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改风险

2024-09-27

税改风险(通用9篇)

税改风险 篇1

电信业是社会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将其纳入营改增试点,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增加下游企业进项税抵扣,让更多企业享受改革红利。但“营改增”在试点初期,由于相关企业成本结构与生产周期等原因,企业在进项税额上相对比较低,在试点过程中,易出现税负增加现象。电信行业如何借助“营改增”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成为当前电信行业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

一、我国开展“营改增”的背景、意义及其进程

( 一) “营改增”的国际国内背景

我国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营业税和增值税并存。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业态趋于多元化、以及我国的经济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这种税制结构显现出其内在的不合理性。第一,两税并行破坏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 第二,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排除了我国很大一部分第三产业,而这也使得服务业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 第三,两套税制并行,税种的分类和识别变得难以区分( 如服务与商品之间的划分越来越模糊) ,给税收征管带来了困难。这样,“营改增”就成了政府贯彻落实“结构性减税”的重要抓手。

( 二) 开展“营改增”的意义

第一,实施“营改增”有助于深化产业分工,加快发展服务业,推动三次产业融合,此外,还有利于健全出口退税机制。第二,实施“营改增”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科技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第三, 实施“营改增”可有效避免营业税重复征税以及不可退税等弊端,可为企业减少税负,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带动扩大就业。第四,将营业税中的“价内税”转变为增值税中的“价外税”,形成了增值税销项与进项的抵扣关系,这种转变也将会对相关企业内部架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 三) 我国开展“营改增”试点扩围进程

当前,我国“营改增”试点扩围正在稳步推进之中,力争在“十二五” ( 2011年 ~ 2015年) 期间逐步推广到全国范围,接下来,还要将生活类服务业、建筑业和不动产“营改增”逐步向全国推开,并适时将金融保险业和其他行业纳入进来,基本完成“营改增”目标,实现全覆盖。营业税将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将全面扩大。下一步,再进一步完善增值税税制,完善增值税中央和地方分配体制,实行增值税立法,也即“营改增”还是政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之一。

二、开展“营改增”对电信业的影响

( 一) 运营商的收入与利润短期内下降

2014年4月30日,电信业三大运营商发布公告均指出,预计在短期内,“营改增”将对公司经营利润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由于增值税具有“税费与价格分离”的特点,公司营运收入将相应减少; 预存话费所送礼品,营改增后,这些礼品会“视同销售”计缴增值税。同时,由于他们的成本支出中部分支出不能获得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其中包括折旧摊销及人工成本等,造成经营成本难以获得同步下降,这就造成了“营改增”带来的成本下调幅度低于当期营业收入的下降幅度,进而使得利润短期内下降。

( 二) 各种因素使得税负将增加

1. 运营成本中可抵扣项目少,增加税负

在电信业运营商的主要成本构成中,固定成本和人工成本较高。目前,电信行业企业营业人员的数量相对较多,且人工成本中除企业正式员工工资外,还含有部分外包人员的工资,因劳务外包没有纳入营改增试点, 人工成本全部不能产生进项税。这样,电信行业可抵扣的这一部分开支只有营改增以后所新购的各种设备、水电费、广告服务以及各种办公物品等, 且可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更少,这使得“营改增”后运营商的税负会加重。

2. 现有业务模式增加税负

如积分换话费业务,在营业税制下,按照取得的实际营业额缴税,积分换话费部分因未产生实际收入,而不用纳税。但营改增后,采用视同销售原则,即使未取得实际收入,但发生应税服务或货物所有权转移,仍要计征增值税。

( 三) 营改增加重公司税务管理负担

相较于营业税,增值税的管理更成熟,监管更严格,增值税在政策规定、税款计算、发票管理方面都较复杂,如在会计核上,需对资本开支收入费用与成本等实施价格分离; 在发票管理上,因增值税的专用发票和现金管理相同,需投入更多的资源来管理这些专用发票与其他的一些增值税发票; 认证操作中,每张专用发票都需经过相关税务机关来认证等,这就大大增加公司在税务管理方面的成本。

三、电信行业应对“营改增”的相关对策

( 一) 调整业务模式,扩充业务,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扩大利润空间

第一,调整原有促销策略,通过折扣等方式规避“视同销售”计缴增值税。税收专家胡根荣强调: “靠终端补贴拉动用户增长的经营模式已经行不通,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而差异化的信息服务才是长久之计。”第二,优化增值税下的定价策略。采取合理的定价策略是保障公司收入的重要手段。第三,调整渠道结构,优化终端销售模式。因为将运营商的电子商务定义为信息服务,则增值税税率为6 % ,所有可将终端销售向电子商务转移。第四,积极扩大相关业务范围,努力争取获得新的税收优惠。如简易征收优惠。在2015年12月31日以前,境内单位中的一般纳税人通过卫星提供的语音通话服务、电子数据和信息的传输服务,可以选择按照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这些都给运营商提供了很好的业务扩展的思路。

( 二) 加强采购管理、严格挑选供应商类型,以增加相应的进项抵扣

增值税“以票控税”的进项税抵扣制度,使得运营商必须考虑可抵扣进项税的高低。为保证其进项税额的充分抵扣,企业应做到: 第一,梳理现有采购业务,分析是否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并整理税率与抵扣规则,以便在招标过程中严格按照增值税抵扣要求执行。第二,完善供应商的税务信息,清退不能开具增值税发票的供应商。第三,加强供应商的选用和调整, 运营商应优先与一般纳税人合作。第四,与供应商签订规范合理的合同, 如在合同中注明索取发票类型,明确是否需将销售额与税款单独列出来等。?

( 三) 提高公司的税务管理能力

在电信行业中,增值税的申报与计算都较为复杂,且实施增值税管理工作时需全员参与,这样才可及时获得满足规定要求的相关进项抵扣凭证。

总之,“营改增”是政府贯彻落实“结构性减税”的重要抓手,电信行业企业管理层与经营层应多方面采取措施应对“营改增”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获得更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税改风险 篇2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是指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增值税只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减少了重复纳税的环节,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从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出发做出的重要决策,目的是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减轻企业赋税,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服务业尤其是科技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培育新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我国两大主体税种。营改增在全国的推开,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方案。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国务院将扩大营改增试点至8省市;2013年8月1日,“营改增”范围已推广到全国试行,将广播影视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2014年1月1日起,将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至此交通运输业已全部纳入营改增范围;[1] 2016年3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6年5月1日起,中国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全部纳入营改增试点,至此,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增值税制度将更加规范。这是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税体制的又一次深刻变革。

截至2015年底,营改增累计实现减税6412亿元

税控工具

税控工具是信息系统监控的“中枢大脑”,经过税控工具的信息系统修改,营改增后的发票才能通过电脑和打印机顺利被开出。

信息系统监控的主要功能:黑色的税控盘意味着“开出票”,二维码验证意味着“管住票”,以此形成的电子底账系统意味着“用好票”。营改增推广到哪儿,信息系统的设备就跟到哪儿。使用信息系统监控可以查验全国任何一个点的营改增情况。

2016年4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税务总局体验借助“互联网+”电子底账进行真伪辨别,他拿起一张北京市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抵扣联,扫描左上角的二维码即可查验发票的真伪。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部分行业,部分地区2012年1月1日,率先在上海实施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2012年9月1日至2012年12月1日,营改增试点由上海市分4批次扩大至北京、江苏、安徽、福建、广东、天津、浙江、湖北8省(市)。

第二阶段:部分行业,全国范围2013年8月1日,营改增试点推向全国,同时将广播影视服务纳入试点范围;2014年1月1日,铁路运输业和邮政业在全国范围实施营改增试点;2014年6月1日,电信业在全国范围实施营改增试点。

第三阶段:所有行业,从2016年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实施进程

2012年1月1日,“营改增”在上海的“1+6”行业率先试点,其中“1”为陆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在内的交通运输业,“6”包括研发、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物流辅助、有形动产租赁、鉴证咨询等部分现代服务业。

2012年07月24日,财政部发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企业会计处理规定》,主要目的是配合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2012年8月2日,国家财政部官网挂出《关于在北京等8省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

2012年8月2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中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有关问题的通知》,主要目的是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加强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试点地区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征收管理,确保营改增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2012年9月1日,“营改增”在北京市实施。

2012年10月1日,“营改增”在江苏省、安徽省实施。2012年11月1日,“营改增”在福建省、广东省实施。2012年12月1日,“营改增”在天津市、浙江省、湖北省实施。

2013年7月10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全国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征收管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39号)。主要目的是保障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改革试点的顺利实施。

2013年8月1日,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同时,广播影视作品的制作、播映、发行等,也开始纳入试点。

2014年1月1日,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至此交通运输业已全部纳入营改增范围。

2014年新加入试点的铁路运输业及邮政业分别减税8亿元和4亿元。

截至2015年底,营改增已累计实现减税6412亿元,全国营改增试点纳税人达到592万户。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16年全面实施营改增。2016年3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

2016年3月2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向社会公布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和《跨境应税行为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的规定》,至此,营改增全面推开所有的实施细则及配套文件全部“亮相”。

2016年4月1日,李克强指出,保证营改增顺利推进,一方面要保证企业税负只减不增,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虚假发票搅乱征收秩序。

2016年4月30日,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明确以2014年为基数核定中央返还和地方上缴基数,所有行业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均纳入中央和地方共享范围,中央分享增值税的50%,地方按税收缴纳地分享增值税的50%,过渡期暂定2年至3年。

2016年5月1日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全面推开。

2016年将成为减税大年,“营改增”将在2016年收官,预计2016年营改增将减轻企业税负5000多亿元。

2016年6月1日,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北京市西城区国税局迎来首家申报纳税企业,首个纳税申报期顺利开启。

主要特征

区别

增值税是世界上最主流的流转税种,与营业税相比具有许多优势。增值税与营业税是两个独立而不能交叉的税种,即所说的 :交增值税时不交营业税、交营业税时不交增值税。两者在征收的对象、征税范围、计税的依据、税目、税率以及征收管理的方式都是不同的。、征税范围不同:凡是销售不动产、提供劳务(不包括加工修理修配)、转让无形资产的交营业税,凡是销售动产、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交纳增值税。、计税依据不同:增值税是价外税,营业税是价内税。所以在计算增值税时应当先将含税收入换算成不含税收入,即计算增值税的收入应当为不含税的收入。而营业税则是直接用收入乘以税率即可。

特点

营改增的最大特点是减少重复征税,可以促使社会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企业降低税负。营改增可以说是一种减税的政策。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全面实施营改增,可以促进有效投资带动供给,以供给带动需求。对企业来讲,如果提高了盈利能力,就有可能进一步推进转型发展。每个个体企业的转型升级,无疑将实现产业乃至整个经济体的结构性改革,这也是推动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

“营改增”最大的变化,就是避免了营业税重复征税、不能抵扣、不能退税的弊端,实现了增值税“道道征税,层层抵扣”的目的,能有效降低企业税负。更重要的是,“营改增”改变了市场经济交往中的价格体系,把营业税的“价内税”变成了增值税的“价外税”,形成了增值税进项和销项的抵扣关系,这将从深层次上影响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企业的内部架构。角度、多层次诠释此次税改政策,帮助试点企业即刻分析,掌握新规,应对新规。

计算规则

应纳税额

转型后应纳税额计算规则

(一)转型后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可按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抵扣进项税额,如取得外地或本市非试点纳税人的原属于营业税可差额征收范围的发票,可按发票金额在销售额中扣除;如取得税务机关代开的专用发票可按发票注明的税款抵扣销项税额

(二)转型后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的,交通运输业、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纳税人取得的外省市和本市非试点纳税人的原属于营业税可差额征收范围的发票,可按发票金额在销售额中扣除;其他行业如取得外省市和本市非试点纳税人的原属于营业税可差额征收范围的发票,也可按发票额在销售额中扣除,但取得的本市试点一般纳税人或试点小规模纳税人的发票,不可扣除销售额。

税率档次

根据试点方案,在现行增值税17%和13%两档税率的基础上,新增设11%和6%两档低税率。新增试点行业的原有营业税优惠政策原则上延续,对特定行业采取过渡性措施,对服务出口实行零税率或免税政策。

新增四大行业营改增的实施:

建筑业:一般纳税人征收11%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可选择简易计税方法征收3%的增值税。

房地产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征收11%的增值税;个人将购买不足2年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5%的征收率全额缴纳增值税;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增值税。

生活服务业:6%。免税项目:托儿所、幼儿园提供的保育和教育服务,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等。

金融业:6%。免税项目: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国债地方政府债、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等的利息收入等。

政策解答

哪些纳税人可以申请不认定一般纳税人?

答: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标准的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提供应税服务的企业可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纳税,可以申请不认定一般纳税人。

增值税的计税方法包括哪两个?

答:增值税的计税方法,包括一般计税方法和简易计税方法。

一般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一般纳税人提供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特定应税服务,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但一经选择,36个月内不得变更。

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什么是增值税即征即退?

答:增值税即征即退是指对按税法规定缴纳的税款,由税务机关在征税后部分或全部退还纳税人的一种税收优惠,其实质是一种特殊方式的免税和减税。

生活性服务业全面实行营改增,企业该如何应对?

答:第一,要量化分析营改增对本企业财务和税务上的影响,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对公司有利的税务处理,如选择一般计税方法或简易计税方法。

第二,对供应商进行筛选,如能进项抵扣,应该尽量选择可以进项抵扣的供应商,或者在采购价格上进行谈判。

第三,与客户进行沟通时,在充分了解营改增对双方的税务影响的基础上,与客户谈判更有利的价格。

第四,重新审视公司的业务模式和组织架构,作出必要的调整,如不同业务的拆分和整合等。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标准是多少?

答: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标准为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是指试点纳税人在连续不超过12个月的经营期内,提供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服务的累计销售额,含免税、减税销售额。

政策评价

媒体评价

2015年6月底,全国纳入“营改增”试点的纳税人共计509万户。据不完全数据统计,从2012年试点到2015年底,“营改增”已经累计减税5000多亿元,后续产业链减税效果持续体现。(《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1月27日)

“营改增”是一个减税措施,但对财政收入会造成冲击。增值税和营业税加总,占到了我国全部税收收入的40%以上。营改增之后,将呈现“一税独大”的局面。地方税已无主体税种,现行中央与地方的分税格局难以为继,整体税制结构对单一税种严重依赖,其中风险不容忽视。(《每日经济新闻》2016年1月26日)

社会评价

全面实施营改增,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重头戏”。营改增不只是简单的税制转换,它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工业转型、服务业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营业税是比较便于征收的税种,但存在重复征税现象,只要有流转环节就要征税,流转环节越多,重复征税现象越严重,增值税替代营业税,允许抵扣,将消除重复征税的弊端,有利于减轻企业税负。(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

从整体上来讲,此次改革有利于降低企业税负,但因为每个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不同,并不是每个企业在每个时期税负都会下降。如果推广到其他行业不排除还要新增税率档次。此外,由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地方政府面临税源减少的现实,需要全方位改革财政体制。(社会科学院研究院财贸所副主任杨志勇)

此次对于如何衔接确实是想得很细,比较周到,因为要做好衔接,保证过渡平稳是关键,推广至全国需要从地方试点积累经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

营业税改增值税从整体上来看,能够降低企业负担。(社科院财贸所税收室主任张斌)从制度层面讲,由于试点仅在部分地区的部分行业开展,试点企业外购的货物和劳务中还有部分不能进行抵扣,所以试点初期个别企业可能会因抵扣不完全,造成企业税收负担短期内会有所增加;从企业层面讲,因为企业成本结构、发展时期、经营策略不同等原因,在改革初期,个别企业税收负担也可能会有一定增加。上海市相应制定了过渡性的财政扶持政策,专门设立了专项资金,对税收负担增加的企业给予财政扶持。(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郑建新)税种改革是和整个财税体制改革关联在一起的,在营改增全面推开的同时,也有必要推进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

实施意义

税改风险 篇3

一、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主要内容分析

营改增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简称,就是原来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现在改成缴纳增值税。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我国的两个主要税种,也是政府财务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两个税种在税收征收上有较大区别,营业税是对生产单位的毛收入进行征税,产品生产的每一道生产环节都需要缴纳营业税,很容易出现重复征税的情况。而增值税只对企业服务或产品增值的部分进行征税,所以,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征税,有助于减轻生产单位的税收负担,这也是推行营改增政策的重要原因。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及财政部发布的相关规定,建筑业作为此次改革的行业之一,其增值税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提供建筑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建筑服务是指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修缮、装饰,线路、管道、设备等的安装以及其他工程作业的业务活动。比如:工程服务、安装服务、修缮服务、装饰服务和其他建筑服务。建筑业缴纳营业税时,税率为3%。营改增后,增值税纳税人因为分为一般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超过500万元)和小规模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500万元,含本数)而分别对应两种计税方法,其中,一般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简易计税方法。

建筑业营改增后,税率和计税方法都发生了变化。一般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适用一般计税方法,税率为11%;一般纳税人以清包工方式提供的、为甲供工程提供的、为建筑工程老项目提供的建筑服务,可以选择简易计税方法,征收率为3%;小规模纳税人提供的建筑服务,适用简易计税方法,征收率为3%。

二、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造成的影响

推行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纳税人来说,可以有效避免建筑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缴纳增值税后仍需课征营业税带来的重复课税问题,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提高建筑行业利润率。同时,购进机械设备所取得的进项税额可以得到抵扣,有利于提高我国建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性,促进行业的技术性和规模化发展。但是,这也是理论上的存在,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内部与外部市场环境的完善就是施工企业实行营改增后能够降低税负的前提条件,如果施工企业的外部市场票据管理较为规范,对所采购的物品能提供采购发票,就说明这是一个相对理想的外部环境,但对于施工企业来说,采购材料的种类繁多,采购的地点也不尽相同,材料供应商的规范性也就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障,如果都无法得到对应的票据,施工企业就不能得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进项税额的抵扣得不到实现。除此之外,施工企业中的人力成本费用也占据施工成本的一部分,而施工建筑中所雇佣的工人一般都是来自务工的农民工或是建筑公司的劳务工,这就使得人力成本的税收费用也被计入了销项税额中,且无法取得可抵扣的进项发票。

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现金的支出增加,对资金原本就紧缺的施工企业更是一种打击。在一般的施工企业中,施工企业与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之间原本就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工程进度和工程款项的支付不匹配。在营改增制度实行之后,这些问题表现的更加明显。施工企业在施工前期阶段如若得不到相应的施工款,则需要先垫付增值税款项,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施工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

三、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下风险应对策略

综上,笔者对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政策下的相关影响进行了分析,为促进建筑施工企业更好地应对该挑战,企业必须落实有效的纳税计划,降低企业税负,对供应商与专用发票管理,对财务会计人员加强培训,具体应从以下方面来实施。

(一)严格落实自身纳税计划,有效进行纳税筹划,降低企业税负

实行营改增后,为各个企业带来了更大税收筹划空间。相关人员应该搜集完整性、真实性以及可靠性都比较高的筹划材料,确定筹划切入点,设计科学的筹划步骤,制作出与企业要求完全一致的具体筹划方案。

1. 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准确选用适合自身的计税方法。

就企业上下游链条而言,若企业主要经营业务靠承接的“上游”企业以及“下游”供应商是一般纳税人且采用一般计税方法的工程业务,建筑施工企业应当选择一般计税方法,否则就会承担丢掉业务的风险,影响生产经营业务的扩展。就企业本身经营项目而言,目前可以就以清包工方式提供的、为甲供工程提供的以及为建筑工程老项目提供的建筑服务,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3%征收率计税。这类项目可供抵扣的进项税额不高,若采用一般计税方式,则难以有效抵消11%的增值税税率带来的高税负。建筑施工企业要对自身项目做一定的税收相关估算,评估企业可抵扣的进项税额,选择合适的计征方式。

2. 企业应当改善其经营管理模式,降低自身的税负。

一方面,提升企业财务核算与税收管理,注意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获得与管理,同时,还应严格控制工程款的发放,合理安排进项税额的抵扣进度,加强投标及造价人员培训工作以及工程合同管理,熟悉工程计价的构成基础变更内容,以便确定出可行合理的投标报价;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加快固定资产设备更新、推进技术改造,实施创新推动发展的战略。

(二)加强供应商的管理

企业的实际增值税税负将不仅取决于企业的实际销售额、适用增值税税率(征收率)等因素,还将取决于企业的实际管理,特别是供应商和进项税的管理。因为增值税抵扣制的特点,企业由营业税管理纳入增值税管理后,需要首先进行供应商的管理,在合理价格的前提下严格筛选供应商,并严格依据具体的需要与规范进行增值税抵扣,确保增值税专用发票与规定的专用发票相符合,也就是说必须选择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符合规定的供应商,以确保企业增值税进项税额均能得到扣除,降低企业在增值税方面的负担,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三)加强专用发票管理

营改增政策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计算增值税时,对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在建筑施工企业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专用发票的管理,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流程进行严格的规范,加大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监督力度,保障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证明企业进行的实际交易,禁止虚开发票,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

(四)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

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构建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的学习营地,明确营改增政策不但影响着企业的税收负担,与其他财务相关的工作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内部控制、运营模式等,提高财务会计人员应对营改增政策影响的能力。此外,还应该加强关键财务人员的培训,从合法合规、降低风险、增加企业效益以及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等方面加强培训,推动建筑施工企业的长久发展。

(五)提升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核算水平

1. 企业需转变传统的管理与经营理念,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便减少企业的成本。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在管理上,常常存在管理过程比较松散、资质不齐以及管理人员素质及能力偏低等情况,而在营改增之后,若局面还没有明显的改善,则会使建筑施工企业之后的管理面临很多困难。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深入改革企业内部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机制,增强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以便提升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水平。

2. 建筑施工企业应该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增强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以便较好的监督与管理企业的现金流,促进现金流的有效运转,进一步降低建筑企业在面对营改增的时候所产生的支付压力。

此外,建筑施工企业还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值税有关政策法规与法律,了解国家对增值税的发票管理方面的相关要求,以便有效的管理与使用增值税的专用发票,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报税并索取企业的扣税凭证。

四、结语

营改增作为我国的一种改革,不仅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建筑施工企业只有熟悉营改增政策,并且进行深入分析,才有可能通过最少的改革成本获得最大利润。制定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相符的税务筹划方案,依据该方案科学安排整个采购流程,从而降低企业所承担的税负。

摘要:营改增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简称,该政策的颁布是国家为了有效促进企业发展、减轻企业的税收压力而采取的一种减税方法。相对来说,营业税与增值税为两种不同的税种,其税收机制也有所差别。对企业来讲,一种经济行为对应一种税种。营业税是对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或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度加以征税,而增值税则是个人或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对其增值部分加收的税额,这种征税方式能够有效避免重复征税现象的出现。本文将对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政策分析及税改风险应对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促进企业健康而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施工企业,风险,对策

参考文献

[1]尤五海.施工企业营改增税改风险及应对策略[J].西部财会,2015(07).

[2]蒲燕.探究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面临问题及应对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7).

增值税改营业税心得体会 篇4

(一)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区别

营业税是对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目前,营业税税收占我国全部税收收入的15%左右。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目前,增值税税收占我国全部税收收入的27%左右。营业说和增值税在本质上都属于流转税,是中国最主要的两个税种。

二者的最主要区别在于,一是增值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而营业税没有抵扣税额。增值税是以销项税额减除进项税额的差额为应纳税额,也就是说增值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营业税通常按照营业收入总额和适用税率直接计算应纳税额,不能减除进项税额。二是纳税对象不同。营业税的应税劳务主要包括,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文化体育业、金融保险业、娱乐业、服务业等部分第三产业。而增值税主要针对工业和商业零售批发、餐饮住宿等部分服务业。三是适用税率不同。营业税税率在3%到20%不等。而现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标准税率为17%,低税率为13%,小规模纳税人税率为3%,出口货物适用零税率。

营改增改革有利于完善税收体系,消除重复征税,促进社会专业化分工,加强三次产业融合。尤其在世界经济减速、国内经济降温的背景下,对于减轻企业负担、优化三大需求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积极意义。

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主要内容

2011年11月16日,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了经国务院同意的《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以及随后发布了若干税收政策的补充通知、上海市试点通知、北京等八省市试点通知等文件。营改增试点主要涉及几方面内容:一是主要产业方面,本次“营改增”主要选择交通运输与部分现代服务业两大行业作为改革试点。二是税率方面,在现有一档基本税率17%、一档优惠税率13%的基础上,增加了11%和6%两档税率,交通运输业适用11%税率,部分现代服务业中的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鉴证咨询服务适用6%税率,对出口劳务实行零税率。三是计税方式,规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政运输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体育业、销售不动产和转让无形资产,原则上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金融保险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原则上适用简易计税方法。四是税收收入归属,试点期间保持现行财政体制基本稳定,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后收入仍归属试点地区,税款分别入库。因试点产生的财政减收,按现行财政体制由中央和地方分别负担。此外,有关文件还对纳税人、应税服务、纳税时间和地点等各项税制条款做出了相关规定。

三、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建筑业的影响

(一)、对建筑企业总体税负的影响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首先涉及到建筑企业期初库存材料和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问题。

1.建筑材料来源方式较多,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难度大。2.商品混凝土等材料增加税负 3.建筑劳务费增加税负 4.动产租赁业增加建筑业税负

5.税制改革对联营合作项目冲击大 6.企业如何应对税负增加

(二)、对建筑企业收入、毛利确认的影响

建造合同分为固定造价合同和成本加成合同。

1.以固定造价合同为基础,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建筑业收入和毛利的确认产生影响。由于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总收入×累计完工进度-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的收入,当期确认的合同费用=合同预计总成本×累计完工进度-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的费用,当期确认的合同毛利=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当期确认的合同费用,在没有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合同收入中包含营业税(原因是营业税属于价内税),而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合同收入中不包含增值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相关规定,增值税为价外税)。同时,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合同预计总成本中与成本有关的原材料、燃料和租赁费等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再是实际成本的组成部分,合同预计总成本将比没有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要少。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按总价剔除了增值税进项税额,而当期确认的合同费用只剔除了原材料、燃料等项目部分增值税进项税额,因此,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和合同毛利比没有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要少很多。

2.以成本加成合同为基础,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会对建筑业收入的确认产生影响。成本加成合同是以合同约定或其他方式议定的成本为基础,加上该成本的一定比例或定额费用确定工程价款的建造合同,比如建造某段铁路,合同总价以建造该段铁路的实际成本为基础,每公里再加收500万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是以合同总价(营业总收入)为基数扣除实际成本费用中能够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缴纳增值税,而实际成本费用中己不包含能够按规定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实际成本费用比没有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要少,所以该成本的一定比例或定额费用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导致实际营业总收入比没有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要多一些。

(三)、对建筑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一是对资产总额带来的变化。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建筑企业购置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等存货成本和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需要按取得的增值税发票扣除进项税额,这样一来,企业的资产总额将比没有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引起资产负债率上升。

二是对企业收入、利润带来的变化。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受一些流通环节购置货物较难取得增值税税票和外协劳务成本及假发票等的影响,这部分增值税进项税额无法抵扣,出现企业多缴增值税的现象,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也将有所下降,增加了企业完成绩效的难度。

三是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依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有关税收收入归属的规定:“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后收入仍归属试点地区,税款分别入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九条规定:“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为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增值税扣缴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的当天。”由于目前建筑业普遍实行的是建设单位代扣代缴营业税的方式,建设单位验工计价时,采取从验工计价和付款中直接代扣缴营业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笔者推测建设单位将不能直接代扣代缴增值税,直接由建筑企业在机构所在地按当期验工计价确认的收入缴纳增值税,但是建设单位验工计价并不是立即支付工程款给建筑企业,往往滞后一段时间,有的时间还比较长。同时,验工计价单中还要直接扣除5%-20%的预留质量保证金等,而应交增值税当期必须要缴,但预留质量保证金等要到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才能支付,这样必将导致企业经营性活动现金净流量增加,加大企业资金紧张的程度。

(四)、对建筑企业税收筹划的影响

1.企业按规定抵扣的增值税发票原件全部要汇总到企业机构所在地

2.企业须规范相关合同名称,对外交易合同要全部以企业名称对外进行签订 3.对建设单位确认的当期企业验工计价收入凭据与所在地税务机关可能预征的增值税要及时汇总到企业机构所在地进行纳税申报和抵扣

(五)、对建筑企业投标和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预计《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与预算》部分内容将进行修订,建设单位招标概预算编制也将发生重大变化,相应的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编制将按新标准执行,对外发布的公开招标书的内容也将进行相应的调整。二是这种变化使建筑企业投标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化,投标书的编制中有关原材料、燃料等直接成本不包含增值税进项税额,实际施工中,有多少成本费用能够取得增值税进项税额,在编制标书中很难准确预测;原按工程结算收入计算的营业税不再收取,税金编制中只能反映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编制的标书中投标总价中又包含增值税,而增值税又属于价外税,在投标中怎样编制,有待统一规范。三是由于要执行新的定额标准,企业施工预算需要重新进行修改,企业的内部定额也要重新进行编制。四是会计核算上会发生变化。企业在施工中取得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直接列入相关成本费用,而要分开核算,列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如不分开核算,这部分增值税进项税额在缴纳增值税时,是不能抵扣的;同时,收到的工程营业收入,必须扣除11%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后再将差额列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五是企业战略的指标会发生变化。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企业的营业收入、成本等财务指标的数据将有一定幅度降低,企业战略和完成指标也要进行相应调整。

(六)、对建筑企业海外经营的影响

按现行税收征管规范,建筑企业在海外的工程收入在国内是不缴纳营业税的,只对国内企业所得税税率比境外所得税税率高的部分需在国内补缴企业所得税。但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在国内采购原材料等物资、加工和运输取得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能否抵扣,《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没有明确。根据惯例,海外建筑项目由于受国家间税收差别和税制的影响,其收入已在国外缴纳相关流转税,在国家支持建筑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下,不应在国内再缴纳相关流转税。按对等的原则,对国内建筑企业为海外工程在国内采购原材料等物资、加工和运输取得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也不得从增值税进项税额中扣除,企业应单独进行核算,直接列入海外工程项目成本中。

(七)、对集团及成员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目前建筑企业集团成员企业由于规模相对较小,竞争力不强,大部分都是由集团公司(母公司)统一对外投标,中标签订合同后再在成员企业内部进行分解,由成员企业负责施工,平时由集团公司按施工进度向建设单位进行验工计价,并由建设单位统一代扣代缴营业税等税费。成员企业根据完成的工作量向集团公司办理验工计价时,也同比例将建设单位代扣代缴的税金列转给成员企业。但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将会发生重大变化。一是法人主体的不相容性。二是目前集团公司为了发挥规模优势、降低采购成本,由集团公司统一对外采购所有物资并直接向成员企业提供,物资成本按各单位的领取情况,通过集团公司列转给成员企业。三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如果实行建筑企业增值税在工程项目所在地按一定比例就地预缴增值税,对集团和成员企业影响很大,集团公司作为一级法人要预缴增值税,参与建设的具有法人资格的成员企业也要预缴增值税,对集团现金流管理产生巨大影响。四是针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取消集团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这一做法,结合建筑行业的特殊性,为了减轻集团及成员企业纳税复杂状况,集团要对既有的或新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成员单位重新进行战略考虑,撤销具有法人资格的成员企业,变更或新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公司,这将大大减轻集团公司和成员企业纳税的工作量,通过此项措施还可能降低集团整体税负,中国石油天然气和中国石油化工等集团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

(八)、对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一是由于建筑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按11%的税率征收增值税,由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建筑企业基建营业收入比没有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将下降11%,对企业规模经营带来较大的影响,对企业信用评级、融资授信也带来较大的负面效应。

税改迎面走来林德步伐稳健 篇5

根据最早进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上海市统计, 有89%的试点企业在改革后税负得到不同程度的下降, 如何应对“营改增”带来的好处, 享受结构性减税;如何应对增值税下的纳税申报、会计核算的挑战, 无疑让众多交通运输和现代服务业的企业翘首企盼。

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 目前除上海外, 又增加了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和厦门、深圳等10个省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 , 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内率先推行了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2013年还将继续扩大试点地区, 并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试点。

叉车租赁业作为税改的行业之一, 受到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由于“试点方案”规定, 在试点地区租赁有形动产, 由原来的5%的营业税改征为17%的增值税。这对于现行征收增值税的承租人而言, 都可以享受到进项税额得到抵扣的优惠, 税负将相应下降。这也消除了企业因税种 (增值税/营业税) 不一而导致的购买设备和租赁设备承担的成本不同的问题。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 增值税专用发票中 (17%) 的税额部分, 可作为进项税额抵扣, 意味着实际的租赁成本下降。

据说随着试点区域的逐步扩大, 预计在“十二五”期间将逐步推广到全国范围, 将会有更多的用户涉足其中。同时, 有关专家还预测未来的3~5年里, 我国现代物流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各行各业对叉车的需求量会逐年增加, 这就意味着中国叉车市场, 已经开始告别纯粹单一的叉车销售模式, 向销售、租赁销售、叉车租赁解决方案等多元化的销售服务手段转变。应该说, 此时市场经济的大手正在向人们描绘着叉车租赁市场的广阔前景。叉车租赁, 将成为中国工业车辆行业发展的新亮点, 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然而, 目前国内企业进入叉车租赁行业还没有准入门槛限制, 这对市场的推动虽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利润的驱使最终却造就了鱼目混珠的现状。大部分叉车租赁企业尤其是一些“小作坊”, 经营管理方式、经营资质水平都不规范, 很少有形成规模的“正规军”。这些企业往往不能为承租人按时提供维修、保养等经营服务, 甚至不具备基本的规避风险能力, 对整个叉车租赁市场时常造成负面影响。

就在此时, 中国目前最专业、规模最大的叉车租赁供应商林德 (中国) 叉车有限公司, 提出了大相径庭的“与国内叉车租赁市场一起健康、稳健成长”的口号。根据不同客户得需求, 林德 (中国) 为用户提供了极其灵活得租赁解决方案:长、短期租赁可分别满足客户长期或临时性、季节性需求、确保客户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叉车, 提高工作效率, 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量“用”为出。据了解, 林德 (中国) 目前已拥有客户500余家, 当前在租的长租车辆达3000余台, 短租车辆达500余台, 租赁服务覆盖全国的各个行业。作为一个成熟的物流搬运设备制造商, 林德 (中国) 借由自身已拥有的优越基础条件, 推出专业且规范的租赁服务, 无论在服务质量上还是提供产品上都远远超越一般同行。

由于增值税的核心特质是抵扣机制, 优势在于能够有效避免重复征税,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纳税负担。税改的推行, 无论对叉车设备的承租或出租双方都极为有利, 对于叉车租赁业更是一个大好的机遇。但是面对现今正逐步兴起, 还不够成熟的叉车租赁市场, 企业应当有耐性和责任心, 趁着税改的东风, 引导整个行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太过急于求成只会阻碍市场的正常秩序。作为一个高端叉车品牌的林德, 在此刻更要起到带头作用, 专注做好服务, 丰富产品类型, 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完善的选择方案。无论市场怎样转变, 在做好服务上都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浅析营业税改增值税 篇6

营业税, 是对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增值税, 在对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就其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营业税与增值税均是在商品或劳务的流转环节征税, 就这一点来说, 二者同为流转税, 具有统一性。

征税对象不同, 增值税的征收对象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行为。而营业税的征税范围非常广泛, 征税对象为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 具体包括: (1) 交通运输业; (2) 建筑业; (3) 金融保险业; (4) 邮电通信业; (5) 文化体育业; (6) 娱乐业; (7) 服务业; (8) 转让无形资产; (9) 销售不动产。

纳税人不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为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

计税依据和税率不同, 一般营业税的计税依据为营业额, 是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税率为3%、5%。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计税依据是不含税销售额, 即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但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 税率为13%、17%。

征收管理方法不一样, 营业税为地方税务局管理, 增值税为国家税务局管理。纳税地点、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等税制要素也不相同。

二、营业税改革的迫切性

重复征税问题是我国营业税改革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改革前的营业税体系已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虽然同一行业的营业税税率相同, 但是不同行业之间不同的营业税税率导致不同行业的营业税纳税额不均, 许多盈利能力高的行业纳税额明显轻于盈利能力低的行业。尽管营业税作为价内税, 税负最终由消费者承担, 但是税负高导致消费者减少, 税负不均会对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扭曲作用, 破坏产业结构发展的均衡态势, 不利于产业经济的发展。此为其一;其二, 营业税与增值税课税对象交叉内容多为混合销售行为, 混合销售行为是既涉及增值税应税劳务又涉及营业税应税劳务的销售行为。这就形成两个税种课税对象的一种交叉。尽管有关条文已经明确规定了混合销售行为的纳税方法, 但实际税收征管过程中, 由于增值税征管归国税系统管理, 而营业税征管归属地税系统管理, 这就会引起两个税务征管系统的征管混乱, 不利于征管权利的清晰及税收征管成本的降低;其三, 近些年, 国家相继出台了许多相关税收政策以解决现行税制中明确出现的课税对象交叉业务的征税问题, 但是这些税收政策规定都没有给业务定性, 也存在部分政策规定不严谨、前提条件不清楚、理由不充分等问题。这都造成了营业税增值税征收混乱现象不断显现, 究其本质来讲, 增值税营业税属于同一性质、同一环节、同一原理的税种, 本来应该合二为一, 但是, 在我国税法法律中, 两者又属于相互排斥的税种, 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机构管理, 这就必然造成征收混乱现象的出现。因此, 营业税的改革迫在眉睫。

三、营改增具体内容与优劣分析

改革的重心指向两个行业:交通运输业与部分现代服务业 (主要是部分生产性服务业) , 俗称“6+1”。“1”是指交通运输业, 指国民经济中专门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 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部门;部分现代服务业, 是指围绕制造业、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等提供技术性、知识性服务的业务活动。包括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6个项目, 谓之“6”。

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是, 在现行增值税17%和13%两档税率的基础上, 新增设11%和6%两档低税率, 交通运输业适用11%的税率, 研发和技术服务、文化创意、物流辅助和鉴证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适用6%的税率;试点纳税人原享受的技术转让等营业税减免税政策, 调整为增值税免税或即征即退;现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向试点纳税人购买服务, 可抵扣进项税额;试点纳税人原适用的营业税差额征税政策, 试点期间可以延续。

(一) 营改增优势分析。作为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营改增改革看似只涉及到两个税种, 实际上却牵动了整个税收体制。经过两年多来从上海至全国各地的试点, 这项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1、有效地避免重复征税, 减低企业税负负担。增值税的核心特征是抵扣机制, 即在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时, 可以抵扣用于生产投入的外购货物和劳务所负担的增值税款。这与传统的以货物和劳务价值全额为税基的销售税相比, 能够有效地避免重复征税, 减低企业税负, 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 增强企业发展能力。这是营改增改革的最大优势, 也是改革的主要目的。

2、对行业规范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等进入增值税管理的大体系, 对企业财务核算的要求更加规范和严密;同时, 由于客户对合法、合规的增值税抵扣凭证的要求增强, 将迫使一些小型企业要么退出市场, 要么扩大规模, 加强管理。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针对部分行业出现税负增加的情况,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系主任曾康华说, 作为一项结构性减税政策, 它也并非单纯的只减不增, 而是有增有减, 这就必然影响到纳税人之间税负的变动, 也间接促进企业转型, 社会产业结构发生调整。

4、促进社会就业。在促进社会就业方面, 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要超过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带来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 将对就业岗位增加产生结构性影响。

(二) 营改增劣势分析。改革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挑战:

1、反而加重个别企业的税负。纳税人总体税负不会因生产经营过程中环节的增多而叠加, 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但是在税率和抵扣项目等实施细节上可能导致部分服务性企业的税负负担加重, 比如在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前, 服务性行业的营业税税率在5%左右, 而调整之后一般纳税人, 应按6%的增值税计税率缴纳增值税, 服务性企业的主要成本构成中固定成本和工人成本较高, 而该成本不能产生进项税, 其成本可抵扣的项目比重过低, 则进一步导致税基过高, 变相增加了税负。 (即由原先的5%税率增加为6%的税率) 。

2、增加工作量与风险。“营改增”后, 企业在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等方面的工作量会增加, 增值税专用发票带来的行政及刑事风险也需要引起企业的高度关注。

3、对地方财政收入有一定影响。增值税是中国第一大税种, 目前属国税。营业税则是地方税, 且是地方税中最大的一个税种。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 “试点期间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 改征增值税后收入仍归属试点地区。试点行业原营业税优惠政策可以延续, 并根据增值税特点调整。纳入改革试点的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可按规定抵扣”。但长远来看, 从营业税到增值税的彻底转变, 也会让地方政府失去原本可以收到的营业税, 差不多75%转移到了中央政府国库之中, 仅有25%以增值税地方分享部分留在地方国库中。

参考文献

[1]龚辉文.关于增值税、营业税合并问题的思考[J].税务研究, 2010.5.

[2]夏相如, 金其森.议增值税、营业税两税合一[J].经济师, 2010.5.

金融危机助推多项税改 篇7

增值税改革推向全国:投资消费“一石二鸟”

增值税作为我国的第一大税种, 对于调节我国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1994年税改以后, 增值税对生产和投资的影响越来越大, 影响了中国财富的分配, 造成重生产、轻消费的格局, 对投资有利, 却对消费不利。所以, 我国多年来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增值税的推动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政府的税收主要来源于增值税, 使地方政府盲目追求高投资与GDP的高增长, 而对于促进内需、激励消费兴趣不大。

增值税严重影响了中央一直倡导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所以, 增值税改革势在必行。由于增值税只对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征收, 导致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公平的竞争平台, 很多企业的隐性税负甚至高达30%以上。

增值税是一个中性的税种, 在西方发达国家, 增值税的科学设计体现的就是普遍性和平等性的原则, 但增值税在我国的发展却有一定的中国特色。政府有时把增值税当作优惠政策来使用, 影响了税务法律的严肃性。2004年7月开始的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试点, 试点的目的本来是为了改革探索经验, 为随后的推向全国铺路。本计划在试点推行一到两年后便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然而, 东北试点已近三年, 不但未在全国推行, 却进一步将试点区域扩大到中部六省, 改革试点在进程中逐渐演化为“税收优惠”政策。

厚此薄彼地把增值税当作一种调节地区差异的手段, 其弊端显而易见。比如, 中部地区的产业主要是为沿海发达地区提供支持的。分地区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将激励企业建立自我循环的封闭的产业体系, 也会刺激企业设法将注册地向转型城市迁移, 以最大限度地享受增值税转型的好处, 引致企业经营行为的扭曲。这种做法人为割裂了增值税链条, 也加大了税收征管成本和纳税成本。

这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中央决定在明年把增值税推向全国, 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对我国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利好, 也让增值税回归其本来面目。

个税起征点之争:魄力比“点位”更重要

拉动内需就要让老百姓手里有钱, 在我国台湾、香港地区, 都通过直接向公民发放货币的方式拉动内需。这种直接补贴的模式是见效最快的方式, 所以也被戏称为“社会主义模式”, 但这种方式并不是每个国家或地区都适合实行。在中国大陆, 由于人口众多而且地区和城乡差异较大, 采用直接补贴的模式显然不合适, 因为并不能体现税收“公平”原则。对社会没有贡献的人和纳税人如果都能拿到补贴, 那显然是不公平的;如果穷人和富人拿数额一样的补贴, 显然也是有失公平的。

提高个税起征点是各方认可的最好方式, 因为既体现了公平原则, 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提高个税起征点也受到了各方的争议, 争议最大的就是有专家认为, 这只能让高收入者获益, 却不能有效拉动内需。长期以来, 个人所得税都被认为是调节我国日益悬殊的贫富差距的一种手段。有人根据拉弗曲线理论, 认为我国在个人所得税上的政策值得商榷。根据拉弗曲线鼓励投资者投资的观点, 我国采取的是“增加个人所得税、减少企业所得税”的政策。偏向于促进投资者的积极性, 而对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形成遏制。目前, 过低的个税起征点, 由于覆盖面过大, 不但不能调节贫富差距, 反而成为一种“与民争利”的方式, 这是不利于拉动内需的。

在个税改革中, 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公民收入信息的透明化管理。在日本, 这方面做得就很完善, 由于政府可以掌握每个人的收入状况, 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作为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 短期内做到全体公民收入透明化工作是很难的, 但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目前就要着手逐步去做, 因为这是个税改革的必经之路。我们看到的是, 国家对年收入12万以上的高收入者的信息尚不能做到完全掌握, 遑论其他群体。

现在个税改革已经考虑到不仅是针对个人, 可能会扩大到在家庭范围内征收, 这种改革是更加客观的, 而且个税改革还要和居民的住房、家庭负担等综合生活指标相结合考虑, 才更加具有前瞻性。另外, 个税起征点如果能依照各地区差异制定不同的标准, 将使政策的针对性更强, 这也符合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大的现状。

燃油税开征:有点“投鼠忌器”

从去年就一直在坊间流传的燃油税要开征的消息, 预计燃油税将从明年起开征。陷入能源挤压困境的中国经济, 燃油税的尽快实施已经成为箭在弦上的事情。但国际持续走高的油价似乎就是不给中国这一机会。随着国际油价跌到50美元以下, “见缝插针”的时候终于到了。

在国际上, 征收燃油税早已是一种流行的模式。从1970年开始, 欧洲各国相继推行燃油税, 德国的燃油税为油品价格的260%, 法国更高达300%, 与我国一样依赖原油进口的日本, 其燃油税税率亦达120%。对我国的消费者来说, 国人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西方人喜欢开小型车, 往往认为西方人具有环保意识, 其实也是经济因素使然。中国的购车族似乎只对汽车的价格、品牌、车型和性能感兴趣, 而对耗油量则较少考虑, 因为不征燃油税的油价过低。

燃油税也被视为有效的财政调节手段。按照国际惯例, 它是一项以提高油品价格、控制消费总量、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的财政政策。在一个能源紧缺的时代, 鼓励浪费的政策肯定不是好政策。有人分析, 燃油税征收后, 人们的节油意识会加强, 比如, 征收燃油税会刺激一些走国道的车转走高速公路, 毕竟高速公路比普通国道要节油许多。

此外, 由于中国养路费由地方政府征收。开征燃油税存在地方和中央的利益如何协调问题。对此, 有专家指出, 政府可以明确燃油税是共享税, 由各地国税部门征收, 并确定中央与地方的分成比例。同时, 确定不同地区的征收额度:在统计各地近几年养路费征收量和油品销售额的基础上, 计算出各地占全国总量的综合比例, 以各地占比乘以燃油税总收入的地方分成数, 从而得出各地的实际分成数。所以, 开征燃油税的利益格局分配问题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的。另外, 燃油税开征后, 对农业、公用事业等行业的影响可以通过燃油补贴的方式解决。

开征燃油税一个可能的负面作用就是对中国汽车业形成冲击, 北京市政府最近取消了可能限制车牌号的决定, 这可能考虑了燃油税开征后对汽车行业的冲击因素。世界银行已经对中国提出了这方面的警示。不少专家认为, 如果开征较高的燃油税, 将大大提高普通车主的成本, 从而影响中国汽车业的发展。但汽车行业并非都会受到打击, 对于小排量汽车来说将是一个好消息。

开征燃油税存在地方和中央的利益如何协调问题。

资料链接

→燃油税:

所谓燃油税, 即将现今普遍征收的养路费和其他费用合并成燃油税, 通过法律约定整合各部门间的利益关系, 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和基础设施开支。燃油税的推广将使车辆的使用成本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先前不同车辆间几乎一视同仁的养路费、车船使用税等固定支出, 将被燃油税所取代。

→拉弗曲线:

营业税改增值税问题探究 篇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背景下, 为了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 我国先后在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广东等省市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中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 并将增值税税率在原先17%的标准税率和13%的低税率两档税率的基础上新增了6%和11%两档低税率:其中, 对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适用11%税率, 而对物流辅助、技术服务、文化创意、信息技术和鉴证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适用6%税率。通过贯彻落实各项税收改革措施, 进一步规范了税收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 从而有助于营改增试点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 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 避免重复征税的问题

由于原先的税收管理工作中重复征收营业税的现象比较严重, 阻碍了我国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通过结合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 新增了6%和11%两档低税率, 只对增值部分征收相应比例的税额, 直接减少了企业的实际纳税额、有效避免了重复征税的问题、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

(二) 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和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 一方面, 实行了更为科学、合理的差额征收体制, 在理论上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从而有助于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 通过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有效减轻了重复征税的现象, 有助于大力扶持和促进社会的专业分工、第三产业的科学融合, 推动社会经济格局的转变, 使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缓解了劳动就业压力, 进而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影响分析

(一) 对不同企业税负的影响不同

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避免重复征税问题和强化企业的竞争力, 但其减轻税负的作用是相对于总体而言的, 涉及到不同行业和企业其效果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每个企业的经营规模、发展阶段和所在行业等都不同, 在相同的税率水平下营改增后不同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减不一。

1. 对交通运输业税负的影响

由于交通运输业采购的交通设施在消费型增值税税制下可以直接抵扣进项税, 因此实行营改增能有效降低其运营成本和促进收益率的提高, 尤其是资本密集度高和技术先进的航空公司和铁路运输企业;信息网络时代, 网络消费模式大量盛行使快递行业在营改增中同样获得巨大的发展机会。例如, 某交通运输企业当年的营业额为8000万元, 以3%的税率计算的应纳营业税额为240万元, 实行营改增后适用11%的税率, 计算的增值税 (销项税额) 为880万元, 假设该交通运输企业采购运输设施的中间投入为4000万元, 按17%的税率计算的可抵扣的增值税 (进项税额) 为680万元, 因而其应纳的增值税额为200万元, 相较于征收营业税的情况下可以少纳税40万元。

2. 对建筑业税负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 钢材、水泥等原材料占建筑工程总成本的40%-60%。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 采购材料可抵扣进项税额加上机械设备配件与修理、转场运费等项目抵扣的进项税额, 其实际抵扣的进项税可能超过或接近按11%的税率缴纳的销项税额, 不仅有效扣除了重复计征的税负, 还从整体上降低了建筑业的建筑成本, 使其利润率得到增长。

3. 对金融业, 尤其是银行业税负的影响

由于银行业需要通过大量的硬件和软件投资来取得信息技术, 其信息技术成本所占的比重很大, 实行营改增后可以在应税总额中直接扣除信息技术成本和柜台成本, 从而有助于银行业运用更信息、更安全的交流技术。

4. 对其他行业税负的影响

由于房地产管理业、物流仓储业、中介、文化传播业和计算机服务业等行业的人工成本占很高的比例, 人工成本的不可抵扣性使得增值税的减税效果大打折扣, 在采用一般纳税人17%的税率计算时税负不降反升, 因此需要采用6%甚至更低的税率以达到减税的目的。

(二) 营改增减少了地方财政收入

营业税是分税制体制下地方的第一大税种, 除铁路运输和各银行总行等少数企业集中缴纳的营业税部分归属中央, 其他全部归属地方, 且占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超过1/3。然而, 营改增后实行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的分享比例, 即使税收收入不变, 地方政府收入也会因此减少75%。虽然在试点期间中央决定暂时搁置收入分配上的争议, 并将原归属于地区的营业税收入在实行营改增后依旧计入该试点地区, 但是“营改增”在全国全面推广时就需要明确中央与地方的分享比例, 这样地方就会缺乏提供稳定收入的主体税种, 不仅会削弱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还可能导致各级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的膨胀。

(三) 营改增对物价产生影响

由于营改增能从总体上减轻税负, 导致多数人会对营改增后的物价问题过于乐观, 认为商品价格会下降, 但是上海实行营改增后对物价的影响并不乐观。虽然交通运输业在实行营改增后降低了其实际税负, 但油价等运输成本的上涨抵消了税负减少的正面影响, 导致难以维持现行物价;营业税是由企业负担的, 而增值税最终却是由消费者承担, 相关服务业由于不能实行进项税额的抵扣而导致税负加重, 导致企业可能将税负转嫁给消费者而造成某些行业物价水平的上涨。

三、推动“营改增”工作顺利进行的对策

通过分析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企业税负和市场物价水平的影响, 笔者认为应当从构建健全的税收制度、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和合理进行纳税筹划等方面出发, 以推进营改增工作的顺利开展, 不断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

(一) 构建健全的税收制度以实现财政与经济的有效互动

为了有效保障税负结构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要构建健全的税收制度、合理确定税负标准以减轻纳税人的负担;通过征收物业税、遗产税等加快资源与环境税收体系以及增值税的改革步伐, 增强经济增长能力和企业的销售能力以有效促进财政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全面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以强化税源管理, 促进税务征收组织形式的改革, 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实现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 完善地方税收体系

营改增在全国推行后会造成地方缺乏提供稳定收入的主体税种, 为了弥补因营改增造成地方财政收入减少的缺口和保障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文章认为要不断完善地方税收体系。 (1) 相关部门可以依据测算的历年数据重新拟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中央与地方增值税的分享比例, 并辅以转移支付。 (2) 注重发展其他稳定的地方税种, 使其尽快成为地区的主要税收收入来源。例如, 征收房产税或者借鉴国际经验赋予地方对资源税的必要税收立法权及适当扩大管理权限以使其成为地方的主体税种。 (3) 强化地方投资环境和配套设施的发展, 积极扶持、鼓励当地的企业发展壮大或吸引外地大型企业来本地发展, 从而培育更多的纳税大户, 增加地方的税收, 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三) 合理进行纳税筹划以减轻营改增对企业带来的负面作用

由于营改增对不同行业和企业税负的影响不同, 因此, 企业要依据所在行业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纳税筹划, 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营改增带来的税收优惠、减少其负面影响。例如, 对提供相同价格和服务质量的供应商应尽可能选择一般纳税人以最大限度地享受进项税额抵扣;尽可能地将提供混合服务业务的企业按其适用不同的税率将业务区分开来以避免从高适用税率;科学设置物流综合服务统一税目以实现在物流各环节按统一低税率征收增值税;将涉及车险的保险公司和高速公路公司等服务业纳入增值税链条以使路桥费和保险费进入进行税额抵扣的范围等。

四、结论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有效完善我国税收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 不仅有助于实现结构性减税并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还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转型。因此, 相关地区、行业和企业都要深刻认识到营改增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不断调整完善企业的信息系统、业务系统和财务与税务工作等, 以推动税收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浅析营业税改增值税影响 篇9

一、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意义

1、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 在营业税改增值税过程中, 实行了更为合理的差额征收体制, 理论上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有利于提高其整体经济效益。针对国内中小企业在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难题, 我国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是重要的减税措施之一, 对于缓解相关企业的税负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2、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 消除重复征税的现象。在我国以往的税收管理工作中, 重复征收营业税的现象长期存在, 严重影响了我国税收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在本次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推广中, 改革以前增值税的税率主要分为17%、13%两档, 改革后新增的低税率为11%、6%两档, 主要是结合交通运输业与部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 仅针对增值部分进行相应比例的征税, 从而有效减少了重复征税的问题, 直接降低了企业的实际纳税额, 不但使企业享受到了实惠, 而且是推进我国税收制度完善的重要举措之一。

3、有利于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在我国大力扶持和推进社会专业分工、第三产业科学融合的背景下, 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不但解决了长期存在的营业税重复征收问题, 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格局的转变, 我国的第三产业, 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这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影响分析

随着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及行业的不断扩展, 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和部分行业、企业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以交通运输业、服务业及建筑业为例, 简要分析营业税改增值税可能产生的实际影响。

1、对于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上海市作为我国营业税改增值税的首个试点地区, 于2012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行相关规定与制度。实行改革前, 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征收的营业税比例为:收入总额×3%, 此部分属于价外税, 不允许进行抵扣。依据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相关规定, 2012年开始上海市交通运输业的增值税税率确定为11%, 即本行业纳税人需要按照规定交纳销项税, 销项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含税销售额÷ (1+11%) ×11%, 实际增值税占含税收入的10%[11%/ (1+11%) ]。例如:某交通运输企业的费用支出情况为:过路费占1/3, 燃料消耗占1/3, 日常维修、人工利润及折旧占1/3, 如果企业在加油、维修过程中具有增值税专用发票, 可抵扣的进项税约占总收入的5.67%[17%× (1/3) ], 实际应付增值税则为5.33%[11%-5.67%]。从表面数字来看, 与之前征收的3%营业税相比, 征收11%的增值税可能会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 但是我国2009年开始实施的《增值税暂行条例》中规定, 纳税人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 而交通运输企业的车辆及其他运输工具均可作为固定资产, 所以, 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是降低了。

2、对于服务行业的影响。

本文以服务业A公司与其客户为例, 营业税改增值税后, A公司可能面临的具体情况包括:1) 客户在试点地区, 一般纳税人, 可抵扣进项税额;2) 客户不在试点地区, 不可抵扣进项税额;3) 客户在试点地区的小规模纳税人, 不可抵扣进项税额。结合各具体情况, 本文对于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

2.1客户在试点地区, 一般纳税人, 可抵扣进项税额。试点前后的收入、税费区别, 见表1。由表1可见, 如果客户在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地区, 一般纳税人, 可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下, 提价范围可以在0.7-6%之间, 如果A公司提价6%, 客户可以完全抵扣, 完全转嫁税负;反之, 如果A公司不提价, 6%的好处将由客户独享。因此, 在保证客户成本不变的前提下, A公司可以与客户进行商谈, 适当加价, 以分享客户因降低税务成本而得到的好处。从表1的相关测算结果来看, A公司可以采取的策略是适当提价, 但是95是下限, 应尽量争取价格>95。见表1

2.2客户不在试点地区, 不可抵扣进项税额。如果A公司的客户不在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地区, 无法抵扣进项税额, 客户的总成本会增加0.7%, 所以, 客户可能会要求A公司降价, 具体测算过程见表2。那么, A公司的降价底线必须坚持95。见表2

2.3客户在试点地区的小规模纳税人, 不可抵扣进项税额。由于客户是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地区的小规模纳税人, 无法享受抵扣进项税额的优惠政策, 客户的总成本会增加0.7%, 可能会要求A公司降价, 具体测算过程见表3。如果客户是营业税纳税人, 由于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实际税率有所降低, A公司有可能适当提价, 但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见表3

根据上述具体情况的分析结果, 笔者认为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于服务行业的影响有利, 也有弊。由于营业税与增值税之间存在明显的制度差异, 加之本次改革是以部分城市和行业作为试点, 必然会引发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 试点行业与非试点行业之间的税制衔接问题, 在国内未完全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背景下, 其具体影响只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

3、预计对于建筑业的影响。

根据我国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相关方案及实际实施情况, 建筑业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支柱产业, 必将逐步纳入其中。如果对于建筑业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 原材料将是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的重要部分。一般情况下, 在建筑业中原材料约占工程总费用的40-60%, 进项税约占总收入额的6.8-10.2%, 加之转场运费, 机械设备配件与修理等项目抵扣的进项税, 其实际抵扣的进项税可能会接近或超过所需要缴纳销项税的11%税率, 由此减轻了建筑企业的实际税负。例如:A企业承包了某项建筑工程, 总合同款为150万元, 将其中的地基处理部分分包给B企业, 合同款为60万元。A企业需要为建设方开具发票, 所需交纳的营业税为4.5万元。B企业需要为A企业开具地基处理发票, 所需交纳的营业税为1.8万元。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税务管理工作中, 强调对于不动产及营业税的精细化管理, A企业实际交纳的营业税为4.5万元, B企业交纳的1.8万元则为重复征收部分。如果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 A企业开具的发票金额为150万元, 但是其仅需担负90万元收入的销项税, 其余60万元则可以按照规定进行项抵扣, 从而避免了重复纳税的问题。但是对于单纯的包工建筑项目而言, 由于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项目较少, 如果仍然执行11%的销项税税率, 企业实际税负将高于3%的营业税。

三、结束语

综上诉述, 营业税改增值税是我国税制改革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对于促进社会经济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地区、行业及企业应深刻认识推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意义和作用, 不仅要调整企业税务与财务的工作, 而且还涉及到信息系统、业务系统等多方面的调整。只有积极利用相关优惠政策调整自身的经营与发展战略, 才能促进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从而推进了我国税制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孟斯硕.营业税改增值税.致部分物流企业税负大增[N].中国证券报, 2012-3-9.

[2]张斌.营业税全面取消后的影响分析[J].财会研究, 2011, (02) .

[3]刘志坚.增值税扩围应从物流业入手[J].交通财会, 2010, (08) .

[4]郭家华.增值税扩围改革对第三产业的影响——以交通运输企业为例[J].理论月刊, 2011, (08) .

上一篇:中国文化表达商务英语下一篇:价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