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选课系统

2024-09-26

研究生选课系统(精选11篇)

研究生选课系统 篇1

0 引 言

选课是学分制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绝大多数选课系统中所使用的算法都是抽签算法,该算法虽然公平、合理,但由于抽签时的随机性太大,因而最终的选课结果可能与学生的期望结果相差较大。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参考权值的抽签方法,从而使得选课结果更加合理、科学,更加体现人性化管理理念[1]。

1 抽签算法基本思想

抽签算法是把整个选课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预选课阶段和抽签确定阶段[2]。在预选课阶段,学校教务管理部门首先要设置选课的基本条件(对学生选课资格的限制和对所选课程的限制等)和选课时间(起止时间)。然后每位学生按预先设置的选课规则进行选课;抽签确定阶段,预选结束后,并不会立即得到自己期望的结果,自己所选课程能否有效,还需等待教务管理员根据选课的实际情况进行抽签处理,处理完成后才可生成有效课表。

在抽签时,首先应规定一个开课人数限制的底限和上限,假设某门课程的选课人数达不到开课规定人数,可以让学生重选或取消该门课程的开课资格。当开课底限达到了,然后再看某门课程的选课人数是否超过上限,没有超过上限时,则将所有学生全部列入课表,如果超过了上限,则采用平均分布概率进行相应处理,对没有抽中签的同学,学校教务部门可另行通知重新选课[3]。在整个过程中,选课结果和选课的时间先后没有任何关系。

2 抽签算法评估

该算法尽最大的限度满足了学生选课的基本愿望与要求,使得每个学生在选择过程中保持平等的选择权利,最终的结果也相对平等、合理、科学。但是抽签后的结果很难达到所有同学所期望的满意度,因为它没有考虑体现人性化的管理理念[4]。为此,对原始的抽签算法进行的改进,形成一个改进的抽签算法即基于权重的抽签算法。

3 基于权重抽签算法的设计

传统的抽签算法在抽签阶段利用了平均分布概率算法,使得选课的最终结果和选课时间的先后毫无关系,进而保证选课的公平性。但这种算法具有随机不确定性,最终的选课结果与学生的期望值差异较大,缺乏人性化管理理念,给选课后期的教务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麻烦。因而。为了在公平的基础上使得选课的结果更加体现学生的期望,在该系统中采用一种改进的抽签算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即采用权重抽签算法来实现[5]。

这里的权重包含2种含义:其一,是给参选的每门课程规定若干个期望选中权值;其二,是给每个参选学生赋予相应的权值,而且该权值会随时发生变化。

在选课前必须给每门参选课程设置3种期望权重值:期望选中概率高权重为8;期望选中概率一般权重为5;期望选中概率低权重为3。在预选课阶段,可以将参选学生的权值导入系统,学生选择每门课程时,必须要选择相应的权重值,为了使其更加合理,应规定,同一学生所选的课程对应的权重不能全部相同,否则,所有结果无效[6]。选课结束后,分以下几种情况处理:第1种,如果某门课程的选课人数超过最低底限而小于该门课程允许的最大容量时,则将所有选课学生列入最终名单;第2种,如果所选人数超过规定的最大容量时,则抽取选课时选择权重值高的同学列入最终名单,若该名单中人数小于等于规定的最大容量时,则将该名单中的学生列入最终名单,然后删除权重值小的记录,安排重选;如果按照课程权重值筛选的名单中人数仍然超出该课程的最大容量时,则参考学生的权重值,即把在该名单中学生权重值高的列入最终的选课名单[7]。因而在这种方法中,抽签时采用了参考权重的抽签思想,更加体现了学生选课的期望,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该算法具体描述如下:

(1) 给每门参选课程设置期望权重值。

(2) 学生入学时,给每个学生一个平均权值。

(3) 参选课程数据、参选学生数据初始化。

(4) 学生选课。

(5) 如果某门课程的选课人数小于开课限制人数时,转(7)。

(6) 如果某门课程的选课人数大于该门课程的人数容量时,抽取选择课程期望权重值大的记录,删除权重值小的记录,转(9);若抽取人数小于等于规定的最大容量时,转(10);然后删除权重值小的记录,转(9);若按照课程权重值筛选的名单中人数仍然超出该课程的最大容量时,则参考学生的权重值,即把在该名单中学生权重值高的列入最终的选课名单,转(10)。

(7) 选择某门课程失败,转(9),但确实有特殊原因要求选择该课程,则转(8)。

(8) 临时增加选课记录,修改确认记录数。

(9) 修改选课状态信息,通知学生重新选择。

(10) 生成最终选课信息表。

基于权重抽签算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4 学生权重值的动态变更

学生入学时,学校给每个学生赋予一个权重的平均值Q。

(1) 学生权重值有大的变更时根据其参与在教学活动中的奖惩为条件。具体设置如下:

上学期所选课程全部合格时权重值加1,记为q(1);

上学期受到奖励1次,则权重值加2,记为q(2);

上学期参加1次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则权重值增加1,记为q(3);

上学期四、六级考试通过,则权重值增加1,记为q(4);

上学期受到纪律处分1次,则权重值减3,记为q(5);

上学期专业课不及格1门,则权重值减1,记为q(6);

上学期选修课1门不及格,则权重值减1,记为q(7);

上学期选修课缺课1门,则权重值减0.5,记为q(8);

上学期缺考1门课程,则权重值减3,记为q(9);

学生学籍异动1次,则权重值减6,记为q(10)。

(2) 对当前权值进行更新undefined。

5 结 语

该算法的实现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使得选课结果更加合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体现了人性化管理理念。避免了传统抽签算法中抽签的随机不确定性,最大限度体现了学生选择课程的主观意愿,具有极强的人性化理念[8]。

其次,避免了学生盲目选课。在以往的选课中,学生对于课程的选择茫无头绪,对能不能选中没有任何的把握,而权重抽签算法就要求学生选择课程的权值,这样在抽签时基本保证了期望值高的学生能够选择到该课程[9]。

最后,有利于教学管理和加强学风。 由于学生权重值的变化与学生平时参与的教学活动及其参与的各种有益活动有关,所以要想保证权值较高,必须平时严格要求自己,端正学习态度[10]。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和学习风气的加强。

参考文献

[1]黄海东.网上选课系统的算法分析与改进[J].湖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7-28.

[2]关慧,由德凯,侯建梅.网上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4,18(4):295-298.

[3]李冰颖,夏利民,舒远仲.学分制模式下网上选课系统的算法探析[J].江西科学,2004,22(5):358-360.

[4]刘军,阳小华,黄洁.基于.NET组件技术的选课管理系统的设计[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6,19(2):53-55.

[5]李金良.浙江师范大学选课系统负载平衡研究[J].计算机时代,2006(7):42-43.

[6]杨海龙.网上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科技信息,2005(8):16.

[7]章发太,陈维斌,吴金龙.华侨大学网上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2(11):61-63.

[8]赵波.选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1(4):245-248.

[9]梁里宁.网上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5):39-42.

[10]尹秋菊.基于WEB混合模式信息系统研究应用[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2(3):13-15,8.

研究生选课系统 篇2

随着无纸化办公的普遍实现,信息的自动处理以及网络式的信息交互方式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让计算机来管理学生的信息是现在各个高校都在积极进行的工作之一,也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网上选课与传统的选课方式相比更加节约资源,增加了学生选课自主权。

学生选课系统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以越来越受到人民的重视,是一个学校不可缺少的部分, 学生选课系统就是为了管理好选课信息而设计的。学生选课系统的将使选课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选课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选课情况。

与传统的选课方式相比,网上选课系统利用局域网为学生选课带来了便利。学生在学校的公共机房或者宿舍的个人电脑上通过网络来选课,只要选课还没有截止,学生能够灵活的修改自己的选课情况,大大提高了学校选课工作的效率。教务处的教师则通过选课系统的管理员子系统来管理学生的选课情况,使得学生选课工作达到系统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工作效率。

网上选课系统针对在校学生和教师使用。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由于学校教学制度的改革,现在大部分高等院校开始实行的是学生的自主选课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按照学校安排好的课程上课)已经不能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如果仍然通过纸上的方式选课,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另一方面浪费时间以及会在人为的统计汇总过程中出现可避免的差错等情况。随着高校人数的增多,上述弊端会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来。如果利用网络进行选课,学生只要在计算机前输入自己的个人选课信息即可完成教务部门原来几倍的作业量。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提出代课申请完成课程发布的工作更加容易,得到教学的信息更加快捷,因此通过网上选课系统可以大幅度的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方便了教学工作。

二、文献综述(课题的应用背景和前景)

随着校园数字化建设的发展,学生选课管理已由手工处理方式转换为计算机管理方式,学生选课管理的信息化成为学校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主要手段。传统的网上选课管理系统大部分采用ASP、PHP、JSP、VBScript、JavaScript等编程技术,用这些编程技术开发的网上选课系统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程序复用程度低、重复劳动大、浏览速度慢、系统安全性差等缺陷和不足,严重制约了选课系统建设工程的发展。ASP.NET是微软公司2月正式推出的新一代编程语言,与传统的网上选课系统开发技术相比,ASP.NET具有许多重要的优点,如简易性、安全性、可管理性等,能够大大加快开发效率,从而为网上选课系统的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研究生选课系统 篇3

关键词: Agent; 选课系统; 工作流; 产生式规则; 推理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10-34-04

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人们对软件的功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这些需求推动了软件工程的发展。在软件开发的早期,人们利用功能分解的方法开发程序,后来又出现了结构化和面向对象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提高了软件的生产效率。但是,随着软件的复杂程度、并行程度的提高,传统的面向对象的方法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人们开始将Agent思想运用到软件工程中。Yoav Shoham早在1993年就提出了Agent-oriented programming(AOP)。Agent是一种特殊的对象,因此,面向Agent技术是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的一个特例,它并不是完全不同于面向对象技术的一套新方法,而是对面向对象技术的发展,它被誉为“软件开发的又一重要突破”。

本文利用面向Agent的软件开发方法,结合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原理和原则设计系统模型;同时将工作流技术与Agent技术相结合,设计多Agent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对选课系统进行实例化,有效地协调系统中不同角色人员的不同活动,尽量避免冲突,使选课系统更加科学化、高效化、智能化、安全化。

1 Agent和工作流基本概念

Agent技术源于分布式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新的综合,可用来解决复杂分布的现实问题。Agent按其应用,又分为单Agent和多Agent系统两种。面向Agent的软件开发方法是对基于Agent技术的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Agent是具有自主性、自动性和智能化的对象,它强调封装的概念,使用消息传递的通讯方式,并且可以使用继承和聚集定义结构,其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面向Agent的方法继承了面向对象和面向模块方法的优点,具有模块性、重用性、扩张性、移植性的特点。

工作流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业务流程,它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使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图2为工作流管理的系统图。工作流技术被业界广泛应用并迅速发展,它的主要特点是使业务的处理流程自动化,使人与应用工具之间相互协调工作,以完成某项工作。工作流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让合适的人或软件在恰当的时间执行正确的工作。

目前的工作流系统缺乏健壮性和可重用性,没有备份机制和有效的恢复手段,容错问题基本上也没有考虑,系统对于出错的恢复弹性是极小的。传统的工作流系统在定义流程时隐含假设了所有的任务的实现和它们之间的协作均能被事先准确、完善地定义,事实上并非如此,大量业务流程对环境变化很敏感。同时,由于许多工作流运行周期长,在运行过程中难免发生变化,因此,工作流管理系统必须考虑异常情况和例外的处理。

鉴于上述原因,Agent技术与工作流技术的结合成为了如今研究的重点。目前,大多数工作流管理系统都是独立地管理单个工作流,忽略了其间的资源约束关系,而基于Agent的工作流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基于Agent的工作流技术对解决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中的问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是软件工程方法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利用Agent可以有效地解决下列问题:

⑴ 工作流系统中的资源冲突问题;

⑵ 执行中的模式僵化问题;

⑶ 用户被动地处理工作项问题。

本文提出一个多Agent工作流管理系统。该系统的结构是一个递阶、不确定的动态结构。其模型结构如图3所示。

图3中的模型结构,横向将工作流管理分为工作流开发环境和工作流运行环境。纵向将工作流管理与业务流程过程分为定义层、控制管理层和流程建模层。

⑴ 对话定义层

由用户接口Agent和工作流定义接口Agent组成,是用户与计算机进行人机对话的接口,也是系统获取外部信息的接口。

⑵ 控制管理层

由工作流服务器和Agent服务器组成。

工作流服务器借助于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解释过程定义,控制实例的执行,控制工作流中各种活动的执行顺序等。在工作流的创建和执行过程中,工作流服务器同Agent服务器交互,Agent服务器根据工作流服务器中的流程控制信息,完成相应的Agent的生成,调度和执行。例如:在工作流实例的创建过程中,根据工作流服务器中的相应活动的定义和描述,系统服务器生成相应的任务Agent,并在跟踪服务器中注册。

Agent服务器实际上是为任务Agent提供服务功能的代理(Agent),它和工作流服务器交互,保存了重要的过程定义和结构信息。它根据过程定义在工作流实例化的过程中生成相应的任务Agent,每个任务Agent对应于一个工作流过程实例。Agent服务器中包含管理和控制两个Agent部分。控制Agent是整个系统中最关键的核心部件,是工作流运行的“引擎”。负责对活动和问题的分解,子活动和子问题的分配和协商,以及提供工作流运行控制服务;控制Agent记录了各种供给其他Agent共享的全局信息,同时监督和控制选择相应的Agent。管理Agent 则是对工作流开发环境中工作流过程实例的定义和状态进行监控与管理。

⑶ 流程建模层

流程建模层在工作流开发环境中是由工作流模型定义Agent、过程定义Agent和Agent活动定义等多个Agent 组成的;当业务流程新增或发生变化时,对以往不存在的,系统中未包含的业务流进行定义,并定义该业务流过程Agent,以提供系统使用。

工作流运行环境中是由任务Agent、活动Agent等多个Agent组成的;主要是针对流程重组或工作流建模的各子问题及目标,由各任务Agent根据其内部知识选择相应的资源Agent或多个用户Agent合作,构成相应的子业务流程或工作流模型。各任务Agent在构建工作流模型过程中,既可单独也可相互合作,并能通过工作流模型的不断构建进行自我演化、删除和修改过程的某些成分和无用或过时的活动实例。

⑷ 工作表服务器

工作表服务器维护工作流参与人员的任务信息,而且负责通知任务Agent有关动态修改的信息。它是任务Agent生成任务项的惟一场所(生成任务项的过程为任务Agent向工作表服务器查询用户Agent信息,并在相应的用户Agent中生成新工作项),故在系统中不可缺少。

2 应用实例:基于Agent技术和工作流技术的选课系统

目前,高校选课系统的运用,使得学校管理自动化逐步提高。它不仅实现了学生跨学院、跨年级、跨专业进行选课,还支持学生自主“选教师、选方向、选教材”的行为,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高校选课系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学生虽可以自由选课,但系统往往不加审核,导致违反教学拓扑规律现象的产生;学生选课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确认选课,表明选课信息已进入计算机管理,其实学生只拥有少部分自主选课的权利;如果管理策略、方法、对象等发生变化,开发人员就得修改甚至重新开发系统,现行的系统基本不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

针对高校管理的需要,本文将多Agent工作流管理系统实例化,设计一套具有自动化、适应性和灵活性的智能选课系统模型。利用Agent概念及思想解决传统选课系统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在选课系统中,尽量减少手工确认审核的麻烦等,利用Agent自动完成这些工作,让选课系统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⑴ 在选课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专业以及该专业的教学计划为每个学生生成一个选课列表。在学生选中自己喜欢的课程之后,给出多个这门课的开设时间、任课教师等信息,学生可以根据给出的信息进行选择。

⑵ 在选课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选择了课程B,但系统发现其课程B的先行课A没有修或没有通过,则系统会给出提示,学生必须先修A。

⑶ 如果学生当前的选课学分总数超过规定学分,则不允许选课,并给出超出的学分数。而且当学生的专业课有两门及以上没有通过,则给出提示等。

利用Agent软件管理学生的选课信息,就能动态跟踪学习者的选课行为,根据学习者先前的选课情况自动组织选课内容,从而克服了现阶段内容松散的超文本结构。Agent的社会属性能够满足建构主义协同选课的需要,可将每个学生和老师都看作独立的Agent。

根据选课系统使用者的不同身份,我们提出一种如图4所示的选课系统模型。该模型将系统划分为教师Agent、学生Agent、课程Agent、课程计划Agent、管理Agent。

图4描述了选课系统的体系结构。一般高校中的选课系统,大多数需要学生输入课程序号进行选课,而且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区分不是很明确,学生在选课的过程中会感觉很麻烦。而基于Agent的选课系统在学生进入选课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和所学的先修课程及教学计划为他们列出一个本学期的可选课列表,并且给出课程的详细信息,学生可以很清楚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要求进行选课。

2.1 Agent的形式化定义

⑵ 相关数据库和推理机制描述

学生基本信息库:记录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系所、年龄等基本信息。

成绩记录库:记录学生所选课程及分数。

个性分析推理机:根据课程计划Agent提供的相关选课规则与学生模型库的相关信息,以此作为选课的依据。在选课的过程中,推理机将不断地产生、修改学生模型库,准确反映学生的选课能力。

课程Agent、课程计划Agent、教师Agent、管理Agent的构建与设计与上述类似。

2.2 知识库的创建

知识库的概念是将传统的数据库技术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产物。现在用基于规则的知识表示方法来设计Agent。

在SQL Server中,创建规则可以使系统对输入的消息流自动做出反应,并能用预定义操作来响应特定的错误情况,或将这些消息整理成一个更明确的异议事件。这些规则使系统能够智能地响应预测到的事件模式,触发操作。这些规则也可以将某个事件序列与SQL知识库中的信息链接起来,即时向操作人员提供有关问题发生的原因、对特定问题的有效响应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的连接。

2.2.1 产生式规则

2.2.2 推理系统的设计

采用关系模型表示系统中产生式的规则知识,使得推理系统的设计更简单而且有效。实际上利用现有RDBMS的优化查询能很容易实现。

2.3 用Agent技术和WFMS实现选课系统

工作流管理系统与传统的信息系统相比具有很多优势。但是由于目前传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仍然存在着适用范围窄、对异常情况处理不及时等问题,尤其是在工作流执行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进行工作流程所涉及的各种业务活动的合理调度和优化运行,使得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由于Agent具有自主性、交互性、主动性等智能特点,将Agent技术结合到工作流管理中,能够解决工作流的上述不足,非常适合构造结构复杂、灵活、智能的工作流管理系统。Agent技术和工作流方法结合起来非常适合选课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协调系统中不同角色人员的不同活动,尽量避免冲突,使选课系统更加科学化、高效化、智能化、安全化。

在选课系统中,我们可以把每个Agent都看成是工作流的节点。当学生要求选课时,工作流引擎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选课流程,首先进入选课界面,系统根据学生的学号以及选课计划,列出该学生的选课项。如:信息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进入选课界面,如图5所示。

接下来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教学计划进行选课,点击“选课”后出现界面如图6所示。

选课的人数在选课过程中随时都会变化(当学生选中这门课的时候,人数就会下降),而选课Agent,教学计划Agent,仲裁Agent,课程Agent,学生Agent就会互相协调,避免发生错误(如选课违反了选课规则,不符合教学计划等)。而管理Agent在整个工作流过程与其他Agent的协调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效率和灵活性,使系统发挥最大的效能。

2.4 选课系统实现模型

当学生要求选课的时候,系统收到选课请求,并对其进行审核(看其是否符合选课规则),当满足选课规则时,就可以进行选课并修改课程清单,最终完成选课。

图7描述了选课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包括用户登录、选课、退课、查询选课、修改密码等。

3 结束语

研究生选课系统 篇4

目前高校大多还处于大数据应用的原始阶段,在实际应用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在信息化校园数据中心的存储已不能满足应用需求,这样对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的要求很高,需要系统设计,谨慎操作。大数据在高校有着美好的应用前景,但数据隐私、数据分析方法有待改进和数据集成困难等问题是目前主要的应用难点,需要进一步建立收集、分析和教育决策的实践体系,以使大数据在高校中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 选课系统的复杂性

目前我校本部校区、新校区、医学部校区的主要区域已实万兆主干,千兆到桌面的网络连接。教务系统服务器、学生选课机房均在校园网内,校园网带宽满足选课需求,选课期间教务系统登录缓慢主要问题还是集中在教务系统本身的软硬件方面。我校每个学期末为选课阶段,即每年的6月底至7月中,12月底至1月中,每次选课(包括预选、正选)共15天左右,选课时间相对集中,给系统带来了很大的数据流量,造成系统压力过大。同时,近几年在校学生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在集中选课阶段,系统并发连接数急剧增多,极大加重了数据库负荷,给选课系统也带来不小的冲击。而对于学生的操作,系统必须能响应快速,这样就对选课系统的实时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软硬件的性能直接影响到选课系统的能效,诸如服务器运转时间过长、负荷重、硬件老化严重等。而系统本身设计问题也需注意,比如,现在运行系统是针对Window 2000/XP操作系统和JAVA 5.0环境而设计,和当下广泛使用的Window7 64位操作系统以及JAVA8.0环境存在兼容性问题,造成部分浏览器响应缓慢。

3 大数据环境下选课系统能效优化

3.1 优化SQL语句

在数据库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出现全表扫描操作。若优化使用索引的SQL语句,选课系统能效几乎没有改善,所以重点是优化不含索引的字段。为了缩短查询语句的响应时间,要合理建立存储过程,尽量不进行表扫描等。选课系统数据库中含有大量数据表,Oracle要对这些表进行并序连接。Oracle对FROM中数据表的扫描顺序是:首先最后的数据表,其次第二个,依次进行,若发现经扫描过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数据表中含有能被合并的记录,则进行合并操作。若连接查询多个表,则首先指定基础表,即被其他表引用的交叉表,然后重复进行。

在优化SQL语句时,要按以下规则进行:(1)不使用或尽量少使用select*语句,必须指定好所需查询的列。这样避免进行全表扫描导致的系统性能下降。(2)合理使用where及order by语句。若字段中已建立索引,则可使用Order by,并对其字段个数进行限制,这样可降低系统的资源消耗。(3)若表中记录较多,要注意不使用select distinct语句,因为它要先对表中每一行记录进行查询之后,再进行重复记录集的刷选。

3.2 WEB端优化

要优化RESIN的启动参数,在webserver路径下配置四个resin,进行负载均衡。扩充原有VMware云服务器平台,完成虚拟服务及部分存储设备更新,扩大服务范围,增强数据安全保障。目前云平台CPU资源超过100个,内存资源4.7T,存储资源裸容量500T,在网云服务器192个,能够为我校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提供有力支撑。通过云服务器平台为校内多个单位提供云服务器应用,为学校网站群、应用系统、教学资源平台、图书资源站点、微信平台、虚拟仿真平台、共享实验平台等各类应用提供了稳定可靠、资源管理灵活、可扩展可伸缩的资源管理模式。

-server//服务器模式

-Xmx2g//JVM最大允许分配的堆内存,按需分配

-Xms2g//JVM初始分配的堆内存,一般和Xmx配置成一样以避免每次gc后JVM重新分配内存

-Xmn256m//年轻代内存大小

-XX:Perm Size=128m//持久代内存大小

-Xss256k//设置每个线程的堆栈大小

-XX:+Disable Explicit GC//忽略手动调用GC,System.gc()的调用就会变成一个空调用,完全不触发GC

-XX:+Use Conc Mark Sweep GC//并发标记清除(CMS)收集器

-Xmn和-Xmx之比大概是1:9,如果把新生代内存设置得太大会导致young gc时间较长。一个好的Web系统应该是每次http请求申请内存都能在young gc回收掉,full gc永不发生,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情况。xmn的值应该是保证够用(够http并发请求之用)的前提下设置得尽量小。web服务器xmn和Xmx大概1:3的关系,在保持一定的并发量后需要较大的年轻代堆内存,如果设置得大小了会经常引发young gc。

3.3 Web Service优化

借助Web Service技术建立数据交换机制,通过服务的请求和调用实现异构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在网上选课系统能效优化过程中采用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方式,有效地实现了异构资源的数据交换。Web Service包含三个要素: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a1,简单对象访问协议)、WSDL(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Web服务描述语言)、UDDI(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通用描述、发现与集成服务),而Web Service使用SOAP作为通信标准,并且SOAP能够穿透防火墙,当应用程序通过SOAP调用服务时,便提供外界标准的服务接口。使用C#编程语言进行Web Service的设计,在调用Web Service之前,应用程序要根据WSDL服务描述文档中的信息,生成一个SOAP请求。这个请求随即被嵌入到HTTP POST中,然后发送到Web服务器(Web Service部署在IIS的后面),经由Web Service请求处理器的解析,生成相应的SOAP响应消息,并把应答信号反馈给Web服务器。

3.4 性能调整和I/O优化

针对选课系统运行过程中所涉及的参数进行优化配置。主要涉及Oracle数据库中SHARRED_POOL_SIZE、DB_CASHE_SIZE、SGA_MAX_SIZE、PGA_AGGREGATF_TAR-GET四个参数,对这四个参数进行合理设置,将大幅优化数据库能效。性能调整之后,会明显改善选课系统能效,而这不只局限于优化运行参数,还应有针对数据的定向查询,从而得到对SQL的优化策略,明显提升数据库自身性能。

在使用索引时,要分开部署对象,设置有利的运行环境。由于数据文件访问量较大,故将其存储至磁盘,以缓解频繁的I/O操作带来的Oracle数据库对象使用。优先把内存中修改过的数据写入日志文件,而非数据文件中,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注意不要改变其大小。合理规划日志文件分组,循环进行组的写操作,以减少I/O进程之间的磁盘竞争。同时必须创建回滚段和对应的表空间,以便得到系统操作失败后的恢复数据。

3.5 浏览器兼容优化

目前主流的浏览器主要是基于IE和Gecko两种内核,其中IE系列的各种版本浏览器、以IE内核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的浏览器(比如腾讯TT、傲游等)都是以IE为内核的浏览器;Firefox、Netscape等浏览器是以Gecko为内核的浏览器。由于不同浏览器的内核不同导致了Java Script解析上存在的差异,所以在开发Ajax应用程序时,势必会遇到程序代码在不同浏览器下不兼容的问题。原本在某个浏览器中能正常运行的程序,在另外一个浏览器环境中就完全无法工作。在进行选课系统能效优化过程中,主要考虑使用get Element By Id代替id Name、表单元素的引用、集合对象成员的访问、自定义属性的读取、常量的定义、input元素的type属性读写问题、使用show Modal Dialog来创建模态窗口、frame元素的操作、父元素的引用、get Elements By Name的问题以及inner Text、outer Text和outer HTML在Firefox下的实现。

3.6 调整选课规划

进一步调整选课规划,做好选课时间及学院(专业)安排。将排课时间进一步提前,为学生选课预留充足的时间,在保证时间允许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拉长选课时间,将目前的15天增加至34天,分散学院(专业)安排,减轻因并发访问人数过多造成的服务器压力。

3.7 硬件更新

更新选课系统服务器,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对应用系统的要求。主要是提升CPU、内存等硬件性能,CPU核心数由4核提高到8核,CPU频率由2.93GHz更新到3.2GHz,CPU缓存增加到20M,内存由24G扩展到96G,这样选课速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改善。

4 结束语

进行大数据环境下网上选课系统能效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针对系统制定多角度、全方位的优化策略。通过前期分析影响数据库性能的各方面因素,按照数据库优化应遵循的方法,开展了大量性能调整实验,并进行后期压力测试。对数据库实施该优化策略前后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网上选课系统在运用此方法进行能效优化后,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

摘要:为了解决我校选课系统在选课时阶段性高负载造成的“峰值堵塞”问题,该文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基于云计算技术和海量数据的支撑,以我校综合教务系统为例,对数据库进行多方面的性能调整,并对WEB端进行负载均衡配置,最大程度地优化大数据环境下的网上选课系统,使资源消耗明显降低,提高运行效率,缩短系统响应时间。

关键词:大数据,选课系统,优化

参考文献

[1]潘旭武,陈启华,张建勇.高校选课系统性能优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5):76-78.

[2]黄健.大数据视角下选课行为分析[J].教育探究,2015,9(5):78-81.

[3]王纯子,张斌.面向大型数据处理系统的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7):288.

[4]刘乃嘉,彭宇,王鑫,等.清华大学网上选课性能优化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5):247-248,

[5]韦安云.Oracle数据库的性能调整与优化方法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1):8-9.

平面图像处理公选课教学研究 篇5

关键词:平面图像处理公选课教学

平面图像的处理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可以使学生们掌握先进的平面图像处理技术,培养学生设计、制作与处理各类数字化图形图像、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可以丰富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公选课(即公共选修课)[1]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以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开设公选课的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

广东培正学院(以下称我校)响应教育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号召,自2013年增加了平面图像处理公共选修课,以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从公选课学生特点、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期望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做出贡献。

1.选课学生知识结构与思维特点

我校是经贸类普通民办院校,仅有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一个工科院系。我校的经贸类学科主要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艺术等.因此,选修的学生学科跨度大.并且计算机基础能力和个人兴趣差异大。该类学生习惯于直觉想象类比等发散性思维,善于识记,推理。而理工类课程则可培养和训练他们的逻辑演绎等收敛性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都是科学创造不可或缺的。具有宽阔知识背景的人往往不被琐碎直观的现象迷惑和束缚,更愿意接受新事物,在思考上具有灵活性和主动性;而知识贫乏的人,容易思想闭塞 固执己见[2]。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使他们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

2.教学内容

平面图像处理公选课不同与专业课,专业课学生具备了设计基础,软件操作能力。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特点,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选择和调整,并配备相应的课后练习,详见表1 教学内容。

表1教学内容章节内容课后练习第一章平面图像处理基础知识精美图片搜集第二章图层和图层样式立体文字制作第三章选区柔边图像边框制作;选区抠图练习第四章调整图像的色彩和色调偏黄图片修复;人像美白磨皮第五章绘图水墨山水画制作第六章文字文字特效:火焰文字第七章通道与蒙板通道抠图;蒙版合成图像第八章滤镜制作油画;下雨特效第十章平面图像基本设计方法和综合实例斑驳边框;包装设计;宣传单制作

3.教學方法

平面图像处理一般的教学法有:项目驱动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项目教学法可以很好地把教学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习后既可以实操,进行设计工作,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获得很大的提高。但是我校平面图像处理公选课共32学时,每周2节,该方法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周期长,课时分散,影响最后的教学效果。另外,对于公共课,学生选择图像处理课程目的只是丰富其知识,锻炼其不同的思维方式,最终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功能明确,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平面图像处理基本功能的使用,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很好的满足了公选课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案例教学,综合练习使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有针对行的进行综合实验练习,锻炼其综合处理能力。

4.考核方法

传统公共课的考核有学期末论文、大作业、笔试试题(包含填空、选择、判断、操作问答题等)等。期末论文考核方式符合理论性强探讨性的课程作为其考核方方式。大作业符合设计类的课程的考核方式。笔试考核方式适合知识点分散,涉及面广,识记性强的课程。平面图像处理既有理论知识,但操作性更强的学科。该课程使用传统的笔试考核考察内容有限不能体现学生的设计能力。大作业虽然可以较好的体现学生的设计能力,但是时间宽泛,容易造成学生拖沓,出现最后赶作业的情况,影响课程教学效果。上机考试方式+大作业的考核方式无疑是最好的考核方法。考试时间有限,涉及题目范围广,对学生平时课堂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作业,给予学生充足的设计时间,进行选题,搜集素材,构图等工作。

根据学生特点,上机操作的题目涉及:调整色调,图层及图层样式使用,通道及蒙板,绘制图形,路径使用等基本知识。这些知识的考察可以很好的督促学生掌握好基本技术,打好基础,熟练操作。大作业选择主题有;禁烟海报设计,学校招生简章设计,社团活动海报设计,产品广告设计等。

考试成绩的组成采取平时成绩、大作业成绩、 期末上机考试成绩综合评定的方法。其中:平时成绩(30%)+大作业(20%)+期末考试上机成绩(50%)。通过两年多的实践,验证此种考核方式能够给予学生较充分的压力,并且有了最大的发挥空间,效果较好。

5.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的一项系统工程建设。作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己任的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尤为突出。

我校平面图像处理课程的任课老师为年轻老师,精力充沛,具有很强的上进心。但是由于实践经验不足,虽然软件操作熟练,理论知识丰富,设计思想新颖,但是普遍缺乏设计项目实战经验。因此,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教学方法的使用方面有较大的限制。

为了解决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我们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解决方法。走出去:鼓励老师以个人或教研室为单位,深入企业,设计公司,影楼等技术应用的一线单位,走访,兼职,积累项目经验。请进来:把企业设计师,平面图像处理人员请到学校里为学生进行实战课堂教学,设计技术演示等,并要求教师参加课堂教学,促进与相关人员的经验交流。通过这些方式,教师队伍水平获得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6.结束语

平面图像处理公选课的开设不但为学生选修课科目多了一个选择,也为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增添了特色,让学生学习更多实践性强的应用技术,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但是课程建设过程任重道远。该课程学生虽然选课踊跃,但是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上课不积极,作业完成效果差,迟到旷课等现象;以及综合应用练习时不知该如何操作,教学演示过程中,只记操作顺序等。因此,在选课过程中要合理引导,教学过程中严格考勤,适时教导,课后要及时答疑,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关勤.加强公选课建设 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4,21(4):371-375.

[2] 江秀娟.面向文科生的工程技术类公选课教学模式探讨[J].科教文汇,2012,3(下旬刊): 37-38.

[3] 骆萌,王雷.项目教学法在平面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情况[J].林区教学, 2013,1:80-81.

研究生选课系统 篇6

1 负载均衡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网络购物、网络办公、远程教育等等都离不开网络。网络技术在一天天的发展,上网的人数也一天天在增加,同一时间访问同一网站服务器的用户也在增加,这样就容易产生信息拥堵,如在集中选课阶段打开一个网页等待时间很长。采取硬件升级的办法来解决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会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而且硬件升级速度无法跟上人们对系统的要求;多个设备组成的集群系统具有性能高、价格低、可扩展性强等优点,应用广泛;但众多的网络设备之间如何合理分配任务,以充分发挥各设备功能[2]。

负载均衡技术可以使多台网络设备来共同承担各客户端的各项请求任务,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降低解决网络拥堵问题的成本。负载均衡技术优势在于:1)将大量的并发访问或数据流量分担到多台节点设备上分别处理,减少用户等待响应时间;2)将单个重负载的运算分担到多台节点设备上做并行处理,提高运行速度;3)每个节点设备处理结束后,迅速将结果汇总返回用户,增强系统处理能力[3]。

2 负载均衡技术在选课系统中的实现

2.1 系统设计

在选课系统中,学生通过客户端向集群发送请求后,负载均衡交换机接受请求,通过算法选定当前任务服务器,接受任务的服务器与后台数据库连接,将最终结果经负载均衡交换机返回给客户端,执行流程见图1,其中负载均衡交换机和WEB服务器群组是选课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2.2 服务器集群技术

随着网站数据量的增大和人们访问量的增多,WEB服务器开始增加,数据库也变成了服务器群,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实现大量用户的并发访问。

基于Web服务器集群技术的选课系统,具有如下优势:

1)系统可靠性高。集群中拥有多个WEB服务器,即使其中的某个服务器出了问题,其他的服务器还可以继续工作,随着服务器的增多,所有服务器同时出现故障的机率也在大大下降,系统可靠性大大增强。

2)系统反应速度快。由于拥有多个服务器,所以分配给每台服务器的任务大大减少,提高系统的负载承受能力,避免停机;同时每个服务器的负载减轻以后,其反应速度也会加快,从而改善选课系统的整体性能。

3)系统伸缩性大。集群中各服务器互不影响,单个服务器的性能对整个系统性能的影响较小。为降低成本,可充分利用机房或实验室中的普通服务器来构建集群,并根据需要动态调整集群中服务器的数量,适合选课系统访问集中的特点。

2.3 负载均衡交换机技术

负载均衡交换机即“4-7层交换机”,是一种通过硬件实现的负载均衡技术,其工作机制如下:

OSI参考模型将整个网络的通信功能分成7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第4层传输层主要负责端对端的通信,采用TCP协议,带有业务智能,可以决定向何处转发会话传输流。具有第4层功能的交换机可作为与服务器相连接的“虚拟IP”(VIP)前端:当某用户申请应用时,用户请求的数据包先通过第3层路由器发送到第4层,第4层交换机根据会话和应用层信息做出转发决定,将用户的请求根据不同的规则转发到“最佳”的服务器上。

由于选课系统具有访问时间集中、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本系统采用负载均衡交换机作为提供负载均衡技术的产品具有以下优势:

1)针对选课系统访问时间集中这一特点,管理员可以在交换机上给每个服务器设置一个最大链接数。选课时间段内大量请求涌入时,可以合理的去分配任务而不致于导致其中某些服务器崩溃。

2)由于交换的产品没有什么代码,又是基于ASIC的,所以交换机能提供较好的性能和较高的可靠性。

3)可在原有应用服务器前端的核心交换机位置,可以通过“旁挂方式”接入。

2.4 负载均衡算法

当大量请求涌入时,我们需要把负载请求合理地分配给各个服务器,怎样才能进行合理的分配呢?这就需要负载均衡交换机应用相应的、能够正确反映各个服务器处理能力及状态的负载均衡算法[4]:

轮循均衡:每一次来自网络的请求,轮流分配给内部的服务器,从1至N然后重新开始。此种均衡算法适合于服务器组中的所有服务器具有相同的软硬件配置,并且平均服务请求相对均衡的情况

权重轮循均衡:根据服务器的不同处理能力给每个服务器分配不同的权值,使其能够接受相应权值数的服务请求。此种均衡算法能确保高性能的服务器得到更多的使用率,避免低性能的服务器负载过重。

随机均衡:把来自网络的请求随机分配给内部的多个服务器。

权重随机均衡:类似于权重轮循算法,不过在处理请求分担时是随机选择的过程。

响应速度均衡:负载均衡设备对内部各服务器发出一个探测请求,然后根据内部各服务器对探测请求的最快响应时间,来决定哪一台服务器响应客户端的服务请求。

最少连接数均衡:对内部需负载的每一台服务器都有一个数据记录,记录当前该服务器正在处理的连接数量,当有新的服务连接请求时,将把当前请求分配给连接数最少的服务器,使均衡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负载更加均衡。

处理能力均衡:把服务请求分配给内部处理负荷最轻的服务器,由于考虑到了内部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及当前网络运行状况,所以此种均衡算法相对来说更加精确,尤其适合运用到第七层(应用层)负载均衡的情况。

DNS响应均衡:分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负载均衡设备,收到同一个客户端的域名解析请求并在同一时间内,把此域名解析成各自相对应服务器的IP地址,并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将以最先收到的域名解析IP地址,来继续请求服务,而忽略其它的IP地址响应。

从以上的均衡算法来看,它们是各具特点的,针对选课系统访问集中的这一特点,本系统采用最少连接均衡和处理能力均衡两种算法相结合,为每个真实服务器指定一个整数权值以标记该服务器性能,性能越高的服务器权值越大。负载均衡器记录各个真实服务器的连接数,当用户请求到达时,负载均衡器把该连接请求分配到连接数相对较少而权值相对较大的服务器。这样就既考虑了各个真实服务器的连接状态,又考虑了各个真实服务器的实际处理能力。均衡算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

3 实验数据分析

根据对负载均衡技术方案的讨论,搭建了5台服务器的实验系统,并采用微软公司的压力测试工具—Web Application Stress软件进行压力测试[5],并对采用负载均衡技术前后的选课系统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验证选课系统中采用负载均衡技术具有的优势。下面从低负载和高负载两种情况的数据包的响应情况和用户等候情况进行分析。

3.1 数据包的响应情况分析

数据包的响应异常情况分为客户端不能与服务器取得连接的次数(Connect);客户端不能正确发送数据到服务器的次数(Send);客户端不能正确从服务器接收的次数(Recv);超时的线程数目(Timeouts)[6]。图3为1000用户同时请求同一页面时候数据包的异常响应情况,图4为3000用户同时请求同一页面时候数据包的异常响应情况。

3.2 用户等候情况对比分析

图5为1000用户同时请求同一页面时等候时间情况,图6为3000用户同时请求同一页面时等候时间情况。

根据相同压力下对同一个页面请求时数据包异常响应情况对比,分析可知采用了负载均衡技术的系统比原系统异常情况要少得多;再根据相同压力下对同一个页面请求的响应时间对比,分析可知采用负载均衡技术的实验系统对页面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小于原选课系统,特别是当负载较大时,原选课系统的数据包异常情况和响应时间均急剧增长,而采用了负载均衡技术的实验系统则变化相对较少,因此使系统具有了更好的响应性能,这就很好的解决了系统在选课高峰期的网络拥堵问题,提高了系统的负载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平.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岱宗学刊,2009.13(2):65-66.

[2]吴兆.WEB服务器负载均衡的设计及实现[J].福建电脑,2008(11):P130-131.

[3]喻芸.网络负载均衡问题的对策和建议[J].科技广场,2008(3):56-58.

[4]宋兴彬.集群和负载均衡技术在省级数据集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1):92-94.

[5]佚名.Web Application Stress Tool实例压力测试[EB/OL].(2009-11-27).http://www.xueit.com/usenetwork/show-5034-2.aspx.

研究生选课系统 篇7

在系统的开发上,采取目前比较流行的ASP.NET服务器端脚本编程环境。它是建立在.NET Frame之上,使用Visual Basic、C++这样模块化程序设计语言,并且它要第一次使用时进行编译,之后的执行不需要重新编译就可以直接运行,所以速度和效率比ASP提高很多。同时它还具有代码的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和代码量相对较少等诸多优点。ASP.NET不仅仅是下一版本的Active Server Page(ASP);它是统一的Web开发平台,用来提供开发人员快速生成企业级Web应用程序,所需的服务ASP.NET的语法在很大程度上与ASP兼容。由于ASP本身的局限性使得系统有一些不可克服的缺陷,而采取了ASP.NET技术的系统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改善:

1)ASP.NET页面只需要一次编译后不需要重新编译,直到该页面被修改或WEB应用程序重新启动,极大提升多次访问时的速度;

2)ASP.NET通过ADO.NET提供的Data Grid等数据库元件可以直接和数据库联系;

3)ASP.NET采取“code-behind”方式编写代码使得代码易于编写,结构更清晰,降低了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的复杂度和费用。同时它还提供一种新的编程模型和结构,用于生成更安全,可伸缩和稳定的应用程序。

2 选课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1)系统管理员

设置选课时间段:系统管理员通过此项功能设置选课时段,只有在选课时间段里,学生才可以选择课程,超过次时间段,学生选课信息被自动所定,不得修改。

录入学生与教师个人信息:通过此项功能可以实现对教师和学生的个人信息添加删除。

录入教学楼教室信息:通过此项功能可以把学校里所有的教学楼教室的信息录入到系统中,以便教师在开设课程时候设置上课的教室。

2)教师用户

显示和修改个人信息:教师用户登录系统后,可以查看和修改教师的个人信息,如姓名,电话,E-mail地址等。

开设课程:教师用户登录系统后,可以开设课程,可以设置该课程为必修课程或则选修课程,可以设置该课程的最大人数。教师还可以为该课程设置一个前导课程,若学生没有学习或则选择前导课程则不能选择该课程。

编辑课程上课时间:教师在开设了课程后,可以灵活地设置上课时间和地点。

给学生分数:课程结束后,教师用户登录系统,可以为学过课程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成绩,若及格,给予学生学分。

3)学生用户

显示和修改个人信息:学生登录系统后,可以查看和修改学生的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电话等。

查看必修课程:学生登录后,可以查看所有的必修课程。查看该课程的信息,上课时间地点,开课教师信息等。

选择选修课程:学生登录系统后,在所有选修课程中可以选择至少两门选修课程。同时可以查看相关信息。

锁定选课信息:学生登录系统,确定了所选课程后,可以锁定自己的选课信息,以防被别人或则自己不小心修改。

查看最终选课信息:学生登录系统后,可列出已选择的课程,若选课信息未被锁定,则可以退选,若所选课程少于两门,系统会提示选择的课程少于两门。

查看学分和成绩:课程结束后,学生登录系统可查看自己学习课程的成绩和已获的学分。

3 选课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

3.1 数据模型设计

1)登陆模块的数据流程:管理员在ASP.NET生成的界面输入登陆信息,然后点击[登陆]按钮,由服务器端程序向数据库发出验证请求,数据库返回验证结果,由服务器端程序生成验证结果消息框。

2)添加管理员模块的数据流程:高级管理员在ASP.NET生成的界面输入所要添加管理员的信息(用户名,密码,确认密码),然后点击[确定]按钮由服务器端程序向数据库发出验证请求,数据库返回添加结果,由服务器端程序生成添加结果消息框。

3)操作管理模块的数据流程:(1)添加用户模块的数据流程:管理员在.NET Windows Forms生成的界面输入所要添加用户的信息(学号,姓名,班级,密码,确认密码),然后点击[确定]按钮由服务器端程序向数据库发出验证请求,数据库返回添加结果,由服务器端程序生成添加结果消息框。(2)删除用户模块的数据流程:管理员在.NET Windows Forms生成的界面选中所要删除用户用户名,然后点击[确定]按钮由服务器端程序向数据库发出删除请求,数据库返回删除结果,由服务器端程序生成删除结果消息框。(3)修改用户密码模块的数据流程:管理员在.NET Windows Forms生成的界面输入所要修改用户信息(学号,原密码,新密码,确认新密码),然后点击[确定]按钮由服务器端程序向数据库发出修改请求,数据库返回修改结果,由服务器端程序生成修改结果消息框。

4)查看当前上机状态模块的数据流程:学生在客户端输入上机信息(学号,密码)单击[确认]按钮后登陆客户端,客户端将用户信息通过服务器端存储至数据库Online表中,当管理员单击查看当前上机状况模块按钮时由服务器端程序向数据库发出查看Online请求,数据库返回Online表值(当前在线用户信息),由服务器端程序生成上机状况结果消息框。

5)日志管理模块的数据流程:(1)查看管理员日志模块的数据流程:所有系统管理口志在管理员操作时已经通过服务端程序存储至数据库中的Manage log表中,管理员单击管理员日志按钮,由服务器端程序向数据库发出查看管理员日志请求,数据库返回Manage log表中的值,由服务端程序生成日志消息框。(2)查看用户日志模块的数据流程:所有用户操作日志在用户登陆客户端时已经由客户端通过服务端程序存储至数据库中的User log表中,管理员单击用户日志按钮,由服务器端程序向数据库发出查看用户日志请求,数据库返回User log表中的值,由服务端程序生成日志消息框。

3.2 数据库设计

该系统采用的是SQL SEVER2000数据库,该系统的数据库主要由学生信息表(student),管理员信息表(teacher),在线用户信息表(online),管理员日志信息表(managelog)和用户日志信息(userlog)表组成。student表记录了所有关于用户的信息,teacher表记录了所有关于管理员的信息,Online表记录了所有当前在线上机的用户信息,managelog表记录了管理员操作口志的所有信息,userlog表记录了所有上机用户的上机信息。在服务器端主程序中定义了一个Data Conn类,在这个类中构造了execute()方法和get Data()。当用户触发了向数据库存储(删除,更新)信息的事件模块时,那么这个事件就会调execute()方法,该方法会请求与数据库连接,若连接成功execute()方法会向数据库存储(删除,更新)相应的数据。当用户出发了向数据库查询信息的事件模块时,该事件会调用get Data()方法向数据库发出查询数据请求,数据库会返回所要查询的数据或存储结构。

1)上机用户表(student表):用户表是客户端用户上机登陆的时候所用到的表,主要记录用户登陆名,密码,姓名,班级,此表以用户名作为主键,同时也是外键,通过这个字段与其他关联表进行通信。如表1所示,描述了student表的详细信息。

2)管理员表(teacher表)

管理员表是管理员登陆服务器端主系统所要用到的表,主要记录管理员用户名和登陆密码,此表以管理员用户名作为主键,同时也是外键,通过这个字段与其他关联表进行通信。

3)在线用户信息表(Online)

在线用户信息表是显示当前在线上机用户信息的表,此表以上机用户的用户名为主键,同时也是外键,通过这个字段与其他关联表进行通信。

4)管理员日志信息表(managelog表)

显示记录管理员所进行的所有操作的表,此表以管理员用户名为主键,同时也是外键,通过这个字段与其他关联表进行通信。

5)用户日志信息表(userlog表)

用户日志信息表是显示记录用户所进行的所有操作的表,此表以上机用户用户名为主键,同时也是外键,通过这个字段与其他关联表进行通信。如表2所示,描述了userlog表的详细信息。

4 系统运行

管理员登录的页面提供两个文本输入框(分别用于用户名和密码的输入),一个登陆按钮,一个取消登陆按钮,当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陆按钮时,事件发生的顺序如下:

1)首先该事件会调用User Exist(),该方法首先通过调用Data Conn类中的get Data()向数据库查询所输入的用户名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密码是否相等,如果用户名不存在,则User Exist()方法返回值为-1,若用户名存在但返回密码与输入密码不相等User Exist(方法返回值为0,若用户名和密码均一致那么User Exist()方法返回值为1。

2)若User Exist()方法返回值为-1,登陆模块程序会向用户发出不存在该用户的消息框。

3)若User Exist()方法返回值为0,登陆模块程序会向用户发出密码不正确的消息框。

4)若User Exist()方法返回值为1,系统会告知用户登陆成功,用户直接进入系统主操作界面。

成功登陆系统后,在“用户类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学生”,单击“登录”按钮,登录选课系统。

进入学生主页,点击“必修课程”链接,得到所有必修课程的列表,在列表中可以看到所有必修课程及课程的简单信息,如授课教师姓名、课程所占学分等。在列表中可以点课程名称,如“计算机应用基础”链接,查看课程详细信息;点教师姓名,如“李萍”链接,查看教师的详细信息;点击“查看上课时间地点”链接,查看对应课程的上课时间和地点。在页面加载的时候从数据库读取所有必修课信息,代码如下:

在选修课程的列表中,选择“计算机密码学”、“计算机图形学”、“线性代数”三门课程后,点击“已选课程”链接查看已经选择的课程列表,在列表中除了可以看到与上一步中相同的信息外,还可以查看到课程成绩。刚才选择的三门课程的成绩均为0,当课程结束后,教师登录本系统给所有学生评分,学生再次浏览此页面可查看到课程的成绩,若成绩合格,学生可获得对应课程的学分。

5 结论

该文研究了基于ASP.NET的选课管理系统,系统服务器可以对客户端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同时将上机者信息以及操作载入数据库保存;服务器端通过对管理员身份验证使其可以进入管理界面进行管理,实现删除添加管理员和用户,远程监控等功能。该系统基本实现了选课的设计功能,运转正常,单位对该系统的操作简便、简化手工操作给了很高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梅中辉,经亚枝.NET技术中的数据访问技术—ADO.NET[J].微计算机信息,2003,19(1):47-48.

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8

很多学校都已经有了学生选课系统,所以对于选课系统多少有点了解。但本系统的选课主体由学生变成老师,在需求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不能简单地套用学生选课系统的需求说明。通过与学院教务工作人员的交流,了解了整个教师选课的流程,并提出了几点有待解决的问题:

(1)需要教师选课优先级管理(当选课冲突时,高优先级教师优先选择)。

(2)需要和已有教务系统衔接(因为开课计划和排课还都需要在已有教务系统中实现)。

(3)需要支持指定格式的报表输出(教务给出具体的格式,因为要导入到已有教务系统中)。

(4)需要实现合班与分班选课功能(部分课程需要合班或者是分班)。

(5)需要教材选定的功能(选课的同时制定本课程教材和参考教材)。

(6)需要教务、系部、教研室三级的审核功能。

(7)需要带权限的选课查询功能。

(8)需要对不同类型的选课教师进行最大选课量的限制。

(9)系统操作简单、方便。

2 模块设计

为了实现需求中的所有功能,本系统包括7个功能模块。具体说明如下:

(1)基础数据:主要完成对选课所需基础数据的操作,如:年届、系部、专业、班级、教师、课程、教材。

(2)教师选课:主要完成教师选课,本系统支持一次选择多个专业、多门课程、多个班级,操作非常简单。

(3)数据管理:主要完成开课表的导入、开课计划的管理、授课表的导出。

(4)数据查询:主要完成针对不同权限的选课查询。

(5)选课审核:主要完成选课情况的审核工作、导出审核报表、合班的管理。

(6)系统设置:主要完成对系统权限和功能的设置。

(7)教务管理:主要完成教务所需的报表导出和审核功能。

3 数据库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和功能模块的要求,对数据库做了如表1~表5的设计。

4 代码设计

(1)UI设计(图1~图2)

(2)核心代码

本系统的核心代码主要集中在选课、报表导出这两个方面,具体代码如下:

参考文献

[1]Christian Nagel,Bill Evjen,Jay Glynn.C#高级编程(第6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网上选课系统在高校的作用 篇9

网络选课系统中的初修选课, 主要可以划分为这样三个阶段:预选、正选以及退选。这三种方式分别用于选定课程或者选定相应教师、选定相应上课班级、退选部分课程选项。

(1) 预选阶段

根据各个学校不同的学期的课程安排以及开课计划, 在网络选课系统中需要涉及到年级、专业、课程、主修、辅修等多种内容, 并且需要确定每一位学生必须预选的课程 (主修) 以及可以选择性的预选课程。此外, 还需要对学生的选课情况进行有效处理, 形成预选效果。

(2) 正选阶段

这个阶段与预选阶段的工作方式相似, 同样是根据开课计划对各个专业各个班级的主修、辅修课程进行正选, 同时处理学生的选课情况, 形成相应的正选结果, 即课程任教老师、上课班级以及学生之间的正选。

(3) 补/退选阶段

预选、正选阶段完成后, 系统会实时发布课程、任课教师、上课班级的剩余名额。学生可以进行补选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换选, 也可在已正选的课程中进行退选或者改选 (限需要正选课程) 。

2 网络选课系统中的重修选课

对于重修课程, 网上选课划分为重修报名、重修选两个阶段, 分别用于确定重修课程报名学生 (在学生成绩子系统重修处理中完成) 、选定相应上课班级之一。

网上选课子系统具有如下八个方面的功能:

一是通过校园网/互联网发布有关选课规定。二是确定学生选课范围。三是提供多种选课控制手段。四是为学生提供网上选课平台。五是处理学生预选、正选情况。六是通过校园网/互联网发布选课结果 (含有关课程取消与选课调整信息) 。七是提供多种信息查询方式。八是提供多种统计分析报表。

网上选课子系统的主控菜单如下:选课控制、选课处理、选课结果、帮助、退出。

3 网络选课系统中选课控制的具体应用及其作用

单击主控菜单项“选课控制”, 即可弹出相应菜单。其中包括这样几个选项:

(1) 学年学期

(2) 设置选课时间区段

包括四个选课时间区段如下:预选时间区段、正选时间区段、补/退选时间区段、重修选时间区段。

(3) 设置禁止选课学生

单击菜单项“选课控制设置禁止选课学生”, 即可弹出相应窗体。

选定某一年级、院 (系) /部、专业、行政班级, 单击“检索”按钮, 即可在左边列表中浏览相应的学生 (可通过勾选复选框“限未注册”进行过滤) 、在右边列表中浏览相应的已设置禁止选课学生。 (可录入学号或姓名部分信息进行模糊过滤)

在左边列表中, 勾选若干学生, 录入禁止选课原因, 单击“”按钮, 即可将选定的学生移入右边列表 (同时将其设置为禁止选课学生) 。

在右边列表中, 勾选若干学生, 单击“”按钮, 即可将选定的学生移回左边列表。

(4) 分年级按专业设置不需要预选/正选课程

单击菜单项“选课控制分年级按专业设置不需要预选/正选课程”, 即可弹出相应窗体。

(5) 分辅修年级/专业设置不需要预选/正选课程

单击菜单项“选课控制分辅修年级/专业设置不需要预选/正选课程”, 即可弹出相应窗体。

(6) 分年级按专业设置预选可跨年级/专业

单击菜单项“选课控制分年级按专业设置预选可跨年级/专业”, 即可弹出相应窗体。

选定某一年级、院 (系) /部、专业, 单击“检索”按钮, 即可浏览相应的专业。

单击某一年级/专业对应的“设置”按钮, 即可弹出“选择可跨年级/专业”窗体。

选定某一年级、院 (系) /部、专业, 单击“检索”按钮, 即可浏览在左边列表中浏览相应的年级/专业、在右边列表中浏览相应的可跨年级/专业。

在左边列表中, 勾选若干年级/专业, 单击“”按钮, 即可将选定的年级/专业移入右边列表 (同时将其设置为可跨年级/专业) 。

在右边列表中, 勾选若干年级/专业, 单击“”按钮, 即可将选定的年级/专业移回左边列表。

(7) 分年级按专业设置预选学分上限与门数上限

单击菜单项“选课控制分年级按专业设置预选学分上限与门数上限”, 即可弹出相应窗体。

(8) 按课程设置预选人数上限

单击菜单项“选课控制按课程设置预选人数上限”, 即可弹出相应窗体。

(9) 按学生设置预选学分上限与门数上限

(10) 批量剔除学生已取得有效成绩的可预选课程

单击菜单项“选课控制批量剔除学生已取得有效成绩的可预选课程”, 即可弹出相应窗体。

(11) 按学生调整可预选课程

(12) 分年级按专业设置正选学分上限与门数上限

单击菜单项“选课控制分年级按专业设置正选学分上限与门数上限”, 即可弹出相应窗体。

(13) 分课程按上课班级设置正选人数上限

单击菜单项“选课控制分课程按上课班级设置正选人数上限”, 即可弹出相应窗体。

下拉选定某一承担单位, 即可浏览相应的承担课程上课班级。 (可录入课程名称部分信息进行模糊查询)

单击选定某一课程上课班级, 设置正选人数上限 (默认为该上课班级对应各个上课地点的最小容量) (可留出部分容量用于异动学生加入上课、重修学生插班上课、督导成员听课等) 。

单击“保存”按钮, 即可保存相应设置。

(14) 按学生设置正选学分上限与门数上限

单击菜单项“选课控制按学生设置正选学分上限与门数上限”, 即可弹出相应窗体。

(15) 按学生调整可正选课程

单击菜单项“选课控制按学生调整可正选课程”, 即可弹出相应窗体。

注:可按住Ctrl或Shift键单击选定多门课程。

4 网络选课系统中选课控制的具体应用及其作用

单击主控菜单项“选课处理”, 即可弹出相应菜单, 其各选项如下:

(1) 预选前批量确定课程学生

单击菜单项“选课处理预选前批量确定课程学生”, 即可弹出相应窗体。

下拉选定某一承担单位, 单击“检索”按钮, 即可在左边列表中浏览相应的待确定课程 (限不需预选且不需正选课程) 、在右边列表中浏览相应的已确定课程。 (可录入课程名称部分信息通过模糊匹配进行过滤)

在左边列表中, 勾选若干课程, 单击“”按钮, 即可将选定的课程移入右边列表 (同时确定选定的课程学生) 。

在右边列表中, 勾选若干课程, 单击“”按钮, 即可将选定的课程移回左边列表 (同时取消选定的课程学生) 。

(2) 确认开设课程

单击菜单项“选课处理确认开设课程”, 即可弹出相应窗体。

下拉选定某一承担单位, 设置预选人数区间, 单击“检索”按钮, 即可在左边列表中浏览相应的待确认课程、在右边列表中浏览相应的已确认课程。 (可录入课程名称部分信息进行模糊查询)

在左边列表中, 单击选定若干课程, 单击“”按钮, 即可将选定课程移入右边列表 (同时将选定课程确认为开设课程) 。

在右边列表中, 单击选定若干课程, 单击“”按钮, 即可将选定课程移回左边列表 (同时将选定课程确认为不开设课程) 。

注:可按住Ctrl或Shift键单击选定多门课程。

(3) 分课程在任课教师之间调剂预选学生

单击菜单项“选课处理分课程在任课教师之间调剂预选学生”, 即可弹出相应窗体。

(4) 正选前预处理

(5) 正选前批量确定课程上课班级学生

单击菜单项“选课处理正选前批量确定课程上课班级学生”, 即可弹出相应窗体。

(6) 确认开设课程上课班级

单击菜单项“选课处理确认开设课程上课班级”, 即可弹出相应窗体。

下拉选定某一承担单位, 设置正选人数区间, 单击“检索”按钮, 即可在左边列表中浏览相应的待确认课程上课班级、在右边列表中浏览相应的已确认课程上课班级。 (可录入课程名称部分信息进行模糊查询)

在左边列表中, 单击选定若干课程上课班级, 单击“”按钮, 即可将选定的课程上课班级移入右边列表 (同时将选定的课程上课班级确认为开设课程上课班级) 。

在右边列表中, 单击选定若干课程上课班级, 单击“”按钮, 即可将选定的课程上课班级移回左边列表 (同时将选定的课程上课班级确认为不开设课程上课班级) 。

注:可按住Ctrl或Shift键单击选定多门课程。

(7) 分课程上课班级确定上课学生

单击菜单项“选课处理分课程上课班级确定上课学生”, 即可弹出相应窗体。

(8) 分课程在上课班级之间调剂上课学生

(9) 删除被取消课程上课班级

(10) 批量处理异动学生选课结果

单击菜单项“选课处理批量处理异动学生选课结果”, 即可弹出相应窗体。

(11) 确定异动学生选课结果

5 网络选课系统中选课结果的具体应用及其作用

单击主控菜单项“选课结果”, 即可弹出相应菜单。其各选项如下:

分课程按任课教师查看预选学生名单

分课程按任课教师统计预选学生人数

分课程按任课教师查看预选学生分布

分课程按任课教师看被取消预选学生名单

分年级/专业/行政班级按课程查看预选学生名单

分年级/专业/行政班级按课程统计预选学生人数

分辅修年级/专业按课程查看预选学生名单

分辅修年级/专业按课程统计预选学生人数

查看单个学生预选课程

分年级/专业/行政班级按学生统计预选课程门数

分课程按上课班级查看剩余名额

分课程按上课班级查看学生名册

分课程按上课班级查看学生人数

分课程按上课班级查看学生分布

分课程按上课班级查看被取消正选学生名单

分课程查看退选学生名单

分年级/专业/行政班级按课程查看正选学生名单

分年级/专业/行政班级按课程查看正选学生人数

分辅修年级/专业按课程查看正选学生名单

分辅修年级/专业按课程查看正选学生人数

查看单个学生修读课程/环节

分年级/专业/行政班级按学生统计修读课程/环节数

按年级/专业统计学生修读课程/环节数

单击某一菜单项, 即可弹出相应窗体。查询或统计有关信息之后, 单击“打印”按钮, 即可进行打印。

6 结语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模式多样化, 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凸显, 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需要得到更加有效的培养。网上选课系统不仅避免了学校出校多个校区无法进行人工选课的问题, 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构成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一方面提高了学校的办事效率、方便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彼此了解。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高校的信息化技术水平, 为推动高校教学改革, 实现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提供了先进、可靠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梁里宁.网上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暨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23 (5) :39-40.

[2]关慧.网上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2004, 18 (4) :60-63.

[3]唐建国.基于网络的选修课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6, 27:156-158.

[4]李矿井, 卫文学.学生选课管理系统调优的几点体会[J], 福建电脑, 2009, 20 (9) :63—63.

保险精算学公选课的教学推广研究 篇10

关键词: 保险精算学    公选课    教学方法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和金融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等各类保险业务已经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每個家庭都会参与的社会活动,与每个人都建立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在校大学生,了解保险专业知识,掌握几种保险费率的计算方法,可以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相关领域的参与能力,对于生活和就业都有一定帮助。

保险精算学充分运用概率统计知识,解决与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保费计算问题,是一门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课程。所以在大学教育中保险精算学这门课程的设置不应仅局限于统计专业,而应该将其推广至更多专业,通过公选课的方式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普及保险费用计算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保险业务的认识和实践能力。这是我们在全校学生中开设保险精算学公选课的主要目的和重要意义。在可行性方面,工科院校大部分专业均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三门基础课,这为学生学习保险精算学奠定了数学基础,提供了有利条件。鉴于该课程开设的重要意义,我们在全校试点开设了保险精算学公共选修课,受到了不同专业学生的欢迎。通过公选课的实践,及时把握学生需求,在全校范围内不断征集教学反馈意见,及时更新调整公选课的教学内容,使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元化,不断探讨和优化公选课的推广模式。

二、保险精算学公选课教学内容探讨

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公选课设置的首要环节。作为公选课,课程讲授的对象主要是非统计学专业学生群体,学生专业背景的多元化,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侧重点、教学方法等方面全盘规划。所以在课程开设之前,我们首先针对我校是以工科专业为主的特点,详细研究工科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和社会关注点等具体问题,为教学内容的设置提供了参考,然后结合保险精算学知识体系和难易程度,提出将该公选课内容分为寿险精算学和非寿险精算学两大部分讲授。

保险精算学的内容十分丰富,而公选课的课时是有限的,所以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挑选最有代表性的主题讲解是一个重要问题。公选课的教学时间需要配合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所以通常一周都只安排一次课,而这种时间周期的教学一般采用每周一个课程主题的效果最好。每次讲授的主题相对独立,但具有一定的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针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保险精算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题设计,包括利息理论和传统人寿保险的分析,例如生活中常见的住房贷款是如何计算贷款利息的,根据不同的还款方式,哪些是还款本金,哪些是还款利息,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车险等问题的研究。这些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对该课程学习的热情。

三、保险精算学公选课教学方法探讨

在教学理念方面,公选课教学主要强调保险精算学的原理和思想,应尝试抛弃过多的细节推导,重点放在掌握主体脉络上,避免本末倒置。公选课面对的学生专业背景千差万别,在讲授时不应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模式,有效的方式是建立一个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用案例导入主题,让所有人都积极参与进来,真正融入课堂。通常每个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在潜意识里都会受到自身专业思维习惯的影响,而公选课汇集了不同专业的思维方式,在探讨某一个问题时,不同思维形成的思路会使问题的分析角度、涉及的社会生活内容更丰富,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多维、更深刻、更有趣。所谓教学相长,在保险精算学公选课的课堂上可以得到非常好的体现。

具体来说,课堂教学采用专题讨论的形式,每次课结束时教师提出下一次课的主题,学生课下准备后,在课堂上参与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的学习过程,发表自己对于课程主题的观点,并在与老师和同学的讨论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主题内涵,修正个人观点,达成共识。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可以掌握保险精算学专题知识,而且可以很好地锻炼逻辑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

另外,精算学具有实践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处理许多具体的计算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统计软件应用日渐广泛,使用软件进行计算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该公选课课堂教学就选择了一种开源的R软件解决课程中遇到的具体计算问题。这种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很多学生对统计软件表现出浓厚兴趣。

四、保险精算学公选课考核方式探讨

为保证保险精算学公选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避免部分学生从选课之初就存在的“混学分”想法,精算学公选课采用课堂成绩结合论文成绩的考核方式,满分100分,课堂成绩占50分,课程论文占50分。

对于课堂成绩,为了更客观地评价学生表现,精算学公选课的课堂考核进行多元化权重设计,包括课下准备情况、课堂参与度、观点的正确性和语言表达。

课程论文主要用来考查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总体掌握情况,是否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形成客观理性的结论,并锻炼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课程论文的主题在开课时就已经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论文的思路。通过整个课程的学习,讲解精算学原理和各种精算模型,在课程结束时,学生通过掌握这些精算知识,对课程之初提出的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多解题思路,最后形成一篇完整的课程论文。课程论文从论文结构是否合理、条理是否清晰、语言是否流畅、论据是否充分、结论是否正确等方面进行评价。

保险精算学公选课以课堂成绩为主、结合课程论文成绩的考核方式,实现对选修学生的合理评价,形成一套科学的考核方法。

五、结语

保险精算学作为一门交叉性较强的综合课程,融合经济、金融的知识,也会大量用到概率统计的数学模型,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在工科院校中开设这门课程的公选课,在教学中除了讲解基本的原理和应用方法外,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应当结合工科学生的专业背景,最大限度地发挥这门课程的实际效用。

学生通过学习保险精算学这门公选课,一方面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背景,掌握各类保险产品是如何组成和计算的,激发他们学习保险精算学的兴趣,对有意深入学习保险精算的学生起系统引导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在选修这门公选课后,会发现具体处理精算问题的过程中会大量用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的基础数学知识,例如计算各类寿险产品的精算现值其实就是计算一个现值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值等。整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运用各种数学概念,提高学生应用数学工具和统计软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军,孟生旺.保险精算原理与实务(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蒲成毅.国外保险精算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及启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5).

网上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11

1 需求分析

网上选课系统的需要来自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学生、教师、系统管理员。其中管理员的需求最为复杂,管理员可以通过超级用户身份登录,对系统进行全面的管理,包括用户的添加、删除和修改,为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和界面,对学生信息、教师信息、选课情况进行浏览、查询、分类、汇总、统计,对系统进行状态维护并生成各类选课报表。教师可以发布所要教授的课程的有关信息,可以对学生选课情况进行有关操作,形成学生选课确认。学生的主要需求是查询院、系所开设的课程,查询自己选修课程情况,以及对本人有关信息的修改。

经对上述三方面需求的分析,确定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设计一个良好的界面,确保各项操作都可以根据菜单或按钮提示方便地完成。

(2)设置不同用户的使用权限,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

(3)保证数据库具有高安全性。

(4)数据录入方式简单、便捷。

(5)教师注册后可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申报、设置课程,并修改课程相关信息。

(6)教师能够查询学生选课信息。

(7)学生可以查看课程信息。

(8)学生可以在联网的任意一台计算机上选课。

(9)管理员享有最高权限,可以添加课程、删除课程、对课程信息进行修改处理、并对用户身份进行审核,对用户资料进行管理。

(10)管理员有权限修改用户的密码和其他个人信息(主要是针对不合法用户)。

(11)管理员在线编辑,管理工作简单方便。

2 开发软件选择

选用ASP开发工具软件,因为它有如下的特点:

(1)无需编译,ASP脚本集成于HTML当中,无需编译或链接即可直接解释执行。

(2)易于生成,使用常规文本编辑器(如WINDOWS下的记事本),即可进行觹.asp页面的设计。

(3)独立于浏览器,用户端只要使用可解释常规HT-ML码的浏览器,即可浏览ASP所设计的主页。

(4)面向对象,在ASP脚本中可以方便地引用系统组件和ASP的内置组件,还能通过定制ActiveX Server Component(ActiveX服务器组件)来扩充功能。

(5)与任何ActiveX script语言兼容,除了可使用VB-Script和JScript语言进行设计外,还可通过Plug-in的方式,使用由第三方所提供的其它script语言。

(6)源程序码不会外漏,ASP脚本在服务器上执行,传到用户浏览器的只是ASP执行结果所生成的常规HTML码,这样可保证编写出来的程序代码不会被他人盗取。

3 实现方案及模块分析

3.1 系统总体结构

网上选课系统从功能对象上划分为教师、学生、管理员和普通用户四部分,主要操作是教师课程申报、审核;学生在线查询、选课;管理员对系统的管理、维护;普通用户的信息查询等,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选课系统采用了B/S模式,B/S模式有着较为突出的优势。在客户端只需要安装标准、易用的通用浏览器,无需像C/S模式那样在不同的客户机上都要安装此系统软件,这就简化了学生申报、查询课程等过程;B/S模式的功能都在Web服务器上实现,使开发和维护工作简单易行;全校教师、学生及其他管理人员在任何地方,只要可以上网,就可使用此管理系统,且B/S模式适用于网上信息发布。

3.2 模块介绍

本文只介绍实际操作中最常用的学生选课和教师课程发布模块中的几个主要子模块。

3.2.1 学生选课

学生选课登陆:在登录页面(如图2所示)对应的地方输入学号、密码,确认后登录。信息提交给asp文件后,系统会根据学生学号、密码到数据库中的学生表_student表中检索,若没检索到则说明学号、身份证号有误,转到相应的出错对话框中,若检索结果正确,则转入学生登录成功的操作页面,如图3所示,系统会将输入的姓名、学号、密码等信息以session对象的形式保存起来,学生可以从图3的界面中看到课程及选课的基本情况,并通过按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3.2.2 课程信息查询

(1)查询开课信息。在查看窗口中点击“课程列表”按钮即可看到学校在这个学期所开设的选修课程(如图4所示),“选课课程列表”中按学科门类把学校各系老师所开设的课程、开设地点及学分等一些基本情况列出,课程详细情况还可以通过“课程简介”里的“查看”详细了解,同时在表中还设置有开始选课入口—“我要开始选课”按钮。

(2)查询课程信息。学生登录成功后可以在课程列表中点击查看相关课程的详细信息(如图5所示)。

3.2.3 学生选课

通过点击选课信息浏览页面中的“我要选课”按钮,即会列出可选课程的相关信息(如图6所示)。学生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课程,确认后完成选课。

3.3 课程申报、审核、发布

3.3.1 教师课程申报

教师课程申报是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如图7所示)教师需要在课程申报表中填写个人、课程等相关信息,其中带有“觹”标志的是必须要输入的栏目。信息输入结束后,系统会根据用户所输入的信息与数据表Info_course建立联系,将信息添加到数据库中。

当需要查询课程信息时,由session对象获得输入信息,然后与后台数据库建立联系,核对信息,信息吻合时即可输出老师在本学期所发布过的课程信息(如图7所示)。

3.3.2 课程审核、修改

课程信息需要审核、修改时,只要在课程信息发布的页面中点击“修改”,即可进入修改页面(如图8所示),按页面提示输入要修改的信息后,完成课程信息修改。审核、删除课程信息的操作与修改过程雷同。

4 结束语

要成功开发这类应用软件,应尽量采用简单的技术满足复杂的需求,还要充分重视需求分析,了解用户的个性需求。所开发的应用软件应尽量降低对使用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的要求。

摘要:本文介绍基于B/S结构网上选课系统的基本设计思想及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ASP,网上选课系统,B/S模式

参考文献

[1]云舟工作室,编著.精通ASP3.0网络编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上一篇:服务进出口下一篇:光通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