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建筑(共12篇)
土楼建筑 篇1
1. 概述
经实地调研发现,徽州地区除存在大量众所周知的粉墙黛瓦的马头墙建筑外,还存在着一批鲜为人知的生土建筑,主要分布在歙县等地,其中保存最为完好首属歙县阳产村,因此本文选择以阳产村为例进行研究分析。
阳产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为郑姓居地,据传郑姓于宋时由歙北迁移定潭,后迁阳产, 为郑半洲再能公之后。郑公守猎到阳产,跟随猎犬卧于阳产山凹,郑公见其四面环山,山泉清澈,古木参天,经几番审视,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决心迁移定居阳产。
阳产村位于安徽省歙县深渡镇, 东经118° 39′ 48″,北纬29° 52′ 23″,距离深渡镇6公里,临近新安江,所在位置属于千岛湖黄金旅游线,是黄山百佳摄影点之一。由于土楼地势较高,交通不便,数百年来,村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石铺路,取土砌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渴饮山泉,饿食五谷,流年之中,形成了鳞次栉比、 错落有致、质朴壮观的土楼群。
2. 典型特征
坐落于群山怀抱的阳产土楼(图1),宛如一座座从大地中生长出来的一样,迎着日光和雨露, 在山间昂首矗立。无论是那坚实的基础,还是那泛黄的墙面,抑或是那一簇簇的黑瓦屋面,从上到下, 由里而外,处处都散发别样的风采,让人流连忘返。 之所以形成这般景象,首先是地形方面的限制。阳产土楼地处大山深处,整村位于山坡之上,建筑用地极其紧张,然而村民发挥聪明才智,因地制宜, 依山就势,开山取土,平整场地,化不利为有利, 巧妙的解决了地形缺陷。其次,“风水之说,徽人尤重”。阳产村也不例外,无论从村落选址讲究地形, 还是从土楼依山就势讲究“负阴抱阳”,保证建筑良好的朝向,都是村民对风水极为讲究的体现。
2.1平面
徽州村落选址多依山傍水,讲究前低后高,地势平坦,以利营建;而阳产土楼则不然,地处半山之间,远远望之,犹如山花一样布满山间。因此, 其平面多呈现出山地建筑的特征。
2.1.1平面紧凑
阳产土楼平面形制多采用紧凑的“一堂两室” 式“一字型”平面。徽州传统观念中,凡是正式建筑, 不营造单间和偶数间的独立家屋[1],因此“一堂两室” 为土楼基本平面形制。与传统“天井式“徽州建筑相同的是阳产土楼设有厅堂、厢房、楼梯,却少了天井及门廊。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阳产土楼功能齐全。 厅堂一般多为家庭聚会议事的空间,兼做餐厅,是现代“客厅”与“餐厅”的合并空间。厅堂东西两侧为厢房,东厢房为“上房”,多为父母、长辈居住, 西厢则改做厨房及存储空间。因用地紧张,一般多为二层楼居,二楼生活用房多居中布置,两侧空间多用作储物间等。楼梯大多数布置在厅堂的主屏风墙(又名太师壁)的后方,其木楼梯的坡度较陡, 多为40°至60°。
阳产土楼的三开间平面形制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的共性,鉴于其所处地势险峻,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等现实原因,采用这种方正的平面形式更易于营造和分隔,方便家具的陈设布置,相对来说也更节省材料。
2.1.2横向组合
阳产土楼中的家族往往“隔而不离”[2],单栋宅居的建筑模式能方便地左右联接,横向生长。兄弟之间、叔伯之间、同宗家族之间的宅居可直接拼接。与传统“天井式”徽州建筑不同,土楼没有天井作为连接点,建筑只能左右横向加建,而前后纵向组合只能依靠巷道,又因为土楼受前后地形高差较大,因此呈现出前后层层跌落的建筑形象。
2.2造型
与“天井式”徽州建筑的粉墙黛瓦不同,阳产土楼外墙面多为土黄色,上部为小青瓦所覆盖的屋面,下部为灰色青石所砌的基础。立面为规整的三段式,以大门中线为轴,呈中心对称布置。
2.2.1就地取材
阳产土楼建筑用材主要有土、木、石、竹,材料多为就地取材。土楼多以青石筑基,开山取土, 夯筑成墙,伐木建梁,采竹为筋。这种选材方式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第一,地理因素。阳产村山高路远,进村之道绵延曲折,交通运输极为不便;第二,经济因素。阳产村属于典型的农耕型村落,世代多以务农为主要经济来源,加之周围土地资源匮乏,人均占有量少,家庭经济实力较弱。
2.2.2色彩明快
阳产土楼的色彩组合从上到下依次为黑、土黄、 青灰(图3),色彩明快,对比鲜明,与青山绿树掩映生辉。土楼以土黄色为主,少量白色点缀其间。屋面多为悬山双坡形式,上覆黑色小青瓦。土楼下部为典型的青石基础,颜色随天气发生变化, 天晴时多为青灰,雨淋后发黑。阳产土楼色彩多为材料自身固有色,给人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面对世间沧桑的“出世”感觉。与传统“天井式”徽州建筑依靠黑白灰的淡雅色彩与环境融为一体不同,阳产土楼依靠其天然的材质色彩与周边环境取得了“天人合一”的完美和谐。
2.2.3装饰简洁
徽州传统建筑讲就雕梁画栋,重要部位多施淡彩, 其中更有“千金门头四两屋”的俗语[3],尤其重视住宅“门面”。与传统徽州建筑重视装饰不同,阳产土楼整体风格较为简洁,大门也较为朴素。大门多有一圈条石围合成门套,内设一双门扇。部分门洞与墙面并不水平,而是成一定角度,这是因为在分析“门” 之概念时,还要关注“门道”,即门与道之间存在着方向、序列、定位[4],有钱人家会在门头和两侧加上字匾和对联,形成一个具有文化意义的“门”。土楼大门的另一特点是大门之上多设有窗洞,相当于现在的亮子,与大门上下距离较近时多交错布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泥墙开裂。
2.2.4开窗讲究
相较于传统“天井式”徽州建筑窗子的较小, 土楼开窗显得较大且更讲究。窗子一般以大门中线为轴两侧对称布置,一层窗子显著大于二、三层, 部分作错位布置,这种设置方式一是因为土楼为“一字型”平面,中间不设置天井,窗子较大有利于直接对外采光;二是功能不同,一层多为公共活动空间,需要开敞明亮,而二层多为私密生活区域,对采光要求不高;三是结构需要,对于泥墙体而言, 门窗洞口越小越少越好,这样才可以保证其墙体的耐压强度,减少墙体开裂的几率,延长墙体寿命。
2.2.5板筑泥墙
阳产土楼以泥墙为主,属于使用板模夯筑的板筑墙。墙体用黏土、石子以6:4的比例混合土置于墙模内逐层夯筑而成,宽约300 ㎜。有的泥墙在夯筑中隔层和转角处加竹篾、木条以增强墙体整体性, 有的夯筑后内外均不作任何修饰处理,有的外部不作处理而内部作修饰处理,有的内外都作同样的处理。这种墙面不仅能遮风挡雨,而且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冬暖夏凉。
2.2.6悬山屋面
与传统“天井式”徽州建筑的硬山屋面不同, 阳产土楼屋面则是双坡悬山屋面,不设马头墙。高处俯瞰,屋面少了线性元素的点缀,却与环境显得更融为一体。采用这种屋面是因为悬山屋面自身优势明显,这种形式不仅利于通风排水,而且考虑到屋顶铺砌材料的就地取材,易于加工和替换,因此多用黏土烧制的小青瓦铺盖。深灰色青瓦在冬天可以吸收更多的阳光,并将其辐射到房间内部以取暖保温,提升房间的温度,达到生态节能的目的。
2.3空间高效
阳产土楼将空间利用也发挥到了极致(图4)。 首先体现在村落布局紧凑上,土楼单体平面较小且多为两三层楼居,或横向直接拼接,或通过窄巷纵向跌落组合,建筑空间利用率极大提高;其次,垂直晒场。土楼大门亮子之上和二层窗台之下,沿墙面从左至右每隔1.5米左右设置一根长约20厘米的木棍,上下为两排,当地说法是为了晾晒秋收后的谷物,俗曰“晒秋”。这样的处理手法主要受制于建筑宅基地面积较小,场地严重不足的现实。最后,结合地势的基础空间利用。鉴于阳产土楼地形前后不平,但基础空间高度不足一层,且阴冷潮湿, 不利居住,故而作为家畜饲养和杂物储存空间,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不利空间。
2.4承重结构
与传统“天井式”徽州建筑多采用木结构承重的结构形式不同,阳产土楼采用的结构体系有两种,一是木结构承重,外围护结构为夯土墙或土坯墙,木结构体系保证了建筑所需的整体稳定性,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另一种则为夯土墙或土坯墙直接承重的结构形式。墙体直接承重不仅满足结构需求,而且可以节省木材。比较而言,木结构体系比泥墙承重体系具有更好的整体性,但造价也相对较高。总体来说, 两种结构体系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很好的热工性能,冬暖夏凉,保温节能。
3. 结语
以阳产村为代表的徽州土楼,是徽州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典型特征充分体现了徽州建筑文化的多样性。目前,国内外研究多集中于粉墙黛瓦的马头墙建筑,针对徽州土楼的研究甚少,以至于人们对于徽州土楼的认知多停留在一些摄影作品中,因此如何保护徽州土楼,传承徽州土楼文化, 丰富徽州建筑文化内涵,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土楼建筑 篇2
2. 画中家园,客家故里。
3. 建筑明珠,画中家园。
4. 建筑明珠,温馨家园。
5. 建筑奇观,温情家园。
6. 建筑神话,精彩生活。
7. 锦绣中华之福建永定楼。
8. 客楼风情,度假桃源。
9. 客楼文化,源远流长。
10. 客乡秘境,发现之旅。
11. 客乡秘境,发现之旅。
12. 浪漫土楼游,温馨永定情。
13. 了解客家楼,走进永定来。
14. 临水土楼,向阳客家。
土楼建筑雕刻装饰艺术考究 篇3
【关键词】福建土楼;建筑;雕刻装饰艺术
雕刻艺术成就了伟大的“诗意”建筑,哥特式建筑风格以墙面雕刻、壁龛中数以百计的雕像及建筑背面优美的雕刻成就了建筑的信仰。“人需衣裳树要皮”的中国谚语也很形象地说明了建筑装饰作为建筑一部分的不可或缺性。质言之,建筑是需要装饰的,雕刻装饰艺术不但是艺术的形象表达和人们的审美表现,也是承载了人们一定信仰、人生态度、人生观念的特定符号。福建土楼装饰雕刻正是这种集艺术表达、审美功效和符号表达于一体的活例。
土楼民居建筑文化,作为客家文化重要组成之一部分,依附民居建筑体系之雕刻、装饰艺术,在福建客家居住区位的自然环境、文化思想、经济优势等因素的交叉作用下,彰显其独特的区域文化、人文内涵特征。土楼集中区的福建西部的地脉、人脉、文脉,现存的那些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往往融入了客家传统图腾膜拜和祈福的吉祥纹样的民居雕刻载体、装饰类型,包括砖雕、石雕、木雕等等,及其背后所反映的雕刻技艺、传统艺术形式、文化特征和内涵,是客家人迁徙后形成的边区(如左图示福建客家人居位置图)文化和中原文化长期融容化合的集中反映。客家文化突出地表现在福建永定土楼这一物质载体和其所蕴含的建筑、雕刻、人文文化之中,发掘当时当地的民间技艺和文化艺术是发掘地方文化遗产的切入点,进而将具有地域特色、历史见证、文化特质物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本土保护的、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民族建筑雕刻的装饰艺术传承发扬具有重大意义。
永定客家土楼的雕刻装饰极富魅力,华丽典雅,细腻精致,点缀于土楼的公共部位或显见之处。民间艺匠经常采用如意斗拱和漆金木雕装饰,多施与殿堂、牌坊、门楼等处。土楼的砖雕、石雕、木雕,彩绘等各具特色,使土楼在展示雄浑外表的同时又展现出其精微的文化内涵。
一、石柱与石雕
永定土楼精工细致的石雕饰物,大多位于门厅等处,所费不赀。位于湖坑洪坑的振福楼、振成楼等土楼的大门、中厅等处,大都施用的花岗岩材质门框和柱廊,工艺精巧,精美图案着于其中,祖先对家国的美好寄托多镌刻其上。正如有学者言:“从中国古代建筑遗迹上可以看出,梁、柱除了具有其自身的结构功能作用之外,也从来都是用来装饰建筑的,同时还有另一个共性,那就是梁、柱都是本身首先被装饰起来。”
振成楼之大厅前的中石柱镌:“振乃家声,好就孝弟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后厅柱镌刻:“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楼西过道之石柱刻字为:“振刷精神、担当宇轴;成些事业、垂裕后昆。”振福楼之大门门楣上方刻字为:“振衣千仞,福履万年。横批:景星庆云”中厅前向的石柱镌刻楹联为:“振其家声,忻翰麟趾祥呈,凤毛德备;福君门祚,定卜鸿畴嘉锡,燕寝香凝。这些石刻鲜明地反映了根在中原的客家人耕读传家、报效国家的儒家传统土楼彰显的人生追求、道德理想,可以体察出源远流长之中华传统文化对山野偏偶的润泽。湖坑南中村环极楼的门柱上方阴刻而成两个大字,着以严肃的青色,古朴典雅,庄严厚重;用作辟邪、寓意吉祥的石鼓(门枕石)、抱鼓石端立于门侧柱旁。柱础上一般都雕有寓意深刻的浮雕,湖坑振福楼之中厅柱砖镌刻的浮雕,圆刀工艺雕磨之光滑雅致、生动;中厅后向镂雕有人物、花鸟的门扇,已毁,但据说栩栩如生。抚市新民村的永豪楼以及永隆昌的福盛楼,他们的下厅天井两边,各立一个精致的石柱石条构成的花架,花架上置着大理石质的花盒,将天井点缀的古朴典雅。楼内的石板雕刻,精妙绝伦,门扇上题写的“加冕”、“晋禄”等吉祥词,遒劲有力,窗棂雕琢十分完美。尤其是外大门的一对石狮子造型精美,威风八面。用圆雕形式雕刻于门柱上的鲜花凤凰也古朴淳厚。
二、木构、木雕
木雕多施于轩、门罩、隔扇、门窗,厅堂门上方的襻间等处,雕饰纹饰,繁富多彩,皆不重样。土楼内屏门的各色木雕各具特色,在主厅堂屏门上方,用多漆金木雕。振成楼楼后的厅堂两侧,以木雕雕饰手法,镌刻一幅对联:“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赞叹楼主修养境界的同时,观者也被镌永的木刻艺术所折服。承启楼内珍藏的艺术珍品——楠木寿屏,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为承启楼创建者江集成的次子——江建镛京城尚书,在其七旬大寿寿辰时,为大学士所赠。该寿屏由12块楠木板连接组成,寿屏近15.03平方米的雕饰面积,寿屏正面中间处雕刻《郭子仪拜寿图》图饰,寿屏上下雕有《二十四孝图》以及《四季图》图饰,上至三公九卿、文武百官,下至凡夫俗子、平民百姓,凡187人,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如此高超精湛的雕刻工艺、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令人屏息敛气,叹为观止。
土楼木雕也广泛施于改建筑的木构件上,各构件雕有飞鹤、卧狮、松苞、莲花等等。下洋霞村的永康楼,门厅左右挑梁、副梁间雕刻的卧狮图饰,安静温顺;屋脊瓜柱(俗称:木瓜骑筒)与梁架间以及梁柱交接处等,都有镂空雕饰饰物镶嵌于其间;立柱旁悬柱下端,并雕刻着莲花座。湖坑西片的振福楼的内环中厅梁间,雕刻着工艺精绝的镂空莲花,样式变化多端。有的雕饰不仅浓墨重彩,而且更显鲜艳夺目;湖坑镇洪坑的奎聚土楼,中厅雕饰的梁饰,色彩明丽、鲜艳夺目;下洋富川的荣禄第大厅,雕镂着飞禽的台、柱饰、龙凤以及各色花木,各具神态,活灵活现。福裕楼如意斗拱装饰的木雕门楼,气度轩昂、恢弘堂皇。明清以前的土楼木雕在建筑形式和内容都较简单(如明代的福裕楼等)。如二进厢房的门窗隔扇,施用透雕等较复的瓶花图案雕饰工艺,该种雕饰寓意客家人的住居平安文化理念。在清代,风窗很普遍,雕刻工艺渐趋成熟圆通,雕工细腻,雕刻精美,木雕工艺更显精细,如奎聚楼、福裕楼的木雕,皆为上乘优秀之作,很多装饰建筑图案,都是取材于《水浒传》、《三国演义》、《西厢记》等内容,甚至鲜有田园风情类、海洋水族类饰物内容,诸如“金龟葫芦”、“鸣蝉苦瓜”、“松鼠南瓜”、“蝴蝶葡萄”,以及“螃蟹与水草”等等,质感强烈,活灵活现。
nlc202309011602
三、泥雕与彩塑
大型土楼采用的雕饰形式都有泥塑、彩塑两种样式。有些楼门上方,雕饰有用阳文或者阴文命名的灰浆塑门牌、楼名,楼门周边塑有飞幅、彩蝶以及花草等装饰饰物。屋脊两端雕饰着祗吻高翘的装饰图案,垂脊下端雕饰了瑞兽匍匐式样。土楼瓦口流翠、檐牙高啄,屋脊等处雕饰的彩塑,富丽鲜艳、富贵堂皇。雕刻精美的泥塑、彩塑,给凝重的土楼添加了活泼的生动的光彩。如福裕楼中厅,两边堂屋屋脊雕刻的泥塑动物图案,形态生动、逼真;福裕楼中堂、前堂屋脊,镶嵌的漏光琉璃图案,给土楼暗淡单调增添光彩。高坡福陵裕隆楼的屋脊,雕饰的雕龙塑凤,以及众多的戏文典故彩塑,色彩明丽鲜活。奎聚楼的屋脊、墙壁间,雕饰的彩塑题材广泛、形式琳琅面目、内容丰富多彩,这种彩塑以胶泥作为坯,将五彩以及粘贴的各色瓷片作为装饰艺术品形式,采用民间砖雕艺术形式,在该土楼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该土楼里壁画、书法等墙饰雕饰技术也十分讲究。土楼中的书法、壁画等艺术,极大地增强了该土楼的工艺文化概念。湖坑洪坑村的富裕楼,新南村的衍香楼,外门两侧均雕饰着壁画,壁画的线条景物鲜明、流畅,代表景物有梅兰、竹、菊等等样式。福裕楼的前厅两边墙上的“渔翁钓学”泛舟中流壁画、书法,则体现在土楼的门前楹联之中,而且大多出自名家书写,字体大方、道劲,体现了浓郁的土楼人文气息。大多数土楼,除楼门的大门对联外,其余楼中大厅等处的对,均联施用石刻以及木刻技术,雕饰书法精湛美绝。湖坑洪坑奎聚楼的楼中厅门,楼前两侧分隔墙雕饰的砖雕饰物,以及湖坑南中环极楼门厅前的天井两侧隔墙,均用直径1米有余的圆形图案,采用青砖砖雕雕饰,这些墙上雕饰物,各个别出心裁、内容丰富、花样繁多。有的土楼墙饰还珍藏着雕饰花屏图案,这些花屏雕饰以祝福土楼落成、恭贺土楼主寿辰等雕饰寓意,雕工精良、图案生动、古朴而且美观。
四、其它雕刻雕花
此外,大型土楼随处可见用蓝绿等颜色的琉璃花格镶嵌的屏风、栏杆和漏窗等等。有的土楼雕饰,极具个性、特色鲜明,如古竹五实楼的镇煞雕塑——衔剑狮头,式样威风、形态生动;洪坑的振成楼,内环二层之铸铁雕花栏杆,雕饰典雅、高贵;抚市新民的永豪楼、以及下洋霞村的永康楼,天井均用规格石板雕饰的各色图案,形态看似粗旷豪放,但不失优雅。这些艺术精品为土楼增光添彩,是客家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五、小结
客家先民们借助建筑雕刻装饰艺术,表现土楼的传统文化观念、人生理想和以及道德追求,他们不满足于用单一的建筑规模建造土楼,而是广取各种材质,巧夺天工的施建、装饰土楼,并将人文、自然理念,雕融于土楼的砖石木土、厅堂门柱之中,创造出土楼精湛的民间雕刻技艺、传统祈福文化的理念,使得家国思想情怀得以传承弘扬,迷失的心灵得以栖止,漂泊异乡者有所牵系,生活愿景以及人心灵追求得到释放。他们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对大自然的体悟,将鹿、龙、鹤、龟、狮、凤、鸳鸯,以及梅、松、兰、柏、桃、竹、荷、菊等动植物元素,作为装饰土楼建筑的重要雕饰题材,并以此表达自己特有的土楼文化内涵以及价值取向,堪称土楼建筑之经典。我们也从这些土楼深宅大院之一段花墙、一堵影壁、一扇门窗,甚至一方石雕、一面墀头、一片泥塑中,可以了解客家人民深邃的智慧、犀睿的创造力。置身于福建土楼建筑之中,浸淫土楼雕刻装饰艺术文化之间,我们每个人都如久别返乡的游子,归属感代替了乡愁,我们享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华夏文明的启迪。
土楼建筑 篇4
福建永定的客家土楼就是我曾经零距离感触过的众多特别建筑之一,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客家土楼所彰显出的三位一体功能:既有旅游的看点,也有建筑的特点,更有文化的亮点。
那是个梅雨天,我们乘车从厦门前往永定,虽然淅淅沥沥的雨水形成了一层薄薄的雾霭,但放眼眺望,或近或远处不断有风格相似、形式各异的特色建筑跃入眼帘,令我神往;而当我们真的走进以振成楼为代表的一座座神秘而历经沧桑的客家土楼时,仿佛站在了闽西文化的艺术橱窗里,让我陶醉。
感触一:作为一个有看点的旅游景区,客家土楼被视为闽西文化旅游目的地。
出行或旅游的经验告诉我,一般而言,一个地方必有一个或多个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色之物或特色之地,值得买的是“土特产”,值得看的是“旅游目的地”,而特色之地又必有特色之物,特色之物所在地必是特色之地,特色之物是客体,特色之地就是载体。在闽西,这个客体便是客家土楼,这个载体则是客家土楼所在的区域。
其实,客家土楼并非特指某一处或某几处的土楼,而是分布在客家居住区域众多的别具特色的民居建筑群的统称。相比之下,在闽西龙岩地区,特别是在永定的土楼尤其具有代表性。据说,仅永定县就有圆楼360多座,方楼4000余座,简直是一个没有大门的土楼博物馆。诸如“土楼王子”振成楼、“土楼之王”承启楼、“布达拉宫式”奎聚楼、“府第式”福裕楼、“最大方楼”遗经楼、“古朴方楼”光裕楼、“秀丽商庄”振福楼、“防震巨堡”环极楼,还有“袖珍土楼”如升楼等等,圆楼的宏大,方楼的罗列,多姿多彩,不胜枚举。
那天,我们在闽西观光看楼往返行车近十个小时,沿途的客家土楼令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些客家土楼或散布于青翠山林之中,或群居在田园绿水之野,犹如繁星点缀在大自然的天空里,仿佛星座游离在浩瀚的宇宙中。在我的专业视角里,建筑是一种艺术,建筑群则是一种文化;而在像我一样的游客心中,无论来自何方,只要走进闽西绵延的群山,客家土楼就必定会跃入眼帘,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刺激你的感官,震撼你的心灵。
我深信,凡去闽西旅游者十之八九是冲着客家土楼去的,不是么?我们日行千里不也是为了一睹闽西客家土楼的风采吗?
感触二:作为一个有特点的建筑群体,客家土楼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
永定客家土楼是举世无双、神奇无比的民居建筑奇葩,在中华传统古民居建筑中以其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结构精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而独树一帜。
应该说,去土楼参观的人们,很少有错过洪坑村“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景区”的,因为,这里是浓缩了永定客家土楼的博物馆,除了最负盛名的振成楼外,还聚集了数十座特征各异的土楼。
我们走进景区,沿溪而上,只能是有选择性、有目的地参观,但见各式土楼总与绿水青山、农田翠竹和水车拱桥相应成趣而伫立,尤觉错落有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无论哪座土楼也都没空闲着,至今不仅是供游人观赏,而且仍是客家人聚居之所。因此,客家土楼所保留的中原遗风、所承载的乡土气息灵性犹存,民俗、民情、民风依旧纷呈。
此次不远千里去观赏客家土楼,理当视之为建筑标本,需要里里外外、仔仔细细研读一番,收获不小,不仅验证了曾经在课本里学过的理性知识,而且加深了与之相关的感性认识,并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录:
从土楼的生存环境看,这里清澈的溪流,逶迤的青山,古老的村道,厚实的土墙,各异的外形,着实勾勒出了一幅超越了传统与自然的特色画卷,颇有些“深山藏古刹”的韵味。
而从土楼的内外结构看,走进“土楼王子”振成楼才算是真正走近了客家土楼的建筑奇观。这座建于民国初年的土楼,占地约5000平方米,为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分内外两环楼,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外环楼按“八卦图”中的“天地人三才”布局,为土木结构,每卦之间以拱门相通,以青砖隔成防火墙,还设有卦门,既可防火,避免一卦失火,殃及全楼;又可防盗,一旦有贼,关门打狗。内环楼是砖木结构,内有石雕柱脚,木刻门面,琉璃瓦窗,走廊栏杆还是铸铁梅兰菊竹图案。中心大厅则既古朴典雅又富丽堂皇,廊柱还有些古希腊的建筑特色。土楼内外两环建筑形制不同,风格迥异,实属中西合璧之物。而土楼浑圆的外形与天空呼应,黄色的土墙与大地对接,真正是与自然相融,天人合一的极品!
曾有行家归纳,客家土楼兼有三个建筑形式特点,其一是中轴鲜明,厅堂、主楼、大门均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左右两侧,对称严谨;其二是厅堂显赫,以厅堂为中心,规划院落,划分组合;其三是廊道贯通,全楼虽分单元若干,却由廊道连成一体,开闭自如。在我看来,这正说明朴素的规划理念早已在古人的建筑思维与行为中根深蒂固了。
也有行家研究,客家土楼具有现代建筑属性,其巧夺天工的外土内木结构;未经加工的黄土、碎石和竹条箍筋“混凝土”夯筑成墙;大块的卵石筑基,具有了防洪作用;就地取材,确保了节约用材;圆筒状墙体,下厚上薄,向内倾斜,传递了各类荷载,增强了预应力,因而使客家土楼成为具有防火、防洪、防震和环保的节能型建筑,在百年来的天灾人祸中,这些功效都得到了完美的检验。
感触三:作为一个有亮点的文化橱窗,客家土楼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不记得是哪位哲人对客家土楼如此评价:“圆土楼是个句号,却引来了无数的感叹号和问号!”的确如此,客家土楼的“含金量”已远远超出了它建筑艺术和奇特功能的本身,而产生和发挥了巨大的建筑文化功效。
据说,早在1995年,振成楼建筑模型就曾同北京天坛模型一道被送往美国参加国际建筑模型展览;而改革开放后客家土楼的建筑模式也已经被成功地移植到南美洲,在秘鲁生根、开花、结果;更值得一提的是,田螺坑土楼群“四菜一汤”的形式和格局竟然吸引了世界上最发达国家卫星的“眼球”,被误判为导弹发射井群,真是开了一个国际玩笑呢!不过,客家土楼也由此蜚声海内外。
理所当然,2008年客家土楼被评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其遗产性自然不言而喻,而其文化性也不仅仅表现在建筑的形式风格深深地烙上了中华文化印记,而且只要你细心观赏品味,每一座客家土楼都蕴藏着文化的奇宝,都是艺术的橱窗。
在振成楼大厅的石柱上,一对楹联彰显了客家人深厚的文化底蕴:“振纲立纪,成德达材”,更有楼主林逊之的自撰联:“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需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如此楹联,无论在哪座客家土楼里,均比比皆是,它激励你心存高远,立志报国,不敢懈怠,其中华儿女崛起之心,振兴之志昭然在目。不仅留给了华人,也献给了世人!
土楼建筑 篇5
2. 永定山水秀,客家土楼奇。
3. 永定土楼,画中家园。
4. 永定土楼,世界奇观。
5. 永定土楼,天下无双。
6. 永定土楼,温馨家园。
7. 永定圆中游,古楼品茶酒。
8. 游永定土楼,赏世界奇观。
9. 赞土楼神韵,赏客家文化。
10. 千年客家文化,万座奇楼。
11. 千年土楼,一品神居。
12. 千年文化,万般风情。
13. 勤劳而纯朴的客家人。
14. 青山衬土楼,客家传文化。
客家福地 土楼印象 篇6
一座客家土楼,就是一个小社会,客居异地的客家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空间自给自足:厨房、水井、粮仓、卧房、浴室等,五脏俱全,宛如一座小城市。以圆形为主的建筑特色,也正象征了客家人的同心协力、团结互助。
在福建背包行过半,我坐上了从厦门去南靖土楼的动车。时间只有40分钟,但土楼景区和动车站的距离还是很远的,不过能欣赏到别具一格的土楼式火车站也值得了。一路上能见到零零星星的小土楼,在青山的环抱之中,格外显眼。
还未欣赏完风景,已到景区门口,南靖土楼分为A、B两线,B线较近。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方形土楼——和贵楼。从外面看上去,泥巴色的土楼似乎没什么特别,倒是四周开得正旺的油菜花抢了风头。不过进入土楼里面,可就另一派天地了。和贵楼一共有5层,是已知土楼中最高的,有140个房间。和贵楼最奇特的地方是它建在沼泽地上,200多年历经风吹雨打、地动山摇却纹丝不动。在天井处的鹅卵石地上,跳动几下或是跺几脚,会明显地感到涟漪般的震动,而一旁观看的人更是惊呼:地面下沉了!随即,就如海绵一样,地面又重新弹回原样,看得我啧啧称奇。
这样鬼斧神工般的建筑奇迹,究竟是怎样完成的呢?据说雍正十年时,简姓一族在此选址建楼时并未发现这是一块沼泽地,但当他们建完第一层后,整层楼却像沉船一样塌陷到了烂泥里。简姓族人无可奈何,只得在下沉的楼墙上打了100多立方米的排桩,从头开始夯墙,一口气建了5层楼高。他们似乎很有把握,根本不担心房屋会下沉。事实也证明,200多年来和贵楼固若金汤、不动如山,成为客家土楼的又一奇迹之作。
在临近中午时分,我抵达了另一座土楼——怀远楼。这是一座以美感著称的双环形土楼。刚刚走到门口,就迎面扑来阵阵炒菜香气,锅铲相撞声、村民聊天声此起彼伏,分外热闹。走进土楼,看到非常奇特的场面:家家户户的土楼人都在一楼大展厨艺,依着环形的结构围成了一圈,就像是在举行一场烹饪大赛,让我这奔波一上午还未进午饭的人怎能受得了!为什么都在一楼做饭呢?原来,客家人的土楼是很有讲究的:一楼一般用作厨房和客厅,二楼是粮仓,三四楼才是睡觉的卧室(浴室和厕所一般在土楼外面的小建筑里,或者在一楼),厚厚的楼墙用来做防御工事,如碉堡一样坚固,几乎每座土楼都是如此。如果想登上土楼一看究竟,给居民5元钱即可。私人生活的地方供人参观,交点钱上楼也不无道理。虽然卧房的房门都紧闭,但从门上鲜红的对联、走廊上挂着的灯笼,以及木架子上还滴着水珠的衣服上看得出,土楼人仍在延续他们的生活传统。
A线有一座很特别的土楼——裕昌楼,别名“东歪西斜楼”,被誉为是中国的比萨斜塔。不过从外面根本看不出它是倾斜的,因为真正倾斜的是那些支撑楼体的回廊支柱。更令人奇怪的是,三四楼的支柱是朝一个方向(顺时针),而五楼的支柱又朝向了逆时针方向,倾角最大处有15度,就像一些摆不稳的火柴棍,感觉一阵风吹来,整座楼会倒塌。不过已有600多年历史、在现存土楼中年份最久的裕昌楼却依旧完好无损地矗立在那里,拥有270个房间的它还是现存最大的土楼。如果在外面还感受不到,进入其中,从天井向上望去,就能感受到裕昌楼的宏大气势。同样,它也是最热闹的土楼,若想感受客家人浓郁的生活气息,不妨多待一下。
“四菜一汤”,看最美的田螺坑土楼
如果说前面的土楼还无法完完全全地震撼到我,那么有着景区名片美誉的田螺坑土楼群,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从山上的观景台欣赏田螺坑独特的造型才最佳。步入观景台的那一刻,感觉自己彷佛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这是一个充斥着远古神话色彩的古老年代。五座如宇宙飞碟似的土楼,中间为方,四周为圆,成东南西北中的架势横空而出。而富有想象力的中国人,又觉得它的造型更像是餐桌上四菜加一汤的标准,故“四菜一汤”成了田螺坑土楼群更为人熟知的名字。
在四周绿色梯田山脉的包围映衬之下,“四菜一汤”更显得神秘。下午的光线强烈,拍摄这样的美景定要等到傍晚再来一次。顺着观景台的阶梯,可以走到“四菜一汤”之中,原来这些土楼们并不在一个水平面上,它们或高或矮、层次分明,除了圆形和方形,还有一座椭圆形的土楼,颇为有趣。随处可见的笋干、梅菜,停在土楼门口的老自行车、搬着小板凳端坐门口聊天的老人家们……一切似乎与刚才梦幻般的远景形成鲜明的对比。生活在这看似梦幻般地方的人们,原来也是如此的真实。
傍晚来临,我有幸拍到了满意的照片,泛着橘黄色的天空,与“四菜一汤”微微亮起的灯光相得益彰,被染成深蓝色的云朵也来助兴。而我只是负责按下快门,定格住这美好的瞬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色更暗,远处山边的黄昏之光似乎在使出最后的一点力量,将天空映如血色。云朵在刹那间换上了一件紫色的薄纱,而“四菜一汤”则在夜幕下更加闪亮,似乎在宣告着“演出高潮”的到来。
短短的几十分钟,土楼群带给人的感受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似大都市夜景那样灯火辉煌、火树银光,夜晚的“四菜一汤”更如浩荡夜空中的一点安静的明星。或许它本不该属于这个世界,只是偶然的机会,从平行时空降临于现世。
山中的世外桃源——塔下村
虽然这次没有在土楼里住上一晚,不过塔下村的这一宿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A线唯一一个以古村落为景点的地方,塔下村似乎在“四菜一汤”的名气之下显得有些被冷落,游人本来就不是太多,在里面住的人就更少了。临近傍晚,我背着包独自一人在村中闲逛。村里的孩子都放了学,老人悠闲地坐在溪边,路边还支着一口小锅。看到叫卖龟苓膏的大爷时我口中正渴,就来了一碗。村民很热情,给我盛得满满的,还多给我加了蜂蜜,淳朴的民风着实让人心生愉悦。
塔下村中也有很多土楼,其中一座只有半边,另半边是空的,被称为“围裙楼”。再往村中深入,来到一片空旷之地,地上拔起20多根石龙旗杆,这是塔下村民祭祀先祖之用。有的杆子显然已经历经沧桑,旗杆旁边是一弯池塘,池塘背后则是村里最有名的地方——“德远堂”。此堂乃是塔下张氏族人在明末所建,自古就有敬教重才优良传统的张氏族人在楼内置办私塾学、培养子弟。凡取得秀才以上功名者,可获得数十担儒租田;取得中举、中进士或一定官职的乡贤,可在祠堂前树石龙旗杆,藉以激发人们努力向上。所以塔下村如今有了另一个美誉——华侨村。每逢过年,在海外的“学子村民”就会归乡寻根、拜祭先祖,很是热闹。
顺着山路上去,可以获得比较高的视野。俯瞰整个塔下村,碧绿如黛、翠接云天,弯弯曲曲的山溪穿村而过,林林总总的土楼矗立两旁。深呼吸一口,空气清纯如酿,似腾云来到天外之村。夜里的塔下村格外静谧,住上一晚,更能充分享受“枕水声入梦,踏涟漪醒来”的美妙梦境。
清晨,被一声脆耳的鸟鸣声叫醒。我推开客栈门,扑面而来的是夹杂着泥土、溪流和树叶的“春味”,唤醒了身上的每一寸肌肤。回想着昨天的土楼旅程,宛若一场隔世之旅,令人悠然神往。
TIPS:
南靖土楼行摄小贴士
①在福建有很多土楼,永定土楼名气更大。但就摄影来说,南靖的更好一些,而且胜在人少。
②景区内景点相隔较远,大巴并不方便,自驾最好。如不是自驾,建议包车,一般预定的客栈都会提供这项服务。
③在土楼里面住宿,一般都是公用卫生间,晚上会举行各种活动;塔下村有不少不错的客栈,幽静闲适,设施也更齐全一些,依自己的喜好选择便可。
④“四菜一汤”的最佳摄影点在高处的观景台,日出、日落、晚上都是好时候。此外,在山下的仰视角度也是不错的选择。
浅谈土楼与土楼文化 篇7
一、土楼的造型
福建永定县古竹乡高北村的承启楼, 是圆楼中的典型。楼建于清康熙48年, 距今300年历史。直径73米, 周长229.34米, 共四层总高为124米。该环每层有72个房间。承启楼的楼内还有三环。内一环是二层建筑, 每层40个房间;内二环为单层, 有32个房间;最里的环是厅堂, 全楼恰好400个房间。
方楼雄伟壮观, 颇像古城楼。楼墙与墙内布局和圆楼相近, 楼高3—5层, 每层30-50个房间, 楼前中央有一个大门, 楼的东西南北方向设有楼梯。典型的方楼, 呈正方形, 四周为相连的楼房, 中间为一个大天井。有的天井中建一个小型方形土楼, 远望就如一个“回”字。永定县高坡乡“遗经楼”, 被日本专家确认为世界最大的客家方楼, 高5层, 仅厅就有51间, 占地10336平方米, 始建于1806年, 三代人共花70年方建成, 至今仍有住户二十余户200多人。
交椅楼是在临河陡峭坡地上设计的, 呈交椅形, 当地俗称“交椅楼”。其前墙与房子较低, 左右两翼房子较高, 像交椅扶手;后墙与房子较高, 约4-5层, 如交椅靠背。这种楼前低后高, 便于眺望, 阳光充足。南靖县书洋乡石桥村“长源楼”是这种楼的典型代表, 它建于1723年, 高4层共60个房间。
二、土楼的建造特色
客家土楼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居民建筑, 是中华民族建筑中的一枝奇葩。它是可以与欧洲城堡相媲美的中国式城堡;又是汉代坞堡这种中原古代建筑形式的延续和传承。
首先, 它的建筑材料是“土”的。它直接取材于具有地方风味的原始生土和其它相关配料, 就是黏土, 即黄土或田骨泥。最好是含有适量的砂, 防止龟裂。早期土楼建筑是无石基的, 它的墙体由下而上皆以生土夯筑, 后来为了墙体更加稳固的需要, 遂以大石块作为奠基之用。除了生土、石块之外, 木料、砖瓦、生石灰也是土楼建筑必备的。木料用以建造土楼内部构架, 如梁、柱、挑、橼、桷板以及门窗、屏风等;生石灰主要作用在于夯筑墙体时使之与生土及砂相结合, 构成“三合土”, 增进其硬度与防水功能。厅堂的地板也往往以包含生石灰所成的“三合土”及少量红糖、糯米浆覆盖其上, 然后反复捶打而成。
其次, 土楼建筑手段与过程也是“土”的。在施工开始之际, 土楼没有设计图案, 民间没有复杂仪器, 靠的只是简便的折纸定图法, 将正方形的纸折叠得出需要的几何图形, 这就成了施工“设计图”。在建造过程中, 夯筑墙体与立柱架梁、屋顶建构、内部装修等等程序靠的还是“土法”。土楼建造者们夯筑墙体, 以两块大木板再加数根木条做的锁板卡, 构成夯筑墙基与墙体的大模夹板, 也就是“墙拍”。依靠墙枋固定, 将“做熟”的墙土置于其中夯打, 为使其坚固, 需要逐次上土夯实, 所谓“七上七夯”或者“四上四夯”即反映了夯墙在不同高度的不同要求。因为生土含有一定水分, 未及干燥即升高墙体则遭遇会导致收缩而倾斜, 因此夯筑过程中还得有“补墙柏”等矫正的程序, 每一层加高之前, 应以尖头铁钉垂直穿刺, 以检验其结实度。立柱、架梁等程序同样细致。
土楼的坚固却也非同寻常。目前所存的许多无石基土楼已经有600或700年甚至更长的历史了。诸多土楼历经兵灾考验而依然矗立, 如永定的下黄村的裕兴楼, 在1931年元月曾经被国民党军杨育廷团以“七星炮”猛轰却岿然不动, 被冠以“铜墙铁壁”之称。除了坚固之外, 土楼因其墙体厚实, 遂形成了冬暖夏凉的内在环境, 适宜于人的居处。土楼具有通风、采光、抗震、防潮、隔音、保湿、隔热、防风、防兽、防火、防盗的各种功能。
三、土楼文化
作为古代文明的一种遗存或延续, 土楼和其它先民的智慧结晶品一样具有创意与技艺上的思想渊源。考古学的资料显示, 早在新石器时代, 我们的祖先在黄河流域已创造了原始的生土建筑, 如山东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即可见无模夯土痕迹, 在河南郑州的商朝遗址中也可见版筑墙体。
闽西土楼高四层, 形状或方或圆, 体量巨大, 厚土墙, 大悬山, 强调的是聚合性;粤东围拢屋高一层, 前方后圆, 前低后高, 门坪前有一口半月形的水塘, 采光、通风、排水俱佳, 强调的是可居性;赣南的高2层至3层, 以矩形为主, 四角构筑炮楼, 壁垒森严, 短硬山、砖石墙, 强调的是防御性。而“血缘性”则体现在土楼内的居民都有同一个祖先, 故在楼内必设“祖堂”, 实行族长管理制。统一管理围内卫生、排水、纠纷等。如遇外敌入侵, 全体居民又是一个有组织的战斗群体。维持这种大家庭血脉关系的纽带, 是每年定时进行的敬宗祭祖活动, 祖堂成为居民的“圣殿”, 是楼内建筑档次最高、装饰最华丽的地方。堡垒般的土楼犹如一座“家族之城”。
以圆形土楼为例, 它像宇宙大道一样包容了一切内涵。把生活、文化和工作等, 都包容其中。圆体的结构, 外有宇宙群星和整个世界, 内部有厅堂、走廊、重楼、单元等一体构造, 是大道和谐的基本模式。不仅真正体现了《周易·系辞上》“蓍之法, 圆而神”的基本理念, 更是在实体上体现了老子“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地母”的大道思想。
四、结语
客家土楼的起源、兴建以及保存至今, 体现了客家文化的悠远流长。它是人类走出穴居后居住建筑的三大代表形式之一。建筑是文化的载体, 土楼的圆形更能体现天、地、人和谐统一的理念。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取向一致, 每座楼里的住户都是同一家族, 各户的门口都因圆形的向心性指向同一点, 平日大家的生活脚步又交织在一起, 这都是家族团结、包容和美满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黄汉民.客家土楼民居[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5.
[2]林嘉书.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3]詹石窗.土楼的文化底蕴与价值[J].东南学术, 2001, (4) .
土楼建筑 篇8
1 土楼木结构采用的木材
1.1 采用木材的种类
建土楼用的木材, 过去一概用杉木。[2]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部分的土楼都具有一定的历史, 建筑材料基本是就地取材, 在福建省所处地理位置, 杉木较适合作为建筑材料使用。经笔者实地调研, 土楼木结构原用材确实是杉木。
1.2 杉木特征
杉木, 别名杉树、建木等, 主产于长江流域以南, 福建盛产;木材纹理直, 结构均匀, 材质较轻, 干缩小, 易于干燥和加工;木材树干通直, 易于制作板方材;杉木内含“杉脑”, 能抗蚁蛀耐腐。[3]
1.3 杉木经过的保护处理
1.3.1 烟熏法
建土楼之前, 土楼人通过手工工具把杉木去皮, 制成板方材后, 通过烟熏法, 把杉木含水率干燥到当地平衡含水率后才做木结构用材, 干燥能防止杉木的变形和开裂, 提高力学强度, 改善使用性能, 还能预防杉木腐朽变质, 延长杉木的使用寿命。图1可看出二楼以上木结构材料表面有碳黑色, 实际是烟熏所致, 烟熏法除了能干燥杉木外, 同时能使杉木材表面碳化, 形成保护层, 可以增强杉木材的防腐和抗白蚁, 还能使杉木材不易吸收水分, 防止杉木材因干缩湿涨而破坏木结构, 防止因含水而易腐朽变质。[4]杉木的烟熏法处理对于土楼至今仍能被正常居住起到关键性作用。
1.3.2 涂饰
涂饰可以在杉木表面涂以涂料, 形成一层保护膜, 能够阻止或延迟杉木被破坏现象的发生和发展, 使杉木的使用寿命延长, 同时因为涂料的色彩而起到一定装饰作用。
在土楼建成之后, 部分土楼人家为了使土楼更加美观同时为了保护土楼的木结构, 在局部采用了涂饰工艺, 如图2所示, 门窗的木结构上采用了彩色油漆。还有就是在后期的居民生活中及在土楼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 对部分木结构做了油漆保护, 如图1一楼门窗的油漆、图3的楼板白色油漆及柱子的黑色油漆。
2 土楼木结构连接材料
土楼木结构的连接除了采用自身榫铆结合外, 都采用竹钉连接。竹材本为易虫蛀、腐朽的材料, 但是制造土楼用竹钉用的是硬皮老竹头, 于冬天砍伐, 粗加工成竹钉之后, 放在铁镬中加净生黄土及少许食盐炒至老干变黄, 这种竹钉异常坚硬, 而且几乎不朽, 比铁钉更耐久。[2]这一点也是土楼永久长存的关键因素之一。
3 土楼木结构材料的损坏现状及安全隐患
福建土楼木结构材料目前总体状况良好, 但是土楼都具有一定的历史, 特别是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土楼更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 部分土楼的木结构材料有一定程度自然的损坏, 同时居民的生产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也造成了土楼木结构的受损, 这几年, 特别是土楼申遗成功后, 旅游的大力开发也对土楼的木结构材料产生了一定的损坏。
3.1 杉木的生物损坏
目前土楼木结构由菌害产生的损坏总体情况较轻微, 但在木结构的某些局部, 菌害还是严重威胁到了杉木的材质健康。
菌害主要是木腐菌引起的杉木的腐朽。腐朽会使杉木逐渐改变其颜色和结果, 使胞壁受到破坏, 物理、力学性质随之发生变化, 最后变得松软易碎, 呈筛孔状或者粉末状, [5]这一点严重威胁到杉木的材质健康。木腐菌的生长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氧气和适宜的含水率, 木腐菌在土楼内有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那么杉木中的含水率就成了木腐菌是否能破坏土楼杉木的决定因素, 正常情况下, 土楼中的杉木结构材料已经经过干燥处理, 其含水率低于木腐菌生长的含水率, 不易发生腐朽, 但是在土楼居住过程中, 局部木结构材料的含水率会发生变化, 从而使杉木含水率符合木腐菌的生长, 主要有以下三个部位:一、阴暗潮湿处。主要是生活用水处、放置尿桶处的木地板, 此类地方木地板常年处于潮湿状态, 易受木腐菌侵蚀;二、晾衣服处下方的木护栏及楼板, 此处地方处于干干湿湿交替状态, 也容易受木腐菌侵蚀;三、屋瓦被破坏处下方的木结构, 如图4的玉成楼内屋顶的屋顶的檐椽及横梁产生了腐朽, 此类地方主要是在雨天时候, 雨水透过破坏的屋瓦而使木结构受潮, 屋内又不易晒到太阳, 而福建又是地处降水较多的省份, 所以屋瓦破坏处的木结构材料常处于潮湿状态, 特别容易引起腐朽。
3.2 木材的物理损坏
3.2.1 光降解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与部分可以晒到太阳的杉木表面发生光化学的降解作用, 从而导致颜色变化, 变暗。[6]在部分有悠久历史的土楼中, 杉木材色变暗较明显, 如图1所示二楼楼板新换材料的材色与原杉木材色形成鲜明对比。
3.2.2 开裂
土楼木结构木材受潮或者光照不均匀也会引起木材的变形、开裂, 从而影响木构件的结构力, 同时开裂的裂缝为菌虫提供了有利生存场所, 存在受菌虫侵害的隐患, 而且如在裂缝处发生菌虫的侵害, 因其在木材内部, 其危害程度及除害难度都将大大提高。
3.3 人为破损
3.3.1 木结构松动和材料断裂
部分土楼一楼至二楼楼梯的扶手木结构有松动, 致使某些杉木材断裂。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土楼居住形式是二楼为谷仓等仓库, 土楼人家在搬运谷物或其他东西上下楼时候, 都会借助扶手, 且此时用力较大, 在时间的累积下, 致使木扶手慢慢的出现松动和材料断裂。
3.3.2 木楼板、楼梯踏板等的鞋印和磨损
生活在土楼内土楼人家, 长期在杉木板上走动, 对楼板及楼梯踏板会留下鞋印和磨损材料如图5所示, 楼梯木结构材料已经被严重磨损, 特别是现代生活中, 皮鞋等质地较硬的鞋底及女士穿的高跟鞋对板材的破坏更加严重, 还有就是旅游开发之后, 随着旅客数量的增加, 对楼板及楼梯踏板的破坏就更加严重。
3.4 油漆脱落
在时间的作用下, 原来部分木结构上做的涂饰保护和装饰都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如图2所示, 木框及门板的油漆已经部分脱落, 不但破坏图案而破坏了图案所显示的文化内涵, 而且致使材料直接暴露在空气中, 而易受侵害;图3所示, 楼板及柱子的油漆已经部分脱落, 致使材料直接暴露在空气中, 易受侵害。
3.5 土楼荒废引起的损坏
部分土楼由于没人居住引起的破损有以下三个方面: (1) 屋瓦破损、木结构破损因无人居住而无人修复, 这一点加速了材料的破损; (2) 无人打扫卫生, 致使土楼内环境较适合菌类生存, 更易产生腐朽; (3) 无人居住就无人生活做饭, 没有做饭就没有烟火, 没有干燥的烟火就导致土楼内较潮湿, 更易受菌虫侵害。
4 材料的安全隐患
4.1 火灾隐患
杉木木结构为木质材料, 极易燃烧, 而且土楼内使用的杉木数量众多, 虽然部分土楼在申请世界遗产成功后有安装灭火器, 但是没有自动消防警报及自动灭火装置, 还是存在一定的火灾隐患, 况且有的土楼内目前还没有装灭火器, 火灾隐患就更大。
4.2 虫害隐患
虽然目前在土楼内很少受虫害侵蚀, 但是木结构材质为木材, 木材本身易受虫害, 特别是白蚁的侵蚀。长期来说存在虫害隐患。
5 结论
目前福建土楼木结构材料——杉木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 包含变色、腐朽、开裂、人为损坏、油漆脱落等损坏, 同时又有火灾、虫害等潜在安全隐患, 而且目前有些土楼无人居住而被荒废, 易受损坏。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土楼能够屹立不倒, 应针对其已经产生的损坏采取相应的具体的补救措施, 同时应做好各类损坏的预防。
参考文献
[1]黄汉民.福建土楼探秘[J].中国文化遗产, 2005, (4) :10-12
[2]林嘉书.土楼-凝固的音乐和立体的诗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3]李浈.杉木在古代建筑实践中的应用[J].建筑历史, 2004, (1) :117-118
[4]李浈.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工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6.
[5]伊思慈.木材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
土楼 篇9
与永定土楼等名楼相比, 家乡的土楼就像堆在聚宝盆边不起眼的碎石。听爷爷说, 我们村以前是一个大家庭, 好几代人都是在这里开枝散叶的。也就是说, 我眼前这座残破不堪, 历经三百多年沧桑剧变的土楼是我们村的根。
在爷爷他们那个年代, 物质匮乏, 点不起“灯”这种奢侈品, 一盏煤油灯要到春节除夕夜才能点上一回。一年四季都是用竹子火, 于是土楼粗糙的墙面上便有了一块块被竹火熏黑的印记。我小时候胆小, 进土楼时总觉得有团黑影在晃。
我懂事时已乔迁新居多年, 每听到土楼的稀奇古怪事就忍不住想当一个“探险家”去揭开土楼的神秘面纱。但因为土楼已经很少有人居住了, 杂物多, 大人们总不让我们去。
可是童心是关不住的, 因为那里地方大, 是玩“壁垒站”和“躲猫猫”的好地方, 于是我们总是召集十几个伙伴去那里“激战”, 甚至还有各自的势力范围。
小时候的我是很贪玩的, 但又胆小。每次去土楼, 好奇心与畏惧感难免相互斗争。值得庆幸的是, 每次都是好奇心占了上风。我害怕孤单, 所以每次一旦有人提议去土楼玩时, 我不会走第一个也不会走最后一个, 我喜欢左右紧跟着人, 在前进时手拉着手, 被守护着心才踏实。有次兵仔故意捉弄我, 我险些从土楼楼梯上摔下来, 回去那晚上我妈说我一直说梦话, 差点找人来帮我收惊了。
土楼有个很诗意的名字———映宝楼。映宝楼前面有口池塘, 上面有浮莲, 爷爷说那是映宝池。对我而言, 这的确是一口充满“宝物”的池塘, 特别是春夏之交时, 我们几个卷起裤管, 带一个透水的簸箕, 有的围, 有的赶, 吓得池中的生物不得安宁。兵仔是我们中最强壮的, 经常捞起一簸箕的泥, 带着鱼虾, 那滑稽样总让我们忍不住开怀大笑……
记得多年前土楼两旁还有两棵大桂树。在中秋节前后, 桂花像娇羞的姑娘藏在桂树茂盛的枝叶下, 悄然绽放, 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的芳香中, 沉醉着。
那时我们几个正读三四年级, 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顽皮小孩”。一放学, 扔了一堆书包在旷地上, 男孩子手脚麻利, 像猴子上树, 一下就折得桂花满怀;女孩子在树底下捡花, 有的守书包, 有的把风。“醉里迷人是花香”, 折花完成了, 分花是件难事, 那些男孩是一点也不会“怜香惜玉”的, 他们总是霸占着最香、最鲜艳的桂花束, 得意洋洋地说那是因为他们付出的劳动。第二天上学, 他们拿精致的小塑料瓶养着, 送到老师讲台上, 然后就看到了老师推门进教室后一脸惊讶和嘴角微扬的样子……
如今, 儿时的玩伴早已各奔东西, 爷爷也走了, 桂花树因修路而悲壮倒地, 土楼也日渐残败。记忆模糊的童年因土楼而栩栩如生, 多年以后, 我又该在哪里回忆土楼的庄严容貌?或许, 在日益增多的钢筋建筑里, 我们应该留一片空地让土楼停留, 也让我们因竞争激烈化而日益疲惫的心灵有一片自由呼吸的空间。
历史, 不能使用就必须销毁吗?
山坳里的土楼 篇10
蜿蜒的溪岸芭蕉成林, 翠竹成荫, 鸟语花香。炊烟从视线深处弥散而来, 浅缚在弯曲、清澈的溪面, 沙幔般缠绕着青山绿水。客家女子衣裤轻绾蹲在水边, 木槌拍打衣物的声音清润而悠远, 古老的木水车吱吱呀呀地转着, 像是唱着经年不息的谣曲。小鸟们在竹林间絮絮叨叨, 无所谓匆匆行色的游人。
永定客家土楼形状多样, 有方形、圆形、八角形、五角形。其方形和圆形与考古资料上显示的原始社会中后期处于黄河流域的半坡氏族和龙山氏族的房屋样式相近, 是以生土、沙石和木料为主的建筑材料, 以夯筑土墙作承重和围护结构的民居。在众多楼形里, 最让我惊叹与喜欢的是土圆楼。远望, 土楼星罗棋布, 宛如山涧的野蘑菇, 或是大珠小珠落玉盘;近看, 似圆形的巨坛。这让我想起了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对圆的诠释, 说“一切立体的圆形, 最美的是球形, 一切平面的图形中, 最美的是圆形。”
你看, 圆圆的外形与天穹呼应, 感觉线条、弧度比方楼、八角楼平和温润;土墙的深黄与大地的黑褐色浑然一体, 静静搁置在清雅如画的秀水灵山中。其形态与气势, 滋生着旷达的诗意, 其恢宏的气势与超然, 有种逼人的苍茫风韵。目睹过这被誉为东方古城堡, 客家人别样家园的每一个游客, 心灵都为之震撼, 感叹它是客家文化的一朵奇葩。
土楼, 无论是单体拔地而起, 还是聚集成群;无论是富丽堂皇“土楼王子”, 还是袖珍精巧中原文化的凸现如升楼;无论是布达拉宫式的奎聚楼, 还是府第式的福裕楼, 在这四面群山环抱, 青山如黛的山坳里, 在蓝天下都耸立着独特的魅力与神韵, 滋生着绵延无尽的想象。
山坳里的土楼给世人以无穷的想象, 世人也给土楼深情回眸的浪漫诠释。有人说它是从天而落的黑色飞蝶, 也有人说它像是雨后蓬勃的春笋。还有人说它更像一个古城堡, 其东方建筑风采可与西班牙塞哥维亚城堡, 或是法国圣米歇尔山城的西方城堡媲美。特别让世人津津乐道的是80年代中期, 永定客家土楼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卫星图片上出现时, 被疑为中国“核反应堆”的传奇, 给原本浪漫多姿的土楼又兀添一层神秘的色彩。
有幸目睹了有着近百年历史, 坐北向南, 占地约5000平方米, 高四层、内外两圈, 单一平地突兀的土楼王子-振成楼。它在我眼里像个浑圆的巨形坛子, 盛装岁月风云, 凝结着日月精华;也像一尊精美的圆球状雕塑, 镌刻着中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客家人的价值理念。
人们争先恐后走进这座神秘土楼, 想一睹楼内的历史风采为快。可我仍在楼外静静伫立, 以静默的情怀去感受墙群朴素的风味与格调, 感受时光变迁的诸多的况味;以温润、虔诚的目光承接土楼的沧桑变迁;以温湿的手感触斑驳褶皱里客家先人的情怀。
惊讶这些在时间上延续了千百年的人类文明的遗迹, 让人思绪逶迤, 思接千载地联时空, 与心灵近在咫尺。
从土楼墙群百年沧桑的古旧气息和残垣断壁里, 客家人历史的声音依然在年深月久斑驳褶皱里回荡;客家先人渐行渐远的足音, 也隐约在雨檐滴落的光阴迹痕中。
在历史的烟云里, 我仿佛看到一支因永嘉之乱、唐末兵燹、金兵侵宋而南迁的中原家族。他们收藏好先人的骨骸, 携儿带女, 背井离乡。离乡的路慢长而艰辛, 踏上征程的步履沉重而缓慢。车辚辚、马萧萧, 眼眸潮湿, 无家可归的心境沧凉而悲戚。对中原故土频频的深情回眸永远定格在了历史烟云里。从此闽西南崇山峻岒的山坳, 这块蛮荒、陌生的土地, 便成了客家人繁衍生息的永久家园。
深黄色的厚实墙群, 白色小巧的窗棂, 唯一一道内外相通的柮朴木门, 使我对圆土楼的想象有些别样。我更愿把它想象成是镶嵌在闽西南青山绿水中一块温润灵性的玉石。虽外表拙朴, 内里却元素丰富, 泛着岁月积淀的光润, 结晶剔透。
源自中原汉民族的客家人, 坚定不移地承袭着中国传统文化, 并在具有永定地标意义的圆心楼上面得到了完美体现。这座八卦形的椭圆形建筑群体, 悬山顶抬梁式构架, 分为内环和外环两个部份, 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与大门正对的敞厅是祖堂。像一个大舞台, 是供奉祖先牌位和家族议事、祭祖的地方。四层楼, 一楼是厨房、餐厅, 二楼是仓库, 对外不开窗, 对内是木钩直棂窗;三四楼是卧室, 对外只开了一扇长条形, 外窄内宽的小窗户。土楼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 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 同时寓涵了客家人生存处世的理念与道家深刻的哲学思想, 承传了中原人典雅逸风, 同时也烙上了中国古代八卦这神圣的文化符号。
内环楼的中堂大厅, 宽敞明亮, 首先看到的是中门对面的颇有西方建筑风味的4根近5米高的粗大石柱, 石柱上架着数米长的石梁, 形成三角形屋顶, 酷似希腊雅典的神庙。
永定土楼的建筑风格, 深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处处凸现中原建筑文化的烙印。古朴的房檐、镂空的屏门、细腻的墙雕, 精致典雅;斑驳锈迹的门环、铜锁, 及古老石臼、椿米用具弥散着原始古风气息。走廊栏杆图案上的几朵百合花主向不一, 所代表的意义不同。朝上的3朵, 喻意“百年好合”, 朝下1朵, 喻意“叶落归根”。百合花图案的旁边还镶嵌着代表春夏秋冬的梅、兰、菊、竹。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客家人深受儒家思想的熏染。镌刻在振成楼门柱、门楣、立柱、墙壁的楹联内容丰富, 意味深长。墨香里的忠、孝、义、信、温、良、恭、谦, 宣扬了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 彰显了客家人处世的理念与情怀。譬如, “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 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言法行则, 福果善根”的字里, 提出做人要为国为民、建功立业、忠孝两全, 光宗耀祖、勤俭廉洁、积德行善;有的教导人们要勤俭廉洁, 深切地体会到客家人勤勉、励志、向上的精神。在联语里也读到有淡定闲适、规避红尘喧嚣的境界。如“春托风生, 兰知领未;静无人至, 竹亦欣然”、“带经耕绿野, 爱竹啸名园”无不流露出主人回归自然、寄情山水、闲静超然的隐士情怀。
一座土楼, 一个有几百人的家族, 俨然是个开放的小社会。穿通的回廊没有任何隔栏, 这是客家人追求一个大家族和谐的理念。回廊里有春天野菜的清香、夏季山菌的鲜、秋天玉米棒子的金色、冬日炉火边的温暖, 还有新年时火树银花不夜天, 狮舞龙腾的热闹景象。想象夕阳西下或月色朦胧时, 荷锄而归的客家人, 家家户户在回廊里响起的锅碗瓢盆交响乐。东家的菜西家的馍让隔锅香的孩子们出西家进东家, 不亦乐乎;茶余饭后的寒暄、拉家常、织衣纳鞋底的情景和谐、生动。这是一幅多么温馨、和谐、祥瑞的客家人的生活画卷。现代城市水泥森林的沉闷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怎能体味到这别样的客家生活况味?
内外环楼的东西两侧, 各有一口古井, 墨绿的青苔在井口及腹壁铺展, 带着穿越时空的美, 成为古井岑寂生命最华丽的背景。古井水质清洌, 井面如镜。想象抛掷一颗小石子打破古井沉寂的回音在涟漪迷离的波影里的似真似幻, 在这种幻境里打捞土楼今生前世的故事。
西侧古井边有一间茶舍, 人们在那里小歇品茶。一袭蓝底白色碎花布衫客家女子, 乌黑的发, 在脑后随意束起, 笑吟吟地穿梭在客人之间沏茶加水, 给人婉约灵动的亲切之感。她们细长、微翘的兰花指在莹白的茶具间游走, 在斟茶的一起一伏里生动。春茶与井水沏的茶, 色碧绿、水透明, 暗香轻浮。客家女子请你品茶, 却不吆喝买卖, 买卖只随了你我心性。驻足小歇的我, 也就与客家女子有了这份相遇的缘, 一起度过在永定客家土楼里一小节时光……
土楼人家觅春光 篇11
大坪楼,是我们进入福建土楼群的第一站。大坪楼位于漳州南靖,始建于1957年,建成于1962年。听得楼内主人的介绍,朋友都觉得有些匪夷所思,建一个土楼需要费时5年,真是令人惊诧。大坪楼共有三层,每层有24个房间,一般一楼为厨房和餐厅,二楼多用于物品储存,三楼卧室。整个楼由木头、土墙和瓦片构成,红土、沙子、糯米等材料混合建筑成的土楼外墙又高又厚,甚至还有抗火烧的作用。这里每个房间结构基本一致,由木板简称的走廊把每个房间连接在一起。大坪楼的人们都是从同一个地方搬来的,拥有同样的姓氏和同样的祖先,这和旧时许多村落一样,都是氏族聚居。各家有红白喜事,大家都会互相帮助,同悲同喜。
离开大坪楼,车经书洋镇后便进入了更蜿蜒的山路,仍是平整的水泥路面,但路面显得较为狭窄。从书洋镇到田螺坑的路上,汽车在山谷中穿行,沿途或是翠竹或是芦柑、柚子等果树,满目都是怡人的新绿。雨后的空气有些湿润,最美妙的是经过有些地方时丝丝缕缕飘进鼻孔的花香,那是路边野花的香味,清新恬淡,忍不住贪婪地呼吸。那一刻,真希望可以把这种空气打包带走。经过无数的急弯和上下坡后,我们来到了田螺坑土楼群,也就是是传说中的“四菜一汤”,很多宣传画册和明信片用的都是它们的标准照。远远望去,只见四座圆楼簇拥着一座方楼,像是一朵盛开的梅花,美妙绝伦。
据说,田螺坑地名的来历颇为蹊跷。有村民说,它得名于村庄背靠的湖岽山状似田螺:也有人说,田螺姑娘的神话故事说的就是当地的黄家祖宗,那个叫黄百三郎的幸运儿。因为田螺姑娘的神助,他才得以从一个养鸭少年成为一方富绅,并建成田螺坑土楼群。田螺姑娘未必是真,但黄百三郎可是确有其人。田螺坑黄氏族谱证实,清朝嘉庆年间黄百三郎从永定移居此地,并在这里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土楼群中的黄氏祠堂中央有祖先牌位,黄百三郎名列第一,而他的墓穴就在距田螺坑二公里外的“五更寮”,每年清明都接受着田螺坑人的祭祀。这个养鸭少年当年充分利用山涧泥地尽是田螺,以及谷深林密的地域优势,不断扩大再生产,为自己赚取了第一桶金。像大多数中国人一样,黄百三郎有钱之后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盖房。最先盖起来的是方楼,也就是“四菜一汤”中的“那碗汤”,雅名“步云楼”。沿着高低地势将中厅修建成阶梯状,让人进入大门后就能体会“步步高升”的快感,这样既突出了祖厅的重要地位,又寄托了“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继“步云楼”建成之后,黄百三郎的后代又环绕着它先后建起了“和昌”、“振昌”、“瑞昌”和“瑞云”四座圆楼。还没听够这动人传说,还没看够这极致美景,雾便浓了起来,很快,一切笼罩在其中,眼前只有雾蒙蒙一片。我们停车上山。由于刚下过大雨,上山的石板路清湿水亮,满地都是湿漉漉的泥。到了山顶,可以看到一带散布着大大小小土楼的村子的全貌。四外非常安静,只有零落的鸟鸣。晨曦在或浓或薄的雾中隐隐若现,走在石板路上,看着不远处层层渐绿的梯田,端详着或圆或方的庞大土楼,我们都贪婪地呼吸着乡野清新的气息,试图洗净铅华,忘却城市的喧嚣。
离开田螺坑,我们往下板、塔下、河坑土楼群,然后直奔永定洪坑的住宿地——朋友们一直百般推崇的永定洪坑福裕楼。福裕楼曾经是清朝四品官员的府邸,高墙深院,建筑华美。现在,它左首边门头上刻着“常棣”的偏院已被改成了客栈。进客栈前,看到入口处的门墩上摆着两坛酒,上面蒙着大红纸。进去后,隔着雕花的朱红窗,是一株身形巨大的扶桑,它高得几乎到了二层楼。听客栈的苏阿姨说,这株扶桑已经修剪了二十年,才有这样的树形。我几乎是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铺着青石板种着扶桑的千净小院,院中央摆着几张摇椅,桌子上放着一套功夫茶具,院角还有一株开得正艳的紫色三角梅。浓郁的家的气息,令人放松。放下行李,朋友几个已按捺不住兴奋先行到承启楼和振成楼拍照去了,我则留下来呆在这个小院子里一边晃着摇椅一边和苏阿姨聊天。下午的阳光让人享受,从大门望着去,隔一道墙和一条小路,由于大雨,河水显得有些浑浊。河边种着许多的芭蕉树,隔着它们摇曳的影子,看那些年代久远的黄土色系的土楼,更有一种美感。我听着水声,看着对面那座我们刚爬过的山,有些昏昏欲睡了。苏阿姨既是老板娘又是厨娘,她做的菜是地道客家风味。晚饭时分我们要了炒牛肉丸和酸菜炒山笋,又要了一壶自家酿的客家米酒。苏阿姨把我们的小桌摆在了扶桑树下,还在桌上点了一盏红色的蜡烛。坐在这座古宅院里,我们在摇晃的光影中闷头吃很入味的客家美食。米酒非常醇厚,香甜绵软,带来微醺的暖意和迷醉。
朋友在饭桌上给我看白天在土楼里拍的无数照片,恢宏的土褐色外观,内里是褐色的木门木梯木栏杆,门上贴满了一张张红色的对联,上面写着吉祥的话语。土楼里面还住着很多人家,一件件悬挂的衣服让古旧的土楼有了很浓的生活气息。无数跳跃的红色纸张让沧桑感十足的土楼有一种鲜艳的动感。这画面非常美。我们决定,第二天再去好好看看这座土楼。
入夜,我们早早便睡下了。然而,雨下了一整夜,我总是在半夜里被雨声惊醒过来。透过小窗望着屋廊上整夜燃着的大红灯笼,我迷糊地想着这是在哪里,半晌明白过来我是在一百多年的土楼里听夜雨,温暖的感觉油然而生。第二天醒来之后,我久久地站在走廊前看着雨水从高高的屋檐顶一截一截地滴落下来。苍黑的瓦和墨绿的琉璃被冲涮的湿润明亮。
吃过早饭,我们径往振成楼走去。远远地看到了被称为“土楼王子”的振成楼,而它的父辈,被称为“土楼之王”的承启楼则还在五公里之外。它们都是土楼里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因为振成楼的规格小一些,而且没有承启楼那样让人惊叹的五个同心圆,所以就被称为“王子”了。
振成楼是洪杭村景点的中心,步入正门,层叠的门檐、环环相扣的楼形和自成一格的院落设置,让人赏心悦目,倍感亲切。正厅是全楼的中心,墙壁上有主人画像和诸多名人题匾,全然是一个书法展厅,笔法道劲,字形飞扬,其中一草写“带”字可拆成其他形似的数百个字,又称“字王”。正厅两边有边门,门内各有一井,依太极图布局,遂有“太极井”之称;井深相同,水位却高低不同,堪称一奇。依楼内环形走廊,逐一参观由耳门隔成的独立院落(关起耳门便可自成一家,内部墙体皆用青砖垒成,可防一室起火而满楼皆焚),院落内皆设有男女浴室,厨房灶台依外墙体而建,保留了中原土灶的特色,因烟囱设在墙体内直上楼顶,遂千百年来土楼依然洁净,光鲜如初。
漫步在楼宇之间,有一种迷乱的感觉。那些被岁月熏黑的旧木板,以及木板上的红春联,洋溢着陈旧而美好的气息;高悬在楼道和木柱上的青葱菜籽、竹编箩筐,或互倚,或列队,或相望,随意中构成了土楼人家美丽的装饰;凌乱的瓦砾、晾晒的衣物,以及那几只侥幸躲过喜庆“劫难”的鸡鸭,还有那个在煤炉边守着水壶的老者,平凡生活的趣味就在这片宁静安详中弥漫开来。在振成楼吃过午饭,我们开始去钻承启楼的圆环。这栋楼是所有土楼中名气最大的,因为它的形象被放在了邮票上,作为福建民层的代表。它有五百多岁了,最让人惊叹的是它圆环里面套圆环,加上外围的土楼,一共有五个同心圆。从楼顶看下面的圆环非常漂亮,一个个美丽的圆形曲线,上面是黑色的瓦,闪着弧形的节奏感,弯弯地铺在屋顶。我和几个朋友在窄得只容一个人通过的圆形通道里转圈圈。朋友说:“这难道就是胡戈‘圆环套圆环公司’的创意由来?”我们忍不住都笑了。
到福建永定观赏土楼,下洋的初溪也是个不可不去的地方。那里的土楼不仅数量多,规模大,品种齐全,而且相对集中。于是,我们选择把最后一站定在初溪村。村内有五座圆形土楼和三十座方楼,其中较大的圆形土楼“集庆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永定现存的最为古老的圆形土楼,距今已有587年。初溪土楼群由于其饱满丰富的画面感,频频进入摄影师的镜头和画家的画布。
福建土楼匾额楹联装饰初探 篇12
土楼楹联数以万计, 从不同的角度入手, 可以分作多类。根据统计, 可知这些楹联有古今雅俗之分, 其中古雅的占绝大部分, 不胜枚举 ;俗白的, 多出现在1949年以后, 大概是白话已经深入人心所致。
1、耕读为本, 报国兴家
林林总总的楹联揭示了楼主各个方面甚至是各个时期的心态, 不一而足。但是其中最根本的还是“忠”、“孝”、“耕读”。学优则仕, 入仕报国振家声, 这是天下第一等要紧事, 几千年来从无更改。客家人虽然远隔皇阙千山万水, 但心里涌动着的是与中原人同样的期盼、同样的抱负。所以, 楼主往往在楹联上写下他们的心愿, 劝诫子孙莫忘“干国家事, 读圣贤书”。
2、缅怀祖德, 怀念先贤
各朝代南迁至闽西的客家人大都有着辉煌的家族史, 或豪族贵胄, 或书香门第。因此可以想象, 当他们建造土楼、给土楼题联时, 最希望得到的是祖宗先贤的庇佑, 最期盼的是家族兴旺万年不改, 大量缅怀祖德、怀念先贤的楹联便因这一心愿而撰, 饮水思源, 不忘祖就意味着继承、意味着发展, 祖圣先贤给予了客家人开拓和发展的力量。
3、孝悌礼让, 家和事兴
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家训, 生活在闽西青山绿水环抱中的客家百姓既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又有着最实际最质朴的人生追求。他们谨记温良恭俭、孝悌礼让的古训, 深信家和万事兴。贫穷也好, 富贵也罢, 无论太平, 抑或战乱, 凭着对生活的执着和信任, 他们的日子平淡而又真实地在岁月长河中渡过, 一代复一代。
4、修身养性, 警戒后人
“吾日三省吾身”, 这又是一条千年的古训。为人内敛不夸张, 谦虚谨慎是美德, 客家人同在这一文化氛围里, 其为人处世自然也打上了“谨言慎行”的烙印。“谨言慎行”不可能一蹴而就, 于是就需要坚持不懈地修持、修炼, 并时刻提醒子孙、警戒后人。那些高镌在门上、厅堂上、梁柱上的楹联便起着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既修己又育人。
5、人生情趣, 尽在其中
读这类楹联, 不禁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 这里有山清水秀, 有诗美画趣, 更有客家人不从俗的生活情态。秀丽的自然风光、闲适的农家生活总能激发人的情思, 于是, 在笔端纸上泼洒不得尽兴的客家人, 便又在门上信手题起诗一般的楹联来, 把他那份灵动情思让百年、千年后的你我一同分享。
二、土楼楹联的艺术风格和文学价值
作为客家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土楼楹联, 除具有多种社会功用外, 还是一组特殊的文学作品, 有其特有的艺术性。它同一切文学作品一样, 形象和生动, 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 能够给作者以美的享受。这里的楹联多以正规、稳重的隶书和楷体两种字体为主。
大致来说, 土楼楹联有两种风格 :庄重典雅型和浅白活泼型。大楼门或大厅门上的楹联一般都显得庄重典雅, 左右门联、角楼围楼门联则多以轻松活泼为特色。这两种风格迥异的楹联虽有着相同的社会功用, 但庄严型的典雅华贵, 浅白型的格调丰富, 传达给读者的美的感受却是完全不同的。创作手法的选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楹联风格的定位。对于庄重典雅型的楹联, 多采用典故、成句化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而浅白活泼型的楹联, 则较常用拟人、设问的形式, 以增加其通俗性和亲切感。
相对于其他的文学样式而言, 楹联这种特殊的文学作品未免有些貌不惊人。但是, 就是有这貌不惊人的楹联, 非但具有不寻常的社会价值, 而且有着别的文学样式所不能替代的文学价值。首先, 作为与百姓日常生活结合得最密切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没有时地限制, 没有阶级差别, 在民间的普及率是最高的。它遣词炼句, 表情达意, 浓缩多种修辞手法, 创造各种不同的意境, 使文学从神圣的殿堂走下, 有的步入千家万户, 有的刻在庙宇亭台, 与大自然同在。没有一种文学样式能像这样深入人心。
其次, 土楼楹联很好地保留了一些诗歌创作技巧。自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骈体文受到攻击, 对偶句大遭讨伐, 多数人已经不习惯甚至不懂得写对子了。殊不知, 写对子对训练文学基本功有诸多益处。通过写对子可以熟悉虚实字的运用、平仄声的原则、思想的条理性。多熟悉几幅土楼楹联, 对你的文学大有好处。
三、从土楼楹联看客家人的精神
土楼作为客家文化的载体, 它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土楼建筑本身就蕴涵着客家人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 几乎所有的土楼建筑都十分注意体现“天人合一”、“尊祖”理念与“风水”理论, 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 强调自然生态, 顺势而建。此外, 土楼内的雕塑、碑刻、楹联、诗文等都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同时蕴涵着客家的价值观念。
客家是一个饱经风霜的民系, 从扎根闽西的那一刻起, “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就被成为他的座右铭和精神支柱, 伴随着他前进的脚步。客家人凭借着勤劳和智慧让历史见证了他们的力量和价值,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 土楼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那就是客家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一时期的楹联, 激荡着客家人艰苦创业的主旋律, 客家人把这一主旋律写进终日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楹联里, 把这种精神镌刻在门上、柱上、梁上, 让它无处不在、代代相传。
摘要:在中国传统建筑中, 匾额楹联是很有特色的建筑装饰, 也是民族精神和文化在建筑上的一种体现。福建土楼座座有楹联, 且对仗工整、含义隽永、主题明确、意境深邃, 每幅楹联都反映出了客家人的社会观、道德观和文化观。
关键词:福建,土楼,楹联
参考文献
【土楼建筑】推荐阅读:
客家土楼建筑的魅力08-03
永定客家土楼06-15
土楼保护论文09-19
英语演讲1土楼07-26
福建土楼(南靖景区)简介06-20
游福建土楼作文400字09-09
参观福建别致土楼四年级作文400字07-28
土楼裕昌楼的小学生写景作文400字06-07
建筑节能建筑造价09-17
传统建筑与开放建筑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