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答疑

2024-05-26

辅导答疑(精选12篇)

辅导答疑 篇1

近年来,随着网络用户要求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Web站点向用户提供的服务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人性化。然而,尽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相当的成熟,但在互联网的应用方面我们却远远落在了后面。在世界上其他的一些国家里网上授课和网上辅导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然而在我们国家里只有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和一些专门的辅导机构才有那种所谓的网络辅导,我们仍然从事着那种传统的通过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才能完成的辅导答疑。我想这就是我们和国外优秀大学之间的差异。就在这样的背影下,使我想到了如何设计好辅导答疑系统成为网络教学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为网络教学提供了交互的情境,是支持网络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一、网络辅导答疑系统的特点

在系统的开发前期对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一个环节,以保证资源的合理使用。网络辅导答疑系统是当今在教学设施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系统。根据课程内容不同,他们的使用对象也就不同。就其大小和性质而言,它应具备以下特点:

1、通常一个网络辅导答疑系统的大小应根据所要面向的用户和系统使用的规模来确定。比如,我们是要给一个学校或者一个系设计网络辅导答疑系统,那就完全没有必要做成一个使用广泛的地区性的网络答疑系统,否则会造成资源浪费。系统的规模要根据用户的需要和系统设计者的本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2、网络辅导答疑系统作为一种实用的面向对象的应用系统,不仅要求管理方面简单方便,容易对大量数据库进行操作,更重要的是要求对访问者提供方便快速的服务,例如:在线问答和在线留言都要给用户一种方便快捷的操作界面。一个好的网络辅导答疑系统不仅要看它所包含的功能是否全面,还要看它的管理机制是否健全、用户操作本系统是否方便;

3、网络辅导答疑系统应该具备一般的答疑系统所应具备的一些最基本的功能和特点。它能像课堂答疑环境那样能通过在线答疑模块对学生的询问进行实时答疑,也能通过留言板的形式进行非实施性的答疑。

二、网络辅导答疑系统的概要设计

网络辅导答疑系统主要完成在线网络辅导的一些正常辅导答疑功能,如在线问答,在线留言以及一些相关信息的查询并能对一些信息进行相关的查询和打印。网络辅导答疑系统的使用群为两种用户:普通用户和管理员用户,具体设计划分为以下两个模块:

1、一般用户模块:主要包括网络在线问答、留言板等几个主要模块。网络在线问答主要是完成实时性的网络辅导答疑的一种模块,这种模块适用于一般的教学场合,能及时解决用户所提出的问题。留言板是考虑到用户和教师之间的一种错开场合,用户只能采取留言板的形式,这是一种非实时性的网络辅导答疑模式,主要适用于辅导模式。

普通用户应具有的基本功能

(1)用户在线注册

(2)查找所有的用户的基本信息

(3)查看教师的各种基本信息

(4)在在线答疑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5)查看回复和回复的主要内容

(6)分页查看所有当前回复的内容

(7)查看其他用户的留言和回复内容

(8)可以在留言板上留言并对自己的留言进行修改和删除

2、系统管理员模块:主要是方便系统管理员对系统进行管理而设计的一种模块。由于本系统主要是应用性方面的系统,而有些模块系统管理员的任务只是在后台对数据库进行管理。所以在前台的设计中并没有管理员的设置。而在在线答疑和系统留言板上由于都是要有回复性的操作,因此这两个模块设置有管理员模块。

管理员应具有的基本功能:

(1)应该具有普通用户的所有功能;

(2)对所有版面的所有文章进行修改和删除;

(3)用户管理功能,包括修改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删除用户;

(4)在留言板模块管理员的主要任务是回复留言和删除留。

三、网络辅导答疑系统的工具选择

开发人员选择熟悉的工具和成熟的技术,对缩短开发周期和提高软件质量都有极大的帮助。该系统采用了目前较为实用的jsp编程技术和网页制作工具Dreamweaver 8相结合作为开发工具。后台数据库服务器端,采用了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作为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数据源来进行操作,使Web与数据库紧密联系起来。

四、结束语

网络辅导答疑系统是传统辅导答疑的有效补充,如果能结合音频和视频技术,可以实现师生间“面对面”的交流,辅导答疑会更加有效,学生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我们正处在网络时代,将先进的网络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已成为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将答疑和网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网络来解决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是对教学改革有益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昌达.基于WWW的远程辅导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2001,(06).

[3]邓子云.JSP网络编程-从基础到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50-174.

辅导答疑 篇2

课外辅导及晚自修答疑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教学工作的一种继续,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措施。辅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态度、兴趣爱好,因材施教辅导,以个别学生为主,集体辅导为辅。内容包括解答疑难问题;作业辅导;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扩大知识领域;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耐心辅导并给予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

一、具体要求

1、按时到指定教室进行辅导答疑。

2、在晚自修答疑期间,不得在走道上大声喧哗、闲谈,应注意维持辅导班级的晚自习纪律。

3、辅导态度要和蔼可亲,耐心认真,不能因学生提出问题幼稚可笑或离奇古怪而置之不理,更不能嘲笑、挖苦讽刺。

4、注重辅导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习方法的辅导。

5、未经值班领导同意,不得私自请人替代辅导或自行调整辅导时间。有病有事不能辅导,应向值班领导请假。

辅导答疑 篇3

关键词:员工辅导;人文关怀;心理辅导

引言

员工辅导计划是指建立一套实施人文关怀、开展心理疏导的工作机制,培养一支具备专业能力的辅导员队伍,以个人辅导和小组辅导为基本工作模式,以“助人自助”为基本理念,对员工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达到沟通企业愿景、传递文化价值、灌输组织战略,倾听员工心声、改善员工感受、引导员工行为的目的,为建设幸福南网提供支持。

一、实施员工辅导计划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推动党的建设创新,确保党的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成效,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在2009年中央企业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随着中央企业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等项改革,职工观念、身份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帮助职工思想上解惑、精神上减负、心理上减压,增强职工改革承受力的任务日益繁重。”“要化解困惑疑虑,稳定心理预期,面向基层,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思想工作,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结合起来”。以上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跟体现了实施员工辅导计划以及做好人文关怀心理辅导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二、研究实施员工辅导计划是深入推进公司企业文化转化工作的需要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战略性、系统性、长期性任务,需要系统构建,持续推进,有效管理。目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已由前阶段的文化形成、文化宣贯进入了文化转化的新阶段。文化转化的总体目标是把南网文化理念的文化基因融入管理、切入业务、植入行为,进入基层、进入班组、进入岗位。总体思路是切实做到“五个把握”,即把握这个核心,切实发挥南网文化理念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把握制度建设这个关键,切实发挥制度文化落实方略固化理念的作用;把握子文化建设这个接点,切实发挥子文化融入工作提升管理的作用;把握班组文化建设这个基点,切实发挥班组文化固本强基的作用;把握文化评价这个关口,切实发挥文化评价的目标导向作用。其中,班组文化建设是落实文化进入基层、进入班组、进入岗位的重要载体。

在实施员工辅导计划的时候,辅导员一方面采用多种形式宣传讲解公司的战略、前景、工作理念和制度规范,直接播撒南网文化的种子;另一方面,通过与员工开展深入细致的沟通工作,对员工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员工行为,改善班组氛围,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工作激情,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作用。使党群工作者的辅导者角色与职能,与班组长等各级管理者角色与职能形成合力,建设优秀的班组文化,从而实现对文化转化的有力支撑。

三、实施员工辅导计划是改善党群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效果、提高党群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需要

党群工作既是一项公共性工作,它的公共性是指它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具有广泛的公共属性。党群工作也是一项专业性工作,它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它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具有专业化的属性。党群工作的公共属性和专业属性共同决定了提高党群工作者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多年的实践锻炼和工作探索中,我们摸索积累了党群工作的许多成功作法和有效经验,切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实效。但是,长期以来,党群工作在依靠科学理论、建立科学制度、使用科学方法和工具的系统性、专业化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形势下党群工作的实际效果,也影响了党群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核心能力的提升。员工辅导计划致力于为党群工作者提供能力发展的支持,通过建立辅导员胜任力标准,引入行为科学、心理科学领域等被实践证明科学有效的方法工具,并通过有计划针对性、持续性的培训,使辅导员掌握有关方法和工具,并通过制度规范、流程控制下的实践运用,提升党群工作在公司系统,特别是对一线基层的支持作用,提升党群工作的专业化层次和党群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

以上三个方面的迫切需要,更加说明了实施员工辅导计划人文关怀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创新载体,加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和工具化,是当前公司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创新途径。员工辅导计划就是我们在认真审视分析宏观形势、供电企业文化管理及企业管理现状的基础。

四、实施员工辅导计划的总体思路

员工辅导计划是指建立一套实施人文关怀、开展心理疏导的工作机制,培养一支具备专业能力的辅导员队伍,以个人辅导和小组辅导为基本工作模式,以“助人自助”为基本理念,对员工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达到沟通企业愿景、传递文化价值、灌输组织战略,倾听员工心声、改善员工感受、引导员工行为的目的,为建设幸福南网提供支持。

1、把实施人文关怀与开展心理疏导有机结合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价值,通过多种手段对人进行人性化的关怀。心理疏导则是从心智模式、认知结构、心理需求等方面通过专业方法、科学工具进行梳理和引导,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把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有机结合,目的是把人文关怀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人性化向度与心理疏导的关注心理问题、预防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的功能化维度紧密结合,形成员工辅导计划的两项主体内容?——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既把抽象的人文关怀具体化、实践化,又克服了心理疏导单纯的负性因素,使得员工辅导计划兼具正向关怀与负性消解功能。

2、把继承传统经验与创新工作方法有机结合

继承和创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对立又统一的,有继承才有创新,有创新才能真正继承,二者必须有机结合。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创造、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有效的作法,有效吸纳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经验(如“十必谈”,“十必访”等)是研究工作的关键成功因素。另一关键成功因素就是如何创新工作方法,从内容、制度、工具上实现创新,这就意味着要借鉴世界优秀企业的作法(制度与流程),引入专业领域的工具和方法,并使之与内部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

3、把理论研究与试点实践有机结合

科学的理论是正确行动的前提,但深入透彻的理论研究也必须要通过试点实践来获取第一手的经验和资源,反过来对理论进行补充、修正和完善。这就要求本次研究既要打开视野,获取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最佳实践,以此形成理论体系,又要慎重、细致、深入地开展试点工作,以此检验成效,不断完善。

4、把体系建构与技术支持有机结合

员工辅导计划是一个系统项目,重点包括制度、方法、工具为主要内容的体系建构。既要关注与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工作接口与逻辑关联;又要关注本身内部结构的清晰、紧密与完整。同时,为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而不是成为空中楼阁,必须要有充分的技术支持。技术支持包含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培养与辅导过程中使用的专业工具开发两个方面。

辅导答疑 篇4

一、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的主要内涵和基本特征

所谓“深度辅导”, 就是在深入了解大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关注大学生个性发展, 并依据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 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 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业、情感、心理、就业、生活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深层次辅导, 以适应大学生发展多样化需求。由此可见, “深度辅导”强调的是以人为本, 是对新形势下, 由于大学生面临多样化发展环境, 多样化发展需求而提出的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具体要求, 是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保证。

1. 强调辅导的科学性是“深度辅导”的本质要求

“深度辅导”就是要“依据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 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大学生的全面成长进行深层次辅导, 其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建立在科学依据之上, 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有目的、全面的、系统的对学生进行深度辅导。离开科学性, “深入辅导”就会因缺乏科学依据, 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是“深度辅导”的基本目标

在传统体制和教育模式中, 由于学生的趋同性较高, 辅导员通过“抓两头促中间”就可以较好地达到教育目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使得学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这也使得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日益明显。因此, 新时期的高校学生工作就需要辅导员在做好整体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同时, 必须一对一的对学生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 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是“深度辅导”的根本要求

这是因为, 除了学校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之外, 每个大学生都会在思想、学业、情感、心理、就业、生活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特征和现实问题, 所以就需要辅导员从粗放的工作模式向精细化的工作模式转变, 这也是“深入辅导”的根本要求。而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目的, 深度辅导又必须具有针对性并能解决具体问题, 而如果失去了针对性, 深度辅导的作用将无从体现, 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则易成为空谈。

二、心理辅导是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的基础和切入点

传统的“深度辅导”方式强调的是以谈心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手段, 其本质上仍是属于一种心理辅导方式。由于近现代心理学的迅猛发展, 使得各种科学研究方法开始在心理学研究中得以运用和实践, 并取得较好地研究成果, 而这些成果又对如何开展心理辅导有着科学的指导作用。因此, 要想有效地进行“深入辅导”, 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技巧, 往往可以让辅导员在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心理辅导是辅导员开展“深入辅导”而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由于现在高校中的辅导员来源非常广泛, 涉及的专业方方面面的都有, 可又缺少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基础和工作技能, 尤其是心理辅导方面的技能较为缺乏, 因此容易在与学生交流和沟通中产生分歧, 进而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据一项抽样调查统计显示, 辅导员对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是非常紧迫和热切的, 有55.0%的辅导员认为“非常有必要”掌握实用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有42.5%的辅导员认为“有必要”掌握实用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 两者合计占受调查人数的97.5%, 所占比例极高。由此可见, 越来越多的辅导员已经认识到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是开展“深入辅导”的一项基本技能, 是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 是确保工作取得实效的有力保证。

2. 心理辅导是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的一把钥匙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 都是做人的工作, 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 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养成, 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要实现这样的目标, 没有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是很难实现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 面临的社会环境更为复杂, 大学生中出现的网络成瘾、学习问题、人际关系、自我认识、就业升学等问题, 或多或少的都反映出学生的心理特征。辅导员虽然无法取代心理医生去为学生治疗这些心理疾病, 但是如果辅导员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 却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 并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预防、判断和疏导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 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3. 心理辅导是形成师生“心理契约”的较好途径

心理契约是“在组织中, 每个成员和不同管理者, 以及其他人之间, 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套期望”。从心理契约的角度看, 学生与辅导员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期望, 其中学生对辅导员在学识、能力、为人等方面表现出的人格魅力的崇拜, 辅导员对学生表现出的学习、理想、纪律、能力等方面优点的欣赏, 都可能形成彼此间的心理契约, 而心理契约一旦形成, 良好的沟通渠道也会随之建立, 这恰恰是为“深入辅导”搭建了良好平台。因此, 辅导员要善于运用掌握的心理知识和技能, 在日常的工作中、在细心的关怀中、在平等的沟通合作中去培育这样的“心理默契”。只要师生间形成了良好的心理默契, 那么“深入辅导”就可以取得较好地预期效果, 就能真正实现教育关系双方的良性互动。

三、以心理辅导为基础创新深度辅导方式方法

目前, 高校辅导员“深入辅导”工作还处于认识和探索阶段, 缺乏现成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导, 因此必须要在认真总结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经验和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及心理特征的基础上, 不断创新“深度辅导”的方式方法, 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辅导员应将心理辅导广泛运用于“深度辅导”的各个环节

“深入辅导”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应该遵循一定的辅导模式和教育规律, 才能确保达到预期的辅导效果。这其中, 如何在“深入辅导”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反馈阶段和持续教育阶段等各个环节, 正确运用心理知识和技巧进行科学而有影响的辅导就是对辅导员提出的明确要求。因此, 学校要重视对辅导员心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与交流, 注意通过交流学习等形式对辅导员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并长期不懈的坚持下去, 比如:心理辅导技巧、团队辅导技巧、职业规划技巧等培训交流, 使辅导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才能确保“深度辅导”持续坚持下去。

2. 辅导员要善于结合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度辅导”

“深入辅导”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 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必须具有针对性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失去针对性, 就失去了深度辅导的意义。因此, 运用科学的心理知识和技能, 通过“看、听、说”等形式, 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 并根据不同学生面对的不同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辅导方式, 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就业困惑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就能较好地与学生形成“心理默契”, 从而达到深入辅导的根本目的。

3. 辅导员需灵活使用各种现代传媒工具开展“深度辅导”

一个重要的事实是:现代传媒手段的发展, 已经使辅导员在“深入辅导”的过程中可以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辅导方式, 而是可以充分利用QQ、Email、手机短信、个人博客等新兴网络技术进行立体式的辅导。这不仅更加贴近青年学生的特点, 容易被青年学生所接受, 而且可以获得更多地信息和交流渠道, 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动态。因此, 要鼓励辅导员多运用各种现代沟通媒介构建“深入辅导”的立体网络, 真正形成深入辅导的社会合力, 才能切实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总之, 由于“深入辅导”的内容涉及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人际交往、就业发展以及生活问题等方面的问题, 归根结底是涉及解决人的深层次的思想问题, 因此, 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和技能, 不仅可以推进“深入辅导”方式方法的创新, 而且还可以有效地促进辅导员“深度辅导”水平的整体提升, 推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萌.辅导员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深度辅导初探.科教文汇, 2010.11月上旬.

[2]蒲晓业.谈心制度: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的必由之路.新西部, 2010.20期.

[3]王晓艳, 邹丹杰.高校辅导员心理知识技能需求调查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0.11.

教师辅导及答疑制度 篇5

教师辅导及答疑制度

加强对学生的辅导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掌握已学知识,学有所得不可缺少的一环。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因材施教,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进步的有效方式。教师应深入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分析和分类,根据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导活动。

1、课外辅导的形式包括:课外辅导课、答疑、指导学生学生实践活动等。

2、辅导学生具有爱心、关心、耐心和信心。要全面辅导学生,不能把精力多用于少数尖子学生,而忽视甚至放弃差生,对差生辅导要做到四优先:课堂提问优先,课堂板书练习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辅导答疑优先。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中的疑问,应详细回答、举一反三,真正让学生弄懂、弄通,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绝对不能对一些基础差的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进行讽刺挖苦,甚至于谩骂。

4、任课教师每周至少到所教学班级辅导一次。规定的辅导时间,由教务处排定。教师必须认真辅导答疑,因事不能参加辅导的教师须到教务处请假。

浅谈高校辅导员及辅导员工作 篇6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辅导员工作 要求 思想教育

一、对高校辅导员的要求

首先,辅导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素养。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工作上要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对学生充满爱心,对社会充满责任心。其次,辅导员要严谨自律,为人师表。再次,辅导员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能把道德修养与学会为人处世当做教育学生成才的重要环节,把为学生服务当做首要职责。要以良好的工作作风感染学生、塑造学生。最后,辅导员在做好学生表率的同时,要不断地超越自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大学生值得敬佩和信赖的人。笔者就高校辅导员如何有效开展工作进行探索。

二、高校辅导员如何有效开展工作

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做好大学生思想工作,辅导员必须对学生有准确的认识,要会用发展的、时代的眼光分析和研究学生。辅导员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工作上要有预见性和前瞻性。学生在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思想问题,辅导员要及时地指导和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期教育。

大学时期分可为三个阶段:入学后的第一学期、临近毕业的一学期和中间阶段。

1.入学后第一学期

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形成组织纪律观念、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新生开学军训和入学教育之后开始上课,辅导员要充分利用时间让学生学习校纪班规及学生量化考核办法细则,对学生校规校纪的教育要常态化。学习《弟子规》等经典,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举行大型活动,通过讲座、现身说法等形式,进行感恩教育及法制教育。定期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辅导员和学生们把日常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身边发生的涉及安全的事件讲出来,甚至做成PPT,然后大家讨论、分析、总结,做到提前预防,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情况各有不相同。入学后辅导员要用最快的时间了解学生个人及家庭状况,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育方法。在教育管理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分层次区别对待,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可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父母离异和曾是留守儿童学生从小就缺乏关爱和自信,辅导员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关爱,生活上嘘寒问暖,情感上多与他们沟通交流,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辅导员既像亲人又像朋友。同时,辅导员还要说服其他学生去关心这个群体,从而使他们找回自信、学会关爱。大部分独生子女是在父母家人溺爱下成长的,爱面子、骄纵,没有生活困苦的经历,没有经受过挫折,心理比较脆弱。辅导员要有良好的心态,以平等的身份逐步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化解矛盾,消除心理障碍,情感感化,使他们从内心里接受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辅导员也要给予他们较多的关注和关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要耐心指导,老师和尖子生共同帮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迎头赶上。对基础好的学生要进一步发挥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有更大的收获。集体培养与个体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

2.临近毕业的一学期

在这一阶段,学生教育也很重要,学生面临毕业、择业、就业问题,情绪波动较大,浮躁,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稍有不顺可能就会乱发泄,损坏公物、打架等事情可能会发生。因此这个时期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进行人格健康教育,及时做好思想工作,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防患于未然。

3.中间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思想较稳定,教育得当,一般没有太大的波动。辅导员在言行举止上,时时刻刻做好学生的表率,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工作任劳任怨,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断超越自我,要自觉成为学生的楷模。认可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鼓励他们在思想上进步、学习上争先恐后、活动中勇为人先、生活中理解关爱。辅导员是学生成长的关怀者,需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倾诉,抓住症结加以开导,鼓励他们正视错误,发挥优势,克服困难。引导学生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拓宽知识面,鼓励他们克服惰性,发挥潜能,掌握知识和技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的特长爱好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通过开展活动,发挥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后进生的闪光点,挖掘其潜力,及时表扬,激励后进生进取。同时,学生也从中受到自我教育,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探究 篇7

一、高校开展深度辅导的必要性

当前,时代赋予了当代大学生鲜明的个性特点,90后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因为接受多元文化和不同价值观影响的原因,表现出个性张扬,自信,崇尚自由,务实但功利, 敢于竞争又害怕失败的特点,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 喜欢以孤独者自居,身上打满了时代的烙印。这样的大学生群体,身上的叛逆气质使得他们不愿接受传统的教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辅导员,为了适应学生的这种时代特质和个性特点,必须在严格贯彻教育部工作方针的基础上,常变常新,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工作方法。在此背景下,深度辅导工作方法应运而生。

深度辅导是一种有针对性的辅导,辅导员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生活以及家庭情况的基础上,细致入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的问题,制定科学的计划,给予学生合理的教育和引导,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问题并成功走出困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

深度辅导的特点就是面向全体,有针对性且有实效性,在保证每个学生每年都能得到至少一次的针对性辅导的基础上,关注重点,全员覆盖。以往,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不够完整,辅导员工作重心常以“抓两头带中间”,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不能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共性相对减少,个性发展更加突出。深度辅导不仅有针对性关注重点对象的特殊问题,而且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心和帮助, 切实增强了高校教育的全面性,使思想政治工作形式更加多样,工作的范畴更加宽泛,内容也更加精细。

二、深度辅导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探究

深度辅导要取得实效, 必须把握原则,理清思路,注重方法。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工作理念,针对问题制定辅导计划,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有力支持。合理清晰的深度辅导思路对实现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效率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多样化的辅导方式可以因材施教,丰富的辅导内容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深度辅导应该紧密结合日常管理工作,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辅助以网络等新媒体,不断拓展深度辅导的平台,实现深度辅导的实效性。

(一)紧密结合日常管理工作,提高深度辅导实效性

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主要体现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最传统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教育方式莫过于谈话,通过深入谈话,可以详细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从中甄别出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思想动态方面的问题,对症下药,动态地关注学生的问题,寻找合适的时机,开展有针对性的深度辅导,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

第一,在学业督导方面,辅导员与班主任和专业课老师密切联系,通过辅导员走进课堂,深入宿舍,找出学生在学业方面的困惑,不断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学习兴趣,必要时找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做到在学习方面因材施教。

第二,在党建方面,辅导员要主动与有入党意识的学生逐个谈话,发掘吸收一批优秀学生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发挥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互相交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三,在特殊群体关注方面,包括种族差异,学习成绩较差,存在心理危机,家庭经济困难等等,对于特殊群体,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及时给予政策关怀,解决他们学习动力不足和生活适应问题;加强学业辅导,做好学业规划;实现心理帮扶,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心理素质教育;落实贫困生救助政策,解决后顾之忧,满足不同群体差异化的深度辅导。

第四,就业指导方面,通过谈话,充分了解学生的就业期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以就业期望为目标,引导学生立足实际,不断调试自己的职业规划,有计划有预见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做好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工作,

(二)以校园活动和网络新媒体为载体,拓展深度辅导平台

深度辅导除了一对一的深入式谈话教育,校园活动教育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感悟升华,实现自我教育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能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和爱好,通过第二课堂等校园文体活动以及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辅导员可以抓住时机,在适宜的场合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贴近学生的心理,挖掘学生思想和心灵深处对人生、社会、价值的认识,在群体活动中引导学生的爱国思想、集体意识、团队合作等素质,挖掘学生思想和心灵深处对人生、社会、价值的认识,及时给予深度辅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等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QQ、微博、微信和博客等方式都是90后学生喜欢的沟通方式,作为辅导员,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新媒体,拓展深度辅导的平台,更快捷更方便地贴近学生,通过学生喜爱的方式沟通交流,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三、深度辅导工作的几点启示

深度辅导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个新的理念和措施,有效推动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要真正地把深度教育落实到实处,作为践行者的辅导员必须与时俱进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握深度辅导的针对性,发挥深度辅导的实效性。

(一)深度辅导的前提是辅导员素质的不断提高

深度辅导看似简单,实际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作为辅导员,不仅要融会贯通多种知识,还要掌握与学生双向沟通的技巧。如果辅导员缺乏专业的深度辅导知识,在谈话可能会削弱学生的信任感,达不到预期教育效果。高校应该积极加强辅导员培训体系、激励体系和发展支持体系。定期组织辅导员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树立先进辅导员典型,增强辅导员岗位荣誉感和事业感,不断激发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辅导员要不断自我完善,加强理论学习,以培养创新人才为首要任务,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实现深度辅导的科学化。

(二)深度辅导的关键是注重针对性

深度辅导的特征之一是覆盖全体学生,但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既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也要满足学生的差异化成长需求,要对问题突出的学生群体更加关注,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困惑的问题。善于总结学生群体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对于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这样既达到了覆盖全员的教育效果,又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特殊学生群体的个别问题。

(三)深度辅导的生命力在于实效性

没有实效性的辅导工作是失败的教育方式,深度辅导不在于跟学生的谈话次数,也不在于参加了多少次学生活动,更多地还是在于切切实实为学生解决了困惑,满足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要提高深度辅导的实效性,必须有科学的工作方法,清晰的工作思路。辅导员一定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深度辅导的前期准备和后期梳理工作对辅导的效果也至关重要。准备工作越充分,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越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辅导计划,才能确保每位学生在辅导之后有收获。深度辅导之后要进行认真梳理,形成详细的学生个人成长档案,以便动态关注学生的变化,把深度辅导落实到细微之处。

摘要:深度辅导是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深入交流的新型互动模式,有效推动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文章阐述了深度辅导的必要性,探讨了辅导员紧密结合日程管理工作,发挥深度辅导的实效性,并以校园活动和新媒体为载体,拓展深度辅导平台的教育模式。深度辅导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个新的理念和措施,要真正地把深度教育落实到实处,作为践行者的辅导员必须与时俱进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握深度辅导的针对性,发挥深度辅导的实效性。

高校辅导员辅导职责及对策研究 篇8

1. 全方位“辅导”

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 只要是涉及学生的大小事务, 都是辅导员的“辅导”范围, 所以连辅导员办公室都是以“学生科”命名, 足见辅导员“辅导”工作的全方位性。

2. 重思想政治教育“辅导”

“思想政治辅导员”这一名称反映了辅导员的基本职能, 辅导员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意义重大。我们现在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只有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才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 引领大学生珍爱自我, 热爱班集体, 热爱学校, 热爱祖国, 为了班级管理、学校发展、祖国繁荣, 努力学习, 贡献力量。

3. 区别对待的“辅导”

“辅导”工作不能搞一刀切, 必须根据不同情况, 区别对待。当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辅导”时, 若发现工作并非如此简单, 那是因为我们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校规校纪、班规班纪诚然可以约束学生的行为。而外在行为的约束只能将学生塑造成一个个守法安分者, 并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内在的矛盾与冲突。特别是“90后”的大学生, 由于特殊环境导致了他们叛逆的性格。如果采取硬碰硬的手段, “辅导”工作肯定会受到很多阻碍, 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辅导员除了要掌握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的本领, 还要积极审视、洞察学生的生存、发展状态, 更要对具体情境中各种关系、各种可能性进行明智、果断、勇敢的判断与选择。这些都需要辅导员采取行之有效的辅导策略。

二、对辅导员“辅导”策略的分析

辅导员的“辅导”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着力点, “辅导”必须有针对性, 必须找准问题的症结, 以战略的眼光透析问题, 找准合适的谈话点。

1. 切忌就事论事

辅导员对学生的“辅导”, 切忌就事论事。如学生要出国, 问到花费问题, 辅导员除了给他提供数字之外, 还应关注学生对花费的反应, 有的放矢地引导, 真正将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

2. 找准谈话点

找到与学生的交谈点极为重要。辅导员和学生的谈话应该是一个人性化、私人化和有内涵的过程, 和学生谈话要避免纯粹的说教。例如, 当一个学生向辅导员倾诉说:“我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 很孤单、无聊, 生活有时候很没劲。”而这个辅导员的回答是:“人是群体的动物, 是很需要朋友的, 如果没有朋友可以谈心倾诉, 你当然会感觉孤单啊!所以, 你应该积极地参加学校的一些社团活动, 通过活动的参与来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如果仅仅是这样的回答, 学生会觉得更无聊, 因为这位老师只是在做逻辑分析。所以辅导员应引导学生正视自己, 树立信心。

3. 要有核心战略意识

辅导员在解决学生的问题时, 应该对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评估。正如感到孤独的这位学生, 其实并不是没有朋友, 真正原因在于家庭和自身发展出了问题。该学生的自我形象不尽如人意, 因而对自己完全没有信心, 这恰恰影响了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

4. 把“辅导”当作一门艺术

辅导员的工作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辅导员在“辅导”的过程中, 不但要帮助学生正视自己, 建立信心, 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 还要用心关注学生的态度和情绪, 增强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

三、结论

辅导员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帮助、关心学生。而好的“辅导”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发挥其潜能, 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明理辨事的能力, 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适应社会时代的转变, 为将来积极地投身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也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人生路上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具有双重身份, 有着共同的“辅导”职责, 辅导员要能够自我定位, 明确辅导职责, 方可更好地“辅导”大学生, 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本文以此为契机, 对辅导员的辅导职责进行再认识, 并探讨相关的“辅导”策略。

关键词:辅导,辅导职责,辅导策略

参考文献

[1]郝永刚.何谓人生境界[J].理论界, 2013, (5) .

辅导答疑 篇9

当今的大学生以90后为主,其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下长大,行为和观念相对自由,个性强,叛逆心理强而社会成熟度不够,面对个性较强的学生群体,传统的深度辅导方法在学生群体个性、叛逆的冲击下略显捉襟见肘,需要进行差异性的调整。调整的方向不是对传统深度辅导方法的革新,而重点在于深度辅导“心理”和“位置”的变化,不是辅导员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是嵌入学生之中。

辅导员嵌入学生之中是辅导员通过开展一系列工作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工作、学习、家庭甚至情感当中,使学生感觉到辅导员时刻在学生身边,与学生一起成长。在学生眼中,辅导员不在是高、大、全的形象,而是与他们相同,和他们共同努力的益友。这种位置与心理的变化表面上细微,但对深度辅导工作的落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从被动的解决问题到主动的发现问题的转变

辅导员嵌入学生的生活当中最大的优势在于化被动为主动,可以主动的发现问题,而不是被动的接受问题。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学生的作息规律、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成长环境等都会影响学生的整个人生轨迹,全面的了解学生的一言一行才能更深层次的挖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挫折,才能及时的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将问题扼杀在萌芽中,而不是在问题漫延后亡羊补牢。

2 从小心谨慎到欣然接受的转变

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存在一道天然的屏障,即使辅导员全力融入学生的世界和生活,这道屏障也永远不会消失,而嵌入学生的生活则是最大限度的淡化这堵屏障。因为信任是深度辅导的基础,学生信任自己的辅导员,愿意接受辅导员的引导和帮助,这是深度辅导的前提。当今的大学生叛逆心理很强,无休止的说教只会遭到学生的抵触和排斥,学生内心更希望平等的对话,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责备。辅导员嵌入学生的生活能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自己的辅导员,在位置上拉进与辅导员的距离,辅导员进行深度辅导时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而不是沉默不语,益友比良师更易被学生接受。

3 从防范到交心的转变

辅导员是学生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管理者,从某种意义上,辅导员与学生是站在对立的角度。学生对辅导员一般会采取防范的姿态,而这种防范的姿态则是深度辅导工作的大敌。学生对辅导员时刻防备,那么辅导员对学生的引导不仅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只会让学生更加反感,师生关系陷入尴尬的境界。辅导员嵌入学生的生活是对学生的一种暗示,暗示给学生辅导员希望成为学生的益友,学生自然会卸下对辅导员的防备。这样深度辅导工作才能见成效、出成绩。

辅导员的工作是良心活,辅导员嵌入学生生活的根基在于辅导员对学生的热爱。因此,辅导员深度辅导的前提是热爱学生,愿意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引导其成长成才。本着这一原则,辅导员嵌入学生生活才有本可依。那么,辅导员如何嵌入学生生活开展深度辅导工作呢?

3.1 与学生一起吃苦,一起欢乐,一起成长

信任是经历时间的磨练锻造出来的,只有共同经历过酸甜苦辣、起起伏伏,彼此之间才会有信任、有依靠,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亦如此。高高在上的教诲造出来的只有摇摇欲坠的空中楼阁。要想深入落实深度辅导,就必须脚踏实地的深入学生内心,与学生交心,与学生贴心。这就要求辅导员能够嵌入学生生活当中,与学生一起吃苦,一起欢乐,一起成长。

与学生一起吃苦是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时刻与他们一起,患难与共。90后大学生对平等的心理渴望很高,只有平等的对话,才能换来深度辅导的显著成效。而一起吃苦则是对学生内心“平等”期望的集中诠释。比如辅导员与学生一起经历军训,一起站军姿,一起在阳光下暴晒,看似简单的细节,在学生内心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与学生一起欢乐是指辅导员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的成功给予鼓励。90后大学生虽然个性、叛逆心强,由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原因,内心认同感很低,内心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与鼓励。因此,辅导员嵌入学生生活就必须给予学生认同感,对学生的肯定才会赢得学生对你的肯定。这就需要辅导员积极参加学生参与的各项活动,作为学生的铁杆观众去为其鼓劲,比如新生篮球赛、新生运动会、演讲比赛、歌唱比赛等等,辅导员在学生活动中参与率越高,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同感则会越强烈。一起成长是指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心理、身体以及对事物的认知等都会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理智。作为辅导员要同学生一起经历这一成长的过程,学生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肯定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包括学业、生活、工作、感情等等,辅导员与学生共同面对挫折,一起经历风雨,困难面前对学生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深度辅导工作才能真正的落到学生的心坎当中,才能根本上引导学生的成长成才。

3.2 不做“高、大、全”,做回真实的辅导员

从位置来讲,辅导员与学生是对立的,辅导员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进行管理和监督。因此,辅导员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当中,很容易抬高自己,对学生的辅导工作更是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甚至在心理与行为上,刻意伪装自己,塑造出一个“高、大、全”的形象以赢得学生的尊重。然而,这样造成的结果便是辅导员即使通过各种创新的手段,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深度辅导工作,学生对其工作还是存在很大的抵触心理。因为在学生看来,这样的辅导员并不真实。所以,辅导员需要嵌入学生的生活,懂得去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对辅导员自身的尊重;懂得向学生“示弱”,不要刻意掩饰,让学生看到辅导员自身的缺点,学生才能在辅导员身上寻找到共同点,没有共同点则不真实,不真实则不会达成默契,达不成默契则深度辅导工作很难落实到位。

3.3 热爱学生所热爱的,关注学生所关注的

深度辅导的关键在于互相了解,辅导员对学生了解的越透彻,深度辅导工作的效果就会越显著。而由于年龄的差异、成长环境的不同,学生与辅导员之间存在不少的“代沟”,尤其是90后大学生对新生事物领悟力很强,时刻都在尝试着新鲜的事物,辅导员会被轻易的甩在身后,跟不上学生的步伐,不了解学生所关注的事物,是无法从根源上撼动他们对某些事物错误的认识和过激的行为。热爱学生所热爱的,关注学生所关注的,时刻紧跟学生的步伐,需要辅导员嵌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例如现在活跃在学生之间的校内、微博等,学生很愿意在校内、微博上抒写自己的心情,辅导员可以通过这些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的交际圈等等,再比如一些学生沉迷游戏,作为辅导员首先要了解他们沉迷的东西才能从中找到突破点,从观念上转变学生,而不是一味的批评、监督。

3.4 每个学生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深度辅导的目的在于深入学生内心,而要深入学生内心做好深度辅导工作就要了解每个学生成长史,而探寻学生背后的故事紧紧单纯的通过面对面谈话是行不通的。这就需要辅导员深入学生的交际圈,融入学生的社交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侧面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等等。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深度辅导才有可能叩问学生的心灵,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可。

3.5 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深度辅导的原则是覆盖全体,然而学生的个人状况参差不齐,每个学生对辅导员的认知程度也各不相同,在深度辅导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在学生群体中肯定存在与辅导员对立的势力存在。针对这些“钉子户”,辅导员从内心一定同样存在排斥心理,这就导致对于这些学生的深度辅导仅仅只停留在表面而深入不进去,这就要求辅导员自身进行心理调适,从内心上喜欢这些学生,这对辅导员自身来说是个挑战。但是,辅导员如果能够嵌入学生生活,接触的机会多了,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现这些特殊学生身上闪光点,并且更容易发现造成他们现状的原因。人之初,性本善,只有深入学生内部,才能发现学生成长过程的病灶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辅导员嵌入型深度辅导模式即是发挥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到学生当中去,与学生一起吃苦,一起欢乐,一起成长,打破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天然的屏障,寻找辅导员自身与学生的共同点,关注学生所关注的,探寻学生内心深处的故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旦学生对你充满崇敬,对辅导员自身给予认可,那么深度辅导工作自然会深入学生内心,叩问学生心灵。

参考文献

[1]寇红江,王洵.对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

辅导答疑 篇10

一、开展深度辅导的必要性

时代赋予了现在的大学生很鲜明的个性特点, 概括起来是: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作为独生子女, 他们缺少亲情、友情而孤独, 但不缺少自信;他们的成长过程受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 自我意识较强, 崇尚自由;他们很务实但也功利;敢于参与竞争但心理脆弱;经济独立意识也相对较差。而深度辅导的特点是辅导员在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时需要进行差异性和区别性的调整, 要求辅导员在深入、动态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个性发展倾向, 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技能, 给予学生合理的教育和引导,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各种问题并成功地走出困境。

二、深度辅导工作的思路

深度辅导要树立新的工作观念:“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 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客观要求进行辅导。

1. 全员性。

传统的学生工作都是顾“两头”, 即经常关顾或倾向于比较优秀的学生干部和一些特困生以及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 很少关心或忽略了中间那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深度辅导就是既要面向存在有各种问题和困难较多的学生, 也要关心到一般学生, 明确的讲就是要面向大部分学生, 这样就需要在发扬“抓两头带中间”的传统经验的基础上, 做到“全员覆盖”。使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学校老师的关心、关爱、帮助与服务。

2. 针对性。

当前, 大学生的个性化趋势虽然越来越明显, 但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并非一致。因此, 深度辅导要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 找准切入点, 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内容的辅导。大一学生重点谈“适应”, 引导学生转变角色, 重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在建立人际关系、了解专业、了解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帮助。大二学生要谈“充实、发展”, 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初步确定毕业方向以及相应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认识到自己的需要, 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动机和抱负;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大三重点谈“就业准备”, 指导学生在坚持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 可考虑有针对性地获取与目标职业 (或目标考研学校的相关信息) 相关的有时效性的各类证书等, 提高求职技能。大四要针对性地“冲刺”, 首先, 帮助学生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 检验自己的目标是否明确, 准备是否充分;其次, 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 积极准备参加招聘会或进行研究生考试的冲刺阶段, 为正式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3. 融入性。

辅导员要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家庭甚至他们的情感当中, 这样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以及存在的实际困难, 同时也能了解到现阶段学生普遍的思想动态、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甚至有哪些最困惑的心理问题等。这种融入指的不仅是形式上的深入学生中去参与活动, 更重要的是要心灵的融入, 达到生活化、情感化、交流化。使学生感受到辅导员时刻在他们身边, 在学生眼里辅导员不再是“家长式”的说教者, 而是他们的益友。这样的优势在于能从被动的解决问题变为主动地发现问题, 比如学习困难、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障碍和不良行为等等。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困难问题能及时得到辅导员的正确引导、教育和帮助, 将问题扼杀在萌芽中。

三、深度辅导工作的方法

1. 辅导员要转变“角色”。

辅导员是学生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管理者, 从传统意义上讲辅导员与学生是站在对立的角度。学生对辅导员一般会采取敬而远之或防范的姿态, 而这种防范正是深度辅导工作的严重障碍。为了消除或减少这种障碍, 师生间需彼此信任。信任是深度辅导的基础, 学生信任自己的辅导员, 就会愿意接受辅导员的引导和帮助。当今的大学生叛逆心理很强, 无休止的说教只会遭到学生的抵触和排斥, 从学生内心来讲更希望平等的对话, 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责备[2]。因此, 辅导员要转变角色,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不仅是他们的良师, 还要做他们的益友, 在位置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创造亦师亦友的宽松氛围。这样进行谈话时学生愿意敞开心扉而不是沉默不语, 益友比良师更易被学生接受。

2. 深度辅导内容要分类型进行。

根据大学生成长中的常见问题, 深度辅导谈话内容应分三种类型:普遍性谈话、选择性谈话和特殊性谈话。普遍性谈话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覆盖面要广。主要内容是认识和了解学生, 如: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日常生活和大学期间的发展规划等。选择性谈话主要考虑有可能在某一方面出现问题的学生, 如:学业预警、经济压力、心理辅导、择业准备。特殊性谈话主要针对出现问题的学生, 如有违纪行为、学籍异动等。

3. 深度辅导注重的方式。

深度辅导对学生来讲是具有个性化的辅导方式。因此, 在谈话方式和方法上要讲究策略、注意场合、把握时机。在辅导前辅导员要做好准备工作, 可列出谈话提纲、改进措施与建议。另外, 对辅导对象的性格特点要有一点了解, 这样就可以初步确定在谈话中采取何种谈话方式会比较恰当。对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的人, 谈话可以坦率直言;相反, 则应慎言开导;对性格暴躁者, 应避其锋芒, 以柔克刚;对性格懦弱者, 应和风细雨, 多加鼓励。谈话形式可以灵活, 地点也可以灵活, 但谈话内容要规范, 重点要突出。也可以先由班会、报告会等的“点对多”形式和QQ群等“多对多”的形式进行辅导, 然后发展到“点对点”的形式, 即在一定范围内完成辅导员与学生一对一的深度交流。在深度辅导的过程中, 针对一名学生可以有多次和不同类型的谈话内容, 无论辅导内容是什么类型, 都要做好记录备案工作。

4. 注重分析探究, 促进辅导成效。

深度辅导一定要重视分析、探讨和研究工作, 这是辅导员分析问题、研讨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方案的重要环节, 也是辅导员职业技能提升的重要环节。具体来讲, 一方面通过分析研究, 可以发现和总结出某一年级或某一类学科学生的普遍性问题。学生所表现出的问题或行为方式不仅仅是个人或者群体的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客观的反映出学生所处环境、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状况。分析学生的群体需求和思想状况可以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改进、创新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 辅导员们通过研讨、交流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工作技能和工作艺术, 提高工作水平。二者的有机结合也会进一步提高深度辅导工作的成效。

深度辅导工作不是一时兴起, 心血来潮, 而是基于长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和思考后, 总结出来的能够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举措。高校秉承全员育人的理念, 致力于人才的培养, 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和任课教师都是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的重要力量。因此, 深度辅导不能仅是辅导员和学生工作部门的事情, 而是需要各方面工作的老师和多部门的参与。学校应以辅导员为骨干, 统筹好各方面的力量, 一起担负起深度辅导工作, 充分利用教学、科研活动的渠道, 使深度辅导工作卓有成效地长期持续下去。

摘要:高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高校辅导员的工作, 深度辅导是教育专业化与学生个性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学生成长辅导是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多样化需求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作为高校辅导员应不断探索深度辅导的思路与方法, 以促进深度辅导实效性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个性化

参考文献

[1]暴占光.个性化深度辅导的心理机制与工作模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 (8) .

[2]邸飞, 李小婵, 齐凯棣, 魏易光.高校辅导员嵌入型深度辅导模式探究[J].科教导刊, 2012, (1) .

辅导答疑 篇11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思想政治 辅导工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097

大学生是思想十分活跃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处于融入社会的关键时期的群体,辅导员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高校辅导员对促进大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辅导。目前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辅导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据此进行探析。

一、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辅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辅导员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岗位,同时又是一个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岗位,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辅导员老师做大量的工作。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辅导工作是大学辅导员的一项重要任务,而目前在推进该项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据此进行探析。

1.思想政治辅导工作规划性不强。大学辅导员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辅导工作,目的在于影响学生的思想,因此,辅导员老师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辅导工作必须有一定的规划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有效提升。而目前大学辅导员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辅导工作的过程中,虽然对该项工作引起了高度重视,然而在规划性方面却存在一定的欠缺。教师可能会集中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辅导工作,可能会集中在入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辅导工作等,但是在规划性方面存在不足,进而影响了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辅导工作的有效性。

2.过分注重说教。大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进入大学校园学生不仅要学习大量的知识,而且还要学会很多做人的道理,这样学生的身心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辅导员对学生的生活、思想、学习等方方面面负有重要责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辅导显得十分必要。目前大学辅导员虽然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辅导工作引起了高度重视,然而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存在注重说教的情况。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辅导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讲道理,这使得学生感觉教师在对学生讲理论,难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更多的启发,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3.方式的单一性。目前大学辅导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辅导的过程中,采取的方式也具有较强的单一性。现代教学倡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进而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点,而辅导员老师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辅导的过程中,也应该实现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使学生更好的去接受一些思想。而目前大学辅导员老师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辅导的过程中,方法较为单一,难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使学生更好的接受一些思想,也使得辅导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4.课堂辅导的局限性。 辅导员老师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辅导的过程中,既可以通过班会的形式出现,也可以通过在室内组织一些活动的形式出现,同时也可以通过走出课堂的形式出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辅导工作。尤其辅导员老师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辅导的过程中,通过实际的行动、抑或景观能够使学生受到更好的熏陶。而目前辅导员老师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辅导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仅局限于课堂,形式的单一性也影响了思想政治辅导效果。

二、解决思想政治辅导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1.提高开展思想政治辅导工作的规划性。针对目前高校辅导员老师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辅导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规划性不强的情况,要求教师制定有效的辅导规划。例如:教师可以在每周的班会时间,给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辅导,这样有序的对学生进行辅导,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大学阶段学生的自由时间较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自由的时间,对思想政治辅导工作进行有效的规划,逐步推进,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有效的指导。

2.注重思想情感的熏陶。辅导员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辅导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影响学生的思想的效果,因此,辅导员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辅导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思想的熏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辅导的过程中,切记不可简单的进行理论的讲解,使思想的辅导成为单纯的说教,这样不仅耗费了较长的时间,也难以收到良好的辅导效果。辅导员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辅导的过程中,要动之以情,实现与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的思想真正受到熏陶与启发,从而切实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辅导的作用。

3.实现辅导形式的多样化。大学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辅导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方法与技巧,遵循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教师辅导的内容。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辅导的过程中,不要一味的采用讲述法,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方法,使辅导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当然,教师在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的辅导内容,使内容能够更好的展示,更加有助于学生接受。同时教师在采用多种不同的辅导方法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提高趣味性,以一种更加有趣的方式使学生受到熏陶。

4.打破课堂辅导的局限性。针对目前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辅导的过程中,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情况,要求辅导员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辅导的过程中,打破辅导的局限性,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起来。例如:辅导员老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尊老爱幼意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参加一些义务劳动,通过亲身的体验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更大的触动,进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造到革命地区参观的机会,通过实地的观察与感受,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到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更加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高校辅导员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辅导,是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应该引起辅导员老师的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辅导员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辅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使思想政治辅导工作更好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曾晖.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娄底师专学报. 2000(03)

[2] 孙承军.高校学生辅导员素质及培养[J]. 辽宁财专学报. 2000(02)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研究 篇12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剖析

1. 社会角色变换下的适应力较差

进入大学后, 社会角色的换位引起许多的心理冲突, 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的“暴风骤雨”时期, 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飘忽不定, 加之青年特有的任性和理想的困惑交织在一起, 极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矛盾, 很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较低, 并由此导致其心理偏差和行为怪癖。群体性的这种负面情绪还是校园事端的直接制造者。学生的群体情绪一旦激发, 很难受到理性与校纪校规的约束。有些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及知识水平没有达到正确调节自身的程度, 使得他们独立支配自己行为的要求与其行为结果相差甚远, 从而产生内心的痛苦和不安, 易出现的情绪困扰主要有:抑郁、焦虑、自卑、冷漠等。

2. 网络成瘾, 不能自拔

据调查, 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达到9%以上。而来自公安部门的统计表明, 青少年犯罪中76%的人都是网络成瘾者。过度沉湎和依赖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沉湎于网络使大学生的性格变得更为孤僻, 对社会形成隔离感、悲观、沮丧等心理障碍。因长时间上网, 减少了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正常的文娱活动, 日常的生活规律被打破, 饮食不正常、体能下降、睡眠不足、生物钟失调、身体虚弱、思维会出现混乱, 更严重者甚至导致猝死和自杀。

3. 学习压力过大

面对经济和科技发展日益迅猛的今天, 大学生认识到知识对未来人生的重要性, 感到新知识的匮乏和缺少创新能力对未来前景的不利, 同时由于大学校园是一个群英荟萃的地方, 使很多学生丧失了优越感, 处于紧张的学习气氛之中, 导致学习压力增大。据调查表明, 有1/3左右的大学生感到自己所面对的学业压力过大, 这让他们有些不堪重负。学业得到了当代大学生的重视, 大学生在学业上更加具有进取心, 不少大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同时频频给自己充电, 如近几年出现的考证热、出国热, 甚至有一些人从入学开始就为自己的考研、出国梦想而奋斗, 为自己能转入理想的专业而奋斗。在这种大环境导致的学业压力下, 很多大学生在超负荷的学习运转下变得有些吃不消, 精神上感到有很大的压力, 常焦虑不安, 久而久之就引发了各种心理问题。

4. 自我控制力不足

进入大学后, 大学生面临的生活空间、生活节奏、生活内容、生活形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那些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同学, 课堂上不专心听课, 或看小说、杂志或戴耳机听音乐, 课后沉迷于网络、游戏, 不能集中精力学习, 造成学习效率低下。而且有些同学因为没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 对专业缺乏了解不感兴趣而导致学习缺乏热情形成学习动力不足, 有些学生甚至是迫于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 在很无奈的情况下来到学校读书的, 自然缺乏学习的动力, 当然学生不可避免的接触一些社会的阴暗面也会使其丧失学习的动力。

5. 就业问题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起, 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 而且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全球就业形势普遍恶化, 我国的经济形势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原本就承受着择业压力的大学生们其就业竞争压力进一步强化。沉重的就业压力使大学生们感到无助和无望, 容易导致学生情绪困扰、行为混乱等。

6. 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交往, 是人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 是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与稳定的关键时期, 他们热切的盼望与人沟通, 渴望被人接近与理解, 但由于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 有些同学人际关系不和谐, 孤独感加剧, 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同学由于口头表达能力较差, 缺乏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与勇气, 害怕与人沟通, 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 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1. 认真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辅导员, 对其个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 在知识结构上, 除要求其懂得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还要接受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 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多一些心理知识, 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其次, 要了解学生在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 因为气质类型不同, 其心理活动特征也就不同。这样, 辅导员可以对不同的事情作出相应的反应, 从而使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工作更有针对性。

2. 学会换位思考, 做好学生的表率

面对学生成长出现的各种问题, 辅导员应该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 进行换位思考。从学生所处的地位、年龄、知识水平、环境等方面分析所发生的事情, 这样就会对学生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宽容, 考虑问题也会更周全、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和需要。解决问题时所采取的措施也更具有合理性, 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对学生的帮助也更大。辅导员的工作艺术就是“敲门的艺术”, 只要辅导员尊重学生, 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 以热心、真诚给每一个学生以成功的期待, 那一扇扇心灵之门就会向辅导员敞开。

3. 参与到学校心理咨询和问题学生的心理治疗工作中

高校辅导员要对一个班级负责, 做好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特色, 这种体制在做好学校咨询工作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优势。一般情况下, 高校政治辅导员在学生入学后会建立一个动态的学生信息档案, 在必要情况下, 这套信息档案可以成为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对学生进行咨询的必要补充。高校政治辅导员与学生长期生活在一起, 对问题学生的情况更是了如指掌, 高校政治辅导员可以为心理咨询中心老师提供更鲜活的一手材料, 协助其做好咨询工作。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1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 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 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 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 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 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 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 更新观念, 参与国际人才竞争,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丁睿.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思想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8 (2) .

[2]赵安珍, 李锋.以人为本教育观与高校学生工作[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 (4) .

[3]毕建忠.论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柔性化的必然趋势[J].消费导刊, 2008 (12) .

[4]宋迎秋, 曾雅丽, 姜峰.变态心理学问题在高校心理咨询中的定探究[J].中国校医, 2007 (21) .

[5]徐光兴.临床心理学——心理健康与援助的学问[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上一篇:女性书法风格下一篇:开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