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标准化

2024-07-23

电子政务标准化(精选12篇)

电子政务标准化 篇1

1 电子政务标准化的作用

当前, 我国的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成就巨大, 而标准化是建设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方式。它有利于避免在电子政务的开发过程中的重复建设以及盲目建设。建立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可以消除“信息孤岛”对于电子政务事业发展的阻碍。具体来说, 具有以下5个方面的作用:

1.1 标准化是电子政务信息交换的基础

通过数据存储和传送信息资源, 由此产生的数据流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 没有数据流的存在, 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就不能实现。

1.2 电子政务标准化需要创新, 这也是技术发展的重点

实现电子政务标准化是对市场竞争有着重要的影响, 标准化体现了技术实力。将信息技术在统一的标准化集成应用中就是电子政务的特点。

1.3 电子政务标准化有利于国际沟通

世界标准化日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促进国际信息技术的发展。采用世界标准或者其他国家的先进标准有利于缩小与世界在电子政务标准化方面的差距, 这也是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技术战略要求。

1.4 电子政务标准化我我国信息领域的规划准则

建设电子政务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这项复杂的社会信息系统工程涵盖了整个国民经济领域, 标准化的建设是为了科学的管理我国的电子政务工程。具体来说, 标准化有效的连接了经济信息化领域的所有业务环节, 利用技术准则协调彼此间的工作。标准化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必要支持, 通过标准化的引导, 实现电子政务在技术上的协调以及整体效能的提高。

1.5 政府利用标准化进行宏观调控

电子政务建设就是利用技术法规规范信息资源以及系统工程的开发管理, 但是前提是要有统一的信息共享标准。为了保证电子政务建设的健康发展, 就必须要统一标准化手段。政府运用电子政务标准化可以在发展地方经济时有效的控制成本, 规范建设项目, 健康有序的促进国家和地方的信息化发展。

2 如何推进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

2.1 科学确立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的目标

虽然我国的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 还处于初始阶段。这个阶段的目标就是要巩固电子政务的底层基础, 当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需要能够形成一个防范颠覆性风险的基础, 这是发展电子政务的基本前提。我们不能太过于依赖国外的技术, 必须解决电子政务建设在硬件方面和操作平台上技术问题。另外, 要让电子政务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以及信息互通互换。由于我国电子政务多是依靠自下而上建立起来的, 各地区和单位之间的软硬件设施的信息系统既不能通用也无法兼容;信息资源建设重复、数据读取不方便、信息不能共享。所以, 要建立通用的标准化准则, 将电子政务的异构系统连接起来, 实现信息资源互通。

2.2 电子政务标准化的优先级设置电子政务十分依赖于标准化

但是其构成对象涉及到很多方面, 比较复杂, 并且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还不够成熟, 可利用的资源有限。所以,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要分期分批的制定和实施电子政务标准。电子政务标准化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选择标准化的方案过程中, 要划分好电子政务标准的优先级,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置实现标准化的效益最大化。这就需要我们要对标准化的相关资源有重点的利用和分配, 稳定标准化工作秩序, 利用适当的实际建立标准。

2.3 确定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实现方式

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实现方式是以统一化为主, 同时利用好简化、组合化、通用化的作用。统一性是标准的根本特点, 其作用源自统一。要想实现电子政务的标准化, 就必须依靠统一化来进行。众所周知, 处于异构平台的电子政务要想保持互通互连的特点, 特别需要以统一性来实现各个网络中的数据交换也业务自动处理。所以, 我们应该在电子政务标准化的统一化方面努力探索。是实际操作中, 要准确把握电子政务标准化过程中统一的目的, 恰当的选择统一对象。具体来说, 一是要明确电子政务标准化实现方式的主要目的, 切忌为了统一而统一, 统一电子政务标准化不是最终目的, 而只是作为一种发展电子政务的手段。二是运用统一化的作用实现电子政务标准化。电子政务标准化统一对象的构成要素是多方面的, 例如硬件平台、数据交换、传输协议、文件格式、操作系统等等, 这些对象都具有“交换”的意义。三是适度统一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发展。电子政务标准化的统一进程不是为了实现绝对的同一。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电子政务标准化过程来说, 不能将其绝对的统一化, 因为不是统一程度越高, 标准化就越好。

2.4 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参与组织多元化

我国的电子政务标准化不完全是政府的责任, 而需要其他的社会组织甚至公民的参与。由于电子政务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 如果没有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那么就很难真正的实现电子政务标准化。与此同时, 电子政务的标准化涉及了很对企业组织以及个人的切身利益, 所以需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来吸收更多的企业组织来参与到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工作当中。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还不够完善, 必须要坚持以政府引导, 市场推动的方式进行管理, 建立符合市场发展动态的标准化制度, 使之能够科学、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静.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基本形式选择刍议[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8, 5 (6) :132.

[2]李辉.电子政务标准化问题初探[J].标准科学, 2009, 12 (8) :76.

[3]张祖培.电子政务标准化分析[J].中国信息界, 2007, 7 (7) :82.

电子政务标准化 篇2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深入开展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标准化深化年”活动为抓手,以“标准”实施为重点,推动标准化成果在我局应用,全面提升政务公开政务服务规范化水平。

二、主要内容

(一)完善、实施政务公开标准

1、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标准。认真总结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完善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虚假或不完整信息澄清、信息统计、投诉举报、监督考评、责任追究等工作程序,细化执行标准,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行为。

2、优化政府信息公开网站。按照省市要求,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网站技术标准,加强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优化网站栏目,充实信息内容,加大信息发布力度。

3、落实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公开。按照财政预决算公开标准和规则,及时公开部门预算和决算,积极推进“三公”经费支出信息公开。

(二)进一步完善行政职权行使规范

结合行政职权清理结果的审核和确认,绘制完善基本流程图,制定职权行使标准,推进行政职权网上运行,促进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动态公开。

三、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部署阶段(9月上旬)。按照省市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标准化实施年”活动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开展培训,全面部署实施“标准化实施年”活动。

第二阶段:修订、实施阶段(9月中旬—11月份)。局政务公开办组织各有关科室修订、完善各项行政职权目录,报法制办、编办、政务中心审核,并发布、实施。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2月份)。总结活动经验,建立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持续提高政务公开政务服务规范化水平。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将“标准化深化年”活动作为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年度重点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强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推动工作落实,确保活动有计划推进。

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的探究 篇3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举措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科技进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论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是在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高新电子信息技术都成为了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当前,各个领域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广泛,在航空技术、航海技术、生物开发、新材料研制、海洋研究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带动了一大批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然而,电子信息技术也面临着一个突破瓶颈,即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如何提高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问题。

1.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特点

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是指根据行业内的实际需要,把行业内所要遵守的规定和已经形成的行业内默认规则制定成为一项全球范围内的准则,给全世界、全国、全行业提供最优的经济秩序和市场规则。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的管理工作的特点也发生了变化。

1.1信息技术标准化观念的变化

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工作思维正面临着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行业内的联系和交流更加的紧密,由于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因此,国内的电子信息技术就受到了外国技术的极大冲击,这就要求国内的电子信息技术标准不仅要遵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要适应国际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这不但给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给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因此,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顺应时代的潮流,转变了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商业模式,相关的科研人员也调整了工作观念,以市场为主,重视市场信息的搜集和分析,以适应电子信息技术适应国内和国外的双重需要。

1.2信息技术标准化创新步伐的提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国家,都在积极的寻求新的发展契机,合理利用相关规定、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振兴本国的电子信息行业,以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全球行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针对挑战和机遇共存的局面,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行业也在主动的寻求变化,创新信息技术的改进,优化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管理,建立高水平的技术创新体系,依靠自身的技术革新形成自主产权的信息技術。行业科研人员也积极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强和外国企业、本国企业的交流,努力争取占据电子信息技术的高地。

2.我国电子信息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面对经济和技术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我国的电子信息行业也积极寻求改变,并转变了传统的标准化工作的管理模式,但是,我国电子信息标准化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制约了标准化的进一步发展,为国内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2.1标准化总体水平较低

当前,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比较的少,在信息技术标准化制定中往往仍旧处于从属地位,提出的制定标准仍旧不能够被世界行业所采纳。除了在中文编码、移动通信、DVD技术等少数行业领域能有一定的话语权,像电子商务领域,我国基本就处于从属地位,只能被动介绍国际上所制定的技术标准,甚至有的行业内,我国直接参与的标准化相关规则几乎就是零,而这些标准并不符合我国行业内的实际情况,给本国电子商务发展带来了困难。因此,从残酷现实可以看到,我国的电子信息标准化工作缺乏依据和竞争力,往往带有极大的不规范,和世界行业不能很好的接轨。

2.2标准的制定与技术的研发存有落差

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的严重脱节。我国现行的标准化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还秉承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没能及时的进行更新、改革,不能和新型的标准化要求相适应。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加速,传统的电子信息相关的标准已经满足不了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也不能够满足市场的实际情况,这种脱节现象,使得创新研发的新技术不能及时的投入到市场之中,造成了电子信息技术标准水平的降低,妨碍了标准化的进程,直接影响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2.3和国际行业交流少

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制定必须要借鉴国外同行业的技术标准和经验,要使制定的标准符合国际的标准,就要加强和国外同行业的交流工作。当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和国外同行业的交流较少,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在技术委员会中所占的工作席位也比较的少,出席会议的代表人数很少,而且在会议中语言不同、规则不熟悉,很难有主导的话语权,导致国内信息技术行业很难及时的把握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的趋势,从而不能根据世界市场的需求和行业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标准化制定。

3.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的新举措

针对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下文提出了三点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的新举措。

3.1积极应对发展趋势, 设置发展新起点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行业内人员要准确把握发展时机,在产业规模和市场格局不明确的情况下,积极追求技术创新和管理革新,以实现标准化为目的,提高科技研发水平,转变思维方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全面学习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合理规避风险,减少贸易争端的发生,借鉴国内外的信息技术标准化经验,根据国外行业变化制定我国的标准化规则,并设置科学合理的发展思路和原则,注重信息技术标准的实用性,自主性,推动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全面发展。

3.2全面贯彻“三联”思想

电子信息行业要针对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针对其涉及行业广泛、竞争力强、影响的领域多等特点,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要选择走标准化的道路。在行业的标准制定、标准检验、产业发展的环节上要全面贯彻“三联”思想,实现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标准化制定的有效进行,加强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工作,发挥各部门的技术优势,保证制定的产业标准全面合理,最好也要发挥行业的区域优势,积极实现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3.3创建标准链

在技术标准化制定中,要综合产业中的各个环节,实现标准化进展的链式化,实现技术的创新,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在标准化进程中,以市场为检验的唯一标准,通过市场反馈信息来调节标准化的准则。在标准化工作中应当整合各种资源,实现技术、政策、市场、资金投入的协调统一,共同促进标准化工作的进展。

4.总结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技术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尽快实现电子信息技术的标准化进程。通过借鉴国内外的技术标准化经验,把握市场的需求,弄清国际信息标准化的相关要求,实现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标准化规范,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工作水平。 [科]

【参考文献】

[1]孙茂振.浅谈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发展探讨[J].电子信息,2012,1.

[2]费然,汪静.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发展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34).

[3]王林.试论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发展[J].信息科学,2010,2.

浅谈电子政务标准化 篇4

电子政务是政府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手段的密集性和战略性应用组织公共管理的方式, 旨在提高效率、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改善财政约束、改进公共政策的质量和决策的科学性, 建立良好的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社区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赢得广泛的社会参与度。

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电子政务系统应是一个以政务服务为中心、以政务网及其他信息化方式为载体, 通过一体化运营、服务和管理, 实现区域间信息交流和工作协调的能够很好地为社会各级组织、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服务的综合性信息网络系统。

二、电子政务建设中标准化的意义

电子政务的建设需要在分布式的网络环境下将大量的数据信息与系统进行综合集成, 使得不同信息及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协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 政务信息的标准化是问题的关键, 也是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如果在建设过程中缺少了政务信息标准化, 不同部门与不同接入单位之间的信息系统就难以很好地兼容, 从而导致各种数据的传输与共享受到很大的限制, 影响整个电子政务系统平稳、高效的运行, 最终不仅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还会在整个系统建设的过程中浪费大量的资源、经费与时间, 得不偿失。因此, 电子政务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是其整体应用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标准化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在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确保电子政务各功能系统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调运作、安全可靠的基础;统一标准能够减少电子政务建设中不必要的重复和盲目性。

只有做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 才能通过电子政务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 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 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 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三、电子政务标准化中标准体系的建设

标准体系建设是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基础性工作和主要内容, 是各业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条件。

3.1 建设原则。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应以理论化、信息化作为指导, 遵循以下原则:

(1) 遵循国家标准。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要以国家标准化体系框架及国家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共性标准为指导, 遵循标准化建设的自身规律, 按照标准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原则和方法, 结合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从政府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

(2) 兼顾现实性和前瞻性。要合理界定标准的边界与涵盖的内容, 既要满足现行政府部门业务管理和当前电子政务系统应用支撑体系建设的需求, 又要充分考虑业务改革与发展以及政府信息化可持续建设的需要。

(3) 兼顾内外。要有利于与国家有关标准的衔接, 尽量采用国家现有标准, 对不能满足管理需要的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要考虑与相关联的其他部门信息系统及有关标准的衔接。

(4) 兼顾规范性与实用性。既要严格按照通行的原理、方法与程序研究制定标准, 确保标准科学合理、规范有效, 又要立足于管理实际, 将科学的方法与业务有机结合, 确保标准满足改革与管理的实际需要。

3.2 建设目标。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应利用信息化发展的最新成果结合实际情况以“信息互通, 管理协调、安全可靠”为理念, 达到以下目标: (1) 涵盖建设所需要的已有的或者正在制定中的各项管理标准; (2) 建立多个子体系, 并且体系之间应互相限制、互相影响、合理共存, 以达到整个体系的编制合理、结构分明、分类完善和应用齐全。 (3) 有具体的执行标准、与标准相关的规章以及相应的技术指标。 (4) 有原创性的、对信息服务建立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3.3 主要内容。

(1) 系统基础标准。系统基础标准是符合政务信息化建设要求的、普适的或者特定的标准。从电子政务建设的需求看, 它的重点在于精准定位需求点, 以此提出总体思路, 从思路出发建立大体方案, 完善相关的服务术语、关键字类型、标准化体系表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它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 建设良好的系统基础标准可以使电子政务系统高效、迅速和健康运行, 避免资源重复、浪费和信息不能兼容的现象。

(2) 信息资源标准。信息资源标准主要包括:在电子政务的建设及信息系统运行的过程中, 资源的采集交换与共享等过程所需要的标准, 它是电子政务的核心所在。这个体系主要需要从政务信息资源整体的角度进行考虑与规划, 将信息资源标准化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作为主要的依据, 在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将所有接入系统与各项业务中所用到的数据信息统一定制、统一管理, 确保数据的稳定传输与系统的安全运行, 从而使得不同单位对通用业务的基本数据在理解上达成一致。

(3) 数据交换标准。数据交换标准主要包括政务服务内部上下级之间、业务单位与企业相应部门、公众以及行业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交换的数据格式标准, 以及政务服务各个业务中所使用的证件、文档、表格等具体的格式标准, 有了这些标准, 可以使得相应数据通过互联网进行无障碍传输。

(4) 业务应用标准。业务应用标准是指电子政务标准化过程中各种不同的系统与应用所要遵循的标准, 它集合了电子政务系统中全部应用所要用到的各类标准, 这些标准对不同业务系统的初级功能、服务流程与相关接口进行了统一的规定, 使得系统整体的协同工作能力大大增强, 确保了应用开发的一致性, 为后期应用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 基础应用平台标准。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基础应用平台是处在应用层和网络设施层之间的一种设施, 它与互联网和应用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它的作用主要是在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整体框架中起一个衔接作用, 为全部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开发与建设做一个统一的约束标准, 从而对不同应用的接口做一个规范化处理, 使得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更加安全可靠, 从而使得不同信息系统可以在统一的环境中稳定高速的运行。

(6) 网络标准。网络标准主要包括对于不同网络的总体规划、对于网络域名的规划、网络ip地址的分配等相关技术要求, 网络标准可以满足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中广域网以及各级节点建设所需要的网络环境要求。

(7) 安全标准。在网络环境下, 信息安全是头等大事, 电子政务标准化中的安全标准主要包括了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运行提供各种安全保障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标准, 例如:为电子政务系统中网络系统、应用系统、数据系统、备份系统等提供安全保障的各种技术标准, 以及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有效管理、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测, 以达到安全目的的各种管理标准。

(8) 管理标准。管理标准为整个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提供管理的手段和措施, 是实现科学管理、保证信息系统有效运转的重要保障。它包括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建设、监理、验收等环节需要遵守的标准。

3.4 主要作用。

标准体系建设在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宏观角度看,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使得体系的分类、体系中内容的需求以及现状和发展趋势变得更加科学合理。为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通过标准体系表, 可以全面掌握电子政务标准化过程中所需要的所有标准情况, 对当前信息化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宏观掌握, 而且在标准体系下也更有利于发现和解决遇到的问题。 (3) 通过标准化体系, 可以更好地掌握系统的总体框架与发展蓝图, 方便制定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与工作重点, 使得每一个步骤都更加合理, 每一项工作都能更高效地完成, 对未来的每一个规划都有依据, 彻底避免盲目决策, 让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更加贴近实际。 (4) 使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趋向科学化与合理化, 让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变得更加高效。

四、标准化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 有效实现电子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作。电子政务相关标准的统一可以解决由于政府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数据共享手段和业务协作机制, 导致信息资源利用率差和办公效率低的问题。

(2) 保障电子政务的顺利实施。标准化是电子政务的基础性工作, 它将各个业务环节有机连接, 并为彼此协同工作提供技术准则。通过统一的技术要求、业务要求、管理要求等, 使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个过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有效规范和促进电子政务有序、高效、健康发展。

(3) 有力推动政务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将每个同类系统中的“要素”标准化、规范化, 使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大规模的批量生产, 以标准化、商品化的形式进行实施、应用, 推动政府的政务信息化建设。

结束语

电子政务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信息化系统在建设的过程中, 会面临诸多问题, 而标准化使这些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并且为后期的系统深层次应用开发打下了良好地基础, 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 标准化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辉.电子政务标准化问题初探[J].标准科学, 2009 (08) .

[2]孙慈辉.试论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J].科技信息, 2009 (14) .

[3]丁颢, 殷志林.推进电子政务应用提升政府行政能力[J].科学咨询, 2009 (5) .

[4]李宝.中国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发展[J].科技信息, 2011 (13) .

云计算电子政务--国家标准目录 篇5

2013年第三季度通信行业国家标准

制修订项目计划

(征求意见稿)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

二○一三年八月

2013年第三季度通信行业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汇总表

申报司局 行业 合计 性质 制修订 标准类别 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数

强制 推荐 指导 制定 修订 节能与综合利用 工程建设 安全生产 产品类 标准样品合计 合计 18 0 18 0 18 0 0 0 0 18 0 0

信息化推进司 18 通信 18 0 18 0 18 0 0 0 0 18 0 0

2013年第二季度通信行业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表

通信行业

序号 申报号 项目名称 性质 制修订 代替标准 采标情况 完成年限 申报司局 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 主要起草单位

1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总体 服务建设实施规范

推荐 制定 2014 信息化推进司 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2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总体 建设和管理技术指南

推荐 制定 2014 信息化推进司 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3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总体 名词术语

推荐 制定 2014 信息化推进司 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4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技术 功能和性能评测技术要求

推荐 制定 2014 信息化推进司 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5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技术 数据接口技术要求

推荐 制定 2014 信息化推进司 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6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技术 操作系统技术要求

推荐 制定 2014 信息化推进司 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7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技术 互通技术要求

推荐 制定 2014 信息化推进司 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8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技术 系统架构

推荐 制定 2014 信息化推进司 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9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服务 服务基本要求

推荐 制定 2014 信息化推进司 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10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服务 数据管理要求

推荐 制定 2014 信息化推进司 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11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服务 应用服务分类与编码

推荐 制定 2014 信息化推进司 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12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服务 业务迁移要求

推荐 制定 2014 信息化推进司 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13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安全 信息安全要求

推荐 制定 2014 信息化推进司 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14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安全 应用安全要求

推荐 制定 2014 信息化推进司 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15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安全 安全技术要求

推荐 制定 2014 信息化推进司 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16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安全 服务安全要求

推荐 制定 2014 信息化推进司 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17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管理 运行和管理要求

推荐 制定 2014 信息化推进司 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18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管理 绩效评价指标

电子政务标准化 篇6

摘要:电子招投标过程有效的提升了招投标工作的标准化,同时电子招投标过程也从根本上提升了招投标的的工作效率。文章从电子招投标过程的原则出发,优化电子招投标流程以及完善措施,并从电子招投标过程制度细则,强化监督管理、健全招投标信用体系等方面,对招投标过程进行了标准化分析。

关键词:电子招投标;招投标流程;标准化

加强电子招投标流程的细致化分析,能够有效的提升电子招投标的公平、公正、合理。对其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设计,可以规范电子招投标过程,提升电子招投标的公正性和严谨性。随着子网络的普遍化发展,电子招投标投标的流程被逐渐细化,完善电子招投标流程,建立完整的网上招投标体系,是提升我国电子招投标的科学性的根本措施。

1 电子招投标工程相关理论分析

所谓的招投标,是以购买方或者发包方在购买货物、服务、发包工程项目之前,以公开公告邀请书的方式,发布工程项目概况,招投标的范围和潜在投标人资质证明的业绩要求,由意向承担项目的承包商或者供货商,按照招投标文件的要求,便携投标文件和报表等[1]。与招投标过程相关的内容包括建设工期、工程机构所配备人员、技术方案要求、履行约束能力等,将这些内容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确定出最佳中标后选人,并进行签订双方履行权利了义务的合同,这就是招投标过程[2]。

招投标过程从其本质出发也就是采购过程的两个方面,如果没有准确的汇总表行为,就一定没有供应商和承包商,同样道理,如果没有投标,购买以及招投标的过程就不能得到相应。招投标过程属于一一对应的内容,都是内涵和外延能够相互外延的内容。

2 电子工程招投标流程分析

电子工程招投流程是以工程流程作为实施的重要内容,以某市电子招投标流程进行说明,其主要过程见图1.

图1 某市电子招投标流程

电子招投标过程需要经过各级政府部分,同时也是建筑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其招投标的由于涉及政府相关部门,所以招投标的过程相对规范,招投标活动都需要建立在严格的法律制度下。电子招投标过程的透明度很高,前期都会在报纸和电视上发表公告,因此其公平、客观、公正性都比较强[3]。招投标过程中,追求的是整个工程施工的最优化,也就是将招投标过程的资源和利益进行有效的分配实现成本、工期、质量最优,最终使项目的利益实现最大化。

招投标的过程都是与预订目标作为实现的标准,公平、公正、公开、诚信是电子招投标过程的重要原则,所有招投标过程都需要按照这种原则进行[4]。另外,强制与自愿性的原则的结合、所有招投標活动都建立的合法的原则下,开放、等价、有偿、协商一致也属于招投标活动的基本原则,也是加强电子招投标流程标准化的基础内容。

3 电子招投标流程标准化对策

3.1电子招投标中的登记与备案,准确公布电子公告

登记与备案是招投标人委托代理机构发出的申请,主要内容是向主管部门招投标的信息,以便他们进行审查备案,如果涉及境外的内容还需要进行招投标监督管理,并进行登记。注意登记等过程要加强。招投标人在完成提交申请以后,有关部门完成备案,需要向相关管理部门提交招投标公告,才可以实行公开招投标或者在指定的报刊或者网络媒体中发表招投标公告[5]。

3.2 加强资格预审的公平性,保证招标文件的公证性

资格预审也是电子招投标的重要部分,需要相关部门编制资格预审文件,对参与投标进行资质审查,由招投标人方提交相关评审委员会名单,叙述招投标的专业特长。由工程建设人员和服务中心对其进行评审,才能展开资格审查工作。当答疑工作完成以后,相关部门要对投保参与与人员递交资格进行预审,同时向发布人员进行资格审查通知。注意公平原则在资格预审中的应用。

完成招投标评审工作以后,才可以编制相关招投标文件,经过相关部门发售以后,对项目进行现场勘察和审核工作,如果需要修改应及时进行备案。需要注意的是,电子招投标过程要注重发售招投标文件的公证性。

3.3 加强投标工作的规范性,保证开标过程的合理性

投标是参与招投标工作编制投标文件的重要内容,其投标文件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递交,同时递交过程还需要缴纳相关保证金,招投标文件需要进行妥善保管以及严格保密,才能提升招投标文件的准确性[6]。在投标过程中存在很多部规范的内容,都需要逐步加强,才能实现招投标过程的稳定。开标是由招投标人委托相关代理机构主持的,同时在相关管理部门监督下执行的。开标过程需投标人和开标人都需要参与,同时加强投标名称以及报价评定。

3.4 加强评标公平性以便保证准确公示

评标是各类专家进行评标的工作,为了保证评标的公平性,评标还需要与中标的交易中心进行,确定候选人名单以后,进行随机的抽取,组成相关评标委员会,推荐中标候选人以便最后形成评标报告等都需要细致的进行。结合招投标的相关固定,按照招投标的需要进行评标,将评标候选人进行公示,同时接受相关厉害管理的审核[7]。

3.5监督定标、签约并进行合同备案

当中公示中没有收到相关意见以后,在招投标公示结束,需要根据确定招投标方式选定中标人,确定招投标结果对外公示,在公示期间没有任何其他情况,可以形成招投标书面报告向相关管理部门上报,最后才能下达中标通知。签约也是招投标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招投标方式需要以招投标文件和投标文件作为签订合同基础,同时还需要加强在相关机构的备案。

结束语:

电子工程招投标流程与书面的招投标流程相似,其主要步骤也相同,在加强电子信息招投标的过程中,都需要加强招投标流程的每一个步骤,将步骤流程标准化,才能实现招投标的合理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晓达.电子招投标模式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4,(15):119-121.

[2]郭绍芬.电子招投标--未来招投标发展趋势[J].现代商业,2014,(19):95-96.

[3]郑建阳.基于web的招投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

[4]张莹.基于.Net的高校电子招投标采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

[5]汪才华.由一起办公装备公开采购招投标项目被废标引发的思考[J].招投标与投标,2014,(11):22-26.

[6]徐珂.工程招投标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四川水泥,2014,(11):77-78.

[7]张林秀,艾鑫.电子招投标--绿色招投标采购新模式[J].大科技,2014,(21):317-317,318.

作者简介:

电子政务标准化 篇7

当今社会, 以电子政务为核心的政务信息化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和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关键因素和有效手段。政务信息化是一项涉及全国不同专业范围、异常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作为一种科学管理的手段, 实现标准化建设, 是确保包括档案信息系统在内的整个电子政务各功能系统之间有效地达到业务协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保障安全这一总体要求的前提与基础。

在电子政务框架下统一档案信息系统的标准, 实现标准化建设, 为科学地利用其标准, 形成新的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的技术手段;实现档案信息系统标准在档案管理软件开发与软件产品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最佳功能;完成对相关电子政务管理软件开发、软件产品等技术与质量水平的科学规划;建立起能够保障具备最佳条件的跨专业部门之间有效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机制;最终达到适应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进行复杂协调工作中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现实需要, 完善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各功能系统整体功能的作用, 为政务信息化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表现在:

第一、电子政务框架下实现档案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建设, 是实现电子政务各功能系统整体功能的有效途径。电子政务的明显优势之一, 是可以有效地实现网络环境下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业务协作。目前, 国内各地方、各部门都已投入大量人、财、物力, 建设了规模不等、纵横交错的网络平台与业务系统。但是, 由于档案部门与政府相关业务部门之间缺少一致的信息共享手段和有效的业务协作机制, 特别是档案部门自身的档案信息系统尚未建立健全整体协调、标准统一的运行模式, 使得已有的档案信息网络平台与档案信息业务系统之间, 由于缺乏沟通, 渐次成为一个个相对封闭的“信息孤岛”, 难以形成整体协调的系统优势。导致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较低, 档案信息相互沟通的渠道不畅, 严重地阻碍了档案信息系统在整个电子政务各功能系统中应有作用的充分发挥。鉴于此, 通过在电子政务框架下统一档案信息系统的标准, 实现标准化建设, 可以使包括档案信息系统在内的整个电子政务网络系统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有效地推动上述问题得到圆满、合理的解决。

第二、电子政务框架下实现档案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建设, 是规范政府机构职能, 保障包括档案信息系统在内的整个电子政务各功能系统安全可靠的重要手段。温家宝总理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切实提高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这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政府的基本要求。而电子政务的实质在于:政府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将其管理与服务的职能转移到网络上去完成, 同时实现政府组织机构与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及部门分离的制约, 从而提高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 达到向全社会提供优质高效、透明规范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政务信息化直接涉及到各级政府部门的核心政务, 事关重大。客观上也必然要求在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高度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作为基本保障。信息安全、包括档案信息的安全, 始终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档案部门来说, 建立保证电子政务框架下档案信息的形成、收集、存储、开发、利用工作的正常运转和档案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的相关标准已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和焦点问题;成为建立真正实现开放的、可互操作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必备条件之一, 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由此可见, 电子政务框架下实现档案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建设, 也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之举。

第三、电子政务框架下实现档案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建设, 是促进档案事业在经济社会条件下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力。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和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档案工作肩负着面向社会公众有效提供档案信息、满足社会各方面档案信息需求的重任, 面临着转变档案服务观念的重大现实问题。在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 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程度日益增强, 客观上也要求档案工作部门不断加大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力度并向社会各阶层、群体提供利用档案信息的宽阔途径与顺畅通道, 在电子政务框架下开展档案信息服务不失为一种满足社会现实需要的最有效方式。可以说, 电子政务框架下实现档案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建设, 直接关系到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成败。作为一种强大的推力, 不仅有利于档案工作部门充分履行职能、积极参与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实践, 也有利于促进档案事业在经济社会条件下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摘要:档案信息系统作为电子政务各功能系统的基本构成部分, 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也同样面临着标准化建设的现实问题。本文拟就此进行初步探讨。

电子政务标准化 篇8

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11月19日出席在深圳市举行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国家电子标准化工程实验室大厦奠基仪式, 他指出国家设立电子标准化工程实验室是推进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以及促进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具有积极作用, 大厦的奠基是我国电子标准化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他要求国家电子标准化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要突出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提升能力, 尽快形成国家电子标准化工程实验室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制定、检测、验证以及贯彻实施等方面国家级的技术能力和水平。二是要做好服务, 把标准化技术能力转化成为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应用和安全发展的力量, 并推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发挥好标准的作用, 体现出标准的价值。三是对工程建设要精心管理和组织实施, 为电子标准化能力建设及市场服务提供基础设施和良好环境。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赵波院长介绍了国家电子标准化工程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情况, 该实验室将集聚珠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优势资源, 建成国内权威、国际知名的新型标准化国家工程实验室, 并以此辐射支撑和推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浅析 篇9

电子信息技术为传输信息、共享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不同区域采取的技术方式不尽相同, 因此会使得经济活动受到一定的干扰影响, 为此加强标准化建设, 为大众提供一致统一的信息技术程序成为我们应重点探讨的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持续深入, 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形成了彻底的转变与发展, 不但需要符合市场经济标准, 还应符合WTO组织协议对于信息技术的具体要求, 推动国际市场实现全球化发展。为此相关人员负责标准化工作的过程中应更新传统理念, 深入探索分析, 致力于电子信息技术规范标准化的建设, 令其全面符合电子信息技术更新发展以及工业化发展、市场发展的综合需要。

新时期, 科学技术持续创新更加需要工作人员在开展规范化管理的阶段中应形成战略化意识, 从全局的角度入手看待一切问题, 做好统筹规划, 进行合理协调, 应积极做好节点控制、引入闭环管理模式, 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

2 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状况

纵观当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状况不难看出, 其发展水平仍旧较低, 受到各类政策制度的影响, 我国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相对较晚, 且速度缓慢。仅仅在中文代码或是3G通信上形成了一定标准, 其他行业则仅能被动的采取国际标准或他国技术, 这在一定层面对我国本土电子信息技术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了负面影响, 对标准化发展建设极为不利。从制定标准上来看,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研究设定没能真正的由现实状况入手, 无法结合技术的开发应用需求标准进行分析, 因此同研发环节割裂开来。导致该现象的成因在于电子信息技术系统与有关体系运行并不健全, 技术标准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凸显科技生成特征, 亦不能符合当前快速发展更新的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需要。

国际领域电子信息技术经过不断发展更新, 构成了一个研究订立有关技术标准的统一组织。然而当前, 我国在此机构组织之中仅有一个委员会参与标准化会议并发言, 能够提出可行性意见的人员少之又少, 令我国同国际领域之间欠缺有效的沟通交流, 正因如此, 令我国无法更好的明确国际发展动向, 较多内部技术无法获得国际认可, 因而对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建设发展形成了不良制约影响。

3 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策略

3.1 全面贯彻落实三联思想, 创建标准链

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建设任务量大, 难度较高, 需要面临一个相对复杂的发展环境, 因此应紧密关注各个层面。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取主动, 应力求有效解决矛盾, 走和谐发展之路。唯有体现和谐性, 方能真正的统一认识, 确保行动一致, 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信息产业部逐步明确了在订立标准、项目立项以及深入推广、开展实践工作过程中应时刻保持良好的联动性, 落实三联思想。也就是部门、司局、部省实现快速联动。对于一些重大事项、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更应在三联思想指导下进行共同商讨。另外, 应激发行业技术的整体优势, 做到开发标准的有效联合。司局联动即应积极联系各个相关单位确保部门标准制定合理化, 体现良好的一致性, 做好定期检查评估, 全面激发司局部门的重要影响作用。省级联动则是应促进各个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联合, 激发各地区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有效弥补缺陷, 推动区域经济的和谐、快速发展。

另外, 应创建包含各个节点的标准链, 引入现代化技术手段, 做好标准分析、验证评估, 全面保护知识产权, 积极进行行业推广, 扩充实践应用。诚然, 创新手段的应用需要基于独立的标准, 这样本身便是一类创新的形式, 而后利用此标准将研发出属于自身的技术以及成果, 保护自主知识产权, 进而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3.2 有效引入封闭管理模式, 实现全面创新

电子信息产业唯有在市场以及业界并没有构成规模的状况之下较早的制定计划, 方能实现产业创新突破。管理部门、专业单位、相关技术组织等负责标准化管理的主体均应站在战略化的高度, 提升研发投入力度, 致力于积极研究国内外有关技术标准。还应做好国际贸易非关税技术的分析研究, 树立创新意识,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把握原则性、体现系统性、突出适用性、提升自主开放性, 实现整体化的协调管理。唯有如此方能精准无误差的应对处理各类关系标准, 在完善合理的环境之下为标准化建设工作贡献力量。

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发展还需针对具体的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要求, 他们不但要对当前负责的工作给予全面重视, 还应有效的引入封闭管理模式, 做好节点控制。各企业单位则应对开展的各个项目进行精准的判断分析, 依照项目标准要求做好生产管理, 并针对节点标准化任务实施验收。上述按部就班的工作流程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对于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发展意义重大。因此, 实践工作中应更加重视该两个层面的任务, 以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 结论

总之, 我国现实国情决定, 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进程仍旧存在较多困难, 同国际领域具有较大差距, 同时受到国际贸易的诸多制约。而标准化建设工作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为此, 我们应针对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 方能真正缩短差距、弥补不足, 获取更大的支持, 凸显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的重要功能与价值, 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秋华.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工作中积极和健康[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学报, 2012 (4) .

[2]张军华.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程序探讨[J].电子产品标准化和质量学报, 2011 (6) .

[3]谭生煎.加快标准化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些新措施[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学报, 2012 (6) .

关于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 篇10

一、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特点

当前, 基本上所有的国家都重视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然而基于全世界范围内的电子信息技术使用方式不统一, 使得全球经济活动因信息交流和传递出现一些问题导致经济活动难以有效的开展。所以, 我们应加强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 统一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准则, 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国内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特点而言,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拓宽技术发展思维, 努力同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 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电子信息技术在经济贸易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当前全世界范围内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趋势下, 我国应加强对技术创新, 加快信息技术产品更新换代速度, 积极学习并掌握国际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思路和方向。

2、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 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贸易联系日益密切,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国外大批企业涌进我国市场, 与此同时国内企业也在加大经济活动开展力度, 积极寻求国外经济市场。但基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标准化建设方面比较薄弱, 使得国内企业在国际贸易战中处于不利地位。应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现状

1、技术相对落后, 标准化水平不高。

当前, 国际上的电子信息技术标准是由发达国家所制定的。我国基于电子信息技术方面, 尤其是核心技术方面比较薄弱, 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制定参与度低, 通常我国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电子信息技术标准。虽然我国在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制定了一些标准, 但并不被国际认可, 执行难度大。电子信息技术研发体制的不健全是制约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了能够推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 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加强对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只有这样技术才能够不断地提升, 才能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社会发展并同国际水平接轨的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体系。

2、对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重视程度不够, 同先进国家的沟通合作意识欠缺。

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作为国际化的科技成果, 基于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方面的研究和参与力度不够, 使得我国在国际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会议上没有过多的发言权利, 不能主导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方向。此外, 国内的一些电子信息企业对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认识程度不够, 各企业间不能建立良好的沟通联系及合作关系, 往往是独成一派, 各自为政, 这无疑加大了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的难度。

三、推进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平稳发展的策略

1、积极转变思想, 紧跟时代发展脚步。

推进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平稳快速发展的前提是要紧跟时代发展脚步, 透彻地了解市场发展需求, 探索出适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具体分析, 有关从事电子信息技术研发的机构应加强对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组织他们学习国外先进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手段和方法, 并结合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适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标准化体系。此外, 还需透彻地掌握世界市场的发展形势, 从产业发展战略角度探索并制定科学化、合理化的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思路。

2、创建电子信息技术标准链。

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包括的环节多, 涉及的专业多, 整个建设工作比较系统、繁琐。为了能够保证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的有序顺利进行, 各个建设环节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联系, 形成集技术创新、标准化制定、实验论证、知识产权维护、产业推进以及项目推广为一体的电子信息技术标准链;其中, 对于推进标准化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推动产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进而加快产业更新换代速率, 加快产业经济发展。

四、结语

总之, 就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现状来看, 并不是很乐观, 同国际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水平存在的差距较大, 需要我国加大对电子信息技术的研发力度, 在提升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上, 制定出适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体系。

参考文献

标准电子机箱的参数化设计 篇11

【关键词】结构设计;顶层参数;参数化设计;表达式链接

Product Electrical System Design Automation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ypes of topological structure similar case,by different stylist design,dynamic,and old duplicated error probability and could cut a repeated the same mistake.And after cutting sometimes parts processing,appear unable to assembly needs to repair to use,the serious influence product development cycles,thus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ve power decrease.Through 1/2ATR and 3/4ATR size of box/structural parameter technology research,built chassis parametric design system,and experience,with test satisfactory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Make this kind of product design,built good and trees become public resources system reusable,make a design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greatly increased.

【Key words】Struture design;The level parameter;Parametric design;Expression links

0.概述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是现代设计的必备工具,在国内外企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然而,虽然现有的CAD技术应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设计理念,但大多数企业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参数化设计。只有真正意义的参数化设计,才能使得产品设计周期大大缩短,设计成本大幅度降低。参数化设计技术作为一项先进的技术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对于具有相似拓扑结构的光机结构产品,只是为适应市场需求,尺寸和布局发生了变化,如箱体类、轴系类等等零件及装配都可以进行结构的参数化设计。针对不同的设计需求,依靠该结构的全局设计参数,快速自动完成整个结构部件设计。本文可用大型三维结构设计软件-UG5.0软件中CAD部分的Modeling、Assembly和Drafting模块进行标准密封机箱的参数化设计研究。

UG是一套功能强大的三维CAD/CAM/CAE软件系统,其内容涵盖了产品从概念设计、工业造型设计、三维模型设计、分析计算、动态模拟与仿真、工程图输出,到生产加工成产品的全过程。其应用范围涉及机械、航空航天、汽车、造船、通用机械、医疗器械和电子等诸多领域。

本文对标准密封机箱的参数化设计及应用情况进行论述[1]~[12]。

1.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机箱参数化模型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零件及装配模型的设计及机箱参数化模型的测试。

1.1设计工作主要内容

参数化模型的设计工作,需对建立的模型进行反复的测试与反复修改模型及表达式,主要设计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顶层表达式的建立

首先需要确定机箱的顶层设计参数,因顶层设计参数是全局设计变量,参数化模型就是用全局设计变量来驱动模型的变化。机箱的设计输入即为全局设计变量。

图一 顶层表达式的建立

对于机箱来说,设计输入为机箱的外形尺寸,每块电路板的厚度,每块电路板上冷板厚度,电路板间距,机上安装孔间距等等,这些设计输入都是作为顶层参数来建立顶层表达式。建立的顶层参数的表达式如图一所示。

机箱参数化建模方式

机箱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模。自上而下建立模型,即先建装配,再在装配中建立零件模型;自下而上建模,即零件模型建好后,再装配在一起。根据机箱的总体外形尺寸,在装配粗略建立机箱的前面板、侧板、上盖板、下盖板等零件的外形尺寸,然后再分别对零件进行详细设计。

1/2ATR和3/4ATR两种尺寸机箱装配参数化模型建立

根据GJB 441-1988电子设备机箱、安装架的安装形式和基本尺寸等标准来分别建立两种尺寸机箱。

1/2ATR机箱的外形尺寸为:宽和高分别为:194mm和124mm,长度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外形尺寸如图二所示:

图二 1/2ATR机箱外形结构尺寸

3/4ATR机箱的外形尺寸为:宽和高分别为190.5mm和194mm,长度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外形尺寸如图三所示:

图三 3/4ATR机箱结构外形尺寸

参数化零件及装配设计

机箱零件主要包括两种:加工件和标准件。加工件设计,主要就是表达式的设计,特征的表达式用顶层参数来表达。如后面板的设计,表达式如下:

backboard_W=150.5;

backboard_H=H-T3-T4;

backboard_T=2;

后面板的长、宽、厚都和顶层参数H(机箱总高)、T3(上盖厚度)、T4(底板厚度)相关联。

标准件设计,主要指螺钉等紧固件和插头、插座、指示灯、风机、滤波器等电子元器件和一些外形尺寸固定下来的零部件如搭铁线等,这些都可直接在PDM系统中选取用到装配中。

机箱零件之间表达式的链接

每个零件设计完成后,零件的特征设计用顶层参数来表示,并通过表达式的层层链接,才能实现顶层参数驱动零件的变化。表达式之间的链接如图四所示:

图四 表达式的链接

1.2参数化设计难点及解决措施

1.2.1组合加工件的加工余量及组合加工特征

箱体是整个机箱中的核心部件,箱体就是组合加工件。构成组合加工的零件在设计零件时必须留余量,而在组合加工件中零件尺寸为最终尺寸。还有工艺孔在零件中没有,而组合件中需要。就要考虑零件外形和组合装配中零件外形特征的关系。因此,组合件中就要建立新的特征。

在进行组合零件设计时,通常的方法是在装配中对零件进行提升进行布尔运算后设计新的特征,在以后应用用这种方法建立的模型时往往有无法解决的问题,即箱体无法被顶层参数所驱动,因此机箱的参数化设计就无法正常实现。

解决措施:在装配中不用传统使用的零件提升的方法,而是用装配切割的方法进行建模。首先在装配中建立任意一个特征,用装配切割的方法去切每个零件,然后进行布尔运算,并把装配中所建特征放在不可见图层中,这样组合加工件就可被顶层参数驱动,实现真正的参数化建模。

1.2.2表达式之间的链接关系

参数化设计需要经过很多反复测试和修改的过程。如果模型有问题就要能很快找出问题所在。模型的修改主要是表达式的修改,如果表达式之间的链接混乱,装配中修改顶层参数,部分零部件无法更改,很难查清楚问题所在。

解决措施:每个零部件表达式和它的父部件建立链接,不可同级链接,也不可越级链接,这样的链接关系清晰,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很快就能找到。

2.测试

参数化机箱模型建成后,可能会有很多建模过程中没有发现的问题。因此,测试是参数化建模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测试时,需要对各个顶层参数分别进行修改,来测试模型的正确性,并进行反复修改模型,使机箱总装配最终达到通过任何顶层参数驱动都不出现问题。

2.1设计要求

以某机箱为例对参数化设计系统进行测试。该机箱的尺寸参数、设计要求如下:

机箱要求外形尺寸。

机箱长度。

电路板内安装电路板数量。

电路板上插头、插座型号。

板间距及板子排布顺序。

接口尺寸。

每塊电路板的厚度。

每块电路板上安装冷板(或冷板条)厚度。

前面板布局。

2.2测试过程

机箱的可变参数有:机箱长度、电路板间距、电路板厚度、电路板上所装冷板(或冷板条)厚度等等。通过改变这些参数,就可快速改变机箱的三维设计。

测试过程如下:

更改顶层设计参数:先改变机箱长度尺寸为需要的尺寸。

更新三维装配设计模型。

编辑机箱中电路板数量:使电路板数量为实际设计要求的数量,并使插头插座和设计要求相符。

更改每块板子的属性(如名称等等)。

使每块板子的表达式和相应零部件的表达式建立链接关系。

在顶层更改板间距表达式值,使之与设计输入一致。

更新三维装配设计模型。

更改顶层电路板的板子厚度、冷板厚度表达式值,使之与设计输入一致。

更新三维装配设计模型。

3.参数化模型的使用

参数化机箱设计系统建好以后,可以用此系统模型来进行新的机箱的设计。如设计一个新的1/2ATR机箱,就先选用建好的1/2ATR机箱模型,先克隆出一个新的机箱,根据新机箱的实际长度,电路板厚度、冷板厚度、电路板数量及间距,来修改顶层参数,由新的参数驱动生成新的机箱,这是直接可用部分。

需要新做的工作就是,每个机箱前面板上安装的电子元器件不同,前面板需重新设计新的元器件的安装位置,而且前面板上元器件要重新装配。电路板上如果使用的插座有所变动,需更换电路板和母板上的插头和插座。

经过在具体产品中的应用,证明该项研究大幅提高了设计效率,单一任务的设计时间由原来的10天左右,缩短到2天左右。

4.结论

参数化模型经过反复的测试和修改,建成了两种标准尺寸的机载电子组件参数化设计系统。

1/2ATR和3/4ATR标准钎焊机箱参数化结构设计系统通过在实际设计中的使用,说明参数化设计系统合理,表达式及其链接关系符合设计要求。对两种参数化设计系统的测试合格。系统使用正常。

通过使用机箱参数化设计系统进行实际产品设计可以发现,产品用传统方法进行设计需要10天时间,用参数化模型设计两天就可完成,设计效率提高了5倍。而且设计差错率也大大减少,从而产品设计及生产周期大大降低。该项研究的成功应用,也为其它成熟零件及部件的模块化设计奠定了基础。该项技术研究对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洪如瑾编著,陈焱审校.UG CAD快速入门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

[2][美]Unigraphics Solutions Inc编著,洪如瑾翻译,王刚审校.UG WAVE产品设计技术培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3]龚勉,唐海翔,赵波,陈向军等编著,洪如瑾审校.UG CAD应用案例集(NX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4]GJB441机载电子设备机箱、安装架的安装形式和基本尺寸.

[5]Q/13S 1103-2005 标准机箱印制线路板结构外形尺寸与安装布局.

[6]章兆亮编著.UG NX5.0宝典.电子工业出版社.

[7]杨安春,高新红.UG NX5中文版软件速通与实训手册.

[8]张晓红,刘建潮.UG软件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

[9]赵波,陈向军编著,洪如瑾审校.UG NX4相关参数化设计培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10]基于UG的CAD/CAM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

[11]UG NX系统应用技巧.清华大学出版社.

构建省级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探讨 篇12

国家对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十分重视。自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共同组建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以来, 几乎所有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都会提到“标准”, 各级领导、专家们也言必称“标准”。经过10多年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 标准化工作也已经得到了高度重视, 目前颁布的电子政务方面的标准也日渐丰富。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概况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电子政务方面的标准, 具有较强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按照中国电子政务标准总体框架, 标准体系可以分为这么几个子体系:管理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网络和基础设施标准和安全标准。

标准框架是指导标准本身建设的, 标准本身的内容才是指导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的实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评审过程中常常听到这样的评价:某某系统的“标准化”程度很高, 或是某项目建设非常注意标准化, 其实无非是该项目有严格的管理标准, 采纳了适当的安全标准, 或是注意了某些信息代码层面的规范性等等。很少人会想到, 我们在考察它的“标准性”的时候, 却漏掉了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应用标准。

信息资源整合是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矛盾, 而在应用标准缺失的前提下要实现信息资源整合是不太可能的。所以, 应用标准的缺失是阻碍电子政务建设向纵深和广度发展的最大瓶颈。缺少应用标准的标准体系起不到对信息化建设“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的技术支撑作用。回过头来, 衡量一个项目的建设是否注意了“标准化”, 更重要的其实是看它是否注意了“应用标准”的采纳或建设。

省级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目前国家电子政务应用类标准除了公文格式标准已经完成草案, 数据元标准的第1部分和第2部分已正式发布外, 其他都是空白。而且从完成的部分来看, 都是“关于标准的标准”, 描述的是以怎样的技术和规范来做标准。至于标准的真正内容———如数据元目录以及基于其基础上的信息交换规范、业务流程规范等, 还是一片空白。

另外, 由于标准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何丰富和完善标准, 如何使标准更有针对性, 使标准发挥更大的作用, 都使得构建省级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成为电子政务地方标准化的当务之急, 也是解决信息孤岛,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关键。

省级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概况

各省市相继开展了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湖北省深刻认识到各地、各部门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 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 导致立项程序、项目规模、设备采购、资金运用等方面产生“拍脑袋”工程, 给工程质量和后期维护带来大量隐患。同时, 已建成投用的电子政务工程, 其使用的数据库五花八门, 编码格式不尽一致, 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等问题, 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湖北省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项目编制规范》等9项地方标准。至此, 湖北各地及政府部门开始进入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阶段。安徽省提出建立标准体系, 促进信息资源融合;江西省也将制定电子政务建设统一规范标准, 告别“信息孤岛”;深圳市也清醒认识到电子政务建设重在解决标准化问题。

山东省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构建探索

数据元是整个标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2004年10月1日, 《电子政务数据元第1部分设计与管理规范》的正式颁布, 是对电子政务建设最具指导意义的成果。2008年4月11日《电子政务数据元第2部分公共数据元目录》正式颁布, 为政务部门规定了电子政务中的通用数据元, 为业务数据元提供了模板。虽然完成了数据元的第1部分和第2部分, 但成千上万的数据元的标准制订工作应该怎样铺开?怎样沟通?按照怎样的分类方式进行?数据元的注册管理、维护应该怎样操作等, 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更何况, 还有“业务流程规范”等等, 都是非常庞杂的体系。

山东省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项目组针对此问题, 经过国家、先进省市、省直部门各个层面的调研, 对标准体系进行了详细的框架设计。将山东省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一期建设的重点放在应用类标准, 二期拟放在业务流程规范上, 研制成果将为国家标准体系应用类标准探索出一条新路来。山东省电子政务标准体系首批制定了共18项地方标准, 18项地方标准以数据元标准为主, 共计12项。着力解决4大库 (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 建设的基础信息数据元目录, 这些标准的制定, 为山东省电子政务信息化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数据元标准的制定, 有利促进了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推动全省企业基础信息共享, 促进进出口贸易信息化大通关及电子口岸建设, 对于开展财税库银间税款信息共享处理, 推进居民身份、车辆管理信息的多部门交换共享, 发挥重要作用。

山东省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项目可以很好地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山东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 将省级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4大类基础政务信息数据库互联互通, 满足各级政府部门间协同办公和信息共享的要求。

以法人库相关标准为例, 通过对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元和数据交换技术的规范, 山东省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平台于2008年建成并投入应用, 共建部门有山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山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山东省国家税务局、山东省地方税务局、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过长达2年时间的运行, 法人库系统已实现部门间数据交换400余万条次;目前存量数据情况为:省工商局工商登记信息1 818 234条;国税税务登记信息763 046条;地税税务登记信息484 807条;省质监局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信息733 226条。

应用类标准建设的一点经验

1.政府主导

电子政务的应用标准不同于行业标准, 它绝对不会随着技术和制度的发展“自然出现”;它也不同于标准体系中的管理标准、网络标准和安全标准, 只需要对一些先进、成熟的标准进行适当的选择、参照和整合就行了。应用标准要经过应用的验证, 甚至可能经历多次“从标准到应用”和“从应用到标准”的反复过程, 以及伴随者大量的利益协调。政府在应用标准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并且责无旁贷的, 因为组织信息资源是政府的职责。同时, 应用标准的制订体现了政府对自身管理和服务职能的把握。

2.处理好标准化建设与项目建设的关系

标准化建设和项目建设存在一个“互锁”现象:比较理想的状况是“标准先行”, 项目总是希望有现成的标准可供参考和进行指导。另一方面, 应用标准又不是从天而降的, 特别是针对一些新的领域或视角, 标准化工作需要以一定的项目作为“温床”来产生和成熟。要打破这个“锁”, 实现标准建设与项目的“共赢”, 就必须处理好诸多的关系和矛盾, 例如项目进度与标准化的矛盾、试点与推广的关系、标准的普适性与项目的特殊性的矛盾, 等等。

3.做好标准应用

上一篇:影视文学作品下一篇:音乐作品与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