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宣传创新

2024-11-05

新闻宣传创新(精选12篇)

新闻宣传创新 篇1

市场的开放性加大了媒体间的竞争程度,要想在媒体行业生存,创新是最好的选择。新闻宣传方式不能死守固有的防线,要突破传统,在流血当中大胆创新, 为提升自身影响力而不断超越自我。

报道理念的创新

新闻从业工作者的报道理念决定着其创新力度。对于固执己见的新闻报道者,很难从根本上有所突破。意识指导行动,若意识落后于媒体行业总体水平,那么,新闻宣传也必将被观众唾弃。首先,坚持人无我有的观念。这要求新闻从业工作者不怕艰辛,努力寻找外部可利用的资源。抛弃常见的报道内容,到社会中去发现,在实践中去挖掘。除了报道内容的“绝无仅有”外, 报道形式也应该独树一帜,以吸引观众眼球为出发点,共享资源。历史悠久的蒙自在国内城市中的特色鲜明,就特产来说,过桥米线、土八碗、石榴等闻名全国。若以此为突破口,重点报道“独一无二”,则可提高蒙自在国内的知名度。其次,应该坚持人有我优的观念。实现“独一无二”并不容易,因为雷同的事物太多,难以实现独立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新闻宣传的创新消沉,而要坚持“优人一等”的理念。信息网络方便了信息交流,通过网络宣传加上思想与标题的思想创新,以个性化板块设置的方式独立于其他新闻宣传栏,也是扩大影响力的强有力方式。

主体宣传系列

1.常态化的主体宣传

主要是在某中心工作重点、持续性地宣传,以耳濡目染的方式增强影响力。通过深入剖析主题,在细化的基础上吸引公众对来龙去脉持续关注。宣传主题的“接二连三”、“一波接一波”,是首尾相应式的舆论大战,影响力在反复性中得到加强。

2.战役化的主题宣传

新闻宣传应该站在党委政府的角度,紧紧围绕工作中心,统筹新闻宣传。宣传主题要精心策划,具有明确的时间、人员、内容、导向与主题。重点综合利用新闻报道载体,以言论、综述、特写、通讯与消息等方式宣传相同主体。加强主体公式,构建典型新闻, 占据舆论顶部。

3.立体化的新闻宣传

也就是将整体联动媒体,如网络、报纸、电视等,增加报道传播的角度,实现覆盖无遗漏,宣传立体化、规模化。如针对蒙自的南湖、缘狮洞、马鹿洞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火车站之一蒙自碧色寨、闻一多先生故居、西南联 大、蒙自海关旧址、邓稼先墓地等有名景点,有必要在云南卫视的黄金档、热门网站首页进行宣传,在多方位的宣传中,影响力也是潜移默化的。

形象化的典型宣传

新闻宣传工作只有抓典型其影响力方可深远。比如,一个城市的新闻宣传如果仅是从现代化的建设角度出发,那并不能赢得大众的心。只有突出自我才是王道。但是如果典型还是一味的“假大空”,大众又会觉得浮夸。为此,有必要做到形象化的典型宣传。形象化要求新闻工作者挖掘的新闻线索应该具有“感同身受”,是一种“原汁原味”的生活形态。如果新闻报道以艺术性为指导,还不如看娱乐节目。在形象化的典型宣传基础上,更应该对事物的本质做揭露,即宣传的内容是否有思考力与引起关注。所以,典型的新闻宣传应该在对事件做梳理过后,分析事物本质,启动观众,增加报道影响力。

宣传方式的有效结合

1.坚持常规性的新闻报道

常规性的新闻宣传犹如土壤中浸入的细雨,无声无息。常规性要求的是坚持不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增加报道影响力,让大众对国家政策、地方经济、社区民情等有充分的了解。

2.集中式的新闻宣传

这种新闻宣传方式就如“集中优势兵力”在某个事件上取得胜利。在地广人多的中国,某个城市想要被大众熟知,并让观众的慧眼在信息繁杂、异彩纷呈的宣传中有效的辨识,吸引眼球,集中宣传很有必要。比如,针对发展成果、典型事迹、成功经验等,有重点性地在网络、纸质等媒体上集中宣传,在同一时段引起大众的察觉,效果会事半功倍。

3.有必要将常规性和集中式二者有机融合

地方新闻媒体应该与外界新闻媒体结合起来,在动态性与常规性的报道内容上持之以恒,做好“细雨”工作。此外,地方媒体也要与外地媒体有计划、目的的进行集中宣传、采访,将二者相互衬托、补充。

结语

对一个城市或地区而言,新闻宣传是提高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最有效方式。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一个城市想要脱颖而出是件不容易的事。作为舆论宣传工具,新闻媒体怎样把握时代脉搏,将地区特色变为全国或世界知名,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摘要:提高新闻宣传的内生动力,增强新闻报道的影响范围,离不开创新。创新在于时代的变迁,创造也因自身进步的需要。作为新闻媒体,更需要通过创新,加大其舆论导向的功能,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

新闻宣传创新 篇2

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所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新闻宣传工作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运用信息传播规律,积极探索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方法,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近年来,本人结合地方新闻宣传工作实践,就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的八种方法作了一些初步的思考和探索。

一、深入基层挖掘法,实现“三贴近”。

(一)深入一线挖掘新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闻宣传“三贴近”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不能关起门来想点子,要“沉”到人民群众之中,沉入新闻源头中去挖掘新闻事实。同时,要注意挖掘新闻资源和素材蕴含的全部信息,使信息链条得到有效延伸。通过对大量的、丰富的素材进行深加工,通过分析、思辩、提炼,努力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深入揭示事物的内涵与本质。

(二)瞄准热点捕捉新闻。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大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是公众的聚焦点。新闻宣传的职责是要把群众关心又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挖掘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新闻事实与群众的相关性,敏锐捕捉群众关切度高的热点。在实践中,我们要求新闻单位既要报道新闻事实,还要善于从群众关心的视角推出背景新闻、热点透视,通过解答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从而超越新闻事实本身,挖掘出更加丰富深刻的新闻。

(三)贴近生活提炼新闻。所谓贴近生活,就是新闻宣传要融入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始终把工作视点对准火热的生活,关注朴素平凡的生活细节,聚集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一个好的新闻宣传,离不开构思的独特、策划的精妙、表达手法的新颖。然而,蕴藏在生活实践中的新闻事实就像一颗颗散珠,需要宣传者用一根线巧妙地串起来。要改变过去新闻宣传习惯于顺向观察现实生活,顺向谋篇布局的思维定势,善于通过逆向观察问题,反向构思新闻作品的方式,有时能给受众一个意外的“惊喜”,获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二、主题宣传系列法,唱响主旋律。

(一)主题宣传“常态化”。要组织媒体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经常性的新闻主题宣传活动,善于围绕主题深入剖析,使之细化成公众关注的子题目,展开新闻报道。

通过连续不断的主题新闻宣传,一波接一波的宣传,一轮连一轮的宣传,前后衔接,首尾呼应,在全社会营造主题宣传的舆论强势。

(二)主题宣传“战役化”。主题宣传要在准确把握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和重心的基础上,对新闻宣传及时进行统筹策划。每一个主题宣传活动如组织战役一样,精确设计,做到主题明确、导向明确、内容明确、人员明确、时间明确、形式明确。特别是要抓好各类新闻报道体裁的综合运用,对同一宣传主题,要善于运用消息、通讯、特写、综述、图片、言论等多种形式,集中时间宣传工作亮点或新闻典型,形成舆论攻势,占领舆论主阵地。

(三)主题宣传“立体化”。主题宣传的系列化,需要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媒体的整体联动。即对同一宣传主题,要在同一时间段,组织报纸、电视、网络等不同类型的媒体进行联合采访,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系列宣传报道,做到全覆盖,形成立体宣传势态,发挥规模宣传效应。

三、典型宣传形象法,增强认同感。

(一)精选宣传角度。先进典型打动人的关键是典型要有血有肉、生动鲜活。因此,宣传先进典型,必须摈弃搞“假大空”、“高大全”传统做法,精选角度进行深度挖掘,选择最能打动群众心灵的宣传角度,选择群众感同身受的新闻事实,原汁原味地把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展现在群众面前,让群众自己去感受、去领悟。

(二)形成关注焦点。新闻宣传只有把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着力点变为群众的观注点、兴奋点,才能起到凝聚人心、集合力量的作用。实践证明,先进典型离群众越近,就越有说服力感召力,越为群众所欢迎和认同。可亲、可敬、可学的典型才能激活群众兴奋点,才能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先进典型既是群众中的一员,又是群众的优秀代表。

(三)揭示本质特征。典型宣传形象化的关键在于能否揭示事物的本质,能否回答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能否引发人们的深入思考。因此,典型宣传必须注重对受众的穿透力,注重对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把体现事物内在本质的东西展现出来,最大限度地给广大群众以启迪。

四、阵雨细雨结合法,润物要有声。

(一)要下好“细雨”。“细雨”

式新闻宣传就是指常规性、动态性的宣传报道。这就要求新闻媒体要认真做好常规性、经常性宣传报道,把需要宣传贯彻和展示的各种精神、理念和信息以“细雨”的方式传递给广大受众,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只有不间断地抓好常规性、动态性的宣传报道,才能让当地、上级和外界受众了解其发展状况,掌握其工作成果,听到其声音,看到其形象。

(二)要下好“阵雨”。“阵雨”

式新闻宣传是指集中式、战役性宣传报道。一个地方要从异彩纷呈、信息繁多的新闻宣传中脱颖而出,吸引人们的视线,就要适时开展“阵雨”式新闻宣传。把发生的成功经验、典型事迹、发展成果等通过平面、纸质和网络媒体集中时段、集中对象,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报道,对内可以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对外有助于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要“细雨”引“阵雨”。“细雨”、“阵雨”二者适度且完美的结合,媒体也会对某个地方的宣传报道在众多区域中寻求平衡。就一个地方而言,要善于发挥本地媒体和外地媒体的作用,做足常规性、动态性宣传报道的功夫,努力下好新闻宣传的“细雨”;不仅如此,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新闻宣传的“细雨”引出新闻宣传的“阵雨”来,即适时邀请媒体进行集中采访、集中宣传,努力形成“细雨”与“阵雨”相互补充、相互衬托的态势。

五、正面宣传效应放大法,增强影响力。

(一)提升宣传层次。放大正面宣传效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有目的地把“局部”的宣传变为“全局”的宣传,把低层次的宣传推向高层次宣传,把影响“一小片”的宣传变为影响“一大片”的宣传。

(二)拓展宣传地域。正面宣传要敢于跳出“地域”的局限,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把自己好的新闻线索、有特色的新闻素材向外地新闻媒体推荐,借助外地媒体这一平台,拓展自己的正面宣传地域,扩大自己的正面宣传效果。

(三)丰富宣传形式。正面宣传光靠传统媒体的单方面宣传,其影响力是有限的,还需要多种宣传形式的综合运用,多渠道放大正面宣传的效果。如就一个新闻事件的宣传,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的同时,还可以就某个典型的新闻事件开展研讨会、座谈会、巡回报告、图片展览、文艺创作、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把正面宣传的效果完全释放出来。

六、负面事件正面宣传法,帮忙不添乱。

(一)负面事件宣传报道要注重破题。任何一个负面事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得当,对于事件本身是一个防止事态恶化和促进迅速整改的力量,对于相关单位和人员是一种警醒和教育,对于受负面影响的相关单位和人员是一种安抚和疏导,对于社会矛盾是一种化解。因此,要把握宣传报道的分寸,根据负面事件的性质来选择报道角度。如对违反公共道德的负面事件重在谴责和引导。

(二)正确对待外部新闻舆论监督。外部新闻舆论监督是指除本地新闻媒体以外的其他媒体对发生在本地的负面事件的批评性报道或负面报道。在处理记者和媒体对负面事件的调查采访时,只要不涉及国家安全、国家机密及军事机密的,我们要求区内任何单位、部门应本着乐于接受监督、敢于面对问题的态度积极接受采访,并与之密切配合,如实反映情况和问题,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抵制、推委。同时,党委宣传部门要准确掌握媒体的到访情况,做到热情服务,了解媒体记者的采访意图,并做好被采访单位和采访记者之间的沟通工作。

(三)负面事件宣传力求产生正面效应。负面事件正面宣传贵在成为“减震器”、“减压阀”。因此,在遇到负面事件时,要从正面角度入手组织宣传报道,使负面事件宣传报道产生正面效应,成为认清问题、化解矛盾、推动工作进步的强大舆论力量。即从相关单位如何解决和处理,如何采取强有力的处置措施,如何以此为戒改进工作等方面进行报道。同时,对于负面事件的报道要及时把好脉,通过本地媒体和区外媒体发通稿的方式,让公众了解事件的真相,促进问题解决,推动工作进步。

七、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法,打好主动仗

(一)转变观念,主动应对。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即时聊天工具、博客、BBS论坛、手机短信等新型传播形式对通过传统新闻媒体手段引导社会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要求,树立突发事件公共信息管理新理念,由“消极应付”转为“主动应对”,把信息发布与事件处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全新的突发事件新闻应对机制。在制定本地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时应有新闻应对预案,明确新闻宣传负责人、新闻发言人和专门的新闻写作人员。

(二)争分夺秒,先声夺人。为减少流言和谣言传播及其负面影响,避免出现不利的舆论导向,新闻写作班子应在第一时间撰写出稿件,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地发布有关信息。在信息传播渠道选择上要适应网络信息传播速度以分秒计算的特点,争分夺秒在网上首先发布,确保占领网上第一发布权,同时在当地电台、电视台连续播出,再考虑尽快见报,以赢得引导舆论的先机。

(三)全程跟踪,滚动宣传。突发事件的新闻宣传必须随着事态的发展、调查事件原因的深入、处置工作的全面展开,需要进行连续的“滚动宣传”。要把握消息发布主导权,根据事件处置需要和社会舆论情况,举办多频次、多层次、多角度的新闻发布活动,通过媒体向社会及时提供大量的信息,形成大面积的信息覆盖,让受众随时知道最新、最多的新闻信息,及时知晓党委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决策能力、处置能力,满足社会公众对突发事件的信息需求。

八、消极信息积极消化法,引导要得当

(一)畅通信息渠道。要建立健全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信息收集、反馈、处理系统,建立消极信息排查制度,对可能被媒体和公众关注的事关发展稳定的问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排查会的方式,对明确应对的策略和方式,真正做到面对传播的消极信息临危不乱,处置有方。

(二)善于趋利避害。一旦出现了消极信息的传播和扩散,要按照“利中取大,害中取小”的处置原则,及时对出现的消极信息进行深入分析,透过消极信息的表象,剔出信息中不能揭示事物本质的东西,把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真实的信息找出来,同媒体一道把消极信息带来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变坏事为好事。

新闻宣传创新 篇3

【关键词】 新闻宣传;方法;创新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新闻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面对着更为丰富多彩的媒体时代。而网络媒体的出现,正给传统媒体形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如何积极探讨与研究,适应新形势发现的新闻宣传方式,以此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打好主动仗,早已成为新闻媒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下笔者就自身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几点创新新闻宣传的具体方法,以供参考。

1.加强对基层新闻事件的挖掘,贴近人们的生活

1.1 贴近生活,捕捉热点新闻

新闻机构宣传的职责既是将社会热点、重大事件,及时准确的挖掘出来,传递给社会各界。而其中社会热点又可称之为公众聚焦点,是大多数群众所关注的焦点,关联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这也决定了在新闻宣传中,新闻机构必须拥有敏锐的捕捉能力,能够将群众的关切事件传递出来。尤其是21世纪的今天,互联网科技的普及,世界信息早已近在眼前,是在“点击化世界”,因此,新闻单位在实际新闻报道中,更应注重对新闻宣传方法的探讨与创新,既要报道新闻事实,还要善于从群众关心的视角推出背景新闻、热点透视,通过解答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从而超越新闻事实本身,挖掘出更加丰富深刻的新闻,以此,加强人们对新闻媒体的关切度。

1.2 贴近生活,提炼重要新闻

一个好的新闻宣传,离不开构思的独特、策划的精妙、表达手法的新颖。然而,蕴藏在生活实践中的新闻事实就像一颗颗散珠,需要宣传者用一根线巧妙地串起来。而在新闻编辑中,尽可能的贴近人们的生活,将新闻宣传融入人们的生活,服务与人们的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挖掘丰富多彩的新闻事件,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汲取新闻新鲜的养分,早已成为做好新闻编辑工作的重点,也成为促进新闻媒体发展,创新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际新闻宣传中应该切实遵循“贴近生活”的基本原则,要求新闻编辑人员不能关门造车,要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来,善于挖掘实际生活中热点、重点。并通过生活中丰富、大量的新闻素材进行挖掘、分析、提炼,以此形成一条有效的信息链,揭示事物本质的内涵。

2.加强对社会典型形象的宣传,增强人们的认同感

2.1 精选宣传角度,增强新闻认同感

生动鲜活、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是打动人们,获得人们认同感的关键。因此,要想做好新闻宣传工作,首先应该首选精选角度对社会典型形象进行宣传,避免“高、大、全”的传统做好,选择能够打动群众心灵、让人们感同身受的新闻事实,将原汁原味地把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自己去感受、去领悟,以此提高新闻宣传力度。尤其是近些年来,通过对新闻宣传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在实践新闻编辑工作中,选择贴近群众的先进典型,能够有效激发群众的兴奋点,调动群众的积极行,收到群众的欢迎与认同。

2.2 揭示新闻本质,增强新闻认同感

要想加强对社会新闻典型宣传的力度,其关键在于皆是新闻事件的本质,是否回答的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在新闻宣传中,要加强对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的分析,把事情的内在本质充分表现出来,将事情的本质原原本本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最大限度地给广大群众以心理启迪,精神共鸣。

3.加强对社会正面事件的宣传力度,增强道德放大效应

3.1 提升新闻宣传层次,加强新闻道德影响

强化新闻对社会正面事件的宣传力度既是采用恰当、有效的方法,放大社会正面事件,加強新闻宣传工作的有目的性道德导向,促进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发展。因此,在新闻宣传中,应该有目的性的将正面事件的“局部”宣传,变为“全局”的宣传,把低层次的宣传推向高层次宣传,把影响“一小片”的宣传变为影响“一大片”的宣传,以此促进新闻宣传效果进一步深入民心。

3.2 丰富新闻宣传形式,加强新闻道德影响

仅靠传统新闻媒体单方面的宣传,其影响力度是有限的,因为想要促进新闻信息的影响力,创新新闻宣传方法,应采取丰富多变的新闻宣传形式,多渠道放大正面宣传的效果。如就一个新闻事件的宣传,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的同时,还可以就某个典型的新闻事件开展研讨会、座谈会、巡回报告、图片展览、文艺创作、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把正面宣传的效果完全释放出来。

3.3 拓宽新闻宣传领域,加强新闻道德影响

加强对社会正面实践的宣传力度,应用于跳出“地域”界线,将自身有典型有特色的新闻素材向外地媒体推荐或者借助网络媒体平台,拓宽自身的新闻宣传地域,扩大自身的新闻影响。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就新时代下新闻宣传方法的创新与完善进行粗浅的分析,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在21世纪的今天,新闻宣传作为营造社会主义和谐舆论环境的基础,其文化信息的传播,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政治经济提供了强化的精神动力。因此,有效的提高新闻宣传方法,创新新闻宣传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淼.新媒体条件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理念转向与实践创新.[J]暨南大学 2010-10-01

[2] 李勇.加强企业新闻宣传之我见.[J]新西部 2010-06-30

[3]杨状振.中国新媒体理论研究发展报告[J]. 现代视听. 2009(05)

(作者单位:牡丹江市新闻传媒集团)

新闻宣传创新 篇4

1 加大创新形式的途径

1.1 创新报道方式

在现代媒介整合的背景下, 在新的传播技术和新的创新宣传形态不断涌现之时, 各种创新的新闻宣传都在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传统的新闻媒介应该在创新的道路上进行不断的自我调整, 在新的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的引导下, 传统的新闻传播也力求“人无我有”的新型创新;在技术手段和流程变更改革下的“人有我优”型改革创新;还有在理念的更新和大胆设想下做出的创新, 力在做出“人优我特”的新型创新。

1.2 创新报道的方法

1) 从总体的媒介融合姿态发展情况看, 媒介的新闻宣传都是以传播者为中心, 到传送者, 群众的手里, 是以受众为中心。以横向到立体的传播, 从传播的单一化到创新的多元化为基本理念。通过声音、片段、图片、视频、文字等多媒体、多元化的宣传手段进行新闻的宣传和报道, 通过一个个链条式的对重大事件的概括和表述, 来达到新闻宣传报道的影响力度;

2) 可以利用信息橱窗的宣传报道方式。像很多的报纸新闻头版上都是对重大事件的要闻, 字迹简单, 概括清楚明了, 下面也不是单纯密密麻麻的文字, 而是文字上附属图片的呈现方式。这就是所谓的图片+导读式的引导和宣传。目的性很强, 除了打出了新闻的要点, 更是借鉴了网络的链接方式, 将所有重要标题和栏目放在头版醒目位置, 这样很好的起到了网上链条阅读的良好阅读氛围。信息橱窗的宣传报道创新, 可以打破以往单纯的生硬阅读, 可以提起群众的阅读兴趣, 也便于在其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创新宣传的影响力度。

1.3 创新报道理念

1.3.1 人无我有

新闻创新不能只满足于内部信息, 要不断的进行内部信息的延展化, 对于新闻创新有利的外部资源, 都要纳入视野。要时刻搜索和更新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理念。媒体内部要实现资源信息共享, 学会对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 力求吸引更多群众的眼球, 在创新的基础上扩大传播, 要做到人无我有。

1.3.2 人有我优

通过技术手段的更新, 利用在网络上网络板块点击率很高, 互动很强的媒体下进行宣传, 可以设定不通内容的个性化板块, 思想在标题和风格类型上有所突破。加大宣传的力度, 实现人有我优的宣传特点。

1.3.3 人优我特

在现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 在内容上进行丰富和充实。在报道层面上进行丰富, 在报道的样式上可以独特化、风格化。根据不同板块截图的介质差异, 在选材上进行区分整合。研究不同载体的服务人群强大的需求差异, 力求新颖独特化。所以说内容的丰富和创新形式的更新再加上强有力的传播平台, 可以很好地提高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力。

2 增大宣传力度

1) 进行新闻宣传报道, 要扩大宣传的途径和方式, 加大和注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力在推动新闻宣传工作的改进和创新, 增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2) 通过典型宣传创新, 提升新闻宣传影响力。

3 适应形势发展, 立足实践影响力

当前, 新兴媒体对传统纸媒的冲击很大, 但也是难得的机遇。对党报的正面宣传来说, 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全新的技术手段和传播方式来增强自己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抢占新形势下舆论阵地。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 内容的丰富, 形式的创新和整合, 都是为了适应时代形势的发展需求。新闻全球化的信息采集和传播, 为媒体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 运筹帷幄, 做好宣传。

1) 了解自己行业的本土特点是立足点和关键, 新闻创新首先要保证新闻的原有真实性, 为了吸引群众眼球, 来造假夸大新闻的虚伪性, 只有针对媒体自身的特点创新新闻宣传, 不断提升新闻宣传报道的影响力, 才能在创新和宣传上做优, 在报道内容上做强, 才能在创新宣传上做到脱颖而出, 凸显创新活动的差异化和个性化;

2) 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创新不仅需要自身媒体资源的渗透, 更需要外部社会资源的造势, 建立完善的内置机构, 完成活动的创新宣传和声势推广, 提升新闻影响力的策略和选择, 掌握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达到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力;

3) 适应时代形势的发展, 立足社会的实践影响力, 就要敢于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这也是一个媒体工作者创新宣传活动的出发点和核心。作为社会的平台宣传和推广, 就要承担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责任和义务, 重在社会影响力是报纸新闻媒体长存发展的根本。

4 结论

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 让新闻创新有了更多的渠道和发展方向, 创新是一个新闻媒体发展的灵魂和根本推动力, 只有在新时代发展要求下, 不断的进行自我创新和改革, 提高社会的宣传推广力度, 造成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才能更好地回馈人们的厚望。强大的社会竞争力会迫切要求报纸不断的进行自我改革, 内部整合和外部资源共享, 创新产生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影响力又推动了社会同行业的竞争, 所以要不断的创新新闻宣传, 才能不断的提高新闻宣传的社会影响力。

摘要:创新是一个媒体发展的灵魂, 新闻宣传更是离不开创新, 创新是为了适应形势时局的发展, 只有不断的自我更新, 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所面临形势的新发展、新特点, 不断地倾听群众的呼声, 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提升新闻宣传报道带来的影响力, 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关键词:创新,新闻宣传,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谷丰.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要不断创新[J].石油政工研究, 2011 (10) .

[2]牛宏斌.加强舆论监督和创新新闻宣传[J].新闻爱好者, 2010 (11) .

[3]宋捷, 吴小敬.宣传科技产业提升新闻质量——对做好高新技术产业新闻宣传的几点认识[R].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5 (5) .

[4]记者, 季征.有效影响舆论引导舆论主导舆论努力提高媒体公信力亲和力影响力[N].云南日报, 2008 (5) .

新闻宣传创新 篇5

永顺县不断加强、改进和创新新闻工作,做到了服务中心促发展、宣传推介树形象,为追赶跨越发展提振信心、凝心聚力,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近年来新闻上稿名列全州前列,成为“湘西现象”、“实力湘西”主力军,得到了上级宣传部门的高度肯定。

一、以高度重视优化环境,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一是高度重视,优化环境。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闻工作,把新闻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县委常委每年专题研究新闻工作1次。县委书记李平在百忙之中经常过问新闻工作,2010年元旦上班第一天,在县广电局召开新闻工作现场办公会,当场解决县电视台设备经费100万元,办公经费30万元,并要求修改完善《新闻宣传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宣传部长认真履责,经常和分管副部长、新闻办、广电局、电视台等一起研究策划新闻工作,关心新闻通讯员学习、工作、生活情况,鼓励他们多写稿写好稿,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新闻工作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把新闻工作列入四个文明和社会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规定全年在县内媒体采用新闻5条,州级以上媒体(含州级)采用2条,分值2分,年底进行量化考评,充分调动了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抓好新闻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领导抓、专人抓、层层抓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呈现出领导干部和群众积极写稿发稿的喜人景象。2010年吊井乡党委书记李玉芳在《团结报》上稿2条,通讯员吴华在《光明日报》上稿1条,《湖南日报》上稿11条|,《团结报》上稿43条,该乡全年在州级以上媒体(含州级)上稿73条。

三是壮大队伍,夯实基础。注重将重点培养与广泛培训相结合,培养发展新闻通讯员,新闻队伍不断壮大,每个乡镇至少有2名通讯员,每个县直单位至少有1名通讯员,上稿数量一年比一年多,质量一年比一年好。2010年全县有200多名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60多家媒体上稿2800多件。

二、以主题宣传营造氛围,以典型宣传增强认同

一是开展主题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综合运用消息、通讯、特写、系列报道、图片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了系列主题宣传报道,做到全覆盖,形成立体宣传势态,放大了宣传效应。《团结报》和县内媒体开辟了创先争优活动、县城综合运营开发专栏,及时宣传报道工作进展情况,创造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为中心工作、重点工作顺利推进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二是开展典型宣传,增强社会认同。始终把典型宣传摆在重要位置,着力在典型的深度报道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各类先进典型启发引导、示范带头、推进工作的作用,精选角度深度挖掘了孤寡老人们的儿子黄辉、永顺愚公刘吉林、舍己救人英雄彭再沿等典型57个,在社会上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孤寡老人们的儿子、县中心敬老院院长黄辉被评选为“感动湘西十大人物”,先进事迹《黄辉,陪孤老过春节》在《人民日报》刊发,在全县引起强烈反响。

三是开展战役宣传,壮大舆论声势。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生物质能源建设等重点工作,组织开展了战役性宣传报道。老司城考古发掘,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新社、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日报等媒体刊播稿件120多件,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分别以《沉睡了800多年,湖南将考古发掘“老司城遗址”》、《湖南省湘西“土司王城”重现天日》为题进行了刊播,扩大了老司城影响,促使老司城遗址顺利立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迄今,近百名考古专家和100多名记者慕名而来。

三、以精心策划强势引导,以精品工程扩大影响

一是精心策划,强势引导。重大的主题活动,做到精心策划,精心组织,整合资源,运用消息、深度报道、系列报道、图片、评论等多种形式,进行高密度和强渗透力的连续报道,形成新闻宣传的强大声势。对构建信访大格局的宣传推介,县委办、政府办、宣传部、政法委、信访局、综治办、维稳办等单位负责人精心策划,严密组织,《光明日报》、《湖南日报》等媒体以《湖南永顺“信访医院”好》、《永顺“信访医院”服务体贴入微》为题进行了大篇幅大块头刊发推介,同时,省委、州委以通报形式予以推介,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促进了社会稳定。

二是打造精品,扩大影响。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策划水平,充分调动新闻工作者、通讯员打造精品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新闻宣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新闻质量稳步提高,2010年全县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上稿230件,中央级媒体上稿12件,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刊播《湖南省永顺县老司城发掘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永顺帮扶计划生育农户脱贫致富》、《湖南永顺县开发水能和风能资源》,宣传推介永顺县转型发展的新探索新举措新成就,让外界进一步认识永顺、了解永顺、关注永顺。

三是改进文风,提质增效。不断改进文风,创新报道内容、形式和手段,新闻质量一年比一年好,2010年39件新闻作品获省州奖励,覃遵奎的《李宏进100项民族文化惊世人》获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好新闻、湖南省“市州好新闻”一等奖、全州好新闻。

四、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以健全机制激发活力

一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建立新闻阅评、“三审制”、一月通报、季度座谈、半年总结等制度,从制度上加强对新闻工作管理和引导,做到了引导引到关键处,帮忙帮到点子上,鼓劲鼓到实干中。

新闻宣传创新 篇6

【关键词】基层新闻工作者;新闻宣传工作;措施方法;可行性建议

前言

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对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其与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息息相关。新闻不仅能够对政党的纲领、宗旨和政策方针,进行有效的宣传,同时还能把政府的施政工作现状及时有效的反应给社会公众,是实现公众舆论监督的有效手段。在当今经济与科技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新闻工作呈现出了开放性、竞争性、群众性的发展趋势,新形势对新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新闻宣传工作。目前,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已成为业界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以下笔者在文中,将主要从新闻工作的三个新趋势入手,探究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可行性措施与方法。

1.基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宣传工作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不仅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理论的主要要求,也是我党一贯坚持和宣传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方针。这对我国新闻宣传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所必需要坚持的原则。目前我国基层新闻工作人员在进行新闻宣传工作时,经常会出现空谈、泛谈的现象,要不就是断章取义,宣传的信息真实性与可靠性不高,没有很好的价值意义,这是新闻宣传工作存在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我们一直倡导的从实际出发,并不是指社会生活中片面的、个别的社会现实,因此,随意的从社会现实中抽取一个事实来进行宣传是荒谬的,也是可笑的,根本起不到新闻应有的价值作用,甚至有时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由此可见,基层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宣传时,一定要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但是这里的实际一定不能是片面的,要联系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规律,当然也不能只是一味的罗列事实,要注意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有做到这样,基层新闻工作人员才能报道出真实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做出正确的舆论引导,满足公民的知情权。

2.基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宣传工作时,要以生活为基点,挖掘新素材

基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宣传工作时,一定要明确新闻工作是为了社会公众的生活服务的,社会的生活现实才是新闻宣传工作的永恒基调。因此,技能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宣传工作时,一定要注意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要以生活为基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性,拓展新思路,挖掘新素材,这是做好基层新闻工作者做好新闻工作的前提。当然,仅仅是贴近生活,是远远不能够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因为,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事物总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发展的永恒规律。由此可见,基层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宣传工作时,除了把从生活实际出发作为基本前提外,还要充分挖掘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且有着长远发展前途的新事物,这样才能保障新闻宣传工作的“新”字。另外,新事物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这对新事物的判断造成了困难,所以基层新闻工作人员就必须要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准确的把握生活中的新事物。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新时代、新形势,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新要求。

3.基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宣传工作时,要贴近群众,走群众路线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贴近群众,在新闻宣传中树立党的群众观点。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新闻工作者, 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必须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依靠群众搞好新闻宣传,并通过新闻宣传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真正做到贴近群众,从内容上讲一个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找到并且解决好长期以来人民群众对新闻宣传不满意的突出问题。一段时期以来,人民群众对新闻宣传中会议新闻和领导活动报道篇幅过长,形式主义过重的倾向很不满意,对突出事件的知情权和舆论监督的期望值等很不满意。这些都是我们当前新闻宣传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贴近群众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教条主义做法使人民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失了通畅渠道,对突发事件不能获取正确信息,对社会全貌不能全面正确地了解。 因此,对于一些长期积累而形成的问题,要辩证否定,循序稳进,切不可全面否定,矫枉过正。要真正做到贴近群众, 从形式上讲要注意新闻报道的方式方法。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但是又要保证通俗易懂,这样才能够更吸引群众关注,更利于与群众沟通;新闻工作者的报道还要具有风格特色,通过丰富生动的细节来增强新闻宣传的感染力;新闻工作者还要做到因人而异,细分受众群体,以更贴切的方式寻求与广大人民群众,以更贴切的方式寻求与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层次的贴近。

结语

综上所述,新闻宣传工作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宣扬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信息的主要来源,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新闻也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当今时代,网络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信息的交流与传播的速度日益加快,这种新形式对新闻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基层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宣传工作的时候,要注重把握新闻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贴近生活、临近群众,切实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党和人民服务,促进新闻工作的重要作用与意义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冯文才, 坚持“三贴近”原则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基础,魅力中国 2009 第 11 期下 总第 97 期,310页

[2]洪 浩, 论新形势下怎样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研讨论文,42-43.

[3]赵国新,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宣传论文,15页.

[4]洪碧玲,新形势下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若干思考,福建理论学习,部长论坛,2006,5,32-37.

新闻宣传创新 篇7

一、电大新闻宣传迫切需要主动适应公共关系发展的要求, 注重发挥大众媒体的社会功能, 促进电大声誉的提升

现代社会, 高校公共关系功能发挥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声誉。但长期以来,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定位基本是政治教育、上传下达、引导舆论方面, 电大也不例外。大家对包括媒体在内的社会公共关系的处理认识不到位, 缺少正确的学校公共关系意识, 总是把公关狭义地理解为是陪吃陪喝、走后门、拉关系, 是不良风气。表现在宣传工作上就是不注重社会舆情研究和分析, 缺少与大众媒介的主动联系, 尤其是在突发事件的应对上, 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造成公关危机。而实际上, 积极配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塑造形象、平衡利益、协调关系、影响公众才是公共关系的关键, 这也是引导公众对电大及开放教育进行全面正确认识, 更好地发挥学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功能的有效方式。因此, 要正确认识公共关系的作用, 努力建立良好的社会公共关系。

一是抓住时机, 强化公共关系职能。开放教育面对的受众群体具有突出的开放性和大众化, 电大要采取开放的态势, 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 强化学校活动的公关职能。例如, 要改变闭门搞活动的思维, 将校庆、毕业典礼、重大科研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各种赛事等上升到公关活动的高度, 努力调动社会上的积极因素, 联合机关、企事业单位、合作机构、媒体等共同宣传开放教育、展示电大形象, 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二是争取主动,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要通过新闻发言人主动向社会公布学校办学理念、发展思路、教学成果、培养成就, 建立权威信息发布渠道。由于新闻发言人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 要赋予新闻发言人更多的知情权、协调权、组织权和发言权等, 支持他们根据科学规律在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 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

三是畅通渠道, 建立良好的社会媒介关系。要高度重视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所具有的强大授予功能, 畅通媒介渠道, 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电大良好形象的塑造, 提高电大的社会影响力。在与媒体建立关系过程中, 既要注意联络主流媒体, 也要注重联系网络媒体、新兴的都市媒体。要及时向社会媒体提供新闻线索, 为其正当的新闻采访提供方便、创造条件。

四是注重舆情研究, 建立危机公关处理机制。由于突发事件给单位或品牌带来危机, 单位针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救行动, 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形象, 就是危机公关。近年来, 各地电大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公共危机的情况, 有的由于处理不及时, 对学校声誉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影响。因此, 电大必须充分注意社会舆论的多样性、可变性、复杂性研究, 进行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建立危机公关制度, 制定危机处理预案。要明确危机公关中, 诚实、信用、坦诚是最重要的原则, 也是危机公关成败的关键因素。要懂得及时处理公关危机, 通过新闻发布会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消除负面影响。要强化全国电大系统危机公关的联动, 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保持对外口径一致, 及时有效澄清传言, 及时向社会发布处理措施, 以期得到媒体和公众的认可和理解, 保持良好的学校公众形象。

二、电大新闻宣传要以培育和传播开放大学文化为根本, 注重打造一流学校形象, 促进电大品牌的树立

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 学校文化及其教育品牌越来越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培育和总结电大开放教育特有的文化特质, 并通过广泛宣传将开放教育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社会服务功能及电大价值观和人文精神体现出来, 提高知名度与美誉度, 才能广泛地赢得社会的信赖、支持与合作。因此, 宣传电大文化、打造电大品牌是电大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电大教育历经三十年探索和发展, 尤其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九年为我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开放教育已经成为推进我国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笔者认为, 当前从宣传的角度建设电大文化, 树立电大品牌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以“校训”为核心的办学理念的总结和提炼, 包括电大办学理念、发展理念、人才培养理念、服务理念及学校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等, 通过文化的认同, 形成统一的价值观, 才能吸引人才、激励教职工并不断创造外延发展的机会。

二是要做好以“校徽”为重点的学校标识系统的建设和形象设计, 没有统一的形象, 文化的传播就会失去重要载体, 对于具有系统办学特点的电大来说, 统一学校形象和标识对打造学校品牌尤其重要。学校标识建立后, 要注重全国电大系统的推广与应用, 更好地体现系统电大办学的外在公信度和美誉度;要注重在师生中开展对以校徽、校训、校歌为核心内容的学校标识的普及应用, 增加师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要注重各级电大在校园环境、办公管理、对外宣传、教学过程中对学校标识的应用, 努力形成统一的电大形象。

三是要通过加强开放教育质量文化、课程文化、服务文化、学习者文化、品牌文化、网络文化、环境文化的研究和实践, 将开展教育文化特质不断内化和深化, 提升文化自觉力, 促进电大教育品牌和声誉的提高。

四是电大新闻宣传要充分整合校园媒体资源, 形成舆论宣传的合力, 促进电大新闻宣传的整体效能。校园媒体资源是指媒体所拥有的新闻传播资源, 它不仅包括思想、品牌、文化、信息、环境、传播方式、社会关系这些“软资源”, 也包括人才、资金、技术、设备、载体、物资这些“硬资源”。媒体要生产出有社会影响、有广阔市场、有显著效益的产品,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资源的有机整合, 并通过科学的集聚、重构、优化, 使媒介系统内各种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一要整合校园媒体人力资源, 完善宣传工作机构。电大要按照开放大学发展的要求, 充分认识宣传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在可能的情况下积极争取成立或完善宣传机构, 明确宣传部门职能, 统筹协调各类宣传活动, 才能有利于宣传效能的整体发挥。要注重电大校园宣传媒体团队建设。校园媒体工作团队应以专职人员为主体, 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政治方向, 保证采、编、播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同时, 要充分发挥兼职宣传人员 (各单位、各分校通讯员) 和学生记者的力量, 健全通讯员队伍管理和培训机制。要重视学生宣传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可针对不同专业特长, 将学生配置到文字采编、摄影美编、视频或电视编辑、播音等不同岗位进行锻炼。要合理使用各个媒体人员, 减少配置重复和工作重复, 通过优化配置,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精简高效的校园媒体工作队伍。二要整合校园媒体软、硬件资源, 提升宣传工作的效能。合理整合稿件资源, 针对不同媒体的特点和受众群体, 合理分配、使用稿件。根据稿件的不同体裁、题材和时效性作聚集、整合处理, 力求各得其所、各尽其用, 避免千篇一律, 从而提高稿件利用率, 增加可读 (视、听) 性, 并有效调动作者积极性。科学整合好硬件资源, 包括设备、设施及办公场所等。要根据媒体的特点合理配置设备、设施, 尽量减少重复, 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如条件许可, 各媒体办公场所尽量集中, 便于信息资源共享和人员、设备的统一调配。三要整合校园内外信息资源, 为营造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环境提供服务。随着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推进, 开放大学的受众将更广泛地走向社区、企业、行业, 校园媒体的读者群也将全面走向社会上的广大学习者、普通市民, 其影响力也在提升并在一定范围内向校园外发散。在此过程中, 校园报刊和校园网络显然具有先天优势, 可以通过赠阅、校际交流或借助互联网向校外读者提供教育服务和传播资讯, 输送丰富、健康、新鲜的内容, 充分体现开放大学服务人们终身学习、服务城市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总之, 树立现代媒体意识、公关意识、市场意识, 优化整合好校园媒体资源是开放大学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努力方向, 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加强探索和实践, 发挥好新闻宣传工作强大的社会功能, 从而树立电大良好的社会形象, 提高电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摘要:高校新闻宣传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 对促进学校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开放大学应对新闻宣传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以新的思维和手段, 通过加强开放大学文化建设、建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公共关系、科学整合校园媒体资源等手段, 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效能, 更好地促进开放教育品牌的树立和电大声誉的提升。

关键词:开放大学,新闻宣传,品牌树立

参考文献

[1].高校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中国高等教育, 2005, 13、14

[2].美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浅探.比较教育.2007, 4

运用科学发展观创新新闻宣传 篇8

报道形式走进百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舆论影响力的大小, 必然与报纸的市场占有率呈正相关;一份老百姓不愿花钱买的报纸, 一份有效发行量和有效阅读率很低的报纸, 无论你赋予它怎样冠冕堂皇的名称, 它的舆论影响力都是很小的。所以党报新闻宣传的创新, 必须切实将党性原则与百姓意识整合起来, 尤其必须从平民视角改进和创新主流媒体的新闻宣传。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改革创新。

从百姓视角改进各种会议和领导公务活动的报道。会议和领导公务活动是党和政府实现其权力整合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手段, 许多重要新闻都是从会议和领导公务活动中得来的, 所以这类报道本身不是需要弱化, 而是需要强化。如何强化?就是要从平民的视角来作出判断, 坚决剔除那些无关民生的会议新闻, 而对那些将给百姓生活带来重大影响的会议和领导公务活动进行重点报道, 扩大其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将会议和领导公务活动新闻删繁就简, 彰显重要会议和重要领导公务活动的重要性。

从百姓视角改进经济发展的成绩。从平民的角度来说, 百姓眼中的经济发展, 就是张家的彩电、李家的轿车、王家的新住房, 他们眼中的社会进步就是电话家家有、电视频道多、假日可以出国游。作为大众传播工具的主流媒体, 要让百姓喜欢看、看得懂, 就必须尽可能地用生动的事例、形象的语言来报道成就, 不能像对学者和对领导汇报成绩那样罗列枯燥的数据。

从百姓视角改进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突发新闻事件, 以其显著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而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极大冲击, 甚至对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速度和走向产生极大影响。这类新闻, 不仅党政领导和机关干部极为关注, 普通百姓也极为关注。这是主流媒体抓住时机, 提高其公众媒体接触率, 建立媒体公信力和强化影响力的大好机会。但是, 传统主流媒体在处理这类事件时, 往往习惯于从官方的角度报道事件, 片面注重政治影响, 而忽视作为普通百姓的意见。这时的主流媒体就应该顺应大众的舆论需求, 及时释疑解惑, 澄清是非, 理顺情绪。这就要求媒体既要从权威的角度反映党和政府的态度、措施和处理程序, 还要从平民的角度, 观察事件、分析事件, 忧群众所忧, 急百姓所急, 反映他们的心声和意见。

新闻文风走进生活

改进新闻文风要坚决杜绝新闻宣传报道中的形式主义。新闻宣传中的形式主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搬弄空话套话, 新闻语言不鲜活, 充满机关腔、文件味;二是弄虚作假, 为了掩盖矛盾, 编造“泡沫政绩”, 不惜虚报数字, 搞虚假报道;三是报喜不报忧, 对问题、矛盾、忧患视而不见。这些形式主义表现概括起来就是假大空。新闻文风既是特定的时代精神反映, 也是新闻自身的特定要求, 从实际出发, 我们的新闻文风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时效性。就是要求新闻报道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去追求时效, 做到“先声夺人”。新闻报道要坚决克服因循守旧、消极被动、不讲时效观念的不良倾向, 切实增强效率意识和竞争意识, 使更多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

针对性。就是要研究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多样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和价值取向及观念兴趣等方面的多样化, 从而针对不同层次的受众, 全方位、多角度地将“主旋律”阐释得更为悦耳动听。只有摸准社会的脉搏, 了解干部和群众的心理, 弹到社会绷得最紧的“弦”上, 才能弹出最动听的声音。

生动性。就是要克服和改进简单、粗糙、生硬, “我登你看, 我讲你听”的“填鸭式”的宣传方式, 要多与受众沟通, 及时根据受众的反映和变化来调整宣传的内容和方式。

经营方式走进市场

新闻媒体具有意识形态和产业的双重属性。长期以来, 我们一直注重新闻媒体的宣传功能, 真正把媒体作为产业来经营的时间并不是很长, 可以说, 新闻媒体作为产业, 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是事关意识形态的主阵地能否得以巩固的大事。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 新闻媒体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效益,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唱响主旋律。因此, 我们在抓好舆论导向的同时, 也要高度重视新闻媒体的生存与发展, 为新闻媒体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尽快增强产业竞争力, 壮大产业实力。

新时期, 百姓的要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 仅仅做好新闻不能满足群众对媒体的需要。要满足人们对媒体的要求和期待, 媒体还要处理好三重关系:一是新闻宣传依然是首要任务;二是提供公共信息与文化服务;三是发展文化产业。媒体所承担的新闻宣传、提供公共信息与文化服务的职能需要通过发展文化产业, 在市场获取利润来实现。所以, 新闻媒体必须以单独的新闻宣传转向以新闻宣传为核心, 兼顾公共信息、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

新闻宣传工作的求实与创新 篇9

1“求实”精神是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新闻的传播途径也在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前进。但是,新闻的真实性却远不如以往。在群众的日常生活中,电视、广播、报纸、QQ、移动网络等都成了新闻宣传的重要媒介,这种情况下人们也逐渐习惯了从媒体中寻找所需资料。其中,不容忽视的是,市场上有一部分不良媒体为了电视新闻的收视率、为了网络的点击率,在宣传的过程中故意无中生有,夸大其词,将小的说成大的,将没有的说成有的,忽略了新闻宣传部门在新闻宣传过程中的真实性。长久以来,给新闻宣传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恶劣影响,降低了新闻宣传应有的信用度。

“务实”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基本原则,如果新闻宣传工作失去了真实性,也就意味着新闻宣传失去了存在价值。因此,在实践工作中,我们首先要保证新闻宣传的真实性,坚持务实就是要坚持党中央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宣传工作中,不仅要做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因果”等新闻要素的真实性,更要做到新闻宣传既客观又全面,不搞片面化,不搞绝对化。坚持务实就是要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坚定贯彻党的理论、政策、方针、路线,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以弘扬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新闻宣传的主要目标,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为主要工作内容,以最真实的新闻满足群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坚持务实就要处理好新闻宣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对于新闻宣传工作来说,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是其重点追求,新闻工作者不是唯利是图的商家,而是必须坚持把新闻宣传工作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创新”精神是弘扬“求实”精神的重要保障

如果说务实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基础,那么创新则是务实的重要保障。因为务实并不意味着要死板地直接将新闻呈现给大众,而是需要采用多种方式来吸引大众的目光,提高其对新闻的关注程度。这些都需要新闻工作者具有足够的创新意识。可以说,创新是新闻宣传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坚持创新就要对新闻宣传方式进行改革,突破传统新闻宣传模式的限制。在宣传内容上跳出领导人的会议、检查工作,以“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宣传原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层次地挖掘社会生活底蕴,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坚持创新就是要在新闻宣传观念上进行创新,现代社会,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新闻宣传的主要媒介,新闻工作者不能再抱着传统的宣传观念不变,而是要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将群众所需要的新闻信息送到千家万户,拓展新闻宣传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总之,实现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要求就是要积极探索新闻宣传工作的新方式、新手段,用新办法来解决新问题,把党的思想政治路线和人民群众的心声统一起来,为社会主义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新闻宣传工作的实践创新对整个社会起到了服务和推进的作用,新的时代和新的挑战,对新闻宣传工作的务实和创新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阶段,面对新的社会环境,我国的新闻宣传工作在务实和创新上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对新闻事业的改革和创新也发挥出极大的促进作用,新闻行业在很大程度上也已经得到了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新闻宣传作为一种资源,整合各类资源,促进我国的新闻传播发展,在保障真实性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和发展,这是当前以及未来我国新闻界的发展方向。只有坚持不懈地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才可能使我国的新闻传媒再上一个台阶。

摘要:新闻宣传工作是党和政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建设的新时期,在这种背景下,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在紧紧把握求真务实的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闻宣传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基于此,以当前我国新闻行业的发展现状为基础,详细分析了我国新闻宣传工作中的求实与创新现象,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一定的展望。

关键词:新闻宣传,求实,创新

参考文献

[1]田晓.新闻宣传工作的求“实”与创“新”[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5(2).

[2]刘保国.新闻宣传工作的求“实”与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5(14).

企业新闻宣传的价值及创新探讨 篇10

若企业管理工作是确保企业能稳步前进与发展的基础, 那么新闻宣传工作则是保证企业整体发展方向精度的控制部分, 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层次、精度等都需要通过新闻宣传工字钢来予以指引。

1.1 新闻宣传工作是实现员工管理能力提升的基础

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工作主要内容是依据既定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及发展路线、途径等制定对应的管理方式, 保证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而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功能则是通过思想引导的方式, 通过在企业员工队伍之间制造舆论氛围对员工的思想、行文进行导向, 通过对事实进行报道、评述等, 将企业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等传播到工人的思想体系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新闻宣传工作可以通过采用报纸、电视、广播以及网络等媒体作为传播渠道, 使得更多的群体接收到企业的信息, 这是企业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手段。

1.2 新闻宣传是提高企业科学发展水平的有效方式

对于企业而言, 合理可持续发展是保证企业员工队伍稳定以及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础。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在管理过程中通过新闻宣传的方式积极的化解员工队伍中存在的矛盾、激励工作斗志,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基于此, 新闻宣传工作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在正确的舆论导向基础上, 对企业的基本目的、企业精神、企业发展理念等进行宣传, 以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以及工作思路作为基本的目的进行宣传, 对企业的工作重点以及工作思路进行分析, 为且也典型的人、事等提供创新与改革的方案。企业员工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 必须从多个角度及方面了解企业的所有信息, 从理念以及认同感的方向来对企业员工的思想进行统一, 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发展动力, 更好的给企业服务。

1.3 新闻宣传工作必须与企业的管理相辅相成

在大部分的企业中, 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直接归属于企业的管理部门管辖。因此, 新闻宣传工作实际上是强化企业管理, 增强企业管理层次的过程, 同时也是实现企业改革以及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过程, 两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 不可或缺。尤其是在现代化的企业中, 管理工作尤其要注重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 这是提高管理效率、保证管理质量的重要途径。

2 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现状

当前, 大多数的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管理工作实践已经意识到了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作用, 但是依然有部分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 或者没有完全认识到管理工作的正确作用。少数的管理人员认为在企业管理过程中, 新闻宣传工作的存在不具有必需性。当开展新闻宣传工作时, 不但需要占用企业本来有限的岗位, 而且还需要花费较多的资金, 而且所产生的效益不够明显, 导致部分人认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没有效果。这显然是一种认识误区, 若不将新闻宣传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 将使得部分企业管理人员虽然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业绩, 但是没有有效的宣传, 在刊物上没有文字、电视上没有图像、网络中没有声音时, 将会打击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长时间下去将导致工作效率下降。部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过于注重自身的观念, 而不能通过新闻宣传工作获得其他人的经验和理念, 增加了管理决策失误的概率。

3 新时期企业新闻媒体创新策略

3.1 坚持创新途径的丰富性

创新是保证新闻宣传工作效力的重要方式, 而丰富的创新途径是维持创新工作效果的有效方式。因此, 首先要通过加强新闻宣传专业知识学习的方式来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技巧, 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及需求对新闻宣传的方式进行合理创新, 在体现时代特点的同时掌握其规律, 保证新闻报道工的影响力;其次, 要对新闻宣传的具体形式进行创新, 坚持与企业的生产形式为基础, 与员工群体相贴近, 保证新闻没人的鲜活性与感染能力;再次, 需要对新闻宣传的理念进行创新, 不但要重视对企业内部的宣传, 同时要将重点同时也面向社会, 进行企业形象宣传;最后, 必须对新闻宣传的机制进行创新, 通过在企业设置专一的新闻机构形成完善的宣传网络体系, 保证新闻宣传工作得到健全, 便于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3.2 创新工作要突出企业所在行业的特色

新闻工作的创新必须体现在一个“新”上面, 而这个新即是新颖, 不但要保证新闻宣传工作的独特性, 又要保证新闻工作与企业所在行业相互协调。所以, 在强化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过程中, 首先必须关注社会的动态, 通过与时俱进的方式实现工作内容的创新, 并将之与企业所在行业特色或者是企业自身特色融合起来。只有通过这种持续创新的方式才能实现目标的完成, 使得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具备长久的活力, 让企业的宣传内容对企业、对社会产生足够的震撼能力, 实现宣传效力的提升。

3.3 疏通信息渠道, 营造发展氛围

信息渠道是企业进行所有宣传工的途径, 同时也是企业管理机制得以发挥的重要通道。因此必须构建沟通机制, 疏通信息渠道, 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需要赢得社会以及用户的长久支持和信任, 这已经成为了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 这也成为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动力。为了实现企业与社会公众、媒体之间的沟通与互动, 能够及时的将企业发展理念、改革方向以及企业文化向社会推出, 必须加强企业与媒体、社会公众之间的联系, 逐步树立起企业的良好品牌形象。例如, 可以通过主动走访新闻媒体的方式, 利用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向公众发布企业信息, 形成良好的新闻沟通渠道, 实现企业内部沟通的协调与互动, 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氛围。

3.4 利用新媒体作为重要的宣传途径

近几年来, 随着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开放以及应用, 传统的单向、静态的获得用户信息的时代已经过去, 当前已经是分享式、交互式、用户参与方式的Web2.0时代, 已经成为了现代新闻媒体宣传的重要渠道, 也是发展最为迅速直接的平台, 其对传统的新闻媒体传播方式等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和影响。因此, 企业新闻宣传工作中也必须重视对新媒体的应用。

首先, 要求工作人员要懂得新媒体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因此, 新闻媒体宣传工作人员除了要学习新媒体相关的知识之外, 还必须在工作实践中逐步的提高自身媒体的素养。例如, 针对新媒体的技术手段、特点以及其传播规律知识, 做好相关知识的学习工作;其次, 要对新媒体在舆论影响及发展过程中的整体影响作用进行整体把握, 了解新媒体在当前舆论氛围营造中所扮演的主体格式;再次, 要懂得新媒体实际应用的方法以及实际操作技巧, 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区别进行区分, 例如在利用新媒体发布新闻信息的过程中表达方式不能过于呆板, 必须按照心理学特点, 结合当前语言特色采取对应的方式进行宣传。通过这种方式与受众打成一片, 这样才能实现宣传工作的效力。

再次, 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擅于使用新媒体, 将新媒体与企业的工作结合起来, 利用新媒体实现与受众的合理互动。例如, 通过开设专门的微信账号, 并邀请受众所关注的公众人物发布相关的信息或者发起相关的话题, 这些都是使用新媒体进行新闻宣传工作的有效方式。这样不但能够吸引年轻人关注企业的宣传内容, 如果宣传得当, 甚至还能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4 结论

综上所述, 企业的持续发展与改革与新闻宣传工作息息相关。企业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必须将新闻宣传工作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环节, 通过从创新途径的丰富、信息渠道的畅通、行业特色的凸显以及新媒体应用四个方面对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进行创新, 逐步建设并形成一支业务精湛、纪律性强的新闻宣传队伍。同时, 保证新闻宣传工作开展过程中合理把握舆论发展的方向, 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舆论发展进行合理导向, 通过持续学习与更新知识将新闻宣传工作与企业管理内容结合起来, 持续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毛永智.新闻宣传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探幽[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6 (2) .

[2]郭旭, 金远竹.谈新媒体环境下国有企业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J].经济视角, 2012 (16) .

增强企业新闻宣传效应浅析 篇11

关键词:企业新闻;宣传效应;文化建设

如何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发挥导向作用,进一步增强企业新闻宣传效应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企业新闻宣传现状分析

近些年,几次重组改制,无形中把企业推到了改革大潮的风口浪尖,在这期间,由于前期大量的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为改革的顺利实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保证了生产稳定,保持了队伍不乱,也为改革的整体推进营造了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为企业稳定快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企业新闻宣传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新闻宣传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企业的局限性,企业新闻宣传人员大多为“半路出家”者,缺少“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加之人员少,往往一人顶数岗,因此,便会造成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差,工作水平提高缓慢等现状。

针对这一现状,企业必须把提高人员的素质放在重要的位置,在鼓励职工坚持自学的前提前,可采取送外培训和与兄弟单位交流等方式,努力提高人员的自身素质,以此推动整个工作质量上台阶。

(二)企业新闻宣传稿件的质量和深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提高企业新闻宣传稿件的质量,是进一步搞好企业宣传的关键。当今企业新闻宣传存在的质量问题,一是主题一般,缺少细节,多是“白开水”式的稿件,事件一般化,人物概念化,报道无深度,缺乏针对性,更无典型事迹和细节,难于感人;二是写得庞杂,缺乏新意,总是“炒剩饭”。一篇稿件,要么“汤汤水水什么都有”,没有中心,要么“马槽伸进个驴嘴”,写得离题,更多的稿子没有对材料很好地进行认真选择,照搬材料的情况多,这样写的稿往往事例陈旧、叙述繁琐,给人杂乱堆积之感;三是语言枯燥,言之无物。许多稿件写的不够生动,没有文彩,套话、大话、空话满篇,喊口号多,实质性东西比较欠缺。

虽然要克服这些问题相当困难,但企业仍然可以通过努力使这些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首先要进一步拓宽新闻工作者的视野,鼓励他们深入生活、深入生产一线,了解读者在想什么、想看什么、希望用什么方式来展示,编著出读者喜闻乐见的稿件。同时,进一步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以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和良心,面对不正之风,惩恶扬善。

二、进一步增强企业新闻宣传的宣传效应

企业新闻宣传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有关企业的各种信息,通过所传内容去影响受众的心理态度和观念,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能否达到这种目的的关键在于受众这一环,他们是传播内容及效果的最后“裁判者”,因此,认真研究和把握受众心理特点及其活动规律,不断改进传播内容和方式,加强新闻宣传效应就成了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针对实际问题有效地做好宣传工作

新闻宣传是企业党委和行政的喉舌,是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舆论阵地和传递各种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它又有自身的特色,那就是它的对象主要是本企业职工,它所宣传的方针、政策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必须以本企业的生产建设为目标,必须是生动活泼的政策效应的实例以及职工共同关心的各种信息。了解受众心理,研究受众心理,从宏观上把握受众的心理需求,才能在微观上编写出他们感兴趣的稿件,才能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优势。

(二)严肃政治纪律,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舆论导向

新闻宣传的喉舌功能决定它应该是党和国家引导的宣传工具形象;新闻宣传的传播功能决定它应该是客观公正地传达信息的忠实使者形象;新闻宣传的监督功能决定它应该是扬善罚恶的时代卫士形象;新闻宣传的教育功能决定它应该是传播知识倡导文明的良师益友的形象;新闻宣传的娱乐功能决定它应该是愉悦身心的百花艺苑形象;新闻宣传的产业功能决定它应该是系统发展效益的产业新军形象。

江泽民总书记在接见《解放军报》社一名干部时指出:“新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宣传、教育、动员人们群众的一种舆论形式,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新闻宣传担负着党和国家以及各级党委、行政喉舌的任务,维护国家、政府和人民利益,维护安全团结的政治局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正确地反映群众的呼声,也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

(三)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领导班子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关键。要不断加强班子的决策力建设,着力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敏感性和舆论引导力,充分发挥班子的核心作用,正确把握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充分发挥全体成员的积极性;要不断加强中层干部执行力的建设,使他们积极参与管理,并成为业务骨干力量,带好各级的新闻宣传队伍;要不断加强队伍的专业培训,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大局意识,促进新闻宣传各项工作优化高效地开展。完善制度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保障。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是科学管理、依法管理、有效管理的根本途径,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经验;要制定科学的人才政策,合理配置现有人才资源,建立健全人才选拔培养、考核激励机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特别要注重培养新闻人才,避免出现人才断层的被动局面。

(四)加强新闻宣传的服务性与实用性,从而增强贴近性,实现与读者的零距离

新闻宣传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新闻工作者首先思想上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势,改变形势上的那种“灌输”方式,切实视人民群众为知心朋友,采取“拉家常”的方式同群众沟通交流。实践证明,增加服务性、实用性强的新闻,是提高新闻宣传的贴近性和可读性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壮大,服务性新闻应运而生,老百姓要实实在在的过日子,有实用价值的服务性新闻无疑就成为了热点,成为企业与群众沟通的平台,较好地实现与读者群众的零距离。

三、结束语

企业新闻宣传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因此必须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明确责任,主动作为,尽职履责,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具有特色的企业精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全面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探析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策略 篇12

一、当前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高校新闻宣传内容覆盖面较窄。在当前的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 可以发现学校校报、广播、网站的内容都大多是关于学校政策、学校成果的, 只有很少篇幅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 娱乐、体育之类的新闻更是少之又少。学生们普遍认为校报、广播、校园网中所传播的新闻事件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 不需要去过多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们需要思考是不是宣传内容的选材覆盖面太窄, 是不是应该报道更多与师生员工关系密切的事情。

(2)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互动性不足。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 工作者们的工作量是只增不减的, 但是往往没有很好的效果。[1]究其原因, 是宣传工作没有呈现出一个互动的状态。这种非互动状态表现为宣传渠道单向化, 师生与工作者之间缺乏交流, 工作者只是闷头整理、传送资料, 而没有问问师生想看什么, 想知道什么。

(3) 高校新闻宣传机制不完善。随着新媒体发展带来的冲击, 高校开展新闻宣传工作, 进行新闻报道及宣传需要更加全面系统的策划, 才能获得更好的舆论反馈, 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然而, 我们在操作中可以看出, 高校新闻宣传机制并不是那么完善。例如, 在多媒体的运用、材料收集、宣传调度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导致出现报道不深入、宣传强度不足等现象, 也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高校宣传工作的创新策略

(1) 加强与外界媒体交流互动。媒体是在社会开放的前提下诞生的, 在整个社会网络信息开放的基础上, 媒体的内容、形式都逐步趋于开放的状态, 这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社会文化、新闻政策的广泛参与。因此, 高校宣传工作绝不是闭门造车, 而是要与外界媒体多交流互动,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保持与社会各界之间的密切联系, 从而扩大学校的影响力。[2]在加强与外界媒体交流互动的过程中, 就要求学校核心管理部门的支持与重视, 要利用学校已有的资源, 在更大范围内争取区域内部的社会话语权。除此之外, 加强与外界媒体的交流互动, 是要充分地发挥学校影响力, 保证自身媒体宣传的能量足够强大, 即要保持学校内部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2)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对象, 那么高校宣传工作中就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 招聘学生记者。学生记者来自于学生本身, 让学生们去了解学校内发生的新闻, 并用他们的视角来选取合适的材料, 就能够逐渐摸索到学生的兴趣点集中在哪些方面, 同时加强学生记者队伍的建设, 通过开展一定的培训活动, 以老记者带新记者等方式, 逐步培养学生记者的思想觉悟, 提高学生记者的业务能力, 从而保障新闻宣传工作的质量。2) 建立多渠道的信息采集方式。虽然以开设稿件投放平台, 向学生募集新闻稿件的方式不是十分新颖, 但是却十分实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可以在校园一角中放置投稿信箱, 如在食堂门口、教学楼一楼、宿舍门口等, 给学生提供便捷的投稿渠道, 还可以在校园网站开设投稿专栏, 专门刊登学生的稿件。3) 以社团形式丰富学生校园生活。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应加强与学生新闻类社团之间的联系。例如, 利用官方渠道联合学生社团开办校园记者、校园撰稿人等专业讲座;也可联合校内各级活动开展校园新视角之类的自媒体展览, 让学生参与其中, 并设置一些奖励, 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

(3) 拓展新闻宣传渠道。在前文我们提到,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在新媒体发展的环境下受到了冲击, 并需要立刻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在这方面, 新闻宣传工作完全可以利用新媒体, 来拓展新闻宣传渠道。在目前最为流行的两种交流软件微信、微博中, 主要用户群之一便是大学生。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可以借用微信、微博打造学校的交流平台:在微信上创建学校官方微信号、在微博开设学校官方账号, 让学生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账号就能够了解学校的发展导向、学校最近的活动等。微信、微博值得我们选择的原因还在于其互动性十分强, 前文我们提到现在的宣传方式过于单向性, 而微博、微信能够让学生留言评论, 让学生与学校宣传单位有直接互动, 还能加强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互动, 从而能够更好地达到宣传效果。学校微博成千上万的粉丝、学校微信平台数量庞大的关注, 都向我们展示了它们的吸引力。以清华大学的官方微博为例, 现在已有接近五十万的粉丝, 而北京大学的官方微博有接近三十万的粉丝。新闻宣传渠道的方向是多元化的,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拥有微信公众号、微博账户, 但是要想形成更加系统的宣传体系, 还需要宣传工作者合理地选择新闻传播内容, 为传播对象选择符合社会价值观的宣传导向, 为构建绿色社会新闻宣传体系做出一定的贡献。

(4) 完善校园网站建设。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是围绕师生的发展来开展的, 是为学校文化建设而服务的, 这就体现了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服务性。如何保障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服务性发挥, 笔者认为最为基本的便是高校校园网站建设的完善。高校校园网站是高校面向外界人士、学生、教职工的门户和窗口, 打开网站就如同来到了学校大门口, 网站里的每一个板块就如同学校的每一栋大楼, 尽管功能不一, 内容不同, 但却各司其职。完善校园网站建设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要努力形成全方位的网站布局;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要求高校校园网站具有宣传性, 最为基本的便是布局完整, 除开必要的板块之外, 还可以设立一些能够让师生询问信息的板块, 以及让师生自由交流的论坛板块。二是要不断加强网站系统建设;在高校网站中, 最常出现的问题便是系统瘫痪, 如在选课高峰期、成绩查询高峰期时, 部分学校网站都会出现网站无法打开的情况, 这就说明网站系统建设不过硬, 不能承受学校自身的浏览需求。想象如果学校网站系统都不够坚固, 又怎么完成新闻宣传的工作?如果抢修不及时不成功, 那不是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更新信息了?三是要广纳优秀的网站建设人才, 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 网站是宣传工作开展的平台, 网站工作人员也就是宣传工作者。一批优秀的人才, 决定了宣传工作的开展质量, 更是直接影响着宣传效果。

三、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新展望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新媒体的逐渐兴起, 传统的媒体形式在逐渐被取代,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不仅仅要立足于现在提出改进策略, 还要提出对未来的展望。当前, 多样化的新媒体改变了新闻宣传工作开展方式, 我们应该对未来的发展做一定的准备。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已经开始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力量, 在未来, 随着学校技术水平上升, 还可以通过设计学校自主app来进行新闻宣传, 以校园生活为起点, 逐渐开展学校的新闻宣传, 帮助学校自身形成媒体统一体。未来的发展有着无限可能, 没准会出现比微信、微博等更受到大学生欢迎的软件呢?当然, 这只是我们对未来的展望, 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加强师生互动, 打破媒体界限,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媒体宣传体系, 实现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新进展。

摘要:新闻宣传工作是高校思想舆论工作的重要内容, 直接影响高校思想建设工作的开展。本文将从当前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探析开展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新策略, 并提出对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未来展望。

关键词: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新媒体,新策略

参考文献

[1]朱玉尊.提升高校网络新闻宣传影响力的路径选择[J].新闻知识, 2008 (06) .

上一篇:聋儿语言康复训练方法下一篇:问题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