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精选8篇)
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 篇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花费时间最多、消耗精力最大的就是批改学生的习作,可是收效却往往不是很大。对此,教师们常常是无可奈何,甚至是苦不堪言。那么,怎样才能增强习作教学的效果呢?《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我想何不把修改习作的权力交给学生呢?
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呢?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养成习惯
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必须强化训练,养成良好的习惯。每次习作,我都要求学生必须先打草稿,写草稿必须写一行空一行,留有修改的余地。稿子写完一段,先检查有无错别字,后看词运用是否得当,再看句子通不通顺。如果这些都满意,就要考虑句子之间是否衔接。最后通段念两遍,看看整段意思能否贯通一气,表达一个中心。这样一段一段写,一段一段修改。整篇文章写完了,再通读两遍,检查段与段之间过渡是否自然,整篇文章是不是围绕中心思想写的,文章的前后照应了没有……如此检查修改,养成习惯。当然,有的学生喜欢整篇文章一气呵成,然后修改,效果也是一样的。
二、确立观点
古代的韩愈、贾岛、白居易,现代的鲁迅、朱自清、毛泽东等,他们的每一首诗词每一篇文章无不是经过多次修改、反复推敲才定稿的。教师要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习作更需要多加修改,要让他们懂得:不打草稿,一稿定论,直接往习作本上写是完全错误的,这对提高写作水平极为不利,从而让学生逐步养成认真地、反复地修改习作的习惯。经常让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谈谈写好习作的心得体会,树立起身边的典型,这样效果会更佳。
三、教给方法
1.教师示范
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要通过教师具体教、自己实际练去获得。教师可以根据每次习作的训练重点,选择缺点多、有代表性的习作,事先抄写出来,或抄在黑板上,或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从字、词、句、段、标点符号到篇章结构等师生共同修改。如此多次训练,学生自然会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逐步提高修改能力。
2.遵循规矩
教师批改习作,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学生修改也同样如此。要规定几种批改符号,让学生掌握这几种符号的用法,批什么,改什么,形成惯例,比如错别字、颠倒的词序、多字掉字、删除或添加文字等应标注的符号,都须明确规定,使学生知道这些符号的意义、用法,在实际修改中掌握运用,这样做也能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教师批改的意图,修正习作中的毛病,提高写作水平。
四、批改促进
叶圣陶先生说:“改是为了不改。”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精当的批改,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自改习作。教师可以用批改来促进学生自己修改,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水平。
1.口头批改
在学生打草稿时,教师巡回指导,对于先完成草稿的学生,及时进行口头指点,让其修改;对落后生更需要具体指导。落后生遇到的困难有:不会选择、组织材料,不会布局谋篇、错别字、病句多等。口头批改可以帮助他们减少困难,同时,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起到鼓励作用。对于大多数学生的草稿,可以让他们自己当众朗读,而后由同学评点、教师指导、自己修改。也可组织学生讨论、质疑、互改。这样能使学生的习作做到材料安排恰当、中心比较突出、语句通顺、错别字少,又可以从评点别人的文章中受到启发,获得较多的学习机会,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谁都愿意自己的习作受到好评,这样做更能促进学生认真写好作文。
2.书面批改
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批改应遵循“多批少改、鼓励为主”的原则,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确定批改的重点。比如,水平较高的学生一般用词恰当,语言流畅,叙事条理清楚,但有时会出现中心不突出、结构不严谨等缺点,所以批改这类学生的习作时,应重点指导他们进一步改进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巧。中下水平的学生习作中的毛病较多,教师应在尽可能保留原意,珍惜学生劳动成果的前提下,精批细改,以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千万不能改得面目全非。学生习作,只要比上次有一点进步,即使仅仅是个别词语使用得当,也要予以充分肯定,予以表扬,千方百计树立写好习作的自信心,做到为了“不改”而“改”。但是,所有批改,教师不能统包下来,对较大的问题应用符号标出,要求学生自己修改。对篇章结构、表现手法上存在的问题,可通过眉批和总批解决。有的习作可以暂时不评等第,待学生修改后再评。这样才能起到督促学生自学、主动求索知识、提高能力的作用。
另外,为了增强教师对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指导作用,每次作文本发到学生手中后,必须要求他们做两件事。
(1)将老师批改的习作认真读两遍,弄懂老师为什么这样批改,对提高文章的表现力有什么好处。(如果时间允许,最好再誊清一遍,誊写的过程也是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
(2)对老师要求修改的地方进行认真修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修改习作的权力交给学生,并且坚持做下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将会不断提高。同时,他们在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本领也会不断增强。这样,我们的习作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 篇2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作,教师改”,教师为改好一篇作文可谓是花尽心思,而学生却收益甚少。如何让学生有所收获呢?我尝试让学生自改作文。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既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而且,这种能力的培养是终身受益的。
怎样提高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一、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之所以会形成“学生作,教师改”的局面,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认识不够。教师总用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要求学生,作文修改权完全由教师垄断了。其恶果是助长了某些同学作文草草成篇的坏习惯,有的写完之后不再看一看,有的甚至把不会的字空起来,让老师去填,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而教师每一次练习后要面对五、六十篇作文,任务繁重。在紧迫的时间内,只能草草了事。如“中心不够明确”、“事例不够具体”、“人物不够鲜明”,甚至一些批语学生看不懂。传统的“学生作,教师改”的观念已经不适应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新大纲要求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改变传统的观念,将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怎样把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修改的优先权。其次,让学生掌握修改的决定权。同时,教师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上。
二、教师引路,指导方法。
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过程中我采用了“领”、“扶”、“放”的方法。
所谓“领”就是由老师指导批改的方法,领着学生学会批改方法,到学生自己学着修改。学生的习作交上来后、查阅后,教师选择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制成投影片,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集体修改。怎样修改? 在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老师要作示范。我在作文教学中曾这样尝试过,首先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再出示学生习作中的片段,然后用彩笔修改给孩子看,并简单说明修改的理由和修改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看看层次是否清晰,语句是否连贯,通过逐词、逐句、逐段推敲,使语句更通顺,使意思表达更清楚。在修改中,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调动积极性。通过修改,孩子们明白了什么是改,怎样改,以及这样改的理由,学会了迁移。
领着学生集体修改后,我还要求学生把修改后的文章和原文作对照、比较,然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修改方法,模仿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再加以指点、辅导,使学生人人受益。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教师还得注重“扶”与“放”的结合。我们知道,要培养孩子自改习作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自改习作,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谓“扶”既是作文上标记号,作必要的提示,让学生修改。
我采用以下方法:
1.符号批示法。对学生的初作浏览后,对需要改的地方用符号标出。如对不通顺的句子用“——”?,对错别字用“口”,让学生根据符号自行修改,学生修改后,再进行检查指导。
2.点拨提示法。我将学生的作文进行分类,从各类中抽出几篇,对需要修改的地方稍加提示性批语。
3.要求提示法。针对学生习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所谓“放”就是让学生修改自己文章或互改。
1.自我修改:
a.反复朗读。在修改时,让学生朗读习作,自我监听,用笔划出不顺口的词句,并加以修改。
b.默读分析。学生采用默读的方法,思考是否围绕中心选材,段落层次的安排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等。2.互评互改:
a.教师先对学生习作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作为例文,采用朗读或投影出示,然后由学生进行评议,评议时,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和怎样修改。发言者必须有理有据,小作者可以解释反驳,大家互相讨论,达成共识。
b.学生写完作文后,收上来后由科代表把作文发给别的学生,让学生互相批改,老师只给出评分标准。由于学生自己改别人的作文,因此积极性非常高,改到好文章便知道自己的不足,改到差的则能指出作文的缺点,这样做,学生批改文章时往往很详细,很具体,等于重写了一篇作文。
学生互改作文的好处:
第一、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掌握写作的基本要求,而且会指导别人写作,自然增强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二、通过交流,让学生发现别人的长处,促使进步。
第三、每次批改作文,由于不同学生、不同文章,学生有新鲜感,培养学生改作、写评语兴趣。
第四、批改作文时,学生进入教师角色思考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使心理走向成熟。
第五、容易激发教师的智力潜能与创造潜能,节省的时间用于研究学生心理、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交流,心灵的体会,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能力发展,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教师也能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救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探索教学新方法,何乐而不为?
如 何 让 学 生 自 主 修 改 作 文
——新课程培训论文
新泰市一实小
让学生学会运用符号修改作文 篇3
一、修改符号的重要性
纵观古今,好的文章能够流传下来,哪一篇不是经过作者反反复复的修改?我给学生举了很多例子:曹雪芹的《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托尔斯泰对长篇小说《复活》中卡秋莎的外貌描写修改二十次才定稿。古人名家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学生呢?
二、明确修改符号
要想准确修改作文。符号修改就必须掌握。1981年12月,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校准GBI一81《校对符号及其用法》。该标准规定的符号共有22种,常用的有以下9种:1.删除号2.调位号3.增补号4.提行号5.压行号6.复原号7.离空号8.连续号9.空行号。
三、修改的原则
通过本人近几年来作文修改经验、教训,认为符号修改的原则要“讲究实效为主,力求提高学生真实作文水平”。为此修改的原则应为:
1、符号统一的原则
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册中明确指出修改作文常用符号。符号统一,应贯彻始终,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由学生自行决定。
2、多批少改的原则
学生用符号修改作文应尊重他人或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能以自己的思路去代替别人的思路,不能强令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也不能“横挑鼻子竖挑眼”,而应循循善诱,用商量的口气来写,力求少改多批,力求多问,力求多些指点迷津。
3、循序渐进的原则
应明确作文修改应训练的重点符号,应从删除号,替换号到保留号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在此应强调的是,对于差生的要求更应多训练,勤动笔,一步一个脚印。
四、修改方法
1、普通改。即做到对作文审题、中心、选材、错字、标点等全面了解情况并用符号修改。此方法多在学期初,便于掌握学生的实有写作水平,有助于今后“因材施教”。
2、重点改。包括内容上、人数上和修改符号的侧重点上的重点修改。内容上的重点改是根据每次单元作文的要求而定。人数上的重点改是指每次批阅班里人数的几分之几而言的。同时修改符号的侧重点一定要和单元训练重点结合起来。这些都应是语文教师在作文修改中常用的方法。
3、当面改。这是学生最受欢迎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有助于增进师生感情,提高写作积极性;贯彻素质教育的原则;便于发现问题进行探究。其具体方法有:(1)当面谈,后让学生用符号修改。(2)边谈边用符号修改的方法。
4、学生自改。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全面查阅一遍,把带有共性的问题综合起来向学生加以说明,然后下发学生自己用符号修改。之后,教师再抽查部分,并拿到讲评课上去解决,然后在让学生自己修改。其好处在于作者有充分的发言权。
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 篇4
如何让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呢?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观念指导行为”
新时期的老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清醒地认识到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在理论的支撑下,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要透过现象,深入剖析,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是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的前提。
1. 名家引路。
平时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成名作家因修改自己的习作而获得成功的典型事例,进而让学生在故事中明白修改作文的好处。如:“苦吟诗人”贾岛为了作诗推敲,竟不慎骑驴与韩愈相撞;王安石作“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斟酌了几十字,最后才觉得用“绿”最好;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作过多次修改,涉及内容变动达上千处,包括典故、比喻的运用、结构的调整、部分描写的删除、外语原文及音译,等等;美国作家海明威在写《永别了,武器》时,最后一页连续修改了三十多遍……这些生动的事例,一定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只要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就一样可以“改”出优秀的作文来。
2. 活动激趣。
老师可以“有心”收集一些语病较多的短篇习作,在班里布置一个专栏———“作文医院”,让学生给病文“诊治”;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同学们纠正街道上的不规范用字;还可以让学生给广告语修改语病……潜移默化地为修改作文打基础。久而久之,学生处于“乐学”状态,修改作文的兴趣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是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的关键。
1. 尝试自我朗读。
在写好作文草稿之后,让学生自己先把习作草稿读上几遍,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默读,可以轻声读,也可以大声朗读。在读草稿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更加集中,除了发现错别字外,更多的是发现句子不通顺、语言不生动等表达方面的问题,以便及时作出修改。
2. 尝试重复誊写。
学生初步修改完自己的草稿之后,不要急着往作文本上誊写,而是把修改稿重新在草稿本上誊写一遍。因为如果原稿修改的地方较多,那学生在誊写到作文本上时还是会抄错,影响修改的效果。而在正式誊写之前,让学生在草稿本上把初稿重新誊写整理一遍,然后誊写到作文本上,习作中的错误就能明显减少。
3. 尝试对比修改。
一学期中,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篇习作,在完全独立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大胆的修改。然后,把修改过的习作和原稿进行对比,说说在哪些地方作了修改,为什么要这么改。
4. 尝试小组互改。
学生的习作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作文基础好的同学来说,修改作文可谓小菜一碟,而对于作文基础差的同学来说,修改作文简直是“难于上青天”。老师在组织学生修改作文时,要及时关注到这种差异,并根据差异,对学生进行“合理重组,明确分工”。由作文基础好的同学负责,带动本组成员共同修改作文。遇到问题共同讨论,如果不能解决,就向老师求助。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运用集体智慧来解决学生自己习作中的问题,不仅培养了他们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而且体现了新课程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5. 尝试请教他人。
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也要懂得向他人请教。在学生自己认真修改作文的基础上,我们要鼓励学生去请教他人修改。或者请教家长,或者请教老师,或者请教作文基础好的同学。教育学生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或建议,再对习作作更彻底的修改。
当然,作为小学生而言,由于修改作文属于起始阶段,因此,在尝试上述几种方式的同时,还离不开老师的引导与示范。
四、习惯———“习惯成自然”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修改作文习惯是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的保障。“欲速则不达”,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所以,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修改作文习惯上。
1. 创设氛围———“环境造就人”。
良好的环境能改变人、造就人。对于修改作文而言,氛围的形成显得举足轻重。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修改出色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奖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鼓励他们把自己修改作文的心得和体会在班内交流,从而做到“近朱者赤”,带动其他学生更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作文。总之,要营造良好的修改习作氛围。
2. 端正态度———“态度即水平”。
中国前男足主教练米卢说过,“态度决定一切”。在刚开始教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时,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生的态度问题。只有态度端正了,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修改作文中去,才能在不断的修改实践中逐步提高修改作文的水平。
3. 有效指导———善用“放大镜”。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写出恰如其分的评语,用婉转的语言指出学生在作文修改中所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明确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为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指明方向。
4. 认真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我们要鼓励学生在作文初稿写出来之后,合理运用学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胆大心细,一丝不苟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要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是一个长时间的系统工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要注意掌握阶段性与学生的现实差异,遵循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培养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为今后的习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 篇5
让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漫谈
”树是修剪出来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修改不仅是学生进行习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离开了修改,作文犹如未经雕琢的玉石,甚至像令人生厌的丑小鸭,终究难成”正果“.<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怎样指导学生把自己孵出的”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呢?
作 者:林志强 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附属丰泽小学,福建,泉州,36刊 名:中小学教学研究英文刊名:TEACHING RESEARCH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
让学生学会评改作文 篇6
【关键词】学生; 作文评改;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260-01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中学教育阶段,学生作文一般指的是学生学习写文章。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过程。而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评改是学生作文素养的体现,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学生写完作文后,通过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就会慢慢摸索到作文的规律,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正如叶圣陶说的那样“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然而当前,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批改走入了一种误区。教师垄断了修改权,往往用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去要求学生,动则“刀砍斧削”,改得满纸通红,而留给学生自己修改的余地却很少。一次作文训练下来,教师往往要面对四五十篇作文,任务繁重。由于时间紧迫,又往往批改得比较草率。这样,在作文修改环节中,尽管教师显得很辛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由于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他们的修改能力、写作能力没有什么提高。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作文评价中不仅要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因此,我认为传统的“学生做,教师改”的观念已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必须把批改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多方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修改作文。
让学生进行作文评改,要提出明确的评改要求;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体特点进行评改,要提供范文,集体评改,做出示范;要指点评改的步骤;要把握好“评”和“改”两个关键,作文评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作文评改还要创造良好地评改环境,形成交往互动的作文学习氛围,在作文评改中,要学生坚持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和实践的原则。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学生自批自改
众作周知,学生能够独立的修改自己的文章,才是作文评改训练的最终目的。通过互改,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正跃跃欲试,都想急于“露一手”,想亲自“摘个果子吃”,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极好时机,让学生进行自批自改。在这一过程,要求学生遵循“多读”的原则,作文写完后,先轻声读一两遍,统观全文,边读边思考;接着逐句逐段的细读,边读边加批注,边读边改;改好后再进行重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改、改好,并评出作文修改“小专家”给与奖励。老师最后根据修改的次数和质量,再打分评出甲乙丙等级。同时教育学生要细心、认真,说真话,公正合理的自我评价,并养成自改自查的良好习惯。
2生生互改,取长补短
学会互改作文,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这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之一。学习互改作文前,必须构建相应的学生批改作文小组。可以按座位划分小组或同桌结对等,6人左右为一组,并选出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担任组长。实施互改时,参照前面的作文批改步骤,作针对性的批改,要求学生努力在批改的文章中找“金子”,找出写得好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好,怎样评点这些好地方,同时也要找出存在问题的地方,共同讨论怎样修改才算最好。最后还可以在小组内予以相应的评价。互改结束后,由每组的组长汇报组里批改的情况(重点汇报其中一篇文章的批改情况),汇报后可让全班同学展开讨论,教师作点评,通过安排多次的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互改作文的方法。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找出他人文章问题的所在,而且能从不同的好文章中汲取精华,同时在互改中互学共勉,共同提高。
3集体修改
教师选择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出来或口头读给大家听。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家集体讨论,共同修改。教师引导学生把习作读一读,看看有哪些地方还没有说清楚,然后逐词逐句逐段地推敲修改。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摆优点,评不足,提出修改补充的意见。这种评议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过程,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且使他们学会实事求是地评价,学会如何合作。
多途径指导学生学会修改作文 篇7
一、教师做好修改示范
学生初次修改时, 往往出现较多的随意和不合理, 甚至感到无从下手, 然而写作的技巧大多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因此, 多给学生提供一些精巧的范例就成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示范的作文可以是教师批改后的学生优秀作文, 也可以是学生互改后的作文, 还可以是教师的下水作文。 教师应选取切合学生实际的范例, 示范修改, 启发学生, 然后综合学生修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讲评课上有选择地指导、点评。 指导、点评要从学生的作文中选择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作品, 指出其优缺点以及修改的方向。
二、培养学生自主修改
学生作文完成后, 教师应组织学生带着问题细读, 看看作文是否扣题, 内容是否围绕中心, 内容是否详略得当, 层次是否清楚, 结构是否完整, 语句是否通顺, 标点符号是否正确, 文字是否有错漏等等。 文章是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 完稿后仔细阅读可以发现不少毛病。 这时, 教师要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前提, 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一读、划一划、批一批、说一说、议一议, 鼓励学生自主修改, 进行创造性发挥, 为互评互改打下基础。 这样,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文章的自觉性, 又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同桌互改成为习惯
学生写完作文后, 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把作文上交, 可以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同桌之间互读作文、相互修改。 学生在读同桌的作文时, 可以查看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 语句是否通顺, 用词造句是否确切, 段落层次是否清晰。 这一环节教师要给足学生时间, 让他们认真地读同桌的作文, 然后依据“ 典型评价”的思路、方法进行修改。 当然, 也可以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小组的其他组员听, 征集组员的意见进行修改。
四、小组内部可轮流改
教师可以尝试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 每小组5人, 每天每组安排一人习作, 5 天一个循环, 第二天习作的学生负责修改头一天学生的习作, 并做出点评, 写评语。 写得好、修改得好的作文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 一个循环下来, 看看哪个小组里朗读的作文多, 就被评为优胜组。 学生拿出修改好的作文在班里读, 教师鼓励全班学生对这篇习作进行点评, 发掘优点, 指出不足。 在此过程中, 教师不要过多限制学生, 使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认知水平、审美角度去评价作文。 这样不但帮助学生修改了作文, 还为他们提供了表现、研究、创造的机会, 一举多得。
五、鼓励亲子共同修改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另一重要天地。 在平时的作文中, 学生对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感悟是来自家庭, 对于这类题材的作文, 教师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家长在孩子写作文后, 先不读孩子的作文, 而是根据教师的提示自己练练笔, 写一篇同样类型的文章, 然后, 把自己的文章与孩子的作文放在一起探讨。 在亲子共同修改中, 各自互改对方的作文, 指出对方文章的优、缺点, 标明建议修改的地方, 提出修改的方式、思路和具体意见。 作为家长, 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修改意见, 充分发挥亲子之间的联动作用, 使孩子在家长的示范过程中了解一般的修改步骤和方法, 实实在在领悟到认真修改的好处, 不断提升修改作文的技能。
六、重视全班集体修改
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课内外作文训练中挑选作文水平中等的学生的文章, 每次选几份打印出来, 每组发两份, 在组长的组织下分成小组分别对这些文章进行修改、点评, 然后各组再将修改、点评后的文章贴到专用黑板上。 一方面是供全班同学学习之用, 另一方面是接受全班同学的第二次评价, 即各小组的评价是否能为原作增色。 学生在这样读读、评评中能够认识到“ 文章不厌百回改” , 从而强化评改意识, 培养修改能力。
让学生学会自改作文 篇8
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是教师培养的结果。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总结出一些方法,也收到较好效果。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改意识
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首先必须从激发修改兴趣、培养修改意识做起,并持之以恒地将这一工作贯穿始终。
从三年级开始,教师可提前教给学生学生具体的修改符号,进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评改活动,如“文章医院”“小医生会诊”等,将作文修改的指导渗透在学生喜欢的语文活动中,并加以强化,久而久之,学生的自改意识就得以培养,自改的兴趣就会大大激发。
二、以点带面,师生共同评改
我在作文评改课中,一改教师独占讲台,一讲到底,而学生靠边站、收效少的局面,采取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章师生共同评改,交给学生自评自改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首先在上课始,确定讲评重点。如我在进行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训练《我熟悉的人》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题目:课文第8课《私塾先生》作者抓住了哪些方面来描写陈毅同志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提问,让学生更加明确“写出人物的与语言和行动,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是本次习作的要求,教师的讲评也要抓住这一重点。
其次,全班集体讲评。课前,我选择两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打印后发给学生,要求他们细读,启发他们思考,鼓励他们讲评。这时,我对正确意见给予充分肯定,对错误意见也耐心加以纠正。
再次,小组相互讨论。学生在集体讲评中,明确此次习作的评改重点,也初步掌握了一些方法。在此次基础上,对自己组的每篇习作进行评改,并试着打个等第,辨别优劣。我在巡视中,及时总结他们的长处,并耐心解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
最后,个人自改。通过小组评改,学生更受到启发,这时我作简单小结,并要求学生自行修改。
三、读读听听,学生互相批改
作为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潜力和主体作用。我在指导学生互相听读评改时,首先让学生明确评改标准。其次,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听读,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小组长根据同学的意见执笔批改,再由作者本人修改。当然,教师应在旁边作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认真听读,看谁在讲评时提出的修改意见有质量,可评为“小小评论家”。文章作者更应虛心接受意见,精心修改,争取让文章入选班刊。
这样,让学生在作文评改全过程中亲自动口、动手、动脑,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改
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我采用不同的评改方法,目的在于激发他们自己修改作文的兴趣,收到较好的效果。
首先对于优等生,他们的作文中有时也会出现详略不当、中心很不明确等情况,我在评改时,抓住文章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总批,让他们独立修改。如班上一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擦黑板》时,事情经过不够具体,于是我写了这样的总批:文章语句通顺,层次清楚,但如果能抓住自己擦黑板时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来描写,文章就生动了。那学生经过修改,文章果然进步不少,其中这么几句我还用红笔画出:瞧,那些顽皮的小灰尘都飞了起来,扬了我一身。但我没有时间去管它了,我只好踮着脚,伸着手臂,仰着头向上擦。真倒霉,我的个子似乎比本来矮了一截似的,最上面的一排字一点儿也擦不着了,连跳起来也不顶用。啊,老师已站在教室门口了。我急忙搬来凳子,站在上面擦。后来,此习作还在校报上发表了。
其次,对于中等生,他们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较多,自己修改的能力较弱,所以我在指导他们修改时,也是循序渐进。第一步是教师批,批语力求具体,重鼓励、启发、眉批和尾批相结合。第二步是小组批,人人发表意见,讨论怎样具体修改。第三部发给作者自改。当然,通过练习,在中等生初步探索到“自我修改的规律”后应由扶到放,教会学生自己找毛病,掌握方法,独立修改。
再次,对于那些后进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更弱,我以面批为主。用词准确,条理清晰,材料的安排等,一一在面对面具体指导下进行。通过面批,让他们回去修改再反馈,逐步达到习作的基本要求,并及时给予鼓励,调动他们写作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