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事旅游

2024-10-12

节事旅游(精选10篇)

节事旅游 篇1

一、新疆节事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自2000年以来,新疆各地州依托资源和民俗文化优势,按照国际标准,将风物特产、民族文化和时尚潮流等元素融合,相继承办近百项节事旅游活动。笔者经资料查询和实地走访,按新疆地理分布及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将新疆主要节事旅游活动进行梳理汇总(参见表一)。

二、新疆节事旅游活动的特点

(一)新疆节事旅游活动的来源特点表

一类源于传统节日,如肉孜节、古尔邦节、那达慕、西迁节;另一类源于地域文化风物特产的开发和策划,如吐鲁番葡萄节、伊犁天马节、阿克苏龟兹文化旅游节、和田玉石文化节、博斯腾湖捕鱼节等。

(二)新疆节事旅游活动的规模特点

1、缺乏具有社会影响力且对观众、媒体有强烈吸引力的重大节事旅游活动,目前还未出现符合国际标准的重大节事旅游活动。

2、在地区范围内规模小、影响力有限但受到当地及周边市民普遍关注和踊跃参与的中小型节事旅游活动数量多整体效益不可忽视,如乌苏啤酒节、哈密瓜节、伊犁杏花旅游节等。

(三)新疆节事旅游活动的发展特点

1、依托少数民族传统节事活动、文化、服饰、音乐、歌舞及民间艺术的旅游项目缺乏,现有项目内容单调、缺乏开放性和参与性。

2、借助举办地文化的标志性节事旅游活动初具规模,如吐鲁番葡萄节、伊犁天马节、霍城薰衣草节、博斯腾湖捕鱼节等,都吸引大量国内外旅游者,成为展示举办地特征、树立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标志事件。

三、新疆发展节事旅游面临的问题

(一)主题雷同内容单调现象凸显

目前新疆民族传统节事活动存在内容形式缺乏创新、现代化的节事氛围及气息极其缺失的问题,如日古尔邦节、肉孜节期间,人们除了进行传统的走亲访友、制作美食、礼拜等活动外,缺少现代气息及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娱活动,还没有将这些传统节事进行旅游开发的理念;人造节事活动中又存在主题雷同活动内容单调的现象,如以“花”为主题的节事活动五家渠郁金香节、伊犁杏花旅游节、裕民山花节、石榴花节、若羌县枣花节等严重的主题雷同,缺少创新意识,并且在主题演绎等环节缺乏系统完整的策划。

(二)规模小对外知名度低

按照国际标准新疆众多节事活动大多属于中小型节事。标志性节事活动虽与地域文化融为一体但未形成规模缺少旅游吸引力,参与人数大多来自周边县市,疆外及入境旅游者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国内影响力不强、国际知名度不足的现状越发凸显。

(三)新疆节事旅游缺乏品牌竞争力

目前新疆的部分节事活动相比国内外主题雷同的节事活动几乎不具备品牌竞争力;如以啤酒为主题的节事,人们会想到青岛啤酒节、哈尔滨啤酒节以及国外的慕尼黑啤酒节,很少有人想到新疆乌苏啤酒节;而在少数民族传统节事活动中,因疏于重视和管理,没有将少数民族传统节事活动充分的旅游开发,以至现在游人一提到民族节事活动就想到泼水节、那达慕,而肉孜节、古尔邦节却非常陌生。

(四)现代节事活动抗风险性脆弱

目前新疆的大部分节事活动属于现代节事活动,所以抗风险能力非常脆弱。这些节事活动一般在每年风物特产播种、开花和收获时节举办,以当地的风物特产作为旅游吸引物和资源,招徕八方游客前来观赏、品尝和购买等,所以相对于传统节事来说这些现代的节事对风物特产的依赖性极强,一旦当地的风物特产受到自然、气候、不可抗事件的影响,就会导致节事活动的取消或是主题不鲜明等影响。

四、新疆节事旅游的开发对策

(一)强化少数民族传统节事活动的旅游功能

今后新疆节事旅游的研究重点应在策划古尔邦节、肉孜节、诺肉孜节、西迁节等民族传统节事。通过大型民间歌舞表演的形式吸引大众参与,从节事主题的演绎着手,设计游客喜爱的富有节事特色纪念品,向游客宣讲传统节事活动的起源史、节事仪式、节事禁忌等节事知识,既激发游客的好奇心,又能满足游客了解宗教文化的旅游需求,从而丰富新疆民俗文化旅游的内涵。

(二)加强依托地域文化特产的节事活动的品牌建设

为在今后国内外节事旅游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新疆节事旅游活动必须走品牌化之路,整合各地州的文化和风物特产,选取最具新疆特色和最有竞争力的节事旅游活动重点打造,从前期的策划、宣传到中期的组织、管理以及后期的评估的整个流程融入品牌理念,如打造“新疆葡萄节”、“新疆薰衣草节”、“新疆伊斯兰民族手工艺品节”等富有新疆特色的品牌节事活动。

(三)精选节事主题延伸内涵

节事主题及内涵的延伸是节事旅游活动能否举办成功的关键,如以“葡萄”为主题的吐鲁番葡萄节,在举办过程中应依托葡萄元素,演绎葡萄主题,将摘葡萄的乐趣、尝葡萄的感受、晾晒葡萄的经历以及听葡萄历史故事等情境设计出相应的活动形式,让游客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验了摘葡萄、尝葡萄、晾葡萄的乐趣;以“薰衣草”为主题的“霍城薰衣草节”,依托东方普罗旺斯美誉,强化“薰衣草芳香浪漫”主题,借助“中国薰衣草之乡——霍城”的城市品牌,打造集观光、游园、美食、购物、文娱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庆典,量身定制“芳香之旅、文化之旅、民俗之旅”三条节事定制旅游线路,让游客体验波浪式薰衣草谷、参观薰衣草精油系列产品的加工制造过程、抢购薰衣草制品等系列活动。

(四)增强宣传力度融入体验营销理念

增强新疆节事旅游的宣传力度,在宣传过程突出节事主题、特色及具体活动内容,增强观众直观印象、视觉体验。运用联合整体营销营销理念,除借助互联网在各大网站植入节事广告外,还可寻求政府建立专门的新疆节事旅游宣传促销网站,在网站设计中融入新疆特色、及时发布各大节事旅游信息、重点对各别有知名度的节事活动进行专题宣传。在此基础上广邀国内外新闻媒体及同行前来考察采访,通过邀请代表媒体的看、听、参与以及品尝后再向大众宣传报道,增强节事旅游的体验营销理念。

摘要:目前新疆节事旅游活动呈现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依托地域文化风物特产两大类型。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新疆两类节事旅游活动的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由此提出新疆发展节事旅游的对策。

节事旅游 篇2

节事活动和旅游的发展存在着紧密联系,一个有影响力的节事活动必定会带来一定规模的人口流动,而这些游客在当今的社会就会产生相应的旅游需求,涉及到我们的吃住行游购娱,从而带动城市的发展。旅游节事活动被人们称作“有主题的公众庆典”、“平民参与的节日”,它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旅游吸引物。

在国外,西方一些国家的复活节,美国的南瓜节,巴西、墨西哥的狂欢节,西班牙的斗牛节,法国的葡萄节,德国的啤酒节等,举办期间无不吸引世界各地大批商贾和旅游观光游客的光临和参与,宾馆、酒店客满,餐馆人头攒动,市场异常红火,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言而喻。在国内,为了发展经济,近年来,各地也纷纷举办自己的节事活动,如大连的时装节、青岛的啤酒节、广东的广交会、南宁的民歌艺术节等已成为我国知名的节事活动。

事实上,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各地都有独有的地方文化,这正是开展旅游节事活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依托。目前,具有民族传统和区域特色的各类旅游节事活动,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被注入了深刻的市场经济的思想和内涵,以一种新兴产业的形式融入现代经济社会生活当中。

奥运会可以说是全球影响力极大的节事活动,它给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1.有效地促进了入境游客的持续巨量猛增

资料显示,洛杉矶、汉城、巴塞罗那、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入境的游客分别达到23万、22万、30万、29万人次。而悉尼奥运会,在旅游与奥运的结合上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做得更好。比赛期间共接待国外旅游者达50万人次。澳大利亚旅游局(ATC)所开创的奥运旅游促销战略被国际奥委会推荐为“今后主办国的角色模式”。悉尼奥运会与旅游完美结合的经验表明,奥运会作为超大型“人文旅游品牌”,其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超过当今世界任何超大型活动,其地位无可替代。

2.迅速提升了举办国的旅游品牌形象

在奥运会举办准备期间的7年中,举办地成为全世界注目的焦点,巨大的聚焦效

应,成为举办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最佳传播载体。举办期间,超过1万名记者的大强度、高密度采访报道,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宣传报道活动,其规模无与伦比,价值难以估量,方式最为自然,影响极为深远。数据表明,2000年悉尼奥运会使澳大利亚旅游形象品牌(Australia Brand)效益超前10年,极大提升了世界各国对澳大利亚旅游的热情和期望值,对澳大利亚的入境旅游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3.大幅度增加了旅游业的外汇收入

奥运会期间,入境国际游客无论在住宿、交通、通讯、餐饮、观看比赛,还是吉祥物、纪念品等旅游购物的消费水平都比平时超出一倍或数倍,集中消费程度高,举办国外汇收入增量巨大。在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旅游外汇收入达到30多亿美元;悉尼奥运会旅游外汇收入高达42.7亿美元,旅游业已成为举办国的重要外汇收入部门。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 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 以及旅游者旅游意识的逐步提高 , 旅游节事也开始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 , 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景象。各种文化节、旅游节、时装节等等层出不穷 , 许多旅游目的地已经形成自己的品牌节事活动和表演项目 , 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南宁民歌节、泰山登山节、青岛国际啤酒节、大连国际服装节、吴桥杂技节 , 深圳世界之窗的啤酒节、狂欢节和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创世纪》等。但是 , 综观各旅游目的地的节事活动 , 真正成功并且可以持续下来的屈指可数。这说明我国目前的旅游节事策划与运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主要表现在 :

(一)特色不鲜明 , 缺乏创新意识许多旅游目的地的节事活动缺乏新意 , 从内容到形式 , 从招牌到口号 , 从举办初衷到营销对象 , 从宣传手段到包装技巧 , 每次举办都没有什么变化和创新 , 很难形成对游客和大众的吸引力。一些旅游目的地节事活动的组织者 , 缺乏精心准备、科学论证的过程 , 仅仅停留在东施效颦般地仓促办节的阶段 , 从而造成旅游目的地节事活动的雷同和低层次重复 , 使得节事活动没有自己的品牌和风格 , 不能以当地的地脉、文脉及社会经济条件为依托 , 缺乏永久性、垄断性、制度化的旅游识别标志。

(二)政府主办 , 缺乏市场化运作

政府主办节事活动 , 听从行政命令、没有市场化的运作导致了旅游节事活

动缺乏现代化的管理、营销观念。例如一些节事活动 , 大都是按行政方式运作 ,上级分配工作 , 下级单位领受任务。组委会成员来自政府各个部门 , 他们亲自参与旅游节事活动的业务活动 , 从策划设计、宣传包装、出票展演到搭台布置、请人聘员等一系列具体业务都由自己操办 , 而较少考虑由专业公司来承办。由于单一的行政手段排斥了多元的市场操作 , 造成节事活动的运作成本过高 , 财政负担过重 , 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

(三)节事管理无序 , 缺少科学规划

我国许多旅游目的地的节事活动基本上是“吃喝玩乐 ”、“晚会 + 经贸”、“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旧模式, 所选取的具体活动杂、乱、档次质量参差不齐 , 管理混乱 , 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机制。一些节事组织者对为什么办节、能办什么节以及怎样办节等 , 不作市场信息调查和可行性预测 , 缺乏科学的决策依据。

策划和运作旅游节事的具体建议

(一)旅游节事的开发和组织原则

1个性化原则。个性化是旅游节事的生命力。国际节事协会经济影响力顾问斯科特· 内格尔先生说过 , 旅游节事必须强调区域的特殊性和个体性 , 有自己的特色 , 才能吸引全球更多的观众。

2文化性原则。文化性是旅游节事中最重要的特征, 它是真正吸引旅游者的深层次因素。演绎文化内涵、追求文化特色是旅游地保持永久魅力的必然选择。创新性原则。创新性是节事成功的基石 , 别开生面和创新思维是节事活动的吸引力、生命力之所在。创新乃是节事之魂。体验性原则。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 , 使节事活动更具生动性和参与性是节事成功的关键所在。节事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从游客体验需求出发 , 力求丰富和满足游客的娱乐体验、审美体验、学习体验、寻求新奇体验、追求时尚体验等等。整体性原则。旅游节事活动的组织既要注重经济效益 , 更要注重社会效益;既要重视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 , 又要特别注意吸引外地游客的参加;建立多元筹资体系 , 多方合力开发旅游节事。民众性原则。民众的广泛参与是任何节事活动蓬勃开展的基础 , 脱离了

这个基础则一事无成。广泛的民众性是旅游节事赖以成功的魅力所在。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又处于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只要我们重视研究节事活动的特点,掌握举办节事活动的规律,认真学习总结先进经验,选好选准突破口,创意好、立意新、定位准、特色明显、内容丰富、效益显著、深受公众欢迎,就有可能把节事活动传承下去,发展起来,从地方性走向国际化, 为振兴本地经济,为我国和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周 相 君

节事旅游 篇3

关键词:节事旅游 发展战略 陕西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活动的形式也在不断细化,新的形式也层出不穷。近年来,以各种会议、博览、节日、盛事的庆祝和举办等节事为核心吸引力的旅游形式也正在发展和成熟起来。陕西省作为一个旅游大省,在依托传统文化旅游资源、自然生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节事旅游将会有着自身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1 陕西节事旅游SWOT分析

1.1 优势分析

1.1.1 陕西节事旅游发展基础良好

陕西节事旅游在国内已经有了一定的竞争力,一些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生态旅游节庆活动、地方物产节庆活动等已经小有名气。如:清明节公祭轩辕黄帝大典、西安汤峪温泉旅游节、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雁塔祈福 钟鸣五洲”跨年文化盛典、西安大唐芙蓉园三月三上巳节、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秦岭最美是商洛——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西安灞桥白鹿原樱桃旅游节、中国定边马铃薯文化节、铜川玉华宫冰雪节等等这些节庆活动不仅提高了陕西的知名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为陕西节事旅游向着更好更高水平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1.2 政府扶持力度较大

陕西省作为一个旅游大省,各类旅游资源丰富,省会西安市政府乃至各个市县政府都将旅游业当做发展经济的重要产业,而且政府在对陕西旅游的各种形式宣传上也有很大的投入,同时陕西省还在不断地完善交通,住宿,饮食等等相关的旅游配套设施。这些措施对陕西形象的提升以及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给陕西的节事旅游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1.2 劣势分析

1.2.1 缺乏专业化节事旅游策划和管理人才

虽然陕西的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早,但是专门从事节庆活动的专业人员却很少,加之目前较多的节庆活动由政府主导举办,工作人员大多临时组成而且专业素质低,这直接导致了节事活动的服务水平低下,使游客对举办地留下不好印象,并且对陕西省节事旅游的长远发展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缺乏专业从事节事旅游的人员是陕西节事旅游发展的一个很大弊端。

1.2.2 节事旅游暂未形成市场化、产业化

总体上,陕西在节庆旅游的举办和开发过程中,政府依然起主导作用,市场运作机制不健全。我国很多学者提出了节庆旅游的市场化、产业化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节庆旅游还没有实现市场化和产业化。陕西省作为国内的旅游大省同样面临着将节庆旅游市场化和产业化的难题,不解决这两个问题,陕西的节事旅游的将很难规范化的运作。

1.2.3 旅游接待能力不足

一方面节事旅游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旅游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游客的激增暴露出了旅游地接待能力的不足,许多地方在旅游旺季出现一店难求的问题,很多游客不得不住在条件差的招待所或睡在自己的车里。还有交通条件限制很多地方出现堵车的现象,影响旅游者的观光兴致。例如,2012年陕西汉中的“中国最美油菜花海节”恰逢清明小长假,虽然旅游者有了充足的时间前来观光旅游,但是由于游客的激增,举办地接待能力的不足暴露无遗。很多游客找不到住宿和吃饭的地方,使游客的情绪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出现对节事活动的宣传很不

利。

1.3 机遇分析

1.3.1 旅游业发展环境良好

陕西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也是关中-天水经济区整体辐射地带,这使陕西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陕西是一个旅游大省,省会西安市不仅是历史名城而且是国际性的旅游城市,旅游业是我省倡导的主导产业,面对如此好的形势,陕西节事旅游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1.3.2 各地节事旅游不同程度上受到关注

节事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并且受到各方的关注与重视。现在各级政府积极支持节庆活动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节事旅游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很多商家的参与,这为节事旅游的市场化提供很好的机遇;百姓的参与和关注为节事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样节事旅游不仅促进了举办地的经济发展,丰富了当地百姓的生活,而且无形中提升了陕西省的旅游业的知名度,带动经济的增长,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

1.4 威胁分析

1.4.1 周边旅游省份的威胁

陕西省周边的旅游大省如:北京市、山西省、河南省、四川省等在节事旅游方面的发展已经很成熟,相比之下,其他省份名气更大,更有吸引力,客源更广。例如,北京以庙会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已经成为北京节事旅游中的一部分,每年春节前后都能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参与;河南省也有“洛阳牡丹花节”、“三国文化节”等享誉国内外,这对陕西节事旅游的发展形成了较大的竞争威胁。

1.4.2 节事主题同化问题突出

同一主题的节庆在全国有几百个,文化艺术节全国就有多个,如宁夏文化艺术节和重庆文化艺术节等。国际旅游节也一样,如昆明国际旅游节和武汉国际旅游节,陕西的这些节庆活动都和以上城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

2 陕西节事旅游发展战略分析

基于以上SWOT分析所涉及的多方面问题,笔者认为陕西节事旅游的发展,就需要将现有的优势资源和机遇相结合,并在这种优势和机遇下把经济区内自身存在的劣势进一步改善,减少负面影响,运用多种经营模式,建立防御型战略,发挥优势去降低劣势和所面临的挑战。具体措施包括:

2.1 优势机遇战略

2.1.1 深度的开发利用陕西省的旅游资源

陕西省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却不够成熟,以关中地区的历史文化古迹为例,很多旅游景点仍然停留在不够深入的游览观赏上,整体来看也缺乏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现在我国节事旅游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在此大背景下,陕西省应该充分抓住机遇,合理开发利用本省旅游资源,使陕西省的节事旅游更上一个台阶。

2.1.2 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在宣传方面的投入,针对目标市场,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方式,例如依靠各类媒体、互联网以及图文并茂的宣传材料;或者举办各种展览和旅游经济交流会。以陕南为例,近年来陕南在对节事旅游的宣传上下了很大的力气,陕南三市持续与央视及其他媒体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活动,为陕南的节事旅游带来了众多人气。

2.1.3 加强区域间的合作

发展节事旅游应该加强陕西省各个市县的联系,将西安的文化旅游和陵墓游与陕北红色旅游和陕南生态旅游结合在一起,开发出一条独特的旅游线路,在时空上将他们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的旅游线路。这样不仅能发挥陕西旅游整体性的作用,而且能够形成规模效益拉动整个陕西的经济发展。

2.2 劣势机遇战略

2.2.1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节事品牌

开发有内涵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对提升节事旅游的影响力,增加旅游收入都有很大的帮助。打造节事品牌有助于陕西省在节事旅游的发展上占据先机,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吸引国内外游客参与。

2.2.2 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对旅游专业人员的培训,让经营管理水平和有工作经验的员工的素质普遍有所提高,特别是要培养既有丰富领导经验和管理能力,并有系统的旅游规划和人事管理知识的人才,使旅游服务体系的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有所提升,从而使陕西的节事旅游的发展更高一个层次。

2.2.3 市场化策略

节庆活动运作市场化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部门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使节事旅游运作时更加规范化。陕西省在发展节事旅游的过程中可以引入更多的专业化旅游企业,同时可以让交通,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参与到节事活动的策划、运作中,这样不仅可以集思广益而且可以使节事活动的举办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从而实现节事旅游的市场化。

2.2.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节事旅游的发展需要其他相关产业的支持,例如交通,住宿,饮食,购物等。陕西省在发展节事旅游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完善这些相关的基础设施。完善公路,铁路道路的通达性,同时增加航班飞行线路;增加住宿的容量,完善住宿条件;开设更多的餐厅,还要保证食物的可口卫生。相关的设施还有很多还需不断地完善,做到这些是发展节事旅游的基础与后盾。

2.3 优势威胁战略

2.3.1 扩大规模,增加吸引力

整合陕西有影响力的旅游资源,形成规模节事旅游曾加其在国内外的吸引力,使陕西省的节事旅游更加具有竞争力,同时也提高了陕西旅游的知名度。如2011年的西安世园会,其宏大的规模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不仅带动了陕西经济的发展,提高了陕西省的知名度,而且为西安周边的旅游景点带来了巨大的客源,从而带动了陕西省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扩大节事旅游的规模将会促进陕西旅游业的发展,提高知名度,增加吸引力。

2.3.2 创新节庆主题

虽然陕西的节事旅游已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是活动主题的雷同大大减少了活动的吸引力。因此给节庆活动打造一个新颖的,有可行性的主题将大大增加节庆的魅力。冠以中国之最、独具地方特色文化的创新主题节事活动更受到人们青睐。

综上,陕西发展节事旅游资源基础良好,类型丰富多样,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正确分析与认识陕西发展节事旅游所面对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制定相关的政策加以扶持,将陕西节事旅游打造成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品牌推向国际,将是陕西旅游业整体提升的一个新方向所在。

参考文献:

[1]刘卿.居民对节庆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以深圳为例[D].湘潭:湘潭大学,2008.

[2]谢万忠.防城港市节事旅游开发刍议[J].市场论坛,2011年4期.

浅析节事活动与旅游经济 篇4

为了阐明节事与旅游两者的关系, 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节事和旅游。 对于旅游业而言,它是一个复合产业,因此很难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义。 通常来说,使用世界贸易组织1991年对旅游产业下的定义:“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对于旅游和节事之间关联呢,盖兹在他的《节事管理与节事旅游》一书中对节事下了这样的定义:“对于游客而言,节事是指游客可以从休闲、 社交或者文化体验中获得的超出日常经历以外的机会”。 节事活动具有短时性、独特性、聚集性以及广泛性等特征。 从旅游及节事的定义当中能看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及共性。 在本文中,笔者会对旅游与节事的关系做出分析。 此外,关于为什么旅游部门更喜欢每年举办节事也将被解释。 在文章的最后,笔者将给出一些关于节事旅游的建议。

1旅游与节事的关系

通常来说,旅游与节事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这主要是由于两者都能从彼此的发展当中受益。 对于节事而言,它在旅游业和旅游经济中扮演以下角色:旅游景点、绘制者、旅游形象、区域营销以及催化剂。 节事活动可以作为旅游景点,激励游客在旅游景区度过更长的时间并增加消费。 节事活动也可以作为绘制者来激发多样性和提高生活质量。 不过,如果节事活动想达到绘制者的作用,它们必须要与文化进行紧密结合。 由于节事活动快速、高效并且可持续,许多城市通过定期举办节事活动提高城市知名度,进而提高游客忠诚度。 举例来说,奥林匹克的举办对于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推动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不仅有利于提高国际知名度,还能够加速城市更新以及品牌重组。 此外,对于旅游业和旅游经济发展而言,节事是一种区域性营销手段。 与其他注重经济产出的营销手段不同,节事活动,尤其是文化节事,注重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游客满意度以及花销。 最后,作为旅游催化剂,节事活动的投入能收到长期的回报。 节事活动不但能带给游客愉快体验, 同时也能带给活动举办方经济效益。 因此,节事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影响了旅游产业的诸多方面。

旅游业中的不同组分会对节事产生不同影响。 首先,对于商业节事而言,其目的是使组织者和参与者认可其价值。 体育节事提供低成本航空公司促进经济增长。 许多游客前往目的地只为了参加节事,尤其是体育节事。 对于文化节事而言,游客们能够参与体验不同种的文化、历史、艺术以及传统。 举例来说,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成功地将文化、历史以及运动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端午节期间,游客们不仅可以吃粽子、季五彩绳、拜屈原像,还能参加龙舟比赛。 可持续性节事强调节事活动的可持续性,包括环境保护、文化保护以及人类栖息地保护等。

综上,可明白节事和旅游是互相作用并相互影响的。 节事产业的发展会吸引游客来到旅游目的地, 进行消费并且度过更长的时间。 而旅游产业的发展会给节事活动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 如,更成熟的交通体系,更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等。 此外,旅游业与节事业的共同繁荣也会是当地受益良多。 例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外来投资以及提高城市知名度等。 姑且不谈节事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 让组织者深受激励的一点是节事活动的参与人员会对节事活动本身产生忠诚度, 这也是为什么旅游部分如此重视年度性节事活动的原因。

对于旅游部门而言,他们是节事活动的主要利益相关者。 在节事产业的发展中,旅游部门起着规划性作用。 同时,旅游部门也为节事的发展提供平台和契机。 既然节事活动可以带来如此大的经济利润,因此,无论是地方性还是国家性的政府部门都支持它的发展。 地方一级旅游管理部门尤其重视节事业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节事业发展如此迅猛的原因之一。 斯托克在1991年中的报告提出 “地方一级管理部门是最为直接有效的能够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职能机构。 同时也是对当地变化和民众利益最为敏感的部门”。

然而,旅游与节事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却并不总是积极、 成功的。 理论上来说,我们假设节事活动可以吸引本国以及国际游客参加。 然而事实上作出这样的假设是存在风险的。 并不是所有的游客都愿意为了举办的特殊节事活动而逗留更多的时间。 相比于节事活动组织者, 游客们显然对于节事活动本身更加满意。 组织者对问题的处理速度以及服务态度是导致游客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 文化差异也是可能产生冲突的原因之一。 此外语言障碍也有可能造成误解。 尽管节事业在社会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节事及旅游业相关的公共服务任然有待提高。 对于一些大型节事活动,安全问题十分重要。 对于旅游监管部门而言,意识到这点并能够平衡安全性与愉快性是尚需解决的问题。 节事业本身的成功使得大家竭力发展,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节事业安全方面的成长。

3结论

旅游业与与节事业既相互依存又互相独立。 旅游组织者偏爱年度性节事活动是由于其可以给当地带来持续性经济收入并提高当地知名度。 此外,通过节事活动的举行,可以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然而,旅游与节事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不总是积极的, 不成功的节事活动会带给游客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到旅游满意度。 但总的来说,节事仍然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这不仅体现在其能够提供给游客超出寻常的视野、更广阔的文化消费空间,同时,还成功的吸引大众的关注,尤其是在社会、文化以及环境方面。

摘要:节事活动作为现今社会发展最为迅猛的产业之一,是旅游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节事活动与旅游两者的相互作用,直观的展示了节事活动在旅游经济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一些现今节事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节事旅游 篇5

1、运作机制:

椰子节的举办是本着“让世界了解海南,让海南走向世界”的设想,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齐心塑造海南形象、让宝岛更加文明的主题,遵循“官”管民办、小型分散、属地为主的原则,力求把椰子节办成集文化娱乐、旅游观光、植树造林、少数民族节庆为一体的大型群众性活动。

2、管理机制:

高效管理制度。

3、赢利机制:

通过这次活动向全世界展示椰子的特色,吸引投资开发椰子产品。

4、成本控制:

招募志愿者,获得赞助商的支持。

5、海南国际椰子节的营销传播

1、举办前的造势运作:

活动推广采用新闻发布会、核心客户招待会、推介会、庆祝会来推广海南国际椰子节广告宣传(大众媒介广告如;户外广告、广播、电视插播广告、节事专业网站、报纸专版,专业媒体广告(在专业杂志做海南国际椰子节的专版。

2、宣传印制品设计与制作:

在专业的广告标志设计公司设计和制作宣传品,信息真实、内容准确、定期更新,宣传资料图文并茂,图像百观,可形象的反应海南国际椰子节的形象和特点。制作海南国际椰子节宣传片,宣传资料的包装(大气、精品、有档次)。

3、活动期间新闻发布与报道:

邀请全世界旅游专业媒体、综合媒体。

4、节事新闻传播:

设置新闻中心,安排专门的新闻主负责统一发布展览会的官方信息,并接受媒体的采访。

6、海南国际椰子节的现场管理与执行:

1、展览、会议安排:

制定海南国际椰子节的展览、会议活动日程详细表。

2、组织机构与人员分工:

设置的机构包括;观众登记处主要负责维护展览处的良好秩序,确保每一位专业观众都能畅通、便捷地进大展览会现场,现场管理主要负责活动现场的答疑和研讨会,现场广告管理主要负责制定明确、统一的广告政策管理广告,安全管理主要负责火灾、卫生、防盗,交通管理主要负责交通的疏导,投诉接待与处理处主要负责投诉处理,新闻管理主要负责官方信息发布,活动会场布置管理主要负责活动现场的布置、搭建、拆出。

3、开、闭幕式设计:

制定开、闭幕式的流程,和重要领导、嘉宾的发言,主持人,4、环境布置与活动场地布置:

到工商、消防、公安部门报批和备案,并办理相关手续,并邀请这些部门办公,根据海

南国际椰子节的主题和规模布置,规划活动详细展位,公共区域、在会场入口处铺设地毯,派专人管理指定搭建商和特修搭建商的现场施工活动,避免出现现场混乱或存在安全隐患。

5、活动组织与节事邀请:

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参加,发邀请函、6、配套接待服务安排:

做好接待工作,了解来宾的详细信息,制定接待计划,在接待过程中注意礼节,在献花与介绍、陪车做详细的安排。

7、安全保卫及紧急事件处理安排:

河南节事旅游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篇6

一、河南节事旅游开发的有力条件

1、历史悠久, 人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夏代到北宋, 先后曾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 一直以来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国的八大古都中河南就有四个, 即十三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河南省文物古迹众多, 地下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 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这里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和轩辕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有最早的禅宗寺院白马寺;有“中国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和闻名中外的开封相国寺, 等等, 这都为河南节事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

2、参与性强, 利于与其他旅游项目共同发展。

节事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 以其地方性、独特性、观赏性、参与性、周期性、民俗性等突出特点, 能较好的同各种文化游、自然观光游、休闲游等旅游活动结合在一起,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比如每年的黄帝故里祭祖大典, 就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深刻牢记自己是炎黄子孙, 龙的传人。在祭拜祖先期间, 还可以切身游历河南省的一些自然旅游景观, 如嵩山、云台山、云梦山等, 感受中原独特的自然人文风光。

3、区位优势明显。

河南省地处中原, 东接安徽、山东, 北连河北、山西, 西连陕西, 南临湖北,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就被认为“居天下之中”的河南, 位于全国东西南北交通动脉的十字枢纽位置, 并且还是进出西北六省的门户, 区位优势十分显著。境内有京广、陇海、京九、焦枝、新荷、新太铁路干支线分别在郑州﹑商丘﹑洛阳﹑新乡﹑焦作呈十字交汇, 全省拥有郑州﹑洛阳﹑南阳三座机场, 便捷的交通条件, 为河南省节事旅游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交通运输保障, 也大大提高了全省的旅游发展可进入条件。

二、河南省节事旅游开发的主要问题

1、总体来看, 全省各地节事旅游活动定位重叠, 缺乏创新。

目前, 河南省很多的节事旅游活动还处于初始阶段, 虽然省内各地举办的是不同的节事活动, 且侧重的历史时期都不相同, 但大都选择历史文化作为主题, 活动内容大同小异, 缺乏创新。节事旅游的举办形式也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的开、闭幕式表演、逛庙会等一些老旧的东西。总体而言河南省内大多节庆活动还缺乏精心准备、科学论证, 仅仅停留在东施效颦般仓促办节的阶段, 从而造成省内绝大多数节事活动的雷同和低层次重复, 使得一些很好的节事活动创立不起自己的品牌和风格, 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 难以真正起到宣传和塑造旅游地形象的作用。

2、节事旅游品牌知名度低。

目前河南省各地的节事旅游活动规模还比较小, 影响力仅限于周边极少数省份, 对全国各地的旅游者以及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另外当地居民参与节事旅游开发的热情也比较低, 总体发展极不平衡, 没有足以能代表河南省节事旅游活动的拳头产品。就河南省节事旅游今后的发展来看, 必须开发具备国际影响力的节事旅游品牌才能真正带动全省的节事旅游, 推进全省节事旅游的快速发展。

3、节事旅游产品市场化程度偏低。

目前河南省内大部分的节事活动都还是由当地相关政府部门牵头, 这种政企之间的多头管理, 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对于节事旅游活动策划和管理的消极怠慢状态。此外, 全省各地对于企业参与办节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与此相成鲜明对照的是在国外很多成功的节庆活动完全是市场行为。节事活动的策划和运作完全由当地市民和企业组织, 而政府部门只是发挥极为有限的作用。由此可见, 河南省节事旅游要发展, 必须走市场化道路, 才能真正带动企业和普通大众的热情而不再流于形式。

4、专业节事旅游策划机构和人才不足。

在河南, 专业性节事策划机构还属于新鲜事物。然而国内外举办比较成功的节事活动, 大多都是由专业的节事策划机构进行策划, 如2005年的上海旅游节, 就聘请了专业的上海创业科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策划和组织, 取得了巨大成功。而河南省节事旅游业发展之所以不近如人意一部分原因正是因为缺乏专业性的节事策划机构和专门人才, 导致全省节事活动吸引力偏低、影响力不够。

三、未来河南省节事旅游发展策略

1、加强河南省区域节事旅游合作机制的建设。

建立和完善全省范围内的节事旅游合作机制是有效实现节事旅游资源整合, 加快河南节事旅游发展的有利途径。近年来随着河南省旅游业对外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 要想全面地应对各种竞争, 除了引进先进旅游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之外, 还需要“走出去”, 主动出击, 只有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才能全面地应对竞争。河南省要想把节事旅游业做大做强, 就必须加强区域间的旅游合作, 利用中原城市群建设的有利契机, 在发展中相互支持, 发挥省内各地的优势, 共同打造出具有河南特色的古都游、特色游。

2、突出自身历史文化特色, 发展和完善节事旅游产品开发和创新体系。

特色是旅游发展的基础, 节事旅游活动的特色就是要追求节事旅游产品的“新”、“奇”、“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者对文化的要求和品味也越来越高。河南节事旅游活动应充分发挥自身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等方面优势, 根据中外旅游者的不同需要, 对现有节事旅游产品进行创新和改良, 创建一部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节事旅游品牌;同时在围绕现有节事活动主题的前提下, 与时俱进, 紧跟时代潮流, 开发一些符合当今时代潮流的热点节事旅游项目。

3、发挥政府协调作用, 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

节事旅游发展涉及众多的部门和行业, 这需要由政府部门出面协调各方利益, 通力合作, 才能确保节事旅游活动的正常开展。但政府协调并非以政府为主体, 这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 积极探索节事旅游活动开展的多种模式, 政府在其中扮演好联络协调员角色, 只负责监督与协调, 以期达到“隐形的政府”状态, 严格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相信一定能最终形成“以节养节”的良性循环, 确保河南节事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加强节事旅游活动的规范化管理。

即要对节事旅游活动开展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合理安排。从时间安排来看, 一次节事活动的举办天数应控制在一到两周左右, 太长或太短都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从时间分配来看, 全年节事活动要合理分布, 如此既能营造节日氛围, 又能使节事魅力常在。从地域分布上应进一步规范全省的节事活动, 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调研和论证, 制定规范化管理措施, 并在省旅游局设立专门部门, 对全省节事旅游活动进行评比, 以促进全省节事旅游的良性发展。

5、加强节事旅游机构建设及人员素质的培养。

在全省范围内可通过降低准入门槛但加强质量监控的方式鼓励建立专业性的节事策划公司, 在各种节事旅游活动举办前以及操办过程中进行业务及技术指导。另外, 还可通过河南省内各大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会展策划专业等, 尽快培养一批熟悉省情的专业节事管理、策划人才, 以提高节事旅游策划从业人员的素质。

综上所述, 目前河南省发展节事旅游已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条件, 只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 克服节事旅游发展中的各种困难, 河南节事旅游发展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最终推动河南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摘要:河南省的人文旅游资源, 像武术文化、“根”文化、姓氏文化等特色鲜明, 为河南的节事旅游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通过对河南节事旅游发展现状的全面分析, 提出改善河南节事旅游的策略建议, 以期为河南节事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节事旅游,条件,问题,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宋全忠.河南省情与旅游概况[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5.

[2]刘太萍, 殷敏.中国节事旅游营销管理现状分析与研究对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5) .

[3]朱益芳, 刘庆友.南京节事旅游开发探略[J].江苏商论, 2007, (11) .

再议恩施州节事旅游的发展路径 篇7

一、恩施州节事旅游概况

恩施州一直有留存有丰富的民族节日庆典资源,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地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会议和博览会也应运而生,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充了恩施州节事旅游资源体系。

恩施女儿会是恩施地区民俗节事资源当中的一颗明珠,它历史最悠久,活动辐射范围最大,参与人数屡创新高,在旅游市场当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早在2000年恩施州政府就将其纳入恩施对外宣传的三大名片之一,成为恩施四大民族节日庆典之首。除此之外,恩施州的牛王节、摆手节、恩施州庆以及一些县市和景区传承和自发的节庆资源也非常丰富。除了民俗节庆,从1992年首届土家族音乐学术研讨会,到首届中国硒产品博览会、中国·恩施首届药材(药品)交易会等相继在恩施举办,这都说明恩施州的地方经济发展已经逐渐地和节事活动结合。这一方面说明恩施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在逐渐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近年来恩施州旅游发展当中越来越多地突出强调了会展强州、会展促游的思路。

二、恩施州节事旅游目前存在的问题

1. 节事旅游产品营销力度不足

香港的旅游资源相对内地很多旅游目的地都稍显匮乏,它的成功同强有力的营销工作不无关系。香港每年都花费巨资在电视、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介,用一种“宣传轰炸”的方式打造“眼球经济”,2005年度香港为旅游宣传和推广费用就高达5亿港元,此外,香港还通过拍摄风光纪录片、印发《香港旅游指南》、推广“香港购物节”、“香港国际电影节”等节事活动,传统媒介加上现代互联网技术,让香港的旅游吸引力产生了“乘数效应”。反观恩施州目前的营销手段,首先,宣传仍倚重于传统媒介,电视广播、橱窗和公共交通仍然是对外宣传的主要渠道,新的互联网媒介涉入仍然不足。其次,国际国内的旅游展览、旅游展销会参与偏少,与目前游客的消费模式已经脱节。再次,营销费用在整个旅游事业预算资金当中的比例仍然偏低。旅游宣传在目前的旅游市场当中,仍然是基本的营销手段,而营销费用的突入不足会直接营销每一期宣传活动的效果。

2. 节事旅游资源更新不足

虽然目前恩施州内的节庆和会展资源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精英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优化升级,节事资源创新不足。精英资源在恩施州节事旅游发展的初期确实是有利的,可以迅速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影响力。恩施州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更多会在节庆、会展、事件旅游方向发展寻求突破,届时如果仍然固守原有的节事资源,没有开发创新型的节事产品,没有把握市场导向的开发理念,就会减小对游客的吸引力,对企业和投资方的吸引力,这显然是恩施旅游业不愿意面对的情况。

3. 节事旅游产品之间的关联度不足

节事旅游的系列化运作模式旨在通过将旅游目的地节事旅游资源在空间、时间上进行科学规划,构建出一整套互相关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节事旅游资源体系。戴光全提出的城市节庆开发CSD理论已经体现并应用在许多旅游目的地节事旅游活动的规划当中,它将区域内的节事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分级,把杂乱无章的节事旅游资源合理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景区和城市,发挥出原有节事活动最大的功效是该理论最核心的理念。恩施州内的节事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节庆和会展之间相互的关联性不强,如女儿会作为恩施州节事旅游的标志性节庆(Hallmark FSE),并没有和恩施周内的周期性会展、恩施景区的民俗庆典活动产生强有力的结合,而是各自单打独斗,大多数节事活动都是独立的。这无疑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是区域内节事资源缺乏联动性和凝聚力的表现。因此,未来恩施州节事旅游势必需要通过统筹安排,增加节事活动之间的黏结性和凝聚力。

三、未来恩施州节事旅游活动的发展路径

1. 加大节事活动的营销力度,清晰丰富恩施的旅游形象

节事旅游活动的开展会赋予一个旅游目的地全新的形象。在很多游客的认知中,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是通过旅游目的地城市、景区、交通等一些具体场景组合形成的。当一个旅游地开办节事活动时,游客产生的旅游体验以及形成的旅游形象在很大程度上都会产生变化,这对于初次到访的游客来说会是一种印象深刻的经历,对于多次到访的游客来说会重新唤起对旅游目的地的好奇心,新鲜感增强,游览体验得到加强。使旅游者产生愿意多次重复到访的心理,不同的旅游体验形成不同侧面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2. 构建区域内节事旅游资源协同发展模式

节事旅游的开展有利于形成地区旅游业的协同发展模式。节事活动的举办不只是地方政府的事情,各级旅游管理机构和旅游业相关的企业都应该是节事旅游活动的参与方,在共同完成一次节事活动的过程当中,政府出面组织协调引导、旅游机构管理监督控制、旅游企业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各股力量凝结在一起一方面对外宣传,造成节事活动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对内服务,形成节事期间的接待力,也正是节事活动这样不断地重复发展,有利于旅游目的地形成一种良性的发展模式,找到政府、企业、旅游业在节事活动当中的定位和应该承担的责任,这对于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3. 构建区域节事旅游资源体系,提升恩施旅游的整体吸引力

恩施节事旅游资源体系的构建,本文主要还是采用系列化的运作模式。结合昆明的成功经验,现将恩施州节事旅游产品以恩施州节事旅游活动一览表的形式呈现如下:

通过构建如表格1当中的节事旅游资源体系,可以很好的将恩施州内的节事活动进行合理的分配,减少不同节事活动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冲突,延长节事旅游的持续吸引力,让游客在一年当中的每一个时间段都有恩施特色节事活动可以参与,这不仅可以吸引初次来恩施的游客,还可以刺激已经多次到访的游客感受节庆、会展氛围下的恩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近年来恩施州节事旅游活动的发展已经逐渐受到各方的关注和重视,但是节事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系列化的统筹安排,整体优势不明显。因此,营销力度的加强,节事活动之间的关联度的提高,节事旅游资源体系的构建都是未来恩施州节事旅游的发展的当中可以参考的发展路径。

节事旅游 篇8

节事旅游专指以各种节日、盛事的庆祝和举办为核心吸引力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Getz曾把节事概括为8类, 即文化庆典、文艺娱乐事件、商贸及会展、体育赛事、教育科学事件、休闲事件、政治/政府事件以及私人事件。近年来, 我国各地的节事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势头, 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旅游节事活动, 比较著名的有:山东曲阜孔子文化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广州美食节、北京香山红叶节、青岛国际啤酒节、潍坊风筝节、菏泽牡丹节以及武汉的樱花节等。

本文基于节事旅游活动在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加客流量等方面的意义, 结合武汉东湖景区的旅游资源特点, 提出武汉东湖景区借助武大樱花节这一知名旅游节事活动的旅游营销策略。

二、东湖风景区旅游资源的特点

武汉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城区的内环与中环之间, 景区面积73平方公里, 其中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 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1982年国务院把其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 1999年被国家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 2002年又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1. 秀美的湖光山色

武汉东湖风景区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面积是杭州西湖的6倍, 在33平方公里的浩瀚水域内, 有12个大大小小湖泊和120多个小岛, 犹如漫天的星罗密布。在112公里蜿蜒曲折, 港汊交错的湖岸线上, 环湖的磨山、枫多山、吹笛山等34座山峰绵延起伏, 1000余亩山林林木葱郁, 山清水秀, 山水如画, 令人心旷神怡。

2. 厚重的人文底蕴

东湖风景区有着浓郁的楚风楚韵景观, 并已逐渐成为全国楚文化游览的中心。湖北在古楚国属荆楚区域, 武汉自古是楚国腹地, 位于武汉的东湖风景区经过50多年的楚文化发掘与建设, 形成了一大批楚文化游览景点, 如纪念屈原的行吟阁、屈原塑像, 屈原纪念馆, 离骚碑, 楚人进行商贾贸易的楚市、浓缩楚国经济、文化、发展历史的楚才园, 更有气势磅礴的楚城与楚天台, 展示了八百多年楚文化的博大与辉煌。

3. 别致的园中之园

东湖风景区是花的海洋, 在这里东湖樱花园、荷花园、桂花园以及梅花园等, 形成了别致的园中园, 游客一年四季都能有不同的感受。

东湖樱花园:东湖樱花园位于磨山南麓, 占地150多亩, 与日本弘前樱花园和美国华盛顿樱花园并称为世界三大樱花之都。樱花园中种植有10000余株樱花,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灿若云霞的单瓣樱花, 雍荣华贵的重瓣樱花, 还有婀娜多资的垂枝樱花。

东湖荷花园:东湖的荷花不仅分布广, 而且数量多, 是武汉市荷花最多的地区之一, 中国花协在这里建立了中国荷花研究中心。目前园区内人工种植和天然生长了300多个荷花品种争想吐艳。

东湖桂花园:东湖桂花园位于磨山南坡, 有桂花上千株, 主要是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每当秋季来临时, 金风送爽, 桂花含苞吐蕾, 浓郁扑鼻, 素有“巴黎磨山, 十里飘香”的美誉。

东湖梅花园:梅花是武汉市的市花, 东湖梅花园与南京梅花山梅园、上海淀山湖梅园、江苏无锡梅园共举名为中国四大梅园, 东湖梅花园每年2月份至3月份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梅花节。

三、东湖风景区的旅游营销策略

近年来, 尽管东湖风景区有着秀美的湖光山色、厚重的人文底蕴、别致的园中之园等丰富旅游资源, 并且得到武汉市资金与政策的大力支持。然而, 东湖这个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在三月到五月期间, 其游客接待量却远不能和城市里的另一大旅游景区——武汉大学相提并论, 这期间是武大樱花绽放的时期, 在武大樱花节期间, 东湖风景区的游客接待量仅有武大旅游接待量的1/3。因此, 面对武大樱花节所面向的巨大市场, 以武大樱花节为契机采取的一系列营销策略, 不失为东湖旅游风景区旅游营销的一个重要方案。

1. 明确客源市场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曾说过, “顾客便是生意”, “做生意的目的是招徕顾客”因为顾客光临购买之时, 也就是企业走向盈利之时。对旅游业来说, 景区景点的一切营销活动都是围绕客源市场进行的, 选择和确定客源市场是景区进行旅游营销的重要环节。

据调查, 目前, 武汉东湖风景区的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省内市场, 前来东湖游玩的游客中, 大部分是省内游客, 外地旅游客量少, 而武汉大学景区, 每年樱花节期间的游客总量中, 外地游客约占30%, 因此, 外地客源市场的营销是东湖旅游营销的重要部分。对外地客源市场进行营销, 首先要明确外地客源市场的所在。根据调查, 在武大樱花节期间, 武大的外地客源主要以广州人和大学生为主。广州人的人均GDP是国内数一数二的, 在时间和金钱中, 时间是限制广州人旅游的重要因素。往年, 来汉旅游的广州游客虽然很多, 但两地之间长远的空间距离带来的时间上的限制, 还是使得许多广州人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武汉游玩。现在, 武广铁路通车后, 350公里的时速拉近了武汉、广州的时空距离, 传统4-7的组团旅游浓缩成双日游, 广州人仅利用双休日就可来武汉游玩, 武汉和广州的空间距离已不再是广州人来汉游玩的制约因素。而且广州素有花城之称, 广州人、广东人也喜花、爱花, 不过当地没有樱花可赏, 武大樱花便是其观赏樱花的主要目的地。对于大学生而言, 大学生旅游消费有着与广州人不同的特点, 如旅游时间比较集中 (主要集中在寒暑假、双休日以及“十一”、“五一”等传统假日) 、消费水平较低、喜欢结伴旅游和去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游玩等。因此, 收费水平较低, 附近有大学的旅游景点是大学生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这样的景点使得他们可以在同学处住宿, 只需要花费少量的门票费就可以享受轻松的旅游。到武汉大学看樱花完全符合大学生的旅游消费特点, 武大樱花节成为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项目之一。在这里, 花费少量的旅游费用就可以感受到百年名校的浓厚学术气息, 还可以享受漫步在美丽灿烂樱花下的浪漫。对于这两大外地旅游客源市场, 东湖风景区和武大樱花之间没有太大区别, 不同的只是旅游资源, 这两大外地客源市场同样可以成为东湖的主要客源市场, 东湖风景区可以把这两大外地客源市场作为自己首要拓展的外地客源市场, 在武大樱花节期间加大旅游营销力度, 将这些客源吸引过来, 逐步把这一客源市场发展为自己的客源市场。这样, 不仅可以降低开发客源市场的难度, 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游客接待量。

2. 提升品牌知名度

最好的营销是创造好的品牌。在高度市场化的今天, 旅游作为市场经济的一部分, 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 旅游竞争日趋激烈, 提升旅游风景区的品牌知名度, 成为增加旅游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目前, 武汉东湖风景区仅是一个地方性的品牌, 到东湖游玩的外地游客, 大部分是到武汉观赏其它著名景点时听他人介绍前来的。然而, 距离东湖不远的是国内知名品牌景区——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景区强大品牌的形成在于其准确的品牌定位, 百年历史的丰厚文化底蕴和浪漫美丽的樱花风景是武汉大学的两大重要旅游资源, 武汉大学在对外的旅游宣传上, 把品牌定位于展现日本情怀的樱花, 着重宣传美丽的樱花, 文化只是作为附属资源进行宣传。樱花的准确定位, 使得旅游者在提到武大时, 脑海中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樱花, “武大——樱花”、“樱花——武大”已成为旅游者头脑中的固定模式。同样, 东湖风景区拥有秀美的湖光山色、厚重的人文底蕴以及别致的园中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提高东湖的品牌知名度, 就要从这些旅游资源中选择一个优秀的资源进行品牌定位。优美的湖光山色和别致的园中园都属于观光型的风景类资源, 与武大樱花属于同一类别的旅游资源, 将东湖的品牌定位于这类资源上, 与武大樱花形成一个系列, 采用市场营销中借势宣传的方法, 联合武大樱花一起对外宣传, 借助武大樱花节的强大品牌提高东湖风景区的品牌知名度。例如, 在武大樱花节期间, 与武大樱花一起对外进行组合式营销, 同时, 在前往武大校园的主干道上, 采用各种传播媒介, 如户外广告、LED等, 加大东湖风景区的品牌宣传力度, 使前来武大观赏樱花的游客都能够知道武汉东湖风景区, 提高东湖风景区的品牌知名度。

3. 加强营销渠道建设

营销渠道又称分销渠道。禹贡、胡丽芳将旅游景区景点的分销渠道定义为:旅游景区景点在其使用权转移过程中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途径, 也就是旅游景区景点从旅游生产企业到旅游消费者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而形成的通道。因此, 旅游景区景点必须通过一定的营销渠道, 才能在适当的时间、地点, 以适当的方式提供给旅游目标市场, 从而满足旅游者的需要, 实现景区景点营销目标。

据调查, 武汉东湖风景区虽已独自建立了一些营销渠道对风景区进行营销, 可是, 由于东湖风景区原有的品牌知名度不高, 导致它的很多营销渠道并未发挥应有的效用, 尤其是网络营销渠道。在互联网迅速兴起的今天, 大部分的游客都是通过网络渠道来了解和认识景区景点的, 尤其是学生, 学生对旅游景点的了解大部分是从同学的介绍和网上的搜索中了解的。而且有调查显示, 每年樱花节期间, 都会有大量的游客通过武汉大学的论坛、BBS等网路渠道, 询问、了解有关樱花节的相关信息, 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 而东湖风景区的网站浏览量并不多。东湖风景区可以和武大协商, 在武大的这些网路渠道上开辟一块领地, 对东湖风景区进行营销。对于通过旅行社组团旅游的团体客人, 也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和旅行社达成协议, 在武大樱花节的旅游线路上增加东湖风景区这个景点。这样, 不仅可以使更多的游客通过这些渠道了解东湖, 认识东湖, 产生去东湖游玩的需求, 还可以以较少的费用支出为东湖风景区迅速建立一个比较成熟的营销渠道。

四、结束语

东湖风景区拥有秀美的湖光山色、厚重的人文底蕴以及别致的园中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以往对东湖开发、宣传的失误导致这一绝佳景点不被游客所熟知, 因此借助武大樱花节的客源市场、品牌知名度以及营销渠道来加强东湖风景区的市场营销, 扩大东湖风景区的旅游客源, 增加游客对东湖风景区的熟知度, 确实是现阶段东湖风景区旅游营销的一个可行性方案。

参考文献

[1]罗秋菊:事件旅游研究初探[J].江西社会科学, 2002, (9)

[2]戴光全保继刚: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与启发 (上) [J].旅游学刊, 2003, (5)

[3]汪姣:事件旅游发展现状及产品的设计开发研究[J].经济与管理, 2009 (4)

[4]臧良运:旅游学概论[M].电子工业出版设.2009

[5]吴珊珊马姣:高校旅游及其市场营销初探——以武汉大学为例[J], 经济·管理, 2005

[6]张庆祥胡月明: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12)

[7]胡雪君:千岛湖休闲度假有营销策略研究[J].旅游经济, 2008

节事旅游 篇9

1 节事旅游的概述和发展

1984年, 美国学者Ritchie首先提出了节事的定义:“从长远或短期目的出发, 一次性或重复举办的、延续时间较短、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外界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认同、增强其吸引力、提高其经济收入的活动”。而节事旅游 (节日事件旅游Festival&Special Event Tourism, 简称FSE旅游) 指以一次性或定期举办的节日庆典为核心吸引力, 营销或提升目的地的特殊旅游活动形式。节事活动往往包括旅游观光、购物娱乐、经贸洽谈、科技文化等多种形式, 短期内不仅集中展示目的地自然、人文资源独特魅力, 迅速提高目的地在国内外知名度, 而且也能够对目的地经济、文化的繁荣起到重要作用。节日活动不仅积淀了丰厚的地方文化内涵, 并且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娱乐性, 因此, 节事活动的策划者试图创造一种节日或庆典的氛围, 努力吸引更广泛的关注以及更多的游客, 甚至是再造一种全新的“传统”。

我国节事旅游活动已经发展了大约30年的时间了, 经济影响力的增大使得我国节事活动无论从数量和规模上都有巨大影响力。目前, 国内外一些重大的体育赛事和商贸活动逐渐具有节日化倾向, 节日庆典也已经成为国内外众多目的地的重要旅游促销手段之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可以认为是把节事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顶峰。节事旅游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 归纳我国节事旅游的发展历程和深层次原因, 对节事旅游的健康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

2 节事旅游的阶段性特征

我国节事活动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进程密切相关, 所以节事活动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

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

我国节事活动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一些运作相对比较成功的节事活动现在依然影响很大。比如洛阳牡丹节 (1983年) 、潍坊风筝节 (1984年) 、哈尔滨冰雪节 (1985年) 等等。仔细分析这些节庆活动会发现, 这一阶段的节事活动中心侧重于当地群众的庆祝和娱乐的功能, 与老百姓的文化娱乐密切相关, 是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存在。比如说洛阳牡丹节举办的目的:“活跃人民生活, 提供文化娱乐机会”, 哈尔滨冰雪节则强调了“鼓舞群众精神, 提供文化娱乐机会”的功能。

山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王霞

上世纪80年代初期, 我国改革开放率先在农业领域推行, 农村经济发展非常迅速,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因此富裕起来的人们需要一种文化形式来表达经历了长久贫穷之后的喜悦心情, 节庆活动立足当地文化传统, 自然而然就成为活跃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于是, 节庆活动就成为体现历史、彰显个性、提供娱乐舞台的一个欢乐的“宣泄口”。由于这一时期城市改革刚进入初期阶段, 市场经济远未建立, 因此不难看出, 这一阶段的节事活动与文化传统深厚的农村地域有密切联系, 而没有着眼于经济的发展的功能, 其节事活动主题反映出与农业活动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

第二阶段: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

80年代末期, 城市改革的推动和沿海工业的大发展, 以工业化产品为主题的节事活动在沿海地区集中兴起。这一阶段的节事活动反映了其时我国沿海地区工业获得长足发展的现实, 节事活动的主题已然渐渐的向商贸活动和城市形象的宣传转移, 而节事活动的也渐渐的与会展、旅游等方面深刻的结合起来, 朝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 而且不断发展创新。

由于地方政府意识到节事活动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而且是推介城市的良好平台, 而第一阶段节事活动的成功也刺激了各地节事活动的热潮, 名目繁多的节事活动不但开幕式和闭幕式显得华丽宏大, 而且经常会邀请各级领导人和各个大企业家来出席、讲话, 花巨资请大腕明星来聚拢人气,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见得有明显改善, 甚至遭到当地民众的舆论压力和质疑, 但某些地方政府为了溢出效应和外部效应对节事活动的举办依然是热情高涨。

究其原因, 首先, 改革开放的深入, 使得沿海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工业商品的丰富以及流通的需要, 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的要求, 各种考查交流活动的频繁以及城市经营理念逐渐为沿海部分城市所接受 (例如大连) 等等因素, 使得提高城市知名度、确立宣传城市的形象成为迫切的现实需要。旅游资源特色极强知名度极高的城市, 很容易确立城市的形象, 这一阶段大型节事活动往往因为是政府主导, 再加上各级领导、各路明星、众多国内外记者的参与, 从而能够调动媒体低成本而又高度集中的把城市形象高度放大, 大大提升影响力, 使得节事活动成为聚拢人气、提升形象、商贸交流、吸引投资、展示文化等功能的一个良好的平台。

其次, 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旅游产业的特性也促使各地乐此不疲的举行节事旅游活动。一方面, 我国的改革开放采取了不平衡的发展战略, 沿海地区依靠地理区位优势或建立特区、或成为开放城市, 意味着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的不平衡得到承认;同时,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也使得各地方的区域经济利益也得到

摘要:节事活动作为旅游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节事活动往往包括旅游观光、购物娱乐、经贸洽谈、科技文化等多种形式, 短期内不仅能够集中展示目的地自然、人文资源独特魅力, 迅速提高目的地在国内外知名度, 而且也能够对目的地经济、文化的繁荣起到重要作用。我国节事旅游活动已有30年的发展历程, 归纳我国节事旅游的发展历程, 分析其深层次原因, 对节事旅游的健康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

节事旅游 篇10

关键词:节事旅游,满意度,品牌,舟山

在旅游产业高度发达的今天, 节事旅游正在越来越受到旅游界各有关人员的关注, 各地区也纷纷举办大大小小的节事活动, 以推动旅游业的再次飞跃。然而, 节事旅游产品主题雷同, 缺乏创新。以沙雕节为主题的节事活动为例, 就有浙江舟山国际沙雕节、中国台山川岛国际沙雕节、中国福州海坛国际沙雕节、中国南昌厚田沙漠五彩国际沙雕节等。正是由于这种举办的重复性, 凸显出了品牌的低影响力。因此, 节事旅游应该形成自己的品牌, 打造精品节事活动。

一、研究现状

关于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化, 西蒙安霍尔特 (Simon Anholt, 2005) 曾深刻地指出, “许多政治家和领导者就像门外汉一样, 根本就不理解目的地品牌化的含义。他们认为, 目的地品牌化只是一项非常简单的活动, 即设计一种标识语, 并提出相应的口号”。旅游目的地品牌化是指形成独一无二的品牌识别和品牌特色, 以便与其他竞争性目的地品牌区别开来的过程 (Daniel Andersson, Alastair MMorrison, 2002) 。唐纳德·盖茨 (Donald Getz, 1997) 曾分析了节事对于地方品牌化的作用, 即节事作为促进旅游业和城市发展的动力, 强化地方意识;作为城市形象的塑造者, 提升地方声誉;作为旅游吸引物, 构成旅游产品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提升城市地位的催化剂, 拉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卢政营 (2009) 以罗平油菜花节为例, 分析了该节事旅游活动在满足旅游者文化体验过程中的品牌形象问题, 得出了消费者关注的尊重度、熟悉度、关注度、归属度、信任度、忠诚度和发展度七个品牌形象因子。赵国英 (2010) 将体验经济理论与节事旅游结合起来, 以期寻找到能为节事旅游创造价值的崭新思路。

二、舟山节事旅游发展状况及游客满意度情况

(一) 舟山节事活动现状

笔者通过整理1998—2010年在舟山举办的节事活动, 发现了以下特点:第一, 舟山节事依托海岛得天独厚的气候, 其举办时间集中在6—11月份。这些月份也是旅游上的旺季, 这样的时间安排, 与其他旅游目的地在客源上产生强大的竞争。节事应当在淡季也有所安排, 在旅游淡季举办节事不仅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选择, 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第二, 节事举办地点集中在朱家尖、沈家门和普陀山这三个地方, 而作为舟山市政府所在地的定海, 却只有举办过二届的佛博会。舟山有1 390个大小岛屿, 应该通过节事的举办让更过的人认识舟山、了解舟山、游玩舟山。节事可以在几个岛上开设分会场, 时间上也可以错开, 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举办同一节事, 在最大限度上让游客游玩更多的地方。第三, 在举办届数上, 除沙雕节具有十二年的举办届数, 其他节事举办的历史都不长。在我们具有影响力的节事活动, 如青岛啤酒节、哈尔滨冰雪节、潍坊风筝节等的举办都具有一定的举办历史。值得欣慰的是, 舟山的沙雕节在“2005年IFEA中国评选出的最具国际影响力节事活动100项”中排名第三十四位。第四, 在组织模式上, 几大节事基本上都是由政府主办, 协会与企业承办, 而政府主导存在战略思想观念的盲区。以“政府主导”的方式举办, 通常对市场需求、资源优化配置缺少研究, 不能形成较高的经济效益。最后往往变成政府买单、运作, 年年亏损年年办。当前的这种组织模式也许是节事旅游发展所必经之路, 未来的发展应该朝着政府引导、企业承办、市场化运作模式发展。

(二) 游客满意度调查

本次的满意度调查主要针对的是“A.沙雕节、B.沈家门民间民俗大会、C.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D.普陀山观音香会节、E.海鲜美食文化节”五个节事活动, 设计了两种问卷, 分别对舟山当地居民和其他地区游客就这些节事活动的参与度、节事整体满意度、节事多样性、节事独特性、对外宣传力度、商品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试图找出参与度最高, 满意度最好的节事, 为舟山节事旅游优化方案的提出提供依据。

从表1中当地居民的参与度数值中可以看出, 在这五大节事中, 受到居民响应度最高的是沙雕节, 其次是普陀山的香会和观音文化节。在调查中发现每位被调查者都参与过一种以上的节事, 说明舟山举办节事的群众参与性比较高, 但对于个别节事, 当地居民的参与力度还有待加强。此外, 在“节事整体满意度、节事多样性、节事独特性、对外宣传力度、商品方面”指标中, 在整体满意度和对外宣传力度方面, 沙雕节位居榜首。在节事的多样性方面, 观音文化节和观音香会节满意度较低。总的来看, 当地居民对各节事的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从表1中其他地区游客的参与度数据可以看到, 其虽然五个节事都有游客参与过, 但参与度并不高。纵向的看参与度的大小, 发现沙雕节的参与度最高, 其次是观音香会节和观音文化节。此外, 在“节事整体满意度、节事多样性、节事独特性、对外宣传力度、商品方面”这五个指标中, 参加过这些节事活动的游客对节事的满意度较高。

三、舟山节事旅游品牌优化策略

通过对表中各节事的比较分析, 舟山国际沙雕节由于举办次数多, 在当地居民的满意度中, 其整体满意度、对外宣传力度的满意度较高。相对于当地居民提供的满意度值, 其他地区游客认为沙雕节的整体满意度、多样性以及商品方面高于其他节事。此外, 在参与度方面, 不管是当地居民还是其他地区游客, 沙雕节的参与度最高。为此, 把舟山国际沙雕节打造成对舟山最具影响力的节事品牌是正确的选择。但是从表中也可以看出, 舟山国际沙雕节存在许多需要改进之处:第一, 沙雕节外来游客参与度不是很高。节事的举办除了加强当地居民的参与性, 更要吸引外来游客的参与。究其原因, 不止是沙雕节, 舟山的其他节事也是, 在对外宣传力度上都不够。因此, 沙雕节的主办单位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不放过一切宣传机会。也可以通过事件营销的方法吸引媒体的注意, 为沙雕节做最好的免费广告。第二, 沙雕节独特性和多样性不是很强。沙雕节的主题每年都在变, 但是它的形式却近于一层不变。这种固定的形式, 严重阻碍游客的重游意向。沙雕节也应该产品创新, 这里的产品创新包括单个活动的创新、商品的创新和参与形式的创新, 还包括活动的整合创新。第三, 沙雕节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在问卷中虽然没有调查这项内容, 但是在对这些人员的受访中得知, 沙雕节的工作人员, 特别是直接接触游客的服务人员, 其素质不是很高, 服务的热情度不够。服务业的服务水平与旅游目的地形象直接挂钩, 好的服务带给游客的不仅是心理上的愉悦, 更是一种增加口碑和重游的无形财产。第四, 沙雕节主办单位要注重专业人才培养, 搞好节事活动的策划工作。一个具有吸引力的节事活动离不开高超的营销策划。专业的策划人员拥有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经验, 对于节事旅游品牌建造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成为舟山国际沙雕节品牌打造的主力军。第五, 沙雕节的商品不够规范, 商品种类不齐全, 没有创新产品, 乱开价问题严重。目前沙雕节的旅游商品比较单一, 各摊位摆放的商品没有新意, 产品种类也大同小异, 对于非本地游客, 摊贩的出价高的惊人, 这种乱开价行为给游客造成心理上的不悦。要想成为一个品牌, 它里面所包含的产品必须正规化, 旅游商品也一样。这个当然需要其他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抑制这种短浅视角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广海, 邓玲.会展与节事旅游管理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41.

[2]何玲玲.节事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作用分析——以贵阳举办2007中国贵阳避暑节为例[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8, (4) :76.

[3]卢政营, 张威, 唐静.乡村节事旅游活动品牌形象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 2009, (5) :61-66.

[4]赵国英.体验经济背景下的节事旅游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 2010, (2) :138-139.

[5]史小珍.舟山市节庆活动优化整合研究[J].现代经济, 2008, (4) :42-43.

[6]王重文.城市节庆品牌的培育和打造[J].中国会展, 2006, (5) :26-29.

上一篇:道德谚语下一篇:石油储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