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消费的发展价值(精选4篇)
休闲消费的发展价值 篇1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从文化学、体育社会学角度出发,以文化消费为切入点,对休闲体育消费作为当前大众文化消费新热点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为研究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活动提供一些理论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价值
引言
休闲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文化形式,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休闲体育消费是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必要劳动时间大大减少,从而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为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们有了更多的资金,为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经济保障;休闲体育意识的增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为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活动提供了动力。
1 休闲体育概述
1.1 休闲体育定义
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利用余暇时间,为了达到健身、娱乐等多种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是以娱乐身心、发展自我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无论何种体育运动项目,只要把它作为一种休闲体育运动,从而达到欢欣鼓舞、身心快乐、消除疲劳等目的时,都可以称之为休闲体育。
1.2 休闲体育的基本特点
休闲体育是一种健康、高尚、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娱乐性、健身性、文化性是它的基本特点。人们通过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来愉悦身心、修身养性、实现自我和完善自我,并在其中获得情感体验,故休闲体育既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人类文化。
2 文化消费的理解
2.1 文化消费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文化消费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精神需要的消费活动。
文化消费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所满足的是消费主体的精神需要,使主体感到愉悦、满足;另一方面是满足主体需要的对象主要是精神文化产品或精神文化活动。
2.2 文化消费的本质
“文化消费”并不只是一般所言的对文化的消费,或者说仅仅是消费某一样被标示为文化的东西,文化并不是一系列的课题或文本,而是一个不断创造与生成的过程。文化消费决不是文化创造的终结,而仅仅是刚刚开始。文化并不是先制作好,然后被我们“消费”;文化是我们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实践中创制出来的,消费也是其中之一,文化消费就是文化的创制。
3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理解
3.1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涵义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是指与休闲体育产品和休闲体育服务有关的消费活动,是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一种特殊意义的文化消费活动。休闲体育不仅承载着文化,传播着文化,更重要的是创造着文化。休闲体育消费一旦与文化相结合,必将使消费过程更加突显文化内涵。
3.2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特点
3.2.1 消费效果的精神性
文化消费同物质消费相比,突出地表现为较强的精神消费属性。物质消费随着物质损耗殆尽,对人的作用即告结束。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效果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不仅对人的机体产生作用,同时会触动人的精神境界,甚至对人的一生发挥积极的作用。
3.2.2 消费效果的渗透性
物质产品的消费效果反映得比较快和直接。而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效果都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才能显现出来,比如意志品质的培养、审美意识的提高、身体素质的增强等。
3.2.3 消费效果的广泛性
物质消费在时间、地点和人数上有着一定的限制性,而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可以通过特定物质载体的传导,来同时满足几万人甚至是亿万人的需要,它的影响可以超越时空。
3.2.4 消费效果的差异性
物质产品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消费效果的同一性,即不同的人群消费同一种物质产品,其产生的效能几乎是一样的。而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却截然不同,因消费者所具有的思想体系、运动基础、爱好、志趣的不同,在休闲体育文化消费过程中所得到的感受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4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价值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新热点,之所以能日渐兴起、蓬勃发展,为现代人普遍需求和接受,并对今日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皆因其具有满足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功能,这就是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价值。
4.1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社会价值
4.1.1 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政治和谐是建设高度政治文明的最终目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是否稳定有序,是与和谐的社会政治环境不可分的。一方面,开展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活动,人们之间获得广泛的交往,使娱乐、健康、情感和人际关系融为一体,实现了物质和精神、体力和智力、生理和心理的和谐统一,有利于消除隔阂,摆脱因隔离而产生的孤独感,建立友好、平等、亲密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由于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普及,提高了其在经济中的比重,提高了就业率,减少了因失业带来的社会冲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休闲体育是人与社会和谐的最高境界,标志着人们远离战争、暴力、犯罪和恐怖袭击的纷扰,没有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人们普遍地获得平等、民主和自由,社会安定有序,每个人的情感、意志和利益达到协调,最终造成伦理道德的、经济的、政治的乃至社会的自然和谐。事实证明,在世界杯、奥运会等重大运动会召开期间,各国的刑事发案率明显降低。这表明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对于引导和调节人们的社会生活,促进社会政治的和谐、稳定与发展有重要的政治导向作用。
4.1.2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从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活动的参加主体看,以健康愉快的状态投入经济生活,有助于减少社会道德沦丧和异化以及它们带给社会的经济成本,对经济发展有更高的贡献率。参加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活动使劳动者消除身心疲劳、恢复体力、激发潜能,从量和质方面增加了工人劳动生产率,并且减少怠工现象,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和谐地发展。
从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发展结果看,休闲文化消费比重上升,拉动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提高及余暇时间的增多是参加休闲文化消费的必要条件。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消费开始由量的满足过渡到质的提高,家庭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这样不仅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居民有能力选择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那些收入水平还不很高的居民也有时间选择休闲体育。
从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发展形势看,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已悄然成为产业,即文化产业,直接或间接地拉动消费,形成休闲体育文化产业效益。
4.1.3 促进社会文化发展
文化是人类特有活动的积淀,同时也是一种文明进程。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已经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休闲体育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可以满足人们对娱乐性、消遣性精神生活的需求,可以满足对美的需求,可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求。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活动使人与文化联系起来,不仅能使人获得文化享受,丰富阅历,增长知识,而且能使人提高文化修养,改变人的风度、气质。民俗休闲体育活动如放风筝、舞狮、荡秋千等,体现了国人会玩的同时又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文化内涵不断被丰富,文化形态不断被扩展。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活动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4.1.4 丰富人们的闲暇生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来必须由大量人力来完成的事情可以由机器人和电脑自动化系统来代替,人们在工作上所花的时间将大大减少,闲暇时间相应增加。因而有人预言:在未来的科技信息时代,休闲式的生活方式将成为人类生活的主要基调。在这种趋势下,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活动这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将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活动使人与大自然联系起来,使人重返大自然,融入大自然,追求美,发现美,体现人类反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望。这种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活动,充实了社会成员的闲暇生活,帮助人们缓解精神压力、散发心中郁闷以及发泄多余精力,使人们达到心情愉悦的效果。
4.2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个人价值
4.2.1 促进人的身体健康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主要是以娱乐、健康为主的休闲体育活动,由于没有竞技体育那样激烈对抗,又可以回避因失败而产生的消极影响,使人易处于一种快乐、享受状态之中;人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体育项目、方式、时间,依照自己的意志和想法,自由自主、轻松愉快地从事身体活动。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活动还可以在大自然中进行,这样既可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又可体味到自身活动的莫大乐趣。
经常参加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活动,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结构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通过经常性的户外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活动之后,各系统的机能有明显增加,对体、脑劳动的耐受力,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以及对各种外界刺激的适应力都有明显的提高。经常参加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活动,可使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体格健美;使中年人精神振奋、体力充沛;使老年人延缓衰老、健康长寿。
4.2.2 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当今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使人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焦虑和压力状态之中,现代文明病患者也明显增多。为了摆脱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高压,给紧张的精神和过劳的机体提供一副“缓解剂”,从事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活动已成为当今人们的一种强烈需求。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活动,可调剂生活、松绑减负、松弛精神、减轻压力、欢娱快乐、蓄积能量。有研究表明,参加快乐性的活动对情绪的改善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参加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活动时,在精神上不负担任何胜负成败,从而忘却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切烦恼、痛苦,在精神上获得一种解放感、自由感和快乐感,同时在身体锻炼过程中还能产生“高峰体验”“流畅感觉”等良好的情绪体验。
4.2.3 促进人良好适应社会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是一个人独享的,也可是某个群体所共享的。人们在自由选择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时,可与外界许多不同身份、年龄、性别的人聚集在一起,这有利于结识新人,拓宽社会交往,增进相互情感交流,丰富精神生活,消除孤独寂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和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价值两个方面。首先,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对于促进我国政治的和谐稳定、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其次,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对于促进个体的人身心健康、良好适应社会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休闲体育消费将在文化消费格局中成为一种无法阻挡的消费新潮。
参考文献
[1]许晓蓉.休闲体育发展的必然性论析[J].体育与科学,2009(1):48-50.
[2]张广林,王俊奇.论休闲体育的价值[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137-139.
[3]谢松林,孙宏茹.论休闲时代兼论休闲体育[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4):29-31.
[4]杨光.休闲体育文化的困惑与对策[J].内江科技,2008(2).
[5]陈岳东.休闲体育的社会价值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8(4).
[6]周蓉晖.休闲体育的生物学价值[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1).
[7]牛晓梅.论大众消费文化视野下的休闲体育消费[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4).
[8]韩会伊.休闲体育的本质探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4).
消费视角下的国内休闲业发展 篇2
关键词:休闲消费,休闲消费观,休闲消费
休闲一词, 具有几重含义。它可以指“闲暇时间”, 也可以指“休闲活动”, 同时还能表示人在休闲活动中的一种“精神状态”。但对休闲最为常见的理解则是第二种, 即把休闲看成是在闲暇时间内所从事的带有个人偏好性的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休闲活动逐渐具有了经济功能, 因此, 从消费的角度对国内休闲活动进行探讨, 将是有益的学术尝试。
一、休闲与消费的联结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中, 休闲或闲暇一直被看作是纯属私人的、无足轻重的东西, 它没有和消费联系在一起。这是匮乏经济时代中一种自然而然的认识。不难推断, 在温饱没有着落的时候, 生存成为社会的焦点, 休闲生活就只能被看作是时间上的消遣, 而不具备消费的功能。然而当一个社会总体上达到“小康”阶段的时候, 休闲就不仅仅是单纯的时间消遣了, 而变成一种消费活动。休闲活动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自由”, 即不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它是与游戏、娱乐、开心或闲适等等状态联系在一起的, 推动其发生的根源在于人的一种精神需要, 即休闲需要。而休闲需要的满足有不同的形式和手段, 它既包括消费支出形式, 也包括非消费支出形式 (如散步) [1]。当休闲需要是通过对某些产品、设施和服务进行消费 (即消费支出的形式) 来得到满足时, 休闲活动就变成休闲消费, 休闲消费成为了满足休闲需要的一种特殊或高级形式。因此, 休闲并不必然意味着消费, 由休闲活动转变成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休闲消费是有条件的。第一, 社会要摆脱匮乏经济时代, 人们可支配收入得到大幅提高, 闲暇时间增多, 休闲产品、设施和服务不再稀缺。第二, 人们要具有积极的现代消费观念, 开始注重生活的质量和精神上的需求, 愿意用消费支出的方式来满足自身的休闲需要。 休闲与消费的联结为当代生活方式增添了新的元素, 构筑了消费生活的高级形态, 而一个国家的消费生活的变化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的变迁, 又对该国的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就我国而言, 随着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小康”生活目标的达到, 诸多家庭已经将休闲消费列上了家庭消费预算之中, 城镇居民已经有了明确的休闲消费需求, 这一需求是继温饱、耐用消费品和住宅的消费得到满足后自然而然形成的, 是居民需求进化的一个新的阶段。休闲消费昭示着中国部分城镇居民消费领域的扩大和消费层次的提升, 围绕它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投资机会, 这是中国经济长达数十年的高速增长的必然结果。
二、几种休闲消费观
鉴于消费观对消费行为的决定和指导作用, 对休闲消费观进行探讨无疑是研究休闲消费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必要前提。休闲消费观是消费者关于休闲消费生活比较系统而稳定的见解和看法。综合目前国内相关情况来看, 主要存在以下三种类型的消费观:
(一) 节俭休闲消费观。这是中国传统的消费伦理在休闲领域中的反应。持这种消费观的人们一般倾向于忽视自身的享受需要, 克制自身的消费欲望, 只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进行一些低支出水平的休闲消费, 彰显着人们重积累、轻享受、渴望提升家庭经济的抗风险能力的生活观念。然而, 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经济相对过剩和注重依靠内需来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当下, 这种符合个人目标的传统消费观无疑逐渐与社会的目标发生了偏离, 有时甚至发生了冲突。根源在于这种消费观可能导致休闲消费需求不振, 最终妨碍休闲经济的发展。
(二) 炫耀休闲消费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西方消费观念的侵袭, 消费主义已在某些经济发达城市或某些新富群体中蔓延开来, 人们越来越注重消费的符号属性, 希望通过消费来建构个人的外在认同。另外, 消费活动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源于需要, 而是源于欲望。在休闲消费领域, 消费主义表现得格外明显, 不少人采用挥霍、奢侈的消费方式来显示、炫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反映着炫耀休闲消费观的影响。在持这种消费观的人们眼中, 休闲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已无关紧要, 符号价值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只要消费对象能够为他们带来别人钦羡的目光和积极的评价, 无论其价格如何昂贵, 他们都愿意购买并感到满足。这种极度奢侈且歪曲了休闲消费的对人精神世界正向功能的消费观, 是不健康的也不合理的。由于单纯以模仿和攀比来彰显品味和标榜身份, 忽视了自我心灵的本质需求, 影响了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2], 最终必然难以获得真正的社会认同。
(三) 适度休闲消费观。适度消费是一种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承载力相适应及个体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相和谐的消费。适度休闲消费观认为, 消费者在进行休闲消费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同时也要考虑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既做到积极消费, 又不过多占用休闲资源, 不妨害他人进行休闲消费的权利。持这种消费观的人们, 一般不太认可节俭休闲消费观对于物质财富的过分吝惜, 主张“开源比节流重要”、“享受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同时, 为了提升生活的质量和品味,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接受超前消费, 但又不赞同奢侈消费和炫耀消费。这反映了适度休闲消费观积极而又理性的特点。总之, 这种消费观克服了上述前两种消费观的偏颇, 体现了人类的理性精神和道德自律, 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是一种理性的消费观。
三、休闲消费需要的若干类型
从行为学的角度来看, 休闲消费的发生源于消费者的需要, 其具体表现为消费者指向休闲活动的一种或多种心理诉求。由于消费者个体的情况千差万别, 因而他们的休闲消费需要也是有所差异的。不过, 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 健康需要。这是指从事各种与身体保养、康复、治疗有关的休闲健身活动的需要。心理学家研究后认为, 现代社会的工作是体力疲惫和精神紧张的根源, 任何工作都会给人造成某种形式的生理紧张和精神压力, 从而会引发和带来各式各样的职业病和心理问题。休闲消费活动恰好能提供一个疏解的渠道, 有利于身心的调节和恢复。尤其在新世纪后,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健康是人生的最大财富, 因此, 进行个人健康投资已成为人们进行休闲消费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
(二) 娱乐需要。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 人们在体会紧张之余, 不免感到单调和乏味, 于是通过休闲活动寻找欢乐和刺激的感觉就显得顺理成章。当然这与单纯的逃避是有所区别的, 因为娱乐休闲的目的在于抚慰情绪、焕发激情, 最终确保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与生活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休闲消费活动无疑成为了现代人的一种“充电”机制。
(三) 享受需要。这是指人们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以后所产生的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它以提高生活质量、讲求生活品味为目的。人们在物质上得到富足以后, 通过休闲消费活动追求精神上的舒适与快意, 是人的需要正常进化的结果。当然, 这种需要的产生和满足离不开积极而宽松的消费环境与消费伦理。
(四) 归属需要。这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情感型消费需要, 反映的是人们希望与他人接触, 并得到友谊和关爱, 避免孤独和寂寞的心理诉求。休闲设施和服务能为人们这种需要的满足提供场所和媒介, 有利于人们之间的交往和情感的建立。所以从归属需要出发选择休闲消费, 是合理且便利的。
(五) 认同需要。人们都有渴望被人承认、引人注目、受人尊敬和赏识, 拥有良好社会声望的需要, 即认同需要。消费是个体建构认同的手段, 社会和他人往往依据其消费状况对其进行群体归类和综合评价。而休闲消费属于高层次的消费形式, 与其他消费活动相比, 更有利于此种需要的满足。
(六) 发展需要。这是一种旨在张扬个性、健全心理、完善人格、提高素养的休闲消费需要。从休闲的本质意义上讲, 应该积极鼓励和充分肯定工作以外各种休闲活动带给人们自我发展的巨大益处。一些具有创造性、想象力和发展空间的休闲消费活动, 经常使人们在活动的过程中, 不仅得到快乐的满足, 而且还获得激活梦想的快慰与感受创造的冲动。
四、促进国内休闲消费的对策建议
在弄清了休闲与消费联结的背景、条件以及我国居民休闲消费观和休闲消费需要的现实状况之后, 足以明确国内休闲消费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促进工作:
(一) 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消费环境, 赋予休闲消费以积极氛围。社会消费环境对消费观和消费行为起着制约与建构作用, 可分为物化形式的环境和非物化形式的环境。物化形式的环境是以文字或其他物化形式存在的消费规范, 如政策、法规、契约、制度等;而非物化形式的环境是指以非物化形式存在的消费规范, 如习俗、舆论和风气等[3]。我国社会消费环境发生较大改变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 国家放弃了对贪图享乐在道德层面进行问责的做法, 开始鼓励居民进行消费。消费欲望的道德禁忌被打破, 享受型消费因而有了存在的土壤。在新世纪, 国家应进一步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消费环境, 不仅承认人的合理消费需求, 同时还要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消费政策和制度为居民的消费活动提供便利, 如个人消费信贷制度。休闲消费属于享受型消费, 积极宽松的社会消费环境将有利于其发展。
(二) 引导休闲消费观更新, 促进休闲消费持续增长。积极引导节俭休闲消费观、炫耀休闲消费观向适度休闲消费观转变, 以塑造休闲消费中的主导观念。适度消费观是一种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承载力相适应及个体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相和谐的消费观, 是可持续理念在休闲消费领域中的反映, 它能保证人类休闲生活不断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 实现人类自身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因而是符合当代潮流的, 也是有利于休闲消费持续增长的消费观。
(三) 大力发展休闲产业, 做好休闲供给。休闲产业是为人们提供休闲产品和劳务的部门, 并保证人们在休闲活动的全过程中获得各种享受和满足[4]。它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文化、旅游、娱乐、运动、康体等行业。一个国家休闲产业发展的如何, 直接影响着该国居民休闲消费的质量和数量。如今我国的休闲产业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 所以国家应做好调控工作, 既要保持经济发达地区与城市的休闲产业的发展优势, 又要把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同时对于休闲产业的特殊组成部分——社会化的公共休闲, 政府部门也应加大投入和建设。
(四) 优化休闲消费结构, 满足多种休闲需要。在大力发展休闲产业的基础上, 还要注重休闲消费结构的优化。目前, 国内娱乐性、消遣性休闲设施和服务发展较快、数量较多, 而文化性、艺术性类型的设施和产品则开发较少。从本质上而言, 休闲消费应是一种精神体验性消费, 其目的应不限于单纯的娱乐、消遣, 更多是为了陶冶心性, 提升素养, 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因此, 要扩大发展性、文化性、艺术性的消费活动, 提高精神文化消费在休闲消费中的比重, 以此满足多种休闲消费需要。
综上所述, 自我国进入小康社会, 休闲活动逐渐转变成休闲消费, 成为了人们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也由此形成。在此有利形势之下, 政府应着重培育积极而宽松的社会消费环境并引导居民建立合理的现代休闲消费观;休闲产业应根据居民的多种休闲消费需要, 加快自身均衡协调发展, 做好休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工作。双方应共同致力于休闲经济的增长和人们幸福感的增强。
参考文献
[1].王宁.略论休闲经济[J].中山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0, 40, 3:13~16
[2].郭鲁芳.休闲经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休闲消费的发展价值 篇3
1 休闲体育的文化特征
休闲体育与其他体育活动的不同之处在于这类活动与“休闲”这一活动所需要的情趣相适应。它具有一种符号功能,指称着某种文化意义,从而作为一种休闲情趣、一种生活方式。休闲体育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
1.1 自主性
休闲体育是一种自愿参与、并非他人强迫、有特殊目的的活动。不计较活动内容,只要兴趣所在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各种各样的活动;不计较活动形式,只要达到休闲体育的活动目的就可以了。
1.2 娱乐性
休闲体育的主要基调是“轻松”、“快乐”、‘刺激”,能使人产生积极、愉快的身心体验、轻松自在地进入“休闲”的境界。这种体验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是休闲体育娱乐性特征的充分体现。
1.3 非功利性
休闲体育所表现出的是一种“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放松及愉悦情怀。休闲体育洗去了当代体育过多的政治、经济色彩,实现了体育本质的回归,体现了体育的文化真谛。对休闲而言,不追求功利性,参与就是一种快乐、成功、享受。
1.4 多种水平上实现消遣
休闲体育是在多种水平上实现消遣的,主要有:生理水平上强身健体;心理水平上愉情悦意;审美水平上体验超越与自由。这三种水平的消遣往往并行不悖,因此休闲体育活动形式较其它休闲活动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1]。
2 后现代消费主义的特点
2.1 消费的符号化
在后现代社会里, 空闲时间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休闲、享乐等消费需求将会成为主流消费。人们的购买行为、消费行为不再仅仅是为了产品的使用价值, 而更加注重产品的形象内涵,即商品作为符号, 能够体现消费者的身份和表达个性特征[2]。后现代消费社会已经从商品消费占主导地位进入到符号消费为主的时代。
2.2 文化商品化和商品文化化
后现代消费社会里文化和商品紧密联系,一方面, 文化可以拿来消费, 变成了一种商品。文化已经洗去了高雅、严肃和纯粹的色彩, 把文化艺术包装成商品, 以作为审美消费的实物形式提供给观众,成为可供买卖的物品, 使文化变成了一种商品, 一种消费。另一方面, 文化融入了商品生产与消费的全过程。为了增强消费的满足感以及体现身份、展现个性,一切商品消费又都可以冠以“文化”的美名, 给商品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让人们在文化的氛围里快乐消费[3]。文化、艺术与商品经济在交融中共存, 商品文化化和文化商品化将成为后现代消费社会的特征。
2.3 消费价值观发生变化
后现代消费文化, 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也影响了人们看待这个世界和自身的基本态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西方商业文化涌入,使中国大众的消费观念由延续了几千年的“生存— — 实用”转换成为当代的“生存—— 享受(娱乐)”模式,过去被指称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休闲娱乐如今被当作人们“生活质量”的社会象征[2]。体现在体育上,即把体育看作是一种消费品,一种提供快乐、消遣的手段。
2.4 消费感性化
后现代消费社会中, 人们消费常常仅是为了获得一种愉悦和一种满足。人们在选择商品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商品的象征意义和内涵价值, 更注重个人的享受,注重感性、感官和欲望的表现与满足。
2.5 追求个性化
后现代主义提出了一种后现代的个体观,后现代个体是一些更加自我放纵的生命。他们更加积极地构筑自己的社会生活, 他们喜欢幻想和幽默、追求刺激、勇于挑战自我、挖掘自身潜能、向往一种随心所欲的生活。他们不再被动地充当商业营销活动的对象,不再受别人的影响,而是完全按照自己的个性自由行动, 根据自己的个性需要去获取商品。
3 后现代消费主义对休闲体育的影响
3.1 休闲体育消费作为一种符号消费将倍受推崇
从传统的以“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向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的转变,带来了消费领域更深刻的变化,一是非物质商品消费占据了重要地位,二是符号体系和视觉形象的生产对消费文化实践产生了日益重要的整合作用。换言之,商品消费已经突破了物质形态的局限,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风格之中,毫不夸张的说,甚至于诸如某种休闲和运动的方式也可以作为生活方式和生活风格的象征。更赋有后现代意味的是,人们的消费所指涉的对象已不是物品,而是符号,形象本身成为最流行和时尚的商品[5]。当人们习惯于将各式的体育运动作为日常生活的休闲消费选择的时候,休闲也就成了符号消费的对象,即被消费的休闲。参与运动不再是单纯追求健康的需要,而是超越于生理学基础的原始快乐。当作为物质性的运动消费被还原成具有象征性的符号消费时,符号的意义就在于显现差异,通过符号建立差别。再以高尔夫运动在国内休闲体育消费中的升温为例,这种耗资不菲的运动消费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大的市场,除了国民生活水准的提高之外,恐怕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是一项可以显示个人或群体身份、地位和象征财富、成就的运动休闲,这一消费群体往往自诩为精英阶层或有闲阶层,他们消费的动力往往是以获取荣誉、面子、声望和地位为目的。
3.2 休闲体育更加彰显个性化
休闲体育因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运动形式,这能为后现代主义消费社会中的人们带来更多追求个性解放的机会, 为他们提供更多可以满足个性需要的艺术商品享受。如一大批较少理性因素、功利因素的体育项目, 如山地自行车、越野跑、越野滑雪、江河漂流、远足、露营、踏青、空间越野等项目的蓬勃开展。尽管这类项目的苏醒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和文化背景, 这类活动对人体作用的效果如何还需要科学研究的进一步证明,但他的确能给人以轻松、自由、超越日常感受的愉快感而且还能显示出人类不断超越的自我完善精神。人们通过休闲体育活动中的探险、冒险性等活动,打破日常思维模式、追求刺激、显示个体的存在和差别; 通过网球,保龄球、高尔夫球等技术并不复杂, 也不需多么高的身体素质要求的运动项目, 反复琢磨和体会其中的规律性, 并产生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人们并不企望从这些运动中获得什么思想教益, 而是获得一种无目的、但是合目的性的审美感受。
3.3 休闲体育消费更加感性化
后现代主义的消费文化, 人们消费常常仅是为了获得一种愉悦和一种满足, 他们在选择商品的过程中更注重个人的享受和满足,他们对物品所含超现实意义的喜爱胜过他们对这种物品的喜爱。如主动订阅纯理论的、抽象的体育健康书刊、光顾较高档次或高档的集“健身娱乐休闲”于一身的健身厅、俱乐部! 偏爱新产品、新技术、新款式、新功能、新方式! 一掷千金地去尝试不同文化风俗的健康与休闲体育消费活动,从这种文化背景中体验运动的快乐和时尚轻松的生活方式。
在后现代社会中,消费文化为休闲体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我们应当因势利导地推动这样一个具有后现代流行特征、后现代消费文化特点的商品消费潮流的发展。它应该是市场的、时尚的,可以满足部分后现代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 它也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陈融.休闲体育兴起的文化意义[J].体育文化导刊,2002,(2):13-14.
[2]王宁.消费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曾杨,杨雪.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消费文化评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0):87-89.
[4]于涛,杨锡明.论休闲体育的文化学背景[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1):13-15.
休闲消费的发展价值 篇4
关键词:休闲体育,价值,创新发展,路径选择
休闲体育活动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 是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的必然产物, 同时也是人类现代文明生活的重要标志之一。高校休闲体育是当代大学校园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体育课程的拓展和延伸, 是大学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高校师生实现快乐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1 休闲与休闲体育
“时下, 休闲成为现代人生活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需要, 这已经是社会发展到今天所存在的一个不争的事实”[1]。美国学者杰弗瑞·戈比认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状态, 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的喜好、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 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 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在休闲中, 人与自然的接触, 铸造人的坚韧、豁达、开朗、坦荡、虚怀若谷的品格。人与人的交往会变得真诚、友善、和谐、美好。休闲, 还会促进人的理性的进步。可见, 从某种角度来说, 休闲并不仅仅指享有大量的休闲时间和广阔的休闲空间, 而是一种个体参与活动的心理体验, 是个体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 或者说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
休闲体育也因其倡导的科学、文明、健康的休闲理念, 成为公众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休闲体育是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 以满足自身发展和愉悦身心为主要目的, 具有一定文化品位的体育活动[2]。休闲体育是体育活动与休闲娱乐的有机结合, 又有学者称之为余暇体育、体育休闲、运动休闲、休闲运动等。休闲体育的具体活动内容包括郊游、远足、钓鱼、武术、下棋、荡秋千、放风筝等。这些休闲体育活动显示出回归自然、走入自然的趋势, 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从人性的深层本质上看, 休闲体育活动其实就是“人性系统”的和谐发展状态。这些和谐包括人的自然属性的和谐、人的社会属性的和谐、人的意识属性的和谐以及这些和谐之境界不断提升的状态。
2 高校休闲体育对大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
休闲体育的价值和意义不再局限于人的身体健康、心情舒畅, 而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高校休闲体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上, 具体说来, 高校休闲体育对大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高校休闲体育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现代生物科学和体育科学研究告诉我们, 人的生命健康依赖于身体各器官的和谐与平衡, “生命在于运动”的观念也已经为人们普遍接受。适度的体育运动可以刺激和加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增强体质。休闲体育主要是以娱乐、健康为主的体育活动, 由于没有竞技体育那样的激烈对抗, 又可以回避因失败而产生的消极影响, 使人容易进入快乐、享受的状态中。经常参加休闲体育活动, 对人体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结构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通过休闲体育, 使学生懂得休闲体育是有氧运动, 积极参与可以促进心血管活力, 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可以提高肺活量, 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改善酶的活性, 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可以优化人的生理机能, 强化免疫系统抵御各种疾病的能力。通过休闲体育, 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适度的体育锻炼, 增加身体活动量, 促使机体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积极变化, 增强视觉、听觉和本体感觉的敏锐性, 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转移大脑的紧张兴奋点, 加速身体疲劳的恢复, 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 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提高身体素质。
2.2 高校休闲体育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和实验证明,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 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其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对大学生的心理调查发现, 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都与缺乏正常的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相联系。发展休闲体育,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帮助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研究表明, 没有开展休闲体育, 没有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大学生, 常常表现出压抑、焦虑、敏感、自我评价低、羞怯等特点, 从而妨碍了他们的正常交往。而通过休闲体育, 绝大多数大学生变得阳光、积极、自尊、自信, 社会适应能力也明显增强。
社会激烈竞争的残酷性对高校大学生的触动和冲击极大, 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有学习压力, 而且有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后, 专业学习任务重, 技能学习要求高, 社会活动能力也要加强, 这会使他们过度紧张, 而过度的紧张会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大学生毕业后择业难、就业风险大, 这也对在校大学生形成了无形的压力。当这种紧张和压力过频、过强或持续过久, 就必然伤害他们的身心健康。通过休闲体育, 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休闲体育活动, 帮助他们松弛身心、舒缓压力、宣泄情感、转移伤痛、打消精神上的胜负成败观念, 忘却学习、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和痛苦, 有效地实现心理调适。
2.3 高校休闲体育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转型, 人们不再把物质享受作为第一选择, 而把健康、文明、快乐生活作为人生的价值追求。发展高校休闲体育正是适应了这种社会发展需要, 倡导着社会文明的新观念。这些观念也包括休闲体育不仅是人们锻炼身体的一般形式, 更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法, 也是人们乐观进取的生活方式。
高校休闲体育本质上是一种美育。按照美学原理来理解, 通过休闲体育可以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性之美, 激发他们追求美的情感, 挖掘他们捕捉美的能力, 点拨他们创造美的灵气, 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境界, 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和习惯。休闲研究学者揭示, 体闲给人带来灵感、顿悟, 许多睿智的哲学思想的产生, 人类科学的发展、技术的发明都与休闲体育紧密相连。休闲体育让人在享受自然美的同时, 锻炼了体魄, 激发了创新的灵感, 丰富了自身的情感世界, 坚定了人追求真善美的信念。在休闲体育活动中, 通过人与自然的接触, 有利于铸造人的坚韧、豁达、开朗、坦荡、虚怀若谷的品格。通过休闲体育, 可以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 感受自然的魅力, 体验交往中的真诚、友善、和谐、美好, 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塑造。休闲体育过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通过遵守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的模拟和演练, 让他们明确遵纪守法的意义和价值, 树立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人生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养成遵循社会道德规范的好习惯, 从而完善理想道德人格。
3 高校休闲体育发展的路径
休闲体育具有新颖性、休闲性、趣味性, 非常适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心理。也正因为这种吻合, 就能通过发展休闲体育,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体育兴趣, 激发其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 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体育教学活动中, 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展示才艺, 促进体育锻炼和身心健康。具体说来, 发展高校的休闲体育, 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重视高校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
重视高校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 就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应是高校休闲体育发展的根本原则。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差异性日益明显, 崇尚个性, 喜欢自由, 不愿意受约束, 这些个性心理特征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重视高校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 做到以人为本, 才能使休闲体育真正成为促进大学生主体性与创造性发展的“美丽家园”。
以人为本的休闲体育, 要求当代大学生有相对自由的体育活动时间, 有自由选择体育活动项目的愿望, 而且具备自由选择体育锻炼项目时间和方式的条件。作为大学生, 体力上基本不受约束、精神上不存在压力的情感体验教育, 可以使大学生得到闲适、愉悦、宁静、安详、健康、积极的感受, 促进体育锻炼和身心健康。同时, 休闲体育内容丰富多彩, 方式灵活多样, 富有多样化和个性化, 既可群体参与也可以是自娱自乐, 既是体育教学活动, 但又没有严格的课堂教学纪律约束, 每个个体自愿参与, 每一项目都引人入胜, 大家在休闲体育活动中欣赏大自然的秀美, 体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高雅, 在寓教于乐中放松心境、平衡心态、消融压力、陶冶情操, 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2 重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休闲体育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形式之一。休闲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应使得体育的内容更为丰富多彩, 方式更为灵活多样。具体说来, 一方面, 休闲体育课程的设置应最大限度地得到大学生的热爱。休闲体育项目一开始就应最大限度地释放出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与冲动, 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的运动激情和自我表现欲望,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潜力的开发, 增强社会群体认同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形成持久稳定的终身体育思想。另一方面, 发展高校休闲体育, 应把快乐体育和快乐教育理念引入高校体育教学, 不断丰富和充实体育教学内容, 创新体育教学形式与方法, 改变过去体育教学所带有的浓厚的强制性的特点, 促进封闭的体育向开放的体育过渡, 实现教师主导的体育向学生主导的体育的转型, 这样有利于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3.3 重视高校休闲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休闲体育要成为大众的、科学的、自觉的体育健身方式, 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休闲体育教师队伍。这是因为, 休闲体育往往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进行, 这区别于传统的体育教学, 需要有专业的休闲体育教师队伍, 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亲切友好的休闲体育的交际环境, 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增强学生彼此间心理的相容, 让学生在休闲体育中学会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平等交流、友好合作、尊重他人、帮助他人, 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培养其团队精神。
毫无疑问, 休闲体育是一种消费性的休闲活动, 它的发展必然要借助一定的经济效益才能得到实现, 但是, 我们不能为了单纯的经济目标, 为了资本的流转和增值而不顾休闲体育的本质, 在为休闲体育活动主体带来暂时的肉体或感官快乐的同时, 也为主体的身心健康和道德人格或者生态环境埋下长期受损的隐患。在休闲体育发展的任何物质形式之中都应首先关照人的存在状况, 休闲体育活动主体是否获得了闲适、愉悦、宁静、安详、健康、积极的感受?比如让人得到了和谐、欢畅、自然、美满或者是让他享受到了身心和谐的快意、精神健康的力量、关爱他人和自然的陶醉以及其他积极的人生乐趣。笔者认为, 这些正是一切休闲体育实业的组织经营者所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任何一种休闲体育项目, 必须首先考虑它对人———休闲体育活动主体的各种影响:好的或坏的, 好或坏到什么程度, 如何最大限度地增进好处并消除坏处, 至少有利于人的身心和谐、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友爱互助, 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些都是休闲体育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卢锋.休闲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
【休闲消费的发展价值】推荐阅读:
休闲体育消费07-03
休闲与消费10-11
体育休闲娱乐消费09-22
国内外关于休闲消费06-17
大学生对国内男休闲服饰消费调查10-07
休闲体育的经济价值09-08
论休闲体育的人文价值06-09
休闲产业的发展趋势07-17
休闲农业的现状和发展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