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热

2024-12-13

感冒发热(精选6篇)

感冒发热 篇1

感冒发热是感冒的临床表现之一。常伴随有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咽痛、全身不适等临床表现。临床上无相应的特效药, 主要是对症治疗。笔者于2007-2009年以刮痧及走罐法治疗感冒发热8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60例感冒发热患者均为门诊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男45例, 女35例;年龄6~65岁, <10岁4例, 10~18岁20例, 18~26岁44例, >26岁12例;病程<1d 36例, <2d 28例, 3~5d 13例, >5d 3例;体温<38℃ 21例, 38~39℃ 43例, 39~40℃ 14例, >40℃ 2例;中医分型:风寒型发热26例, 风热型发热15例, 暑湿型发热21例, 表寒里热型发热18例。对照组男43例, 女37例;年龄8~60岁, <10岁3例, 10~18岁21例, 18~26岁46例, >26岁10例;病程<1d 35例, <2d 30例, 3~5d 13例, >5d 2例;体温<38℃ 19例, 38~39℃ 45例, 39~40℃ 15例, >40℃ 1例;中医分型:风寒型发热28例, 风热型发热14例, 暑湿型发热22例, 表寒里热型发热16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体温、中医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 充分暴露背部, 医师立于患者左侧, 取脊柱两侧太阳膀胱经部用水牛角刮痧板刮痧。风寒型感冒用30%姜汁 (生姜汁30ml+开水70ml) 为介质;风热型感冒用薄荷液 (薄荷10g+开水50ml炮制, 10min后取出浸出液) 为介质;暑湿型感冒用藿香正气液为介质;表寒里热型感冒用大青叶液 (如薄荷液炮制法) 为介质。用中等力度刮拭背部两侧, 由上而下, 由内而外依次顺刮, 以刮拭部位出痧为宜。然后以真空罐吸于背部两侧皮肤沿两侧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反复推移, 每次反复推移3~5遍, 然后将罐停于大椎穴, 留罐10min后起罐。隔天治疗1次。注意事项: (1) 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 冬季注意防寒, 夏季应避免风扇直接吹刮痧部位。 (2) 妇女经期勿刮痧。 (3) 皮肤有疖疮、溃疡、瘢痕或有肿块的部位勿刮。 (4) 怕疼痛的患者可先热敷再行刮痧, 以减轻疼痛。 (5) 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 (淡糖盐水) , 并休息10~20min。 (6) 刮痧后30min内禁洗凉水澡。 (7) 刮痧不要强出痧。 (8) 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瘀斑未消退之前, 不宜在原处再进行刮痧, 再次刮痧时间以皮肤瘀斑消退为标准。 (9) 病情严重者, 要配合药物等综合治疗, 以免耽误病情。 (10) 推拉真空罐时, 用力要均匀, 快慢要一致。

1.2.2 对照组:给予口服速效感冒胶囊2粒, 每天3次;肌内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 每次2ml, 儿童酌减。并配合物理降温 (冷敷或酒精擦浴) 。

1.3 疗效标准 2组患者经过初次治疗后, 进行疗效分析。痊愈:体温降至正常范围不反复, 症状消失;有效:体温较治疗前降低>1℃但仍高于正常者, 症状减轻;未愈:体温无明显变化或有反复, 症状无减轻。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体温变化

治疗组开始降温时间为 (15.67±5.36 ) min, 停止治疗后, 体温无反复。 对照组开始降温时间为 (28.72±7.84) min, 但停止治疗数小时后体温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复, 需重复治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经过治疗后, 多数患者有头晕、嗜睡、食欲欠佳等不良反应。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

3 讨 论

感冒是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 引起肺卫功能失调而出现鼻塞、流涕、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1]。发热是感冒的临床表现之一。感冒的主要病因是风邪, “风为百病之长”, “风者百病之始也”, 随季节不同, 常兼挟风寒、风热而致病, 从而有风寒、风热、暑湿之区别。治疗感冒, 祛风逐邪, 应当从太阳膀胱经入手。中医认为感冒是表证, 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 背部为足太阳膀胱经分布的区域, 该经在背部内, 外两侧两条线从上往下循环。背部为阳, 风为阳邪, 易犯阳位。若风邪侵入, 当从其侵犯的部位着手治疗, 所以, 选择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分布区域行刮痧和走罐来治疗感冒。“刮痧”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 简便易行, 见效快且无不良反应。刮痧疗法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 是中医临床 (针灸、刮痧、按摩、拔罐) 四大特色技能之一。刮痧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 用特制的器具, 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 在体表进行相应的手法刮拭, 使局部皮肤出现潮红, 或红色, 紫红色, 暗红色的红斑等出痧变化而达到活血透痧, 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特色的非药物外治法[2]。刮痧疗法具有活血化瘀, 调血行气, 祛风止痛, 舒筋通络, 清热解毒, 开窍醒神, 健脾和胃等作用, 排出体内毒素, 增强机体免疫力, 达到既保健又治病的目的。大椎属督脉, 督脉主一身之阳气, 为“阳脉之海”, “督脉阳气不足易感外邪”, “泻阳火之有余”。大椎留罐调节了本经与六阳经经气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因本疗法具有简便, 实用, 疗效快捷, 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 在现在大力提倡人人注重保健的时代, 尤其值得推广。总之, 此疗法不失为保健, 防病, 治病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24-29.

[2]欧阳余敏.中医刮痧治病的原理[J].江西中医药, 2007, 38 (12) :62.

感冒发热 篇2

第一,少穿衣服,给孩子散热。 传统的观念就是孩子一发烧,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严严实实的,把汗“逼”出来,其实这是不对的。小孩在发烧时,会出现发抖的症状,父母会以为孩子发冷,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体温上升导致的痉挛。

第二,帮孩子物理降温,有以下常用方法:

1.头部冷湿敷:用20℃-30℃冷水浸湿软毛巾后稍挤压使不滴水,折好置于前额,每3-5分钟更换一次。

2.头部冰枕:将小冰块及少量水装入冰袋至半满,排出袋内空气,压紧袋口,无漏水后放置于枕部。

3.温水擦拭或温水浴: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的头、腋下、四肢或洗个温水澡,多擦洗皮肤,促进散热。

4.酒精擦浴:适用于高热降温。准备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

第三,补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随便吃药。高热时呼吸增快,出汗使机体丧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 发烧时应给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

感冒发热莫用糖皮质激素 篇3

答李某读者:

虽然病情演变不完全与地塞米松有关,但在感冒发烧时需要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即地塞米松,切莫将糖皮质激素看作是退热药。

发热本身是机体免疫防御反应的一种表现,只要体温不超过38.5℃,建议不必进行退热处理,更没有必要使用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如果那样去做,反而会因糖皮质激素抑制巨嗜细胞对抗原的吞噬与处理,减少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数,降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增加感染扩散和继发细菌感染的风险,使得病情加重,并发症增多。

当人感冒发烧时最需要做的事情是注意休息,多喝白开水与合理应用抗感冒药,不要轻易去打点滴,更不要随意使用糖皮质激素。尽管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暂时减轻发热、乏力、流涕等感冒症状,但它所具有的抗免疫作用会使得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下降,其弊大于利。

感冒发热 篇4

近年来, 我运用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此病, 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供临床各同仁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2008年至2010年门诊及住院小儿感冒发热患儿150例, 其中年龄最小6个月, 最大16岁;男74例, 女76例;发热1~2d 38例、3~4 d80例、5~7 d 24例、8~10d 8例。体温升高, 腋下温度在37度以上, 并持续数小时以上不退者, 或体温下降后, 又逐渐升高, 或伴有恶寒、寒战、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数等症。起病急, 一般在3日之内。病程较短, 约2周。具有相关脏腑为热所扰的功能紊乱症状, 如咳嗽、胸痛、喘息、泄泻等症。具有感受外邪、疫毒史。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单核细胞增加。X线检查肺部有炎性改变。临床诊断:小儿感冒发热。

1.2 纳入标准

150例均符合《儿科疾病诊断标准》[1]中“全国防治小儿感冒发热科研协作座谈会”制定的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1) 小儿感冒发热, WBC>14.1×109/L, N>0.85以上者。 (2) 小儿感冒发热伴有肺炎者。 (3) 小儿感冒发热伴腹泻、呕吐者。 (4) 小儿感冒发热伴有其他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

运用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处方:柴胡7~16g、葛根4~17g、黄芩5~13g、白芷4~6g、桔梗6~9g、生石膏9~18g、防风5~14g、羌活4~12g、白芍20g、炙甘草7g、金银花4~16g、连翘7~18g、生姜5~10g、大枣8~12g。表寒重, 恶寒发热加羌活、白芷祛风解肌;咳甚加白前、紫菀宣肺止咳;痰多加半夏、陈皮燥湿化痰;咳甚痰黄加黛蛤散、前胡清肺化痰;咽红肿甚加山豆根、土牛膝根清咽解毒;高热便秘加生大黄、全瓜蒌通腑泻热;热甚心烦加黄连、淡豆豉、栀子;泛恶呕吐加竹茹、半夏;汗出较甚者加生龙骨、糯稻根固表止汗;气虚明显者加党参、茯苓健脾益气;食欲不振者加陈皮、焦山楂运脾开胃;低热绵延者加白薇、银柴胡清其虚热;出汗过多加浮小麦、酸枣仁固表止汗;咽干干咳加天花粉、川贝母润肺止咳;潮热盗汗加地骨皮、五味子清热敛阴;寐少便干加酸枣仁、柏子仁安神润肠, 1剂/日, 3次/日, 水煎服。1岁以下水煎约80~100m L、1~3岁水煎约100~200m L、4~7岁水煎约200~300m L、8岁以上水煎约300~600m L。分3次服用。口服中药汤剂期间不使用其他药物。3d为1个疗程, 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3d内体温恢复正常, 舌微红、舌苔薄白。显效:3d内体温下降至37.5℃以下, 舌红减轻、舌苔白或黄较前变薄。有效:3d内体温波动在37.5~38.5℃之间, 舌红、舌苔白或黄厚。

2.2 结果

治愈:87例 (其中24h内体温恢复正常27例) 。显效:34例。有效:21例, 无效:8例。治愈率58%, 显效率22.6%, 有效率14%, 无效率5.3%, 总有效率94.7%。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性, 7岁。发热, 体温:39.1℃, 恶风, 有汗, 头痛, 鼻塞流脓涕, 喷嚏, 咳嗽, 痰黄粘, 咽红肿, 口干而渴, 舌质红, 苔薄黄, 脉浮数。血常规检查:白细胞9.8×109/L, 淋巴细胞0.13, 单核细胞0.04, 中性粒细胞0.78。诊断:感冒发热。处方:柴胡12g、葛根15g、黄芩6g、桔梗4g、生石膏10g、防风11g、白芷4g、白芍20g、炙甘草7g、金银花6g、连翘5g、射干4g, 前胡5g、白前5g, 桂枝7g、大枣15g, 牡丹皮5g、赤芍4g, 共3剂, 1剂/日, 水煎服, 每剂煎300m L, 分3次服用。服药第2天体温36.8℃, 第3天复诊, 体温正常, 伴有微汗出、略咳, 痰少、饮食尚可、大便偏稀, 给予调理脾胃之剂:处方:党参5g、乌梅15g、葛根10g、石斛15g、升麻10g、诃子10g、黑豆15g、鸡内金6g、白前5g、山楂10g, 3剂, 水煎服, 以善其后。嘱其父母避风寒, 适寒温, 适当增减衣物, 勿过饱。

4 讨论

柴葛解肌汤载于《伤寒六书》, 主要功效为发汗利水, 解肌清热。主治:三阳合病, 头痛发热, 心烦不眠, 嗌干耳聋, 恶寒无汗, 三阳证同见者。小儿感冒发热风寒, 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 身热增盛;目疼鼻干, 眼眶痛, 舌苔薄黄, 脉浮微洪者。陶华制此方以代葛根汤, 不知葛根汤, 只是太阳阳明药, 而此方君柴胡, 则是又治少阳也, 用之于太阳阳明合病不合也, 若用之以治三阳合病, 表里轻邪者, 无不效也, 仲景于三阳合病, 用白虎汤主之者, 因热甚也, 曰汗之则谵语遗尿, 下之则额汗厥逆, 正示人惟宜以和解立法, 不可轻于汗下也, 此方得之葛根白芷, 解阳明正病之邪, 羌活解太阳不尽之邪, 柴胡解少阳初入之邪, 佐膏芩治诸经热, 而专意在清阳明, 佐芍药敛诸散药而不令过汗, 桔梗载诸药上行三阳, 甘草和诸药通调表里, 施于病在三阳, 以意增减, 未有不愈者也, 若渴引饮者, 倍石膏加栝蒌根, 以清热而生津也, 若恶寒甚无汗, 减石膏黄芩加麻黄, 春夏重加之, 以发太阳之寒, 若有汗者, 加桂枝以解太阳之风, 无不可也。治三阳合病, 风邪外客, 表不解而里有热者。故以柴胡解少阳之表, 葛根、白芷解阳明之表, 羌活解太阳之表, 如是则表邪无容足之地矣。然表邪盛者, 内必郁而为热, 热则必伤阴, 故以石膏、黄芩清其热, 芍药、甘草护其阴。桔梗能升能降, 可导可宣, 使内外不留余蕴耳。用姜、枣者, 亦不过藉其和营卫, 致律液, 通表里, 而邪去正安也。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 感冒发热经常伴有咳嗽, 加前胡、白胡以加强止咳之力。感冒发热的基本治疗原则为疏风解表清热。发汗不宜太过, 以免耗损津液。小儿发热容易寒从热化, 或热为寒闭, 形成寒热夹杂之证, 单用辛凉汗出不透, 单用辛温恐助热化火, 常取辛凉辛温并用。小儿感冒发热若单用解表法易汗出后复热, 应据证情合用清热解毒、清暑化湿、化痰消食、镇惊熄风等治法。体质虚弱者不宜过于发表, 或采用扶正解表法。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应在小儿感冒发热之后及时调理, 改善体质, 增强免疫力。

参考文献

感冒发热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小儿感冒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小儿感冒发热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7例,女性43例,年龄在1至6岁之间,平均年龄(3.2±1.1)岁;发病时间不超过24小时者49例,25至48小时之间者31例;发热温度在38至39摄氏度之间者50例,超过39摄氏度者30例。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人数、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小儿感冒发热患者采取双黄连口服液(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毫升/支,国药准字Z10920053)治疗。对于不满3岁的儿童来说,10ml/次,3次/d,口服;对于3岁及以上的儿童来说,15ml/次,3次/d,口服。

观察组小儿感冒发热患者实行复方小儿退热栓(武汉健民大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克/粒,国药准字Z20044417)治疗。对于不满3岁的儿童来说,1粒/次,1次/d,直肠给药;对于3岁及以上儿童来说,1粒/次,2次/d,直肠给药。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三天。治疗前后对所有小儿感冒发热患者进行体温测量和记录,并对患者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1.3 疗效判定标准

对患者治疗后腹痛、大便性状、腹泻等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患者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分为四个等级:治愈、显效、好转及无效。

治愈:服用48小时小儿感冒发热患者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温降到正常值并保持稳定,理化指标正常;

显效:服药48小时小儿感冒发热患者发热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温降到正常值并保持稳定,理化指标基本正常;

好转:服药48至72小时间小儿患者发热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体温降到正常值,理化指标有所改善;

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温及理化指标均无变化,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综合比较

观察组中治愈12例,治愈率为30%;显效16例,显效率为40%,好转10例,好转率为25%,总满意率为95%;对照组治愈9例,治愈率为22.5%,显效13例,显效率32.5%,好转11例,好转率为27.5%,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退烧效果情况见表2

观察组退烧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中1例患者出现腹泻等症状,经调整后好转。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小儿感冒发热并不是简单的感冒引起,而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儿童若不小心受凉会让小儿抵抗力下降,更易受到细菌、病毒等入侵感染,从而引发感冒发热。发热一般而言是人体患病后有益反应,若体温在39.5度以下可不急于退热,但一旦超过就要及时治疗[3]。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能会威胁到小儿性命。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目前小儿感冒发热主要治疗方法是以中药为主,西药为辅。复方小儿退热栓作为小儿感冒发热治疗的重要手段,其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板蓝根浸膏粉及人工牛黄等,有利咽解毒、解热镇痛、祛痰定惊等功效,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等症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对乙酰氨基酚的主要功效是退热、解毒定惊、解热等;板蓝根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等;人工牛黄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等。这三种药物成分有机结合起来,能成分发挥其解热镇痛、祛痰定惊、利咽解毒等作用。此外,将复方小儿退热栓通过直肠给药的方式治疗小儿感冒发热效果更佳。主要是因为该方式可以让药物长时间在小儿患者体内直肠中停留,使药物更好的被直肠粘膜吸收,充分发挥其功效。同时该种方式可避免肝脏对药物首过效应,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相关临床统计表明复方小儿退热栓采取直肠给药生物利用度比口服高5至9倍,血浓度为一般口服药物的3至10倍[4]。

陈凤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感冒发热症效果分析》一文中采取的是复方小儿退热栓与双黄连口服液对比治疗观察,前者为观察组,后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9%。表明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效果显著[5]。此外,很多研究都表明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效果更佳,且安全性高。

本研究对我院小儿感冒发热患者采取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观察组中治愈率为30%,比对照组高7.5%;显效率为40%,比对照组高7.5%;总有效率为95%,比对照组高12.5%。由此可见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比双黄连口服液有效率高,效果更显著。同时两组患者连续治疗三天后,观察组小儿患者退热率为95%,对照组退热率为82.5%,且观察组在12小时内、12至24小时内退热人数比对照组多,可见复方小儿退热栓退热效果更佳。此外,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上述结论除了与复方小儿退热栓的药物成分有关外,还与该药物服药方式有关。本研究中复方小儿退热栓采取的是直肠给药方式,能有效避免肝脏对药物的首过效应,提高生物利用度,同时避免服用双黄连口服液可能引起消化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安全可靠。这与陈风等人研究结果相一致。

总而言之,复方小儿退热栓通过直肠给药的方式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症状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的提高小儿感冒发热治愈率及退热率,而且临床不良反应小,大大提高了药物临床使用安全性,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利用。

参考文献

[1]陈玲,李蕾.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02):159-160.

[2]郭玉喜.探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215-216.

[3]吴晓琴,陶小华,邹琳.双氯芬酸钠栓与复方小儿退热栓退热效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12(05):45-45.

[4]徐银华,金海波.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保健营养,2013(01):331-332.

感冒发热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感冒发热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3例, 男24例, 女19例, 年龄9个月~6岁, 平均年龄 (3.1±0.5) 岁;对照组43例, 男25例, 女18例, 年龄9个月~5岁, 平均年龄 (3.2±0.7) 岁。2组患儿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 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疾病诊断标准者;体温≥38℃者;对本研究药物无过敏史者。排除标准: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就诊前服用其他抗感冒药物者;不能配合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 多饮水, 补充维生素, 给予对乙酰氨基酚, 250 mg/次, 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洛芬缓释液30 mg/kg/次, 口服。2组均以3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儿治疗后热退时间及症状完全消失时间, 同时观察2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并作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2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与症状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患儿对比明显较短,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 对照组为9.30%,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见表2。

3 讨论

小儿感冒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疾病之一, 发热是主要症状, 数据显示[2], 有2%~5%的患儿因体温无法有效控制, 导致高热惊厥, 影响患儿健康及生长发育。有研究发现[3], 由于病原体内毒素刺激, 患儿体内致热原被中性粒细胞释放, 合成的PG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造成体温升高。治疗需以控制体温为主, 缓解症状, 减轻患儿痛苦。

布洛芬缓释液是非甾体类抗炎药, 具有镇静、解热、抗炎效果。有学者研究发现, 将布洛芬缓释液应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感染所引起发热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 (P<0.05) , 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 表明布洛芬缓释液对小儿感冒发热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小儿感冒发热主要为呼吸道感染所致, 因此, 治疗需要以抗炎、解热为主, 布洛芬缓释液具有显著抗炎作用, 通过直接作用于病灶, 能快速减轻症状;其为缓释剂型, 可在体内缓慢释放, 与蛋白结合率达99%以上, 可经肝脏代谢, 从尿液内排出;另一方面, 布洛芬缓释液联合常规治疗, 可减少对乙酰氨基酚服用剂量, 预防肝肾功能损伤。本研究中, 2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无明显差异 (P>0.05) 。

综上所述, 对于小儿感冒发热应用布洛芬缓释液联合常规疗法进行治疗, 退热效果显著, 安全性高, 利于患儿预后, 且能被大多数家长所接受,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感冒发热采用布洛芬缓释液联合常规疗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感冒发热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洛芬缓释液治疗, 观察2组患儿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与症状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患儿对比明显较短,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 对照组为9.30%,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布洛芬缓释液配合常规疗法治疗小儿感冒发热, 疗效确切, 安全性高, 能有效缩短症状改善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感冒发热,常规方法,布洛芬缓释液,疗效

参考文献

[1]陈玲, 李蕾.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 (2) :159-160.

[2]徐银华, 金海波.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1) :331-332.

【感冒发热】推荐阅读:

急性发热07-17

发热疾病10-16

发热患者06-02

电机发热06-23

设备发热07-23

长期发热08-17

发热病人08-31

发热故障09-14

发热问题12-26

电气发热01-08

上一篇:三柱理论下一篇:通心络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