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英语教学

2024-08-15

机电英语教学(精选12篇)

机电英语教学 篇1

“机电一体化” (Mechatronics) 是微电子技术向机械工业渗透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 是各相关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形式。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 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在当今电子技术及信息技术向各领域渗透和交叉学科兴起的时代, 机械领域的科技人才不熟悉机电的一些相关知识是很难想象的, 因此, 机电一体化设计的教学对学生扩大知识面, 丰富和发展机械学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 作为科技人才的摇篮的高等教育正面临着诸多挑战。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主要借鉴了原苏联的模式, 专业划分过多、过细, 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这一情况, 在机械工程学科下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诞生了, 它融合了以前的多个专业, 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厚基础、宽专业”的教育目标。在此大背景下, 原来的机电一体化设计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已不能满足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因此, 其自身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现行机电一体化设计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机电一体化设计大多由机电一体化和机械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主体课程演化而来。若教学对象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 他们自然有机电一体化设计的相关课程作为支撑;电子学专业的学生有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及电子电路设计等课程为支撑。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 由于他们在电子学方面的前续课程仅有涉及基础理论知识的电子电工学等极少数课程, 所以在教学对象变化的同时, 原有的教学内容显然已经无法满足要求。

非机电专业与机电专业的机电一体化设计教学的目的是不尽相同的。对于机电一体化或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的学生, 他们有较雄厚的机电一体化相关知识, 因此, 对于他们的教学主要是放在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等各学科的综合性、系统性的设计上;而对于机械类专业所开设的机电一体化课程应以学生实际所学各种知识为基础, 较简单地传授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理论和思想, 并在其中加上一些电子、计算机等薄弱环节的知识。

传统的教学以讲授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为主, 另外再加上一些应用实例以巩固所学知识, 缺乏实践环节, 因此,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有限的。

二、机电一体化设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机电一体化设计课程进行的改革实践, 其内容主要为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改进教学手段、改变考核等。

1.针对教学对象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应该具备的前续课程为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电工技术、模拟电子和数字电路、控制工程基础及微机原理等等。但实际上, 本科四年制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所学课程较多、较广, 很难单单只为满足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而设计整个课程体系, 所以除机械类课程外, 其他课程有的只是相关内容的简单综合和概括, 如电子电工技术代替了电工学、模拟电子与数字电路等, 还有一些则根本没有开设。很显然, 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相当薄弱, 这为开展机电一体化教学造成了不少的困难。因此, 在课程内容上要适当加入一些电子、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但是, 这部分教学主要是针对一些相关机电一体化实例而讲授的, 并且占用的课时也不是很多。毕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原理。

2.增加实践环节, 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 不是让他们记住多少东西, 而是如何去应用所学的这些知识, 因此, 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是远远不能达到目的的。开展实践教学十分必要,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对机电一体化设计的课时安排作了一些调整, 授课时间由原来的72学时减少到48学时, 将减掉的24学时用做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让学生做一个机电一体化的产品设计, 如数控机床改造、简单机器人设计等。通过课程设计全面培养学生机电一体化设计的意识, 加深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认识。由于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 相比以前的纯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除了增加课程设计外, 还增加了一些参观实习的内容, 通过简单的动手操作、拆装数控机床等机电一体化产品, 加强了学生设计过程中的机电一体化意识。

3.在教学中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降低理解难度, 培养学生利用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软件在高校教学中已经普及。最普通的多媒体软件PowerPoint, 虽然简单实用, 在教学中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然而其交互性和专用性相对较差。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专门开发了适合机电一体化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该课件主要应用Authware、Photoshop、Firework等各种多媒体软件, 结合多年机电一体化教学经验, 在一些难点、重点地方多采用动画以及实体照片、录像等各种方式创建而成。这一课件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降低了理解难度, 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 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教学任务重与时间短的矛盾。“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即将步入机械工程行业的学生, 掌握各种先进的处理工具, 尤其是计算机工程软件, 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学习SolidEdge三维设计、Protel电路设计与仿真、Matlab/Simulink控制仿真、Labview虚拟仪器等软件, 并利用这些软件对机电一体化的部分重点、难点进行分析, 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机电一体化的认识, 并初步具备使用这些软件解决一些简单的机电一体化设计问题的能力。

4.改革考核方式,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在高校, 考试仍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学习指挥棒的作用。在选修机电一体化设计的学生中, 有一部分人的主要目的是拿学分。他们平时学习不认真, 到接近考试时临时突击复习, 虽然也能通过考试, 但他们掌握的知识很不牢固, 没有达到教学要求。针对上述情况, 我们改革了对学生的考核方式, 变以往的闭卷考试为开卷考试, 变一卷定输赢为分批、分层、分散考查学生, 加大对学生平时的考查力度。另外, 在相应的重要章节布置一些小论文, 提高学生兴趣, 开发创造力。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扭转了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课上认真听讲, 课下踊跃钻研的学习风气逐渐形成。

三、教学改革的主要成效

通过改革, 机电一体化设计教学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在改革中获得了丰富经验。机电一体化设计教学改革有以下主要成果: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使之更加适合教授非机电专业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性;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高质量、高效率地传授知识;加大学生平时的考核力度,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 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一次改革并不能做到一劳永逸。这就要求我们经常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解决这些问题, 让教学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摘要:非机电专业的机电一体化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教学对象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环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用各种教学工具, 培养学生利用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改革考核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设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尹志强, 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张建民, 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吴振彪.机电综合设计指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4]刘杰, 张辉, 韩卫光, 范俭.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1997.

[5]赵松年, 李恩光, 裴仁清.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机电英语教学 篇2

1、教学目标明确。本次课程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在课程设计之初,对教学阶段的把握,特别是对学情的分析是到位的,明确了学生现状和需要去突破的瓶颈,和教学要达到的基本要求,这样课程的教学目标非常清晰,并且有针对性。

2、模块的选择和开发。基于对学情、教学目标的充分了解后,选择该模块作为一个综合模块对前阶段的内容做一个融会贯通,模块包含了前阶段课程的相关的内容,比如说会用到时间继电器、计数器等PLC的软元件,并且项目的起点比较简单,但是却有比较大的扩展空间,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扩展的部分也能让比较好的学生有空间去发展,照顾到了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

3、教学设计注重沟通。整个教学设计,关注的是学生要学什么,而不是简单的老师要教什么,整个项目以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为线索,减少老师的主观因素,更多的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老师更多的充当引导的作用,学生个体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学生实操的时间,老师也能针对每一组的情况,进行一对一指导,沟通比较充分。例如对工程要求讨论时,老师不是主观的给设计任务,而是学生从工程的完善和合理化建议中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并且在自己的工程中去实现,这样,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能够教学相长,并且很大程度肯定了学生的智慧。

4、教学中的“智慧火花”。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项目的功能扩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迸发了更多的想法,老师能够顺势引导,鼓励每组不同的`同学完成自己的改进方案。

5、老师能顺势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设想的一些功能,以学生目前所学的知识水平,解决不了,或者解决方案不太好,老师能提出一些更好的方法,合理的增加教学知识点,使学生能完成任务,并且学会新的知识。

6、课程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项目的设计起点比较低,难度并不大,这样很多学生做起来就比较有信心。项目的扩展部分,又给了同学很大的空间,这样程度比较好的学生也能有机会得到更多的锻炼。

7、分组合作,学生互相学习。分组合作,一般一名同学负责硬件,一名同学负责软件,同学之间通过合作,加强了沟通,同学之间也能相互指导。

8、鼓励了学生探究性学习。提出探究的问题,比较开放,没有固定的要求,这样对于学生开放性探究问题是有帮助的,而且问题并不一定是技术性问题,这样无论学习好坏的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开放到同学们的思维。在讨论的过程中,很多就算学习很一般的同学,确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他们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加强。

二、不足之处

1、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还不够清晰。

2、课时的设计,基本能完成教学任务,在程序功能扩展部分,时间不够充分,可以依据课时情况有所增加,这部分对学生调试程序,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编程调试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3、实践课时一个老师显得比较少,如果能多一个老师对学生的指导会更好

4、教学内容显得安排得还是过多,教学过程中不能把每一个环节讲的够清晰。

三、学生表现

在这次项目教学中,学生表现出很多机智的部分,是令老师根本始料未及的,比如他们对项目设计的创新,怎么样去完善设计,比如说提出了是否可以修改每一次循环的次数,而不是固定的三次,其实在真实的工程中,往往这个参数就是作为一个变量来处理的,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能看到他们的思维是能够有更大的空间去提高的。

四、思考

6节课下来,静心沉思,自己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好的依据一些经验来做设计:

1、以比较简单为起点会比较能激发学生愿意去尝试,因为现在的中职学生学习基础的确比较差,但是他们同样也很渴望成功,如果能让他们完全靠自己完成一个项目,对他们将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2、基本任务完成后,尽量安排一些个性的部分,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发挥,这个年纪的学生特别需要这种个性的彰显,而且能相互激发老师和学生的智慧。

3、实操过程中的严谨性、规范性还有待提高。

五、教学建议

机电专业技能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机电专业 技能教学 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考核

机电专业作为学校重点专业之一,以能够培养直接上岗的一线生产技术工人为己任,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所需人才状况,不断改革与创新,经过几年对专业实训课模式与考核的探讨,取得较好成绩。

一、教学理念

(一)课程设置科学化

为了给学生谋求更好的发展,根据企业的需求,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将机电专业细分为不同的子专业,上课的课程侧重点不同,要考取的技能证书也不一样,努力将每一位学生打造成为适应岗位需求、适应企业发展的优秀技术人才。通过课程设置改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子专业,让学生从心里热爱自己的专业,从而转化成内驱力,认真学习,不断钻研

(二)师资配备合理化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有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或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鼓励教师考取高级技能证、技师等专业资格证书,同时,多渠道招聘教师,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上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为外聘教师。

二、教学模式

(一)小班上课

根据道格拉斯曲线分析,当班级规模缩小时,学生成绩会提高。几年来,我校机电专业一直进行技能课大班化小班的尝试,充分运用现有器材及实验室,把大班分成两个小班,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分别在不同的实验室训练不同的内容,这样既减少了实验室投资,有可以让教师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根绝他们的特点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二)分层与分组相结合

分层是提高教师能力及学生水平的重压方法和途径。在进行技能训练前,先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对专业课学习感兴趣,或是学习成绩一直处于较好水平,学习态度端正;B层智力正常,反应灵活,或对专业课兴趣一般,学习太对消极,自我控制能力差;C层反应较慢,智力相对较低,只停留在孤立学习和机械记忆阶段。每一层次的学生,教学要求不一样,A层技能达级中能取得优秀,B层取得良好,C层以双基为重点,技能达到合格,然后按“同组同质”原则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地向这些小组提出学习任务,使每个层次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启发与互动教学相结合

技能教学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在技能教学时,在分层的基础上,经常使用启发教学与互动教学,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探讨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说明正确操作的必要性,分析违规操作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考核方式

(一)考核与计分相结合

定期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检验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教师两周进行一次考核,采用主题考核、个个过关的形式。考核一般采用面批形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把考核结果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做到“哪弱补哪”,到达级考试前两周,纵观积分表,就可以看出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而学生也可以根据分数找出自己的差距。

(二)技能月考

根据学校要求,凡是有技能实训的科目都进行技能月考,月考由实训处负责,组织严密,出题、监考、阅卷、月考情况分析等程序都很规范,同时加强了横向比较,各个班直接爱呢也能找到技能上的差距,为以后的教与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以证代考

每一个工种必须考取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证书考核,考试优秀者优先推荐就业岗位,通过资格考试的学生可以同时拿到该课程学分和资格证书,一举多得。考试不合格者,则重新参加相应的技能训练,一直到考核合格为止。以证代考制度使学生的技能水平普遍提高,专业素养得以增强。

四、职业思考

现在职业学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操作技能非常受各级领导的重视。同时各用工企业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有坚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生产实践方面的训练,强调理解知识、掌握的方法、培养独立与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能力。

(一)教会学生做人做事、让学生安心学习以便学生毕业后安心工作

在学校里教师要注意言传声教影响学生,给学生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一个好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很深刻地揭示了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人、成功的重要性。同时老师要充分给学生以爱的教育,给学生一个归属感。在平时多给学生讲一些励志故事,也穿插一些就业教育,让学生安心的学习。不要个个只想当管理者,应当清醒的认识自已,摆正自已的位置。学校要培养学生有敬业精神、能吃苦耐劳、诚实守信,以便在岗位上认真工作、刻苦学习以成为企业的技术中坚力量。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走校企合作之路:学校应与就业对口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让学校学生去这些企业顶岗生产实习和就业;同时企业也可按自已的需求指导学校专业教学和管理;介绍推广机电技术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为企业员工提供岗位培训等。

(2)开展产学研结合:一是可以请行业、企业专家到学校为师生讲解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及发展方向。二是派教师到企业实习,并将企业对人才新的技能要求及时调整充实到教学中。三是紧密联系产学研环节,不断吸收、消化新知识、新技术,以学校各相关功能实习实训室和校外联合办学企业为基地,实行教学——见习——实习实训——生产一体化。

(3)实行“订单式”培养:学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一般应是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安置单位。学校按其要求培养机电技术应用人才,择优录用,同时,也可为其定期培训员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究 篇4

一、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学生对专业英语重要性认识不够, 兴趣不高。大一、大二学过基础英语以后, 学生普遍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逐渐减退, 认为四六级已经考过, 英语对自己来说已无其他用处, 继而放松了对英语的学习。而专业英语本身目的性不强, 趣味性也不高, 加之大多数高校设置的专业英语都是考查课, 考核标准由各自的任课老师指定, 无法统一。学生认为这是一门考查课, 对以后的专业学习帮助不大, 所以积极性不高, 敷衍了事, 得过且过。

2.缺乏合适的教材和优秀师资。目前机电专业英语教材种类繁多, 但难易程度不一, 有的难度太大学生不易掌握, 有的太浅显, 专业知识涉及不深, 学生觉得跟大学基础英语并无区别。而且大部分的英语教材枯燥无味, 专业词汇一大堆, 句子长而难以理解, 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之教授专业英语的老师, 要么是专业老师, 对于英语的语法和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要么是英语专业的老师, 对专业知识了解想对了解较少, 难以达到融会贯通。高校的教师队伍缺乏既懂英语又熟悉专业知识的教师。

3.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目前的专业英语教学, 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 缺乏于学生的互动。课堂教学方法与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基本没什么区别, 即讲解单词, 然后逐字逐句的翻译课文, 最后讲解课后练习, 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积极性不高, 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探析

1.合理选择教材内容, 提高学生兴趣。专业英语教学应从易到难, 由浅显到深入, 任课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刚开始时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文章, 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随着教学的深入, 逐步增加学习的难度。而在教学内容上, 重点应侧重于专业词汇的学习及翻译方法和技巧的教授。专业英语自身具有其特有的独特性, 大量使用名词化, 广泛使用被动语句, 后置定语, 复合词和缩略词的高频率出现, 等等各种特征构成了专业英语的特有属性, 而这些属性对于句子的理解和翻译也十分重要。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教授这些知识, 帮助学生学习。

2.现场教学。专业英语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局限于教室之内。教师只是把课本上的只是灌输给学生, 学生学完之后只有抽象的概念和一些语法知识, 下课后如果不复习或者没有遇到相似的语言情景, 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会很快被遗忘。而现场教学可以将封闭的课堂教学与现场实物结合起来, 既可以将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又可以加强教与学的互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可以将具体部件与专业词汇、术语联系起来, 加深学生的印象, 不易遗忘,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改革教学方法。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 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现教与学的互换, 即老师给定一定的题目, 让那个学生自己或分组在课下准备, 使学生走上讲台, 教师在下面听学生讲课, 然后给予点评和补充。通过这种教学方式,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锻炼学生的口语和讲解能力, 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学会自己查阅资料, 通过字典、网络等各种形式学会自己阅读文献, 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 综合考虑学生的自身条件, 基础水平和专业知识等各种因素, 因材施教, 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 使教学内容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为社会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熟悉英语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增砖添瓦。

摘要:目前, 我国的机电制造业不断发展, 与国际间的贸易交流也日益增多, 但既懂英语有熟悉专业知识的人才确实供不应求。本文针对机电专业英语教学过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一定的改革意见。

关键词:机电专业英语,现场教学,教与学

参考文献

[1]王新陇.机电专业英语的特点与教学[J].发展, 2008, (12) .

[2]H H Stern,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3]胡庭山.新职业英语——机电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机电专业课程教学反思 篇5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操作和创新能力,机电教学应该把技能培养放在首位,了解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和知识要求,研究教学方法,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的任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技术应用专门人才,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技能操作和创新能力。为了适应这一目标,在电工与电子教学中,我们应把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放在首位。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专业基础入门课程。该课程采用任务引领、理实一体的教学设计方法,针对汽车维修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行业需求,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基本方法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电工电子教学中,我们应把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放在首位。 通过本学期的一节公开课,发现很多问题,以点盖面,对这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进行反思,在教学中应该重视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技能

1.具有读电路图、认识电路图、画电路图的能力。一些学生会在一些实际工作岗位上从事一些设备的安装、维修、调试、保养等工作,虽然一开始可能会有师父指导,但学生具有这样的能力将会使他们能够尽快掌握技能、适应岗位、独立工作。这要求学生能看懂电子元器件的符号、参数、管脚、连接方式,能识别不同的电路结构,读懂电路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能根据实际情况按要求画出电路图,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能够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正确的选择。

2.能够正确使用各种电工电子仪表。在电工电子专业中,主要有万用表、学生电源等。这些仪器仪表是重要工具,没有这些工具,很多工作无法进行。要求学生必须熟悉使用仪器测试电路的正常与否,能够正确使用这些仪器,并能够正确读数。

二、掌握技能对专业课程的知识要求

职业教育重视应用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但并不是基础理论知识就不重要。我们应该研究学生特点和技能要求、有的放矢。职业教育决定了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应使学生有发展后劲,易于接受新技术,操作能力强,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要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的培养,以应用为目的,在分析计算时突出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而忽略其次要矛盾。 只是为技能服务,技能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我们就教授什么样的知识。专业基础课教师应该熟悉知道哪些知识对专业课和技能有用,这些可以作为重点来教授。 总的来说,理论教师,应了解本专业所要求的知识结构,把握讲课重点,有所取舍,因材施教,教给学生需要的和有用的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学有所用的重要性,从而自发提高学习兴趣。

三、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学生进行学习总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的,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知兴趣。教学内容的新颖,引人入胜,教学方法的生动活泼多样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而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实现这一切。它绘声绘色的反映客观事物,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

中职机电专业互动教学探析 篇6

摘 要: 中职教育理念强调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互动式学习模式的出现,无疑顺应了现代教育潮流,让师生以平等身份进行学习交流。只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研究和综合,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才能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从而打造出有效学习课堂。

关键词: 中职教育 机电专业 互动式课堂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在中职学校的深入施行,各种先进教学方法都得到了有效发展,其中互动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中职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更强调师生间的沟通与互动,尊重彼此的个性化观点,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将中职专业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机电课程互动教学中,教师依据机电专业的特点,强化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增加实践训练,使学生迅速投入到学习中,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使中职机电课程教学更高效。

一、优化教学模式,增强互动教学动力

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学习为核心,所以中职教学方法有别于普通高中。中职教育强调理论与技能的结合,而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完美实现二者的统一,这种模式更强调课堂教学的互动,促进生生、师生、人机间的互动,提高课堂交流沟通的效率。

1.确立教学目标,尊重学生主体性。成功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中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需加强师生间的互动配合,为教学目标服务,课堂互动质量高低直接决定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一切教学行为和方法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另外,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与课程理念相适应,符合教学实情才能更好地完成。制定教学目标应从机电专业特点出发,增加学生实践探索活动的机会和时间,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中职生的要求。尤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以中职技术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采用互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操作技能水平得到提高,培养文武双全的复合型人才。如教学《机械基础》时,有内容涉及平面连杆机构传动特点分析,为了使学生彻底理解和搞清这一特殊的机构特点,教师应制作或利用学校提供的连杆机构模型辅助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实际操作这一机构的运行,通过动手、动脑加强学生的感性认知,深刻掌握这一平面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改变传统教学结构,让学生感受互动学习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按照以往教学结构学习,则很难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学结构作为教学活动的整体框架,要改变以往僵化的形式,注入活跃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课堂的魅力。科学的教学结构可以充分发掘学生在知识思维中的活跃性,让学生以课堂主角身份深入学习过程中。教学结构中的主要内容是教材内容的使用和充实,因此,对于教材内容和理解,需要教师加入自己的想法,最大限度增加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加强师生和生生互动。如在自行车车链链接学习中,教师可以先发放模型分组,然后让学生根据模型特点观察提出问题,与教师进行互动回答,教师再向学生讲解专业知识,让学生深入本节内容,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系统知识学习完成一系列操作。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互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中职教育有了更多方式、工具可以选择,如多媒体技术、实验模型、实训基地等。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组织教学工作,增加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如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遇到难点和出现错误时,及时加以引导和纠正,并选择一些典型问题在课堂上集体分享和互动交流,最大限度激发互动学习潜能,增强教学效果。

1.发挥教学手段的优势,促进互动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中职机电课程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其集声、光、电、动静结合的技术特点,极大地方便了机电专业教学的实施。如教学中需要观察和分析一些运动场景,由于受种种条件的制约,无法组织现场观摩,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模拟现实场景,其方便、快捷、逼真、形象的特点赢得了学生的喜爱。这种形象化的互动教学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知,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习效果。当然,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手段的一种,有些课程内容需要在实验室或实训工厂才能完成,教师应把握好一切有利于互动教学的机会,提高机电专业教学质量。如上《液压传动》一课时,要用到专业的液压设备——液压机,但其构造复杂,制作难度极高,通过其他技术手段难以说明时,可以组织学生在工厂实地观察,并设计一些互动性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实践,最后形成小组的见解。这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既促进了学生的互动学习,又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2.强化过程教学,促进课堂互动。机电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强化实践操作过程,才能完美实施教学。为了促进学生的实践互动,教师可以运用任务教学法或项目教学法,为学生指定具体的任务,通过团队合作、相互协作、交流沟通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互动交流环节,促进学生共同探讨,相互评价,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在积极的互动学习氛围中掌握课程知识,实现教学目标。如教学《机械基础》内容时,对于轴类零件的组装,将拆装作为任务和项目不仅可以促进实践操作能力发展,还可以完成将知识能力转化为技术能力的过程。

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特色研究 篇7

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与普通英语教学就其类型和层次而言, 既有关联又有区别, 既有共同遵循的教学规律, 也有各自的特色。普通英语的特色在于侧重日常交流, 形式多为生活语体, 教法注重语言本身, 强调词语用法和句子结构;而机电专业英语多为机电专业的文章, 语体为科技语体和交际语体, 教法上不再教授语言结构, 重点放在教会学生运用英语去表达和描述专门领域里的工作。因此, 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应有以下特色:

第一, 机电英语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机电英语的专业教学宗旨应当是:为企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培养一线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实现这一途径的有效方法是:目标明确, 教法多样, 贴近实际, 从而形成ESP真正意义上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位一体的结构。

第二, 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的必需性、够用性。何为“必需”, 什么是“够用”, 主要体现在:一是具备一定的普通英语基本理论知识;二是具备一定的机电专业基础知识;三是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四是具有适应岗位变化并与本专业相关的交际能力。

第三, 机电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要根据专业需要有目的地选择教学内容, 恰当处理好学生近期学习的“必需够用”和未来发展的“迁移可用”的关系。教材内容须做到:一是针对人才培养目标来设计机电英语教学内容, 切实“必需够用”;二是内容要贴近专业、贴近生产, “按需施教”;三是注重课程的“模块化”, 做到普通英语模块、ESP模块和机电专业模块三者有机结合。

第四, 高职机电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的实践性。ESP教学方法应更注重实践原则, 它主要体现在:一是重视学生的参与, 鼓励学生多讲、多练、多动手;二是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 专业不同、层次差异、对象有别、要求不一, 其教学方法也就不同;三是根据专业实际合理确定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的比例, 在理论够用的基础上, 强化实践教学, 使学生通过实践性教学获得胜任本职工作的本领。

第五, 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的评价性。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实践水平是检验高职ESP教学质量的尺子。主要体现为:一是坚持能力为本原则,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组织教学;二是教学考核突出实用性原则,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比例, 如增大实用性文章的翻译等;三是加强教学评价, 尤其是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表现的评价。

第六, 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保障。借助网络环境支撑的多媒体技术, 教学可以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 使师生的交流更加丰富, 可实现“教”与“学”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 为学生学习机电英语创造良好的环境, 从而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更高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樊萍, 陈莲珍.浅谈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 3.

[2].王宣银, 陶国良, 陈鹰.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及发展方向[J].机电一体化.2000, 6.

机电英语教学 篇8

一、机械理论的学习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织布机的机构与原理。

无论是早期的国产1511有梭布机, 还是现代的喷气布机, 都是由五大机构组成:即:引纬机构, 打纬机构, 卷取机构, 送经机构, 开口机构。

要想掌握织布机的维修, 必须从学习织机工艺与设备开始, 这是机电维修人员的基础课与必修课。那么现代的喷气织机与有梭织机的最大区别在哪里呢, 首先是引纬机构发生了重大改革, 由过去的梭子往复飞行引纬, 变成了利用压缩空气进行引纬, 即利用主辅喷嘴, 以接力的方式完成引纬。从而实现织布机的高速化, 织机转速从原来一百多转, 提高到两千转以上。织机高速化, 要求各大机构密切配合, 精密的机械配合已远远不够, 必须通过微电脑, 控制相应的电器设备机械设备动作才能完成, 也就是真正实现了机电一体化。

二、电气原理的掌握

电气原理的掌握是能否成为机电维修人员的关键。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机电维修人员的任务。在企业生产中, 设备维修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发现故障点, 快速排除故障, 提高设备运转率, 而不是对现场对某一晶体管, 某一CPU进行更换与维修, 进口设备, 这也是设备生产厂的核心技术, 也不要求我们的维修人员掌握。我们只要掌握电控系统各个电路板的功能与联系, 电信号及数据的传递途径, 及电机的启动方式。

丰田喷气织机电控板的功能:

A板:也就是电脑板, 用于发布各个动作的指令。

B板:执行A板发出的指令。是织机运转、停止, 显示灯, 电机注油装置, 操作开关, 经纱断头自感器, 绞边传感器, 织前安全装置的输出入口。

送经板与卷取板:控制伺服电机动作, 使卷取与送经同步, 保持稳定的张力。

E板:A板, B板的母板, 联系AB板, 输出各种电信号指令电缆的总接口板。

F板:存储数据, 分析故障原因, 执行工艺数据, 显示生产运行中的各种数据。

EDP板:控制储纬器的动作, 保证纬纱释放时间与定长。

以上各板的电信号的传递, 是靠电缆完成的, 数据的传输是靠光缆来完成的, 即135, 105, 107, 108四根光缆。

我们了解各个板的作用, 就可以根据机械故障表现的形态, 来分析电器的故障点, 判断可能是那一个板子出现了故障。如果数据传输出现问题, 可以根据光缆接口板上的发光二极管来判断拿一根光缆或是那个发光系统出现问题。

说到这里, 我们基本理解了电气系统与机械系统的联系, 从而方便维修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综合考虑问题。

三、电气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上面我们简单阐述了机械与电气的基本控制原理, 是不是会更换电路板就可以解决实际中与遇到的问题呢, 不是的, 我们还需掌握电气基本知识, 比如万用表的使用, 测量电磁阀的阻值, 电缆的通断, 保险管的好坏。同时还要了解电气元件的输出输入电压的大小, 判断电源板与电气元件是否正常。由于织机的频繁启动、慢正传、慢逆转, 接触器动作频率非常高, 接触器损坏概率也非常高, 更换维修接触器也是维修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

虽然我们对喷气织机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 但有时问题的发生是机械与电气的综合问题, 机械动作异常可以导致电气损坏, 电器动作与指令的失误会导致机械配合不正常。所以作为机电维修人员就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喷气布机每一部分, 在实践中理解与掌握。这样才能逐步成为一个合格的机电一体化维修高级工。

据此, 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 必须掌握电气的基本知识, 同时把设备的机械传动原理与电控原理学习结合起来, 根据实例进行讲解, 达到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统一, 那我们的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只是以丰田喷气织机进行讲解, 这种教学模式同样是用于汽车维修与家用电器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马雅:《技校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 (18) 106-107。

[2]汤习成、王建林:《一体化教学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 《中国培训》, 2010-12-15。

[3]黄善美:《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1+1”课程管理》, 《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 》, 2011 (01) 114。

机电英语教学 篇9

一、高职机电英语教学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合作的不断加强, 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也日益频繁。高职学生要想成为一流的技术人员, 就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外语能力, 从而及时准确地了解、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因此, 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我国各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机电英语教学, 然而目前总体上的教学状况并不尽如人意。

(一) 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 整体水平参差不齐。

专业英语是以基础英语作为前提的, 所以学生要学好专业英语, 就必须在学习之前和学习过程中, 掌握好较为扎实的英语语法、词汇、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机电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涉及面广、综合性强, 包含了机械专业、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等各个专业门类的知识。它是以这些专业知识为载体, 培养学生应用英语来理解和表达这些专业知识能力的课程。因此, 机电工程专业英语的词汇量大, 专业性强, 而且不少专业词汇的含义与基础英语释义有很大区别, 比如die一词在通用英语中的释义一般是“死亡、消逝”, 而在机械行业中, 它有“冲模、模具”的意义。另外, 在句型结构上, 机电专业英语往往长句多, 结构复杂, 句子之间的逻辑关联密切, 对读者的英语阅读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然而, 随着近几年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 高职生源质量日益下降, 学生总体的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 而且整体上参差不齐, 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英语成绩差异甚大, 这对高职机电英语教学的开展和质量的保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 师资力量匮乏, 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 课堂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老师的质量, 专业英语教学更是如此 (潘笑勤, 2006) 。高职机电英语教师除了需要具备其他教师必备的素质外, 还必须同时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较好的机电专业基础知识。而目前高职专业英语教师的普遍情况分为两种, 一是英语专业毕业出身的教师, 他们往往具备较为扎实的英语语言水平和综合语言教学能力, 但对机电工程方面的知识非常缺乏, 而且短时间内难以通过自学或培训来全面改观, 因此他们往往很难透彻地理解和教授一些与机电专业密切相关的英语知识点或篇章内容;二是机电专业毕业出身的专业英语教师, 他们虽然具有扎实的机电学科专业知识, 但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往往比较欠缺, 而且缺乏英语语言教学的专门培养和授课经验, 教学成效难以保障。而同时具备扎实的英语知识和全面的机电知识的优秀师资少之又少。而且在师资的培养上, 包括师资的引进、出国深造等方面, 学校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师资发展滞后、缓慢。这把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带入尴尬境地, 在师资力量匮乏的情况下, 一些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教师也被“委以重任”, 这样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 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性, 大多沿用传统基础能力培养模式。

由于师资不足, 很多高职机电英语课程由公共英语教师来担任。在课程教学上, 习惯了通用英语授课方式的公共英语教师往往难以摆脱其原有的教学模式, 在教授机电英语的时候沿用传统的培养学生基础英语能力的授课模式。不少教师认为专业英语无非是给学生逐字逐句翻译课文, 讲解一些专业术语而已, 不用讲解语法和句子结构, 更不用练习口语和听力, 教学模式也是“词汇讲解+翻译”或“阅读+翻译”等形式, 讲解时只采用口头表述和板书。因此学生一般都处于被动地位, 教学内容也比较单一、枯燥 (李建勇等, 2007) 。这种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使得本来英语基础就比较薄弱的大多数学生更生烦闷感, 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荡然无存。此外, 专业英语与通用英语有着截然不同的教学目标, 因此以同样的教学方法来教授这两种不同的课程只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

(四) 学校对专业英语教学重视不足, 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除了开设有专业英语外, 还开设了基础英语必修课程, 而且基础英语课程占据了更多的时间。此外, 多数高职院校要求学生必须通过一定的英语能力等级考试方可毕业, 并鼓励学生参与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 因此, 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都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基础英语教学和学习上, 专业英语教学往往成为了边缘学科, 任其自由发展。重视学生英语基础能力培养无可厚非, 但是“专业英语教学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应用提高阶段, 是高职高专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学生从英语学习阶段到应用阶段过渡的任务, 从而保证学生三年中英语学习不间断” (丁双红、张学辉, 2004) , 忽视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不免会误导学生进入“为考试而学英语”的歧途。此外, 由于学校对机电英语教学的重视不足, 校园内部的专业英语学习氛围、教学质量管理等相关工作也没有能真正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学生的外在学习动力严重缺失。

二、改善机电英语教学现状的对策

面对高职机电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我们应该积极地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来对其加以改善, 从而促进机电英语教学的优化发展。

(一) 实施分层教学制度。

针对高职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 为提高教学成效, 实施分层教学是一个良好的解决途径。实施分层教学也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在具体做法上, 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将全体学生按其基础英语能力的不同把他们划分为三个不同层级的群体, 各层级学生群体分开授课, 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并按不同的要求来分别进行考核。分层教学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 很多教学实验和研究表明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总体学生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 为了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宜将分层的原则和学生所属的班级层次告知学生, 以免造成学生“先入为主”的消极影响, 并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 在给不同层级英语水平教学班级定名的时候, 不宜采用体现“优差”、“等级”性质的名称, 而应尽可能地应用数字或字母来表示。

(二) 开展实物实景教学。

实物实景教学生动形象, 在机电英语教学中采用这一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和学习效率。如果条件允许, 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实物实景教学。比如, 在讲授《Numerical Control (数字控制) 》时可以带学生到数控加工中心参观, 让他们在实景中通过对实物的认知和应用与数控有关的一些常用英语术语来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 比如:work table (工作台) 、coolant (冷却液) 、spindle (主轴) 等常用的专业词汇。当然, 在进行实景教学之前, 教师必须让学生做好预习功课, 这样才能实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学涉及一些比较便于携带的实物, 教师可以将其带到课堂上, 从而让学生加深对相关物件英文名词的记忆。除此之外, 开展实景实物教学的另一大好处是能极大地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让学生产生一种“在实践中学习”的感觉, 具有强烈的“学以致用”感, 这对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认知、情感和目标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 加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教学质量的保障和提高是多个方面相互关联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加强校本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必然要求, 归结起来, 就是要加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这个质量保障体系主要由师资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学业考核等方面组成。师资保障是教学质量保障的前提。针对高职院校机电英语教师不足的现状, 学校一方面要加大师资引入的力度, 另一方面要给予更多政策上的支持, 促进教师的发展和转化, 比如给予提供出国进修的机会等。此外, 在外出培训条件给予不足的情况下, 学校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来促进校内不同专业师资的跨专业合作, 即公共英语教师与机电专业教师在某些方面的合作教学或互助学习, 促进校本师资的发展。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是采取老教师牵头的随堂听课制度, 听课的目的, 一是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二是起到指导、帮扶和相互学习的作用, 而后者才是最重要的。在学生的学业考核方面, 学校对学科考核的方式和态度往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 在考核上首先要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其次考核的设置要体现对学生学习的引导, 以考核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校本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多方面通力合作方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偏废于任何一方都会导致前功尽弃。

参考文献

[1]丁双红, 张学辉.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特点及改革意见[J].理工高教研究, 2004, (2) :114-115.

[2]李建勇, 任秀华, 张超等.机电工程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07, (2) :60-62.

机电专业英语阅读策略研究 篇10

1. 研究英语阅读的意义

英语是一门国际化的语言,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 是进入21世纪的入门证。英语学习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尤其是在中国, 从婴幼儿指导到终身英语学习一直伴随着人们左右, 在中国的学校教育中尤是如此, 它已成为人们尤其是学生终生学习的任务。英语阅读正是英语学习者接受英语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之一, 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职业教育领域更是强调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2. 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职业学校学生较之高中的学生而言, 大多数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加之很多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 另外与高中不同的是职业学校的英语是公共课, 导致学生平时学习英语的动力不强。而职业学校的英语是大学英语教材, 对学生词汇量、语法基础的要求又很高, 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学生存在着片面的、麻木的阅读观, 以及未能掌握和使用适当的阅读策略, 造成他们没有明确的阅读学习目标和计划。他们不知道自己需要读什么、为什么读以及怎样读得意识和能力较低, 反思评价阅读结果的意识和能力更低。而教师平时只注重阅读的最终分数缺乏了培养阅读策略的意识和方法, 或者有这方面意识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有些教师已经认识到有效地学习策略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但他们的阅读教学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论指导 (南善美, 2005) 。这就导致了目前我国学生尤其是职业学校学生的阅读教学“高投入, 低产出”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的存在着。

3. 机电专业学生的特点

机电专业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 但理论知识欠缺, 很多学生逻辑思维不强, 而且他们情绪易于激动, 思想还不成熟, 在英语学习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兴趣、动机方面很不明确, 学习上有惰性和依赖性。而且机电专业多数是男生, 性别单一, 而男生大都俱怕阅读, 阅读的积极性不高。

二、研究目标

本研究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 以图示理论为支撑, 参照国内外对英语阅读策略的研究成果, 针对机电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使用状况展开调查, 探讨英语阅读策略与阅读成绩之间的关系, 探索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方法, 并针对调查研究结果, 结合机电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实施阅读策略训练, 从而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的效率,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与阅读成绩。具体的研究目标是: (1) 机电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及态度; (2) 机电专业学生的英语阅读观念; (3) 机电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使用情况。

三、研究结果分析

第一, 英语学习动机及态度。通过问卷调查及一系列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机电专业大部分学生存在着错误观念, 没有改变原有的不良的英语学习习惯, 仍然认为英语学习就是掌握词汇和一些语法规则。缺乏学习动机, 学习态度不端正, 效率不高甚至很低, 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 甚而至于学习英语就是迫于多方面的压力, 主要包括工作、升学等原因, 大多数学生词汇量很小, 而且不会读更不要说意义了, 因此也加大了阅读的困难和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所有这一切都有待于提高。

第二, 机电专业学生的英语阅读观念。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机电专业的大部分学生的阅读习惯很差, 有的逐字逐句地翻译, 有的逐词逐句地阅读, 有的阅读时不能集中注意力, 有的阅读时会有一些小动作。英语阅读观念淡薄, 甚至没有阅读的概念, 对听说读写根本不关注, 有很多学生学习英语完全没有方法更谈不上思考, 英语阅读目的不明确, 缺乏相关英语阅读的文化背景知识。

四、研究的启发和建议

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 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向是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和英语阅读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 也就是让学生把所学英语知识能够很好地运用。

1. 改变观念

向学生灌输积极的正确的阅读观念, 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

2. 扩大词汇

平时让学生多背一些英语单词和句子或是美文, 扩大英语的词汇量, 可以通过听英文歌, 看英文电影, 将英语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增加英语的词汇。

3. 培养好的英语学习的习惯

积极地培养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习惯, 要每天练习才能熟中生巧, 听说读写都要练习, 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力集中, 尽量能以句群阅读, 一目十行。

4. 增加阅读策略的使用

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 要教会学生使用策略, 尤其是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可以通过鼓励等手段来刺激学生学英语, 学好英语, 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5. 丰富背景知识

平时教导学生要多读书, 读好书, 丰富自己的背景知识, 拓宽自己的视野, 可以通过电视、网络、书籍等手段来增加知识的学习输入。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机电专业英语阅读策略的背景, 接着论述了研究的具体目标, 继而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 最后得出了针对研究的一些启发和建议。

关键词:机电专业,英语阅读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吕中舌、涂远程.中国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998 (4)

[2]田勤建.中国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与学习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2003

如何搞好机电专业的实习教学 篇11

一、要让师生正确认识实习教学的重要性

实习教学是机电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堂。学生不仅要有机械、电子两方面的基础理论,还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能力。通过实习教学,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实习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机电产品和设备,加深对机电技术在工业各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了解相关设备及技术资料,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实习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习到企业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使学生早日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社会责任。

二、结合社会需求组织编写针对性强的实习补充教材或实习指导书

机电专业实习教学包括入门实习、提高实习、强化实习。目前,机电类实习教材尚不能与当前的实习教学需要相配套。因此,为加强实习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应根据本校机电专业特点,组织教师编写一些实习补充教材或实习指导书。教材中要体现实习过程的连贯性、实习内容的针对性、实习阶段目标的渐进性。各实习阶段要有明确的实习目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考核要求等。我校在暑假期间组织专业课教师编写了实习补充教材并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制订切实可行的实习教学计划

(一)实习计划应根据实习大纲并结合现代企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合理安排制订

目前,机电专业就业岗位的需求有三个方向:1.机电设备制造与维修。2.机床数控技术应用。3.电动机(线)的运行与维修及配电系统的安装。要按照不同的专业化方向,对主要的基础实习做相应的调整。对于机电设备制造与维修方向,基础实习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机械方面,要加强钳工与电工电子实习训练,使学生达到中级钳工的操作水平;对于机床数控技术应用方向,应加强学生的车工实习及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实习,使学生达到中级车工的操作水平;对于电动机(线)的运行与维修及配电系统的安装方向,应向电的方面适当偏移,加强电工及单片机与可编程控制器实习,使学生达到中级电工的操作水平。

我校机电专业定向于机床数控技术应用方向,并且是高中起点班,学生基础好、在校学习时间短。在制定实习教学计划时,采取了分阶段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单科实习和阶段实习相结合的方法。即在学生入校后第一学期中间安排两周的校外见习,进行钳工、电工基本操作入门实习。在第二学期可结合专业课教学,每周安排一天半到两天校内实习课,进行车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和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训练,达到初级车工操作水平,并能熟练编程。在第三学期末,进行为期四周的阶段实习,通过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达到中级车工操作水平。第四学期进行为期五周的校外岗位实习,这样一方面可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为学生走向实际岗位做好技术和心理的双重准备。企业不仅要求毕业生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加强实习教学过程的管理

实习教学具有生产性、分散性、危险性等特点,完全不同于理论课教学。实习教学过程管理是指对实习教学过程中影响实习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使实习教学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实习教学管理包括对实习教学设施、设备、工具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和对整个实习教学过程的管理等,其中对实习教学过程的管理尤为重要。实习教学不是将学生安排到实习工厂交代一下实习课题、示范一下操作过程就可以了,要严格按照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的实习教学程序要求,实施全过程管理。特别是巡回指导,是实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实施因材施教、提高实习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对于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其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三)完善实习考核制度

实习考核是实习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环节,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能够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实习考核应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分层次步步达标的方式,使学生通过自身努力一步步地达到考核要求。对于少数在规定实习课时内不能达到考核要求的学生,实习教师要适当安排其他时间,进行个别辅导,使其达到要求。实习考核标准应与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接轨,达到中级工职业技能水平。我校要求学生每次实习都要做实习笔记、写实习报告,最后进行实操考核。实习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等,由实习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评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态度、考勤、纪律等方面的表现;完成实习任务、实习笔记的情况;实际操作的成绩、实习报告的完成情况等。

四、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根据企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职业学校应与企业合作建设相对完备、相对先进,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相适应的校内实习基地。这样才能按照实习大纲和企业用人要求适时调整实习计划,合理设计实习课题,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有保证。当然,专业现代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方法达到建设要求。同时,要密切结合企业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拓宽视野,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应用于生产实践。同时学校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还可以了解现代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征求企业对学校办学的建议,以便对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改革与调整。

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实习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实习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一些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实习教师存在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实际动手能力差、实习教学组织能力欠佳的现象。职业学校只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我校一贯重视机电专业实习教师队伍建设,从1997年就提出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计划。为此,学校利用业余时间不定期地举办专业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班,由校内资深专业教师或大型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授课,要求在校机电专业教师必须达到所任教学科相关工种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学校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每年暑假都派出一批专业教师到省内外的企业、高校进行培训。学校除了开办校内专业技能培训班、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应用培训班,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从而保证了实习教学的质量。

机电英语教学 篇12

目前, 航空业对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很高。在各大航空公司以及相关企业的招聘中, 对于飞机维护人员的基本要求是要通过全国实用英语A级水平考试即大学英语三级考试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但是在相关的英语等级考试中, 对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评价, 主要还是侧重于对听读写能力的测试。虽然在英语等级考试中, 不论是四六级还是A级考试, 都有相应的口语考试单独存在, 但是相关的口语等级考试目前缺乏在各大航空公司以及相关企业的认知度, 而业内在招聘中对于学生的口语能力的评价, 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英语自我介绍, 缺乏对于学生口语会话能力的整体验证。因而, 目前虽然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 但是航空机电维修专业的学生对于英语课堂的期望值还是停留在通过相关的英语等级考试, 缺乏对于培养自身英语会话交际能力的意识。

除了社会现实存在的因素之外, 性别因素也是影响机电专业高职英语口语教学课堂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其专业以及岗位的特殊性, 在招生过程中, 机电维修专业主要面向男生, 造成了课堂的性别单一。以我院为例, 目前所有在读的三个年级的学生全部为男生。性别单一, 男学生的表现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 容易产生惰性, 使得课堂丧失活跃度, 从而变得沉闷。与其他女生比例较高的专业 (如民航运输、航空安全检查专业) 相比较, 航空机电维修专业课堂的活跃程度较差, 同时由于性别单一, 无法顺利地开展与口语教学相关的课内与课外活动, 比如话剧的排演, 因为基本上很难找到角色性别单一的剧本。

缺乏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航空机电维修专业的学生基本为理科背景, 在大学以前的整个学习中, 缺乏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基础知识的认知, 而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与相关的文化有着很紧密的联系的。同时,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相对较为含蓄, 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匮乏。缺乏必要的对于英语本身所承载的文化认同, 对于学生培养外语交际能力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焦虑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目前航空机电维修专业的高职英语口语课堂。外语习得的焦虑是“外语课堂学习中由独特的语言学习过程引起的自我感知、对外语学习的看法、学习外语的感觉和学习行为等特殊的心理活动”[1]。出身为理科背景的航空机电维修专业学生, 相对于文科背景的学生来说, 语言能力较差。由于日常接触的主要注重的是听读写译的能力, 缺乏对说的能力的自信的构建, 很多机电维修专业的学生极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在口语课堂上通常表现为:面对外语交际场景不知所措, 无法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甚至保持沉默, 参加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

二、教学策略

根据机电维修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英语口语教学本身的规律, 在英语口语教学上可以采用以下几点策略:

首先, 强化学生的深层学习动力, 弱化表层学习动力对学生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上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划分为表层学习动力和深层学习动力[2]。在英语学习中, 学生将准备过级考试作为首要任务, 将通过国家的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作为学习动力, 这类由表层物质刺激所产生的学习动力属于表层学习动力。相对于深层学习动力, 表层学习动力具有一定的有限性, 缺乏持续性。当学习目标达到, 完成学习任务后, 学习者进行学习表层学习动力即消失。一方面, 由于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目前主要注重于测试学生的听读写能力, 而缺乏对于说的能力的测试, 从而不容易引发学生对于提高说的能力的学习动力的构建。另一方面, 机电维修专业对于口语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在维修过程中, 对于波音或者空客的维修方案有疑问或者问题, 将这些问题传达给波音空客的代表, 这方面的工作通常需要用英语进行沟通;同时, 当前航空公司聘用了很多外籍机长, 当机务人员去送飞机时, 需要和外籍机长就飞机的状况进行交流, 以便于排除飞机的故障;此外, 随着人力资源的全球化, 部分国外的行业相关公司也开始在国内招聘合适的机电维修专业的学生到海外就业, 这也需要具有相当的英语会话能力。因而, 必须和机电维修专业的学生强调英语对于其日后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重要性, 弱化短期的功利性的表层学习动力, 使学生意识到口语技能的培养是英语学习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需要持续的非有限性的深层学习动力。

具有深层学习动力的学习者, 不以表层的实用主义的学习为目标, 所进行的外语学习应是以能熟练地掌握运用外语为终极目标。同时, 深层动力是一成不变的。强化学生的学习的深层动力, 要使得学生领悟英语对于航空业的重要性, 因为认识的深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深层学习动力主要是来自于对于英语学习的学习兴趣。当然, 除了加深认识之外,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兴趣, 对于语言本身的直接兴趣才有助于长期的维持深层动力。当然, 深层学习动力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可能会弱化为表层学习动力。因此, 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 在一段时间后, 必须对深层学习动力进行强化, 以维持其长久性。

再次, 鼓励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强调的是教与学两个方面都必须要有创新精神。虽然, 口语是一种输出型的语言技能, “口语教学的基本特征就是口头语言与生成语言的教学”[3], 但是也离不开适当的输入才能开展。

教师作为语言输入的指导方, 在进行口语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具有创新精神。教材为教师授课提供了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 但是教学应该与教材保持一定的距离, 甚至允许的话, 教师应该撇开或者完全离开教材, 根据机电维修专业学生的特点, 应该尽量选择一些合适学生的话题和材料来进行组织教学, 舍弃那些不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材料。同时, 教师应该创造性地利用课外的资源来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学习环境。口语技能的习得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 而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属于外语教学, 即缺乏直接语言环境的教学。但是随着全球化脚步的不断加快, 国内目前可以应用的英语资源越来越丰富, 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学习材料以及网络化的平台等手段, 使得资源最大化尽可能地进行输入, 为学生构建合理的多层次的语言环境。

学生作为语言输出者, 必须要具有创新精神。语言的输出需要学习者利用输入的语言知识技能生成自己的语言。学生由于在过往的所受的都是输入型为主的教育, 在输出方面的能力较差, 同时由于机电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的是维修服务方面的工作, 在专业学习方面主要注重的是讲授实用性的既得的技能, 对于创造性的培养不足。因此, 在口语教学中, 有必要采用如口头表扬、评价加分等手段,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 鼓励发挥创新精神。对于学生的创造性应该给予肯定, 鼓励发散性的演说, 激励学生将学得的接受性语言转化为生成性语言。

第三, 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理论主要倡导的是以学习者的学习合作的形式互帮互助互相提高, 达到共同促进的目的。这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人本主义教学观念。合作学习理论提出, 在教学实践中, 将学生分成小组, 主张学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性, 强调学习中的整体主义, 而摒弃孤立主义。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可以有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4]。

性别单一是航空机电维修专业口语教学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采用合作学习, 可以转移学生对于个体特征的关注, 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学习小组的集体精神和友谊, 将对个体的关注转移到对于学习小组整体的关注层次上。合作学习小组内的成员的共同目标是一致的, 而且每个成员的分工明确, 采用个人负责与小组统一相结合的方式, 每个学生对于小组目标实现的成败都有责任。因此, 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小组的成功依赖于小组内各个成员的共同进步, 每个成员都必须依赖于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这种整体与个体间的相互依赖性, 有利于克服因为性别单一所产生的惰性。

合作学习有助于降低机电维修专业学生口语学习中的焦虑情绪。学生在感到焦虑的环境中会产生交际方面的心理障碍[5]。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将口语学习任务分配到小组内, 将传统的课堂化整为零, 学生的学习被转移到生生之间互动型的环境中, 组内成员之间由于是关系平等的日常共同生活的同学, 小组内所构建的气氛相对于传统的课堂轻松友好而又活跃很多, 通过互帮互助, 放松的状态有利于学生开口说话, 有助于缓解学生面对传统课堂气氛的紧张焦虑情绪, 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进而促进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 帮助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最后, 抛弃传统的终结性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 动态地、长期地、持续性地评介学生的学习情况。

口语会话能力作为一种交际技能, 是需要长期不断地通过练习才能习得, 需要有序地、循序渐进地、不断地推进发展。如果采用终结性评价, 忽视了学生平时所作出的努力, 很难对学生在学期中的总体情况进行合理地评价, 同时, 容易助长一部分学生的惰性。作为一项需要学生通过长期持续性的联系习得的语言技能, 在教学评估中, 应该也采用长期性的持续跟踪型的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 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持续的监控与评价, 对学生各个学习阶段的情况进行记载和评价[6]。形成性评价主张的是通过建立学生档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估等方式构建全方位的评价体系。结合上面采用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在航空机电维修专业的学生入学之时, 应该通过口语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 先对每个学生的口语水平以及各个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英语水平进行评价, 按照先行的评价并为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并且进行分组。在分组的学习过程中, 除了上面提到的评价方式, 在学习评价时, 可以增加小组内的互评、以及小组间的互评以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同时, 应该增加对于小组内合作情况的跟踪记载评价, 对于每个阶段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 以推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而教师应该重视这类形成性评价的反拨作用,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对于形成性评价每个阶段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对教学策略、教学内容进行适时的调整, 以更好地推进学生的口语技能的发展。

三、结语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 国外各种流派的教学理论不断地被引介入国内。各种教学理论所提倡的教学策略大相径庭并且各有千秋。面对纷杂溢彩的理论世界, 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过程中, 不应局限于理论的框框, 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 博采各家之所长, 构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而同时, 航空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 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步伐会快于其他行业, 航空机电维修专业作为航空维修方面一个重要的专业, 其对于英语特别是英语口语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高。因此, 有必要结合英语口语教学和航空机电维修专业本身的特点不断地进行探讨, 为我国航空业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需要的具有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人才。

摘要:航空机电维修专业存在其专业特殊性, 在英语口语课堂上呈现出一些较为独特的特征, 对于这些特征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应结合口语教学本身的特点, 寻求对策, 不断探讨丰富教学, 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航空机电维修,大学英语,英语口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卢艳春, 赵智芸.焦虑心理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 :254.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67.

[3]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144.

[4]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 2002, (2) :68.

[5]Littlewood, William.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58.

上一篇:液压动力系统下一篇:饲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