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式案例教学法

2024-09-26

网络式案例教学法(通用12篇)

网络式案例教学法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初中信息技术苏教版八年级第九章《走进网络世界》的第二小节。在上一课中,学生了解和体验了网络的基本应用服务,加强了合理使用网络的道德规范。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因特网接入方式,并认识一些常用的网络硬件设备。从其所处的章节位置来看,下节课学生即将进入网站制作部分的学习,因此,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助于学生通过对网络工作机制的了解,初步建立起对网络应用服务运行环节的整体性认识。

教材中主要例举了家庭上网中最常见的ADSL因特网接入方式,并对生活中常用到的网络硬件设备作了简介。分析教材内容后,不难发现这节课的理论知识相对分散,且比较零散,缺乏一条有效的线索去串起所有的知识点,能让这些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一串“有意义”的生动学习材料。

2013年的省版教学指导纲要对该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有如下描述:“初步了解网络是怎么工作的,知道一些常用网络术语的意义。如:结合自己身边的网络环境,初步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主要硬件及其功能,如服务器和工作站、传输介质、集线器等。”

二、学情分析

如果说,“当前大多数初中生对网络的基本应用服务相对比较熟悉,有较多的使用体验基础”,那么,他们对网络的工作机制是比较陌生的,尤其对那些与网络硬件设备相关的专业术语更是鲜有了解。课前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家庭都具备上网条件,所以,学生最有可能具备的学习基础是:能初步了解自己家庭的上网接入方式,及其用到的网络传输介质和网络硬件设备等。

如果本课采用传统常用的讲授教学法,学生通常会在该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感兴趣、不太理解、不能集中注意力、检测反馈效果很不理想等困难现象。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构建简单局域网的方法。

(2)了解基本的网络传输介质(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无线电波等)、网络设备(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交换机、无线网卡等)及其基本作用。

(3)知道并理解目前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的常用方式。

(4)拓展了解什么是物联网、三网合一、搭建局域网中常用的几个测试命令。

(二)过程与方法

在情境任务的探究学习中,体验实践与人合作的方法。在交流讨论与“模拟搭建局域网”的过程中,体验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问题解决中,逐步培养与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思考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因特网接入方式、常用的网络设备和传输介质。

难点:构建简单局域网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情境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手段:网站学件、PPT课件、多媒体教学网络。

六、教学过程

(一)激疑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网络改变生活”,下课前,老师在班上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我们班绝大多数同学家里都能上网。那你们能告诉我,除了中国电信外,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办理上网的宽带业务吗?

生:移动、联通等营业厅。

教师补充:广电营业厅也可以办理。

这时学生开始小声议论,多数学生表示疑惑:“广电营业厅不是办理有线电视的吗?”少数学生说自己家办理的就是广电宽带。

教师结合PPT(如图1所示)简要讲解归纳:(1)对家庭宽带而言,前者多数是基于电话网络来进行搭建的,而后者则是基于有线电视网络。(2)拓展了解,这些能提供因特网接入服务的商家,都被统称为“Internet服务运营商”,简称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认知冲突中导入新课,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将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并为本课的后继学习服务。)

(二)情境探究获新知

1.初探家庭组网

教师边展示网站学件,边创设虚拟学习情境:小Q家最近乔迁新居,爸爸交给他一项任务,给家里办理一个上网的宽带业务。小Q在此过程中遇到了3个问题,请同学们协助他解决。

教师引导小组探究学习:在学件中,每个问题下面都附有“攻关秘籍”,请第1小组重点解决第1问、第2组和第3组以此类推、第4小组的同学对这3道问题都准备,且拥有优先抢答权。各小组的准备时间约为8分钟。答题方法:教师会在1~3组指定某位学生回答第1~3问,如果回答不正确,则由本组其他学生回答(被指定的学生回答正确,小组加2分;本组其他学生回答正确,小组加1分,答错不扣分);如被提问的小组,没有学生可以回答正确,那么,这一题就自动转为抢答题,第4小组享有优先抢答权,每答对一问,加1分。

在网站学件中,小Q的3个问题如下:

问题1:我在电信营业厅办理的上网宽带业务。电信局的叔叔在我们家客厅安装一个“小方盒子”,并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连线,它是什么呢?可能起什么作用(学件配图,如图2所示)?

攻关秘籍:快速阅读书P27,主动与同学交流、讨论,查看知识“加油站”中的“网络基本设备”栏目(其对应的学件辅学资料如图3所示)。

问题2:安装好后,工作人员留给小Q家一个上网账号,这样小Q的台式机就可以顺利上网了。可是,小Q爸爸说小Q的任务还没完成,因为家里还有爸爸、妈妈的笔记本电脑、手机以及ipad等移动设备也需要共享上网,该怎么办呢(攻关秘籍与问题1类似,网站截图略)?

问题3:冬天到了,天气比较冷,小Q想把自己原来放在客厅的台式机搬到卧室去,如果用一根长网线从客厅接到卧室,不仅不美观,而且也容易绊倒,请你帮小Q设计一种新方法,可以快速解决小Q的上网问题(攻关秘籍与问题1类似,网站截图略)。

学生分组准备,解决小Q的3个问题,有的查看课本,有的基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同学讨论,还有的看老师提供的网站学件资料。讨论结束后,回到自己的座位,并保持安静。

教师组织小组答题和计分,并在此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适当点评,例如:展示家用路由器背面的文字照片,说明一般路由器还需要通过其管理地址进行相应的参数设置,才能正常使用,具体的设置步骤在课后看课本,或者看设备配套的使用说明书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虚拟情境的问题设计和“攻关秘籍”的辅学设计,有效地串起了零散的知识点,能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使学习过程和学习材料变得“生动”而富有“意义”。随着问题的逐个破解,学生不仅会收获知识,而且还能体会到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以及成就感,有助于提高他们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师反馈小组的比赛结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反思下列问题:(1)在刚刚的家庭组网中使用到了哪些网络设备?(2)网络传输介质是什么?(3)这样的家庭式组网方式,还适用于哪些场所?

师生互动,教师结合学件(对应的学件页面效果大致如图4所示),对ADSL电话宽带接入、有线电视宽带接入、Wi-Fi和3G等无线接入方式作简要小结,并在互动过程中,教师适当点评。例如:(1)指出学生所说的网线,其专业名称是“双绞线”,并发放一些提前剥好的双绞线实物给学生传看,简要补充一些双绞线的功能特点介绍。(2)展示一张贴有Wi-Fi标记的茶餐厅照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小结:这样的家庭组网方式还适用于面积不太大的消费场所或办公室等。

教师在学生纷纷表示认同时,再抛出一问:当我们在某一消费场所登录其提供无线网络的时候,为什么有时明明信号很强,可还会难以连接成功呢?

学生议论纷纷:“是的,我遇到过”、“信号不好,不对,刚刚老师说信号很强啊”、“上线的人太多?”……

教师适时点评,简要说明由于一般家用路由器的负载较小,所以,当需要连接的终端数较多,超过它的负载能力时,就会出现连不上或掉线的现象。这时,学生恍然大悟。

(设计意图:首先,在学生热情高涨的小组比赛后,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条分缕析的反思和总结,能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其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虚拟情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问题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师:好了,在刚才的家庭组网学习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如果学生有疑问,对难度低的问题,就请其他学生回答;对难度高的,老师解答。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就自然衔接到下一部分内容)?

稍过片刻,“如果你们没有疑问了,老师还有2个问题想问问你们。”

(1)有同学说,“他们家也是ADSL的宽带接入方式,可为什么只用了一个‘小方盒子’也能实现多台电脑同时上网的效果呢?”PPT同步展示一个宽带路由Model的图片。

(2)“学校”这类稍大规模的局域网是否也是用这种方式进行构建的呢?

师生互动交流,用第一问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了解到还有一种设备可以实现“ADSL Model+无线路由器”的效果。在第二问中,教师结合前面说过的家用路由器和双绞线的功能局限性,让学生明白这样的家庭组网方式并不适合终端数多,数据量大的局域网,然后顺利衔接到下一内容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内化和深入学习。另一方面,结合实际生活开拓学生的眼界,并顺利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对学校组网的猜想

师:我们来看一下老师拍的照片。

教师将学校组网的部分接线图与ADSL家庭组网的接线图进行对比(如图5),学生感叹:学校的路由器看上去比家用的大多了。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简要说明光纤、光纤收发器的功能,并启发学生猜想:我们学校大约有近300台电脑,请大家猜想一下这些电脑是如何通过路由器接入因特网的?

有学生说:“所有电脑通过网线直接接到路由器上,就可以上网了。”接着有学生反驳:“300台电脑全接在这个路由器上,这个路由器还不‘千疮百孔’了”。此反驳立即引得全班学生大笑。教师适时用PPT动态展示路由器背面的接线图,果然没有几个接线口,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继续猜想:“我知道,这个路由器肯定也能发射无线信号,其他电脑是通过无线上网的。”这时有学生基于自己在家庭组网中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有的赞同这种说法,有的提出质疑:“好像不对,我看过老师办公室的电脑,没有装无线网卡,是接网线上网的。另外,我们教室的电脑也是接网线上网的,没有无线网卡。”……讨论至此,学生疑惑了。

教师边放映动态PPT,边与学生互动交流。用打比方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当一个组织内的人员较多时,往往会采用分层分组的管理方式,同理,当一个局域网内的上网终端较多时,也会采用这样的管理方式,效果如图6、7所示。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和小结:在刚才的学校组网中用到了哪些网络硬件设备和传输介质?

师生互动交流,教师再次从概念的角度,明晰路由器、交换机的作用。提炼:这样的组网方式通常适用于上网终端数比较多的集团用户。

结合学校实际的网络拓扑图、FTP以及WEB服务,补充介绍服务器和防火墙等概念。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用猜想、推论、验证、讲解的方式,以学校组网为例学习新知,引人入胜,师生互动充分深入。用打比方的方式,能深入浅出地帮助初中生理解较复杂的组网方式。)

再次引导学生反思,质疑。

师:在刚才的学校组网学习过程中,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如果学生没有疑问,再次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展示一张家庭局域网的组网照片(照片来自于学生,上节课结束时,请学生回去拍照的),“为什么这位同学家,并没有调制解调器等设备,只是直接把网线接插在墙上的上网模块内就可以了呢?同学们,请想一想他们家可能是哪种接入方式呢?”,教师边提问,边打开学件中相关知识内容,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通过再学习,发现这种方式就是所谓的小区宽带,即:将所有小区用户视为一个集体,采用光纤接入小区的方式进行上网,类似于学校组网,所以,每户人家的终端就不需要调制解调器了。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几种因特网接入方式就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三)辨析巩固与小结

教师简介用网页学件进行自我检测的方法。学生通过学件进行检测,并及时获得评价反馈和错题分析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本课重点:常用的因特网接入方式、网络基本设备和网络传输介质。

(四)拓拓展展应应用用促促提提高高:模拟搭建家庭局域网

检测完成且已经没有疑问的学生,尝试在线“模拟搭建局域网”,并提醒学生如果课上没有完成,可以在课后登陆“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继续完成。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完成快的学生还可以根据学件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其他拓展内容进一步学习,开拓眼界。例:“三网合一”、“物联网”、“局域网调试的小命令”等。

七、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的理论知识相对分散,不是初中生感兴趣的动手实践类的课型,但综观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线索清晰,学习兴趣高,课堂互动充实而生动,学生不断地在产生疑惑、探究、释疑以及反思总结的过程中主动获得新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两点: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基础学情,创设了一条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线索;对于相对抽象和枯燥的理论知识,采用了形象化和活动化的教学策略,从而达到了深入浅出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

摘要: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以帮助虚拟人物小Q解决家庭组网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学习线索,再通过家庭组网方式与学校组网方式进行类比,在情境任务中,逐步了解构建简单局域网的方法和用到的基本网络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通过具备反馈功能的自我检测题,查漏补缺,巩固本课所学到的重点知识。通过在线“模拟搭建局域网”的小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后深入学习的兴趣,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促进知识技能的内化。

关键词:构建,网络,教学

网络式案例教学法 篇2

谢琥 通讯地址:湖南省衡阳市八中  邮    编:421007 tiger568@163.com

网络教育(E-learning)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学习世界,给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动力,它既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也给我们的减负教学带来了一种新的选择。

下面就一个网络教学案例,探讨一下怎样通过网络教学促进减负。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 婷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鉴赏新诗的能力。

媒体形式:以Frontpage制作的网页课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略)

二、 课文导读:

1、 打开网页,《祖国,慈祥的母亲》歌声随之响起。(调动情绪,激发兴趣)

网页菜单:

首页 教学目标 作者及朦胧诗 课文朗读 课文分析 名家评析 在线检测 相关链接 我有话说

2、 导读(教师导,学生主动学)

A、 作者及朦胧诗简介。(学生如欲详细了解,可点击相关链接)

B、 学生朗读,谈谈初步印象和感受。(初步感知)

C、 学生再读,思考以下问题:

本诗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什么东西来表达?(引导学生披

文入情。完成一级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点击“相关链接”,阅读相关的几首短诗进行类比(积累感性,为理性提升作准备)--明确抒情诗往往借助意象表情达意(授之以渔。完成二级教学目标。)--本诗用这样一些意象表现贫穷落后和焕发青春活力的中国,你还能用其他的意象来表现吗?大家好好思考,如果想不出来也可上网搜索。(迁移拓展并培养学生网上检索的能力)--引导学生点击“相关链接”上网阅读几首新诗,看看它们是否是用意象来表情达意的,并总结诗中使用的这些意象与诗歌有什么联系,鉴赏诗歌时应从什么地方入手,诗中的意象特点与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关联。(点滴感悟上升为理性的方法。完成三级教学目标。)--点击“在线检测”当堂鉴赏几首新诗,消化有关鉴赏方法。(迁移巩固)

三、 课文朗读

引导学生在分析鉴赏诗歌的基础上,重新朗读诗歌,读出感情。--每组选一个代表朗诵诗歌,学生评点--让学生点击“课文朗读”,借鉴别人的朗读,取长补短--现场录制朗读最好的三位学生的朗读作品。

四、 课堂小结(略)

结束时再听一首毛阿敏演唱的《绿叶对根的情意》。

五、 布置作业:仿照本诗,以歌颂祖国为主题写一首短诗;上网了解名家对这首诗的评析,写一短文谈谈你对这首诗一个方面的评价;课外探讨一下鉴赏新诗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对此堂课还有其他什么想法,诸如教法、课件制作、内容设计等等也可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上作业可发表到本网页“我有话说”栏目中,也可上交文字稿。(完成四级教学目标。)

以上为这堂网络课的教学简案,与本文内容不相关的东西不再列出。这堂课因为使用了网络多媒体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完全没有以前学习诗歌鉴赏的那种沉闷、被动。而且,由于一课一得,在学习中自己总结出了鉴赏新诗的方法,因此,学来有趣、有得、有劲,丝毫没有负担之感。原先要花五六节课才能解决的新诗鉴赏问题,通过这种形式,两节课就解决了,同时也解决了学生见诗心慌、心烦的问题,提高了新诗学习的兴趣和新诗教学的效率。

从这个教学案例中,我们得到这样几点启示: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如果一个人对某方面的问题没有任何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学习效率。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其实从老师的角度看,可激趣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因素,课堂中插入电教媒体等手段,改变学习形式等,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让课堂变得高效。诗歌鉴赏尤其是新诗鉴赏,一直以来都是中学生觉得难以把握而又枯燥乏味的知识,故心理压力较大。教师们平时惯常使用的教法不外乎串讲、分析,常把一首优美的诗歌弄得支离破碎,再加上题海战术,进行强压、死灌,无疑是少慢差费的真实写照。因此,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首要的是要减轻学生对学业的心理负担,而这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网络的极强的交互性有利于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

氛围,促进教学双方的互动,有助于让教学双边活动真正落到实处;网络的超时空性,使教学活动不仅限于课堂45分钟之内,而是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在线在网,就能进行继续学习和探讨。这些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构建高效轻负的教学流程时,网络教学大有可为。

3、网络教学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实施。由于链接的便捷性和极强的交互性,使分层设计教学内容和分层检测验收显得极为便利,提高了教学的实效,体现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对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和加工;学习应该是在他人(教师等)的协助下,形成一种独特信息的加工过程,以建构出更符合意义的东西;关于学习的条件,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主体作用,要强调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与学习。利用网络教学,其特有的丰富的信息,方便易用的交互环境,形式多样的虚拟性学习的平台,多边性、全时性的共享资源,能极大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和主导性学习动机,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其主体地位。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学习主体动机强度的增大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善加利用网络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轻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不是一句空话。

参考资料:

1、《教育心理学》--李伯黍、燕国材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

2、《互联网心理学》--(美)Patricia Wallace 著,谢影、苟建新译,中国轻工出版社出版

3、《语文网络教学的思考》--王 毅著,《基础教育》、6

网络式案例教学法 篇3

一、网络环境下案例讨论教学法的设计背景

审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应用性学科。审计理论概念多,与会计、税法等学科内容交叉渗透,专业术语较难理解,有时需要“字斟句酌”和深刻会意。在实践中,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所处的职业环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而职业判断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审计人员的实践经验。因而,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难以给予学生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在理论与技能的掌握上不同于以账户或报表为线索的会计课程,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的会计理论和核算方法后就掌握了一些可操作性的技能。鉴于审计课程在会计学科体系中有着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殊性,应该积极尝试运用案例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对情境案例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知,将有益于改变“审计学难教,审计学难学”的尴尬局面。

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资源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形成了基于网络环境下审计案例讨论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应用。美国前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欧·泽考斯基曾指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能够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案例讨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学校已具有一定规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教师能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化的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理论性、政策性强,较难理解、较难掌握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网络环境下案例讨论法教学活动设计

网络环境下案例讨论法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有关活动及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1.案例讨论教学模式框架

网络环境下案例讨论法教学活动是指在信息技术与审计课程整合过程中,通过对情景案例的讨论,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具体来说,是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首先利用网络化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主动获取知识,积极参与小组、集体讨论,达到熟悉审计理论,掌握基本审计程序,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独立完成各自的作业和课程实训报告,最后实现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

2.案例讨论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1)课前精选讨论案例。案例是展开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案例本身蕴涵信息的丰富性、鲜活性、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等对案例教学效果的影响非常关键。因而教师应利用创建的网络资源,选择、设计具有适用性、概括性,难易适度的典型案例,使学生在讨论时能开展适度争论,切身感受到矛盾的冲突及分析的抉择所具有的挑战性,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能学、想学、会学的意识,进而显现讨论课所具有教学效果

(2)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学会自主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网络环境下案例讨论教学模式的应用,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要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加强对学生“信息搜索技术”、“信息分析”、“信息利用”相关内容的专题培训,指导学生操作可视化教学平台导航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与讨论案例相关的资源,引导学生探讨审计学课程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使学生学会网上资源与文字教材资源的优化整合。能有效地获取与审计课程理论、审计案例有关的信息,并能准确、创造性地使用相关信息,在其信息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技能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在信息查找和知识构建方面获取最佳效果,为上好案例讨论课做好能力上的准备。

(3)做好讨论前的准备。第一,教师做的准备。为提高案例讨论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按照授课内容和进度确定相应的案例。每次讨论课,教师提前几天将与案例有关的理论知识、案例讨论方法和技巧等简明扼要地向学生作以介绍,要求学生基本了解并初步掌握案例所涉及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尽快抓住案例主题,将确定的案例上传网上留言板、E-mail或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并注明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分析评价的要求,这样有助于促使学生急用先学、为用而学,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需要解决的案例问题结合起来。对难度较大的案例,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提示与启发,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评价案例,同时要求学生熟读案例,作好记录,做到有的放矢。第二,学生做的准备。学生依据教师预设的案例,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化教学平台浏览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网页,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直观、有趣。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和整合案例涉及的相关内容,通过网上留言板、E-mail随时与同学、老师交流案例准备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就讨论的内容编写发言提纲或发言稿。通过几天的自主学习,学生对解决教师预设的案例问题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做到心里有底,使课堂讨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采取小组讨论——集中讨论——教师讲评的案例讨论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在小组讨论中,绝大多数学生能认真研究分析案例,归纳自己的观点,对案例涉及的问题借助网上论坛、网上留言板、E-mail等交流平台发表看法,甚至就某种观点进行争论。在全班进行集中讨论时,针对小组讨论中存在的分歧、疑难问题或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进行讨论,不强求唯一结论,只注重共同参与、相互碰撞、深入探讨的过程。最后教师对讨论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讲评,充分肯定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不足,对学生忽视、遗漏或挖掘不深的问题逐一分析和引申,特别是对存在的分歧、疑难问题或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要进行全面、细致的剖析,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

(5)提交案例作业与实训报告。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学生对相关的审计理论、技能和方法有了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知道如何应用审计理论、审计程序和方法解决实际的审计问题。为巩固学习成果,教师讲评后要求学生将讨论的案例自行归纳总结,完成案例作业,撰写实训报告,并上传网上作业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胜任能力。

(6)学习效果的评价及考核。任何教学方案的实施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同样网络环境下的案例讨论教学模式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也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专业技能。为评价学生对审计理论、审计程序及测试方法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完善的评价及考核体系,并对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对学习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价与考核。通过评价与考核,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习成绩的统计结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网络环境下的案例讨论法教学活动效果分析

1.改变了教学结构

案例讨论教学模式的应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了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师生互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2.突破了教学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与学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提供了保证。通过网络化的教学平台,将学习资源呈现给学生,这样可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较难理解的审计理论在案例解答中变得生动、直观、有趣,揭示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联系,对教学难点的突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构建了新型教学模式,更新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形成了与现代教育观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为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保障。

4.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借助网络化教学平台组织案例讨论教学活动,可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培养了协作精神,加深了对审计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搞清了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在已有经验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的方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总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审计案例讨论教学活动,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开放、自主、灵活、互动”的学习环境中。这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小组讨论为核心,教师导学为纽带,师生共同努力的教学模式,体现了课程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是实现学学相长,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网络式案例教学法 篇4

1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优点

1.1 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教学效果

财务管理着重研究如何管理资金运动和处理财务关系, 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传统教学方式往往讲授基本理论和各种决策判断的公式模型, 忽略了对决策有实际影响的人、制度、文化等因素, 因而,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做到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可以把真实的企业财务案例展现给学生, 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 自觉进入财务工作的“现场”, 充当其中的“角色”, 充分考虑复杂的财务管理环境, 多角度分析和讨论问题, 掌握在既定理财环境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提高了财务管理教学效果。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将企业财务管理案例引入课堂, 使学生身临其境, 感受真实的、复杂多变的财务活动情境,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 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案例教学倡导多向、发散型的思维方式, 答案不求唯一, 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 并进行课堂辩论,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在案例教学中, 学生通过撰写发言提纲、案例分析报告,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财经写作能力。

1.3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开展财务管理案例教学, 能促使教师加深财务理论的研究, 注重财务管理的实践和调研, 有利于教师提高理论水平的、丰富实践经验。案例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 选择设计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具有启发性的案例, 有利于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案例教学实施阶段, 教师恰当合理的组织和引导案例讨论, 营造良好的讨论气氛, 有利于教师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的过程, 能促使教师拓展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提高业务水平。

2 财务管理课堂案例教学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 传统的案例教学采用在课堂中集中讨论的教学形式, 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和条件的限制, 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对案例展开全面分析。尤其是财务管理教学中的一些案例, 内容包括公司背景情况、经营状况说明以及很多报表数据, 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把其中的财务问题分析清楚, 更难以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这样大大降低了案例教学效果。

(2) 财务管理课程通常有64课时, 由于教学内容很多, 理论讲授和练习巩固要占用大部分课时, 剩下开展案例教学的课时很少。

(3) 受传统文化和教学体制的影响, 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 很少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 很难在公众场合对教师或其他人的观点提出怀疑或质疑。在课堂案例教学中, 大多数学生羞于开口, 或者敷衍了事, 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4) 会计专业比较热门, 学生多, 师资力量有限, 教师经常上合班课, 人数在100人左右, 如果每5位同学成立一个讨论小组, 将会有20组,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很多小组没有发言的机会, 没有时间展开充分的讨论分析和总结评价。

3 财务管理课程实施网络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3.1 课程学习资源更丰富

网络教学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网络案例教学平台具备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案例素材、学习指导、参考文献以及财经证券网站链接, 学生可以在案例分析和讨论过程中, 学习和巩固理论知识, 拓宽知识面和分析思路, 为提高案例教学效果提供条件。网络环境下, 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通过文字、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呈现案例, 改变传统案例纯粹文本信息的展示方式, 真实生动地呈现案例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互动交流更充分

网络教学平台设立了留言板、公共讨论区、小组专用讨论区、答疑室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区, 分别进行师生交流、小组交流和总结交流, 以实现答疑解惑、信息交流和分组讨论的目的。在网络环境下, 没有受到课堂教学的时间、地点和心理等因素的约束, 学习氛围更加宽松、民主, 学生会变得更加大胆, 更加主动地畅所欲言, 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直接向教师提出疑问, 也可以在讨论区上发言, 以获得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 开拓自己的分析思路。在讨论区, 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各抒己见, 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以及对问题的看法, 甚至可以针锋相对地就某一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教师除了解答学生所提的疑难问题, 重心应放在组织、引导学生讨论, 以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思考为主, 鼓励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分析, 并通过留言板、教师公告等多种形式提示问题以引导案例讨论的方向, 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都可以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 在网络环境中交流会更加充分。

3.3 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增大

由于空间、时间以及教育资源的限制, 传统的课堂案例教学最佳的班级规模在30—40人之间, 人数过多不能充分展开交流讨论, 会影响教学效果。但利用网络进行案例教学, 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广泛自由讨论, 相互启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课堂教学条件的限制, 班级规模可以扩大到100人左右。利用网络平台, 通过案例素材的选择编辑、学习指导的制定, 形成了案例教学资源库, 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教师可以节约教学准备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4 财务管理课程实施网络案例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4.1 技术条件

随着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学习者的参与程度需求的增长, 以及对网络教学的理解不断深入, 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取代了点播式教学平台, 为案例教学提供了技术条件。财务管理精品课程网站或网络教学平台, 为案例教学提供完善的网络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网络案例教学平台具备以下几个功能:案例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组织、学习支持、教学交互和教学评价。网络教学平台除了提供案例素材, 还要提供学习指导、参考文献以及财经证券网站链接, 以便于学生自主探究。作为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还要设立留言板、答疑室、公共讨论区、小组专用讨论区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区, 分别进行师生交流、小组交流和总结交流, 以实现答疑解惑、信息交流和分组讨论的目的。在课程交互区, 教师针对案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并通过恰当方式引导学生对案例展开充分的讨论。学生也可以通过交互区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提问、辩论等方式进行协作学习。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 学生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中完成对课程知识的建构。

4.2 教师因素

网络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师除了具备广博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扎实的财务理论功底、较强的驾驭案例讨论的能力, 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操作技能, 从而能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完成课程资源建设、组织教学和教学监控等任务。

目前, 很多学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加强对教师相关知识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操作技能。教师经过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 具备了开展网络案例教学的业务技能。

网络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 学生提出问题、案例讨论、教学监控等都需要教师进行解答和参与, 这给教师在课余时间增加了很大的教学工作量, 学校可以出台和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对参与网络教学的教师适当地进行鼓励, 按照相应的教学工作量给予补助。

4.3 学生因素

当代大学生知识丰富、思维活跃, 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好奇求新心理、自由平等的参与意识和自我实现欲望。网络正好符合了大学生认知和成长规律, 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突出其自身的主体地位,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 是他们自由表达思想和交流感情的主要场所。网络教学是学生喜爱的并且灵活便利的学习方式, 网络环境下开展财务管理案例教学, 在学生喜欢和熟悉的网络环境中, 以网络中热点的财经事件为素材, 以丰富的多种媒体形式展现案例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4 教学管理

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自由性, 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差, 因此, 采取有效的教学管理措施是网络案例教学顺利开展的保障。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可以制定网上案例学习评价标准, 评价的方面有:学生在案例讨论活动中的参与度;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准确度是否扣题、是否有独到见解、是否有实践意义;案例分析报告中体现的对关键问题的把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案例讨论中,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进行引导和实时监控, 案例讨论结束后, 根据学生参与讨论情况和案例分析报告的质量给予评分, 激励学生积极参加网上案例讨论, 不断提高网上案例讨论的质量。

摘要: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也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因而受到广泛青睐。但是在课堂中开展的案例教学, 由于受到时间、空间、学习习惯的影响, 学生参与程度低、互动交流少。财务管理课程实施网络案例教学, 能丰富学习资源、增大互动性和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实施网络案例教学, 在技术、师资、教学管理等方面具备可行性。

关键词: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网络,必要性,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刘向阳.基于网络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与控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11) :34-36.

[2]张建华.基于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探讨[J].财务与金融, 2010, (1) :58-61.

《鸿门宴》网络课堂教学案例 篇5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

本课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以他精彩的笔墨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失败英雄”项羽的生动形象,使其成为历代相传的典型人物。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协作,深入研究探讨《鸿门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2)结合文本分析探讨《鸿门宴》的艺术特色,并拓展至《史记》的文学价值。

(3)拓展文本,通过资料查找,知文论人,探究司马迁的精神风貌。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从各个方面由表及里地探索讨论《鸿门宴》的史学和文学价值。

(2)教学难点:如何真正做到互动,以探究、交流的方式来达到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3.学法指导

(1)利用网络资源了解相关内容,搜索自己需要的内容。

(2)借助网络互动方式倡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文本。

(3)深入研读文本,利用网络论坛,探究教学重点。

(4)拓展课堂,结合课文进行多元化研究性学习。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平日思维较活跃,课堂表现较积极,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也不错。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但作为一名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和一群刚进入高中课堂的学生,这种上课方式对双方都是陌生的,都需要进行积极的探索和适应。

三、教学构思和过程

1.教学构思

将教学的方式定于探究和拓展两点。基于每位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的不同,以及对文本阅读的次数、理解程度的不同,设置了3个鉴赏切入点,分别是“人物形象”、“艺术品位”和“知文论人”。以设疑、讨论、探究、发表为学习主线,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激发动机为先导,遵从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投票表决、论坛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兴趣,选择一个切入点进行品读和探究,并倡导相互间的探讨和协作,充分利用集体智慧,深入探究文本。最后,以班级口头交流的方式,评论精彩的回帖,交流个性化的观点。

2.教学过程

(1)导入

李清照有诗云:“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很多人眼里,项羽是一个忠肝义胆的豪杰。他叱咤风云的伟业,所向披靡的战绩,在秦汉交替之际掀起了澎湃的浪潮。项羽因而成为为后人所景仰的人物。然而,项羽毕竟是一个悲剧式的历史人物。他的悲剧,不仅是历史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而他的悲剧性格,无疑张扬了他的人格魅力。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5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鸿门宴》通过会前斗争、宴会场面与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多侧面的悲剧性格。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走入这悲剧英雄的世界。

(3)阅读指导

为了能让学生更有目的地去学习,根据每个部分内容的多少,将学生分为3个大组,分别负责人物形象、艺术品味、知文论人,要求学生在前20分钟的时候先解决自己这一大组的相关问题,收集资料积极讨论,在下半节课可以到其他版面逛逛,看看别组同学的研究成果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探讨。力求使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能够充分利用,而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信息整合环节一:[人物形象]

引言: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对于项羽的评价向来有着太多的争议,是性格悲剧,还是历史悲剧,孰是孰非,唯留后人评说。

资料链接:

千古一宴,尽显英雄本色

性格的祭奠(节选)

成亦英雄,败亦英雄 ――刘邦、项羽形象比较

生动形象 栩栩如生――浅析《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刻画

从《鸿门宴》看项羽的悲剧性格

人性异化与审美错位――读《鸿门宴》有感

探讨研究:

①刘邦在灭项羽后说过:“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据此,说说鸿门宴中刘胜项败的原因。

②有人说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但苏轼却说这表现了他的“君子之度”。还有人说“项羽因为是英雄所以才失败,刘邦因为成功所以是英雄”。

究竟项羽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还是历史的悲剧,请进入论坛对这些说法发表你的意见。

四、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我和我的学生都是刚刚接触以网络为平台这样的上课方式。带着种种问题,我开始了这堂课。下课之后,第一个感觉就是:学生带给了我惊喜。整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都努力地运用已掌握的相关知识进行积极的讨论和探索,发言出现了不少的小高潮。整个课堂气氛可以说是热闹而不喧哗,既有针锋相又也有惺惺相惜,下课后学生的一句“希望下回还要有这样的课”给我这一段时间的辛苦以莫大的安慰。可以说,通过这一堂课,我是收获良多。

1.以网络为平台的课堂不同于平时的上课,这是一个打破传统师授生听的模式,而是提供了一个以学生唱主角的舞台,但学生对这个舞台又是陌生的,所以,教师的积极引导便成了课堂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

给学生以自主的权力并不是让他们自由散漫、天马行空,而是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探索。基于网络上课的特殊性,学生往往比较容易分心,如果控制不当,这种形式将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开小差”。为了防止此种现象的发生,我首先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了几个讨论题目,力求能激发学生探讨的热情,通过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将学生拉在课堂,这一环节是最为重要的。其次,在上课之前,我就先给学生打了预防针:不允许在课堂上做任何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在课堂进行过程中,不时下场巡视,给个别学生以适当的提醒。于是在我的努力和学生的配合下,整个课堂是活跃而有序的。

2.适时的点拨将出现意外的惊喜。

对于这样的发言方式,学生是惊喜的,是感兴趣的,可是他们毕竟没有接触过这样的上课方式,从我的页面链接上我们可以看到,个别学生漫不经心,甚至出现与课堂无关的“散讲”现象,这时,教师适时的点拨就会起到作用了。对学生的帖子我们可以采取表扬、质疑、升华等种种方式起到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索的乐趣。如在“说说鸿门宴中刘胜项败的原因”一栏里,一位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项羽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不恭不敬,眼看一场战争难避免了,却被刘邦主动前来“谢罪”所化解。项羽听出刘邦谦卑的口气,感觉到刘邦非常尊重自己,无意与自己争雄,虚荣之心便得到了满足,因而怒气全消,不仅和盘托出告密人,而且设宴招待刘邦,以示和解友善之意。宴会上刘邦的不辞而别本是礼节上的不周,但因为张良代刘邦转献白璧一双,刘邦让他满足了自尊虚荣之心,他便不再追究了。太虚荣!”紧接着跟贴的学生也提出:“项羽不会用人啊!只是自有一套,不采纳他人意见,可悲啊!”于是,我便引用了同学的原话,并接下去点评:“可也有人说,项羽是真英雄,他不屑于采取卑鄙的方法去对付对手,他不是虚荣而是太过磊落,这点又该如何去看?”从而达到将学生的意见由对项羽一面倒的批判转向辩证地去看待项羽的悲剧性格方面,果然,后面的学生便出现了“拥项羽派”和“拥刘邦派”各执一词,针锋相对的现象。所以,并不是学生没有更深入的研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

作为一种新型的上课方式,可以说,网络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拓展了学生学习的视野,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种种不足。当然,上这种网络整合课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如前期准备量大,对学校硬件设施要求高等。但是,新的事物要发展,必然要有一个过程,必然会遇上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这一次实践,我坚信,符合“课程标准”,以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探索的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的新型课堂模式,必将一步步完善,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网络式案例教学法 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计算机网络 教学方法

一、引言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具有鲜明代表性的案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在情境中掌握理论知识总结规律,并创造性地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找到更多的实际生活范例或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案例教学法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早提出的,原是一种讨论问题的方式。1870年美国朗德尔教授出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时,在法律教育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并大力推广。到20世纪初,案例教学法被哈佛大学商学院用于管理教学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倡导。笔者多年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证明, 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益处,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显著成效。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本课程是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涉及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网络拓扑结构、局域网、广域网、网络设备等复杂内容,由于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网络基础理论性太强,学生很难将所学的抽象理论知识与实际网络应用联系起来,传统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活动中,多以OSI参考模型为基础,讲述网络层次结构、协议和计算机网络原理,由于缺乏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理想。

(2)传统的教学方法占主导地位。许多老师以课堂讲授为主, 教学方法单一。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 师生间缺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加上这门课程自身的特点,导致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

(3)实验教学环节薄弱。虽然开设有理论课,但没有相应的实践课程,实验项目开设随意性大,学生普遍感觉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其次,缺乏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环境。没有专门的网络实验平台, 往往安排学生在普通的机房通过模拟工具进行网络实验;第三, 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任课教师没有参与过大型网络组建与管理,缺乏工程化意识,导致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非常合适的。

三、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选择案例

选择合适的案例在很大程度上确保课程案例教学的效果。一个高质量的案例有三点要求:第一,案例的内容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第二,案例涉及的问题富有启发性。教学案例应蕴涵能启发学生思考的一些问题。第三,案例的具体情节符合客观实际。如选择网络机房组建案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也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2)导入案例

提前将教学案例发给每一位学生,要求他们仔细、认真、彻底的阅读,并准备一篇对此案例的评论报告。在预习案例时如遇到困难,可以与小组成员交流。案例评论报告写作就绪,可以作为上课时发表口头报告的参考。如课前将选好的案例发给学生准备,要求学生编写案例评论报告。学生可按4~6人的规模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预习与交流。

(3)讨论案例

讨论案例分为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两种。小组讨论是学生通过第一阶段的阅读、分析获得关于案例问题及讨论问题的见解, 然后进入小组讨论阶段, 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个人对案例的看法、认识的机会。具体做法可按案例问题及讨论问题的顺序逐一发表各自的见解, 展开讨论;班级讨论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讨论, 是小组讨论的延续。

(4) 结果及问题报告

小组讨论结束后,在教师的组织下,由各小组成员的代表在课堂中表达本小组结果和意见并上台演示,对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对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要求以报告的形成提交。如学生在讨论案例时把各小组讨论的结果汇总,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写成一份报告交给教师。

(5)案例总结

案例教学法的最后环节是总结,教师可要求每个小组写一个学习总结,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特别是还遗留下哪些问题等做总结。教师最后要做全面总结和评定。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表达力,还可以理顺学生掌握知识点思路,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体会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专业教学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应用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优势:

(1)案例教学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实施案例教学必须破除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与研究。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起主导作用,其角色应当是: 介绍案例教学的背景材料,进行必要的引导,有时要同学生一起对案例教学进行必要的小结等。

(2)案例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案例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案例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将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真实的事件引入课堂,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原本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在参与案例分析讨论的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3) 案例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

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讨论、分析与研究,探寻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从中导出一般的理论,既简单,又生动形象,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容易做到学懂弄通,学深学透,便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总结,使学生从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使学生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让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束语

通过案例教学法,将知识的学习融入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在“做中学”和在“学中做”,教学效果很好。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还有许多章节可以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形象、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建华.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运用“案例”教学法初探[J]. 正德学院学报,2005(2).

[2]郑金洲. 案例教学指南[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嘉玛. 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J]. 中华读书报,2003-8-6.

案例教学法在网络营销课中的应用 篇7

关键词:案例,网络营销,教学

随着网络销售平台的不断完善,网络营销市场获得快速发展。网络营销专业成为一门热门课程,如何提升网络营销课教学效率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话题。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网络营销课教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案例教学法及其优越性

1.1 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是包含有问题或者说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案例辅助教学的一种方法。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援引案例,将教学任务渗透在案例中,创造学习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到生动具体的案例情境中,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案例教学法优越性

案例教学法在网络营销课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优越性:

(1)目标性强。案例教学中,任何一个案例都是有效的载体,是基于网络营销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将教学目标渗透在案例中,引导学生围绕案例展开学习活动,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2)实践性强。案例教学法通过援引案例,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这就有助于学生进行角色替换,将自己置身于案例,在案例体验中,提升案例分析的能力,以及基于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需要学生进行充分的体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3)综合性强。案例教学法中应用的案例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它取材于网络营销实践,都是真实的网络营销教学资源。任何一个案例都不可能是完美的,这就使得案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案例中不仅包含着网络营销的成功经验,也具有失败或者有待完善的方面,需要综合进行分析,这就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2 案例教学法在网络营销课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网络营销课中的应用不是简单地拿来主义,要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在网络营销课中的应用优势,必须要形成相对成熟的应用程序。

2.1 精选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载体,因此案例教学法在网络营销课中的运用关键是选择案例,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突出以下几点:

(1)典型性。案例的典型性就是所选的案例要生动地体现网络营销理论,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渗透。案例要具有明确性,不能存在不确定性与争议,以确保网络营销理论与实践能够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发挥案例载体作用。

(2)趣味性。趣味是一切学习的动力之源,因此案例的选择在考虑典型性的基础上,还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案例要能够紧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参与案例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案例在网络营销课中的应用效能。

(3)时代性。时代性是指案例的选择要贴近时代,不能过于陈旧。目前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也非常便捷,这就需要提升案例的新鲜度,以引起学生案例学习的兴趣,同时新鲜的案例也更能体现最新的网络营销知识。

2.2 案例设计

案例选择好以后,还要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进行有效整合。

(1)围绕目标。案例要与教学目标进行有效整合,要能够围绕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案例教学方法,使案例更好地促进网络营销课教学目标的达成,不能背离目标成为简单的“案例呈现”。

(2)突出内容。案例设计还要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重点要做到通过案例学习突出网络营销教学的重点;同时还要借助案例引导学生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帮助学生在生动的案例情境中加强对网络营销理论的理解。

(3)考虑学情。任何一种教学法都要充分考虑学情,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知识贮备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贴近学生的学情实际,有效设计案例教学,提升案例教学法的有效性。

2.3 案例研析

案例研究与分析,要逐层深入,不断提升案例研析的层次。

2.3.1 组内研析

案例教学法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在分组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差别,将不同学习兴趣与能力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一个小组都能开展有效的案例学习。

2.3.2 组间研析

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展示案例分析成果;最主要的是激励学生能够发表不同的意见,从多个层面对案例进行解剖;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网络营销理论的能力。

2.4 案例总结

案例总结阶段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环节:案例小结、案例优化。

(1)案例小结。这是基于学生对案例进行小组间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将案例学习的实践成果上升到网络营销理论的高度,形成相对成熟的营销理论,使学生完成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相对完整的学习过程。

(2)案例优化。案例优化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案例学习过程中,不仅引导学生形成网络营销理论知识,还要基于案例存在的不足,提出案例优化的策略,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案例教学法在网络营销课中的运用必将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只要勇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断探究案例教学法在网络营销课中的应用路径,就一定能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网络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网络式案例教学法 篇8

网络广告作为互联网全球迅猛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之一, 有望成为二十一世纪最具活力的新兴广告形式。当前网络广告行业发展如日中天, 竞争异常激烈, 各大企业对网络广告专业人才求贤若渴。而CI与网络广告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在培养学生网络广告职业技能, 为企业输送大批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采用有效教学方法来提高CI与网络广告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二、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在科学的、有效的新型教学方法不断探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启发式、互动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它注重教与学两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 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对知识的主动接受。将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带到课堂之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思考、分析, 对问题解决方法的主动探索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知识的渴望, 是案例教学法具有的基本特点。此外, 实践性、目的鲜明和启发性等也是案例教学法具有的几个主要特点。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意识, 有利于深化理论学习, 提高学生对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目前, 许多教育机构都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来实施授课, 为我国各种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案例教学法不仅应用广泛, 而且对于某些课程教学能够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CI与网络广告等。

三、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最为突出的几点区别就在于教学目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过程的不同。在传统教学中, 以教师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 以学生接受知识、学生考试成绩合格为教学目标, 注重的是应试教育, 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 不仅理论知识掌握不牢, 而且不会灵活运用, 导致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不高;而在案例教学法中, 以学生主动接受知识, 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多种能力为教学目标, 注重学生在学习中主导作用的发挥, 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和有价值。

在传统教学中, 教材和教学辅导材料、练习资料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 由于教学资料单一缺少, 使得教师只能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性的论述, 只能以板书的形式进行教学;而在案例教学中, 除了教材和对应的辅导资料, 具体的案例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材料。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搜集不同的案例, 以CI与网络广告课程为例, 可以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收集乳制品、服装、鞋、化妆品等各种产品的广告设计经典案例。利用信息海量、信息形式丰富多样、信息实时更新的多媒体、互联网等各种先进教学设备来搜集案例教学所需案例素材, 可以为教学提供大量的优秀广告作品。不仅如此, 在使用优秀案例作品的同时, 设置融合新知识的问题, 让学生积极思考与分析,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基本上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仅仅是回答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或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少。而在案例法课堂教学中, 通过案例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 并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相互讨论, 然后派出一个代表向教师表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与解决思路。在这一讨论环节中, 不仅学生相互之间得到了更多的交流, 而且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有了更多交流互动的机会。

所以综合以上内容来看,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 案例教学法无论是在教学目的设置、教学观念改革上, 还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方面都占据巨大的优势。

四、案例教学法实施的一般过程

根据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目标与特点, 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应按照如下一般步骤来进行, 即精心选择案例与设置问题、开展案例讨论和总结三步。按照这三个步骤实施案例教学法往往使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这在CI与网络广告等实践应用中可以得到证明。

(一) 精心选择案例与设置问题

一个好的、恰当的案例是保证案例教学法效用充分发挥的前提与关键,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选择案例, 精心设置问题, 以便为案例教学法的充分应用奠定良好基础。一个成功的案例应包括教材章节中的重点内容, 而重点内容的突出则需要设置问题将其挖掘出来, 所以问题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1]。鉴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反映了学生对该重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因而问题的设置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因素和知识水平, 并带有一定趣味性和创意性,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 在介绍完平面广告设计相关概念时, 教师可以引入一个有关于饮料宣传的广告设计案例, 首先引导学生对这个广告的性质、特点与对象进行分析, 并大概讲解该饮料的制作流程与制作工艺, 然后提出问题, 若该饮料产品处于公司的市场拓展阶段, 那么广告语适合怎样写呢?怎样设计可以吸引消费者购买呢?采用什么样的设计手段可以突出本产品的特点?如何设计可以让产品具有创意性?等等, 让学生进行思考并运用自身所学知识进行尝试性设计[2]。最后, 展示出一些成功的饮料平面广告设计作品供学生欣赏和借鉴。这些问题涉及到学生学过的广告设计创意的重要性、广告心理策略等相关知识, 因而可以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很好的巩固和灵活运用。

(二) 开展案例讨论

通常, 小组讨论与案例教学是相辅相成的,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往往都会辅以小组讨论, 即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一环, 它可以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促进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3]。实施案例教学法, 开展案例讨论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某一事实探讨引申出各种观点和看法, 并从得出的结论中触类旁通获取更多知识, 从而既达到了对教学任务完成的目的又拓宽了学生知识面, 进而提升CI与网络广告知识技能。因此, 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 按照一般过程开展案例讨论非常重要。在实际实施过程中, 为防止一些素质低下的学生滥竽充数、浑水摸鱼, 借由小组讨论与他人聊天, 影响其他学生学习, 个体小组人数不宜设置过多, 一般以3到5人分为一组为佳。具体人数需要依据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来确定。这样既可以保证小组讨论活动正常进行, 课堂秩序有条不紊, 又能够取得良好的讨论结果。

(三) 总结

总结是对本堂课教学和案例教学法实施效果的一个归纳、总结和评价, 包括案例及其问题设置所取得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与积极性, 学生对问题探讨的是否深入确切等。通过归纳总结可以让本堂课知识脉络清晰, 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 从而为后续案例课程的设计与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在案例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时, 教师应对本堂课进行简要的概况与总结, 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与课堂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五、案例教学法对《CI与网络广告》的重要作用

(一)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案例教学法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强调学生接受知识应是积极的、主动的, 而不是被动的、灌输式的, 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学习习惯, 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CI与网络广告教学过程中, 由于案例教学法将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有效结合, 并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思考方式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在掌握教材重点内容的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扩展和提升, 这就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与主动性。学生在参与案例讨论的过程中, 通过与师生交流思维会变得开拓, 视野会变得宽广, 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更加全面, 因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渐得到提高。

(二) 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知识结构、知识整理能力、工作责任心等各方面都要求较高, 既需要教师具备渊博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 又需要教师精选案例, 充分考虑学生特点, 准确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 以保证案例选择既符合课程教学需要, 又与学生生活实际相接轨。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 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在教学中的辅导作用, 在课后对自身教学方面的不足进行深入反思与改进。在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下, 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 教师的教学水平会逐渐得到提升, 教师教学综合素养也会得到明显改善。

(三) 有助于促进师生、生生互动

如前所述, 案例教学法中分组讨论是最为重要的一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案例的相互探讨与课程总结, 来运用所学知识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并将新的知识渗透到这些案例和问题当中, 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与主动探索中学会、理解并掌握新的理论知识, 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目标。由此可见, 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下,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师生互动的机会增加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 课堂教学氛围较之以往也更加活跃了。因而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六、案例教学法在《CI与网络广告》教学中的应用

某高校为改革现有教学模式, 改善CI与网络广告教学现状, 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 并以电子商务专业13级1、2班为试点对象[5]。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对案例精心选择, 对问题进行合理设置, 在实施过程中首先导入案例, 引出本堂课主要内容, 然后将学生以4人为一组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 对案例和问题进行探讨, 并选出一人进行表述。最后由教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和点评, 指出表现良好和不足的地方。在明确现有不足基础上, 教师根据这些不足对教学进行积极调整, 针对学生不足有针对性的加以强化训练。

在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下, 经过三个月的试验教学发现, 较之以往,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多种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CI与网络广告成绩也有了较大进步, 而同专业的其他班级却依旧维持现状。这充分说明了案例教学法在CI与网络广告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并为案例教学法在教学领域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依据。

七、总结

总之, 案例教学法在CI与网络广告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打破课堂教学封闭性, 使课堂变得更为灵活开放, 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积极。我国各大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企业发展实际来有针对性的实施与推广案例教学, 通过促进案例教学效用的最大限度发挥来为网络广告领域培养更多先进人才, 进而推动我国网络广告行业快速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曦.浅析案例教学法在网络广告教学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 2013, 04:187+191.

[2]张艳红.案例教学法在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4, 01:34-37.

[3]陈欢.案例教学法在广告精品赏析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版) , 2009, S1:72-73.

[4]宋晓东.案例教学法在传媒类高职《计算机网络》课教学中的应用[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2:123-124.

网络式案例教学法 篇9

本节课主要研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证明方法, 这是三角形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任意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 在后续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在这个定理证明的过程中, 会涉及添加辅助线的内容, 学生可以利用不同知识思考不同的添加方法, 从而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 达到证明的目的。这种训练是引导学生由记忆型向推理型思维转化的重要手段。

二、学情分析

基础知识:学生学过了角的知识, 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角的表示方法, 会用量角器量角, 掌握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等概念, 掌握了角大小比较的方法, 经历了把两个角撕下来与一个角重叠进行大小比较的过程。

信息素养:我校从初中入学便开始向学生普及几何画板和灵泰克在线测试等应用软件, 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较高。

三、教学目标

1.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证明方法。

2.学会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3.通过探索、实验、推理、应用等过程逐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四、教学重点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证明。

2.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五、教学难点

用多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

六、教学准备

1.检查网络机房计算机软件安装情况, 保证几何画板软件运行正常。

2.准备好电子题板, 加快学生的证明过程。

3.准备三套不同层次的在线课堂检测题。

七、教学过程

(一) 故事引入提出问题

师: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动画, 同学们看一看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通过管理软件在每个学生的屏幕上播放“拼图法测量三角形内角和”的模拟动画。)

师:就如同学们所说, 这是通过拼图法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方法。我们在小学曾经通过拼图法拼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当时的方法是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 拼成一个平角证明的。今天, 我们就利用计算机测量和证明的方法, 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 探究一:测量法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我们用拼图法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时, 难免会产生误差。为了避免误差, 下面就让同学们用几何画板软件, 度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 并计算它们的和。

学生打开几何画板, 在屏幕上画出△A B C, 分别度量每个角的度数, 再进行计算。

师:很多同学都已经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现在请大家选择一个顶点拖动, 看一看哪些要素发生了变化。

生:通过测量的方法, 我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二是当拖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时, 三角形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三个内角的度数发生变化, 但他们的和不变。

师:很好。我们在计算机的帮助下通过测量法同样得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三) 探究二:推理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师:刚才大家通过测量法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但这些都不能算做严格意义上的数学证明。下面, 我们利用已学知识通过推理法来证明这个结论。

师:已知△ABC, 证明∠A+∠B+∠C=180°。

师:我们学过很多与角相关的结论性的知识, 大家想一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证明出这样的结论?

生:平角的度数是180°。

师:对, 刚才展示的动画给了大家启发。那么还有其他方式吗?

生:平行线的内角和是180°。

师:我们要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就应该通过已知进行求证。大家打开桌面上的“探究”文件,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论证, 论证后以两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交流, 探寻解题的其他方法, 并将解题思路用符号标记在图形上。

学生打开桌面上的文件, 在屏幕上直接给出证明方法和步骤。

师:现在已有同学证明完毕, 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证明过程。 (教师机切换到学生机的界面上。)

生5:我的证明方法是在三角形BC边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 并经过点C做CD//BA, 因CD//BA, 可得出∠1=∠4, ∠2=∠5, 又因为∠3、∠4、∠5构成平角, 所以∠A+∠B+∠C的和为1 8 0°。

师:很好, 他的证明方法是在一条边的延长线上取一点, 还有其他方法吗? (教师机屏幕切换到另一位学生机上。)

生6:我的证明方法是在三角形AB边上取一点E, 并经过点E做EF//AC, ED//BC, 得到∠1=∠6, ∠2=∠4, ∠5=∠7, 也就等于∠3, 又因为∠4、∠5、∠6构成平角, 所以∠A+∠B+∠C的和为180°。

师:这位同学的方法是在三角形的一条边上选一点, 通过添加平行线的方法得出了结论。 (之后, 分别找出在三角形之内、之外任选一点和在三角形一个顶点上进行证明的方法。)

师:大家通过不同的证明方法得出了同一个结论。我们还可以对这些证明的方法进行汇总, 得出结论。

生 (总结) :在与三角形同处一个平面上的任选一点, 都可证明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我们通过推理的方法, 也证明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这是一种严密的数学推理过程, 因此这个结论我们也可称为定理, 即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四) 课堂反馈

师:下面, 我们通过三组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题检测一下你是否会通过这一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师生操作:教师把练习卷A发给学生, 学生通过计算机快速答题, 教师在学生答题过程中跟踪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进度, 同学们答完题后, 教师打开统计分析功能, 即时查看同学们的答题情况, 并对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进行指导 (如下图) 。

师:通过这组练习题, 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已经掌握了这一知识的运用方法, 下面我们再做一个更难的练习。

……

(设计意图:通过灵泰克在线测试平台, 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测试题, 即时获得学生的学习效果,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再辅导, 这种即时反馈的检测手段对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 教师总结、扩展延伸

师:同学们在课后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推理, 比如看一看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等, 想一想能得出哪些结论。

点评

本节课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学生在“几何画板”的帮助下, 通过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形式来获得知识, 寻求多种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 实现了学习的结论和学习过程的有机融合。在多媒体教学平台、几何画板软件、灵泰克教学反馈系统等应用软件的辅助下, 数字化课堂教学变得具有可操作性和普及性, 尤其是课堂上的在线测试环节, 可让教师直接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即时反馈”的教学手段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 非常值得教学研究机构和一线教师借鉴与思考。

网络式案例教学法 篇10

《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与原理, 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网络工程实践能力, 因此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尤为重要。

目前,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教学一般都为课内验证性实验, 采用以知识或理论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方法, 给出较为明确的实践步骤, 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来验证某知识或理论, 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实践技能。但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 学生通常是按部就班完成实验内容, 缺乏学习主动性, 也不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当面对一些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时, 会显得无所适从, 不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1 案例与任务驱动实践教学含义

案例[1]作为案例教学的核心译自英语“case”一词, 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围绕选定的问题, 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

案例教学法[2]即以案例为基本素材,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指导和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分析、讨论和交流, 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因此,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尤为关键, 必须内容新颖, 紧扣课程和教学目标, 不能凭空编造。

任务驱动教学法[3]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以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完成特定任务, 并在此过程中构建属于自己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与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法是将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相结合, 以案例为基础, 任务为主线,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新型实践教学方法。将该方法运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中, 教师根据计算机网络实验内容设计和提炼合适的案例, 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 完成特定的实践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模式设计

2.1 实践教学模式改进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采用案例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将实践内容分为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两部分[4], 如图1所示。

基础实验主要以掌握某个或某些技能点为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验是在若干个基础实验上, 以对课程所涉及的多个知识技能点的综合应用为目标, 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每个基础实验采用案例与任务进行驱动, 根据所含技能点的难度进行分解, 分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和拓展性实验, 形成对学生“基本技能—进阶技能—创新技能”的培养模式。其中, 验证性实验采用传统的验证或操作式实验教学方法, 提供详细的实验步骤;设计性实验在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根据给定知识点和实验要求, 自行设计并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实验;拓展性实验通常需要一些新的知识点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才能完成此实验, 是对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 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新的知识点引申出下一个基础实验, 在每个基础实验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2 实践教学案例设计

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 案例与任务设计十分重要。袁东锋[5]就案例与任务教学法在软件开发课中的应用提出案例要有探索性、选择性和复杂性, 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空间和想象空间;张家军[6]在总结案例教学的本质和特点时提出案例要具备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启发性和时空性的特点。因此, 教师应该高度重视案例与任务的编写, 要对案例精心选编和设计。

《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教学案例设计过程中, 结合案例的特点, 充分考虑该实践课程的工程应用背景, 以相应的技术实践能力为目标, 提炼和设计合适的案例, 并将案例贯穿在整个实验中。同时在任务设计时与每个实验所涉及的教学知识点相结合, 设计大小适中的任务, 使学生最终在任务驱动下, 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 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

2.3 实践教学设计实例

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创新能力, 根据课程实验大纲要求, 按照案例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进行设计, 将《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分为TCP/IP、路由和交换3个模块, 每个模块由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两部分组成, 如图2所示。

《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中每个实验模块都基于一个具体的案例实现, 每个实验又设计成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3个实验任务, 学生根据每个任务的具体要求, 完成实验内容。以路由模块为例, 设计了一个关于中小型校园网路由设计与实现的案例, 整个路由模块实验由该案例贯穿, 分成路由器基本配置与管理、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配置、动态路由协议配置等4个基础实验, 每个基础实验包含3个实验环节, 每个环节由任务进行驱动, 任务大小适中, 难度由易到难。

在进行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配置基础实验时, 验证性实验设计任务较为简单, 拓扑结构中只涉及2~3台路由器, 并且给出详细的实验步骤;设计性实验仅仅给出具体的任务需求, 要求学生根据任务自行设计完成实验;拓展性实验需要运用基本技能和进阶技能中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点, 对给出的中小型校园网静态路由设计的工程案例进行规划设计、部署实施。

3 教学效果评价

在案例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 教学效果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能从教学评价中了解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 及时总结以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学方法。

自2012年以来, 笔者所在学院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9级和2010级学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施了案例与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模式后, 学生实验课上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进, 能根据给出的实验要求主动完成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也能自己想办法来解决, 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4 结语

案例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中的实施, 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同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 有些方面仍需继续改进, 例如案例的编写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实践教学评价也需要继续探索和创新。

摘要:在分析《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 对案例与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研究, 探究案例与任务教学法下《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设计、实施及教学效果评价。实践表明, 该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袁媛.VB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及VB案例程序库的构建[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07.

[2]于忠海.案例教学应用于新课程的价值与实施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4 (12) :46-48.

[3]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 2006 (7) :57-59.

[4]张纯容, 施晓秋.问题与案例驱动的课内实践教学分级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1) :145-148.

[5]袁东锋, 杜恒.案例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软件开发课中的实践[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 (4) :125-127.

网络式案例教学法 篇11

关键词:案例;案例教学法;创业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5-118-2

1 案例与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也被称为个案或实例,就是人们生产生活中所真实发生的对于人们学习、研究具有多种意义的典型事件进行有目的的取舍和加工后所形成的事件陈述。案例通过设置真实情境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事件的整体过程,因此运用案例来学习相关知识、分析研究相关事物,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也正因为如此,案例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结构和叙事方式。

高质量的案例必须具有以下特征:

其一是真实性。高质量的案例一定是社会实践中发生过的真实事件;

其二是故事性。高质量的案例,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必须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其三是情境性。高质量的案例,必须向人们展示一个真实而复杂的独特情境;

其四是意义未尽性。高质量的案例,虽然也有确定的结果,但它能够引发人们的兴趣,产生不同的思考和启发,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案例与案例教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案例是案例教学系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物质基础。没有案例,案例教学就无法进行。案例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对案例材料进行加工和运用的过程,也是有效利用案例来印证和深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并使他们获得启发和教育的过程。案例质量的高低,也就在根本上决定了教师印证和深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思考并使他们获得启发和教育的最终效果。因此,没有高质量的案例,纵然是教师的案例教学水平和能力再高,终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提高案例质量,是提高案例教学水平的一个捷径。

2 网络视频创业案例利弊分析

2.1 网络视频创业案例的来源

传统的案例一般都是文字式的,就是通过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来叙述一个完整的案例故事。诸如最著名的MBA案例、哈佛商学院案例等,都属于这一类。其实,还有一类案例,就是视频式案例。视频式案例就是利用网络世界中丰富的视频资源,将其中的一些内容适合于案例教学要求的作为案例来使用的一种新型案例形式。

针对创业类课程而言,网络视频案例主要来自于网络中有关电视节目、电影影片等网络视频资源。根据其性质差异,可将这些网络视频资源划分为两大类:

其一,电视新闻类节目,比如在央视,《致富经》和《生财有道》就是专门讲述普通人的创业故事的电视栏目,而《每日农经》、《乡土》、《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等财经类栏目,《文明密码》、《走遍中国》和《远方的家》等介绍中国各地风土人情的栏目,还有如《流行无限》等介绍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的栏目以及诸如《我爱发明》、《科技苑》等有关科技创新的栏目中也包含有大量的普通人的创业故事,另外诸如《海外华人》栏目中不乏华人在海外的创业故事,《外国人在中国》栏目中也充斥着外国人定居中国后开展创业的故事。此外,在当今全民创业的社会背景下,国内的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电视台中也都有这方面的节目。比如在辽宁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广西电视台、贵州电视台等电视台的电视节目中都有一个叫做《财富故事会》的栏目,专门播放普通人的创业故事。

其二,电影和电视剧类节目或节目片段。有些电影和电视剧中也包括一些精彩的创业故事,比如电视连续剧《温州一家人》,其整个剧情都是讲述主人公周万顺一家人的创业故事,其中有许多片段如周万顺创办皮鞋厂、电器厂和到陕北投资开采石油、周万顺妻子赵银花承包纽扣厂、周万顺儿子周麦狗创办眼镜城、周万顺女儿周阿雨在意大利普拉托创办服装批发市场等也都是很有价值的创业故事;再比如,电影《卒迹》讲述了一个农民创业的艰辛历程,其中也有很多创业故事。

上述的视频资源之所以能够成为创业案例,是因为它们都具有案例所必须具备前述的四方面特征。也许有人认为,新闻类视频的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但电视剧和电影形式的案例视频作为艺术品就未必具有真实性了。确实如此,在表面上看可能是这样的,电影和电视剧中的人物和故事是艺术加工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虚假的,但在实质上是真实的,因为高质量的电影和电视剧作为艺术品,其人物和故事虽然高于生活,但却来自于生活,绝不是胡编乱造,而且很多电影和电视剧中的人物和故事都有生活原型的。

2.2 视频案例的优劣分析

这类视频案例的突出优势在于,其形式新颖、生动活泼且信息量大,其中不仅有精彩的创业故事,而且还能通过良好的音频和视频效果来更好地展示故事情境,能够给人以更强大的震撼力。而且这类视频资源更贴近于生活,其中的很多都是普通人的创业故事,通过展示主人公如何有效利用当地资源并进行创新,在克服一系列困难并最终战胜了挫折而取得成功的过程,更是给人以无限的启迪和教育。

当然,这类案例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其一,教师难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特定的视频案例进行取舍和加工。对这类视频材料进行剪辑加工需要特殊的软件,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其二,新闻类的电视节目大都有固定的结构,可能会影响对问题的深入发掘。比如,《致富经》中的创业故事基本上都包括主人公如何发现商机并决定开展创业、亲人的不支持和他人的质疑、创业中的挫折、创业的成功、他人的称道以及主人公的创业感言等;

其三,电视剧和电影类的视频案例还存在着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其叙事手法和表现形式带有强烈的艺术性,而且其中还经常穿插着诸多经过艺术加工的人物和故事,致使一个精彩的创业案例被弄得支离破碎,以至于很多同学在观看这段视频后并不认为这是一个案例而认为这就是电影或电视剧,从而大大降低了其作为创业案例的价值。

笔者在近年的创业类课程教学活动中,采用创业视频案例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根据不完全统计,与传统的文字式案例相比,更认可和喜欢视频案例的学生超过65%,而认为文字式案例和视频类案例各有优劣的学生约占21%,而认为传统文字式案例更优的同学只有不到15%的比例。

2 利用视频案例进行案例教学的技巧

为了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必须建立视频案例库,同时加强管理,应根据其特征以确定其运用的场合,并通过随时的搜集和补充视频案例来对视频案例库进行适时的更新和淘汰。

2.1 视频案例的搜集

视频案例所使用的视频资源都是来自于网络。本人搜集创业类视频案例的具体途径有三种:

一是查阅特定电视台的某些栏目的节目表,有选择地观看某些电视节目,之后再进行网络下载;

二是通过大量观看网络视频并有选择地进行下载;

三是要求学生在接触网络、电影和电视等媒体留意这方面的信息,自己再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来查阅相关视频资料。

为了提高学生搜集视频案例的积极性,采取诸如对参与搜集以及搜集到好的案例的同学予以表彰,并与期末成绩挂钩等鼓励措施。

2.2 视频案例的管理

对于搜集到的视频案例,首先要仔细观看和研究,以确立该案例给人印象最深的内容和信息,进而把该案例与特定章节的教学内容相联系,并集中储存在按教学内容章节划分储存单元的案例库中,而且还要确定各视频案例使用时的优先顺序,确定用来进行案例讨论、课堂讲授和供学生课后阅读思考的具体视频案例。还有,网络视频案例需要更新换代。

一方面,对一些内容相对陈旧的案例需要予以淘汰;另一方面,由于网络视频案例资源浩如烟海,极易导致同类案例数量太多,这时候就需要对某些内容稍微逊色的视频案例进行适当的淘汰了。

2.3 视频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提高学生对视频案例的适应性。由于视频案例的形式是电视节目甚至是电视剧和电影影片,因此有相当多的同学在初次接触这类案例时都表现得不太适应。一方面,很多同学都不习惯,他们不认为这是案例,而是认为这就是电视节目、电视剧或电影。另一方面,很多同学容易被这些视频中的情节所吸引,特别是那些电视剧和电影类的视频,有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和各具特色的人物,非常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因此,在使用视频案例时,为了尽快提高学生对视频案例的适应性,教师要予以充分的说明,这是提高视频案例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保障。

②强化视频案例与特定教学内容的关联性。由于视频案例所包含的信息量较大,无论是在课堂上播放视频时还是在向学生提供视频案例进行课后学习时,都应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事先向学生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并提醒学生在观看视频时需要重点关注哪些细节,这是强化案例针对性的基本手段。

③注重对视频案例中的主人公创业失败和成功的条件分析。特别是新闻类视频案例,都是来自于社会实践,其中的主人公都是普通人,他们以自己过人的胆略、独特的视野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有效开发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最终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创业的成功,所有这些都具有极大的启发性。观看和研究了这些视频后,相当多的本无创业打算的同学都纷纷表示,现在就要组织创业团队做创业准备,在毕业后回到家乡去开发某种特色资源,以尽快取得创业的成功。每当此时,都需要告诫学生,对于案例中主人公的行为,无论如何都不可简单模仿,而是要对彼此之间在创业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对照的基础上来适当借鉴,这是创业者创业成功的重要基础。

④把视频案例与传统的文字式案例相结合。视频案例有其独到的特点和优势,而传统的文字式案例也有自己的优越性,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更好的案例教学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与应用[J].中国教

育学刊,2015(2).

[2] 案例教学法在“纲要”课中的运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5(10).

[3] 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8).

[4] 案例教学法的本质及其适用性分析[J].中国职业教育

技术,2007(10).

[5]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网络式案例教学法 篇12

1实施

1.1建立安徽肿瘤防治网,网站内容有诊治规程、肿瘤防治、学术进展及病例讨论等板块,以此专业网站为中心,作为WST教学模式的基础,发布本专业最新进展,给同学一个了解前沿知识的窗口。

1.2创建安徽肿瘤QQ群,构建交流平台,在此平台发布实时病历,疑难病历,让同学了解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对疑难病例的讨论,开拓视野,发散思维,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

1.3开通微信群,在临床实习同学之间建立微信群,定期更新疑难病例,引导同学开展讨论,不论对错鼓励同学发言,通过同学自己的分析和思考,以及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法,充分理解和掌握本专业知识,对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断和治疗有全新的认识。

2特点

2.1既往的临床教学基本都是教师不停地讲、同学不停地记的填鸭式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只能跟随老师的思路为学知识而学习,不能发挥学生的探索性和主动性。WST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突破了这种模式,不受时间 空间限制,具有及时 性和随机 性[1],学生在任何场地任何时间都可以参加讨论。

2.2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获取医学信息和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已经成为临床医生的重要手段, WST教学模式具有新颖性和网络化,符合年轻人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2.3网站的信息更新快,相关板块内容及时反映肿瘤学专业进展,QQ和微信平台参与度高,学生可以随时发言,通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去主动提问,发现问题,探索答案,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临床实践工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安徽肿瘤QQ群是一个开放的专业群,目前人数已经达到1 600人,除了我们实习同学,还有全省和全国的肿瘤学专家在群里,其中不乏一些大家,群里交流的都是一些疑难病例,通过这些专家教授对疑难病例的讨论发言,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对既往学习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3认同度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其中本硕连读的40人,“一本”40人,“三本”25人;男61人,女44人;调查采用问卷式,就学生在我科实习期间,对微信、QQ群已及安徽肿瘤防治网的交流平台进行评价,共发出问卷105份,实际收回问卷105份,统计结果是学生对WST教学模式的认同度较高,认为可以提高临床能力,对巩固基础知识也有帮助,可以较方便地获取前沿知识,拓宽临床思路(见表1)。

4体会

4.1WST教学模式结合案例教学法,学习方式新颖,互动性强,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网络环境支持的教学模式是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和IT优势,将教学信息资源的主动权全部交给带教老师,通过网站建设,QQ平台及微信群建立等网络交流手段,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具有高度的及时性和灵活性[2,3]。这种教学 模式与传 统教学模 式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TYM)比较有其 优势的一 面。 如改变了传统单一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打破空间限制,具有广泛性,不受时间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参与讨论等[4]。

4.2通过典型病例的讨论,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WST教学模式打破“以教材为 中心”的传统观 念,跳出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的限制,从医学专业网站中选择书本 上没有的,但更有助 于学生理 解和掌握的专业新知识,使课堂教学内容从“机械照搬教材”向“个性化”转化[5,6]。充分发挥带教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医学生学 习的主体 作用,改变既往 教学课件 内容枯燥单一的缺点,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理论知识点的表述更具 有吸引力,为医学生 提供一个 生动的学习环境,使其在学 习过程中 得到各种 直观生动 的信息,更容易接纳记忆[7]。另外,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加入目前相关的新进展、新技术等,医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也更全面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8]。

4.3我们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发展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多年来一直在建设和维 护一个专 业的肿瘤 学网站 “安徽肿瘤 防治网”,我们长期在此网站上进行肿瘤学相关最新进展的介绍、全国及本省肿瘤专业的最新动态、安徽省肿瘤学学会的 相关活动。此外,我们还建 立了安徽 肿瘤QQ群和实习同学微信群,在QQ群和微信群中定期开展疑难病例的互动讨论,通过这些网络手段, 有效地将WST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应用到了临床肿瘤 学教学中。在此教学 模式的应 用中, 我们也感觉到其不 足的地方:一是网站 建设与医 学本科或硕士生教 学大纲要 求的统一 性,其二是医 学生学习自觉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两个难点有待我们后期教学中注意并克服。

WST教学模式是利用网络获取医学前沿信息的方法,结合案例教学法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医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及效果,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教学模式的应用,将学生打造为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临床技能熟练、网络交流通畅的复合型人才,为学生今后的临床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为提高临床肿瘤学的教学水平,作者将网络环境支持的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应用于肿瘤学临床教学中,对2012年至2014年实习的105名本科及本硕连读学生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83.8%的同学赞同这种教学模式,89.5%的同学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网络环境支持的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视野,通过一些案例的讨论,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学生掌握肿瘤教学中难点,提升临床教学水平。

上一篇:医院知识管理策略下一篇:工业分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