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管理

2024-07-02

交互管理(共11篇)

交互管理 篇1

技术属性说明:本项目综合利用物联网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现代通信技术、高级量测技术、控制理论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等技术学科, 具体表现为电力居民用户的电力门户――居民家用智能配电箱。从而实现电力居民和供电方的供用电交互、新能源和储能接入、用户智能用电和电能管理以及智能家居等方面内容。技术创新点项目的核心是构造一个电力居民用户入口的独立部件, 具有如下技术创新点: (1) 该部件对电气、信息交换等现状具有足够的兼容性和支持能力。 (2) 基于ARM和Linux嵌入式系统以及电力电子控制技术实现, 具有液晶显示和按键操作能力。 (3) 能与智能电表、智能电器、配网监控系统、负荷控制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用电管理系统等实现多种通信形式的互连互通。 (4) 提供基于移动终端的用户本地电能管理、用户人机交互和智能家居控制。目前尚无同类产品。技术的实用性和适用领域项目适用于电力行业、电力居民用户和房地产行业。项目实施后, 用户可以实时根据电网信息调整自己的用电行为, 而电网也可以实时根据用电信息调整自己的供电行为, 从而实现电力、业务和信息的融合交互。电网可以方便地接纳用户的分布式新能源小电源 (包括储能) 。用户通过智能化的用电端, 实现经济、高效的用电行为, 迎合电网的峰谷平衡, 节能减排。此外, `用户可以直观地实现电能的本地管理, 合理地规划和安排本地用电, 优化用电方案, 为实时电价和阶梯电价的推行打下基础。因此, 项目实施后, 对供电企业可充分利用电能和提高电力设备利用率, 对电力居民用户可降低用电成本和节能, 对房地产企业可大幅提高产品品质。

合作方式:可采取技术转让或技术入股的方式。合作方承担的经费是100万元。合作成功后, 我方承担后续的技术服务和产品改进、升级等工作。

交互管理 篇2

HSE管理体系不是僵硬、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企业发展情况不断完善更新。近年来,中石化天津石油分公司通过与兄弟单位共同发挥地缘优势,结对开展“HSE交互管理年”活动,不断深挖活动内涵、凝练活动特色、扩大影响半径,探索建立起京津冀“HSE交互管理模式”,助推企业HSE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京津冀“HSE交互管理模式”是在地缘优势和经营管理基础相似的企业间建立起HSE交互管理平台,结对开展HSE交互管理活动,采用“另一只眼看HSE管理”的形式,形成“学习-发现-改变”的动态管理流程,从而达到不断完善强化HSE管理,适应新形势对HSE工作的要求的目标。

交互活动中,京津冀企业互为各自企业的HSE管理者,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借用“另一只眼看管理”,形成多角度、立体式的HSE管理机制,实施“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改进(ACT)”的PDCA循环管理。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HSE管理,让HSE管理漏洞和隐患无处藏身。

几年来,通过京津冀兄弟企业HSE管理专家与一线职工共同参与到“交互管理”中,不断互动和交流,极大提升了员工的安全责任和隐患整改意识。在活动过程中,京津冀形成了一套具备行业特色的,有推广性和可复制性的持续改进管理模式。在基层班组HSE管理中,形成了“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落实问题”的动态闭环管理,实现“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目的。各企业立足自身实际及时导入、消化、吸收兄弟企业管理经验,对省市间多年的安全工作实践和安全管理要素进行盘点梳理,逐步构建起了以保障力、管控力、执行力、凝聚力、学习力、亲和力为主要内容的“6力”安全文化管理体系。同时建立了内宣与外宣相结合,为“HSE交互管理模式”推广营造了良好氛围。

交互管理 篇3

关键词:交互式;虚拟实验室;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9-0007-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式教育,高校的招生规模急剧膨胀,导致很多高校出现了师生比严重不足的现象,由此带来的严重问题是很多实践课程无法开设,主要原因是由于老师人手不足,导致动手实践实验课程无法开设,很多实验课程都是走马观花式的演示性教学,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实验室教学系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研究课题主要设计了一种交互式虚拟实验室管理系统,将传统的实验教学转为基于计算机网络实现的虚拟实验教学。这将极大地降低教师的教学工作压力和工作量,有助于推动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 系统功能设计

交互式虚拟实验室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通信实现的虚拟现实管理技术,融合了计算机、电子通信、测试技术、网络通信、虚拟建模等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实验室管理系统。结合具体的设计方案来说,交互式虚拟实验室管理系统主要实现的功能有以下几类。

1.1 实验室设备管理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依托实验设备进行教学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必然要对实验设备进行管理;同样,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交互式虚拟实验室管理系统,也要对实验设备进行管理。实验设备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实验设备的工作状态、工作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与管理,实验设备的维护管理以及对实验设备的故障诊断管理。

1.2 实验室门禁管理

实验室门禁管理主要是指依托虚拟门禁识别技术,实现对整个实验室的进出权限分类管理,这里既包括不同权限的人可以出入不同的实验室,也包括不同时间对不同的实验室进行统一的门禁管理。对实验室实施门禁管理是实现虚拟实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1.3 实验室耗材管理

一方面,利用数据库技术实现对实验耗材的动态跟踪记录,确保整个虚拟实验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通过对实验室耗材的管理也能够提高学生在进行虚拟实验教学过程中对耗材的高效利用。

1.4 实验过程管理

作为虚拟实验教学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虚拟实验过程进行管理。学生利用专门开发的虚拟过程控制软件进行实验教学,就好像身临其境处于真实的实验室中在做实验一样,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因此,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加强对实验过程的管理,是交互式实现实验室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

2 交互式虚拟实验室管理的设计应用

2.1 系统设计平台

2.1.1 开发平台

目前对于基于WEB的大型分布式网络应用软件管理系统的开发,开发平台主要是MS.NET平台,在此平台上很多组件开发已经很成熟了,因此,考虑到本管理系统的开发成本,开发平台选用.NET平台。

.NET是唯一从一开始就是为XML Web服务创建的开发环境,通过允许应用程序通过Internet沟通和共享数据,XML Web服务使业务能够从Internet转换为用于集成和传送它们的核心商业价值的真正平台。.NET为XML Web服务提供简单、灵活、基于标准的模型,允许开发人员从新的和现有的代码汇编应用程序,而与平台、编程语言或对象模型无关。

2.1.2 开发语言的选择

这里考虑到选用的平台是.NET平台,而在该平台上C#.net语言具有很大的开发灵活性和兼容性,因此,该系统的开发语言选用C#语言。

C#编程语言是由微软公司的Anders Hejlsberg和Scott Willamette领导的开发小组专门为.NET平台设计的语言,它可以使程序员移植到.NET上。这种移植对于广大程序员来说是比较容易的,因为C#从C,C++和Java发展而来,它采用了这三种语言最优秀的特点,并加入了它自己的特性。C#是事件的驱动的,完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语言,我们可以使用集成开发环境来编写C#程序。

2.1.3 关系数据库的选择

本研究课题根据从数据库的简单易用性、功能完善性、性能稳定和成本等方面进行考虑,最后选择了SQL Server数据库作为系统的数据库平台,其理由主要是:

①性能价格比高。

②易于安装、使用和管理。

③可伸缩性和可用性,因此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④高性能设计,可充分利用WindowsNT的优势。

⑤系统管理先进,支持Windows图形化管理工具,支持本地和远程的系统管理和配置。

⑥支持对称多处理器结构、存储过程、ODBC,并具有自主的SQL语言。SQL Server以其内置的数据复制功能、强大的管理工具、与Internet的紧密集成和开放的系统结构为广大的用户、开发人员和系统集成商提供了一个出众的数据库平台。

2.2 虚拟实现技术应用

要实现虚拟实验过程和虚拟实验室管理,必须借助于三维建模和虚拟重建技术。为此,要按以下步骤实时虚拟实现技术在虚拟实验室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2.2.1 三维建模

借助于Solid Works三维建模软件对虚拟实验室管理系统中所涉及到的各个对象进行建模,包括实验设备,实验仪器,实验耗材,甚至到实验室的黑板、灯、桌椅等都要进行建模,以增强虚拟实验教学的真实感。

2.2.2 场景重建

利用场景组态软件将之前构建的三维模型进行场景布置,从而重建出与真实实验室完全一致的实验场景,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进行虚拟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身临其境感,也从侧面提高了整个虚拟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管理直观性。

2.2.3 数据采集与通信

利用底层传感器实现对被测对象数据的采集,并经过数据整理、滤波等操作,将数据传入到虚拟实验室管理系统的中心数据库进行存储;另一方面,当虚拟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这些参数时,再利用数据库访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通信和访问,从而实现对数据的虚拟化采集与访问。

2.2.4 虚拟现实的响应

在整个虚拟实验室管理系统中,基于虚拟操作实现的响应,必须依托VRML技术,这是一种在网络中面向虚拟技术的工具,通过对VRML的编程开发,能够实现系统和数据库、因特网、虚拟现实动作响应自定义等功能,因而能够实现虚拟技术对现实操作的响应。

3 结 语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其应用于虚拟实验教学也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虚拟实验室管理系统正在逐渐被广大高校师生所认可,它能够极大的降低传统实验室教学所带来的压力,同时由于该虚拟实现技术是基于计算机系统实现的,因此很容易就能够实现人手一机,对于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本研究课题主要从交互式虚拟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功能入手,详细设计了其开发平台与虚拟实现技术的应用,对于虚拟实现技术在虚拟实验教学系统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景阳,陈纲,曾旭东.山地城镇建设研究中低成本虚拟现实系统的配置方案[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3).

[2] 高钦和,蒋威,管文良.基于软件的PLC虚拟实验系统的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2).

[3] 张刚,罗小华,贺利芳.构建网络虚拟实验室技术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3).

自动化交互系统的管理与教育 篇4

研究自动化系统,一般专注于系统的设计如何满足其特定功能,而人的因素,特别是认知方面,在设计中往往会误解或被忽视。其实不然,随着系统变得越来越自动化,越来越复杂并与其它系统有更多的互联,操作人员的作用较以前任何时候都重要。因此,人的因素也日益重要。将人与系统集成达到自动化,并非一桩简单的事情。

虽然,考虑了种种关于人和自动化的令人注目的研究课题。但是,由于真正的研究和设计是嵌入在许多巨大背景之中,研究和设计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说法;许多个别研究者和设计者的工作,还不能达到真正的最优化,使得设计和研究工作得出有利于社会的某些有用成果的初衷上还存在问题。这就要求管理和教育设计者、执行者和公众最终必须接受从研究和设计得出的产品和服务。

本文在人-交互自动化的研究和开发投入使用中,最后关键步骤:系统管理和教育,其目的简而言之就是将人的因素和自动化两个范畴合理可靠交互,以达到人和机器在系统中高效、安全地运行。

1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是人-交互自动化的研究和开发投入使用的最后关键步骤。它包括许多考虑,但这里仅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1.1 系统的束缚

一个自动化系统可以“纸上谈兵”的设计,一旦它与人的因素结合,投入实际的人-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其运行的实际状况,取决于它们的设计者;设计者使用的资源和政策,取决于他们自己制度管理可用和分派给的资源和政策;制度管理取决于政府的法律和法规,以及主要受政府影响的经济优先考虑和约束;政府的运作又受普遍的文化,包括语言、道德标准和传统的影响(如图1)。

系统设计者和管理者应该明白人-自动化是嵌入在连续的巨大背景之中,形成这种影响环,并要求知悉普遍的较长连续时间常数,因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在这组环中进一步发生什么变化。

这种层层相套的核心是人-自动化的运行,它的高效背后是诸多层面的和谐统一,否则就会出现变化,导致交互系统运行的非最优化。

1.2 生命周期的考虑.

图2表明使一个新系统诞生所必须采取的一系列步骤(组成一个生命周期)。每一步骤生成后一步骤的前提条件,并且只要必要条件没有满足(如每一结合块上的反馈箭头),这个前面的步骤就必须重新加工处理。每一步骤的输出是有组织的信息,并且对前一步的反馈是信息的差异。通常,向下走一步,这下一步要比上一步花费更多时间和更大代价。调度安排和预算必须预料到这个事实。如果,上一步:例如要求的规格,没有完成好,那么下一步的成本仍会较高。要求应是必要的(不是异想天开的),应该描述什么(不是怎样),应该清楚、完整,应该可以追踪到理由是为什么,应该能够良好地提供文本,应该是定量的以及应该是可以测试的(因此如果被满足,就是明确和易于了解的)。

重要的是,对这每一步要有人因素的专业人员与系统工程师一起工作。如果他们仅在最后为设计带来他们的允准或祝福,那么再要改动就迟了,并且对所有人来说可能是不偷快的结果。

在下一步开始前,不需要全部完成这一步。为了节省时间,有采用并行工程的趋势,在并行工程中,于前面各步骤正在完成的同时,开始后继的各步骤。

图3表明物质材料必须走过各步骤的,一种类似的生命周期。每一步的输出是物质材料的一种形式,并且反馈就是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当前一步没有做到时,往往就要求新的一批材料来满足需要。在选择材料时,系统经理和工程师应该考虑三步,虽然通常可用已经加工好的材料来制造这个系统。在系统规划中,每一步所要求的时间和成本是主要的。考虑可持续性和材料的成本,越来越是设计者和管理者的责任,包括考虑在选择材料和废弃处置之间的全部事件的序列。

1.3 成本的折衷平衡

有关人-自动化系统的成本,可能是很大的和变化的。随着自动化可靠性的提高,运行和维护的人工成本降低。但为了获得这种可靠性,投入的资金就要增加。然而,随着系统复杂性增加,其它各因素不变量的话,人工的成本可能预期会增加。如果维护者在故障点废弃一些部件,在修理人工成本降低的同时,硬件的成本增加;而如果这些部件在当地予以修理或将工作扩展到预防性维护,那么情况就相反。标准化往往会降低个别系统的成本,但要达到标准化,就要较高的人工和测试成本。显然,通过这种成本折衷平衡的定量分析,可以发现最优的成本。通常认为一个新系统的成本是硬件的采购获取成本。但这仅是冰山的一角,在其表面之下是运行、培训、软件和硬件支持、测试、维护、修理、退役,以及废弃处置等的成本。美国制造厂采购机器人的历史就是一个恰当的事例。在许多情况下,购买者天真地忽视了支持机器人的基础设施还没有到位的事实,并且没有认真考虑,结果它大大超过机器人采购的价格,并且延误了自动化的工作许多年。在回答特定问题的研究上,信息价值的理论提供了一种工具来决定应该投资多少。如果由知道答案而节省的教育期望设计/制造/销售价格或成本没有超过做研究的成本,那么就不需要做这种研究。

1.4 人-自动化系统改进的管理

事实是在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的自动化,是一种巨大的活动,其中包括要使用大量各种各样计算机辅助的和复杂的软件工具。第一个成功的专家系统,曾被DEC(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用来配置计算机系统。其它的一些系统用做远程地点间的远程会议,包括在各地点之间的共享图形资料和实时画图。还有其它软件能使设计者描绘3D图形或着色的实体模型。一个例子是叫做Jack的软件,它能使设计人员描绘在飞机座舱或其它工作场所中的人体,并改变人体四肢和躯干的测量尺寸来符合男女统计分布的百分位。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测试是否设计满足合理的人机工学要求。遗传算法正在越来越多地用于快速评估由小扰动逐步改进,收敛到相对某些给定约束的性能越来越好的几千代系统。

2 教育

为了对付或处理有关自动化的人的问题,必须面对教育技术使用者和借以教育广大公众的一个最大挑战。希望明确:给人因素工程师以自动化承诺了什么较好或较坏的提示,并给自动化工程师以人的某观点和为什么此观点在系统设计中重要的概念。人因素的专业人员必须了解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同样重要的是,系统工程师要了解有关的人因素,特别是考虑操作人员使用者的需要。下面阐述对教育未来的人-自动化系统设计人员和使用人员来说,特别有用的几个概念。

2.1 实验和建模

为了理解人-自动化系统,要求在科学的规律下做实验。物理定律可应用于自动化工程,但很少有定量的定律可用于工程处理人与它的交互。但是,系统分析的概念可用和可应用于这两方面。学生和一般公众都需要了解这些概念的基本原理。因为它的复杂性和可变性,纯粹的决定论是一种难得选择:我们必须借助于统计推断。技术人员以及受过教育的公众应变得更精通概率的思考。

错误通常是有规律的,是由许多潜在因素的交互相互作用造成的,这些因素必须予以根绝。谴责那些最直接影响任一事故或事件的因素,对一个有用目的来说难得有效。什么更有效,是去找出和纠正那些引起错误的潜在系统缺陷。

人在回路中的仿真是一种特别有用的工具,并且已经广泛用于研究和测试硬件和软件。它有优点和局限,特别从哪一种保真度的仿真器适合哪一种问题的角度来看,需要较好地重视。

2.2 设计

人-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是技术与所有人关系的一种综合。它并不是建造一个物品。这对工程师来说,是需要注意的一条重要启示。

系统设计是在给定由管理者、使用者或提出要求者所摆出的约束后,在许多变量(物理的、行为的、经济的)间做折衷平衡的事。这种防止误解的说明,由4个要点组成:

(1)首先,确立给定的硬约束,但不要认为这些约束事件不存在。任务分析是开始的一种好方法。

(2)然后,思考主要的折衷,思考在帕累托边界上的变量或不占优势地位的方案集。

(3)再从重要受影响方思考(或引出,如果切合实际)它们的目的和效用函数。它们是会变化的,并且需要做折衷。

(4)最后合并a、b和c,并使之满意。

如果设计者不熟悉这些决策的概念,他们就应该去熟悉。设计者应该考虑最好符合情况的决策准则,例如在期望值(概率乘结果)和极小极大之间做折衷。系统的设计者可能不习惯从这种角度来思考。在实际的人-自动化系统中,“最优”设计是荒谬的,如“100%全”的概念。我们应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设计安排变量、决策准则和折衷,然后作出判断。

2.3 一般的警告

自动化有神奇的效益,但当轻率地应用时,它可能导致复杂性、不可预见性和多种形式的疏离(人与机器的疏离)。

公众需要了解,自动化既非万能也非无能,并且现实几乎总是有人与自动化的某种交互作用。

已有一种认识上的趋势:自动化只完成那些最容易自动的工作和把其余留给人去做。从一种观点来看,这是尊重人的贡献。从另一种观点看,它可能导致部分自动化的一种大杂烩,使得余下的人的任务缺乏条理和较他们所需更为复杂,并导致系统性能的总体下降。意识到这种紧张关系以及没有简单解存在的认识,是重要的。

人和机器的大规模集结,有时对相当简单的恐怖分子行动来说,是特别脆弱的。许多新的思考是要求去减小这种脆弱性。系统的工程师(规划者、设计者和管理者)应把考虑人与自动化的交互作用视为当然的责任。这可能意味着要与人因素专业人员一起服务和工作,或意味着工程师要熟悉人因素工程的概念。宁愿两者都要。工程师生来就回避是鼓吹者,并且往往把对变革的鼓吹留给缺乏技术培训,实际不了解所涉及的技术问题的那些人。作为公民的工程师的责任是,去鼓吹在自己专门知识范畴中的改进。人们意识的生产率(才能的充分发挥),可能与机器的(经济)生产率不相关,难题是使它们对应。

3 小结

通过以上的阐述,明确地指出在人-自动化交互系统研究中不被重视的人的因素,看是小到可忽略的事,其实却关系到系统能否有效、高效运作。同时从系统管理和教育的高度和层面帮助设计者、使用者和公众理顺工作思路,强调工作重点以及必须引起注意的问题等等。

这个研究方向在国内自动化系统的工作者中还没有引起重视,这也是笔者阐述该问题的初衷和责任。

摘要:文章指出了在人-自动化交互系统研究中不被重视的人的因素,看似小到可忽略的事,其实却关系到系统能否有效、高效的运作。同时从系统管理和教育的高度和层面帮助设计者、使用者和公众理顺工作思路,强调工作重点以及必须引起注意的问题等等。

关键词:人-自动化,管理,教育

参考文献

[1]Johnson-Laird,P.N.Human and machine thinking.Mahwah,NJ:Erlbaum,1993.

[2]Sheridan,T.B.(1980)Computer control and human alienation[J].MITTechnology Review,83(1):60-73.

交互管理 篇5

打响新年头一炮的是来自瑞典的Tobii公司,上个月结束的CES上,Tobii发布了一款名为REX的眼控外设,在显示器底部装上它后,使用者看到哪,屏幕上的箭头就会自动跟到哪,大大提升了用户的操作效率。Tobii表示今年秋季就会将REX推向市场;无独有偶,本土厂商海尔此次亦展示了一款视控电视,用户只要动动眼睛就可以切换频道并调节音量。

其实,就在过去一年多时间业界将目光聚焦在声控技术的时候,视控领域同样暗潮汹涌。

Siri发布后不到半年,Tobii就拿到了来自Intel Capital的2100万美元投资,这让它的估值达到2亿美元;而几乎就在同时,来自武汉大学的学生团队xight开发的视控技术也拿到了2012年微软创新杯中国区决赛的软件设计特等奖。

去年10月,丹麦视控技术创业公司The Eye Tribe获得了丹麦国家高科技基金2500万丹麦克朗(约合440万美元)的投资;而在国内,一家叫做七鑫易维的公司也得到了来自安迪大洋公司的投资。

经过2012年的酝酿,2013年,视控技术将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蓄势待发

百度CEO李彦宏在1月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谈到了这样一个观点:许多现在看似新奇的技术其实学界已经研究了四五十年,但过去的研究并不能把这些技术推到实用阶段,因为“学术界的研究和实际的产品一直是分离的”。

不过,市场需求和商业力量的介入彻底改变了这一切。以语音识别技术为例,李彦宏表示,过去的1年里语音识别准确率提升的速度比过去15年提升速度的总和还要多。而引爆它的正是iPhone 4S和Siri的发布。

视控技术同样正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在民用市场上,目前视控技术的应用主要针对无法自由活动的残障人士,在他们所面临的应用场景下,视控几乎是最好的交互方式。尤其是对以英国科学家霍金为代表的“渐冻人”群体来说,由于连语言能力也已丧失,通过视控操作的电脑已经成为了他们与外界沟通的唯一工具。霍金所使用的视控设备就是IBM为他量身打造的,而前面提到的Tobii和七鑫易维都是做这方面业务起家的。

除此之外,最近几年一些市场调研机构也开始运用眼动仪追踪用户的页面浏览习惯,从而帮助客户改进网页页面的UI设计。

不过,Tobii和七鑫易维目前所处的毕竟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市场,据七鑫易维创始人黄通兵介绍,他的公司目前的销售额在百万元人民币的规模,而且直到去年才实现收支平衡,去年拿到投资的Tobii显然也有更大的野心。总之,想要进一步释放视控技术的商业价值,那么将它推向消费级市场是自然而然的事。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各大厂商的推动下,我们日常生活中愈来愈多的东西正在变成显示屏,从手表、镜子到桌子、汽车,屏幕数目的增加带来的必然是多屏间的融合与打通。而现有的交互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举个简单的例子,目前微信的摇一摇传图功能,使用户能够相对便捷地将PC上浏览网页中的图片传到手机,不过用过的人都知道,它的用户体验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试想一下,未来当视控技术成熟后,这样的过程完全可以优化为只需要先看一眼电脑上的图片,再看一眼手机,照片的传输就能完成。

所以,无论是从公司发展还是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视控技术的转折点正在来临。而最有可能成为视控领域中的iPhone 4S引爆行业的硬件产品无疑是谷歌公司那吊足了业界胃口的Google Glass。

1月28日和2月1日在洛杉矶和纽约举行的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将会揭开Google Glass的神秘面纱,让开发者们近距离体验这款产品。虽然从目前的消息来看,第一代的Google Glass上还并不具备视控功能,但是在它所带来的全新应用场景之下,视觉交互一定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或许视控未必能够像触控一样成为独当一面的交互手段,但它一定能够作为现有交互方式的重要补充。

商业化路径

诱人的蛋糕已经摆到了桌面上,但到底怎么推广这项技术,已经入局的几家公司思路并不完全一致。

目前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寻求合作或者自己单干。国外的Tobii和The Eye Tribe选择的是前者,而本土的七鑫易维和海尔选择的都是后者。

具体来说,Tobii目前的方式是开发自己的小型硬件外设,为PC提供附加的视控功能,这次CES上所发布的REX专门针对的就是使用Windows 8系统的PC;而The Eye Tribe的思路略有不同,它们目前的构想是通过技术授权的方式将视控技术需要的红外传感器整合到大厂商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上,使其像摄像头和陀螺仪一样成为智能终端的标配。

本土的海尔和七鑫易维则选择自己开发完全独立的设备。海尔的视控电视已经明白无误地表明了这一点。而黄通兵对记者表示,未来半年内,七鑫易维会推出一款针对消费级市场的终端设备,不过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款设备,黄通兵卖了个关子,只是称其将是“革命性的产品。”

几家公司已经摩拳擦掌,一场人机交互的新变局似乎就要拉开序幕。然而有人却给这项酷感十足的技术泼了一盆凉水,有业内人士告诉《商业价值》,即便现在从事视控技术的公司都宣称技术安全可靠,但红外线对人眼的潜在威胁依旧不能小觑,这也为这项技术的前景增添了一些变数。

总之,视控技术能否最终成就一门大生意,大家还是先静观其变吧,因为答案或许很快就会揭晓。

交互管理 篇6

1 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基础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不断追求和实践中形成的。它既是企业发展的内在依据,也是企业实现竞争力的关键。企业文化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展开的理念基础,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1.1 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开展的依据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既要为员工的发展寻求科学途径,又要使企业效益得到提高,企业实力得到提升。而影响员工发展、企业效益、企业实力的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式等都是在企业文化的管理理念指导下产生作用。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长期经营实践过程中凝结而成的,体现了企业的本质和精髓。因此,企业在招聘、选拔、考评、晋升、奖惩等方面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标准,都会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比如,良好的企业文化将引导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塑造一个以激励为主的用人环境,使得员工得到科学的发展。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才能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有效率。

1.2 企业文化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开展营造了组织氛围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和发展的软法宝,它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但它能给企业带来长久的生命力。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迟早会被市场淘汰。良好的企业文化树立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开展各项工作,就会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促使员工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从而使企业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1.3 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具有向导作用

任何管理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也就是说,任何管理都具有差异性。而管理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企业文化的差异引起的。因为企业文化既包括企业经营宗旨、目标、方针、计划等方面的企业精神,也包含员工行为方式、产品质量、厂容厂貌等企业形象内容。一种管理理念在某一企业能获得良好的管理成效,却可能在另一企业完全行不通。因此,企业必须研究适应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环境和条件,防止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企业文化理念不一致。如这2个方面的理念不一致,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活动就不能顺利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就不会达到预期的结果。企业兼并时,因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与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而导致兼并后破产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在一定的企业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服从于企业文化这个软环境,这样人力资源管理才更加有效率。

2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实践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职员的潜能,全面提升企业人力资源队伍的素质,保证企业目标得以实现。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和企业文化的内在要求是紧密关联的。正因为如此,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实际上是企业文化在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我们需要将企业文化考虑在内,将企业文化贯穿始终,因为它是企业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考核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内核。

2.1 企业招聘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是企业成功的保证。企业能找到最好的员工、最适合自己的员工,是企业拥有良好企业文化的重要表现。要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企业招聘工作很重要。企业在制订招聘计划时,加入企业文化的内容,尤其是企业价值观念的导向;在开展公关活动时,要向潜在的员工宣传企业的价值观、宗旨等。在招聘过程中,除了考量应聘者的知识、技能、健康状况、反应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外,还要考量其合作精神、责任感等方面的内容,运用各种手段分析判定应聘者的价值取向是否与企业的价值体系相一致,以此选择对本企业文化认同较高的人员。因此,企业招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活动,也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

2.2 企业员工的培训活动始终贯穿着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可以通过员工教育培训的方法来推广企业文化。培训是企业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培训想要取得最大化的效果,不能只包括对员工的技能、知识等职业方面的培训,更应该包括企业文化在内的非职业培训,要采取各种灵活的培训方式(如活动、游戏、竞赛等),让员工了解企业的文化,将企业的价值观在活动中悄无声息传达给员工,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行为。

2.3 企业员工的考核、评价以及激励以企业文化为准绳

大部分企业以业绩作为评价员工的主要指标,有些企业也对员工进行品德的考核,但考核内容缺乏定量的描述,因此在考核的时候主观性非常强,并不能深化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的要求应该溶入员工的考核当中,将企业的价值体系作为考核的指标之一。通过企业价值观、企业行为规范、企业形象等细分量化来进行考核,达到深化企业价值观的目的。激励员工是企业用人的精髓。它能有效地释放员工的潜能。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目的是通过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任何一个企业,离开了“人”这一决定性的因素,就谈不上生存发展。企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重视员工这一群体作用的发挥,形成重视人、尊重人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员工的参与意识、全局意识、发展意识得到有效发挥;才能将员工的危机意识转化为一股强大的动力。这些意识的发挥及动力的形成,将为企业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可靠保证。

3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在交互影响中发展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交互影响,共同促进企业发展。一方面,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也在一定条件下促使企业发生变革,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建立一套内含企业文化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管理制度,培育良性的企业责任感和企业精神是企业发展和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基石。

3.1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在融合中促进企业发展

人力资源的文化整合功能贯穿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尤其在企业发生兼并和重组阶段时更为明显。为了加强员工对不同文化传统的反应及适应能力,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跨文化培训。因为人力资源管理的获取、控制、激励、培训与开发、整合等各项功能的实现都受到企业文化直接或潜在的影响,同时这些功能的实现又反作用于企业文化的形成、维持及发展。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企业不能简单地套用原有的文化模式,而应该建立起强有力的独特文化及共同的经营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3.2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在变革中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直接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当人力资源政策发生变化时,员工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对企业文化进行变革时,对人力资源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以促进新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对文化内涵进行重新定义之后,企业应该对人力资源系统进行相应调整,这样可以确保公司的人力资源系统能有效地支持和强化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公司原则,即新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互相依存的关系。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再好的人力资源也需要在特定的企业文化氛围中施展才能。企业文化所提供的企业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仅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运作中的依据,同时又为企业培育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4 结语

总之,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中2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它们在企业发展中有着内在的关联性,既相互依存,又互相促进。但是,它们有着一个关键的核心要素,那就是企业中的人。它们以人为基础,也以人作为实践活动开展的载体。这是讨论企业文化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时必须十分重视的关键变量。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人力资源管理,最后都是指向人,目的都是为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发展,以实现企业健康、有序、持续的发展。因此,我们既要在企业发展中将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融合在一起,也要在企业变革中将两者作为主要的促动变量。

参考文献

[1]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第9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8.

[2]郑晓明.人力资源管理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00-105.

交互管理 篇7

1. 督导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自实施本科教学督导政策以来, 各高校的督导工作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 提高教学质量的成效显著。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学形式趋向多元化发展, 教学督导工作的内涵不断拓展和丰富。督导工作逐渐由单纯的“督”延伸到“导”, 并逐步发展为督教、督学、督管三位一体。但是,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大背景下, 督导工作普遍表现出一些缺点。

1.1 督导组管理和督教交流信息化程度低

由于信息化程度低, 采用文件传达和电话通知的方式, 督导管理和督教交流过程中会出现了信息交流不畅、交流不全面、问题反映不及时等现象。比如上课教师和督导员在有限的课间交流不够充分;学生与教师和督导员之间交流较少, 而且不愿意当面表达意见。督教交流信息的不畅, 影响了督导体制发挥更为积极有效的作用。

1.2 督导过程采用传统的纸质表格记录方式导致反映的信息量小

自督导组成立以来, 各高校一直采用传统的纸质制式表格方式记录, 通过逐项打分和最后评语的途径反映课程质量。在某种程度上, 这种方法易于量化管理和评比, 但是对于不同种类的课程和授课方式, 这种方法所反映的信息量明显不足, 对课程进一步改进起不到显著促进作用。

1.3 人工方式的数据统计效率低, 数据分析不深入

督导在评价过程中通常记录在制式表格上, 定期交由督导工作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收集整理, 然后进行扫描存档和数据统计。这种工作方式工作量大, 不仅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而且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容易出错。另外, 督导对教学工作的评价数据只能反映某一阶段的工作情况, 不能反映某项教学活动或某个教师较长期的发展变化, 虽有数据积累, 但对数据的深入分析不足。

因此, 亟须加快督导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提高督导工作效率和质量。建立管理层、督导员、教师和学生的督导信息交流平台, 使督导员及时掌握教学动态和反馈督导信息, 使教师从被动的督导转变为参与督导, 使学生能够提出对教学的意见, 为管理层进行决策提供参考。

2. 交互型本科教学督导体系

2.1 督导主体关系

教学督导重点在于人员的管理和信息的交流, 如图1所示, 督导过程中的主体包括四个:校级督导管理者、督导组成员、上课教师和学生。一个完善的督导体系需要充分调动这四个主体的积极性, 进行畅通的信息交流和反馈, 共同推进教学改革, 实现以督促教、以督促学、督教相长、教学相长的目标。

四个主体的两两之间都需要进行信息交流: (1) 作为管理者的校级督导机构, 需要聘用和管理督导组成员, 制定督导规范标准, 检验督导效果, 等等;而督导组成员需要对督导机构负责, 履行督导义务, 及时反馈督导信息。 (2) 校级督导管理者要及时将督导组的评价信息反馈给上课教师, 而教师要根据该信息对课程方法或内容进行改进, 通过信息交流实现督教相长。 (3) 督导组成员在听课过程中, 对于一些问题要及时与上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 实时指出问题和改进方向, 而教师也可以通过交流向督导专家请教,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督导的目的就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校级督导管理者要及时了解学生对督导和教学的意见和反应, 尤其是90后学生思想活跃、个性较强;而学生可以主动向督导管理者反馈对督导和教学的建议意见, 促进督导和教学工作开展。 (5) 督导组成员与学生之间也需要互相交流, 由于年龄和经历不同, 因此老专家可能并不清楚现在的学生需要什么、喜欢什么, 哪些方式和方法能使新学生更容易吸收和消化知识。 (6) 上课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最为重要。

2.2 交互型督导

督导系统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调动更广泛的人参加到督导过程。所谓“交互型”就是建立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 包括:校方监督, 院方督管, 同级评议, 学生反馈。校方监督主要是管理层面, 通过聘请督导专家对课程进行监督指导。院方督管是学院级的管理, 根据督导专家建议督促授课教师改进和完善授课方式方法, 并以此参考管理其他未被评价的教师, 从整体上推进学院和学科建设。同级评议是促进教师自身进步的方式, 从同一门课程不同教师的授课内容、方法、技巧和掌控等方面对其他教师提出建议, 可比性更强, 更易于教师发现自身问题和快速成长。学生反馈是从学生角度对课程提出意见, 可以及时知道学生听课过程中哪里不懂、哪里不会、哪里需要详细和强化等, 通过网络化的途径解决授课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问题。

2.2.1 校方监督实时化和长期化

教学督导过程中, 校级监督的作用主要通过督导组反馈实现管理。督导系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不仅能够使督导工作信息实时交流, 而且能够积累宝贵的历史数据, 便于教师或课程的长期性质量评判。对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可分为阶段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两种形式:阶段性是以学期或学年划分, 对教师的某一门或几门课程进行评价;发展性评价是以大量历史数据为基础, 对教师教学事业的成长和发展给出客观评价。

2.2.2 院方督管全局化和透明化

学院负责具体的课程设置和教师管理, 在校院两级督导管理模式中, 教学督导工作也是学院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督导系统将向学院反馈全院被评价教师完整的评价信息, 以及其他各方 (学校、机关、其他教师和学生) 的意见和建议。系统数据库的统计能够客观反映评价结果, 能够使学院全局了解教师的授课质量和反馈信息, 把握学院教学质量, 并能够从横向上与其他学院进行对比, 纵向上掌握授课教师的成长情况。同时, 网络化能够使学院管理和晋升教师更加透明化和公开化, 做到有据可依, 有利于学院管理。

2.2.3 同级评议具体化和深入化

无论是校方监督还是院方督管, 都是从管理层面着手促进教学质量。同级评议机制则主要是搭建授课教师之间广泛交流的一个平台, 一方面对督导意见进行讨论和反馈, 另一方面同级教师互相之间交流经验、心得和方法。从同级教师 (尤其是同龄的青年教师) 的角度出发, 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问题进行讨论。同级之间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能够产生共鸣, 更容易发现和解决具体问题。同时, 评议者和被评者的角色是互相转换的, 同一门课程的授课教师既可能是评议者又可能是被评者, 因此从对课程内容的熟悉程度、授课技巧和对课程的掌控力, 以及对学生兴趣的把握程度等方面都可以进行具体而深入的探讨。同级评议机制将教学督导的功能进一步扩展, 使教师由被动变主动, 主动改进教学, 参与到教学改革进程中。

2.2.4 学生反馈及时化和全面化

教学中,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主体。只有学生充分发挥其教学的主体作用, 才能使教学质量获得整体提高。当前, 本科学生大部分是90后, 并且未来几年将有00后走进大学课堂, 由于成长环境和教育模式与现在的教师存在非常大的差别, 因此如何调动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其发挥学习主动性将极具挑战性。在督导系统中, 督导专家和同级教师都无法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 旧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是否适用也需要实践的考验。在教学改革过程中, 督导体系不仅承担了督教的作用, 而且具有督学的义务。但是, 命令式的督学显然不适合新时代学生的特点。要想调动学生主动性, 必须知道他们在哪里不懂, 对哪种方式感兴趣, 哪些老师值得他们“点赞”, 因此在督导系统中引入学生反馈模块非常有必要。在这个模块中, 学生可以“跟帖”参与课程的评价, 可以提出问题, 可以发表个人看法。校方管理员、督导员、教师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和探讨, 架起各方与学生交流的桥梁。利用信息和网络系统, 学生反馈的信息能够做到及时和全面,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督导工作。

3. 督导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为构建督导信息化管理平台提供了技术保障。本科教学督导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随着各高校教学网的大力推广, 以精品课程和mooc课程为代表的新型网络教学方式将极大地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 也为教学督导信息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建立督导信息化系统需要确定系统功能, 规划系统模块, 并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3.1 系统功能

督导信息管理类系统的目标是基于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 对学生培养全过程的教学质量进行监督, 采集、管理、查询、统计和分析监督信息数据, 从而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动态信息, 以便制定相应政策,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用户信息与权限管理、督导信息采集与管理、信息统计分析、信息查询与发布、信息资源共享与交互等。

3.1.1 用户信息与权限管理

教学督导系统基于网络平台, 对全校师生开放, 参与面广泛, 需要具备强大的用户注册、审核、角色分配、信息管理、权限控制等功能。用户类型主要包括系统维护员、校院两级管理员、督导组专家、教师、学生等, 不同身份用户具有不同权限。 (1) 系统维护员具有最高的一级权限, 负责对督导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2) 校园两级管理员拥有二级权限, 主要负责审核用户注册信息, 发布督导计划, 协调督导专家, 收集督导评价信息, 发布公告, 等等, 并可以浏览和下载所有教师信息; (3) 督导组专家拥有三级权限, 可以浏览督导专家和教师的信息, 查看本部门的督导评价汇总信息, 上传和修改督导工作计划和督导评价意见, 回复教师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等; (4) 教师仅拥有普通权限, 可以浏览督导专家和教师的部分信息, 查询个人或其他教师的成绩和督导听课评价, 回复或评论督导和学生意见, 评价其他教师课程等; (5) 学生也拥有普通权限, 可以查看教师的课程评价结果, 发布教学或课程存在的问题, 发表个人意愿和建议, 参与课程评价讨论, 等等。

3.1.2 督导信息统计和分析

校院两级管理者或督导专家上传教学督导成绩后, 系统会自动汇总、统计出该被督导对象的总成绩, 并提供打印功能。系统还能对两级督导部门的听课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对督导的听课评价结果进行数据校正、标准分析计算和数据导出, 以保证督导评价的公平公正。系统能够按照不同部门对督导评估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并能将排序统计结果显示出来, 还能够以图标形式形象地将按统计结果划分等级。系统能够统计督导专家历年来的听课记录、评价分数等, 分析督导专家的工作量、评价偏好等;同时对教师历年来的得分进行综合分析, 从而得出该教师的授课质量提高趋势, 等等。

3.1.3 督导评价信息查询

督导评价信息查询功能主要提供课程查询功能, 可以通过关键字查询被督导对象的授课安排, 从而利用系统可以下载各种表格文件, 查询相关信息, 不同角色人员在权限内可以查看督导评价, 利用系统发布督导通知和工作信息等。通过信息查询, 学校 (院) 管理层可以总体实时掌握某阶段课程质量动态, 了解各方对授课教师的整体评价, 总体判断学科发展趋势, 通过长期数据分析掌握教师成长发展情况, 以便学校 (院) 制定相关政策管理课程和教师。教师可以通过查询功能了解督导专家和学生对自己课程的评价, 知道个人的优缺点, 确定改进发展方向。

3.1.4 督导信息反馈和交流

督导信息反馈和交流功能是为督导各主体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被督导对象可以对督导意见提出反馈, 通过站内短消息、留言等功能同督导专家就某一教学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同时, 校院管理者、教学督导专家、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留言功能或实时信息交流功能发表对督导或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信息反馈的实时性能够大大加强教学督导的作用, 通过建立多方交流机制, 让督导深入了解教师授课的思路和意图, 使教师在讨论中清晰明白个人缺点和存在差距迅速成长, 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和建议, 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总之, 通过设立信息反馈和交流平台, 能够大大发挥教学督导的督、教、学三位一体机制的优越性。

3.2 模块构成

当前, 系统设计一般采用模块化设计, 即将一个系统分解为若干个标准化的构建或模块, 再按照一定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方法组合成各种各样的集合体, 以达到便于组装、更换和使用的目的。采用模块化设计能使系统性能显著提高, 灵活性增大, 适应性增强, 可靠性提高。

如图2所示, 系统包含以下六个模块: (1) 用户管理模块:包括用户信息管理、权限和角色分配、登录账号管理等; (2) 信息采集模块:主要采集机关、督导、同级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信息, 采集评价讨论信息和一些音频信息等; (3) 数据库管理和维护模块:管理和维护各类数据库信息, 管理文档、音频和视频信息, 维护数据库, 存储各类附件等; (4) 信息统计分析模块:分析统计各种督导听课、评课信息, 修正数据, 形成图形和表格; (5) 信息查询和调取模块:查询相关信息, 下载各种信息资源; (6) 信息交流平台模块:用户在权限范围内参与评价、对评价进行反馈和讨论, 进行督、教、学的信息交流。

3.3 相关技术

在督导信息化系统实现过程中, 主要涉及系统构架、数据库管理和数据分析等技术。系统构架核心包括C/S (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 架构和基于Internet的B/S (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 架构等。这两种构架技术发展较为成熟, 在部分高校的督导信息管理系统中已经应用。鉴于本文设计信息管理系统重点与创新点在于网络信息交流和共享, 因此推荐选择B/S系统构架模式。数据库设计包括数据库软件、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选择等。目前较为流行的数据库有Oracle、SQLServer、Access等, 其中SQL应用最为广泛, 可以实现本课题中关系数据的管理与操作。数据分析技术是督导评价结果的关键技术, 关系到评价结果是否准确客观。目前, 教学评价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加权平均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BP神经网络评价法, 等等。在系统设计过程中, 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分析方法。

4. 结语

本文研究了交互型本科教学督导体系及其实现方法。研究表明, 当前督导工作普遍存在的信息化程度低、反映信息量较小和数据分析不深入等缺点, 通过分析督导工作涉及的四个主体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包括校方监督、院方督管、同级评议、学生反馈这四项内容的交互型本科教学督导体系, 确定了督导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和相关技术, 为进一步建立该系统奠定了基础, 研究成果可为高校本科教学督导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摘要:本文以普通高校本科督导信息化为研究背景, 探索交互型本科教学督导信息化体系和实现方法。首先基于本科督导发展现状讨论了教学督导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然后通过分析督导工作涉及的四个主体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包括校方监督、院方督管、同级评议、学生反馈四项内容的交互型本科教学督导体系, 最后确定了督导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和相关技术, 为高校督导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本科教学督导,交互型,信息化,网络化

参考文献

[1]张荣.高校教学督导信息化工作系统应用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3 (3) .

[2]黄令.高职教学督导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的探索[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4) .

[3]颜承元.高校服务型教学督导MI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0.

[4]高艳.教学督导信息化的探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6) .

[5]唐立力.基于BP神经网络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J].中国西部科技, 2014 (4) .

交互管理 篇8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具体要求可知, 高等学校在组织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出教学的“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两种基本思想, 就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来看, 需要对国家的教育理念进行更新, 由此培养出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喜欢创新、善于沟通且十分注重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注重培养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业务的专业人才, 提升人才的管理水平。财务管理类课程学习的重点在于强调以人为本、自主学习和创新型教育理念的导入, 以上三点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课程学习。建构主义属于一种创新性十足的学习观, 其主要特色是将学习者当做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一个能动性因素。财务管理课程具有多学科、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需要学生具备应用能力, 因此不断研究建构主义理念下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也是提升财务管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水平的客观需求。

二、交互式财务管理学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指出, 知识不全是单一的通过教师的力量传递的, 多数情况下是很多学习者基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利用获取知识的过程或者在其他人的帮助下, 利用专项资料的学习或者通过意义建构的形式获取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指出, 学习环境四个重要的组成要素主要是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部分, 情境主要是利用学习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建构起度知识意义的构建;协作的作用发挥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利用学生来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 教师和学生之间利用协作的方式来搜集和分析学习资料, 根据学习资料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会话环节是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内容, 同时也是知识意义构建的重要方式, 学习小组成员主要通过会话的方式来讨论问题, 解决问题, 将不同学生的思维成果进行分享, 在此基础上完成学习的具体任务。意义建构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 利用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的形式, 使其认识到新知识, 由此建立起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由此可见, 意义建构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有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交互性财务管理学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以上建构主义的分析可知, 建构理论的核心思想在于学习的主动性和交互性, 文章根据建构主义的内涵, 设计出一种创新性交互式的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建构中心在于确立教学目标, 学习教学情境的创设, 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滋苑设计和学习策略的设计, 根据以上四点的分析和拓展设计出来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服务目标是高等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

(一) 教学目标确立

交互式教学模式设计出发点是问题的提出和对学生学习特征的分析, 建立在财务管理课程学习上的目的主要体现在阐明并解决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数据分析, 由此对学生群体的特征和学生的具体学习内容进行分析, 分析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尊重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本身具有的体系特征, 将其和预备技能、目标技能和学习态度等联系起来, 锻炼学生的初始能力, 由此确定能合理使用的教学起点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来决定是否继续采取交互式的教学模式。

(二) 学习情境创设

就交互式教学的学习情境创设部分来看, 该体系十分注重教学设计内容的凸显, 在把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特征基础上设计出和学习主体有关的且真实性较强的任务情景, 例如, 创设出真实的任务场景, 生活化很强的企业融资情景, 投资情景和股利分配的情景。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督促学生外化内部的知识。利用真实性很强的财务工作任务设计来实现任务的分析, 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强的学习课程, 由此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提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获取深刻学习体验的能力。

(三) 学习策略设计

由于财务管理课程的实用性很强, 设计学习策略的过程中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启发作用, 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监控教师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入学习进城之后的主要学习措施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发挥学生自主性, 提升学生学习企业资金管理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由此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认知上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作用在于基于学生资助学习的基础上选择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的不同形式, 利用不同的教学措施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化其对资金时间价值、投资决策等认识;学习效果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评价工具分别是学习自测和成绩管理的方式、作业评分、网上访问、学习反馈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评估教学模式的不足, 及时补充其他类型的教学模式, 由此完善交互式教学。

(四) 学习资源设计

就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资源来看, 其中包含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两方面, 同时还需要会话和协作工具的支撑, 信息资源主要包含信息传输的多种形式, 多媒体的利用展现了情景教学的优势,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强化教学效果, 将财务管理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 形象化资金管理的具体运作过程, 简单明了, 帮助学生理解。认知工具主要包含财务活动模拟软件、数字图书馆等。会话与协作工具主要包含共享文件、在线聊天软件等。除此之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还需考虑到使用交互式教学和企业理财背景、社会文化背景等层面的联系, 分析以上几部分能够为交互式教学提供的帮助, 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充实教学。

四、结语

就交互式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来看, 其十分关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注重学生的课堂讨论, 注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 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能动性, 符合我国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柴斌锋, 裘益政.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的应用研究[J].商业会计, 2012, 23:120-121.

[2]钟颖.普通本科高校《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18:136-137.

[3]杨行翀.《国际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对探究式教学方式和合作教学方式的尝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03:174-175.

交互管理 篇9

关键词:BPEL,工作流,人工交互

随着经济信息化的深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到了企业信息化中,许多公司和部门都依照自己特定的业务流程开发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但在传统的工作流管理信息系统中,各部门自己特定的业务流程紧紧的耦合在系统内部,这就使得己有的系统无法满足业务流程快速变化的需求,同时也造成业务逻辑的重用较为困难,系统中存在大量冗余的业务逻辑,因而使得系统开发的成本过高且系统难以维护。由于传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缺乏很好的扩展性和互操作性,它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的要求。将新兴的Web服务技术引入到工作流管理系统,使系统具备松散耦合、面向组件和跨语言、跨平台等特点,从而使得业务流程的管理更加灵活和方便,以满足现代企业对工作流管理系统提出的新需求和新挑战。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BPEL)[1]是由IBM、BEA、Microsoft等多家厂商联合提出的一个规范,它的目标是整合Web服务,对Web服务进行编排。而且它已经成为了服务编排的事实标准。BPEL的缺点是缺少对人工交互的支持。随后的BPEL4People[2]规范试图通过扩展BPEL来支持人工交互。由于BPEL4People规范晚于BPEL规范出现,现有的大多数BPEL引擎只支持BPEL规范,并不支持BPEL4People规范对BPEL的扩展,因此它们也都缺少对人工交互的支持。而且对于通过扩展BPEL来支持人工交互的做法也引起了一些争议。WebService.org的资深编辑Joe McKendrick在他的文章[3]中对这种做法表示了怀疑。因为扩展BPEL后,市面上现有的BPEL引擎都无法对其进行解析,一定程度上对BPEL标准的统一造成了破坏。要使现有BPEL引擎支持BPEL4People规范,则必须修改现有BPEL引擎,实现比较困难。本文以现有的BPEL引擎为核心,但不对现有的BPEL引擎做任何修改,结合两个组件即用户门户和任务引擎,使得基于现有BPEL引擎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简称BPEL工作流管理系统)能够支持人工交互。

1系统框架

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由流程引擎、任务引擎、用户门户和部署引擎四个组件构成,系统中的各个ject Access Protocol)[4]传送消息,通过彼此协作完成流程的执行。各个组件的功能如下。

1.1流程引擎

它是标准的BPEL流程引擎,根据BPEL文件描述的控制流执行编排好的业务流程。它可以选用现有的任意BPEL引擎,系统不用对它做任何的修改。

1.2任务引擎

它是流程引擎中执行的用户业务流程和用户交互的中间桥梁。它存储任务数据,并根据条件进行查询。它能根据流程引擎的请求创建任务,并根据用户门户的请求完成任务。

1.3用户门户

它是用户和用户业务流程交互的入口。它作为任务引擎的客户端,从任务引擎获取登录用户的任务列表,并以分类列表的形式显示。在用户需要处理某个任务时,它能够渲染任务对应的任务表单,并根据任务类型,在表单上添加相应的动作按钮。当用户点击动作按钮时,它能执行相应的处理逻辑。

1.4流程部署引擎

它的功能是部署一个包含人工交互的用户业务流程到工作流管理系统中。一个包含人工交互的流程的部署包括三个步骤,即用户业务流程描述文件到流程引擎的部署、每个任务对应的表单文件在用户门户中的部署,以及流程启动信息在任务引擎中的注册。

2人工交互实例

假设有一个用户业务流程P。它有两个用户参与,管理用户M和普通用户U。M可以启动P的一个实例,通过它提出问题让U回答。这个交互过程如图2所示。

1) M登录用户门户,用户门户从任务引擎请求任务列表,并显示任务列表。

2) M点击P对应任务t1的列表项,用户门户渲染t1对应的任务表单f1。

3) M填写f1并点击启动按钮,启动P的一个实例p。

4) p执行过程中给U创建任务t2。

5) U登录用户门户后,用户门户获取任务列表并显示。

6) U点击t2的列表项,用户门户渲染t2对应的任务表单f2。

7) U填写f2,并点击完成按钮完成t2。

8) p给M创建任务t3。

9) M刷新任务列表,即可看到t3的列表项。

10) M点击t3的列表项,用户门户渲染t3的任务表单f3。

11) M查看信息,点击确认按钮确认t3。至此p执行完毕。

在该交互过程中,人工交互通过一个个的任务来完成。

根据任务的功能,它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2.1启动任务

此任务用来启动一个用户业务流程的实例,如任务t1。

2.2交互任务

此任务从用户获取数据并将它传递给用户流程,如任务t2。

2.3通知任务

此任务向用户显示用户业务流程执行过程中的一些数据,如任务t3。

整个交互过程按功能分为如下六个子过程:

(1) 启动任务的创建(流程部署时完成);

(2) 任务列表的获取(过程1,5,9);

(3) 任务表单的渲染(过程2,6,10);

(4) 用户流程实例的启动(过程3);

(5) 交互任务的创建和完成(过程4和7);

(6) 通知任务的创建和确认(过程8和11)。

3人工交互实现

下面对上述的六个子过程分别进行论述。系统中各组件之间的消息交换格式符合XML标准,并通过SOAP承载。在下面的论述过程中重要消息的消息格式以XML片段的形式给出。

3.1启动任务的创建

无论哪种类型任务的创建,它的任务创建请求(如图3所示)格式都是一样的,但是请求发送者和请求的处理过程是不同的。

图3所示的任务创建请求中,$user为任务目标用户;$taskType任务类型, 可以为StartTask,Task,Notification三种,分别对应启动任务,交互任务,和通知任务;$taskFormURL为任务表单地址;$nsURL为用户业务流程命名空间地址;$operationEndpoint为用户流程中的任务操作端点地址。其中任务输入数据作为taskInput的子节点传送。

在用户业务流程部署时,部署引擎给任务引擎发送任务创建请求(如图3所示)即可完成启动任务的创建。

3.2任务列表的获取

用户登录用户门户后,用户门户通过给任务引擎发送任务列表获取请求(如图4所示),获取登录用户的任务列表。

图4所示的任务列表请求中,$taskType为任务列表的类型,同任务创建请求;$user为登录用户的用户标识。

任务引擎接收到用户门户的请求后,根据请求参数,过滤任务,生成任务列表,并按如图5所示的格式返回给用户门户。

图5所示的任务列表获取应答中,task标签可以出现任意次;$taskID为任务唯一标识;$taskName为任务名称;$createTime为任务创建时间;$formURL任务表单地址。

3.3任务表单渲染

用户门户根据获取到的任务列表将登录用户的任务以列表的形式显示出来,在用户点击某个任务列表项时,渲染该任务对应的表单,并根据任务类型添加相应的动作按钮以支持用户操作。

对于启动任务,用户门户渲染任务表单,并添加启动按钮。当用户点击启动按钮时,能够根据用户在表单中输入的数据构建流程启动消息,并将它发送到流程引擎。

对于交互任务,用户门户渲染任务表单,根据任务数据设置表单中控件内容,并添加完成按钮。当用户点击完成按钮时,能够根据用户在表单中输入的数据构建任务完成消息,并将它发送到任务引擎。

对于通知任务,用户门户渲染任务表单,根据任务数据设置表单中控件内容,并添加确认按钮。当用户点击确认按钮时,发送消息给任务引擎,更改任务状态。

3.4用户流程实例的启动

用户点击任务表单上的启动按钮后,用户门户通过给任务引擎发送启动任务信息获取请求(如图6所示),来获取一个流程实例启动所需要的一些信息。

图6所示的启动任务信息获取请求中,$taskID为启动任务的唯一标识号。

任务引擎接收到用户门户的请求后,以此任务标识号为索引获取流程启动信息,并按图7所示的应答格式返回给用户门户。

图7所示的启动任务信息获取应答中,$nsURL为用户业务流程的命名空间地址,$startEndpoint为流程启动操作的访问端点地址。

用户门户根据用户在任务表单中输入的数据,构建流程启动参数,将其作为流程启动请求的子节点(如图8所示),并以$startEndpoint为目的地址将它发送给流程引擎。

图8所示的流程启动请求中,$nsURL为用户业务流程的命名空间地址,对应上述任务启动信息获取应答中的$nsURL。

流程引擎接收到此请求后会启动相应的流程实例,并返回应答消息,至此一个流程实例启动完成。

3.5交互任务的创建和完成

交互任务在用户业务流程中是通过活动序列Invoke-Receive-Reply来表示的。Invoke活动给任务引擎发送任务创建请求(如图3所示),Receive活动等待任务完成请求,Reply活动进行应答。

对于交互任务,任务创建和完成过程中系统各组件的交互过程如图9所示。其中交互任务处理流程TP是由标准BPEL语言描述的一个流程(其内部逻辑过程如图10所示),它部署在流程引擎中,并在流程引擎中执行。

1) 用户业务流程UBP的实例ubp给任务引擎发送任务创建请求(如图3所示),

2) 任务引擎接收到请求后,更改请求中的目标命名空间地址为TP的目标命名空间地址,并转发这个请求给流程引擎来启动交互任务处理流程TP的一个实例tp。

3) tp接收到的任务引擎转发的任务创建请求后,生成任务唯一标识号,并调用任务引擎以这个唯一标识号为索引存储任务数据,并通过任务引擎回复UP,至此交互任务创建完成,并开始等待接收任务完成消息。

4) 流程引擎接收到来自用户门户的任务完成消息后,以消息中的任务标识号构成的关联集为根据,将消息正确的分发给tp。

5) tp通过给任务引擎发送任务完成请求(如图11所示),存储任务完成数据,更改任务状态。

6) tp以接收的任务完成请求后,以请求中的任务输出数据为子节点构建任务完成请求,并发送给流程引擎。流程引擎根据ubp启动tp(以任务引擎为桥梁)时创建的会话信息,将此消息发送给创建此交互任务的流程实例ubp,ubp回复tp,至此交互任务完成,用户业务流程继续执行,tp执行完成并退出。

图11所示的任务完成请求中,$taskID为完成任务的任务标识号;$taskState为流程的状态;其中从任务表单中获取的输入数据作为taskOutput的子节点传输。

3.6通知任务的创建和确认

通知任务的创建在用户业务流程中通过一个Invoke活动来描述。Invoke活动通过给任务引擎发送任务创建请求消息(如图3所示)创建通知任务。

用户确认通知任务时,用户门户给任务引擎发送通知确认消息,更改任务的状态即可完成。

4总结

本文以现有的BPEL引擎为核心,在不对现有的BPEL引擎做任何修改的前提下,设计了两个组件用户门户和任务引擎实现了基于现有BPEL引擎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对人工交互的支持。这种解决方案已经在实际的项目中得以应用。

参考文献

[1] Web services 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 version 2.0.ht-tp://docs.oasis-open.org/wsbpel/2.0/wsbpel-v2.0.pdf,2007

[2] BPEL4People.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webservices/library/specification/ws-bpel4people/, 2007

[3] McKendrick J.Do we need this animal called‘BPEL4People?ht-tp://www.webservices.org/weblog/joe_mckendrick/do_we_need_this_animal_called_bpel4people,2006

语音交互 王者归来 篇10

另一方面,苹果的老对手谷歌也已经宣称正在开发类似Siri的语音控制技术——Majel,用来替代Android系统中现有的Voice Actions。

毫无疑问,以去年10月Siri发布为时间界限,沉寂多年的语音交互技术正在重新回到业界的关注中心。

语音“国战”来袭

全球市场上,新一代语音交互技术的竞争已经在苹果的带动下全面打响。在今年年初的CES展上就可以看到,语音技术已成为各大巨头争相投入的重点,智能手机、PC、智能电视、汽车等产品均引入了语音服务功能。

而在国内,从各大厂商争相推出智能语音服务来看,中文语音市场同样暗流涌动。“目前类似苹果Siri的产品还没推出中文版本。所以,谁能更快开发出支持中文识别的版本,谁就能占据中文语音市场的高地。”艾媒咨询集团董事长张毅认为。

近日,优视科技推出的最新UC浏览器8.2 Android版,已经可以通过语音发出多种控制指令。优视董事长兼CEO俞永福表示:“手机天生就有眼睛(摄像头)、嘴巴(麦克风)、耳朵(听筒)、位置(GPS),围绕这些特性,手机与人的人机交互模式会发生更多革命性的变化。”

记者在体验该产品时发现,在浏览页面过程中,只要口头说出“前进”、“后退”、“加入书签”即能实现相应操作;所有的语音识别都会被上传到云端进行智能语义解析,再回到终端执行,识别的成功率相当高。

2月16日,天猫祭出了“新花招”,网友只要对着麦克风发出“喵”的声音,就有可能获得5元、1000元的现金红包。据天猫的工作人员介绍,“喵一声”的背后其实是“Flash声纹比对技术”,是一种“娱乐版”的语音识别技术——声音通过终端麦克风搜集上传,再通过云端提取声纹与标准值进行对比,最后反馈给终端用户。“使用起来非常简单方便,与以前那些需要手动操作的活动相比,这个形式就省事多了。”一位参加过活动的用户告诉记者。

此外,腾讯、长虹、TCL、百度等国内厂商也纷纷推出了基于云端语音识别引擎的产品。

“设想一下,如果所有的人机交互操作都可以通过语音完成,这将大大减少文本输入和功能之间的频繁切换。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更多的应用程序会支持语音交互,最终有可能把终端变为智能机器人。”汉语语音技术企业科大讯飞公司董事长刘庆峰认为,随着消费者对语音技术认识的加深,这个行业正在迎来蓬勃发展的时间窗口。

移动互联的契机

其实,语音技术在IT界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早在2000年,比尔.盖茨就曾提出“未来10年是语音的时代”。而IBM、英特尔和摩托罗拉等巨头也在语音领域有过多年的技术投入。不过,由于缺乏成熟的应用产品,功能上仅依赖于识别终端上原有的语音指令,因此长期以来都不是消费市场上的重要概念;而在PC时代,人机交互方式被更为精确、快速的键盘与鼠标所控制,这同样导致了识别度低下的语音技术无法获得市场的青睐。

现在,移动互联的兴起,加之相关技术的逐渐成熟,给语音这种交互方式带来了全新的契机。

事实上,新一代语音交互技术的崛起,并不是因为在识别技术上实现了多大的突破,更关键的是将语音与智能终端以及云端后台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整合。“前端使用了语音识别以及语音合成技术;重点在后台,集成了网页搜索、知识计算、资料库、问答推荐等各种技术,弥补了过去语音技术单纯依赖前端命令的局限性。”手机行业资深人士海东分析道。

此外,随着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群体时间的不断碎片化,个人计算中心移动化的趋势已经开始出现。对于移动终端来说,传统的键盘与鼠标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输入需求;语音则能解放用户的双手,交互的方式更加直观简便,相对来说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未来,随着交互技术的不断演进以及使用者对人机交互的兴趣逐渐浓厚,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也不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逐步转变为类似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角色——“人类说话,机器理解”,交流协作的人机交流模式正在逐步实现。

乔布斯生前谈到对Siri的展望时就曾说:“虚拟个人助理(VPA)代表着下一代互联网交互方式。它通过分析交互历史,得出个人偏好,来帮助人们解决具体的事务,并通过经验积累变得更好。”

由此可见, 未来语音服务的准确度和服务质量将取决于和使用者的磨合程度——使用的时间越长,后台捕捉到的用户个性化偏好就越多,也就意味着“私人助理”的价值是和使用时间成正比的。

不过,新一代语音交互技术在满足消费者新鲜感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云端智能语音解析技术确实能够提升识别率,但由于多了“上传-解析-回馈”的步骤,因而对速度和网络流量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在Wi-Fi和3G网络基础建设尚未成型的国内,这将会大幅削弱用户体验,影响到各种应用的实用性。

交互管理 篇11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最主要的少数民族,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蒙古族最主要的聚居地, 约有四百万蒙古族群众, 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承载区域, 留存着数量众多的蒙古族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我区现实存在着少数民族广播电视节目偏少, 少数民族节目译制能力不高, 地方少数民族自办节目率低等诸多问题, 严重制约着现代蒙古族文化的发展。

我区自创蒙古语广播电视节目数量较少, 且又分散在全区各个盟市, 大部分盟市保存方式原始, 媒体制作、媒体管理专业队伍规模普遍较小, 节目资源流通成本高, 时效性差, 使得本来稀少的蒙古语节目利用率低、重播率、再生产率低。已严重造成大量珍贵的视音频文献资源因没有适当的保存方式而遗失。

为在广电层面上对内蒙古的蒙古语文化发展、蒙古语文化保护做出努力, 扭转蒙古语节目资源长期匮乏, 蒙古语文化发展交流程度低, 蒙古语文化在文化领域内发挥作用相对不高的不利态势。我们急需将本来稀少的蒙古语文化节目集中管理, 集中专业的节目制作、数据维护人员, 对蒙古语节目资源进行科学管理, 提高蒙古语节目质量, 增加优质节目流转性, 创造蒙古语节目竞争、交互机制, 推动蒙古语广播电视提高节目质量与数量, 增加蒙语节目覆盖面, 从根本上解决蒙古语节目匮乏的问题。

1系统平台总体设计

1.1系统总体构成概述

我区大量的蒙古语节目媒体资源主要保存在各盟市两台及省台内, 需将这些盟市媒体资源制作单位纳入到同一个网络平台上, 方可进行有效的集中管理。考虑到媒体资源的一般特性, 我们需要有一个性能稳定的大容量传输网络, 实现媒体资源的高效、可靠、安全传输, 同时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对海量媒资进行有效管理。

我区数字微波传输网络横跨全区, 覆盖我区所有盟市, 由呼和浩特新中心至内蒙东部各地市局和呼和浩特新中心至内蒙西部各地市局共两部分的微波传输电路组成, 呼和浩特新中心至内蒙东部各地市局电路总里程2474km;呼和浩特新中心至内蒙西部各地市局的微波传输电路总里程877km。现有传输容量为3路SDH 155Mb/s, 可以提供高效、安全、稳定的数据及广播电视传输。

蒙古语广播电视节目媒体资产管理交互平台便是依托连接各个盟市的微波数字传输网络, 可对全区的蒙语节目媒体资源进行管理的高效数字化平台。蒙古语节目内容交互平台的建立是以蒙古语节目内容集中共享管理为基础, 定位于专业的资料搜索、展示和服务门户, 并根据需求为相关用户和传媒机构等提供资源交互、内容分发、传输等服务, 以便深层次挖掘、最大限度的发挥蒙古语节目素材的资料价值, 提升媒体资源共享管理平台的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 充分体现平台的社会性与公益性, 同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蒙古语广播电视节目媒体资产管理交互平台是由中心共享平台系统以及分节点共享平台系统共同组成, 服务于文件化节目素材共享的服务系统, 对涉及到省台及整个内蒙地区的节目制作提供支持和服务。根据目前以蒙古语节目制作共享为主的特性, 提出了中心共享平台加分节点共享平台系统的架构, 见图1。

中心共享平台是资料共享的枢纽, 是蒙古语节目交互平台的核心组成, 是资料共享交换的基础, 完成媒资的调用。各共享节点是一套独立、完备的小型媒资系统, 具备典型媒资系统的全部功能, 通过中心共享平台调用, 利用传输网络, 实现与其他盟市电视台节点及中心共享平台共享系统进行资料交换和调用。中心共享平台为频道制播系统提供各个节点的节目及素材, 同时负责对此这部分节目素材以及频道自身所产生的节目进行长期保存。

平台为各节点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 不断更新发布自治区各盟市可供交互的蒙古语节目的目录;为网内用户提供存储管理、用户登记、查询检索、浏览、共享传输、内容分发等服务;提供安全保障交互秩序, 提供数字版权保护等服务;提供统计、查询、监控、远程设备监管等服务。

1.2总体业务规划

平台不仅负责对各个盟市电视台新闻节目和素材的接收和分发, 还要承担蒙语节目采集和长期保存的任务, 确保蒙古语珍贵资料的长期可靠保存, 并保证资料得到更加有效的使用。

同时共享平台主要处理对象各个盟市自制节目成品和有价值素材的存储和分发, 下属盟市电视台蒙语节目的接收, 使之得到有效的保存和充分利用。节目资料进入共享平台后大致经过三个阶段:回传输入阶段、内部处理阶段及共享再利用阶段, 系统总体业务流程图见图2。

2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2.1框架子系统

1.入库子系统:通过网络接收各个盟市节点共享平台系统提交中心共享平台系统的节目、素材, 并对节目素材进行筛选和整理, 同时对携带进入媒资系统的元数据进行整理。通过上载工作站对介质类节目素材进行数字化生产和编目。

2.检索门户子系统:面向全域内最终用户提供媒体资产的检索查询和使用。通过媒资服务门户, 用户可以检索、查询、调用中心共享平台所存储的节目资料。

3.编目子系统:编目子系统完成入库节目和素材进行编目工作, 主要面向媒资管理业务部门的相关业务人员使用。

4.下载子系统:下载子系统是媒资系统的一个数据输出。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 下载系统通过下载工作站和下载输出软件将媒体数据进行多种存储介质复制或者转录。

5.转码子系统:转码子系统负责对媒体文件的低码率转换、高码率文件格式转换。

6.存储系统:该系统基础硬件由在线存储系统 (磁盘阵列) 、近线存储系统 (数据流磁带库) 和离线存储系统 (库房磁带架群) 三部分组成。同时还有负责多级存储管理的分级存储系统。分级存储迁移子系统是高智能化的、后台工作的、无人值守类型的系统。该系统主要负责处理来自内容管理子系统的数据迁移和回迁请求。

7.运行管理子系统:运行管理子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统计分析、任务调度、状态监控、版权管理、用户反馈、系统运行管理等模块。该子系统主要是面向系统管理员为媒资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总体框架设计见图3。

2.2网络架构

中心共享交换平台与各个盟市节点共享系统采用微波接入方式。未来省台新闻制播系统与中心共享交换机的方式建议采用光纤链路直联的方式。

平台网络架构见图4。

3 i Share远程交换系统

远程传输系统 (i Share) 是实现异地媒资之间的素材交换系统传输平台, 实现了异地之间远程资源交换的功能。

ishare由浏览、上传、下载等几个组件组成, 整个系统采用星型架构, 见图5。

共享平台系统由中心共享平台和各个盟市节点共享平台系统采用微波连接, 中心共享平台系统内部采用基于FC和以太网的双网架构, 存储体和数据流磁带库均采用光纤接入。各个盟市节点共享平台系统采用单网接入。整个系统规模适度, 同时又具备强大的扩展能力。

1.上传模块:选择本地的一个或者多个文件, 上传到指定的FTP路径的功能。

2.浏览模块:用来访问发布网站, 并对选中的素材添加下载任务。

3.下载模块:由客户端发起, 实现媒体文件的下载。

4.接收平台:监控FTP服务端的一个或者多个目录, 对各个客户端上传过来的素材进行检验, 转码及发布。

4系统安全防护

4.1安全网关部署方案

由于系统内各网的终端用户数量众多, 且安全技术水平、知识层次参差不齐, 很大程度上使得终端成为信息安全建设的短板。

目前, 混合型攻击成为主流, 非法访问、蠕虫病毒、垃圾邮件、带宽滥用等安全威胁不再是单兵作战, 而是经常一起进行混合攻击, 单一的防护技术已根本无法应对。而特别在广域网中同时部署多个安全产品, 除了增加用户安全建设的成本之外, 还会造成网络结构复杂, 单点故障增多, 维护和管理难度成几何级增大等问题。

UTM (United Threat Management, 统一威胁管理) 产品的出现解决了以上问题, UTM是一种灵活、简洁、全面的安全防护手段, 它在一个硬件平台下集成了防火墙、漏洞防护、防病毒、防垃圾邮件、内容过滤等多个安全功能, 可以应对快速增长的各种混合攻击。然而目前业界大多数的UTM产品均是在传统防火墙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功能叠加, 一旦多功能开启后, 性能急剧下降, 造成UTM的多功能成为一个摆设而无法真正使用。

本项目配置的安全一体化网关是迪普的DPtech UTM2000-GS-N一体化网关, 安全网关提供恶意软件防护、反垃圾邮件、邮件及网页内容过滤等功能, 它将和网络版防病毒系统配合, 达到立体防御, 主动防御的效果。在中心网与节点网之间部署UTM进行访问控制、病毒检测与入侵防御, 对来自于节点网的服务请求进行校验过滤, 从而抵御常见的网络攻击行为。

4.2防病毒部署方案

防病毒软件具备统一安全管理功能, 通过防病毒服务器统一进行病毒分发, 定制杀毒扫描策略, 更新病毒库等设置。防病毒服务器采用分布式部署, 避免产生单点故障, 并在必要时添加升级代理服务器。病毒库的更新方式为手动离线更新, 客户端统一进行病毒库的升级。另外每个分节点平台的上载区都配置了杀毒工作站。数据上载、导入的过程中有效保证信息的安全。

1.病毒防护

系统中配置赛门铁克企业版网络版防病毒软件, 集中统一部署由防病毒服务器可管理、分发自动升级的防病毒服务器。

同时部署单机杀毒工作站, 对外来介质进行病毒扫描, 扫描通过后再接入系统。

2.网络防护

在节点共享平台系统与原有制作系统间部署多功能安全网关, 有效防止来自原制作系统的攻击病毒侵害。

4.3帐号密码保护

域服务器用于对域内的计算机进行管理, 通过构建域服务器可以使用域、活动目录、组策略等等各种功能, 使整个网络管理的工作量达到最小。域 (Domain) 是一个共用“目录服务数据库”的计算机和用户的集合, 来实现对网络计算机集中式的管理。Windows的域服务器功能基于域目录服务数据库进行管理。正是由于所有域成员计算机和域用户都共用这个域的“目录服务数据库”, 域管理员就可以基于域的“目录服务数据库”来进行集中管理、共享资源, 如用户、组、计算机帐号、权限设置、组策略设置等等。目录服务为管理员提供从网络上任何一个计算机上查看管理用户和网络资源的能力。目录服务也为用户提供唯一的用户名和密码, 用户只需一次登录, 即可访问本域或有信任关系的其它域上的所有资源 (当然用户得有权限才行) , 而不需要多次提供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5结束语

蒙古语广播电视节目媒体资产管理交互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全过程设计, 按照我国广播电视规范和有关标准, 符合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潮流, 适应视音频内容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及系统中其他技术发展的要求, 同时, 借鉴和发展国际领先的内容媒体运营管理理念, 实现先进、高效的自动化流程。视音频采集设备采用符合国际潮流和我国特点的先进成熟产品, 确保存储信号的质量符合高品质要求, 高效可靠的存储技术, 具有灵活方便和准确的检索方法。

蒙古语广播电视节目媒体资产管理交互平台涵盖了内容加工、打包输出、节目分发、网站门户、运营管理等多方面, 在业务和技术上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平台的建设上, 充分考虑将来的高标清内容生产融合技术、新媒体发展技术、稳定高效的节目传输、人性化门户设计、精确的运营管理和措施, 以先进性技术构建该分发服务平台, 支撑内容运营与创收。

摘要:为解决内蒙古地区各个盟市自办蒙古语节目频道少, 内容不够丰富, 无法很好满足蒙古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问题。内蒙古广电局微波传输总站依托现有微波网络, 建立了一套蒙古语电视节目与媒体资产管理共享的交互平台, 本文对此平台的系统设计做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共享平台,系统集成,分布式系统,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周毛.运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对广播电视音像资料进行规范及标准化的编目[J].中国科技博览, 2012.

[2]童强.媒资管理系统业务流程设计[J].广播电视技术, 2011 (2) .

[3]李立.下一代网络资源共享环境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07 (9) .

上一篇:结构单元下一篇:初中英语情境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