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保护论文

2024-09-19

土楼保护论文(精选12篇)

土楼保护论文 篇1

0 引言

福建客家土楼2008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之后, 关于土楼的利用与保护问题, 已引起了各方广泛的关注。诚然, 关于土楼保护的文献已经很多, 但其中大部分是基于产业开发的保护措施, 例如土楼历史风貌的再现、自然环境的恢复、建筑景观的整治、土楼使用管理等方面, 即基于观赏旅游价值角度的保护。而笔者更多思考的是, 如果通过对客家土楼的建筑结构本身进行保护, 使这一宝贵文物能流传千载, 历久而弥新, 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完整的宝贵遗产。

1 文物土楼的建筑结构现状

福建客家文物土楼是典型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永定县现存土楼有20000余座, 遍布全县每个村落, 代表性的建筑有振成楼、承启楼、永隆昌、遗经楼、奎聚楼、福裕楼、馥馨楼、集庆楼等。客家土楼主要以方形、圆形为主, 依山傍水, 就地取材, 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 具有较强适用性、耐久性和安全性等特点, 是一种自成体系, 又极富艺术美感的多层生土建筑。

客家文物土楼均为土木结构建筑, 经风历雨, 均不同程度地出现屋面漏雨、木结构构件侵蚀腐烂、外墙面风雨剥蚀、墙体纵向裂缝、土墙倾斜甚至倒塌等现象。根据初步调查, 墙面剥蚀、木结构侵蚀腐烂、墙体裂缝、屋面漏雨几乎在所有土楼中均可看到;而土墙倾斜、倒塌等现象也在逐年增多。其次, 由于土楼内基础设施、卫生环境等条件较差, 已无法满足现代居民正常生活的需求, 致使大部份原有土楼居民, 选择搬出土楼另建新居, 随着楼内居民的减少, 更出现缺少日常维护的现象, 导致土楼年久失修, 破损现象加剧。还有, 部分土楼内居民因自身需求, 随意对土楼进行加建、改造, 也对土楼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在土楼旅游业开发之前, 土楼主要依靠居民自身维修保护。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逐渐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 楼内居民积极参与的保护管理机制。但这些管理机制也仅限于对外开放旅游的土楼群体, 而大部分尚未开发的土楼群体, 依然处于居民自发维护或无人维护状态。

2 客家文物土楼保护性加固的必要性

2.1 土楼群是土楼文化的基础

永定县客家土楼列为保护文物仅约40余座 (见表1) 。虽然这些保护文物在建筑结构上得到了一定的加固和保护, 但永定县20000余座土楼才真正是土楼文化的基础, 记载着客家人的历史和建造客家生土建筑技艺, 才衬托出这些客家土楼保护文物的价值。因此, 对现存20000余座土楼保护, 才真正是对土楼文化和土楼文物的保护。

2.2 文物土楼的保护性加固是土楼悠久历史要求

客家土楼是以干砌石基为基础, 夯土墙为承重和围护结构, 内置木作结构的夯土民居生土建筑 (见图1) 。现存最古老的土楼是湖雷镇下寨村的馥馨楼, 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素有“土楼王子”之称的振成楼, 位于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 建于1912年, 亦有上百年的历史。现代一般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为五十年, 土楼的耐久性, 早已大大超过了现代一般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而正因为如此, 土楼才成为如此珍贵的文物。

然而, 土楼生土建筑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众所周知, 生土的抗压、抗弯、抗剪强度很低, 抗风化、抗水侵蚀的能力也很差, 土楼的耐久性和抗震能力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尽管福建客家土楼以其成熟的建造工艺与严谨的施工态度解决这些先天不足, 而历经数十年、数百年、上千年的自然因素侵蚀和人类活动, 必然对土楼的建筑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外墙面侵蚀、墙体裂缝、土墙倾斜、屋面渗漏、木屋盖腐烂、垮塌等问题 (见图2) 。如果对现存土楼的建筑结构不加以加固和保护, 这些土楼数量必将以相当快的速度在减少。那时, “保护性”加固将转化成为“抢救性”加固, 保护、加固的代价和难度都大大地增高, 甚至丧失加固的机会。

2.3 土楼保护性加固是居住安全的需要

目前, 还有相当多的土楼有居民居住, 这些土楼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 有相当部分属于危房。有的土楼石基局部坍塌, 有的土楼墙体严重开裂, 有的土楼墙体倾斜, 有的土楼屋盖变形、塌陷等等 (见图3) 。为了保证居民财产和生命安全, 有必要对现有部分土楼进行加固和保护。尤其是对建筑结构具有质量缺陷的土楼, 应该采取主动的保护性加固, 防止土楼缺陷从量变到质变以致产生破坏、倒塌事故。

3 保护性加固的原则

客家土楼量大面广, 保护和加固需要不少的费用, 如何筹措这些费用更是难题。同时, 每幢楼体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保护和加固应考虑以下原则。

(1) 预防性加固的原则。预防性加固是对存在的质量和安全隐患进行排除, 防止隐患恶化。预防性加固不仅省钱、省力, 而且住户可以自行完成。主要是需要政府的技术支持, 对土楼进行全面的检查, 提供预防性加固的方案和措施。如改善楼体周边的排水条件;对墙体裂缝的处理措施;屋面的排水、防渗、防漏;木结构系统的防腐、防蚁;严重风化表面的修复等等。

(2) 按等级区分保护加固的标准。如果对所有土楼同时全部进行保护性加固, 则需投入巨额资金, 就目前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也没这个必要。所以, 应该根据文物级别和土楼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制定相应保护性加固标准。按客家土楼的文物价值可将其分为国家级、省级、县级、镇级、村级和住户级。按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可分为3~5个级别, 分别制订土楼建筑结构保护性加固的内容、部位、加固方法和验收标准, 使大部分的土楼能得以长时间地保护和使用。

(3) 按破损程度确定加固的先后顺序。加固顺序的先后与土楼的重要性不是任何时候都呈正比的关系。当然, 在紧迫性相同的条件下, 资金再困难, 也要优先满足高级别文物的“抢救性”保护要求。但是在一般情况下, 加固的顺序则宜按建筑物的破损程度, 即需要加固的紧迫程度决定。一般而言, 在短时间内筹备大笔资金是比较困难的, 而要启动大笔资金, 用于文物保护就更加困难了。所以, 确定加固的轻重缓急顺序是必要的。明确加固的重点在主体结构。就一般建筑物的而言, 对其存废起决定作用的是其主体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而对于福建客家土楼, 起决定作用的是石基及其上的夯土墙的质量, 尤其是夯土墙, 它既是土楼的承重结构又是围护结构, 是加固的重点。

(4) 对保护性加固, 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与其他建筑物一样, 土楼本来各有其主。但当某座土楼被评定为文物后, 则属于人类共同的遗产。在对这种转变给予原有楼主足够的补偿后, 原本的私有财产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公有”的性质。由于出现了这一转变, 在文物土楼保护的组织安排和资金筹集上, 政府部门应承担起主导作用。当然, 对一般土楼, 属于楼主的自有财产, 应该以楼主自行保护为主, 政府在政策、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 在资金方面给予适当的补助, 使保护性加固工作能形成良性循环。

4 保护性加固的程序

由于客家土楼的数量相当大, 所以保护性加固必须履行程序, 有条不紊地进行,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土楼保护性加固拟按以下程序进行: (1) 组织土楼加固专业队伍; (2) 加固前的现状评估:评估工作应该确定文物土楼的质量与安全等级, 以便结合其保护等级, 确定是否需要加固与加固的标准、顺序; (3) 制定保护性加固方案; (4) 加固资金落实; (5) 加固工作实施。

加固工作还应该执行正常的基建程序。土楼加固虽然是一项文物保护工作, 但同时也是一项工程。经验教训证明, 工程项目推进中的等每一个环节, 都应该履行基建程序, 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5 保护性加固的内容与方法

(1) 土楼地基加固。

地基的牢固性是建筑物安全耐久的首要保证。虽然文物土楼大多数坐落于山区, 地基条件一般较好。但因环境变迁, 地基欠牢固, 而使建筑物轻则出现不均匀沉降, 重则发生倾倒的实例已经不少。所以, 必须通过现场初步踏勘, 必要时专项委托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以便确定在现有的地形、地貌、水流和环境条件下, 建筑物的地基是否稳定。必要时可以采用边坡加固、改善排水条件、地基注浆等方法进行地基的加固。

(2) 土楼石基础加固。

现存的文物土楼石基础存在严重缺陷的并不多见。这可能是因为石基础不满足要求的土楼基本上都已经破坏了, 能保存下来的土楼, 基础都已经经过了历史的考验。但这并不等于石基础没有缺陷。石基础的主要缺陷有:基础宽度不足、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基础石砌体松散整体性差等。处理方法有:基础灌浆、基础托换等。

(3) 夯土墙体裂缝处理。

一般建筑物的墙面裂缝是否构成损害, 可按《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GB50292-1999) 界定。但土楼是一类特种建筑, 在该标准中很难找到现成答案。所以只有根据现有技术成果, 制定出土楼墙体裂缝是否构成危害的鉴定标准。具体加固方法:对所有结构性裂缝与严重影响外观的裂缝均予以嵌塞。先在裂缝中置钢板网或钢丝网, 后填入或灌入浓水泥砂浆 (或水泥黄土砂浆) 。还可在浆液中添加适量的微膨胀剂。至于表面细小裂缝则可不处理, 因为文物土楼的外墙面, 因各种风化作用而显得凹凸不平, 甚至存在裂缝, 正是文物土楼的沧桑感与厚重感的象征。如果土楼的外墙被整修得十分光滑, 则违背了“修旧如旧”的原则。

6 结语

为了文物土楼能够得以长期保存, 应该对其建筑结构进行保护性加固。文物土楼的保护性加固必须坚持预控为主、分级对待、分轻重缓急的原则。文物土楼加固的重点是夯土外墙与石基础。因为夯土墙和石基础产生倾斜、倒塌的主要原因, 可能导致无法挽救的后果。文物土楼加固必须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土楼的预防性加固可以适当移植已有的建筑物加固技术, 如嵌缝注浆、基础托换、墙身托换等。但具体使用时应认真给予消化和改进。

摘要:文章根据福建省永定土楼建筑的现状, 提出文物土楼要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进行保护性加固的必要性。并阐述了保护性加固的原则、程序、内容和及方法。

关键词:文物土楼,预防性加固,基础灌浆,托换,嵌缝加固

参考文献

[1]张磊.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的保护与延续[J].文博, 2011, (06)

[2]谢华章.福建土楼夯土版筑的建造技艺[J].住宅科技, 2004 (, 7)

[3]赵成, 阿肯江.托呼提.生土建筑研究综述.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J].四川建筑, 2010, 30 (1)

[4]GB50292-1999,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年

[5]冯乃谦.混凝土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6]JGJ123-2000, 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土楼保护论文 篇2

这个假期过的非比寻常。来到瑞金,参观了革命根据地,去了罗汉岩,看到了那些”天造奇观”,但是最值得我回味的还是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的福建土楼。

我们开车从江西瑞金出发,目的地是福建龙岩市永定县,也就是土楼聚集的地方,大约是两个小时的路程。

说到土楼,不得不说客家人。提到客家人,人们脑中不由得会呈现出一幅画面。风尘滚滚,一支南迁的家族奔走在路上,山路崎岖不平,荆棘遍布,艰难行进的马车发出干涩的声音,许多脚板踩响了尘土。这就是客家先民。永嘉之乱、唐末兵燹、金兵侵宋,客家先民一次次伤心无望地告别家园,举族南迁。向南,向南,目标始终向南。一路上,风尘仆仆餐风露宿,渡过黄河,穿过长江,从兵荒马乱的北方走向偏安一隅的南方。终于,在闽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他们看到了山坳里一块开阔的盆地,面向一条潺潺小河,一里平川,十里林涛,百顷荒原,四周围的山岭犹如屏障,把北方的兵祸与动荡阻隔在千里之外。这块陌生的土地静静地躺在大山深处,似乎一直在等待着拓荒者的到来。客家先民来到了这里,他们擦去脸上的汗水,泪水却不停地从眼里流出来,多少年的漂泊,多少年的渴望,现在他们终于找到一块可以停泊的土地了。从此,闽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了一支新的民系。这就是客家人。清除杂草和灌木,平整地面,然后用土块垒起土屋,这支流离失所的客家先民第一次有了安身之地,大山深处升起了一缕缕炊烟,第一座土楼就这样在山坳里建造起来了„„

由于之前我们这群人谁都没有去过土楼,绕着大山转了好几圈,问了好多路人才找到一个叫初溪土楼群的地方。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笆半摭面”,也再一次证明了他的神秘和价值所在。

初溪土楼群坐落在群山之中,为了俯瞰全景,我们随同导游登上了半山腰的观景台。从那里观看对面的土楼群,真是一览无遗,甚是壮观。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高低错落,条理井然地散布在一片开阔的盆地上。背后是青山密林,山坡上层层叠起的梯田,那碧绿的禾苗与茶树在山风的吹动下,绿浪奔涌,好象为土楼群竖起一道涌动的绿色屏风,一字排开的3座圆楼在两端的2座方楼的簇拥下,一起面对流淌的小溪,闲聊的人们坐在楼门边一排长凳上,说话声和着流水声在山谷间飘响。溪堤高筑,一座桥通向山的这一边。桥的不远处,很随意似地散落着几棵古榕,葱茏如盖。远离喧嚣,世外桃源,天地人的完美融合,这般乡野风光、农家情趣,怕是陶渊明笔下也难觅踪影,可是它却是闽西南土楼乡村最寻常的一道风景„„

我们跟随导游来到对外开放的集庆楼参观。据了解,集庆楼是徐氏三世祖于明朝永乐年间兴建,距今已有580余年,是永定县现存的圆楼中年代久远又结构

特殊的一座。一般的圆楼,小的设置两处公共楼梯,大的设置四处楼梯,底层相通且层层环廊通达,相互来往,十分方便。唯独这座集庆楼别出心裁,从底层的灶间开始,每户人家从一层到第四层都各自安排楼梯,各层的通道也用木板隔开,七十二道楼梯把全楼分割成七十二个独立的单元。这种聚族而居而又彼此独立的模式,在动荡的年代里,既避免了一般土楼过度公共性的缺点,又消除了单门独户的恐惧心里,实在是公私兼顾,两全其美的创造性设计。

如今,集庆楼已被开发改造成博物馆,里面摆放着许多展现客家生活文化的物品。老式的纺车,残旧的簸箕,古旧的木床„„一件件古老残旧的文物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客家人和谐温馨的生活场景。在其中一个展厅的玻璃柜里有一只黄金大蟒蛇,它的出现让游客大开眼见。可是它的一动不动,让我心生怜悯,它失去了自由,这不是它想要的生活。可是导游告诉我们,蛇是闽南人民在家里当作图腾来供养的,也是“闽”字的内涵。我才知道这每一个场景都与文化有关。

看到这奇特的建筑,我们总是疑问,土楼是怎么建成的呢?土楼是客家人迷恋历史的情愫,超凡脱俗的天才想象和现实的物质条件相结合的产物。从一筐土到一段墙到一座楼,这是质变的过程,图的灵魂在揉合,发酵中不断的飞跃。由于自己的专业和建筑有很多关系,诱导着我不断的想知道这土楼是如何建成的,但是我懂得甚少,我想我会继续探索土楼神奇的建造过程。

土楼的庞大与奇特出乎人的想象。如果不是大学假期闲来无事,到处溜达,也许我一生都不会遭遇土楼。一切似乎早有定数,当我看到土楼的那一刻,我的心就被深深的震撼了。随着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它的璀璨,它的深厚,它的神奇,将会越来越为全世界人所认识和共享。

土楼的蕉语 篇3

她倚靠在蕉树下,双手紧攥着弹头嵌咬的银元,仿佛那力道能把行将远去的心拢住。只是当那个瘦削身影渐渐消失在龙眼林间时,两行泪珠终于滚落下来,凝成红军战士笃诚的诺言:“革命胜利,我就回来娶你!”

这是1934年的早春二月。

时光回溯五个月。福建南靖土楼蕉园,绵绵秋雨终于停歇。天刚亮,一身蓝印碎花夹袄的蕉农女儿林叶,如雨燕轻盈地飘向蕉林。姑娘要去察看父亲守护果园的蕉棚。

就在踏进蕉棚的一瞬,林叶一声惊叫险些晕厥。铺着厚厚蕉叶的地上蜷缩着一个血迹斑斑的青年。

“遇上你,是我的缘。”就像一句诗一样,姑娘由此有了新的生命内涵。眼前这个身穿灰军装的红军战士满脸血污,折断的左胳膊耷拉在一旁,散落绑带的左小腿赫然裸露两条斜拉的血豁口。愣怔片刻,姑娘心底突然迸发莫名的勇气,飞快折下几片嫩蕉叶替他盖好伤口,转身疾步向家奔去。

仅仅半个时辰,林叶提着茶罐一溜小跑回到蕉棚,先敲开两只生鸡蛋给红军战士喂下,又一匙一匙喂下半罐米汤。这才用劲撑起士兵,扒下血迹斑斑的军上衣,再把临出门从竹竿上扯下的哥哥的白单褂轻轻给盖上。蹲在溪岸漂洗军衣,眼见鲜血在溪流中洇成一条红练,姑娘不禁打了个寒颤。

回到蕉棚晾好军衣,林叶用绣花手绢蘸着清水,半跪着给士兵擦洗脸上的血渍。许是那两只生鸡蛋救了急,士兵渐渐泛出血色的脸蛋显得稚嫩而俊武,姑娘不禁羞涩地缩回手。就在这一刻,深度昏迷的红军战士倏然醒转。

他显得特别警觉。看着鲜血浸染的军上衣被换上洁净的白单褂,他把感激的目光投向姑娘,但还是坚持拄着树棍走出蕉棚,最终选择峭崖下一处榕树簇掩的岩隙猫下身来。

可伤口仍结着污血痂,稍作牵动就裂口渗血。林叶焦急要上镇里找郎中,但咬牙坚持的红军战士摇手拒绝。他领着姑娘沿着崖根走出半里地,采掘了一背箩草药,又教她洗净后捣成草浆。做完这一切,他把眼神再次投向姑娘,面带歉意地说:“可要牺牲这件好褂子了。”

虽然听得懵懂,但林叶却肯定地点点头。随着几声撕裂的脆响,白单褂变成了一根根长布条,擦洗淤血、蘸敷药泥,士兵给自己的伤腿裹上绷带,骨折的胳膊也打上了“夹板”。

红军战士倚靠在林叶编织的蕉叶垫上,姑娘静坐一旁,正专注地缝补他被弹片割破的军衣。这一刻,极度虚弱的他终于放下疲惫,零乱的思绪游返惨烈的战场——

爆豆般的急遽枪声撞击耳膜,炮弹尖利的呼啸似乎颗颗都直砸掩体。这是红二团的阻击阵地,日晦云低的黄昏,胸口中弹的团政委艰难地向作战参谋下达最后的命令:“阻击任务已经完成,你带特务排火速向东突围,奔袭两公里后放排枪,务必拖住敌人。”末了摘下文件包奋力掷出,声嘶力竭地一声低吼:“执行命令!”

作战参谋以闪电般快捷敬礼,迅即转身一头扎进弹雨硝烟中。就在跃过堑壕的一刻他蓦然回首,竹帘搭成的指挥掩体訇然陷入火海。这个血腥之夜,一群无畏的红军战士用生命铸成诱敌神“饵”,而被钓得晕头转向的是敌军五个团兵力。

那是怎样一场惊心动魄的惨烈战斗呵!

时隔80年后的这个春日,我伫立峰巅俯望山坳谷地,朝阳斜照,褐墙黑瓦的土楼折射出时光沉积的古朴与神秘。周边葳蕤的蕉林仿佛漫成浩瀚海洋,山风掠来涟漪荡漾,浑圆硕大的古堡群宛若漂流碧波的几叶浮萍。

而我仍在缅想那个战伤掉队的红军战士,在蜇伏蕉林的孤独日子里,内心是否也曾弥漫着浮萍一样的茫然与焦灼?幸运的是他的生命诗意般遭遇了美丽的邂逅。

半个月的休养,红军战士除骨折的胳膊外,已基本恢复战斗状态。月朗星稀的夜晚,他独坐蕉林深处,仰望苍穹,一缕粘稠的乡愁倏然自心底泛起。

他的祖上几代都打得一手好土铳,除耕种几垄薄瘠山地外,就靠狩猎弥补家用。长年在山巅兽口掘食,不意竟修成草药治疗创伤的绝门医术。为改变家境,祖父早早把他送入私塾。16岁那年的秋夜,父亲狩猎坠落深崖,祖父承受不住丧子之痛撒手人寰。年少的他泪别寡母投奔了红军。

而林叶对这一切浑然不知。她没好意思直问他姓名,只按闽南习俗叫他兵伢子,他似乎很乐意这个称谓。得知姑娘名叫林叶,兵伢子若有所思地环顾周边葱郁的蕉叶,突然粲然一笑,脱口喊了声“叶子”。

两年作战参谋的磨练,兵伢子养成了每天记作战日志的习惯。可他的作战日志连同团政委的文件包,都在陷入重围的一刻被付之一炬。此刻,纸墨尽失,但蕉林山野遍地藏宝,解决问题游刃有余。

兵伢子砍回一摞拇指粗的黄檀木,都是剔去树杈的主干。细雨蒙蒙的午后,峭崖下燃起一堆篝火,兵伢子把檀树条整齐架在火堆上,待半截檀木烧得通体透红时,猛然抽出搁在雨帘中。随着水火交融的滋滋聲响,红彤彤的檀树条变成了墨黑的炭棒。

炭棒在阳光下晾晒两天后,兵伢子掏出匕首把表层炭屑一点点刮进陶钵,再用手榴弹铁帽不停地碾磨,加水浸泡一夜后拌入糯米浆反复搓揉摔打,最后搓成一根乌金似的圆柱。林叶眼露惊讶,兵伢子说:“这叫墨棒。”

兵伢子对别在黄挎包里的那枝斑竹毛笔珍爱有加。就在叶子想摸一摸那笔杆时,兵伢子竟本能地迅速缩手摁在前胸。直到目光与叶子失望的眼神相碰,才觉不好意思地递给她,但仍颇为自豪地缀上一句:“伐寒溪之斑竹,取野兔之银毫,这可是爷爷给我特制的!”

接过毛笔的一瞬,叶子脸颊忽然生出一丝羞涩。兵伢子文绉绉的语调,就像那只羚羊角笔帽一般圆润生姿。虽然不通文墨,但姑娘对于斑竹笔杆上天然生成的山菊水印,触目便觉一缕幽幽香韵扑面袭来。

那一刻,兵伢子把目光投向高耸宏伟的土楼圆堡。对他来说,这座古建筑群在时光浸润中释放着神秘色彩,荫翳成悬在心头而渴望破解的谜。但纪律像一根无形的绳索束缚着几欲脱缰的心,他逼迫自己把心思收拢凝结在蕉林上,用军人的灵慧感悟生命的启迪。

没有纸张,作战参谋采摘枯干的蕉叶,书写日志。间隙,兵伢子的眼神延向蕉林,那一刻,他心底漫过散文般的读解:气温骤降,蕉叶曾经的张扬、潇洒与释放,都定格在萎靡的赭黄里,生命的蜷缩渗透着“我在回忆中等待”的淡定从容……

此刻,我的思绪仍被红军战士贯穿弹火硝烟的命运曲线所牵拽,回溯那个浪漫而伤感的春日。

蕉树新绽,初发的嫩枝含着一丝乍见世面的羞涩,蕉林中成群的黄鹂双宿双飞,忙碌着筑巢准备繁衍后代。而战伤刚愈的兵伢子,却担着一对竹箩,踏上了追寻队伍的旅途。

这看似寻常的竹箩其实暗藏机关,箩筐满装澄黄的香蕉,驳壳枪和手榴弹就分藏在箩底的夹层里。扁担受力发出的吱呀声响,似乎正回放咋夜那段纯真对话——

“这回让你吃苦了,真谢谢你!”离别在即,兵伢子说。

“我吃苦,你吃鸡,还有米粥、香蕉……要给我做佃农来偿还哩!”叶子的话语透出几分调皮。

“我攒够银子邮到你家……”

“要是我不稀罕呢?”

一刻无语,兵伢子想说那就用一辈子作偿还,可话到嗓子眼却又生生咽了回去。他忽然想到姑娘期待的或许就是这句诺言,也突然发现姑娘纯洁的内心竟隐藏着一丝狡黠,真诚而可亲。

“喏,还你这个!”姑娘从怀里掏出一个绣花手绢包,解开后托在掌心递给兵伢子。没想兵伢子脸色骤变,一把抓过手绢包凝视不语。那是两块银元!

兵伢子眼前蓦然浮现母亲眼角的泪光。投身红军那个凌晨,娘把仅剩的积蓄硬塞进他手中,腊月里,两块银元却特别温热,兴许娘就是整夜攥着银元挨到天明。

险厄相随的征战岁月里,兵伢子一直用土布包裹着它掖在左胸衣袋里,意念中坚守至死也要让娘的温情贴心最紧。

此刻,心底的圣物竟面目全非,一颗弹头嵌入两块叠合的银元。许是银质的坚韧,弹头把银元撞击成锅底状,却被拦腰紧紧卡住,黄铜表层削刮绽卷。鲜血浸染的褐红与银白、铜黄相间杂,融成一束诡异的绝色斑斓。

而恰是这束斑斓唤回了兵伢子战场的最后记忆。火海炼狱般的山坳阵地,作战参谋在冲锋中胸口遭遇剧烈撞击,眼前一黑便再没了知觉。醒来时,身上覆盖着牺牲战友的遗体,周边残火摇曳,野风狰狞。

“娘啊!”蓦然醒悟逃过生死一劫的兵伢子,终于抑制不住失声痛哭。不明就里的叶子被眼前的变故惊呆了,不禁低头垂泪连声说都是我不好……可兵伢子却陡然攥紧她的手说:“不,你很好!”

夜色悄然降临,篝火渐熄,峭崖如利刃割裂半幅天幕。崖底岩隙里,手握驳壳枪的兵伢子挺着腰杆睡着了,倚偎肩头沉入梦乡的叶子手掌紧攥着乌黑泛蓝的枪管。

清晨,兵伢子在山雀啁啾中倏然醒转。他警惕地一激颤。倚偎肩头的叶子也不由霍地站起身,双目对视不禁颊生绯红。只是兵伢子的手触及枪管,陡然感觉一缕似曾拥有的温热由手及心。时光仿佛瞬间凝固,兵伢子心底那道矜持的冰封顷刻间融化殆尽。

别离的一刻,兵伢子把弹头银元郑重地交到叶子手中。没有赘言,他只是用清澈而坚定的眼神,久久注视姑娘壅积缱绻的秀眸,继而抬手,敬礼,转身,大步而去。

兵伢子實名杜仕才,江西兴国人。1933年秋,漳州战役中率特务排牵制敌军,全排26人牺牲或失散,杜仕才重伤滞留南靖土楼蕉园,痊愈后重返红军并参加长征。1937年9月19日在平型关战役中牺牲,时任营长,22岁。

救护兵伢子的蕉农女儿林叶,当年芳华15。打杜仕才西行追赶队伍那天起,姑娘照着兵伢子留下的《红军胜利》的日志临摹习字,之后又立在私塾窗外跟读半年。翌年春日,初识文墨的林叶悄然离家,乡邻说她参加了红军游击队,数年后转入新四军。

浅谈土楼与土楼文化 篇4

一、土楼的造型

福建永定县古竹乡高北村的承启楼, 是圆楼中的典型。楼建于清康熙48年, 距今300年历史。直径73米, 周长229.34米, 共四层总高为124米。该环每层有72个房间。承启楼的楼内还有三环。内一环是二层建筑, 每层40个房间;内二环为单层, 有32个房间;最里的环是厅堂, 全楼恰好400个房间。

方楼雄伟壮观, 颇像古城楼。楼墙与墙内布局和圆楼相近, 楼高3—5层, 每层30-50个房间, 楼前中央有一个大门, 楼的东西南北方向设有楼梯。典型的方楼, 呈正方形, 四周为相连的楼房, 中间为一个大天井。有的天井中建一个小型方形土楼, 远望就如一个“回”字。永定县高坡乡“遗经楼”, 被日本专家确认为世界最大的客家方楼, 高5层, 仅厅就有51间, 占地10336平方米, 始建于1806年, 三代人共花70年方建成, 至今仍有住户二十余户200多人。

交椅楼是在临河陡峭坡地上设计的, 呈交椅形, 当地俗称“交椅楼”。其前墙与房子较低, 左右两翼房子较高, 像交椅扶手;后墙与房子较高, 约4-5层, 如交椅靠背。这种楼前低后高, 便于眺望, 阳光充足。南靖县书洋乡石桥村“长源楼”是这种楼的典型代表, 它建于1723年, 高4层共60个房间。

二、土楼的建造特色

客家土楼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居民建筑, 是中华民族建筑中的一枝奇葩。它是可以与欧洲城堡相媲美的中国式城堡;又是汉代坞堡这种中原古代建筑形式的延续和传承。

首先, 它的建筑材料是“土”的。它直接取材于具有地方风味的原始生土和其它相关配料, 就是黏土, 即黄土或田骨泥。最好是含有适量的砂, 防止龟裂。早期土楼建筑是无石基的, 它的墙体由下而上皆以生土夯筑, 后来为了墙体更加稳固的需要, 遂以大石块作为奠基之用。除了生土、石块之外, 木料、砖瓦、生石灰也是土楼建筑必备的。木料用以建造土楼内部构架, 如梁、柱、挑、橼、桷板以及门窗、屏风等;生石灰主要作用在于夯筑墙体时使之与生土及砂相结合, 构成“三合土”, 增进其硬度与防水功能。厅堂的地板也往往以包含生石灰所成的“三合土”及少量红糖、糯米浆覆盖其上, 然后反复捶打而成。

其次, 土楼建筑手段与过程也是“土”的。在施工开始之际, 土楼没有设计图案, 民间没有复杂仪器, 靠的只是简便的折纸定图法, 将正方形的纸折叠得出需要的几何图形, 这就成了施工“设计图”。在建造过程中, 夯筑墙体与立柱架梁、屋顶建构、内部装修等等程序靠的还是“土法”。土楼建造者们夯筑墙体, 以两块大木板再加数根木条做的锁板卡, 构成夯筑墙基与墙体的大模夹板, 也就是“墙拍”。依靠墙枋固定, 将“做熟”的墙土置于其中夯打, 为使其坚固, 需要逐次上土夯实, 所谓“七上七夯”或者“四上四夯”即反映了夯墙在不同高度的不同要求。因为生土含有一定水分, 未及干燥即升高墙体则遭遇会导致收缩而倾斜, 因此夯筑过程中还得有“补墙柏”等矫正的程序, 每一层加高之前, 应以尖头铁钉垂直穿刺, 以检验其结实度。立柱、架梁等程序同样细致。

土楼的坚固却也非同寻常。目前所存的许多无石基土楼已经有600或700年甚至更长的历史了。诸多土楼历经兵灾考验而依然矗立, 如永定的下黄村的裕兴楼, 在1931年元月曾经被国民党军杨育廷团以“七星炮”猛轰却岿然不动, 被冠以“铜墙铁壁”之称。除了坚固之外, 土楼因其墙体厚实, 遂形成了冬暖夏凉的内在环境, 适宜于人的居处。土楼具有通风、采光、抗震、防潮、隔音、保湿、隔热、防风、防兽、防火、防盗的各种功能。

三、土楼文化

作为古代文明的一种遗存或延续, 土楼和其它先民的智慧结晶品一样具有创意与技艺上的思想渊源。考古学的资料显示, 早在新石器时代, 我们的祖先在黄河流域已创造了原始的生土建筑, 如山东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即可见无模夯土痕迹, 在河南郑州的商朝遗址中也可见版筑墙体。

闽西土楼高四层, 形状或方或圆, 体量巨大, 厚土墙, 大悬山, 强调的是聚合性;粤东围拢屋高一层, 前方后圆, 前低后高, 门坪前有一口半月形的水塘, 采光、通风、排水俱佳, 强调的是可居性;赣南的高2层至3层, 以矩形为主, 四角构筑炮楼, 壁垒森严, 短硬山、砖石墙, 强调的是防御性。而“血缘性”则体现在土楼内的居民都有同一个祖先, 故在楼内必设“祖堂”, 实行族长管理制。统一管理围内卫生、排水、纠纷等。如遇外敌入侵, 全体居民又是一个有组织的战斗群体。维持这种大家庭血脉关系的纽带, 是每年定时进行的敬宗祭祖活动, 祖堂成为居民的“圣殿”, 是楼内建筑档次最高、装饰最华丽的地方。堡垒般的土楼犹如一座“家族之城”。

以圆形土楼为例, 它像宇宙大道一样包容了一切内涵。把生活、文化和工作等, 都包容其中。圆体的结构, 外有宇宙群星和整个世界, 内部有厅堂、走廊、重楼、单元等一体构造, 是大道和谐的基本模式。不仅真正体现了《周易·系辞上》“蓍之法, 圆而神”的基本理念, 更是在实体上体现了老子“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地母”的大道思想。

四、结语

客家土楼的起源、兴建以及保存至今, 体现了客家文化的悠远流长。它是人类走出穴居后居住建筑的三大代表形式之一。建筑是文化的载体, 土楼的圆形更能体现天、地、人和谐统一的理念。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取向一致, 每座楼里的住户都是同一家族, 各户的门口都因圆形的向心性指向同一点, 平日大家的生活脚步又交织在一起, 这都是家族团结、包容和美满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黄汉民.客家土楼民居[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5.

[2]林嘉书.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3]詹石窗.土楼的文化底蕴与价值[J].东南学术, 2001, (4) .

土楼导游词 篇5

土楼建起来前是片沼泽地,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外观像一个甜甜圈,还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有3000余座。

土楼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

如此神秘的土楼,你想来看一看吗?接下来就有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吧!

走进土楼,第一眼想到的是古朴、简素,有些许古老的文化气息,这些土楼大到什么地步呢?你就算是一天住一间,你一年也住不完,是不是感到了土楼的大呢?

土楼有一扇门旁贴了对联,上联是写人生的,下联是写事业的,我们都深深的被作者的文采感动。

土楼里有卖香烟的,全是手工制作,我们惊呆了,我们见识到了土楼人民的勤劳,也感受到了他们的心灵手巧与勤奋。

土楼的成本不高,穷人、富人都可以盖,需要的只是人力,材料其实并不贵。

土楼是不是由石头建成的?或许大家都有疑问。不!土楼最主要的材料就是土,里面掺杂竹条、石灰、小石子、沙土等等,上面盖的是石头瓦片。

探访福建客家土楼 篇6

无论多么大的土楼,都只有一个门,一般为三至四层,底层、二层不开窗,所以密闭性极好,关上门外人是很难进入的。三层以上开窗,既可通风采光,又是射箭打枪的箭孔枪眼,进可攻,退可守。土楼里住的都是同一家族,里面有祭祀祖先的祠堂,有必需的生活设施,如水井等,是一个可以独立运作的小社会。

客家人之所以采取这样的居住形式,是与客家人的特殊经历分不开的。客家人的祖先原本是居住在内地的,因为躲避战乱迁徙到这里。据有关记载,中原汉人第一次南迁是晋朝永嘉以后,当时外族进犯中原,即史书上说的“五胡乱华”时期,中原时局动荡,民不聊生,汉人纷纷向福建、江西、广东等边远山区迁徙。此后在唐、宋、元、明、清等朝社会动荡之时,都有汉人从中原向南迁徙。相对于当地人他们是客,因而被称为“客家人”。

而对于这些客家人来说,他们来到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生存条件极为恶劣的穷乡僻壤。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必须团结,相互帮助;必须自我保护,能对抗倭寇的骚扰和山贼、土匪的抢掠。于是,土楼这种建筑形式便应时而生。同族人住在一起,相互帮衬,亲密无间,形成合力,比单门独户力量要大得多。土楼形似城堡,密闭性好,退可守进可攻。客家人的聪明睿智,由此可见一斑。

已经开放为旅游景点的土楼,介绍的资料和文章很多。然而,我更感兴趣的是那些没有对外开放、老百姓还居住着的最普通、最平常的土楼,因为它才能反映出客家人的真实生活。

在中午用餐的饭店附近有一座土楼,看到大门开着,里面有人居住,便产生了进去看看的想法。有了这个心思,午饭简单地吃了些,便放下筷子来到那座土楼。

这是一座方形土楼,不但陈旧,简直有些破败,外墙开裂了,门板有些剥蚀朽毁。我试探着走进大门,正好有一位中年汉子从楼上走下来。

我迎上前询问:“我进来看看,可以吗?”

  “当然可以。”汉子很热情,“进来随便看吧。”

我一边看,一边同汉子闲聊,得知这座楼里住的是同族,共六户,都姓林。住在里面的人已经不多,大多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

   我站在院子中央,发现天井与外形一样也是方形的,楼高四层,每层都有回廊、栏杆,连同房屋的门窗、墙壁,都是木质结构。由于年代久远,原来的颜色已经退去,黑黢黢的,有些灰头土脸。多数房间没有住人,走廊上散乱地堆放着干柴、竹席之类的杂物。可能因为上下楼不方便,人大都住在楼下一层。屋前都盖了小房,用来做饭和存放杂物,使原本就很破旧的院子,更显杂乱不堪。

这座土楼坐北朝南,正中面对大门的位置是神龛,供奉神灵和祖宗牌位,供桌上点燃着香烛,像是刚祭拜过的样子。神龛前是一个四方水池,水很浅,取财不外流、聚财的意思,希望家族兴旺发达。

因为楼上不住人,所以我没有上楼。

   走上土楼,驴友们已经吃完饭,由导游带领去参观对外开放的土楼。

第一座是“振成楼”,占地约5000平方米,被称为“土楼之王”。并不是因为它大,而是因为建它的主人林仲山官居清朝四品朝议大夫,地位显赫。正厅有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题词“承基衍庆”,还有一副行书对联, “带经耕绿野,爱竹啸名园”。“带”字有意写成酷似篆书“虎”字,暗示此楼为土楼之王,彰显主人地位的尊贵显赫。

   随后去的是“福裕楼”,这是一座宫殿府第式土楼,巍峨雄伟,很有气派。内部装饰古色古香,富丽堂皇。大门上的楹联字体饱满雄浑,显示出主人的敦厚实在。“福田心地,裕后光前”,不仅巧妙地点出楼的名字,而且颇有深意,耐人寻味。上联传达的是一种朴素的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下联则是家训,告诫后人上要对得起祖先,为祖上争光,不要做有辱门庭的事;下要为子孙后代谋福祉,不能败家,不能寅吃卯粮只顾自己,不顾后代儿孙死活。这种治家之道,扩大开来,治理国家也是一样,不是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吗?

最小的土楼被称为袖珍土楼的“如升楼”,在“福裕楼”对面,与“福裕楼”隔着一条潺湲的小溪。像它的名字一样,“如升楼”小得就像量米面的升子。另有一说,主人之所以取名叫“如升楼”,预示日子如旭日东升,蒸蒸日上。因为土楼多是粗笨的庞然大物,蓦地看到这座像炮楼似的娇小土楼,顿时觉得眼前一亮,有一种玲珑精巧的清新感。

最后去的是“奎聚楼”,这是一座建在崖壁上的土楼,从崖下往上看酷似拉萨的布达拉宫,因而又称为布达拉宫式土楼。你可别小瞧这座土楼,它可是出大官和才子的地方,七品以上的官就出了四位,还出了20多名大学生,称之为大官和才子的温床毫不为过。据说是因为这座楼的风水好,从空中看它的形状像一只老虎,大门是虎口。虎是兽中王,出官、出才子就不奇怪了。这座楼的形状是不是真像老虎,我没有亲自去看,不敢妄言,只好姑妄听之,姑妄记之了。

  “奎聚楼”院内左角有一间小平房,显然是后盖的。门前台阶上坐着一位鹤发童颜的小脚老太太,人很和善,我注意到她一直在笑眯眯地看着游人。

我走过去试探着搭讪:“老人家,您高寿呐?”

老人很开通,一点也不拘束,做了个手势,比画着说:“90,90了。”

我又问:“是在这里住吗?”

老人显得很自豪,说:“是,原先住楼里,现在搬出来了,住在这间屋里。”说着,指了指身后的屋子。

屋子的门开着,我看见迎门墙上挂着好几张奖状,其中有一张字比较大,是一张“三好学生”奖状。恰在这时,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走来,我问老奶奶:“这是您孙子?奖状是他得的?”

 “是我孙子,奖状都是他得的。”老人很自豪,脸上挂着笑,看得出,老人很喜欢她的孙子。

我对男孩说:“成绩不错嘛,得了这么多奖状。”

男孩很腼腆,没有回答,只是笑着胡乱摇头,红着脸走进屋里。

老奶奶却不停地重复着:“奖状是我孙子的,他是我孙子,我孙子。”

我不知道老人识不识字,但“奎聚楼”出大官、出才子她肯定是知道的。她的孙子曾经在楼里住过,肯定会沾上官气、文气、好运气的。我猜老人一定这样想。

我没有再打扰老人,在老人“奖状是我孙子的”喋喋自语中,悄悄离开。我衷心祝愿男孩能出人头地。

在洪坑村,除了对外开放的部分土楼外,沿途还有许多样式不同、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土楼和土楼群。我还有幸见到一座半圆形或新月形、弯弓形的土楼。其实,这样的土楼并不是主人有意盖的,是盖到一半时没有了资金,只得盖成这样的形状。原来,盖土楼也有烂尾工程。恐怕主人不会想到,他留下的烂尾工程,如今却成为独特的一景。

福建土楼客家传奇 篇7

土楼是中原汉民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汀江等流域历经多次辗转迁徙后, 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福建土楼以分布广、保存完好而著称。分布范围以福建西南地区尤为集中, 主要分布在福建省漳州南靖、华安, 龙岩永定等地。总数达30000多座, 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 福建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 福建土楼故又称“客家土楼”。2008年7月6日, 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 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8月30日, 福建土楼 (永定·南靖) 景区荣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 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 地势险峻, 人烟稀少, 一度野兽出没, 盗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 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福建土楼依山就势, 布局合理, 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 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 按一定比例将未经烧焙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 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 是一种自成体系, 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 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这些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 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推向极致, 具有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 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圆楼均在永定初溪土楼群, 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 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 北方战祸频频, 天灾肆虐, 当地民众大举南迁, 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 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

福建土楼共有的特点是建造工期长, 一般要花两三年时间才能完工, 较大者甚至要积数十年、几代工匠的辛劳。所用木材须300~500立方米。因土墙下厚上窄, 坚实牢固, “三防” (防风、防水、防震) 性能好, 有的还能防火 (三环土墙便是3道封火墙) , 特别是其超凡的抗震能力令人叹服, 几乎所有土楼都曾经受过程度不同的地震考验, 皆安然无恙。如建于公元1693年的永定湖坑镇的“环极楼”, 300年来经历了数次地震, 1918年农历四月初六的大震, 仅在其正门右上方3楼到4楼之间裂一条50公分宽的裂缝, 由于圆楼墙结构下面厚1.2米, 向上延伸时略向内斜, 呈梯形状, 向心力强, 70多年来竟神奇地自然弥合, 现仅留下一道一二公分宽的裂缝。永定“资历”最深的方形土楼“馥馨楼”, 2012年人们为免众人从一大门出入之不便, 另开一小门, 请来石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 用钢凿撬挖数日才开通, 这种三合土墙的坚韧由此可见一斑。

福建土楼建筑的另一特色是结构极为规范, 房间的规格大小一致。大多数土楼均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 楼内均有天井, 可储半年以上粮食, 犹如一座坚固的城堡, 易于防盗和防匪 (旧时客家人常遭匪患, 故垒筑高大土墙以防不测) 。由于墙壁较高较厚, 既可防潮保暖, 又可隔热纳凉, 优点甚多。客家人建土楼时, 将烟囱砌入土墙内, 使厨房免受黑烟污染, 十分洁净。土楼的兴建, 也是旧时客家人笃信风水的表现。迷信说法, 认为路有“路煞”, 溪有“溪煞”, 出口处有“凹煞”。建方楼时, 他们以为其某个角会碰上“煞气”, 就在楼角基石上刻上“泰山石敢当”字样以避邪, 或在楼角钉上绘有八卦、写上字符的木板, 用以“制煞”。圆楼无角, 据说“煞气”能滑走, 所以为避“煞”, 清代以后的土楼多为圆楼。总的看来, 建土楼讲求实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福建土楼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特色鲜明, 大多数土楼的命名也寓意隽永、意味深长。永定客家土楼或以方位命名, 如“东升楼”为坐东朝西, 喻意旭日从东方升起;或以主人名字命名, 如“振福楼”, 乃苏振泰独资兴建;或为纪念先祖定名, 如永定林福成的后代所建“庆福楼”、“福裕楼”、“振成楼”、“庆成楼”, 总不离“福”、“成”两字;或以自然环境定名, 如“望峰楼”因面朝笔架山峰而取名, “环兴楼”则因三面环水, 而本身造型又是环形大圆楼而得名;或为祝愿祈祥定名, 如“松竹楼”和“五十楼”, 分别取“竹苍松茂”和“五风十雨皆呈瑞”之意;或为劝勉后人定名, 如“经训楼”、“承启楼”;或以创业者定名, 如“福侨楼”, 为江氏华侨所建, 意为华侨福宅, “群兴楼”因众人集资兴建, 并寓群居兴旺发达之意;或以褒贬双关定名, “如升楼”, 坐东朝西, 喻如日之升, 其后代又戏称其小如米升。

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 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 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因此, 一部土楼史, 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此外, 就地取材, 用最平常的土料筑成高大的楼堡, 化平凡为神奇, 又体现了客家人征服自然过程中匠心独运的创造。

20世纪60年代后, 传统的土楼已基本歇建, 如今在闽西和闽南保存有数万座形态各异的土楼, 其中永定县和南靖县的数量最多。永定土楼有23000 (方、园) 多座, 土楼麇集于湖坑、高头、下洋、古竹等乡镇, 绝大多数土楼保留完好并依然住人。与一般民居错杂共存, 使庞然土楼犹如鹤立鸡群, 格外引人注目。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的“承启楼”频繁在影视中亮相, 还载入《中国名胜辞典》, 成为中国《民居》邮票组票之一。它以独特的圆楼造型标本, 使“永定土楼”的名声不胫而走, 成了福建客家土楼的代名词。

土楼 篇8

与永定土楼等名楼相比, 家乡的土楼就像堆在聚宝盆边不起眼的碎石。听爷爷说, 我们村以前是一个大家庭, 好几代人都是在这里开枝散叶的。也就是说, 我眼前这座残破不堪, 历经三百多年沧桑剧变的土楼是我们村的根。

在爷爷他们那个年代, 物质匮乏, 点不起“灯”这种奢侈品, 一盏煤油灯要到春节除夕夜才能点上一回。一年四季都是用竹子火, 于是土楼粗糙的墙面上便有了一块块被竹火熏黑的印记。我小时候胆小, 进土楼时总觉得有团黑影在晃。

我懂事时已乔迁新居多年, 每听到土楼的稀奇古怪事就忍不住想当一个“探险家”去揭开土楼的神秘面纱。但因为土楼已经很少有人居住了, 杂物多, 大人们总不让我们去。

可是童心是关不住的, 因为那里地方大, 是玩“壁垒站”和“躲猫猫”的好地方, 于是我们总是召集十几个伙伴去那里“激战”, 甚至还有各自的势力范围。

小时候的我是很贪玩的, 但又胆小。每次去土楼, 好奇心与畏惧感难免相互斗争。值得庆幸的是, 每次都是好奇心占了上风。我害怕孤单, 所以每次一旦有人提议去土楼玩时, 我不会走第一个也不会走最后一个, 我喜欢左右紧跟着人, 在前进时手拉着手, 被守护着心才踏实。有次兵仔故意捉弄我, 我险些从土楼楼梯上摔下来, 回去那晚上我妈说我一直说梦话, 差点找人来帮我收惊了。

土楼有个很诗意的名字———映宝楼。映宝楼前面有口池塘, 上面有浮莲, 爷爷说那是映宝池。对我而言, 这的确是一口充满“宝物”的池塘, 特别是春夏之交时, 我们几个卷起裤管, 带一个透水的簸箕, 有的围, 有的赶, 吓得池中的生物不得安宁。兵仔是我们中最强壮的, 经常捞起一簸箕的泥, 带着鱼虾, 那滑稽样总让我们忍不住开怀大笑……

记得多年前土楼两旁还有两棵大桂树。在中秋节前后, 桂花像娇羞的姑娘藏在桂树茂盛的枝叶下, 悄然绽放, 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的芳香中, 沉醉着。

那时我们几个正读三四年级, 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顽皮小孩”。一放学, 扔了一堆书包在旷地上, 男孩子手脚麻利, 像猴子上树, 一下就折得桂花满怀;女孩子在树底下捡花, 有的守书包, 有的把风。“醉里迷人是花香”, 折花完成了, 分花是件难事, 那些男孩是一点也不会“怜香惜玉”的, 他们总是霸占着最香、最鲜艳的桂花束, 得意洋洋地说那是因为他们付出的劳动。第二天上学, 他们拿精致的小塑料瓶养着, 送到老师讲台上, 然后就看到了老师推门进教室后一脸惊讶和嘴角微扬的样子……

如今, 儿时的玩伴早已各奔东西, 爷爷也走了, 桂花树因修路而悲壮倒地, 土楼也日渐残败。记忆模糊的童年因土楼而栩栩如生, 多年以后, 我又该在哪里回忆土楼的庄严容貌?或许, 在日益增多的钢筋建筑里, 我们应该留一片空地让土楼停留, 也让我们因竞争激烈化而日益疲惫的心灵有一片自由呼吸的空间。

历史, 不能使用就必须销毁吗?

福建土楼空间表现形式研究 篇9

1 外部空间

1.1 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

土楼建设者巧妙利用当地环境特点,把山、水、田、林、路纳入土楼建筑的统一规划之中,创造出优美自然的生活空间,形成许多“小桥流水人家”式的居宅或村落。永定客家人在构筑土楼时,充分利用自然空间,合理安排房屋的布局,使乡村间数量众多、千姿百态的土楼和土楼群,与秀美的山川构成一幅幅巧夺天工的画卷。不论是单体的设计,还是群体的布局,土楼与自然完美结合,迸发出无限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见图1、图2)。可以说亲山亲水的土楼是“环境友好型”建筑的典范。

1.2 千姿百态的土楼外形

土楼的外形千姿百态,给人的视觉以强烈的冲击,给人的心灵以极大的震撼。最常见的外形就是圆形和方形。圆形土楼又称为“园寨”,圆寨在建筑学上是最具代表性、造型艺术最富魅力的一种。土楼之王承启楼被称之为“高四层,里四圈,上上下下几百间;圆套圈,圈套圈,历尽沧桑几百年”,是世界上独有的山村民居建筑。方楼则雄伟壮观,有长方形、正方形、“日”、“回”字形等。此外,还有“三角形楼”“五边形楼”“交椅楼”“五凤楼”“椭圆楼”等类型。而由若干座土楼所组成的土楼群更是绚丽壮观,最有名的便是被中外建筑专家称为“福建布达拉宫”的雄踞在南靖县书洋乡田寮坑的一个由5座奇妙庞大的土楼组成的土楼群(见图3)。这一土楼群中央是一座方形楼,围绕四周的是三座圆形楼和一座椭圆形楼。楼群布局错落有致,与地势地貌和谐相处。登高远眺,这5座楼宛如一朵硕大的梅花开放在大地上;从下往上看,5座楼雄伟又壮观,宛如西藏布达拉宫。

2 外闭内敞的内部空间

土楼外面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美,里面则是气韵生动的人文美。“土楼之美,美在外部形象,美在内部空间,还美在整体环境和人文景观[1]。”土楼营造了一个小“宇宙”,日本建筑专家茂木计一郎赞叹说:“客家土楼的里面,充满着跳跃的光、色、音,是一个荡漾着生机活力的热闹世界[2]”。土楼内部是完全畅通的空间,其内向开放的结构艺术张扬着客家人亲密无间、团结互助的精神。土楼的内部空间形成了客家人特有的生活方式。美国哈佛大学建筑设计专家克劳得·奥利沃说:“土楼使客家人形成了如此耐人寻味而又奇特的生活方式,使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普普通通的一些建筑构造,成了建筑史上具有诗情画意的力作。”可以说,睦邻友好的土楼是“空间和谐型”建筑。

2.1 传统思想的物化空间

“传统土楼的造型布局,其显著特征就是向心性、对称性与前低后高主次分明的规律。这是以血缘和血缘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思想的物化模式[3]。”圆土楼的向心性、匀称性最为直观、显眼,如图4所示。方土楼、椭圆楼等的向心性与匀称性也可以说是同圆心的展开,即周环建筑围绕一个中庭天井核心。而圆土楼的一种变式——半圆土楼虽然放弃了圆的封闭形式,但仍然是一重又一重地向心聚合。五凤楼则最全面体现了向心性、匀称性和前低后高的特点。

2.2 群体和个体的对立统一

土楼是族众聚集的空间,是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但在这种巨大的集合体里面,同时又有每个家庭的独立单元,这就是土楼内部空间构成的“集”和“个”、“公”与“私”对立统一的关系,就是土楼内部空间构成的根本规律[3]。

在促进人际交往发展,塑造和谐人居环境方面,土楼最大限度地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尤其是那些内通廊式土楼更能发挥这种作用。即便有些土楼内设多部楼梯,采取单元式布局,楼内天井、祠堂的公共空间以及供出入的公共大门仍可以保证居民拥有足够的人际交往。黄汉民先生这么说过:“这种单元式方楼,既有适合小家庭生活需要的私密性空间——小单元内部环绕小天井的居住格局;又有满足大家庭使用的半私密性半公共性空间——方楼的内院和祠堂;还有方楼前面的公共空间——晒谷坪。充分满足了居住者不同的需求。”

2.3 巧妙的厅井中枢空间

王镇华先生在《华夏意象——中国建筑的具体手法内涵》中说,堂与庭是中国住宅中最宝贵的一对空间。“一个是文化的核心,一个是空间的核心。有堂的地方,就有中国文化的蕴育;有庭的地方,就有中国空间的风流”。土楼内部空间最精彩、最独特的部分是厅堂和天井。土楼的厅堂与天井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厅堂是敞开着,并且与天井相连。“土楼的厅、井空间是主体空间,又是巧妙的中介空间,核心空间。土楼的天井既是室外又不是室外,敞厅堂是室内又不完全是室内[3]。”厅井空间艺术的奥妙就在于一个“敞”字。敞厅堂与天井之间没有任何阻隔,完全通敞。天井是敞廊与敞厅堂的构形边沿,在视觉上是敞厅堂、敞廊的一部分;敞廊又是敞厅堂的延伸部分,又是天井的边沿;这样,天井、敞廊、敞厅堂的视觉空间得到加倍的扩展。

土楼不论大小都设厅堂,作全楼活动中心。土楼的厅堂宽敞高大,无论从视觉感受、心理体验,还是实际使用,明确标志着它的中心地位。尤其是圆楼,结构艺术将向心性的创意推向极致,有的厅堂建在天井中间,楼内所有房间都向着它,中心地位更是一目了然。

土楼天井的形式与土楼的造型也是密切相关的,各种造型的土楼,其天井也采取相应的形式。土楼的宽度也极其讲究,圆土楼的天井宽度决定于楼的直径、环数与高度。多环土楼的核心天井或环间天井宽度,多是楼高的一半以下。多环圆土楼的天井的空间则采用喇叭状的,这样利于采光通风,空间比较舒适开阔,具有较强的艺术性,构图美观。

3 结语

总之,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农村建筑模式”,它与自然融为一体,是人与自然诗意的栖居的典范。其内部有限的生存空间功能齐全,如同一个小社会,体现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体现了客家人追求居处与身心和谐的情韵和境界,折射出客家居住文化的光芒,也是客家土楼文化内涵丰蕴的写照。

参考文献

[1]黄汉民.老房子——福建民居(上册)[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25.

[2]余德辉.永定客家土楼论文集[C].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155-156.

福建土楼匾额楹联装饰初探 篇10

土楼楹联数以万计, 从不同的角度入手, 可以分作多类。根据统计, 可知这些楹联有古今雅俗之分, 其中古雅的占绝大部分, 不胜枚举 ;俗白的, 多出现在1949年以后, 大概是白话已经深入人心所致。

1、耕读为本, 报国兴家

林林总总的楹联揭示了楼主各个方面甚至是各个时期的心态, 不一而足。但是其中最根本的还是“忠”、“孝”、“耕读”。学优则仕, 入仕报国振家声, 这是天下第一等要紧事, 几千年来从无更改。客家人虽然远隔皇阙千山万水, 但心里涌动着的是与中原人同样的期盼、同样的抱负。所以, 楼主往往在楹联上写下他们的心愿, 劝诫子孙莫忘“干国家事, 读圣贤书”。

2、缅怀祖德, 怀念先贤

各朝代南迁至闽西的客家人大都有着辉煌的家族史, 或豪族贵胄, 或书香门第。因此可以想象, 当他们建造土楼、给土楼题联时, 最希望得到的是祖宗先贤的庇佑, 最期盼的是家族兴旺万年不改, 大量缅怀祖德、怀念先贤的楹联便因这一心愿而撰, 饮水思源, 不忘祖就意味着继承、意味着发展, 祖圣先贤给予了客家人开拓和发展的力量。

3、孝悌礼让, 家和事兴

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家训, 生活在闽西青山绿水环抱中的客家百姓既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又有着最实际最质朴的人生追求。他们谨记温良恭俭、孝悌礼让的古训, 深信家和万事兴。贫穷也好, 富贵也罢, 无论太平, 抑或战乱, 凭着对生活的执着和信任, 他们的日子平淡而又真实地在岁月长河中渡过, 一代复一代。

4、修身养性, 警戒后人

“吾日三省吾身”, 这又是一条千年的古训。为人内敛不夸张, 谦虚谨慎是美德, 客家人同在这一文化氛围里, 其为人处世自然也打上了“谨言慎行”的烙印。“谨言慎行”不可能一蹴而就, 于是就需要坚持不懈地修持、修炼, 并时刻提醒子孙、警戒后人。那些高镌在门上、厅堂上、梁柱上的楹联便起着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既修己又育人。

5、人生情趣, 尽在其中

读这类楹联, 不禁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 这里有山清水秀, 有诗美画趣, 更有客家人不从俗的生活情态。秀丽的自然风光、闲适的农家生活总能激发人的情思, 于是, 在笔端纸上泼洒不得尽兴的客家人, 便又在门上信手题起诗一般的楹联来, 把他那份灵动情思让百年、千年后的你我一同分享。

二、土楼楹联的艺术风格和文学价值

作为客家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土楼楹联, 除具有多种社会功用外, 还是一组特殊的文学作品, 有其特有的艺术性。它同一切文学作品一样, 形象和生动, 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 能够给作者以美的享受。这里的楹联多以正规、稳重的隶书和楷体两种字体为主。

大致来说, 土楼楹联有两种风格 :庄重典雅型和浅白活泼型。大楼门或大厅门上的楹联一般都显得庄重典雅, 左右门联、角楼围楼门联则多以轻松活泼为特色。这两种风格迥异的楹联虽有着相同的社会功用, 但庄严型的典雅华贵, 浅白型的格调丰富, 传达给读者的美的感受却是完全不同的。创作手法的选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楹联风格的定位。对于庄重典雅型的楹联, 多采用典故、成句化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而浅白活泼型的楹联, 则较常用拟人、设问的形式, 以增加其通俗性和亲切感。

相对于其他的文学样式而言, 楹联这种特殊的文学作品未免有些貌不惊人。但是, 就是有这貌不惊人的楹联, 非但具有不寻常的社会价值, 而且有着别的文学样式所不能替代的文学价值。首先, 作为与百姓日常生活结合得最密切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没有时地限制, 没有阶级差别, 在民间的普及率是最高的。它遣词炼句, 表情达意, 浓缩多种修辞手法, 创造各种不同的意境, 使文学从神圣的殿堂走下, 有的步入千家万户, 有的刻在庙宇亭台, 与大自然同在。没有一种文学样式能像这样深入人心。

其次, 土楼楹联很好地保留了一些诗歌创作技巧。自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骈体文受到攻击, 对偶句大遭讨伐, 多数人已经不习惯甚至不懂得写对子了。殊不知, 写对子对训练文学基本功有诸多益处。通过写对子可以熟悉虚实字的运用、平仄声的原则、思想的条理性。多熟悉几幅土楼楹联, 对你的文学大有好处。

三、从土楼楹联看客家人的精神

土楼作为客家文化的载体, 它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土楼建筑本身就蕴涵着客家人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 几乎所有的土楼建筑都十分注意体现“天人合一”、“尊祖”理念与“风水”理论, 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 强调自然生态, 顺势而建。此外, 土楼内的雕塑、碑刻、楹联、诗文等都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同时蕴涵着客家的价值观念。

客家是一个饱经风霜的民系, 从扎根闽西的那一刻起, “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就被成为他的座右铭和精神支柱, 伴随着他前进的脚步。客家人凭借着勤劳和智慧让历史见证了他们的力量和价值,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 土楼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那就是客家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一时期的楹联, 激荡着客家人艰苦创业的主旋律, 客家人把这一主旋律写进终日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楹联里, 把这种精神镌刻在门上、柱上、梁上, 让它无处不在、代代相传。

摘要:在中国传统建筑中, 匾额楹联是很有特色的建筑装饰, 也是民族精神和文化在建筑上的一种体现。福建土楼座座有楹联, 且对仗工整、含义隽永、主题明确、意境深邃, 每幅楹联都反映出了客家人的社会观、道德观和文化观。

关键词:福建,土楼,楹联

参考文献

客家土楼 沧桑情怀 篇11

南靖和永定土楼的分别?

福建最大的土楼群主要集中于南靖及永定两县城,永定土楼较早为人熟悉,商业味道较重;从前南靖的土楼都是找永定的师傅做的,但村民没有永定的人般富有,故规模较小,虽然如此,地势关系南靖却构筑了不少造型独特的土楼,比如有被喻为“四菜一汤”的田螺坑土楼群,也有椭圆形及半月形的形态,最大的方土楼及最小的圆土楼也在其中。

大砂煲 摄影基地

南靖土楼群虽然只距离厦门东面75公里,但由于当地山势险峻,也要迂回上上落落多个山丘才到达,而各土楼之间又有一段距离,因此左脚架右相机的我们,便选择位于土楼群中心点的塔下村落脚。

翌日凌晨五时,我们一早登山拍全景!村民说六时正是日出时分,这条只有半小时路程的山路原来也颇为陡峭,登上只容3至4个人的山顶,可惜上到山顶却起了大雾,只能看见朦朦胧胧的塔下村,说到清晨拍摄的技巧,由于阳光较弱,快门可视乎情况调于30秒至1分钟之间,延长曝光时间尽吸柔和的现场光,但注意不要因迁就快门而加大光圈,否则建筑物的阴影位便无法完全呈现,不过既然身处高位,当然要试试当下流行的“移轴”玩法,将摄影基地变玩具啦!

山顶拍摄位前有一大堆杂草,因此使用广角镜拍全景时,避免焦距太短12mm焦距已经连村庄的下游也能摄入镜了。

【顺昌楼】

塔下村最大的圆土楼,楼高3层,位于村口位置。

【德远堂】

祠堂外插有20多根石龙旗杆,历来只有中举人秀才者有资格插一根石柱。

又关刘德华事?

自从前年3月这个绿茶广告出街,华仔自动变身成土楼代言人,不过“华仔土楼”花萼楼其实位于广东梅州,位置偏远,而且只有一座,要欣赏这群世遗还是走入福建较实际。

30分钟单车搜奇

塔下村客栈一般都有单车租用,50全日,客栈主人张老师提醒:“从村口到裕昌楼约5公里是最适合骑单车的路线,大车少路况平坦,如果是再远到田螺坑由于山路崎岖不平,非专业者不建议前往。”

全景变玩具!

移轴拍摄能透过调节镜头的主光轴控制画面的清晰区域,用于广角风景拍摄,便能制造如玩具模型般极夸张的浅景深效果!

焦距:45mm

光圈:f/2.8

快门:1/16秒

ISO:100

司机说塔下村又称为“闽南周庄”,记者未去过周庄不能比较,但见一条碧绿呈纤体广告中“S”边,沿岸是大大小小的方土楼。

5 mins

刚出村口的一段路是宽阔水泥路,对面是一片茶园。

15mins

路经一个叫翻身楼的方形土楼,墙壁上写著“伟大的共产党”,台湾画家视作新发现,立刻在路边写生。

17mins

驶入另一条刘姓村庄中,看见骑著对头单车的小女孩,证明这条路真的小孩都能骑。

30mins

终点是被称为“东歪西倒”的大型土楼裕昌楼,是福建现存最古老的土楼。

东歪西倒 人气围墙

很难相信回廊木柱东歪西倒的土楼,竟然比我们住的钢筋水泥更可靠,但事实就是这座的裕昌楼已经“歪而不倒”660年!村民也说:“没想到当年木匠因房主克扣工资而搞出来的恶作剧,今日竟变成了最旺的旅游景点。”现场所见中庭的石地板已满布手信档摊,每十多分钟便有一团中外游客进驻参观,参观者可坐下喝杯铁观音,当然也可向他们买点茶叶回家…….

纵观现场“特产”包罗各式土楼制品饰物,不过摊位良莠不齐,像记者手上质感好“胶”的东西,老板竟然说是灵芝,而且只卖15一株!

平视拍摄,最歪!

这里的拍摄重点放于如何突出土楼歪斜一面,从地下“低抄”造成歪斜效果过于夸张,因此走上二楼平视拍摄便最能反映土楼结构:

【斜柱作框】

利用歪斜的柱子作框,测光点放在对面楼房,可令「相框」成为剪影,更能突出左歪右斜的感觉。

焦距:50mm

光圈:f/5

快门:1/83秒

ISO:160

【利用祠堂顶】

运用水平的祠堂顶瓦片跟木柱比较,拍摄位置必须于一楼祠堂正门方向。

焦距:16mm

光圈:f/11.3

快门:1/41秒

ISO:160

最吊诡的地方,就是地下写明参观者不能上楼,我偷偷走上去,楼上却不断出现游客指示。不过最高一层因清拆了一半,太危险,这次切记跟足指示。

裕昌楼外面有一条大河溪,中间还用石搭了一条小桥,在入口附近用12mm广角镜拍摄正好有土楼作背景。

福建土产除了茶叶,就是咸菜,以可口可乐瓶包装,每1.5L的菜售价¥5。

大大小小的土楼模型由婴儿手掌大小到汉堡包size也有,价钱最贵约¥40,如果买得豪爽,老板更会“搭条葱”一样送你手机绳!

祠堂的左右房间都辟作艺术画廊,老板还邀请我们入内拍摄。

场内最旺!

土楼汉堡包¥2

民风纯朴的土楼村民竟自创汉堡包,此包名为“土鸡蛋汉堡”,以米浆作皮,馅料由汉堡扒变成特产咸菜或萝卜丝两种口味再加上鸡蛋碎而成。必试,因为在其他土楼再也见不到这种创意小吃了。

场内百变土楼

陶制土楼模型¥5起

外形神似,里面连祠堂及井口也清晰呈现。

土楼水晶球¥8

内藏土楼水晶球,反转会有闪闪金片飘扬扮飘雪。

土楼明信片(20张套装)¥10

20张硬卡纸比手机绳及陶制品贵,相片都是福建最出名的土楼,背面还有该土楼历史讲解。

土楼手机绳¥2

有多种款式选择的,方形圆形椭圆形的都有。

达人镜头 实战开始!

3天的旅程,望着一个个独特的土楼建筑,如何才能拍下这些大砂锅最美的一刻?本次我们便找来于Facebook多达5,000名粉丝的摄影师教大家影土楼要诀:

内景 高位拍摄

就以距离塔下东面半小时车程的怀远楼为例,它是南靖少有具“楼中楼”建筑的土楼,中间具气派的祠堂和侧边的市井食堂相映成趣。12mm广角拍摄已可做出环回的土楼构图,不过我们却使用10mm 镜头,目的就是将底部瓦片一并纳入画面中,以瓦片的“回”形构图突出土楼建筑特色,而摄影师为制造天广阔的视野,更将相机固定在脚架上再伸出天井拍摄,俯视角度wide 得连中庭的土楼人家生活一目了然。

这样“吊高嚟影”,不妨多试几次以防水平倾斜,注意必须接驳快门线。

怀远楼中庭

摄影师:“一层层曲线延伸令构图有动感,而且中庭的透视空间广阔,也是了解土楼居民生活模式的地方,如在平凡人家更会见到鸡鸭鹅在乱走。”

焦距:10mm

光圈:f/7

快门:1/83秒

ISO:500

外景 自制层次

河坑土楼群星罗棋布的15个圆、方土楼群,画面上已十分丰富,只拍建筑物却未能表达出当地客家土楼依山傍水而建的特色,以“直倒”拍摄,不但可把观景台的绿草、河流跟土楼群及山丘梯田三个层次都拍下来,而且适当的直幅裁切,能把左右两边多余的杂草及山景裁掉,摄影师补充:“这张相片可将镜头压低贴近前景杂草,层次便更分明!”

土楼细位逐格数:

【厕所洞】

村民起初想建独立厕所,但发觉水渠污水会加速土质流失,便搁置建设,只留下厕所洞,由此窿往下拍摄又是一个特别的视框。

【井】

土楼都有一口或两口井,参观时常见到阿婆打水,可用移轴镜拍摄,不一定全景拍摄才见效果。

【蚊!】

山区的土楼特别多“土蚊”。土蚊好小,面无血色,因此拍摄时要用长镜头及浅景深,及至少1/100秒快门拍摄。

【横梁】

土楼靠的就是这些巨型木柱支撑,由外墙一直伸廷出去,支点则用热砂过的竹钉子固定。这个刚重修的土楼,用10mm广角镜“低抄”,便能把土楼横梁结构呈现。

观景台居高临下,但实际视野不是太阔,凉亭左右都有不少很高的杂草,以「直倒」拍摄避开较佳。

河坑土楼群

摄影师:“影土楼不妨将画面左右或前后的景物纳入画面中, 构图便更有层次,尤其山和水是跟客家人生活分不开的。”

焦距:28mm

光圈:f/7

快门:1/83秒

ISO:400

袖珍 小矮人土楼

来到史上最细粒的土楼翠林楼当中,相片的主题当然是表达它的细小,加入model 在画面中点缀,最能突出只有8米三层楼的小巧玲珑,从画面看连楼顶也矮得不寻常,注意拍摄主题(矮土楼)和用作点缀的人物必须身处同一个距离,要避免把人放得太过边缘,因为使用广角镜的话左右两旁会有变形情况,这样便难以客观表达主体大小。

下图使用了超广角10mm拍摄,因此左右空间感都被刻意夸大。

焦距:10mm

光圈:f/8

快门:1/41秒

ISO:250

人物置于前景虽不能作体积比较之用,但却营造出“井底之蛙”的得意构图。

翠林楼建于明朝,现时已无人居住,成为了曾氏后人的杂物仓。

从3楼的高位拍下,最能展现翠林楼比例及环环相扣的层次感。

光圈

客家老人的微笑

客家老人的皱纹线条非常细密,使用大光圈反而会损失很多细节,无法呈现皮肤的真实质感,像拍这位吸烟阿婆,窗口的光打落在脸上,借助窗边逆光突显皮肤及发线的立体感, 配搭f/5.7小光圈,可令皮肤纹理的光暗位更清晰,否则婆婆手上皮肤的受光位便会忽然皮光肉滑。

透视

门内别有洞天

从门框外拍到土楼内的中心祠堂,是很基本的「单点透视」拍摄,门框四边的斜线都在引导视线转移到较远的祠堂及土楼围城,自制视框能使主题更集中,有种“门内有另一个世界”的感觉。

在日光下不妨加快快门速度,以捕捉摊贩的表情。

大部分在土楼生活的老人家早已经习惯面对镜头,但这样近距离拍摄也最好先打声招呼!

使用“单点透视”从祠堂反拍土楼大门,制造门中有门构图,一样突出祠堂内外的光差使后景像被剪裁出来般。

半月楼刘婆婆

摄影师:“拍摄土楼老人,发觉他们的皮肤跟城市人不同,是特别的粗糙,脸上的皱纹特别深,这些都见证他们多年梯田间沧桑的生活。”

焦距:48mm

光圈:f/5.7

快门:1/83秒

ISO:1600

裕昌楼大门

焦距:10mm

光圈:f/8

快门:1/41秒

ISO:250

夜景

动镜拍摄UFO

田螺坑土楼群看夜景极似UFO 降临,于是摄影师便使用“动镜拍摄”制造放射性的曝光残像,方法是把相机稳固在脚架后,以慢快门长时间曝光拍摄,曝光期间前半段不动,后半段扭动镜头变焦,想放射效果清晰扭动镜头时不要太急,而且记著曝光初头2至3秒不要立刻转动,否则土楼群主体也会出现失焦情况。

田螺坑土楼群夜景

焦距:28mm

光圈:f/11.3

快门:10秒

ISO:1600

快门

捕捉快乐小孩

每天在下午4时后,放学回家的小孩到处蹦跳,经常都会面对镜头笑著跑,完全不怕陌生。要捕捉他们跑来跑去顽皮相,可以使用连拍功能「Pan 镜」拍摄,注意连拍时对焦点必须跟踪小孩移动,可使主体清晰而背景产生有速度感的横线,注意快门太快相片会失去速度感,1/25秒刚刚好。

田螺坑瑞云楼门外

焦距:20mm

光圈:f/7

快门:1/25秒

ISO:800

小孩对相机通常都会很好奇,最爱骚扰你的镜头。

土楼拍摄备忘

1.携带镜头

“我个人比较喜欢带3款镜头,鱼眼镜(10mm)、Ultra Wide(约12mm-24mm)、Standard Zoom(约24-70mm)。土楼的人普遍都十分好客,不怕上镜,不太需要用长镜偷拍。”

2.土楼天气

“福建当地在冬夏季阳光都十分充足,正午到土楼的话中庭和楼上走廊的光反差很大,需要将曝光补偿降低至Ev-1或-2,或者等到下午4、5点时拍摄,斜阳之下是拍土楼的最佳时间。”

阿V利用光差制造出来的剪影构图,创作出他自称为“瞳中楼”的构图相片,他说要到中午12点正午时分,阳光才会直射在中间建筑物之上。

3.另类逆光拍摄

“在好天的日子,不妨多利用猛烈的阳光去制造特别的效果。例如逆光拍摄,拍摄出来的建筑或物件受光的边缘便会变得更明显、更漂亮,层次更鲜明。”

“全逆光”下的林柿,不但颜色更鲜明,明显边缘光把林柿的立体感呈现出来。

衍生土楼洁癖客栈

塔下村不但交通最方便,这里客栈的配套也十分齐备,甚至可以网上订房!如我们这次所选的“围裙楼客栈”便极受讨论区网民称赞,其“一半土楼一半土墙”的古怪外形极为易认。而老板张老师两父子都是塔下小学老师,有文化果然不同,土楼外形不变,里面的装修却毫不山寨。虽然没独立厕所,不过毋须担心,因为老板为人极爱整洁,有次我不小心穿鞋入房被发现,他立刻走到楼下拿毛巾重新把地板抹干净才准我进房!事实上张老师性格极为和蔼,每日早晚见面:“小弟,过来!”然后就是进房间一起喝铁观音,临别前还为我们准备一顿传统土楼客家菜!

在客栈内,每日大家都可于中庭吃早餐及品茶,有兴趣的话可与张老师一起泡茶。张老师常常说:“可以可以可以。”当然也不会拒绝带著这顶滑稽的清装帽拍摄。

住宿大检验!

【精致房间】

一间单人房面积不到十平米,精致简单但胜在整洁,房内有电视可看CCTV。

【双重拖鞋】

每个房间一人都有两对拖鞋,一对房内用、一对出入走廊用,确保房间清洁。

【暖灯厕所】

厕所位于楼梯底,虽然改不了都是蹲厕,但有无限热水,天花板更有暖灯!

【特大尿壶】

半夜三更人有三急走廊都有这些瓦缸解决,每天有清洗,绝无异味。

【围裙楼客栈】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村口行10分钟)

电话:+86-139-5960 6687/+86-596-777 1118

房价:120起

网址:www.wqlkz.com

每层都有电视“小锅”,楼下更有wifi及电脑可使用。

围裙楼只是花名,真名叫做裕德楼,有200多年历史了。

除了有大红灯笼,走廊的其他路灯都有节能操控,有人行过会自动开关,没人就会熄灯。

因为这堵半月形的围墙远观好像土楼上的一条围裙,因而被戏称“围裙”楼。

从客栈土楼回看中庭,是大家用餐地方。楼下是半月形原花园,据说是客家人的风水有关,几乎每到一个家族祠堂都会见到。

初尝土菜淡淡味

以为土楼人的菜式都是味浓而且讲花款的,不过张老师为我们预备的4款菜,味道尚算清淡,最咸的是作配菜的咸菜,比别处买到的更咸,怪不得之客家人都用来下粥下饭。

芋头包¥15

芋头与木薯粉作为外皮,再配以香菇、冬笋及瘦肉,似粉果,咬落还有啖啖肉汁。

腌鸡炖糯米酒¥100

打开这盅汤,酒香四溢,走地鸡肉也十分滑,不过不嗜酒者稍嫌酒味太强,吃惯炸鸡的我也不是太习惯这种味道。

米浆餜条¥15

貌似年糕,以香米粉及米浆等搅拌蒸熟而成,可伴以蒜蓉醋、辣酱、卤汁等吃。

地瓜粉条¥15

客家人的至爱,制成条状再加入酱油炒熟,爽口惹味。

实用资料

飞机前往: 南靖没有机场,因此必先经厦门再转车前往。

陆路交通: 如果有3至4个人一起前往的话,极力建议包车前往,包车可联络围裙楼客栈张老师(电话:139 59606687),可由机场直接车到村庄,车费¥600,车程约2个半小时。

当地交通:同样各大客栈有7人车包车服务,全天约¥400。

土楼门票: 1. A路线套票:包田螺坑土楼群及裕昌楼(东歪西倒楼),每人¥115

2. B路线套票:包和贵楼、云水瑶古镇及怀远楼,每人¥90

3. 河坑土楼群:每人¥50

4. 翠林楼及半月楼并非旅游点,不用门票。

发展永定客家土楼旅游的对策思考 篇12

福建省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 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进一步树立“大旅游”的观念, 支持重点旅游区开展旅游综合体制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永定县以此为契机, 着眼发展大旅游, 拓展大市场, 拓展大产业, 围绕建设“海西生态型工贸旅游强县”目标, 积极融入海峡两岸大旅游经济圈, 精心打造“福建土楼·客家永定”文化旅游品牌, 向建设全球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跨越迈进。

一、永定发展客家土楼旅游的有利条件

当前, 永定旅游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期, 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具备了做大做强的有利条件。

1. 重视程度高。

在组织领导上, 成立了高规格的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 具体负责协调解决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在发展定位上, 提出了“要把永定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海西生态型工贸旅游强县”的目标, 旅游业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在资金投入上, 逐年增加旅游发展专项基金, 政府引导力度日益加大;在工作部署上, 把旅游发展确定为全县要强化的“两大支撑”之一, 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工作进行谋划和部署;在工作推动上, 着手制定出台《关于加快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全力加快推进永定旅游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和大抓旅游、抓大旅游的坚定决心, 为做大做强永定旅游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比较优势大。

一是资源优势。永定土楼与华安、南靖土楼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永定土楼数量众多、保存完好, 尤其是客家文化底蕴深厚, 民俗风情丰富多彩。相关旅游资源量多质优, 且还处在观光产品的初级阶段, 开发潜力巨大, 产业前景光明。二是区位优势。永定地处福建的西大门, 与广东交接, 在开发珠三角及港澳旅游市场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且, 随着“双永”高速公路的修建, 龙厦动车的开通, 可进入性的劣势也将不断缩小。三是政策优势。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把“闽西南土楼”和“客家文化”界定为“海峡旅游”的主要元素。还有中央支持老区、苏区建设的政策支持。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位列全省扩大内需的旅游建设项目之中, 客家土楼品牌是全市强力打造的三大产业发展品牌之一。四是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永定客家土楼的历史性机遇。总书记称赞“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 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这是福建其他土楼特别是华安、南靖根本无法相比的优势。五是品牌优势。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 多措并举, 积极开展创“优秀旅游县”和福建土楼客家民俗文化村创“5A”级景区动员的“双创”活动。通过“双创”活动, 2011年, 永定县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旅游县, 2011年6月福建土楼永定景区成功通过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 正式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是永定客家土楼继2008年7月7日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的又一重大成果, 极大地提升了永定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将为永定旅游发展搭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桥梁。

3. 发展机遇多。一是中国人均GDP已超过5 000美元,

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旅游已进入大众化消费时代, 市场空间很广、需求很大;二是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 旅游作为一项绿色产业, 是国家扶持发展的重点对象, 将成为各种资本投入的热点领域;三是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 正在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永定作为旅游资源大县, 在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上大有文章可做;四是永定作为重点对台工作县和原中央苏区、老区县, 可以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

二、永定发展客家土楼旅游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永定在发展客家土楼旅游有很多有利条件, 但同时我们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应该清醒地看到要把永定打造成“全球知名旅游目的地”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1. 发展意识不强。

目前, 全县上下初步形成了发展大旅游、打造旅游强县的共识和氛围。但是, 永定几十年来一直以矿业经济为主, 不少人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还不够到位, 对现代服务业包括旅游业的认识也出现了偏差。认为搞旅游投入大、见效慢、成本高、效益低, 没有充分认识到旅游业是永定未来战略性支柱产业。一些部门和地方对旅游业发展的认识还比较狭隘, 就旅游论旅游, 视野不够开阔, 致使对土楼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到位, “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观念还没有真正确立。

2. 体制机制不顺。

首先是管理机制不健全、职责不明确。在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开发和宣传等方面, 存在多头管理、互相扯皮、各行其是、工作难协调、责任难落实的现象, 旅游管理体制仍然“人人都有责, 但人人都未能尽责”。个别部门片面强调部门自身利益, 全社会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整体合力还没有真正形成。其次是国有旅游企业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还没有完全分离。运转靠门票, 发展靠财政, 缺乏创新意识和发展动力。再有就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由于土楼属民居建筑, 如何进一步加强民居管理, 调动当地百姓配合土楼保护与开发的积极性还在探索之中。

3. 旅游精品不多。

目前, 永定客家土楼旅游还缺乏“龙头”景区。景区景点开发建设档次不高、规模不大、功能不全、内涵单调、管理粗放, 缺乏具有较强带动力和竞争力的王牌景区。景区内、外的现实环境与游客需求的环境差距较大, 绿化、美化的程度较低。景点、景区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展现不够, 尤其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客家文化展示予游客的不多, 可让游客亲自动手体验、参与的互动旅游项目少。

4. 旅游产业链短。

当前, 永定旅游产业化水平还很低。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 住宿、娱乐、购物环节薄弱。据旅永定县发委办公室提供的数据:2011年土楼景区共接待游客342.9万人次, 同比增长19.1%, 日平均接待游客近万人次, 可是过夜游客很少, 据不完全统计, 过夜游客不到15%。到目前为止, 永定还没有一台能作常态化商业演出的反映本土文化的大型旅游演艺节目。《土楼神韵》和《梦幻土楼》要真正成为商品, 让观众乐意掏钱买票前来观看, 还需进一步提升。近期推出的《土楼乐翻天》反响也不大。虽然旅游商品开发的种类不断增加, 但在土楼核心景区却没有一处集中展示永定丰富旅游商品的综合购物场所。旅游收入主要来自门票、餐饮等方面的消费, 渠道比较单一。

5. 开发资金不足。

长期以来, 永定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资金主要靠财政投入, 市场化程度很低。由于没有政策引导资金拉动, 社会投资顾虑重重, 企业、社会、民间资本投入相对较少, 这也给旅游业招商引资带来极大难度, 以至于在旅游宣传推介、景区开发建设等方面不尽如人意, 致使永定现有旅游产品依然主要以人文型、观光型为主, 设施陈旧、景点分散、规模小、主题不突出, 科学性、参与性、娱乐性不够, 缺乏符合现代消费观念的休闲型、参与型产品。

6. 客源结构不优。

目前, 永定旅游客源主要在周边地市, 市场半径较小。在游客当中, 大众游客多, 高端游客少;省内游客多, 省外游客少;一日游多, 过夜游少, 整体消费水平不高。境外游客更是少得可怜。

7. 接待能力不强。

目前, 永定仅有一家四星级酒店, 还没有一家五星级饭店、一家专业旅游车队和一家大型旅行社, 缺乏接待高端游客的高档服务设施, 服务跟不上。同时, 旅游经营接待单位普遍存在设施欠完善、经营无特色、服务不规范等现象, 与游客日益提高的消费期望不相适应。

8. 交通条件较差。

虽然这几年永定县委、县政府通过挤资金和银行借贷修建改造了省道309永岐线、永杭线和县道陈东至高头等公路, 但是道路等级较低、交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现状还没有根本性改变, 主要景区之间的道路迂回曲折, 尚未完全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环线。岐岭至湖坑, 下洋至初溪公路均属县级, 等级低、弯道多、车速慢。游客长途跋涉、舟车劳顿过来, 就停留个把小时, 看个振成楼, 旅途时间太长。

9.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 永定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整体素质不高。景区内讲解员、售票员、保安员、旅游商品的销售员以及宾馆、饭店等基层服务人员大多是初、高中毕业生。土楼旅游公司从业人员264人, 而持有国导证的导游才10人, 旅游经济专业中级技术职称仅两人、高级技术职称仅1人;旅游中高级管理人才缺乏, 尤其缺乏策划与规划人才、经营与促销人才、资本有效运作人才。这些年, 永定的客家土楼营销推介工作应该说做了不少工作, 也花了不少钱, 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关键就是人的问题, 这是制约永定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发展永定客家土楼旅游的对策建议

永定县政府在土楼旅游开发中的目标定位、土楼保护、景区规划建设、生态保护、旅游基础设施和宣传营销等方面的思路已经很清晰, 并正在有序加快推进。因此, 根据旅游业发展态势, 结合永定客家土楼旅游发展的实际, 就发展永定客家土楼旅游, 侧重从以下六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1. 强化发展共识。

经过多年运作, 尤其是永定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生态型工贸旅游强县”的奋斗目标, 把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的支柱产业以来, 永定全县干部群众发展旅游业的意识日渐增强, 但与真正意义上“形成共识”还存在较大的距离。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切实形成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共识, 还是亟需努力的工作, 必须把这“虚功”做实。一是强化机遇意识。国家把发展旅游业当作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复杂经济形势的重要抓手, 把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的支柱产业。永定早于国家把旅游业定位为县域经济的“支撑”产业, 理所应当把握好国家宏观产业扶持政策, 把发展机遇变为加快发展的现实。二是增强危机意识。永定旅游业发轫于土楼, 要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也要靠土楼。但是, 目前永定土楼旅游还在观光型旅游上徘徊, 致使游客无法对土楼旅游进行到位的价值判断, “不游土楼终生遗憾, 游了土楼遗憾终生”在部分游客中口耳相传。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 就可能随着“世遗”效应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客家土楼效应的减弱而风光不再。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发展旅游业的热情都很高, “百舸争流”。南靖、华安两县也正在大力做“福建土楼”旅游的文章。永定只有强化“不进则退”、“不先则后”、“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意识, 才能变压力为动力。当然, 还要防止“大跃进”式急躁情绪, 不可心浮气躁, 要遵循规律讲究科学。“画”好永定旅游业这条“龙”, 务必先把土楼这“睛”点活。三是确立大旅游意识。旅游是一项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综合性产业。因此, 要确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观念, 做到“跳出旅游看旅游, 跳出旅游抓旅游”, 以旅游业带动服务业发展, 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要树立“旅游为人人, 人人为旅游”的观念, 正确处理部门利益、个人利益与发展旅游的全局利益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四是转变思想观念。要解放思想、创新理念, 改变重矿业经济而轻旅游经济的旧观念, 确立旅游业是确保永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的共识;要扭转旅游业投入大、见效慢、成本高、效益低的认识偏差, 充分认识旅游业是最绿色、最低碳的产业形态, 是战略产业、朝阳产业。2010年的春节, 虽然胡锦涛总书记是来永定土楼考察, 和永定人们共度佳节。但华安、南靖两县制作的胡锦涛总书记在土楼前挥手致意的巨幅广告宣传画却比永定的力度大, 颇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感觉。为此, 永定县委、县政府要组织力量, 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教育、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 尤其是景区的干部群众和来自矿区的干部群众, 做到“上呼下应”, 使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旅游的氛围更加浓厚。

2. 突出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是永定土楼最大的特色, 是永定土楼的灵魂、根脉。用好资源、放大特色、打响品牌,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是亟需破解的课题。永定客家土楼旅游脱颖而出的根本就是要突出客家文化特色。当前, 要大力突破的就是深入挖掘和生动展示土楼景区客家文化内涵, 增加游客参与互动项目, 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让游客真正领略、了解土楼深刻的、独特的、乡土的、世界的文化内涵, 真正体会到世界遗产震撼性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增强景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一是树立科学的理念。越是民族的, 越是人类的;越是民族的;越是区域的, 越是全国的;越是中国的, 越是世界的。二是挖掘土楼建筑本身蕴涵的客家文化。一方面挖掘土楼建筑技术及其学术价值、挖掘景区内土楼周边的老路、街巷、菜地、田园等景观文化内涵、挖掘土楼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要挖掘客家土楼“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的文化内核。还要通过文物考古, 进一步弄清永定土楼建筑历史, 突出永定是福建土楼的发源地。三是挖掘历史文化。展现中原文化与客家文化的源流关系, 体现客家文化的厚重感、苍桑感和与时俱进的特质。如演绎客家人五次迁徙的悲壮历史、开创新家园的艰辛历程和漂洋过海勇于开拓的精神气魄。四是展示土楼区域的客家民俗风情。提升作大福、打蘸、迎花灯、“迎春牛”、“四月八”和“百壶宴”等客家民俗活动, 以此为载体向游客展示客家的世俗风情、文化特质。设计婚礼再现、客家山歌对唱、客家汉剧和提线木偶演出、民间绝技表演等旅游项目, 实现非物质的客家文化元素动态化。以客家民俗活动为题材, 以突现客家文化为主题, 开发传统手工艺产品和旅游商品, 实现非物质的客家文化元素的有形化。五是展示客家饮食文化。既要加强老字号的开发和保护, 还要提升传统食品, 开发新的品种。要深入挖掘饮食资源的文化内涵, 即使“自圆其说”, 也要让富有特色的客家饮食神奇起来、“文化”起来。让游客既可品美味、购美食, 更能看文化、看历史, 实现饮食与文化、餐饮与旅游的互动发展。六是提升土楼居民的文化素养。土楼居民本身就是客家文化的创造者、承担者, 是客家文化的组成部分。首先要提升他们言行举止的文明程度, 体现土楼客家人淳朴好客的人文精神。其次要提升他们对客家文化的感悟水平和对客家文化的忠诚度。再次要提高他们的沟通技能和服务技能, 促使其在与游客的互动中更深刻地解读和传递土楼文化的内在特质。七是引导游客参与文化再现活动, 感受客家文化。大力开发体验性、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比如, 可以创设土楼夯筑平台, 让游客动手夯打土墙, 让他们在了解土楼建筑技艺中享受愉悦;创设吟唱客家山歌的平台, 可让游客与歌手对唱, 也可让游客之间对唱;创设《土楼神韵》中的一些场景, 让游客参与演出等等。让游客在参与中留下来寻找、体味、鉴赏、求知, 使其产生自由感、快乐感和美妙感, 达到流连忘返、乐不思蜀的境界。

3. 发展乡村旅游。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亲近自然的渴望日益强烈。休闲游、生态游、养生游逐渐成为时尚, 乡村旅游潜力巨大。可以以“三群两楼”为支点,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推进新农村建设。依托土楼景区, 把附近旅游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 吸引周边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 并融入一些乡情活动, 从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周边乡村发展。让游客吃在土楼、住在土楼、玩在土楼, 欣赏特独的客家建筑文化, 体验浓郁的客家风情、奇异的民俗活动和古老的手工技艺, 更可以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实施“土楼人家”农家乐工程。发挥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 在非“世遗”景区内, 以土楼民居作为旅游接待设施, 以农民家庭或者家族作为接待单位, 利用土楼民居周边的自然生态、田园景观、乡村文化及乡村生活等资源发展观光、休闲、生态农业旅游, 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 打造乡村旅游的新品牌, 走出一条品牌化、规模化、规范化和多样化的路子, 满足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需求, 同时使得土楼旅游的发展与村庄发展相互促进, 形成良性循环。为此, 永定县委、县府要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扶持力度, 在资金、土地、办证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加快改善乡村旅游点的道路、水电、通讯、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建设。

4. 促进产业结合。

中央明确提出要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发展三产, 并以三产促进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因此, 永定要强化“无产业不旅游、无处不旅游”的理念, 从大旅游的视角来审视、谋划、推进永定旅游业发展, 以土楼旅游为抓手推动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融合。与一产结合, 可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和农家乐, 不但直接提升一产的质量, 还可促进一产跃升为三产。与二产结合, 可大力发展旅游商品加工业。一是土特产品加工, 如永定红柿系列产品、巴戟天系列产品、万应茶等。二是旅游工艺品加工, 如土楼模型、客家刺绣。三是旅游纪念品加工。与其他三产结合, 大力发展下洋牛系列、客家糕点系列、温泉泡浴等购物游、美食游、休闲健身游, 不断催生新业态, 全面提升影响力。武夷山市以“双世遗”品牌带动“大红袍”茶叶品牌的打造, 带动农业、工业、旅游业三大产业的飞跃发展。2009年上半年, 武夷山市茶叶采摘面积111 631亩, 毛茶产量7 698吨, 茶农人均从茶叶收入1 395元;茶叶加工业完成产值4.1亿元, 占全市工业产值的1/4, 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98%。同时, 满足了游客对旅游特色商品的需求, 大红袍成为了武夷山旅游的“导游”。永定可以汲取这一成功范例的精髓, 开辟一条借助客家土楼品牌促进产业融合的新路子。

5. 创新机制体制。

大胆探索, 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是理顺管理机制。成立常设管理机构———永定县客家土楼旅游管理委员会, 并依法依规明确乡镇与部门的权利和责任, 改变“人人都有责, 但人人都未能尽责”的状况, 杜绝多头管理、各行其是、互相扯皮的现象, 做到职责明确、运转协调。二是理顺经营机制。稳步推进土楼景区 (点) 的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离, 消除制约景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开创旅游新局面。三是理顺参与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就目前发展水平而言, 我们认为, 可根据不同景区 (点) 的情况选择政府主导方式或开发商开发模式。关键是要为土楼居民创造尽可能多的实际参与机会, 并拓展参与深度, 为他们带来实在而合理的经济实惠, 使他们成为土楼旅游开发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促进景区和谐发展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四是创新投入机制。按照社会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的方法, 切实加大市场配置旅游资源的力度, 建立多元化的旅游投融资体制, 引导非公经济依法有序进入, 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五是建立和健全旅游人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科学、规范、可操作的考核制度。在此基础上, 建立健全系列激励制度, 实行薪酬与业绩挂钩上下浮动, 多劳者多得。评出优秀讲解员、导游员, 并挂荣誉胸牌上岗。选送优秀者到外地景区考察学习、到培训机构进修。畅通个人事业上升通道, 制定吸引旅游高级管理经营人才的优惠政策。建立系列约束制度。如, 建立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淘汰退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

6. 提升人才素质。

建设一支素质全面、业务精良、作风高尚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对于增强我县旅游业竞争力和提升整体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尽快提升一线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提升景区讲解员和导游的综合素质, 不但要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解、注重礼仪, 还要能歌善舞, 尤其要掌握客家土楼所承载的文化。要实施“名导工程”。首先要把普通导游培养成“阿耕式”导游。要有能说会道的口头表达能力, 要洞晓土楼客家文化精髓, 要了解景区每座土楼的来龙去脉和相关掌故, 要把自己的满腔热情融入土楼解说中, 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因此, 要对景区讲解员和导游从土楼的历史、建筑技艺、文化底蕴和美学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培训。其次要留住“名导”。不但要用感情留人, 还要用待遇留人, 更要用事业留人。再次要培养涉外导游。要会说英语, 并了解国际礼仪、风俗习惯和外国各地的文化背景等。二是培养文化传承人。对建筑土楼的师傅、客家山歌王、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等各类客家文化传承人, 县委、县政府要进行跟踪管理, 提供社会保障, 并出台政策激励其收徒授业。三是严格执行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导游人员、旅游饭店从业人员、旅游车辆营运人员、景区工作人员等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 开展资格认证, 要求持证上岗, 实行等级管理。四是培养与引进重点人才。定期对旅游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组织外出考察学习旅游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引进和培养一批旅游职业经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五是采用委托培养、定向培养等方式, 联合高校培养永定土楼旅游所需的专业人才。

[责任编辑陈鹤

摘要:通过分析永定客家土楼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强化发展共识、突出客家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产业结合、创新机制体制和提升人才素质等六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上一篇:审计全覆盖下一篇:儒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