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类专业通用英语

2024-10-17

航海类专业通用英语(精选8篇)

航海类专业通用英语 篇1

一、我校航海类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我校航海类专业英语是在大一时开设基础英语听力与口语,大二时开设专业英语教学的,学生虽然在基础英语听力与口语上有一定课时量,但远远不够他们真正口语达标的程度。然后很快进入专业英语学习环节。大多数教师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而忽视了英语语言能力。要么上成了翻译课,要么纯专业知识介绍而弱化了英语语言能力。

由于对航海类专业英语教师任职资格无明确规定,学校在聘任专业英语教师时,基本上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基础英语老师或航海类专业毕业的老师。基础英语老师在英语能力教学训练方面有优势。但在专业英语教学上缺乏相应知识,上课无法拓展专业知识的讲解。而航海类专业老师有一定的海上工作经验,熟悉航海专业知识,但他们英语语言类基本功不够。在语言、语调、词汇量等方面达不到英语教师应有的水平。从而使得学生的口语也达不了标。

二、我校航海类专业英语课堂现状

目前,我校航海类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1)语言分析+翻译;(2)阅读资料+写作;(3)词汇讲解+翻译。这些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英语长句和翻译技能,对通过国家海事局组织的船员证书考试有一定帮助,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课堂无法积极参入互动交流。因此,我校航海类专业学生普遍不喜欢专业英语,抱怨专业英语课枯燥无味。这样也会使得一些老师认为学生不愿学而自己失去信心,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生对专业英语的排斥。

三、提高我校航海类专业英语教导之我见

就我校航海类英语教学而言,我认为对难度较大的章节及长难句建议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并配以多媒体讲解。因为这些内容是教学重点,显然是以教师为中心,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多分析长难句的句型结构。让学生找出长难句的主谓宾基本句型结构,再找出修饰复合句的部分。比如:“The transverse effect of the propeller blades at the top near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 is not strong enough to counteract the opposite effect of the lower blades.”,这样的长难句在航海类专业英语教材上是常见的句型结构,学生看到头痛。遇到难句,让学生找出主干。即“The transverse effect is not strong enough”,其它都是修饰主语和作补语用的。这样一分析,学生就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螺旋桨顶部水面附近的叶片所产生的横向效应并未强大到足以抵消螺旋桨下面叶片产生的反效果”。

而对于一般难度的教学内容和航海英语口语教学可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情景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自信心和参与感。改变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的排斥感和抵触感。采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模拟练习等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在反复运用和操练中提高英语记忆与表述能力。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为了让我校航海类专业英语学生更好的喜欢这门课程,更好地适应毕业就业环境,达到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的航海人才。

四、结束语

总之,我校航海类专业英语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灵活实际地使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本着因人而异,因阶段而异,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开发学生潜能,培养专业英语兴趣,提高航海英语教学质量,以适应我国航远企业对高级航员人才的需要。

航海类专业通用英语 篇2

论述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应从重“语言知识”向重“语言运用”转变.运用多种模式快速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改革英语教材,使教学内容适合航海专业实际.

作 者:方妙芬  作者单位: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00 刊 名:航海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MARITIME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2008 25(2)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高职院校   航海类专业   英语教学  

航海类专业通用英语 篇3

国际海事组织STCW78/95公约对航海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培养具有较强交际能力的高素质船员是航海英语教学的重点。”。新的高等航海职业技术院校英语教学大纲规定, 海船驾驶专业的学生应具有相当于无限航区管理级和操作级船员所必须具备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也就是在听说方面, 应能用英语进行日常生活会话及值班时的业务会话, 会使用各种英语口令, 能用国际海事组织推荐使用的标准海事通信短语 (S M C P) 进行V H F (Very high frequency甚高频) 通信等。因此, 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与会话能力, 使学生能够顺利通过适任评估, 拿到海员适任证书并胜任今后的工作, 是值得航海英语专业教师探讨的问题。

1 我国航海类专业英语听说教学现状

我国航海类专业英语的教学水平与世界许多国家相比, 整体上还是比较落后的, 专业英语听说教学水平则更加薄弱。由于起步较晚, 教学方法、教材、师资等都有很多不足之处。

有关研究表明, 在实践中, 航海英语有70%用于听, 20%用于说, 10%用于读写。而目前我国航海院校大部分还是将英语教学重点放在英语语法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上。致使学生毕业时英语听说水平较差, 不能满足国际航运市场对船员的要求。

航海英语相关教材版本大都比较旧, 没有根据国际航运业的发展和新公约的实施而及时更新, 难以向学生提供较新的航海专业知识, 对学生听说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不小的难度。

这些问题的存在和新公约对船员英语听说能力的高要求, 使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如何提高航海类专业英语听说水平这个问题。

2 解决对策

2.1 强调英语听说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世界通用的航海语言是英语, 海事法规、航海图书资料及船员日常业务操作均以英语为工作语言, 英语已成为航海的必备工具。S T C W 7 8/9 5公约和S O L A S公约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safety of life at sea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规定, 值班驾驶员应具备有一定的英语水平与其他船舶、岸台, 和不同语言背景的船员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沟通, 要求驾驶员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I S M规则 (International Safety Management Code for the Safe Operation of Ships and for Pollution Prevention《国际船舶安全运营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强调了在船上操作和海上安全方面熟练使用英语的重要性。PSC (Port State Control港口国监督) 对海员英语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同时, 其他现行法规也都强调了英语对海上安全的重要性, 错误理解或交流不畅是海上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师生都应该高度重视航海英语听说的教学与学习, 努力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对于英语基础较薄弱的航海院校学生而言, 他们大都没有考英语四、六级的压力, 很容易放松自己。只有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利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讲解船员在国外Exchange Money时, 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等手段让他们演练Exchange Money全部过程。学生能根据所学内容亲自参与表演, 会感觉到英语学习轻松有趣,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2 不断修正和完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决定了教与学的方向, 是教师日常教学的核心和依据, 但它们也应根据需要做出调整, 否则一成不变而脱离现实, 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在对它们进行修正和完善时要充分考虑到国际海事组织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航运市场和航运企业的需求, 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能力, 航海英语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课时分配等各方面因素进行调整。

船舶驾驶专业学生毕业后, 大部分要在远洋货轮上工作, 其工作特点要求他们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所以, 在制定教学大纲时, 应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和出发点, 同时要符合国际海事组织法规和公约要求, 并能满足国际航运企业对海员实际的需要。

教学计划中应适当增加航海英语听说课程的课时, 加强听力和口语的教学,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听力和口语的练习, 努力提高学生的航海日常英语的应用能力。

2.3 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资料

航海专业英语在实际应用中涉及面很广, 除了日常用语, 还涉及很多专业词汇和表达, 因此, 为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进行专业英语学习之前需要具备足够的航海专业知识。但一些航海英语教材难以紧跟国外航海类专业英语教学的步伐, 航运业的发展则日新月异、突飞猛进, 不断出现新的国际公约、规则以及航海技术与设备, 这些在很多教材中都没有体现, 因此, 难以给学生传递最新的航海专业知识。

所以, 学校和教师在选用教材时, 要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为指导, 选择符合国际海事公约要求, 强调实用性, 又符合考证需求的教材。由于外部环境对航海英语的要求不断变化, 教材有时候很难迅速地改版体现这些变化, 因此, 教师还要及时搜集新词汇、新知识等补充与课程相关的内容, 使航海英语听说教学始终跟上国际航运的发展。

3 结语

虽然目前航海类专业英语的听说教学存在不少问题, 但只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总结经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充分合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 相互交流, 一定能总结出提高学生航海专业英语听说能力的更好地方法。

参考文献

[1]刘茂玲.航海专业英语和基础英语的衔接[J].现代企业教育, 2011 (10) :206-207.

航海类专业通用英语 篇4

一、技工院校商贸类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

1. 技工院校商贸类专业英语教材的现状及问题

从我院实际来看,在五年制英语学习中,学生在第一、二年使用劳动出版社的英语教材,为两年后的成人高考做准备。此教材与专业无关,注重英语基础知识应用。成人高考通过后,学生在第三年使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学英语教材。此教材供非英语专业的大专学生使用,加重了理论习题的比例,但还是与专业无关。在第四年,学生的英语学习变成了空白。纵观我院商贸类专业学生在校使用的英语教材,既与专业不挂钩,侧重点又偏向于理论知识,无法有效锻炼学生以后在就业中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2. 技工院校商贸类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及问题

一方面,技工院校商贸类专业的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一般都有种畏惧感,在无形中形成了抵触情绪;另一方面,技工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更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对于基础课的英语在心理上也有一定的轻视感。这两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导致他们的英语学习更加困难。结合上述教材问题,大多数学生的阅读记忆能力仍强于实际应用能力,陷入了只会看,不会读,不敢说的尴尬境地,专业知识与英语应用严重脱钩,导致英语课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无法完整学生的整个专业学习链。

二、技工院校商贸类专业通用英语教材的编写目标和意义

为了填补商贸类专业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空白,开设商贸类专业英语课势在必行。但是对于初中起点的学生来说,如果直接使用现在市面上的商贸类高校教材,显然会水土不服。学生需要的是贴近自身实际,难度适中,专业对口的商贸类专业英语教材,而商贸类专业不止一个。基于以上要求,就有了商贸类通用专业英语的校本教材这一项目,共有5 章12 个单元,内容紧贴商贸类专业应用实际(电子商务、物流、市场营销等),结合了本专业相关知识,增加了灵活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学得有趣,能够在专业场合熟练运用所学英语知识,了解学好专业英语对本专业的裨益,为学生拓宽了以后的就业道路。

三、技工院校商贸类专业通用英语的教学措施

1. 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商贸类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在实施本教材的英语教学之前,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在首次教学中,依然沿用“满堂灌”的传统方法,显然会在第一节课就让学生对这门课丧失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借助每个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使教学内容清晰直观;还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实时讲解,让平时就喜欢网络的学生也可以参与到教学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Unit 5 是关于外贸营销的讲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事先准备外贸单证的相关图片,同时还可以采用情景任务教学法,为学生分配外贸营销中的各方角色,进行任务模拟,熟悉情景中的英文应用方式。在学生的模拟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使用鼓励性语言,如“That’s good.”“Perfect.”“Very well!”等,营造出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情感氛围。教师既充分发挥了教学的主导作用,又照顾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

2. 结合教材专业情境,提升学生的会话水平

在商贸类专业通用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与专业相关的情景对话。众所周知,语言首先是有声的。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安排学生先听后说,也可以边听边说,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记忆→模仿”的过程来强化效果,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然后,教师给出基本的句型,培养学生根据这些句型类推其他句子的能力,为会话交流作准备;最后,根据教材中各种不同的专业商务情境设计,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和自由发挥的空间,结合他们自身对专业的理解,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其专业会话水平。

3. 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校商贸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群主要有市场营销、仓储物流、客户服务、网站维护等,这就要求他们在专业英语课程中不仅学会用简单的英语,与客户进行交流和沟通,还能够对本专业的常用词汇及术语熟练进行使用,理解相关的专业英文材料。所以在商贸类专业通用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置了相关专业知识的英文段落。在针对这一环节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专业所学,对给出的专业词汇进行解读。对段落的理解也可以中英文结合,让学生不会对大段的英文段落产生厌烦情绪。总之,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这些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效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充分练习,培养学生在英语课上的应用能力。

高职航海类专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篇5

1.高职航海类专业竞争力要素

专业竞争力研究起步较晚, 内涵丰富, 影响要素众多, 目前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 根据倪勇 (2012) 的研究, 高职院校的专业竞争力指在长期办学中形成的, 与行业内其他高职院校相同专业或同类专业比较, 在服务企业中表现出来的就业优势与合作优势, 以及社会认同的优势。 王国庆 (2012) 认为:专业作为高职院校中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 在社会经济、产业结构、政策制度及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技术开发与服务平台等多种要素的综合作用下, 逐渐形成并保持, 促进受教育者价值提升和自身发展, 并在其从属区域中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综合能力。 张涛 (2014) 认为, 高校专业竞争力是在长期办学中形成的, 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培养模式、就业前景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专业综合能力, 是在与其他同类专业比较中表现出来的独特优势和特色。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 笔者认为, 高职航海教育“专业竞争力”指围绕培养高级航海人才, 拥有的具有持续竞争力、优于其他同类专业的独特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2.高职航海类专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2.1办学机构增加, 生源总量减少。

我国是航运大国, 船员总量、 航海院校数量居世界首位。 近年来, 各种层次的航海类院校和培训机构不断壮大, 据中国交通报报道, 目前, 全国共有14所本科院校、25所高职高专院校和28所中专学校开设有航海类专业, 还有10余所大中专院校筹备开设航海类专业, 成为航海高职教育强有力的竞争者。 与此同时, 我国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逐年递减, 院校却翻倍增加, 必然导致航海院校的生源不足。 目前江苏省内, 除了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外, 还增加了南京航海技术学校、南京海员学校、连云港航海职业技术学校、 宿迁市船员职业学校等航海类学校和船员培训机构, 学校迅速增加, 但僧多粥少, 生源严重不足, 某些中职航海学校招不满学生, 面临生存问题。 在生源质量上, 由于航海类专业的办学特点和专业特色, 航海高职院校近两年非水上专业分数线在水上专业尚能控制在480分左右, 生源质量尚好。 但相对前几年, 分数线下滑趋势非常明显。 在生源减少、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如何克服同质化倾向办出自己的特色, 吸引优质生源, 成为航海高职院校在改革与发展进程中不容回避的问题。

2.2专业特色强化, 竞争优势不明显。

目前, 各航海高职院校普遍以航海技术 (船舶驾驶) 、轮机工程两个专业为核心, 围绕行业产业结构特性, 构建专业群体系, 形成专业群体优势。 如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等, 均构建了符合本校特质的专业群, 通过专业群的辐射作用, 增强了专业竞争力, 形成了特色和品牌优势, 提高了学院知名度。 然而, 某些航海高职院校具有鲜明“特色”是行业的特性, 不是任何一所院校的特色。 各校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标准、实践教学体系大致相似, 具有较强的共性。 因此, 每一所航海高职院校急需考虑自己的独有“特色”。比如:我们的教育更有哪些特长?我们培养的学生有哪些更高的素质和能力? 在哪些方面更具竞争力? 这才是自己的核心特色和品牌。 能否突出特色, 满足企业需求, 吸引高素质生源将是航海类专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 也是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3培养质量提高, 全面发展不足。

人才培养模式是航海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 各校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航海技术人才。 其中, 部分院校如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航海类专业技能证书持有率、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近100%;南通航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航海类专业学生全国统考考证通过率连续14年在同类院校中名列三甲, 高职院校培养的船员在专业技术和职业能力方面全面提升。 然而, 海员的国际标准性使航海类专业更多体现为“职业性”和“技能性”, 弱化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目前, 各航海高职院校开设课程以专业教育为主, 航海心理学、航海文化、职业道德等课程仅作为选修课或没开设, 随意性很大;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够, 大多以讲座形式进行, 没有纳入课程体系, 没有系统性开展, 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不足。

2.4师资水平提升, 结构尚待优化。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 各航海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部分优秀院校拥有了一支较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如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拥有一批在全国航海教育界享有知名度的专家教师, 航海类专业教师中101人持有高级船员适任证书, 其中具有甲类一等远洋船长、轮机长资格证书教师达28人, 双师比例达到98%, 位列全国航海类院校之冠。 但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如偏重学历和职称, 缺乏上船经验, 很多专业教师没有相应职务的海上资历;师资年龄不均衡, 有的院校偏大, 有的偏小, 有的中间大、两头小, 结构失衡;航海类专业师资基本来自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集美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4所本科院校, 缺乏高端人才引进, 学缘结构失衡;航海类专业教师双语教学能力薄弱, 各校专业教师中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不足50%, 缺乏国际交流能力。 注重内涵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调整师资结构、优化师资队伍成为各高职航海类专业发展的重点工作方向。

2.5校企合作深化, 实践技能不强。

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 各航海高职院校优化传统的“订单培养”模式, 依托“企业学院”、“校中厂”、“厂中校”等合作载体, 与企业深度合作, 取得一定成果。 如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航海类专业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与岗位人才特殊需求开发特色“点单式”培养模式, 打造企业学院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共建生产性教学船, 作为航海类专业的“海上教学工厂”。 虽然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 但缺乏深层次的人员交流与资源共享, 如企业师资资源、企业为学生上船实习提供便利等。 部分航海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建“生产性教学实习船”供学生开展实习锻炼, 但校外实习船队成本高, 学生总体海上实习训练时间偏短、频次偏少, 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实验实训需求, 毕业生就业初期适岗能力不足。 因此, 校企双方要进一步深度融合,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真正实现在校学习与职业岗位工作的无缝对接。

3.高职航海类专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思考

3.1创新培养模式, 推进教学改革。

在培养模式上, 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校企联合招生招工, 签订三方协议, 实行双导师、学徒管理、弹性学制等培养学习计划;在课程内容上, 加强实践教学, 更新航海教育与培训内容, 推进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在教学改革上, 推广双语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 利用幕课、网络课程等网上资源推进多媒体教学, 开发网络学习平台, 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3.2提高实践能力, 促进双师培养。

打造一支专业的航海教学团队, 既重视学历、 职称要求, 又重视相应职务海上资历。 出台优惠政策, 鼓励教师上船, 更新知识积累经验, 获得更高船上职务;多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 把最新行业资讯和案例带进课堂;引进或培养1名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人才, 定期选派老师到国外航海、海事院校交流访问, 推动教育思想、课程内容、教学手段等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3.3提高学生素质, 培养创新能力。

除专业内容外, 加强英语口语、职业道德、航海心理等非专业知识内容的学习, 引导职业理念, 提高航海技能和心理素质;营造校园航海文化氛围, 普及航海知识, 进行海防教育,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强全国性行业大赛和学科竞赛, 开发创新课程, 开展创业宣讲, 组织科技活动, 构建创新创业平台,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适应未来海员岗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倪勇, 胡家秀.高职院校专业竞争力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 (6) .

[2]王国庆.高职院校专业竞争力的内涵及评价指标.职业技术教育, 2012 (22) .

[3]张涛, 冯雷鸣.培育和提升行业院校专业竞争力的探讨.中国轻工教育, 2012 (5) .

航海类专业通用英语 篇6

《计算机基础》是我校航海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第一门信息技术课程, 为后续的专业课、计算机类课程学习和未来的工作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重新制定教学计划后, 这门课程的上课学时数由原来的54学时改为36学时,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 集中表现在: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 差别很大;由于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课余时间少, 没有业余时间上机练习;一年级不允许自己配置电脑, 无法及时消化课堂中讲述的内容;学时减少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很多, 难以取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因此, 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地分配教学时数、有效地组织教学方式, 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是非常迫切与必要的。

1 教学现状

我校航海类专业包括航海技术18个班级、轮机工程18个班级和船舶电气4个班级, 大约有1200名学生。由于授课人数比较多, 教师的数量比较少等主客观原因。教学计划按照理论课24学时, 4个班级一起上课;上机实验将班级拆开, 2个班级一起上课, 分别为12学时, 一共上12周的课。教学内容及安排见表1所示。

在理论课堂上讲解的一些操作方法, 同学很容易忘记;讲授的一些计算机知识内容比较难懂与枯燥, 学生也不太愿意听。上机实验时老师讲解的相对比较少, 主要是同学自己练习。由于课时少, Windows基本操作, Word、Excel和Access等软件的操作掌握的比较差, 上课之后也没有时间进行练习。当再次上课时, 前面学过的东西忘记了许多, 又得予以解答, 浪费许多时间和精力, 导致各部分知识掌握的都不好, 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 教学探索

2.1 课程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迫使我们思考一个问题, 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是否有讲授的必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非常迅猛, 到底要讲那些内容?如何平衡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的关系?为此, 在航海类专业低年级的同学中进行了计算机水平的抽样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15%左右的同学上大学前很少使用电脑, 基本没有用过;40%左右的同学, 多少学过一点皮毛, 掌握的知识不多;35%左右的同学, 学的和用的计算机知识比较多, 但不是特别熟练;只有10%左右的同学, 很多知识都学过、练过, 非常熟练。对高年级的同学进行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内容的抽样问卷调查, 普遍反映对计算机网络的配置、常用软件的操作、电脑基本的故障排除、电脑操作的方法和技巧和计算机最新技术等内容比较有兴趣和实用。绝大多数的同学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非常有必要学习和掌握的, 重点是对于计算机的操作要多讲多练, 减少不必要的理论知识, 要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2.2 教学安排

针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在教学过程发现的问题, 相关任课老师与航海类专业课老师进行了认真地研讨。决定总课时数不变, 将理论课的时间减半, 变为4个班一起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为12学时, 实验课时还是两个班一起, 分别为24学时。教学内容也进行了相应的变更, 调整后的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计划见表2和表3所示。

理论课内容力求将知识性、趣味性、专业知识和最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相结合, 主要了解基本的概念和计算机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能力, 掌握计算机的本质。

实验课讲解与学生自主练习交替进行, 每个知识单元按照4:3:2比例配置基础型、拓展型和提高型操作内容, 为不同水平的同学设置, 培养学生思考与探索的能力。基础型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该层次中增加了综合型实验内容的比例, 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后续拓展层的实验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拓展型是实验教学体系环节中的核心层, 要求学生要完成专业课程的实验技能训练, 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 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拓展层的基本要求是:掌握扎实的专业实验技能, 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应用的能力, 特别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强调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设计型实验。提高型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技开发、高新技术应用研究的高层次实验教学环节。强调自主开发、自主研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素质。

2.3 教学方式

理论课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用各种教学方法。相关教学方法的介绍有许多, 就不再赘述。实验课基本上以“案例驱动”教学方式为主, 将计算机基本操作分为2个知识单元, Word分为4个, Excel分为4个, Access分为2个, 讲解一个基本例子, 马上让学生实际操作, 然后布置相应的练习, 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不同的内容, 开展个性化的学习。

以Blackboard为教学平台, 制作许多操作示范的“微课程”视频, 随时进行学习, 防止学生忘记具体的操作方法;建立讨论区, 实现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互相帮助和相互提高;将本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 如课件、教案、练习、预习、复习、作业等内容发布在Blackboard平台上供学生浏览和下载, 满足自主学习的需要[1]。

3 教学效果

按照这一基本思路和方法, 在航海技术2014级的4个班中进行了试点。因为教学内容有的放矢, 结合实际, 在理论课时, 学生比较有兴趣, 睡觉较少, 听课率有显著提高;实验课时, 边讲边练, 积极性非常高, 讨论热烈, 不会的问题, 通过交流能很快解决。

从期末考试成绩来看, 进行试点的4个班级平均成绩为74.84分, 航海类专业的平均成绩为67.09分, 其中, 航海技术其他班级的平均分为67.13分, 轮机工程专业平均分为66.49分, 船舶电气的平均成绩为68.25分, 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4 结束语

经过一学期的试验, 充分证明按照这一思路组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是切实可行的。能够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需要, 促进同学们的互相之间的交流与帮助, 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目前, 仅对这一教学方案进行了初步实践, 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还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2]。

摘要:本文根据我校航海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 分析了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必要性, 提出了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 总结了改变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李闻歆, 单子鹏.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下“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10, 01:66-69.

航海类专业半军事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7

近几年来, 国内外航运市场发展势头迅猛, 不管对航海人才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新要求。航海类院校肩负着培养满足国内外客户需求的航海类人才的重任。高校的学生管理水平与学生成才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在目前招生环境、生源质量下, 学生素质有高有低, 与学校和企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如何缩短这一差距, 培养企业满意的航海人才, 是各个航海院校考虑的问题。

一、以深化半军事管理为平台, 开创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和新平台

航海类专业由于专业特殊性, 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要从事与船舶运行相关的艰苦工作, 他们的特殊性要求院校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这样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 必须有相应的学生管理制度来保障, 结合整个航运市场对航海类专业毕业生的要求, 最后选择了半军事管理制度, 这一制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作风和一定的军事素质, 培养其服从指挥、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作风。

1. 建立健全半军事管理机制。

为完善支撑半军事管理的文件, 高校必须制定半军事管理实施办法、航海类专业学生一日生活制度、航海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半军事管理制度, 给学院半军事管理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保障。

2. 建立健全半军事化管理机构。

有了相应的管理机制, 就必须要有管理机构, 航海类院校需成立半军事管理办公室, 按照院、系成立大队、中队、区队, 形成梯队管理团队, 并由院系主要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大队长、政委、教导员等等。学生的日常活动由中队长和教导员负责, 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党团建设由政委负责。这样, 一支健全的半军事管理机构就形成了。

二、以辅导员、干部队伍建设为抓手, 开创干部选拔任用的新举措和新平台

加强半军事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是提高半军事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辅导员工作在一线, 了解学生, 辅导员的职业能力高低直接决定班级的整体情况, 必须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为半军事管理提供人才保障;学生干部是联系学校与同学们之间的纽带,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班子能对半军事管理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因此学生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指导、管理, 改进和提高他们的工作方法和积极性, 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的工作优势, 使更多的学生骨干在工作中得到锻炼。

三、以先锋示范作用为引领, 发挥典型辐射作用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依托, 大力加强学生先进的培养力度, 做到教育有计划、培训有目标、管理有成效。确保团组织推优的公正、公平、公开, 充分发挥先锋的模范作用, 在实践中锻炼同学的能力。

四、以发挥学生自主为宗旨, 注重日常服务管理的可控性和成效性

高校必须积极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毕业教育,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开展分类指导。以创建“星级宿舍”为契机, 开展各项评比活动, 如“星级宿舍创建”等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营造浓郁学习氛围, 积极开展先进班集体、个人的评比推荐工作。

五、以丰富学生活动为依托, 发挥各类团学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航海专业特点入手创立各类学生社团, 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职业操守为主;举办各类航海特色的活动;定期召开表彰会议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六、以创建和谐校园为保障, 营造学院温馨美好的新环境和新气象

加强安全宣传力度, 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专门组织人员负责本系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班级心理委员队伍的建设;建立学生心理案台帐和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动员学生积极参与院级各类心理健康活动, 配合做好新生心理健康普测和心理问题学生排查工作。

七、做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高校应加强就业政策形势和危机感观念教育, 促进学生对专业和自己的职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培养学生主动意识。辅导员可针对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的一些现象召开一些主题班会, 请一些已经工作的学长们到校开设讲座, 给学生们分析目前的行业形势, 发展前景等等, 在学生就业前夕可以举办一些增加面试技巧、经验等方面的措施。

八、结语

航海类专业通用英语 篇8

一、船员教育、培训和管理的法律法规是航海类专业建设发展的法律依据

我国是STCW公约的签字国和缔约国, 所以航海类专业的建设发展在遵守教育主管部门的法律、法规外, 还要积极履行IMO的STCW公约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以《船员条例》等法规为主体, 以《海船船员考试和发证规则》等规范性的文件为补充的船员教育和管理法规是航海类专业办学的依据。

二、航海类专业教育推行的双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典范

职业教育在功能或结构上转型, 需要一个支点来支持我们在理念上、政策上、在教学上的改革, 双证书制度就是这个不可或缺的支点。航海类专业教育的发展始终坚持双证书制度, 由培训合格证到适任证书, 由技能证书到岗位证书, 由支持级———操作级———管理级, 由低级证书到高级证书, 目前已经非常完善和成熟, 具有国际通用性, 实践证明, 船员双证书制度是航海类专业改革的依据和导向。

三、航海类专业证书培训实施船员培训许可制度

船员证书培训按照培训内容分为船员基本安全培训、船员适任培训 (岗位适任培训和技能适任培训) 和特殊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则》中明确规定, 培训机构应当按照本规则的规定, 针对不同的船员培训项目, 申请并取得特定的船员培训许可, 方可开展相应的船员培训业务。《船员培训许可证》的有效期为5年, 培训机构自《船员培训许可证》发证之日起第二周年至第三周年之间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中期核查。

四、航海类专业教育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学标准

船员培训管理规则对航海类专业的办学从软硬件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硬件方面, 要有符合交通运输部按照国际公约规定的与培训类别和项目相匹配的具体技术要求的场地、设施和设备, 对设备的数量和标准 (规格及型号等) 做出了明确规定;在软件方面, 要有符合交通运输部按照国际公约规定的与培训类别和项目相匹配的具体技术要求的教学人员, 教学人员的80%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组织的考试, 并取得相应证明, 有与船员培训项目相适应的管理人员, 对师资和管理人员的学历、服务资历, 自有或兼职, 依据培训项目及课程做出了明确规定。

五、航海类专业有健全的船员培训管理制度

为保证船员教育与培训的质量, 实施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 根据船员培训管理规则的要求, 院校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船员培训管理制度, 具体包括学员管理制度、教学人员管理制度、培训课程设置制度、培训证明发放制度、教学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有健全的安全防护制度, 具体包括人身安全防护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制度等。

六、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非常成熟, 有完善的培训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

由学校、船公司、海事局三方共同参与制定的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国际海事组织STCW公约规定的岗位适任要求为标准, 以培养国际化高素质船员为目标, 通过三岗递进、课证融合, 将整个学习过程分为支持级岗位、操作级岗位和管理级岗位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针对不同的岗位要求进行职业操守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 将船员资格证书培训和高职学历教育进行有机结合, 实现“课证融合”创新。每项证书培训有完善的培训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 实现了培训课程明确化、培训教材标准化、考试大纲具体化、评估规范化。

七、航海类专业有一套规范化的考核管理系统, 实现了证书培训的教考分离

主管部门实施了航海类专业的资格证书考试的教考分离, 学校只管教学, 海事局组织考试, 依据教材、大纲、评估规范, 建立了包括试题库、自动命题、阅卷、评分、考试分析、成绩管理的理论考核系统及包括题卡、外来评估员、评判、成绩管理的实操考核系统, 实现了教学考核的公开、公平、公正。教师注重教学研究, 改进教学方法, 求得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 努力学习, 接受课程学习结束后的考试检验, 形成重教重学的良好氛围, 促进了教风与学风的好转,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八、航海类专业教学与培训保障体系有符合交通运输部规定的船员培训质量控制体系

中国作为IMO的缔约国按照《STCW规则》第A-I/8节的规定, 参照ISO9001的标准制定了针对航海院校船员教育和培训实际情况的行业质量体系标准, 对所有由其授权的非政府机构或组织所执行的培训、适任评估、发证 (包括健康证书的发证) 、签证和再有效, 通过质量标准体系进行连续监控, 包括有关教员和评估员的资格和经历, 以确保达到既定目标。为实现船员教育与国际接轨, 规范学校的各项管理, 强化按规则办事的意识, 把“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落实到实处, 学校都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水上专业要求, 建立一套符合海事局要求的行之有效的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 确保船员教育与培训的质量。

航海教育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和明显的职业针对性, 同时又受到国内、国际公约及行业法规的规范, 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考试考核模式等与国际航运发展形势及市场需求接轨, 我们应继承与发扬航海教育的办学优势, 吸收航海教育的有益经验和做法, 推动和加强其它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环境技能下一篇:研究性课堂教学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