6人,占1.3%;20~30元的38人,占7.9%;30~40元的140人,占29.3%;40~50元的125人,占26.2%;50~70元的95人,占19.9%;100~150元的1人,占0.2%;150~250元的3人,占0.6%。

50%左右的人每月通讯费在50元左右,但有极个别的同学高达100多元,且不说费用过高,还浪费了大量的宝贵学习时间。

2.1 0 每月购买化妆品费用

10元以下的166人,占34.7%;10~20元的36人,占7.5%;20~30元的75人,占15.7%;30~50元的106人,占22.2%;50~80元的7人,占1.5%;80~100元的38人,占7.9%;100元以上,50人,占10.5%。

每位同学都或多或少购买化妆品,注重个人形象和外表是一件好事,但需适可而止。

2.1 1 每月的娱乐费用(KTV、电影等)

20元以下290人,占60.7%;20~40元138人,占28.9%;无消费的50人,占10.5%。

作为年轻人的大学生,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娱乐活动一般实行AA制,只有10.5%的人无此项支出,表示他们不参与娱乐活动。

2.1 2 每月的学习费用

20元以下405人,占84.7%;20~50元的73人,占15.3%。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随着学校学习条件的改善,学生个人在学习方面的开支逐渐减少,但是每月花在学习上仅区区几十元钱,大部分人20元都不到,在总支出中比例过低,这是否会会影响学习,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2.1 3 每学期旅游费用

50元以下76人,占15.9%;50~100元的27人,占5.6%,100~150元的44人,占9.2%,150~200元的18人,占3.8%,200~250元56人,占11.7%,300~400元41人,占8.6%,400~600元76人,占15.95%,600~800元的104人,占21.8%。800~1500元36人,占7.5%。

大部分同学是在市内旅游,费用较合适,但也有少部分同学旅游费用较高,据访谈,这些同学家庭条件较好,但给条件差的同学造成心理上的冲击。

2.1 4 每月有盈余吗?

173人回答没有,占36.2%;300人回答,有,但不多,占62.8%;有很多的5人,占1%。

现在的大学生消费较理性,一半以上的人控制每个月的开支,能做到稍有节余,但也有三分之一多的大学生无节余,据访谈,其中一半人出现超支。

2.1 5 你认为目前每个月拥有的生活费能否满足您的需要?

勉强够的120人,占25.1%;刚好合适220人,占46%;绰绰有余的16人,占3.4%,不够的122人,占25.5%。

大学生勉强够和不够的加起来占一半,说明家庭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有一部分大学生消费还构成了家庭严重的经济负担。据访谈,这些同学中相当一部分学费还贷了款,经济很是拮据。客观原因是家庭收入低、CPI高涨,饭菜价格提高,使得伙食费直接上升,还有就是日用品和衣服等价格都提高了,因而更显拮据和困难。

2.16每学期赠送给朋友礼物的费用为多少?

50元以下57人,占11.95%;50~80元的196人,占41%;80~150元的16人,占3.3%;150~250元的93人占19.5%;250~400元的39人,占8.2%,400~800元的68人,占14.2%;800元以上的9人,占1.9%。

学校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大学生有人情往来也属正常,但一定要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 对策与建议

3.1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

90后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其社会化的关键阶段,而消费观影响其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学校应注重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培养,教育学生消费应与家庭经济状况相适应、懂得对父母报恩、购买商品合适的就是最好的、把学习消费放在重要的位置等。

3.2 注重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帮助和心理调适

贫困大学生的家庭提供已远远不够正常的生活消费支出,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在经济上帮助贫困大学生落到实处,如提供贷款、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另外,还要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他们进行心理调适,只有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才能正确对待贫困,不自卑、不气馁,泰然处之,把贫困看成是一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动力,

3.2 引导大学生的高消费

大学生的高消费都来源于家庭的提供,应提倡合理消费,科学消费,努力做到节俭,而不是铺张浪费,这对其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应大力提倡吃要营养均衡,穿要耐穿耐看,行要省钱方便等;把钱主要用学习、发展上,而不是娱乐、享受上;提倡理性消费,而不是盲目消费,消费不能“跟着感觉走”。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应该永远是大学生一生的追求。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年轻及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其消费既有与其他群体相似的地方,也有其特殊性,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条件、个性品质、生活习惯、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大学生消费进行了实证调查,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调查

参考文献

[1]罗陈娟.新时期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及管理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97—199

[2]胡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2):297~300

[3]张建敏、姚春、邹海瑞.关于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消费心理的实证研究——基于河北廊坊师范学院的调研[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0):21—23

[4]马萍.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以石河子大学为例.经济研究导刊,2011,(26):134—135

大学生人情消费行为的原因分析 篇8

“人情”千百年来根植在中国人的心中 ,是维持人际关系的一种调和剂。还未正式跨进社会,他们也同样面临着人情的消费。据《中国民航报》报道,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新闻中心对武汉部分高校200名“95后”大学生的生活费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他们月均生活费达1 500元,其中人情交往花费占大部分[1]。由此可见,人情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的一项重要支出。那么作为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人情消费的动因是什么? 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此展开研究和讨论。

一、概念的界定

首先明确提出人情概念的是《礼记》 ,认为人情是指喜、怒、哀、乐、惧、爱、恶、欲。李伟民认为人情乃人与人之间进行社会互动和交往时与对方进行交换的资源,将这种资源分为物化( 如金钱、礼品等人之衣、食、住、行) 与非物化的( 如给予一次机会和帮助、提供某些便利或支持、作出某些允诺或让步)[2]。沈毅认为“人情”包含三层含义,即“情”、“利”、“义”[3]。翟学伟将人情看成是一种交换的行为,它既是一种资本又是一种债务,实际上里面包含着交换的因素[4]。

综合学者 的观点 ,笔者认为“ 人情消费 ”就是指“做 人情”,是在社会交往网络中为换得某种需要,通过一定方式来获得所需 利益的行 为 ,是在人际 交往互动 中产生的 ,具有目的性。

二、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主要采用个案访谈法。选取大学生5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度访谈。内容围绕着:你认为做人情的原因是什么? 人情往来的都有哪些人? 其中交往较频繁的有哪些人? 你平时遇到哪些事情会去做人情?

2.资料分析:对研究中所收集到的个案访谈资料 ,运用定性资料分析方法的类属分析,对其进行分类、归纳。

三、大学生人情消费行为的原因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提出了差序格局,并将关系划分为血缘和地缘。血缘关系表示任何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地缘关系是由于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共同生活而交往产生的人际关系[5]。业缘关系是依据职业联系而形成的跨血 缘、地缘的 组织形态 ,是人们在 社会活动 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台湾学者黄国光根据社会关系的远近不同,将人际关系划分为三种:( 1) 情感性的关系。 ( 2) 工具性的关系。( 3) 混合性的关系[6]。从调查访谈中发现 ,大学生的人情消费对象主要是混合性关系的人群为主,包括了与自己有业缘关系的同学、老师,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还有地缘关系的邻居室友,也是他们人情消费的主要对象。笔者将大学生人情消费的原因归纳总结为三点:为“情”、为“礼”、为“利”。

( 一) 为“ 情”

案例1,性别:男,年级:大二

日常生活中朋友同学之间相互往来时比较多。主要是为了维持朋友同学间的友谊……当我有困难的时候朋友会伸出援手……可以说这些朋友就是我的亲人,和他们在一起我不会感到孤单,我会感到很开心。

案例2,性别:男年级:大四

平时在生活中有谁需要帮助,我都会尽力地去帮忙……首先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帮助别人后,得到别人真心的认可和感谢,我也会感到很开心……

案例3,性别:女年级:大三

比如上课的时候同学让我帮他点到或者帮占座位……其实心里不是很愿意,但没有什么理由拒绝,况且拒绝的会觉得我很不给面子,破坏同学之间的感情。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大学生“做人情”是为了满足情感的需求。他们把友谊之情看得很重,甚至将同学、朋友当作亲人一般来看待。集体的归属感能给大学生带来心情上的愉悦,如果被集体排斥,会感到无助和孤独,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大学生从人际交往中获得的情感需求主要是指归属和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从案例1可以看出,大学生希望能和同学、朋友保持友谊与忠诚的伙伴关系,希望能做到互爱,有所归属感,在有苦难的时候能互帮互助。除此之外,大学生也渴望别人的尊重,能受人赏识。案例2中的案主在帮助别人后感到很开心,是因为这样的人情换来了他人的认可和正面的评价,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

面子是个体为了迎合某一社会圈认同的形象,经过印象整饰后表现出来的认同性的心理和行为[7]。从案例3中我们可以看出,该案主去做这个“顺水人情”具有一定的强迫性在里面。案主虽然与他同学关系一般,但如果他不答应同学的请求,也就是对他们的同学之情“不买账”,间接否定了这份情谊。因此碍于这份“面子”,他只好去做这份人情。

( 二) 为“ 礼”

案例4,性别:女年级:大二

过生日的时候会请同学一起玩,一般先吃饭、然后去K歌……其实读大学以前我都没过过生日,但是读大学后,同学他们都会过生日。也没想过其他过生日的方式,因为大家过生日都是去吃饭、K歌,如果我买个蛋糕会显得很小气。

马歇尔·莫斯在他的著名论文《礼物》中认为在原始社会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呼”,使得收到礼物后必须回礼,而这种回复只有通过以另一物品为中介,和原先的礼物相交换才能达到[8]。彼德·布劳认为,社会交换要求相信别人会履行义务,如果他最终没有履行义务,就会使他遭受与其他人的任何行动无关的惩罚[9]。

从案例4中我们可以发现,案主觉得过生日吃饭、K歌,会花费很大一部分钱,但案主仍不会去采用其他的庆祝方式,会选择和别的同学一样的方式去庆祝,原因就是需要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平衡,履行对等的义务,如果换种花费较低的庆祝形式,打破了这种平衡,就会背上没还够人情的责任。

( 三) 为“ 利”

案例5,性别:男,年级:大三,学生会干部

一般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会做人情,比如请同学来帮忙做主持,一般我都会说请对方吃饭或者帮他忙才会答应。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个体之所以相互交往,是因为他们都从相互之间的交往中通过交换得到了某些需要的东西。从案例5可知,案主为了组织好学生会的活动,就需要请个同学帮忙做主持人,当案主有求于人的时候便会采取请客吃饭的方式———“做人情”来得到同学的帮助。任何一种行为,假如其结果不能为行为者带来某种利益,这种行为就不可能发生[10]。案主通过“做人情”的方式得到活动的成功举行,而他的同学通过答应案主的请求可以换得案主欠下一个“人情”,他们各自都以自身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当遇到困难,一方需要另一方帮助的时候,采取“做人情”的方式,以此利益与对方资源进行交换,从而达到目的。

结论

大学生为了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不断进行人情消费。他们的人情消费对象主要是以混合性关系为主的人群,包括同学、朋友、老师。除此之外,还有以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人际网络,主要是指亲人,和以地缘关系为核心的邻居室友。大学生做人情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某种特定原因而请客吃饭、唱歌、送礼等,但主要以平时交往中产生的人情需要、日常生活中的相互帮助为主。大学生做人情的原因总结为三个方面:为“情”、为“礼”、为“利”。“ 情”主要是为了满足归属和爱、尊重的需要;“礼”是指礼尚往来的需要;“利”主要是指求人办事时而需要做人情。在现实交往中,大学生的人情行为的原因并不完全是单一呈现的,而是存在着相互交织的情况,人情背后的原因往往是复杂的。

摘要:中国是一个看重人情的国家,人情消费在人际交往中是必不可少的,而生活在象牙塔里,还未正式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也面临着人情消费。由于大学生受消费对象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人情消费的原因主要包括为“情”、为“礼”、为“利”这三个方面,且三方面的原因并不是完全单一呈现的。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篇9

影响大学生的手机购买行为包括品牌、价格、质量、功能。大学生在选择手机时, 第一考虑因素为质量, 第二考虑的因素为品牌, 其次为功能与价格, 产品的质量永远是吸引消费者的首要因素, 作为品牌, 是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意味着可靠的质量, 代表着先进的技术, 消费者往往依据品牌来推断产品的质量, 而价格高低与购买意向则比较复杂, 但消费者对产品品牌不熟悉的, 倾向用价格作为判断产品质量的依据, 价格高的被推断为高品质的, 而对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而言, 显然属于依据品牌来推断产品质量的消费群, 他们的经济收入决定了他们不会考虑价格高的手机, 不管产品的品质如何。

1、品牌的影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 大学生手机购买注重的是质量, 但就质量而言。大学生属品牌推断型, 而不是价格推断型消费群。就目前身边大学生手机持有品牌分析可知, 偌基亚是大学生中使用人数最多的品牌, 与诺基亚在中国市场的总体份额基本一致。大学生对偌基亚品牌的满意度也相当之高, 这也表明诺基亚凭其高品质在大学生消费群中取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其次是三星、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这些国外品牌和国产品牌联想、海尔等, 当然近些年iphone、黑莓等手机的崛起也为大学生手机市场的多样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由此可知, 品牌深刻影响到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别是诺基亚、三星等品牌大约占有一般以上的大学生市场。同时通过对身边人的调查可知, 舆论评价高的以及周边人的推荐对大学生的购买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方面, 随着新闻媒介的多层次拓展和渗透, 包括互联网的发展、论坛和BBS的广泛使用, 使得舆论评价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力大大增强。影响大学生选择品牌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周围人的推荐, 这是由于大学生这样的消费群生活在集体中, 有着基本相同的学生生活, 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当周围某人拥有一种品牌时, 他 (她) 就是个活广告可以把产品的信息传达给周围的人, 所以对某一产品或品牌容易产生认同感, 相比之下, 传统的广告及促销手段等并没有显著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2、质量的影响

产品的质量可以说是产品的核心。尤其是手机的功能保证性、性能稳定性、安全性、耐用性、可维修性、销售服务几个方面。在诸多方面中, 大学生最为关注的是性能稳定性, 其次是耐用性。性能稳定如信号灵敏等是手机的基本质量内涵, 这是大学生最关心的最基本的质量, 这给企业带来的启示是不管是技术研发还是新产品开发, 要把保证手机的一些基本质量放在第一位, 耐用也是人们追求高质量的一个表现。对大学生而言, 受经济的限制, 频繁的手机更换不现实。因此手机的耐用性显得重要。

3、价格的影响

性价比是大学生考虑手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并且由于大学生家庭经济能力不同, 选择2000以下的手机最多, 一方面这个价位的手机品种很多, 功能款式也比较不错, 性价比较高, 一般的经济条件下可以实现, 而2000-2500元的手机属于上档次的手机, 也许是大学生追求个性的产品一种体现。

4、外观的影响

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是受其外观的影响的。在外观选择方面, 造型被视为最重要的因素, 而色彩、轻薄和外壳材料基本处在同一考虑位置。从选择外观款式造型来看平板明显占很大比例, 相对于平板而言, 翻盖、滑盖等手机, 由于经常翻动, 时间一久就会出问题, 而且相对于其他造型而言, 平板的手机价格要便宜, 性价比高, 其次的选择是滑盖和翻盖。

5、功能的影响

大学生除了关心手机的基本功能以外。也越来越多的注重手机带有的一些附加功能, 使用是否方便。大学生首选的附加功能是手机的摄像功能, 这种功能让大学生不需要花更多的钱去买数字摄像机的情况下可以享受数字摄像机给他们的生活所带来的便利和色彩。电子词典为学习带来很多的帮助本身增加了手机的价值。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MP3和MP4自然也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时尚。手机有了MP3或MP4的功能, 就不需再花钱消费这类产品, 对学生经济来源有限的情况.可以节省支出。而上网、发邮件、看电视等对商业人士更重要

二、大学生群体的手机营销策略

手机厂商面对学生这类特殊的消费群体, 需要推出个性化的市场营销策略, 具体来说可以抓住以下几方面:

1、在大学生手机市场上

1.1首重研究与发展技术。

大学生手机消费者购买手机时非常看重手机的性能和质量, 故手机制造商应重视研究与发展技术, 制造出更符合现代科技化的手机, 若能遵循此建议来发展的话, 相信能提高市场占有率。

1.2重视良好的售后服务及广告策略。

这显示亲朋好友在学生族群购买手机时有相当的影响力, 毕竟学生族群还是处于群体生活中, 身边同学亲友的口耳相传往往具有极高的影响力, 手机制造商应该注重消费者的售后服务以建立良好的口碑形象。同时大学生消费者者选择手机时通常先指定有广告产品。所以手机制造商要善于利用剧情式广告以及提供消费者参与演出的机会拉近消费者与手机的距离, 使得单价偏高的手机不再显得遥不可及, 近而引发消费者切身的感觉。

2、大学生手机市场营销策略

2.1产品 (product) 。

以价格导向为主, 定位在中低端, 功能设计不一定求全, 一是面向以实用, 强调对通话质量的要求。作为手机产品的最核心价值, 实用性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手机信号接收和语音通话质量的好坏, 还有界面的设计是否符合人性化要求, 较普及且大学生最经常使用的功能如短信、备忘录、闹钟等是否便于操作, 文字的输入方式是否更有利于节约时间, 甚至包含在预估使用年限内功能是否大体上能满足需要, 售后服务体系是否能快速有效的解决出现的各种产品问题等等。因为这些产品问题都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手机的日常使用, 所以在实用性方面获得基本认同的手机产品才会进入购买选择的范围。二是要具备学生群体喜欢的特性, 同时强化用款式、造型、颜色等外在形式吸引学生;三是要具有特殊功能, 如要掺入更多的娱乐流行元素, 如超薄、换壳、FM、M:p3等热点, 突出在某些功能方面的性价比。此区隔市场中较其它族群更注重科技因素, 故建议产品可往下列方向发展:结合计算机功能:增加手机的存储功能, 可供存储更多电话本、名片;可供存放更多软件、文件。与电脑互连的功能:可供方便的传输, 目前数据线传输、红外、蓝牙、USB接口等设置都为数据传输更加快捷、便利提供了可能。结合传统家电功能:集成数码相机功能、数码摄像机功能、收录音机、游戏机, 不但可收但听F M、A M还可以录音、音乐图象播放等。结合学习工具:如金山词霸、pdf阅读工具等

2.2价格 (price) 。

由于大学生群体大多数没有完全经济独立, 购买手机还需要家庭的经济支持, 因此价位是必须被考虑的因素。一般选购手机的大学生都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产品各方面的信息, 结合自身的需求, 划定一个大体的心理价位区域。心理价位区域在手机购买过程中不是一直固定, 它会随着掌握信息的变化和自身需求的重新评估而不断改变, 同时不同经济能力和资金来源的大学生心理价位区域对于选购的限制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学生的心理价位大多都定位于中高档功能较为多元化的手机, 此族群的消费者有一定的消费潜力, 但由于他们的购机资金主要来源于打工和父母, 并且喜欢的促销方式是打折或送话费, 说明他们对价格比较敏感, 并非是高消费群, 而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大多数表示可接受的购买金额为1000—2000元。故建议以2000元左右为其产品的订价。

三、以个人为例的手机购买决策分析

1、消费需要

随着进入大学, 生活多样化并且交际圈不断扩大, 对一个手机功能上的要求越来越多, 以本人为例, 高中时期主要以电话与短信为主, 而上了大学涉及到许多需要使用照相机功能, 于是, 在大一的时候就想买一台新的手机并且可以进行拍照。

2、购买动机

大一参加班级组织的到海淀残联进行互助的活动中, 由于不能与当时的儿童一起拍照, 对手机的功能不够强大十分不满, 基于此, 想要购买一台可以进行拍照的手机。

3、购买行为

购买行为第一步在于收集手机信息, 主要包括哪个品牌, 偌基亚、索爱、三星等等, 价格价位, 在一千以上, 一千五以上, 亦或者两千左右, 以及手机款式, 是要购买直板手机、滑盖手机或者是翻盖手机, 还有手机功能的考虑, 但是并没有十分流行智能手机, 主要考虑是性价比以及拍照功能, 在多方面信息手机的前提下, 主要还是来自于身边同学的推荐, 于是我心中想购买NOKIA6300, 主要是因为其性价比高, 并且可以满足照相等基础的功能, 并且具备一定的扩展空间, 价位在1400左右, 价格可以接受同时直板的手机适合男生使用。

再次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身边同学对我的影响, 因为身边有一个比较喜欢说话的同学, 并且因为其手机、计算机方面的相关知识获得我的认可, 因此他推荐的手机很有信服力, 正是由于其推荐NOKIA6300, 并在我后来收集相关信息后也认可这款手机, 才在心里最终定下想要购买此款手机。

最后我到卖场去购买手机, 在当时寻找到一个展台是以我询问到的最低价出售此款手机, 于是打算再次购买, 在我划款付钱之后, 展台推销员向我推荐另外一款手机, NOKIA6120c, 在他的推荐中, 不仅符合我想要的功能, 并且提出了一些NOKIA6300不好的地方, 例如其非智能手机不能后台运行程序等, 以及操作系统已经处于不在研发状态, 属于落后的手机等, 于是在他的说服下, 我花了大概比其他展台手机更贵上300的价格买了一部NOKIA6120c。

4、得到满足

买到手机当时心里是满足的, 但是通过后来的调查, 尤其是发现此款手机的售价比我当时购买要低, 心里开始很不平衡, 主要是因为自己被欺骗了, 付出了额外并不值当的钱, 于是心里很不舒坦, 但是经过若干时间之后, 自己慢慢可以接受了, 一是此款手机的功能确实很强大, 适合大学生对手机的高标配功能要求, 另外是此款手机属于前沿手机, 并且款式新颖, 可以得到周边人的认可。

当然运用消费者行为学的理论, 此处于认知失调, 在行为上已经无法得到改变, 于是从态度上得以转变。

参考文献

[1]、郑如霞.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和购买决策因素分析.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年2期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篇10

一、新疆高校学生消费行为的总体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 被调查对象的每月生活费在300元~500元的比例占到64.2%, 部分贫困学生每月生活费甚至在300元以下, 占到7.5%, 这两部分学生占到总体的近72%。其中生活费主要用于伙食费, 200元~300元的占到总数的59%, 200元以下的占到15.4%。每月购买衣物的花费在100元以下的占到62.7%。上网费50元以下的占到80.6%, 电话费50元以下的占到60.7%。有63%的同学认为在购物时要兼顾“实惠与高标”。在调查中, 63%的同学认为“对于大学生而言, 正确的消费观念是合理消费”;58.3%的同学认为合理的消费方式是“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虽然多数的同学生活费来源主要来自家庭, 但是有很多同学已经有了经济独立的意识, 19.4%的同学生活费主要通过做家教和兼职工作来获得, 21.9%的同学生活费主要通过奖学金获得。65.5%的同学赞成“勤俭节约完全是一种美德, 永远都不会过时”。

上述数据表明, 虽然新疆自解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由于处于西北边陲地区, 地理位置偏远, 交通落后以及很多历史遗留问题, 致使新疆的人均收入与家庭收入水平在全国仍处于相对落后水平, 因而由经济收入水平所决定的消费水平相对也较低, 表现在大学生群体中, 消费总体上也是“适度消费”。

虽然调查结果显示在总体上新疆高校学生的总体消费是合理的, 趋势是正常的。但是同时也反映了在实际消费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了其正确的消费观的形成。

二、新疆高校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 攀比消费严重。

在调查中84.6%的同学在大学期间有一至二部手机, 甚至有三至四部手机, 手机的功能, 外形都是市场上比较流行的, 价格相对比较昂贵。94%的同学拥有手机, 72.5%的同学拥有mp3、mp4, 10.5%的同学有台式电脑, 16%的同学有笔记本电脑。手机、mp3、电脑成为大学生群体必备的三大件。很多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同学看到宿舍同学、班级同学都有三大件, 自己就会千方百计地向家里人要钱, 或省吃俭用挤出伙食费来购买其中的一样、两样或全部。由于虚荣心的作祟, 吃饭讲排场, 穿衣讲品牌, 过生日可以一掷千金, 为了所谓的恋爱中的浪漫, 可以变卖全部家当, 甚至举债度日。在调查中, 有27%的同学每月生活费在500元~1 000元, 1%的同学甚至超过了1 000元。由于同学之间的盲目攀比, 同学们对自己的期望月消费值非常的高, 竟然有同学会不切实际的填写10 000元。如果这种态势得不到有效地遏制, 只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2. 理财意识差。

在问及“你对你的消费支出有没有记账的习惯”时, 29%的同学回答“我很少有记账的习惯”, 24.5%的同学回答“我向来没有记账的习惯”;24.1%的同学在拿到一个月的生活费时“没什么安排, 想用什么就买什么”。调查结果显示, 新疆高校部分大学生理财意识较差, 在自己所热衷的方面, 有34.3%的同学会控制不住而大肆挥霍。在大学校园里, “月光族”、“负翁”等这类的人群屡见不鲜。往往是“月初还钱, 月末借钱”, 拆东墙补西墙。对于很大一部分学生而言, 财商几乎等于零。往往是学期开学初时手头最宽裕, 因为刚从家里回来, 小有积蓄, 花钱没有节制, 也没有记账的习惯, 可还不到月中, 看到瘪瘪的钱包, 不知道自己的钱花到哪些地方去了。也不敢和家里人说, 后面的日子只有借钱度日。等家里再寄来钱, 再把这个洞堵上, 学期末的时候又是最穷的时候, 节衣缩食, 终于盼到了回家的那一天。一学期一学期的周而复始。

3. 娱乐与人情消费攀升。

近几年, 大学生的人情消费占所有消费的比重不断上升, 消费主体增大, 消费对象增多, 消费范围扩大, 消费金额增加, 这已成为大学生消费中引人注目的现象, 人情消费占整个消费支出的38.6%, 甚至高于用于学习上的费用。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人们需求的日益旺盛, 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 建立自己的社交网, 金钱因素是不可缺少的, 另外社会上关系网意识也时时侵袭着当代大学生, 不少人认为只有在消费上做到大方才可以多一个朋友, 多一条路。在大学校园里最流行的人情消费是“请客吃饭”, 从过生日、庆佳节到入党、选班委、评三好、发论文、获奖学金等等合理的、不合理的都成为吃饭的理由。不量力而行的人情消费使学生产生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

三、新疆高校不合理消费的原因分析

1. 社会因素的影响。

新疆自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稳定, 经济稳步增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部分人民先富裕起来, 由于经济宽裕了, 因而就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在生意场上, 要充排场, 要懂人情世故, 在其他的行业也是如此, 因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侵蚀了部分人群, 也使大学生群体受到了侵蚀。当今的大学生生活在开放的校园里, 他们可以多渠道的全方位接触社会, 使他们的消费观出现了偏差。

2. 学校因素的影响。

对“课堂上, 老师对你们是否进行过理财教育”的这一问题的回答上, 有56.8%的同学表示偶尔接受过这样的教育, 然而也有32.6%的同学是没有接受过这样的教育。学校对于学生的相关教育方面仍存在缺失, 很多的学校并没有将培养学生的“财商”的内容合理的揉入到课程当中去。忽视了各个学科的内在联系性。不管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中都缺乏相关的教育内容。致使很多的大学缺乏合理的指导, 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去理财。

3. 家庭因素的影响。

通过调查反映, 58%的家长都不会限制子女的消费;44%的家长则要依据所购买的物品来看, 如果不是太奢侈, 都会满足子女的需求;27%的家长从不会对子女的消费行为进行指导和教育;68%的家长也是偶尔教育一下。可见父母的放纵、溺爱也是造成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重要原因。“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 的思想影响深远。由于每个月的生活费很充足, 又缺乏父母的监管力度, 因而就会造成大学生的不合理消费。

4. 自身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的不合理消费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其本身。首先大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已经成人, 但是在心理上仍然很不成熟, 好奇心、好胜心都很强。在心理层面有很强的攀比意识、从众意识;其次大学生社会经验浅, 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再加上独立自主性差, 都是在花父母的钱, 不知道赚钱的辛苦。所以在消费方面很容易出现不合理消费。

四、解决新疆高校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对策

1. 社会应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

首先通过优化大学生消费的社会环境, 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 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 大力提倡节约风尚, 培养全社会合理的消费观。其次, 政府应采取经济或行政手段, 净化社会风气, 制止不良消费风气, 加强高校周围环境的治理, 取缔那些纯赢利性的、低品位的文化娱乐场所。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媒体要多做正面宣传和引导, 避免过度的宣传高消费对大学生形成误导, 为大学生进行文明、适度消费营造良好氛围。

2. 发挥高校在消费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 高校应加强理论层面的教育。倡导合理、适度的消费, 反对过度消费, 帮助大学生在生活中逐渐成熟发展。高校还要始终进行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和革命传统的教育。可以开设“科学理财”的选修课, 或者把“财商教育”纳入“两课”教学内容。有助于他们改正错误的消费方式, 对他们将来的个人创业及发展都是有帮助的。其次, 高校要为学生多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 通过各种勤工助学活动体验到自己劳动所得的来之不易, 有助于大学生对自己不良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的深刻反省, 从而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最后, 高校要充分发挥辅导员与班主任的重要作用, 及时对大学生全体的消费行为进行引导, 对学生消费心理进行及时反馈。

3. 家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首先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要做出良好的榜样。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要为孩子做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和不超前消费的良好榜样, 从小就培养他们良好的消费习惯。另外, 对于孩子的生活费提供要适度, 不能够过分溺爱, 对于孩子的所有要求全部满足, 加强对于他们消费的监督力度。

4. 大学生应加强自身教育。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但是作为祖国建设的主力军, 大学生一定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 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不能在吃、穿、用等表层上你攀我比, 而是要在学习、工作、交际等方面比。当前社会需要有知识, 有能力全面的人才, 所以必须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 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为自己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无论家庭条件如何, 大学生都应从思想上摈弃依赖性, 多参加社会实践, 逐步学会自力更生, 要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谋取幸福, 在校园里就开始磨砺自己的意志。

摘要: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 其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对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影响, 而如何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具有重大的意义。以新疆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作为调查对象, 分析其消费特征, 并从中发现问题, 分析原因, 试图提出解决性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问题,对策,新疆

参考文献

[1]徐萍.消费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2]卢嘉瑞, 吕志敏, 等.消费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3]彭华民.消费社会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6.

[4]王宁.消费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5]陈勇, 黄嫱.消费活动伦理意蕴探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 .

[6]刘金平, 王金娥.消费心理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5.

[7]张迪.当代大学生消费现象透视及消费心理研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1) .

[8]方正泉, 崔荣国, 姚剑英.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理性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2, (1) .

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分析 篇11

【关键词】网络消费;大学生;分析

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同时,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不断助力企业发展,互联网对于整体社会的影响已进入到新的阶段。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中国居民上网人数已过半。其中,2015年新增网民3951万人,增长率为6.1%,较2014年提升1.1个百分点,网民规模增速有所提升。《报告》同时显示,网民的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手机成为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27亿人,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8.5%。

在互联网快速普及的大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成为了广大网民中一个非常活跃的群体,而网络消费成为了大学生网络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对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本次研究向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各分发了500份调查问卷,共计1500份问卷。调查具体情况和分析如下:

一、调查对象具体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共有1500人,其中男性750人,女性750人。调查采取了分层抽样的方式,以各个学校不同专业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来确定每个专业抽取的调查对象的人数。从抽样结果来看,各个年级的人数所占比重如下,大一占13%,大二占28%,大三占36%,大四占23%。

二、网络消费的频率

根据所采集的数据显示,在我们所调查的大学生中,超过半数的人每年进行网络消费超过20次,每年有10次到20次网络消费经历的人所占比重也很大,少于5次的人比重仅为1%,由此可见,大学生普遍都参与了网络消费,并且大多数人网络消费行为频繁。那么,如此火热的大学生网络消费现象,究竟潜在的原因有哪些呢?

三、推动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因素

1.主观原因分析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大学生愿意选择网络消费都是出于以下原因:

对这个结果我们做出了以下分析:

(1)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心理特点多为追求个性化。网络消费平台中不计其数的商品为追求个性的大学生群体提供了充分自由的选择空间。小到设计别致的生活日用品,大到精密昂贵的电子产品,大学生群体都能在广阔的网络平台上找到自己心仪的产品。

(2)在校大学生基本为零收入群体,因此很多人在消费时都抱有求实心理,希望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网络市场信息传播快,产品种类多,商家竞争激烈,因此价格往往更加实惠也更能吸引消费者。

(3)在校大学生一般都忙于学业和课外活动,所以希望能够进行更加省时省力的消费。网络消费十分便捷高效,可以帮助大学生免除出行时交通不便地困扰,也能节约更多的时间。

(4)群体效应。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很容易受到身边的人的影响,跟风网络消费的情况也十分普遍。

2.客观原因分析

(1)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进步。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许多企业都把线上销售作为一个重要的销售渠道,因而采取B2C经营模式,如Amazon.com之类的网上商店采取的就是这种模式。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C2C模式也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成功的案例有淘宝、ebay等。这种发展和进步使得网络消费制度更加健全,消费者进行线上购物更加便捷。

(2)网络广告的发展。网络广告是指企业运用专业的广告横幅、文本链接、多媒体的方法,在互联网刊登或发布广告,并通过网络传递到互联网用户的一种高科技广告运作方式。如CNNIC的《报告》所述,中国网民数量的急速增长让企业家们不断加大了广告投入比例。

根据《中国通信年鉴数据2012》,我国从2009年到2011年,网络广告市场规模由192.2亿元增长到了399.74亿元,其中2010年和2011年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1.2%和37.4% 。

网络广告具有具有传播范围广,交互性强,针对性强,强烈的感官性等特点,日益增多的网络广告着实也推动了大学生网络消费。

(3)我国快递行业不断发展,为网络消费提供了运输保障。2016年3月6日,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时说:“2015年,社会总零售额30万亿元,快递支撑网购金额3万亿元,占据了10%的份额,这意味着每10元的社会零售额中,有1元是快递支撑的。”马军胜还说:“到2020年我国快递年业务量要实现500亿件目标,按现在的速度发展,这个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四、网络消费给大学生群体带来的困扰

根据样本调查数据,网络消费给大学生带来的主要困扰列示如下:

五、解决对策与建议

1.学校和社会各界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消费的教育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防范意识。从对调查对象的的访问来说,他们的网絡消费经验大多来源于实践。学校如果多开展一些网络消费知识论坛,讲座,可以帮助大学生避免冲动消费,盲目消费以及在网络交易中遭受侵害。

2.政府应不断完善互联网交易的相关制度法规政策,规范商家的线上经营,扩大信息披露,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某一交易方受损。加大对不良商家的惩罚力度,肃清网络消费环境。

3.商家应当诚信经营,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在进步中与客户达到互惠共赢。

参考文献:

[1]陈峻俊《符号的魅惑:网络消费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韩小红《网络消费者行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罗子明《消费者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http://www. cnnic.net.cn/ 2016-01-22

[5]《中国通信年鉴2012》 [DB/OL]http://www.soshoo.com.cn/ DataList.do?method=SearchCLAR,2012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篇12

一、大学生酒类消费行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大学生酒类消费行为的现状

调研结果显示, 大部分学生可支配的生活费位于700元~1 200元之间, 占70%, 生活费位于700元以下的人数为10人, 占20%, 生活费在1 200元以上的占10%。由此可见, 大部分学生月消费支出总额为700元~1 000元之间, 处于较合理的范围内。但是, 酒类消费支出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据调研, 最高月消费总额约为最低月消费总额的4倍。由此可见差距之大。

大学生的酒类消费种类也是多种多样, 但以啤酒的消费最多, 其次为葡萄酒、红酒。这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啤酒的价格较低, 这正好与大学生现有的消费实力相匹配。另一方面, 红酒、葡萄酒象征着品味, 因此特别受女生欢迎。大学生消费酒类的频率为半个月一次的较多, 每次的饮酒量大都是两瓶以上。

调研结果还显示, 女生酒类消费支出普遍少于男生的支出。在建立和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 进行娱乐活动上, 男生的酒类开支要比女生多。男生的酒类消费主要为啤酒, 白酒次之, 而女生的酒类消费主要为葡萄酒、红酒、米酒等, 啤酒次之。

(二) 大学生酒类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

1. 社交活动成为大学生酒类消费行为的动机。

大学生的酒类消费很多情况下是为了扩大人际交流圈, 增进与同学之间的友谊等。社交活动对酒类消费的需要极为强烈。调查显示, 大学生通常会在周末、聚会、请朋友吃饭等场合饮酒, 也有部分大学生会在与长辈间的饭局上饮酒, 通常饮酒的场合为餐厅和娱乐场所。虽然很多大学生并不提倡饮酒, 但是还是随着文化潮流在各种情况下、各种场合饮酒。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喝酒是一种适应社会的能力。

2. 理性消费观念不足, 消费决策的追附性强。

调查资料显示, 大学生进行酒类消费关注的因素依次为价格、品牌、质量、包装、广告、酒精度。同时, 时尚和名牌受追捧。这个群体追新求异、思想活跃、敏锐地把握时尚, 惟恐落后于潮流, 他们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 喜欢追求新潮, 并敢于创新, 消费的趋附性强。时尚酒吧、KTV深受大学生欢迎, 而这些场所酒类消费多以红酒为主。

3. 饮酒过度现象时有发生, 有些甚至酗酒。

国家有关部门及各高校对大学生饮酒没有做出硬性规定。但有些大学生往往把持不住自己, 经常饮酒过度。据调查, 每年高校都有很多大学生因饮酒过度而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常有学生因饮酒过度而醉倒在草坪上, 影响极为恶劣。类似这样的事例每月都会发生几起。平时酒后打架骂架的也不在少数, 尤其毕业生离校的六七月份, 饮酒带来的问题更是不胜枚举。

二、基于网络嵌入视角的大学生酒类消费行为分析

(一) 社会网络嵌入理论

嵌入性是新经济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指经济行为嵌入于社会结构, 而社会结构的核心就是人们生活中的社会网络, 嵌入的网络机制是信任。关系嵌入性是指行动者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结点之间的联系纽带来获取信息。结构嵌入性解释了网络参与者间相互联系的多维总体性结构问题, 强调行动者通过网络所处的地位来获取信息。资源并不是均匀或随机流动的, 行动者是按照其所处位置点而有差别地占据资源或结构性地享用资源。文化嵌入性指个体对区域文化网络整体的融入和适应, 并受其规制。

(二) 基于网络嵌入视角的大学生酒类消费行为分析

大学生酒类消费行为作为一种经济行为, 必然嵌入在特定的社会网络结构中。本文基于网络嵌入理论, 结合大学生酒类消费行为的特点, 从关系性网络嵌入、结构性网络嵌入、文化性网络嵌入三方面解释大学生酒类消费行为。

1. 关系性网络嵌入成为大学生酒类消费的动力。

关系性网络嵌入指行动者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结点之间的联系纽带来获取信息。大学生酒类消费行为决策过程中, 受到关系性网络的影响。大学生的酒类消费决策往往受社会关系的影响, 在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纽带获取信息, 从而作出决策。大学生在聚会、请朋友吃饭等社交场合消费酒类, 是受社交关系性网络嵌入的影响。社会关系分为弱关系和强关系两类, 弱联结更有助于有用信息的获取和扩散。大学生酒类消费决策中对红酒、葡萄酒等彰显品位的酒类的消费最初通过社交关系网建立起来后, 这一信息的扩散则主要依赖于弱联结, 也就是依赖于不同社交关系网之间的弱联系。据调查, 社交关系的形成与建立成为大学生酒类消费的动力。

2. 结构性网络嵌入促使大学生酒类消费网络化。

结构嵌入性强调行动者通过网络所处的地位来获取信息。资源并不是均匀或随机流动的, 行动者是按照其所处位置点而有差别地占据资源或结构性地享用资源。大学生拥有自己独特的社交关系网络, 而且个人的社交关系网络会通过认识不同的人不断积累, 随着他们这一特殊社交关系网络的增长, 关系网络会变得更加稠密, 从而形成网络参与者之间相互联系的总体结构。这一结构化网络的形成促使大学生酒类消费网络化。而由于网络结构洞的存在, 几个独立的网络群体可能毫无联系, 网络参与者受制于自己所处的网络结构, 大学生酒类消费行为形成自己独有的特点, 有别于社会人员的酒类消费行为。

3. 文化性网络嵌入使酒类消费成普遍趋势。

文化性网络嵌入指个体对区域文化网络整体的融入和适应, 并受其规制。组织经济行为嵌入于组织文化中, 受其规制, 组织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封闭系统, 组织文化也会受到区域文化的影响。目前, 在大学生的文化观念中, 聚会、跟好友吃饭的时候饮酒已经成为一种表达特殊情感的象征, 代表着与对方坦诚相待, 传递着深厚情谊。大学生酒类消费行为在这一酒类文化的影响下成为一种普遍趋势。由于组织文化受区域文化的影响, 来自中国南北方的大学生酒类消费行为略有差别, 北方饮酒的普遍程度要高于南方。

三、培养大学生理性酒类消费行为的对策与思考

1.加强制约机制, 遏制酗酒等不良社会网络的形成。社会网络可以约束网络内部成员的经济行为, 坚守对经济惯例和制度的遵从。大学生酒类消费行为不只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行为, 更是是各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网络现象。应从不良社会网络的特征入手加以改善, 建立健全社会、学校的管理体制, 社会上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校纪校规, 约束大学生的酗酒行为, 对酗酒行为进行记过处理。全社会应当配合学校采取相应措施, 限制出售酒精饮品商店的数量, 防止大学生过度饮酒。

2.倡导健康消费, 促进良好的文化氛围。全社会应该倡导健康消费, 限制每次消费酒类的数量, 形成饮酒适度的良好文化氛围。尤其是各高校应该采取措施, 限制附近酒类消费场所的数量, 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消费教育, 在校园内部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3.改革教育模式, 提倡理性消费社会氛围。很多家庭条件优越的大学生并未形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在消费过程中盲目追求高额消费, 尤其是在红酒、葡萄酒等酒类的的消费上, 过于追求品牌, 一味攀比。各高校应该改革教育模式, 不能只给大学生传授专业知识, 而忽略理念的培养。应该开展讲座, 倡导大学生理性消费, 促使大学生以理性消费为荣。

参考文献

[1]Granovetter, Mark: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alogy 78.1992.

[2]Uzzi, Brain.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Networks:The Paradox Of Embeddedness[M].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7.

[3]OECD.Innovative Clusters:Drivers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M].Paris:OECD Publishing.2001.

[4]Zukin, Dimaggio.Structures of Capital: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Economy[M].Cambridge.M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5]朱国宏, 桂勇.经济社会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31.

[6]袁晓婷, 陈春花.社会网络嵌入视角的创新性企业文化作用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 (8) .

[7]甄志宏.网络、制度和文化:经济社会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视角[J].江海学刊, 2009, (4) :143.

[8]郑林英.网络位置、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10.

[9]李莉.基于网络嵌人性的核心企业知识扩散方式对知识获取绩效的影响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 2008.

上一篇:七年级学生拓展阅读下一篇:政府信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