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常见病

2024-10-14

社区常见病(通用9篇)

社区常见病 篇1

第一节传染病预防控制总论

一、传染病定义

指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 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给人以及相互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二、传播途径

1.经空气传播:如:SARS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麻疹、水痘、百日咳等。

2.经水传播:许多肠道传染病, 如:伤寒、痢疾、霍乱、甲型或戊型肝炎等。

3.经食物传播:肠道传染病等可经此途径传播。

4.接触传播:如狂犬病、手足口病等。

5.经节肢动物、其他动物传播:如出血热、乙脑等。

6.经土壤传播:如破伤风等。

7.医源性传播: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8.垂直传播:如风疹、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三、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 预防性措施

1.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饮水、食品卫生管理、医疗废弃物管理等。

2.预防接种:接种各种疫苗。

3.健康教育:使群众了解传染病防治等相关知识。

4.国境卫生检疫: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检疫传染病:鼠疫、霍乱、黄热病、病毒性流感、麻痹型脊髓灰质炎、斑疹伤寒、回归热、疟疾等。

(二) 控制性措施

1.疫情报告

(1) 法定报告传染病: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2)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3)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4)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 以及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2) 责任疫情报告人: (1) 规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 (2) 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3)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 城镇应于2小时内, 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4) 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 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报告; (5)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 在24小时内报告。

2.管理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

(1) 隔离治疗。

(2) 隔离观察。

(3) 应急预防接种。

3.切断传播途径

(1) 呼吸道传染病。 (1) 日常防控:开窗通风、阳光照射、湿式扫除、常规消毒; (2) 疫情处理:开窗通风、消毒、停止集体活动。

(2) 消化道传染病。 (1) 日常防控:严把“病从口入”,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 疫情处理:消毒、销毁可疑食物、灭蝇、防蝇。

(3) 虫媒传播疾病。 (1) 日常防控:避免叮咬和被其污染食物水源等, 减少其数量; (2) 疫情处理:加强相关病媒治理。

(4) 接触传播疾病。 (1) 日常防控:不共用日常生活用品, 勤洗手; (2) 疫情处理:消毒。

(5) 血液传播疾病。 (1) 日常防控: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 洁身自爱, 安全套的使用, 使用合格血制品; (2) 疫情处理:封存销毁, 安全套的使用。

(6) 土壤传播疾病。 (1) 日常防控: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 减少破损皮肤接触污染土壤; (2) 疫情处理:焚毁, 消毒。

4.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疫苗、药物预防、健康教育、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复习题

1.传染病的预防性措施包括哪些?

2.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第二节麻疹

一、概述

1.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潜伏期:7~21天, 10~11天常见。

二、流行基本环节

1.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一般认为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病人咳嗽、喷嚏时, 病毒随飞沫排出, 直接到达易感者的呼吸道或眼结合膜而致感染。

3.易感人群:未患过麻疹, 也未接种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病后有较持久的免疫力。通常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6个月以下的婴儿具有母体免疫力, 极少发病。麻疹活疫苗预防接种后可获有效免疫力, 但抗体水平可逐年下降, 因此如再接触传染源还可发病。

三、主要临床表现

1.发热。

2.出疹 (全身性斑丘疹) , 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 (喷嚏、流涕) 或结膜炎 (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水肿) 症状之一者。

3.麻疹黏膜斑 (K o p l i k’s spots) :双侧第一臼齿颊黏膜上, 针尖大小白色小点。

4.发热3天后出疹, 3天疹出齐后才开始消退, 再3天疹基本退尽。

5.并发症:肺炎 (约占麻疹死亡病例的90%以上) 、喉炎、中耳炎、心血管功能不全 (多见于2岁以下的患儿) 、脑炎 (发病率为0.1%~0.2%) 及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S S P E, 病死率约15%) 。

四、免疫接种

接种麻风腮三联疫苗 (M M R) , 属于联合疫苗。

复习题

简述麻疹的流行基本环节。

第三节风疹

一、概述

1.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病。

2.潜伏期:14~21天。

二、流行基本环节

1.传染源:病人和带病毒者, 出疹前后传染性最强。胎儿期也可患先天性风疹, 因此患病新生儿也可作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由病人鼻咽部排出, 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为主, 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使胎儿受感染导致先天畸形。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可获得巩固的免疫力。

三、主要临床表现

1.发热。

2.淋巴结肿大 (耳后、枕下) 。

3.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4.风疹的皮疹第一天即可布满全身, 第二天先出现于面部的皮疹已开始消退, 3日内基本消失。故有“3日麻疹”之称。

5.并发症: (1) 关节炎、关节痛, 儿童少见, 成年妇女多见; (2) 风疹性全脑炎; (3) 出血性表现, 常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 神经炎, 多见于成人; (5) 睾丸炎, 少见。

四、免疫接种

接种麻风腮三联疫苗。复习题

简述风疹的流行基本环节。

第四节流行性腮腺炎

一、概述

1.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流腮) 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潜伏期:14~25天。

二、流行基本环节

1.传染源:人是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唯一宿主, 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病人自腮腺肿大之前7天到肿大后9天, 均可从唾液中分离到病毒。

2.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但儿童发病多见, 病后可获得巩固的免疫力。

三、主要临床表现

1.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

2.伴发热、轻度不适。

3.并发症: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

四、免疫接种

接种麻风腮三联疫苗。

复习题

简述呼吸系统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第五节百日咳

一、概述

1.由百日咳杆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潜伏期:平均7~10天。

二、流行基本环节

1.传染源: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 发病前l~2天至病程3周内传染性最强;带菌者及不典型病人均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传播范围一般在病人周围2.5米之内。很少通过其他媒介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 以婴幼儿最易感染。

三、主要临床表现

1.卡他期:患儿出现流涕、打喷嚏、咳嗽、眼结膜充血等感冒症状, 可伴有低热或中度发热;3~4日后卡他症状好转, 但咳嗽日渐加重, 进人痉咳期。

2.痉咳期:阵发性痉咳为本期特征, 在咳嗽末深长吸气, 发出高音调的鸡鸣样吼声, 如此反复发作。

3.恢复期:痉咳发作次数逐渐减少, 咳嗽减轻, 其他症状亦随之好转, 逐渐恢复。

4.并发症: (1) 常继发其他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肺炎; (2) 百日咳脑病, 病情严重, 表现为反复抽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可伴有脑膜刺激征或病理反射阳性等体征; (3) 因剧烈咳嗽, 腹腔内压力增高可发生脐疝、腹股沟斜疝或直肠脱垂等症。

四、免疫接种

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 (D T P) 。

【复习题】

简述百日咳流行基本环节。

第六节白喉

一、概述

1.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潜伏期1~7天, 一般为2~4天。

二、流行基本环节

1.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白喉病人在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通过被污染的手、玩具、文具、餐具及手帕等传播。偶有通过污染牛奶而引起流行的报道。亦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受染。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儿童易感性最高;新生儿通过胎盘及母乳获得免疫力, 到1岁时几乎全消失。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易感性逐渐增高。

三、主要临床表现

1.灰白色假膜形成:咽白喉最常见, 占发病人数的80%左右;鼻白喉, 较为少见, 多见于婴幼儿。

2.眼、耳及外阴部白喉多为继发性。皮肤白喉在热带地区较多见, 病程长, 皮损往往经久不愈, 愈合后可有黑色素沉着。

3.患者很少有全身中毒症状, 但可发生末梢神经麻痹。

四、免疫接种

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

复习题

简述白喉基本流行环节。

社区常见病 篇2

海淀某街道2009年招录社区工作者面试真题 1.介绍一下自己,说说自己的优点,缺点,爱好 2.如何接电话

3.社区待遇不高,你怎么看待 4.怎么组织开会

5.领导在公开场合对你进行了不公正的批评,你怎么办 宁波江东社区工作者面试题目

1、“真诚是与人交流的一把钥匙”,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漫画题,上面话着一个妈妈拿着一碗好吃的对孩子说:“快吃,别让奶奶看见。”孩子拿着好吃的对奶奶说:“奶奶,快吃,别让妈妈看到。”妈妈一脸的窘迫。

3、如何整合利用社区资源。

1、某地级市选拔一批80后做干部,引起了群众不满,政府人员解释说,我们这样的小县城,如果不这样做怎么能留住人才呢?对此你怎么看?

2、领导让你调查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你打算如何开展工作?

3、单位新进一同事,眼高手低,工作不安心,领导让你帮忙教育他,但他却有抵触情绪,你怎么办?

4、假如你是拆迁办领导,由于拆迁款没有发放到位,群众围攻拆迁人员,你该怎么办? 白下24号下午的:

1、你为什么选择社工?你的初衷是什么?

2、社区里养狗引起不满,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 秦淮24号上午的:

1、社区居委会主要都干些什么工作?

2、有人办低保,条件不符合,领导不在,你怎么办? 秦淮24号下午的:

1、怎样建设好居委会?

2、一对下岗夫妻在校区内违章搭建了摊位,现在要强行拆除,作为社工你要怎么办? 白下上午的面试题

1、社供应该有哪些素质

2、楼上漏水,楼下的向居委会反映,你如何处理? 白下区下午面试题:

1.你为什么选择社工?你的初衷是什么? 答:首先,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社会的安定有序。社区是社会最基层的组织,他们虽然在组织结构中的层次不高,但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却具有重要的作用,没有社区的稳定,就没有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因此,如果能够进入社区这个基层组织工作,为社会和国家的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将会是我的荣幸。

其次,从社区发展的角度来说,在目前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社区除了保持稳定外,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与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需要一群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补充进社区的基层工作队伍,而我认为我恰属于这方面的人才,我的所学一定能够为社区的发展作出贡献。

最后,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说,作为一名刚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我现在最欠缺的就是经验,包括社会经验和工作经

验,而进入社区基层工作,恰恰能够拟补我这方面的不足。通过为社区居民服务,我能够有机会与更多的人打交道,从而积累社会经验;通过担任相关职务,处理具体的各种事务,我能够积累工作经验。所以,我相信通过担任社区工作者,我个人的发展将会有长足的进步。

2.社区里养狗引起不满,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

第一,调查清楚情况,包括社区里有多少养狗的居民以及其他居民不满主要原因在哪(造成环境污染还是狗咬伤人等); 第二,若调查结果表明确实是养狗的居民造成的小区环境或居民安全等问题,首先就要在社区内粘贴告示,告知养狗居民注意事项,保持社区环境整洁与社区和谐;

第三,再有就是主持和召开居民代表会议,主要请来养狗的居民代表与其他居民代表,双方共同协商提出解决方案,解除不满;

第四,在社区内组织类似宠物交流活动、开展社区宠物健康与安全教育活动等、建议和支持养狗的居民定期给狗打狂犬疫苗等;

秦淮24号上午的:

1、社区居委会主要都干些什么工作?

答: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而并非国家行政机关,其在授权情况下,可以行施部分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行政职能。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2、有人办低保,条件不符合,领导不在,你怎么办?

答:第一,耐心解说:跟案主解释清楚,办社保具体需要怎样的条件,为什么案主条件不符;

第二,如果案主却有困难,可以先行登记下来,让其回去后等待回复。待主任回来后向其汇报,商讨并调查案主的实际情况后,再按照规定处理。并及时通知案主。

第三,若案主因失业来申请低保的,应鼓励其或其家人再就业,积极参与社区就业培训,实现上岗就业。

秦淮24号下午的:

1、怎样建设好居委会?

答:居委会的建设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1)调查研究,全面准确分析居委会现状。

以居民服务为中心,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兴办有关服务事业

(2)选好班子,配齐配强居委会干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掌握居委会干部的条件、广开居委会干部来源渠道、民主选举)(3)找准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困难

2、一对下岗夫妻在社区内违章搭建了摊位,现在要强行拆除,作为社工你要怎么办?

答:第一,违章搭建摊位不符合国家规定,给社区环境和安全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依法应予拆除;

第二,针对案主是下岗夫妻,生活较困难,拆除摊位后其生活来源将被打断,作为社区工作者首先应安抚案主情绪,耐心跟案主解释清楚违建的危害;了解案主夫妻的实际情况,根据需求积极与各方协调帮助夫妻二人重新寻找合适合法的摊位;

第三,发挥和利用社区资源,鼓励案主参与社区再就业培训,争取上岗就业,解决生活问题。

常见的社区工作者面试题目

1.社区的工资,待遇都不高,为什么来社区工作 2.你从事社区工作的优势与不足?

3、你了解社区居委会工作吗?

4、你将来打算如何干?

5、你对社会工作有什么看法?

6、你认为你是否能做好社区工作?

7、有人说腐败是经济的润滑剂,你怎么看?

8、城市有许多外来人口、作为社区工作者你怎样做好外来人口的管理和教育工作?

9、你的领导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你怎么办?

10、领导安排你和同事去做件事,而这个同事不想和你去,你怎么办 ?

11、外省有考察团来你们社区考察,你怎么接待?

12、你认为社区孤寡老人最缺少的是什么?

13、一个居民来办事,领导不在,你怎么办?

14、你被提拨后,你的2个同事,其中一个对你很好,另一个对你不好,你怎么办?

15、作为一名城管干部,上面安排你到公共户单位种树、搞绿化,可是公共户单位不给你搞,你怎么办?

16、你觉得社区工作能否体现你的人生价值?

17、有人说社区工作任务多、事情多、待遇少,你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18、街道领导紧急布置了一项XX工作,你将如何完成?

19、谈谈你如果做好老龄工作?

20、如何解决社区内的具体问题(可能是家庭矛盾,可以是赡养问题、邻里纠纷„„)

21、你遇到过什么挫折,你从中获得了什么。

22、你的缺点是什么。

23、八一建军节快到了,要你组织一个活动,你怎么办?

24、社区居委会安排你主持一次居民会议,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做好准备?

25、你对城市社区居委会的性质有哪些了解?

26、如果你所在的社区有一批成年残疾人,你打算怎样帮助他们?

27、结合你了解的情况,谈谈当前我国有哪些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

28、如何处理空巢老人问题?

29、你工作能力比较强 同事都来找你帮忙 有时候把他自己的工作也给你干,认为你肯定有时间,你怎么办?接受还是拒绝?

30、你工作是相对比较艰苦的,你做了好心理准备吗?之后你打算如何开展工作?怎么办?

31、现在商品房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又申请不上,已经是个普遍存在的的问题,如果让你对此问题写个报告,你会如何开展调查。

32、四个词语“挫折,机遇,慈善,成功”。编个故事,要求包含上述的四个词语,次序可以颠倒?

33、有关医疗改革,说现行的医疗制度存在问题,所以新的医疗改革要推出,你认为新的医疗制度应主要关注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

34、如果你所在的社区旁边正在施工,而居民对施工的噪音很有意见,那么作为居委会的社区工作者你应该如何解决 4

这个问题?

35、请你为社区居民做一份爱心活动的策划。

36、居民区边有个无照菜市场,有的居民支持,认为买菜方便,有的居民反对,扰民,你作为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如何解决双方矛盾? 37.谈谈怎样理解平常心?

38.社区内新开一家宠物医院,手续齐全合法,方便了养宠物的居民,但遭到了很多人反对,如果你是社区工作者 怎么做?

39.社区要举办一个关于消防安全的讲座,如果交由你负责,怎么做才能圆满举办? 40.你对高考人数下降的看法是怎样的? 41.关于硕士论文造假,有何想法 42如何宣传文明风尚,卫生宣传会议 43.与红十字会合作招募减灾防灾的志愿者 44.社区公告栏的利用

45.评价时事热点1跳骚市场 2隔窗抛物3.宅男宅女4.垃圾分类

一般都是四个类型

1、时事政策类 就是问你对当前某个热点问题的看法

2、应急处理类 比如群体上访事件 你怎么处理啊 或者你出差开会 前天晚上突然把稿子弄丢了 怎么办呀之类的 就是考察应变能力的

3、人际关系类 你跟同事、跟领导、跟社区居民等等怎样搞好关系 比如出现了矛盾你怎么处理呀 比如你跟他们之间有误会 你怎么办呀

4、组织计划类 一般都是让你组织个活动 比如社区要搞个联谊会 让你组织一下呀 或者领导分配给你一个什么调研任务 让你列一下计划啊~ 1.一个是漫画,画了几头驴在拉磨,然后让你根据漫画自己说想到的

第一要学习驴的精神啊,认真干活,虽然枯燥,但是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第二,不要学驴,只顾低头拉磨,要有明确目标,还要学会跟同事朋友的合作

2.你在的社区有一个五十多的人,酗酒,邻居都不满意,你怎么处理 一边安抚其他居民情绪,一边要劝说

主要的是要搞清楚他为什么酗酒,是精神空虚,还是因为家里矛盾 帮助解决问题才是根源

五十多是退休的年纪,要是因为退休精神空虚,就吸引他参加社区的兴趣班什么的

3.你在社区办的一个活动引起了媒体的注意,电视台到你所在的社区进行采访,让你负责接待,你如何安排 首先要确定好人家来的时间地点,人物

然后社区的人也得通知到吧,要有相关领导来,得排好领导的档期吧 再然后,要借势,借电视台的势宣传社区品牌,4.社区如何帮助空巢老人 分析:

1、作为我们工作者应该进行一下详细的调查:调查空巢老人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做好登记,记录好老人子女的联系方式。

2、和老人子女沟通,希望他们能够常回家陪陪父母

现在社会分工细化、生活节奏很快,子女的确没时间照顾父母,这一点也要理解

3、组织社区内的志愿者,多多照顾老人,看看老人有什么需要,进行上门服务

4、社区卫生院的医生也经常上门对老人进行一下简单检查,虽然满足不了老人的需要,但是也体现了政府对老人的关怀

这道题目就是主体分析法 社区的空巢老人:社区、老人

再进行一下细化:社区包括工作者、志愿者、社区医院的医疗工作着 老人的家庭包括老人和老人的子女 都进行一下分析就可以了 5.高考人数减少,你的看法:

一、人数减少的原因有很多,应该进行综合、全面、具体的分析。

二、1、今年本身的毕业生人数就很少,因此与往年相比人数就减少。(具体原因和属相有关,这是民间的传说。)

2、很多人已经把目光放到了别的地方,比如出国留学。

2、重庆出现了万人弃考事件,读书无用论又风起。这是有一定原因的,由于经济危机,就业困难,很多人都认为读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不如索性就早点就业。

4、个别地区的学校老师很不负责,盲目追求升学率,让那些成绩较低的学生弃考,以提高学校升学率

三、具体原因具体分析

有了好出路更好,但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不能因为经济危机不好就业就不去念书,这是错误的,毕竟这是知识型的社会,知识是第一生产力 但是有的考生放弃高考去参加职高考试,这也是分流,这也是社会的需要,这要给与肯定,并支持。对于一些学校盲目追求升学率要予以检查批评,谁都没有权利决定考生的命运。6.谈你对大家都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看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3.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最后,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更有责任和义务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切实发挥在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增强模范意识。7. 社区居民跳舞,打球影响周围居民生活,你怎么处理

好事,和他们协商,在固定的时间出来活动,可以组织演出,比赛,让其他居民看到社区文化的丰富多彩。8.对流动人口普查,你怎么做

1、宣传有关流动人口的各项政策。在普查登记的同时向流动人口发放普查宣传用品,宣传劳动法、企业用工规定、普及法律知识。

2、提供手续办理的一条龙服务。

3、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的管理体系。在普查的基础上,建立流动人口“一户一档”的台帐制度、流动人口信息库等,对流动人口实行信息化管理。同时,每个社区还可以明确一名流动人口管理信息员,负责日常本辖区内流动人口变动 6

情况的收集和整理,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离开户籍地或流入务工地的流出人员,采取定期与用工单位沟通联系的方式,实行动态管理,随时了解和掌握流动人口的详细情况,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总之,流动人口的普查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配合的系统工程,普查工作者只有点、线、面结合,灵活普查,才能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完成,为政府研究制定人口发展战略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策提供依据,并为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服务 9.针对目前高校学位论文抄袭严重的现象,谈谈你的观点。从学生的角度讲。。从学校和老师的角度讲。。从社会的角度讲。。

10.小区内新开了一家宠物店,手续齐全、经营合法,受到了一部分人居民的欢迎。但同时也遭到了一部分人的反对,要求其迁出小区。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你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小区的和谐其实就是小区内居民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而社区工作者的就是在中间发挥一个沟通桥梁的作用。针对反映的情况,实地调查居民反对宠物店的原因,比如噪音、气味等,确保宠物店的合法经营的基础上,建议其对以上情况进行改进。

同时对持反对意见的居民进行解释。。

11.为了提高安全建设,小区准备近期举办一场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你怎么来操作此事? 针对活动性质确定活动主题、参加人员、活动计划,报领导征求意见,确定方案; 明确责任,分工到人,确保活动的执行到位;

活动执行过程,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活动总结、报领导。

12..现在有一批新进来的大学生社工,被分在各个居委会,你怎么使这些大学生社工能尽快的上手工作? 先不分工,观察一阵,根据个人特点分工

13现在出现了很多的新型社区,传统的社区已经开始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了,你认为该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 加快脚步,利用科学的现代观改善

14王梅没有工作,母亲是农村妇女,长期有病在身,父亲听力有障碍,但有稳定的工作,但是收入不高;她的丈夫在半年前下岗了,生活困难,几个月前还生了宝宝,经济更是拮据,夫妻经常吵架,王梅有了焦虑和消极的情绪,如果你去做工作,你会怎么做?

首先看看有什么适合她个人的工作,或低保边缘的优惠政策,思想上多开导

15,小区内很多人晚上看世界杯,打扰了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如果你是名社区工作者,你会怎么做? 1 与当事人协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肯定他们对世界杯的热情 否定他们扰邻行为 2 对其进行法制教育 宣传居民法相关法律等等 3 让他们白天看重播 晚上早点休息 4 组织社区居民白天周末一起看球 沟通感情

14.社区工作者的待遇并不高,为什么选择来社区工作?

第一,政府重视,已经着手解决。第二,社区工作者是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和不怕吃苦不计报酬的恒心,为人民而工作,非为钱财,第三社区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青年的历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青年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第四 待遇不高的情况下,我们更要艰苦朴素,克服种种困难。

分析:

1.组织类的考题,社区工作者的组织能力还表现为组织具体专业活动的能力,如社会调查、会议主持、行政管理、方案策划以及推动社会行动或运动的知识与技能。优秀的社区工作者能够通过分析、策划、检讨、激励、咨询、教育、谈判等手段、挖掘和利用一切潜能。

关于组织活动,要注意活动的指导思想,要往大方向上靠,还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协调好各方的关系其他的就是计划上报审批后执行,注意安排好时间地点安保问题。为了不桎梏大家的思考空间,这里不具体指明是什么工作,有可能关系到卫生,社保,综治、民调、计生等方面。

2.谈谈你如果做好老龄工作(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各社区老年人口数量激增,与老龄相关的工作非常容易考到,做好准备)

3.为什么要报考社区工作者(如果各区县分别面试的话,远郊区县更容易被问到此题,答题时 要充分结合自身,回答的有特色能给监考官留下深刻印象,容易得分的题目)第一点是结合本专业与社区的关系;第二点是社区工作是一次机会,我要把握好这个机会,锻炼自己(具体的略了,结合实际去说);第三是我很年轻,想通过基层的训练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素质(具体略);第四点是国家政策支持,老师同学鼓励呀等等随便说,;

社区常见病 篇3

【关键词】 预防 老年人慢性疾病 社区护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87-01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的生活水平与接受医疗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人均寿命显著提升,据统计,我国老龄人口超过85岁的在近年增长翻了一番,但老年人口中显现的疾病也出现了结构性变化,其中尤以慢性疾病的变化最为显著。据卫生部的调查显示,老年人慢性疾病的患病率由过去的不到40%激增到60%以上。而老年慢性疾病的控制必须预防与治疗相结合,其中预防措施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是研究人员探索的重要方向,针对我国人口基数巨大的特点,其意义更是十分深远。

2 老年人慢性疾病的特征

2.1 反应迟钝、自我意识不足

由于老年人会出现机体的衰老,反应变得迟钝,往往对于某些慢性疾病的认识不足,或是忽略其危害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此类情况比较普遍。待到发现时,慢性疾病的程度往往已经比较严重,所以帮助老年人检查、发现自身可能存在的慢性疾病十分有必要。

2.2 发病频繁,症状不突出

许多慢性疾病先期的发病症状往往和病理并无直接的关系,也不会表现出剧烈的疼痛,而经常表现在老年人的精神情绪上面,此类情形频繁发生,但并没有突出的发病症状,或者是出现疼痛,但具体的部位和病变也无直接关系,导致病情被忽视,耽误了前期治疗的时间。

2.3 防御能力弱、发现后病情较重

老年人的器官机体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衰竭,自身的防御疾病的能力会受到削弱,康复过程也会显得比较漫长。而且一旦某类慢性病加剧后,容易导致机体功能的紊乱,引起并发症,其他一种或几种慢性病同时出现,恶性循环,加剧机体的负担,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3 预防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的社区护理措施

社区护理在老年人慢性疾病的预防及处理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有效的社区管理手段,培养老年人对慢性疾病的危害及认识,提高其自身的预防意识,做到先期发现、先期治疗;培养老年人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慢性疾病的出现,降低其危害程度;此外,社区护理中的有效监控措施也至关重要,只有社区与老年人之间的协作,才能最大程度的起到预防的效果,据调查,有效的社区护理措施能够极大的降低老年慢性疾病的出现概率。

3.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杜绝慢性疾病的发生,社区护理中要培养老年人讲究卫生、健康生活的习惯,如每日坚持室内开窗通风、勤洗漱、热水泡脚等习惯,此外,健康的饮食习惯也至关重要,老年人要注意荤素搭配、粗细适当的饮食习惯,平时多吃水果蔬菜,尽量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取,并且每顿饭后坚持刷牙,保持个人卫生。

3.2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保持健康的有效方式,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出现。老年人缺少子女的陪伴,往往心情孤单、低落,社区可以多组织活动,如跳舞、剪纸、绘画等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生活,有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郊游,扩大老年人的交际圈,使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莫大的助益。

3.3 加强监测

预防慢性疾病离不开经常性的监测措施,其中既有老年人的自我监测,也有社区工作人员的定期检查,如老年人可以对自身生活状态的监测,观察是否与平时有很大异常,或是对排便情况、分泌情况进行观察,如有异常要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此外,社区护理的检查工作也非常重要,社区定期的对老年人的身体情况进行记录检查,对有慢性疾病史的老年人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如定时提醒老年人吃药、喝水等,对有慢性疾病迹象的老年人要加强观察,注意后期的特征表现。

3.4 适当的运动

老年人机体出现衰竭,生理功能降低,但加强运动可以保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使老年人能够睡眠更加充足,增强食欲、改善体抗力。但必须注意,老年人的机体容易受到损伤,所以运动要尽量做到舒缓、柔和,尽量避免剧烈运动,运动适当,如散步、打太极拳、骑自行车、做体操等运动方式都是老年人适宜且喜爱的。

4 结语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逐渐加快,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老年人的社区护理工作已经占有很大比重,其工作机制的科学有效对预防老年人慢性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夏泉源.社区常见疾病护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9.

[2]吴毅.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与规范化管理[J].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2009,23(1):6.

[3]蒋丽萍.老年患者的给药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9):551.

[4]江宇,李立明.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回顾[J].中国慢性病预防與控制,2000,8(2):308.

社区常见病 篇4

一、概述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 民间有“锁口风”、“脐带风”、“七日风”、“四六风”之称。潜伏期一般为4~12天, 平均7天。

二、流行基本环节

新生儿主要是通过脐部感染本病, 大多数是由于旧法接生所致;也有的虽是新法接生, 但由于接生包消毒未达标, 或由于未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或由于出生后脐部感染等, 也可发病。

三、主要临床表现

新生儿破伤风首发症状常表现为不能正常吸乳。疾病的早期, 表现为想吃而不能吃, 故烦躁不安, 啼哭不止;继而由于面肌痉挛致牙关紧闭、眉举额皱、口角上牵, 而出现苦笑面容, 再进一步发展则出现全身抽搐。一般神志清醒, 无发热或只有低热, 发热高者可能由于并发症或严重抽搐所致, 预后均较严重。

四、免疫接种

最积极的预防措施是推广新法接生, 严格消毒切断脐带, 做好新生儿脐部的护理。如果遇上未经消毒断脐的新生儿, 则应争取在24小时内用3%过氧化氢 (双氧水) 或1∶4 000的高锰酸钾冲洗脐部, 洗后搽以酒精, 重新切断脐带, 并肌注破伤风抗毒素1500~3000U或人体免疫球蛋白75~2 5 0 U。另外, 按要求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 (D T P) 。

复习题

如何预防新生儿破伤风?

第八节脊髓灰质炎、急性弛

缓性麻痹病 (AFP)

一、概述

脊髓灰质炎又名小儿麻痹症, 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目前脊髓灰质炎病例主要是:疫苗衍生病例、野病毒输入病例。任何小于1 5岁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 (A F P) 症状的病例, 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A F P病例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 而是以起病急、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

二、脊髓灰质炎流行基本环节

1. 传染源:病人及无症状的带病毒者。

2. 传播途径:

粪便污染饮食, 经口摄入为本病主要传播途径。直接或间接污染病毒的双手、用品、玩具、衣服及苍蝇等皆可成为传播媒介, 饮水污染常引起暴发流行。

3. 人群:以学龄儿童和少年为多, 成人患者也有。

三、主要临床表现

发热, 咽痛, 肢体疼痛, 肢体麻痹。

四、免疫接种

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 (IPV) , 减毒活疫苗 (OPV) , 后者目前应用较多。复习题

脊髓灰质炎与A F P的关系?

第九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概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为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2~3天, 最短1天, 最长7天。

二、流行基本环节

1.传染源:带菌者、流脑病人, 潜伏末期、急性期均有传染性, 隐性感染率高, 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呼吸道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 2岁以下幼儿可经密切接触传播 (同睡、怀抱、喂奶等) 。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三、主要临床表现

1.早期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鼻炎、咽炎, 极少数患儿以结膜炎为主要体征。

2.败血症期:起病急, 突发高热, 恶心呕吐, 头痛及全身痛, 惊厥, 精神极度萎靡, 脉搏细速, 皮肤黏膜出现出血点并呈红色针尖大, 迅速增多, 扩大, 互相融合成片, 常见于肩、肘、臀等皮肤受压部位和口腔黏膜或眼结膜。

3.脑膜炎症状:多数患儿发病24小时左右即出现颈项强直、克氏征和布氏征等脑膜刺激征, 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或嗜睡, 重者昏迷。此期仍有高热和出血点, 脑脊液呈典型的化脓性改变。

四、免疫接种

A群菌苗用于预防由A群N m引起的流脑。A+C群疫苗现已广泛应用。复习题

流脑的病原是什么?

第十节流行性乙型脑炎

一、概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经虫蚊媒介传播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急性传染病, 属于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潜伏期多为10~14天。

二、流行基本环节

1.乙脑病毒是虫媒病毒, 需要蚊虫作为媒介将病毒传入人体。所以, 乙脑有明显的发病季节。

2.每年5、6月份, 乙脑病毒的感染先在猪群中流行, 蚊吸猪血后病毒在猪体内繁殖, 可使猪群中发生第二次流行;带有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人时, 病毒即经皮肤进入人体。

三、主要临床表现

1.起病初期:高热、寒战、精神不振、嗜睡、头痛和呕吐。

2.极期, 病情突然加重, 体温进一步增高, 神志改变加重, 转入昏迷或半昏迷;反复、频繁抽搐, 多为四肢、全身的强直性抽搐或四肢的强直扭曲性抽搐。

3.恢复期:体温在3~5天内逐渐下降至正常, 抽搐由减轻至停止, 神志逐渐清楚, 病理反射消失。

4. 后遗症:

若乙脑发病后1年仍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或精神异常, 应视为后遗症。其发生率为30%左右, 多为智力发育障碍、多动、癫痫发作等。

四、免疫接种

乙脑减毒活疫苗。复习题

流脑与乙脑的传播途径有何区别?

第十一节狂犬病

一、概述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 是由狂犬病毒感染人引起的人狂犬病, 为人畜共患疾病。潜伏期长短不一, 多数在3个月以内, 最短10天, 最长可达5年以上。

二、流行基本环节

当感染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人时, 其唾液所含病毒经伤口进入人体, 除咬伤外, 抓伤及舔伤人后, 病毒即可从损伤黏膜处进入人体。

三、主要临床表现

1.狂犬病的整个病程一般不超过6日, 偶见超过10日者。在兴奋状态出现前, 大多数病人有低热、食欲缺乏、恶心、头痛 (多在枕部) 、倦怠、周身不适等, 酷似“感冒”;继而出现恐惧不安, 对声、光、风及疼痛等较敏感, 并有喉头紧缩感。较有诊断意义的早期症状是伤口及其附近感觉异常, 有麻、痒、痛及蚁走感等, 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 其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患者的神志大多清楚, 随着兴奋状态的增长, 部分病人可出现精神失常、谵妄、幻视幻听等。病程进展很快, 很多患者在发作中死于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

2.并发症:可出现不适当抗利尿激素分泌, 可并发肺炎、气胸、纵隔气肿、心律不齐、心衰、动静脉栓塞、上腔静脉阻塞、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肾衰竭等。

3.病死率几近1 0 0%, 患者一般于3~6日内均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

四、免疫接种

1.接种对象: (1) 被狼、狐等野兽所咬者; (2) 被发病随后死亡 (包括观察期内) 或下落不明的犬、猫所咬者; (3) 皮肤伤口为狂犬唾液沾污者; (4) 伤口在头、颈处, 或伤口较大而深者, 如咬人动物 (指非流行区而言) 5日后仍安然无恙, 注射即可中止; (5) 医务人员的皮肤破损处为狂犬病病人沾污者等。

2.轻度咬伤者于第0、7、14天各肌注2ml, 重度咬伤及头、面、颈部咬伤于第0、3、7、14及30天各肌注2ml。按需要给予破伤风抗毒素或类毒素, 以及适宜的抗菌药物。复习题

如何预防狂犬病?

第十二节手足口病

一、概述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可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 柯萨奇病毒A16型 (Cox Al6) 是最常见的一种。潜伏期一般2~7天。

二、流行基本环节

1.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尤其在流行期间, 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在急性期, 病人粪便排毒3~5周, 咽部排毒1~2周。

2.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 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杯子、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 通过日常接触传播, 亦可经口传播。与患者同一室最易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 也可经口感染, 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3.易感性:人对Cox Al6及EV71型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 手足口病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 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三、主要临床表现

1.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 多在38℃左右。

2.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四部曲) :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 皮疹不痒, 斑丘疹5天左右由红变暗, 然后消退;疱疹内有混浊液体, 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 如黄豆大小不等, 一般无疼痛及痒感, 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

3.并发症:无菌性脑膜炎, 其症状呈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躁、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 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 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四、免疫接种

目前尚无相应疫苗。复习题

1简述手足口病的流行环节。

2简述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收稿:2008-12-12)

社区常见病 篇5

关键词:社区医院,计算机网络故障,故障排除

现在, 计算机无疑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计算机的硬件及软件架构较复杂, 在日常使用中容易遇到各种问题, 如程序出错、病毒感染、蓝屏、死机等。其实, 超过8 0%的电脑故障都是一些简单的软/硬件的小问题, 稍有经验就可以轻易解决。

1 故障原因

一般来说, 引起计算机故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环境因素、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等。

1.1 环境影响

环境对计算机工作状态和使用寿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这些因素主要指灰尘、温度、湿度、电磁和电源[1]。

1.1.1 灰尘

如果在计算机的工作环境中有大量的灰尘, 就会影响计算机的散热或短路, 造成计算机工作不稳定, 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1.1.2 温度

计算机正常的工作环境温度应在10~35℃之间, 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计算机的工作状态, 缩短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1.1.3 湿度

电脑工作环境的湿度宜保持相对湿度为40%~80%, 湿度越高容易使元件受潮并引起短路, 湿度过低容易产生静电, 造成软件损坏。

1.1.4 电磁

电脑正常工作电压范围应在22 0V±10%之间, 频率应在50Hz±5%之间, 并且不能有大幅度的波动, 同时应具有良好的接地。

1.2 硬件故障

计算机硬件主要由:CPU、主板、内存、硬盘、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2]组成。而这些硬件的生产厂商众多, 产品质量也良莠不齐, 计算机要靠硬件的整体协同工作才能发挥作用, 若其中的某个部件出了问题, 就有可能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 根据设备不同, 硬件故障总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1.2.1 电路故障和元器件损坏[3]

电路故障主要由于环境及安装所致。元器件本身的损坏较少发生, 主要是由于带电插拔或供电电压的突然大幅上升或降低造成的, 常发生在接口芯片或电容等部件。

1.2.2 机械故障

社区医院中机械故障的发生率很高,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维护、保养不够或使用不当造成的, 少部分是由于产品质量、设计缺陷或使用寿命造成的。如:键盘的用力敲击、键盘内进水或有杂物;软驱内部遗留下软盘的标签、小弹簧等;鼠标的小球及滚轮太脏;针式打印机的打印头滑杆太脏等。

1.2.3 接触不良

接触不良一般发生在内存、显卡等与主板的接触不良, 或各种电源线及数据线的连接不良。其中显卡、内存与主板接触不良的现象较常见。但是, 只要重插拔或更换相应的插槽位置就可以解决。

1.2.4 其他

硬件出现故障, 除了本身的质量问题外, 也可能是电源的功率不足或CPU超频使用等, 这些都有可能引起机器的故障。

1.3 软件故障

软件故障是指由于电脑的配置不当、操作失误、软件冲突等原因引发的故障, 包括: (1) 软件与系统、软件与软件之间不兼容, 发生冲突引起的故障。 (2) 操作失误引起的故障, 如运行了某些具有破坏性的程序或误删除了重要的系统文件等。 (3) 系统配置不当引起的故障。 (4) 电脑病毒发作引起的故障。

2 故障的排除方法

了解计算机故障的种类和原因后, 要排除故障还需要掌握正确的排除方法, 常用的有:清洁法、观察法、拔插法、替换法和敲打法[4]。

2.1 清洁法

因使用环境不同, 计算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要进行除尘, 这样可以排除一些隐形的故障。

2.2 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 即采用看、闻、听和摸等手段来判断故障的位置和原因。其方法分别如下。看:查看主机是否有烧焦痕迹、有无断线等。闻:指闻机箱中是否有烧焦的气味, 若有, 说明某个电子元件已被烧毁, 应尽快根据发出气味的地方确定故障区域并排除故障。听:听电源风扇、C P U风扇、硬盘和显卡等设备的工作声音是否正常来判断故障原因。摸:通过用手触摸芯片、显卡或声卡等, 看它们是否松动和接触不良, 板卡是否安装到位等。

2.3 插拔法

若无法确定故障出在哪儿, 可用拔插法来判断。它是通过电脑在关机后将主板上的板卡拨出, 每拔一块板卡就开机观察一下电脑的运行状态, 如果拔出某块板卡后电脑运行正常了, 说明故障就出在该板卡或相应的插槽上。

2.4 替换法

当怀疑电脑中的部件出现问题时, 可用相同或相近型号且无故障的板卡、电源、硬盘、显示器及外部设备等部件替换电脑中的部件, 以此来判断是否存在故障, 当替换某部件后故障消失, 则表示被替换的部件存在问题。

2.5 敲打法

振动敲击法一般用于电脑中的部件有接触不良的问题, 通过振动或轻轻敲打特定的部件来判断故障的位置, 也可以用手指轻轻敲击机箱或显示器的外壳, 若故障排除, 则说明故障是由接触不良或虚焊造成的, 可打开机箱盖进一步检查故障点的确切位置。

参考文献

[1]九州书源, 聂铭, 艾琳, 等.电脑选购/组装/维护/故障排除, 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郑明言, 柳金东.计算机系统组装与维护[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科教工作室.电脑组装与维护[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社区常见病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3月至2008年7月,选择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退休职工458例参加此项工作。其中男性198例,女性260例,65~69岁187例,70~75岁185例,>76岁86例。最小65岁29例,最大83岁16例,平均年龄73.2岁。按比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

1.2 检查项目

本次工作检查除一般项目如姓名、年龄、性别、居住楼号等外,主要进行口腔存留牙数目及健康情况,牙周,黏膜,义齿的修复情况、刷牙次数等。

1.3 检查标准

参照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曹采方主编的《临床牙周病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王嘉德、高学军主编的《牙体牙髓学》及世卫《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4版)。义齿的修复情况本着临床检查和患者主诉(检查时未戴)。

1.4 质量控制

本着病况检查和治疗一致的原则,于2008年3月开始至2011将上述患者(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由5例和7例因某种原因未到)预约复诊。由一名主治医师和护士完成。调查前先进形标准校对,指数和标准均参照全国第3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标准[3]。

1.5 干预治疗的方法

针对229例干预组患者每半年采取电话预约门诊复查治疗共计4次。定期牙周洁治、定期氟保护漆预防龋病、龋齿治疗及及时修复缺失牙。加强卫生宣教工作促使老人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一天增加一次刷牙次数。对照组采取有症状即到门诊治疗。

2 结果

2.1 牙体情况

表1显示,根面龋及邻面龋是最常见的老年牙体组织疾病。对照组和干预组在初次检查时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2年后复查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龋病下降率及充填率均大于对照组。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 余留牙情况

表3显示老人余留牙情况不容乐观,平均每人15.6颗牙。再加强口腔卫生管理之后,干预组比对2年后照组的余留率有一定的改善。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成绩是还是存在的。见表4。2年后对照组牙余留率为28×15+30×20+52×10+30×5=13.3颗/例,而干预组有17×28+36×20+50×10+19×5=14.3颗/例。

3 讨论

3.1 从表1显示,最常见的老年牙体组织疾病是根面龋及邻面龋[4]。老人受牙周病或增龄性改变发生龈退缩引发牙根暴露进而食物嵌塞,根部牙骨质的物理特点受机械和化学刺激产生损伤进一步发生龋坏反应,再有长期带义齿易造成卡环龋。磨耗出现牙本质过敏症状或咬面整体降低进而咀嚼无力;磨耗的不均匀产生尖锐牙尖损伤颊舌黏膜形成创伤性溃疡。尖锐的牙尖出现咬干扰以致咬创伤,成为临床上冠折或根折或冠、根联合折的重要原因。同时磨耗可导致咬关系紊乱,垂直距离降低,咀嚼肌群疼痛和颞下颌关节紊乱、下颌运动轨迹偏斜等症状[5]。

3.2 从表2来看,有条件的社区应为老人建立口腔病例档案,做到知己健康管理[6]。从被动的疾病治疗变为主动的早期预防,而且能节约大量医疗费用的支出。老人口腔疾病的防治在社区预防保健还是一个新鲜有待发展事物,但对老人的干预健康管理却有显著成效。笔者认为这是社区工作的未来且长期任务,但需要政府及相关政策的扶持。对群众开展口腔档案管理会成为未来的趋势。

3.3 表3显示,老年口腔余留情况不容乐观。458例老人在调查初口内对照组牙余留率只有14.2颗牙/例,2年后下降为13.3颗/例。在调查初口内干预组为14.2颗牙/例,2年后无显著性变化14.3颗/例。而健康老人的标准是80岁老人拥有20颗能够正常咀嚼、不松动的功能牙[7]。老人从生理意义上讲,是生命过程中组织器官走向老化、生理功能走向衰退的阶段[8]。老年人步入老年后其体力和精力的下降,自理能力的下降加上口腔保健的重视程度不高。认为人老掉牙是自然归律[9]。但是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职工医院高级知识分子居多、经济条件较好,并且最突出的是比较能够配合医师的工作,这从表4反映出。加强进行口腔卫生宣教。使患者感到亲切产生被重视的感觉进而主动配合后,口腔环境有较大的改善。所以在社区口腔医师在治疗前的卫生普及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实验证明是有效的。

3.4 口腔健康相关的生命质量是作为一种较全面体现新的健康观和医学模式的主观评价体系被引入到老年口腔科学中[10]。而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是影响口腔疾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原因[6]。牙齿的健康和数量是保证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11],如何让老年人提高口腔保健意识是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探讨的。让老人终生伴有真牙是口腔医师的职责。口腔缺牙修复不但要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且要注重美观、发音与舒适。恢复面部形态提高自我形象融入社会,改善老人的心理状态。因此改善老年口腔患者生命质量刻不容缓。

社区常见病 篇7

眼球内晶体囊受损或晶体蛋白质改变导致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白内障是我国致盲的首要原因。国内现有白内障病人500多万, 其中大部分为老年性白内障, 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70岁以上老年人白内障发病率可达80%。

一、病因

老年性白内障的病因尚不十分明了, 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晶状体营养障碍; (2) 内分泌紊乱; (3) 遗传因素; (4) 强烈日光照射; (5) 高度近视; (6) 糖尿病等。

二、临床特点

老年性白内障可分为皮质性、核性与囊下性三类, 其中皮质性最常见, 其病变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4期:

1.初发期:晶状体皮质周边出现楔形混浊, 尖端指向中心, 晶体大部仍透明, 尚未影响视力。

2.膨胀期:晶体混浊加重、肿胀、视力明显减退。晶体膨胀使前房狭窄, 易诱发青光眼。

3.成熟期:晶体完全混浊呈灰白色, 视力仅存指数或光感。

4.过熟期:晶状体皮质液化。

三、治疗要点

1.初发期治疗:可采用吡诺克辛 (白内停) 、法可灵 (白可明) 等眼药水滴眼, 口服障眼明等。

2.成熟期或近成熟期治疗:应采用手术治疗。首选显微镜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该方法效果好, 损伤小, 恢复快, 术后短时间内视力可恢复。以往主张白内障完全成熟、视力接近失明时才可进行手术, 近年来观念有较大改变, 为避免低视力至失明这段较漫长时间给病人生活带来的不便, 病人视力在0.1~0.3时即可考虑手术治疗。

第二十八节玻璃体混浊

玻璃体为无色透明的凝胶体, 内无神经、血管。玻璃体混浊 (俗称飞蚊症) 是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

一、病因

1.原发性退行性改变:老年性玻璃体混浊即属此类。

2.继发性:临近组织如葡萄膜、视网膜病变导致继发性玻璃体反应, 出现玻璃体混浊。

二、临床特点

老年性玻璃体混浊多呈絮状、丝状, 病人感觉眼前有飘动的黑影, 可随眼球自由活动, 形状类似正在飞舞的蚊虫, 一般不影响视力。

三、治疗要点

老年性玻璃体混浊一般无特效治疗方法, 临床可用氨肽碘滴眼液滴眼促进其吸收。

第二十九节老年人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种由于眼内压异常升高, 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和视力下降的常见眼病。如不及时诊治, 可致失明, 是目前致盲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一、发病特点

老年人眼部最明显的变化是晶状体的体积不断扩大、弹性降低、变硬, 增大的晶状体将虹膜角向前推移使前房变浅, 减慢房水排出速度;同时滤孔变窄、变小甚至闭塞, 阻碍房水通过, 致使眼内压升高, 进而累及视神经, 使其逐渐萎缩。因此老年人容易患青光眼, 尤其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二、临床特点

老年人青光眼主要分为以下2个临床类型:

(一)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老年人好发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以老年女性更多见。

1.诱因:过度疲劳、生气或长时间在暗光环境停留。

2.急性发作期主要表现: (1) 剧烈眼痛; (2) 头痛、恶心、呕吐; (3) 视力急剧下降; (4) 眼部睫状充血, 角膜水肿呈雾状混浊, 瞳孔散大, 眼压增高, 并可出现“急性发作后三联征”, 即虹膜扇形萎缩、角膜后粘连、晶体前囊色素沉着。

3.晚期:视力明显下降, 甚至失明, 视神经乳头凹陷增大, 视野缺损。

(二) 慢性开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主要表现为眼压升高, 视野缺损, 无眼痛症状。病情进展缓慢, 视野、视力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害。因视野窄小, 走路时常碰伤或跌倒。部分病人伴有头痛、头晕、眼胀等症状。检查:视野缩小, 严重者可呈管状视野。

三、治疗要点

(一)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降眼压: (1) 1%~2%毛果芸香碱眼药水滴眼; (2) 乙酰唑胺 (醋氮酰胺) 250mg, 3次/日, 口服; (3) 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 1~1.5g/kg体重; (4) 口服50%甘油, 2~3ml/kg体重。

2.对症治疗:镇静、止吐、安眠药物。

3.手术治疗:原则上一经诊断则需手术治疗, 经降眼压、对症治疗, 症状缓解, 眼压下降, 根据病情择期手术。

(二) 慢性开角型青光眼

常用0.25%~0.5%噻吗洛尔眼药水滴眼, 眼压仍不能控制, 可给予醋氮酰胺口服, 如视野、视力有进行性损害, 则需手术治疗。

第三十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 是糖尿病主要眼科并发症, 是发达国家引起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也日趋增多, 尤其是老年糖尿病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特点是中心视力损害, 视物模糊不清, 视力部分丧失, 晚期眼底出血, 血液渗入玻璃体, 如未及时治疗, 可引起视网膜完全剥离, 导致失明。

一、临床特点

1.多发生于中、晚期糖尿病患者。

2.视力可有不同程度下降, 甚至完全失明。

3.眼底改变: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病变表现为微动脉瘤、出血斑点、硬性渗出、棉绒斑、静脉串珠状、视网膜内微循环异常、黄斑水肿等。广泛缺血引起增殖性病变, 如视网膜新生血管产生、玻璃体积血及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4.辅助诊断:眼底荧光造影可见毛细血管无灌注区, 眼底立体照相可见视网膜黄斑水肿的程度。

5.实验室检查:血糖及尿糖升高。

二、治疗要点

1.病因治疗:经临床实验证实, 严格的血糖控制能减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危险和进展, 减少广泛视网膜光凝与局部光凝的需要。

2.激光治疗:发生视网膜新生血管等增殖性病变或有棉绒斑等增殖前期的病变时应及时行广泛视网膜光凝术。

3.玻璃体切割:由玻璃体积血或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时应考虑采用该手术。

4.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出现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时应考虑采用该手术。

第三十一节视网膜血管阻塞

一、视网膜动脉阻塞

视网膜动脉阻塞是指视网膜中央动脉或其分支阻塞, 其表现取决于受累血管。临床上不常见, 但其后果极为严重, 如果不能及时处理, 终将失明。老年人多伴有动脉硬化, 动脉壁粗糙、弹性减低、管腔狭窄, 若视网膜动脉血栓形成, 即可发生视网膜动脉阻塞。心脏或大动脉栓子脱落亦可出现视网膜动脉栓塞。

1.临床特征

⑴一眼突然发生无痛性视力减退或丧失。有的在发作前有阵发性黑蒙。

⑵患眼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⑶眼底检查: (1) 视网膜苍白水肿, 呈急性贫血状态。黄斑区呈樱桃红点。视网膜动脉纤细, 血液成节段状流动; (2) 晚期:出现视盘苍白, 视网膜萎缩有色素沉着, 血管变细呈白线状。

⑷眼底荧光造影:可见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延长, 并可见荧光素充盈的前锋以及阻塞的血管无荧光素灌注等现象。

2.治疗要点

⑴治疗必须争分夺秒, 积极抢救, 争取恢复视网膜循环。

⑵降低眼压:包括眼球按摩, 前房穿刺、球后麻醉、口服乙酰唑胺等。

⑶扩张血管:吸入95%氧及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 每小时吸10分钟。可应用亚硝酸异戊酯吸入、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妥拉唑啉球后注射等。

⑷高压氧舱治疗。

⑸积极治疗全身疾病:进行全身检查, 特别注意颈动脉及心脏系统以寻找病因。

二、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指视网膜中央静脉或分支阻塞,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底疾病。易发生于老年人, 常发生于颈动脉供血不足、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硬化、血管炎患者。

1.临床特点

⑴视力呈不同程度损害: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时视力明显下降, 分支静脉阻塞的视力改变与黄斑水肿、出血程度有关。

⑵眼底改变:阻塞部的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 血管呈暗红色, 可见大量火焰状或放射状出血。视网膜普遍水肿、渗出, 视盘充血、水肿, 黄斑囊样水肿。严重者玻璃体积血, 继而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⑶临床上将视网膜静脉阻塞分为非缺血型和缺血型两种。 (1) 非缺血型:视力损害多不严重, 不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 预后较好, 视力障碍多由于黄斑长期水肿所致; (2) 缺血型:视网膜出血、水肿均较明显, 且常有视盘水肿及多处棉绒斑。视力损害较严重, 视网膜大面积缺血, 大片视网膜出血或大量玻璃体积血, 进而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导致患眼失明。预后极为严重。

⑷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诊断、治疗尤其是分型极为重要。可见视网膜静脉荧光素会流缓慢、充盈时间延长, 出血区呈遮蔽荧光, 后期毛细血管有明显的荧光素渗漏, 视网膜呈一片强荧光或有黄斑囊样水肿。

2.治疗要点

⑴积极寻找病因, 治疗原发疾病。

⑵定期随访眼底改变, 早期应每月复查, 长期随访。

⑶激光治疗:对黄斑水肿, 可采用激光格子状光凝或微脉冲光凝。若有广泛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或新生血管形成, 应进行广泛视网膜光凝术。

⑷玻璃体手术和眼内光凝治疗:用于持久的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脱离, 以挽救视力。

⑸综合性治疗:小剂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E、地巴唑、阿司匹林等药物可长期服用。

第三十二节老视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 晶状体逐渐变硬、弹性下降, 睫状肌功能减弱, 导致眼调节功能减退, 阅读与近距离工作出现困难, 称为老视。老视多出现在45岁以上, 其程度随年龄增大而加重。

一、临床特点

1.近视力减退, 阅读时字迹模糊, 需将读物放得较远才能看清。

2.长时间阅读或近距离工作后, 出现眼胀、头痛等症状。

二、处理要点

1.验光、配度数合适的老视镜。

2.如需看远、看近时均有较好视力, 可配双光或较窄的老视镜。

3.连续阅读或近距离工作时间1小时以上, 应休息10分钟, 解除视疲劳。

第三十三节角膜老年环

角膜老年环是角膜周边部基质内的类脂质沉着, 常见于老年人。

一、诊断要点

1.角膜周边部呈灰白色混浊, 初期于角膜上下方出现, 后期演变为环形。环宽约1mm, 边界清晰, 与角膜边缘之间有一透明角膜带。灰白色混浊环不向角膜中央发展。

2.无自觉症状, 不影响视力。

二、处理原则

社区常见病 篇8

一、定义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NCDs) 简称“慢性病”, 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病因未完全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而不是特指某种疾病, 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等。

二、分类

根据国际疾病系统分类 (I C D-10) 标准将慢性病分为:

1.精神和行为障碍:

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等。

2.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等。

3.循环系统疾病:

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4.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胆囊炎、脂肪肝等。

5.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等。

6.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

骨质疏松、骨关节病等。

7.恶性肿瘤:

肺癌、肝癌、白血病等。

三、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慢性病发病往往是“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 其危险因素有上百种, 但常见的有10多种。各种危险因素之间及与慢性病的内在关系基本明确, 见图1。

四、在我国的流行现状

1.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死因。

2.患病人数多, 发病人数增加速度快。

3.疾病造成的负担重。

4.近年来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水平正在发生变化。

(1) 吸烟率下降。

(2) 经常饮酒率下降。

(3) 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增加。

(4) 超重和肥胖者增加。

(5) 血脂异常者增加。

(6) 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

(7) 老龄人口比例增加。

五、防治目的

1.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

2.降低慢性病的患病、早亡及失能率。

3.提高慢性病患者及伤残者的生活质量。

六、预防策略

我国根据慢性病的特点, 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 采取以社区为基础, 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 三级预防相结合, 针对全人群和高危人群的综合预防与控制策略。

(一) 健康促进策略

包括五大活动领域: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和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健康促进是一级预防的基础, 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策略。

(二) 全人群策略

由政府制定相应的卫生政策, 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社区干预等措施, 在全人群中控制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预防慢性病发生, 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三) 高危人群策略

一级预防: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积极干预慢性病危险因素, 推迟或减少慢性病发生。

二级预防:对高危人群通过普查、筛检和定期健康体检等方法, 做到慢性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控制慢性病的发展、恶化和复发。

三级预防:对慢性病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和康复指导, 控制病情, 缓解症状, 预防或推迟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延长寿命。

(四) 社区综合预防与控制措施

1. 控制吸烟。

2. 限制饮酒。

3. 平衡膳食。

5. 适量运动。

6. 心理健康。

[复习题]

1.简述慢性病的定义

2.简述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4. 预防肥胖, 控制体重。

第二节高血压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又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注:如果一个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处于不同类时, 则按较高类型定义

一、定义

1 9 9 8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 (WHO/ISH) 重新修订了高血压诊断标准, 其定义是: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 收缩压≥1 4 0 m m H g及/或舒张压≥9 0 mmHg;既往有高血压史, 目前正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 现血压虽未达到上述水平, 亦应诊断为高血压。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见表1。

二、高血压的危害

1.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2.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3.血压升高增加心力衰竭和肾脏疾病的危险。

4.脉压对老年人心血管发病的影响:研究提示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脉压水平与脑卒中再发有关。

三、流行特征

(一) 地区分布:有地理分布差异。一般规律是高纬度 (寒冷) 地区高于低纬度 (温暖) 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

(二) 时间分布: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自1959年以来呈现递增趋势, 同一人群有季节差异, 冬季患病率高于夏季。

(三) 人群分布:高血压在人群中的流行有以下规律:

1.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

2.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低于男性, 更年期后高于男性。

3.与饮食习惯有关:人均食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 平均血压水平越高。经常大量饮酒者血压水平高于不饮或少饮者。

4.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很少有高血压, 经济文化越发达, 人均血压水平越高。

5.患病率与人群肥胖程度和精神压力呈正相关, 与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

6.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基础。直系亲属 (尤其是父母及亲生子女之间) 血压有明显相关。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血压有一定的群体差异。

四、危险因素

国际公认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是:超重、高盐膳食及中度以上饮酒。

1.体重超重和肥胖或腹型肥胖:

中国成人正常体重指数 (BMI:kg/m2) 为19~24, 体重指数≥24为超重, ≥28为肥胖。人群体重指数的差别对人群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有显著影响。基线体重指数每增加3, 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女性增加57%, 男性增加50%;腹型肥胖:中国男性腰围≥85cm、女性≥80cm者高血压的危险为腰围低于此界限者的3.5倍。

2.饮酒:

男性持续饮酒者比不饮酒者4年内高血压发生危险增加40%。

3.膳食高钠盐:

膳食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显著相关性, 在控制了总热量后, 膳食钠与收缩压及舒张压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3及0.58。人群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食盐增加2g, 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0mmHg及1.2 m m H g。

4.遗传:

高血压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五、防治策略与控制措施

(一) 高血压的防治策略

高血压防治必须采取全人群、高危人群和患者相结合的防治策略, 从控制危险因素水平、早诊早治和患者的规范化管理三个环节入手, 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与三级预防相结合, 开展一体化的综合防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以疾病为主导, 转向以健康为主导。

2.从以患者为中心, 转向以人群为中心。

3.从以医疗为重点, 转向以预防保健为重点。

4.从以专科医生为主, 转向医生、护士、检验、公共卫生等人员共同参与的团队管理。

5.从以大医院为中心, 转向以社区为中心。

6.从重视疾病的防治转为关注身心健康及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7. 从卫生部门转向社会共同参与。

(二) 高血压的控制措施

1.一级预防:主要是改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方式在任何时候对任何患者 (包括血压为正常高值和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 都是一种合理的治疗, 其目的是降低血压、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和并存临床情况。

(1) 减重:建议体重指数 (kg/m2) 应控制在2 4以下。

(2) 采用合理膳食: (1) 减少钠盐:WHO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 (2) 减少膳食脂肪, 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 (3) 注意补充钾和钙; (4) 多吃蔬菜和水果; (5) 限制饮酒。

(3) 增加体力活动。

(4) 减轻精神压力, 保持平衡心理。

(5) 戒烟。

2.二级预防:通过普查、定期体检、经常测血压等措施及时发现高血压人群, 及时诊治;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高血压知识的宣教, 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3.三级预防: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长期治疗、随访和健康教育, 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命质量。

[复习题]

1.简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2.简述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3.简述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措施

第三节冠心病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器质性 (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 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 (心绞痛) 或心肌坏死 (心肌梗死) 的心脏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一、流行特征

(一) 地区分布

冠心病流行存在地区性差异, 差异存在于不同国家间和同一个国家内部。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的分布特点。

(二) 时间分布

冠心病高发国家的死亡率在出现高峰后开始呈下降趋势, 如美国;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属于较低水平, 但是近30年在逐步增高, 且近年增速明显。

(三) 人群分布

1.年龄:

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 男性40岁, 女性50岁以后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上升。

2.性别:

各年龄组冠心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且男性发病年龄早于女性。女性发病多为心绞痛, 男性以心肌梗死和猝死为多见。

3.种族:

冠心病患病率存在民族差异。

4.职业:

通常情况下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冠心病患病率高。

二、危险因素

目前认为, 全人群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传统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及家族史等, 其中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和吸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 同时近年来研究的发展提示一些与冠心病相关的新危险因子。

(一) 传统危险因素

1.高血压:

高血压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证明, 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都能够强有力地预测冠心病的危险性。

2.高胆固醇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 L-C) 是冠心病危险因素,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属于保护因素。近年来认为载脂蛋白A (A p o A) 的降低和载脂蛋白B (ApoB) 的增高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且对冠心病的预测性分别优于H D L-C和L D L-C。

3.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使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

4.吸烟:

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吸烟引起冠心病死亡率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戒烟可使冠心病发病危险性降低, 并可减少死亡率。

5.肥胖和超重:

主要是通过影响血压和血清胆固醇水平增加冠心病的发病。

6.遗传因素:

冠心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

7.缺乏体力活动:

无论性别、年龄, 经常性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均可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

8.

A型性格

(二) 新危险因素

1.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 (C RP) 和白细胞介素-6 (IL-6) 。

2.感染因素: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和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乙肝病毒等感染是冠心病的重要病因。

3.代谢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血清胆红素降低均与冠心病发病存在相关性。

4.高纤维蛋白原。

三、预防策略与控制措施

三级预防并重, 重在一级预防。

(一) 一级预防

1.控制血压。

2.合理膳食: (1) 低胆固醇膳食; (2) 限制钠盐的摄入; (3) 低热能的低脂膳食; (4) 富含抗氧化剂食物; (5) 饮食中有足够的其他营养素, 如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及叶酸等。

3.适量运动:主要增加有氧运动。

4.戒烟。

5.限制饮酒。

6.调整精神和心理状态。

7.控制糖尿病。

8.调脂治疗:可通过饮食调节和药物治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 (TC) 和L D L-C。

(二) 二级预防

通过普查、筛查和定期体检等措施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冠心病患者, 并积极控制可逆性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等。

(三) 三级预防

对于已发病的病人, 积极治疗,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命质量。[复习题]

1.简述冠心病定义

2.简述冠心病的人群分布特点

3.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有哪些?

社区常见病 篇9

1 临床资料

本组569名老年高血压患者,男性227例,女性342例;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89岁。其中收缩压≥140mmHg (1 mmHg=0.133kPa),舒张压<90 mmHg的有144例,占25.30%;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的有47例,占8.26%;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的有378例,占66.43%。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 mmHg的有255例,占44.81%;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 mmHg,舒张压100~109mmHg的有212例,占37.26%;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 mmHg,舒张压≥110 mmHg的有102例,占17.93%。

2 自我护理常见误区

2.1 普遍不重视对血压的监测

569名老年高血压患者以轻度居多,加上他们多数文化程度偏低,对高血压的知识知之不多,因此大多不注重血压的监测,不重视血压的动态监测管理。有的患者只是在门诊就诊时偶然测量一次血压;有的患者虽有高血压病,但没有症状,无头痛、头晕等感觉,自我感觉良好,任其自然发展,不测量血压不用药不看医生。

2.2 不按医嘱服药,随意减量或停服药物

一些患者服用降血压药物后,只要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就停止服药或自主减少药量;有的患者认为服用降血压药物后会影响测量血压的结果,在检查日就自动停止服药;一些患者凭自己的经验加减药量;更有少数患者认为到社区医疗机构就诊检查项目多、费用高,长效降血压药物价格昂贵,根据他人的经验自主买药服用等。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终身规范服药,不同的个体对药物的适应性存在着差异,有的放矢才能有效减少高血压病的危害。

2.3 只关注血压值,不重视其他脏器的检查

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中度以上高血压患者用药不仅要使血压下降到控制范围内或者是接近正常范围,而且要注重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保护。但本组相当数量的患者认为只要血压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就可以了,不关心心电图、眼底、尿蛋白、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及脑CT等项目的检查与保护。更有甚者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心电图等检查目的是为了增加收入,不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2.4 只注重药物疗法,轻视非药物治疗

有的患者只讲究药物治疗,忽视了非药物治疗,固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不懂得治疗和预防的结合能起事半功倍的效果。尽管本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有51.06%的体重指数≥23㎏/m2,但很多患者,仍吸烟、饮酒,饮食以肉类为主,荤素搭配不合理;认为色拉油、豆油等是素油,炒菜时放油过多;以看电视、打牌及上网为主要休闲方式,不注重运动锻炼。

3 社区护理措施

3.1 突出健康教育,普及防治高血压病的现代观念

本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源自农村,高血压病相关知识匮乏。因此,健康教育成为防治高血压的关键措施。必须通过强化教育,建立防治高血压病的现代观念,主要为:(1)高血压病人需要终身规律服药的观念。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终身规范服药。血压降到正常就停止服药,等到高起来再服药,波动的血压对靶器官的危害更大。(2)控制血压保护靶器官的观念。高血压病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同时又是危害心脑血管的重要因素,常常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和相关疾病的发生。因此降压是手段,目的是保护靶器官不受损害。本组系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应控制在140 mmHg以内;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mmHg的病人都要控制血压;糖尿病和肾脏病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要控制在低于130/80 mmHg。(3)高血压病人治疗用药早期、联合、个体化的观念。高血压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任其自然发展、不注重靶器官的保护、不认识个体差异循证施治、不尊重科学规范服药,以致引起可怕的并发症。原发性高血压与遗传、精神紧张和不良生活方式等有关,需要终身服用降压药。而继发性高血压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高血压只是其临床表现之一,对这类高血压主要是治疗原发病,原发病控制了,高血压也自然痊愈。因此两种高血压治疗方式迥然不同。即便都是原发性高血压,由于个体情况不同,所选的降压药物也是有差异的。每种降压药物都有其适应性,应根据发病因素及特点,选择用药品种、剂量。高血压对人体的伤害是长期的,等到出现并发症再治疗,脏器的功能损害已经是不可逆的。因此,高血压病人要早期治疗,要因人而异,要控制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遏制高血压病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演变。(4)预防为主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观念。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的影响。经验证明,许多高血压病人只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戒烟限酒,肥胖者减轻体重、加强锻炼,保持心态平和、减轻精神压力等就可控制血压。因此,要战胜高血压,要健康,必须先战胜自己,战胜自己已经习惯的行为模式。

3.2 确定分层次治疗方案的策略

本组569名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严重程度、靶器官的损害情况以及存在的并发症和药物的适应性因人而异。根据循证医学个体化原则,对147名无心电图改变的轻度高血压患者主要采取非药物治疗,矫正不当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调节心理、加强运动锻炼和肥胖者减轻体重,以达到控制血压的目标;对108名心电图有改变的轻度高血压患者和314名中、重度高血压患者,针对选择不同降血压药物进行规范治疗,以控制血压、预防和逆转高血压引起的心、肝、肾血管结构的改变,在控制血压的同时注重非药物治疗,矫正不当行为的生活方式、调节心理、加强运动锻炼和肥胖者减轻体重,改变疾病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3 充分利用和发挥社区服务的优势、实施动态管理

569名老年高血压患者源于同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普及高血压病相关知识,建立电子个人健康档案,实施动态跟踪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社区服务的优势,组织社区卫生服务站以行政村为单位开展健康讲座、聘请与高血压并发症相关的专家医生(如心血管、神经内科、糖尿病科、肾内科和眼科等)传授相关知识,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会患者掌握和运用高血压病常识、高血压常用药物不良反应、高血压的控制目标值、高血压饮食与运动疗法,帮助患者了解各项检查、化验及用药的目的和作用,认识高血压并发症的危害,并针对不同个体开出健康教育处方,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和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单位开展高血压病的调查与系统管理工作,为高血压病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进行系统跟踪服务。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每季度对高血压病患者随访1次,观察药物疗效,提醒与督促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血压,坚持饮食、药物和运动治疗等。

4 小结

在我国,导致高血压患者死亡的并发症中以脑卒中最多,每年由于高血压导致脑卒中的病人就有150万人,死亡率高居世界第二位[2],国人已普遍关注高血压的防治工作。近年来随着农民健康工程的开展,各地相继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了系统管理。本文通过对569名老年高血压患者研究发现,目前在广大高血压患者中存在着误区,必须加强教育,建立防治高血压病的现代理念,走出防治高血压病的误区,充分利用和发挥社区服务的优势,对稳定病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降低死亡率及提高生活质量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刁利华, 黄叶莉.老年社区护理与自我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13-14.

上一篇:初中数学总复习方略下一篇:物理概念探究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