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饲料添加剂

2024-06-14

绿色饲料添加剂(精选9篇)

绿色饲料添加剂 篇1

1 前言

目前在饲料添加剂方面, 功能性寡糖的研究是一热门话题。由于环保、食品安全问题被人们受到重视以后,畜牧业生产需要由注重产量向注重质量方向发展。人们所说的绿色食品的生产是必须从畜禽饲料开始,那么在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如何解决抗生素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问题是目前畜牧业生产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饲料行业的突破口。抗生素在畜牧业发展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缺点是抗生素在抑制、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杀死有益菌;连续使用抗生素会诱发胃肠道细菌产生耐药性,导致抗生素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越来越差,这时必要加大抗生素用量;此外,抗生素在畜产品中的残留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安全。为了克服抗生素的这些弱点,营养学家开发了第一代抗生素替代品益生素。益生素是指对动物有益的微生物活菌制剂,能竞争性地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维持肠道正常的微生物平衡区系,发挥类似抗生素的作用。然而,益生素的作用目前仍受到许多限制,主要表现在3方面:(1)动物消化道中原生菌的优生作使活菌制剂很难在短时间内定植,完成续生和大量繁殖。(2)活菌制剂均有其特定的微生态环境,如果动物肠道中无法长久供应这些外源活菌制剂的营养素,会因死亡而失效。(3)活菌制剂必需耐受饲料制粒过程中的高温以及胃肠中消化酶、酸、碱环境。发现抗生素、抑生素的这些弱点后,在畜牧业生产中减少甚至不使用这些物质,而用另一种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来代替它们是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营养学家进一步探索寻求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既不被畜禽自身消化、吸收、利用,又不能为肠道内大部分有害菌利用,而能为大部分有益菌利用,从而使有益菌群大量增殖的物质,那将成为抗生素的更好替代物。经过研究发现,在饲料中添加功能性寡糖类能够避免抗生素、抑生素的弱点,并且能够起到很好的生产效益。因此,人们正在把功能性寡糖作为第二代抗生素替代物来研究。

国内外对NDO的研究现状:在这方面日本占世界领先地位。他们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开发寡聚糖,80年代开始批量生产少数几种寡糖产品,90年代开始批量生产多种寡糖产品,并在食品和饲料行业中使用。国内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寡聚糖,目前国内生产出少数几种功能性寡糖产品,并在食品行业上开始使用,而在饲料行业上还没有投入生产。

2 营养上经常应用的NDO种类及生产

功能性寡糖是指由2个以上单糖单位通过糖苷键而连接的小聚合体。

2.1 寡木糖 (XOS)

是几个D-木糖或其他五碳糖或六碳糖与D-木糖4位羟基生成糖苷键而形成的寡糖。Morgan等 (1992) 利用木聚糖酶降解植物而获得XOS。Kormelink等(1992)报道内源性木聚糖酶的效价受到木聚糖中存在的阿拉伯糖侧链的影响。(石波,李里特等)2000研究出以玉米芯为原料采用高温蒸煮和内切性木聚糖酶联合的方法制得了以木二糖为主的木寡糖产品。总糖得率为17%(按含36%木聚糖玉米芯计)。

2.2 异麦芽寡糖(α–GOS)

其中至少含有一个通过α–(1.6)糖苷键结合的异麦芽糖,其他的葡萄糖分子可以通过α– (1.2) 、α–(1.3)、α–(1.4)糖苷键组成的寡糖。Yoneyama (1992)揭示,α–GOS可由α–转葡萄糖甘酶催化麦芽糖和麦芽糖糊精而生成。而Amarakone等(1984)发现用葡萄糖淀粉酶和支链淀粉酶即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而当底物中葡萄糖浓度很高时,又能催化α–(1.6)键的合成。该寡糖不能被酵母发酵,耐热、耐酸性极强。因此,目前α–GOS的生产主要是以大米、玉米、啐米、木薯、淀粉等为原料经生物酶转化法而制得(周中凯,1999)。

工业生产方法:采用葡萄糖淀粉酶合成反应生成或用高麦芽糖浆通过葡萄糖转移酶生产。主要工艺流程:(玉米淀粉)精制淀粉→调浆→喷射液化→糖化→转苷→灭酶→压虑→初浓缩→脱色→压虑→离子交换→喷雾干燥→成品包装。

2.3 β–寡葡萄糖(β–GOS)

通过β–(1.6)或β–(1.4)糖苷键组成的寡糖。Ajisaka等(1987)指出,通过葡萄糖甘酶催化浓葡萄糖溶液(70%),可聚合成β–GOS。

2.4 寡果糖(FOS)

是几个D–果糖通过β–(1.2)糖苷键连接与蔗糖的果糖分子上而形成的寡糖。Shiomi (1976, 1978)及Fishbein等(1988)都报道了由富含植物提取FOS的方法;Heiz和Vogel (1991)则通酶控制降解发获得FOS;Hidaka (1988)采用果糖转移酶的合成法。应用于饲料添加剂的FOS的主要成分是GF2、GF3、GF4。它们在自然界以较高的浓度存在于大麦、小麦、黑麦、马铃薯、香蕉、洋葱等植物及酵母中(Bailey等1993;徐秀容等1999)。目前制备的果寡糖是将微生物中呋喃苷酶或果糖转移酶作用于蔗糖而制备获得 (江波,1997) 。蔗糖(G-F)(在微生物和植物中具有的果糖转移活性酶的作用下)→G+G–F+G–F2+G–F3+G–F4。该方法的缺点是:发酵周期长、酶液利用率低、产物后处理工艺复杂等。因此,用的更多的是固定化酶法。其工艺如下:50%-60%蔗糖溶液—固定化管柱或固定床生物反应器(24h 50-60℃)→糖液→活性炭脱色→离子交换脱盐→真空浓缩→成品糖浆。

2.5 寡乳糖(GAS)

是几个半乳糖通过β–(1.6)糖苷键结合在蔗糖的葡萄糖分子上而形成的寡糖。Minami (1993) 研究发现可由乳糖合成或从富含植物中提取GAS。

2.6 寡甘露糖(MOS)

是几个甘露糖分子或甘露糖与葡萄糖通过α–(1.2)、α–(1.3)、α–(1.6)糖苷键组成的寡糖。目前所使用的产品是通过发酵从富含MOS的酵母细胞壁中提取的葡甘露聚糖蛋白复合物,约含30%的葡萄糖和30%的甘露糖。

2.7 大豆寡糖

是包含在大豆中的寡聚糖的总称。其主要成分为蔗糖、棉籽糖和水苏糖,此外还有微量的阿拉伯糖。这些糖主要是以α–半乳糖苷的形式存在,α–半乳糖苷是一个抗营养因子。豆柏中这种抗营养因子含量很高,它对豆粕的代谢能、氮沉积和干物质消化率都有影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有必要去除豆粕中的α–半乳糖苷。去除方法:

(1)溶剂浸出法(乙醇):用这个方法处理后,代谢能增加20%、非淀粉多糖 (阿拉伯木聚糖、果胶糖、β–葡萄糖等) 消化率从5%提高到50%、减少饲料消耗量、增加消化时间和盲肠pH值。

(2)添加α–半乳糖苷酶法:(主要用于玉米豆粕型日粮中)饲料中添加500g/tα–半乳糖苷酶时,代谢能提高7%、氮沉积指数提高4.4%。很多实验证明,日粮中豆粕含量40%时,最佳酶的用量为500g/t。α–半乳糖苷耐热、耐酸性极强,因此在食品行业上用于酸奶等乳酸菌饮料中,抑制淀粉老化,防止产品变硬等。它还不被小肠吸收,在大肠中被有益菌利用,抑制有害菌,改善肠内菌群构成。

3 NDO的消化和代谢特点

哺乳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主要限制于α–(1.4)糖苷键。哺乳动物产生的内源性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酶对其他糖苷键的分解能力较弱或不能分解。除了由淀粉降解产生的麦芽糖和低聚糊精外,其他寡糖由于其结构中α–(1.4)糖苷键的比例小,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不被哺乳动物消化。在很多体内外实验中已显示,许多工业生产的NDO如FOS、GAS等基本上能抵抗胃酸和消化酶的降解。Kaneko等(1992)用小肠液体外培养α–GOS,结果仅小部分被水解,表明大部分能到达消化到后部。Quirasco等(1994)将α–GOS在家鼠十二指肠消化液中培养24h,降解生成的葡萄糖很少。Valette等(1993)用无菌家鼠的体内消化试验表明,2-7单体的混合α–GOS的消化率平均仅为20%,其中主要成分5单体α–GOS则完全不被消化。Tokonag等(1989)用14C标记的FOS饲喂无菌家鼠后8h,粪便中无14CO产生。揭示无菌家鼠消化道内FOS不被分解。Tokonag等(1989)用14C标记的FOS饲喂有菌家鼠后8h,有大于50%的FOS被以14CO的形式从粪便中释放出来,揭示有菌家鼠消化道内FOS能被分解。以上试验结果表明,NDO不能在消化道前段降解成单糖而被小肠吸收,而直接进入小肠后部、盲肠、结肠和直肠后被微生物产生的分解各种糖苷键的酶消化。消化过程是:NDO→单糖→乳酸和丙酮酸→VFA、CO2和H2O。NDO在肝脏中的主要代谢形式为丙酸。

NDO与体内其它代谢的关系:

(1)与糖、脂质代谢的关系:降低血糖和血质,因此糖尿病人和高血质病人服用后,病情得到改善。原理是:a.降低脂肪酸合成酶的活性。b.降低胰岛素水平,从而抑制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合成。c.丙酸进入肝脏后,对胆固醇的合成进行调控,从而改善脂质代谢。d.提高盲肠中胰高血糖素类肽(GLP-1)的含量,该物质对维持正常血糖有关,从而调节血糖含量。

(2)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增加粪氮的排出,抑制尿氮的排出。原理是:NDO被发酵产生的VFA为胃肠道微生物提供能源,因此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需要更多的氮源。

(3)与矿物质代谢的关系:促进大肠对Ca、P、Mg、Fe的吸收。原理是:a.NDO被发酵产生的VFA降低肠道PH值,提高矿物质的溶解性,从而促进他门的吸收。b.NDO通过改变运输Fe的蛋白质组成来促进Fe的吸收。c.Ca的吸收提高有利于Fe的吸收。d.NDO被发酵产生的丙酸促进δ-氨基乙酰丙酸的合成,从而刺激血红素的合成。

4 NDO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

4.1 促进机体肠道内健康微生物菌相的形成

(1) NDO是肠道内有益寄生菌的营养基质。(Kohmoto等1991;Wada, 1990)发现α–GOS、FOS、XOS等可作为营养物质被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拟杆菌等有益菌代谢,而梭状芽孢杆菌、肠杆菌等有害菌对它们的代谢利用率很低。由此可见,NDO能够被消化道后部寄生的微生物选择性地作为营养基质。

(2) NDO改善消化道内微生物菌相。Mitsuoka (1986)报道,成人每天食入8g FOS后1-2周,粪中双歧杆菌数增加10倍(1010/g);食入4g FOS则一个月后出现这种变化;食入2g FOS,则时间更长。Sunory (1992)报道,成人每天食入3.5g XOS 1周后,粪中双歧杆菌比例10.6%增到21.7%;食入1.4g XOS三周后,粪中双歧杆菌比例从8.5%增到20.2%。

(3)对肠道内微生物菌相有变化作用。Nurm和Rantal (1973)首次发现了单胃动物肠道内微生物对外源性病源菌的竞争性排阻作用(CE)。Fuller (1992)把CE作用归为三个方面:细菌的相互抑制、阻止外源性病源菌于肠道停留和繁殖、竞争性排泄。研究发现,机体CE的能力与以双歧杆菌、乳酸杆和拟杆菌等为优势菌而梭状芽孢杆菌、肠杆菌比例较少的菌相有高度相关。因此,这种菌相成为理想肠道寄生微生物菌相,而正是NDO所能影响的稳定肠道微生物菌相。Oyofo等(1992)对已含沙门氏菌 (108/g) 雏鸡饮水中加2.5%的FOS或XOS,鸡群中沙门氏菌阳性率从53%降到27%,盲肠中沙门氏菌下降3个单位的细菌菌落(CFU)。有很多体内外试验证明,大多数NDO可作为肠道有益菌的碳源,而有害菌对其不能利用或代谢利用率很低。肠道有益菌的大量增殖,形成微生态竞争优势,直接抑制了外源菌和肠内固有腐败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发挥正常肠道菌群在屏障,营养和免疫上的正常功能。另外一些机制是:有益菌以发酵的方式利用NDO,有害菌以氧化的方式利用NDO,因此NDO被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和乳酸降低pH值,阻止病源菌及腐败菌在肠内定植;NDO被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抑制细菌毒素的产生;双歧杆菌刺激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双歧杆菌也产生一些抗微生物物质。

4.2 抑制病原菌,减少有毒发酵产物的产生,控制腹泻

据文献报道,低聚异麦芽糖可以抑制病原菌和腐败菌,使他们产生的毒素、氨、胺、吲哚等有毒有害代谢产物大量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及腹泻等也随之受到控制。沙门氏菌可以引起猪副伤寒、鸡败血症等,并且一些腐败菌代谢产生的有害产物如酚、吲哚、胺等是潜在的抑制生长和致癌物质。桃建国和李如治2000年报道,摄入低聚果糖后,生成这些产物的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因而产生的有害物质的量就得到控制。

4.3 生成营养物质,防止便秘

NDO增殖的双歧杆菌在肠道内能合成蛋白质、B组维生素、烟酸和叶酸等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其代谢产生的大量短链脂肪酸能刺激肠道蠕动,增加粪便湿度并保持一定的渗透压,从而防止便秘的发生 (王修启,郑海刚,2000) 。

(未完待续)

绿色饲料添加剂 篇2

1、检查生产许可证号、进口登记证号或饲料产品审查登记证号。查看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料产品是否属于农业部2003年第318号公告规定的191种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范围之内、是否取得并标注农业部审批的生产许可证号。对进口饲料和进口饲料添加剂,必须经农业部批准,取得进口登记证后,方可销售,并将证号标明。

2、检查产品批准文号。对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料产品必须取得省饲料办核发的产品批准文号后方可生产销售。批准文号的格式为豫饲添字(××××)××××××,(××××)表示年份,××××××前三位表示企业在全省办号的编号,后三位表示该企业内部产品编号,若产品编号为几百个号,则怀疑该文号是假号,应要求当事人提供批准文号的原批件仔细进行核实。

3、检查饲料标签。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包装物上必须附具饲料标签。标签按《条例》十五条规定的内容是否符合规定。缺项的,定性为标签不符合规定,依据《条例》二十四条进行处罚。

4、检查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饲料和添加剂产品必须经检验合格,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后方可出厂销售。合格证不得套印在标签上,不得盖戳,应单独附具,否则视作无合格证,按《条例》二十五条处罚。

5、检查执行标准编号。目前,我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执行标准只有三个等级,一是国家标准、二是行业标准、三是企业标准(地方标准尚未制定)。生产企业执行什么标准就在标签上标什么标准编号。标注的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必须与标准一致,既不能标高更不能标低,避免引起争议。否则将按《条例》三十条第三款进行处罚。

6、检查加入药物添加剂的饲料产品。在饲料中加入药物饲料添加剂必须符合农业部文件的规定。必须在标签上标明药物饲料添加剂的法定名称、准确含量、停药期、配伍禁忌等内容。停药期即使为零天也要标注。否则定性为标签不符合规定。按《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处罚。

绿色饲料添加剂 篇3

1 微生态制剂

1.1 概述

微生态制剂, 是指通过利用正常的微生物或者可以有效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而制成的活的微生物制剂。通俗的来讲也就是说, 凡是能够促进正常的微生物群进行生长繁殖的并且抑制病菌进行生长繁殖的制剂都可以称之为“微生态制剂”。目前微生态制剂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饲料、农业、医药保健以及食品等各大领域中。其中在对于动物饲养方面应用的微生态制剂有植物乳杆菌、芽抱杆菌类、双歧杆菌以及EM制剂等。近些年来, 畜禽养殖业中传统添加剂亦逐渐被微生态制剂所取代, 相信在未来的畜禽养殖业的市场, 微生态制剂将以其无公害的一大优势占据添加剂行业的领先潮流。

1.2 作用机理

微生态制剂的有效成份是活菌、死菌及代谢产物。

1.2.1 活菌

活菌制剂主要成分是活性菌, 当然同时也含有少量的死菌以及代谢产物。活菌制剂通常见效快, 效果比其他制剂更加显著。

(1) 对人体有益的生理性细菌, 进入人体后可粘附在肠壁 (也称定植) , 这样占了“位子”也排斥了有害菌的生存空间;

(2) 有益菌通过生长繁殖, 产生的乳酸和乙酸, 降低了肠道的p H及Eh值, 改善内部微环境, 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3) 其代谢产物对人体有营养作用;有益菌有促进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因此活菌的功效是显而易见的。

(4) 要发挥上述作用, 重要的是能在人体内“定植”, 否则活菌一过性的从人体排除, 其功效将大打折扣。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就是经常补充活菌。

1.2.2 死菌 (包括死菌尸体成份)

有资料证明, 从电镜也能直接规定到死菌体也可黏附在肠壁排斥有害菌, 促使微生态平衡;死菌体及酶同样对人体有营养作用;菌体的细胞壁成份, 如脂磷壁酸 (LTA) 及胞壁肽聚糖 (PG) 。前者对肠壁有黏附作用, 二种物质都能抑制腐败菌的致癌作用, 并有很强的免疫斌活作用, 能抗病、抗肿瘤、防衰老。死菌体的特点是质量较稳定, 比活菌更安全, 并可以与抗生素同时使用。

1.2.3 代谢产物

这是细菌培养后除去菌体的培养液, 内含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丰富的代谢产物及一部分菌体碎片 (成分) , 细菌分泌的酸性物质及细菌素对有害菌有拮抗、杀灭作用;细菌分解食物后的氨基酸, 以及合成的维生素都在培养液内, 还包括细菌分泌的对人体有用的酶;而部分的菌体成分对人体也有免疫促进作用。代谢产物的特点是对人体作用较快。

1.3 应用效果

微生态制剂在畜禽养殖业方面的应用效果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 有效降低畜禽类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 防治各类疾病的发生, 增强动物对各种病害的免疫能力; (2) 有效促进动物生长, 增加体重、饲料转化率以及生产性能; (3) 参与微生物的降解过程, 有效改善畜禽类的养殖环境。但是由于产品的质量不一, 畜禽类身体各方面情况不一, 所产生的应用效果也不尽相同。

1.4 存在缺陷

微生态制剂目前存在的问题有: (1) 用于制作微生态制剂的菌种较少, 开发利用还存在较大空间; (2) 作用机理研究缓慢, 许多状况尚不清楚; (3) 存在于肠道中的大多数菌类情况仍无从探知; (4) 菌种稳定性以及对不良环境耐受力性能的有待提高; (5) 微生态制剂的检测技术不完善, 质量控制不到位。

2 饲用酶制剂

2.1 概述

饲用酶制剂是为了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利用或改善动物体内的代谢效能而加入饲料中的酶类物质。

2.2 作用机理

通过添加饲用酶制剂补充外源酶可以有效弥补动物自身内源酶的不足, 并且还可以补给一些动物自身无法合成的酶, 从而促进畜禽类消化、吸收营养物质, 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改善动物生产性能。此外通过对植物细胞壁结构形成破坏, 使得细胞内部所存在的营养物质与动物的内源酶充分接触, 从而帮助动物消化吸收;此外酶对于一些非淀粉多糖类物质具有水解作用, 可以降低消化道的食糜粘度来帮助养分的吸收。

2.3 应用效果

国内外众多专家研究表明, 饲用酶制剂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1) 可以有效提高畜禽类的生产性能;

(2) 可以增加动物抵抗病害的免疫能力;

(3) 可以有效减少禽畜类粪便中磷、矿物元素与水的排放量。

与其他添加剂不同的是, 饲用酶制剂在应用时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酶制剂的用量与种类性能会影响其作用效果外, 试验体动物的品种、生理状况等也会对应用结果产生影响。

2.4 存在缺陷

酶制剂本身是一类蛋白质, 影响蛋白质的任何因素都会影响酶制剂的活性。通常酶的活性会受到温度或酸碱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酶的此类特点造就了酶使用时的局限性与多条件性。

3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3.1 概述

中医学博大精深, 在中国占有很大的地位。将中草药煎成汤药或者研碎成细末, 制成试剂, 加入到禽畜类食用的饲料中, 可以有效防止动物得病, 增加其生长速度。这样由中草药制成的制剂就被称之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3.2 作用机理

由于我国中医院博大精深, 中草药种类繁多, 导致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机理研究不是特别透彻。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多以复方制剂进行生产, 其众多组分中的有效成分就难以测定了。但是据众多医学、药理学家分析总结,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增强禽畜类抗病能力;

(2) 补充营养物质, 激活禽畜类机体的生化反应, 增强其生物合成作用, 使动物生产性能得到提高;

(3) 可以扶正祛邪、调节阴阳平衡, 从而促进动物体新陈代谢、增强其机体功能。

3.3 应用效果

(1) 增进动物体食欲、从而增加其体重与增强其生产性能;

(2) 增强动物体免疫功能, 提高其抵抗病害的能力;

(3) 提高动物体的繁殖性能;

(4) 提高禽畜类的产品品质;

(5) 可以被用于饲料的防霉防腐工作, 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3.4 存在缺陷

(1) 未形成统一标准的检测手段;

(2) 大多数产品未形成精细系统的加工体系;

(3) 作用机理的探究仍不完善。

由于中草药的品种机理复杂性, 导致目前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力度仍旧处于表皮阶段, 但从侧面来说,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仍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4 寡聚糖类饲料添加剂

4.1 概述

寡聚糖是指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形成的支链或直链的一类糖, 又称为低聚果糖、蔗果三糖族低聚糖、果寡糖等。目前被用作饲料添加剂的寡聚糖主要有寡果糖 (低聚果糖, FOS) 、寡甘露糖 (MOS) 、а-寡葡萄糖 (异麦芽寡糖, а-GOS) 、寡木糖 (XOS) 、寡乳糖 (GAS) 、β-寡葡萄糖 (β-GOS) 、大豆寡糖以及低聚焦糖等。寡聚糖添加剂具有低热、稳定、安全无毒、无残留等优点, 可以调整肠道菌群的平衡, 有效提高禽畜类抵抗病害的免疫能力, 被称为绿色添加剂, 备受人们亲睐。

4.2 作用机理

寡聚糖类饲料添加剂在动物体内主要是通过调节动物肠道中微生物区系使其达到平衡从而实现其作用效果的:

(1) 具有选择性, 可以选择动物肠道内的有益菌群, 并促进其增殖;

(2) 对肠道内病原菌的定植起到阻止作用, 对其进行吸附并通过肠道及时排出体外;

(3) 可以作为免疫刺激的辅助因子, 从而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4.3 应用效果

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 通过添加适量寡聚糖于畜禽类动物的饲料中, 可以有效地促进禽畜类动物的生长, 增加饲料的利用率;增强机体对于病害的免疫能力, 降低动物体发病率, 并且可极大地减少动物体对于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此外寡聚糖还可以起到降低畜禽舍内氨气浓度的效果, 改善禽畜类动物的养殖环境。寡聚糖的使用效果受到寡聚糖的种类、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以及动物日粮组成、试验体动物的年龄、种类、饲养环境以及与同时使用的其它添加剂的协同作用 (抗生素、益生素) 等因素的影响。

4.4 存在缺陷

(1) 迫切需要对寡聚糖生产进行新工艺、新方法以及新材料的研发, 以此来降低生产寡聚糖的成本;

(2) 寡聚糖在饲料中添加量、添加方式都需要对不同动物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增产效果与增产机理进行研究后才可以确定;

(3) 寡聚糖对动物的各项身体机能的具体作用机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4) 寡聚糖与其它类饲料添加剂之间存在的拮抗与协同作用也需进一步研究;

(5) 对于如何提高寡聚糖的利用率, 也是相关学者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并且寡聚糖的研发需要满足动物的营养保健特点;

(6) 禽畜类饲料中存在的天然寡聚糖是否会对动物生产性能造成影响、有何影响也许进一步研究。

摘要:人类的食物逐渐追求绿色化开始, 动物的饲料也在向绿色化靠拢。绿色饲料添加剂是指在动物所使用的饲料中添加的可以增加口感、促进生长、增强免疫力、无毒副作用的添加剂。

关键词:畜禽,饲料,绿色添加剂

参考文献

[1]江青艳.饲料添加剂产业发展思考[J].广东饲料.2013 (01) .

绿色饲料添加剂 篇4

[本刊讯]2007年10月18日,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第四届大型企业联谊会在扬州召开,会上,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山东六和集团副董事长黄炳亮代表177家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大型骨干企业庄严承诺:严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饲料产品质量安全.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饲料广角 英文刊名:FEED CHINA 年,卷(期):2007 “”(21) 分类号: 关键词: 

★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进展及主要问题

★ 安全预评价

★ 安全评价报告

★ 国际商务系女生简历的自我评价

★ 安全评价咨询的合同

★ 安全预评价导则

★ 安全现状评价依据的标准是什么

★ 安全预评价是在什么阶段进行

★ 基于PHA的城市控制爆破安全评价研究

绿色饲料添加剂 篇5

那西肽又名诺西肽、诺肽菌素和诺肽霉素, 是一种含硫环多肽类抗生素, 为淡黄色至淡褐色结晶性粉末, 不溶于水和石油醚, 微溶于甲醇、乙醇、醋酸乙酯和苯, 可溶于吡啶、氯仿和二甲基甲酰胺, 熔点为310℃~320℃ (伴随分解) 。那西肽的作用机制是阻碍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在低浓度时呈抑菌作用, 在高浓度时呈杀菌作用。因此那西肽能够有效抑制肠内有害细菌的生长, 使肠道管壁吸收机能正常, 并间接使肠黏膜形态结构发生变化, 增加了消化吸收面积, 从而促进了动物的生长, 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同时还具有低毒性、低残留性、无耐药性、对环境的影响极小的特点。

2 那西肽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

2.1 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

那西肽能明显促进断奶仔猪的增重, 并提高饲料转化率, 防止腹泻, 提高仔猪的存活率。对生长肥育猪也起到了良好的促生长作用, 表现为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日本的河和宏对仔猪进行了那西肽使用效果试验, 结果表明, 那西肽具有提高体重及改善饲料效率的作用, 在2.5~20毫克/千克的添加范围内, 添加那西肽的仔猪增重增加5%~20%, 饲料效率提高5%~15%。特别对于断奶后4周内的仔猪, 效果更为显著。因此, 那西肽具有促进仔猪和育肥猪的生长, 提高仔猪成活率和饲料报酬的作用。那西肽对鸡也有良好的促生长作用。河和宏试验证明添加2.5~5.0毫克/千克的那西肽能使雏鸡的体重提高4%~5%, 饲料效率提高2%~3%。同时试验发现, 西肽有助于蛋壳腺液中晶体碳酸钙的形成, 从而提高蛋壳厚度和蛋壳相对质量, 降低破蛋率。

2.2 对畜禽免疫力的影响

那西肽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可以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 改善饲料效率。在饲料中添加那西肽, 对肉仔鸡脾脏、法氏囊、胸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减少了免疫系统动用的营养物质, 使机体在生长发育中获得了更多的养料, 从而促进其生长。研究表明, 在饲粮中分别添加那西肽1.25、2.5、5毫克/千克, 均会抑制ConA或LPS诱导淋巴细胞增殖, 并对免疫器官的发育有抑制作用, 抑制程度随添加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那西肽对仔猪免疫力的影响目前主要表现在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 降低仔猪腹泻。

2.3对畜禽屠宰性能的影响

肖希龙等在猪饲粮中添加125~500克那西肽预混剂 (添加含量为4%) , 那西肽的各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屠宰率、瘦肉率、腿臀比、背膘厚和眼肌均无显著差异。朱淑斌也试验证明, 在饲粮中分别添加那西肽10和50毫克/千克, 对猪的屠宰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对肉质无不良影响。

3应用前景

绿色饲料添加剂 篇6

我国生猪以散养为主, 可视为一种个人行为, 受到的约束极小, 散养农户使用饲料添加剂的意愿还比较随意, 因此,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控制药物的残留。绿色饲料添加剂能代替大部分抗生素等传统饲料添加剂, 既能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要求, 又能促进动物健康生长, [3]因而使用绿色饲料添加剂是控制猪肉质量安全的有效手段。所谓绿色饲料添加剂, 是指向配合 (混合) 饲料中加入能提高畜禽对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利用率, 能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抑制胃肠道有害菌污染、增强机体抗病力和免疫力以及无毒副、无残留、无污染的物质总称。从广义上讲, 绿色饲料添加剂包括三方面含义:一是对畜禽无毒害作用;二是在畜禽产品中无残留, 对人类健康无危害作用;三是畜禽排泄物对环境无污染作用。[4]

农户采用饲料添加剂行为是农户在利益驱动下, 根据自身条件和周围客观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进行的生产性投资选择和技术采纳活动。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生猪散养户对于绿色饲料添加剂的认知程度, 并分析影响其选择行为的因素, 从而采用相应的措施促使其采用绿色饲料添加剂, 从源头上保证猪肉质量安全。

一、研究假说

本研究赞同舒尔茨等学者的观点, 认为我国的农户是“理性的小农”, 可以用应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养猪户的苗猪选择、饲料选择、兽药选择、参与农业产业化组织等情况。结合以上分析和绿色饲料添加剂这种可持续农业技术投入的特点, 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影响散养户采用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因素进行分析, 即散养户个人特征、散养户家庭特征、散养户对绿色饲料添加剂的认知程度及养殖环境。由此, 我们建立如下的假说。

1.散养户的个人特征

散养户个人特征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从理论上讲, 与女性相比, 男性的思想更加活跃、理念更加先进, 更愿意接受新技术和新事物, 更加注重经济利益和社会声誉, 因此更愿意采用良好质量安全行为。[5]刘万利等的研究表明, 随着养猪农户户主年龄的增长, 其对使用安全兽药的意愿程度就会减小。[6]DOSS研究表明农户户主的性别、年龄对农户新技术的选择行为的影响可正可负, 这取决于他们选择的是什么样的技术, 对不同的技术选择的影响有所不同。[7]Schultz的研究表明, 农户的受教育程度与其对信息接受能力呈正相关关系。[8]农户教育水平是决定农户采用绿色饲料添加剂行为的重要个人特征。受教育程度较高生猪散养户在对绿色饲料添加剂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方面会处于有利的位置。因此, 我们假定:男性相较于女性更倾向于采用绿色饲料添加剂;散养户的年龄与其使用绿色饲料添加剂的意愿呈负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 农户采用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就越强, 农户越会采用先进的绿色饲料添加剂。

2.散养户的家庭特征

散养户的家庭特征主要包括养猪数量、从事养殖的时间。Golan研究表明, 农户养殖牲畜数量与农户采用先进养殖技术的意愿呈正相关关系。生产规模较大的农户比小规模农户更愿意去了解有关农业技术方面的信息, 愿意用更多的金钱和精力去搜寻对自己有利的农业技术, 而农户生产经营规模是农户养殖牲畜和家禽的数量, 农户养殖畜禽的数量与其采用畜牧养殖技术呈正相关的关系。[9]养猪年数多, 养猪户就会形成自己一定的养猪模式, 对新事物接受程度就会慢一些。[6]本研究假设:养猪数量对生猪散养户采用饲料添加剂有正面的影响;从事养殖时间对其采用绿色饲料添加剂有消极的影响。

3.散养户对于饲料添加剂的认知情况

散养户对于饲料添加剂的认知主要包括对饲料添加剂的认知程度、对自己使用饲料添加剂效果的认知、对药物残留危害的认知和对绿色饲料添加剂的认知。不同的饲料添加剂残留程度不一样。散养户在生猪饲养过程中选择的饲料对于猪肉的质量影响很重要, 这种选择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散养户对于不同饲料添加剂的效果的认知和使用高残留添加剂对于人们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性的认知程度。本研究假设:散养户对于饲料添加剂的认知、对自己使用饲料添加剂效果的认知、对药物残留危害的认知和对绿色饲料添加剂的认知对于其采用绿色饲料添加剂有正面的影响。

4.养殖的环境影响

养殖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政府对于生猪养殖的支持情况、政府或者是畜牧部门对于有关养殖的政策法规宣传情况、周围其他养殖户的影响、有关养殖技术方面的宣传和培训。卫龙宝等的研究表明, 农户参与生产专业合作组织、接受质量安全培训以及政府对农户的技术和资金支持等会对农户的生产行为有很大影响。[10]周洁红的研究表明, 农户受有限理性和信息成本的影响, 其他菜农的行为对农户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行为有“示范效应”作用。[11]由此, 本研究假设:政府对于生猪养殖支持力度越大, 散养户越趋于使用绿色饲料添加剂;周围的养殖户采用绿色饲料添加剂的行为对于散养户使用绿色饲料添加剂有积极影响;散养户如果参加过有关养殖技术方面的宣传和培训, 就会越趋于使用绿色饲料添加剂。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自我们于2012年1月中旬~2月中旬在四川省苍溪县所进行的生猪散养户调查。四川省一直是我国的生猪生产大省, 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深丘, 其生猪养殖方式大都为散养, 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西部地区有杀年猪的习惯, 即部分农户将自己养殖的生猪屠宰后腌制腊肉供其在较长时间内食用, 所以从自身角度出发, 他们会选择有利于自己健康的养殖技术。我们的调查主要针对生猪散养户对于绿色饲料添加剂的认识和采用等相关问题, 主要涉及散养户个人特征、散养户家庭特征、散养户对绿色饲料添加剂的认知程度及养殖环境。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 重点选取四川省苍溪县的10个行政村, 采取直接入户问卷调查的方式。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 收回120份。我们还根据写作的需要对数据进行了筛选:一是剔除部分不真实的问卷, 如虚报其年龄和文化程度3份;二是剔除以前养殖现在不养殖生猪的农户样本2份;三是剔除散养户中不使用饲料添加剂的农户样本1份。

基于此, 本研究选择的有效样本为114个, 样本回收率为95%。

三、实证结果分析

1.描述性分析

从有效的114份问卷来看, 散养户的基本情况包括以下几方面。

样本农户对象中有男性54位、女性60位, 他们的平均年龄为44.4岁, 样本区间在26岁~72岁, 其中, 36岁~55岁之间的比例为59.6%, 由此看出, 目前生猪散养人数主要以中年人为主。散养户受教育水平也参差不齐, 平均水平在初中文化程度, 其中, 有7.9%的样本农户为文盲。在114个样本农户中, 5.26%的散养户不知道饲料添加剂, 62.28%的农户比较了解饲料添加剂。生猪养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其对于使用饲料添加剂的效果也有较好的认识, 74.56%的生猪散养户对其使用的饲料添加剂的效果有较好的认知情况, 只有3.51%的散养户不知道其使用的饲料添加剂的效果;有超过40%的人对绿色饲料添加剂不怎么了解, 可见绿色饲料添加剂在广大农民中还是一个较新的事物, 对其认识程度不够。只有26.3%的农户表示不会受周围养殖户的影响, 23.7%的农户明确表示会随其周围农户的养殖方式的改变而改变, 这对于政府或企业推广农业新技术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有47.4%的散养户从未参加过关于养殖方面的培训, 只有6.1%的农户经常参加这方面的培训, 需要政府或者相关组织提供更多的生猪养殖培训活动。调查结果表明, 生猪散养户选择饲料添加剂的动因主要是广告和周围人群的推荐, 占63.2%, 而零售商推荐占14.9%、自主选择占21.9%, 这说明生猪散养户的选择行为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 需对他们进行引导, 使其能够正确选择接收到的各种信息。生猪散养户采用饲料添加剂后质量担保情况不容乐观, 只有7.0%的散养户和零售商签订了书面协议, 37.7%的散养户没有得到任何的质量担保, 40.4%的散养户只是得到了口头承诺。

2.计量经济模型和结果分析

为了检验上述生猪散养户采用绿色饲料添加剂行为影响因素的假设, 进一步明确散养户采用绿色饲料添加剂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 本文建立了生猪散养户采用绿色饲料添加剂的计量经济模型, 应用114个农户样本进行了计量分析。

借鉴王济川、郭志刚、[13]王志刚、周洁红、吴秀敏、朱启荣、[12]李娟等人的研究, 本研究建立如下生猪散养户使用绿色饲料添加剂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

注:政府支持是指政府在对散养户以生猪养殖方面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养猪方面的培训主要是指政府有关管理单位 (畜牧局、生猪站) 和非政府组织对养殖方面的技术指导和信息传播。

散养户愿意 (不愿意) 采用绿色饲料添加剂=F (散养户个人特征、散养户家庭特征、散养户对绿色饲料添加剂的认知程度、养殖环境) +随机扰动项。

本研究主要考察生猪散养户在生猪饲养过程中采用绿色饲料添加剂的行为, 分别用Y=1和Y=0表示生猪散养户愿意采用绿色饲料添加剂和不愿意采用绿色饲料添加剂两种行为, 这是一个典型的二元选择问题, 采用Logistic模型解决。其因变量取值范围在[0, 1]之内, 在这样的定义下, 本研究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估计函数模型表达形式为:

undefined

上式中, Pt表示散养户采用的概率, i为农户编号, βj表示因素的回归系数, n表示影响这一概率的因素个数;Xij是自变量, 表示第j种影响因素;α表示回归截距。有关模型变量的定义见表1。

注:*、**、*** 分别表示10%、5%、1%的水平上统计显著。资料来源:2012年1~2月四川省苍溪县生猪散养户调查问卷。

我们首先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调查的114份生猪散养户截面数据进行了Logistic回归处理, 具体结果参见表2。首先将所有的变量引入回归方程, 进行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得到模型1, 结果发现散养户从事养殖年数、对药物残留的认知情况、政府支持情况、对于有关养殖的政策法规宣传和养猪方面的培训这几个变量不显著。模型2去掉了这几个变量。结果表明, 模型2的整体显著性优于模型1, 模型2的所有变量都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 并且从解释变量的显著性来看, 模型2解释变量的显著性都优于模型1, 因此计量分析以模型2为主, 其计量估计结果基本上同理论预期一致。

(1) 从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性别、受教育程度、养猪数量、对饲料添加剂的了解程度、生猪散养户对其使用饲料效果的了解程度、对绿色饲料添加剂的认知情况和周围养殖户的影响对于生猪散养户采用绿色饲料添加剂呈正相关关系。生猪散养户的年龄对绿色饲料添加剂的采用有很大的负影响, 这与前面的假设是一致的。

(2) 由模型1的回归结果可见, 生猪散养户从事养殖的时间、对药物残留的认知情况、政府的支持情况和相关部门对有关养殖的政策法规的宣传、参加生猪养殖方面的培训这些变量结果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从事养殖的年数并不代表养殖者的年龄, 并且生猪散养, 规模很小, 散养户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变其养殖方式, 所以从事养殖年数对生猪散养户采用绿色饲料添加剂行为的影响很小。由于信息等方面的影响, 生猪散养户对于药物的残留对人体的危害认知情况较差, 不能成为影响其采用绿色饲料添加剂的重要因素。政府在这两个方面做得相对不足, 由于散养的规模较小, 政府没有那么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去顾及到所有的散养户, 只能够抓重点, 主要扶持那些生猪规模养殖户。由于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 生猪散养户不能从其得到太多的帮助, 从而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对有关养殖的政策法规的宣传对生猪散养户采用绿色饲料添加剂行为的影响没有太大的作用。生猪养殖只是散养户的副业之一, 受其时间和精力限制, 不能参加太多的培训。另一方面, 政府或者其他组织对生猪散养户提供的有关生猪养殖的培训较少, 他们主要关注大规模养殖, 不太注重生猪的散养。

四、主要的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生猪散养户采用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生猪散养户采用绿色饲料添加剂行为主要受散养户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生猪养殖数量、对饲料添加剂的了解程度、对使用饲料添加剂的效果认知、对绿色饲料添加剂的认识、周围养殖户的影响等变量的影响, 不同因素对其采用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各不相同。同时, 农户的这种对可持续性农业技术的采用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 有些在现阶段影响不显著的变量可能在较长时间中会逐渐凸现出来, 如从事养殖的年数、对药物残留的认知、政府支持情况、有关生猪养殖的政策法规的宣传情况、散养户参加有关生猪养殖的培训以及其他一些未纳入本研究的变量。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 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 当前, 我国西部地区生猪散养户的文化水平较低, 其年龄较大, 并且从事生猪养殖的时间较长, 有着较丰富的生猪养殖经验,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猪散养户对于有关生猪养殖信息的关注程度。并且, 我国饲料市场相对较复杂, 品种多, 厂商生产水平参差不齐, 这使得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成本较高, 对于饲料市场的监管难度较大。

第二, 生猪散养户选择饲料添加剂的行为主要受广告和周围人群的影响, 政府应当做好引导人的角色, 为散养户提供更加全面和正确的信息。同时, 生猪散养户采用饲料添加剂的质量担保情况较差, 大部分是口头承诺或者没有质量担保, 不能切实保护散养户的利益, 政府应当做好协调人的角色, 坚决保护农户的利益。

第三, 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 生猪散养户采用绿色饲料添加剂行为受其饲料添加剂认知情况——对饲料添加剂效果的认知程度、对自己使用饲料添加剂效果的认知和对绿色饲料添加剂的认知的影响。其中对绿色饲料添加剂的认知是三个变量中影响程度最强的一个, 这说明如果生猪散养户了解绿色饲料添加剂, 知道它相对应的无毒害、无残留、无污染, 便会有更高的可能性去采用绿色饲料添加剂;同时, 若生猪散养户对饲料添加剂和其使用的饲料添加剂效果认知度较高, 会增加其采用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可能性。因此, 应当加大对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宣传力度, 使其深入人心, 增加生猪散养户对其的采用。应通过多种切实可行途径有针对性地对有关农户进行猪肉质量安全宣传和相应的技能培训, 提高其生猪健康养殖意识和养殖水平。

第四, 政府对生猪散养户的支持力度较小, 相关部门对有关生猪养殖的政策法规的宣传也不到位。这是由于生猪散养的规模小, 散养户数量多, 政府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去照顾到每一个散养户, 只能重点地照顾一些生猪规模养殖户。这种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引起重视, 保证生猪散养户的利益。

绿色饲料添加剂 篇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管理, 提高饲料、饲料添加剂的质量, 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维护公众健康, 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饲料, 是指经工业化加工、制作的供动物食用的产品, 包括单一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

本条例所称饲料添加剂, 是指在饲料加工、制作、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质, 包括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一般饲料添加剂。

饲料原料目录和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三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饲料、饲料添加剂管理的部门 (以下简称饲料管理部门) , 负责本行政区域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监督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保障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五条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质量安全制度, 对其生产、经营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质量安全负责。

第六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举报在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违反本条例的行为, 有权对饲料、饲料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章审定和登记

第七条国家鼓励研制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

研制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 应当遵循科学、安全、有效、环保的原则, 保证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质量安全。

第八条研制的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投入生产前, 研制者或者生产企业应当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定申请, 并提供该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样品和下列资料:

(一) 名称、主要成分、理化性质、研制方法、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测方法、检验报告、稳定性试验报告、环境影响报告和污染防治措施;

(二)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试验机构出具的该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饲喂效果、残留消解动态以及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告。

申请新饲料添加剂审定的, 还应当说明该新饲料添加剂的添加目的、使用方法, 并提供该饲料添加剂残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分析评价报告。

第九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 将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样品和申请资料交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 对该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审。

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由养殖、饲料加工、动物营养、毒理、药理、代谢、卫生、化工合成、生物技术、质量标准、环境保护、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对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评审采取评审会议的形式, 评审会议应当有9名以上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专家参加, 根据需要也可以邀请1至2名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专家以外的专家参加, 参加评审的专家对评审事项具有表决权。评审会议应当形成评审意见和会议纪要, 并由参加评审的专家审核签字;有不同意见的, 应当注明。参加评审的专家应当依法公平、公正履行职责, 对评审资料保密, 存在回避事由的, 应当主动回避。

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应当自收到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样品和申请资料之日起9个月内出具评审结果并提交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但是, 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决定由申请人进行相关试验的, 经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评审时间可以延长3个月。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评审结果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核发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的决定;决定不予核发的, 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 应当同时按照职责权限公布该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产品质量标准。

第十一条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监测期为5年。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处于监测期的, 不受理其他就该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申请和进口登记申请, 但超过3年不投入生产的除外。

生产企业应当收集处于监测期的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质量稳定性及其对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等信息, 并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质量安全状况组织跟踪监测, 证实其存在安全问题的, 应当撤销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并予以公告。

第十二条向中国出口中国境内尚未使用但出口国已经批准生产和使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 应当委托中国境内代理机构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登记, 并提供该饲料、饲料添加剂的样品和下列资料:

(一) 商标、标签和推广应用情况;

(二) 生产地批准生产、使用的证明和生产地以外其他国家、地区的登记资料;

(三) 主要成分、理化性质、研制方法、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测方法、检验报告、稳定性试验报告、环境影响报告和污染防治措施;

(四)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试验机构出具的该饲料、饲料添加剂的饲喂效果、残留消解动态以及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告。

申请饲料添加剂进口登记的, 还应当说明该饲料添加剂的添加目的、使用方法, 并提供该饲料添加剂残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分析评价报告。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评审程序组织评审, 并决定是否核发饲料、饲料添加剂进口登记证。

首次向中国出口中国境内已经使用且出口国已经批准生产和使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 应当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申请登记。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审查合格的, 将样品交由指定的机构进行复核检测;复核检测合格的,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核发饲料、饲料添加剂进口登记证。

饲料、饲料添加剂进口登记证有效期为5年。进口登记证有效期满需要继续向中国出口饲料、饲料添加剂的, 应当在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申请续展。

禁止进口未取得饲料、饲料添加剂进口登记证的饲料、饲料添加剂。

第十三条国家对已经取得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或者饲料、饲料添加剂进口登记证的、含有新化合物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申请人提交的其自己所取得且未披露的试验数据和其他数据实施保护。

自核发证书之日起6年内, 对其他申请人未经已取得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或者饲料、饲料添加剂进口登记证的申请人同意, 使用前款规定的数据申请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审定或者饲料、饲料添加剂进口登记的,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审定或者登记;但是, 其他申请人提交其自己所取得的数据的除外。

除下列情形外,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披露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数据:

(一) 公共利益需要;

(二) 已采取措施确保该类信息不会被不正当地进行商业使用。

第三章生产、经营和使用

第十四条设立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 应当符合饲料工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 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 有与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相适应的厂房、设备和仓储设施;

(二) 有与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相适应的专职技术人员;

(三) 有必要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人员、设施和质量管理制度;

(四) 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卫生要求的生产环境;

(五) 有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的污染防治措施;

(六)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五条申请设立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企业, 申请人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进行书面审查和现场审核, 并将相关资料和审查、审核意见上报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收到资料和审查、审核意见后应当组织评审, 根据评审结果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核发生产许可证的决定, 并将决定抄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

申请设立其他饲料生产企业, 申请人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书面审查;审查合格的, 组织进行现场审核, 并根据审核结果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核发生产许可证的决定。

申请人凭生产许可证办理工商登记手续。

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继续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的, 应当在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申请续展。

第十六条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企业取得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生产许可证后,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核发相应的产品批准文号。

第十七条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和有关标准, 对采购的饲料原料、单一饲料、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和用于饲料添加剂生产的原料进行查验或者检验。

饲料生产企业使用限制使用的饲料原料、单一饲料、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饲料的, 应当遵守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限制性规定。禁止使用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和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以外的任何物质生产饲料。

绿色饲料添加剂 篇8

第一条为加强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 维护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秩序, 保障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 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 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由农业部核发。单一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生产许可证由省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 (以下简称省级饲料管理部门) 核发。

省级饲料管理部门可以委托下级饲料管理部门承担单一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生产许可申请的受理工作。

第四条农业部设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专家审核委员会, 负责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的技术评审工作。

省级饲料管理部门设立饲料生产许可证专家审核委员会,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单一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生产许可的技术评审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生产许可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农业部和省级饲料管理部门应当依照权限核实、处理。

第二章生产许可证核发

第六条设立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 应当符合饲料工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 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 有与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相适应的厂房、设备和仓储设施;

(二) 有与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相适应的专职技术人员;

(三) 有必要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人员、设施和质量管理制度;

(四) 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卫生要求的生产环境;

(五) 有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的污染防治措施;

(六) 农业部制定的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申请设立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 申请人应当向生产地省级饲料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并提交农业部规定的申请材料。

申请设立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企业, 省级饲料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进行书面审查和现场审核, 并将相关资料和审查、审核意见上报农业部。农业部收到资料和审查、审核意见后, 交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专家审核委员会进行评审, 根据评审结果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核发生产许可证的决定, 并将决定抄送省级饲料管理部门。

申请设立单一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生产企业, 省级饲料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书面审查;审查合格的, 组织进行现场审核, 并根据审核结果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核发生产许可证的决定。

生产许可证式样由农业部统一规定。

第八条申请人凭生产许可证办理工商登记手续。

第九条取得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的企业, 应当向省级饲料管理部门申请核发产品批准文号。

第十条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委托其他饲料、饲料添加剂企业生产的, 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并向各自所在地省级饲料管理部门备案:

(一) 委托产品在双方生产许可范围内;委托生产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 双方还应当取得委托产品的产品批准文号;

(二) 签订委托合同, 依法明确双方在委托产品生产技术、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受托方应当按照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和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及产品标准组织生产, 委托方应当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委托方和受托方对委托生产的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承担连带责任。

委托生产的产品标签应当同时标明委托企业和受托企业的名称、注册地址、许可证编号;委托生产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 还应当标明受托方取得的生产该产品的批准文号。

第十一条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

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需继续生产的, 应当在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向省级饲料管理部门提出续展申请, 并提交农业部规定的材料。

第三章生产许可证变更和补发

第十二条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按照企业设立程序重新办理生产许可证:

(一) 增加、更换生产线的;

(二) 增加单一饲料、饲料添加剂产品品种的;

(三) 生产场所迁址的;

(四) 农业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条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在15日内向企业所在地省级饲料管理部门提出变更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 由发证机关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变更后的生产许可证证号、有效期不变:

(一) 企业名称变更;

(二) 企业法定代表人变更;

(三) 企业注册地址或注册地址名称变更;

(四) 生产地址名称变更。

第十四条生产许可证遗失或损毁的, 应当在15日内向发证机关申请补发, 由发证机关补发生产许可证。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应当按照许可条件组织生产。生产条件发生变化, 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 企业应当经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报告发证机关。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 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并建立饲料、饲料添加剂监督管理档案, 记录日常监督检查、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

第十七条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应当在每年2月底前填写备案表, 将上一年度的生产经营情况报企业所在地省级饲料管理部门备案。省级饲料管理部门应当在每年4月底前将企业备案情况汇总上报农业部。

第十八条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发证机关注销生产许可证:

(一) 生产许可证依法被撤销、撤回或依法被吊销的;

(二) 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按规定续展的;

(三) 企业停产一年以上或依法终止的;

(四) 企业申请注销的;

(五) 依法应当注销的其他情形。

第五章罚则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工作人员, 不履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生产许可的, 饲料管理部门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许可, 并给予警告;申请人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生产许可。

第二十一条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生产许可证的, 由发证机关撤销生产许可证, 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生产许可;以欺骗方式取得生产许可证的, 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 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依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处罚:

(一) 超出许可范围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的;

(二) 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后, 未依法续展继续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的。

第二十三条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采购单一饲料、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 未查验相关许可证明文件的, 依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条处罚。

第二十四条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依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所称添加剂预混合饲料, 包括复合预混合饲料、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维生素预混合饲料。

复合预混合饲料, 是指以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中任何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营养性饲料添加剂为主, 与其他饲料添加剂、载体和 (或) 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 其中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的含量能够满足其适用动物特定生理阶段的基本营养需求, 在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或动物饮用水中的添加量不低于0.1%且不高于10%。

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 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质微量元素与载体和 (或) 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 其中矿物质微量元素含量能够满足其适用动物特定生理阶段的微量元素需求, 在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或动物饮用水中的添加量不低于0.1%且不高于10%。

维生素预混合饲料, 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维生素与载体和 (或) 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 其中维生素含量应当满足其适用动物特定生理阶段的维生素需求, 在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或动物饮用水中的添加量不低于0.01%且不高于10%。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农业部1999年12月9日发布的《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2004年7月14日发布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2006年11月24日发布的《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同时废止。

绿色饲料添加剂 篇9

饲料是养殖业最主要的投入品, 饲料安全直接关系到动物性食品的质量安全。现阶段我国饲料质量安全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饲料生产中超量、超范围使用饲料添加剂。饲料产品中药物、重金属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 对动物、人类和环境都会造成危害。针对这些问题, 本文应用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和条码技术设计了一套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及饲料质量追溯软硬件系统, 对饲料原料、配方和生产过程加以控制, 建立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数据库, 确保产品配方中添加剂的用量符合相关法规, 准确控制和记录生产过程中各关键环节的相关信息, 实现对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及饲料质量安全追溯。该系统的研究应用能有效提高现阶段我国饲料质量安全水平, 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可溯源科技资料。

1 系统总体设计

1.1 系统功能分析

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及饲料质量追溯系统以条形码为载体, 以重金属检测和加工过程自动控制为手段, 实现饲料添加剂的安全使用和饲料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研究包括硬件构建和软件开发。根据分析, 系统软件包括原料管理、配方管理、生产管理、成品管理和质量追溯等功能模块, 并建立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数据库, 确保产品配方中添加剂的用量符合相关法规。系统功能框架示意图如图一所示。

1.2 系统结构设计

根据功能需求, 系统以PC机为主机 (电脑) , 与可通讯电子秤、条码打印机、扫描器和打印机构建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及饲料质量追溯系统, 主机通过系统操作软件实现秤重、条码打印和条码扫描。该系统主机采用PC机联想电脑, 有通讯串口、并口和USB接口;可通讯电子秤由福州科迪电子技术公司生产的TCS系列电子天平及XK3113-MA计重仪表组合而成, 有RS232C通讯接口, 波特率可选;条码打印机采用美国斑马Zebra品牌斑马GT820型条码打印机, 有串口和USB接口;条码扫描器采用东莞市君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C503-V型君容条码扫描枪, 有RS232通讯接口和USB接口。系统结构框图如图二所示。

2 软件系统设计

2.1 系统主界面

系统以PC机为主机, 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 以Delphi软件为开发平台。系统软件开发的主要功能模块有:原料管理、生产管理和质量追溯等。系统主界面如图三所示。

2.2 原料管理

原料管理模块设计了原料入库、原料出库等主要功能界面。

原料入库功能界面实现了原料系统入库、原料条形码标签、入库单制作和原料入库扫描等功能, 原料入库界面如图四所示, 程序流程图如图五所示。

原料出库实现了原料出库条形码扫描和原料出库数据库维护的功能, 原料出库界面如图六所示。

这些功能模块的数据操作采用的是应用广泛、操作简便的Microsoft Access2007数据库软件, 建立的主要数据库表有:原料检验项目表、添加剂规范表、配方表、原料检验表、生产计划表、原料库存和配料投料表、成品库存表等, 并对这些表的结构进行了设计。

2.3 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模块设计了生产计划、小料配料、投料控制等功能, 用于饲料生产过程的控制。

2.3.1 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模块用于制定生产计划和生成领料单, 操作界面如图七所示。生产计划表中的计划进度字段用于记录生产进度, 计划进度包括制定、领料、配料、投料、成品入库、成品出库和完成。

2.3.2 小料配料

饲料添加剂用量较少, 相对大宗原料需要更精确的称重, 小料配料模块用于对饲料小料进行称量, 记录称量过程, 并由此制作小料配料单。小料配料操作界面如图八所示。

2.3.3 投料控制

投料模块包括待投料明细查询和投料扫描等功能。对于未称重的原料, 扫描后还需要称重再记录扫描和称重结果。操作界面如图九所示。

2.4 质量追溯

质量追溯功能是通过产品质量追溯条形码查询产品整个生产过程中保存的信息, 包括的生产过程有成品出入库、生产计划、原料出入库、配料、投料、原料检验, 实现了对饲料生产过程的质量追溯。操作界面如图十所示。

质量追溯条码查询功能, 通过质量追溯条码可查询到产品批号、客户编号和出库日期, 通过产品批号可查询到配料投料编号和成品入库出库记录等, 通过配料投料编号可查询配料投料记录和工作计划编号, 通过工作计划编号可查询到工作计划, 通过工作计划可查询到领料单编号、配方编号等信息, 通过领料单编号可查询到领料单和原料出库信息, 通过原料出库信息可查询到原料批号, 通过原料批号可查询到原料检验结果, 从而实现产品的原料、生产过程和销售信息的可追溯性。

3 结束语

本文研究开发了一套饲料添加剂的安全使用及饲料质量追溯的软硬件系统, 可对饲料加工过程中饲料添加剂的安全使用进行科学的指导和控制, 并准确记录生产过程中添加剂的使用情况, 为饲料添加剂的安全使用和饲料质量安全追溯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摘要:本文应用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和条码技术对饲料原料、配方和生产过程加以控制, 建立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数据库, 确保产品配方中添加剂的用量符合相关法规, 准确控制和记录生产过程中各关键环节的相关信息, 实现对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及饲料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设计。

关键词: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质量追溯

参考文献

[1]李琴, 雷清锋, 罗新房.饲料中的重金属污染及其预防[J].中国畜禽种业, 2011, 7 (05) :108-109.

[2]郭洁, 张海荣.饲料添加剂中重金属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杂志, 2010, 29 (06) :98-100.

[3]李军国, 薛军富, 李俊, 等.饲料生产过程控制与质量追溯系统的建立[J].饲料工业, 2009, 30 (09) :55-57.

[4]徐波, 王顺喜, 朱高群, 等.条形码技术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J].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7, (11) :32-34.

[5]董红霞.畜禽饲料安全使用与监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9.

[6]方希修, 陈明, 孙攀峰.饲料添加剂[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5.

上一篇:素质拓展训练下一篇:高校工作中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