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闻摄影宣传

2024-10-05

高校新闻摄影宣传(精选5篇)

高校新闻摄影宣传 篇1

摘要:新闻摄影是高校宣传积极思想的一种方式, 为了有效地发挥新闻摄影在校园生活中的宣传作用,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 使高校的新闻摄影发挥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新闻摄影,宣传,高校

一、新闻摄影的概念

摄影的体裁有很多, 其中应用最多、最广泛的是新闻摄影, 新闻摄影就是对事发现场最真实的记录和拍摄, 它给人们传递的信息不仅包含了新闻、图片、声音和信息, 还给人们展现了最原始最完整的信息。因为新闻摄影是对事件的还原, 它能够真实地反映现实的生活状态, 读者不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文化水平[1]。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仅仅靠文字的描述是达不到效果的, 摄影画面给读者的信息更加直观和可信, 同时一篇优秀的新闻摄影报道既具有新闻性, 又具有艺术性, 它是一个时代的代表, 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二、宣传高校新闻摄影的途径

要想做好高校新闻摄影的宣传工作,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要有专业性极强的新闻摄影团队; (2) 确定宣传的对象, 根据不同学校的教学特点以及专业特色, 广泛地使用新闻媒体, 充分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3) 在做新闻摄影的宣传工作时, 一定要事先了解学生和老师的内心想法, 针对需求专门报道, 反映事实的本质内容, 给广大的师生以正确和积极的引导, 并发挥好舆论的监督作用[2]。

1. 提高高校新闻摄影团队的专业能力

要做好新闻摄影的宣传工作, 首先需要培养一批具有专业能力的小团队, 有了优秀的工作团队, 才会把新闻摄影做好, 为后续的宣传工作做好铺垫。

第一, 作为新闻摄影的工作人员, 首先必须要热爱自己的工作, 要有一颗热爱新闻摄影的心。因为高校的新闻摄影工作者大都是业余爱好者, 如果仅仅是一时的新鲜,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 由于高校的学生大部分是业余爱好者, 为了做好新闻摄影的宣传工作, 高校可以建立自己的社团, 从校外聘请专业的教师教授新闻摄影的专业知识。甚至可以在高校开选修课, 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对相关课程选修学习。

第三, 除了简单的教学外, 社团针对课外活动的需求, 让学生参与到社会活动中, 在社会活动中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实践应用, 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程度。在高校, 要学会抓住重点, 吸引学生和教师的眼球, 营造出教书育人, 服务广大师生的学校氛围。

2. 广泛有效地使用新闻媒介

新闻媒介有各式各样:报纸、网络、广播电视和橱窗等, 高校的校报主要就是党报, 宣传的主要工作是党中央的讲话中关于思想政治的问题, 大部分的学生对这些内容不是很感兴趣。要吸引广大学生和教师的眼球, 就要增加校报的内容, 使校报的内容多样化并具备本校的特色。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网络媒体的影响也蔓延到高校, 与师生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 高校新闻网对于宣传新闻摄影具有非凡的意义, 但是这也存在一个问题, 就是校内的新闻网远远不如校外网受到学生的青睐, 要使学生能够对新闻网产生兴趣, 就需要使新闻网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

3. 了解受众心理, 发挥新闻摄影的舆论监督工作

受众是指在宣传新闻媒体过程中的主要接收人, 它主要包括校报的读者、广播的收听者, 也包括通过身边互相传播或者自己亲身传播的人。受众心理主要包括:得意心理, 也就是说能从这些信息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能够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追求真善美心理, 希望好人有好报, 恶人有恶报的心理, 通过新闻摄影的报道了解更多的思想, 升华自身的思想。

抓住了受众的心理, 就要对正确的心理加以继续的推广并给予赞扬, 而对于不健康的心理要加以引导, 并做好舆论的监督工作。新闻批评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它是面向大众化、面向社会的公开批评, 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 扩大它的影响力, 对于被批评的人在无形之中产生巨大的社会压力。使用正确的新闻批评, 对于犯错的人起到及时纠正的作用, 对于没有犯错的人也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然而在高校, 总是报道学生获奖情况等, 对于不好的现象总是不会公开地暴露出来。除新闻批评之外, 舆论监督还包括人民群众对相应的政策进行的讨论, 以及提出的各种相对应的意见和措施, 它是高校行政工作的一面镜子, 为行政职能部门及时地了解各种问题提供了可能, 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要充分地抓住受众的需求, 广泛地利用新闻媒体的媒介, 使新闻摄影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 从而有效发挥新闻摄影的作用, 营造充满活力和谐的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1]曾令梅.如何做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J].法治与社会, 2009 (16) :253—254.

[2]郑水泉.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定位与功能[J].高校理论战线, 2008 (07) .

高校新闻摄影宣传 篇2

在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和创造知识之重要责任的大学,需要不断加大对社会的开放和交流程度,以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在我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情况下,如何做到与进俱进,以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使我校在进入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依托船舶、立足国防,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来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等一系列问题,这既是负责宣传工作的领导所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是新闻工作者较为关心的热点话题。作为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者,我结合本职工作就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谈几点拙见:

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就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断地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积极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自觉地接受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积极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努力把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把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实现学校党委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上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发展的新思路,不断谋求改革的新突破,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为学校在努力完成“十五”规划、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要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近几年,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本建设、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整体实力和声望得到了明显提升。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学校在国内一流大学中的地位和影响,这就要求新闻宣传工作要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要在深刻领会学校各级领导的总体工作思路的基础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落实行动,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在积极宣传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与改革等方面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同时,对广大师生员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以及意愿、心声等等,需要舆论及时地反映和正确的引导。若能及时、准确、生动的正面宣传报道,不仅会内鼓士气、外树形象,而且还会促进良性循环,促进学校的发展。

三、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每一所大学的名字都是一个品牌,是一笔无形的资产,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不仅要练好内功,还应有适度的新闻宣传工作。在信息时代的现代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发展教育,那么加强对外宣传和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酒香不怕巷子深”似乎已经过时,因此,学校各级领导及各部门都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在学校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要不断加强对新闻宣传队伍的建设,完善机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继续增加设备更新、人员业务培训等各项工作的经费投入。要了解新闻宣传工作中采编的特点及基本工作规律,使得各项宣传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新闻稿件出精品,宣传工作出效果。机关各职能部门、各教学院系都应建立一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较为稳定和广泛的通讯员队伍,并定期组织业务培训。通讯员的工作所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既开辟了广泛的信息来源,又使得新闻报道内容更为深入和生动,还可以让专业采编人员有充盈的时间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四、要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做称职的新闻宣传工作者

要成为一名称职的新闻宣传工作者,首先要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意识。高校的某些科研项目属于国家机密,这就要求新闻宣传工作者在采写、报道新闻时,应把国家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切莫因一篇稿子的得失而造成国家的损失,也切莫为争名夺利造轰动效应而置国家的安全而不顾。因此,新闻宣传工作者要严守政治纪律、坚定政治立场,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其次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新闻宣传工作中有很深的学问,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要在这一领域内得心应手,纵横驰骋,没有广博的知识和娴熟的业务技能是根本不行的。特别是在学校各项建设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这就要求新闻宣传工作者不断地去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讴歌新事物,总结新经验。只有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熟练掌握新闻工作规律,不断用新的知识丰富自己,才能使自己视野开阔,更好地完成新形势下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成为一名称职的新闻宣传工作者。

高校新闻摄影宣传 篇3

在读图时代, 整个社会对新闻摄影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但与此相关的教育却出现脱离实际、跟不上时代发展、忽略人文素养等诸多弊端。整体而言新闻摄影教育状况不好、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国家教育部规定《新闻摄影》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必修专业课, 但到目前为止, 很多高校并未对该课程有应有的重视, 它相对于新闻传播学其他课程来讲, 更像是一门辅助性课程。在发达国家, 摄影院校、各层次的摄影专业非常多, 充分保证了社会对各类摄影专业人才的需求。而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专业目录中, 只有艺术类摄影专业, 没有新闻摄影专业。目前只有中国人民大学开设过新闻摄影专业, 其它含有新闻传播类的400多个院系并没有专门的新闻摄影专业方向, 甚至连《新闻摄影》课程的开设也是对凑应付。

二、高校新闻摄影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匮乏

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取消了新闻摄影专业, 使得我国高校新闻摄影教育一度处于艰难境地, 也直接导致了师资队伍培养的断层, 师资力量薄弱成为制约新闻摄影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时至今日, 情况仍然没有改善。大部分高校的新闻摄影教师或是外聘摄影从业者 (如影楼人员) 、或是其它专业稍加培训转到教学岗位的、或是请其他院校或专业搞摄影的老师临时担纲、或是只有摄影理论缺乏摄影实践的相关人员, 他们大都没有受过专门系统的训练和学习, 缺乏美学、新闻学、教育学、哲学等相关的素养, 导致其对新闻摄影的认识水平不高、教学研究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等状况, 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素质和水平。

2、教学内容陈旧

(1) 教材上:市场上出售的《新闻摄影学》、《新闻摄影教程》等书籍, 大部分重在讲授摄影技法, 很少涉及新闻摄影的内容, 且内容陈旧、不重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的现状, 和实际严重脱节。

(2) 教学内容上, 目前高校新闻摄影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摄影基础教育模式、摄影基础加新闻摄影理论模式、新闻摄影系统教育模式。第一种模式脱胎于艺术摄影, 重在拍摄技术、构图用光等技术层面;第二种模式则在第一种基础上增加了新闻摄影理论, 但是并未将二者有机结合;第三种模式是将新闻摄影理论与摄影技术等有机结合, 是融入新闻采访、拍摄、编辑等全过程的一种模式。大部分高校在教学实践中侧重于前两种, 而第三种最为科学的模式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3、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校新闻摄影教学重理论轻实际的倾向十分明显, 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即新闻摄影课时量少, 笔者所在的高校仅有32课时。如此小的容量很难容纳包括摄影常识、新闻摄影理论、摄影史、新闻摄影实践等内容, 使学生接受和理解增加难度, 也使系统教学成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4、实验环节硬件及软件不完备

新闻摄影课程硬件设备落后, 无法满足正常的实验教学环节需要, 也是困扰新闻摄影教育的一大现实问题。照相机、计算机、数码设备、暗房等教学设备缺乏、陈旧及不完备的现状, 使教学多流于课堂讲授的形式、学生缺少实际操作的机会。另外, 实验教学体系的不完善不规范, 也使得正常的教学项目无法开展。

5、教学手段单一、考核制度不科学

大部分高校新闻摄影教学课堂讲授多于实际操作, 对于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如此安排很欠妥。同时考核方式多为笔试, 缺乏实践能力的测试, 也急需完善和改变。

6、不区分艺术摄影和新闻摄影

新闻摄影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这一点往往在新闻摄影教学中被忽视, 表现为学生不明新闻摄影原则、强调图片拍摄轻视文字解说、缺乏新闻伦理素养、缺乏新闻摄影报道策划意识等。新闻摄影第一要求为真实, 构图光线等美学因素退居其次, 如若单纯追求美感、不断调试镜头, 很可能会使拍摄者错过新闻最精彩的一环。新闻伦理要求拍摄者要遵守社会道德、法律原则、不得拍摄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作品, 如不得侵犯他人隐私权肖像权、未成年人报道不得拍摄其正面照片等。拥有新闻摄影报道策划意识, 则是使摄影报道在众多的同类报道中脱颖而出的利器和关键。这些新闻学相关知识的缺乏, 在目前的新闻摄影教学中比较突出, 也是使新闻摄影人才培养受限的关键因素。

7、缺乏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

新闻摄影和新闻写作一样, 需要人文关怀精神。但在我国新闻摄影教学实践中它被严重忽视, 这导致了一系列问题频频出现于新闻摄影一线, 如某些记者为追求现场效果而拍摄一些有悖于人文精神的照片等。2011年杨武事件中众多记者对受害妇女紧追不舍地抓拍和追问, 成为新闻从业人员热议和反思的焦点。要改变我国新闻界的这种现状, 必须在后备人才的培养阶段就开始加强人文关怀素养的培训。

三、改革建议

1、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

师资建设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 高校可先从聘请国内外优秀摄影记者来校任教开始, 逐步建立和培训自己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使之既具有理论基础, 又具备实践经验;既有摄影技能, 又有新闻专业的扎实理论;既有艺术修养, 又有其他学科的综合知识结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更好地对中国新闻摄影教育进行系统研究, 借鉴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观念, 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层次人才。

2、紧跟形势需要, 调整教学内容

信息时代里网络媒体的诞生、数码摄影技术的兴起等给传统新闻摄影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学要与时俱进。 (1) 编写教材:可组织相关优秀教师在结合我国传媒实际的同时参考国外优秀教材及专著编写, 使之适应传媒发展的实际、紧跟形势需要。 (2) 授课内容上:注重新闻摄影理论与摄影技术的有机结合, 更新陈旧的教育理念, 建立科学的新闻摄影教育体系。在授课中让学生学会用镜头判断新闻价值、记录新闻事实、采访新闻事件, 是新闻摄影课程的基本要求。

3、课程设置合理化

根据我国媒体的实际需要及世界媒体的发展趋势来设置课程, 适当加大课时量。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考虑开设新闻摄影专业。除了传统的新闻摄影理论、新闻采编知识外, 还可将摄影史、文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多方面知识融入课堂。另外, 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图像编辑制作及传输、影视制作、视觉传播等技术也应作为课程的一部分。

4、强化实验环节

强化实验环节, 首先要加强实验硬件和软件的建设, 如购进新型的摄影器材及图像编辑设备、完善实验的程序及相关制度规定等。其次, 要强化教师利用实验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现场抓拍能力的意识, 有意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升实际技能, 提高综合能力。教师可利用网上远程教育平台、或自己建立新闻摄影网站等方式, 和兄弟高校及新闻单位相互交流学习, 提高学生的动手及创新能力。

5、丰富教学手段、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

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形象立体地讲解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如利用多媒体分析图片进行课堂讨论等。授课中应摒弃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技能轻人文的惯例,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生和媒体的接触及分析, 培养学生运用图片实际报道新闻的能力, 可鼓励学生浏览摄影网站、关注摄影报道等;加强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力;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培养他们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等, 使之具备正确看待事物、分析事物的本领。只有此, 才能更好地使他们敏锐捕捉新闻热点、敏感关注社会焦点, 适应现代新闻业的发展。

建立新的考核方式, 纯粹的笔试不适用于新闻摄影这种偏重实践经验的科目, 考核里可加入实践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 也应加大实践的比重, 如不同的时期安排不同的专题, 要求学生按时上交照片, 教师课堂点评。这种及时的训练和反馈,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审美能力。也可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类新闻摄影比赛及摄影展, 并建立专门的摄影网站, 供学生发表作品、交流学习。

6、加强新闻相关素养的培训

新闻摄影教师应有意识地增加课程中新闻学相关基础知识、增强图文相配的意识、重视对学生新闻伦理的培养及新闻摄影报道策划意识的训练等, 使之打好新闻摄影的理论基础, 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储备。

7、加强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教师可“润物细无声”于课堂讲授中, 如在分析新闻图片时介绍相关新闻背景及知识, 有高度有角度有侧重地进行人文精神熏陶;也可使用集中讲解的办法进行, 如总结出一套规律当作新闻摄影常识灌输给学生;还可形象化处理, 如邀请一线摄影记者开设讲座等, 通过生动的实例使学生强化认知。

四、小结:

面对我国新闻摄影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 高校应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新闻摄影人才为目标, 积极推动新闻摄影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师资建设、强化人文精神陶冶, 为我国培养新闻摄影高素质人才贡献应有的力量。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新闻摄影课程教学现状, 提出建立优秀的新闻摄影师资队伍、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程、强化实验环节、丰富教学手段、建立科学考核制度、加强新闻素养及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等改革建议。

关键词:新闻摄影教学,改革建议

参考文献

探析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策略 篇4

一、当前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高校新闻宣传内容覆盖面较窄。在当前的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 可以发现学校校报、广播、网站的内容都大多是关于学校政策、学校成果的, 只有很少篇幅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 娱乐、体育之类的新闻更是少之又少。学生们普遍认为校报、广播、校园网中所传播的新闻事件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 不需要去过多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们需要思考是不是宣传内容的选材覆盖面太窄, 是不是应该报道更多与师生员工关系密切的事情。

(2)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互动性不足。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 工作者们的工作量是只增不减的, 但是往往没有很好的效果。[1]究其原因, 是宣传工作没有呈现出一个互动的状态。这种非互动状态表现为宣传渠道单向化, 师生与工作者之间缺乏交流, 工作者只是闷头整理、传送资料, 而没有问问师生想看什么, 想知道什么。

(3) 高校新闻宣传机制不完善。随着新媒体发展带来的冲击, 高校开展新闻宣传工作, 进行新闻报道及宣传需要更加全面系统的策划, 才能获得更好的舆论反馈, 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然而, 我们在操作中可以看出, 高校新闻宣传机制并不是那么完善。例如, 在多媒体的运用、材料收集、宣传调度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导致出现报道不深入、宣传强度不足等现象, 也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高校宣传工作的创新策略

(1) 加强与外界媒体交流互动。媒体是在社会开放的前提下诞生的, 在整个社会网络信息开放的基础上, 媒体的内容、形式都逐步趋于开放的状态, 这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社会文化、新闻政策的广泛参与。因此, 高校宣传工作绝不是闭门造车, 而是要与外界媒体多交流互动,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保持与社会各界之间的密切联系, 从而扩大学校的影响力。[2]在加强与外界媒体交流互动的过程中, 就要求学校核心管理部门的支持与重视, 要利用学校已有的资源, 在更大范围内争取区域内部的社会话语权。除此之外, 加强与外界媒体的交流互动, 是要充分地发挥学校影响力, 保证自身媒体宣传的能量足够强大, 即要保持学校内部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2)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对象, 那么高校宣传工作中就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 招聘学生记者。学生记者来自于学生本身, 让学生们去了解学校内发生的新闻, 并用他们的视角来选取合适的材料, 就能够逐渐摸索到学生的兴趣点集中在哪些方面, 同时加强学生记者队伍的建设, 通过开展一定的培训活动, 以老记者带新记者等方式, 逐步培养学生记者的思想觉悟, 提高学生记者的业务能力, 从而保障新闻宣传工作的质量。2) 建立多渠道的信息采集方式。虽然以开设稿件投放平台, 向学生募集新闻稿件的方式不是十分新颖, 但是却十分实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可以在校园一角中放置投稿信箱, 如在食堂门口、教学楼一楼、宿舍门口等, 给学生提供便捷的投稿渠道, 还可以在校园网站开设投稿专栏, 专门刊登学生的稿件。3) 以社团形式丰富学生校园生活。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应加强与学生新闻类社团之间的联系。例如, 利用官方渠道联合学生社团开办校园记者、校园撰稿人等专业讲座;也可联合校内各级活动开展校园新视角之类的自媒体展览, 让学生参与其中, 并设置一些奖励, 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

(3) 拓展新闻宣传渠道。在前文我们提到,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在新媒体发展的环境下受到了冲击, 并需要立刻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在这方面, 新闻宣传工作完全可以利用新媒体, 来拓展新闻宣传渠道。在目前最为流行的两种交流软件微信、微博中, 主要用户群之一便是大学生。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可以借用微信、微博打造学校的交流平台:在微信上创建学校官方微信号、在微博开设学校官方账号, 让学生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账号就能够了解学校的发展导向、学校最近的活动等。微信、微博值得我们选择的原因还在于其互动性十分强, 前文我们提到现在的宣传方式过于单向性, 而微博、微信能够让学生留言评论, 让学生与学校宣传单位有直接互动, 还能加强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互动, 从而能够更好地达到宣传效果。学校微博成千上万的粉丝、学校微信平台数量庞大的关注, 都向我们展示了它们的吸引力。以清华大学的官方微博为例, 现在已有接近五十万的粉丝, 而北京大学的官方微博有接近三十万的粉丝。新闻宣传渠道的方向是多元化的,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拥有微信公众号、微博账户, 但是要想形成更加系统的宣传体系, 还需要宣传工作者合理地选择新闻传播内容, 为传播对象选择符合社会价值观的宣传导向, 为构建绿色社会新闻宣传体系做出一定的贡献。

(4) 完善校园网站建设。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是围绕师生的发展来开展的, 是为学校文化建设而服务的, 这就体现了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服务性。如何保障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服务性发挥, 笔者认为最为基本的便是高校校园网站建设的完善。高校校园网站是高校面向外界人士、学生、教职工的门户和窗口, 打开网站就如同来到了学校大门口, 网站里的每一个板块就如同学校的每一栋大楼, 尽管功能不一, 内容不同, 但却各司其职。完善校园网站建设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要努力形成全方位的网站布局;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要求高校校园网站具有宣传性, 最为基本的便是布局完整, 除开必要的板块之外, 还可以设立一些能够让师生询问信息的板块, 以及让师生自由交流的论坛板块。二是要不断加强网站系统建设;在高校网站中, 最常出现的问题便是系统瘫痪, 如在选课高峰期、成绩查询高峰期时, 部分学校网站都会出现网站无法打开的情况, 这就说明网站系统建设不过硬, 不能承受学校自身的浏览需求。想象如果学校网站系统都不够坚固, 又怎么完成新闻宣传的工作?如果抢修不及时不成功, 那不是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更新信息了?三是要广纳优秀的网站建设人才, 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 网站是宣传工作开展的平台, 网站工作人员也就是宣传工作者。一批优秀的人才, 决定了宣传工作的开展质量, 更是直接影响着宣传效果。

三、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新展望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新媒体的逐渐兴起, 传统的媒体形式在逐渐被取代,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不仅仅要立足于现在提出改进策略, 还要提出对未来的展望。当前, 多样化的新媒体改变了新闻宣传工作开展方式, 我们应该对未来的发展做一定的准备。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已经开始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力量, 在未来, 随着学校技术水平上升, 还可以通过设计学校自主app来进行新闻宣传, 以校园生活为起点, 逐渐开展学校的新闻宣传, 帮助学校自身形成媒体统一体。未来的发展有着无限可能, 没准会出现比微信、微博等更受到大学生欢迎的软件呢?当然, 这只是我们对未来的展望, 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加强师生互动, 打破媒体界限,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媒体宣传体系, 实现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新进展。

摘要:新闻宣传工作是高校思想舆论工作的重要内容, 直接影响高校思想建设工作的开展。本文将从当前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探析开展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新策略, 并提出对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未来展望。

关键词: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新媒体,新策略

参考文献

[1]朱玉尊.提升高校网络新闻宣传影响力的路径选择[J].新闻知识, 2008 (06) .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新闻宣传研究 篇5

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这一微信订阅功能正式上线, 许多企业、媒体、组织甚至个人都纷纷开通微信公众平台, 进行消息推送、品牌传播和即时互动。根据2014年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 我国高校在校生共计2468.1万人, 这表明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潜在用户数量惊人。由于高校学生学历较高、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热情充沛且有大量碎片时间等特点, 也使得他们对微信这类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因此, 自华中科技大学首次在高校新闻宣传领域推出高校微信以来, 其他各大高校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1]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由于其针对的用户主要为在校学生, 使其发展中既存在着特定的优势,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要想做大做强就要扬长避短, 采取针对性策略进一步促进自身发展。

二、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新闻宣传中的特点和优势

(一)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新闻宣传特点

(1) 针对性。在高校这一特定的传播环境之中, 受众主要为在校师生, 而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新闻宣传就需要针对这一受众群选择新闻内容。

(2) 服务性。在内容选择上校园新闻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这种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新鲜事, 比较容易引起师生的关注, 同时具有较强的服务性。例如, 发布重要的校园活动和事项通知, 让师生能够及时地参与其中。

(3) 趣味性。由于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工作人员和受众都较为年轻, 新闻宣传的方式和内容就不能够太过老套死板, 需要多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因此,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新闻宣传从题目到内容都显得趣味性较浓。新闻宣传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除了图文消息, 还利用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消息推送。

(4) 激励性。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经常发布学校研究成果以及师生的优秀作品或所获奖项, 这种榜样的力量可以激发高校师生的科研精神和斗志, 增强认同感与凝聚力。

(二)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新闻宣传中的优势

(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效率。利用微信进行新闻宣传, 首先, 微信的新闻生产过程相较于其他校园媒体来讲相对便捷和快速,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也节省了许多成本。同时, 微信的私信、朋友圈等功能的裂变式传播也扩大了新闻覆盖范围、提高了新闻的影响力。现代受众更倾向于利用琐碎时间了解新闻资讯, 而微信恰好也可以满足用户需求, 较强的自主选择性改善了受众体验, 有助于增强受众黏性。可以说,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校园媒体在时效性上的缺陷。

(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增强了新闻宣传的控制力。高校微信公众平台通过推送消息, 积累用户, 在校园内部“舆论场”中成为意见领袖, 引导舆论导向。在公众平台的后台可以进一步对用户进行管理, 通过后台的数据分析还可以得知更多有用信息。例如, 通过阅读量可以初步知晓新闻的到达率, 转发量可以帮助分析受众的需求和关注点, 还可以通过后台数据, 进行进一步的用户细分, 而微信的即时互动功能也可以及时的获得用户反馈, 同时, 还可以通过后台设置社区讨论, 引导师生对新闻事件的关注, 发挥影响力, 提高凝聚力。并且, 微信的转发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闻的传播力度。

(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有助于增加新闻宣传的辨识度。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新闻宣传中的表达方式与其他校园媒体不同, 更加趣味化的措辞使内容更具有亲和力, 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功能的应用也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生动鲜活。同时, 微信公众平台还具备菜单栏功能, 不少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增设了查询往期内容或者实用资讯的功能, 通过母菜单和子菜单的设置使得传播内容更加一目了然, 层次性和针对性更加明显。

(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强关系”纽带增强了受众忠实度。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是基于“强关系”建立起的一个传播网络, 受众群基本固定, 并且用户彼此之间为同学或师生关系, 联系紧密, 平台与受众以及受众之间这种双重的信任关系, 使得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辐射力大大增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新闻等信息与其他媒体相比, 新闻的宣传环境更加固定, 信息来源更加直接, 传播环境也比较单纯。这就有助于屏蔽大部分垃圾信息, 良好的用户体验增强了用户黏性, 大大提高了用户的忠实度, 从而不断提高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新闻宣传能力。

三、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新闻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新闻宣传中存在的问题

(1) 信息爆炸、言论开放的环境, 加大了管理难度。在如今新闻内容繁多, 信息流通迅速的时代背景下, 高校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也多种多样, 大大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 也降低了媒体的公信力。在新媒体环境中, 人人都可以参与讨论, 微信的互动功能提供了一个言论自由的平台, 但也避免不了一些负面信息的传播, 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对新闻信息的管理难度。

(2) 线上和线下的对接仍不完善。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与校园管理部门的联系仍有待加强, 对高校师生的信息反馈, 应进一步与管理层进行沟通。

(二) 解决方法

(1) 做好把关人, 要在民主中树立权威。信息的多元化和话语权的分享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媒体的权威性,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闻传播的意见领袖, 一定要保持自身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对繁杂的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整合, 做好把关工作, 并在民主交流的同时, 要有自己的定位和立场, 促进高校新闻宣传的全面发展。

(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新闻宣传中要注重与学生和校园管理着进行双向沟通, 在及时收集反馈信息的同时, 将问题反映给校内相关部门。通过线上、线下的相互衔接完善运行体系。同时要注重与其他校园媒体的协同发展, 联动互助, 建立起校园的全媒体合作中心。

摘要:微信公众平台自推出至今, 已吸纳诸多用户, 各大高校也纷纷创建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 本文通过探讨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新闻宣传领域的应用, 分析了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新闻宣传的特点、优势以及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以求促进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高校,新闻宣传

参考文献

[1]张博.微博、微信在高校新闻宣传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4.

上一篇:加工速度下一篇:旅游行业协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