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公司

2024-10-05

装饰公司(精选12篇)

装饰公司 篇1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装饰行业作为一个新经济类型随之出现。作为基本建设以及安装生产的基层单位, 装饰行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文章分析了装饰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

关键词:会计,装饰企业,核算

1 装饰企业的财务特点

与其他行业相比, 装饰企业以一种全新的形态出现在建筑安装与施工行业中, 它的财务管理也有其自己的特点。

1.1 施工过程地点相对固定

装饰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是相对固定的, 施工人员在固定的地点使用一定的设备、工具以及建筑材料进行施工。因此, 装饰企业的财务核算可以分为装饰企业和施工工地两级核算:前者可以对人力以及工程所消耗的物资进行准确的把握, 方便对间接产生的费用进行分配, 强化资金的管理, 又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准确的把握。后者可以对施工现场的物资进行有效的管理, 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1.2 施工方法具有多样性设备的额外耗损

装饰工程具有独特的形式、结构和工艺流程, 工地针对不同的情况将会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 财务核算也会相应参照工程特性做出不同的归集与分配。由于装饰工程有很大的可能都处于露天作业, 工程所需的设备都处于露天状态, 风吹日晒, 损耗程度比较快。因此, 对施工设备进行核算的时候既要考虑设备的常规磨损又要加上露天情况产生的额外磨损。

1.3 服务对象的不断变化, 施工过程比较长

装饰企业的生产活动随着施工项目而四处流动, 集中核算容易造成财务核算脱离施工的现象。因此, 可以在紧密结合施工的前提下, 采用分级管理与核算的方法直接对经济效果进行核算。装饰企业施工周期一般较长, 应该按照工程进展对施工企业进行阶段核算。这样可以避免工程结束后核算所造成的企业自行垫付资金而带来的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因此, 财务核算应按工程完工进度进行阶段结算, 待工程全部完工后再予以总体结算。

2 装饰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2.1 工程经济合同管理

财务会计应该了解工程合同签订的完整流程, 针对类型不同的合同的条款进行相应的关注。财务人员可以通过对签订的合同条文进行存档, 方便日后对资金筹划进行统筹的管理。

2.2 工程预算与造价管理

财务管理与工程的预决算密切相关, 财务人员通过工程造价管理来对工程量以及取费定额进行了解。因此, 应该执行严格工程预决算制度, 加强造价管理, 对预算之外以及未经批准的项目拒绝拨款。

2.3 经济责任中心管理

装饰企业的经济责任中心指具有一定管理权限, 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工程项目管理区域。装饰企业应当建立经济责任中心和绩效考核体系, 将企业中每个人员的经济利益和绩效挂钩, 通过绩效考评实行差额工资。

2.4 工程材料采购管理

材料费用是整个装饰工程项目成本的主要部分之一, 要想保证装饰工程质量, 提高企业效益, 必须强化材料采购管理。

2.4.1 建立采购集权结算体系

装饰材料市场上的商品种类、规格繁多, 质量参差不齐, 假冒伪劣、以次充好时有发生。对此, 装饰企业财务部门应该集权结算, 通过合同对供应商的责任和义务进行规定, 从而降低材料质量风险, 防止分散采购所造成的舞弊。

2.4.2 建立价格信息库

不同生厂商生产的材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财务部门应该跟随采购部门对材料市场进行价格调查, 及时掌握各种材料的价格信息, 建立物资价格数据库, 方便财务人员查询价格, 有利于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

2.4.3 建立物资采购绩效考核体系

装饰企业应该强化采购环节的审计监察, 对采购的数量标准与质量标准进行明确的规定。财务部门将考核指标分解、落实到部门和个人, 结合经济效益进行考核, 正确评价经济绩效。

3 加强装饰企业的会计核算的路径

3.1 提高项目部核算员素质, 重视项目部的核算工作

要想提高装饰公司会计核算的质量, 就必须保证项目部提供的数据的准确性。由于装饰企业的项目部大多在施工的第一线, 因而条件比较艰苦, 难以吸引较高素质的核算员。针对这种情况, 装饰公司可以提高项目部的福利待遇吸引外部人才, 同时注意企业内部相关人才的培养, 提高公司项目统计员或者核算员的素质。要在企业内部定期开展教育活动, 促使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自觉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严格执行会计制度, 遵守会计原则, 规范会计核算, 实事求是的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拒绝受理违纪业务, 坚决抵制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2 装饰企业内部要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绩效考核制度

装饰企业要转变管理观念, 将企业管理的中心向财务管理方向倾斜。同时要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地位不动摇, 因此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明确权责, 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 把会计人员的绩效考核和核算质量挂钩。上级主管企业应该定期检查下属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 如果发现违反会计核算原则的, 应该及时纠正并严肃处理。

3.3 建立健全各项核算制度, 并严格执行

装饰公司会计核算制度的建立比较容易, 但是一个好的制度必须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否则就会成为一纸空谈。装饰企业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会计核算制度的执行难度相对比较大, 这要求会计核算人员要牢记自身的职责, 将核算制度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装饰材料的出库必须凭相关单据, 并记录领取数量, 进行采购时要详细记录购进数量以及单个价格, 并经过专门人员的验收才能进入仓库。装饰施工中的各种机械、工具的工作时长、设备磨损以及油料消耗都必须详细登记。会计应及时向统计部门了解产量资料的统计数据, 并在月末指导物资供应部门摊销当期消耗的材料, 同时在月末还要对劳资及生产部门的财务验收单进行核算审查, 以保证工资核算资料能满足责任会计核算的要求。

3.4 加大财务稽核力度, 规范核算员核算工作

与项目部财务人员相比, 装饰公司总部的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高很多。所以, 装饰公司总部的财务、会计人员要对项目部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查, 也可以结合不定期的抽查, 督促他们工作的责任心和效率。装饰企业总部在为各下属部门制定经济指标之前, 应该进行科学的调查, 从下属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出发, 制定合理的经济指标。避免因为经济指标过高或者过低所带来的下属企业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

3.5 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 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完成繁重的核算工作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给核算工作带来一次革命。装饰公司的会计部门要积极引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加速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步伐。会计电算化在装饰企业的广泛使用, 会计人员只要将所掌握的原始基本数据输入到会计系统中, 经过系统的分析计算, 就可以将工程中的人力、设备以及材料和工程进度进行有效的结合, 动态反映装饰企业每天的工程进展情况和财务收支情况。

参考文献

[1]陈斯雯, 陈玉洁.新编施工企业会计实务[M].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6 (3) :43-44.

[2]张国兴.建筑企业管理[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4) :23-34.

[3]李延喜, 周颖, 刘彦文.财务管理[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6) :34-35.

装饰公司 篇2

二、家的视界,精彩由我。

三、嘉特,只为万家欢乐。

四、爱独特,选嘉特。

五、嘉特装饰,品质特佳。

六、嘉特装饰,创造非常风景。

七、嘉特装饰,吸引的不只是家人。

八、家是用心装出的屋里看花,嘉特扮家。

九、嘉特装饰,给您一个满意的家。

十、嘉特,让我的家与众不同。

十一、嘉特饰界,你的家世界。

十二、嘉特装饰,为建筑增光添彩。

十三、想怎么装,就怎么装。

十四、嘉特嘉誉贵至,特享尊品。

十五、家的视界,一切都很完美。

十六、嘉特装修,修装特佳。

十七、美家每户好选择装出健康是嘉特的装饰之道。

十八、装饰生活,嘉特优先。

十九、家家特佳,出自嘉特。

二十、家”倍精彩,特别在行。

二十一、嘉特装修,总能让人耳目一新。

二十二、想住得健康舒适,就来嘉特装饰。

二十三、因嘉特而独特嘉特装饰,从容装饰幸福人生。

二十四、健康家居,精品装饰。

二十五、您的信赖,我们的专注。

二十六、嘉特装饰,装修我在行。

二十七、嘉特装饰,买房后的首选。

二十八、嘉特,给您最独特的装饰。

二十九、一家一世界家奇蜗居,完美感受。

三十、魅力之家,源于嘉特。

三十一、嘉特品质,经典铸就视界永恒。

三十二、品质生活,舒适人生。

三十三、心服务,新时尚,馨生活。

三十四、装点形象,扮靓品质。

三十五、上嘉完美,独特经典。

三十六、我们只做艺术品家中景,嘉特情。

三十七、嘉特装饰,成就无限精彩。

三十八、嘉特装饰,上乘品质。

三十九、嘉特装修,装修特佳。

四十、精美品质,时尚杰作。

四十一、牵手嘉特装饰,打造舒适空间。

四十二、特别的家,特别的嘉特。

四十三、至诚至信,一生一“饰”,

四十四、嘉特,用专业让您锦上添花。

四十五、给您家一份特色嘉特装饰。给你不一样的感觉。

四十六、品牌的世界,装饰的海洋。

四十七、嘉特装饰,装饰新家。

四十八、嘉特装饰,美化新世界。

四十九、装修一个幸福的家优良品质,环保装饰。

五十、嘉特,让你的家与众不同。

五十一、装点生活,饰意人生。

装饰公司 篇3

海外发行难度加大

和中国电影市场的火爆不同,金融危机对海外电影交易市场影响深刻。香港寰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林小明对《综艺》表示,至少由于汇率的影响,海外买家对华语电影的态度越来越审慎。

作为海外交易市场的常客,华谊兄弟传媒集团电影海外交易的负责人毕斐宁对此的感受更加明显。她表示,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元不断贬值带动和美元汇率绑定的许多货币都在贬值,而通常电影交易都是以美元结算,“这意味着买家手里的钱变少了。”毕斐宁举例说,以前一个有200万美元预算的买家可能会在市场上购买5部大片和5部小片,但由于手里的钱“缩水”了,现在买家只能买3部大片和2部小片。

在买家“荷包”缩水的同时,发行成本却没有降低,这使得发行利润大大降低。所以,在AFM大多数买家宁愿把钱都砸在一部大片上,也不愿尝试小片或者外语片,因为后者的成本回收难度更大。

从2006年开始,华语电影在海外市场的热度就一直在下降,现在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海外买家的态度更趋保守。

毕斐宁认为就目前的海外市场来看,如果华语大片的投资规模达到几千万美元,其海外回收的难度将非常大。她认为美国大片大多都能在本土市场回收成本,其海外发行收入则是利润,这对中国电影有借鉴意义,“其实就规模而言,中国和美国非常像,很有潜力,而且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确保本土市场的回收会比较保险。”

共识:立足本土市场

与海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电影市场的火热。2007年底到2008年,国产电影的单片票房一路攀升,投资1亿元的《集结号》票房达到2.6亿,投资不到1亿元的《画皮》票房达2. 29亿元,投资500万元的《十全九美》也创造了5000万元的票房。去年底上映的《非诚勿扰》投资仅5000万元,上映6天票房即破亿,目前已突破3亿元。

单片票房的强劲增长使得本土市场的回收能力大大增强。

保利博纳董事长于冬表示,由于海外市场不理想,未来两三年内,像《投名状》、《赤壁》这样投资几千万美元的大片将会减少,2009年中国电影的投资规模将有相当一部分集中在3000万到8000万元级别,其成本回收和盈利都要靠电影公司的专业精神和操作能力,在本土市场中以小搏大。

于冬表示,继去年8月拿到北京银行1亿元贷款后,目前保利博纳第二轮融资也已经完成,大部分资金将用于上游制片项目,“保利博纳2009年将为中国电影再贡献20部电影。”在这些项目中,由香港导演麦兆辉执导的《窃听风云》和霍建起导演的《台北飘雪》已经开始拍摄。1月18日,保利博纳将公布其2009年首批10部电影的片目。

立足本土市场同样是华谊兄弟2009年的选择。

华谊兄弟传媒董事长王中军对《综艺》表示,华谊已确定的重点片目中,陈国富导演的《风声》和吴镇宇导演的《追影》预算均为1000多万美元,徐克执导的《狄仁杰》投资为1500万美元,其中规模最大的冯小刚导演的《余震》投资为1.2亿元人民币。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总经理王中磊表示,华谊在比较有市场的大商业片中保持制高点的同时,中大型投资和创意类的电影项目将成为其2009年的另一个投资方向,他认为票房在5000万元以上的一些中型制作将是未来电影市场的主流。

光线影业总经理张昭对《综艺》表示,随着内地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中低投资的类型片将逐步获得发展空间并成为主流。通过与香港电影公司的合作,光线未来三年将投资和发行30部电影,以类型片和品牌系列电影为主,例如《四大名捕》系列和《兵器谱》等。

大公司:融资、并购、扩张继续

作为保利博纳第二轮融资的财务顾问,易凯资本首席执行官王冉对《综艺》表示,保利博纳的千万美元量级的第二轮融资已经完成,只是目前还不方便透露融资的具体金额和投资方。王冉表示目前的经济和金融环境对传媒领域的影响其实不大,一些大的出版集团和国有广电机构的改制上市仍然备受关注,但民营影视公司暂时还不是主流,“从公司规模到管理,这个领域具备融资潜力的就那么两三家公司,大家都看得到。”

王冉认为在民营电影公司中,保利博纳依然是最受投资人关注的,“从好莱坞的经验可以看到,电影公司最核心的是其发行能力和片库,保利博纳在这一点上是中国电影市场上做得最好的民营公司。”王冉认为此次融资将帮助保利博纳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如果仅做发行,从中国票房的分配方式看只能与不到1/4的产业链发生关系,所以通过参与制片加强上游控制力,以及在下游投资影院建设终端,保利博纳就可以把规模拓展到整个产业链。”王冉认为保利博纳作为“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最好的参照物”,做全产业链的优势很大,“因为保利博纳的发行实力使其最有资格来判断一部电影的商业潜质”。保利博纳在上游的布局颇具力度,于冬对《综艺》表示,1月18日保利博纳将正式宣布与香港导演陈可辛联合成立制片机构,同时将公布的还有保利博纳今年将制作的10部电影项目。据悉,保利博纳近期还将并购一家演艺经纪公司以充实去年初成立的博纳英皇的经纪业务。

对华谊兄弟而言,加快影院投资业务的步伐将成为今年电影业务除制片外的另一重点。王中军对《综艺》表示,华谊兄弟的影院投资业务已经准备了近两年,一直在反复调研和论证,“因为董事会对华谊新业务的要求是能否做到行业前三,当年确立电视剧业务板块也是这样,所以准备时间较长。”王中军表示,华谊兄弟确立进军影院投资是出于产业链的完整化和稳定性的考虑,“目前除了和中粮集团之外,我们还和凯德置地等多家地产集团确立了合作,希望未来一两年能够做到10家华谊品牌的电影院。”王中军表示资金不是问题,他担心的反而是经济危机对这些商业地产项目可能会有的影响。

2008年,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实现1000多万美元的净利润,相比前年增长了50%,“超出了董事会的预期。”王中军表示目前华谊的三大业务中,电影2008年的营收贡献仍然占据第一,“但因为我们的电视剧项目大多数的播出和销售都在今年,所以2009年电视剧板块很有可能超过电影。”

由于华谊国内的上市计划已经开始走最后程序,股权结构已经锁定,王中军表示银行贷款将成为华谊2009年主要的融资手段。“电视剧方面我们会继续和北京银行合作,今年3、4月份我们还将与另一家商业银行就今年的电影项目申请打包贷款。”王中军表示,由于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所以他并不担心华谊2009年的发展势头,“虽然我们的董事会可能会考虑到大形势下调2009年的预期,但对华谊而言,继续成长是肯定的,有疑问也只是节奏问题。”

大电影公司在2009年会继续稳步发展,目前看来并无悬念,但对众多规模较小的电影公司、工作室以及独立制片而言,2009年可能不会太好过。

装饰公司 篇4

公司治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一直被国内外学者关注, 从狭义来说, 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与所有者之间, 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的关系, 从广义来说, 公司治理是指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制度安排, 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政府等等。发展至今, 公司治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具体可以归纳为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 这三大理论是公司治理实践的基石。本文偏向于采用利益相关者的理论进行研究。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Freeman在把利益相关者定义为“受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影响的组织和个人”。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能够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团体或个人都属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 所以企业在设定自己的目标时必须考虑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实践表明,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保证公司的高效运作和保持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现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即使刚经历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 依旧保持着稳定的经济增长态势, 然而许多公司的治理结构很不完善。入世以来, 我国的经济不断与世界接轨, 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 这就对我国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残酷而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 要谋求一席之位不能单凭低价策略或其他只能一时有效的策略, 只有将公司的综合能力提升了, 才有可能在国际上立足。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文献 不论在国外或是国内, 学者们对于企业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间是否存在关系的研究已有很长一段时间, 众学者不论采用理论分析研究还是实证研究, 得出的结论都不尽一致。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企业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另外有一些研究发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或者没有关系。Berle和Means (1932) 在其经典著作《现代公司与私人财产》中, 提出了股权集中程度与公司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的观点。Jensen和Meckling (1976) 、Shleifer和Vishny (1986) 、Claessens和Djankov (1999分别在这方面也做了实证研究, 并支持这一观点。Demsets和Lehn (1985) 以1981年美国511家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 发现“会计利润率与股权集中度没有统计上显著的相关关系, 尤其是没有正相关关系”。Holderness和Sheehan (1988) 通过对纽约和美国的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 也得出股权集中程度与公司绩效不相关的结论。Mc Connell和Servaes (1990) 所进行的实证研究中发现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的统计回归显示托宾Q值与公司内部股东持股份额之间具有显著曲线关系。Berle和Means (1932) 、Demsetz和Lehn (1985) 通过研究认为经理持股比例越高, 公司绩效越好, 两者成线性关系。Morck (1988) 、Mc Connell和Servaes (1990, 1995) 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 两者成非线性关系。在独立董事与企业价值的研究方面, Hermalin和Weisbach (1991) 、Bhagat和Black (2000) 研究发现, 独立董事的比例与托宾Q值之间并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重要联系。

(二) 国内文献 在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间关系的研究方面, 许小年和王燕 (1997) 研究表明, 股权集中程度与公司经营业绩正相关。孙永祥和黄祖辉 (1999) 研究发现公司绩效与股权集中程度存在非线性关系, 并因此导出存在基于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所有权结构。张红军 (2000) 研究发现,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陈晓和江东 (2000) 通过对三个行业的分析来考虑不同竞争环境下股权结构多元化对ROE的影响;徐晓东和陈小悦 (2003) 除了分析了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性质对托宾Q值和ROE的影响之外, 还考虑了一些公司治理机制, 包括第一大股东的变更、CEO的变更、董事会结构以及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等所受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笔者认为, 一个公司要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取得可持续的发展, 对其内部的治理的要求就会越高, 如果企业内部治理愈加完善, 外部治理又能使每个利益相关者都满意, 公司的价值应该也会随之提升。因此,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及上述文献回顾, 笔者也倾向于认为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基于以上分析, 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企业的公司治理越完善, 公司价值越高

(二)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食品、饮料业公司为样本, 剔除了ST和PT公司以及报告缺失、数据披露不全的公司, 最终取25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食品与饮料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 相对而言, 这个行业是公众较为关注的行业, 因此笔者选择了这个行业。通过查阅样本公司2009年年报和其他公开揭露的相关资料, 运用EXCEL及SPSS17.0统计软件, 通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其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资料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所公布的上市公司定期年报以及和讯网网站公布的部分相关数据资料, 由笔者整理计算而得。

(三) 变量定义 相关变量定义如下: (1) 被解释变量。本文采用Tobin Q (托宾Q) 值作为衡量企业价值的指标。Tobin Q值代表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公司重置成本的比率, 是投资者对企业成长性的市场评价。计算公式为:Tobin Q=企业总资本的市场价值/企业重置成本= (股权的市场价值+负债的账面价值) /总资产的账面价值。该值越高, 意味着投资者越是看好企业, 并愿意投资该企业。由于重置成本较难取得, 本文用企业年末资产总额来替代。股权的市场价值=每股价格×流通股份数+非流通股份数×每股净资产。 (2) 解释变量。在公司治理方面, 本文从狭义的公司治理角度设计变量, 即从股东、董事会及经营管理者三个角度设计, 选择狭义的公司治理角度是因为广义的公司治理同样涉及利益相关者, 而公司治理从内部来讲, 主要还是股东、董事会与经营管理者的责任, 因此, 具体变量定义如下:X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数/总股数;X2=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量集中度=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数/总股数;X3=董事会规模=董事会总人数;X4=独立董事所占比例=独立董事人数/董事会总人数;X5=高管层持股比例=高管持股数/总股数。在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方面, 上述五个指标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集中度两个指标是从股权结构的角度考虑其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董事会的规模和独立董事所占比例两个指标是从董事会的角度考虑两者与企业价值是否相关, 而高层持股比例即是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观察是否与企业价值相关。

(四) 模型建立 为了验证样本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活动、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是否正相关, 则建立如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模型中Tobin Qi和Xi分别为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 β为待估参数, ε为随机扰动项, i代表第i公司的数据。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笔者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下载了食品、饮料业上市公司的年报, 通过查阅25家样本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报表附注, 找出上述指标所需的原始数据, 通过Excel进行各指标的简单计算, 最终得出各公司的Tobin Q值和各指标值;再通过SPSS软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样本公司模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在公司治理方面, 均值最低、标准差数值最小的是高管层持股比例 (X10) , 与企业对公众的社会责任贡献一样, 最小值在小数点后6位仍然是0, 这说明在样本公司中, 普遍存在公司高层持股少的现象。在股权结构中,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X6) 的均值达到了37%以上, 是最高值, 虽然其最小值与最大值相差较大, 标准差数值也较大, 但笔者认为这是在合理的范围内, 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比第二至第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 (X7) 大的多。在董事会中, 独立董事所占比例 (X9) 的均值达到了0.36648485, 标准差数值也较低, 说明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较稳定。从表中可以看出, 第二大股东到第十大股东所持股的比重 (X7) 相对较低, 均值为0.16591261, 远不及第一大股东所持股比重大。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规模 (X8) 均值为9.88, 但标准差数值相对较大, 说明各董事会成员的数目各不相同, 并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二) 回归分析 根据上文所提出的假设和建立的模型, 通过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如表2所示。表2所描述的是Tobin Q值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表中采用了Pearson系数以及单侧显著性检验, 得出了以下结论:Tobin Q值与高管层所持股比例 (X5) 成正相关关系, 但其相关系数不足0.5, 且与Tobin Q值的相关系数在单侧显著性水平0.01之上, 0.05之下, 说明其相关关系并不明显。而Tobin Q值与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所持股比例 (X2) 、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比例 (X4) 均成负相关, 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 (X1) 和董事会规模 (X3) 无关。而Tobin Q值与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所持股比例 (X2) 、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 (X1) 和董事会规模 (X3) 的相关系数均在单侧显著性水平0.05之上, 因此, 不否定以上四者与Tobin Q值间没有关系或成正相关关系。对于独立董事的比例与Tobin Q值的相关系数是在单侧显著性水平0.01之下, 因此可以认为, 两者间为不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注:“**”.在.01水平 (单侧) 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 (单侧) 上显著相关。由于表格太长, 笔者删除了一些释义, 上述相关性为Pearson相关性, 显著性为单侧显著性检验。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证实分析结果表明:在公司治理结构中, 企业的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所持股比例与独立董事所占比例与企业价值成负相关关系, 但可能是由于笔者选取的样本较少的缘故, 且相关分析显示, 高管层所持股比例与企业价值成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这些结论与之前许多学者的结论不尽一致, 因此, 笔者并不否定前文的假设, 即企业的公司治理越完善, 企业价值越高。我国现在正在走着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可持续与和谐发展的道路。由于实证所得的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较模糊, 并不否定完善公司治理能提升企业价值的假设, 因此, 建议公司仍需保持一定的股权集中度, 完善公司的股权结构, 不断的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避免董事会形式化, 公司还需加大对经营者的激励制度, 如给予一定的股权等, 通过改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还可以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改善企业的外部治理结构。

参考文献

[1]张兆国、刘晓霞、张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变革——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 《会计研究》2009年第3期。

[2]雷仕凤:《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财务与金融》2009年第4期。

装饰公司标语 篇5

2.名巢装饰,别具特色,名人之选,巢里舒适。

3.细节人生,万“饰”如意。

4.让你们的幸福、给予我们建筑。

5.装饰万千,金象领先。

6.金象大美于形,装饰一品之家。

7.金象装饰,家的感觉。

8.选择乐家,让回家成为期待。

9.温馨装饰全方位,名巢倾心零距离。

10.金象装饰,饰美心家。

11.有你,有家,有名巢装饰。

12.装饰美户美家,金象印领天下。

13.用爱创造真诚,用心打造金牌。

14.装的像样,选择金象。

15.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16.金象装饰,营造喜悦。

17.金象装饰,家倍精彩。

18.每一个家,美一个家。

19.诚金象,装精英,饰天下。

20.金象装饰,金质服务,金牌口碑。

21.一品金象装饰,环保时尚生活。

22.品鉴津都华丽,共享美好生活。

23.美家美户,匠心服务。

24.满溢为了你满意,思想为了你私享。

25.彰显不凡气质,缔造经典空间。

26.雄居大千“饰”界,精雕细节人生。

27.一品金象,一流装饰。

28.饰界真精彩,金象创未来。

29.修饰您高贵生活,描绘您精彩人生。

30.金象装饰,您的私人梦享家。

31.乐家装饰,乐为普通家庭,创造美好生活。

32.金象装饰,关爱一生。

33.有家的地方,就有细节人生。

34.金色品质,完美印象。

35.心与梦的津都,你与我的华丽。

36.名巢装饰—给你一个温馨的家。

37.引领装饰风尚,成就绿色梦想。

38.金象装饰,家倍放心。

39.生活理想家,金象装饰家。

40.看得到的华丽,想不到的精彩。

41.真真切切的品质,实实在在的选择。

42.名巢装饰,时尚空间的缔造者。

43.品质之选,金象之晋。

44.选美丽生活,选津都华丽。

45.金象装饰,独树一帜。

46.名巢装饰,为您真诚到永远。

47.名巢,与你共建温馨祥和之家。

48.品鉴优质生活,唯我津都华丽。

49.远见人所未见,实现梦中出现。

50.经典饰界,金象最“家”。

51.彰显你的品位,金象装饰呈现。

52.名巢,用最精心的设计,造就一个超越您想象的家。

53.选津都华丽,造装饰奇迹。

54.名巢装饰名天下,用心服务千万家。

55.金象装饰,家倍满意。

56.牵手金象,装饰生活。

57.今年装饰金像奖得主是?

58.装饰找金象,无忧天下行。

59.金象装饰,家倍舒适。

赚钱公司VS圈钱公司 篇6

赚钱模式的公司通过常规经营活动赚钱,而圈钱模式则是准备在资本市场捞一把。“大数据、物联网、可穿戴设备、云计算”等均属于圈钱模式,它们暂时没有盈利可能,甚至没有销售,但因为资本市场看中未来的趋势,愿意在此投资。因此,这些公司的任务似乎是烧钱而不是赚钱。

投资者很容易理解赚钱模式和圈钱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却经常搞错。有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投了中国某游戏公司,要命的是前者是外资。外资投资企业不能在中国A股上市,而美国给中国游戏公司的估值大约只有5倍的市盈率,因为在美国游戏行业是夕阳行业。

风险投资公司通常通过上市套现,也就是主要投圈钱模式的公司,这家游戏公司将来想在美国上市,美国给的预期估值会很低,也就是说很难圈到钱。所以,这个投资犯了方向性的错误。

赚钱公司赚的是当下的钱,而圈钱公司却是投资于未来那些不可限量的想象空间。当今世界赚大钱,一夜暴富的“当红炸子鸡”主要都是圈钱公司。

圈钱公司的逻辑是资本市场的逻辑。例如,去年7月,以在手机上分发软件为核心产品的91无线以19亿美元卖给了百度,这家公司在经营上并不赚钱。很多人都说91无线不值19亿美元,百度CEO李彦宏顶不住别人狂喷的口水,终于发话。他说值不值要看整合价值,如果把91无线整合到百度的平台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它就值。

李彦宏又说,收购了91无线之后,百度的股价涨了,这就是值。我认为后者才是关键,这场收购的逻辑因此变得很完整——你掏钱收购一家公司,然后资本市场给出估值溢价,等于你并没有花费,被收购的公司却有了实在的收益。

那么联想收购了Moto之后,股价跌了两三成,是不是联想就赔了呢?未必!因为,第一,日后若成功可以加倍上涨;第二是关键,如果联想不是上市公司,用每年辛苦挣的钱去收购Moto、IBM服务器这种事情根本就不可能发生。联想利润本就薄如纸片,2013年是联想有史以来赚钱最多的一年,也只有8亿多美元的利润而已。拿出40多亿美元去收购两家公司,相当于5年的全部利润,它肯定舍不得。

不管你喜不喜欢,资本市场的逻辑已经重置了现实经济,它不仅仅一轮又一轮地制造了现实世界的荒唐剧,更影响了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

股市在玩预期的游戏,业绩之类的说辞只是为预期准备的借口而已,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因为股票和资本市场会给所有创新点以很高的估值,尤其在中国,别看A股熊得一塌糊涂,可创业板却仍然有全球最高的估值。所有的创新点都被哄抬物价了,传统赚钱模式的公司做不了收购方,也做不了被收购方。在资本市场活跃期,所有的创新行业都被圈钱公司包围,传统的赚钱公司很难进入这样的市场。

传统量入为出的经营模式失去了进入创新活跃区的条件,在资本极度充裕的社会,所有的创新区域已经被资本市场的逻辑统治。假定亚马逊、京东之类的公司不受资本市场待见,量入为出,势必非常谨慎,不可能激进地扩张业务。没有资本市场高昂的估值,很多创新型公司是不可能持续的。

因此,圈钱模式才是真正加快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从这个角度看,“科技”主要是用来圈钱的,至于将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进步,只是科技发展的副产品。流行的说法认为资本市场只是预支了未来,实际上资本市场对未来的判断常常不是那么准确。比如,资本市场看中10家公司或者10个方向,最终证明能够成功的可能只有一两家公司或者一两个方向。但是,在资本的驱动下,所有的领域都会有众多人踊跃地投入,因为与赚钱相比,他们更确信圈钱公司可以发大财。

装饰公司 篇7

关键词:装饰公司,财务,管理,创新原则,会计核算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健全, 促使了商业竞争愈加激烈, 僧多粥少, 怎么样才能让装饰公司有一席之地, 就要从装饰公司管理与其资源成本的计算着手。因此装饰公司联系自身实力、经济状况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装饰公司财务管理创新以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1. 对财务管理创新的认识

所谓财务管理, 就是在融合许多的因素下, 经过积累从而产生本质上的升华, 这升华的过程就是财务创新。财务管理掌管装饰公司的财务运动, 而财务管理创新就是财务管理在这运动中发展从而进行质的升华, 这转变过程就是财务管理创新。财务管理创新机制同属于竞争机制的一种, 不过它比竞争机制更高级, 把生产、经营与管理等诸多的因素与财务管理要素进行新的结合, 在其原有的体系上建立起更具竞争性的财务管理体系。

2. 财务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分析

财务管理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在未来, 装饰公司之间会存在科技与管理的共同竞争, 科技发展, 新的科技被不断投入到生产中, 新技术、新产品在不断的被装饰公司挖掘并利用, 与此同时管理也在被不断地发展与创新, 旧的管理体系会被淘汰, 新的财务管理体系在被开发利用。所以财务管理的创新既要与科技、管理革命相协调, 又要适应新的发展潮流, 在此基础上创立出全新、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

随着经济发展, 装饰公司的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多样, 与之带来的是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这同时也需要装饰公司财务管理创新。如果依旧以老时代的眼光来看待现在的装饰公司财务管理, 那么肯定有许多的“错误”, 而不断地去改变这些错误, 就能带动财务管理进行一次新的质变, 把装饰公司带进一个新的境界。只有不断的进行财务管理创新, 才能让装饰公司在多边的竞争环境中有立足之地。

二、装饰公司财务创新的基本原则分析

1. 实用性原则

财务管理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装饰公司的发展, 如果进行一番创新之后, 不符合装饰公司自身的实际需求, 不能进行有效的利用, 那么这创新就是纸上谈兵, 毫无用处。真正的创新都不可能脱离实际, 装饰公司更是如此, 如果脱离实际, 不仅不会为装饰公司带来帮助, 反而会导致装饰公司做出错误的经营决策, 在竞争中被淘汰。所以创新应该依有切合实际的目标, 有效的创新往往建立在自身实际的基础之上。

2. 参与性原则

财务管理活动需要公司员工的参与, 创新也不例外, 只有广思集益才能做到有效的创新。装饰公司离不开财务管理, 而财务管理也离不开装饰公司员工的配合。只有广泛的参与, 才能是各个部门密切接触, 员工们密切交流, 共同合作, 不仅可以真正意义上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创新, 同时还有助于推动管理决策的实施。

3. 积极行动原则

要向创新就应该掘弃一些固有的老思想, 例如渐进主义、保守思想等, 这些都应该掘弃。财务管理部门应当采取一些鼓励政策, 对于一些对财务管理有突出贡献的部门以及个人都应该进行嘉奖, 以此来鼓励大家积极行动参与到财务管理创新的进程中。而对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人们则应进行惩戒。

三、装饰公司财务管理创新的措施分析

1. 财务管理需要严格

第一, 因为现代装饰公司制度清晰明确, 产权清晰, 自负盈亏, 因此, 凡是经营失误的装饰公司都会被逐渐淘汰。现代装饰公司制度已经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了, 谁的技术先进, 管理体系先进, 就会遥遥领先于落后传统的装饰公司。这种现象就需要装饰公司有相应的资源来支持变革, 财务资源就属于这种资源的一类。因此, 财务管理应相当独立并且能够在一定基础上预测并提供相应资源的职能部门。第二, 现代装饰公司制度是为装饰公司来服务, 目的就是发展壮大装饰公司, 就需要有效的配置其装饰公司资源, 以利于社会扩大再生产, 这就要求了财务管理能够适应这种要求, 使装饰公司的竞争能力不断加强。

2. 管理模式的变化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 不仅对生活, 对于装饰公司的帮助也是巨大的, 极大促进了集中式管理模式的发展。装饰公司可以通过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手段, 来研发出能够将会计核算集中化、财务控制集中化、财务决策集中化的互联网环境下的装饰公司财务管理模式。

3. 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财务管理也需走向信息化, 提高装饰公司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可以助力于准确处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运用计算机技术, 建立会计信息管理系统, 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自定企业的相关决策, 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起到指导作用, 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实行财务信息化管理要求在高效、科学的会计核算基础上, 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重点, 做好会计核算工作, 加强财务管理, 将财务管理的职能与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四、装饰公司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 装饰公司会计核算中的问题

部分装饰公司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只对原值进行记账, 而不计算折旧, 这样就不能准确的反映出固定资产的状况, 从而产生以下几点问题:第一, 成本核算的数据不够准确;第二, 产生净资产的账目与实际不能对应的状况;第三, 在对于固定资产进行租赁活动时不能够准确的估计其价值。

2. 应对装饰公司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措施

在对收入进行核算时,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和全面的对收入状况进行反映, 应当做到对当前的核算方式进行改革, 应当参照企业权责发生治来进行核算, 除此之外还应当充分发挥相关的管理软件的作用, 完善核算系统。而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也应当学习企业的相关措施, 对于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 将这项核算项目产生的数额进行计算。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社会在发展, 必然经济、科技与之前行。这就会使各装饰公司间的竞争白热化。竞争就会有淘汰, 那么装饰公司要想在愈加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一足之地, 就必须根据自身以及社会的需要, 进行财务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来更加科学的理财, 使得装饰公司能够将技术与管理相结合, 促进产业改革, 来实现自身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简春娣.探讨装饰公司财务管理及其会计核算[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3, (23) :188-189.

[2]蔡灿.浅议装饰公司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19) :206.

公司战略与公司治理 篇8

“战略”一词源于希腊军事术语 “Strategos”, 意思是 “ 将军指挥军队的艺术”,其本意是对战争全局的谋划和指导。 而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战略”,源于1965年安索夫写的《企业战略》一书指出 “公司战略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的活动中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利用内部优势,把握外部机会,对企业全局的、长远的发展问题所进行的规划和谋略”。 一般而言,公司战略按照层次划分可以分为3个类型:总体战略、业务单位战略以及职能部门的战略。 它们共同构成了公司战略的体系。 企业并购的出现,往往是在总体战略规划下,对业务单位及职能战略进行的整合。

1.1公司总体战略

公司总体战略, 是指为实现公司总体目标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作长期性谋划,它是统筹各项分战略的全局性指导纲领,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的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它主要强调两个方面的问题:1 “我们的业务是什么”,既涉及到公司的愿景、使命与战略目标,产品服务与市场领域;2 “我们怎样去管理这些业务”,即在公司业务单位战略之间如何分配资源以及何种成长方向。 企业并购往往执行的是扩展型战略,即并购方通过产权运作的形式,不断实现规模化、协同化等。

1.2业务单位战略

业务单位战略,是在公司总体战略的指导下,由业务单位的负责人制定,目的在于取得竞争优势的战略。 它主要涉及公司的产品、 服务在特定市场的竞争问题, 包括与竞争对手的市场细分、公司现代化程度、新产品推出和老产品退出、是否成为技术先导企业、如何向顾客传达信息等。

1.3职能战略

职能战略,是在公司总体战略的指导下,为贯彻、实施和支持业务单位战略而在各职能部门分别制定的战略。 一般包括市场营销战略、生产作业战略、财务战略、研究可开发战略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5个方面。

2公司战略的特点

从企业的战略定位中可以发现,公司战略具有以下特性。

2.1竞争性

竞争性, 是指由于生产者的增加或减少引起的生产成本增加或者减少。 战略作为企业竞争的一种手段,为了提高与同行业的竞争优势, 就要求企业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环境。 因此,竞争性因此成为了战略的最基本特征。 发挥优势、克服弱点,以求在商战中克敌制胜,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要胜而不骄、败不馁,再接再厉,顽强拼搏。 不考虑竞争和挑战的方案不能成为战略。

2.2创新性

哈默尔认为企业战略是一种革命性和创新性的, 都是企业发展的高级形态,它保留了原有经营过程中企业的优点,同时又有了新的内涵。 因此,要使企业在竞争中获胜,必须赢得持久的竞争性优势,而使竞争优势能够持久不衰,就必须不断地创新目前,我国在很多行业无法与国外竞争,归根到底在于:自身技术差,没有核心竞争力。

2.3长期性

企业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需要考虑长远利益。 产品的开发、市场的开拓技术的改造等要与公司的总体战略相吻合,保持全局下的长期一致性。

3公司治理与公司战略

公司治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 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 其主要任务不仅要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予以指导、对董事会的职责和权力以及股东的权力作制度上的安排,还要进一步协调好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由此得知公司治理具有外部导向作用,直接决定着公司战略方向。

3.1公司治理直接决定公司战略的发展方向

董事会职能及其权利的设置,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董事会作为现代公司的权力核心,对公司战略具有直接的决策权。 首先董事会治理的好坏,也直接决定着公司战略的方向。 因为董事会是由股东选举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所有“出资人”的意愿,他们更关心的是股东权益最大化,如果经理层的权力过于膨胀,致使董事会在经营过程中无法掌控公司的控制权,那么,股东就有可能利用甩卖手中的股票,致使股价下跌、公司声誉受损,甚至被并购。 例如:1992年投资者呼吁撤换通用新任命董事长,最终在两大股东的坚持下,通用新任命的董事长辞去董事长一职,并且实现了公司执行董事与董事长职位实现了分离。 其次,公司战略的制定者与公司治理的决策者基本。

保持一致。 公司治理作为决定组织的发展方向和企业绩效相关的利益者之间的关系,其核心在于设计出一种激励机制,使得公司的绩效目标、个人目标都得以实现。 例如微软公司,由于具有良好的外部治理和完善的公司战略,在资本市场备受投资者青睐。

3.2公司治理与公司战略的互动机制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考察,公司战略规划的制定出发,对公司不同阶段,做出不同的战略调整由于公司治理、公司战略以及公司所处生命周期,三者之间密不可分,因此要针对公司不同发展阶段,做出不同的战略调整。 根据安索夫提出的成功战略的模式5要素: 1不存在任何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并购战略; 2企业的成败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的动荡水平; 3企业的战略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否则企业不可能做得成功; 4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另外一个因素是企业的管理能力是否与环境相适应; 5影响企业成功的内在变量、心理变量、社会变量、政治变量和人文变量。 通过公司治理与公司战略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3.2.1公司战略的合理实施,可以完善公司治理

公司战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由于层级之间的关联性使得在公司层面实施一体化或多元化战略, 通过动态的公司战略模式,促进完善公司治理,同时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迈克尔· 波特利用“五力竞争模型”分析了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当公司竞争力得以提升后,公司治理的主体就会有意识地提高自身治理结构。

3.2.2公司目标的统一,极大提高公司的整合能力

装饰公司 篇9

1.1有限责任原则的滥用

有限责任产生的初衷是给予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权利, 以保护其合法权益, 刺激投资者的投资热情, 子公司的股东当然也享有这一权利。母子公司模式中, 绝大多数母公司都是子公司的法人股东, 虽然对于法人股东是否使用有限责任原则还存在争议, 但实际操作中, 母公司作为子公司的法人股东仍然是享有有限责任的。对于母公司的股东, 除了对子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外, 对母公司的债务也享有承担有限责任的权利, 也就是说母公司的股东实际上享有双重保护。即使债权人有充分证据证明母公司对子公司有过度控制, 从而启用法人资格的否认制度, 去除子公司股东有限责任的保护, 但是母公司的股东仍然可以利用本公司的法人资格承担有限责任, 从而逃避债权人的追索。我们还可以设想, 若是子公司再设立子公司, 或者这样无限的设立, 那母公司的股东就有无限个保护了, 这对于子公司或孙公司的债权人来说, 是非常不公平的。

1.2过度控制

母子公司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 这种联系更多的体现在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上。从实质上来说, 子公司是从属于母公司的, 很多情况下, 母公司为了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而作出不利于子公司的决策, 甚至牺牲子公司以换的母公司的生存, 更有可能利用子公司来排挤其他竞争对手。当母公司对子公司控股, 成为大股东, 或者控制董事会的人事任免权来控制子公司的时候, 子公司所作出的决定必定是有利于母公司的, 而其他股东, 尤其是小股东, 在经营管理上无法实现自己的意愿, 最后利益受损的必定是其他股东。

1.3转移风险

母子公司自建立起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除了外界都知晓的母子公司形式以外, 更多的是内部的、外界所无法知晓的联系, 如财政、纳税、经营策略等。当子公司经营不当, 即将破产时, 由于母公司对于子公司的财政经营状况了如指掌, 同时又作为子公司的股东之一, 母公司可以利用其优越的条件提前转移资产或设立担保债权, 一旦子公司破产, 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母公司的损失。

2总分公司关系的剖析

除了母子公司还有一种类似的公司模型, 那就是总分公司。

与子公司相比, 分公司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只是总公司的一个分支机构, 在法律上和经济上都没有独立性。

具体表现为:没有自己独立的财产, 其资产全部归属于总公司;没有自己独立的公司名称, 而和总公司使用同一名称;分公司的业务问题完全由总公司决定;股份资本全部属于总公司, 分公司没有自己的资产负债表;没有自己的公司章程, 它一般以总公司的名义并根据其委托进行业务活动。因此, 分公司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需要由总公司来承担。

由于分公司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使得总公司在经营时风险加大, 但笔者认为, 总分公司这种模式更能体现市场经济的公平性, 更能维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

2.1破除双重保护

分公司不能对外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需要由总公司来承担, 这样一来, 就破除了母子公司中, 母公司的股东具有双重保护的弊端, 最大限度的避免股东滥用公司法人资格, 这既保护了总公司股东的有限责任, 同时也保障了公司债权人的合法利益, 对交易双方都是十分公平的。

2.2公司控制合法化

在母子公司中, 母公司不能过度控制子公司, 而在总分公司模式里, 分公司是总公司的分支机构, 其财务, 经营, 策略都可以由总公司来控制, 完全合法化。总公司可以为了整体利益而调整财产、人员、物资在内部的流动, 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同时在制定经营决策时, 必会更加谨慎, 保证总分公司正常发展的需要。

2.3降低第三人交易风险

分公司大多冠以总公司的名称, 对外签订合同时, 其总公司的信誉和品牌, 更加有利于分公司的发展, 另外总公司要对分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这便可以去除第三人在交易中的顾虑, 提高分公司交易的信任度, 也可以有效的保障债权人的合法利益。

将母子公司与总分公司一比较, 笔者认为, 在经济起步阶段, 需要刺激投资者大量投资, 鼓励公司发展, 母子公司的出现, 恰好适应了这一需求, 极大的推动了市场经济的繁荣。当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 我们应该更多的去追求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而不是一味的看经济指标。在当前条件下, 总分公司已经能满足公司拓展业务, 开辟市场的需要, 足以维持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同时它更能体现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原则, 对于建立健康有序的经济发展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因此, 在现阶段, 应当适当约束母子公司的发展, 鼓励发展总分公司, 为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公平稳定的环境。

摘要:有限责任的出现让无数的投资者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 总分公司也使得公司集团不断膨胀, 但总公司对总公司承担责任的原则, 仍然使得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为了进一步降低投资者的风险, 促进投资发展, 母子公司应运而生。子公司拥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和章程, 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对外开展业务活动, 并以其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其他法律后果, 因而在法律上有独立的法人身份, 股东只承担有限责任, 从而使得母子公司迅速风靡全球。

关键词:母子公司,总公司,承担责任

参考文献

[1]朱慈蕴.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8.11

[2]沈乐平.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关系的法律透析[J].时代法学.2003. (2)

[3]沈四宝.略论母公司、子公司和分公司的法律特征[J].国际贸易问题.1985. (2)

装饰公司 篇10

若母公司拥有两个不同性质的投资对象———子公司和联营或合营公司,其中与子公司发生的投资相关事项,在日常核算时应采用成本法,年末编制合并报表时调整为权益法;对其联营或合营公司发生的投资交易和后续事项均应直接采用权益法核算。对于这种有编制合并报表要求的母公司,年末需要针对与子公司和联营或合营公司发生的内部销售做出不同的调整抵销分录。

一、母公司与子公司发生的内部销售的抵销分析

例1:甲公司以普通股对价发行取得A公司60%的股份,能够对A公司实施控制;以现金投资取得B公司45%的股份,能够对B公司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施加重大影响。甲公司向A公司销售产品一批,产品成本160万元,销售价格200万元。该产品经过近1年的销售,甲公司对集团外销售了90%,至年末还有10%尚未销售。假设A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500万元,两公司未发生其他内部销售,并且会计政策相同、投资日A公司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存在差异。

(一)编制合并报表前的调整抵销

1. 理论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规定,合并财务报表应当以母公司和其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为基础,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由母公司编制。换句话说,母公司与子公司发生的内部销售编制合并报表前的调整抵销是指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时,对子公司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所做的调整。作为非同一控制下合并取得的子公司,调整因素除会计政策、投资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异外,就是对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抵销调整;作为同一控制下合并取得的子公司,调整因素除会计政策差异外,只有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抵销调整。需要注意的是,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将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为权益法,只需要在合并工作底稿中通过编制调整分录予以调整,而不用改变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记录。

在具体调整时,应当将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归属于母公司(投资企业)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部分予以抵销,即采用比例抵销法。依据为《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采用权益法核算,在按持股比例计算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时,投资企业与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内部销售损益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归属于投资企业的部分,应当予以抵销,在此基础上确认投资损益。另外,《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中提到,投资企业对于纳入其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与其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内部销售损益,也应当按照上述原则进行抵销,在此基础上确认投资损益。

2. 案例分析及调整分录。

先假设A公司到年末未对集团外出售该产品。这种情况下,整个内部销售的真正利润并未实现,由内部销售引起的未实现损益为40万元(200-160)。甲公司持有60%A公司股权,应予以抵销的部分为24万元(40×60%)。甲公司对应享有A公司当年净利润的调整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300 (500×60%);贷:投资收益300。借:投资收益24 (40×60%);贷:长期股权投资24。或:借:长期股权投资276[(500×60%)-(40×60%)];贷:投资收益276。

在例1中,该产品经过近1年的销售,甲公司对集团外销售了90%,至年末还有10%尚未销售。其中90%的产品由于对外出售,实现了真正的利润,剩余的10%所对应的未实现损益为4万元[(200-160)×10%]。甲公司持有60%A公司股权,应予以抵销的部分为2.4万元(4×60%)。甲公司对应享有A公司当年净利润的调整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300 (500×60%);贷:投资收益300。借:投资收益2.4 (4×60%);贷:长期股权投资2.4。或:借:长期股权投资297.6[(500×60%)-(4×60%)];贷:投资收益297.6。

(二)编制合并报表时的调整抵销

理论分析:编制合并工作底稿时的调整抵销只是在合并报表工作底稿上进行调整抵销,不需要在投资企业的账面上反映。由于合并报表的主体是整个集团,合并报表中的所有者权益和损益最终要体现为母公司和少数股东两方面,并且在工作底稿上是母、子公司个别报表各项目金额的加总,所以重复加总的损益以及相关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需要全额抵销。另外,母、子公司内部销售不用区分顺销(母公司向子公司销售)或逆销(子公司向母公司销售)。

针对例1,编制内部销售的抵销分录为:借:营业收入900;贷:营业成本896,存货4。

二、母公司与联营或合营公司发生内部销售的抵销分析

例2:承例1,甲公司向B公司销售产品一批,销售价格100万元,产品成本70万元,款项已经全部支付。至年末,B公司已将该批产品对外销售80%。假设B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500万元,两公司未发生其他内部销售,并且会计政策相同、投资日B公司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存在差异。

(一)编制合并报表前的调整抵销

1. 理论分析。

母公司(投资主体)按照权益法的核算要求,对应享有联营或合营公司(被投资公司)当期净利润份额确认投资损益时,需要对被投资公司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做调整,除对会计政策、投资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异进行调整外,还需要对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进行抵销调整。具体处理方法和母公司与子公司发生的内部销售编制合并报表前的调整抵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仅体现为: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抵销不在母公司账面上反映,是反映在合并工作底稿上的,而母公司与其联营或合营公司的抵销是反映在母公司账面上的,最终反映在母公司个别报表上。

2. 案例分析及抵销分录。

内销产品中80%由于对外出售,实现了真正的利润,剩余的20%所对应的未实现损益为6万元[(100-70)×20%]。甲公司持有B公司45%的股权,应予以抵销的部分为2.7万元(6×45%)。甲公司对应享有B公司当年净利润的调整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225 (500×45%);贷:投资收益225。借:投资收益2.7 (6×45%);贷:长期股权投资2.7。或:借:长期股权投资222.3 (500×45%-6×45%);贷:投资收益222.3。

(二)编制合并报表时的调整抵销

1. 理论分析。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对外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应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资产账面价值进行调整,抵销有关资产账面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并调整对联营、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由于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体现在投资主体报表中的项目不同(产生的销售损益或持有的资产),编制抵销分录需要区分顺销和逆销,因顺流交易产生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在未对外部独立第三方出售之前,体现在投资主体实现的销售损益(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中;因逆流交易产生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在未对外部独立第三方出售之前,体现在投资主体持有的资产(存货等)账面价值中。另外,之前母公司在确认被投资公司净利润时,已经对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进行了抵销调整,在合并财务报表抵销时应以此为基础,即将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的归属于母公司(即投资主体)的部分予以抵销。对比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全额合并抵销,母公司与其联营或合营公司是采用比例抵销的,主要因为合并主体的不同,前者以企业集团为合并主体,后者以母公司作为合并主体。

2. 案例分析及抵销分录。

先假设B公司到年末未对集团外出售该产品。在分析时,可以先把甲公司销售给B公司的产品看做临时寄存在B公司的,然后又出售给了第三方。这样甲公司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应为80万元(100×80%)和56万元(70×80%),分别多计了20万元和14万元。根据原题,甲公司持有B公司45%的股权,则甲公司在编制合并工作底稿时就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对甲公司影响的抵销分录为:借:营业收入9 (100×20%×45%);贷:营业成本6.3 (70×20%×45%),投资收益2.7。

如果将例题资料改为B公司向甲公司销售产品一批,其他不变。甲公司作为调整的主体,逆流销售业务影响其存货价值,未实现的内部损益使甲公司的存货价值虚增2.7万元。抵销分录应为:借:长期股权投资2.7;贷:存货2.7[(100-70)×20%×45%]。

三、结论

无论母公司与子公司,还是母公司与其联营或合营公司发生的内部销售的调整抵销,在合并报表编制前和编制时出于不同目的,都需要被考虑两次,具体调整性质、方法以及调整抵销分录见下表。而其中母公司与子公司发生的内部销售在成本法改权益法过程中对子公司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所做的调整处理,以及母公司与其联营或合营公司发生的内部销售在合并报表中针对母公司应做的抵销处理往往容易被忽视。

参考文献

[1].毛新述, 戴德明.权益法的目标与运用.财务与会计 (综合版) , 2010;1

好公司,必须是好公司 篇11

对于中国商界的认识,我总是倾向这样一种观点:中国现代企业的竞争,肇始改革开放,历经四个衔接相续又主题鲜明的阶段:比胆大比背景,比产品比质量,比品牌比名气,比发展规范程度和资本运营能力。

上世纪80年代初,30岁出头的王石还在深圳倒卖味精、玉米、摄像设备。令人瞠目的高达300%、400%的投机利润,来自于价格双轨制下,特殊背景群体对特殊资源的掌控和使用,以及这个群体不同往常的胆识与智慧。

1985年,张瑞敏在海尔工厂举锤怒砸残次冰箱。这个后来被广泛援引并载入中国企业管理教程的经典案例,昭显的是中国企业质量意识的最初萌芽。

从那以后,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建立和健全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以产品和服务为竞争主题的生存意识,深刻影响着中国企业的创立与走向。

大约从新世纪开始,激烈的竞争导致全行业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在吃、穿、住、用、行所衍生的社会需求的每一个细分领域,综合排名前20%的公司,几乎可以圈走全行业80%的市场份额。在某些特定领域,行业集中度体现得更高,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家公司对全球饮料行业几乎垄断了市场占有率。

品牌,其实就是基于产品和服务充分竞争、淘汰、优化、崛起,并最终赢得市场价值认可的公司。

2006年冬天,WTO保护政策到期。第一次面对全球一体化的开放市场,优秀的中国公司,想要变得像乔布斯的苹果一样伟大。

不仅仅是企业生命周期的基业长青,更重要的是,能否通过持续性创新,致力于满足特定群体持续而多元的需求,最终通过市场认可度,变现经营价值,传递品牌理念,让当代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面对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双重无障碍,今天,越来越多优质的中国公司,正在加紧学习如何运用世界通用的语言,参与竞争世界。这个“世界通用语”,就是基于商业模式创新和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之上的资本运营。

“目前对于企业的价值评价,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账面价值、清算价值、重置价值,转移到评价企业的市场价值或投资价值。”北京金长川资本管理公司总裁、清华大学企业管理国际化总裁班主讲专家、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刘平安,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场合的交流、教学和讲座,向企业层面灌输这个观点一一“新时期和未来的企业竞争,其本质是资本的竞争。”

草莽时代的治家理念是不能适应资本时代的竞争要求的。

资源整合、规模经济、平台效应、u盘模式、兼并对手为同盟、股东价值最大化……对领域不同、规模不一、商业理念千差万别的大大小小的公司而言,未来,熟练运用金融工具、对接资本市场的能力,将使企业弱中变强、强中变快,占得先机。

进入资本市场不是终点,恰恰是成为伟大公司的第一步。初创公司基因中天然带有的草莽习性,需要一个健康而良性的资本市场的规范与洗练。

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接不同资本市场的需求,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发掘并孵化更多伟大公司,这正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全速推进的初衷。

即使在一个号称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互联网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三维时空,有效信息的供求双方依然面临巨大的信息屏障。中小企业融资难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反过来,投资机构找项目难,也是业内人士纷纷挠头的痼疾。项目与资本,需要在更加开放、公平的市场上自由沟通。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为代表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与一板市场、二板市场标准有异。场外交易市场因其对挂牌企业的实力和盈利能力要求不同,服务企业的受益数量可以惠及更多,在帮助企业规范、提速发展的同时,也便于以更灵活的方式为合格投资人带来价值。

4月18日,立足青岛、辐射半岛和山东全域的青岛蓝海股权交易市场,首次为13家企业挂牌。作为一家新近诞生的场外市场,蓝海“一市三板”的业务格局,致力于打造以资本要素为纽带、以综合服务为特色的中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更加強大的金融服务功能尚待完善,但挂牌当日已有企业受惠——威海海斯特公司借挂牌契机定向和协议融资4100万元;青岛爱您爱家公司确定500万元增资需求。

四板市场为初创公司和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开辟了另一番渠道。

查看公开信息,由“蓝海”推介首期进入公众视野的118家公司,既有传统领域的创新型公司,也有从事新经济的初创企业。深入到公司内部,你会发现,公司价值各有亮点。

市场是产品的集散地。资本市场的生命力,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入场公司的实力一有想象空间的好公司的成长性和溢价能力。

公司并购与公司绩效综述 篇12

关键词:公司并购,公司绩效,并购绩效

一、引言

目前世界范围内共经历过五次规模较大的企业并购浪潮:发生在1890~1910年间的第一次并购浪潮,此次并购以横向型并购为主,同时还构建了现代企业制度最基本的模式,实现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以纵向并购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以混合并购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并购浪潮;第四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金融杠杆并购作为此次并购浪潮的主要特征,同时此次并购多数为敌意收购,有众多“大鱼吃小鱼”的并购案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以跨国并购为主要特征的第五次并购浪潮。

西方的并购历史表明并购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并购制度的不断完善,并购交易的数量和金额不断扩大,人们开始从多层次、多角度来研究并购绩效。

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我国直到1984年才开始出现企业并购。当年保定机械厂并购保定针织器械厂成为轰动全国的第一并购案。随后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发生了企业并购。此外,我国企业并购绩效如何,并购重组是否真的改善了公司绩效,还鲜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并购绩效的评估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周期短、样本量小等问题;同时,企业并购重组活动的绩效评价在操作上还未形成相对稳定的标准。我国的兼并收购事件在操作上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标准性。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国外研究现状

1、并购行为使公司业绩下降。Magenheim&Mueller(1955)通过配对检验,发现公司重组后业绩有所下降。Ravenseraft和Seherer研究了1950~1977年间的471家收购公司,该研究使用了联邦交易委员会特别维护的一个行业数据库,这使得该研究在对照组的选取上自由度更大,他们研究结果是收购公司的盈利水平要低于参照企业1~2个百分点,且这些差异在统计上是显著的。

Janrell&Poulsen(1989)概括了从1960年到1985年12月间的663起成功的要约收购的研究结果。他们发现不同年代目标企业股东获得的非正常收益率不同:其中60年代为正的40%,70年代跌至20%,80年代为-1%;Bradiey等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Agrqwal、Jaffe&Mandelker(1992)在研究1955~1957年1,164个并购事件后指出,被收购公司并购后一年内的累计超额收益为-1.53%,两年内为-4.94%,三年内为-7.38%,即并购活动在总体上是不利于被收购公司股东的。

Anup&Jeffrey(2000)回顾了22篇研究文献,这些文献分别计算了发盘收购、其他收购、购买资产等重组方式发生后公司长期的非正常收益,综合的结果是兼并后长期绩效为负,发盘收购的绩效为非负。

2、并购行为使公司业绩提高。Doad和Rubaek(1977)分析了1973~1976年发生的172次要约收购事件,发现在收购事件前的12个月里,收购方公司的股东能够获得8.44%~11.66%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然而被收购方的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收益更是高达18.96%~20.58%。

Jensen&Ruback(1983)通过对13篇文献的综合研究,得出对1983年以前的企业并购的基本结论是:(1)企业并购使目标企业股东的平均收益率为30%,敌意收购的平均收益率超过30%;(2)收购企业股东的平均收益为零,而敌意收购的平均收益则可达到4%;(3)企业并购并没有降低资源和利用率,从两家企业的合并价值计算的收益为增长了8.4%,可见并购提高了收益率;(4)目标管理层反对收购的行动损害了股东的利益。

Parrino&Harris(l985)的研究认为,当存在兼并后的成本优势或使竞争对手的扩大产出无利可图时,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中的兼并将有利可图。

Healy、palepu&Rubaek(1992)研究了1979~1984间美国50家最大的兼并收购案例,发现行业调整后公司的资产报酬率有明显提高。因为报酬率的提高不是来自于解雇职工产生的人工成本节约,而是源于公司管理效率的提高。

Bruner(2002)对1971~2001年间130篇经典研究文献做了全面汇总分析,发现成熟市场上并购重组过程中目标公司股东收益要远远高于收购公司股东收益。

3、并购行为对公司业绩影响不确定。Asqulth(1953)对1962~1977年211家成功被收购的公司和91家未成功被收购的公司进行分析,发现被收购的公告发布时,成功和未成功被收购公司的超额收益率分别为6.2%和7%,不过他发现在被收购前480个交易日里所有这些公司都只能实现负的超额收益,这与Dodd和Rubaek(1977)的结论并不一致。

Bruner(2002)对1973~2001年的130多篇经典文献进行汇总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成熟市场上的并购活动中,目标公司股东收益要远高于收购公司股东收益,超额收益达到10%~30%;收购公司的收益并不明确,且有下降为负的趋势;目标公司与收购公司的综合收益也不确定,即并购活动对社会福利的净影响并不明朗。

由此可见,西方学术界在对公司并购绩效评价研究中,由于其所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样本选择上的差异,至今没有一致的结论。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并购行为使公司业绩下降。万潮领等(2001)从公司重组引致业绩变化的可能因素出发,选取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总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变化率四个指标,考察1997~1999年间不同类型资产重组经营业绩的变化,得到重组公司经营业绩在当年和次年出现正向变化,随后呈下降趋势的经验结论。张宗新、季雷(2003)通过计算1999~2000年的并购事件后得出的结论是,并购公司在实施并购后,其股东权益有减少的倾向。田高良、韩洁、李留闯(2013)以我国2000~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发生的并购事件为样本,从并购双方连锁董事的视角探索并购损益问题,系统考察了并购双方的连锁董事关系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发现并购双方的连锁关系会减损并购公司、目标公司以及二者作为一个整体的并购后实体的价值,为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发生后投资者财富减损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

2、并购行为使公司业绩提高。孙铮和王跃堂(l999)把重组公司业绩变化与非重组公司的业绩变化进行比较,发现重组业绩有显著提高,但重组前后的业绩变化与重组参与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无关。余光和杨荣(2000)研究深、沪两地1993~1995年的一些购并事件后得出,目标公司股东可以在购并事件中获得正的累积异常收益率,而公司股东则难以在购并中获利。冯根福等(2001)利用会计指标、样本公司实际数据、因子分析方法,构造一个公司绩效的综合评价函数,通过全部样本综合得分的均值检验及比率检验,发现并购当年公司业绩无显著变化,并购的第一年提高,并购后第三年下降。所以公司并购后的整合没有成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属于投机性并购。混合并购在长期看来十分有限,横向并购的绩效则在较长时期内较为稳定且呈上升趋势。朱宝宪和王怡凯(2002)选用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收益率对各类并购控制权转让前后的业绩进行了比较,结论是业绩较差的公司较愿意出让控制权,多数的并购是战略性的,获得上市地位是主要的并购动力,并购之后主营业务经营能力得到明显加强,市场化的战略性并购效果较好,有偿并购的效果也较好。顾露露和Robert Reed(2011)、邵新建和巫和懋(2012)运用事件研究法评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短期和中长期股东财富效应。结果发现,跨国并购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业经营绩效。余鹏翼和王满四(2014)以2005~2010年实行跨国并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现金支付方式与收购公司的并购绩效显著正相关。

3、并购行为对公司业绩影响不确定。陈信元、原红旗和吴星宇(l998)以1997年所有重组的公司为样本,比较了公司重组前后四个会计指标,发现重组当年公司的每股盈余,净资产收益率和投资净收益占总利润的比例比重组前一年有所上升,而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会计指标变动的幅度与公司重组的方式及重组参与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有关。何先应、吕勇斌(2010)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验证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经营绩效,结果均表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长期绩效整体来看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变。李善民(2010)选用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使用评估体系对各类重组公司各年绩效进行评分,发现重组后一年以及重组后二年内绩效都没有明显改善或下滑,而收缩类公司在重组二年后绩效发生显著性改善。陈仕华、姜广省、卢昌崇(2013)研究发现并购双方的董事联结关系,对并购方获得的短期并购绩效并无显著的直接影响。

(三)小结。通过以上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国外理论界对于并购中公司的股东收益的看法还没有统一。国内学者对于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但也存在一些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1)由于我国在2002年以前发生的并购事件较少,很多研究是以几年内发生并购事件的公司作为样本,因每一年的外部环境不同,使得数据可比性不强;(2)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很多,股价往往与公司业绩脱钩,不适合用来做公司价值和业绩的评价指标;(3)很多研究都只对所有发生并购公司的总体进行分析,没有对并购进行详细的分类,使得出的结论过于笼统。

三、研究意义

从现实意义分析,首先,公司并购是企业资产重组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判断公司并购对目标企业绩效的影响有利于企业改革的成功,也可以检验我国现行政策的可行性,从而制定适当的公司并购政策。对于并购参与者来说,可以为其如何提高公司竞争实力,实现资产增值提供借鉴;其次,对于民营上市公司来说,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清晰认识和把握公司并购的影响,从而制定合理的战略实现与国有企业的成功整合,提高并购绩效;最后,对于公司并购参与者如何选择并购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有助于企业寻找和选择符合自身发展情况、有利于提升企业业绩的并购模式。

参考文献

[1]葛结根.并购支付方式与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以沪深上市公司为收购目标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5.9.

[2]周瑜胜,宋光辉.资本流动性、并购模式选择与并购绩效——择时视角的上市公司并购决策机制与效应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5.9.

[3]余鹏翼,王满四.国内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4.3.

上一篇:活性炭纳米纤维下一篇:奶牛蹄病的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