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企业新闻宣传思考

2024-10-21

当前企业新闻宣传思考(精选6篇)

当前企业新闻宣传思考 篇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宣传思想工作是做好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 直接关系和影响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安全等工作的正常开展。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企业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 企业宣传思想工作也要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一、坚持立足实际创新工作内容

首先, 要牢固树立为企业中心工作服务的思想。要围绕企业不同时期的工作难点、热点与重点问题开展工作, 要选准切入点, 抓好着力点,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与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的新路子, 积极探索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和机制, 使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开展的有效途径。

其次, 要做到业务宣传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业务宣传主要指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宣传, 它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目的性, 对某一阶段企业的某项重点工作进行重点宣传, 为该项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环境支撑;而思想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工作, 它的成效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业务宣传重在提高全员的应知应会、技术技能;思想教育重在提高全员的思想道德素养, 企业要按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开展宣传思想工作。

最后, 要做到宣传思想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建设好一个企业的必要条件, 企业间的竞争已由单纯的产品、质量、价格竞争转变为以企业文化为内核的企业形象的竞争。企业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认清自己在当今市场经济中, 在企业建设中的责任与义务, 要为企业文化的形成发挥起应有的作用, 要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宣传, 培育企业全员共同的价值取向、文化定势和心理趋向, 最终创造并形成能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快速进步的具有自我特色的企业文化。

二、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

我们党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也应该看到, 与面临的新形势相比, 思想政治工作确实存在着方法手段陈旧、滞后的问题。我们必须以新的思想、新的视觉和新的举措, 不断研究新形势下企业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真正做到用时代的要求审视工作、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工作、用改革的精神推动工作, 具体要在“五性”上下功夫:

一是提高针对性。宣传思想工作的对象在年龄、文化程度、性格、职位、环境等很多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别, 因此。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要针对每个人的不同特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二是注重层次性。要根据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分层次开展工作, 对企业中的高管人员要重点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的宣传引导, 提高其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办好企业的信心与能力;对企业中的中层管理者要重点进行责任意识教育, 增强他们忠诚企业、履行职责的意识, 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对企业中的普通员工要重点进行生产经营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的宣传, 以及爱岗敬业、拼搏进取精神教育, 使其更好地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

三是倡导互动性。要变过去的“我说你听, 我打你通”为“双向互动”, 每项政策的出台都要认真充分听取职工意见, 让职工乐于接受, 进而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四是提倡时代性。当今时代, 知识、信息、互联网高速发展,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 因此在宣传手段上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要充分应用人类现代文明的成果, 更多地采用现代化宣传工具。

五是增强时效性。正确及时的宣传引导, 对统一全员思想十分见效, 因此, 企业的宣传思想工作者应加强对形势与职工思想动态的了解, 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火候, 追求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时效性。

三、坚持科学发展培育宣传队伍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队伍是实现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基础和根本。企业应根据科学发展的要求, 努力形成有利于企业宣传思想工作人才成长的新机制, 切实加强企业宣传思想工作者的培养和优化配置。要根据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迫切要求, 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的要求,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要了解和掌握企业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现状, 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加强培养力度, 努力为他们增长才干创造良好的环境。

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要靠宣传思想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不断尝试, 才能有所突破。宣传思想工作者只要保持与时俱进、永不满足的精神状态, 树立持续创新意识, 就一定能使宣传思想工作焕发蓬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张蔚萍主编:《宣传思想工作学教程》[z].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4年4月

[2]陈建宇: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J].理论学习与探索, 2007年5期

[3]关晓宝: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 创新宣传思想工作[J].理论学习与探索, 2003年4期

当前企业新闻宣传思考 篇2

二、自由裁量、创收压力、绩效考核任务、城乡居民享受的媒体信息不对等,是当前制约传统媒体对新农村建设宣传的最大“瓶颈”

一项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0%以上的农民对新农村政策、农业新科技的了解,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等新闻媒体。其中,通过电视了解新农村政策的占70%以上。可见,传统媒体是我国农民信息需求的主要渠道。但认识不到位、市场化运作下的创收压力、编辑记者绩效考核任务、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滞后、农村报业市场“荒漠化”扩大等现象,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宣传工作的主要原因。

1.“量体裁衣”,缺乏制约,“五少五多” 使宣传报道时断时续、时强时弱

传统媒体在新农村新闻宣传上职责任务、工作要求、工作进展、经验总结、工作成果等方面没有考核指标,怎样宣传、宣传多少、质量如何全部由媒体本身来“量体裁衣”,使新农村建设的新闻宣传时断时续、时强时弱。主要表现在“五少五多”上:坚持数量要求的少,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的多,各媒体刊播的数量不均;报道人文、乡风、创新做法的少,报道生产、项目、硬件投入的多,报道内容不广;挖掘典型、总结性、建议性、调研性等深层次报道少,抄文件、转政策的多,深度报道不够;打得响的精品少,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较多,精品报道少见;既生动,又言有物的少,空话、套话多,稿件质量不高。

2.以广告创收为中心的经营活动在媒体的生存和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媒体越来越多地以企业行为介入市场

中国传统媒体的主要性质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主要职责是负责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群众的呼声,弘扬时代主旋律,引导时代新风尚,体现的是社会服务功能和社会效益。建报建台靠政府,发展靠财政;没有发展压力,没有经济指标。近年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也成为传统媒体的追求目标,成为传统媒体解决现实生存、谋求长期发展需要深入思考并认

真解决的基本问题。资源整合、广告收入、成本管控、开源节流等词汇己成为许多总编、台长讲话的开篇词。因此,迎合中高收入受众、吸引广告商的眼球,成为传统媒体竞相思考的重点问题,所谓的爆炸性、可读(视听)性、娱乐性等能够带来巨额广告效应的报道成为最抢手的新闻,而来自新农村建设中的新闻,由于难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受到冷落。诚然,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是传统媒体当今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真实、客观地反映受众的心声、尤其是农村受众的心声,全面、正确地把握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良好地完成媒体承载的基本职责,是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也是新农村建设宣传中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3.绩效意识、成本意识、危机意识、效能意识成为压到压垮一些采编人员宣传新农村建设责任感的“最后一根稻草”

宣传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中心宣传任务,唤起了绝大多数采编人员强烈的责任感,许多采编人员以满腔热情投入这项工作。但伴随着传统媒体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绩效意识、成本意识、危机意识、效能意识己根植于许多采编人员的心中。一些媒体给采编人员下达创收指标,从而使有偿新闻成为经营创收手段;一些媒体采编人员靠“挣工分”拿工资,写一篇稿件给多少钱,新农村建设宣传由于受路途远、采访条件差、出稿慢、收入低等方面的限制,愿意真正“沉下去”的采编人员逐渐减少;甚至在全员聘用制、效益与绩效挂钩、完成创收任务享受年薪或高薪,完不成创收任务则下岗或待岗的重压之下,不少采编人员只好为“五斗米折腰”了。因此,不少采编人员在新农村建设新闻宣传上的浮躁心理、应付心理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4.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缓慢、农村报业市场“荒漠化”现象的加剧,是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享受的媒体信息不对等的主要原因

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各级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之一。按照我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十一五”规划的要求,要在2010年底完成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让广大农民收看到8套电视节目,收听到4套广播节目。但据民盟安徽省巢湖市委

2008年10月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全市共有人口454万、约130万户,农村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盲村有1922个;全市有线广播电视联网约40万户,城镇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5%以上,农村有线网络覆盖率仅为5%;

中国的日报出版总量规模己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但《2006年度中国报业发展报告》却显示:我国现有报纸2000余种,目前北京、上海、天津三地每千人拥有报纸的数量已分别达289份、253份、183份,而占总人口70%的农民的报纸仅四、五十种,农民平均千人拥有报纸量不到1份。

当前企业新闻宣传思考 篇3

煤炭企业新闻中心如何在社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职工之间,媒体与市场之间,现实与未来之间,做出科学准确的社会定位、思路定位、行业定位、目标定位,依托报纸和电视两个新闻资源整合的优势,打造新闻宣传的强势,小报作好大文章,小台拥有大作为,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定位通常是指主体一方在客体所处位置、基本作用、内在价值、发展趋势做出的正确选择。由此构成定位的评价体系和创新体系,使其具有科学行、准确性、先进性和合理性。

煤炭企业新闻宣传的社会定位、思路定位、行业定位、目标定位,是定位评价体系和创新体系的核心要素和基本内容,下面分别予以阐述:

服务大局,把握准确的社会定位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是新闻宣传的定位之首,定位之灵魂。

大雁集团公司新闻中心紧密结合企业的中心工作,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保驾护航。在创新服务体系方面,一是搞好超前服务,发挥新闻宣传的引导功能;二是搞好过程服务,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宣传报道;三是搞好追踪服务,揭示企业发展规律、挖掘内涵、提供经验。新闻中心牢牢把握公司的发展脉搏,充分利用《大雁矿工报》和《矿山新闻》的新闻资源,及时生动地宣传报道公司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先进管理和先进成果、重点工程和重大改革,有效地发挥了“把握企业发展方向,传递企业综合信息,探索企业改革之路,激发企业竞争活力,规范企业员工行为,丰富企业特色文化,展示企业整体实力,塑造企业全新形象”的基本功能。

求实创新,选择合理的思路定位

思路决定出路,一个好的发展思路,就会带来新闻宣传的良好局面和辉煌的业绩。求实创新是优化新闻宣传思路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动力。

大雁集团公司新闻中心全力构筑新闻资源共享体系,打造新闻人才保障体系,培育新闻成果创造体系,谋求新闻事业发展体系的创新思路,形成了管理创新、人才创新、栏目创新、机制创新、理念创新的创新体系,彰显了新闻宣传的无穷魅力。

在管理创新方面,坚持工作高标准、服务高质量、管理高水平、经营高效益的“四高”理念,努力实现跻身全国、全区、全煤企业新闻先进单位管理科学化、服务人性化、工作标准化、设施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全力打造一流的品牌栏目、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塑造一流的中心形象。

在人才创新方面,新闻中心视人才是中心的中坚和骨干,是中心的第一资源和宝贵财富。恪守“人才强企”的现代经营理念,坚持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使人才队伍不断优化。人才队伍从基础型向专业型延伸,从中心内部向外部拓展,并取得了良好的人才效应。

在栏目创新方面,新闻中心注重电视和报纸栏目的针对性、时效性、可视性、知识性和创新性。坚持用鲜明的主题、经典的新闻语汇给栏目以准确的定位,实现了栏目定位主题化、栏目形式多样化、栏目创新品牌化、栏目表现艺术化、栏目语汇思想化。

勤奋耕耘,优化先进的行业定位

大雁集团公司广大新闻工作者常年笔耕不辍,象蜜峰一样穿行在厂(矿)、车间、班组的百花园中,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耕耘在春夏秋冬,采撷知识的花蕊,酿造生活的蜜浆。他们用讴歌时代、顾全大局、追求卓越、严谨求实、勇挑重担、默默奉献、爱岗敬业、精诚服务、讲究文明、注重实效的新闻团队十大品质,彰显了新闻工作者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人格价值、艺术价值和人生价值;用心血和智慧成就事业、成就自我、成就未来。有的新闻工作者连续数日到井下采访,由于过度劳累晕倒在百米井下;有的新闻工作者为了打造宣传精品、连续几天几夜工作在电视制作机房,在全煤、全区电视专题好新闻评选中创造了佳绩。

追求卓越,确立科学的目标定位

煤炭企业新闻宣传具有社会和企业双重的宣传职能,不仅要认真履行“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基本职责,同时,也要牢牢把握全区“团结奋进、昂扬向上、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宣传基调,更要恪守“服务大局、求实创新、勤奋耕耘、追求卓越”的科学定位和团队精神。

综上所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闻宣传的社会责任,也是新闻宣传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求实创新是新闻宣传事业不竭的生命;勤奋耕耘是新闻团队特定的内涵和特殊的品质;追求卓越是新闻事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根本保证。

强化企业电视新闻宣传的思考 篇4

金陵石化电视宣传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但是, 在新的形势下, 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水平, 强化电视宣传的效果, 更好地为企业和谐发展服务。

一、企业电视新闻宣传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观金陵石化电视新闻的节目, 特色明显的同时, 仍然在节目编排、节目质量、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需要着力解决。

1、电视新闻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近年来, 公司电视新闻队伍两次整合之后, 人员得到了进一步充实, 总体素质有很大提高, 但懂专业、懂技术的行业性人才仍然很少, 编导、音响、美工、灯光等专业岗位人才相当缺乏。而且, 人员待遇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否则不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2、新闻宣传的深度不够。

电视新闻宣传内容上, 主要是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 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职工采访报道不够多。在公司重点事项的报道上, 动态性新闻过多, 采访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发挥的宣传作用不够。另外, 企业职工的业余活动、职工的文化生活的报道基本空白。

3、新闻宣传的整体优势没有完全发挥。

公司新闻部成立后, 电视和报纸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相互配合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要在对外、对内宣传的协调上, 在文字、图片、影像的配合上, 需要进一步整合。要形成新闻一盘棋, 还要在优化新闻资源配置上下功夫。

4、新闻宣传的内容和形式亟待改进。

近年来, 电视新闻在质量方面有了提高, 但是, 新闻宣传的主动性和贴近性仍然不够。由于人员、设备等方面条件的限制, 往往是疲于应付, 围绕上面安排的任务转的多, 而自主策划、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报道少;一般性的会议和活动、成果性的报道多, 而典型宣传、深度报道少;而且, 新闻宣传的服务面不均衡, 在节目的制作方面, 满足于按时播出, 在对作品的精雕细琢方面要求不高。

5、新闻宣传的硬件基础相对薄弱。电视是高投入、重装备的行

业, 需要企业长期投入一定的经费, 才能实现电视新闻宣传正常化运转。而且, 公司电视宣传的设备老化严重, 非线性编辑系统不能充分满足需要, 新闻采编的基础条件相对薄弱, 新闻采编水平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企业电视新闻宣传需要强化六大意识

企业电视宣传与社会电视宣传大同小异, 一样需要六大意识。只有强化了这些理念, 电视宣传的实践过程才能不出差错, 多出精品。

1、强化导向意识, 发挥新闻宣传的喉舌功能。

公司电视宣传工作者十分重视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政治方向上, 坚决与总部、公司的中心保持一致, 一切以国家、石化的方针政策和工作大局为准, 注意公司上下的信息沟通, 确保政令畅通。对政府、企业的重大宣传部署, 思想重视, 安排具体, 头脑清醒, 把握准确, 引导有力。在思想层次上, 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作为宣传主题, 把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作为宣传主旋律, 认真贯彻落实党委、行政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 确保了电视节目的正确导向。在宣传管理上, 着眼于讲政治、讲大局, 坚持三级审稿、重播重审、监听监看等制度, 加强对节目审看播出的管理, 确保了政治安全、导向正确。

2、强化中心意识, 加大重点工作的宣传力度。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永恒主题。根据公司确定的重点工作, 把公司的重点工作作为当前电视新闻宣传的重点来抓, 精心安排, 精心部署, 精心策划, 做到点面结合, 全面深入, 效果深远。近年来, 电视工作者围绕公司中心和大事, 先后开设了《比学赶帮超主题活动》、《创先争优专题报道》、《装置大修专题报道》等新闻专栏, 大力宣传了公司上下齐心协力, 努力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的感人事迹, 努力营造了凝聚人心、和谐发展的浓厚舆论氛围。

3、强化精品意识, 做好做精电视节目。

提高节目质量是企业电视新闻宣传的工作着力点, 是实现“三贴近”的突破口, 也是一个新闻机构生存的基础。结合企业台新闻宣传的实际, 宣传部门确立了以新闻立台、以质量兴台的理念, 把提高节目质量作为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来抓, 积极推进精品创优工程。新闻部不断健全创优机制, 落实激励措施, 配套人员和设施, 突出抓策划, 抓创作, 抓亮点, 产生了一大批较有影响的栏目和作品, 一批作品和栏目在职工中影响较大, 在石化企业中具有一定影响, 有的在好新闻评比中获奖, 一些重头稿件和专题节目还在省市台播出, 对宣传企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强化亮点意识, 实施典型宣传战略。

典型最具有说服力, 也最鲜活、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是电视新闻宣传发挥优势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公司新闻部十分注重发挥典型宣传的作用和影响力, 积极部署, 精心筛选, 集中组织了一系列系列报道, 挖掘了公司在生产经营、改革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例, 运用典型人、典型事、典型经验来引导职工, 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近年来, 先后组织了张思豪、平传宝、杨礼春等多个典型人物系列报道, 对先进人物、基层组织的大力宣传, 弘扬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用典型给人以深刻的教育, 引起职工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 激发了人们奋发图强、投身企业建设的热情。电视记者经常深入基层, 勤于扑下身子去采访鲜活感人的典型事迹, 编辑出鲜活感人的节目, 达到了感人的效果, 使这些典型可信、可敬、可学, 真正起到树立学习榜样、弘扬社会正气、正确引导舆论的积极作用。

5、强化热点意识, 加强舆论监督。

自觉主动地加强热点引导, 是电视坚持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重要工作。新闻部重视开展舆论监督, 始终保持头脑清醒,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的方针, 从维护大局、改进工作的良好愿望出发, 积极关注企业热点、难点问题。开通了新闻热线电话, 公开面向企业职工征集新闻线索, 及时采访报道公司的不良现象以及职工反映的热点问题, 运用舆论监督工具, 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新闻述评栏目《曝光台》、《新闻透析》等关注不规范现象问题, 进行深层次分析评说, 促进了问题的解决, 受到职工的欢迎。

6、强化团队意识, 加强队伍建设。

新闻部始终把新闻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学习和作风建设作为一项突出任务, 从强化学习、强化技术培训、完善制度入手, 狠抓队伍建设, 职工队伍整体结构逐步趋于专业化、知识化。新闻部制定长效学习机制, 加强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路线教育, 不断提高队伍的新闻理论素质和职业道德, 增强驾驭新闻工作的能力。坚持周召开一次新闻业务研讨会, 每年举行一次全员培训活动, 积极鼓励新闻工作者通过岗位锻炼、培训等形式, 学理论、学业务、学技术, 新闻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强化企业电视新闻宣传的思路

企业电视新闻宣传要坚持以“三贴近”统领新闻宣传, 结合企业实际, 切实转变作风, 改进宣传报道的方式方法, 充分发挥电视新闻宣传应有的功能, 更好地为企业大局服务, 为职工群众服务。

1、牢牢把握电视宣传的正确导向。

电视作为当今企业的一大重要传媒, 担负着宣传政策、舆论导向的重任, 是公司联系职工群众的有效途径。新闻工作的地位、任务和性质决定了电视新闻必须把宣传工作作为中心, 正确处理宣传与管理的关系, 宣传与技术的关系, 充分发挥电视宣传的主功能。同时, 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认真总结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方面的成功经验, 深刻吸取新闻宣传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教训, 采取有力措施, 将正确的舆论导向扎根到每一个电视工作者的头脑里, 贯彻到电视宣传的每一个时段、每一个节目, 增强新闻工作者的导向意识和驾驭电视宣传的能力, 使宣传工作更主动、更有力。

2、高度重视新闻节目质量。

新闻部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新闻节目的制作和播出上, 充分认识电视新闻宣传的重要性, 加强对新闻节目策划的领导和管理, 组织采编人员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职工。新闻节目是电视宣传的重中之重, 必须拿出主要精力抓好每月要闻、每周的二四新闻, 努力办好电视新闻, 使新闻节目成为职工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

3、强化服务意识, 增强宣传的贴近性。

电视媒体的立足之本在于节目质量, 有了受职工欢迎的新闻节目, 才会有较好的收视效果, 也才有电视生存的理由。企业电视新闻宣传的着力点, 在于强化新闻信息量, 在于找准自身工作的重点, 在于及时领会公司的重要决策、主要部署。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社会台设备精良, 人才众多, 在新闻播出、精品制作等方面处于绝对优势。但它再大也无法深入到每一个企业。而企业台就生活在自己的一方职工之中, 具有贴近性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想提高新闻宣传效果, 就要紧紧围绕贴近性这个中心做文章, 从节目的设置、定位、内容、形式等多方面入手, 千方百计使自己的节目离公司、职工近些、再近些。把“三贴近”作为电视宣传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下去, 努力实践“三贴近”, 把“三贴近”贯彻落实到新闻宣传的各个方面, 使电视宣传取得实效, 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改进宣传方法方式, 注重宣传效果。

办好企业电视, 要不断总结经验, 改版出新, 在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增强宣传效果上下功夫。为此, 要改进突发事件报道, 增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及时、准确、迅速地报道重大突发事件, 发挥电视舆论引导作用, 提高电视媒体的引导力。在突发事件面前, 要保持头脑清醒, 严守宣传纪律, 确保舆论导向, 把握采访技巧。努力改进会议报道, 严格控制会议报道和领导人出镜的长度, 大力减少一般性会议新闻, 从文山会海中挖掘出有用的东西和职工需要的信息来并深入采访报道。改进成就报道和典型宣传, 避免枯燥的统计数字和概念, 突出新闻性, 戒用宣传腔。典型宣传要有时代感和人情味, 可亲、可敬、可学, 防止以偏概全, 切忌拔高。

5、强化队伍建设, 提高人员素质。

电视新闻宣传质量的提高, 最关键的是人员素质的提高, 要把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电视宣传队伍, 作为提高电视新闻宣传质量的基础工程, 努力采取有效措施, 培养人才, 建设队伍, 适应形势需要, 更好地做好企业舆论工作。加强队伍建设, 要抓好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 打好政治和业务功底, 不断增强干好本职工作的能力。要转变作风, 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深入生产经营一线, 采访基层职工, 报道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真实情况, 挖掘生动感人的典型事例, 做好企业上下的耳目喉舌。新闻工作者要恪守职业道德, 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坚决禁止人情报道。积极创造条件, 立足本职岗位, 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新闻专业人才, 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特别靠得住、业务上特别能战斗、作风上特别能深入的电视宣传工作队伍。

摘要:企业电视新闻宣传要围绕企业中心, 结合企业实际, 改进宣传报道的方式方法, 充分发挥电视新闻宣传应有的功能, 更好地为企业大局服务, 为职工群众服务。

当前企业新闻宣传思考 篇5

“十二五”规划以来,我国电力企业迎来了新的改革。改革要求基层发电企业优化能源配置、以市场为主导、直接与客户需求相链接,这一改革有助于电力企业的经营与监管,与此同时也要求企业将监管运营透明化,即要把自己的经营现状、管理能力、服务水平真实全面地展示给大众。然而,电力商品本身不可见,如何让大众清楚直接的了解企业电力商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成为发电企业新的挑战。

2 基层发电企业进行宣传工作的必要性

2.1 新闻宣传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大众日常生活离不开电力能源,提供这一能源的发电企业其产品已经定性,新形势下,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已不只是产品、技术的竞争,实际上更多的转变为企业形象的竞争,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带来的效益超乎想象,它最能够体现一个企业的信誉,说服大众。而通过宣传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2.2 新闻宣传可以提高企业软实力

新闻宣传工作是一个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对外传播企业的价值、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道德模范、企业的社会责任,对内引导员工认真工作、积极上进,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员工的自豪感与成就感,同时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见,新闻宣传工作可帮助企业转硬实力竞争为软实力竞争,加强可持续发展步伐。

2.3 新闻宣传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企业要想拓宽电力市场领域甚至向国际方向发展,就必须将宣传工作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要想站稳脚跟或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的平台,以宣传企业的电力产品为基础,进而向大众广泛宣传自己的衍生产品、经营理念、价值观念、服务态度、文化内涵,以此赢得大众的信赖,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发展抓住新的契机。

3 基层发电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现状

3.1 宣传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一些工作人员认为企业宣传工作可有可无,由集团总部负责即可,基层发电企业不用太重视;其次,企业领导对宣传工作认识不够,过分重视产品、技术,没有把企业新闻宣传视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再就是相关部门没有认真采取措施进行企业的宣传工作,没有产生预想的效果。

3.2 宣传经费不足,设备不全

宣传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费,但是宣传初期经济效益增长并不是非常明显,逐渐地企业在新闻宣传方面的经费投入就会减少,缺乏经济支撑。其次,企业的宣传设施往往很不健全,缺乏制图用的电脑、专业的相机等设备,硬件设施不足何谈做出专业漂亮的宣传图册,最终宣传效果也不是很好。

3.3 宣传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基层电力企业中负责新闻宣传的人员一般都是一些业余兼职人员,本身工作责任感不够,也只会一些简单的摄影摄像和后期编辑技巧,大部分还是采用文字的形式进行宣传报道,缺乏一些公众平台上的宣传,生动有效的作品较少,不能很好地展现企业的经营效果和文化内涵。

4 新形势下基层发电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几点建议

4.1 强化宣传理念,提高对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信息化的时代,企业和个人基本都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中。社会大众往往会通过一些公众平台对公司企业进行一定的了解,企业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一些外界的信息及顾客反馈的意见并做出解释。最重要的是领导层可以通过网络对社会舆论进行关注,抓准利于企业发展的时机并指导工作人员进行时效性的宣传,提高宣传水平,因此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对企业的新闻宣传。此外,一些基层人员对宣传工作认识不足,必须要建立一个有效完善的宣传体制,将任务明确分配到个人,并与奖惩机制挂钩,这样才能强化基层员工的宣传理念,提高积极性,保证新闻宣传工作畅通无阻。

4.2 要加大宣传工作资金投入,建设专业的宣传队伍

要对负责新闻宣传的工作人员认真进行专业的培训,提升专业水平,提高战斗力。与此同时,要保证电脑、摄影摄像设备、剪辑设备等齐全。此外,要增加资金投入,改变以往只凭借报纸上的文章进行宣传的方式,多利用一些新兴平台比如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综合采用视频、音频、声频、文字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宣传;还可以与电视台合作进行企业的报道或者建立企业自己的网站、使用云平台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4.3 改进新闻报道的质量,提升宣传效果

首先,要改变写作风格,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现实性。要以宣传企业产品、技术为基础,充分展现行业特征、企业特色,根据读者的心理、结合读者的需要进行宣传,整体要坚持精简务实的原则,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其次,要增加社会大众普遍关注、急切想知道的热点、难点问题报道比例,这样就会增加新闻报道的真实贴近性。此外,在加大对外报道的同时,要加强企业内部先进典型、文化理念、政策落实等内容的报道,增加员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为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团结上进的氛围,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4 建立健全的舆论监督体制,提高企业宣传公信力

建立一套健全的舆论监督体系,当有负面的新闻事件发生时,它可以作为一个标尺,通过加强与媒体、政府、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使用合理的方法对舆情进行回应、解释,降低企业损失,提高企业新闻宣传的公信力。同时,监督体制还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渠道和途径。

5 结束语

电力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电力企业不能只重视其经济效益而忽视整体平衡,新闻宣传工作是企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有助于提高企业软实力和竞争力。因此,基层发电企业必须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并以企业工作任务为指导,改进宣传工作方法,提升宣传水平,体现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电力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缪建波.电力企业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4(24):104-105.

当前企业新闻宣传思考 篇6

福建与台湾一水相隔, 台湾同胞中, 有80%祖籍在福建, 闽台两岸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联、法缘相循。由于拥有这“五缘”优势, 福建在对台交流方面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 是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前沿平台。近年来,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宏大战略构想, 着力发挥“五缘”优势, 在宣传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凸显海峡两岸骨肉亲情、展现祖国大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台湾当局对入岛宣传的限制以及祖国大陆在宣传策略方面还存在不足, 对台宣传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二、对台宣传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入岛宣传困难重重, 台湾民众只能被动接受岛内媒体制作的有关大陆的“二手”信息

目前台湾受众获取信息的媒介主要是岛内的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国际互联网以及报纸杂志。除了个别拥有巨大影响的外界媒体, 一般的岛外媒体很难介入, 尤其是电视传媒, 入岛难度更大。台湾民众想要获取有关大陆的最直接的信息, 除了通过广播、互联网之外, 只能被动接收岛内媒体制作的有关大陆的“二手”信息。由于台湾的政治气氛非常浓厚、党派之争十分明显, 不少媒体都有各自的政治倾向 (有些媒体是由政党操纵的) 。在这样的气候下, 新闻政治化, 媒体很难有中立、客观的报道, 无形间成为政党各自的宣传、攻击工具, 在处理新闻时, 都会或多或少地带有偏见, 只讲立场不讲是非的情况屡见不鲜。在涉及外来信息尤其是祖国大陆信息时, 岛内媒体大多按照自己特有的意识形态和传媒理念加以筛选、传播, 同样的一则消息, 大陆媒体和台湾媒体的报道南橘北枳大相径庭的现象时有出现。而且台湾媒体对大陆的报道大都是一些负面消息, 致使台湾民众对大陆有一种误判, 直到现在仍有部分民众认为“大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2、我们自身在宣传上存在误区。表现在:

(1) 信源过于单一

信源被视为新闻框架的首要变项, 是形成意识形态的首要和关键步骤。信源问题涉及新闻的客观性、公正性。报道要客观、公正, 记者就不能过度依赖“常规信源”而忽视或屏蔽其他消息来源。但目前, 我们的对台报道信源几乎全部来自官方, 记者甚至常常把自己和政府发言人混为一谈, 而忽视了媒体自身的角色, 这很容易在台湾民众的心目中留下“统战宣传”的烙印, 从而降低了对台宣传的可信度。

(2) 将“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对内宣传方针照搬到对台报道中

以往很长一段时间, 总认为对台宣传只能讲成绩, 不能反映问题, 有时不得不报道负面消息时, 也从正面角度予以宣传。比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灾害新闻在我国是新闻媒体的敏感问题, 复旦大学王中教授曾概括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灾害新闻的报道观念为:“灾害不是新闻, 救灾抗灾才是新闻”, “轻描淡写的抽象灾情+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指示+受灾人民团结抗灾的决心”长期被看作我国灾害报道的传统模式。 (1) 在这种情况下, 加上两岸隔绝几十年期间双方互相进行敌对宣传, 受经验与习惯的影响, 台湾受众已有意或无意地形成“固定成见”, 如果宣传与已有印象相抵触, 受众便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过分强调正面宣传为主有时反而带来这样一种结果:“因为担心局部失分而造成全局失分, 正面报道未能起到预期的正面传播效果。” (2)

(3) 宏观视角多, 微观视角少

在我们的报道中, 充斥着大量雷同的宏观数据和信息, 容易造成台湾受众的收视疲劳与心理倦怠。事实上, 这也与我们的记者大多从官方获取信息而鲜活的现场采访较少有关。比如, 随着“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的地区经济发展”写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文件和国家“十一五”规划,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驶上快车道。但大部分台商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概念并不理解, 对其中蕴含的商机和发展机遇更是知之甚少。然而我们的电视宣传微观层面的解释性报道、接近性报道、服务性报道跟进不够, 没有真正从“口惠实至”的经济角度拉近与普通台湾受众的距离。

三、加强对台宣传有效性的策略

1、充分利用“五缘”优势, 多做民间工作, 积极争取入岛宣传

对台宣传也要依托于一定形式, 如果台湾同胞对我们提供的东西没有兴趣, 那我们花再大的精力也将事与愿违, 而如能抓住台湾同胞感兴趣的方面就容易产生共鸣。闽台之间在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方面割舍不断的联系让福建和台湾之间很容易找到共同点。比如利用两岸民间共同的妈祖信仰, 组团赴岛内举办“妈祖之光”电视文艺晚会, 就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台湾民众, 通过文化艺术、宗教的交流传播了祖国大陆的对台政策。2008年, 福建广播影视集团还联合台湾东森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举办“2008阳光海峡”两岸快乐小天使活动营, 这是以两岸少年儿童为主体的大型交流活动。2007年活动营在福建举办, 今年移师台湾。活动期间, 两岸小朋友“同唱一首歌、同诵一首诗、同游一江水、同绘一幅画、同习一套拳、同缘一段情”, 由于活动生动活泼, 引起了两岸媒体的热切关注和积极报道。另外, 利用闽台间热络的人员交往, 积极联合台湾本岛媒体“借船出海”, 通过策划诸如两岸经贸、旅游、人员交流合作等台湾民众比较关心的选题, 邀请台湾媒体共同采访。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的“海西行”系列直播活动, 就是选取台湾民众比较关注的自己祖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台商在闽投资经营情况, 邀请台湾TVBS电视台共同采访, 台胞自己来“现身说法”, 通过他们在海峡西岸的经历、见闻、思考, 展示闽台骨肉血脉亲情, 展示海西这片热土给台胞带来的效益。节目播出后受到热烈欢迎。目前,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正以同样的渠道筹划“海峡东岸———台湾行”活动。

2、对台新闻传播的议程设置要更符合台湾受众的需求

美国传播学者马尔科姆·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1972年在《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中提出, 大众传媒虽然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 但可以通过每日每时的版面设置和节目安排, 为公众确定需要关注的问题, 把人们的视线集中到某些事物上, 而让人们忽略另外一些事物, 从而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议论的先后顺序。值得注意的是, 议程设置是一把双刃剑, 设置得好可以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而如果某家媒体的“议程设置”长期与受众心目中的“议程”不符甚至相反, 那么可以肯定, 受众早晚会抛弃这家媒体。做好对台宣传, 可从改进几个方面的议程入手:

(1) 时间上, 及时报道

新闻事件发生后, 媒体要有快速反应能力, 这里的快速反应不仅仅指抢先发稿, 还包括在短时间内把握事件的本质, 引导受众对事件的理解, 从而引导舆论。就我党对台方针政策而言, 改革开放以来, 原则上没有大的变化, 但其中个别地方和具体政策有微妙的转变。每当变化之时, 台湾的舆论通常会活跃起来, 各种猜测四处蔓延, 大陆方面提出的对台湾有利的政策措施有时也被别有用心的媒体恶意炒作。因此, 特别需要祖国大陆权威媒体在第一时间把准确信息传递出去, 主导受众的看法, 在公众对政策细节知之甚少又产生多种歪曲理解时, 第一时间权威的解释性信息传播的时效和力度就显得更加重要。另外, 台湾媒体对祖国大陆的突发事件、负面消息比较关注、报道较多。比如2008年西藏“3·14事件”, 由于我们主流媒体的报道时效落后于境外媒体, 台湾一些媒体也大篇幅地作了不实报道, 借西藏问题煽动“仇共、反共”情绪, 鼓吹“台独”, 导致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报道不得不变成证实性报道、澄清性报道、解释性报道和辟谣性报道。反观“5·12汶川大地震”报道, 在地震发生后的几分钟内, 新华社就发布了消息, 32分钟后, 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播出了地震消息, 52分钟后推出直播特别节目。由于传播及时、积极, 新华社和央视的报道成为境内外媒体获得震区信息的主要信息源, 成为舆论主导者。对台对外宣传的正反面经验教训都证明, 在舆论争夺战中, “先发制人”、“不进则退”是一条铁的定律。 (3)

(2) 内容上, 全面报道

新闻内容首先来源于新闻信源, 由于受西方“政府不合作主义”观念的影响, 台湾受众对官方色彩太浓的媒体有一种不信任感。要做好对台宣传, 我们就要大力拓宽信源, 多一些来自民间的信息, 多让普通百姓说话, 多采用两岸民间人士、权威人士、台湾权威媒体对同一问题的看法, 以增强可信度。同时, 精心选择事实, 说两面理, 既报喜, 也报忧, 变“以正面报道为主”为“以全面报道为主, 追求正面效果”。比如2008年年初对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的反思, 我们在宣传上大都局限于气象部门设备不够先进造成预报不准、电力部门对冰雪天气防备不足等, 而对于雪灾初期政府应急机制的缺失几乎没有涉及, 但境外媒体在这方面有着客观冷静的分析。如果我们在对台宣传中选择其中有价值的观点予以发表, 在不同的立场观点中显示正负面报道的平衡, 开阔报道视野, 就可以力避一言堂, 淡化宣教色彩, 从而逐步提升对台宣传的公信力。

(3) 形式上, 可感报道

要改变传统的“我说你听”的传播方式, 多一些现场报道少一些文山会海、多一些人情味少一些打官腔、多拿具体的人和事说话少用空洞的口号和概念, 从而让台湾受众感知我们的报道, 从而打动他们的心灵。如2008年12月15日, 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海上直航、空中直航和直接通邮变成现实, 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不仅对直航仪式予以直播和常规消息报道, 还精心采制数条新闻特写, 如选取1997年试点直航就开始经营两岸航线的华荣海运公司, 在直航仪式上采访公司老总, 展示航运界人士对促进两岸交流的执著和坚守, 新闻标题《12小时航程12年的等待》也浓缩了这种守望的历程;《两岸同胞喜看“三通”梦圆》则讲述了厦门中旅当年接待第一批台胞的工作人员以及86岁的台胞张缉熙等待“三通”60多年的感人故事, 让两岸同胞真切感受到直接“三通”给两岸人民带来的福祉。又如2006年4月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携家人到漳州龙海祭祖,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除了对活动进行现场直播和新闻报道外, 还紧紧抓住这一时机, 精心策划制作了12集系列报道《台湾政经人物祖地行》。节目或造访这些政经人物的宗祠、祖屋或采访他们的宗亲、故交, 以纪实手法为受众展现寻访过程和这些政经人物祖地的风土人情、经济社会发展。由于平民视角、以情感人, 用事实驳斥了台湾当局“去中国化”的行径, 如今, 不少台湾游客到福建来, 还特意按照节目所介绍的路线旅游。

摘要:本文主要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节目对台宣传为例, 分析对台宣传取得的成效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探讨如何进一步发挥闽台之间的“五缘”优势, 改进传播策略, 增强对台宣传的有效性。

关键词:对台宣传,“五缘”优势,议程设置

参考文献

[1]、[美]李普曼:《舆论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2]、郭可:《当代对外传播》,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年

[3]、沈苏儒:《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4年

上一篇:广告创意的策略与评估下一篇:选择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