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问卷

2024-07-12

教师问卷(精选10篇)

教师问卷 篇1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同时也是学生教育幸福的引导者和创造者。事实上, 一线教师所遇到的挑战远比政府、课程专家和教学管理者等所预想的要严峻得多。我们认为, 教师从事其职业活动“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 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 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1]只有教师拥有教育的幸福, 学生才能享受学习的快乐。

关于幸福感研究, 文献多数存在着关怀学生多, 关怀教师少;关怀教师“类”生存多, 关怀“具体的人”少;从单一方面关怀教师多, 从整体上关怀教师少等问题。就研究方法而言, 实证研究少, 理论研究多。大部分文献侧重理论探讨与素描, 而对于教师幸福的来源、条件、水平和程度, 是知之甚少, 缺乏实证的调查数据。

另外, 相比于城市教师, 受乡村客观因素如资金及硬件环境等的制约, 相关方面的研究尤为缺乏。因此, 探索农村教师的幸福感水平及主要影响因素, 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研究方法和对象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法, 主要依据张陆所编制的《教师幸福感量表》[2]修订问卷。修订后的问卷, 经测算其结构效度和信度均比原量表有所提高, 尤其是信度达到了0.985的水平。

本次问卷调查, 研究对象为陕西某县参加教师培训的骨干及基层初中教师, 共发放问卷140份, 回收有效问卷127份, 问卷有效率90.71%。其中男教师88人, 女教师39人。各科教师分别为数学75人, 物理18人, 英语5人, 语文29人。各年级人数为初一33人、初二40人、初三54人。教师年龄从23岁至56岁, 教龄从1年至36年。

三、研究问卷设计

问卷为自编问卷, 结合理论和实际情况, 分为教师评价分量表和总体评价量表两个部分, 见表一。其中教师评价分量表划分为七个维度, 每个维度题目为十道选择题, 每题0—4分, 分量表转换总分为70分。问卷第二部分为总体评价量表, 设置教师对其教育生活的满意度、教师的人际交往状况、教师的人际和谐度三题题目, 每题10分, 共30分。总分计算公式为:总分=选择题得分/4+总体评价得分, 满分100分。问卷的数据统计,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四、分析结果及建议

(一) 总体分析结果

如表一, 总的来说, 农村教师的幸福感处于一般良好的水平, 平均分为70.89。总体评价量表平均分为6.62分。七个分量表的平均分为2.92 (满分73%) , 其中平均分最低的是教师认同感分量表, 分数仅为2.29。其中对“在学校的教师教育生活感到如何”这一问题的回答, 平均只有5.85分, 显示教师对在学校的生活满意度要比在家庭 (平均8.55) 或社区 (平均8.15) 低。这就说明, 虽然分量表总体得分良好, 但是大部分农村教师对自身的职业地位认同感比较低, 认为自己的教师生活状况只是达到了“及格”的水平, 教师职业并不是现任教师特别理想的职业。由此可见, 并不是某一个因素比较突出地影响了教师的幸福感, 而是需要从总体上把握, 从学校教育环境的各个层面去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和学校生活满意度。

(二) 性别差异。

在七个分量表总分上, 男女教师的平均分各为50.08、53.21。总体评价得分中, 男女教师的平均分各为19.48、20.72。在总分上, 男女教师的平均分各为69.56与73.9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女教师比男教师的幸福感要高。

对男女教师进行t检验, 结果发现在八个题目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例如在“我会把自己的不快与同事或其他人述说”一题中, 男女教师平均分为2.65与3.08, P值为0.046, 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 达到显著差异。在另一题“我平时能始终面带微笑”中, 男女教师平均分为2.59与2.74, P值为0.047, 也达到显著性差异。从这两个题目可以看出, 女教师更加容易且愿意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以调适自身的心理, 这可能跟女性心理细腻有关, 而男性教师较低的幸福感水平可能与其碍于面子和男性威严等个性心理, 较少交流而较多地把问题搁在心里有关。

(三) 年龄、教龄差异。

我们以10年分段, 发现在题目“教师的社会职业地位较高”的回答上, 20—30年教龄的教师平均分为最高的1.42, 与其他教龄组教师的差异性检验P值分别为0.0470.04, 0.028, 均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 达到显著差异。可见, 中老年教师随着教学经验的增长, 越来越受到外界的认可, 对自身及其职业的认可度相应提高。在“我热爱孩子并和孩子接触, 愿意献身教师事业”方面, 50岁以上年龄组的教师的平均分为3.70, 比20—30岁年龄组的2.79、30—40岁年龄组的2.96、40—50岁年龄组的2.66均要高, 而且差异性检验的分数为0.012, 0.026及0.002, 均达到了显著性的水平。这就说明, 教师幸福感随着年龄与教龄的增长越来越高, 对职业的热爱程度也越高, 从教育教学及与学生的相处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可见教师的幸福感也是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 随着教学经验的增长, 老教师能更好地调适自身心理及身体状况以适应教学的要求, 因此, 新老教师之间需要更多地分享与交流教学经验。

(四) 任教年级差异

在年级差异上, 各年级教师七个分量表的总分平均分为51.54, 50.54, 51.3。总体评价得分上平均分各为19.1220.37, 19.78。在总分上, 各年级教师平均分为70.66, 70.9171.08。

进行方差分析及LSD检验, 只发现在“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上”问题上, 初二与初三教师达到了显著性的差异, P值为0.027。而在“我热爱孩子并和孩子接触, 愿意献身教育事业”和“同学是喜欢和热爱我的”等题目上, 各年级教师并没有差异, 这从侧面反映了教师是热爱教师事业的, 教师也从学生身上获得了身份认同, 任教年级对教师的幸福感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

(五) 任教科目差异。

结果显示, 语文、数学、物理、英语各科教师的七个分量表总分平均分为51.76, 50.37, 52.69, 50.9。在总体评价得分上, 各科教师的平均分各为19.07, 19.63, 22.11, 19.8。在总分上, 平均分各为70.83, 70, 74.81, 70.7。物理教师的幸福感得分最高。在“我与学生的关系相处良好”问题上, 物理与语文老师平均分为2.86与3.44, 方差分析表明差异显著, P值为0.01。这就说明, 作为副科教师的物理教师比语数英等主科教师的幸福感要高, 那么, 如何针对一般主科教师工作压力较大等问题进行适当的调适, 从而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就显得尤为迫切。

同样在“对教具、仪器等的使用我得心应手”的问题上, 语文、物理平均分为2.76、3.33, 差异检验P值为0.021, 达到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虽然物理学科要求更多操作和实验, 但恰是这种学科要求, 使教师反而能熟悉本学科的教具和仪器;语文学科, 由于在新课改多媒体化的要求下, 农村教师要逐步摆脱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模式, 对于新的多媒体教具和仪器的使用不够熟悉, 需要更多的培训。

(六) 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

1. 在调查中发现, 最低分的题目是教师对于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看法, 平均分只有1.06, 虽然这个和整个大的环境有关, 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的确受到现在“重商主义”的冲击, 教师也感到自己的地位不是很高。重视校园的软文化建设, 提倡教师树立职业精神, 培养教师的职业自豪感, 体会到教师职业地位的崇高性, 以更好地增强教育教学的动力, 构建一个教师、学生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 是每一个农村学校的当务之急。

2. 调查中得分最高的题目, 是“我的家庭关系和睦”, 平均分为3.42, 说明农村教师的很大一部分幸福感来源是家庭。和睦的家庭生活给教师的教育生活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那么, 如何让教师的家庭幸福感渗透到教育教学和学校中, 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3. 值得关注的是平均分仅为2.82的教师身体状况与积极情感分量表, 其中“我每天来到学校我心情舒畅, 步伐轻松”的题目为得分最低的2.47, 以及次低为2.5的“一直以来我都身体健康状况都比较好”的问题。由此说明一线农村教师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教师们普遍反映存在着一些慢性职业病的困扰, 身体上的病痛是造成教师幸福感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学校要有更好的预防及保健措施来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实际存在的职业困境, 以更好地为教师着想, 更好地进行教学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曹俊军.论教师幸福的追寻[J].教师教育研究, 2006, (9) :39.

[2]张陆.中小学教师教育幸福的结构及测量[D].华中师范大学, 2007, (6) .

教师问卷 篇2

1、您的学生愿意做政治文作业吗?()

A、愿意B、不愿意

2、您给学生布置的政治预习作业大多是?()

A、书面B、口头

3、您在新课改中,除了注重教材教法之外,学生学案作业的布置会成为您研究的一个范畴吗?()

A、是B、否C、没注意

4、你检查学案作业的时间是?()

A、上课前两分钟B、课堂上 C、课后

5、您的学案作业设计会因人而异吗?()

A、经常会B、不会C、偶尔会

6、您认为学案作业布置需要精心设计吗?()

A、需要B、不需要,浪费时间C、需要精心设计,但没时间

7、您按统一参考答案来批改政治学案吗?()

A、是B、不是

8、您认为如何提高学案有效性()

A.教师精心设计,精心评讲反馈B.学生认真作业,仔细思考,举一反

C.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D.学案作业与非书面作业相结合 E.多做才能有效

9、您认为如何体现学案作业的分层布置?

开放教育教师问卷调查研究报告 篇3

[关键词]开放教育教师调查结果建议

本次调查对象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在职教师,共计51名:其中50岁以上的教师占5.9%,40-49岁的教师占35.3%,30-39岁教师占25.5%,30岁以下的占33.3%;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占7.2%,副高级职务的教师占26.2%,中级职务的教师占33.3%,初级职务的教师占33.3%;与教师队伍的实际比例相近,因此,所回收问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调查所得出的分析结果,将为电大教学、管理改革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以及向全校教师渗透开放教育的思想,我校大部分教师都已对开放教育的各个方面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在教学思想、理念上取得了一致,并且绝大多数教师课后能够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选择教育策略时也都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更加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虽然开放教育取得了一定得成绩,但是,从调查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教师队伍较年轻,33.3%的教师年龄、教龄时间大都在30岁和5年以下。他们对开放教育教学满怀热忱,思维活跃,比起老教师更敢于大胆尝试新事物,积极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参与科研活动时,也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但因为接触开放教育的时间不长,相关的教育经验也不足,他们在实践中和理论相比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2、传统的教学模式至今对教师的影响仍然存在。大部分教师对开放教育学生在学习中的需求比较了解,在课程教学中,能够比较积极的采用多种媒体相结合的远程教学法,但也有部分教师特别是老教师由于接触传统教学法的时间较长,对多媒体的运用没有年轻教师那样得心应手,依然愿意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调查数据表明,在开放教育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方式的教师占19.8%,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比例。

3、在影响青年教师的成长方面,教师们普遍认为与自己的刻苦努力分不开,但同时也认为学校领导应该给予足够的关心和重视。领导的支持不仅包括财力、物力等方面。还包括精神上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体教师人人参与知识管理,在日常生活中实现知识的获取、共享与创造。

4、在学校对教师的培训的方面,认为目前学校采取的教师培训形式简单的占50%;对目前学校开展的教师培训内容,认为内容比较丰富的占50%,认为内容少而单一的占43.5%;认为目前学校开展的教师培训效果一般的占到了64.7%。此外,在认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利条件主要因素这一项中,参加教研进修机会少的占26.2%,在各选项中居于榜首,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在对教师培训的各个方面还有很大欠缺。

5、在科研方面,参与国家级科研立项的教师只有1.9%,省市级的占33.9%,校级的占20.8%,没有参加科研立项的占43.4%,这些数据表明,我校开放教育教师的科研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果学校的领导能够积极地参与,引导教师的校本教研,那么就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一个层次。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老带新,发挥年轻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教育科研中有所作为,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不断地开发自己的才能,释放出能量。只有这样,全校教师的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我们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对开放教育的重视力度,多为教师创造进修学习的机会,使教师理论与技能能够与时俱进。

在21世纪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活到老,学到老”,过去只是一句格言,现在成了每个人不得不面临的现实。终身学习成为每个人的第一需要。学校应加大投入,建立教师培养和培训制度,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补充新的学术养料,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2、多为教师提供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真正做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使全校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共同提高。

3、学校领导对科研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地参与,引导教师的校本教研,实现教育科研的全员参与。

教师问卷 篇4

一、初步尝试:关于调查问卷设计的研究活动

教学时, 我引导学生观察问卷范例《小学生音乐学科调查问卷》, 讨论和交流一份完整的问卷应由哪些项目组成, 认识调查问卷的几个基本部分有什么, 体会每个部分的作用和特点, 以及写的要求。

大多数小组当堂完成问卷设计, 设计的问题还是不错的、有效的。后期又将问卷做成电子稿,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发放, 在教师的指导下, 合理安排小组分工, 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地点及方式等;在调查活动中注意礼仪, 遇到问题或困难能尝试解决, 以达成发放调查问卷的活动目标。

进行调查问卷设计, 设计问题是教学重点、难点, 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中, 可以针对学生在开展活动中的难题和困难给予适当的指导, 帮助学生感受问卷题目与研究问题的关系, 认识到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内容的重要性。

尽管学生在问卷的内容设计和调查的组织实施方面还不够成熟, 尽管被调查学生在问题选择方面有自我保护意识和不实因素, 但调查总体反映的情况给予我们许多启发和思考, 得出以下结论:

1.被调查学生的价值取向是多元的。社会生活中多元的价值取向势必作用于学生群体, 影响他们的价值选择, 更多是个性的体现。 (针对不同的问卷答案得出。)

2.被调查学生的自我意识、目标意识在逐步强化, 学生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变化、发展, 自我意识在逐步加强。 (针对不同年级的调查得出。)

最后同学们还总结设计问卷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1) 问题的选用。首先要将与调查有关的问题尽可能地列出来, 然后再逐个推敲筛选, 决定问卷选用的问题。其次所选的题目一则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二则必须是围绕调查目的的最必要的题目, 设计的问题过于简略或过于繁琐都不行, 少用、慎用或者不用问答题。

(2) 问题的排列。问题的排列组合方式, 一是要按问题的性质或类别来排列;二是要按问题的难易程度来排列, 要从易到难, 由浅入深。

(3) 问题的表述。问题的表述, 第一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通俗性;第二要持“中立”立场, 不能带任何倾向性或暗示;第三要做到一个问号前只问一个问题, 不要在一个问号前设多个问题。

在整个问卷设计过程中根据活动的主题和不同学生的特征我有的放矢地提供必要的方法, 进行了适合的指导, 为开展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和分析做了充分准备。

二、深度实践: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研究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 孩子们或数数、或划正字、或打钩, 完成了数据的统计, 对使用工作表、学习统计图形表示都非常感兴趣。学生相对更加容易理解柱状图, 表格式的分析也可, 饼图略显困难。

如何指导学生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 区别与数学课的教学, 我给学生看了一些已经完成的小组统计、分析 (五年级范例) , 并没有过多要求, 放手的多, 学生能将数据统计整理得较好。并主要采用了陈述式调查报告, 汇报做了什么, 怎么做的, 做得怎样, 得出了本次调查活动的结论。

通过实践, 我认为指导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研究活动时教师应当做到:

(一) 指导研究要适度

研究活动中, 教师应当突出学生主体, 把握分寸, 适度指导, 不包办代替。强调学生亲身经历、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动手”、“考察”、“试验”、“探究”等活动中增加才干, 发展智力和创造力, 丰富情感体验。

(二) 引导研究有深度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进行细致的记录和深刻的反思, 每一阶段都进行适时的调控。只有这样及时总结和反思实践过程, 才能使学生真正通过实践活动受益。那种为了活动而活动, 或停留在表面上的热热闹闹, 只能是一种低效的实践、盲目的实践。

在研究活动的每个环节, 学生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果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并指导, 可能就会影响了他们继续把实践做下去, 或者就是做得很肤浅。因此教师应当完整、具体地指导活动过程, 采取扶放结合的策略, 帮助学生把研究活动做好。

(三) 研究品质重态度

在研究活动中教师还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 发展学生各方面知识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 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收集、处理信息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而且教孩子们学会如何面对困难, 解决问题, 学会在和他人的合作中寻找自我发展。孩子们能始终认真参与这项研究, 在活动中感悟, 在活动中增智, 在活动中成长。

总之, “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 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 放任学生, 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平等参与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 (湖南师范大学的张传燧教授语) 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有效的指导, 一定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先亮.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更新[J].湖北教育 (政务宣传) .2002 (08)

[2]何志英, 沈毅, 季芳, 曹宝龙, 万庆忠, 葛锦发.走进研究性学习[J].教育发展研究.2002 (01)

[3]文可义.研究性学习的教师指导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 (12)

[4]丁永章.在研究性学习中实现教师自身转变与更新[J].上海教育.2004 (10)

教师问卷分析 篇5

分 析 报 告

为进一步落实《山区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与实践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了解我校教师师德建设情况,学校在本校学生中广泛开展了师德问卷调查活动,调查活动内容涉及到工作态度、精神风貌、体罚变相体罚、有偿办班、乱收费等方面内容,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6份,有效率达95%。现将调查问卷情况分析如下:

一、调查问卷的内容

1、教师对你的生活、学习是否关心?()关心()一般()不关心

2、老师批评学生的用语是否文明?()文明()不文明

3、老师是否会讽刺挖苦学生?()会()不会

4、老师的形象(言行、举止、着装等)是否具有表率作用()有()没有

5、老师是否会在课堂内接打手机、抽烟?()会()偶尔()不会

6、老师是否存在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存在()不存在

7、老师是否存在有偿家教现象(含中午、下午、周末有偿补课,到校外团体兼职)?()存在()不存在

8、老师是否会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无偿辅导?会()不会()

9、对任课教师师德的总体评价是?优()良()中()差()

10、你对课任教师和学校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二、调查问卷方式

本次调查问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师德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进一步开展山区小学师德教师与实践研究活动。本次调查活动采取不记名不记班级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学校课题组统一发放问卷、统一回收,保证了调查问卷的真实性和数据的可靠性,让学校掌握了有价值的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更好地了解教师师德现状,更好地开展师德教育,提高学校的师德教育水平。

三、问卷调查分析

在回答“教师对你的生活、学习是否关心?的问题时,学生们一致90%认为“关心”,或“10%认为“一般”,无 “不关心”

在回答“老师批评学生的用语是否文明?”文明占98%,不文明的占2%。在回答“老师是否存在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存在占1%,不存在占99%,在回答“老师是否存在有偿家教现象(含中午、下午、周末有偿补课,到校外团体兼职)? ”存在2 %,98%不存在,这些回答说明了学生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感到满意,满意率达99%以上,他们认为教师在作业批改上做到了认真负责,教师文明程度高,基本杜绝了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也基本杜绝了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现象,没有有偿家教、办班、补课行为,作业量适中并能及时批改,基本没有乱定教辅书、乱收费行为。但是,在我校的师德教育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及少数学生反映教师作业批改不及时或有不批改现象;偶有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在回答“请简要回答你对课任教师和学校有什么意见或建议”一题时,学生们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几十条意见或建议,包括“加强师生沟通”,“加强制度建设”等。其中一位学生提出的意见最具代表性,她写了如下4条: 1.加强老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因为你们是我们最敬佩的人;2.与我们多一些沟通,因为你们比我们优秀、成熟,而我们在长大;3.给我们一些希望,一些压力,一点鼓励,一点支撑,我们会更爱你们;4.老师: 2 你们不容易,辛苦了。真是情真意切,我们都应该努力地给学生做好回答。

总的来说,这次问卷调查,帮我们摸清了“家底”,让我们很客观地“看”到了自己工作上的成绩和差距,同时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四、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职业道德教育,从思想上树立教育为人民服务,教师为学生着想的观念,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

2、大力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全面实施校本培训计划,立足岗位抓好业务培训,扎实开展师徒结对、同伴互助等行之有效的互学互助活动,并建立起严格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3、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要以教师为主体,以改进教学方法为重点,以提高师生教与学的幸福指数为突破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并要结合学校的科研课题开辟新途径,创新新方法,走出新路子,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人民满意教育提供智力支撑。

4、对师德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和个案要进行专项调研,通过诫免谈话,教师谈心等多种方法,加强对教师的引导,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变因个别教师或教育教育行为学生不喜欢,家长不满意而影响学校整体美誉度的现状。只要我们牢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宗旨,以人为本,兢兢业业,办孩子喜欢的学校,做孩子喜爱的老师,“满意”就会永远在我们身边。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教育方面的要求会不断提高。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无疑是压力越来越大,但压力越大挑战越多,机会越多!只要我们牢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宗旨,以人为本,兢兢业业,办孩子喜欢的学校,做孩子喜爱的老师,“满意”就会永远在我们身边。

分享:

教师师德问卷分析 铜山区柳泉高皇小学 2014年6月 为了解当前我校教师师德师风以及师德建设情况,学校在本校学生中广泛开展了师德问卷调查活动,调查活动内容涉及到工作态度、精神风貌、体罚变相体罚、有偿办班、乱收费等方面内容,共发放调查问卷121份,回收有效问卷121份,现将调查问卷情况分析如下:

一、调查问卷的内容

1、每天作业量

2、老师对你的作业是否做到了认真及时批改。

3、有无有偿办班补课

4、变相体罚和体罚问题

5、教师是否准时上课

6、体罚问题

7、教师举止

8、变相体罚问题

9、订购教辅用书问题

二、调查问卷方式 本次调查问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师德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有的放矢地进一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本次调查活动采取不记名不记班级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学校德育处统一发放问卷、统一回收,保证了调查问卷的真实性和数据的可靠性,让学校掌握了有价值的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更好地了解教师师德现状,更好地开展师德教育,提高学校的师德教育水平。

三、问卷调查分析 由于学校不断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突出教师为人师表的教育作用,坚持以法治校,依法执教,学生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感到满意,满意率达99%以上,他们认为教师在作业批改上做到了认真负责,教师文明程度高,基本杜绝了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也基本杜绝了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现象,没有有偿家教、办班、补课行为,作业量适中并能及时批改,基本没有乱定教辅书、乱收费行为。但是,在我校的师德教育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及少数学生反映教师作业批改不及时或有不批改现象;偶有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

四、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职业道德教育,从思想上树立教育为人民服 务,教师为学生着想的观念,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

2、大力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全面实施校本培训计划,立足岗位抓好业务培训,扎实开展师徒结对、同伴互助等行之有效的互学互助活动,并建立起严格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3、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要以教师为主体,以改进教学方法为重点,以提高师生教与学的幸福指数为突破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并要结合学校的科研课题开辟新途径,创新新方法,走出新路子,为全面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打造人民满意教育提供智力支撑。

教师问卷 篇6

关键词:大学外语,教师,教研

由于职称评聘对于教研科研成果的要求, 许多高校外语教师对于教研科研工作倍感压力。高校外语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研究呢?教学研究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采集数据分析问题, 最后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会发现许多问题, 都可以作为教学研究的对象。对于许多外语教师而言, 教学研究相关问题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是困难所在。以往, 发放问卷和访谈是数据采集的重要途径, 但是现在看来, 问卷能够及达的人群、问卷发放数量、问卷回答后的回收等等诸多问题都是传统问卷调查的局限。当前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怎样通过网络来进行教学研究数据采集。

以“调查派”在线问卷调查表系统为例, 进入“调查派”网站公开的调查表页面, 首先看到的是各种不同的问卷调查表, 这些都是用户公开的调查表。大家可以参与问卷调查, 同时也可以找找看有没有自己想要的调查表。大家可以利用网站提供的搜索功能实现快速查找。网站主页的左上部提供了站内搜索功能, 在文本框内输入需要检索的关键词, 然后点击“开始搜索”按钮, 就可以查找到关键词相关的问卷调查表。以关键词“大学生”为例, 我们在文本框中输入“大学生”然后点击“开始搜索”, 立刻可以看到网站上显示的问卷调查表全部是与大学生相关的。拉动网页右侧的滚动条到页面的最下端, 我们看到相关统计数据, 相关问卷调查表共53页, 1059条。大家可以回答自己感兴趣的问卷调查表, 也可以借鉴这些问卷调查表创建自己的问卷调查表, 从而收集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的相关数据。

在“调查派”网站上方, 我们可以看到“首页”、“产品介绍”、“行业应用”、“服务与价格”、“公开的调查表”几个按钮, 下面一行是绿颜色突出显示的按钮“创建自己的调查表”。大家可以由此进入去创建自己的问卷调查表, 但是这是针对已注册的登录用户的。新用户进入调查派网站可以浏览、检索和回答别人的问卷, 但不可以创建自己的问卷。注册并登录后可以创建自己的调查表。网站的右上角有登录或注册的按钮。注册后使用用户名、密码登录便进入了调查派的欢迎界面, 上面显示着“从这里开始创建我自己的调查表”。点击“创建新的调查表”, 可以进入调查表创建页面。我们可以对调查表的结构进行管理, 移动、剪切、复制、粘贴、删除问题。也可以从WORD中批量添加问题。可以进行逻辑定义、外观设置、显示内容设置。也可以新建页, 并添加新的问题。问题可以设置选择题、组合选择题、打分题、组合打分题、排序题、开放题等, 另外还可以进行说明。问卷创建后可以保存或者保存并分享, 点击页面右上角的相应按钮即可。

问卷题型的设置, 是问卷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这里我们举例说明。选择题是问卷调查中最常见的题型, 例如我们设置问题“你在大学外语学习上平均每天花多少时间?”选项A.3小时及以上, 选项B.2-3小时, 选项C.1-2小时, 选项D.不足1小时。对于四个选项, 问卷参与者只可能归属于其中一种状态, 因此设置其为单项选择题。另外还可以设置组合选择题, 一般情况下, 我们将问题不同, 但选项相同或相似的选择题设置为组合选择题。例如, 我们设置问题“你对当前的外语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否满意?”, “你对学校外语教学相关硬件设施是否满意?”, “你对大学外语课程的考勤制度是否满意?”等, 各问题选项均为, 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E非常不满意。若干个不同的问题, 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备选项, 通常使用组合选择题, 便于浏览与统计。除单选题外还可以设置多项选择题, 例如我们设置问题“你平时大学外语学习过程中对下面哪项能力的培养比较重视?”选项A听力能力, 选项B口语能力, 选项C阅读能力, 选项D写作能力, 选项E翻译能力。对于这五个选项, 问卷参与者可能归属于其中两种或以上的状态, 因此设置其为多项选择题。同样, 对于多项选择题也可以设置组合多项选择题。与组合单项选择题相似, 对于一些问题不同, 选项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多项选择题, 可以设置为组合多项选择题。除选择题外, 还可以设置打分题, 打分题也分为一般打分题和组合打分题, 题目设置与选择题相似, 只是每个选项后面对应了不同的分数。打分题一般用于统计倾向度、程度、相似度等相关的一些问题。排序题的设置是根据问卷者需要给出一些选项, 然后由受访者来按照题目要求根据自己的主管认知情况给出先后次序, 问卷者可以由此统计受访者的好恶倾向, 认可或排斥程度等。开放题的设置相当于是传统中的访谈, 给出题目后由受访者自由给出答案。最后问卷制作者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分隔符, 将不同的部分区分开来, 同时还可以设置说明, 一般是在问卷的开头说明问卷初衷, 或在问卷的结尾对参与者的支持表示感谢等。

不同的问卷创建系统会有一些不同的差异, 但整体上基本一致。利用网络进行问卷的创建与发布, 可以解决传统问卷途径中很难解决的一些问题。例如对不同省市不同地域的人群进行问卷统计, 对不易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聚集的人群进行问卷统计等。学会使用问卷制作系统, 利用互联网制作并发布问卷, 可以为大学外语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陈丽力.调查问卷设计[J].经营管理者.2012 (03)

[2]王金克.怎样编写调查问卷[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 (16)

[3]倪建春.浅谈调查问卷设计的“八大注意”[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 (08)

教师问卷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于2010年始, 分别在北京、陕西选取既往有过良好合作关系的16所城市和农村中小学校作为方便样本, 城市和农村中小学校各8所 ( 小学、初中均各占4所) 。兼顾教师地区、性别、年龄、学段分布等综合因素, 选取小学及初中教师共计222名作为研究对象, 收回有效问卷219份, 有效率为98. 6%。两地教师构成特征基本一致: 北京地区教师共93名 ( 42. 5%) , 其中女性58名 ( 62. 4%) , 初中教师52名 ( 55. 9%) ; 陕西地区教师126名 ( 57. 5%) , 其中女性85名 ( 67. 5% ) , 初中教师87名 ( 69. 0% ) 。抽取10% 的调查对象在完成第一次调查后2周内进行重测, 计算每一条目2次得分的相关系数。

1. 2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界定及问卷结构

1. 2. 1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界定本研究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定义, 即能够创造师生间、同学间相互关怀、信任和友好的环境, 能够形成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 使每个学生的个人优势或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环境[1]。包括多维性、主观性和文化特异性3个特点。

1. 2. 2问卷的编制以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学校心理社会环境具备的特征为依据[3], 同时参考本研究对教师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的具体情况, 将学校心理社会环境教师评定问卷暂定为亲密度、互动性及公平性3个领域。其中“互动性”包括师生交流、学习支持、教学方式和惩罚方式4个次级维度。

在明确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界定及问卷结构后, 主要运用以下方法建立条目池: ( 1) 文献综述; ( 2) 定性访谈: 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任课教师、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 ( 3) 专家咨询: 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 对各条目进行综合评分并提出具体意见。在上述方法基础上, 最终确定27个条目, 所有条目均为5级评分, 即“总是、经常、有时、很少、从不”对应0 ~4分。1. 2. 3问卷维度的确定和条目筛选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所有条目进行维度的划分。提取特征值 >1的公因子, 共8项; 根据载荷 >0. 3的条目均集中在3个公因子上, 故该问卷定为3个维度, 即“亲密度”, 共3项; “互动性”, 包括师生交流、学习支持、教学方式3个次级维度, 共11项; “公平性”共3项。共计17项。1. 3统计方法采用EpiData 3. 0和SPSS 13. 0软件分别进行数据录入、核查和分析, 通过以下多种方法进行条目筛选。 ( 1) 主观评分法: 在前期专家咨询中获得了各条目的重要性得分 ( 10分制) , 经统计得所有条目重要性得分的平均分为8. 11, 保留得分高于8. 11的条目。 ( 2) 因子分析法: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选取在相应公因子上载荷 > 0. 3的条目。 ( 3) 相关系数法1: 选择与所在维度相关系数 >0. 4的条目, 从而保证条目与所在维度的一致性。 ( 4) 相关系数法2: 删除与非所在维度相关系数 > 0. 4的条目。 ( 5) 克朗巴赫系数法 ( Cronbachα) , 计算某一方面的Cronbachα系数, 比较去除其中某一条目后系数的变化, 如果该系数上升, 则说明内部一致性增强, 应该删去; 反之则保留。 ( 6) t检验法: 根据检验结果, 两独立样本在同一条目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该条目敏感性较好, 能够区分具有不同特征的群体; 否则, 应予以删除。 ( 7) 重测信度法: 对54名教师进行2周后重测, 计算2次测量条目得分的相关系数, 保留相关系数较高的条目, 本研究取重测系数 >0. 6的条目。

2 结果

2. 1可接受性分析在问卷填写中, 调查对象均表示可以理解各个条目的意思。由27个条目组成的条目池花费的平均时间约为5 min, 最终问卷条目数量为条目池数量的63. 0%, 完成时间在10 min以内, 较易接受[8]。此外, 本问卷条 目池条目 完成率为99. 9% , 可见本量表的可接受性较好。

2. 2信度分析3个维度重测得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 540, 0. 872, 0. 659, 问卷总分重测相关系数为0. 736。重测相关系数 > 0. 7可认为问卷具有较好的稳定性[2], 因此本问卷的总体重测信度较好。问卷分半信度系数为0. 761 ( >0. 7) [2], 说明本问卷分半信度非常好。问卷整体Cronbachα系数为0. 813, 各维度Cron- bachα系数分别为0. 402, 0. 846, 0. 437。Cronbachα系数达到0. 7, 说明量表内部一致性较好[2]。因此, 本问卷的内部一致性比较好。

2. 3效度分析问卷中每一个条目都通过各种定性方式认证, 最终保留17个条目, 对每个条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互动性维度下的11个条目在因子1上载荷最大, 亲密度维度下的3个条目在因子2上载荷最大, 公平性维度下的3个条目在因子3上载荷最大。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48. 194%。

经过对两个调查地区问卷总分、各维度得分及各二级维度得分t检验比较发现, 除公平性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其余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尚不能确定教师问卷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旨在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目的, 根据标准化问卷开发程序, 对学校心理社会环境教师评定问卷编制进行探索。

为保证问卷质量, 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信、效度的控制。在问卷内容方面, 通过对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展咨询, 及对中小学校领导和教师以及广大在校中小学生进行面对面访谈, 来获取确定问卷内容的第一手资料。在统计分析方面, 主要通过保证条目数量和多种统计分析方法, 运用Cronbanchα系数评定法筛选条目, 以保证整个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等检验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研究中, 因子累积贡献率偏低。可能由于相关性强的变量不够集中, 分属于多类, 所以提取3个主成分时贡献率较低。鉴于此, 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适当增加因子, 提取4个或以上的主成分以提高因子累积贡献率。

通过以往调查发现, 北京城区学生在问卷几乎所有条目的得分均高于陕西贫困地区学生, 说明在这两类人群中, 学生问卷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9,10,11]。教师作为学生在校心理社会环境的疏导者, 两地区教师对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主观认识可能无差别, 因此教师问卷的区分效度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在学生定性访谈中, 教师惩罚方式被认为是影响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重要因素, 但在教师问卷条目筛选时这方面的所有条目被删除, 其原因可能是教师对学生的惩罚属于敏感问题, 教师往往倾向于选择比较中性或者更有利的选项; 也可能这类条目本身无区分性, 且专家对此评分也较低。亲密度和公平性两维度信度未达到较理想状况, 其重测信度系数分别为0. 540, 0. 659; Cron- bachα系数分别为0. 402, 0. 437, 均小于0. 7。可能由于其中所含条目数量较少所致。提示亲密度和公平性两维度的内容还需继续完善。

教师是关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 在关注学生对学校心理社会环境评价的同时, 教师也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在学生问卷开发的基础上, 率先在国内较为客观地就教师对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内涵和评价先后进行了探讨。然而由于多种限制, 在条目的权重赋值、内容、数量等方面依然存在局限性, 还需在更大范围充实条目, 同时进行信、效度检验, 进一步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WHO.WHO information series on school health-Oral Health Promotion:An essential element of a health-promoting school[R].Geneva:WHO, 2003:7-8.

[2]UNICEF.Assessment child-friendly schools:A guide for programme managers in 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R].New York, 2006:1-2.

[3]MCLELLAN L, RISSEL C, DONNELLY N, et al.Health behaviour and the school environment in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J].Soc Sci Med, 1999, 49 (5) :611-619.

[4]LOPEZ EE, PEREZ SM, OCHOA GM, et al.Adolescent aggression:Effects of gender and family and school environments[J].Adoles, 2008, 31 (4) :433-450.

[5]TAKAKURA M, SAKIHARA S.Psychosocial correlates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japa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J].Adoles Health, 2001, 28 (1) :82-89.

[6]WHO.Creating an environment for emotional and social well-Being[EB/OL].[2010-03-09].http://www.who.int/school_youth_health/media/en/sch_childfriendly_03_v2.pdf.

[7]UNESCO.Focusing resources on effective school health[EB/OL].[2010-03-20].http://portal.unesco.org/education/en/ev.php-URL_ID=7122&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html.

[8]NSW.Department of school education:Towards a health promoting school[J].Ryde:Australia, 1996, 31 (2) :49-61.

[9]余小鸣, 袁博成, 安维维, 等.学校心理社会环境评定问卷编制的初步探索[J].中国学校卫生, 2011, 32 (3) :275-277.

[10]袁博成, 余小鸣, 安维维, 等.陕西农村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10) :1248-1250.

教师问卷 篇8

专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 其含义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 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 教师专业化是指高职教师根据职业教育的特征和要求, 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和研究, 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 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教师的过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范畴在李庆原等人看来主要有三个, 即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的娴熟和专业情感的健全。其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较为广博的知识、较高的人文素养、良好的探究能力和研究能力、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等四个方面。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不应放在专业知识上, 而应着力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贯穿教师职业终身的过程, 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土壤, 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两翼。

二、教师专业化问卷调查分析

课题组参考相关资料, 结合我院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际, 设计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情况问卷调查表》, 对我院教师进行调查, 以发现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目前我院有专任教师有292人, 其中博士9人, 硕士144人。本次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 发放问卷180份, 回收169份, 回收率为93.89%, 数据结果可以作为科学分析的有效依据。

1. 教师基本情况。

通过对调查数据分析, 发现参加调查问卷填写的中、初级职称的教师占83%以上。填写教师职称系列的有159人, 填写工程职称系列的有81人, 同时具有讲师和工程师及以上的双师资格教师35人, 占20.71%。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68.64%;教师来源的背景不同, 有综合大学毕业的, 有师范院校毕业的, 有一般大学毕业的, 也有高职院校毕业的, 其中毕业于综合性大学的占58.08%;性别分布比较均衡, 分别是女性46.22%, 男性53.78%;40岁以下的教师占75.16%;10年及以下教龄的教师占70.41%。在调查对象中, 以硕士、本科学历和中、初级职称的中青年教师是此次调查的重点群体, 也是目前学院专任教师中的主力军。

2. 教师职业态度。

教师的职业态度主要包括选择教师职业的原因、职业满意度、重选职业态度、最满意的方面等方面的内容。因为热爱教育而选择这一职业的教师占57.40%, 因为教师社会地位较高的占18.34%, 因为小时候的理想的占15.38%。以上数据表明我们的教师绝大多数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态度是正面的。教师对高职教师职业的表示基本满意以上的为80.84%。对于若重新选择职业, 有41.07%的人不确定是否会重选教师职业, 这说明我院的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有待加强、提高。“从教以来, 您最满意的是 () ”选项数最高的前三项分别为教师假期、学校氛围及人际关系、教师社会地位和声望。

3. 教师对专业化发展的认识度。

教师对专业化发展的认识情况主要包括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是否思考过专业发展、认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阻碍因素有哪些、最有利于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等。

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清楚”了解的教师有34.52%, “一般”了解的有61.90%, 有3.57%表示“不清楚”;在是否思考过专业发展的选项中, 有45.28%的教师表示“有自己的发展规划, 正在执行”, 有29.56%的教师表示“有发展规划, 但未落实”, 有18.87%的教师表示“考虑过, 但不知道怎样着手”, 有5.66%的教师表示“听从管理部门安排”, 也有0.63%的教师表示“从未思考过专业发展问题”。从上述数据可以发现, 教师们在专业发展方面存在困惑, 将近55%的教师是比较被动的。

由表1的调查数据, 可知“更新知识, 提高素质”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动力。由表2的调查数据, 可知“参加教研进修机会少”、“学校制度不完善”和“缺少高水平教师和专家指导”是阻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外出考察, 参观学习、培训”、“下企业锻炼”和“教师间相互交流和观摩学习”这三种方被认为最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详见表3所示。

4. 教师专业发展情况。

教师专业化发展情况主要从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发展目标、参加教育教学与技能培训情况、到第一线参加专业实践情况、科研工作情况、从事科研工作的动力等方面进行调查。

79.29%的教师认为最需要在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方面提高自己, 有61.54%的教师认为最需要在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方面提高自己, 详见表4所示。

由表5的调查数据分析, 表明老师的专业发展态度是很积极的。

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是一个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我校进行教学评估及创建省示范校过程中, 我校加大了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在近三年中, 有60.49%的教师表示参加过一至二次的教育教学与技能培训, 29.01%的教师表示多次参加参加过相关的培训。

到行业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参加专业实践工作是高职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有58.64%的教师表示只有一至二次到相关行业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 23.46%的教师表示多次参加实践锻炼, 有17.90%的教师表示没有参加过实践锻炼。对于没有参加专业实践的主要原因是“教学任务重, 难以抽出时间”, 此项比例达到53.57%, 有22.62%的教师表示“没有合适机会”, 16.67%的教师表示“学校支持力度不够”, 7.14%的教师表示“难以找到合适的单位”来参加专业实践。

教师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及其科研成果与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 已成为影响高职院校长远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之一, 也是影响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校与其他大多数高职院校类似, 其前身是中专技校和成人高校合并而成, 我们的相当部分教师还摆脱不了原有教学观念的束缚, 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 忽视了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 很少主动去探索与学习。在调查样本中, 只有23.78%的教师表示“经常主动”从事科研工作, 有9.76%的教师表示“从没有做过科研工作”。从表6中发现, 我们的教师大多数都是被动地从事科研工作。“职称提升”、“增进专业知识, 提升专业技能”和“改进教学”成为最能激发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三大动力, 具体见表7所示。老师们认为影响教师科研成果产出的主要因素有“教学任务过重”、“缺乏科研方法技能”和“缺乏学术带头人等引导或组织”等。

5. 专业发展环境及专业态度。

主要包括教师对学校所提供的专业发展机会、相关政策制度、管理机制的看法, 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培训, 教师在专业培训中存在哪些最大的问题以及给予改进建议等内容。 (1) 专业发展环境。有62.20%的教师认为学校提供的专业发展机会是不够充分的, 37.80%的教师认为是比较充分的。85.45%的教师认为学校的相关政策制度和管理机制“有, 但不规范”。学校提供的培训和学习对教师们“有些帮助”的达到56.36%, 认为“帮助很大”有25.45%。对学校教研科研环境表示满意以上的占16.26%, 表示基本满意的有53.01%。 (2) 专业态度。教师对从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表示基本满意以上的为80.84%, 有18.56%的教师表示不太满意。50.60%的教师对本职工作的态度是“全身心投入”, 46.39%是“尽力去做”。80.72%的教师“一定会”致力于改善教育素质以满足社会对所教专业的期望, 并努力提高专业水平来维护专业的荣誉和形象。

三、结语

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教师对专业化发展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还存在较多困惑。同时, 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院的机制建设也存在不足。

1. 师资职称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以初、中级职称教师为主, 高级职称明显不足, 特别是最近三年来, 引入了大量的硕士毕业生, 初、中级职称教师的职称有待提升, 以改善学院的师资职称结构。

2. 教师专业化发展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需要对口企业和专业能人对教师实践技能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方面进行提升。

3. 教学竞赛、技能竞赛、各类进修和培训的参与度偏低。虽然在学院创示范校建设以来, 教学竞赛、各类进修和培训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参与度还待提高。技能竞赛方面主要是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 而教师直接参加技能竞赛方面有待提高参与度。

4. 学院的职称提升、教科研奖励等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5. 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偏弱。应加强学术带头人对青年教师在教科研方法、技能等方面进行组织和引导, 并且让他们适时参与相关的教科研项目。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学院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对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从中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并对成因进行分析;为探讨提升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提供依据, 为佛山市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推进提供思路和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45.

[2]唐晓鸣, 陈松洲.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教育探索, 2009, (6) :88-90.

[3]叶小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8.

[4]温希东, 卿中全.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33) :54-57.

[5]陈新文.国外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化及其启示[J].职教论坛, 2005, (9) :62-64.

教师问卷 篇9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要了解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必须研究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美国威斯帕 (Vesper) 在多年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主要应当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评价:提供的课程、教员发表的论文和著作、对社会的影响力、校友的成就、创业教育项目自身的创新、校友创建新企业情况、外部学术联系 (包括举办创业领域的重要学术会议和出版学术期刊) [1]。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刘帆博士设计了创业教育组织支持指标体系、创业教育学科课程指标体系、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指标体系、创业教育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创业教育延展活动指标体系等五大类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控制指标体系[2]。河北体育学院的刘振忠副教授设计构建了由学校层面、管理层面、教学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五个方面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3]。我们在众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上, 着重从创业教育组织领导、教师队伍、教学组织、创业实践、文化氛围等方面设计了含有32个问题的问卷。

二、调查问卷的发放

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由团委来负责。负责团委工作的老师对本校的创业教育应该有更全面的了解。2010年6月11日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团省委联合召开云南省青年创业教育工作推进会。各高校的团委书记或副书记都参加了此次会议。借此机会, 我们在会上向各高校负责团委工作的老师发放了“云南高校创业教育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0份, 回收有效问卷28份, 占发放问卷的93%。涉地地云南省25所高校, 其中本科院校16所, 高职高专9所。

三、调查问卷的分析

由于调查数据量不大, 本研究用电子表格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 高校创业教育的组织领导

从表1可以看出约2/3云南高校未建立独立的创业教育领导机构, 说明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部分老师反映学校仅仅靠团委的老师来承担创业教育的任务, 而缺乏其他部门的配合。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缺乏一个机构来组织协调。从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的对比来看, 本科院校成立独立的创业教育领导机构的比率要比高职高专院校低19%, 说明高职高专院校更加重视创业教育工作。

从表2可以看出约2/3云南高校都制定有大学生创业教育规划或实施方案, 从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的对比来看, 本科院校制定有大学生创业教育规划或实施方案的比率要比高职高专院校低33%, 这与上面得出的高职高专院校更加重视创业教育工作的结论是一致的。

尽管表2说明绝大部分高校制订有大学生创业教育规划或实施方案, 但表3告诉我们绝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制订有创业教育工作考核或评价制度, 这就影响云南省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

2. 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

从表4可以看出, 只有约一半的学校制定了创业教育教师培训计划。这说明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主动性还不够, 教师培训主要走的是自上而下的, 从团中央到团省委再到各学校团委的途径。特别是本科院校制定培训计划的比率只有34%, 远低于高职高专院校的67%。

从表5可以看出, 具有经济学背景的创业教育任课教师只占2/3。而担任一些关于市场分析、财务分析、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课程, 让没有经济学背景的仅仅经过短期的创业教育培训教师来担任, 教学质量是难以保证的。而100%创业课程教师自己没有创业的经历, 这使得创业教育的课程大都是纸上谈兵。

从表6可以看出, 创业教育教师在理论研究方面只有一半多的申报了课题, 这方面本科院校申报的比率要比高职高专高出47个百分点。理论研究能为教学实践指明方向, 从全国范围来看, 其他发达地区的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发表的论文数量要远高于云南的高校, 且不少高校还成立了创业教育研究机构 (如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创业研究院或创业中心等) 。而从本次调查看, 云南成立创业教育研究机构的高校不足1/3。而且每年创业教育教师彼此交流的机会也不多。

3. 创业教育的教学组织

从表7可以看出, 创业人士承担课程的比率较低, 特别有近一半的学校创业人士承担课程的比率小于10%, 个别学校甚至没有举办创业人士的讲座。但从学生的调查来看, 他们更欢迎这样讲座。

可以欣喜地看到, 大部分高校不再将创业教育仅仅作为课外实践活动, 而将其纳入教学计划, 当然具体情况还需进一步调查落实。

4. 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

各高校建立创业实习基地的比率不高, 有32%的高校未建立校外创业实习基地, 60%的高校未建立校内的创业基地。即使建立创业基地的, 或者没有运作 (校内占16%, 校外占28%) , 或者运作效果不好 (校内占20%, 校外占32%) , 运作好的占极少数 (校内占4%, 校外占8%) 。这说明我们创业教育工作还浮于表面, 轰轰烈烈的挂牌行为不少, 实实在在扎实工作的不多。

尽管各高校均举行或组织参与了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但超过一半甚至更多的学校, 没有对创业计划大赛项目进行跟踪调查, 也没有对创业计划大赛项目有后续服务, 这与有关专家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即一些学校更愿意做短期内能够收到成效的功利性探索, 而不愿对深层次的创业教育有过多的投入。对一些追求表面效果的工作投入精力较大, 如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 设立“创业基金”, 开设“创业中心”、“创业园地”, 鼓励学生创办公司等, 在开展这些活动中比较注重表面的效应, 对学生的参与面和实际教育效果关注不够。

5. 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

云南省高校创业教育的氛围有所增强, 大部分高校或多或少进行创业典型的宣传, 但是大学生创业还没有很好的彼此交流的平台。绝大部分高校未建立创业论坛 (网站) 、学生创业活动交流中心, 少数建立的效果也不理想。

6. 创业教育的信息管理

调查还发现云南省有4%的高校从未对学生做过有关创业教育需求方面的调查, 绝大部分高校 (占84%) 做过少量的调查。学校经常或定期向创业老板 (比如以前毕业生、公司代表等) 讨教创业素质要求方面变化的也只占到一半多一些。可以推测云南省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或者是自上而下完成团省委的有关要求, 或者是照搬其他省份的经验, 针对云南省及本校实际情况开展创业教育还不够。

云南省高校在创业教育信息管理方面做得不够好。有84%的高校未为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建个人档案。这就使今后创业教育的工作的改进缺乏必要的信息。有84%的高校校友会未建立有校友自主创业的信息库, 使得创业教育不能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四、建议

从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 近几年云南省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做出了不少的努力, 获得了可喜的成果。高校创业教育领导机构、学校创业教育规划或实施方案从无到有;创业教育也从第二课堂走进了第一课堂, 部分高校已将创业教育列入必修课或选修课;各高校选派一批教师参加了创业教育教师培训, 创业教育的科研工作也得到加强;创业计划大赛在各高校蓬勃发展, 影响力扩大;部分高校建立了创业基金和校内或校外的创业实习基地;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宣传力度加大, 创业教育的氛围渐浓。但是从以上的调查分析,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云南省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总体上仍处于全国的落后地位, 而且各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发展不平衡。为此,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以供各级领导和创业教育工作者参考。

1. 在云南省各高校分层次进行广义和狭义的创业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创业教育, 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开创性个性, 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 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4]狭义的创业教育是指“对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开设课程、资助资金、提供咨询等方式使学生具备开办企业的能力”。因此要纠正创业教育的“精英观”。广义的创业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 面向全体大学生。狭义的创业教育可以是精英教育, 面向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云南省各高校应根据需求, 分层次进行广义和狭义的创业教育, 二者不可偏废[5]。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团委教师或经济管理教师的任务, 每一位高校教师都有创业教育的责任。学校应该明确要求各课程的教师将创业教育融入自己的教学中。

2. 以市场营销观念来指导创业教育工作

我们应从需求出发来规划创业教育, 而不能仅从书本出发来开展创业教育, 即以市场营销观念来指导创业教育。为此, 各高校要定期开展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障碍的调研, 了解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同时, 学校要定期向创业老板 (比如以前毕业生、公司代表等) 讨教创业素质要求方面的变化, 使创业教育有的放矢, 为发展云南经济做出贡献。

3. 以全面质量管理中持续改进的工作方法来完善创业教育工作

云南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时间不长, 水平相对较低, 且发展不平衡。创业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 它需要我们以全面质量管理中持续改进的工作方法来完善。为此, 各高校首先应该建立健全创业教育的信息系统, 作为持续改进的依据。例如, 创业教育规划或实施方案、创业教育的评价、创业教育的工作总结等的归档、为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建个人档案、建立校友自主创业的信息库等等。其次, 要进行创业教育项目自身的创新, 将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经验本土化。再次, 各高校应该经常组织一些创业教育的经验交流, 取长补短, 改变创业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除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本科院校强于高职高专院校外, 其它许多方面创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高专院校要好于本科院校。因此本科院校要加快创业教育发展的步伐。

4. 完善促进云南省高校创业教育的各项保障、激励、督导制度或措施

政府方面, 首先可以从教育经费方面拨付给各高校一定的专项创业教育的启动资金, 并据教育厅、团省委对高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的专项评估, 进行相应的追加。其次, 要将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再次, 出台一些鼓励企业参与高校创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很重要, 高校即使有了资金, 但缺乏企业的支持也难以独自搞好创业教育。而由于风险和费用的因素, 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并不高, 这也是前面分析的不少高校虽然建立了校外创业实习基地, 但未运作或运作不好的原因之一。政府部门可以出台一些政策来进行引导。如视企业家在高校长期兼课的课时, 及接纳大学生实习的情况, 对企业进行教育公益事业的免费宣传, 提高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可能的情况下, 可以对企业缴纳的附加教育费进行一定的减免。

高校方面, 首先要成立独立的创业教育领导机构 (指导委员会或领导小组) , 加强对团委、教务处、教学部等参与创业教育部门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其次要根据本校情况制定大学生创业教育规划或实施方案、创业教育工作考核或评价制度, 并切实贯彻落实。特别是考核或评价制度, 要科学设定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不但从表面结果指标来衡量, 更要考核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否则创业教育就只是停在纸上, 做在表面上。再次学校要加大创业教师的培训力度。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在创业教师的培训上缺乏主动性, 且培训的数量也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最后, 学校要对从事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的教师在工作量、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与一定的倾斜。

5. 成立跨高校的云南创业教育研究机构

针对云南高校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研究或较长时间关注创业教育的教师数量较少的情况, 我们建议成立跨高校的云南创业教育研究机构。集中各校的创业教育教师, 加强交流、沟通和合作研究。积极与省外创业教育学术团体联系, 参加创业教育学术会议, 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如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学会、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等的有关学术活动。

6. 将创业教育课程列入云南省各高校教学计划, 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密切配合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解决就业难的应时之举, 不是靠几次活动、讲座等就能完成的, 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是不可能速成, 不能将创业教育功利化,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团委教师或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责任。云南省高校要根据学校特点、专业特点, 按照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创业社会知识结构等创业素质的要求, 科学系统地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开发有针对性的、实用的创业教育教材。

7. 探索高校与企业合作创业教育的新途径

无论是从教师的调查问卷, 还是从学生的调查问卷来看, 云南省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很薄弱。创业教育实践环节靠高校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为此, 必须加强资源的整合, 建立一支专兼职的创业教师队伍, 建立和完善校内、校外创业教育实习基地, 利用利益杠杆和督导机制, 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而不能再出现兼职教师只是挂名而无兼课, 实习基地只是挂牌而无运作的情况。不仅要邀请企业家到学校作讲座, 还要聘请他们在学校不定期任课。可以充分利用校友企业家资源。为了达到双赢的目的, 学校可以给企业员工提高素质进行免费的理论培训, 或者针对企业的需要, 给与一定旁听学校某些课程的免费名额。学校要在工资待遇和时间上给以保障, 鼓励创业教育教师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或兼职,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允许创业教育教师兼职创业, 或者停薪留职去创业。

摘要:作者基于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 结合云南高校情况设计了“云南高校创业教育调查问卷”, 面向各高校负责创业教育的团委教师发放问卷, 并进行统计分析。用数据描述了云南高校在创业教育组织领导、教师队伍、教学组织、创业实践、文化氛围等方面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对创业教育正确理念的传播、以市场营销观念来指导创业教育工作、以全面质量管理中持续改进的工作方法来完善创业教育工作等建议, 为有关部门制定创业教育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云南高校,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业实习,创业计划大赛

参考文献

[1]柴旭东.中国、美国和印度三国大学创业教育比较[J].高校教育管理, 2009, (1) :87.

[2]刘帆.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控制指标体系设计[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9, (2) :48-49.

[3]刘振忠, 周嫒, 张功.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行为评价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9, (4) :99-103.

[4]关小燕.创业教育在中国省区的本土化探索[J].江西教育科研, 2005, (9) :3.

教师问卷 篇10

为了全面了解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状况, “北京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课题组,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方便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多所高职院校的500 多位高职教师发放自行设计的 《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 ( 以下简称 “问卷”) ,得到有效样本426 个,后期采用SPSS 19.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 本次实证研究的部分统计数据

在调查高职教师 “工作中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的题目中,共设置10 个选项,要求最多选3 项。从统计结果来看,第一重要的因素为“学生素质不好,难教” ( 178 次选择,占总选择次数的17. 0% ,有42. 1% 的样本选择此项) ,第二重要的因素为 “很少获得成就感” ( 171 次选择,占总选择次数的16. 4% ,有40. 4% 的样本选择此项) ,第三重要的因素则是 “工作烦琐机械” “评价机制不合理” “学校管理不当”,分别有超过1 /3 的样本选择了这些项目。具体见表1。

在考查高职教师 “总体上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的题目中,共设置14 个选项,要求最多选3 项。从统计结果来看,第一因素为 “自己和家人的身体不健康” ( 236 次选择,占总选择次数的20. 1% ,有55. 5% 的样本选择此项) ,第二因素为 “收入太低( 188 次选择,占总选择次数的16. 0% ,有44. 2% 的样本选择此项) 。第三因素则是 “个人发展前景不好” “不能实现自我价值”,分别有超过35% 的样本选择了这两个项目。具体见表2。

2 影响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一般因素分析

结合国际上主流的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方式,我们首先从身心健康、物质生活、生活安逸、个人价值实现、工作满意度、家庭生活、人际关系七大方面来探讨高职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的要求健康的身体是人们进行幸福生活的基本条件。在调查高职教师 “总体上感觉不幸福的主要原因”的题目中,“自己和家人的身体不健康”在全部14 个选项中排名第一。

在物质生活方面,问卷所有涉及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的题目,收入这一因素都显得非常重要。而在样本的收入分布上,目前年收入5 万~ 8 万元的教师占49. 5% ,对收入的满意程度则倾向于一般偏不满意一极的评价。

生活的安逸程度,也可以称之为生活的稳定和安全情况。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对职业选择的原因分析,在426 份有效回答中,选择 “工作较稳定”的教师142 人( 33. 3% ) ,而 “假期较多”占据第三位,83人选择( 19. 5% ) 。有58. 9% 的教师会经常盼望着假期的到来。但在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和增进因素中,生活安逸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现代社会,家庭的情感功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加强。在问卷中,涉及家庭的问题较少。在访谈中,有一位高职教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用木桶理论说明,家庭生活往往是一个人主观幸福感这一大木桶的短木板,当家庭生活出了问题,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痛苦和无奈的。

在人际关系方面,本研究侧重于调查在高职教师的日常工作中,与领导、同事、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虽然在问卷中,“工作中,高职教师自认为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这个问题,“学生素质不好,难教”排名第一,但在涉及人际关系的项目中,数据表明高职教师的人际关系状况普遍较好。

工作情况是被调查者对自身职业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对其能否感到幸福有重要影响。在一天工作结束时,状态不理想的老师所占比例值得关注,感觉身心疲惫的老师占了总数的27. 7% 。对压力状况的评价呈现一般同时倾向于压力较大的一极。在工作中最大的压力源是 “职务晋升和评职称” ( 42. 5% ) 。在日常工作中,69% 的人选择偶尔能够体验到幸福。在访谈中我们还发现,各种类型的高职院校都会紧跟市场要求进行专业调整,使得教师需要经常面对专业、课程的更换,造成工作上安全感和稳定感不足。

个人价值实现程度,是马斯洛层次需求中最高等级的需求,是幸福感来源的最高境界。我们在此次调研中,从专业发展、成就感等角度考查了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程度。高职教师目前专业发展的需要比较强烈,追求专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自我提升( 49. 5% ) 。这说明高职教师有着比较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在对整份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在所有涉及自我实现的题目中,该因素都是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

3 影响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特殊因素分析

文献研究和我们调查的数据都显示,在上述七个方面之外还有一些突出的因素在影响着高职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我们可以把这些因素归纳成为外界客观因素。这主要包括:社会价值导向、学校管理、评价机制、生源状况。

第一,从社会价值导向来看,社会对高职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虽然国家近年来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但是传统的学历教育的思维在社会上依然根深蒂固,从政府重视到大众认同,社会价值导向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

第二,学校管理,目标管理是高职院校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在实际运作中,可能会存在的行政量化、目标体系固化、目标考评表象化等问题,会使得教师重视日常事务性的工作,而忽视对学生、学校、自身最重要的专业发展,特别是实践能力的提高,造成高校管理行政化。

第三,评价机制。在职称评定中,现有的高职教师平时教学看实践能力,评职称则是注重考查科研。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职业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学生能力与市场需要的无缝对接,这要求高职教师根据市场需要来进行教学和课程改革,要把最重要的精力放在提高自身和学生的实践能力上,而不是撰写研究型的学术论文,但目前,高职教师在评职称中并没有突出实践能力。

第四,正是因为社会对高职教育重视不足,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在进行报考时,一般不会将高职院校列入自己的志愿。通常,高职院校只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的无奈选择,生源质量成为制约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这几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社会价值导向是决定性的因素,直接决定了生源素质,也对学校管理和评价机制产生影响。

4 结论

收入和自我实现( 专业发展、成就感) 是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最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其次是日常工作、健康和外界因素( 社会价值导向、学校管理、评价机制、生源状况) 。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收入和自我实现分别是其理论中最低和最高层次的需要,一般来说,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人类会有高层次的需要,但在我们的调研中,这两个极端需要是非常明显的、最重要的影响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具体来说,高职教师对目前收入状况的评价倾向于一般偏不满意的一极,认为收入是提高幸福感的重要方面。认为当前工作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的发展,成就感不足,而且认为成就感是幸福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高职教师特殊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所造成的。

日常工作中,高职教师普遍认为工作烦琐,学生不好教,这也使得教师的成就感降低。

外界因素中,社会价值导向是决定性的因素,直接决定了生源素质,也对学校管理和评价机制产生影响。多数老师认为社会不够重视高职教育,学校的管理不当,日常考核和评价不合理,职称评定压力很大。

摘要:通过对426个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影响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中,收入和自我实现最为重要;其次是日常工作、健康和外界因素(社会价值导向、学校管理、评价机制、生源状况),其中外界因素中,社会价值导向是决定性的因素,直接决定了生源素质,也对学校管理和评价机制产生影响。

关键词: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邢占军.测量幸福: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任志洪,叶一舵.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39(4):152-161.

上一篇:路径优化问题下一篇:PLUS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