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总承包

2024-06-23

建设工程总承包(共12篇)

建设工程总承包 篇1

摘要:在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工作中,首先是立法在引导市场进步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致使难以在我国形成工程总承包的主流模式。对工程总承包立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立法,法律法规

0 引言

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建设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工程总承包这种方式日益受到市场的追捧。然而,即使是经过了20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体来说,我国正在推行的工程总承包模式还是缺乏相关专业法规的指导和规范。由于法律的推动力不足和缺乏相关的配套政策,而难以在我国形成工程总承包的主流模式。因此,工程总承包模式亟待立法。

1 国内工程总承包法律法规体系的现状和问题

自1984年国务院颁发《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后,我国即开始推行工程总承包。1997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提倡进行工程总承包。2003年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以下简称“30号文”),为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指明了方向。2005年建设部又在颁发的《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号召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建设方式。2005年发布和实施了《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进一步促进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这些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文件和部门规章法律地位较低,没有强制执行力;《建筑法》作为建设工程领域的“宪法性”法律在其第24条规定了工程总承包的法律地位,但该条作为倡导性条款同样缺乏强制性。尽管建设部出台的30号文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对广大企业推进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仍然存在法律效力和实际推进力度不够的问题。在《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虽然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代理等均有规定,但对于工程总承包这种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形式却没有相应的规定。在招投标管理上,国家有关部门已出台了《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和《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却没有工程总承包招标投标办法。由于对工程总承包没有相应的管理法规、部门规章、实施细则和标准合同文本等,政府主管部门不知道如何规范管理工程总承包企业,这些都制约了工程总承包的发展。

2 端正对工程总承包的认识,进而认识到立法的必要性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加之缺乏项目融资、担保的配套法规,我国工程总承包市场认可度低,影响了国内公司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实践中,社会上对工程总承包还有许多误解,如把工程总承包与施工总承包混为一谈,许多地方政府不了解、不鼓励、不支持工程总承包,视工程总承包企业是“皮包公司”。这些误解导致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市场准入受到严重影响,严重制约了工程总承包市场的发育。所以,必须端正对工程总承包的认识,进而认识到对工程总承包模式立法的必要性。

2.1 设计总承包和施工总承包不是工程总承包

有人认为,设计总承包和施工总承包就是工程总承包,这是对工程总承包概念的误解。30号文第一次明确了工程总承包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方式,规定凡是具有勘察、设计资质或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均可在企业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1]30号文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工程总承包真正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30号文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对工程总承包下了定义:所谓工程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以下简称工程总承包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1]其采取的主要方式有: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总承包,设计—施工总承包(D-B),设计—采购总承包(E-P)、采购—施工总承包(P-C)等。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说明:一是施工总承包和设计总承包都只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承包方式,不能算是工程总承包。因为他们够不上“若干阶段”。二是工程总承包方式有许多种:以上所说的“若干阶段”可以有不同的组合;还可以前伸或后延,前伸到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建议书,乃至项目投融资、策划等,后延到产品的销售、物业管理、回收资金等;根据业主在角色、能力等方面的不同与差异,又可以有代建、咨询和项目管理等不同管理方式。[2]

2.2 工程总承包是建设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

随着国内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接轨,工程建设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工程建设和管理日益走向专业化,工程建设项目由业主自己成立建设指挥部进行管理的传统模式难以实现专业化管理,而且建设项目投资省、建设工期短、技术和质量水平高的压力越来越大,业主必然要求降低或转移投资和建设风险,工程总承包正好顺应了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业主的客观要求。[3]

发达国家建筑市场有近一半的工程项目采取工程总承包的方式。工程总承包方式之所以得到推广,基于其内在的优越性:

(1)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实现了建设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2)克服了由于设计与施工的分离致使投资增加;

(3)克服了由于设计和施工的不协调而影响建设进度;

(4)有利于对项目的进度、费用和质量进行全过程的综合管理和控制,保证质量、缩短工期、减少项目成本、实现项目目标;

(5)充分发挥了设计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采购和施工中能继续贯彻设计意图,统一项目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减少项目成本;

(6)有利于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

(7)有利于进入国际市场。[4]

2.3 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的障碍

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首先遇到的障碍便来自法律层面。如前所述,工程总承包方面的法律空白不仅使政府主管部门无法进行规范管理,而且让业主、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也无规可循。在目前的招投标体制下,由于没有在何种情况下应进行工程总承包模式的要求,业主没有义务也没有利益冲动采用自身不甚熟悉的运作模式。

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资质、企业融资等均有相应的法律制度,各自也形成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及体系,这种制度惯性给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市场准入造成了较大障碍。如在项目的登记备案、竣工验收等管理上,只设有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栏目,没有总承包企业栏目。企业信息卡(IC卡)中分别有勘察、设计、施工、监理IC卡,没有工程总承包的IC卡,实施工程总承包的项目无法划卡办理与市场准入有关的手续。又如在《工程总承包资格证书》废止之后,一些业主有认同企业资质的定向思维,只认可施工企业开展施工总承包,不认可设计或施工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一些确实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企业在项目招标时就被拒之门外。再如,目前我国企业融资手段单一,仅靠银行贷款难以承担大型工程的工程总承包任务。

在法律障碍之外,工程建设市场对工程总承包模式的认可度仍然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工程总承包模式运作经验少,不如施工总承包模式那样驾轻就熟;另一方面,很多业主看到,在实施工程总承包以后,个人利益和权利受到了削弱,因此出于个人利益考虑,他们也不愿意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组织项目建设。

此外,困扰工程总承包模式大规模推行的障碍还有:目前我国施工企业普遍缺乏设计功能;不少企业缺乏与工程总承包模式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制与项目管理目标体系;人才结构不能适应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需要,尤其是缺乏精通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建设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等。

3 建立和健全工程总承包的法律法规体系

针对目前我国工程总承包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和不完备的现状,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青建集团股份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杜波建议:“制定专项行政法规,推进建筑行业工程总承包发展”。[5,6]

要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绝不是在《建筑法》中给其一个法律定义就能解决问题的。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立法是一项系统工程。

(1)要修订、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应在《建筑法》中增加有关工程总承包的条款;尽快出台严密的、符合国际惯例的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工程总承包合同文本、工程总承包招投标法等规章制度。在《招投标法》中明确工程总承包模式,特别要对业主肢解建设工程进行明确的规范,凡符合工程总承包标准与规模的建设项目,要求业主一律不得平行或肢解发包,否则视为违规。

(2)切实解决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市场准入问题。应修订和完善现有企业资质管理等有关规定,要有打破行业界限的魄力,允许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取得其他相应资质。鼓励企业通过改造或重组调整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的组织结构,通过资质转换增设相应资质,调整企业经营结构,实现多元化经营。

(3)制定相应的取费标准。随着工程总承包的发展,建设主管部门应制定与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相适应的取费方式与标准。

4 结束语

通过对工程总承包的立法,对于深化我国建设项目管理制度,提高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和质量水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工程总承包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建市(2003)30号:《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

[2]魏承坚:《对发展工程总承包若干问题的思考》[J];《福建建筑》2007(3):82-84。

[3]汪文忠:《工程总承包--大型施工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J];《建筑》2004(9):28-31。

[4]王强:《浅谈工程项目总承包》[J];《建筑设计管理》2007(4):18-19。

[5]杜波:《建议对工程总承包专项立法》[J];《市场》2008(7):47-47。

[6]无:《工程总承包发展需要“助推器”》[J];《建造师》2008(4):14-14。

建设工程总承包 篇2

2018-05-25 人气:83

日前,住建部发布《关于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建市综函[2018]7号),关于工程总承包,2018年将有两件大事:

一是推进工程总承包,出台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

二是修订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研究制定工程总承包设计、采购、施工的分包合同示范文本。(编者注:据悉,《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GF-2011-0216)正在修订)

“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到底有多难?

政府正全力推进工程总承包模式,但目前建筑总承包的现状多为施工总承包,甚至土建总承包,与工程总承包差距甚远。今日主要讨论六个问题:

(1)工程总承包未来的市场会如何?

(2)工程总承包有哪些模式?

(3)施工企业从事总承包的现状如何?

(4)建筑施工企业朝工程总承包转型有多难?

(5)大型国际工程总承包到底强在哪里?

(6)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与国际承包商的差距在哪里?

过去20年,中国建筑业经历了前所未有大发展,到2016年建筑业产值超过19万亿,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未来的市场不会惯性前行,增长速度会显著放缓,建筑业新常态在2017年逐步显现;企业固守过去的思维、模式不再有效,市场新变化、政策新思路,必然带来建设模式大变革,2016年未能参与PPP业务的企业已经看到了市场的残酷,而工程总承包模式有可能造成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分化,建筑企业到底应该如何看工程总承包的未来?为此应该做什么准备?要转型工程总承包到底有多难?

工程总承包未来的市场会如何?

在笔者看来,建设市场本身的变化正在孕育总承包市场。与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同步的建设市场,在初期是高度离散和自由竞争的,在离散市场,任何猎食者机会均等,但现在市场正在逐步集中;房屋开发市场的集中趋势非常明显,小开发商拿地已经非常困难,房屋开发正成为大开发商之间的竞争,市场集中度日趋提升,大企业生龙活虎,中小企业日子越来越难;

政府主导的市场包括基础设施和部分公共建筑,在政府推行PPP模式以后,具有资本和整合资本能力的企业已经赢得了初步的胜利,而没有资金能力的企业则在竞争的红海中苦苦挣扎,尤其是PPP+EPC模式的推行,更让强者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大多数工业领域已经逐步成为大企业之间的较量,家电、汽车、化工、有色黑色等行业大型集团已经形成垄断竞争态势,大企业集团垄断的形成,推动建设领域市场的进一步集中,每一个细分领域的建设市场也逐步被综合能力强的建设企业占据,上游企业信奉的是技术,扎钢筋、捣混凝土的能力不能满足这些大型工业企业的需求;

大型企业集团的形成导致市场的集中,推动建设模式的改变,建设方不会只考虑建设阶段的成本,他们会更多考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的总成本,价值链割裂的设计、采购、施工模式已经很难满足他们的需要;价值链整合的工程总承包模式逐步显示出生命力。其次是政策推动总承包的力度越来越大。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建筑行业总承包模式的政策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总承包模式起步:1984年,工程总承包纳入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化工行业开始采用这一模式,积累相关经验;

2、明确总承包资质:1992年《工程总承包企业资质管理暂行规定》(试行)第一次通过行政法规把工程总承包企业规定为建筑业的一种企业类型,199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提倡对建筑工程进行总承包;

3、培育总承包能力:2003年《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鼓励具有工程勘察、设计或施工总承包资质的勘察、设计和施工企业”“发展成为具有设计、采购、施工(施工管理)综合功能的工程公司”,“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也可以组成联合体对工程项目进行联合总承包”;

4、推动总承包市场:2014年以来,住建部先后批准浙江、吉林、福建、湖南、广西、四川、上海、重庆、陕西等省份开展工程总承包试点,2016年建设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深化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推广工程总承包制”,其中“建设单位在选择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时,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政府投资项目和装配式建筑积极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2017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将“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作为建筑业改革发展的重点之一,省市层面也纷纷出台文件,积极推进工程总承包模式;

5、完善总承包制度:2017年发布国家标准《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对总承包相关的承发包管理、合同和结算、参建单位的责任和义务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随后又相继出台了针对总承包施工许可、工程造价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从发布的政策,我们可以看到主管政府部门对工程总承包模式价值的认识在逐步深入,推进的措施也越来越具体,在实际的建设市场,政府采用工程总承包发出来的项目越来越多,正成为推动工程总承包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此外,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应用以及BIM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将对这一组织实施方式的变革起到促进作用,工程总承包将成为未来建筑企业竞相争夺的高端市场。

工程总承包有哪些模式?

主要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有四种:DB模式、EP模式、EPC模式、LSTK模式,无论哪种模式,其目的都是在实现工程功能的基础上,更好、更快、更省,对业主、建设单位、社会都是有益的事情,而割裂价值链的模式是很难实现社会共赢的目的,让我们以EPC模式为例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EPC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在EPC模式中,Engineering不仅包括具体的设计工作,而且可能包括整个建设工程内容的总体策划以及整个建设工程实施组织管理的策划和具体工作。在EPC模式下,业主只要大致说明投资意图和要求(即可行性研究),其余工作均可由工程总承包单位来完成;业主不再聘请监理工程师来管理工程,而是自己或委派业主代表来管理工程;工程总承包商承担设计风险、自然力风险、不可预见的风险等大部分风险。EPC模式在一些规模较大、工期较长,且具有相当技术复杂性的工程上广泛应用,如工厂、发电厂、石油开发等基础设施。相对于我国目前设计、采购、施工分离的方式,EPC具有节约工期、降低成本、责任主体明确的优点。

目前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依靠设备制造能力从事工程总承包,中国这一模式的杰出代表是华为这类通讯企业,华为在人们不太关注的情况下,承接了大量通讯工程总包业务,其依靠的就是在设备方面的杰出能力,同样利用这一优势的包括电气设备制造商、高铁设备制造商,中国中车最新的战略把建筑业作为其第二主业;

2、依靠技术能力从事工程总承包,化工行业的设计院很早进入工程总承包业务领域,也较早地转型为工程公司,他们在技术、新工艺、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上都有优势,而工业领域的总承包模式从化工设计院起步,逐步从化工行业逐步延伸到电力、有色、黑色、电子、医药、轻工、造船等诸多行业,我们看到综合能力强的设计院都在内部布局总承包业务,也承接了相当体量的总承包项目,依据建设部公布的数据,工程勘察设计企业2016年营业收入3.3万亿元,其中工程总承包收入1.1万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2.3%,工程总承包在勘察设计行业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力量;

3、依靠总承包管理能力从事工程总承包,目前多数建筑企业没有设备制造能力、没有设计能力、工艺等技术能力,要从事总承包业务,就必须整合这些能力,或者在收购设计院形成设计能力,或者与设计院形成联盟式紧密合作关系。

施工企业从事总承包的现状如何?

毫无疑问,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春天正在到来。从政府的政策脉络,我们可以大致看到工程总承包的走向,从提出概念到逐步落实政策,经过漫漫30年的长路探索,中国的建设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然而,建筑企业对此的认识依然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大致可以从几个方面得到印证:

1、施工企业从事工程总承包的项目不多:虽然目前我们尚无法得到确切的统计数据印证这一结论,但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建筑业价值链的割裂,长期造成设计-采购-施工环节的分开经营,致使中国建筑业市场长期缺乏对工程总承包优势的认识,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相互不信任,无法合作,业主在乎建设阶段的成本,忽视工程完整生命周期的成本;设计单位按照造价比例收费,不注重工程的合理造价;而施工单位按图索骥,不能发挥自己应有的价值;有人把目前中国建设行业的现状总结为:中标前假放压级压价肢解总包强行分包严重,中标后设计、施工方不断变更洽商追加投资超概严重;低层次恶性竞争激烈、市场混乱、腐败频发、问题突出;而总承包能实现“一口价、交钥匙、买成品、卖精品”,这样具有明显经济社会效益的模式,鼓励工程企业“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节约又讲效率”的规律难以实现,这是违背经济规律的事情。

2、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企业不多: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发展初看起来似乎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由于没有总承包业务,所以工程企业很难有总承包能力;反过来,由于工程企业缺少这样的能力,似乎甲方难以信任和采用这样的模式来进行工程发包;毫无疑问,工程实践中是二者的相互促进;然而对于中国的建设企业而言,需要考虑的不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关键是国外已经有这样的鸡能做工程总承包,他们已经具有相当的经验、技术优势、管理能力、成熟的团队,不需要等到蛋来孵鸡;我们的现实很残酷,在八大建筑央企,下属企业有设计能力,有建设能力,甚至部分企业具有核心设备的制造能力,但是依然缺乏总承包能力,原因何在?缺乏总承包的组织协同,有效的内部运作,缺乏实际项目的锻炼,无法体现出总承包模式的优势。

3、熟悉工程总承包业务的专业人员不多:如果说勘察设计行业孕育了最早的工程总承包业务,他们也培育了最早的工程总承包行业的人才,而大多数施工企业,依然缺乏这样的人才,即使国内业务规模达数百亿的建筑企业,能做工程总承包业务的人员、团队依然寥寥,可以预见,未来建筑企业要从事总承包业务,需要从勘察设计总承包企业大量引进人才,当然也将促进设计企业和施工企业之间的融合。

4、工程企业具有工程总承包核心能力的企业不多:在众多施工企业的战略规划中,可以看到推进工程总承包的决心,从另一个方面,也正反映了目前企业总承包能力的薄弱;总承包业务需要融合技术能力、管理能力、信息系统支撑、矩阵式的组织模式、投融资能力等等,具备单个能力与具有多方面融合的综合能力,差异还是巨大的。

建筑施工企业朝工程总承包转型有多难?

对于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工程总承包模式无论在技术、前期策划还是综合管理方面都对建筑施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习惯于按图索骥,朝EPC模式转型并非容易的事情。那么,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朝EPC模式转型到底有多难?

从工程项目价值链的角度来看,在总承包模式下,工程总承包商要完成工程建设阶段从设计到施工的全部工作(见图1)。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设计方面实力还非常薄弱,即使一些大型的建设施工内部有成熟的设计机构,但由于其企业组织管理的集权程度、内部协调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有效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承担起完成工程建设环节全部工作的重任。

图1:工程项目价值链

在国外,采用EPC业务模式的工程总承包商,具有与业务相匹配的能力,这些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是为业主提供工程建设服务,包括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等。在强大的总包管理能力的支持下,这些工程承包商有条件将具体作业层的工作分包出去,并能对分包商进行有效的管理。

第二,公司通常功能齐全,可以提供全过程服务,包括M(项目管理)、E(设计)、P(采购)、C(施工)、T(开车服务)等。即使存在某些环节自己不能完成的任务,也能依靠战略伙伴来完成相关工作。

第三,公司理念上是技术集成商,其能力体现在通过高效管理,实现对知识和技术的集成和加工。这些公司不仅拥有大量技术人才,还拥有大量的管理人才。

第四,公司以提供工程项目建设服务为主业,企业的组织运营以项目管理为中心,因此对工程项目高效率、高质量的管理是盈利的保证。公司的组织设计往往采用矩阵制模式来适应项目管理的需要,同时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保证项目运作高效。

第五,公司的融资能力是其争取工程项目的竞争力组成部分之一。多数公司的融资能力主要表现在:协助业主争取政府、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融资的能力;单独或联合投资商组成项目公司,承担BOT等项目的能力;为所承担工程项目提供流动资金的能力等等。

从EPC模式对建筑企业的能力要求可以清楚地看出,目前,我国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在能力上依然面临很大差距:

(1)国际上以EPC模式从事工程建设服务的企业多数都是大型企业,虽然我国也有很多大型建筑企业,但其服务功能、组织体系、技术管理体系、人才结构方面真正能按国际建筑工程公司模式进行运作的很鲜见;

(2)我国大型建筑企业在技术投入方面也比较欠缺,不注重技术开发和科研成果的应用,没有形成自己的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普遍缺乏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和工程技术;

(3)国内建筑企业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团队。EPC模式需要懂项目管理、懂国际语言、懂法律、懂财务控制、懂客户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是国内建设企业普遍缺乏的。另外,国内建筑企业不仅面临人才数量的短缺,在如何让现有人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方面也存在管理上的问题,很多企业人才激励机制都不到位。同时,在内部组织上,国内大型建筑企业内部管理比较松散,甚至一些具有特级资质的建筑企业,其总部管控能力也非常薄弱,其总部往往难以实现对项目总体控制、采购实施、施工管理、试运行(开车)等方面的有效管控,更不用说按照国际建筑工程公司的矩阵式组织结构运行了。

因此,要在项目综合管理能力、设计能力、战略性采购体系等诸多方面形成整体合力,全面实现朝工程总承包业务模式转型,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转型道路还很遥远。

建筑施工企业朝工程总承包转型之路到底有多远?目前,我国采用EPC业务模式的企业多是由工业设计单位转型而来,以石油、化工、有色、黑色金属的设计院转型最为成功和快速。在实施EPC业务模式比较成功的设计院,在20年以前就开始进行转型。以笔者了解的情况来看,一个设计院从开始转型到成功运作工程总承包项目,最快也要需要5-8年。设计院转型的优势在于其具备技术能力,而建筑施工企业就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其转型之路恐怕需要更长的时间。

如何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能力上的不足?与设计院相比,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管理上的能力比较强,但是项目总体的策划和管理能力、技术能力还是很薄弱,所以建筑施工企业的能力弥补需要从技术、总承包的管理能力等入手,随着经验的增加,逐步弥补在融资等其他能力方面的欠缺。

目前,一些大型建筑央企正在尝试做开展EPC项目,并有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的积累。无论是积极的经验还是负面的教训,只要企业用心吸取,都有助于提升企业能力。

1984年,日本大成建设集团在鲁布革水利工程上的运作,向中国建筑施工企业展示了国际工程总承包商的综合能力,工程总承包所带来的巨大价值。30年过去了,我国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实力和能力已经今非昔比,它们正逐步从国内市场走向了国际市场。遵循国际工程建设的管理经验,在工程总承包业务模式成为行业潮流的情况下,无论企业转型之路有多漫长、艰难,都需要这些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不断提升工程总承包能力,这是大家不可逾越的过程。

大型国际工程总承包到底强在哪里?

国际建筑市场对中国企业来说应该也不算新鲜,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建筑企业就已经开始尝试进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30多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将目光投向国外,试图通过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建筑市场,谋求国际化发展。目前已经有近两千家建筑企业获得了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经营权,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超过了千亿美元,业务遍布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虽然中国建筑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程度日益增长,中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仍处于金字塔的底端,与发达国家的建筑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方面,中国建筑企业海外收入低;另一方面,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程度低。面对同发达国家建筑企业的差距,我们不禁要思考,国际化对中国建筑企业究竟是“蜂蜜”还是“苦果”?中国建筑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国际化呢?大型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强在什么地方?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国内市场空间有限,竞争激烈,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需要开辟海外市场。国内的联想和华为等企业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入国际市场的。对于中国建筑企业,目前国内市场空间还很大,目前似乎还没太大必要进入国际市场。然而我们也看到,国际化对企业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国际市场不仅市场空间巨大,利润空间也很大,国际化可以使企业摆脱国内市场诸多非理性竞争导致的利润微薄的窘境,赚取更多的利润,还可以使企业利用国际市场的资源,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使企业获得“更好、更快、更长久”的发展。

纵观许多国际知名工程企业巨头,之所以能够在竞争残酷激烈的市场里长久存续发展、经久不衰,是因为企业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大多数成功的国际工程承包商的实践表明,其核心竞争力往往并非来自某个领域相对垄断的核心技术,而是源于多年的国际工程承包经验形成的在业务整合、兼并扩张和跨国经营方面的能力。

强大的业务整合能力。这是指通过对产业链中有前景的上游或下游产业,如项目投资、设备生产、材料供应或项目运营等,以核心业务为主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战略经营单位,以实现业务协同的综合能力。包括德国豪赫蒂夫公司、瑞典斯堪斯卡公司等国际大型工程承包企业都是从一个专业性公司起步,通过不断对所在产业链的业务进行整合,形成企业战略经营单位,发展成为以国际工程承包为核心业务、具有多个产业链业务协同能力、综合实力强大、在多个领域拥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大型复杂国际工程的跨国经营管理,要求承包商对项目实施的参与各方和利益相关各方,通过共同的价值目标,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积极发挥各方优势。大型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巨头也都是从国内市场起步,然后以本国市场为基地,逐步走向国际市场,逐渐培养大型复杂性国际工程的跨国经营管理能力,通过跨国经营扩大了市场范围,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发展成为大型跨国公司。

兼并扩张能力。通过收购和整合,可以迅速实现资本扩张,扩大企业规模,形成市场优势,实现多元化经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比如从1989年开始,瑞典斯堪斯卡公司进行了频繁的收购活动,3年间进行了10多起收购,营业收入迅速扩大了3倍,利润扩大了5倍;而法国建筑企业巨头万喜的历史就是一部企业并购发展史,早在1888年,万喜就并购了当时历史悠久的建筑企业SGE,成为法国最大的建筑企业之一,1999年收购了美国的Filter公司,2000年与GTM公司强强合并,使其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建筑服务商。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VS国际承包商究竟差距在哪里?

大型国际工程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是一天形成的,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将中国建筑企业在海外市场发展现状同大型国际工程企业进行比较发现,中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规模扩大,但是盈利差。中国建筑企业这些年在海外市场,特别是非洲和中东区域市场发展速度很快,营业额不断扩大,但是真正能够实现在海外市场盈利的企业却少之又少,很多企业是“打肿脸充胖子”,虽然把规模做起来了,但是却没有真正赚到钱,承包的项目盈利的少,亏钱的多,而且往往是盈利的时候盈得少,亏钱的时候亏得多。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如果长期不能实现盈利,国际化必定是难以持续的。反观多数知名的国际工程企业,其利润来自国际市场,除非特别需要,不赚钱的项目是肯定不会做的。

2.相比施工能力,设计能力差。由于国内特殊的市场环境,业主往往对工期要求苛刻,使得中国建筑企业在施工管理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许多超大型项目的完工时间在国内外建筑史上都令人惊叹。然而,同样是受到国内特殊市场环境的影响,国内项目基本都采用传统施工总承包模式,业主是实际的工程总指挥,设计院负责设计,建筑企业只负责施工承包,设计和施工严重割裂。但在国际市场上,往往采用的是工程总承包模式,工程承包企业不仅要负责施工,还要参与设计。中国建筑企业在国内靠单一工程施工所形成的经营结构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同发达国家的工程企业相比,缺陷非常明显。

3.相比工程能力,融资能力差。随着全球大中型项目投资和经营私有化进程的发展,BOTBOOTPPP等投资建设模式成为全球政府投资项目开发的主要模式,这为资金实力雄厚,综合经营能力强的国际知名承包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提供了巨大的机会。然而中国多数建筑企业负债率很高,除少数央企外,大多融资能力差,面对国际市场这种由资金实力和综合经营能力决定的商业机会,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使得国内多数的建筑企业即使进入了国际市场,也只能做大型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施工分包,有的企业干脆只能做一些劳务分包,赚取微薄的利润。

4.相比市场能力,管理能力差。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建筑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在海外建立了很多分支机构,对于市场信息的获取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然而由于海外项目面临的市场环境同国内差异很大,做好海外项目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这不但体现在对工程现场的管理,更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多方面。以供应链管理为例,国内一家大型央企在非洲承包一个项目,测算后发现该项目肯定会亏损,这家企业在花了几百万人民币的代价向瑞典斯堪斯卡公司咨询后发现自己在当地的采购价格平均比人家竟要高出20%,说明我们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差距非常大。

5.相比管理能力,社会责任差。虽然中国企业的管理能力比较差,但相比管理能力,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更差。由于国内环境的影响,中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发展中社会责任感缺失严重,将国内的很多做法搬到了国际市场,常常出现支付工资偏低,引发劳资冲突;环保投入不够,严重破坏当地资源;安全生产意识不强;缺乏商业诚信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极易遭到当地媒体和社会的批评及谴责,引起当地社会的反感和抵制。社会责任感的缺失给国家形象、企业声誉与品牌建设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对企业的国际化形成严重阻碍。

6.人才需求多,人才供给少。在过去的30年中,大量的价格低廉的劳动力为中国建筑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这也是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市场的主要竞争力所在,然而随着国内人工成本的上升,依靠廉价劳动力输出在国际市场越来越没有竞争力。要想继续国际化,就必须打破欧美企业在国际高端市场的垄断地位,这就需要有大量通晓国际市场规则,擅长国际工程管理的高级人才,但是企业目前面临的现状却是人才需求多,人才供给匮乏,而没有国际化业务所需要的人才,开拓国际高端市场根本无从谈起。

2018,工程总承包到底怎么推?

2017年12月,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发布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工程总承包即将进入发展新阶段。2017年是我国工程总承包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的起步年,有关工程总承包的地方政策文件开始出现大幅增长。据统计,2017年新增省级工程总承包政策文件共计39件,远超2016年的8件。

2016年、2017年工程总承包省级政策文件出台数量表

(注:关于文件统计口径的说明:本文旨在观察我国省级地方出台的政策文件,未收录中央部委文件,此外,地方上也存在大量仅为各地工程总承包企业的试点名录、工作计划与安排等实际并不深入涉及“工程总承包法律政策”的文件,故而均未加以统计在内。)

2018年,工程总承包业务如何开展?

本文对2017年各地出台或对外征求意见的工程总承包政策进行了梳理,以供参考。

1.工程总承包在哪一阶段可以发包?

实践中对于此问题,总体来说是较为统一的。目前,部分地区明确提出建设单位可以在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或者初步设计等三个阶段进行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发包。

代表省份:北京、浙江、湖北、河南、广东、安徽、吉林。

未涉及的省份:甘肃、贵州、河北、江苏、辽宁、江西、山东、山西、陕西、四川、云南、海南、内蒙古、宁夏(送审稿)。

此外,还存在部分省份有比较具体而特殊的规定:

上海:

2016年出台的《上海市工程总承包试点项目管理办法》规定:

(一)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手续完成;其中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得批准,进行工程总承包发包。

(二)初步设计文件获得批准或者总体设计文件通过审查,并已完成依法必须进行的勘察和设计招标,进行工程总承包发包。

但2017年上海市《关于促进本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则指出:“建设单位可在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文件后进行工程总承包发包。”

福建:

建设单位可以根据项目特点,自行决定在可研批复或者初步设计审批后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发包。

湖南:

建设单位在工程总承包前应组织设计企业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并将初步设计文件报相关部门审查,取得初步设计批准文件。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总承包方式招标的,应当先取得初步设计或方案设计批复文件。政府投资项目,应根据初步设计文件(或方案设计文件)编制工程概算,报发改、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工程总承包。

天津:

项目依法履行审批制的,应在初步设计文件或总体设计文件获得批准后开展工程总承包招标。

广西:

除有特殊工期要求的项目及部分重点项目外,工程总承包项目宜从方案设计批复后或初步设计批复后再进行工程总承包招标。

住建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建设单位应当在发包前做好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自行或者委托设计咨询单位对工程项目建设方案深入研究,在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或者初步设计完成后,在项目范围、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功能需求、投资限额、工程质量和进度要求确定后,进行工程总承包项目发包。

不同省份规定比例图

2.前期设计服务企业是否可以参加工程总承包?

明确规定允许的省份:浙江、湖北、吉林(征求意见稿)、广东(征求意见稿)、广西(征求意见稿)、湖南。

明确规定不可以的省份:北京、上海。

未涉及的省份:江西、山东、辽宁、四川、福建、甘肃、贵州、海南、河北、江苏、山西、陕西、天津、云南、内蒙古、宁夏、河南、安徽。

住建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招标人公开发包前完成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勘察设计文件的,发包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勘察设计文件编制单位可以参与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投标。

不同省份规定比例图

3.工程总承包单位有怎样的资质要求?

目前,明确允许单一资质工程总承包商承接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省份:广西、广东、湖北、湖南、吉林、上海、浙江。

明确要求需同时具备设计、施工资质的省份:北京(装配式建筑领域)、天津(但不禁止单一资质组成联合体)。

未涉及的省份:浙江、四川、甘肃、贵州、海南、河北、江苏、江西、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云南、宁夏、河南。

注:福建、内蒙古虽然没有在文件中对于此问题进行明确阐述,但考虑到上述地区存在对于分包的规定,可以认为是允许单一资质的工程总承包商承接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此外,由于北京要求承接装配式建筑的工程总承包商需同时拥有设计与施工资质,天津则将此规定适用于整个工程总承包试点工作中,但实践中此类单位极少存在。故而,北京、天津地区应当注重联合体的适用。

住建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当具有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工程设计资质(仅具有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资质除外)或者施工总承包资质。

4.是否允许联合体承包?

目前,明确允许的省份有:上海、辽宁、湖北、天津、北京、广东(禁止强制组成联合体)、河北(在招标文件中供选择应当理解为允许)。

而明确予以禁止的则有:吉林、广西(第二次征求意见稿观点)。

未涉及的省份:江西、四川、浙江、福建、甘肃、贵州、海南、湖南、江苏、河南、山东、山西、陕西、云南、浙江、内蒙古、宁夏。

注:湖北虽然在2017年并未出台实质性文件,但是在2016年《关于推进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鄂建〔2016〕9号)中指出:“鼓励设计、施工以及材料、设备企业组建联合体参与工程总承包项目,建设单位在项目发包过程中,可优先选择联合体单位。”

住建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虽未明确涉及此问题,但是鉴于其第二十三条(禁止工程总承包单位的转包)中规定:“采用联合体方式承包工程的,在联合体分工协议中约定或者在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联合体一方既不按照其资质实施设计或者施工业务,也不对工程实施组织管理,且向联合体其他成员收取管理费或者其他类似费用的,视为联合体一方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故应当认为,住建部征求意见稿未禁止联合体承包。

5.如何约定工程总承包的计价方式?

目前,绝大多数省份均规定宜采取或主要采取固定总价合同,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浙江和上海规定工程总承包合同宜采用总价包干的固定总价合同形式。

江苏和江西虽未直接规定,但从政策文件反映出强调固定总价模式。

广东规定一般应采用固定总价方式进行,根据项目特点也可采用固定单价、成本加酬金或概算总额承包的方式进行。

广西规定主要采用固定总价、固定单价两种发包方式,暂不建议采用成本加酬金的总承包发包方式。

吉林、湖北和湖南规定宜采用总价合同或者成本加酬金合同。

而未明确涉及工程总承包合同计价方式的省份则为:四川、福建、北京、甘肃、海南、河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云南、内蒙古、宁夏、贵州、天津、安徽、河南。

此外,广西同时也是国内对于项目结余分成进行详细规范的省份——如果满足“项目结余分成”条件,则按“项目结余分成”条款进行分成(湖南也指出了给予奖励,但未像广西明确指出分成条件和比例)。

住建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采用了“宜采用固定总价合同”的方式,并且指出,“除双方合同明确约定外,建设单位不得将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审计结论作为结算依据”。

关于工程总承包业务的法律研究 篇3

一、 工程总承包业务的承揽资格

(一)关于工程总承包业务主体资格的规定

工程总承包业务近些年自其他国家泊来,在世界很多地区已经成为建筑工程项目,尤其是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环节,但在我国仍属于新兴业务领域,立法尚不健全。

1992年,建设部曾以建施字第189号文发布《工程总承包企业资质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工程总承包企业是指对工程从立项到交付使用全过程承包的企业,不包括以设计院为主体的设计工程公司。《工程总承包企业资质管理暂行规定》还设定了专门的工程总承包资质,并按资质条件分为三级。但是,2002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取消了该规定中的工程总承包资格核准,这使承揽工程总承包业务的主体资格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再一次面临了缺少准确法律依据的局面。

目前,承揽工程总承包业务的主体资格,主要依据建设部于2003年间颁布的一系列部门规范性文件:《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建设部关于工程总承包市场准入问题说明的函》(以下简称《函》)、《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工程总承包市场准入问题的复函》(以下简称《复函》)。这些部门规范性文件,对承揽工程总承包业务的主体资格做出了规定:具有工程勘察、设计或施工总承包资质的勘察、设计和施工企业,可以在其勘察、设计或施工总承包资质等级许可的工程项目范围内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

2007年,建设部又以第160号令颁布了一则部门规章——《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其在第三十九条中,对承揽工程总承包业务的主体资格作出了与2003年那一系列部门规范性文件相呼应的规定,即:取得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证书的企业,可以从事资质证书许可范围内相应的建设工程总承包业务,可以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和相关的技术与管理服务。

(二)《指导意见》中对工程总承包业务主体资格规定的效力

1、建筑工程资质的法律性质和依据来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二条的规定“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建筑工程资质应当属于行政许可。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法律可以设定许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同时,该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除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总结上述规定,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建筑工程资质作为行政许可,在不同情形下可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设定,其他的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建筑工程资质。

2、《指导意见》虽然效力级别较低,但仍应遵守

目前作为承揽工程总承包业务主体资格主要法律渊源的《指导意见》、《函》及《复函》,性质都属于部门规范性文件,效力级别相对较低,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范围之内。但是,纵览我国各类建筑工程资质的法律渊源及实践状况,这并不意味着工程企业可以忽视其中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下简称《建筑法》)并未直接规定任何资质等级的划分、何种业务需要何种资质及其他关于资质的具体要求,仅规定了从事建筑活动的原则——具备相当资质方能承揽业务、不具备资质的企业承揽工程将受处罚。建筑活动对具体资质的种类、等级要求均散见于其他效力等级较低的规范性文件,企业不满足这些规范性文件的资质要求从事建筑活动,将违反《建筑法》中“从事建筑活动的企业应当具备相当资质”的规定,进而引起《建筑法》规定的后果。

以工程设计业务为例,《建筑法》未规定工程设计资质等级的划分及具体要求,关于工程设计资质的具体要求均由《工程设计资质标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规定。前述两部规范性文件的性质分别属于部门规范性文件和部门规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不能设定行政许可。但是,违反了《工程设计资质标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中的规定,不具备设计资质、超越设计资质承揽工程,将产生违反《建筑法》的后果。因工程设计业务涉及范围广、产生时间久,有大量案例印证上述观点,这一观点在工程设计领域也基本得到工程行业人员和法律界人士的普遍认同。

目前《指导意见》中对工程总承包业务所需资质的措辞较模糊,原文为“鼓励具有工程勘察、设计或施工总承包资质的勘察、设计和施工企业…在其勘察、设计或施工总承包资质等级许可的工程项目范围内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但建设部后又两次发函回答相关疑问,形成了《函》和《复函》,对此更加明确的表述为“具有工程勘察、设计或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工程项目范围内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此外,现在普遍以《指导意见》作为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的标准,所以在不具备《指导意见》中指明的资质时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也较难得到广泛认同。

因此,《指导意见》作为现在仅有的关于工程总承包较具针对性的规定,无论效力级别高低,都建议遵守。而对工程总承包业务相关规定的进一步明确乃至改善,尚须等待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三)关于招标代理公司能否成为工程总承包业务承揽主体的探讨

1、仅具有招标代理资质的公司,独立承揽工程总承包业务缺乏法律依据

对于企业开展建筑活动的,我国在其资质方面做较严格的管理。这种管理的严格一方面体现在处罚较重,另一方面体现在建筑工程资质分类、分级规定较明确。但工程总承包作为一种新兴的承包方式,立法尚不健全,自2002年取消工程总承包资质核准后,针对工程总承包业务的规范性文件仅有《指导意见》、《函》及《复函》,因此普遍借《指导意见》中的规定来判断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工作内容及所需资质。

nlc202309051042

依《指导意见》的相关规定,工程总承包业务是“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鼓励“具有工程勘察、设计或施工总承包资质的勘察、设计和施工企业…在其勘察、设计或施工总承包资质等级许可的工程项目范围内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由此可知,依据现有规定,虽然采购工作是工程总承包业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主管政府部门并未认可仅具备采购相关资质的企业承揽总承包业务。

建筑工程中大量的服务、货物采购需要通过招标方式开展,因此招标代理资质可以视为开展采购工作的重要资质。但是在工程总承包中,工程总承包人对各类服务、货物进行采购时,其身份相当于该次采购的招标人;依据相关法规,招标人在完成一定备案手续后,可自行办理招标事宜,并不必须具备招标代理资质;此外,招标人也可自行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委托其办理招标事宜。据此判断,招标是工程总承包人完成采购任务的重要方式,但招标代理资质对总承包人而言,并不是必需的。

2、仅具有招标代理资质的公司,组成联合体承揽工程总承包业务缺乏法律依据

依据我国招标相关法规规定,“国家有关规定或者招标文件对投标人资格条件有规定的,联合体各方均应当具备规定的相应资格条件”。依据现有规定,具备设计、施工、勘察资质的企业可以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前文已述),因此仅具有招标代理资质的公司与其他企业组成联合体承揽工程总承包业务,依旧缺乏法律依据。

二、 工程总承包业务项下的发包

工程总承包意味着一揽子的承揽工程任务,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工程总承包人将难以回避的面对将一些工作向下发包给其他单位的问题。《指导意见》中规定“工程总承包企业可依法将所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作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企业;分包企业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企业负责”,这也为工程总承包人将一些工作向下发包提供了法律渊源。

但是,《建筑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均有一类相似的规定,即: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同时,《指导意见》也并未悖离《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的规定,而是仅仅明确允许工程总承包人将所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作”发包出去。

因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工程总承包人可以向下发包一些工作,但是必须为自己保留一份任务;换言之,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下,一家工程企业承揽工程总承包业务时,有权将工作发包给其他单位,但无权将全部工作都发包出去。由法律规定结合实践,当前工程总承包单位的普遍作法是,凭借勘察、设计或施工中的某一类资质承揽工程总承包业务,然后自行开展与该资质相对应的那部分工作,再将其他工作发包给具备其他资质和能力的单位。

综上所述,在我国承揽工程总承包业务应当具有勘察、设计或施工资质,并在相应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开展业务;在承揽工程总承包业务后,总承包人还应有选择、有保留的将部分工作发包给其他单位。(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合同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建筑法律.法规.规章》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3]李峻《建筑法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周吉高《建设工程专项法律实务》法律出版社,2008

建设工程总承包 篇4

一、EPC项目质量保证管理

1. EPC项目质量管理模型构建

工程总承包管理应包括项目部的项目管理活动和工程总承包企业职能部门参与的项目管理活动。工程总承包企业应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建立涵盖工程总承包项目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规范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质量管理。工程总承包企业承担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 宜采用矩阵式管理。项目部由项目经理领导, 并接受企业职能部门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 项目部可在项目经理以下设置施工经理、QA/QC经理及质量工程师和各专业工程师等与质量管理对应的管理岗位。

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应建立覆盖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保证项目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功能和特性, 满足合同及相关方的要求。

2.80万吨/年武汉乙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模式

下面通过我公司承担的80万吨/年武汉乙烯工程项目为例来实现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模型的应用。

案例:80万吨/年武汉乙烯工程EPC项目规模大, 由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承担的部分包括:30万吨/年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安装工程、第二循环水场装置、空分装置、热电联产燃料贮存和输送系统 (24130) 工程、化学水处理、空压站、冷凝水回收等7个部分。

按照公司颁布的有关管理规定, 结合项目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成立由公司总经理任命的项目管理机构, 由于该EPC项目合同额大, 包含装置多, 因此在该项目部下又设了若干个小项目部。

在项目初始阶段 (施工前期阶段) 按照若干个小项目部分别任命了若干个施工经理, 初步确立项目施工管理部和主要施工管理人员。从项目组织结构上, 在质量管理岗位, 除了公司任命总项目部项目总工程师兼质量经理 (QA/QC经理) 外, 若干个小项目部又设立了QA/QC经理。并配备相应的人员, 以满足要求。

公司总部设有项目管控部、质量管理部、安全环保部、技术中心 (技术管理部) 、企管部等相应职能部门。公司职能部门负责对80万吨/年武汉乙烯工程项目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制定了“规范引领终身负责”质量方针和“上道工序对下道工序负责”核心质量理念。

二、基于模型的EPC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管理过程

1. 认真做好项目质量管理策划工作

80万吨/年武汉乙烯工程EPC项目部严格执行项目质量管理程序:明确项目质量目标、编制了项目策划。项目策划综合考虑了技术、质量、安全、费用、进度、职业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并满足了合同的要求。

根据策划内容, 进一步编制了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包括:项目质量计划、承包商质量管理考核细则、项目技术工作管理程序、质量技术例会管理程序等规定, 规范项目部各部门和施工作业单位的质量行为。

2.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1) 分包工程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

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施工必须由具备相应施工资质和能力的企业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进行邀请招标, 择优确定中标单位, 并按集团公司规定中石化系统内工程项目分包招标应按规定上报集团公司审批。

严格对分包商关键人员准入管理, 把好“人员入口关”, 对关键人员实行面试考核制度;坚持对分包商项目体系人员到岗到位统计月报及特殊工种动态月报管理制度, 及时监督分包商体系是否严格履职;加大对分包商考核力度, 每月对分包商进行考核评分, 在月度质量例会上进行通报, 同时对分包商及个人纳入质量管理范围, 进一步提高其质量责任心, 更好的鼓励其重视抓好质量工作。

(2) 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 把好工程质量入口关

及时做好材料报审、报验工作, 不合格材料一律不准使用, 从源头上消除了质量隐患。

(3) 加强对特种设备焊工管理及过程作业控制

按照公司要求加强对特种设备焊工管理工作、焊材烘烤发放的管理, 对进场焊工及时组织到业主指定的武石化建安公司进行技能认定, 合格后才能参加本项目的施工, 确保组焊人员的业务素质。

(4) 搞好过程质量监督控制

首先组织各部门、施工单位对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进行讨论, 确定最终施工方案, 特别是危险性较大分部工程 (热电180米烟囱、输煤系统深基、LLDPE及空压装置高支模专项施工) 要求各施工单位按法规要求对施工方案进行专家论证, 对于重点部位派技术人员全程监控, 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图纸及规范的要求。

其次各专业工程师及质量管理人员坚持日常的现场巡检工作, 对出现的质量问题以口头、书面形式告知责任单位进行整改, 及时组织专题会讨论异常问题发生的原因, 提出解决的方法, 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同时督促施工分包单位及时做好各项施工过程记录, 阶段性的对各专业施工记录进行检查, 并完成报审工作;强化上道工序对下道工序负责的核心质量理念, 督促施工分包单位严格执行工序交接制度、会签制度, 共检点检查, 使工序之间衔接紧密, 有效地避免了因相关专业的影响而造成返工现象。

最后根据工程进度情况, 适时进行阶段性的施工质量小结, 并在项目例会、技术质量例会上提出预见性建议, 有效地保障施工顺利实施, 针对施工质量存在的“低标准、坏习惯、老毛病”质量通病, 及时组织对此问题的专项检查及“三比”劳动竞赛活动, 使质量通病有了明显的改善。

(5) 做好项目实施内外沟通, 增强质量管理工作持续改进

坚持项目内部周例会, 月度质量技术例会制度, 结合每月项目例会, 传达公司对质量管理有关要求, 通报项目内部质量情况, 增强内部沟通。参加业主各部门、监理公司的周例会, 听取对项目管理工作的意见, 对质量监督组、业主质量部、项目组、监理公司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及改善回复, 对质量检查查出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关闭, 增强质量持续改进。

3. 公司职能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

公司技术中心 (技术管理部) 、质量管理部对80万吨/年武汉乙烯工程EPC项目在现场实施初期、中期及后期多次进行了技术、质量检查及质量内审、考核并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整改并反馈。

公司管控部牵头由管控部、安环部、质量部、技术管理部、经营部、财务部、采购部等部门分别在中期及末期对80万吨/年武汉乙烯工程EPC项目进行了中期、末期考核。

在80万吨/年武汉乙烯工程EPC项目进入施工后期冲刺阶段的一个多月时由公司主管生产的副经理为首, 成立了现场指挥部。指挥部成员由管控部、质量部、安环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协调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武汉乙烯工程顺利中交保驾护航。

4. 改进和预防

(1) 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80万吨/年武汉乙烯工程EPC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实例, 目前EPC总承包模式下石化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质量责任意识存在层层衰减现象, 总包及分包单位管理资源投入不足, 特别是分包单位技术质量管理人员普遍年轻, 部分人员履职错位或履职不到位, 质量责任得不到根本落实;“按照程序做, 遵照标准干”的程序化、规范化意识仍然不强, 制度、程序执行不到位, 部分单位对创优重视度不够, 质量通病问题仍然突出。资料记录及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 表格格式差异及记录不及时报

(2) 改进措施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强化公司层面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及考核;对重点部位和出现质量隐患苗头的环节, 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检查及质量巡查;强化质量意识教育, 提升质量通病治理能力;加强人员培养, 完善管理制度, 提升质量工作国际化能力;强化规范意识, 抓好质量培训, 夯实管理基础;深化工程报验监督控制, 提升工序控制能力;分析问题, 改进方法, 促进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结束语

工程总承包模式因其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特点, 成为了工程承包的主流模式和发展方向。近年来, 特大型的EPC总承包模式项目越来越多, 由于总承包企业的质量控制与各个分包单位的质量控制活动有着很大的差异,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和管理难度增大。特别是大型工程项目建设的周期长,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 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加强施工现场项目质量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提高总承包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我们要看清各种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从而确保工程本身的质量。“质量管理是企业的生命”, 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 也是搞好工程质量的主要手段,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作为质量管理中的一个子系统, 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解决。这就需要各界人士齐心协力, 共同推进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需要重视施工环节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按照施工规范优质地完成各项施工任务, 通过科技水平以及人员的良好的素质, 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刚.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分析[J]. (项目管理者联盟会员) , 2010, 1-4.

[2]王凤敏, 李雷.EPC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程序浅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10) .

[3]王琳.EPC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11, (10) .

[4]宋志宏.总承包企业内部管理缺陷及改进建议[J].项目管理与建筑经理人, 2008, (1) :44-49.

[5]《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6]《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 (GB/T50358-2005) .

[7]蔡琪锋石油化工项目管理EPC承包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工程总承包合同 篇5

三、主要日期

设计开工日期(绝对日期或相对日期):

施工开工日期(绝对日期或相对日期):

工程竣工日期(绝对日期或相对日期):

四、工程质量标准

工程设计质量标准:

工程施工质量标准:

五、合同价格和付款货币

合同价格为人民币(大写): 元(小写金额: 元)。详见合同价格清单分项表。除根据合同约定的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进行增减的款项外,合同价格不作调整。

六、定义与解释

本协议书中有关词语的含义与合同通用条款中赋予的定义与解释相同。

七、合同生效

发包人: 承包人:

(公章或合同专用章) (公章或合同专用章)

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 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

(签字) (签字)

工商注册住所: 工商注册住所:

企业组织机构代码: 企业组织机构代码:

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授权代表: 授权代表:

电 话: 电 话:

传 真: 传 真:

电子邮箱: 电子邮箱:

开户银行: 开户银行:

账 号: 账 号:

合同订立时间: 年 月 日

对积极发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的思考 篇6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必要性;挑战;建议

一、积极发展EPC工程总承包业务的战略意义

(一)积极发展EPC工程总承包业务,是适应市场需求改变的客观需要。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建设项目投资结构的日趋多元化,企业投资、社会投资比重逐渐加大,市场需求也正伴随着这种变化而悄然发生着改变。我们所处的市场,特别是外部市场,业主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自主意识正在逐步形成,其对项目实施的关注点正在由单纯注重项目本身质量向注重项目品质、项目投资效益乃至使用全周期费用的综合评价转化。因此,为实现科学决策、规避风险,在工程项目管理上,越来越多的业主将会主动放弃原有的自主管理模式,对工程总承包服务形式形成更大的市场需求。与此同时,随着政府投资工程代建制的试点推广,也将对工程总承包服务产生需求。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建设项目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专业划分越来越细,工艺水平越来越复杂,这也导致了业主们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管理,提供从设计到开车试运行的全过程服务恰巧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二)积极发展EPC工程总承包业务,是参与国内、国际外部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工程建设行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深化,规模大、投资多元化、多国别的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国外工程公司“引进来”和国内工程公司“走出去”步伐持续加快,与国际接轨构架下“业主+ PMC+ EPC”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得到大力推行。在此背景下,如何尽快培育和发展EPC工程总承包业务,对工程公司未来应对和参与外部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的竞争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三)积极发展EPC工程总承包业务,是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努力做大做强的需要。目前,发展比较迅猛的国外工程企业如福斯特威勒、鲁姆斯等公司,每年EPC工程总承包业务量已占到其业务总量的60%至85%。国内很多同行也已在EPC工程总承包方面取的了长足的进步,以勘察设计企业为例,2014年国内完成工程总承包合同超过亿元的公司已近200家,国内外同行企业在从单一功能工程公司向集工程咨询、勘察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开车指导、工程监理等为一体的EPC全功能型工程公司转型方面,已经形成一种普遍态势。服务形式的变化,也带来了企业间竞争方式的巨大改变,当前的竞争已经开始由单一行业的设计类型工程项目的竞争,转向跨行业和项目管理及工程总承包(EPC)交钥匙的竞争;由单纯追求产值、利润的竞争,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影响性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竞争;由竞相压价的低层次竞争,转向重业绩、比品牌、崇信誉的高层次竞争。

二、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传统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这种模式下,设计单位一般只从事可研、初设、施设等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工程的建设管理,包括设备材料采购、调试、试运行等往往由工程建设指挥部或业主去完成。这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经济不发达时期,工程项目小、工程不多的情况下,对合理有序地组织工程建设无疑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力推进、经济总量的大幅增长、经济建设的加速、工程投资的多元化,工程规模和工程总量激增,一方面,按照传统模式,相关部门在组建专门班子、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难度客观上在不断增长;另一方面,一旦工程竣工,所组建管理班子的重新安置又成为难题。与此同时,这种业主组织建立的临时管理机构在建设管理上,易出现设计、施工、采购等几个环节的脱节,整体协调能力有限,建设竣工期很难保证;在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控制上难以贯通,处于一种主观上主动,客观上被动的状态。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是将建设项目的咨询、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开车指导、工程监理等整合为一体的全功能工程管理模式,总包方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目前国内试行较多的承包主体主要为:管理咨询公司、施工单位以及勘察设计单位三种。三种不同的承包主体 ,由于其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不同,管理角度的不同,在项目管理中所产生的作用和取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以设计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业务模式,在实践中体现出来以下四个方面的优点。

(一)以设计为龙头的EPC工程总承包,有利于利用综合技术优势,做好各环节进度的合理交叉,控制或缩短工程进度。工程控制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目标,计划失控、拖延工期是工程建设最大的浪费。以设计为龙头的EPC工程总承包可通过做好设计、采购、施工进度上的合理交叉,有效控制工程进度。

按以往工程建设的常规管理程序,从设计施工图完成到施工单位拿到图施工,中间须经过:设计完成交图——建设单位接收发送——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图交底——施工单位开始施工。因设计、建设投资、施工分属三个不同单位,环节多、扯皮多。通过EPC模式,首先是省了中间环节,设计对建设工期的龙头作用得到突出体现,其次是充分发挥了各项工作交叉进行的统筹管理优势,施工图设计实现了先地下后地上、施工周期长现场急需施工图纸提前安排与交付,从设计阶段就赢得了先机。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设计和采购在满足综合进度计划前提下的合理交叉进行,主机设备、关键设备、加工周期长的设备得以先期采购,保证了设备厂商拥有合理的制造周期并能按期按质交货。在笔者所参与的某锅炉房建设工程,尽管工期紧,但通过有效组织设计、采购、施工,整个工程建设仅用70余天就完成了从设计到试运行全程各项工作。分析其原因,就是每项工程的每个阶段,甚至每个局部,公司EPC项目部都做到了对什么时候可交图、什么时候可动工、维护保养期多长、什么时候设备到货,什么时候可安装等每个细部心中有数,管理有计划,实施有专人,这种每个小环节的紧扣,才保障了大的工期不拖延。

(二)以设计为龙头的EPC工程总承包,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总造价。设计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最关键体现在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上。设计方案的优劣,选用技术的先进与否,考虑施工程序的深浅,顾及运行维护难易的多少等等,都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造价。当设计单位做为总承包方时,工程建设的责、权、利集于一身,有利于充分利用好专业配备齐全,工程设计经验丰富,对国内外先进成熟技术和设备装备水平信息掌握及时,拥有自己成熟可靠的专有技术等综合优势,因而使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在设计阶段就可产生出最佳结合方案,在工程实施阶段可跳过诸多中间环节迅速做出最优化的修改,实现快速反应,达到通过优化设计以控制投资的目的。

(三)以设计为龙头的EPC工程总承包,有利于工程设计的改进和技术创新。很多参加过工程总承包的员工都深有感触:对工程建设的感性认识大大加深,对施工、调试、运行的了解更加深入,对改进和创新设计的要求更加迫切。很多人都在项目总结中提到:原来坐在家里搞设计,考虑设计规程规范多,考虑施工、运行规范少;考虑技术安全可靠多,考虑工程造价和效益少;考虑自己设计方便多,考虑施工、维护困难度因素少;考虑完成任务挣产值多,考虑是否合理优化少。通过EPC总承包,我们设计人员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局观增强了,责任心提高了,技术创新的主动性激发了,开始了争取综合效益最大化理念的初步树立。

(四)以设计为龙头的EPC工程总承包,为质量控制贯穿工程始末创造了条件。在工程总承包的探索中,笔者认为,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模式,除了在设计阶段可优化设计方案,施工过程中及时修改完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外,在质量控制方面还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工程中的标准及专有设备是由设计企业自己设计的,承包主体直接拥有这些设备的制造图纸,对设备的每个零部件材质的要求、加工的要求及质量控制点都非常熟悉,因此在承担设备和主要材料的采购、检验、设备监制时在客观上加强了对设备和主要材料质量的控制;其次,作为设计公司,在施工质量监督中更易于贯彻设计意图,对设备的安装规范及安装工序比较熟悉,对安装的质量控制点比较清楚,进一步保证了安装质量;第三,可以利用对土建施工规范和施工方案熟悉的优势做到对土建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可以根据工程地质变化在正确理解原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及时调整、计算、修改结构设计,确保土建工程质量;第四,作为工程的设计者,对工程的工艺流程及自动化控制程序更加熟悉,对工程中的编程和调试工作具有一定优势,更容易达标达产。因此,以设计为龙头的EPC工程总承包更易于实现将质量控制贯穿于工程总承包始末,确保向业主提交一个优质工程。

三、对进一步加快EPC工程总承包业务发展的几点建议

以设计为龙头的EPC模式要得以加快发展,勘察设计企业将不得不面对两个方面的深刻变革:一是企业资源结构需要从资质、市场和技术,扩展到项目管理、商务,融资和经营运作能力,这种能力无法依靠既有模式简单积累取得。二是在公司治理形态层面,涉及到业务内容的调整、业务模式的变化,关联到人才结构的变化和内部价值取向的变化,这些都属于深层次变革的范畴。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一)苦练内功,建立与工程总承包业务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组织构架和管理体系。为满足EPC全功能服务需求,工程企业首先应结合EPC业务的发展水平,调整建立符合公司实际的EPC项目管理机构,完善建立具体工程项目责任机构的建立、运作、控制、考核模式。与此同时,积极探索,逐步建立健全工程总承包质量管理体系及与之相配套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建立健全针对分承包商的施工现场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起国际型工程公司应具备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探索一条由传统的分割式、静态化、经验化的粗放型管理方式向采取科学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之道。

(二)推进骨干人才结构的转型。要把优秀的职业化项目经理人才作为企业的最高端资源,突出培养优秀的、高效的、善于整合资源的项目管理骨干,把加强项目管理团队建设作为企业发展高端的首要举措,着力构建项目管理团队培训体系,有系统、分层次地开展培训,快速增强项目管理骨干以整合资源为特质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充分挖掘现有项目管理团队的潜能,使其成为项目管理经验的集聚和提炼中心、项目管理骨干的培训中心、新项目管理团队的孵化中心、企业文化的宣传展示中心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锻造中心,努力培育一大批高效运作的优秀项目管理团队。与此同时,通过系统培训、工程实践、低端业务分包等措施,促进企业低端岗位人员向高端化人才转化。

(三)发挥设计龙头作用。要发挥设计的龙头作用,必须以设计项目的“六个优化”为保障:一是方案优化;通过超前介入,不断优化技术方案,使项目在设备选型、工艺配备水平、性能指标、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方面更科学合理,节省投资、提高效益。二是程序优化;通过程序优化,确保各道工序合理地交叉,节省工期。三是持续跟踪优化;密切跟踪条件、技术参数等情况变化,持续不断地进行优化。四是全业务链优化;实现从前期工作到设计、采购、施工、投产等全业务链优化,特别是要着力将采购过程纳入设计程序,实现设备、采购费用分解、融入设计过程,建立起设计、采购两大环节共享物资数据库,提高采购提前计划准确性与工作效率。五是全生命周期优化;工程投产后持续优化运行参数和后续改造方案,帮助业务节省运行费用,提高运行效率。

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的标准化、模块化和橇装化工作,提高质量和效率,进而发挥设计集成优势,逐步建立采购模型和施工方法,实现设计、施工的快速组态和集成,切实降低建设成本,缩短建设工期,提高工程质量。

印度总承包工程设计体会 篇7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建构筑物,水工结构

1 工程概况

印度WPCPL 4×135MW发电工程电厂位于印度中部南侧马哈拉施特拉邦钱德拉布尔市瓦洛拉镇, 工程规模为4×135MW燃煤发电机组。电厂厂址场地平坦开阔, 拉拉小河由北向南从场地中穿过, 河宽4~5m深2~3m, 形成了东西两侧略高而中部较低的地形, 地表高程为372.0~380m, 相对高差为8m左右, 地形坡度小于3°。场地为玄武岩残积地貌, 表层土为印度著名的玄武岩残积土, 为膨胀性粘土, 俗称黑棉土, 场地内无明显的土坎, 场地地貌为典型的膨胀土平原地貌。厂址场地内粘土均为膨胀土, 地基的胀缩等级为Ⅰ级。结合场地实际工程情况, 该粘土需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本工程地下水按齐地面进行设计。

2 水工结构专业设计范围及特点

水工结构专业主要从事电厂水工 (供水) 系统的建 (构) 筑物的设计、电厂贮灰场的设计。本工程水工结构还进行了化水专业的蒸发池的设计。水工系统的建 (构) 筑物主要为各类水泵房、各类水池、冷却塔及地下管沟等。水工建 (构) 筑物的结构型式以特种结构为主, 其中又以地下式结构居多。对于地下结构, 地基承载力要求较低, 但当设计地下水位较高时, 构筑物的抗浮是设计时需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水工建 (构) 筑物地下结构设计钢筋的配筋量主要由裂缝宽度控制。根据电厂施工土建施工先行的特点, 往往在工程施工初期本专业设计的交图压力较大, 常常需要加班赶图。作为结构设计专业, 结构的安全亦是我们设计中的重中之重, 因此在设计时既要兼顾设计进度又要保证设计质量。对于总承包项目, 要取得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 设计上的优化是其基本保证, 因此本专业与其他一样应与相关专业密切配合做好设计优化, 提高项目的经济性。

3 WPCPL工程水工结构设计中的优化

作为我公司的第一个总承包项目, 公司从上至下均非常重视, 设计这时就需要发挥在总承包项目上的龙头作用, 设计在技术方案经济合理性及设计进度上都对该项目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设计水工结构专业在如下方面作了设计优化:

(1) 由于本工程地下水位高, 水工建 (构) 筑物的抗浮问题十分突出。对于构筑物的抗浮, 在初步拟定结构尺寸后, 若计算的抗浮安全系数接近于允许值, 一般可采用适当增加侧壁、底板的厚度来满足抗浮要求。反之, 若计算的抗浮安全系数与允许值差距较大则采用配重的方法解决抗浮问题。本工程水工构筑物的抗浮大多采用配重的方式。针对部分建构筑物置于基岩上的情况, 根据《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规范》 (DL/T5339-2006) 中的有关条款, 当构筑物置于基岩上时可对浮力×0.7~1.0的系数, 对此设计采用了0.70的折减系数, 通过与印方业主和咨询工程师面对面的沟通并提供了相关依据和材料, 使这一设计方案得以顺利通过审批。为此仅水工建 (构) 筑物循环水泵房和原水泵房就可节省混凝土1650m3, 节约投资约66万元。

(2) 对于循环水泵房的设计, 在印度JSG 9×135MW自备电厂工程和印度拉贾斯坦VSLP 1×135MW独立电厂工程循环水泵房基础上进行了优化, 在与供水专业配合下对泵房上、下部结构尺寸进行优化, 在结构净空尺寸优化的基础上对泵房壁厚、底板亦进行了优化, 壁厚由1000mm减为600mm, 底板由1000mm减为700mm, 取消了循环水沟与泵房间连接段的顶板。仅此就减少钢筋混凝土1000m3。对循环水泵房优化总体大约节省投资235万元 (不包括抗浮混凝土的66万) 。

(3) 循环水钢管的设计按国内工程和印度JSG工程, 在循环水钢管每隔约2.5m设一圈刚性环。本工程循环水钢管在设计时, 根据对钢管结构的全面分析计算决定取消刚性环的设置, 在几经反复并向印方提供了相应的计算资料后, 得到了批准。这样共减少用钢量约75t, 投资相应减少41万元。

(4) 原水蓄水池, 印方提出需修改设计, 增加底板抗浮混凝土。如按印方的要求设计, 将增加约12000m3混凝土, 这部分费用达480万元以上, 经设计优化, 将水池底板标高提高, 从而避免了使用抗浮混凝土。

(5) 对大型水池采用手算与工程有限元软件计算相结合, 从而进一步优化设计。

4 印度工程设计的特点

印度工程的设计与国内工程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在设计中要兼顾印度设计规范外还增加了施工图审批环节, 施工图各级校审修改完成后, 需交由业主雇请的印度咨询公司 (本工程为DCPL公司) 审批, 由该公司对图纸进行审查, 提出审查意见, 加盖审批章, 施工图需得到印方咨询公司的批准盖章后方可正式出版。

这样每册施工图的工作量明显增加, 有的甚至是成倍增加。工作量的增加主要体现在图纸审批后的修改和与印方咨询工程师的沟通上。其中与印方咨询工程师的沟通有时是较困难的, 由于在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上双方难以达成一致, 有的施工图卷册需多次反复后才能最终出版。比较典型的是本专业设计的原水蓄水池, 该册施工图在2007年11月29日由印度DCPL公司批准出版, 在出版大约2个多月后, 印方提出需修改设计, 增加底板抗浮混凝土。如按印方的要求设计, 将增加约12000m3混凝土, 这部分费用达480万元以上, 显然我们是难以接受的。经过多次沟通解释不能取得一致, 对此设计又推出另一方案 (死水位方案) , 得到印方的认可, 并于2008年5月23日批准出版。在出版后不久印方又反悔, 仍坚持要增加底板抗浮混凝土, 鉴于此, 设计随后再推2个方案, 也再次经过反复沟通, 印方最终同采用设计提高水池底板标高的方案, 于2008年7月4日批准出版。在前后7个多月的时间内, 该册施工图先后3次出版, 设计作了4个方案, 其中经历了多次的电子邮件和面对面的沟通, 方最终出版。虽然耗时耗力, 但避免了采用印方所提的在水池底板增加抗浮混凝土的方案, 节省了工程投资。

在审图过程中, 印方咨询工程师的专业水平也有差异, 对于印方个别工程经验较少的咨询工程师在审图时会提出在我们看来很幼稚的问题, 这时就需要与其进行电话或当面沟通, 如此问题可较快得到解决。若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沟通, 时间往往拖了很长而问题确不能解决。在后来, 对于一些送审时间较长而又未得到批准的卷册, 室里派出工程师赴印度, 对上述卷册与印方工程师当面沟通, 使这些卷册在较短时间内均获得了批准。由此可以看出当面或电话及时沟通可明显加快图纸审批进程, 缩短施工图的出版时间周期。

该工程目前已顺利竣工, 并获得我国电力设计行业第一枚海外工程总承包金钥匙奖。

5 经验总结

(1) 与国内工程不同, 由于增加了审图环节, 施工图出版周期也较国内工程明显加长。因此, 在设计进度上应考虑印方审图的耗时, 根据现场施工情况, 相应地在设计进度上有一个提前量。

(2) 设计中除了按中国规范进行设计外, 还要兼顾印度的相关规范, 这也是使图纸能尽快通过审批的条件之一。

(3) 在图纸审批时, 与印方咨询工程师就图纸有关问题当面或电话沟通效果明显好于电子邮件的沟通效果, 其中尤以面对面沟通效果最为显著。

完善工程总承包立法的思考 篇8

然而,这些文件大部分系指导性文件和部门规章,效力层级较低,缺乏应有的强制执行力。除此之外,现有的关于工程总承包的立法对一些已经出现的问题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从而制约了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因此,当务之急应该是建立、完善有关工程总承包各方面问题的法律法规,促进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立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法律、法规中明确“工程总承包”的概念

由于我国对工程承包实行的是资质管理制度,因此,明确“工程总承包”的法律定义是确定工程总承包资质的前提。2003年3月,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以下简称“30号文”),第一次明确了工程总承包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方式。然而,作为部门意见的30号文的法律位阶较低,没有强制执行力。

2 建立工程总承包市场准入制度

对于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的资质问题,法律、法规中没有明文规定。《建筑法》第十三条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资质条件,划分为不同的资质等级,经资质审查合格,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该条明确规定施工、勘查、设计、监理单位只能按照其资质从事建筑活动,然而该条对工程总承包的资质问题却只字未提,对于究竟何种单位可以承揽何种级别的工程总承包业务的问题,都没有规定。虽然“30号文”提到“鼓励具有工程勘察、设计或施工总承包资质的勘察、设计和施工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但是该文件只是指导性文件,而且并没有解决工程总承包市场准入的问题。

因此,我国应该以立法形式确立工程总承包的资质等级审查、核准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允许其在实力范围内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坚决禁止不符合条件、不具备相应能力的企业进入工程总承包市场。

3 建立工程总承包的招标投标制度

《招标投标法》第三条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八条也规定:“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进行招标。”这两个法律文件对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代理等均有规定,但对于工程总承包这种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形式却没有相应的规定。在招投标管理上,国家有关部门已出台了《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和《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却没有工程总承包招标投标办法。

因此,建议修改《招标投标法》和《建设工程管理条例》中的相关条款,明确工程总承包也必须招标。在具备了法律依据后,相关部委应出台针对具体的工程总承包的招标投标办法。

4 修改、完善工程总承包模式中的担保制度

在工程总承包中,法律意义上的担保主要有投标保证金、承包人履约担保、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质保金等。然而在实践中,这些担保方式都出现了一些问题。

由于业主处于相对强势地位,通常要求投标保证金、履约担保采用现金方式,而且在工程验收后扣留工程总价中一定比例的金额,待质保期满后再行支付,而承包人一般都不得不接受业主的要求。这种做法无形中给承包人带来了不小的资金压力,增加了风险。而且,业主在期满后不按期返还投标保证金、质保金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建议通过立法的方式,赋予承包人在提供投标保证、履约担保时的选择权,即承包人既可以提供现金担保,也可以提供银行保函或专业担保公司的担保。

关于质保金的问题,原建设部和财政部曾经于2005年1月联合发布了《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其中第四条第二款规定:“社会投资项目采用预留保证金方式的,发、承包双方可以约定将保证金交由金融机构托管;采用工程质量保证担保、工程质量保险等其他保证方式的,发包人不得再预留保证金,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然而,由于“办法”的性质属于部门规章,法律效力不高,且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制度,要贯彻实行这一规定难度很大。

另一方面,承包人要求业主提供支付担保的合理要求通常都被业主拒绝。业主在将工程发包给承包人之时资金是必须要到位的。另外,业主也有权要求承包人提交履约担保。既然承包人提交了履约担保,那么业主也应该向承包人提供支付担保,这也是公平原则的体现。因此,在我们的立法中应该有相应的制度与该条款的规定相匹配,应该在要求承包人提供履约担保的同时,业主也必须提供支付担保。原建设部曾经于2004年8月发布了《关于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推行工程建设合同担保的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其中第十一条就规定了:“业主在签订工程建设合同的同时,应当向承包商提交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未提交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的建设工程,视作建设资金未落实。”但是,原建设部的这一规定仅限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并不适用于其他建设工程,而且,该规定依然属于部门规章之列。

5建立建设工程质量责任强制保险制度

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中,总承包单位必须对业主承担其承包范围内的设计、施工、设备等负全部质量责任。这种风险一旦发生,无论是对总承包单位,还是对业主,都将是难以承受的。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工程质量保证机制,在工程建设领域引入工程质量强制保险制度。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对于化解工程建设各方技术及财务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建设各方诚实守信都具有重要意义。建立起完善的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有利于确保最终用户的利益;有利于使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各方质量责任落到实处。但是,我国目前在建设工程领域尚未确立与“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类似的建设工程质量责任强制保险。虽然,原建设部、保监会在2005年8月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鼓励建设单位、承包单位积极投保建设工程质量保险,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开发建设工程质量保险产品,但是该“意见”仅仅是指导性文件,根本不是强制性要求。

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我国已经施行多年,在各相关单位、政府主管部门的积极参与下,这种模式正在逐步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工程总承包模式遇到了各种问题,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法律予以调整、规制。因此,我国应该修正、完善与工程总承包有关的法律、法规,与此同时,对于国家相关部门的规章、指导性文件中合理、值得推广的制度,也应该将其引入法律、行政法规,确保其强制执行力,以期能真正得到贯彻执行。

摘要:针对完善工程总承包的重要性,进行了完善工程总承包立法的思考,强调了应建立工程总承包市场准入制度、工程总承包招标投标制度、修改和完善工程总承包模式中的担保制度等,以促进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健康发展。

工程建设总承包项目的争议评审 篇9

关键词:工程建设,总承包项目,争议评审,方法

一、工程建设总承包项目主要特点

工程建设总承包项目本身所具有投资规模大,涉及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参建单位多、多专业、多领域协调执行,施工情况复杂等特点使得工程建设总承包合同执行过程中变更、工期延长等现象经常发生,从而引起工程建设总承包合同的纠纷频发,处理不好甚至导致复杂的诉讼。

工程建设项目总承包合同的执行,要求设计、采办、施工各专业的协调配合,施工过程中需要土建施工和电气仪表安装等专业的协调配合。有时由于项目基础设计不到位,详细设计需要进行较大调整,造成工程量大幅增加。比如,石油天然气管道项目总承包合同的执行可能要穿越山区、河流、沼泽、地下岩石区等地质条件复杂区域,导致工程施工难度增大,工程量增加;有些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极端气候,导致工期和施工项目成本增加;还有的项目业主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为了形象工程,更改项目的施工方案,导致承包商投入资源增加、工期延长进而增加项目成本等。因此,工程建设项目总承包合同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工程建设总承包合同的性质决定了工程建设合同往往周期长,特别是在国际工程建设总承包项目,由于项目所在国安全、环保、劳工法律法规要求严格,同样的项目,相对于国内工程建设总承包合同,合同工期一般比国内翻倍。合同工期为3-5 年的工程建设项目总承包合同比比皆是。工程建设项目总承包合同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化工厂建设项目中增加钢结构,管道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新增定向钻穿越施工等),由于业主内控程序规定、项目预算限额等原因,对于承包商变更、索赔的批复往往比较慢,能拖就拖,能不批就不批。由于项目工期比较长,执行海外项目过程中人员变动比较频繁,特别是项目执行到后期人员大量复原,一般只留少量的关键岗位人员。项目人员的变动、复原可能导致与业主变更、索赔的协商更加困难。

工程建设总承包合同执行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争议纠纷。由于总承包项目复杂,争议纠纷的解决需要多角度分析研究项目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显然,多角度分析研究合同当事方的责任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争议纠纷解决不好将影响项目的顺利完工,甚至可能转化为复杂的仲裁或诉讼,给业主和/ 或总包商造成较大损失。因此,工程建设总承包合同执行过程中争议纠纷解决机制的设立可以有效促进纠纷争议的及时处理,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节约项目成本。因此,争议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设在工程建设总承包合同中显得非常重要。

二、工程建设项目争议传统解决方式

工程建设项目总承包合同的争议纠纷解决传统方式一般为诉讼和非诉讼替代方式。在菲迪克(FIDIC- 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工程建设总承包标准合同指南中给出了包括仲裁在内的非诉讼争端解决程序和争议解决的替代方式。

1. 诉讼方式。通过诉讼方式解决争议,除了可能存在司法保护主义的影响外,法官也不可能是工程建设专业领域的专家,即使法庭聘用工程建设灵领域的专家,也是法官信任的专家。换句话说,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工程建设总承包合同中的争议纠纷,判决结果可能是不准确,不公平。

2.仲裁方式。众所周知,相对于诉讼程序讲,仲裁有许多优势:仲裁裁决是终局的,解决争议纠纷比较快,仲裁当事人对证据的产生有更大的灵活性,双方可以选定使用的仲裁规则及双方聘任的仲裁员对纠纷争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更有利于还原事实真相,合理解决争议,同时在国际工程建设总承包合同中,通过选择仲裁地点,采取国际仲裁方式,还可以防止司法保护主义。尽管相对于诉讼方式,仲裁比较灵活,但人们观念中,仲裁也是打官司,一般情况下,申请仲裁常发生在项目合同结束或被终止后。由于人员变化、文控管理等原因,造成仲裁审理有时也比较耗时,成本也比较高。

3.协商。协商解决争议是最常见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但由于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多专业、多领域,业主和承包商处于不同的利益主体,许多时候,合同当事方各说各有理,很难就争议纠纷达成一致。

4.调解。调解具有灵活、方便、有利于维系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关系,调解一般在出现争议后再雇佣调解员,且作为一种非诉讼的争议解决方式,调解意见缺乏法律强制效力,因此,实践中,调解的方式使用的并不多。

三、争议评审组

合同当事方为了能够和平友好解决合同执行过程中的争议纠纷或避免争议纠纷,按照合同双方平等自愿原则,可以指定有一定专长的技术、法律专家成立争议评审组,根据评审组成员协议规定及合同当事方的请求评审事项解决工程建设项目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纠纷争议。争议评审组跟踪合同执行全过程,促进合同当事方达成一致,化解争议纠纷,减少或避免诉讼或仲裁,以促进工程建设项目总承包合同的顺利实施。

争议评审组已在国际工程建设总承包项目中广泛使用,在美国、英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有多年历史并促进了合同的顺利执行,在拉丁美洲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争议评审的概念在20 世纪60 年代美国华盛顿Boundary大坝工程中首次引入。

根据争议评审基金组织2007 年全球调研:2000 多个适用争议评审的项目,涉及项目金额累计达1000 亿美元;3000 多个争议事项被递交给争议评审组以寻求建议或意见;争议评审裁决成功率高达97%;仅有不足2%的争议纠纷在争议评审程序之后被递交给仲裁庭或法庭。

国内工程建设项目合同中已逐渐设立争议评审组。在四川省雅砻江二滩水电站工程项目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执行过程中,多项争议通过争议评审获得圆满解决。

(一)争议评审组优点

仲裁、诉讼对项目业主或承包商而言,不仅耗时耗力,而且也会影响双方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合同履行过程中工程施工的顺利实施。此外,即使相关争议无法通过争议评审最终有效解决,但经过争议评审,可以将相关事实情况和证据材料予以固定,为后续的仲裁或诉讼程序提供证据,以促进仲裁、诉讼方式顺利解决争议纠纷。

争议评审组一般由懂技术和法律的专家组成,从项目初期就介入项目,定期、不定期到项目现场调查研究,熟悉项目执行情况。争议评审组专家拥有专业知识,又对项目了解,有利于促进项目业主和承包商的沟通交流,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及时灵活处理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纠纷争议,促进合同当事方达成一致,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变更、索赔等问题,大大降低合后期的索赔,减少合同威胁,同时与仲裁、诉讼程序相比,争议评审还节约成本和时间。

争议评审组的成本一般在项目合同成本的0.25%以下,如项目争议事项不大,则花费可低至项目最终建设合同造价的0.05%,这就好比保险一样,花少量的成本就可以大大降低项目潜在的风险。

(二)争议评审组分类

国际商会(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2015 年10 月1 日修订了专门的争议评审组的规则程序。争议评审组可以是仅起咨询顾问和建议作用的争议评审审查组(Dispute Review Board or DRB),也可以是能够做出对双方有约束力决定的争议评审裁决组(Dispute Adjudication Boad or DAR),还可以是具有双重功能的争议综合评审组(Combined Dispute Board or CDB)。

争议评审审查组给出的争议处理意见,对合同当事方没有约束力,合同当事方可以履行,也可以不履行。要强制履行争议评审审查组的意见,合同当事方需要申请仲裁庭或法院对争议审查组意见的裁决。

争议评审裁决组对纠纷争议出具的评审决定具有约束力,合同当事方必须履行。如果一方当事人认为争议评审裁决组的决定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将争议评审裁决组的决定提交仲裁庭或法院裁决。但仲裁庭或法院的裁决不执行争议评审裁决组的决定前,合同当事人必须履行争议评审裁决组的决定。

争议综合评审组在一方当事人请求,另一方当事人不反对的情况下,可以出具仅起参考作用的评审意见,也可以出具有执行约束力的决定。如果合同当事人达不成一致,争议综合评审组按照项目合同或评审组成员协议决定其做出的决定是否具有执行力。原则上,争议综合评审组根据违约责任、证据情况以及合同规定出具评审意见或有执行约束力的决定。

合同双方在决定设立争议评审组时应决定评审组为评审审查组,评审裁决组还是评审综合组。

国际商会争议评审组规则规定了详细的争议评审组成员的指定和聘任,争议评审组的评审意见或评审决定的审查及形式。

(三)国内争议评审组规则

北京仲裁委2009 年颁布《工程建设争议评审规则》规定:除非合同对评审组人数另有约定,评审组由3 名有合同管理和工程实践的专家组成。评审组应当在调查会结束后的14 日内做出决定,评审意见对当事人不具有约束力。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中国国际商会2010 年颁布了工程建设争议评审规则(试行)并于2014 年11 月进行了修订,明确了争议评审组的决定以对合同当事方有约束力为原则,参考意见为例外。

2013 年版《工程建设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专门规定了争议评审的内容。评审组的组成、报酬、评审组的决定是否对当事人有约束力等内容都可由合同当事方协商确定。

(四)争议评审组组成

争议评审组一般由3 名成员组成,其中,最好2 名成员为技术专家,第3 名成员(首席评审组成员)为工程建设领域有丰富经验的律师。技术专家可以就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专业意见,更有利于弄清项目的事实,工程建设领域有经验的律师可以根据技术专家的讨论协商情况提供客观的法律支持,这样的争议评审组更有利于客观地弄清事实真相,依照合同适用的法律、国际惯例和合同客观做出评审意见。

合同当事方各选定1 名争议评审组成员,第3 名成员由双方选定的成员共同指定或双方共同指定。争议评审组也可以向专门机构(如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申请,有专门机构主席或秘书长指定。简单说,争议评审组成员由合同双方共同指定。

接受指定的争议评审组成员应签署独立、公正的声明。一方在知道评审组成员应回避的合理理由的15 天内,可以申请评审组成员进行回避。

合同各方应与争议评审组成员签署服务合同。明确服务报酬(一般为月度固定费用加争议评审时日费或小时费率)、服务时间、合同期限、终止、解除条件、争议解决方式以及争评审组成员保证公正、独立的承诺等。

(五)设立争议评审组的时间

争议评审组具体设立的时间需要从经济角度,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由合同双方协商确定决定,一般应为在项目开工后或承包商完成动迁后由合同各方合意设立。有些复杂的工程建设总承包项目最好从项目一开始就设立争议评审组,有些简单的工程建设总承包项目,由于项目初期没有太多事情,为节约成本,可以在项目执行一段时间后设立争议评审组。

(六)争议评审组工作机制

争议评审组建立正常的工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会议(也可以通过电话、视频会议形式)、现场考察、听证会等形式掌握项目履行情况。项目执行阶段评审组现场访问至少每季度一次。各方有权提议争议评审组召开临时会议和组织现场考察,但应提前一定合理时间(如5 天或7 天)通知评审组成员。工程建设总承包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信息(项目补充协议、合同执行计划、会议纪要、信函、日报表等)应向争议评审组开放。

项目执行过程中方产生了需要澄清、变更或索赔的事实后,合同一方应在一定期限内(如48 小时或5 天)通知对方并抄送争议评审组,通知中应附相关的证据文件(设计图纸、会议纪要、工作日志、信函、合同执行计划等),预计的索赔数额,建议争议评审组采取的措施等。相对方收到争议评审通知的一定期限(如7 天或10天)内,提出答辩意见并附相关支持文件,争议评审组在收到答辩的一定期限(如7 天或10 天)内组织听证会听取合同各方或相关人士的意见。争议评审组力争协助双方友好解决争议。如果双方不能友好解决,争议评审组应在收到争议评审通知的一定期限(如30天或45 天)内做出评审意见。争议评审组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决策,如果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按首席评审组成员的意见做出。争议评审组有不同意见的成员应将自己的意见发给各方。

如果合同各方在一定期限内(比如7 天或10 天)没有对争议评审组的意见提出异议,争议评审组的意见可以转为具有约束力的决定。如果合同一方不同意争议评审组的意见,应书面表明其不同意的原因。评审意见可以作为未来仲裁或诉讼的证据。根据双方约定争议评审组也可以直接做出具有约束力的决定。

合同各方在设立争议评审组的时候定义争议评审组的权限,允许争议评审组出具有约束力的评审决定而不是评审意见,合同各方必须执行评审组具有约束力的决定。如果合同一方不履行争议评审组的决定,合同相对方可以向仲裁庭或法院申请执行争议评审组的决定。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总承包 篇10

1 简介石化工程EPC总承包模式

对EPC总承包模式的具体内涵有清楚的了解是第一步, EPC实际上是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的简称, 具体指业主对由多家承包商构建成的联合体或一家总承包商选择, 对整个系统环节包括项目的设计、施工、采购等负责, 并在最终环节完毕后将能够使用的、完整的工程项目的运作模式提供给业主。

2 在总承包项目管理中费用控制的作用

2.1 项目费用能够一直处于可控制的范围内。

它采用简单的项目管理方法与会计学原理, 结合资金平衡、现金流等展开判断、计量和分析, 并且分析预测各个环节, 包括项目的策划、来源、实施以及竣工等, 确保能够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控制所有项目的费用。

2.2

就EPC总承包模式而言, 项目费用的控制一方面要对项目费用预算做好控制, 更为关键的是在使得项目费用可以对投资风险有效降低的前提下, 确保工期能够快速完成。因此, 项目费用控制在项目运作初期就要进行计算, 立足于项目的根本源头, 在项目的所有环节、各个部门 (承包商) 设置贯穿, 关于项目的费用控制跟进在最初就能够紧抓完成。

3 进一步对工程总承包费用控制加强完善的策略

3.1 关于项目费用控制, 在工作前期与设计阶段都要重视

批复的基础设计概算是一般为总承包项目的合同价款的基础, 具体确定由业主与总包方通过商议最终完成, 批复的可研投资会直接影响到基础设计概算。所以, 前期工作会对项目投资产生决定性影响。在研究方案可行性时期, 对设计方案努力加强完善, 确保投资估算科学合理非常重要。系数估算法、规模指数法、工程量法等均属于比较常见的估算方法, 提高估算的准确性, 在可研阶段实施投资估算尽可能使用工程量法。

对于EPC总承包经济效益而言, 设计阶段非常重要, 一般会产生决定性影响, 对于费用控制来说这一阶段也至为关键。通常来说, 设计阶段在项目费用方面的决定权具体比例超过了75%, 所以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所以在设计阶段应当对设计文件加强完善, 防止发生漏项情况。此外, 业主在设计方面提出的变更要求, 在台帐方面一定于鏊认真做好明细, 对业主签署加强完善, 对变更提高的费用进行计算, 使得业主结算具有重要的依据。

3.2 在采购阶段以及基础工作方面一定要加强费用控制

在签订总承包合同以后, 应与批复的基础设计紧密结合, 对费用分解工作及时快速的完成, 在费用分解之中体现多方面内容, 例如全部专业与单元相关的施工费、设备材料费、总包降点等。投入一定的精力与时间对基础数据加强完善, 为日后工作提供可靠的便利条件, 同时能够为采购限额编制、结算工程进度款申报创建基础。

保障EPC总承包经济效益, 采购这个环节非常重要, 在费用控制方面的作用也举足轻重, 在采购阶段一定要加强费用控制, 这对于项目成本降低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采购工作具体开展, 需要与请购文件为依据进行材料招标、组织设备。把握适量、适质、适时、适厂、适地, 坚持公正、公平, 将招标、评标与定标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采取这样的方式对限额采购有效落实。

3.3 在施工阶段加强费用控制

在保障总承包项目经济效益方面, 施工阶段可以说是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 费用控制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难度, 各方面一定要加强协作配合。同时在施工招标、定标、评标方面要不断提高科学化与规范化程度, 预留利润, 对风险尽可能地回避。在对施工分包合同签订时, 签订的施工合同尽可能为闭口价的, 避免由于现场签证增多或设计变更造成施工费提高, 并利用对管理工作程序签订的方式实现现场签证的严格控制。

3.4 在控制项目运行成本方面提高力度

费用控制一般都是针对工程项目来说的, 主要是对和供货厂商、业主、施工分包方之间的费用进行考虑。应独立核算总承包项目, 实现项目运行成本的最大程度降低, 也涉及设计工作完成需要花费的成本、项目管理费、设备材料的采购技术服务费。项目组同时应当对各项支出综合考虑, 例如差旅费、现场各种人工成本等, 对不必要的开支尽可能避免。

3.5 重视专业技能以及交流沟通能力的提高

材料控制、费用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费用控制会直接影响到采购、设计、施工方面的工作, 费用控制人员应当积极主动与各部门, 相关工作人员交流沟通, 为信息共享的实现创造保障条件, 对规范程序文件加强完善, 反复核对, 降低错误发生率, 对外数据需要保持一致, 进而取得更高的工作效率。

4 结语

费用控制工程师需要对项目资金情况及时掌握, 提高项目组所有成员的费用意识, 在进度要求、合同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础上, 对项目成本尽可能降低, 努力实现开支节省, 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高宇;浅谈电力工程招标与费用控制[J];广东科技;2010年12期.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分包管理探讨 篇11

关键词:工程施工总承包;分包商;管理策略

随着我国建筑业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施工总承包为龙头、以专业施工企业为骨干、以劳务作业为依托的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组织管理模式。但由于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对分包商管理的专业化程度较低、水平参差不齐,在工程施工总承包管理实施过程中,总承包企业普遍需要投入大量的大力、物力和资源来管理分包商,因而存在管理效能低下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施工总承包组织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工程施工总承包模式下的分包管理就十分重要。

1工程分包的原因及重要性

1)工程分包的原因。随着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的专业化发展,我国建筑工程分包已在整个建筑市场上占有越来越多的份额,其产生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a随着大型项目的逐渐增多,很多项目的实施也目益复杂,使工程分包成为一种必然选择。采用工程分包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减轻压力,有效应对项目的不确定性,转移相应风险;b工程施工需要大量各专业大员的参与,由于资源有限,总承包企业根据经营成本分析采取工程分包以降低施工成本;c分包企业实力逐渐增强,可以胜任一些专业性较强或要求特殊工艺的工程;d. 市场经济规律支持工程分包的发展和优化,有力的保证了工程分包制度的正常有序进行。

2)工程分包的重要性。a建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很多大型总承包企业都与分包企业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与分包企业建立稳定、民期、共赢的合作关系,已经成为现代大型总承包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断完善工程分包管理与制度,会对整个建筑业带来大的变革和机遇。b. 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需要。总承包企业与分包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能够获得专业和成本优势,在发挥各自特点的同时,还降低了交易成本,这不仅有利于施工管理与施工作业职能相分离和以资金、技术、管理为核心的智力密集型公司的发展和壮大,也有利于发挥专业施工队伍的专业性,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劳动生产率。

2工程分包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分包已在整个建筑市场上占有越来越多的份额,但工程分包管理与国际先进的分包管理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建筑工程从最初的单一企业承包工程的所有项目到现在的总分包体系,已经逐步形成了以大中型企业为总承包商,中小型企业为分包商的经营模式。大中型企业利用资金、设备、高级大才等优势与经营灵活、拥有专业化团队的中小型企业合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弥补自身的缺点,在合作过程中相互依托,发挥各自优势。这种经营模式已成为建筑市场最为常见的经营模式。

但是,在一片繁荣的景象下,工程分包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某些企业利用权力和关系,非法拿包或非法分包,从中谋取好处利益;总承包企业分包量过大、分包队伍选择不规范,分包队伍专业素质低下或不具备专业水平;国家相关法律不健全导致某些企业钻空子;整个工程分包管理体制不完善等等,究其原因,还是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工程分包方而的法律和制度,企业方而也应进一步将分包过程透明化、公开化,只有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才能真正的促进建筑市场的规范发展。

3建筑市场上工程分包管理存在的问题

1)分包工程合同问题。一些分包工程合同文本不规范,条理不清,甚至合同签定滞后,完工后才补签合同,导致合同中重要条款缺乏研究,随意性大。当工程出现问题时总承包企业和分包企业通常会相互推卸,逃避责任;2)分包企业选用问题。能否选择到具有足够经验和实力的分包企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总承包企业实施工程分包的过程常常变成价格竞争的过程,而分包企业为了获得工程也不得不压低报价;3)分包工程以包代管。总承包企业为减少资源投入,出现以包代管的情况,如何摸索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还需要做大量扎实的工作;4)技术质量安全管理不到位。分包工程技术交底不清,指导不到位、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质量监督、安全检查等把关不严,使工程质量无法保证;5)工资发放不到位。个别不良分包企业在收到工程进度款后,不及时、足额给农民工发放工资,更有甚者携款潜逃,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把总承包企业拖进旷目持久的民事诉讼当中,损害了企业形象;6)行业外问题。近年来建筑施工行业匕速发展,但是越来越多的出现诸如违法分包、非法转包、非法挂靠、暗箱操作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仅破坏了工程质量,埋下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4工程分包管理的建议

1)加强对工程分包市场的管理。建筑市场上各种分包企业鱼目混杂,施工能力参差不齐,建立健全工程分包行业准入标准和退出机制,可以有效地约束一些滥竿充数的分包企业,使不合格的分包企业不能参与工程分包。现在很多大企业利用行业地位的优势违法抢包、非法拿包以及某些工程分包不够透明化,一些小企业利用大际关系或贿赂的方法违法挂靠、非法拿包这些现象已经严重的破坏了市场的规律,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公正,所以政府应当加强有关方而的监管力度,完善现有的法律,依法办事,杜绝此类现象发生,以创造良好的工程分包环境。

2)业主对工程分包进行适当的监督和控制。由于业主与分包企业没有直接的合同关系,业主没有直接管理分包企业的义务,而国家现行合同条件提倡对于工程项目的分包,业主也应该进行必要的控制,总承包企业必须提供将要发包的工程项目内容,注明拟选择的分包企业,一旦总承包企业中标,在没有业主认可的前提下,不能随意更换分包企业。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工程承包合同签定以后,总承包企业利用有利的地位削弱分包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业主也可以经常向分包企业了解工程分包价款的支付情况及总承包企业的合作态度等。但是,在业主对工程分包与分包企业进行适当的监督和控制时,也应该避免过多地干预总承包企业的管理,造成影响总承包企业的积极性以及管理责任不清等问题。

3)进一步完善分包合同的管理。对合同内容的细化和规范。在施工过程中,一切行为都是以合同要求为标准开展的,所以合同是建筑工程施工出现问题时处理解决问题的根本依据,也是业主、总承包企业、分包企业保护自身利益的利器。所以在拟定合同时应该尽可能详细细致,将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考虑在内,明确责任范围,细化项目条款。签定合同时注意细节,检查有无漏洞等。提高重视合同管理的意识,加强对合同管理的意识,防止出现合同原件的损坏或丢失,禁比擅自更改合同款项的行为出现。

4)加快工程分包管理模式的升级转变。随着我国建筑市场体系的完善,分包市场也应随之升级,总承包企业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分包模式。对于项目管理大员配置以及施工现场管理大员素质较高的总承包企业,为获得更大的利润可采取纯劳务的分包管理模式;对一些垫资工程可采取专业分包的管理模式,虽然利润小一些,但可以转移总承包企业的部分风险,采取专业分包的管理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在分包企业的选择上一定要高标准、严格要求,分包企业素质跟不上必然会给总承包企业带来砸牌子的风险;劳务扩大化的分包管理模式目前采取较多,这种分包模式的好处在于既可以将主材、主要设备的利润留在总承包企业,同时又可以相对减少项目管理大员的配置,有利于工程成本的控制,因此劳务扩大化的分包管理模式在一定的时期内将有很大的生存空間,应该是值得推荐的发展方向。

5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分包管理越来越重要,工程分包的模式多种多样,在分包管理时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多方面进行分析,选择适合的分包模式,才能够加强工程分包管理,保证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锋,孙建军,康秋生.工程施工总承包模式下的分包管理策略[J].港工技术,2011(06):43

[2]门云涛.业主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分包管理[J].中国工程咨询,2013(08):40-42

工程总承包中的合同管理 篇12

工程总承包中合同管理的时间范围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期结束为止。它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从项目的招标投标阶段到项目收尾阶段均属于合同管理范畴。总体来说,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管理可以分为招标投标阶段、履约阶段和项目收尾阶段3个阶段。

1 项目招标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

招标投标阶段是工程合同的形成阶段,招标投标活动的行为后果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实施。在招标投标阶段进行合同管理,有利于业主选择合适的承包商,有利于实现项目目标,有利于承包商进行准确报价和对风险采取有效的对策。在这一阶段,合同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项目合同风险评估、招标投标文件审查、合同谈判及签订等工作。

1.1 项目合同风险评估

合同风险评估是项目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拟采用的合同形式、合同风险划分、付款程序、进度要求等,国外项目还须注意工程所在国的政治环境及拟采用的法律等问题。

1.2 招标投标文件审查

在合同风险评估顺利通过后,合同管理工作过渡到招标投标文件的审查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招标文件的审查和投标文件的审查。投标小组在投标过程中,首先,应对招标文件进行反复细致而深入的研究,对于模糊不清的地方要进行澄清,招标单位的澄清文件、会议纪要、其他补充文件以及后来的中标通知书都将成为合同的组成部分,同时要对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件进行审核和分析。其次,要对施工现场(如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场地、交通、物资供应等条件)进行详尽调查。通过对招标文件的研究和现场调查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并做好书面记录,以便在合同管理的各个阶段引起高度重视。除此之外,还要设立专门的编标小组,仔细研究招标文件中条款及图纸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包括业主提供的原始技术资料、数据等),分析是否满足报价需求、是否正确合理、有哪些技术方面的风险等,根据这些因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施工规划和主要施工方法。

1.3 合同谈判及签订

经过开标、评标,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后,就要进行合同谈判和签订工作。为了尽可能地减少项目执行中出现不必要的争端,合同谈判前应仔细阅读使用的合同文本,掌握有关工程承包合同的法律、法规,并将合同草稿送审相关部门,并根据各部门意见合理采纳。要结合项目特点和企业自身情况,设想在履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事先提出解决措施。合同条款用词要准确,发包人和承包人的义务责任、权利要写清楚,切不要因准备不足或疏忽而使合同条款留下漏洞,给合同履行带来困难,使合法权益蒙受损失。合同条款中应该特别注意工作范围、供货范围、工程量计量方法、工程款支付、总体进度要求、工程/合同变更、不可抗力、保险等方面的因素。

2 项目履约阶段的合同管理

合同签订以后进入合同执行阶段,在这一阶段涉及的主要工作有合同交底制度、合同管理工作程序的制定及执行,分包合同管理,合同变更管理,合同索赔管理等。

2.1 合同交底制度的制定及执行

工程总承包中的合同管理不同于传统的施工承包,只有做好合同交底,才能在今后的合同履约中充分理解合同条款,从而增加项目效益。所以,在合同交底时一定要组织项目执行的各部门主要人员到场,以更好地进行合同交底,明确合同要求。这时应着重做好工作范围、工程量计量、与业主合同界面的划分、业主提供的进场条件、变更程序、竣工资料的要求等方面的交底,尤其要做好合同承包范围的细化与明确。对合同涉及的注意事项,各岗位的合同责任要交代清楚,使各部门熟悉合同中的主要内容、各种规定、管理程序,并将承包合同所明确的各层次经济责任进行交底,为顺利执行合同打好基础。

2.2 合同管理工作程序的制定及执行

工程总承包中的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很多。经常性的合同管理工作应建立制度化的工作程序,使工作有章可循。制度化的工作程序包括图纸审核程序、工程变更程序、设备材料及已完工工程验收程序等。按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工作,可以使管理人员有章可循,也就不必进行经常性的解释和指导。而非常规性的工作则要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协调会制度,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协商解决。

2.3 分包合同管理

分包合同管理是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运行状况和企业利润的高低。国内工程总承包企业一般以工程设计为龙头,其他均需分包,总承包商负责项目管理。这时总承包项目的分包合同一般会涉及技术服务、勘察、采购、施工、运输等类别。分包工程的合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与项目之间上下联动,使整个管理过程透明化、程序化,形成一套系统的、规范化的操作程序,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2.4 合同变更管理

合同变更是指在合同签订之后,双方对合同条款所作的任何由于非承包商过错而引起且对合同实施带来重大变化的更改。合同内容的频繁变更是工程合同的特点之一。合同变更一般是总承包合同或分包合同的变更。分包合同的变更比总承包合同变更频繁。这是因为总承包合同往往采用固定总价合同,而分包合同形式多样,有单价合同、固定总价合同等。具体变更内容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合同工作范围的变动;②标准规范的调整;③付款条件的变化;④业主要求的工程变更(如设计变更);⑤对关键设备选型的调整等。合同变更需要有齐全的变更支持文件,只有合同变更的支持文件形成严密的证据链,才能顺利地实现合同变更的目的。

2.5 合同索赔管理

索赔是一种正当的权利要求,它是合同当事人之间一项正常且普遍存在的合同管理业务,是一种以法律和合同为依据的行为。工程总承包合同索赔包括2个方面:①与业主关系;②与分包商的关系。合同管理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和各个层面,而合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施工索赔。施工索赔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承包商根据合同和法律的规定,对并非由于自身过错所造成的损失,或承担了合同规定之外的工作所付的额外支出,承包商向业主提出在经济或时间上要求补偿的权利。总承包商一方面要根据合同条件的变化,向业主提出索赔要求,减少工程损失;另一方面要利用分包合同中的有关条款,对分包商提出的索赔进行合理、合法的分析,尽可能地减少分包商提出的索赔。对由于分包商自身原因拖延工期和不可弥补的质量缺陷及安全责任事故,要按合同罚则采取适当的反驳、应对和防范措施,即进行反索赔。

3 项目收尾阶段的合同管理

随着合同主体工作的执行完毕,合同管理工作进入了收尾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合同文件的整理归档、合同的后评价等。

3.1 合同文件的整理归档

建设项目周期长,涉及专业多,面临情况复杂。在经过一个长时间的建设过程之后,很多具体问题要依靠相应资料予以解决。为此,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绝不是简单的文档管理,应由专人负责到底。在总/分包合同签订后,合同管理人员就应该将合同文件分开保存,并做好保密工作。在合同进入收尾阶段后,要对各合同文件进行逐一清理。这时主要是清理合同文本和双方来往文件,发现与合同不一致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沟通,需要进行合同变更的要及时解决,一旦项目结束,就很难进行合同变更。另外,要加快合同管理信息化步伐,及时应用先进管理手段,改善合同管理条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3.2 合同的后评价

总/分包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很多问题,执行完毕后应进行合同后评价。在这一阶段进行总结不仅是促进了个人合同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对企业合同管理水平的升华。合同后评价主要针对3个方面进行总结:①合同签订情况的评价,包括合同文本的优劣、条款的利弊;②合同执行情况的评价,针对合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改进办法;③合同管理情况的评价,把在整个项目合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办法进行归纳总结。

参考文献

[1]曹杨.王雪青.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0(8):114-116.

[2]赵连彬.论工程总承包项目中的合同管理[J].管理观察,2009(5): 192-193.

[3]邢秀丽.浅析EPC工程总承包项目中的合同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09(10):48-51.

[4]陈鄂川.公路工程承包中的合同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 (9):49.

上一篇:院企合作下一篇:高校学生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