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涝规划

2024-10-29

排涝规划(共12篇)

排涝规划 篇1

1 引言

我国当前仍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中, 由内涝所造成的危害, 已逐渐成为影响城市健康发展、破坏社会稳定的重点问题。城市内涝积水现象的频繁发生, 充分暴露出了城市在自身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所存在的缺陷, 由于缺少完善的城市排涝规划, 导致城市建设过程中, 各自为政, 难以形成有效的城市排涝系统。各个城市应当重视排水防涝规划的编制, 为城市排涝提供依据。

2 城市排涝的概念及任务

城市排涝, 主要指的是流域范围内, 相对较大汇流面积上, 由于较长时间的暴雨而导致的涝水排放问题。其具有的特点在于: (1) 城市排涝过程所排出的, 主要是流域内的雨水, 而城市的防洪工作则主要针对的流域外客水的涌入, 包括防河洪、山洪和海洪; (2) 城市排涝工作针对较大汇流面积上, 较长历时汇集的暴雨雨水; (3) 城市排涝工程中, 是不允许存在淹没状态的, 要求涝水处于不漫溢状况。

由此可见, 排涝规划的主要任务, 是排除城区大面积的地面径流和市政雨水管网中所汇集的雨水等, 排涝方式通常是采取系统规划的方式, 充分合理地运用内河、排水沟渠、排涝泵站以及水闸等, 进行积水排除, 从而保证城市在遭遇一定重现期内降雨时, 能够防止城市的涝水漫溢现象。

3 城市排涝规划主要内容和流程

3.1 城市排涝规划主要内容

城市的排涝规划应当包括的内容如下:城市基本概况的分析、城市排水设施现状、城市排涝能力的评估、排涝规划的目标、城市的防涝工程规划、城市防洪工程规划等。

3.2 规划目标

城市排涝的规划目标, 应结合城市自身性质、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 将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等放在首要位置, 在小于排涝标准重现期内降雨时, 应当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行;而对于超过排涝相关设防标准的暴雨, 应当注意避免人员的伤亡、重大财产的损失等问题, 从而确保经济社会的持续与协调发展。

3.3 城市排涝工程规划

(1) 雨水管道、泵站系统的规划。该规划环节的内容基本上与传统城市雨水排除规划的内容一致, 因此, 在以明确排水的体制、排水分区等作为基础的情况下, 合理布置排水管渠, 并对管渠的水力进行计算, 以指导工程建设。

(2) 城市的水系规划。该规划环节的主要内容基本上与传统城市水系规划相一致。

(3) 城市雨水控制和调蓄设施的规划。要求首先明确不同标准中对于城市居住小区及其他建设项目的降雨径流量要求, 确定雨水的径流量源头, 并采取必要的削减、控制措施, 核算其实际的径流削减量, 若不能满足要求, 则应当结合城市的地形地貌、与城市绿地、广场等统一规划, 合理安排市政蓄涝区的雨水蓄滞。

3.4 编制流程 (见图1)

4 城市排涝规划的有关问题

4.1 排涝设施的不完善

城市的排水通常仍然采用的是苏联设计理念与技术标准, 全国大多数城市排水设计标准为1~3年一遇, 实际的排水系统容易出现管道老化、破损和堵塞等问题, 因此在遭遇暴雨突袭时, 许多城市低洼地段积水成河, 造成交通瘫痪, 给市民的正常工作、生活等造成极大的影响, 甚至危及到生命财产安全。这种状况暴露出了我国当前许多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问题。

4.2 骨干排涝河道的过流能力不足

由于主管部门、规划、建设主体的不一致, 城市道路的建设往往与河道的整治脱节, 致使排水设施的布置规划不到位, 未能给雨洪问题的解决提供合理出路。城区部分的中小型河道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 导致了城市排水系统的不畅通, 在遭遇强降雨的情况下, 就容易形成局部地区的洪涝问题。部分的中小河道由于多年未采取疏浚整治措施, 河道淤积堵塞严重, 严重影响了排水能力, 导致河道排水不畅, 对城市排水管道形成顶托, 形成内涝。

4.3 内河调蓄水域面积不足

城市水域面积同样会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内涝调蓄,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 城区的许多的河、湖、塘等因为不断被侵占, 出现缩窄、淤积现象, 致使蓄泄洪能力降低, 甚至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 局部的河湖被填埋。据统计, 部分城市城区水面的占比已经逐渐从5%降至约2%。城市水面的减少,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的内涝调蓄能力, 进而提高了暴雨内涝的发生频率。

4.4 排涝规划缺乏针对性

不同城市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 所遭遇的内涝灾害也势必存在差异, 在对城市的排涝进行规划时, 如果不实地考察, 结合当地的地理、地形、气候、水文等状况制定解决措施, 难以达到预计的排涝效果。

5 解决城市排涝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5.1 滨河城市的排涝对策

滨河城市主要指的是位于大江、大河或重要支流沿岸的城市, 这些城市的主要威胁来自于外河洪水, 由于洪水的涨落相对较为缓慢, 而水位的涨差往往并不大, 但是其洪水的历时相对较长。对于此类城市的防洪问题, 通常不能采取独立解决的方式, 而需要以流域、水系的整体防洪规划作为基础, 以流域 (水系) 的防洪工程体系作为基本依托, 结合城市本身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征, 如地形、地貌、水系分布等条件, 重视对于城市发展状况的自保措施, 包括修建防洪堤、疏浚河道、开凿分洪道等, 最终达到设计防洪标准和切实的防洪效果。滨河城市的排涝问题通常较为突出, 这主要是因为其内河涝水的出现, 容易同时受到外江洪水位的顶托, 加上顶托的时间长, 难以形成自流排水, 因而需要通过建立城镇圩区, 或防洪包围圈, 采用排涝泵站、水闸、骨干排涝河道等工程, 来保障其排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2 山区城市的排涝对策

山区城市主要指的是位于山地丘陵地带的城市, 这类城市大多建立于沿河阶地、坡地或者山丘坪地上, 其位置往往是面临江河, 后靠山丘, 出现的洪水通常是陡涨陡落, 其水位的涨差较大, 但历时则相对较短。这些城市除了遭受江河洪水的威胁之外, 有需要提防山洪、泥石流灾害。最容易受到洪水威胁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河较低的部分, 可以采取建设提防的办法防洪排涝, 其堤防的建设不宜过高。此外, 还可以因地制宜, 采用撇洪渠、疏浚河道等措施进行排涝。一般来说, 山区城市的内河排涝问题较小, 主要针对的是地势相对低洼的区域, 建议建立城镇圩区以控制城市的水面率, 利用排涝泵站、水闸等, 来控制内河的最高水位, 从而满足市政雨水自排入河, 或排往外河。

5.3 平原城市的排涝对策

平原城市的特点在于与大江、大河或重要支流、海岸线的距离较远, 而且地面的高程通常要低于江河的洪水水位, 因而水位的变幅偏小, 但是平原地区由于地势平坦、低洼, 容易遭受洪涝的威胁, 甚至还可能兼受湖泊洪水的影响。因此, 针对平原城市所具有的独特自然环境, 很难提高这些地区的防洪能力, 城市需要自行建设防洪排涝系统, 例如封闭式圈堤等, 以实现防洪排涝。结合平原城市的实际水环境, 才能采取相应的建设措施, 而平原城市的水环境往往非常复杂, 例如, 有的城市位于平川之上或水网之中;而有的城市则靠近天然湖泊, 尤其是一些滨湖的平原城市, 这些城市不仅容易遭受平原的一般性洪涝灾害, 还会遭遇湖泊洪水。由此可见, 平原城市排涝的突出问题, 在于内河涝水同样容易受到河湖高水位的顶托, 加上顶托的时间长, 城区地面的标高偏低, 致使内部河道无法顺利进行自流排水, 因而需要通过建立城镇圩区、防洪包围圈的方式, 控制城市的水面率, 则利用排涝泵站、水闸、骨干排涝河道来保障排涝的顺利进行。

5.4 沿海城市的排涝对策

沿海城市即是滨海感潮地区城市, 这些城市所遭受的洪水威胁则主要来自于外河洪水和风暴潮。对此, 除了建设江河堤防之外, 海堤 (海塘) 的建设也尤为重要。而在建设过程中, 除了需要遵循水标准外, 还需要考虑潮位标准。沿海城市的排涝, 与当地的年平均高潮位、多年平均高潮位等信息相关, 如果年平均高潮位越高, 则排涝的问题就越突出。例如:某沿海城市的年平均高潮位约是4.05m, 地面标高为4~5m, 其地面排水主要是受到潮位的影响, 因此需要建立防洪包围圈, 或者建立相对独立的水利片区, 以控制河网的水域面积, 然后通过排涝泵站、水闸进行排涝, 达到排涝标准。

6 结语

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 以及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城市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 其防洪排涝安全越来越重要。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在保证防洪安全功能建设条件下, 应向多功能建设方向发展。

摘要:我国城市存在多种多样的建设模式, 由于各地水文地质、地貌、发展水平等情况的巨大差异, 在防洪排涝的规划方面也面临着不同问题。为了解决城市防洪排涝问题, 需要采取合理的防洪排涝规划措施, 本文即针对此进行了探讨, 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排涝,规划,问题

参考文献

[1]邵莉芳.对城市排涝规划设计标准的理解[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13) :67~68.

[2]邵莉芳.对城市排涝规划设计标准的理解[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13) :45~46.

[3]张钰靓, 徐伟, 周吕艳.城市排涝政策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J].山西建筑, 2015, 41 (7) :237~238.

排涝规划 篇2

本矿为低山黄土丘陵区,在本井田范围内无常年性河流,沟谷均为季节性流水,只有雨季时才有洪水排泄,冬季干枯,季节性河流通过聚财塔煤矿前的沟谷后,由东南向西北汇集流入湫水河,最后汇入黄河,年平均径流量2.88亿立方米。

一、地面防洪排涝组织机构 组 长:王元平

副组长:穆峰云 高开红 王桂峰 毛振文 刘月飞 薛子恒

成 员:段珍平刘旭峰 史耀军 张艳云 马建平董少清 张三儿 董改林 王国平王元龙 刘学军

宋艳军 赵兔清 马文生

任务和职责

1、对地表积水及地表裂缝进行全面的检查,并记录备案。

2、在雨季来临之前,对地面各重要场所的防洪设施进行检查,配备防洪材料及备用数量充足。

3、对山体滑坡进行检查,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4、调查钻孔封孔情况。

5、场区内排洪渠是否畅通。

6、调查关闭井筒封闭情况是否良好。

7、做好井下各出水点的观察记录。

二、防洪排涝措施

1、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

2、检查井口和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标高,必须高于当地历年的最高洪水位,如低于当地历年的最高洪水位时,应当修筑堤坝、沟渠,并检查是否牢固与畅通。

3、对地表积水的地点,应当修筑沟渠,排泄积水,及时填平压实低洼地点,防止低洼地带积水渗入井下。

4、对于涌水的沟渠,应当及时堵漏或者改道,地面裂缝和塌陷地点应当及时填塞。

5、对于井下排到地面的矿井水,应当妥善处理,避免再渗入井下。

6、在有滑坡危险地段,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处理,并经相关人员进行组织验收。

7、严禁将矸石、炉灰、垃圾等杂物堆放在山洪、河流可能冲刷到的地段,以免冲到工业场地和建筑物附近或者淤塞沟渠。

8、对于井田内的钻孔,应当按照规定安装孔口盖,对于报废的钻孔,应当及时封孔,防止地表水或含水层的水流入井下。同时对报废的立井应当填实封堵,并设置栅栏和标志,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并填图归档。

9、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信息,及时掌握汛情、水情,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加强与周边相邻矿井信息沟通,发现矿井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向周边相邻矿井进行预警。

10、建立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井等事故灾害紧急情况下及时撤出井下人员的制度,明确启动标准,指挥部门,联络人员,撤人程序等。当发现暴雨洪水灾害严重可能引发淹井时,应当立即撤出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经确认隐患完全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11、当接到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和警报后,应当实施24h不间断巡查。在矿区每次降大到暴雨的前后,应当派专业人员及时观测矿井涌水量变化情况。

12、矿井在雨季前,应当全面检查防范暴雨洪水引发事故灾难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落实责任,并限定在汛期前完成整改。

防 洪 排 涝 措 施

山西柳林凌志王家焉煤业有限公司

余姚:中小城市排涝难样本 篇3

10月6日凌晨,台风“菲特”登陆浙江。两天前,宁波市水利局为这次台风登陆进行了初次会商,制定泄洪预案。根据气象预报,宁波市过程雨量为50到150毫米,局部可达150至250毫米,余姚不超过300毫米。会商结果是:现有水库均能承受,无需预先泄水。

然而实际雨量远远超过预期,余姚全市过程雨量达561毫米,其中三日(10月6日、7日、8日)最大雨量均达534毫米,导致姚江水位迅速上涨,至10月8日时,最高水位达5.33米,并一直持续到15日下午4点,才回落到3.77米的警戒线,整个退水时间共用了6天18小时。

几乎有一周时间,余姚城区始终泡在水里,余姚市委书记毛红芳在随后的采访中说,这是“百年一遇”的天灾,“相当于倒了68个西湖”。

但“天灾”过后,人们开始思考:积水为何迟迟排不出?在“天灾”面前,现有的排水系统应如何改善?城市规划如何应对越来越肆虐的暴雨?这些都在拷问余姚和越来越多有内涝忧患的中小城市。

地理原因

由于地处沿海,台风及暴雨频袭,余姚每年都要经历半年之久的防汛期,按照《浙江省防汛条例》,当地汛期从每年4月15日到10月15日。

整个宁波市,每年6月常遭梅暴雨,8月初至10月中旬易受台风暴雨影响,台风暴雨与冷空气流辐合,还会形成雨量大、强度高、历时长的特大暴雨,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去年同期,当地最高雨量达到400毫米,退水时间约3天。能与这次“菲特”台风影响相比较的强降雨,发生在1962年9月,当时的降雨量为524毫米,最高水位4.8米,受淹时间13天。

“这次强降雨灾害确实超过了50年前。”宁波市水文站站长杨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除了雨量大,排涝难最主要的原因,是余姚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姚江下游排水不畅。

余姚南部是山地丘陵,北部是滨海平原,中部是呈带状低洼的姚江平原。姚江干流自西向东从城区穿过,同时有南北数条支流汇合于姚江。当地人把这种特殊的地形结构称为“锅”,余姚恰好处于“锅底”的位置,无论南边还是北边出现洪水,最后都会汇流到“锅底”姚江,如果姚江流域也有洪水,情况则会更加危急。

历史上,姚江的排水一直靠“东排”泄洪。根据2004年《宁波市水利志》,姚江流域面积为1934平方公里,全长107.4公里。姚江自西向东,与奉化江汇成甬江,最后东流入海。不过,从2002年起,当地政府对杭甬运河按四级航道标准改造,对姚江采取了截弯取直,长度有所缩短。

杨辉分析,历史形成的河道多是弯曲的,而杭甬运河对很多河道采取截弯取直、拓宽的做法,给航运带来了便捷,也在当地泄洪中起到积极作用,但在更大区域的泄洪中,则可能造成姚江上游水势更猛、水量增加。为了更快排水,便对东排施加了较大的压力。

然而在此次水涝中,姚江东排也受到了巨大阻力。余姚水利局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阻力之一,是姚江流域东排的唯一出口:姚江大闸。姚江大闸建于1959年,共36孔,单孔宽度仅3.3米,规模偏小;与此同时,于1998年规划的姚江二闸,至今也没有开通。

同时,甬江流域也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台风期间,非常容易形成台风、暴雨和潮水“三碰头”,外海潮位长时间处于高位,使得海水倒灌内陆。

排涝的阻力还来自姚江的“自然对手”——奉化江。在暴雨洪水期间,奉化江的洪水与姚江的洪水“争抢”排入甬江,但姚江的洪水需先经姚江大闸才能排入甬江,而奉化江入甬江口处无闸门,更加快捷。

在这三重因素影响下,姚江向东排水的境况进一步恶化。此次“菲特”台风期间,10月8日,姚江大闸下最高潮位一度达到4.81米,与闸上水位持平,几乎无法排水。

事实上,为了改善余姚泄洪能力,当“东排”能力不足时,当地水利系统尝试开发新的泄洪方式——“北排”。

1992年《姚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1998年《甬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中的主要规划任务都是:洪、涝、旱兼治,以治涝为重点。规划方式包括分散治理,增辟向北边的杭州湾排水出口;建库蓄洪;低洼地区围圩电排等。

不过,杨辉解释,余姚地势北高南低,“北排”有天然的困难,如要排水,只能加泵强排。但在本次台风“菲特”期间,正值大潮汛,北部闸口在10月7、8、9日三天的最高潮位分别高达8.1米、8.3米、7.9米,影响了排涝效果。

余姚水利局方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北部闸口的排涝能力已基本满足20年一遇的设计要求,但由于上游河道不配套,河网密度小,调蓄能力弱,加上候潮排涝和超标准的强降雨产生了大量的径流,影响了北排水闸排涝能力的进一步发挥。

今年下半年开始,余姚水利方面将针对北排能力,整治上游河道,增设强排设施,将30-40米的河道拓宽至80-100米。

城市发展与排水能力脱节

不过,中共余姚市委、市政府在总结本次灾后积水严重、水位持续高位运行时,也指出,除了自然原因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田、水面率减少,以及城区排涝设备、设施等情况制约,也都导致城区低洼地区遭遇持续强降水后,积水严重。余姚市水利局副局长毛洪翔向媒体解释,乡镇可以通过水泵抽水,而市区只能依赖河道自然排泄,当水位存在落差,城区积水外排就困难。

“这的确是越来越多中小城市在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宁波水文站站长杨辉说,“城市范围的扩大,会在泄洪方面造成两个不利因素,一是地面硬化使得径流量加大;二是同时加快了汇成水流的速度。”

杨辉介绍,下雨初期的20至30毫米降水,通常不会停留在地表形成水流,也就是地理学意义的“泾流”,而是依靠土壤、田地的消化能力,存留在土壤里,这是土地调蓄雨水的“天赋”。但城市开发过程中,不仅河塘、湿地逐渐消失,城市硬化道路也挤压了土地的天赋。

“20至30毫米的初渗,看似少量,但作用不可小觑,”杨辉分析,现在城市多是水泥和柏油马路,不能下渗,地面硬化使得这部分雨水很快形成了径流,大大加快了雨水汇流成水的速度。

“打个比方,城市未开发之前,区域内的河水70%流入河道,其余的30%可以通过自身能力消耗,而开发之后,则要将100%的洪水流入河道,对河道的压力变大。”杨辉说,“但是,河道的规划标准是既定的,而城市开发是不断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增加城市的自我消化洪水的能力、增加有初渗能力地面的比例和面积,就显得更加重要。”

余姚并不是唯一处于这种境况的中小城市。

中国东南地区的中小型城市,几乎都依河而建,或有河流贯穿其中,但城区防洪标准都偏低。据有关资料,在我国600多座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中,防洪标准低于国家标准的就有400多座,而中小型城市的防洪标准更低。

北京中持水务运营公司在2012年曾对河北、江苏、湖北等省17个城镇的排水管理情况做过调查,其中15个在最近几年间,中雨以上即出现内涝,比例达88%;在排水规划和设计方面,多沿用大城市的经验,缺少针对中小城市自身特点的改变;参与调查的城市中,只有4个有雨水处理、利用规划;有47%无管网管理费用,需要在出现问题时,临时向财政申请费用;每年有固定的养护费用预算的只有25%,有固定大修和翻新费用预算的只有17%;约60%的调查城市中,排水管网的管理没有明确养护标准和规范。

对城市排涝规划设计标准的理解 篇4

关键词:城市排涝,规划设计,国家标准

1有关规划设计规范对城市排涝标准的规定

1.1《城市防洪规划规范》 (征求意见稿) 第3.0.4条规定城市排涝标准应合理确定降雨重现期、降雨周期、排除周期。降雨重现期不宜低于20年一遇;降雨周期宜按24小时计;降雨排除周期不宜大于降雨周期, 涝灾损失不大的区域可适当延长降雨排除周期。

1.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第2.1.2条规定城市防洪工程涝水设计标准的重现期为:一等工程大于等于20年, 二、三等工程小于年20年且大于等于10年, 四、五等工程小于年10年且大于等于5年。

1.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第3.2.5条规定雨水规划重现期: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能引起严重后果的地区, 重现期宜采用3~5年, 其他地区重现期宜采用1~3年。特别重要地区和次要地区或排水条件好的地区规划重现期可酌情增减。

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2.1.2条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一般采用0.5~3年, 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 一般采用3~5年, 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特别重要地区和次要地区可酌情增减。本规范第5.2.2条规定:“雨水泵站的设计流量, 应按泵站进水总管的设计流量计算确定”。本规范第5.2.2条还规定了合流污水泵站的设计流量确定的计算公式 (此略) 。

1.5《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第3.1.2条的条文说明为:“排水泵站的设计流量应根据排水区规划确定。对城镇、工业企业及居住区的排水泵站, 其排水设计流量的计算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的有关规定。”另外本规范第3.2.3条规定排水泵站进水池最高水位应取排水区建站后重现期10~20年一遇的内涝水位。泵站等级及防洪 (潮) 标准详见本规范第2章有关规定 (此略) 。

2对城市排涝规划设计标准的理解

2.1从规范的编制部门划分。以上5个有关城市排涝规划设计的现行规范中, GB/T50805和GB50265由水利部门主编, 其余3个现行规范均由市政规划部门编制。

2.2对各规范规定的排涝标准对比。由以上规范规定可知, GB50318规定的雨水规划重现期与GB50014规定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及本一致, 惟有1~3年与0.5~3年的微小区别。而GB50265则规定排水泵站的设计流量的计算应符合GB50014的有关规定。所以说, GB50318、GB50014和GB50014三个规范对城市排水标准和设计排水流量的规定是一致的。GB/T50805根据城市防洪工程等别规定的涝水设计标准的重现期 (≥5年~≥20年) , 而《城市防洪规划规范》对城市排涝标准规定的降雨重现期不宜低于20年一遇过于笼统。通过比较可知, 《城市防洪规划规范》和GB/T50805规定的排涝标准明显高于其余3个现行规范规定的排涝标准。

2.3各规范规定的城市排涝标准含义略有不同。以上5个规范虽说都规定了城市排水排涝标准, 但也各有其侧重点。《城市防洪规划规范》规定了城市规划排涝标准, GB/T50805规定了城市设计排涝标准, GB50318规定了城市干道和区内的雨水管渠规划标准, GB50014规定了城市干道和区内的雨水管渠设计标准, GB50265规定了排水泵站的排涝设计流量和排涝水位以及泵站的防洪标准等。 (4) 按城市排涝体系中各部分责任部门区分。根据《城市防洪规划规范》第5.0.8条规定:“城市受涝地区应按照'高低水分流、主客水分流'原则, 划分排水区域, 由排水管网、调蓄水体、排洪渠道、堤防排涝泵站及渗水系统、雨水利用工程等组成综合排涝体系”。城市涝水指由城区降雨而形成的地表径流, 一般由城市排水工程排除, 城市排水工程的规模和管网布设及管理一般由市政部门负责。城市治涝工程是承接城市排水管网出流的承泄工程, 包括排涝河道、行洪河道、低洼承泄区等, 一般由水利部门负责实施并管理。

3明确城市规划设计排涝标准

由以上对城市排涝标准有关规定的防洪和排水规划设计及泵站设计的5个规范可知, 虽均为国家现行标准, 但对城市排涝标准的规定中, 《城市防洪规划规范》和GB/T50805规定的排涝标准明显高于其余3个现行规范规定的排涝标准, 且《城市防洪规划规范》和GB/T50805规定的排涝标准也有明显差异。加之以上5个规范分由两个部门编制, 为了统一城市排涝标准, 应尽快制定城市排涝规划设计标准, 作为城市排涝体系规划及工程设计的统一专用标准, 有关规范对城市排涝标准的规定与本标准不一致的宜以本标准为准。

参考文献

[1]《城市防洪规划规范》 (征求意见稿) .

[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灌溉排涝丙级如何申请 篇5

一、人员明细如下(这个资质没有注册人员)

水利水电高级工程师

5名 地质高级工程师

1名 水土保持高级工程师

1名 环保中级

1名 电气中级

1名 工程造价中级

1名 机械中级

1名 暖通中级

1名 建筑中级

1名 水利中级

1名

共14人

看我的百度用户名的数字部分

找我详细了解下这个资质

二、丙级标准 1 资历和信誉

(1)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2)社会信誉良好,注册资本不少于50万元人民币。2 技术条件

(1)专业配备齐全、合理,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少于所申请专业资质标准中主要专业技术人员配备表规定的人数。

(2)企业的主要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应当具有大专以上学历、10年以上设计经历,且主持过所申请行业相应专业设计类型的工程设计不少于2项,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在主要专业技术人员配备表规定的人员中,主导专业的非注册人员应当作为专业技术负责人主持过所申请行业相应专业设计类型的项目工程设计不少于2项。3 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

(1)有必要的技术装备及固定的工作场所。

(2)有较完善的质量体系和技术、经营、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制度。

三、合作方式

这个资质,直接报送住建厅,由住建厅直接评审通过,跟我们合作分为几种方式

①没有人员,一切从零开始的,我们来提供人员,整理申报材料,报送住建厅,您只需要等公示 ②有部分人员,让我们帮助聘请一部分人员,然后我们来整理资质申报材料,再报送住建厅,您等公示 ③人员都有,只是让我们整理申报材料并报送住建厅

④人员有,资质申报材料也有,就只让我们协调住建厅关系,也没问题

我们一贯态度就是:能做就接,不能做不逞强,耽误双方时间,也砸了我们的招牌!!

四、人员配备表及项目规模划分表

五、申报程序

第一步 工商注册

第二本 购买软件,包括勘察设计5.0系统锁和二代身份证阅读器(均由北京建设信源资讯有限公司)

第三步 配备人员并注册人员

第四步 准备上报资料(网上申报并打印形成上报材料)第五步 递交材料

某大型排涝站的设计要点分析 篇6

新建排涝站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西枝江下游末端、西枝江与新开河交汇处,排涝站功能是排除筷子堤仓内涝水,控制集雨面积为82.96km2,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24h暴雨所产生的径流量1d排干。排涝站设计总排涝流量为139.25m3/s,总装机容量为6×1000kW,泵站规模为大(2)型。泵站由引水渠、进水池、泵房、出水池几部分组成。泵房内布置6台斜15安装半调节轴流泵,每台水泵设计流量为23.2m3/s,叶轮直径为2.8m。水泵由电动机通过减速齿轮箱传递功率,减速齿轮箱采用一级传动的平行轴齿轮箱。

2.设计要点

此排涝站设计要点主要有:①机组选型。排涝站的设计净扬程为0.81m,设计扬程为1.98m,最高扬程为4.36m,为典型的大流量超低扬程排涝站,选型时围绕此特点进行;②总体布置,包括对比堤身式和堤后式的优缺点、具体布置方案等。

3.机组选型

适应本泵站特低扬程可供选用的水泵型式主要有贯流泵、卧式轴流泵和斜式轴流泵。虽然贯流泵在特低扬程时的水力性能很好,但由于水泵制造技术要求高,机组造价高,运行管理经验缺乏,机组维修麻烦,目前大口径贯流泵在国内很少使用。

卧式轴流泵,其水流在立体上无转弯,在平面上出水流道呈S形弯曲,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流道水力损失。同时,卧式轴流泵的电机需布置在S形弯曲处,空间狭窄,低转速大容量电机无法布置,因此,卧式轴流泵单泵口径不宜做得太大,据国内知名水泵厂提供的业绩,卧式轴流泵最大口径为1.7m.本泵站设计流量大,如選用卧式轴流泵,机组台数过多,投资不经济,泵站效率也会降低。

斜式轴流泵在国内应用已有近20年,目前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平原地区低扬程泵站用得较多,其主要优点归纳起来有4点:

1)水流平稳,装置效率高。斜式轴流泵水流可以直接进入水泵叶轮,减少了立体和平面拐弯,弯曲半径也增加,流速分布更加均匀,水流平稳,既提高了效率又改善运行稳定性。以顺德市乐从镇迳口二站为例,该站选用4台斜30安装半调节轴流泵,叶轮直径为1.8m,经现场测试,效率达到67%,效率提高12%,流量也比设计提高15%,振动也明显减少。再比如浙江盐官下河泵站,该站选用4台斜15安装全调节轴流泵,叶轮直径为3.8m,经河海大学现场测试,泵站效率为72%。

2)开挖量减少:由于流道中心与叶轮轴线一致,开挖只要满足叶轮的淹没深度就可以,立式泵的底板一般在叶轮中心2倍直径以下,要挖得很深,以顺德市乐从镇迳口二站为例,该站水泵叶轮直径为1.8m,如果立式泵要挖至-5.8m,而斜30泵只需到-3.5m,土方开挖减少14%,填方减少10%,既减少造价,运行时又不易淤积。

3)基础应力变得更加均匀:电机和水泵是分开压在基础底板上的,不象立式泵那样集中压在一处,从而减轻了基础处理的难度,日后也不易发生不均匀沉陷。

4)安装检修方便:斜式泵从进水锥管、动叶外圈、导叶体、出水弯管均设计成上下剖分结构,当拆去泵的上半部壳体后,泵的转子部件即可装入或拆去,当需要改变叶片角度时,在停机情况下,可通过改变泵叶片定位销孔的位置,重新固定,并拧紧叶片螺母即可。同时,电机与水泵不在同一立面,不用挪动电机就能拆卸水泵,安装检修就变得十分方便,特别是运行过程出现故障要紧急抢修水泵,可以减少一半的工作量。以浙江盐官下河泵站为例,该站更换水导轴承从关闭检修闸门抽水开始,仅需1~2d,即使大修大轴、转子体、轴承部件的拆装,在预先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也只需1周的时间,这在立轴泵是不可能的。

综上所述,斜式轴流泵具有良好的水力性能,以及较经济的土建投资和方便的安装检修性。这些优点在国内已有斜式泵机组的泵站设计、制造、使用中得到初步的肯定。因此,本泵站推荐选用斜式轴流泵。

斜式轴流泵典型安装角度一般采用15°、30°或45°。在选择安装角度时,应在满足方便出水流道、电机布置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小的安装角度,以便减小水流拐弯,提高泵站效率。排涝站采用肘形渐扩式出水流道,电机通过减速器与水泵轴联接,电机体积小,布置空间不受限制,因此,水泵采用15°小角度安装。

4.排涝站布置型式的选择

进行排涝站型式选择时,对堤后式和堤身式两种结构型式加以比较,择优取用。

1)堤后式方案

该段新建堤防顶宽12m,堤顶高程19.82m(已加30cm高的防浪墙),背水坡坡度为1:2.5,占地宽10m,堤内坡脚向内依次是24m宽的市政道路,路面高程为15.53m,绿化带宽10m,其后为建筑红线。考虑泵站出水箱涵上装有拍门的进人孔,有巡视检修要求,宜预留5m宽的通道,因此泵房背面墙边应建在离堤中心线至少56m处。根据泵房布置计算,主、副厂房总宽为31.8m,长51.1m,占地面积为1337m2。建筑面积1885m2。厂房上游进水流道为6孔5.8m×8.8m箱涵,箱涵长15m。出水流道总长102.3m,其中厂房内钢筋混凝土圆管段直径为2.4m~3.6m,长20.5m,钢筋混凝土箱涵段为3孔7.5m×4.5m,长81.8m。在圆管段安装浮箱拍门,在箱涵末端安装了防洪工作闸门及配套的启闭机室。

2)堤身式方案

堤身式是将引水箱涵穿越绿化带、公路和堤防,在堤外的滩地上兴建泵房。泵房两侧翼墙与堤防相接。泵房直接挡水。堤身式泵站将副厂房布置在主厂房的下游侧,为两跨框架结构,厂房总长51.1m,宽28m。占地面积为1430m2,建筑面积2146m2。引水箱涵为6孔5.8m×8.0m,长66m。出水流道总长46.3m,其中钢筋混凝土圆管段直径为2.4m~3.6m,长20.5m,钢筋混凝土箱涵段为3孔7.5m×4.5m,长24.8m。在直管段安装浮箱拍门,在箱涵末端安装防洪工作闸门及配套的启闭机室。

3)方案比较

a 地形条件:堤身式泵房占据外江滩地若不设置导墙,则水泵出水口水流紊乱,轻者影响水泵的出力和效率,重则造成水泵振动损伤,危及水泵的安全运行。如设置导墙,虽然可减轻水流紊动对水泵的不利影响,但也会影响西枝江行洪。泵房若建在堤身,管养房必须建在绿化带以内,增大了运行管理难度。另外堤身式泵站会使堤防在泵站处间断,不利于堤防管理和绿化。而堤后式泵站则无此类问题。

b 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得知,泵房处地基为粉质粘土,渗透性较弱,对泵房的渗透稳定影响不大。主要是浮托力对泵站的影响较大,当泵站进水池最低水位为11.8m,西枝江百年一遇的洪水位18.85m,其水头差(加安全超高)达8.05m。泵房底面积为1430m2,由于巨大的浮托力和倾覆力作用,为使泵房满足稳定要求,将增加很大的投资。而堤后式泵站不直接挡水,浮托力相对很小,泵房很容易满足稳定要求,相对堤身式而言,泵房会轻巧许多。

c 施工条件:堤身式泵站的建设需要破堤,需建防洪围堰进行施工。由于泵站容量较大,水下部分的施工约需14个月时间,根据规范规定:施工洪水应按20年一遇枯水期洪水位设计,围堰堤顶高程筑至17.0m。即外江围堰长度至少要达到350m,高6m。内河围堰长200m,高2.5m。土包围堰方量为19050m3,围堰长而高。特别在汛期,基坑抽排水量大,扬程高。而堤内式泵站,只需将穿堤部分的箱涵及启闭机室,采用填筑围堰施工。施工期仅需4个月,施工洪水可按枯水期20年一遇设计,围堰堰顶高程筑至13.5m,可利用河滩地形较高的优势,无需填筑围堰,基坑也只有少量积水。堤后式优于堤身式。

综上所述,堤后式泵站水力条件,泵房工程量小,施工难度小,临时工程投资少,运行管理方便,环境优雅,作为推荐方案。

5.总体布置

排涝站建筑物包括进水池、泵房、出水管道、防洪闸等。

进水池为正面进水,进水池上游为规划公园中的人工湖,进水池底高程为6.07m,进水池宽45.3m,单机进水流道净宽为5.8m。由于肘型进水流道是逐渐收缩的,流道内的水流状态较好,水力损失较小,水泵进口采用肘型进水流道,在进水池处设电动清污机,肘形进口前设一道钢格栅,清污机和钢格栅之间设检修闸门槽,并设置一扇检修闸门。

泵房为堤内式,布置在堤下建筑红线以外6m处,泵房轴线平行于文头岭堤中心线,泵房四周留5m宽的巡视、检修通道。泵房布置分为主、副厂房,主厂房分为流道层、水泵层、安装检修层,并安装了QD20/5型吊钩桥式起重机。启吊件最大长度为8m,最大重量小于20t。主厂房长51.1m,宽21m,在检修间下面的流道层设有集水池,通過Φ300钢管与各水泵进水流道最低点相连。副厂房均为三层,主厂房的上游侧副厂房为油、气、水系统,值班、办公室。下游侧副厂房为电气一、二次系统,中控室。各层间通过楼梯和通道连接,水泵型号为2400ZXB-2.5斜式轴流泵。电动机型号为TXZ1000-32/2600,水泵主轴与地面成30°夹角。机组沿轴长方向的总长度为14.6m,安装后的水平长度为12.6m。

水泵出水采取圆管式出水。排涝站处外江最高水位为18.85m,最低运行水位为11.8m。考虑水力损失和安全超高等因素,下游水位变幅达8.9m,加之泵站为堤内式,流道长,很难形成虹吸或形成虹吸时间需要很长,不利于水泵的安全运行,因此出水流道型式选择直管式。根据水泵运行平稳、关闭可靠、投资节省的原则,出水流道有20.5m的钢筋混凝土圆管和81.8m混凝土箱涵组成。水流过拍门后通过3×7.5m×4.5m(孔数×宽×高)压力箱涵采取两台机共一个出水流道。

为保护机组安全,各泵站设置拍门断流,在箱涵的外江出水口设防洪工作闸门。圆管尾端接DN3600浮箱拍门,因水泵口径大,单机流量大,为增大开启角,减轻水头损失和拍门撞击力,拍门采用双节浮箱式。闸门采用平板滑动钢闸门,尺寸为宽×高﹦7.9m×4.5m,单扇闸门重10.67t。启闭机选用QPQ-2×20t固定卷扬式启闭机。

6.结语

增城市中新镇北部排水区排涝规划 篇7

中新镇位于广东省增城市中西部, 毗邻广州市区, 西距广州市中心38公里 (与广州开发区接壤) , 东距增城市中心18公里, 南与新塘镇永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 北距花都国际新机场41公里, 地理位置优越, 区位优势明显, 是增城市中西部板块的经济重镇。近几年中新镇以示范中心镇建设为契机, 大力发展城镇建设, 现已成为增城市中西部的中心城镇, 区域性次中心。

由于中新镇城镇排涝工程一直未进行统一规划和治理, 城镇排涝设施建设滞后于城镇发展, 城镇排涝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新镇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北部老城区由于历史原因排涝问题尤为突出, 各条河涌缺乏统一规划, 断面狭窄, 淤积严重, 过流能力严重不足, 涝灾频发, 亟待解决。

2 排涝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排涝工程现状

中新镇座落在西福河流域中上游, 坑背河与金坑河 (西福河的两条支流) 之间的一个四面环岭的盆地中心位置。镇南有飞鹦岭、白牛印岭, 西面有石芽岭、大山场、张岭头, 北面为大岭头、大田岭, 东面为风门坳。四面山岭来水都汇集到中新镇后, 经镇北的一条河涌 (以下简称镇北涌) 和镇南的一条河涌 (以下简称镇南涌) 排入坑背河和金坑河, 这样就形成了南北两个排水区。北部排水区的骨干沟道是镇北涌, 下设3条支涌, 分别为一、二、三支涌。

北部排水区的镇北涌发源于中新镇西北部的大岭头, 由西向东沿镇区北部边缘流过, 经镇区东北部山岭之间的隘口穿出, 蜿蜒东流, 最后汇入西福河一级支流坑背河。镇北涌承担着中新镇广汕公路以北及公路以南部分区域的排涝任务, 排涝面积6.81km2, 占中新镇总排涝面积的60%以上。镇北涌中新镇镇区段长1.65km, 起点为白苏塘水陂, 终点位于三支涌汇入口上游500m处。镇区段河涌坪中公路桥以上段沿路边沟东流, 渠线较顺直;坪中公路桥以下部分穿行于居民区和企事业单位之间, 渠线蜿蜒曲折。现有河涌大部分为土质梯形断面, 断面狭窄, 宽浅不一, 涌内杂草丛生, 淤积严重, 排水不畅, 部分河段有居民向河道内倾倒垃圾现象。

一支涌承担着镇区东部以及广汕路以南的一部分排水任务, 现状排水面积2.29km2。河道绕行于居民区之间, 两侧均为密集民房, 河道为矩形明渠, 断面狭窄, 宽浅不一, 最窄处仅3.0m, 排水不畅。

二支涌承担镇区中部, 广汕路以北0.43km2排水面积的排涝任务, 现状为暗涵结构, 在镇政府南面过公路穿行于居民区, 最后汇入一支涌。

三支涌承担广汕路以北, 新新公路以西部分的排水任务, 现状排水面积1.16km2。三支涌为新新公路西侧路边排水沟, 位于广汕路以北, 梯形断面, 断面不规则, 深浅不一, 上游段断面狭小, 下游段逐渐开阔。

白苏塘水陂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 位于白苏塘村北部, 是镇北涌上的一座拦河水闸工程, 闸身共4孔, 钢筋混凝土结构, 闸孔总净宽8.0m。该水陂年久失修, 闸体严重破损, 且阻水严重, 使其上游中新镇城区段水位壅高较多, 造成涝水难以排出, 致使局部地势较低地区积水成灾。

2.2 存在问题分析

中新镇北部排涝区工程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镇北涌坪中公路桥以下河涌渠线曲折, 有多处急弯, 水流条件不好, 导致岸坡冲淤变化剧烈, 造成河势摆动, 影响排水效果。现有河底高低不平, 河涌断面狭窄, 不满足排水要求。河涌两侧多为土质岸坡, 坡高岸陡, 不满足稳定要求, 易产生塌滑破坏。河涌内淤积严重, 杂草丛生, 加大了河床糙率, 部分河段内有居民倾倒的垃圾, 不仅减小了过水断面, 而且导致淤积加重, 影响涝水下泄。

(2) 一支涌、二支涌集雨面积较大, 既有排水沟道全部在居民区中穿行, 既有排水断面较小, 不能满足排水要求, 使该区域经常遭受水患威胁, 如对一支涌进行拓宽治理, 需动迁大量民房, 费用较高, 实施难度较大;

(3) 镇区西部的山丘区坡水, 洪量较大, 而三支涌断面狭小, 不能满足排水要求, 洪水漫槽后, 漫过新新公路, 向镇区漫溢, 造成镇区西部区域水患灾害频繁。

(4) 白苏塘水陂阻水较重, 使其上游中新镇城区段水位壅高较多, 造成涝水难以排出, 致使局部地势较低地区积水成灾。

3 排涝工程规划

针对排涝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镇区北部排水区提出以下规划方案:

3.1 镇北涌规划

为了保持镇北涌岸线顺直美观, 并考虑与上下游河段的衔接, 坪中公路桥以上渠段沿路边沟布置, 渠线较顺直, 维持原渠线, 在原排水渠基础上进行拓宽;坪中公路桥以下渠段穿行于居民区和企事业单位之间, 渠线较弯曲, 规划对曲线进行局部调整, 从减少动迁角度考虑, 调整量不大, 基本维持原有渠线。规划渠道断面型式为矩形, 两侧岸墙采用浆砌石挡土墙, 渠底考虑环境因素不予护砌, 挡土墙采用干砌石护脚。0+000~0+320段渠底宽15m, 0+320~1+104段渠底宽12m。

3.2 一支涌规划

为了减轻一支涌排涝压力, 将一支涌广汕路以南的西部坡水划入三支涌集雨区内, 一支涌集雨面积减小0.75km2, 规划后一支涌集雨面积1.54km2。一支涌在现状工程的基础上, 通过清淤疏浚和局部卡口段的维修改造既可满足排水要求。

3.3 二支涌规划

现状二支涌排水首先汇水入一支涌, 通过一支涌汇入镇北涌, 增加了一支涌下游段的排涝压力, 规划将二支涌沿公路向下延伸, 在坪中公路桥上游直接汇入镇北涌, 集雨面积仍为0.18km2。考虑到市区内建筑物密集, 动迁实施难度大, 为减少动迁量, 渠道断面结构仍采用地下暗涵型式。

3.4 三支涌规划

规划扩建三支涌, 并向上游延伸穿过广汕路, 分流一支涌广汕路以南的一部分排水, 分流排水面积0.75km2, 这样三支涌就承担了广汕路以北, 三支涌以西部分的排水, 以及广汕路以南一支涌分流过来的排水, 规划后三支涌总排水面积1.91km2。渠线沿新新公路西侧布置, 渠线长1.366km。分成三个治理段:第一段0+000~0+693段, 为渠道的下游段, 长693m, 采用矩形明渠结构, 渠底宽5.0m;第二段0+693~1+140段, 为渠道的中游段, 长447m, 为钢筋混凝土U型槽结构, 底宽2.5m;第三段1+140~1+366段, 为渠道的上游段, 长226m, 为矩形明渠结构, 渠底宽2.0m。

3.5 白苏塘水陂

排涝规划 篇8

1.1 渠北地区概况

渠北地区系灌溉总渠以北,废黄河以南的狭长地带,西起二河,东至黄海,总面积1 710 km2,耕地10万hm2。分属淮安市清浦、楚州两区和盐城市阜宁、滨海两县总人口133万人。东西长160余km,南北宽3~20 km,地面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淮河入海水道建设前排涝标准不足5年一遇,水质污染严重。

1.2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赔建的渠北排灌工程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赔建的渠北排灌工程主要有:开挖调度河干渠及排涝河等淮河入海水道工程使渠北地区排涝标准提高至5年一遇。

1.3 淮河入海水道排涝体系

1.3.1 排涝入淮河入海水道的涵洞及泵站基本情况详见表1

1.3.2 淮河入海水道排涝控制工程

淮河入海水道排涝控制工程有渠北闸、东沙港闸、调度闸、南泓漫水闸、北泓漫水闸、海口南闸、海口北闸,工程位置见图1,工程基本情况见表2。

这些工程配套使用,共同发挥淮河入海水道的排涝功能,但实际运行情况与设计不尽一致。渠北闸原设计排涝流量为30 m3/s入总渠,淮河入海水道建成后,渠北闸上游水位一般均不高于下游水位,不具备将涝水排入总渠的条件,而且清安河严重污染,污水不应排入总渠,所以渠北闸事实上没有排涝功能;非行洪期,设计北泓漫水闸常闭,上游涝水由调度闸转入南泓下排,为保证滨海枢纽两泓隔水墙(设计允许最大水位差1.0m)的安全,排涝紧张期,往往节制南泓漫水闸以降低滨海枢纽南泓水位,节制海口北闸以抬高滨海枢纽南泓水位,这就限制了南泓漫水闸、海口北闸的排涝功能,造成渠北滞涝。

1.3.3 排涝泓道

运西段采用单一泓道南靠布置,运东段按高、低涝水分排的原则布设南、北泓道,采用北泓南靠布置方案。南泓设计承泄淮安市清浦区、楚州区渠北局部涝水;北泓由北泓漫水闸分为两段,上游段承泄淮安市楚州区渠北局部涝水并由调度闸转入南泓,下游段承泄盐城市阜宁县、滨海县渠北局部涝水直接入海。南泓设计除涝流量为运西119 m3/s,运东至东沙港闸274 m3/s,东沙港闸以下214 m3/s,北泓设计除涝流量老管河以上高片为21~201 m3/s,老管河以下低片为18~222 m3/s。

1.4 滨海枢纽两泓间隔水墙简况

滨海枢纽是淮河入海水道穿越通榆河的立交工程,采用上槽下洞布置形式,通榆河方向为航槽,满足通榆河通航及输水要求,入海水道方向为涵洞,用于泄洪、排涝。在滨海枢纽处,采用钢筋混凝土隔水墙分隔淮河入海水道南北泓道,设计允许水位差为0.7 m,校核允许水位差为1.0 m。行洪时隔水墙淹没,两泓贯通,渠北排涝另寻出路;排涝期,北泓汇流少而海口北闸排水能力强,南泓汇流多而海口南闸排水能力弱,南泓水位总是高于北泓水位,若不采取控制措施,往往中等雨量即能造成滨海枢纽处南泓水位高于北泓水位.,运行过程中,两泓水位差已多次突破设计允许最大值。经核算,滨海枢纽隔水墙设计是准确的,工程运行不可超过设计标准,否则工程失事,洪水、污水侵入渠北,灾害严重,影响巨大。

2 渠北地区排涝现状

2.1 清浦及楚州古运河西片排涝状况

清浦地面高程12~6 m,涝水局部通过古盐河涵洞排入淮河入海水道南泓,楚州古运河西片涝水通过清安河涵洞也排入淮河入海水道南泓,仅在降雨量较大时出现涝情。事实上,这些区域在遭遇较大降雨时,即关闭自排口门,启用杨庙泵站、清安河泵站抽排涝水。

2.2 楚州渠北排涝状况

楚州城区以东渠北地区地面高程一般在10~3.5 m之间,通过楚州城区泵站、衡河涵洞等排涝入淮河入海水道北泓,再集中经调度闸汇入南泓下泄。淮河入海水道建成后,该地区排涝状况大大改善,但在遭遇较大降雨时,依然出现涝情。2004-2007年,东沙港闸上游水位高于2.5 m的天数计42 d,高于3.0 m的天数计15 d(均不含入海水道行洪期),当东沙港闸上游水位高于2.5 m时,洼地排涝不畅,高于3.0 m时,季桥、顺河、苏嘴3个乡镇大部分农田滞涝。楚州城区泵站建成后2005年开机110台·h,2006年开机162台·h,2007年开机1 581台·h(含入海水道行洪期),以应急排涝。

2.3 阜宁渠北排涝状况

阜宁渠北片地面高程一般在6.6~2.1 m之间,除毗邻楚州的部分高地涝水排入北泓漫水闸上游外,其余地区涝水均排入北泓漫水闸下游。入海水道建成以来,阜宁渠北片仅羊寨镇局部洼地出现过短时间受涝现象。

2.4 滨海渠北排涝状况

滨海渠北片地面高程一般在3.2~1.2 m之间。淮河入海水道建设前,六垛北闸多年主汛期上游水位很少超过1.4 m,滨海渠北排涝状况尚可。淮河入海水道建成后,排涝紧张期北泓水位因南泓水位升高而被迫抬高,统计分析海口北闸汛期上游水位,2006、2008年为平水年,无连续强降雨,但2006年7月共10 d水位超过1.5 m,8月共4 d水位超过1.5m,汛期最高水位1.95 m,2008年6月共8 d水位超过1.5 m,7月共13 d水位超过1.5 m,8月共19 d水位超过1.5m,汛期最高水位2.0m,洼地涝水无法自排入北泓,甚至涝水倒灌,所以,排涝紧张期,滨海渠北片大部分入海水道穿堤涵闸均关闭,区间涝水通过其它河网东排入海,有条件的洼地抽排减灾,无条件洼地的出现滞涝、成灾现象。妇女河泵站2004、2005、2006、2007年分别开机台但该地区入海水道大部分滩地与北泓连通,无抽排条件,一旦大涝,滩地耕地即被淹没。2005年涝情较为严重,部分农田长时间滞涝,滨海枢纽以下1 000 hm2滩地中约267 hm2滩地受灾,低洼处滩地旱作物基本绝收,水稻出现死苗、烂苗现象。

以上所说淮河入海水道建成后滨海及淮海农场渠北局部排涝出现困难,主要是指入海水道滩地和邻近入海水道北堤的部分洼地,其他区域因淮河入海水道赔建工程的全面实施,排涝状况已大大改善。

3 现状涝水调度方案

为了保证滨海枢纽隔水墙安全,目前的涝水调度方案如下。

(1)海口南闸全力排涝,当滨海枢纽两泓水位差接近0.5 m时,节制南泓漫水闸,降低南泓水位。

(2)节制海口北闸,抬高北泓水位。

(3)总渠有条件时停止行洪,让道排涝,开启东沙港闸,分排涝水入灌溉总渠,缓解涝情;若总渠必须行洪,楚州、滨海渠北滞涝。

(4)监视工程运行工况,一旦某工程某项运行指标逼近设计指标时,采取应急措施(包括紧急启用北泓漫水闸,但该方案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也没有施行过),保证工程安全。

4 现行运行方案存在问题

(1)节制南泓漫水闸,壅高上游水位,楚州排涝受阻。

(2)节制海口北闸,滨海排涝受阻。

(3)洪涝并发时,排涝服从行洪,不能启用东沙港闸分排涝水入总渠,楚州、滨海均滞涝。

(4)淮河排洪不紧张时,可调度总渠停止行洪,让道渠北排涝,但将造成灌溉总渠水质污染。入海水道南泓有一部分涝水来自淮安市清浦区、楚州区城区和工业生产区,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南泓,含有汞、铅、铜、砷、氰化物、三氯乙醛等有害污染物。阜宁腰闸以下灌溉总渠长78 km,沿线分布了十多个引水涵洞和1个水厂,几十万群众引用该段河水生产生活,污水排入对人民的生活和该地区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导致疾病蔓延、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土壤盐碱化、环境卫生恶化等等。

(5)滨海枢纽隔水墙、南泓漫水闸、北泓漫水闸、调度闸均为Ⅲ级建筑物,建设标准低,而排涝紧张时,运行水位、水位差很容易达到和超过设计标准,工程安全受到威胁;

(6)水情调度紧张,工程调节频繁,工程管理难度大。水情调度部门领导带班,日夜值守;滨海枢纽一般1 d观测4次水位,当两泓水位差超过0.5 m时,每1~2 h观测一次水位;淮阜控制、海口枢纽排班日夜驻守现场,观测水位,通报信息,随时准备调节闸门。

5 原因分析

5.1 滨海枢纽隔水墙设计标准偏低

滨海枢纽隔水墙按3级建筑物设计,设计允许水位差制约了渠北排涝设若滨海枢纽隔水墙设计允许水位差为那么,北泓最低水位可降低到接近低潮水位,滨海排涝顺畅;南泓漫水闸敞开排涝,清浦、楚州排涝加快;北泓漫水闸有条件时适当开启,两条泓道同时排涝,有利于清浦、楚州突击排涝,减轻涝灾,降低抽排成本;无特大集中降雨量,一般不需启用东沙港闸,总渠水源不致污染;工程运行安全度提高,运行管理方便。

5.2 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1)海口北闸11孔,北泓较深较宽,具有超强的排水能力,但为了滨海枢纽隔水墙的安全,节制运行,抬高上游水位,不能正常发挥工程效益;

(2)只有启用北泓漫水闸泄水,才能敞开海口闸泄水;只要启用北泓漫水闸、敞开海口闸泄水,就能基本解决滨海滞涝问题并提高楚州排涝速率;但限于直观感觉与片面认识,启用北泓漫水闸运行方案不能得到普遍认同,工程效益受到限制;

(3)工程控制运用时,为了降低风险,往往不敢用足工程标准,如隔水墙水位差常控制在0.5 m以内,水闸泄水流量常控制在设计流量以内等,工程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6 启用北泓漫水闸排涝可行性分析

启用北泓漫水闸,无疑将缓解淮安涝情,直观看去,淮安地势高,涝水通过北泓漫水闸下泄,似乎影响盐城排涝。但是,目前的控制运用方案如不改变,存在排涝矛盾、淮安盐城同时受涝。利用北泓漫水闸适时适当分流,在缓解淮安涝情的同时,也可缓解盐城涝情。表3为不同潮位下启用北泓漫水闸排涝时沿线涵洞下游水位推算成果。

(1)表中每列水位组合中,沿线各排涝涵洞下游水位均低于对应设计水位,表明在一定潮位下,控制北泓漫水闸下水位在一定数值以下,不影响沿线各涵洞设计排涝效益。

(2)新八河地涵、西排河地涵为滨海洼地排涝涵洞,当潮位下降至0 m时,两涵洞下游对应水位分别为1.06、0.6 m,当潮位下降至0.5 m时,两涵洞下游对应水位分别为1.36 m、0.99m,两涵洞均具备良好的排涝条件,其他涵洞排涝条件更好;一般潮汛期,一天内潮位低于0 m的时段约3 h,低于0.5 m的时段约6 h,利用海口北闸强大的过水能力,能抢排涝水;当潮位复又上涨时提前关闭北泓漫水闸维持北泓较低水位利于滨海排涝;高潮过去后继续开启海口北闸抢排涝水,如此反复,可基本消除滨海滞涝现象。

(3)只要启用北泓漫水闸,南泓排涝压力下降,水位将下降,北泓水位即可随之下降,北泓可控制在更低水位运行,滨海渠北排涝效果更好。

(4)滨海县天场乡比较低洼,部分地面高程1.2 m左右,洪涝期完全靠自排是不可能的,目前的排涝模式也主要是抽排,即使启用北泓漫水闸,也没有恶化其排涝状况。

这就是说,启用北泓漫水闸,不但不影响盐城渠北地区排涝,而且能加快该地区排涝速率,解决多年以来困扰该地区的洼地涝渍问题。

7 启用北泓漫水闸运行方案

显然,启用北泓漫水闸,若控制失当,必然造成下游地区排涝受阻。基于上述分析,制订启用北泓漫水闸排涝运行方案如下。

(1)退潮时,海口北闸相机开闸,尽量多排涝水,同时开启北泓漫水闸,控制下游水位不超过2.66 m(同时开启北泓漫水闸是因为水体流速较慢,需要约10 h左右才能影响到滨海枢纽水位;控制下游水位不超过2.66 m是为了不影响沿线涵洞排涝)。

(2)当潮位复又上涨至1.0 m时,关闭北泓漫水闸,海口北闸继续相机排涝,适时关闭,防止海水倒灌(考虑退水较慢,提前关闭北泓漫水闸)。

(3)新八河地涵、西排河地涵随着下游水位的上涨适时关闭,防止涝水倒灌。

(4)排涝紧张时,只要高潮低于滨海枢纽南泓水位,海口南闸敞开排涝,不必关闭;遭遇较大风暴潮甚至平滨海枢纽南泓水位时,涨平关闸,落平开闸(潮水上溯对南泓没有负面影响,但能延长排涝历时,增加排水量)。

(5)海口北闸上游水位随潮位下降时,滨海枢纽处北泓水位较低,当两泓水位差逼近0.7 m,节制南泓漫水闸,必要时适当开启北泓漫水闸,维持滨海枢纽两泓隔水墙水位差一般不超过0.7 m,最大不超过1.0 m。

(6)调度闸一般全开,当出现倒流倾向时,关闭调度闸。

(7)涝情解除后,排泄余涝仍使用北泓漫水闸,可降低闸下水位至1.8 m左右运行。

8 结语

淮河入海水道建成后,渠北地区排涝状况得到了改善,但由于滨海枢纽隔水墙设计允许水位差的限制,当渠北遭遇较大降雨时,依然出现涝灾,滨海尤其严重。为改善现状,经长期调查研究,认为启用北泓漫水闸排涝是最直接有效的除涝减灾方案,具有以下四大效益。

(1)有效分泄楚州区涝水,加快排涝速率。

(2)有利于滨海渠北排涝,特别有利于突击排除洼地涝水。

(3)北泓分泄上游涝水,南泓压力减轻,水位自然下降,有利于保障滨海枢纽隔水墙安全。

(4)减少甚至避免污水排入总渠,有利于保护环境。

启用北泓漫水闸须把握以下几方面技术要点。

(1)科学调度,统一指挥。

(2)严格执行调度指令,控制运用准确迅速。

(3)水位观测准确及时。

(4)工程设施要安全可靠,通讯畅通。

城市防洪排涝对策研究 篇9

一、城市防洪排涝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状分析

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防洪排涝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对于临近大江、大河的城市,主要依靠堤防或者增加建筑物地基高度来防洪;或开掘内部河道调节水量,流域地区联合调度,来减轻下游的风险。对于临近山区的城市,主要依靠河道输水以及堤防来防洪;或建设调蓄水库,进行防洪与水电开发。目前,城市用地面积不断扩大、人口不断集中,导致人水争地。暴雨季节,一些城市会发生严重内涝,堵塞交通。

(二)主要问题

1)河道上下游疏挖治理不够,淤塞严重。城市防洪标准低,超标准洪水无出路,洪灾风险大。2)防洪排涝设施不配套、基础差。主要是市政排水管网设计标准低,排涝能力不足,部分道路没有铺设雨水管道,无法排水或泄水速度慢,一遇暴雨,会形成积水点。3)城市上游区现有的水库工程作为城市防洪安全的重要措施,目前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隐患,制约其防洪功能的发挥,并构成新的安全威胁。

二、城市防洪排涝对策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城市防洪减灾的思路逐步改变。一方面,对江河、湖泊的整治由单一防洪目标逐步改变为以防洪为主兼顾水资源利用、生态系统修复及改善城市环境等多目标的综合整治;另一方面,对单一江河、湖泊的的整治转变到对全流域的综合整治。防洪减灾政策由控制洪水转向洪水管理,要求我国的城市防洪规划将进行新一轮的规划调整,如何更加科学地编制城市防洪规划势必成为今天研究的重点。

(一)转变对洪水的认识,调整人水关系

洪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它的诱发因素极为广泛,水系泛滥、风暴、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都可以引发洪水,甚至人为因素也可以造成洪水泛滥。它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具有灾害性,当洪水超过一定限度后它将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走上游大量泥土、甚至恶化水质;另一方面具有有益性,适量的洪水能够涵养底下水源、清淤河道、带来的淤泥肥沃了两岸的土地、改善生态环境等。

调整人与洪水对立、对抗的关系,建立起新型的人与水关系,即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给洪水以空间,学会与洪水共存,由简单的控制洪水转变为既要适当控制洪水,改造自然,又须主动适应洪水,与洪水和谐共处、共生。新型人水关系包含三方面含义:第一是对洪水防治;第二是对洪水的利用;第三是改善生态环境。基于新型人水关系的城市防洪规划就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考虑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实现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防洪规划与城市规划一体化

城市防洪规划是指统筹安排各种预防和减轻洪水对城市造成灾害的工程或非工程措施的专项规划,是受洪水威胁的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所在地区河流流域防洪规划的组成部分。洪灾是客水入境造成的,涝灾是本地降水过多而造成的,洪灾和涝灾往往是相辅相成、相伴而生的。目前,我国城市防洪规划中大多数包含排涝规划。

我国古代的城市建设中,已经将防洪排涝因素纳入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城池建设为军事防御与防洪工程的统一体;二是城市水系为多功能的统一体,具有给水、排水、交通、防火、美化环境、军事防卫等多种功能。中国古城的防洪体系主要由障水、排水、交通、调蓄四个系统组成,这些规划思想值得现代的城市规划借鉴。

现代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应包含:挡水系统的规划,排水系统的规划,交通系统的规划和调蓄系统的规划。随着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水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城市防洪应从以往单一地修建防洪工程来防灾减灾转变为保护城市安全与改善城市环境并重的综合治理过程,把工程措施与水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在防洪过程中要掌握好“防”与“避”、“防”与“保”的关系,既要考虑我国城市社会发展现状,又要考虑城市社会长期发展对环境的要求,树立“大防洪”观念,将城市防洪与长期的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当前一些发达国家花费巨资整治、美化城市河岸,这些实例为我国城市防洪规划提供了经验。因此,从我国城市防洪规划目标来说,必须将城市防洪保安的工程建设与水环境的改造、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将防洪堤、岸滩、水域有机结合,改造城市中心区的水环境。同时在城市防洪规划、防洪工程设计和防洪设施的管理工作中,应有意识地考虑其多功能作用。倡导城市防洪建设与城市资源有机结合,通过精心布局与设计赋予城市山水变化自然情趣。在保障城市防洪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堤防高度,通过建筑、道路、景观小品、亲水设施、各类植物的选择等与堤坝相结合,打破单调冗长的堤身,创造多样化的滨河景观和滨水空间。

三、结语

现代城市防洪排涝在维护护城市安全的同时,应与水环境改善、城市建设一体规划,增强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调控能力,构建起水利、生态、景观、交通相互协调和有机组合的城市水生态系统,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防洪排涝和生态环境成为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人水和谐思想的指导下, 将城市防洪和城市建设统一规划, 为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在分析当前城市防洪排涝现状的基础上, 城市防洪排涝应从单一防灾减灾转变为保护城市安全与改善城市环境并重的综合治理过程, 把防洪工程措施与水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建设人水和谐的城市。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生态环境,人水和谐

参考文献

[1]方国华, 钟淋涓, 苗苗.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安全研究[J].灾害学, 2008.

[2]叶健.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研讨[J].江苏水利, 2002.

[3]吴泽毅.关于城市水利的几点思考[J].江苏水利, 2003.

[4]方子云.可持续发展与防洪新战略[J].人民长江, 2000.

考量城市防洪排涝标准问题 篇10

水是生命之源, 城市缘水而生, 自然面临洪涝防御安全的标准选择问题, 并且受制城市政治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任何城市防洪工程, 都必须以可靠的水文研究为基础。在沿海城市, 既要明确河道洪情的规律, 而且更需注意潮汐波浪影响城市防洪排涝的现实。城市遭遇暴雨积水成涝, 直接经济损失巨大, 严重影响公众安居乐业。基于公众质问和民生追究, 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 显得迫切重要。

2 问题思考

根据城市重要性和洪涝水特性及地形地势甑别选择, 从理论至实践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能性, 对暴雨事态的成因与进展, 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判断, 以最大限度实现人水和谐, 考量城市防洪排涝标准问题。

2.1 规范应用

城市的的防洪排涝规划由政府职能部门负责控制实施, 主要涉及水利与市政。执行相应的规范依据, 流于程序审查缺乏相互协调统筹。即使防洪标准统一, 关键在于具体指标采用分歧, 如同标准的设计降雨量:市政部门对暴雨选样采用年超大值法, 水利部门对暴雨选样采用年最大值法。相同暴雨重现期条件下, 两种选样方法得出的设计暴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症结在于年与次频率的混淆, 没有转换相对应的重现期, 造成雨水管网与城市治涝工程难以配套, 由此带来一系列内涝问题。其实按同标准设计暴雨量年最大值法明显大于年超大值法 (选样系列短、代表性差) , 根据暴雨重现期排序频率相关研究成果[1]:选样的年最大值与非年最大法两者概率关系:

将相应的重现期:P (TM) =1/TM, P (TE) =1/TE代入上式 (1) 进行数学变换, 得到其重现期相互转换关系:

式中:TE为非年最大值暴雨重现期a, TM为年最大值暴雨重现期a。

当重现期大于10a时, 两者趋向一致基本接近。否则存在相当差异或者对应暴雨设计量相差悬殊, 正是市政采用低重现期的缺陷所在, 基于暴雨样本系列数量少, 致使无法符合防洪需要的根本原因。而现在资料积累至少30a以上, 完全可以利用年最大值法, 而且具有预测暴雨的基本条件, 来推求暴雨产生径流, 比较符合实际情况而且能够满足完善防御功能要求。

2.2 洪涝界定

降雨径流成因是界定洪涝的依据。涝指在区域内自然降水过量, 积水不能及时排水而造成的灾害, 洪指山区通过城市的河道和周期性流水山洪沟发生的洪水。涝水水势小, 时间长, 水流平缓, 破坏程度比洪水小。山洪暴涨暴落, 历时短, 水流快, 冲刷破坏力大。因此防御单纯涝水的标准要略低于山洪, 一般按照洪水标准的中下限确定涝水标准。为解决城市防洪与排涝协调问题, 应该将排涝纳入防洪中考虑, 重点关注暴雨产生径流的特征指标:峰 (流量洪峰) , 量 (洪水总量) , 型 (历时类型) ;突出涝水特性要素:漫淹范围、积水深度和持续时间。

2.3 因素关联

综观城市沿革, 古代城市设置都有环城河, 目的防御洪水减轻对城区的排涝。而现在随城市区域的拓展, 行洪排水的河道功能混合, 既防洪又排涝, 而且兼顾水景观融合, 因此标准必须一致;又因土地价值提升人为侵占或者变相减少水面率, 致使降雨产生径流漫溢, 根据浙江省水面率规定 (老区8%新区12%) 要求相对偏高, 必须通过改造但是任重道远;城市主要河道构筑物设置, 直接影响排水流量连续性, 或者节制闸开启度牵制于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 临海排水闸受潮汐涨落影响, 因为洪潮最不利组合规律, 是认知洪涝致灾的关键, 主要涉及降水区域的滞蓄容积、汇流时间与潮峰顶托的遭遇状况, 因潮汐周期变化存在短周期8.85a长周期18.61a, 其组合宜用周期最大值法, 故设计潮位系列至少要28a。一般认为洪潮最不利组合状况, 潮峰滞后洪峰1~2.5h, 针对滨海地带汛期遇降雨排水必须及早, 腾出滞洪有效容积, 以调节缓解漫溢致灾程度和持续时间。而目前, 城市排涝标准尚未统一, 只是参照农田植物耐淹标准拟定, 缺少人本关怀致使公众无法接受, 为此要明确降水量、受淹范围、积水深度和持续时间, 完善防洪排涝防御体系的风险图, 并且公布于众。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水平和社会公众接受风险的心理耐受程度。

既定城市防洪排涝标准, 以不变应万变正是管理发挥效能的职责。标准具有时效性, 在使用期内担负功能的工程肯定会衰减, 甚至老化丧失需要维修养护、更新改造, 以弥补修复完善其缺陷满足正常运行功能, 从而延长工程使用寿命, 实现控制运行调度发挥效能。需要特别澄清工程使用寿命的认识误区, 并不是说超过使用年限就报废无法使用, 其实还可以通过管理和工程措施得以修复发挥其功能作用, 即人为延长工程使用寿命, 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沿用至今就是明证。

至于工程使用寿命与选定设计标准的相关状况或者影响程度, 遵循符合概率理论:如果事件设计重现期为T, 则事件在任何一年中出现的概率为1/T, 不出现的机率为 (1-1/T) , 合理使用年限为L (L≤T) 而且属于彼此无关的独立事件, 因而重现期为T的事件在L中, 不出现的概率为 (1-1/T) L, 出现的概率或危险性则为:

式中:T为工程设计暴雨重现期a, L为工程使用期年限a。当T比较大时, 通过数学变换为近似公式 (4) , 其最大值P

从表1概率分析可知, 预测遭遇暴雨设计重现期取决于使用年限, 当T=2a在L=10a就接近100%, 即每年都会发生, 如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年久失修或者管理缺失, 肯定逢雨必灾;当T=L=30a内发生的可能性至多63.8%, 平均状况接近1.5a一遇, 出现暴雨可能受涝致灾会时常发生;当T=L=50a在50 (T) a可能性至少63.6%, 可靠度只有36.4%难怪会经常受涝致灾;说明不论采用多高的防洪标准, 随着使用期限延续遭遇洪涝可能性将会大幅度提高, 完全有必要考虑其发生超标准暴雨的风险。

根据城市工程防御洪涝要求 (可靠度P=1-P (t) ) 和使用年限的维护周期 (需要大修维护年限t) , 确定设计暴雨重现期T可利用公式 (3) 或者 (4) , 令t=L变换得到如下相互关系:

从表1~2计算成果及公式5可知, 相同可靠度的设计暴雨重现期随使用年限的维护周期增大而迅速提高, 又设计暴雨重现期与维护周期的t/T存在无穷组合, 应该侧重经济性衡量而慎重确定。常规土木工程设计使用基准30~50a, 主要考虑主体结构安全与材料耐久性, 参照国内外关于设计使用年限的规范, 在使用年限内的正常维修养护周期一般为5~10a, 与国家实行的“5年计划”相适应, 从而选定设计重现期与其重要性和公众接受程度相匹配。为此满足公众期望可靠度要求至少为75%, 综合暴雨、潮位取样系列的代表性基本要求, 确定重要城市防洪排涝基本设计标准的重现期至少为30a。

针对城市区位功能所需防护要求, 即使采用相同重现期标准, 势必区别对待 (中心区:居住区、商务区和工业区防护可靠度大于90%, 维护周期小于5a;公共区:公共交通以及休闲绿地区域防护可靠度大于80%, 维护周期在5~10a;承纳区:滞蓄洪涝区域防护可靠度大于75%, 维护周期小于10a) 承受灾害期望目标, 考察权衡得失的特殊性, 着重体现经济合理性, 显示防护重要性, 要针对性采取相应正常维护周期, 保证突出重点, 兼顾统筹一般, 预测暴雨产生洪涝超越概率的可能性。为此, 初步拟定城市防洪排涝设计重现期T与防护可靠度P及维护周期t相互关系, 详见表3。

3 结论展望

城市防洪排涝的标准选择要趋于一致, 并且设计暴雨重现期宜采用年最大法, 客观分析符合满足防御功能和公众期望的要求, 落实维护周期补偿工程使用寿命。这些观点基于概率原理的风险理论分析, 有待于实践的完善成为遵循的标准, 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浅析罗隐排涝泵站的泵组安装 篇11

关键词:罗隐排涝泵站;泵组安装

中图分类号:TV6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27-0052-02

景丰联围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境内,坐落于西江的左岸,围内有9个排涝区,罗隐排涝泵站属景丰联围内鼎湖新城区的广利排涝区,由罗隐、石咀、广利三个排涝泵站共同承担广利排涝区的排涝任务。在工程建设方面,罗隐排涝泵站是肇庆市景丰联围排涝泵站二期应急除险达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西江干堤——肇庆市景丰联围桩号19+360处的一级排涝泵站。罗隐排涝泵站的设计排涝标准按10年一遇24 h暴雨1 d排干设计,设计排水流量40.35 m3/s,总装机容量为5 110 kW,分别为:4台1600HD-9(0 °)立式混流泵大泵与2台1000HD-9(-4 °)立式混流泵小泵配合组成,而大泵配1 100 kW的立式异步电动机,小泵配355 kW的立式异步电动机。

罗隐排涝泵站是把水工建筑和机电安装分成两个标段,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水工建筑和机电安装是由两个施工单位配合完成。现在主要分析罗隐排涝泵站机电安装中的泵组安装。

1 施工准备

在安装前,参建各方对安装图纸达成共识,没有异议,并确认安装现场已具备安装条件,泵组已就位,设备及人员已配备齐全。

2 大泵组(1600HD-9)安装程序

罗隐排涝泵站大泵组(1600HD-9)的安装程序如下:水泵基础打毛、检查验收→基准中心、高程放线→进口底座、泵底座就位,中心、高程调整→进口底座二期混凝土浇筑→压环

与填料与进口套管联接,装入进口底座→吊入叶轮套管→叶轮外壳吊入叶轮两侧→导叶体、中间接管、泵座联接吊入与泵座联接→泵座中心、水平调整→泵座二期混凝土浇筑→600弯管吊装→出水管组安装→穿墙钢管二期混凝土浇筑→拍门安装→电机下机架、定子就位,中心高程水平调整→电机二期混凝土浇筑→泵轴吊入与叶轮联接→转子联轴器组装吊入→上机架吊装→推力轴承组装→电机轴线联接→联轴器联接→泵组轴线组装→叶轮外壳组装→转动部件中心调整→电机气隙、叶片间隙测量→水泵轴承、水箱、密封函等安装→电机冷却器、导轴承等安装→油、水管路安装。

3 小泵组(1000HD-9)安装程序

罗隐排涝泵站小泵组(1000HD-9)的安装程序如下:水泵基础打毛、检查验收→基准中心、高程放线→泵体就位,中心、高程调整→泵座基础、进口底座二期混凝土浇筑→伸缩节安装→出水管安装→穿墙钢管二期混凝土浇筑→拍门安装→电机座就位,中心高程水平调整→传动轴安装→轴线调整→电机座二期混凝土浇筑→电机安装调整→联轴器联接。

4 机组放线

根据轴线标记,放出泵组中心X、Y轴线,各台机组必须一次放出,并做好标记。根据提供的标高,设定各安装高程。中心、高程标记必须采取保护措施,以免被移动或破坏,而导致安装位置有误。

5 底座安装

底座是泵组安装的第一个部件。安装前,要求复查有关尺寸必须与图纸相符,且外表清扫干净。根据现场基准高程,在基础上用坐浆法均匀埋设6块厚12 mm的垫板,并在垫板上相应位置放上成对楔子板,用桥吊将底座吊入置于楔子板上,然后按基准中心线挂十字线,利用千斤顶、楔子板调整底座中心、高程,水平测量用框形水平仪加水平梁测量,底座中心、高程、水平必须同时符合规范及厂方要求;然后在水平仪的监测下对底座加固,并浇捣二期混凝土。

6 叶轮安装

底座二期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将套管先行就位,叶轮体在安装间按要求检查清扫,并进行油压严密性渗漏试验。合格后,将套管放在支撑物(枕木)上,用天车吊入叶轮,使其安放位置基本中心,高程比设计低10~20 mm,固定牢固。

7 泵座、导叶体安装

泵座是泵组安装的主要部件,承受水泵固定部件的全部重量。安装前,必须复查相关尺寸,与图纸相符,外表清扫干净,根据现场基准高程,在基础上用坐浆法均匀埋设6块厚16 mm垫板,并在垫板上相应位置放上成对楔子板,用桥吊将泵座与导叶体组装后整体吊入置于楔子板上,然后按基准中心线挂十字线,利用千斤顶、楔子板调整泵座中心、高程,水平测量用框形水平仪加水平梁测量,泵座中心、高程、水平必须同时符合规范及厂方要求。然后在水平仪的监测下对泵座加固,并浇捣二期混凝土。泵座二期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继续泵组其他部件安装。

8 弯管、伸缩节安装

吊弯管与泵座联接,并以导叶体上的下水导轴承孔为基准中心悬挂钢琴线,调整弯管使其上水导轴承孔与下水导轴承孔同心,然后以弯管的实际中心、高程来安装、调整伸缩节,并进行加固,再浇捣二期混凝土。

9 拍门安装

用汽车吊将拍门放入出水口,再用葫芦就位安装,合格后加固,并浇捣二期混凝土。

10 泵主轴吊入与叶轮联接

(1)在叶轮体上对称地装入两根连轴螺栓,作为吊装主轴时的导向杆。

(2)用厂家配给的专用吊具吊起主轴,对正方向后落在叶轮上。

(3)在法兰止口装入后,对号入座地装入其他连轴螺栓。这一过程中连轴螺栓及螺母应加适量的润滑剂,如水银软膏或黄油、透平油。螺栓插入有困难时,可用千斤顶缓慢推送,但不得锤击。

(4)逐步拧紧连轴螺栓,使各螺栓压紧力均匀一致而且达到设计要求。

(5)用塞尺检查结合面的贴合情况。一般来说,结合面应无间隙,某些局部的合缝处可能未贴合,但0.05 mm的塞尺应不能插入。

(6)将螺栓头及螺母用点焊方法固定在法兰上。连接螺栓的点焊固定须在测圆和修磨之后进行。

11 水泵转动部件中心、高程调整

在电动机吊入之前,初步调整水泵转动部分的中心、高程符合规范要求。

12 电动机吊入

(1)安装前检查。安装电机前,必须首先依照制造厂的《产品装箱发货明细表》核对和检查电机的零部件是否齐全。安装前对没有包装的零部件,不仅需要详细检查其是否受到某种机械损害,而且依据产品图纸对其中主要的零部件进行检查,这样可以及早发现问题,若发现问题应及早设法补救。检查完毕后,清扫零部件上的泥垢,然后按照安装的先后次序,将零部件排列好安装。机座标高、定子引出线的位置、温度计与电缆的引出位置都必须依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与水力机械部分核对是否与设计一致。安装前还须了解下列事项:排涝泵站布置,起吊工具,起吊用钢丝绳工具是否齐全,以及电机最重件的重量。安装前必须将各零部件小心地、有序地排列在安装工场上,并在整个安装过程中都需保持零部件的清洁和不受损害。

(2)利用厂房原有的起重设备将电机整体吊装。

13 电动机与泵轴联接、叶轮室安装

将电机轴与泵组主轴用螺栓紧固地联结起来。电机与主轴联结好后,将分瓣的叶轮室把合,按要求安装就位调整叶轮室与叶轮间隙,再调整上导轴承瓦间隙。

14 轴线调整

泵组整体盘车,测量上、下水导摆度值,要求相对摆度值符合规定的要求,否则在法兰处加铜垫片来调整。

15 轴承的安装

将分半轴承就位配合,间隙调整合格后与轴承重把合牢固。

16 水泵密封填料涵及泵组各部件安装

安装密封填料涵,调整其间隙保持均匀,填料稍微压紧即可,待试机时视漏水情况调节。在泵组调试前,按有关设计要求完善泵组其他部件的安装。

在泵组安装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认真落实事前制定的安全措施方案,做到安全文明生产,消除事故隐患。

泵组完成安装后,经验收合格,在调试及试运行过程中,泵组的各部件均运行正常,达到设计要求。泵组的顺利完成为罗隐排涝泵站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肇庆市鼎湖新城区,尤其是广利排涝区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排涝保障。

Analysis of Pump Installation for Luoyin Drainage Pumping Station

Li Huowen

Abstract: Luoyin drainage pumping station is to divide the hydraulic construction and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into two sections. Therefor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hydraulic construction and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are completed by both construction units. The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pump installation i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of Luoyin drainage pumping station.

排涝站施工监理现场管理 篇12

1.1 协助业主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

施工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过程, 主要是有很多的站点集中在一起, 例如引水工程、泵站的厂房、机电的设备等, 都是集中于一体的, 牵涉的方面也是比较广的, 设计的专业也是比较复杂的, 是一环扣一环的, 因此, 必须要选择一个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管理完善、信誉良好的的施工单位。选择一个良好的施工单位, 对于保证排涝站的施工、安装和日后的完善等都是很重要的。所以每一个监理的工作人员都需要选择一个好的施工单位来把好施工这一关。

1.2 对于设计交底的工作

每一个设计单位, 不仅仅要加强各个设计人员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监理部门还要组织相关的设计部门对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 并且要合理地解决在图纸中遇到的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每一个施工单位要进行认真的复核、审查有监理部门所签发的图纸和设计文件, 若是发现问题要及时地向上面反映。对每个施工单位所提出的问题, 要进行认真的修改, 及时给予施工部门一个合理的答案, 这样操作不仅节省人力, 也能够节约很多物力。

1.3 要严格地执行建筑材料的安装和检验工作

对于施工部门所使用的建筑材料要进行及时的检验, 要严把各个设备的质量关, 要搞好排涝站的施工关键, 并且要严格地进行监理。首先, 需要对建筑材料以及相关的建筑设备的采购和安装, 严格地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执行, 在选择的时候要保证体系、技术力量是雄厚的, 售后服务是良好的。其次, 对建筑安装的材料要进行及时地检查和验收, 材料进场的时候至少要有三证, 并且还要出示相关的试验报告。一旦发现不合格的材料要坚决的退还, 并且要立即清离现场。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定期地抽查和跟踪材料相关的使用情况, 禁止伪劣的产品掺入。再次, 要加强对建筑材料和成套设备的验收工作, 在一般的情况下, 很多业主都是委托相关的施工单位来进行验收的, 但是监理人员也有参与验收的责任, 主要检查的目标就是设备的型号规格, 技术参数等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 对于一些备品和备件是否齐全, 对于一些外观是否有损坏的现象, 若是有损坏的现象就应该及时的向厂家联系进行调整。另外, 还需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验收工作制度, 每一个建设工程都需要以质量第一为根本的目的, 使得各个部门都能充分地认识到工程质量好坏的重要性, 同时还必须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申报制度, 对于隐蔽的工程与关键部门的验收制度、工序等都应该达成统一, 共同去遵守相关的质量检验制度。

2 施工过程中工程进度的控制

为了保证施工的工程能够按期地完成, 建议工程师应该对工程总量进行全面了解, 根据工程建设拟定合同和计划, 编制对进度有控制性的目标和施工计划, 并且要对施工工程进行合理地安排。对相关的施工单位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并且要达到合同工期目标的要求。同时每一个监理工程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掌握和控制工程进度, 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小范围调整, 若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进度存在很大的偏差, 那么根据合同分析的相关原因和责任, 采取相关的措施。如果仍然不能够按时完成工程, 就应该及时地向建设单位申报, 经建设单位批准之后对进度和计划进行有效地调整。

在排涝站施工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工程都是由几个施工单位一起建设的, 所以要协调好每一层的关系都是非常必要的。若是协调得好, 就会全面地促进施工的进度, 若是协调得不好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妨碍工作的展开。所以处理好各种关系, 不仅能节省很多人力和物力, 还能节省很多财力。

3 排涝站的施工投资的控制

排涝工程在施工阶段, 能够影响其投资的主要因素是施工的工期问题、工程质量成本问题、材料成本问题、人工成本问题等。监理工程师在此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并且有效地协调好各个建设单位的设计问题, 实现其目标的管理。首先, 要保证排涝项目的顺利施工, 建设单位必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筹资方案, 做到资金的有效落实。其次, 需要编制自己的透支目标和对应的投资计划, 根据施工的阶段来对其使用的计划进行审核, 审核相关的单位完成的工程量和单位的费用。再次, 要搞好施工的质量和施工进度等问题, 对其施工全过程的投资价值进行全面额估测, 并且采用动态跟踪的方法进行动态的控制。最后, 要加强工程量的制度, 在计量的过程中要严格地按照相关的标准来进行计量, 工程的价款所支付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来进行, 力争资金的流出与工程的进展是同步实施的, 提高资金使用的效力。排涝站在建设的过程中, 监理要协助建设方积极主动的与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协商, 形成一个合理的合同, 以便能够很好地控制投资的费用, 对于不论那种原因造成工程费用恶化施工, 使工程变更, 都必须要认真的对待, 以便能够控制好投资的费用。

4 排涝站施工的安全管理

4.1 建立安全的管理机制

在施工的过程中,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安全的管理机制, 在推行安全生产的过程中, 必须要严抓安全生产管理。这主要是关系到人民的财产安全, 也是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的保障。根据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 对机构的相关设置, 对人力资源的安排, 对各个阶层的人所需要负的责任要明确, 并且要保证层层落实, 严抓、紧抓。

4.2 建立有效的安全保障计划

在排涝站施工的过程中, 需要建立一项有效的安全保障计划。在施工的过程中, 安全员是不能缺少的, 对施工队伍要有一个安全保障计划, 对工程的基本情况要能够明确, 对工程的目标要进行控制, 对工程的程序也要进行控制, 对相应的组织结构和责任权利等都要进行掌握。对一些施工中不安全的行为, 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

4.3 加强安全教育

对于施工建设的工作人员, 必须要提高其安全的意识。在施工前必须要进行整体的授课, 实地的演练, 全面地分析, 要推行安全周、安全月等相关活动来督促大家提高安全意识。

5 排涝站施工成本的控制

5.1 制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在施工的过程中, 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成本, 降低费用, 并且要能够认真地研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可以通过技术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法, 也可以通过经济的合理制度来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保证技术组织计划能够落实, 工程技术人员要能够制定相应的措施, 最好形成一个措施落实一条龙的服务。

5.2 对工程成本的控制

首先, 人工资源的控制。人工费用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 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改善劳动组织, 减少浪费的现象, 实行奖罚的制度, 不断地加强技术的改造和培训工作, 并且要加强劳动纪律, 严格控制一些非生产人员的比例。其次, 对材料的费用要进行控制。材料的成本占所有费用的五分之三左右, 在采购的过程中, 不仅仅要满足质量的要求, 还要对价格有一个很好的控制, 对一些材料可以采用签订供货的承包方式。施工的项目管理部门要做好材料的验收和入货、出货的记录。要定期或是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要及时地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 控制施工的成本。

5.3 降低工程机械施工所使用的费用

在施工过程中要能够合理地使用机械设备, 并且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 提高工作效率, 坚决抵制浪费。要降低人工的费用, 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制定劳动的责任制度, 并且进行适当的分配和奖励, 提高劳动效率。

6 结语

对排涝站的控制, 主要应该对工程项目施工的年限有一定的控制, 建房合适的就要就地取材。对安全方面要进行全面地控制。对经济方面也要实行全面地控制。

参考文献

[1]施传良.土工冲灌袋在林浦排涝站 (闸) 工程围堰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 2010, (2) .

上一篇:物理负担尝试教学管理下一篇:高脂血症的正确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