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地区(精选7篇)
温和地区 篇1
0 引言
今天我们面临着极度严峻的环境问题, 淡水资源稀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沙漠化、物种加速灭绝等, 这些已确实地威胁到人类生存。放眼全球, 每年约有3.237亿m2的热带雨林在消失, 同时有485.616亿m2肥沃的土地变成沙漠。据预测, 到2025年全球约40%的人将生活在极其恶劣的缺水环境之中。[1]从人居环境的角度出发, 这一系列的威胁正是由于人口扩张及人类活动及其附属产业所导致的, 立足于城市的角度, 对于建筑和城市需求的增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无意加剧了环境恶化, 全球的环境如同受伤的组织器官一般在渐渐衰退, 作为城市环境空间由建筑到道路再到城市群, 无疑对于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呈贡大学城作为春城昆明的新城区, 是温和地区建设生态城市、节约型城市及经济的重要阵地。昆明理工大学作为大学城社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大学城的生态系统循环、系统功能的稳定性及绿色城市组织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参与城市可持续服务能力效率变化的重要过程。对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剖析, 由小而大地发现问题, 是有效将建筑周期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最终的目的是降低资源能耗, 提高生态人居环境系统的舒适性和健康度, 可以肯定的是绿色建筑实践无论对于建筑本身还是更大范围的城市都具有更广范围的影响力。
1 高校建筑设计与气候的探索
1.1 形式追随功能需求
自2005年大学城建设以来, 呈贡大学城区是集产、学、研一体的科技文化城市功能区。大学由于使用人群的特殊性, 对该气候下的建筑功能有现实具体要求, 因而学校功能呈复合多元性, 因而建筑形式追随功能, 功能受气候影响在昆明理工大学建筑的体现尤为明显, 可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颜色:校区颜色整体呈红土色, 由于红壤资源丰富, 占整个云南省土壤资源的50%, 是云南省分布最广、最重要的土壤资源, 故云南有“红土高原”、“红土地”之称。受外环境影响, 校区本身的建设和发展是“红土精神”的体现, 同时材料和颜色也给建筑建造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方便性和适用性, 使得整个校区符合气候下地域特色。
(2) 建筑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结构形式稳定, 由于校区地处昆明小江断裂地震带边缘, 且整个校区地处山地, 以图书馆中轴线的建筑大部分呈山地建筑, 一方面对建筑有抗震需求 (设防强度为8级) , 同时也是适应地理环境和周边环境的需要。
(3) 材料:主要为水泥混凝土及复合材料, 材料有广泛的适用性, 同时材料易得, 造价低, 抗震性好, 环保 (废料可用于工业废料) , 并且在温和地区能保有较好的耐久性。但同时存在高压强度下易变形, 在云南干旱区地受气候条件限制, 养护和保护期长。
(4) 遮阳形式:云南地区有强烈的西晒, 太阳年日照量据官网统计约为5016-5852MJ/m2, 持续性长, 辐射强度较强, 最高时可高达47.8W/m2, 根据气象部门规定紫外线辐射强度≥30.0W/m2, 则暴晒级别达到最高级别5级, 可以想象大学城的西晒和辐射的等级很高, 对人本身的影响也会很大。因此在呈贡大学城宿舍西向不正对宿舍, 其余建筑在西向主要设置了大量的垂直遮阳挡板。 (图1)
(图表来源:笔者调研自制, 图示来源均来自笔者自摄)
(5) 能源利用:主要体现在太阳能利用, 呈贡地区日照时数为2481.2小时, 日照率达57%, 在宿舍和部分教学区装有太阳能, 通过光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供宿舍和教学区的热供水利用, 以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
以上不仅是建筑适应气候的体现, 同时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 是时间与空间的共同要求, 对人的心理和建筑本身也会产生影响。通过总结和研究可以发现, 建筑功能决定了建筑的使用人群, 使用人群的需求影响了建筑的使用强度。使用强度同时受环境的影响, 最终决定了建筑本身的特点与特性, 气候与功能是相互影响的。
1.2 建筑与外环境分析
校区通过对不同环境要素如绿化、廊道、景观等的布局与安排, 对使用人群产生不同的情绪和心理反应, 从而加深对大学的理解, 产生与学校相适应的行为, 也可达到心理疏导的作用, 同时这些环境要素也是实践绿色技术的关键因素。
(1) 景观绿化:校区各功能包括后勤在内的功能区域都匹配了必要的景观绿化, 种类主要为点状、带状、块状, 整体分区明显、结构清晰、相互联系。在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 校园绿化一方面是环境氛围的必要需求, 即功能上发挥了抵御主向西南风、提供休憩等场所、遮阳、防尘、防噪等主要外环境作用;另一方面, 在精神上给学生提供可融入性、审美性和艺术性等融合的积极的感受。 (2) 过渡空间:通过广场、院亭、廊道、过厅、楼梯等过渡空间将建筑与室外、室内与室内联系起来, 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空间而存在。一方面将空间得以延续, 另一方面通过自身和其他元素的组合、融合, 丰富空间的多种可能性, 是环境调节的重要因素。 (3) 建筑与交通:校园交通首要必须满足安全、快捷、可达, 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园交通人车分流, 交通可达性好, 但线路过长, 存在交通损耗、可达时间长所带来的能耗、环境等问题。
2 高校绿色实践的必要性
2.1 校区气候与人体舒适度
通过实地调研, 对校区夏季的气候数据进行测量, 根据数据可以看到一天之中或是不同天的同一时刻, 风环境、光环境的变化极大, 室内外呈明显对比, 总结如表1、表2。
(1) 风速:在室外, 风速在短短几分钟甚至几秒内可急剧加强或减少为零, 空旷处、相对高的场所风速更大, 经过测量最高时能高达8.64m/s, 同时也发现在校区, 室内的风速很小, 窗户全开时最高流动风速不超过2.5m/s。 (2) 湿度:由于测量天气的原因, 在室外阴雨天时风速大的地方湿度越大, 但室内的湿度均等且比室外湿度小, 这说明室内空气的流通度不够高, 夏季室内环境比较闷热, 人体舒适度低。 (3) 温度:室内外的温度差距较大, 有明显的对比, 同时从数据上还可反映出昼夜温差较大, 这是云南地区气候的特有特点, 因此如果要有舒适感那么对于建筑的保温隔热也会有特殊的要求。
2.2 不舒适性和不合理区域
通过实地调研和研究, 将校园内的不舒适性和不合理的区域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屋面漏水:主要集中在宿舍区和教学区, 在2013-2014年间由于宿舍和教学区的屋面漏水情况严重出现过大规模的屋面整修, 就怡园宿舍来说, 漏水的厕所屋面每层楼约有2-3间 (图2) , 其实是环境与建筑没有合适的融合的体现。
(2) 水环境的不适应性:由于云南地区干旱, 一方面需要时间控制水的运用时间, 另一方面在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的水系统其实可控性很弱, 景观水体或是生活用水都存在味道、维护、治理等本身问题, 所以需要相应的绿色体系来调节缓解这一系列问题。
(3) 建筑的耐久性:昆明理工大学新校区———呈贡校区自2008年建校以来至今约7年的时间, 建筑是存在耐久性的损耗的, 从建筑的外表皮到内部结构是有变化和损耗的, 无论是从宿舍区还是到教学区都有。 (图3)
(4) 风环境的危害: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室外风速在强势时可达到6级强风, 虽持续时间不长, 但是对人和建筑也存在影响, 自建校区以来对于建筑外表皮的掉落也有过修复, 说明建筑的形式与环境有不适应性 (图4、图5) 。
2.3 已实施的绿色设计
(1) 图书馆中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分体式热源, 并配备环保、节能型空调处理系统, 面积约占23000m2, 作用是在气候变化过程中以最小的能耗范围内将图书馆内空气、温度系统达到稳定平衡。
(2) 中水系统处理站:通过处理教学、食堂、宿舍的生活污水并转换为供校区运用的水资源, 保证干旱时必要的水资源循环, 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3) 太阳能供水系统:在校区三个宿舍园区配置了太阳能供水设施, 以供学生生活用水使用, 但由于呈贡校区缺水以及冬季气候骤变等情况导致太阳能板失效及水箱爆破等情况, 应对突发天气状况难以处理。
基于以上的分析, 正是在此温和气候下仍然有许多环境气候所带来的建筑问题, 并且带来了能耗, 人居环境的不适应性, 因此认为在云南温和地区的高校绿色建筑的实践是必要的, 建筑要与气候环境相适应, 这样才能保证可持续性, 其根本目的是在于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并降低外环境的伤害与污染, 保证适宜的人居环境, 并对城市产生积极的影响。绿色建筑的运动已经开始, 而且已经变得越发的透明化、体制化。
3 地域性绿色建筑发展:实则是返璞
今天我们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 用新的科技手段和方式来寻找节能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式以保证固有的生态资源, 在高校已然出现了可能实施的生态技术, 虽然也有需要调整的不足。但无论如何, 实际上是对人居环境最自然状态的追求, 是人最基本的生活状态的体现和诠释。我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反馈实际上是一种误解, 认为绿色建筑或是绿色技术是推进建筑进步的方式, 实际上是对于真正生活的返璞归真, 将人与自然通过适宜的方式紧密地联系起来。
绿色生活、绿色技术是必要的, 即使是在温和地区也有由于生态地域问题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正因如此, 地域性民族建筑或是原生性建筑发展需要从绿色生态的角度出发, 不仅仅是对于解决现今人口与资源矛盾的关键, 更是一种对传统地域与现今生活最佳的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云南省设计院编写组.云南民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2]苏红兵.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策略[J].Ecological Economy, 2010.
[3]周伟.叠峰藏径, 追寻秀居:探索云南少数民族民居的绿色更新[J].云南建筑, 2013.
[4]柏文峰, 曾志海, 董博.云南绿色乡土建筑研究与实践[J].动感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 2010.
[5]艾茗, 马庶平, 罗文兵.云南建筑绿色实践探讨[J].云南建筑, 2010.
[6]郭金玉, 李毅, 铁燕, 高天霞.中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在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建筑节能中的应用[J].西南给排水, 2010.
[7]贾爽, 李浩冰.基于昆明本土的被动式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研究[J].云南建筑, 2014.
温和地区 篇2
一、当前居民消费价格不会出现过高的涨幅
和上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期不同, 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不存在10%以上的大幅度上涨条件, 主要是受入下几方面的制约:
(一) 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幅度受到消费能力制约
收入的增长速度制约消费的增长速度, 消费的增长速度制约居民消费价格的涨幅。
1997年以来, 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慢于GDP的增长速度:从可比价来看, 1997~2010年, 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 农村居民纯收入年均增长5%, 而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 人均收入的增长慢于人均GDP的增长, 也就是说消费需求的增长明显慢于供给的增长。从现价来看, 1997~2010年, 现价GDP年均增长13.2%, 而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6%, 低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2.6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3%, 低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4.9个百分点 (见表1) 。这说明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 国民经济生产供给的增长速度一直大于居民购买力的增长速度。
正是由于居民收入增长的缓慢, 导致居民消费增长的缓慢。1997年以来,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 (名义) 增长率一直低于现价人均GDP的增长速度:1997~2009年, 我国人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2%, 而同期居民名义消费水平年均仅增长9.7%, 比同期人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慢3.5个百分点 (见表1) 。而居民消费增长的缓慢, 正是制约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大幅度上涨的关键所在。
(二) 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幅度受到边际消费倾向弱化的制约
在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同时, 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严重, 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增长大大慢于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 有些低收入群体和贫困群体的绝对收入甚至是下降的。在社会创造的财富一定的情况下, 少数暴富阶层得到的越多, 多数普通居民得到的就越少, 造成居民收入增长的边际消费倾向越来越小, 消费增长乏力, 进一步抑制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从居民收入增长结构来看, 表2、表3是1998~2009年按不同收入分组的城镇、农村居民全年收入及增长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城镇居民中困难户、最低收入户和低收入户年均总收入增长幅度分别为7.5%、8.2%和9.4%, 而最高收入、高收入户的收入增长分别为14.5%和15.0%, 大大高于困难户、最低收入户和低收入户的增长速度。从表3也可以看出农村居民收入相应的现象。持续的居民收入增长差距的扩大, 将使低收入居民的财富与高收入阶层的差距迅速扩大, 影响低收入居民的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而低收入阶层收入增长的边界消费效应是最高的, 因此低收入阶层收入增长的缓慢, 影响了消费的增长速度, 因而制约了与居民消费直接相关的下游商品特别是消费价格的上涨。
(三) 1997~2008年, 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一直在向企业和政府倾斜, 企业的利润增长速度高达30%左右, 政府的财政收入在20%~30%, 而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不到10%。尽管在政府投资、企业投资高速增长的拉动下, 会导致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 但由于居民消费能力的制约,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不会有效地传导到居民消费价格。
2000~2010年, 上游的采掘工业出厂价格累计上涨159.3%, 年均上涨10%;原材料工业出厂价格累计上涨56.5%, 年均上涨4.6%;而下游的加工工业出厂价格累计上涨8.5%, 年均上涨0.8%;一般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上涨6.5%, 年均上涨0.6%;而耐用消费品出厂价格累计则是下降了24.8%, 年均下降2.8%。比较可知, 下游行业的商品价格涨幅明显小于上游行业商品价格涨幅, 甚至是下降的。 (见表4)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 主要是因为上游产品多是属于资源性产品, 而我国是资源短缺性国家, 如原油、有色金属、天然橡胶等, 或者是汽车、房地产行业等发展较快的支柱产业需求的原材料产品等, 因此上游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而下游行业产品价格之所以涨幅不大甚至是下降, 主要是与之相关的工业消费品需求增长缓慢的影响。
此外, 政府对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控制也是影响上下游产品价格传导不畅的重要原因。目前居民用电、居民用燃气、居民冬季取暖、居民用水等公共服务价格以及教育、医疗、药品、铁路运费、成品油等价格均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不同程度的控制, 使得其价格不能随意上涨, 因而对下游行业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 特别是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影响明显减小。此外, 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较大, 通货膨胀压力较强时, 政府还可以对企业和行业的提价行为进行约谈、备案、劝说延缓提价等措施, 在特殊情况下, 还可直接限制企业的涨价行为, 从而制约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幅度。
(四) 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幅度受到社保机制不健全的制约
在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保障功能不完善的情况下, 普通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不足, 消费能力下降, 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支出对普通居民的压力越来越大, 大大地制约了即期消费的增长, 从而抑制了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
尽管当前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略有加快, 但总体上仍然慢于GDP的增长, 加之社会保障体制功能的欠缺, 居民的消费能力还是被大大制约了, 因此拉动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动力不足。从居民的消费能力与市场供给能力的比较来看, 不存在促使居民消费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条件, 5%的价格总水平涨幅是现阶段的高临界值, 超过5%的价格总水平是居民、政府和企业都难以忍受的。
二、现阶段我国价格总水平将以温和上涨为主要运行态势
尽管现阶段居民收入还不可能迅速出现大幅度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不太可能出现持续的大幅度上涨, 但涨幅将明显高于90年代后期和本世纪前几年, 3~5%的价格涨幅将是这一时期的正常状态。
首先, 我国政府把消费增长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平稳、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近两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农民及城市中低收入阶层居民收入的增长, 例如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综合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 以及增加社保支出、提高城市最低收入水平、提高退休人员工资等, 并加速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提高社会保障体制的功能, 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民和城市低收入阶层居民的消费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疏解了消费增长的瓶颈制约, 有效地促进了消费的增长, 这是促使居民消费价格由低水平变化到温和上涨的主要原因。
其次, 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从成本和需求两方面促进价格总水平的温和上涨。目前, 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价格已经出现了一轮大幅度的上涨, 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比较收益明显增加, 这使得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和外出打工之间有了可选择的余地, 这是雇主不得不提高农民工工资的主要原因。而农民工工资的提高, 有效地促进了城市劳动者工资的增长, 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劳动力的价格。加之政府积极地, 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行最低工资制度, 以及从劳动法律规章等方面加强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力度, 促进了劳动者工资的稳定增加, 进而从成本和需求两方面影响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第三, 目前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农产品价格均已经入高位运行时代, 而我国又是资源短缺及资源消费大国, 国际市场会充分利用中国需求大的因素尽可能地抬高资源的市场价格, 从而加剧输入性价格上涨的压力。另外, 为了节约资源,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我国也会主动利用价格等经济手段, 通过适当提高资源价格或者资源税收的手段迫使企业减少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也将在客观上促进资源价格的上涨并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幅度。
此外, 由于环境污染压力较大, 以及国内外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成度的进一步提高, 经济发展的环境保护支出也将越来越大, 这也将促使生产成本的迅速增加, 并推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三、保持价格运行相对平稳应采取的措施
(一) 要重视对价格总水平涨幅的调控
对价格总水平涨幅的适当控制是完全必要的。尽管目前价格总水平运行属于温和的上涨, 但由于主要目前价格总水平上涨是由于部分生活必需品较大幅度的上涨拉动的, 因而其影响是很大的, 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对价格涨幅进行调控, 对社会发出有效而适度的信号, 有效地引导价格预期 (通常的叫通胀预期管理) 。从企业本身的利益出发, 企业有较强的涨价欲望, 只要有条件, 都会尽可能地提价以获取更大的利润, 特别是在经济增长的上升期、出现突发性事件、市场供求出现不平衡等情况下, 都会出现借机涨价的情况。这些涨价, 有的合理, 有的不合理政府对此要加以分析进行合理的控制, 特别是一些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商品价格, 如生活必需的重要食品、垄断性商品及服务、资源性商品等, 必须加以必要调控。
(二) 要重视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
现阶段居民消费价格变化的特点, 是结构性价格上涨与普遍性价格上涨相结合的特点, 以结构性价格上涨为主, 主要是生活必需的食品、以及垄断性、资源性商品及服务价格涨幅较大, 辅以其他生活消费品及服务价格的小幅上涨的运行态势。在这种价格变化的格局下, 即使是3%~5%的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 对中低收入居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因此在控制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的同时, 要把更大的精力放到增加中低收入居民对价格涨幅的承受能力上来:
首先要增加居民货币收入, 特别是增加中低阶层居民的货币收入;
其次, 增加政府的福利支出, 政府应该承担更大的公共和福利支出责任, 不能只强调政府减负;
第三, 建立稳定的、有效地职工工资增长机制, 在法律法规上强制职工工资的合理增长;
第四, 增强社会保障体制的保障功能;
第五, 编制低收入阶层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 把价格指数涨幅与政府的补贴联动, 价格涨则补贴增, 确保低收入居民不在价格上涨较多的情况下, 生活质量出现大幅度下降。
(三) 对结构性价格上涨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方法, 目前最好的措施是加强菜篮子、米袋子工程的建设
从现实来看, 我国的价格还主要是结构性价格上涨, 引起价格上涨的主要是食品价格。食品中主要是粮食、蔬菜、猪肉等价格大幅度上涨引发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而我国粮食、蔬菜、猪肉等食品价格的上涨主要是供给问题而不是需求问题, 因此就不能用控制需求总量特别是控制货币总量的方法来控制价格的上涨, 而应增加具体产品的供给。最适合的方法就是加强米袋子、菜篮子工程的建设, 切实落实米袋子、菜篮子的省长、市长负责制。
菜篮子、米袋子工程的建设, 对于大城市的价格稳定具有重要意义。90年代我国大规模的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卓有成效, 对于价格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后来房地产建设和开发区建设, 占用了大量城市周边的良田, 城市鲜菜种植面积的大量减少, 以及产粮地区种粮面积的大幅度减少, 导致城市鲜菜的自我供给率大幅度下降, 一些产粮大省成为缺粮大省, 这是目前各地粮食以及蔬菜价格大幅度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 稳定物价必须从菜篮子、米袋子工程抓起。
首先要扩大城市蔬菜的种植面积, 尽量提高蔬菜的自给率。
其次要加强城市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的建设, 促进农产品的流通。政府要扶持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的建设, 有效地降低市场摊位的租金和其他费用。在特定的情况下要对特定的农产品市场和特定的农产品经营户加以经营补贴, 以稳定价格。
第三, 加强粮食储备, 不但要加强中央政府的粮食储备, 也要加强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 特别是要加强缺粮大省的地方储备。要强化缺粮大省的省、市 (地) 两级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确定粮食储备的省、市长负责制。
第四, 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长期确定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制度, 不但在高速公路上采取绿色通道制度, 也应在铁路运输上采取必要的农产品优惠运输制度。目前, 农产品生产的集中性和地域性大大增强, 蔬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长途运输成为当前农产品流通的特点, 运输费用成为拉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高速公路收费较高, 铁路运输也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收费现象, 而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生产的利润很低, 运费占了流通环节的较大部分。因此, 有必要降低运输的费用, 让利于民。
第五、对于郊区农民直接运粮、运菜进城销售的现象要鼓励引导, 不能以整顿城市市容为理由设置障碍甚至进行打击。
PMI:经济温和增长 篇3
我国出口进入缓慢爬升阶段。9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消息,2009年8月,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4.0%,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指数为57.9%,环比上升0.6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6.3%,环比上升0.8个百分点;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8%,仍置于临界点以下。其中,11个分类指标均呈现“V”形反转态势。在投资的带动下,工业生产已经持续6个月维持在扩张状态,各种工业品产量大幅回升。而作为生产的先行指标,出口订单指数已连续三个月处于50以上的扩张状态。显示出口在外围经济复苏的推动下进入了缓慢爬升阶段。
PMI指数预示未来经济将温和增长,其中有两层含义:第一,经济回升的趋势将延续;第二,回升力度将是温和的。这主要表现在;终端需求的恢复仍不能过分乐观,对外需的回升更值得谨慎,温和的需求和强劲上升的购进价格将对企业经营构成压力。异动行业包括化学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
PMI指数仍然在扩张区间,但涨势略显疲态。5~8月份是PMI指数的传统“淡季”,但7月份的PMI指数“淡季不淡”。8月份的PMI指数没有延续7月份的强势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第一,PMI指数仍然在50以上的扩张区间上升,说明经济继续回升的趋势可以延续;第二,PMI指数已经不能支持“经济继续超预期快速回升”的结论,未来经济复苏的力度将是温和的。
终端需求恢复仍不容乐观, 外需更甚, 新订单指数56.3, 比上月高出0.8个百分点。依然可以确认需求回升的趋势在延续。但不利的是出口新订单指数与上月持平, 考虑到8月份是为下半年消费旺季做生产准备的时期,出口订单止升似乎预示外需复苏总体上仍不很强劲。
对比季节性规律,需求恢复的弱势更加明显。从历史情况看,新订单指数在8月份应该是快速回升,出口订单指数应该是在高位攀升,但在2009年8月份,这些情况都没有发生。这也印证了此前关于“2009年出口复苏的力度有限”的判断。
购进价格指数继续大幅攀升。在几乎所有的分类指数温和攀升的情况下,购进价格指数快速攀升,从7月份的59.9上升到62.6。2008年以来快速上升,这反映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这和终端需求的缓慢恢复形成反差,最终构成企业的经营压力。
异动行业包括化学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主要表现在:化学制品业“逆势”走强,行业PMI指数50.3,升至扩张水平;褐色金属业PMI指数高位快速下滑;通用设备制造业超常增长;纺织业PMI指数仍在扩张水平下徘徊,预示未来将“旺季不旺”。(摘自:《中国经营报》、全景网编辑:王露)
●全球制造业PMI创出26个月来最高纪录
温和型猪瘟的防控 篇4
猪瘟属于高度传染性疾病,有较高的死亡率,对养猪影响巨大,已经成为制约养猪发展的重要的疾病,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热稽留和小血管病变引发大范围出血、梗塞和坏死等。由于养猪过程中管理粗放、饲养环境恶劣、免疫接种应激反应等因素的干扰,该病表现出新的临床特征,出现温和型病发状态和混合感染,致使死亡率加大,导致大批猪只死亡,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报告一起非典型的温和性猪瘟病例,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发病猪场有目前有存栏生猪116 头其中大部分猪为25kg左右的仔猪,2015 年2 月下旬,部分仔猪出现流鼻涕、呼吸时呈腹式,偶尔出现打喷嚏和咳嗽等感冒症状,体温在39~42℃波动。病发初期户主参照感冒进行相关的治疗,但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不能对疾病做到有效控制。随病情发展至3月初,部分仔猪出现关节肿大、行走摇摆等临床症状,还有的出现神经症状。畜主在饲料中投食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治疗,肌肉注射头孢拉啶、制菌磺等药物,但效果不明显,3 月中旬仔猪出现死亡现象,仔猪在频临死亡市出现神经症状,笔者受邀前往诊治。
2 临床症状
发病猪只精神颓废,无食欲,背毛耸立,怕冷,喜欢几头猪卧在一起取暖,喜卧驱赶时难以站立,呼吸困难,叫声嘶哑,有点病猪出现痛苦声,鼻腔和口腔内有淡黄色的液体流出,体温最高可到42℃,在四肢、耳根和腹部皮下的皮肤出现出血斑点。口腔黏膜和眼结膜出现发绀现象,排便困难,大便呈球状表面附带粘稠性物质。病程稍长的仔猪精神萎顿,不愿走动,捕捉检查时,没有任何反应,体温37.8℃。新发病猪不愿走动,体温39.5℃,声音嘶哑。仔猪腹泻如水、青黄色,无神,多数仔猪喜卧堆叠,被毛粗乱,死胎体表皮肤出现紫斑。
3 剖检症状
全身淋巴结呈现暗红色肿大并有出血现象。支气管内有大量黏膜中液体,黏膜发炎,切面有大理石状花纹。肾脏呈现土黄色,表面出现针尖大小出血斑点。盲肠和结肠内有大小不等的溃疡面。脾脏出现肿大,边缘有坏死呈现紫黑色。肠道内有明显的出血。胸腔和心包腔内被淡粉色的液体充盈,肺脏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和变干、气肿等现象。心脏心肌出现扩张和松弛,心内膜、膀胱和喉头等部位的局部出现出血点。关节腔内被黄色的积液充盈。颈部皮下有胶东状黄色液体,血管内有暗红色的血液流出。
4实验室诊断
4.1血清学检查
无合并感染的情况下,患猪瘟时白细胞和血小板也减少,但有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增多,有些败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慢性猪瘟出血变化之后,血小板恢复正常,诊断应注意鉴别。
4.2 细菌学检查
无菌采取病猪的血、肝、脾、肾、淋巴结等样品镜检和分离培养,如为阴性,猪瘟的可能性较大;如为阳性,应注意分析流行病学、病理解剖等资料进行综合判断,特别是不应该被并发感染的细菌性疾病所迷惑,以免诊断失误。
4.3 鉴别诊断
在临床上表现上该病与最急性肺疫、败血性链球菌病、猪副伤寒急性猪瘟与急性猪丹毒、弓形体病等疾病相同之处,因做好甄别。
5 防控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猪舍内外的消毒,严禁无关人员出入圈舍;病重仔猪立即扑杀深埋。同时将发病猪隔离治疗,对污染的圈舍用具和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大棚内空气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密闭蒸,圈舍地面用2%~3%的火碱水清洗。
5.2 紧急疫苗接种
病发初期,对有患病症状的猪只进行隔离,并对2 周龄以上的仔猪和架子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育肥猪按10 头份,仔猪按15 头份、种猪按20 头份的量剂进行肌肉注射,首先对无症状的猪进行注射,再对有症状的猪进行紧急免疫。
5.3 中药
玄参14g,连翘13g,桔梗16g,枳壳14g,荆芥7g,车前子16g,麦冬16g,生地7g,生石膏30g,薄荷7g,银花25g,蒲公英20g,甘草10g,共研磨成细末,百米粥为引冲灌,1 剂/d,分2 次服用。
5.4 西药防治
红霉素60 万U,用注射水10m L混合溶解后与5%~10%的葡萄糖注射150m L,一次静注(40kg以上的猪),2 次/d。
6 讨论
6.1 提倡自繁自养
必要引进种猪时,对将要购入的种猪进行鉴别诊断,正常时才能引用;要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工作,舍内定期消毒,粪肥运到指定地点作生物热处理,出入猪场猪舍消毒。
6.2 定期开展免疫监测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度,进行适时的疫苗接种。通过对仔猪母源抗体的监测,能够制定恰当的免疫时间,以防止疫苗中和母源抗体或出现免疫空白期,还能够减少盲目的多次免疫。
6.3 染疫猪场猪瘟的净化
扑杀病猪和疑似病猪及消毒,实施超前免疫方案,坚持3 年。全群种猪逐头检测猪瘟抗体,淘汰猪瘟持续感染种猪,加强免疫,然后再检测猪瘟抗体,反复多次直到完全淘汰猪瘟持续感染种猪。
6.4 增强抵抗力、促进康复
浅谈温和的教育方式 篇5
家长满以为这次肯定能把孩子管过来。没想到, 在一次周五放学后, 很晚都没有孩子的身影, 向附近同学打听, 得知他又去了网吧。家长将孩子从网吧拎了出来。回到家后, 又是一顿毒打, 周六家长要加班, 怕他又去网吧, 于是就把孩子锁在家中。谁知等家长下班回来, 发现孩子竟打碎了窗玻璃, 逃了出去, 又去了网吧。
为了为儿子戒掉“网瘾”, 这位家长可谓绞尽脑汁, 煞费苦心, 但结果孩子变本加厉越发不可收拾。这位家长无可奈何的叹息:每次孩子犯了错误, 我都认真地对待和教育了, 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我耐心地听完后, 首先肯定家长是一个负责的好家长, 然后感谢家长如此信任老师。之后我给家长分析指出, 教育就像治水一样, 宜疏不宜堵, 应该改变教育方法。
于是家长按我的建议, 首先和孩子促膝交谈, 约法三章:放学得马上回家, 回到家就写作业, 写完作业以后可以和小伙伴在院子里玩一会儿。以上条款做到, 周六可以玩游戏。
此后, 家长起初每天接孩子放学, 一个月后隔天接孩子放学, 又过了半个月, 我建议家长让孩子自己放学回家, 家长则在孩子放学的路上暗中跟踪一段时间。这期间, 我意识到孩子步入高年级后, 生活圈子和社交圈子逐渐扩大, 心理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再不是老师和家长一言堂能解决得了的了。
这个学生身上发生的事不是个例, 具有普遍性。于是我下意识在班里利用班会和相关课文, 和学生畅谈理想, 让他们知道:成天沉湎于游戏, 理想只是空想;同时, 我将家里的图书拿出来, 在班里建立了图书角, 引导孩子们多读书。我和学生还畅谈网络, 一有机会就让学生在学校亲自上网查资料, 同时教会学生上网、建邮箱, 上飞信, 和学生课余时间网上互动。尤其特别关注有“网瘾”的这个孩子, 只要是有上机的机会, 我首选让他尝试。据那位家长反映, 孩子后来再也没有去过网吧, 回到家就写作业, 看书, 那个聪明懂事的娃娃又重新回来了。家长为了奖励孩子, 干脆给孩子买了一台电脑。现在, 这位学生不在沉沦在电脑游戏、网络游戏中, 而是将电脑完全变成了学习的辅助工具。
渐渐的, 班里的孩子们也在悄悄变化着:谈论的话题由电脑游戏转到了怎样利用搜索引擎, 课间的说骂逗笑被一本本有营养的课外书取而代之。
案例分析: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北风与南风打赌, 看谁的力量更强大, 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先试, 无论怎样猛烈地吹, 行人只会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 人们就热得敞开了大衣……
我发现这位家长先前教育孩子的方式与“北风”有着惊人的相似, 北风一上场就采用非常粗鲁的方式, 猛施淫威, 企图将人们身上的衣服强行吹掉, 结果事与愿违:因为寒冷, 反而将衣服裹得越紧——强迫的方式非但没有起到丝毫作用, 反而令人有了更多的防御和抵抗。
回到先前的例子, 孩子做错了事, 大人一味采取强硬的方式迫使孩子就范, 结果孩子表面服气, 心里却是不服, 一转身可能就会把大人的话忘得一干二净了。在长期的暴力下, 孩子更可能产生逆反和抵触心理, 你不让我做, 我偏要这样做。教育的结果适得其反。
这位家长后来采取了南风方式。尽管南风只是轻轻地吹, 但他的温暖却令人无法抗拒, 让人不自觉得主动脱掉了身上的衣服。对孩子也应如此:采取和缓一点的方式, 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如果能以大海般的胸怀容纳孩子的无知, 以春风化雨般的温暖感动孩子的心灵, 让他们在无形中主动摘取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多采用南风效应, 或许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郭永.班主任需要教育智慧.中国民族教育, 2011, (1) .
[2]段丽丽.心桥.河北教育 (综合) , 2010, (5) .
[3]“我该怎么办”栏目2010年讨论题预告.班主任, 2010, (9) .
[4]董建华.对几类特殊性格学生的管理秘诀.班主任, 2010, (12) .
[5]邢海艳.只要正确引导就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新课程学习 (学术教育) , 2010.
肉鸡温和型禽流感防治 篇6
一、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肉鸡发生禽流感后, 精神不振, 或闭眼沉郁, 扎堆靠近热源, 体温升高, 发烧严重鸡将头插入翅内或双腿之间。拉黄白色稀便或绿色粪便, 有时肛门处粘附淡绿色或白色粪便。呼吸困难, 打呼噜, 呼噜声如蛙鸣叫, 有的鸡咳嗽时有尖叫声, 甩鼻, 流泪, 肿眼或肿头。鸡冠和肉垂发绀, 腿部鳞片发红或发紫, 鳞片下层出血。无并发症时死亡率一般为2%~20%, 并发其他疾病时可达30%~80%, 甚至更高。
剖检,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气管栓塞。肺脏瘀血、水肿、发黑;气囊混浊, 严重者可见炒鸡蛋样黄色干酪样物;鼻腔黏膜充血、出血, 气管环出血, 内有灰白色黏液或干酪样物;支气管、细支气管内有黄白色干酪样物。病鸡多因窒息蹦高而死亡。二是引起肾肿、花斑肾和严重肾出血, 使用通肾药物效果不明显。三是引发气囊炎, 气囊中出现干酪样物。四是引起肺脏大面积坏死。此外, 病鸡头部皮下胶冻样水肿, 颈部皮下、大腿内侧皮下、腹部皮下脂肪等处, 常见针尖状或点状出血。胸腺肿胀, 有细小出血点。
二、控制措施
1. 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 给鸡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一批肉鸡出栏后, 要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清除粪便杂物, 用消毒液涮洗, 待干燥后, 每立方米空间用42毫升福尔马林、21毫克高锰酸钾进行熏蒸消毒, 空舍30~60天后再熏蒸一次, 方可进下一批肉鸡。
鸡群在整个饲养过程中, 要保证合理的饲养密度, 注意通风换气和保温, 粪便要及时清理, 经常进行带鸡消毒, 水槽、料槽定时用消毒液涮洗。
2. 疫苗免疫
市场上有标准株流感疫苗, 如H9单苗, 新流、新支流等联苗。H9型禽流感标准株单苗在蛋鸡上应用效果很好, 在现代化、标准化完全封闭的鸡场应用效果也明显, 但如果用在靠自然通风为主的普通鸡舍, 这种疫苗就体现不了任何价值。因为, 这种标准株的疫苗对当地流行株和变异株几乎没有任何保护率。大型规模化鸡场可以进行血清学检测, 使用适合本场实际的疫苗进行免疫, 才能真正有效。
3. 加强免疫空白期的鸡群保健
提前用中药 (如黄芪多糖等) 提高免疫力, 尽量选用质量好的维生素、鱼肝油。当鸡群中发现有眼睛变形、流眼泪等现象时, 应对病鸡剖检, 确诊后, 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实践证明诊断越及时给药越早, 治疗效果越好, 损失越小。中药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生地黄、连翘、栀子、生石膏、玄参、黄芩、龙胆、甜地丁、知母、麦冬等, 配合黄芪多糖, 一般有较好效果。
4. 控制继发感染
温和型猪瘟发生原因及控制 篇7
1 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特点
本病大小猪只均可发生,以50 kg左右猪多发,有些病例是免疫过猪瘟活疫苗的。本病呈散发流行,病程多为10~15 d,有的长达1个月以上。
病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0.8~41.8℃,鼻干、口渴、减食或停食,尿黄赤,消瘦,长期便秘或排干球状粪便,粪便常混有血液、黏液或白色的假膜,个别病例后期下痢。大部分患猪四肢下部及腹下、耳部有瘀血性紫斑,其尾巴干枯甚至坏死。有些全身颤抖,后肢无力,步态不稳等。
2 剖检变化
病猪咽峡、软腭处和扁桃腺有白色坏死点或溃疡,胃底区片状充血、出血。大肠回盲瓣可见钮扣状溃疡。胆肿大,其边缘出血,呈暗红色。
3 诊断
3.1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和剖检变化诊断本例为温和型猪瘟。
3.2 此病症状与猪弓形体病极为相似,应注意鉴别。
4 防控
4.1 对体质较好的10例患猪试用猪瘟兔化弱毒苗20头份进行肌肉注射,结果注射15 d后,7例痊愈,3例死亡。
对体质较弱的严重病例进行扑杀深埋处理,以切断传染源。同时猪舍用2%NaOH热溶液消毒。
4.2 对邻近猪只、周边地区猪用猪瘟兔化弱毒苗4 mL紧急预防接种,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每周用强力消毒灵带体消毒1次。
5 病因分析
5.1 本次疫情是因部分养殖户防疫意识淡薄,对动物防疫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愿打防疫针引起的。
5.2 有的农村养殖户缺乏科学养殖知识,饲养管理水平跟不上。
5.3 已用猪瘟弱毒苗免疫过的猪只亦有发病,其主要原因是“免疫失败”或者“免疫减弱”。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免疫人员技术差、操作不当或因其他疫病造成免疫不完全,免疫不确定;农户防疫知识缺乏,未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初次免疫受母源抗体影响,未及时补充免疫,免疫间隔时间过长;长期使用猪瘟兔化弱毒苗1头份注射,免疫剂量不够,造成抗体水平不高或时间较长后抗体水平下降。
6 预防
6.1 加强宣传,提高防疫意识。对疾病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彻底改变“重治轻防”的陋习,坚持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预防。
6.2 加强培训,提高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农户的饲养管理水平。
6.3 实行异地引种准入制度,引种前必须到当地动物防疫部门申报。猪引回后必须进行隔离、观察,确认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
6.4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21日龄仔猪实行猪瘟免疫,肉猪用猪瘟脾淋苗1头份进行预防注射,种公猪每年一次2头份注射,母猪在断奶后、配种前用2头份进行免疫注射。
【温和地区】推荐阅读:
温和的弹药08-13
《一个温和的建议》06-17
温和近义词07-03
蛋鸡温和型流感防治10-25
温和型流感的鉴别诊断07-25
温和的老虎爸爸作文500字10-16
面试是一种双向考核 温和主义招聘政策08-18
西北地区与东部地区05-23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教案09-28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