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医学

2024-09-21

航海医学(精选6篇)

航海医学 篇1

动态心电图是用一种随身携带的记录仪,连续监测人体24~72h的心电变化,经信息处理分析及打印记录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是心电信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常规的心电图及CCU或ICU监护心电图等心电检查方法,是以心血管疾病诊断领域中实用、高效、无创、安全、准确、可重复性强的重要监测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及科研,目前已成为重要的无创伤性心血管检测技术之一。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及医学临床科研对动态监测技术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动态心电图机的性能及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提高和拓展。

1 动态心电图机

目前心电图检查已成为心血管疾病常规检查方法之一。1957年,美国物理学博士、实验物理学家Norman J.Holter发明了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CG),开辟了时间全信息和环境全信息心电记录和诊断的新领域。DCG是通过受检者随身配带的心电记录器记录24~48h的心电图,它有效地补充了常规心电图仅能作短时静态记录的不足,有助于捕获一过性心电图改变,同时还可以明确症状与心脏的关系。Norman J.Holter在1957年发明的DCG系统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固定在病人身上的慢速磁带记录器,另一部分是计算机回放分析系统,采用磁带作为储存载体。1961年,美国最先将DCG技术应用到临床,作为诊断心律失常至为重要的一项非侵入性检查技术。40多年来,DCG在检测心律失常等方面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DCG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2 动态心电检测技术的发展

动态心电图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1)由患者随身带的记录器;(2)回放及显示分析的主机。随着存储器技术和医学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DCG检测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其发展主要体现在记录器、记录方式和分析方法等方面。

2.1 心电记录仪

按信号记录方式可以分成模拟记录仪和数字记录仪。模拟记录仪主要是指磁带式记录仪,记录器采集心电图后,经放大整理,将模拟的电信号转变成磁信号储存在磁带上,回放时再由读带器将磁信号转换成模拟的电信号输入主处理系统,信号的模/数转换由主处理系统内的A/D转换板完成。它的缺点是信号的模/数转换由主处理系统内的A/D转换板完成,模拟信号经过多次转换,容易造成衰减和失真,反映在心电图上会引起基线漂移和波形失真,同时,记录和回放都依赖于机械结构,系统复杂,连续使用导致故障率升高,可靠性下降,同步精度差,信号失真大,因此,维修和售后服务量大,已处于淘汰阶段。

数字记录仪主要是指采用固态存储器、小磁盘、闪存卡、电子硬盘和芯片技术等存储介质的记录仪。

2.1.1 固态记录仪。

1985年,出现了采用易失性存储芯片(RAM)的固态DCG系统,它是把心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存储在集成电路芯片上,避免了马达记录引起的问题,而且,它的记录分析功能是在盒内进行的,克服了分析滞后的缺点。但是这类DCG系统,由于技术的限制,内存的数量有限,为保持24h不间断地记录,必须采用数据压缩技术,有可能在压缩中丢失一些有用的信息,另外,固态存储器耗电量大,需要有效保护电池,否则一旦断电将引起信息丢失而导致记录失败。

2.1.2 小磁盘记录仪。

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有公司尝试开发小硬盘式Holter,以温式磁盘为记录介质,其优点是存储量大,数字化采集、存储,无需保护电池,但温式硬盘仍是以精密机械结构为主的磁性记录系统,对抗震性能要求高,故障率高。

2.1.3 闪光卡式记录仪(内、外置)。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DCG技术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闪光卡式记录器得到广泛应用,它以闪烁存储器(Flash Memory)为记录介质,分为外置式和内置式两种,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记录盒。(1)插拔卡式(外置式)记录仪是开放式的,做完24h记录后需插到专用回放器中与电脑相连接收信息,由于反复插拔易造成接触不良,病人佩带时易产生干扰或系统接收不正常,已逐步退出使用。(2)内置式是把闪光卡固定在记录仪内,用一根通讯电缆与计算机联接,用于回放数据,回放一个病人的全天数据仅需要数分钟,对闪光卡几乎无损伤,从而延长记录仪的使用寿命,且功耗低,体积小,目前市场占有率最大,产品比较成熟,也是最受医院欢迎的类型。

2.1.4 电子硬盘记录仪。

即集成式,把闪烁存储器、微控制器、心电放电器等集成在一个记录盒内,由记录盒直接记录和回放,体积超小,可靠性高。特点是:(1)记录和回放系统筒单,无任何机械结构和由其引起的故障;(2)超大容量,64~128MB,无需进行剔点压缩,数十兆的容量可记录多导全信息心电数据,使心电图形不失真;(3)无需保护电池,不会因为电池用完或断电而丢失已经记录的信息;(4)性能可靠,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这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闪烁存储器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Holter记录方式(但它仍是一种固态存储方式,但与原固态Holter有本质不同,Holter厂商为了与原固态存储器区别而称之为电子硬盘式)。电子硬盘记录方式避免了上述方式的所有缺点,又集中了各个优点于一身,是Holter最理想的记录方式,真正实现了12导联24h或更长时间的全息同步无压缩记录,保证了记录的高可靠性和准确性。而且实现了超薄、超小型记录盒,携带方便,易被患者所接受。

2.2 分析软件

按照分析的模式分为:全程人机对话模式分析方式、人机对话自学习方式、自动模板归纳—人工修正等多种方式。过去的软件只能分析房早、室早等常见的几种心律失常,现在的软件可对几十种心律失常进行编辑与分类。

2.2.1 全程人机对话模式分析方式。

对于每出现一个新的心电图波群都建立一个模板,然后要求分析者给出判断是何种心律失常。其优点是不会放过每一个可疑的异常波形,缺点是分析速度慢,对分析人员要求高。

2.2.2 人机对话自学习方式。

在分析过程中将心电图分为正常和异常二类,遇到无法识别的波形时,要求分析者予以归类,然后根据波形的时序判断是否心律失常。与人机对话模式分析方式相比,心律失常判断的准确性有所提高,但分析速度慢,对分析人员要求高,劳动强度大。

2.2.3 自动模板归纳—人工修正等多种方式。

由系统将所有心电图自动分析一遍,将异常和无法识别的心电信号分成若干模板,再由分析人员对模板进行编辑定性。这样可大大提高分析速度,降低劳动强度,但对分析软件的准确性要求相应提高。

2.3 记录与分析方式

我国从1978年开始引进Holter监测技术,1986年以前,多为2个通道系统的Holter监测技术,1987年以后开始应用为3通道系统Holter监测技术,2000年以来,12导同步Holter监测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

3 动态心电图在航海医学上的应用

航海人员在从事航海的过程中,会受到水面及水下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船舶的机动性大,在较短时期内可航行在不同海域,停靠不同港口、码头,接触面广泛;船舶舱室空间狭小,船员居住密度较高;出海航行期间,淡水及新鲜食品供应受到限制;远离陆地、环境孤独;劳动强度大,体力消耗多;船上还有噪声、振动、颠簸、高温、高湿、微波、辐射、有毒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的作用,影响休息、睡眠和健康。航海医学就是研究这些环境条件下,引起航海从业人员的生理、心理反应以及病理变化。

我国自1978年引进Holter监测技术,已先后在飞行员、舰艇人员、宇航员群体中进行了应用研究,特别是对长期海上航行人员和潜艇人员的应用研究较为广泛,这些研究表明动态心电图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3.1 潜艇艇员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潜艇艇员长期生活在有害气体、高温、高湿、高噪声的工作环境和不分昼夜的工作状态下,对睡眠的心血管自主神经影响最明显,心率变异性为定量评估自主神经活性状态的可靠指标,对于预测心脏病预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性猝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采用Holter技术分析心率变异性为近年来无创性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领域的重大进展之一,基于动态心电图分析心率变异性有时域法和频域法,根据不同需要可任意选取不同时间段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研究发现,潜艇水下状态反映艇员迷走神经张力指标显著下降,这种迷走神经活动减弱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有研究显示船舶噪声可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使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迷走神经活动减弱,并随着航行时间的延长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势。

3.2 对航海、航天特殊人群的适应性筛选

实验表明,心电图T波的顶点与心外膜心肌复极的终点对应,T波的终点与中层心肌(M细胞)复极的终点对应。即心外膜心肌的复极时间最短,中层心肌的复极时间最长,心肌中层的M细胞与心内膜和心外膜心肌细胞之间正常情况下就存在复极时间差。当存在缺血等病理因素及心率增快时,这种各层心肌细胞之间的复极时间差进一步增大,显著的复极不一性可导致T波电交替。此外,心率增快使舒张期变短,动作电位时限也随之缩短。当心率过快时,动作电位时限将不继续缩短,此时的心肌细胞复极不完全,需休息一个心动周期才能恢复到原有状态,心电图表现为T波电交替。这种复极不协调性交替一旦出现,相邻心肌细胞间容易形成单向传导阻滞和微折返,从而导致室速的发生。

目前,动态心电图的微伏级T波电交替检测技术主要用于航海航天特殊人群的适应性筛选。

3.3 长期海上航行人员的心律失常分析

动态心电图应用的早期,主要监测心律失常变化,但因为监测导联少,很难对复杂心律失常做出正确评价。目前,实时12导联Holter的广泛使用,不仅能够实时监测和诊断复杂心律失常,而且,还能够正确判断心律失常起源部位和可能的发生机制。实时12导联Holter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而且,更因为其持续24hST段同步监测,完全可以补充运动平板、冠状动脉造影等海上航行条件下无法进行的检查。

心室复极变化因关系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而成为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心室复极定量指标临床多采用常规心电图的QT间期或QT离散度来表示,但这些指标均存在如下问题:QT间期变化与昼夜节律和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有关,长期在海上作业的人员心电图测量的主观性较大,可重复性特别是QT离散度的可重复性较差,采用Holter技术,动态心电图描述了健康人心室复极昼夜节律变化以及与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关系、急性心肌梗死早期24h心室复极动态变化与心电不稳定性的关系等。

摘要:本文介绍了动态心电图的起源,从心电记录仪、分析软件、记录与分析方式等方面阐述了动态心电检测技术的发展,并对动态心电图机在航海医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航海医学,动态心电图机,动态心电检测

参考文献

[1]徐晓宏,李延斌.动态心电图机的发展、选购及临床应用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10):48.

[2]张永生,辛苏宁.远航海员的心率变异性[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4,11(2):53.

[3]郭继鸿,张海澄.动态心电图最新进展[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4]练庆林,王安珈.80m氦氧常规潜水中潜水员的动态心电图观察[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7,14(2):109.

[5]张开滋,胡大一.临床动态心电图学(精)[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

航海医学 篇2

【广州航海学院排名】广州航海学院特色专业-广州航海学院录取分数

线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直属广东省教育厅领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前身为交通部广州海运学校,创办于1964年,1992年7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独立建制的大专院校并更改为现名,1998年划转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2002年8月,原广州航务工程学校并入成为学校西校区。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航海高等院校。学校坐落在广州珠江之滨,毗邻著名的黄埔港和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校园面积428183.55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70721.52平方米(含在建项目):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14058.29平方米。此外还建有标准田径场、标准游泳池、各类球场、学生活动中心等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50035150元。图书馆藏书662439册,中外期刊545种,电子光盘资料6506件,阅览室座位1100个,电子阅览室2个。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及附属用房占地面积63040.75平方米。校内实训基地25个,实训室100个;拥有世界先进的大型海船操纵模拟实训室,国内先进的轮机模拟器实训室、自动化机舱模拟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室和专门训练设施;用于教学的计算机1606台,拥有多媒体教室59间,语音室4间,建有现代化教学中心和调频外语广播电台。学校现有校内教师445人,其中专任教师390人;高级职称142人,占校内教师总数的31.91% ,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251人,占校内教师总数的56.40%;双师素质教师200人,占校内教师总数的44.94%。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突出学校的行业性、国际性、规范性,实现质量、结构、规模、效益协调发展。按立足行业,面向区域,辐射海外,服务一线办学定位。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的积淀,学校现已发展成为立足华南,面向全国,以工科为主,航海类专业为特色,经、管、文等学科兼容的高等院校。设有七系二部二中心:航海系、轮机系、港航管理系、航务工程系、商贸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外语系、基础部、社科部、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及现代化教学中心;形成了以航运类专业为核心、以载运工具制造专业群,航运信息工程专业群和航运商贸商法专业为支撑的专业构架体系,可招生专业49个。学校立足广东,面向全国15个省

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443人。学校办学经费充足,是广东省唯一一所由财政全额拨款的专科院校,作为前部属院校,现中央财政每年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对学校都有较大投入。学校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管理规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的要求,建立了针对航海类专业,其他专业参照执行的教育与培训质量体系,并于1999年通过中国海事局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审核,颁发了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体系证书(证书编号:KAK6019991033),并分别于2003和2007年通过了国家海事局质量体系再有效审核。质量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对学校的所有教学与管理活动进行全方位地监控与追溯,实现了办学模式与教育教学质量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了国际海事组织的认可,是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合格高等航海院校,也是国内少数几所直接申办国际海员证的院校之一,具有国家海事局颁发的A类高级船员以及全球海上安全系统通用操作员,雷达及雷达模拟器操作,船舶从业人员专项技能评估培训许可证。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完全的达到STCW78/95国际公约规定的职业资格标准,毕业生可在无限航区的国际国内船舶上就业。自1988年开始,学校根据交通部文件《关于部属高校航海类专业学生实行半军事管理的通知》的精神,对航海类专业学生一直都是实行严格的半军事管理,其他专业参照执行。严格的管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纪律观念、团队精神和自律能力。形成了“勤学、善思、厚德、求新”的良好学风、教风和校风。坚持特色办学以及严格规范的管理带来了丰硕的教育成果:近年,学校水上专业学生参加国家海事局船员适任证书考试,平均考证通过率为85%,远高于全国航海类院校69%的平均考证通过率,更是远远高于各航海职业技术学院41%的平均考证通过率。近年来,学校学生就业率一直在全省同层次高校中名列前茅:学校平均初次就业率高达90%以上,总就业率在95%以上:2006年学校平均初次就业率达到92.76%,超出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2007年学校平均初次就业率达到97.34%,超出全省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2008年学校平均初次就业率也达到了96.74%。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交通部《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经济的精神,在“十一五”期间,学校将按照广

东省委、省政府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的要求,遵循“改造专科,建设本科,兼容高职,积极扩大成人教育和发展行业培训”的发展方针,扩大学校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力争将学校建设成以本科

教育为主,兼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工程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

航海医学 篇3

(一) 航海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航海文化是航海活动者在长期的航海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含航海运输与贸易、航海科学技术、航海政策、航海军事活动、航海精神、航海宗教民俗、航海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开放性和目的性的特征。航海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一般文化的信息、教化教育、促进与优化、亲和力和凝聚力功能,还具有对航海领域特定的导向和约束、凝聚和激励、外塑和发散的功能,在航海实践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优秀的航海文化是建设航海强国、实现我国远洋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世界贸易整体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类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 校园航海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校园航海文化是在航海院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航海历史、航海本质要求和航海人特质,同时作用于航海人才培养目标的育人氛围,具有认识海洋、了解海事、关注海运,普及蓝色国土的国防意识和绿色海洋意识,提前加深对航海事业的了解等特征,体现了航海人特有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爱国奉献、海纳百川的品质要求。

二、校园航海文化的建立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一) 校园航海文化的建立

校园航海文化构建要以物质文化为基石以制度文化为框架,以行为文化为砖瓦,以精神文化为砥柱,激发广大学生积极投身航海事业。

1. 航海行为文化层面构建。

一个合格的海员必须具备“三强四好” (服从服务意识强、航海实践技能强、英语应用能力强;诚信敬业品质好、法纪责任意识好、身心协作素质好、就业创业基础好) 的高技能素质。因此,航海院校必须据此营造学生的特殊生活环境和方式,军事化管理就是一个有效的行为方式。

2. 航海物质文化层面构建。

航海院校以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为立足点,全方位规划建设一批突出航海文化资源和航海文化品位的标志性主题设施,加大对阵地、场所和设备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富有航海特色的校园自然和人文景观建设。

3. 航海精神文化层面构建。

航海精神是航海人在航海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不畏艰险、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是促进航运业建康发展的导向。航海精神的传承是我国由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转变的保障。加强课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继承传统与弘扬现代相结合,打造校园航海精品文化,增强航海意识文化,使其适应航运业发展的要求,用更好的校园航海文化培养和感染人。

4. 航海制度文化层面构建。

航海院校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优化管理水平,完善考评机制,将航海文化管理范畴内的事务归入一个职能部门管理,增强航海文化建设的管理执行力,形成规范化、制度化。

(二) 校园航海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校园航海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它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形成共同的航海愿景。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替代的。同时,校园航海文化也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1. 在素质养成教育方面。

航海行为文化中的半军事化管理可以锻炼学生的一种作风、培养一种行为习惯、凝聚一种精神、培养一种气质和唤醒一种意识。积极向上的航海物质文化和高雅的精神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启迪学生思想,培养学生对航运事业热爱的情怀,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规范化的航海制度文化能够强化学生的执行意识,养成自律和他律。这是一种在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中逐渐形成的能够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校园文化在学生培养和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教育功能。

2. 在职业素质培养方面。

航海类院校通过特有的海洋文化长廊、宣传橱窗,张贴或悬挂反映航海文化的校训、校风、教风、航海人物雕塑、名人名言等,形成良好的航海文化,有利于加强航海文化观念的培养。学生每天置身其中,感官反复受到“大海”的刺激,不时触发学生的种种激情和向往,并与自己的行为作比较,引起丰富的联想,在情感的激发下,不断转化为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化被动传授为主动接受,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校园航海文化通过利用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机制来摄取航海精神和品质,激发学生蕴藏的心理潜能,使无意识和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拓展信息刺激的容量,可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校园航海文化把职业道德的、敬业精神、专业文化及做人的道理,经过具体的人、事、物,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体活动传授给学生。论道而不说教,达到使学生自觉接受和学习的目的。

三、植入校园航海文化的航海教育思考

(一) 营造航海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

船舶大型化、自动化的发展带来船员国际化交流,高素质船员成为制约发展的根本。同时,高素质的船员队伍是安全生产的支柱。因此,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航海类院校关注的热点。积极打造校园航海文化品牌,筹划具有航海文化特色的活动,营造校园航海文化氛围,必将成为航海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中国航海博物馆,邀请著名船长来校与学生座谈交流;组织以纪念“郑和下西洋”壮举系列活动;筹划校园航海文化艺术节活动;结合“航海日”、“海员日”开展特色活动,围绕专业技能开展各类技能竞赛,通过多种方式营造校园航海文化的软环境。同时,加强校园著名航海家雕塑群建设;构建国际交流中心,开展国际交流;完善校园整体航海文化群,达到校园航海文化硬件建设的需求,打造优秀的校园航海文化,让校园航海文化影响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思想。

(二) 素质养成教育必将成为航海教育的重中之重

随着航运业的发展、船舶技术水平的提高及船员组成的多国化,各缔约国对船员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高。《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马尼拉修正案 (简称STCW78/10公约) 已于2012年1月1日生效。该修正案提出了电子航海战略实施计划,增加了保安职责的新要求;提出了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理解和熟练的培训要求;根据确保有效的信息交流的要求,明确了独立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提出电子查询的要求;在履行培训、发证与值班要求上提出远程教育和电子教育的要求。这些新的变化直接体现了对未来船员综合素质的要求。针对这一公约,航海院校必须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进行修改,以使所培养的人才实际操作水平和与国际接轨能力达到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符合STCW78/10公约要求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航海技术人才。一名优秀的21世纪的国际化航海人才应当具备“三强四好”,具备较强的安保意识与保安职责和环境保护意识,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创新精神以及较强的海洋安全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这些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航海教育,更离不开校园航海文化的陶冶。

(三) 打造“航海人师资”队伍

打造一支具有丰富航海阅历的“航海人师资”队伍,成为航海教育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关键。目前,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航海类毕业生的国际竞争力不强,这严重影响了我国航海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在于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因而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建立一支在校为高级教师、在船为高级船员、对企业具有较强的科技服务能力的研究型高端人才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已成为航海教育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重点引进或与国外院校联合培养等多种途径,加大师资培养力度,为教师队伍的高素质化创造条件。同时,通过航海制度文化建立,制定鼓励政策,支持专业教师定期上船工作,尤其是在多国籍船员的船舶上工作,一方面可以及时把握本专业发展的脉搏,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拓宽视野,调整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个人科技服务能力。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也有利于教师个人成长,积极上进的氛围必将促进教师整体发展,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坚实的基石。

校园航海文化在航海教育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它对学生个人航海素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至关重要。航海院校急需植入具有航海特色的校园航海文化,使其在航海教育中发挥文化对人习惯养成的作用,达到发展航海教育和航运事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福胜.航海文化建设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28) :245.

[2]徐全香, 王业民.关于航海院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5) :149.

[3]田乃清, 刘晓峰, 黄锦鹏.培养“三强四好”高技能人才[J].江苏教育, 2011, (9) :43-44.

[4]马云芹, 唐洪鹏, 杨传平.航海院校半军事化管理中的文化管理[J].航海教育研究, 2010, (1) :102-103.

[5]薛丛华.以国际化视野看我国航海职业教育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10) :12-14.

航海作文600字 篇4

在去目的地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航海博物馆肯定不好玩。可事实并非如此,我玩得可高兴了!

在博物馆里,我参观了“儿童活动中心”、“纪念品商店”、“航海历史馆”等地方,看到了许多大开眼界的新鲜事物。但是最令我难忘的是“天象馆”,在这里我们观看了球幕电影《宇宙》,虽然片长只有二十三分钟,却让我受益匪浅。

跨进影院大门,首先经过一条隧道,然后进入大厅。我一抬头,就看见一个球形的天花板,它整整占了大厅的二分之一。我暗暗猜测这可能是放映电影的屏幕。果然不出我所料,电影开始了,整个天花板上放映出整个宇宙来。只见上面群星闪烁,时不时有星星向我“扑”来。过了一会,我看到了“太阳系”,然后一个蓝白相间的行星映入眼帘,我顿时被它的美丽吸引住了。正在这时,小张同学兴奋地对我说:“忱忱,你快看呀,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地球!”我恍然大悟,原来这身披水蓝色和乳白色礼服的就是地球呀!接着,我们又看到了恒星——太阳、离太阳最近的水星、比地球小二分之一的土星、蔚蓝色的海王星······在太空中遨游的陨石好几次都“撞”上了我,吓出我一身的冷汗。电影里还向我们介绍了行星的诞生、宇宙的形成和深不见底的黑洞,我们看得津津有味。

充满奥秘的宇宙之旅很快就结束了,我的心还留在那美丽的地方:“宇宙可真美呀!人类还没有完全看透宇宙的真面目,我长大了一定要去了解它!”

航海医学 篇5

(一)西部航海院校的办学条件

1. 西部航海教育开办时间晚

西部航海教育基本上是在21世纪初开始的。正是由于开办时间较短,西部航海院校的航海文化建设以及航海师资队伍建设与东中部地区的航海院校还有很大的距离。在软实力上还无法与东中部相比较。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专业的师资情况,一个教学名师可以带动一个专业群的发展。显然,西部航海院校还没有这种条件。但是,西部航海院校的师资大多来自企业一线,有良好的工作经验。因此,师资“双师”比例高。

2. 西部航海院校的硬件建设起点高

由于航海教育的特殊性,除了要满足教育部的相关规定,还需满足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的要求。因此,西部航海院校在成立培训机构时,就需要达到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关于航海类教育培训机构关于设施设备的配备要求。另外,由于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航海院校购买的实训设备在满足海事局要求的前提下,相同的投资可建设更先进、更完善的设备。通过对东、中、西部各航海院校办学硬件的对比可以发现,如果只从实训设施设备上进行比较,西部的航海院校不弱于东、中部航海院校。

(二)西部航海院校学生的特点

1. 西部航海院校学生的本土化比例高

通过对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航海类学生的统计,四川籍学生比例约占91%。这与当时开办航海类专业服务定位相一致,即依托四川人力资源,培养和输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内陆学生对航海专业认识上的特点

进校之初,学生对航海的专业认识还仅仅局限于通过网络了解到的资料。船舶也只存在于电脑、电视等媒体上。对专业情况的了解是:工资高、考试难。对海员的工作认识:免费出国、免费旅游等。对航海专业的特殊性了解不够。

在目前以及接下来的十几年间,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很高。由于航海工作的特点:远离陆地,远离家人,工作时间长,只能在休假回家。这对很多具有传统思想观念的人是不容易接受的。因此,学生在进校之初对专业的认可到毕业前放弃考证或转行的大有人在。

二、航海模拟器在西部航海院校中航海文化建设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航海模拟器的种类及其模拟的功能、模拟的效果比早期模拟器有很大改善,虽然还达不到和实船完全一致,但在船舶操纵、航道、海况模拟方面都十分逼真。船舶三维视景的实现能使参培学员体会到船舶摇晃的感觉。合理有效地使用航海模拟器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航海、认识航海,提高学生对航海的兴趣。

西部航海院校的航海文化建设普遍落后于东、中部地区。模拟器的出现可以使没上过船、未到过海边的人认识体会船舶的概念,体验船舶在海上航行、大风浪中航行等各种海况下的航行情况。

航海模拟器能促进航海文化建设。首先,在全院范围开放航海模拟器。航海模拟器不但应接待来访的客人,也要接待参观的学生。其次,开展学生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操纵船舶竟赛,过狭水道航行,靠离泊操纵、海图作业、船舶旋回等。最后,充分应用模拟器的参观、景点功能,使周边地区了解本地区航海专业办学的存在。

三、航海模拟器在航海教育中的应用

(一)BRM培训

《驾驶台资源理》(BRM)培训是STCW 78/95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中对值班驾驶员强制要求的培训。我国《11规则》及《考纲》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培训和考试大纲全国统一,只是各学校的培训过程和培训方法不一样。对于学生缺乏航海文化的西部航海院校,在开展BRM培训时,可以增加学生的课时。除了大纲之外,还可以设置船舶航行中的各种实际情景,让一个教师带领一个团队,完全按照实船环境、实船要求对学员进行培训。

(二)课程教学与航海模拟器相结合,做到理实一体、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代表了现代职教理念,对于航海职业教育,特别是西部航海职业教育,做到“工学结合”有一定难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变通的模式,用模拟器代替实船对学生进行教育培训。

1.《航海学》课程与模拟器结合

《航海学》是航海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基础知识、海图知识、定位导航及航法。传统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

利用航海模拟器为载体进行相关教学,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将《航海学》各实际操作重点和模拟器相结合,将学生从课堂中带入模拟的实际工作环境中,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1)模拟器与陆标定位教学相结合:在“陆标定位”一章中,学生需学习掌握物标方位、距离的测量方法,方位定位、距离定位、方位距离定位、移线定位等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可以作航海模拟器模拟一海区进行航行,现场利用驾驶台设备进行物标的测量及定位,学生分工合作,物标测量、海图作业、船舶驾驶等船上的工作可同时进行训练。

(2)模拟器与航线及航行方法教学相结合:在“航线与航行方法”一章中,传统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特别对狭水道航行及岛礁区航行以及各种导航方法、避险方法难以理解和掌握。如果利用模拟器,将狭水道航行及岛礁区航行及各种避险方法的应用在真实场景中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可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也可考虑海图识图及航线设计等相关内容与ECDIS模拟器相结合,使航海教学各环节更接近工作实际,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

2.《航海英语》课程与模拟器结合

航海职业的国际性必然要求航海学生英语的高水平。西部航海院校毕业生英语能力相对较差。这种情况必将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传统英语听说教学大多在课堂上以某一话题为基础,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但很多学生不能或不敢开口,大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三年英语的学习没有多少收获,听不懂、说不出的现象很普遍。

航海模拟器的出现使航海英语的教学方式有了新的选择。航海英语听说的各种场景,可以在船海模拟器中实现。学生训练英语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给定一场景,学生在模拟器旁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完全使用标准航海英语进行训练和培训。这种训练方式能改变以前单一的、效果不佳的训练,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

3. 其他课程教学与航海模拟器的结合

航海类其他专业核心课程如《船舶操纵》《船舶值班与避碰》等都可以以船舶模拟器为载体,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模拟器的功能,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兴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航海模拟器的功能及性能越来越完备。在航海教育培训中,充分利用模拟器,将模拟器从参观功能转变为教学功能,才能提高模拟器的使用率。

虽然,航海模拟器在航海教育培训中有很多可供利用的地方,但是,航海模拟器作为一种教学设备有其局限性。其一,使用成本高。航海模拟器的使用成本包括两方面,人工成本和模拟器使用成本。航海模拟器使用时,需要至少3名教师,参训的学生一般只能控制在20人以内。因此,学生训练成本太高。其二,航海模拟器不能完全模拟船舶真实情景。特别是紧急情况下的操船,在模拟器上不能体现出学员及操作者的紧迫性,学生容易以游戏的心态参加训练。这种情况下,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航海模拟器在西部航海院校没有实习船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其功能,达到对学生认识船舶、认识海洋的教育,对其巩固专业思想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可以充分利用模拟器为载体进行各种航海项目培训,以提高培训质量。

摘要:对比了中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航海教育的不同,阐述了在西部航海院校中利用航海模拟器对学生进行教育培训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航海专业的认识,巩固学生专业思想。

关键词:航海模拟器,西部航海教育,航海文化

参考文献

航海医学 篇6

航海英语的特点

航海英语和商务英语、医学英语等其他专业英语相比, 其使用环境复杂, 有使用者面对面交流, 也有在甚高频无线电话中交流、无线电报交流、紧急情况下码语交流等交流方式。因使用者的文化层次差异, 海员可能与PSC官员、引水员、代理等“白领”交流, 也可能与码头工人、装卸工、伙食供应商等“蓝领”接触, 甚至特殊情况下会与不会讲英语的人沟通。因不同国家英语使用者对英语的理解、使用习惯与熟悉程度等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海员与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欧美国家的有关方面交流也许会比较顺畅, 但也会遇到与南美、东南亚、东亚等国家的人交流显得相对困难许多的情况, 虽然双方都是使用英语, 但是感觉十分不同。

于是, 航海英语便应运而生了。航海英语有许多与日常用语不相同的地方。比如, 航海英语的表达相对不太注重语法, 航海日志的记载、报文的发送有很多缩写、省略语, 有许多习惯性的说法, 航海专业词汇有专门的涵义等。

航海英语教学现存弊端剖析

第一, 航海技术专业学生没有得到足够的引导。有的学生主观上十分想学好航海英语, 可是, 经过努力却发现收效甚微。很多学生在学航海英语时的方法与初中、高中学基础英语时的方法完全相同, 遵循记单词、练听力、多读、多做题等基础规律, 而对学习航海英语的特殊方法和技巧认识不够。

第二, 目前航海院校的航海英语教学人员往往是英语专家居多, 却缺乏航海实践经验, 往往导致对航海英语的理解有偏差, 或者对有关概念或情境的理解不专业, 有时会令学生难以理解, 甚至误解。

第三, 航海院校的其他课程, 比如船舶管理、航海学、船舶货运、船舶结构等的教学人员做不到双语教学, 能用汉语很好地解释概念, 但不能用英语做出对应的解释。这便造成了学生学专业课时, 处于汉语学习的状态之下, 学英语课时又不能很好地联系专业知识, 出现理解上的偏差。航海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往往就是能很好地将所学汉语专业知识联系到英语学习中去的学生。

第四, 航海英语教学被孤立, 教学安排没有做到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同步, 甚至出现“倒置”现象, 造成有时航海英语课上所教的内容, 学生甚至连汉语的概念都没有, 根本没办法去理解英语的涵义。

第五, 航海院校过分重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相对忽视了实质性提高学生专业航海英语应用能力。

第六, 学生管理人员 (班主任、辅导员或指导员) 只是抓班风、学风、学生生活与学习纪律, 对专业课程以及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特点不了解, 难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与指导。

航海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针对以上弊端, 建议进行以下教学模式改革。

第一, 在学生入学初期, 安排具有丰富航海经验的船长、轮机长做关于学生将来所从事工作特性的专业讲座, 强调英语对于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和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并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航海英语的学习方法与基础英语学习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专业课程之前安排基础课程教学的同时, 应帮助大学生弥补高中时英语学习的缺陷, 这时的教学人员安排应以英语专家为宜。这样就不至于出现大学生学习航海英语时, 再回头补英语基础知识的现象。

第二, 航海英语的教学人员应尽可能安排有经验的船长担任。其他缺乏航海经验的英语专家应主动“充电”, 多向有过职业船员经历的教师请教, 最好进行各门专业课的系统理论学习。

第三, 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尽可能进行双语教学。大多数教师的英语水平达不到如此程度, 在努力提升的同时, 应尽可能为后续的航海英语课程教学做必要的铺垫工作。以船舶值班与避碰和航海学这两门专业课程为例, 教学人员除了要对相关知识点做好汉语教学外, 还应注重对有关条文、规定的英语解释, 对有些缩写, 如COLREG 72 (72年避碰规则) 、IMO (世界海事组织) 、F.W. (淡水) 、F.W.E. (完车) 、SART (搜救雷达应答器) 、MARPOL 73/78 (73/78年海上防污染公约) 等的全称进行讲解。在讲授航海学课程时, 要注重对TC (真航向) 、CA (计划航向) 、MC (磁航向) 、GC (陀螺航向) 、RL (恒向线) 、DEV (自差) 、RADAR (雷达) 等缩写的讲解以及对SLACK (平潮) 、STAND (停潮) 、EBB (涨潮) 等特别词汇的讲解。专业课教学人员在讲授专业理论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英文涵义的理解。建议可以采用在讲授完每个章节后安排适量英语阅读理解的方式, 在专业课中穿插进行航海英语课的段落教学, 这对其后的航海英语教学必然会有极大的帮助。

第四, 航海英语课的教学安排应注意:第一, 由浅入深, 先对学生进行相对浅显的航海技术教育。笔者感觉可以先选用丙类海船驾驶员航海英语教材, 如中国海事服务中心组织编审的沿海航区的航海英语教材。此类教材都十分浅显易懂, 以基本的船舶、海洋、海运与海员知识的科普为主, 既简单易懂, 又能使学生对将来的职业和生存、工作环境有全面的了解。然后再逐步加深航海英语相关手册及章节的教学。第二, 在相关专业课教学结束后进行航海英语课教学, 避免出现课程安排“倒置”现象。在航海英语教材相对固定以及班级较多、课程较多等多种因素使得“倒置”现象难以避免时, 可采取“选择性教学”, 即学期开始前, 航海英语教师向系部教研室了解班级安排和即将安排的专业课情况, 从而在航海英语教学计划中作出筛选, 将专业课未讲到的章节移至下学期, 使班级在进行考证之前完成所有章节的教学。这使得航海英语的教学比专业课程教学更具灵活性, 不是在一学期内一定要将一教材全部教完, 而是有选择地选择章节, 甚至可以将下学期的有关章节移至本学期讲授。这样做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

第五, 要注重学生航海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不少院校都有“英语角”, 平时学生之间对话都用汉语, 但是在“英语角”必须说英语, 这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提高有帮助。航海院校可以采用类似“英语角”的方法对学生航海英语应用能力进行训练, 这种方法可称之为“船舶英语角”。将学生所处的环境指定为船舶之上或船舶所在环境中的某个地点, 让学生开口说航海英语, 这种假定的环境可以是驾驶台、船员餐厅、船长房间、驾驶员办公室、港内、码头出口处、港口免税店、船舶和VTS (船舶交通服务) 之间、船舶和船舶之间等。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假定为船员之间、船员和船长、船长和引水员、船长和海关官员、驾驶员和PSCO (港口国监督官员) 、驾驶员和VTS、船员和港口保安、船员和伙食供应商、船员和装卸工等。在假定的环境里, 假定的人员之间用航海英语进行对话。经常进行这种自觉的锻炼, 对提高学生的航海英语应用能力必定有很大的好处。

第六, 航海技术专业的学生管理人员应由有船舶工作经验的水手或航海类大学毕业生等航海类相关人员担任。对不具有航海经历的优秀管理人员, 要对其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其学习方法与英语专家的航海专业学习类似。

希望笔者关于航海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对航海技术专业航海英语课程的教学及提高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的航海英语水平有所帮助。衷心希望中国的航运事业蒸蒸日上, 中国的海运学子都能学好航海英语, 为日后的海员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航海英语水平是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素质中的重要成分。文章分析了我国海员英语水平及航海院校英语教与学的现状, 提出了航海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 对航海英语的教与学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航海技术专业,航海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白晓魅.中国海员外派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OL]. (2010-01-14) .[2012-07-18].http://laiba.tianya.cn/laiba/CommMsgs?cmm=13749&tid=2713181289 599219591.

[2]李迎新.加拿大大学英语教学技巧和方法对我国的启示[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1, 2 (3) :111.

[3]能飞英语网.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分析[OL]. (2011-04-02) .[2012-07-18].http://www.langfly.com/a/20110402/072742.shtml.

[4]huayuehuadmu.航海日志详细的填写方法及其常用词语[OL]. (2011-05-13) .[2012-07-18].http://www.docin.com/p-202067176.html.

[5]winter230.海运英文缩写[OL]. (2010-10-10) .[2012-07-18].http://wenku.baidu.com/view/ce84110d6c85ec3a 87c2c5b3.html.

[6]海员网.高级海员航海英语学习方法[OL]. (2011-09-28) .[2012-07-18].http://www.ycseaman.com/bencandy.php?fid=67&id=6764.

上一篇:有限元逆算法下一篇:四逆半夏泻心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