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客户综合授信(精选3篇)
个人客户综合授信 篇1
摘要:商业银行对客户进行授信评级是其内部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经营效益。目前,学术界和银行界从不同的角度对银行授信评级作出了探索,部分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实践。本文引入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思想、理论与方法,从评价模式和评价要素两个层次,系统地探讨了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在授信评级中的应用现状及其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在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时,应用“三维立体”模型并引入状态空间划分理论,以克服其现有缺陷。
关键词:商业银行,授信评级,多指标综合评价,评价模式,评价要素,三维立体评价模型,状态空间划分理论
当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商业银行的支持,同样,商业银行的发展与壮大也不能缺少企业的参与,因此建立并维系良好的市场型银企关系十分必要。其中,资金是银企关系的主线,信用是银企关系的基础。然而,银行在其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贷款资产信用风险的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大,严重影响着银企关系乃至整个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贷款资产信用风险发生的原因,不仅包括银行因经营压力,甚至个人利益等因素造成的认知弱化、信贷风险管理缺失等问题,缺乏有效的授信评级机制也是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贷款信用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核心,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借款人进行信用风险评级,即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首先对借款人不能履约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并把这种可能性划分为几个等级,以此作为标准来区分借款人资信的优劣,进而做出贷款与否的决定。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面对当前动荡的国际金融形势,银行业应更清醒地认识到强化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授信评级体系,从源头上防范贷款信用风险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授信管理侧重于授信后管理,已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授信前的风险分析与评价方面则存在需要改进与完善的地方。
信用等级是反映客户偿还债务能力的相对尺度,主要从市场竞争力、资产流动性、管理水平等方面评定客户履行相应经济承诺的能力及其可信任程度,并通过与评级事项有关的参数进行横向比较和综合评价,以简单、直观的符号如AAA、AA、A、BBB等表示评价结果。信用评级对商业银行、社会公众、企业自身及出资人都很重要,是了解企业的首选窗口。银行在确定信用评级内容时一般遵循多种原则,如国际上的“5C”原则,即从品质、能力、资本、担保和环境条件等五个方面评价企业的信用状况的原则。我国各主要商业银行也相继制定了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级的方法。
商业银行在做出贷款决策之前,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的评价,属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范畴,因此,商业银行在对客户进行评级时可引入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思想、理论和方法,使授信评级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从而有效降低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本文正是基于这种分析,拟建立新的模型以实现多指标综合评价与商业银行客户授信评级的有效结合。
一、多指标综合评价思想、理论和方法在授信评级中的应用现状
(一)授信评级中的评价模式分析
综合评价模式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直接评价”模式。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都采用该种模式。尽管有些商业银行的授信评级过程与该模式的流程有所出入,但就其思想和本质而言,仍符合“直接评价”模式。此模式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二是“先分类后评价”模式。该模式本质上属于排序评价。候选方案的取舍不仅取决于自身,而且取决于其他方案的状态,商业银行的授信评级行为更多的是将客户自身与既有标准进行比较,因此,该模式很少应用于客户授信评级。三是“先学习后评价”模式。实现“学习”,必须具备一定量的样本,样本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商业银行要建立各类客户信用数据库,如冶金、化工、机械、贸易等各行业客户信用数据库,并用这些已认可的知识来评估客户信用状况。神经网络就是此类模式的代表。以广泛采用的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为例[1],它将评价指标个数定为输入结点数,可将信用状况分为两种模式,即输出结果有两个,并采用如下的形式表示:良好(1,0),不良(0,1);亦可分为五级,中间节点的个数应该小于输入节点数且大于输出节点数,通过公式计算确定中间节点个数。同时,确定隐含层、输出层的神经元的传递函数及网络训练的训练次数、精确度、学习速率等参数,将同类企业的已确认的结果作为训练数据,被评价客户的指标值作为测试数据,将神经网络优化算法分类程序存放在M文件wl.m中,并在Matlab中执行M文件,从而得到评估结果。应用以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为代表的“先学习后评价”模式,充分利用已认可的数据,结合计算机智能技术,可有效地提高评级的简便性与结果的可靠性。此外,继神经网络之后,又一机器学习领域的方法———支持向量机(SVM)也被用于授信评级。有的文献[2,3]对此进行了应用研究,还有文献[4]则将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与支持向量机结合起来共同用于授信评级。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应根据实际条件选择有效的评价模式作为主要的评价模式进行授信评级,同时将其他模式作为授信评级的辅助参考模式,作为对主要模式的一种补充或验证。
(二)授信评级中的评价要素分析
评价模式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在授信评级中的应用,而评价要素则从微观的角度阐述了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与授信评级的关系。任何一项综合评价活动的实现都是通过评价要素完成的。评价要素是评价活动的支撑,通常包括评价者、评价指标、指标权重、评价模型、评价对象等[5,6]。本文围绕前四个要素,探讨其在授信评级中的具体应用。
1.评价者分析。
授信评级从评价内容上看,既含有“软评价”(如企业基本素质等)成分,也含有“硬评价”(如财务结构等)成分。相对于“硬评价”而言,“软评价”更依赖于评价者的知识和经验。由于参与授信评级的人员在知识结构、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加之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因此,有必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实施群组评价。群组的设置及评价方式是评价活动的关键,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可借鉴评价小组对话式评价等方式,充分利用专家集体的知识与经验,提高授信分析、预测的准确性。群组评价的关键在于指标权重与评价指标值的确定上。同时,要根据群组成员的知识、经验及对其企业的了解程度,对评价者赋予不同的评分权重,即引入专家权威因子。
2.评价指标分析。
授信评级指标分析包含指标体系的建立、内部结构的设置及评价指标一致化与无量纲化处理等内容,这是授信评级研究的重点。指标体系是对银行客户资信状况的全面反映,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要遵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并呈递阶结构列示,其一级指标可用状态向量x=[x1,x2,...,xm]T表征。目前,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已建立各自的授信评级体系,如中国工商银行的信用评级内容包括领导者素质、经济实力、资金结构、经营效益、信誉状况和发展前景等六个方面;交通银行的信用评级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企业发展潜力、行业状况、管理状况、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等八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国内也有研究者针对指标体系作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如张燕卿[7]指出现行的评级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包括过度偏好规模而忽略其他综合因素、大多只反映企业过去而忽视未来的偿债能力,并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及28个二级指标;朱子云[8]指出商业银行客户信用等级评判应当综合考虑客户守信程度、客户财务风险程度和客户经营风险程度的三个层次等因素,应当从信贷资源回报率、经营成果依存度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判,并构建了客户授信等级评判系统;覃发艳[9]汇总了工、农、中、建、交等商业银行的财务评价指标,建立了商业银行小企业客户评级指标体系,并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做了实证研究。笔者认为,关于评价指标,商业银行应在遵守中国人民银行及银监会相关法规的基础上,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授信评级指标,同时应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规模设置不同的指标体系,并根据评估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进行调整,体现合规性、动态性和及时性;关于指标值(尤指定性指标),可充分利用评价者的知识与经验,在指标值形式上,可尝试采用模糊数等形式,并与采用其他形式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提高授信评级的可靠性。
3.指标权重分析。
目前,部分商业银行进行授信评级时,存在着指标权重“粒度”过大,方法过于简单的现象。由于授信评级多属于整体评价,而非排序评价,因此,指标赋权更多地采用主观赋权法,但目前已有研究者采用层次分析法[10]等方法为信贷决策者提供定量的赋权分析技术,这种技术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关于权重,鉴于其重要性,笔者认为应引入群体知识与经验,将指标权重与评价者要素结合起来,如可采用群体AHP、群体序关系分析法等方法,同时亦可结合某些智能技术,如粗糙集(Rough set)算法,将多个客户样本信息用Rosetta软件进行约简,提取“知识”,找出影响企业信用状况的核心因素,完成对指标权重的优化。
4.评价模型分析。
通过模型y=f(w,x)将各指标合成为一个值,以反映银行客户信用的综合状况,其中w称为权重向量,x称为状态向量。要对客户的信用状况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估,选择合适的评价模型尤为关键。目前,有关商业银行信用量化评级模型的研究,主要有综合打分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而在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实践中,部分银行仅采用综合打分法来评定企业的信用等级,综合评价的方法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与应用。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主要有:王小明[11]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评级中涉及的各种信用测度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对现有各种评级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等作了必要的比较研究,并提出了建立信用风险评级模型的基本设想;尹宗成等[12]在分析风险、信用风险概念的基础上,对国内外主要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评述;有文献[13]则将模糊积分(Fuzzy integral)引入到商业贷款信用评级中来,模糊积分不要求指标相互独立,只要求指标满足单调性即可,因为授信评级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采用模糊积分模型可使评价结果更接近客观实际。
二、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在授信评级中的应用创新
通过研读文献可发现,学术界对有关商业银行授信评级模型的研究已从传统方法转向人工智能方法,从采用单一方法分析转向采用组合方法分析,但这些方法在实践中存在一个问题,即这些方法都属于静态评价方法(基于历史重复的假设),只能反映客户的历史,无法反映其未来的信用变化情况,而借款人未来的财务状况对商业银行来说意义更大,因此,应采用能动态预测借款企业未来信用变化的评估方法。笔者建议可尝试采用“三维立体”评价模型[14]。“三维”是指历史维、现状维与未来维。此类模型将历史信息、现时状况及未来集合在一起,通过y=t=∑31ωtyt给出综合评价值。ω1、ω2、ω3是分别对应历史、现状、将来这三维的权重系数,由授信评级专家给出,y3是授信评级专家对客户未来发展的估计值。该模型具有注重历史、立足现在、考虑未来的特点,充分考虑了商业银行客户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收集的评价信息全面,形成了一个“三维”评价结构,具有动态性,符合授信评级的要求。
进行综合评价,并不意味着只注重整体,而忽视局部,例如有些客户的综合评价值虽然较高,但其部分指标可能较低,这种情况仍然存在风险隐患。从系统学的角度出发,一个系统的内部如果是协调的,那么系统的整体功效应该是高的;相反,如果系统的内部是不协调的,尽管它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大的功效,但整体效益仍相对偏低。因此,评价系统的运行状况应注重它的内部整体效益。多指标综合评价一般采用线性模型收集信息,但对于线性模型而言,评价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弥补性,其对“弱指标”并不敏感,即某些较低的指标值可以通过较高的指标值来线性弥补,因而最后的综合评价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被评估客户的内部情况,这也是线性模型的主要缺陷。为此可引入状态空间划分理论[15],将m维状态空间D按照一定的分类线(既定标准)划分为三个部分(A、B和C,D=A∪B∪C),根据指标值将指标对应到D的不同部分。对于落入低水平空间C(各项指标值均低于低标准分类线)的客户基本上不予以考虑,虽然其内部是协调的,但整体效益偏低;对于落入空间A或B(各项指标值均高于低标准分类线)的客户可予以考虑,尤其对于落入高水平空间A(各项指标值均高于高标准分类线)的客户可优先考虑;对有的指标值在空间A,而有的指标值在空间B或C的客户则要具体分析。只有那些整体效益高且各项指标协调的客户才是商业银行理想的信贷客户。
三、结语
将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我国商业银行客户的授信评级,将有力地促进银行授信评级的科学化,提高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水平。商业银行实施授信评级应针对各种技术特有的优势,结合评估环境状况,注重多种综合评价方法的组合使用,发挥各种技术、方法的优点,克服其缺点。随着对不断发展的数学、统计学、计算机智能技术等理论与方法的吸收借鉴,商业银行将引入更多简单易行、符合银行授信评级特点的综合评价方法。这不仅能有效地拓展综合评价技术的应用范围,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授信评级的可靠性。
个人客户综合授信 篇2
个人综合授信协议
甲方(授信人):
住所:邮编:
电话:传真:
乙方(授信申请人):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通信地址:
甲乙双方为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本着平等、互利、诚信的原则,经协商一致,就甲方为乙方提供综合授信额度事宜达成如下协议,并共同遵守。
第一条授信额度
一、甲方同意向乙方提供本金总额为(等值)人民币(小写)的授信额度(外币业务按业务发生当日甲方的内部折算价折算)。
二、□甲方和乙方原签订的编号的《》项下的未清偿贷款本息余额,自协议生效之日起自动纳入本协议项下,直接占用本协议项下授信额度(如本条使用。请在□中打√;如本条不适用,请在□中打×)。
第二条授信期间
一、授信期间自本协议生效之日起至年月日止。乙方应在该授信期间内使用额度,超过该授信期间甲方不再新增办理本协议项下单项授信业务。
二、本协议项下单项授信业务起始日应在上述授信期间内,到期日(含展期后的到期日)可以晚于授信期间到期日。授信期间届满后,甲乙双方依照本协议已实际发生的单项授信业务所产生的债权债务不受影响。
三、乙方自本协议生效日起一年内从未使用额度的,授信自动终止。
第三条 授信担保
一、乙方必须根据甲方的要求为履行本协议及其项下个具体合同提供担保。本协议项下的担保方式可以为保证担保、抵押担保、质押担保或其他担保方式中的一项或数项。
二、本协议项下借款的担保方式及担保的具体内容详见本协议中担保条款及包括但不限于下列相关
担保合同和文件的约定:
(一)合同编号为的保证担保合同。
(二)合同编号为的抵押担保合同。
(三)合同编号为的质押担保合同。
(四)其他:。
三、乙方在此确认:甲方有权自由选择行驶本协议项下任意全部或部分担保合同和文件中的权利,以实现甲方的债权,同时乙方放弃对甲方上述选择的一切抗辩。
第四条授信额度的使用
一、在授信期间内,乙方按照以下第种方式使用授信额度。
A.循环使用。即乙方在授信期间内可向甲方连续、循环申请使用授信额度,乙方在本协议项下各
类授信业务本金余额之和不超过授信额度。
B.一次性使用。即乙方在授信期间内向甲方申请办理的各类授信业务本金累计发生额不超过授信额
度,不可循环,累计用完为止。
C.部分循环,部分一次性使用,具体使用安排如下:
二、在授信期间内,乙方申请叙做协议项下的单项授信业务须满足下列前提条件:
(一)乙方必须逐笔申请,经甲方审批同意并由双方签订具体合同;
(二)开立甲方要求的为完成单项授信业务所必需的账户;
(三)满足具体合同中约定的其他叙做业务前提条件或放款前提条件;
(四)保证金已交纳或者甲方要求的担保已生效并持续保持有效;
(五)甲方认为乙方应予满足的其他条件。
三、本协议项下单项授信业务的金额、币种、期限、利率和计息方法、借款用途、还款方式等要素
应根据乙方的需要及甲方的相关规定由双方协商确定,并在双方签订的具体合同中予以确定。
四、乙方按照甲方的有关规定办妥授信及贷款的相关手续后,甲方将本协议项下的融资款项划入具
体合同制定的结算账户内,且甲方有权直接从具体合同中约定的还款账户中扣收本协议项下借款的本金和利息。
第五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
(一)有权了解乙方的个人资信状况和经济状况,要求乙方提供与授信额度有关的资料。
(二)有权监督乙方按本协议及各具体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贷款。
(三)乙方未能履行本协议和/或各具体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甲方有权停止提供授信额度内乙方尚未使用的贷款,并要求乙方提前归还授信额度内已发放的贷款。
(四)在乙方发生伤残、失业、搬迁、婚姻变动、工作变动、抵(质)押物贬值等情况,甲方依自主判断认为可能对甲方债权产生不利影响的状况时,甲方有权随时调整或取消对乙方的授信额度,停止提供授信额度内乙方尚未使用的贷款,并要求乙方立即清偿本协议项下贷款本息及一切相关的费用,或将本协议项下的所有债务转让到甲方同意接受的第三方名下,或提供∕增加甲方同意接受的新的担保措施。
(五)如乙方贷款逾期的,甲方有权通过在公众媒体上以公告的方式对乙方进行贷款的催收,乙方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不利后果。
二、甲方的义务
(一)应当对乙方的财产、账户等个人资料情况保密,但本协议另有约定或甲方为实现债权而采取的合理行为除外。
(二)应当按本协议约定的事项执行。
第六条 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乙方的权利:
(一)有权按本协议约定的条件向甲方申请使用授信额度。
(二)在取得甲方书面同意后,有权向第三方转让债务。
二、乙方的义务:
(一)应当如实提供甲方要求提供的文件资料,以及相关的信息,并配合甲方的调查、审查和检查工作。
(二)应接受甲方对乙方个人资信、还款能力、财产状况、抵押物价值、保证人担保能力的重新评估,接受甲方对其使用信贷资金情况和有关个人财务情况的监督。
(三)应按各具体合同及借款借据及相应凭证的约定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并确保还款账户内有足额还款资金。
(四)确保向甲方提供的所有资料是真实、准确、完整和有效的。
(五)必须依照各具体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贷款。保证不利用本协议项下的贷款从事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活动,不用于投资股票、期货、债券等国家监督部门禁止银行贷款进入的领域,且不用于注册企业和投资入股等股本性投资。
第七条 违约事件
一、乙方向甲方提供虚假的资料或隐瞒真实的情况;
二、乙方未能按本协议或各具体合同的约定偿还贷款本息的。
三、乙方未按本协议或各具体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贷款,不接受或逃避甲方对其使用信贷资金情况的监督。
四、乙方发生伤残、失业、搬迁、婚姻变动、工作变动、经营变动等任何改变,且甲方依其自主判
断认为可能危及本协议项下债权实现,甲方要求乙方立即清偿本协议项下贷款本息及一切相关的费用,或将本协议项下的所有债务转让到甲方同意接受的第三方名下,或提供∕增加甲方同意接受的新的担保措施,而乙方拒绝的。
五、乙方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接受继承、遗赠后不按甲方要求继承协议及各具体合同义务的。
六、乙方有怠于管理和追索其到期债权,或以无偿及其他不适当方式处分现有主要财产等转移财产
或其他逃避债务行为的。
七、乙方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被依法受到其他强制措施或被有关机关采取了限制其某项权利的措
施,影响其履行本协议义务的。
八、乙方未经甲方书面同意,擅自将本协议项下的债务转让的。
第八条 违约处理
乙方出现本协议第七条规定的任一种违约事件,甲方有权分别或同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无须向乙方提前发出任何通知,停止发放授信额度内乙方未使用的贷款。
二、无须向乙方提前发出任何通知,提前收回授信额度内已发放贷款的本息和相关的费用。
三、无须向乙方提前发出任何通知,直接从乙方在甲方所属银行系统内开立的账户中扣收乙方应予
偿还的债务本金、利息、罚息及汇差损失;账户中的未到期款项视为提前到期。账户币种与甲方业务计价币种不同的,按扣款当天甲方确定的汇率折算;
四、提高本协议项下贷款的利率;
五、处分担保财产,以所得价款优先受偿或者向担保方追索;
六、提前解除本协议及各具体合同;
七、甲方认为必要和可能的任何其他措施。
第九条 争议的解决
协议各方约定选择下列()种方式解决本协议的争议:
A.由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B.由仲裁委员会仲裁。
C.有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按照金融争议仲裁规则进行仲裁。
在诉讼或仲裁期间,本协议不涉及争议的条款仍须履行。
第十条 协议的效力
一、本协议经甲方的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公章(或信贷专用章),且乙方签字之日起
生效,至本协议项下所有贷款本息及一切相关费用清偿完毕之日止自动失效。
二、本协议一式份,双方当事人各一份,其余暂由甲方保存,以交相关部门或人士登记、备案
或存档;每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一条 其他事项
一、甲方给予乙方的宽限、优惠或延缓行使本协议项下的相关权利,均不影响、损害或限制甲方依
照本协议和法律法规享有的一切权益,也不视为甲方对本协议项下相关权利的放弃。
二、除本协议另有约定外,本协议经双方书面同意可以修改、补充或解除,在达成书面协议前,本
协议仍然有效。本协议的任何修改和补充均构成本协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本协议任何条款的无效均不影响其他条款的效力。
四、本协议和具体合同中的标题和业务名称仅为方便而使用,不得用于对当事方权利义务关系的解
释。
五、乙方在此同意并授权:甲方有权向包括但不限于产权登记部门、经有权机关确认的个人信用征
信机构、乙方的业务合作机构等相关部门(机构)提供和查询乙方的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本协议项下的信息、乙方的个人信息和财产信息、以及其他有权机关要求或依法律规定需要提供的信息等。
六、本协议及各具体合同如涉及二人或以上共同债务人的,共同债务人中任何一人对本协议项下全
部债务均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清偿义务。如其中一人违反本协议约定义务,甲方有权向任一债务人追索,要求其承担全部债务。
七、本协议争议适用法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本协议的解释,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交易习惯进
行;本协议未尽事宜均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规定办理,法律法规没有相应规定的,由各方协商执行。
八、本协议经公证机关办理公证并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后,若乙方不履行协议约定,甲方有权向人民
法院直接申请强制执行。
九、本协议项下所有具体合同为本协议附件,是本协议的组成部分,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具体合同包括但不限于借款合同、相关业务申请书、借款借据、担保合同和文件、通知书、乙方向甲方提交或做出的其他有效性得到甲方确认的申请、承诺或保证以及当事人双方就本协议
未尽事宜、变更事项达成的其他书面补充协议等。
十、乙方保证向甲方提供的通讯地址、联系方式、营业执照、个人身份证等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和合法性,并承诺在上述信息变动之日起五日内书面通知甲方。甲方根据上述信息发出的主张权利的有关凭据,一经发出七天后即视为送达,因上述信息有误或未能及时更新而造成乙方未能收到甲方主张权利的有关凭据而产生的后果均由乙方承担。
十一、补充约定(本条约定与本协议其它约定有冲突时,以本条约定的内容为准):
十二、乙方声明:甲方已提请乙方特别注意有关双方权利义务的全部条款,并对其作全面、准确的理解。甲方已经应乙方的要求对上述条款做出相应的说明。乙方已阅读本协议所有条款并对本协议条款的含义及相应的法律后果已全部通晓并充分理解。并愿意接受协议全部内容。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签约地点:
个人客户综合授信 篇3
一、我国的传统授信模式
当前, 我国银行的授信业务主要还是由不同业务部门进行管理, 按照银行业务活动的性质分设不同的部门, 各部门负责各自的业务范围, 缺乏交流和往来, 如信贷部常规贷款业务, 国际业务部受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对于很多私行高端客户来说短期信贷频繁, 重复手续尤其繁复。对银行来说, 随着银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 这一信贷体系越来越受客观形势的制约, 同时, 缺乏对客户风险的统一控制, 难免就会有多头授信、分散授信等现象和问题发生。
为解决这一系列银行信贷业务的问题, 方便多层级客户的日常生活工作, 银行逐步在推行统一授信, 将客户的信用统一纳入一个管理系统中来。
二、个人综合授信及授信额度的意义
从国际领先实践来看, 国外银行对高端客户普遍推动了“全面客户关系”经营, 即客户的资产不仅是自己的部分, 还包括其签约授权的家庭成员、所属企业在银行的金融资产。即以“全面客户关系”的资产为参照, 对私人银行客户设置统一的授信额度, 真正实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授信, 而不是以“产品”为中心的额度。另外, 基于综合授信总额度, 再分别设置各融资产品的分额度, 实现总额度、分额度同时监测、同时控制, 降低风险。
个人综合授信的诞生, 将信贷业务模式上升到客户层面。
一旦客户获得了综合授信的额度, 在授信期间, 额度是可以循环支用的, 每次支用手续简单, 几乎是随用随借, 快速便利。期间的额度上限会根据客户的偿债能力和信用水平动态变化, 以实现风险的动态管理, 也方便了银行整体控制个人信贷风险。这是金融服务业的一大进步。
三、我国现有的银行个人综合授信产品及系统
相对于国外综合授信和风险控制相对完善的情况下, 国内的综合授信业务这些年才刚刚起步。国内银行中比较有代表性的, 个人综合授信产品或者类似于个人综合授信的业务已经陆续出现在金融市场上。
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几家银行领先推出基于客户在银行的特定资产给予客户授信额度并支持循环使用的融资业务, 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其中, 农行的综合授信涵盖各种信用、抵质押及担保方式下的授信额度, 即“个人客户综合授信额度=质押授信额度+抵押授信额度+保证授信额度+信用授信额度”。
工商银行的“个人贷款最高额担保”, 这只是综合授信体系的一部分, 主要以抵质押为中心的贷款, 缺少保证额度和信用额度, 相当于综合授信的小范围实施。
交通银行和浦发银行的个人综合授信的总额度授予涉及抵质押额度、信用额度和担保额度。华夏银行、兴业银行等也各自开发了相关个人综合授信业务产品。建设银行也处于系统的开发阶段, 预计将会更加完整地纳入各项贷款产品。
各家银行对风险的统一掌控, 能更好地解决银行对同一客户的多头授信, 对不同种类业务分散授信等弊病。
四、我国现有个人综合授信体系的风险管理现状审视及制度管理思考
近年来, 各家大大小小的银行都一直强调风险观念, 这是信贷业务管理的本质要求。但是目前商业银行注重扩张, 重短利而轻发展, 重营销开发而轻风险控制。对“最高额度综合授信”缺乏基本的完整的概念, 而是大多带有片面和实用性的色彩, 没有在实际上贯彻统一授信思想, 失去了综合授信的初衷。
中医有言:病在肌肤, 祸在血脉。
银行往往为寻找资金出路, 追寻高业绩, 倾向于选择高速发展的热门产业, 偏爱于交通、电信等国有垄断型客户群体, 对这些产业的发展过于乐观。一定程度上消弱了银行的信贷风险识别、计量和控制能力。就比如近两年“大跃进”的铁路建设, 建行对铁道部贷款余额一千多亿, 不理会四大行贷款过度集中的警示, 不在乎风险集中, 当动车高铁事故频发之后, 才开始调高利率, 收回各级分行贷款权。这一桩桩实例足够银行冷静下来, 真正地从内部风险管理流程体系, 从业务细则上来重新梳理一下现代银行业应该走的路线和风格。
个人综合授信作为一种提前的额度授予, 除了带有常规信贷产品普遍的风险外, 存在着它特有的风险。以下是本文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综合授信管理的三点思考:
1. 债务违约清偿的抵质押关联。
传统的债项是与抵质押品一对一关联的, 一旦违约发生, 直接清偿相关抵质押品。但是综合授信中总额度里的子产品很难与抵质押品关联, 债务违约清偿时, 综合授信中是多对一, 所以在系统设计的时候, 可能就要在清偿环节做出抵质押品清偿顺序筛选。
2. 统一授信体系的信息准确性。
在目前中国的征信体系不完善的条件下, 信息不准确会造成授信工作失误, 授信体系的建立有一定难度。各银行的征信体系通常由各银行自己做, 并且不会对外公布, 属“商业机密”。在《指引》文件中, 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授信管理部门与其他银行之间就客户调查资料建立沟通机制。银行间是竞争关系, 不愿意把自己调查到的资料给竞争对手看, 只有发生类似“德隆系”之类的危机, 几家银行作为债权团时, 才会想到要加强沟通。所以在统一的征信体系上还有待发展。
3. 强化商业银行内部授信管理。
【个人客户综合授信】推荐阅读:
个人授信客户职业及收入证明12-04
个人客户市场开拓与潜在客户挖掘08-27
个人客户关系06-17
个人理财客户09-01
商业银行个人客户05-27
工行个人客户经理考试07-19
个人客户财务情况分析09-01
个人客户风险控制模型10-11
个人客户经理竞聘报告10-27
个人客户信息采集表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