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保护体系论文

2024-09-27

控制保护体系论文(共10篇)

控制保护体系论文 篇1

1 背景

2012年2月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并实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GB/T27914-2011)(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是企业法律工作领域的第一个国家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规模的企业,可指导企业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和全部经营环节中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控制活动。

《指南》提出了企业实施法律风险管理的原则、程序、内容和一般要求,提供了企业法律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和应对的方法和工具。《指南》强调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应遵循审慎管理原则,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以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为基础,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建立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指南》遵循法律风险管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进行评估,制订风险管理控制计划,强调实时关注、跟踪企业内外部法律风险环境的变化,并对企业风险管理控制进行调整,从而减少、避免企业法律风险。

美国在2002年出台《萨班斯法案》,法案旨在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以改进企业治理,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控制措施、信息沟通、风险评估、监督管理等为内容,提高企业治理与风险管理控制水平,该法案对于提高美国的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控制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指南》的频布与实施顺应国际企业风险管理控制的潮流,对于指导企业建立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减少、避免企业风险具有重大意义。《指南》既是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需要。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可以分为公开性的保护与保密性的保护。公开性的保护指专利、商标、著作权等以公开为保护条件的知识产权;保密性的保护指企业商业秘密、保密工艺、保密配方等(包括未公开申请前的专利等)以保密为条件的知识产权保护。以下结合《指南》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对企业保密性的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建设进行重点分析。

企业内部管理构成因素主要包括企业规划与目标(包括企业价值取向)、企业领导者、企业员工素质(包括执行力)、企业组织结构、流程管理、管理制度(包括奖励惩罚)、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审核与监督等。这些因素配置合理与否,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实现内部治理合理的重要标准,也是企业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也是建立企业知识创新保护体系的重要因素。

2 注重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价值观念,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主体的创新保护意识

目前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普遍比较薄弱的状况下,从企业管理因素和环节入手,建立一个充分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创新的内部环境,是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中一个最基本的前提。

首先,作为企业内部管理要素中的一个因素是企业的价值观念取向,也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价值观取向决定着企业员工的意识、观念、行业方式、执行力。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着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意识不强的问题,关键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建设薄弱。因此,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首先应从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文化建设开始,强化员工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意识,宣传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重要意义,结合企业的规划目标、员工目标等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知识产权创新保护意识,奠定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基础。

其次,规范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的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行为,推动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意识的提高。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能够带领和推动企业价值观念提升的重点之一就是企业的领导人、核心管理人、关键岗位负责人,因此,在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文化建设与提高全员保护意识过程中,企业领导人、核心管理人、关键岗位负责人起着重要带头作用。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的过程中,要发挥这些关键人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以点带面,以重点带动全面的局面,快速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3 细化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流程,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流程管控制度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的一个专利的产生、一个保密配方的开发、一个成功的商业营销网络的建立等,一般需要一系列、一定时间、一个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企业还是员工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精力、时间等,而且这个过程绝大多数都是比较漫长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员工、环节等也较多,因此,这个过程中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难度增加。同时,这种知识产权在为企业产生利益的过程中的保护时间会更长期、保护环节更多更复杂,这也更增加了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难度。因此,必须细化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流程,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特点的流程管理控制体系与制度。

首先,从企业知识产权的立项、投入、研发、生产、营销、维护等环节细分知识产权的流程,建立合理的流程管理制度。从知识产权立项、可行性研究开始进行流程细分,针对企业知识产权流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和各岗位人员,建立相应的保密制度,控制保密范围和保密等级等,将涉及保密的信息以制度的形式控制在保密范围之内。

其次,从企业知识产权研发和保护的环节和人员入手,建立严格的信息档案交接与管理制度,确保知识产权的保密范围和等级要求。在企业研发、生产、经营中,往往涉及到不同环节、不同人员,那么,规范保密的等级和范围至关重要。研发人员涉及到的是知识产权的核心要素,生产环节涉及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配方等、营销人员涉及企业的营销网络等。针对不同的员工,明确内部员工需要掌握不同层次的、不同范围的企业知识产权内容。因此,在内部经营管理各环节,划分不同类型的员工,掌握不同等级与内容的保密信息,对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尤其重要。

再次,对企业知识产权细分的流程实现动态管理。企业面临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因此只有实现企业的知识产权创新内部流程管理的动态化,才能针对企业外部条件变化、内部条件变化,并结合企业保护目标,实现规范的流程管理。

4 建立企业内部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法律风险评价体系和机制

企业内部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的完善与否,如何来判定与改进,才能使其符合企业的发展规划与目标,是企业风险管理控制中最重要的问题。这是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完善的判定标准,即是企业风险评价体系与机制。因此,一个完善的、符合企业实际的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建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法律风险评价体系和机制的确立。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风险评价体系包括法律风险识别体系、法律风险分析体系和法律评价体系。

首先,建立系统、全面、准确的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风险识别体系和机制。从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涉及的企业经营管理环节入手,从经营管理活动、岗位职责、利益相关体、风险源等分析并建立一个风险识别体系和标准,既重视风险的定性识别分析,又要兼顾风险的定量识别分析。

其次,在建立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风险识别体系的基础上,确立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分析体系和判定标准体系,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对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判定,确保风险分析判定结果的可靠性,为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与措施调整提供可靠的基础。

再次,在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法律分析评价基础上,提出风险管理控制的改进和调整策略和措施,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从而,实现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与机制的动态化管理,进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体系与制度的长期有效性。

5 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环境中的内部交流合作机制

现代条件下的企业内部交流合作,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能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不利,也能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便利,更能为企业知识产权研发、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带来便利。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交流合作机制,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保护知识产权提供服务。

首先,企业知识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无法离开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交流。从企业知识产权创新的角度看,一项创新、一项研发的资料、数据、市场状况等,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从企业内部合作交流角度分析,内部不同岗位、职能部门之间和员工之间,也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交流。从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层面看,其保护体系的信息来源与评价,同样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交流。但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交流又使企业知识产权增加了泄密的机率,为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增加了难度。因此,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合理的内部信息交流机制尤其重要。

其次,企业内部合理的信息交流机制的重点是企业信息收集机制、资料数据库完善机制、资料信息数据授权与使用控制机制。信息为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之源,企业必须建立企业自己的信息搜集、整理制度,为企业知识产权创新、科学研发提供广泛、有效的信息来源。在信息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建立企业内部的资料数据库,为企业内部创新提供有效而可靠的信息源。在企业信息资料库的利用上,建立合理、科学的利用机制。在企业内部资料信息资料利用与交流中,进行分级、分组授权,合理有效地开展企业资讯利用、进行信息交流,实现企业内外有别、企业内部分级分组有别,既达到服务企业知识创新的效果,又兼顾企业知识创新保护的功效。

再次,完善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与利用制度,强化信息交流监督。在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与利用过程中,不能脱离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与利用监督,并且必须使企业的信息利用与交流置于全流程的监督之下。在授权利用与信息交流过程中,严格信息使用与交流制度,完善信息使用与交流的申请、备案、签名(网签)手续,内外网区分等制度,使之处于信息使用的全程监控,确保企业知识创新信息安全。

6 企业全员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的制度培训与职业培训

在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管理控制中,最为重要的企业的员工。企业员工既是企业知识产权创新管理控制体系的建立者,更是承担保护任务的责任者,同时更是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利益得失的承受者。在三者之中,如何强化企业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员工责任感,提高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的执行力,也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中最难解决的问题。

从企业的利益主体看,一般公司制度下的利益主体区分如下:企业投资人、持有期权高级管理者、职业经理人、一般管理者、普通员工、兼职劳动者等。企业的整体利益对不同的企业人员具有不同的影响,换句话说,不同的企业人员对公司利益的关注程度不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有不同的认同感。这种不同的关注程度、不同的责任认同感,会对企业的目标在不同的企业人员之间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对企业经营目标不同的认知和责任感,往往使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必须对企业人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控制的制度培训和职业培训,增强企业人员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目标的责任感,力求企业人员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统一执行力。

首先,对企业人员进行详细、严格的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重要性教育和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管理控制制度培训。从企业知识产权创新的全过程,通过知识创新保护管理控制制度的培训,使企业人员完全清楚明白每个人、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的保护要求以及保护措施,做到保护要求人人清楚,责任义务人人承担,达到保护事项事事有要求,工作环节节节有规程。

其次,加强企业人员的知识产权法制培训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奖罚教育培训。很多企业内部发生泄密、知识产权侵权事件,一是因为企业法制教育不够,泄密者法律意识不强,不知道泄密的法律后果;二是不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详细法律规定,不明白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要求;三是有些员工的投机性行为等。这些均由企业知识产权法律培训教育不够引起的。因此,加强企业员工知识产权法律培训和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法律素质,增强法律意识,知晓违反知识产权制度的后果,对于提高企业知识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企业员工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奖罚制度教育,使企业员工利益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利益统一起来,增强企业员工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同感和执行力。

再次,强化企业人员职业道德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形成良好的员工职业风貌。将企业职业素养培训与企业文化理念结合,提升企业整体职业道德水平,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观念根植于企业文化理念,使员工个人职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理念相统一,把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观念落实到企业员工的行为和工作具体活动之中。

通过提高企业员工知识产权创新保护意识,强化保护观念,规范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流程管理,建立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创新风险评估机制和企业信息交流及档案管理机制,以《指南》为原则建立起有效的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

参考文献

[1]任丹,管竹笋,于志宏.利益相关方视角下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J].WTO经济导刊,2012,(6).

[2]庄越,李燕冰,秦远建.创新环境激励与企业成长:基于中部创新型企业的实证[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

[3]张楠楠,齐靖宁.浅析民营文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策略[J].知识经济,2012,(2).

[4]闫佳,许志成.标准化生产、最优知识产权保护和内生增长[J].南方经济,2012,(7).

[5]郭英杰.对破产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J].科技和产业,2011,(10).

控制保护体系论文 篇2

(一)环境保护体系

保护、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吉林省关于环境保护的有关制度及业主对环境保护的要求,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项目的环境保护体系。(见附图)

附环境保护组织机构框图。

(二)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1、遵守国家现行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严格控制新污染和逐步治理老污染。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化害为利”的原则,采用有利措施,防止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同时认真了解当地的环保法规,并且严格遵守和执行。

2、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业务人员及各施工队长任组员的环保组织机构,定期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进行检查,一经发现有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立刻制止,无偿恢复原貌,并且视情节轻重,给予罚款处罚。

3、爱护道路,保持周围生态环境。施工便道配备洒水车洒水,防止扬尘、污染周围农田及树木。

4、施工平面布置尽量利用已征用地,不随意搭建临时房屋。施工中弃土运到指定地点,保护好周围防排水系统,不向河流、水源排放弃油及各种有害杂质,防止水源污染。

5、爱护环境,保护绿地及树木,严禁随意践踏绿地及破坏植被。不准猎取野生动物。

6、落实门前三包环境保洁责任制,不在工地围栏外堆放材料、垃圾。严格按照批准占地的范围、占用期限使用临时占地。施工现场内道路平整

畅顺,排水出口良好。临时设施四周设置排水沟,不随意排放废水、废液与生活垃圾。工程完工后,按要求及时拆除所有工地安全防护设施和其他临时设施,并将工地及周围环境清理整洁,做到工完、料清、场地净。

7、保护古建筑、古文物。施工中如发现文物、古墓、古建筑基础和结构、化石、钱币等有考古、地质研究等价值的物品,在4小时内通知业主代表,并与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取得联系,派专人看守保护,待有关专业人员鉴别及采取措施。

8、临时工程做好给排水,施工后立即按要求复耕还田,取水用的井及管道等施工结束按要求恢复。

9、减少粉尘措施。用来运输可能产生粉尘的材料的敞篷运输车配备挡板,并用防水布遮盖。

10、减少噪音措施。靠近村庄的地段,避免在夜晚进行施工。

11、施工用水净化措施:钻孔桩排水的泥浆,在过滤池过滤,进入沉淀池后沉淀后,运至弃土场。向河内排放的施工水要进行检测,合格后排入。

12、施工过程中对沿线通信电缆、光缆、地下管道等设施,严加保护,防止被破坏。

附:环保体系图

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体系

思想保证 组织保证 检查保证 技术措施、方案保证

普及教育

专业教育

特殊工种教育

法制法规教育

项目部定期检查

项目部每月一次检查

环保 环卫 部门 日常 监督

队每周一次检查 工班每日一次检查

强化环保和环卫水保意识,增强预防能力

班组每工序检查,材料、运碴车每辆检查

对施工现场环境和道路卫生有破坏

和污染的逐一落实解决

环保工作 领导小组

严格按设计和环卫要

施工现场按国家对特殊布局合理和地方工种制采用有效相关部定强有

办公室

求实施措施确保门法规力防范

运输车辆规定办措施

事 不污染城

市卫生

队环保及水保

领导小组 专(兼)职检查员

班组长 义务检查员

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方案来保

证水土保持目标的实现

开展环境和环卫保护周活动

纺城构建 完整花样保护体系 篇3

近年来,绍兴县工商局将花样保护作为突破发展“平台期”的重要工作创新探索,建立了“登记保护为基础,工商保护为主导,司法裁判为保障,行业自律为补充”的“四位一体”保护体系,促推传统纺织产业提振发展成效日显。

政策护航 法规先行

绍兴县工商局统计数据表明,“花样版权”的异地侵权案占所有侵权案的20%左右。为突破跨地区异地保护瓶颈,该局牵头发起浙江绍兴、江苏南通、山东潍坊、广东佛山目前国内最主要的四大纺织品集散中心,共同起草了《四地纺织品市场版权保护与合作协议》,并于2010年4月在绍兴成功签约,开创了我国跨省开展纺织品版权保护与合作的先河。出台《浙苏鲁粤四地纺织品市场版权保护协作联合体工作实施细则》,这对于推进四地版权保护一体化、以点及面带动全国形成纺织品版权保护协作机制意义深远。

在花样版权登记过程中,针对有些不法商人剽窃或提供虚假材料恶意登记花样版权的现象,县工商局投入30多万元,联手省内高校和相关软件设计专家,成功开发出国内纺织品专业市场首个“花样初审登记甄别系统”,有效防止恶意登记花样版权事件的发生。

“如何鉴定花样侵权一直是版权纠纷的核心问题。”绍兴县工商局副局长、中国轻纺城工商分局局长薛白告诉笔者:“一些相似的花样,有时候真的很难去鉴定是否侵权。”对此,该局委托中国美院、绍兴文理学院等高校率先着手制定行业花样图案数字化认定国家级标准,薛白告诉笔者:“这也是全国行业性的最高鉴定标准,将详细地规定花样纠纷的裁定规则。”这一工作引起了国内外版权界的高度关注。2012年5月,中国轻纺城被国家版权局授予国内首个大型专业市场全国版权示范基地称号,并作为国内大型纺织品专业市场唯一代表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受到了国家部委领导、行业专家的热情关注。

助推升级 发展创意

花样版权保护工作的创新开展极大地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市场80%以上的纺织品贸易公司已经开始或转向花样版权的自行研发和设计。部分骨干企业研发设计产品已占年销售总额的70%以上。中国轻纺城创意企业和机构也迅速突破100家,设计师达到1100多名,实现年创意产值1亿元以上,从而成为引领纺织产业和市场转型升级的引擎。2012年,全球著名的“21世纪国际创意协会”在中国轻纺城举行第十九届21CICAA国际艺术节,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名知名艺术家参加。

随着自主品牌的不断涌现,企业的效益也不断提高。“好时光”、“红山芋”窗帘布年利润提升20%以上。格尼斯特等国际知名企业指定要轻纺城彩虹庄、凤凰庄、红绿蓝等企业面料。

实践证明,以花样保护为核心的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创新开展,有力推动了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为整个纺织产业的复苏振兴和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支撑。2012年,中国轻纺城市场群总成交额达到973.32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面料市场成交额557.03亿元,同比增长14.5%;钱清原料市场成交额415.29亿元,同比增长3.6%。

记者视线

世间无秘籍,一切皆积累

“您平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何处?”乍一听这样的行外话,格雅花型设计有限公司的设计师崔光鹤显然有些搭不上腔。他的表情就像一位选美皇后的父亲被人问及“您是怎么生出这么漂亮的女儿”一样,他只能说些无关痛痒的答案。

但崔光鹤思忖一番,还是给了记者一个回复:“积累。”

2012年11月底,绍兴县科技创意时尚周期间,崔光鹤的作品荣获第三届纺织面料与花样原创设计大赛铜奖,同期比赛中,格雅设计公司的另一名设计师则一举拿了金奖。这项始料未及的奖项给这家仅拥有三名设计师的团队不小的鼓励。

提起积累,崔光鹤回转头,指指座椅后面不远处墙上张贴着的几张印有国外模特的样图,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今年一些流行色趋势的发布秀以及当年流行色的选摘。工作室每年都会花费一笔专款,投入到购买欧洲顶尖潮流时尚发布的面料上,创作出适合我们中国人审美的花型。

再潮流的花型也要进入流通领域,接受市场的检验。因此,市场的浓缩精华版——展会,成了崔光鹤心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积累。根植于市场,设计工作室的出现使得画稿能够快速同市场需求进行对接,为花型客户与设计师之间搭建了沟通的平台。平日里,对于崔光鹤的设计师工作室来说,客户来源主要有两条,上门客户与展会客户。两相比较,上门客户以本地贸易商面料商居多,展会则是能够吸收一些外地客户,搜罗信息的地方。目前,由于工作室创立时间尚短,几位设计师除去展会之外,将大部分的时间花费在储备画稿上,崔光鹤坦言,只有储备了一定数量的画稿,才可以有足够的空闲时间去考察市场云云。

“我们在不断地分析、摸索市场的过程中,训练自己的设计意识,创作出符合生产的花型。”崔光鹤说,“但事实上,花型花样设计与美术密切相关。设计师对市场的把握是一方面,从专业基本功方面来说,对美术无感的人,也无法有好的创作产出。”

的确,画笔、画家的积累,更多取材于生活。崔光鹤告诉记者,作为一个花样创作者,创作的灵感需要依靠设计师多方的观察,譬如对颜色的把握,设计师可以从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甚至产品包装设计上取材,在逛超市寻找零售食品的刹那,或者看宣传窗的瞬间,凡是具备视觉效应的产品,都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创作的灵感。

崔光鹤还提到,目前绍兴县的整体设计水平在积累中提升,随着印染公司、客户需求不断地增加,他们对设计稿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与此同时,设计师的水平必然也在提高。(林晨莉)

控制保护体系论文 篇4

我国是世界上海岛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面积大于500 m2的海岛6 900余个,海岛陆域总面积近8万km2,海岛岸线总长14 000 km余,这些海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一个非常特殊的区域,是壮大海洋经济、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依托,是保护海洋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平台,是捍卫国家权益、保障国防安全的战略前沿。随着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对海岛开发越来越重视,各部门在开发利用海岛资源中相互竞争,开发与保护的冲突也日益尖锐,粗放型开发等导致的生态破坏、海岛灭失、资源浪费等现象较为突出,这些都亟须出台规范的海岛开发利用管理机制和规划。因此,2010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以下简称《海岛保护法》)中明确指出,国家实行海岛保护规划制度,海岛保护规划是从事海岛保护与利用活动的依据。本研究主要探讨海岛保护规划体系的建设。

2 我国海岛保护规划编制现状分析[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各类规划体系种类繁多,然而,对海岛的规划编制还处于空白。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国海岛综合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国家对海岛保护规划工作十分重视,先后开展了3批海岛开发、保护规划和管理试点工作,沿海各省、市、自治区也积极实施海岛的保护规划工作,如浙江、福建、广东、广西都组织编制了当地的海岛保护规划,如浙江省分别组织了省及沿海各市、县的海岛保护规划。《海岛保护法》颁布实施后,海岛保护规划编制取得显著进展,国家海洋局组织编写了《全国海岛保护规划》,沿海各省也着手编制本省规划。目前,《全国海岛保护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复;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苏、辽宁、山东、河北等地的海岛保护规划已获得省政府批准;《海南省海岛保护规划》也已经通过了规划专家评审。

3 我国的海岛保护规划体系

《海岛保护法》中确立的海岛保护规划体系由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省域海岛保护规划和直辖市海岛保护专项规划、沿海城市(镇)海岛保护专项规划和县域海岛保护规划、可利用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组成的四级规划体系[2]。随着海岛保护规划工作的深入研究,并考虑到海岛实际工作需要,目前已逐步形成了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省级海岛保护规划和可利用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为主导的三级海岛保护规划体系[3]。直辖市海岛保护专项规划、沿海城市(镇)海岛保护专项规划和县域海岛保护规划不作为当前规划体系研究的重点内容(图1)。

4 各级海岛规划定位[4,5]

4.1 全国海岛保护规划

全国海岛保护规划定位为国家级专项规划,是由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会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军事机关组织编制的,是我国海岛保护宏观的、战略性的总体规划。该规划是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海岛资源的纲领性文件,对我国海岛保护和开发利用活动具有指导作用[6]。

4.2 省域海岛保护规划和直辖市海岛保护专项规划

省(自治区)级海岛保护规划是由省(自治区)级海洋主管部门会同本级人民政府、军事机关组织编制的。是地方性的专项规划,是在全国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编制的。主要考虑各省(自治区)海岛分布不均,海岛开发利用程度不一样,在规划中对全国海岛保护规划中提到的要求进行细化,针对各类海岛制订相应的保护措施。对直辖市的有居民海岛专项规划直接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不再单独出规划。

4.3 沿海城市(镇)海岛保护专项规划和县域海岛保护规划

对于本级规划,并没有强制性要求编制,所在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所管辖范围内各个县的实际情况,由沿海市(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依据省级规划的具体要求编制该规划。县域海岛保护规划是全国海岛保护规划和省级海岛保护规划工作的细化,规定了对海岛利用的具体实施措施,保证海岛保护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4.4 可利用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

该规划是由县级海洋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的,是针对管辖区域内单个海岛所编制的规划,类似于详细性规划,对每个海岛的功能定位都有明确的规定。目的是使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活动有所遵循。如果有单位或个人需要申请开发利用可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中的海岛,其开发利用具体方案必须符合可利用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

5 规划编制程序

海岛保护规划编制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图2)。

5.1 确定任务

由省级海洋主管部门从《海岛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单位推荐名录》中选择规划编制工作承担单位。承担单位的规划编制人员应参加国家组织的海岛保护规划编制专业培训。

5.2 资料收集

根据海岛保护规划编制的需要,尽量利用各类调查和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系统的基础资料,全面收集规划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开发现状、开发能力、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等背景资料,保护对象的调查、科研成果以及与此有关的规划和区划资料。

5.3 实地调查、调访

在综合整理前期海岛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缺乏或时效性不能满足要求的,以海岛为调查对象,结合遥感调查和现场登岛调查,开展必要的海岛资源环境开发保护现状的补充调查。

5.4 编制实施方案

在资料收集和调查完成后,开始规划编制实施方案的编写工作。实施方案中应明确规划编制的领导组、专家组和编制组人员,并合理确定时间安排和任务流程,确保规划的编制保质保量地完成。

5.5 规划编制

在前期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开展省(自治区)级海岛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同时要做好本省海岛保护规划与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省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省、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省级港口规划、省级旅游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工作。

5.6 规划评审

在规划的初稿完成后,由省(自治区)级海洋主管部门组织专家会对规划评审。规划编制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报批稿。

6 各级规划主要内容

6.1 全国海岛保护规划[6]

全国海岛保护规划是用于指导各级海岛开发利用活动的,因此它应该是战略性的规划。它的主要内容应当要从各类各区海岛保护、海岛生态修复、海岛人居环境、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等方面提出政策性指标。明确各类各区海岛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确定海岛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重点项目。全国海岛保护规划制定的成果主要体现为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同时确定一些战略性指标,如海岛生态修复指标、自然保护区建设指标、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指标等。

6.2 省(自治区)域海岛保护规划和直辖市海岛保护专项规划

省(自治区)级海岛保护规划应当依据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编制,并落实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的相关内容。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本省(自治区)海岛保护与利用现状,确定有居民海岛、无居民海岛和特殊用途海岛等三类海岛分类保护的具体措施。

海岛保护专项规划中包括海岛岸线、植被、沙滩等生态保护的规划内容。

6.3 沿海城市(镇)海岛保护专项规划和县域海岛保护规划

沿海城市、镇所在地海岛保护专项规划,是城市、镇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当地总体规划时统一编制的,其成果为沿海城市、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在编制本规划时,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全国海岛保护规划和省级海岛保护规划,与之保持一致。规划内容包括:①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②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严格控制区域;③适宜开发地区的建设时序;④需要修复的地区,需要恢复物种分布的生存环境空间和生态系统;⑤有关保护、开发、建设、管理的其他事宜。

县域海岛保护规划明确用于指导制订可利用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应当维护生态平衡的相关要求和措施。规划内容包括:①制定可利用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的具体原则、保护规划的内容,用于指导可利用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②县域海岛保护规划应当提出可利用无居民海岛维护生态平衡的相关要求和措施。

6.4 可利用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

可利用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处于规划的最低层次,属实施性的规划,其内容应能达到详细规划的要求。规划内容应包含:①海岛开发的保护目标和开发目标;②海岛保护和利用的布局,包括海岛保护区、利用区和保留区在海岛上的布局;③海岛保护的对象和保护的具体要求;④海岛开发利用的要求。

7 结束语

海岛保护规划是从事有居民海岛生态保护和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活动的依据。法中所确立的海岛保护规划体系,是以全国海岛保护规划为基础,由上至下,逐级细化落实的规划体系。各级海岛保护规划的实施,将确保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目标的实现。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海岛最多的国家之一,而海岛的无度无序开发却是我国海岛管理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颁布前我国尚无一套完整的规划体系是针对海岛而设立的,海岛的开发利用问题都是各个部门交叉处理。文章通过对海岛保护规划体系进行梳理分析,认真研究规划编制的程序和规划的编制内容,为今后海岛保护规划的编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海岛保护规划,体系,定位,规划编制程序,规划内容

参考文献

[1]陈长青.我国海岛规划浅谈[J].中国建设信息,2005(6):35-3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Z].2010.3.1

[3]李萱,王奇,叶文虎.我国海岛规划的程序控制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8,27(5):527-5529.

[4]刘大海,刘志军,吴丹,等.海岛保护规划在我国规划体系中的定位与层级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28(9):1-4.

[5]欧名豪.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3,17(5):41-44.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体系 篇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些环境问题广泛复杂,其处置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这已经成为了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完善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环境管理;环境标准;环境保护

一、环境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的产生并日趋严重,人口的快速增长,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都引起了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同时发展与环境又是对立的统一体,发展产生了各种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解决又不能离开发展。环境管理与研究如果离开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离开了资金、技术和人才,离开了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管理水平的话,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加强环境管理必须对环境问题的特点、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等重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我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管理方针政策,环境问题才能得到控制和解决。

(一)环境管理要为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服务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作为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要充分发挥其相互促进的一面,同时还要限制其对立的另一面,做到既保护环境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得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要做到自然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和环境保篇二:环境保护体系和管理制度

新建南广铁路ngzq-8标

二分部五工区 环境保护体系和管理制度

编制;审批:

日期:2009-9-11 中铁隧道集团南广铁路项目部二分部五工区

一、环保管理组织机构

五工区的环境保护管理是组织实施施工管理各项工作的主体,工区主任是项目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对项目的环保管理工作负总责。五工区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是环保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王学林

副组长:郑文太,袁洪生

成员:陈晓明、石春涵、马士钢、樊磊、林杰

二、工区环保管理目标

(一)环水保、文物保护目标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严格执行本项目批复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方案及批复意见、《水土保持报告书》的方案及批复意见及南广铁路公司建设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文物保护管理相关文件要求。努力把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限度,确保铁路沿线景观不受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不受污染,植被有效保护;坚持做到“少破坏、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使环境保护监控项目与监控结果达到设计文件及有关规定,做到环保设施与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将环水保、文物保护及土地复垦措施落实到施工全过程;自觉接受并积极配合国家及地方环保、水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注重职工的职业健康,保证文明施工,保障劳动保护,杜绝职业病发生;加强卫生监控,确保无大的疫情,无传染病流行。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严格控制重大职业病,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持证上岗率100%、重大责任事故为0、安全防护佩戴符合率100%,员工职业病:尘肺病检出率小于22‰、急性中毒检出率小于5

三、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严格控制新的污染,加快治理原有的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以及当地政府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结合南广铁路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

1、坚决执行和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杜绝环境污染和扰民。

2、成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领导小组,建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认真抓好过程控制和落实。

2、施工组织设计必须考虑环境保护措施,并在施工作业中组织实施。

3、定期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利用宣传栏、标语等进行宣传,不断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

4、清理施工垃圾,严禁随意抛散。施工垃圾应及时清运,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5、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进行硬化处理,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

6、施工现场土方作业应采取防止扬尘措施。

7、从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运输应采取覆盖或洒水措施;施工现场出口处应采取保证车辆清洁的措施。

8、施工现场的材料和模板等存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或采取覆盖等措施。

9、施工现场混凝土拌合场所应采取封闭、降尘措施。

10、施工现场设置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分类存放,并及时清运出场。生活垃圾焚烧时应搭切专用焚烧炉,焚烧后及时洒水。

11、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车辆的尾气排放符合国家环保排放标准的要求。

12、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有害废弃物、有害液体和施工垃圾。

13、隧道施工排水设置沉淀池、除油池及排水沟,施工污水经沉淀排油达标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河流。

14、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应设有专门的库房,地面做防渗漏处理。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倒和焚烧。对有毒、有害的污染液处理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必要时可请当地环保部门协助处理,确保生态环境、空气、水源不受污染。

15、食堂排水设置隔油池,并及时清理。

16、厕所的化粪池应做三级化粪池并做抗菌素渗处理。

17、食堂、盥洗室、淋浴间的下水管线设置过滤网,并与镇区或村污水管线连接,保证排水通畅。

18、施工现场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音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3—12524)制定降噪措施。

19、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护各工区实施跟踪监控,对排放的废水每季度要取样送当地检验部门检验,对施工周围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状态要经常性的进行检查确保受控。

20、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工区应在事故发生后在最短时间

内报告分部项目部,工区在报告时应采取措施,制止事故扩大,特别要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必要时可直接和当地环保部门联系以便采取有利措施,控制污染范围扩大,分部项目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尽快与当地环保部门联系,采取有利措施控制事故扩散。篇三:4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四章 文明、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技术措施

第一节文明、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拟定原则及目标

一、拟定原则:

力求做到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健全,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符合本工程建设要求、可靠、周密、措施相应、合理、切实可行、有效。对环境以及周边临近建筑和居民有切实、可行、有效的防尘,防噪音的措施。、二、施工目标:

文明施工满足要求,并争取创建文明标化工地。

第二节 文明、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文明、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框图位于本章之后。

第三节 确保文明、环境保护的措施

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部、省、公司关于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的各项规定,使施工现场成为干净、整洁、安全和环保的文明工地,使之成为“最佳标准化文明工地”。

为了保证现场的文明施工,将施工影响降低到最低,我们将重点控制和管理现场布置、临设规划、现场文明施工、施工扬尘、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废弃物管理、资源的合理使用以及环保节约型材料设备的选用等。在制定控制措施时,考虑对企业形象的影响、环境影响的范围、影响程度、发生频率、社区关注程度、法规符合性、资源消耗、可节约程度以及对材料设备对建筑环保节能的效果等。

一、组织保证文明施工措施:

(一)根据iso14001标准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在项目经理部建立环境保护体系,明确体系中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并保持一套文件化的程序,对所有与体系有关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二)本工程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按照现场管理规定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设环境保护员,成立2人左右的场容环保队,每天负责现场内外的清理、保洁、洒水降尘等工作。

二、从工作制度方面保证文明施工:

(一)每周召开一次“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工作例会,总结前一阶段的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管理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二)按照iso14001标准4.4.6条款的要求,建立并执行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检查制度。每周组织一次由各专业施工单位的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管理负责人参加的联合检查,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开出“隐患问题通知单”,各专业施工单位在收到“隐患问题通知单”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定时间、定人、定措施予以解决,我司项目经理部环境保护员按有关规定验证整改情况。

三、主要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一)从场容布置方面保证文明施工:

1、现场临时围墙做到牢固、美观、封闭完整的要求。现场内设置绿化带,力求景观化。

2、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本工程设置大门,大门门扇采用铁大门,车辆出入时打开,不用时关闭。

3、为美化环境,可考虑在主要出入口和围墙边进行绿化和摆放盆花。

4、在主要大门口明显设置标牌、施工单位、工程负责人,开工日期、竣工日期等内容,字体书写规范、美观,并经常保持整洁完好。

5、在大门口按规定设置图、牌。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以及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方针和目标。

6、场内外道路牌专人洒水清扫,保持道路随时畅通,且不出现积水现象。

7、现场生活区域设施齐全、设置合理、管理完善、责任包干,宿舍统一使用低压电,日常生活用品力求统一并设置整洁,现场办公室、更衣室、厕所等应有专人负责打扫,保持整齐清洁。施工人员统一着装,以便于管理。

8、现场垃圾应装入容器、定点放置,有专人管理,定时清除。

(二)防止施工扬尘的措施:

1、施工阶段,现场达到目视无扬尘。现场绿化和硬化相结合,把土方暴露控制在最少范围内,定时不定时对道路进行淋水降尘。

2、建筑物内的施工垃圾清运,采用搭设封闭式临时专用垃圾运输或采用容器吊运或袋装,严禁随意凌空抛散,施工垃圾应及时清运,并适量洒水,进行湿法作业。

3、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细颗粒散体材料,完全在库内存放或严密遮盖,运输时要封盖严密,防止遗洒、飞扬,卸运时严禁抛掷,轻拿轻放,杜绝扬尘污染。

4、现场内所有交通路面和物料堆放场地全部铺设混凝土硬化路面,少量的堆土用彩条布覆盖,做到黄土不朝天。

5、在出场大门处设置车辆清洗冲刷台,车辆经清洗后出场,严防车辆携带泥沙出场造成道路的污染。

6、清扫场地和楼层时,必须采用湿法作业,先洒水再清扫,垃圾不得从楼梯或直接扫下楼层,各层垃圾用容器密闭好后,统一运到指定倾倒地点。

(三)防止水污染:

1、确保雨水管网与污水管网分开布设,严禁将非雨水类的其它水体排近雨水管网。

2、施工现场设沉淀池,将废水经过沉淀后排入指定污水管线。尤其是泥浆用沉淀池沉淀后,再用编织袋运出场外堆放。

3、食堂排水口按要求设置隔油池。

4、厕所设化粪池和二级沉淀池,定期请环卫部门进行粪便抽排。

5、现场交通道路和材料市堆放场地统一规划排水沟,控制污水流向,设置沉淀池,污水经沉淀后 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线,严防施工污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线或流出施工区域污染环境。

6、加强对现场油品和化学品的管理,对存放油品和化学品的库房进行防渗漏处理,采取有效措施,在储存和使用中,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四)防止施工噪音污染:

1、现场混凝土振捣采用低噪音混凝土振捣棒,振捣混凝土时,专业工长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时,必须向施工人员强调降低噪音的重要性,混凝土震动时不得振钢筋和钢板模板,并做到快插慢拔。振捣混凝土时,配备相应人员控制电源线和电源开关,防止振动棒空转。

2、除特殊情况外,在每天晚22时至次日早6时,控制噪声作业,对混凝土搅拌机、电锯、柴油发电机等强噪音设备,以隔音棚遮挡,实现降噪。

3、模板、脚手架在支设、拆除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上下、左右有人传递。模板、钢管修理时,禁止用大锤敲打。

4、使用电锯切割时,应及时将锯片刷油,且锯片转速不能过快。

5、使用电锤开洞、凿眼时,应使用合格的电锤,并在钻头上刷油。

6、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采用有力措施控制人为的施工噪声,严格管理,最大限量地减少噪音扰民。

7、机械操作指挥尽可能配套使用对讲机来降低起重工的吹哨声带来的噪音污染。

8、木工棚及高噪音设备实行封闭式隔音处理。

9、现场加强环境噪音的长期监测,指定专人负责噪音监测,仪器应鉴定合格。在有效期内,公司总部每月监测一次,现场没半月监测一次,测量方法、条件、频度、测点的确定等符合国家有关环境噪音管理规定,对噪音超标的有关因素及时进行调整,发现不合格时,按《不合格、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处理,做好记录。项目部在开工前,根据具体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

(五)限制光污染措施:

1、探照灯尽量选择既能满足照明要求又不刺眼新型灯具或采取措施,保障夜间照明。

2、探照灯的旋转方向,使其只照射施工区而不影响周围原有建筑。

3、焊接等发光的作业安排在白天施工。

(六)固体废弃物管理:

固体废弃物按公司管理体系文件《固体废弃物管理程序》处理。

1、施工现场设立专门的废弃物临时贮存场地,废弃物应分类存放,对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的废弃物必须单独贮存,设置安全防范措施且有醒目标识。

2、废弃物的运输确保不散撒、不混放,送到政府批准的单位或场所进行处理、销毁。

3、对可回收的废弃物做到回收利用。

(七)节能降耗管理措施:

节能降耗管理执行公司管理体系文件《节能降耗管理程序》

1、对现场堆场进行统一规划,对不同的现场材料设备进行分类合理堆放储存,并挂牌标识,重要设备材料利用专门的围栏和库房储存,并设专人管理。

2、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材料管理办法,进行限额领料。

3、制定节约能源的措施,严格控制所消耗的水、气、电等。

4、对废料,旧料做到每日清理回收。

(八)环保节能型材料设备的选择:

以业主为主导,在材料设备选型方面,遵从以下原则:

1、满足设计要求。

2、满足规范要求。

3、满足质量和建筑物所特有的使用功能要求。

浅谈数据安全保护体系 篇6

一信息安全背景

近年来互联网上信息泄密事件频发, 影响范围逐步扩大, 信息防护要求越来越高。2013年5月12日,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NPR) 报道, 27名网络罪犯在10小时内从约3.6万个信用卡交易中窃取了4000万美元。2013年5月17日, 雅虎日本公司5月16日晚9点左右检测到有人试图非法访问“雅虎日本”的管理系统。经调查发现, 两亿用户中有2200万用户的身份信息可能被窃取。2013年6月, 棱镜门事件爆发。“棱镜”项目用于监视互联网, 从美国IT巨头公司服务器上搜集个人信息和他国信息。2013年年底, 美国零售巨头塔吉特 (Target) 宣布公司被黑客入侵, 7000万的用户个人信息和4000万的信用卡数据被盗, 涉及用户名、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和信息卡信息等隐私数据。据估计塔吉特的损失当前已达1.48亿美元, 并最终可能达到10亿美元。2014年1月韩国发生史上最大规模的信用卡信息泄露事件, 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受害案件。这些事件都在国内或国际产生了重大影响。信息化程度越高, 安全挑战越大, 越应重视信息安全保障。

二数据安全重要性

由于信息具备普遍性, 共享性, 增值性, 可处理性和多效用性的多重属性特征, 使其对于所属组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移动互联时代, 信息更是呈现出网络化, 数字化趋势, 无处不在。而数据是信息的核心, 它继承了信息的多属性特征, 由此决定了对它的防护手段不能一成不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的信息量急剧增加, 并且要高效, 大容量地传输信息, 数据安全难上加难, 特别是对于涉密或敏感单位而言, 面临越来越多的泄密风险。如何发现数据违规访问, 如何防止数据恶意操作, 如何规避数据潜在风险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因此建立整套的数据安全保护体系势在必行。

三数据安全保护体系

数据安全保护体系要从静态到动态, 从点到面, 多层次, 多元化考虑, 保证数据使用的合理化, 合规化, 减少因数据安全带来的运维成本和风险。

1. 数据访问静态保护

数据访问静态保护, 其目标是要建立一套统一的安全管理策略, 该策略必须贯穿数据从创建、变更、存储到销毁整个生命周期。主要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

统一身份认证管理也叫事前管理, 主要关注账号的复用、冒用、盗用, 匿名访问等情况的发生。要做到一人一号, 专人专用, 全程一号到底。单凭用户名密码就能登录相关系统, 并不具有足够的安全性, 这时就需要严密的身份认证机制来保障, 其中包括用户名密码、短信认证、动态令牌、CA数字证书、硬件特征码绑定等, 并可通过“与或”组合来制定身份认证机制。当确定一种身份认证组合策略后严格控制用户登录, 所有信息匹配成功方可转向用户目标页面, 使用工具集等。

统一访问授权管理要做到事前授权, 事中授权及事后分析。事前授权要关注授权粒度不统一, 随意授权和过度授权的情况。要将数据的访问与操作在平台侧集中管控, 统一授权, 根据既定的安全访问策略进行数据操作。清晰梳理资源、从账号的类别与属性, 生产与维护账号的分离、账号权限的细化, 提升管控精细度与灵活性。事中授权要关注已授权人员的权限滥用、操作失误等风险, 及时发现和处理越权操作和错误操作等, 即使授权范围内的核心数据操作, 仍需第二方授权, 双人操作。

统一日志分析管理主要是事后分析, 由于海量分散的日志人力难以顾及, 无法快速查看分析, 这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平台、一批专业的人员、一套量身订做的分析策略、一系列专业化的管理要求来实现各类日志集中采集和存储, 错误日志及时报警和提醒, 使日志信息完备, 安全有迹可循。泄密情况严重时, 更可通过报表跟踪可疑用户的行为信息。

通过实施数据访问静态保护, 可以保护资源访问的合理性, 安全性和可控性, 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 减少管理员日常维护工作量, 推动安全日志管理策略的梳理和细化。

2. 数据扩散动态防护

由于数据是可移动和变化的, 数据处于不用的阶段, 不同的位置, 其重要程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必须针对核心数据在传输中变化的实时情况建立动态的保护策略。例如当数据从高安全领域向低安全领域扩散时为高风险操作, 必须采取有效防护, 进行双向流量检测等。动态防护可以分为数据库数据安全防护, 文件服务器数据安全防护, 电子邮件数据安全防护, 外设数据安全防护等。

数据库数据安全防护主要是通过解析数据库操作命令以及主机访问命令, 分析访问对象及访问动作, 全面了解数据库实际发生的情况, 一旦发现例如核心数据的访问, 配置文件修改则自动启动预先设置的告警流程, 防范数据库风险的发生, 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同时要积极监控数据库访问日志, 查出非法活动源头。

文件服务器数据安全防护是针对导出数据或文档流转的管控, 要做到用数人如需跨域获取核心数据必须向用数管理员提出申请, 用数管理员审核通过后针对用数人授予具体的权限, 控制用户安全地使用 (浏览、批注和编辑) 服务器上的文件, 即便是文件使用者也不能通过拷贝、另存为等方式拿到文件的副本, 从而防止了文件的丢失、泄密。禁止截屏、录屏、打印等, 如需下载则进行密文保护, 解密需要通过审核流程并有日志审计, 可追溯。

电子邮件数据安全防护是综合运用身份认证, 数字签名, 邮件正文及附件双向加密等技术进行邮件的收发, 保障用户电子邮件的安全可控。

外设数据安全防护是通过数据透明加密, 统一授权管理, 使用模式切换和细粒度策略控制等手段防止各种移动介质或计算机外设在进行数据交换时造成数据丢失被盗, 确保移动数据安然无恙。

通过数据扩散动态防护的实施, 可以梳理数据库中敏感数据存储位置, 解析数据库操作命令, 发现高风险数据操作或访问, 通过拦截或者二次授权的方式进行管控, 极大降低敏感数据扩散风险。通过对文件的入库、访问、流转、出库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 确保正确的人访问正确的文件, 降低关键文件泄密的风险。

3. 数据风险状态监测

由于数据安全涉及面广, 防范措施零乱, 数据安全关联因素大多停留在定性的笼统定义层面, 核心数据扩散泄密风险状态, 员工的安全可信状态, 相关资产设备的安全保护能力状态等都缺少科学直观的监控手段。数据安全往往是缺乏可信的状态预判, 可靠的风险预警。因此, 建立可量化的科学评测体系, 实现完全图形化的核心信息安全监视, 建立报警, 通知和处理跟踪流程机制才能构建核心数据安全状态监测系统。

通过实施数据风险状态监测系统, 能够准确、及时、系统地掌握核心数据的安全状态, 掌握核心数据关联人员的操作可信状态和相关资源安全状态, 准确预警安全隐患和风险, 及时通报发生的安全事件, 并对事件进行回溯追责。

4. 数据终端接入控制

在日常工作中, 相当一部分核心数据是被内部使用人员通过终端有意或无意泄露出去的。为此, 要加强安全保密意识的培训, 要有一套完整的能够令行禁止的安全制度和面向数据安全的终端管理系统。目前终端安全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关注的问题比较片面, 更多地关注病毒、漏洞, 缺乏对于终端行为的分析, 并通过分析发现风险。同时终端安全的建设与已有的安全平台没有完全关联, 安全策略不统一, 无法联动。

数据终端接入控制就要通过策略管理来灵活设置待接入终端接入时所必须完成的检查内容, 这其中包括了身份认证阶段与安全认证阶段的相关检查项。而对于已经通过终端评估完全接入网络的主机, 为了能够确保其能够保持在安全状态之下, 需要通过下发终端安全检查策略来进行信息收集, 实时监控各主机状态, 建立专用的访问通道, 采用私有协议, 通过协议加密以及内容订制的方式, 过滤额外数据包, 识别合法访问。

通过数据终端接入控制的实施, 应该可以对接入终端进行合规性检查, 发现终端安全漏洞, 实现终端准入控制, 提高内部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对终端连接行为进行合法性检查, 杜绝终端的非法访问行为, 提高合法终端以及被访问数据的安全性。

5. 数据安全全景地图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数据快速膨胀, 大数据撼动了传统的信息体系架构, 从以数据仓库为中心转化为流动、信息共享的数据池。对海量数据进行安全防护变得更加困难, 核心数据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因此要掌握数据的分布定位, 及时发现数据的扩散, 建立一整套的全景地图。通过全景地图发现核心数据存储位置, 分析核心数据的存储状态, 追踪核心数据的扩散路径和扩散方式, 掌握泄露的管道, 控制泄露的危害。其原理是在数据原点梳理数据扩散路径, 在数据扩散点明确数据存储位置, 当数据进行二次扩散时分析数据扩散是否异常, 以此全方位地掌握数据安全。其展现模式是关注核心数据存储分布, 关注核心数据安全状态, 关注核心数据的扩散行为。

通过建立数据安全全景地图, 可以发现并监督数据资产的安全管控手段是否实施, 直观呈现数据位置以及流向, 监控数据资产是否在可控范围内, 随时掌握安全形势, 及时发布安全风险预警。

四建立数据安全保护体系意义

通过核心数据安全保护体系的建立, 指明了核心数据安全管理的目标和范围, 让相关人员能够按照统一要求展开工作。可以提高自身控制和管理水平, 提升安全管理效率, 降低安全风险, 减少因数据安全给国家和企业带来的损失。该体系的建立也标志着核心数据保护机制的实现, 与之相配套的测评制度和指标体系也可以随之展开, 安全知识库得以丰富。

五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信息安全性越发让人担忧, 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各种保护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 但效果并不十分显著。要想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数据环境, 就应从根本入手, 通过技术手段加强管理, 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从数据产生的那一刻起就进行加密保护, 将信息泄密扼杀在摇篮里, 构建完整有效的数据安全保护体系, 更好地为国家和企业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曹天杰等编著 计算机系统安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龚奕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和对策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0 (1) :18

[3]杨文虎, 樊静淳 网络安全技术与实现.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10

中国家禽环境保护体系建设 篇7

1 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粪便和病死家禽是各种疾病的主要传染源, 同时也是造成家禽场环境污染问题的最主要因素。因此, 在确保家禽生产发展的同时, 还应重视清洁生产, 对家禽场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以减少家禽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做到家禽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有很多比较成熟的处理手段。

1.1 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由于家禽的消化道较短, 饲料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相对较短, 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较低, 因此家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未被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目前我国对禽粪的利用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制作有机肥。化肥的大量施用不仅会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还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相比较而言, 有机肥有着很多优点, 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避免土壤板结, 提高土壤肥力。堆肥是最常见的一种处理方式。粪便经过4~6周的需氧发酵, 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同时内部高温可杀死大多数病菌和虫卵, 粪便经熟化后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来使用, 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在堆肥的过程中会因为氨气的挥发而导致氮的损失, 而挥发的氨气又加重了对空气和水体的污染。

二是制作饲料。鸡粪经过一系列预处理后, 可以加工成饲料进行利用, 目前这一方法在许多国家都有应用, 但我国在鸡粪饲料的加工利用上应用的范围不大, 这是由很多原因决定的。鸡粪具有粗蛋白含量高、粗纤维含量高、粗灰分含量高等特点, 但是所含的能量很低, 并且粗蛋白质中有50%以上是非蛋白氮, 并以尿酸形式存在, 所以用来喂牛、羊等反刍家畜效果较好, 可代替一定量的精料。为提高鸡粪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 可以在加工的过程中添加一些其他物质。厌氧发酵是另外一种可行的方式, 如果发酵条件控制好, 可以抑制甲烷的产生, M.H.E Jalila等2001年将鸡粪加水进行稀释, 并加入一定量的糖蜜, 然后接种乳酸菌进行发酵, 发酵后产物中的总氮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研究表明在产蛋鸡饲料中添加40%这样的发酵产物, 对产蛋量没有影响。

三是将禽粪转变为能源。随着畜牧业的迅猛发展, 家禽养殖场粪污的厌氧发酵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我国农村沼气建设方面, 全国建成以集约化畜禽养殖场为主的大中型沼气工程3 556个, 不论在推广数量, 还是在技术水平上, 中国农村用沼气在国际上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并处于领先地位。北京留民营建成了200 m3升流式固体反应器 (USR) 的鸡粪沼气工程, 对鸡粪进行处理。上海市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沈瑞芝等在上海和北京两地分别建成两座日处理大于5万羽蛋鸡鸡粪的高温沼气站, 并自主研发、建立了适合我国北方和长江流域气候带使用的塞流式高效保温沼气池, 通过选育高温厌氧菌株及活性激化等方法, 使得产生沼气的效率达到当今最高水平。

1.2 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冲洗禽舍的污水是家禽场污水的主要来源, 如果不经处理任其流淌, 则会臭气四散, 并且会污染环境和地下水。现在我国大多数家禽场的污水是通过沉淀法和生物滤塔过滤法来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沉淀法是将粪液污水经过两次沉淀处理, 水质可变得较为清澈;生物滤塔是第3代污水处理技术, 是通过滤过物质附着在多孔性滤材表面所形成的生物膜来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1.3 死禽的无害化处理

死禽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和病毒, 是主要的疾病传染源, 如果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目前我国对死禽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进行高温、焚烧或深埋处理, 进行深埋处理时可能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所以在有些国家被禁止;二是精炼动物油或经过高温处理后制成高蛋白饲料。

1.4 羽毛的无害化处理

家禽生产产生大量的羽毛, 我国目前主要用以提取羽绒, 羽绒的提取率可达40%以上, 余下的羽毛梗蛋白含量在85%以上。这些废弃蛋白可利用的价值低, 被大量丢弃在环境中, 不但污染环境, 而且导致苍蝇、病毒滋生, 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废弃的羽毛因其角质蛋白在土壤中不易被微生物降解, 故无法作为有机肥直接使用。近年来, 国内有许多关于羽毛水解工艺的研究, 综合来看羽毛水解制备复合氨基酸主要有四种方法, 其中碱水解法效率低, 水解不完全, 最终产品主要为多肽;酶水解法和高温高压水解法条件要求苛刻, 难以控制, 成本高;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酸解法。穆杰等2005年研究了羽毛角蛋白的水解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 筛选出最佳的水解工艺条件, 为解决羽毛的商业利用, 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依据。

1.5 其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对于孵化场的废弃物 (无精蛋、死胎、毛蛋和蛋壳) 经过无害化处理后也可以加以利用, 无精蛋、死胎、毛蛋等经高温处理后可以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蛋壳处理后制成蛋壳粉可作为钙质饲料, 也可加工成肥料。

2 大力发展绿色环保饲料

2.1 合理的日粮供给

目前我国家禽业氮、磷污染比较严重, 家禽的日粮供给是为了满足家禽最大限度地生长和生产需要, 所以在日粮配比设计时可以根据家禽对氮、磷的需要量设计出氮、磷排出量最小的日粮, 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在日粮供给上按阶段饲养, 使日粮接近机体需要, 供给易消化的营养物质, 如果使用营养过剩的日粮, 则会导致消化不完全, 不仅造成浪费, 而且增加环境负荷。试验表明, 在日粮中添加必须氨基酸, 如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 在不影响生长发育和生产的前提下, 可以减少粪中的氮排出量。

2.2 添加环保型添加剂

2.2.1 酶制剂

酶制剂是安全、高效的绿色添加剂, 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补充内源性消化酶的不足, 刺激内源酶分泌, 或破坏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毒物, 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提高饲料利用率, 从而减少粪尿中营养物质的排泄量, 降低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例如在蛋鸡饲料中添加植酸酶, 能大幅度地降低排泄物中的磷含量, 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2.2.2 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又称益生素、活菌制剂等, 其机理是通过调节胃肠道的微生物群落, 从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降低粪便中有害气体的排出量。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使用微生态制剂后, 能减少粪便中致病菌和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含量, 改善舍内空气质量, 减少动物的应激, 降低环境污染。某些菌体能利用消化道中游离的氨及吲哚等有害气体, 使得粪便的臭味有所降低。微生态制剂对减轻家禽粪便对环境产生的氮、磷污染有显著作用。

2.2.3 酸化剂

酸化剂一般以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等有机酸为主, 或是单种酸或是复合酸化剂, 添加入日粮后, 可减少肠道微生物产生氨气等有害气体的量, 改善肠道内环境, 并具有抗应激、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3 建设无公害家禽养殖小区, 发展生态型畜牧业

家禽养殖小区是指距居民区有一定距离, 经过合理的行政规划, 在小区内相对集中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技术, 达到较大的生产规模, 并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措施, 进行标准化生产, 符合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规模化经营形式。无公害养殖小区的建设有着严格的要求:首先要考虑无公害家禽生产小区的水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土壤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等, 并且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标准和规范要求。

科学的小区建设, 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减少家禽生产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等多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发展生态环保型养殖业, 解决家禽养殖过程中畜牧业与农业脱节、环保与生产脱节等问题, 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规模化养殖业, 必须将畜禽生产、粪尿与污水处理、能源与环境工程, 以及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等进行统筹考虑, 多方面配合起来协调发展, 把环境污染降低或控制到最低限度, 最终实现畜牧业、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4 规范管理, 加强法制建设

各级政府在保证发展的前提下加大治理设施建设, 保证治理设施持续运转;同时强化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提高养殖业的环保意识。对养殖场进行规范化管理, 把家禽生产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大型生产场建设时要对环境保护设施做到“三同时”, 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以前建立的养殖场应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 直至废弃物的排放能够达标。小型生产场应根据自己的财力建设投资较小的化粪池、发酵池或尝试种养结合的方式。新建的家禽场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排放的污物不得超过国家或地方标准。不正常运转的治理设施、超标排污、不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 要予以重点查处。

为了防治畜禽养殖污染,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1年颁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虽然近年我国在立法上做了许多工作, 但相对于越来越严重的畜禽污染而言, 立法显然还是滞后的。我国现有的立法中, 仅有《畜牧法》对污染控制作了少量规定,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虽然对畜禽污染防治有专门的规定, 但其法律效力不够。因此加强法制建设是确保家禽生产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强有力措施。

建立输气管道综合保护体系的探讨 篇8

关键词:山东管网,天然气管道,管道保护

2013年以来 ,国内接连发生 黄岛、高 雄等多起管道泄漏爆炸事故, 引起了全社会对管道安全生产工作的广泛关注。天然气管道作为国家的能源大动脉,它的安全运行,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管道占压、施工破坏等现象呈逐年上升趋势,给管道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结合当前的管道保护形势, 开展旨在提升管道保护效果的管理模式创新势在必行。

1 山东天然气管网管道保护现状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能源结构的调整, 近年来山东天然气管网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管网结构不断完善。但在管网规模扩大的同时,管道保护的任务也随之进一步加重。

根据2013年底隐患排查统计,山东天然气管网共有管道占压、圈占、安全间距不足等各类隐患454处,其中不乏学校、医院、居民区等直接占压管道的高后果区大量存在。且随着山东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完善,工厂、道路、水利等工程建设方兴未艾, 潜在的管道占压隐患不断出现,管道保护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

2 管道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

2.1 运营里程逐年增加,管道保护专业人才短缺

作为最早进入山东市场的天然气管道运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管网的天然气管道已遍布全省各个地市。随着一大批新建管道的陆续投产,在运管道总里程将进一步扩大, 由于管道新旧程度不一,气源多样化,工艺状况复杂,且大部分处于经济发达区域,管道保护的难度很大。

在经营业务高速增长的同时, 管道保护所需的专业人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充。相反,受制于天然气行业高速发展的大形势和目前重管理、轻技术的人才成长体制, 管道保护人才一般在一个岗位上工作2到3年后就陆续走上管理岗位, 本职工作刚刚熟悉,正值建功立业之时,就被调走或者升职了,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管道保护人才短缺的困境。

2.2 管道保护机制不完善,技防水平较低

经过多年的发展, 目前山东管网形成了管道保护部、巡线队、属地巡线工“三级巡护”的管道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一直以来在管道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近年来管道占压隐患的不断增多,它无法实现全管段、全时段巡护的弊端开始显现,导致管道保护工作常以事后修复性保护为主, 强调对占压隐患治理和管道事故抢修等问题的事后反应速度,对于这类问题的预防性处置手段仍然十分有限。天然气行业属高危行业,在完善管理体制的同时,借助现代化的技防手段, 可以有效控制管道事故的发生。客观地讲,近年来,山东管网在管道安全技防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引进了GPS管道巡检系统,在关键场站和阀室安装了紧急关断系统,并先后于2011年和2012年对部分管道开展了管道内、外检测,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安全隐患,避免了管道事故的发生。但是,管道内外检测、缺陷修复等工作依然没有实现制度化、标准化,完整性管理的程序文件依然没有建立, 当前各项工作的开展还呈现出一种略显松散、无序的状态, 不利于实现管道保护的常态化、完整化管理。

2.3 地方建设与管道安全运行之间存在无序冲突

建设初期, 管道经过的地方大多是远离城镇的农田,但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建设的加快,一些地方的建设规划忽略了对管道安全运行的影响。厂房、道路、工业基地及铁路、电力、水利等建设项目越来越多,甚至有些地方部门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将已埋设管道的土地又批给其他企业使用, 致使地方建设规划与管道安全运行的矛盾日益突出[1]。特别是未作长远规划的地方基层单位的建设施工和小型企业、当地居民的突发性、临时性建设施工,更是随时威胁着管道安全。

2.4 政 府 和 企 业 之 间 没 有 建 立 顺畅 的 沟通 机 制 ,无法形成管道保护合力

长期以来, 地方政府和管道企业对管道安全生产的管理自成一体, 政府对管道设施保护实施监督管理,管道保护的具体工作则由企业自行完成。由于企业没有执法权,在处理管道保护问题时,只能采取教育、劝阻、宣传、发文等有限的保护手段,对破坏管道附属设施、直接占压管道的违法行为不能采取直接、有效的强制手段。而政府与企业之间、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之间又没有建立起定期联系、互动联防的协调机制, 实际工作过程中还或多或少地存在政府部门间的职能交叉和监管空白, 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工作难以做到无缝衔接, 无法形成强大的管道保护合力,从而导致管道隐患发现后难以及时治理,影响管道的正常生产。

2.5 部分政府和沿线群众管道保护的意识淡薄

由于对管道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管道运行风险常识,一些地方政府对管道被破坏和占压后果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导致《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的执行力度不强,当地方建设项目与管道保护相冲突时, 往往首先考虑的是地方经济利益,而将管道保护责任放在一边;沿线群众更是缺乏天然气管道安全意识,多认为管道埋于地下,地上的生产活动不会对管道产生任何影响, 从而在管道上方取土,在安全间距内建房,使得损坏和危及管道安全的现象频频出现, 从而直接导致了近年来越来越多管道占压事件的发生。

3 新时期做好管道保护工作的建议

为强化管道保护效果,切实保障安全生产,在深刻分析山东管网当前管道保护现状和面临的各种挑战的基础上,管道保护工作可以重点从人才培养、机制创新、规划报备、企地联防、普法宣传5个方面入手,着手建立天然气管道的综合保护体系。

3.1 重视管道人才培养,打造一流的管道保护队伍

以将山东管网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省级天然气管网”为战略目标,强化员工业务素质培养。将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工作协调能力和爱岗敬业能力作为管道人才培养的重点,按照“紧缺人才抓紧培养、重要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的原则,强化管理、专业和操作等各类人才的培训,打造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管道保护人才队伍。

具体来讲, 就是要进一步完善管道人才培养机制,对每个关键岗位设置后备人才,采用岗位轮换、内部兼职、岗位辅导、岗位培训等方式合理发掘、培养后备人才队伍, 为管道保护事业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力[2]; 同时 , 要拓宽人 才培养渠 道 , 采取企业 内部交流、“请进来,走出去”学习调研、脱产培训、一线岗位技能训练等多种形式,充分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形成良性的人才培养格局, 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培养“一精多专”的综合型管道保护人才。

3.2 创新管道保护机制,提高管道技防水平

针对当前天然气管道“三级巡护”模式存在的弊端,尝试开展管道保护机制创新。选定某段管道作为试点,与管道沿线各个乡(镇)、村庄及农户签订管道保护协议, 对帮助开展管道保护工作的农户按照次数及价值大小提供安全奖励, 对年内其所在辖区内管道完好无损的兑现一定的现金奖励, 在管道沿线营造出一种“人人重视管道保护、人人关心管道保护、人人参与管道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另外,在占压隐患易发、破土施工较多的重点管段探索实施管道保护专业化运作方式, 将管道日常巡护及外部安全管理交由专业巡护公司, 原有巡线队负责对巡护公司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使现有管理人员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抓安全生产上[3]。

同时,针对山东管网管道逐年老化的现状,加快推进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建设, 从掌握管道建设和运行数据入手,开展管道巡护、管道检测、完整性评价、缺陷修复和应急抢险等方面的制度、标准和程序文件建设,并逐步引入PCM、DCVG、CIPS、智能漏磁检测、超声导波、碳纤维补强等技术,用系统化、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检测修复技术保证管道的本质安全。

3.3 建 设 管 道 信 息 管 理 系 统 , 逐 步完善 地 方 规 划报备

根据《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管道建设规划是由管道企业根据管道发展规划自行编制的, 管道建设规划经审核符合城乡规划后, 应当依法纳入城乡规划,城乡规划确定的管道设施用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这为合理化解管道建设用地和城乡规划用地之间的无序冲突提供了法律依据。因此,结合山东管网的实际,针对在运管道、新建管道逐步开展管道测绘,对管道中线坐标、埋深、线路带状地形图、交叉管道及附属设施等数据进行测量, 补充和收集完善管道数据, 建设基于完整性的数字化管道信息管理系统。同时,管道测绘完成后,将管道中线坐标、线路带状地形图等管道数据向各地市、区县及乡镇的规划和建设部门报送, 将其辖区内准确的管道走向信息纳入到地方建设规划中去, 避免在管道建设用地上出现新的规划项目[4]。

3.4 建立企地管道联防机制,形成管道保护合力

能否防止新的管道隐患继续产生, 保证已有管道隐患得到及时消除, 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看管道保护工作能否取得地方政府的理解与支持[5]。因此,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探索建立企地管道联防机制,形成管道保护合力: 一是在管道沿线推动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管道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各地市安监、公安、经信委、国土、规划等部门和管道企业定期召开管道保护会议, 实现政府各部门及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 协调处理管道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解决管道保护与地方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促进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作配合。二是与管道沿线公安局、派出所建立警企管道保护联防体系。利用公安机关在处理第三方施工和管道占压等违法问题上强大的震慑力和执行力,切实保证《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相关条款能够落到实处,将管道保护工作推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3.5 开 展 管 道 保 护 普法 宣 传 , 营 造 全 民 保 护 管 道氛围

一是要在管道沿线开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材料、开设管道安全讲堂等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普及管道安全常识,使沿线群众了解管道保护的重要性和管道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提高管道保护的自觉性;二是加强对管道附属设施的管理,进一步完善各类管道安全标识,在重点地区加密管道安全警示标志, 提醒沿线群众和施工单位注意管道设施安全; 三是建立管道信息联络员和举报奖励制度,在重点管段设置信息联络员,负责该管段的管道定点巡护和普法宣传等工作, 并在管道沿线对外公布举报电话,发动群众的力量,对危害管道安全的行为做到快速上报、及时处理,为管道保护再添一道坚固屏障。

4 结束语

控制保护体系论文 篇9

《植物化学保护》教学方式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但长期以来, 《植物化学保护》的实验教学多附属于理论教学。随着植物保护学科的飞速发展, 化学保护知识的发展与更新更加迅速, 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更新教学观念, 完善《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教学体系, 实现实验教学课程化迫在眉睫。几年来, 我们对《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 构建了一套适用性较强且具弹性特征的《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教学体系, 现介绍如下。

目标体系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让学生掌握《植物化学保护》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并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进行应用性、综合性比较强的试验, 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培养其实际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 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实验内容在实际生产中得以应用;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诱导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及防毒、保护环境的意识, 如实验服的穿着、所用器皿的摆放、及废弃物处理方法等, 使学生向实用型、综合型、创新型方向发展。

内容体系

为了实现《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教学的目标体系, 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 在实验教学中应突出农药剂型加工及其性能测定、农药生物测定等相关内容, 重点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能训练。其教学内容在调整传统的农药剂型加工及其性能测定实验、农药生物测定实验的基础上, 又增设农药毒理及残留等新颖性、拓展性实验。总之, 精选实验内容, 合理安排实验项目, 提供给学生各方面实验条件, 都应以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能适应实际的农业生产为依据。

农药剂型加工及其性能测定实验的调整传统的《植物化学保护》农药剂型加工实验即老剂型的加工, 如粉剂、烟剂、乳油等, 在实际生产中使用范围逐渐缩小, 学生学习这些方法的意义不大。在调整时, 我们将粉剂、烟剂的加工实验删除掉, 改进了乳油的加工方法, 增添了一些新的环保剂型的加工实验, 如胶悬剂、微胶囊剂的加工, 注重配方设计的实验, 加强了剂型性能测定的技能训练, 让学生掌握一些高新仪器的使用方法。将农药的制备与使用结合起来, 让学生掌握其制备、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由于实验项目的增加, 我们将实验方法相关或相近的实验进行合并, 也将一些剂型的性能检测放在一起比较, 如可湿性粉剂、胶悬剂的性能检测。这样, 可使学生易于掌握更多的技能。

农药生物测定实验的调整以往的农药生物测定实验重杀菌剂、杀虫剂的实验, 轻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实验;重室内的毒力测定实验, 轻田间的药效实验。随着农药生产与使用结构的变化, 我们将其实验内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现在除草剂已是农药中的重中之重,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逐渐增大。在改革过程中, 我们增加了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实验内容, 减少了杀菌剂、杀虫剂的实验内容。还将毒力测定实验合并, 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增加田间药效实验的比例。这样, 既能让学生掌握田间小区的合理分布、施药方法等知识, 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新增设实验我们结合理论教学、具体生产实践和学校的实际条件认真设计实验课题, 如对作物药害症状的识别、农药毒理实验、农药残留测定、农药土壤行为以及农药生产和使用结构的社会调查等。农药毒理实验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农药作用机理;农药残留测定、农药土壤行为可拓展学生有关农药方面的知识, 掌握更多的技能;农药生产和使用结构的社会调查不占用教学时间, 让学生利用双休日或假期进行社会调查, 查阅资料, 可使学生对农药生产和使用结构有更清楚的认识, 学期末让学生提交调查结果。以上实验应参考《植物化学保护》的教学时间适当安排, 不宜过多。

方法体系

在实验教学开始时, 教师要向学生阐明实验教学的目的、内容及计划等, 让学生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创新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精讲与学生自讲相结合根据理论教学内容, 对不同的实验采取不同的讲解方法。对于理论教学讲解较少、步骤较复杂、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 实验前教师应精讲, 还应围绕实验原理和操作要点提问, 然后由学生质疑, 以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对操作要点的掌握。对于理论教学讲解较多, 步骤较简单, 需要技能性训练的实验, 实验前, 让学生先讲, 然后根据学生的讲解, 教师有针对性地纠正和补充。这样, 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加强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实验进行时, 教师应巡回检查, 对出现的问题不仅给予分析还应亲自示范。一般学生常机械地按照实验指导书中设计和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 不问为什么, 这样做实验收获不大。这时,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以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室内、室外相结合传统的农药剂型加工及其性能测定与毒力测定操作在实验室内完成,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 应增加室外实验的分量, 如到附近农药厂参观学习, 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增加田间药效实验项目等。实践证明, 学生对室外实验很感兴趣, 学到的内容更加丰富。另外, 教师还要联系当地的生产实际积极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

及时做好实验总结在本次实验结束时, 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及时、简要地进行总结。在下一次实验课前, 将实验报告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 着重强调实验报告的规范性, 提倡对实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进行讨论, 提倡创新, 实验报告除客观打分外还应写出中肯、恰当、具激励性的评语。另外, 实验思考题要针对实际生产易出现的问题, 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 找出更完善、更简便的解决方法, 充分实现学生的能力培养。

考核标准体系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考核标准体系要注意考核标准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还要注意考核过程和结果的严谨性、综合性、公正性和真实性。《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考核标准体系可分成三大部分:实验理论考核 (占30%) , 主要检查学生对实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如实验原理、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实验设计能力、结果分析处理能力等, 本部分考核题型应多样, 还应体现出综合性、应用性等特征;操作能力考核 (占50%) , 选定具代表性的实验作为操作能力考核的内容, 主要包括实验设计 (占10%) 、操作过程 (占25%) 、结果 (占5%) 、实验报告 (占5%) 、实验习惯 (占5%) 等;平时成绩 (占20%) , 主要指平时的总体表现, 如实验的预习情况、实验态度、平时实验报告、实验过程中能否质疑、思考题的完成情况等。

以上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 可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引导学生将所学农药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使《植物化学保护》知识更加实用, 同时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能根据生产需要独立进行科学实验。

参考文献

[1]徐汉虹.植物化学保护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2]刘亚光.农药学的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3 (2) :86-87.

[3]黄丽华.谈生化实验教改及学生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 (7) :82-83.

[4]任立云, 曾东强, 李伟群, 贤振华.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8, 27 (增刊) :128-129.

汉三阙文物保护监测体系构建研究 篇10

1 项目背景

登封汉三阙即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境内嵩山地区的太室阙、少室阙和启母阙这三处建于东汉帝安帝年间的石阙,又称“中岳汉三阙”或“嵩山三阙”。它们是我国唯一现存最古老的庙阙,1961年3月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阙是一种古代建筑在城门、墓门、宫门、庙门前的两个相峙对称的一种表示尊严的装饰性建筑,其形相似牌坊,用青石雕琢文字,图饰,铭文垒砌而成。

汉三阙的建筑形式大体相同,每阙由正阙和副阙组成,各阙一般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组成。阙上篆刻的铭文,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汉字演变的宝贵资料。阙上还雕刻有图案和花纹,是研究我国汉代社会面貌和建筑艺术的宝贵财富。现存的汉三阙距今己有1870多年的历史,既是一种古老的建筑艺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石雕极品,它反映了汉代文化和建筑艺术,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是汉代建筑的重要遗产。

汉三阙的文物建筑保护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包括系统总体框架、监测项目设置、监测系统硬件配置、监测系统软件开发设计各个方面。

2 系统总体框架

汉三阙的文物建筑保护监测系统首先通过各种方式采集文物建筑及其影响因素的各类相关信息,信息采集之后经过预处理转化为数字化的信息存储于计算机数据库中,然后应用各专业知识与技术建立计算机三维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专家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还可以找出文物建筑变化的规律,最后将数据处理的结果输出展示。如果分析出的结果与研究设定的预警值相应,则系统还将发出预警信息。

信息管理与分析是首先将采集获取的大量信息存储于数据库中,便于长期保存和积累数据供以后的分析处理;其次是各个信息内部的处理,如数据预处理、数据统计等等。最后是将这些采集信息、统计信息以及综合信息分析结果以直观互动的方式予以展示。为此,将专门针对汉三阙的保护工作而开发包括采集信息的集成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及数据挖掘、信息展示等功能的汉三阙文物保护数据处理及展示系统。

3 监测项目设置

汉三阙的监测项目分为三大类:环境信息监测、材质(石材)信息监测和结构信息监测。

3.1 环境信息监测

包括空气干湿变化、冷热缩胀、地震、振动以及空气污染等。环境信息的监测可以使用数字化的传感器进行持续实时采集,并将数据自动存储于计算机数据库服务器之中。

3.2 材质(石材)信息监测

石阙的主要材料为石材,在石阙的不同部位,石材被雕琢成各种形态,阙身则以石块为单位雕刻有大量的文字与图案。需要对石阙的基本信息、表面雕刻信息、表面病害信息、和结构构件受力破损状态进行监测。

石阙的基本信息中与其相关的研究文献、图纸与照片,是石阙保护的重要基础信息。需要建立统一的文档数据库将这些信息集中管理,便于进行跨专业的综合分析和研究。

组成石阙的各个石块都有被雕琢,每块石块被雕琢的形态与内容非常丰富。以石阙各面的石块表面为基础建立雕刻的内容与状态的数据库,有利于厘清石阙雕刻及其状态。

石阙目前主要病害体现在:粉化、空洞、起壳、起皮、开裂、变色、污染、泛碱、粘补和缺失。监测时以石阙各面的石块表面为单位,将每个石块表面再按“井”字格划分为9部分,而后每间隔一定周期由专业人员对现场进行检测,以“无、轻微、中度、严重”四个等级记录石块表面病害信息。输入计算机数据库中,以监测出石阙各个部位石块表面的病害分布和变化状态。

少室阙西阙曾被砸毁,后虽经粘合但目前仍然发生了倾斜。经分析激光三维扫描获得的点云数据,少室阙西阙当前向南倾斜1.15°,石阙上部第七层向南偏移53mm,且底部东南角还有缺失。为此需要对其结构倾斜和位移的监测。

目前影响石阙局部结构稳定性的是较多石块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开裂,部分石块还有较大部分的缺失。石块的砌筑也由于历史原因不甚牢固。需要密切监测各石块的裂缝及其变化,需要通过可视外观数码影像比较和激光三维扫描测量进行信息采集,输入监测系统数据库进行比较分析。

4 监测系统硬件配置

汉三阙分布于登封市东、北、西三处,为此计划建立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监测系统,每处设置监测站,与文物局内的计算机联网;并对需要进行的文物环境采用数字化的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

4.1 环境信息传感器

文物环境监测中,温度、湿度和空气污染(CO2)状态是持续时刻变化的,需要对其进行长期不间断的持续监测。选择合适的传感器与监测采样间隔,进行自动监测及处理和分析。工作时可无人值守,自动进行。为了减少对文物建筑的影响,传感器选择小型、低电压和串口或无线连接,避免因电气故障引起火灾以及尽量减少保护房内的线缆。

4.2 监测站数据库服务器

由各个传感器采集得到的信息首先存储在各个阙的监测站数据库服务器之中。监测站数据库服务器安置在保护房内,本项目专业开发的汉三阙文物保护监测系统服务器端软件即运行于此系统之上。

4.3 监测站数据处理和展示工作站

在每一处石阙的保护房内或管理房内,设置监测站数据处理及展示工作站,本项目专业开发的汉三阙文物保护监测系统客户端软件即运行于此系统之上。

通过设置数据展示工作站,还可以让广大观众也能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为了便于观众操作,采用触摸屏完成人机互动输入指令的工作。

4.4 文物局数据查询分析工作站

在文物局可以通过网络对分布于各处的石阙监测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数据查询工作站的配置要求同监测站数据处理展示工作站。

4.5 配套设施

作为一个连续工作网络计算机系统,汉三阙文物保护监测系统配套需要有不间断电源与网络布线等配套设施。

网络系统配置要求相对较高,在符合通常计算机网络规范的基础上,要对所使用线材和网络交换设备的耐久性适当提高要求。各种线缆、设备要求较高的质量,并需要做好一定的防护(雷电、鼠、蝙蝠等)工作。

5. 监测系统软件开发设计

汉三阙文物保护监测系统软件是专业开发用于汉三阙监测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与查询。软件由历史建筑保护和计算机软件开发专业人员共同合作完成。

5.1 软件总体设计

汉三阙文物保护监测系统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S,Client/Server)”模式,软件开发也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二个部分。服务器端软件除了负责各类信息的存储之外,还负责控制和管理各个环境信息采集传感器,监测各传感器的工作状态并接收由各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并经前期预处理后,存入数据库之中。

监测系统除了简单的以表格方式输出数据以外,还可以设定复杂的查询条件获得特定的信息并以直观的图形方式进行表现,还可以与其他数据进行相关性比较。这些工作都由客户端软件来处理。通过网络与数据服务器交互传输数据,对监测站数据库服务器内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输入、输出、查询、编辑修改等,以及充当Web服务器的角色。

客户端软件将分成三个不同功能权限的软件,分别为监测站数据处理、观众展示和文物局查询分析。监测站数据处理软件除了能够查询显示监测数据之外,还可以进行人工检测数据的录入和编辑。观众展示软件仅可以查询显示部分需要向观众展示的数据。文物局查询分析软件不仅能够查询显示所有监测数据,还可以对这些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统计和分析,并将所得到的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

5.2 汉三阙监测系统软件内容

汉三阙监测系统软件内容包括基础信息、监测信息和系统管理三部分:

5.2.1 基础信息

存储关于汉三阙的所有已经获得的研究成果,包括文本类的相关研究文献、专著、论文等;图纸类的基础测绘图、调研检测分析图等;图像类的原有档案保存的历史照片。基础信息部分软件同时安装在数据库服务器端与数据检索客户端,通过软件将基础信息录入至数据库之中存储管理,并可以分别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进行检索。

5.2.1 监测信息

分为环境监测信息和本体监测信息。环境监测包括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等;本体监测包括表面状态、可视外观与结构状态。监测信息部分软件也同时安装在数据库服务器端与数据检索客户端,通过软件将监测信息自动或人工录入至数据库之中存储管理,并可以分别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进行检索。

环境监测中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等是通过数字化传感器自动采集,在服务器端的环境监测软件能够对传感器进行控制和管理:可以开启和关闭传感器,可以监视传感器的工作状态,还可以设置传感器的数据采集频率等各项参数。在传感器尚未安装或故障时,也可以通过软件将人工观测的数据补充输入到数据库服务器中。

环境监测在数据处理客户端的软件除了能够按照时间和位置以表格的方式显示检索数据以外,为了使得数据更为直观而便于理解,还可以通过2D和3D方式进行可视化表现输出处理。在3D可视化表现方式中,可以表现数据在较大时间范围内的变化,以同时表现数据在一天以内的变化和数天甚至数年之内同一时间点的变化。

表面状态监测是根据汉三阙主要病害:粉化、空洞、起壳、起皮、开裂、变色、污染、泛碱、粘补和缺失等各项内容的检测建立数据库,并能够通过立面图进行定位显示。每年检测一次。当年数据可与往年数据进行比较,有变化的可以通过立面图进行定位显示。

可视外观监测对文物干扰比较小,各以避免过多干扰文物。通过定期对阙体进行同等条件下的文物可视光谱数码影像采集,并将图像存储于数据库之中,用于进行对比分析,进而监测记录阙体表面的开裂、风化、泛碱、变色、污损等状态变化。在软件中可以先通过立面选择具体石块表面位置,然后可以同时(在屏幕左侧上下)显示该位置不同时期(时间可选)拍摄的照片。

结构位移监测是对定期(每年)测量石阙结构关键的位移数据进行存储、显示、比较。并通过立面图进行定位显示。

目前本项目已经通过河南省文物局组织相关专家的评审。监测系统软件已经完成总体开发并已经输入第一期监测信息。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保护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本系统也将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5月

[3]《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4年1月

[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2001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1

[6]《古建筑修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70-96,1996

[7]《天然饰面石材试验方法》GB9966-2001,2001

[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1996

[9]河南省博物馆,《中岳汉三阙》中国文物出版社1991年

[10]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嵩山太室阙保护规划》2008年8月

[11]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嵩山启母阙保护规划》2008年8月

上一篇: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下一篇:微博的传播影响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