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相关课程

2024-06-03

法律相关课程(共6篇)

法律相关课程 篇1

一、电子商务高速发展, 网络仲裁逐步规范

根据调查机构艾瑞咨询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 2008年中国网购市场年交易额第一次突破千亿大关, 同比增长128.5%。传统仲裁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 网络争议解决应该简捷、廉价, 在线仲裁是电子商务争议的更为合理和简便易行解决方法。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充分利用其网上解决域名争议的经验, 针对电子商务纠纷及其他经济贸易争议, 适时制定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网上仲裁规则》 (以下称《规则》) , 已于2009年5月1日起实施。《规则》与我国已经颁布实施的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密切衔接, 充分保证了网上仲裁与我国法律体系的兼容性;根据现有法律规定的现状、互联网络的普及程度以及网络用户对网络技术和网络工具的掌握程度, 采取网上和网下相结合的方式, 以网上通讯方式为主, 以常规通讯方式为辅, 现实与虚拟兼顾;在体例上, 《规则》在“普通程序”之外根据案件争议金额大小分别规定了“简易程序”和“快速程序”, 以真正适应在网上快速解决经济纠纷的需要。

学界关于网络仲裁的理论探讨由来已久, 争议点主要集中在网络仲裁协议和电子证据上。

二、电子仲裁协议的有效性

(一) 电子仲裁协议的形式有效性

电子签名的日益普及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各国及国际组织纷纷开始立法, 根据功能等同原则承认电子签名与传统签名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各国在其有关电子商务的立法中纷纷认可了电子签名的效力, 我国于2004年通过《电子签名法》。

我国的仲裁法规定, 争议当事人必须事先达成有效的书面仲裁协议, 方可将争端提交仲裁机构解决。在网络时代, 仲裁协议的书面形式要求也随着时代的步伐。《规则》第二条规定, 书面形式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 (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 等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信息记载形式。电子签名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

(二) 电子仲裁协议的实质有效性

1. 适当放宽电子仲裁协议当事人行为能力的要求。

未成年人参与的网上交易成为普遍现象, 如果有关合同或仲裁协议均按照现行法律规定一律认定为无效, 那么必然会使从事电子商务的风险大大增加, 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就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而言,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应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其进行民事活动, 其订立的电子仲裁协议应认定为无效。对于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 应分情况看待:若限制行为能力人与网络商家所签订的载有仲裁条款的电子商务合同属于纯获利益的合同, 或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合同, 则该合同有效, 其中的仲裁条款也有效;其次, 适用民法中关于追认权, 撤销权的理论。

2. 关于格式合同中的仲裁条款。

网络交易中充斥着大量的格式合同, 这些格式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是否有效呢?确定其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 特别关注消费者权益的维护。有效仲裁条款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第一, 仲裁条款的充分提示, 否则应视为双方未达成仲裁合意。第二, 仲裁地选择的限制, 禁止约定远离消费者的地方为仲裁地。约定无效的, 由当事人协商确定, 协商不成的, 由仲裁员选择合理的地点作为仲裁地。第三, 费用分担的限制。《规则》规定的最低仲裁费用为4000元人民币, 小额标的案件的诉讼解费用大大低于这个数额。本文认为, 如果经营者在电子格式合同中约定由收费较高的仲裁机构仲裁仲裁, 给消费者造成不合理负担的, 消费者可以主张仲裁条款无效;如果主张仲裁条款有效, 则仲裁费用应由经营者承担。

三、电子证据

电子证据是指以计算机储存的电子信息资料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电子物品或电子纪录, 它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关于电子证据的证据类型, 学界争议颇多, 本文认为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类型能较好的解决与现行证据制度的冲突。数据电文本质上是一种“数字证据”:在信息数字化过程中形成的以数字形式读写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资料。在数字化处理过程中数字处理系统以“0”、“1”组成的二进制代码进行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数字证据一旦形成, 就会在计算机系统中留下相应的痕迹和记载并能保留在计算机系统之中, 这种记录既能被计算机的外部设备输出、显示, 也能被其他数字技术还原。在没有受到侵入、删除和篡改的前提下, 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已发生的事实。数字证据具有较强的证明力和可信度, 应当成为电子商务当事人防范法律风险重点采集、保存和使用的证据。

《规则》第二条规定, 电子证据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数据电文。同时, 第二十九条规定, 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可以是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电子证据。为证明电子证据的真实性, 应当考虑生成、储存或者传递电子证据方法的可靠性, 保持内容完整性方法的可靠性, 用以鉴别发件人方法的可靠性等相关因素。电子证据采用了可靠的电子签名的, 与经手写签名或者盖章的文件具有同等的效力和证明力。

摘要:我国电子商务网络争端越来越多, 网络仲裁是解决电子商务争端的更合理、更简便易行的方法。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网上仲裁规则》刚刚施行的背景下, 文章就网络仲裁协议和电子证据的问题进行一些法律上的探讨。

关键词:网络仲裁,仲裁协议,电子证据

参考文献

[1]王利明.电子商务法研究[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

[2]沈益平.数据电文的证据效力[J].现代法学, 2000. (8) .

[3]何其生.论电子仲裁协议的要件[J].法学评论, 2003, (4) .

法律相关课程 篇2

本人有个朋友于去年八月份在一个单位工作,当时法律小白一枚,和单位约定试用期一年,没有正式的书面合同。几个月前,单位调整试用期,将今年新人的试用期调整为半年,当时本人的朋友尚在试用期,单位领导说他们的试用期也改为半年,并将提供一定的补偿。但事后被告知领导开会后不通过,遂不了了之。朋友这个月刚刚转正,但是除去所谓的五险一金之外,所拿到的工资甚至比试用期还要低。朋友查找相关的法律,才发现原来劳动法规定试用期不能超过六个月,而且单位在试用期之内没有为他缴纳任何的保险,五险一金都是从这个月才开始交的。朋友计划辞职,但是不知道具体的程序和方法,还请各位法律大亨们指点迷津,不胜感激。

[辞职相关法律以及劳动法相关?]

公司解散相关法律问题解析 篇3

一、相关案例

原告张某诉称:A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陷入公司僵局且无法通过其他方法解决,其权益遭受重大损害,请求解散A公司。

被告A公司及戴某辩称:A公司及其下属分公司运营状态良好,不符合公司解散的条件,戴某与张某的矛盾有其他解决途径,不应通过司法程序强制解散公司。

法院经审理查明:A公司成立于2003年3月,张某与戴某系该公司股东,各占50%的股份,戴某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及执行董事,张某任公司总经理兼公司监事。A公司章程明确规定:股东会的决议须经代表二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但对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合并、解散、变更公司形式、修改公司章程作出决议时,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2006年起,张某与戴某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同年5月,张某提议并通知召开股东会,由于戴某认为张某没有召集会议的权利,会议未能召开。此后张某委托律师向A公司和戴某发函称,因股东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张某作为享有公司股东会二分之一表决权的股东,已按公司章程规定的程序表决并通过了解散A公司的决议,要求戴某提供A公司的财务账册等资料,并对A公司进行清算。戴某在收到律师函后回函称,张某作出的股东会决议没有合法依据,戴某不同意解散公司,并要求张某交出公司财务资料。此后,张某再次向A公司和戴某发函,要求A公司和戴某提供公司财务账册等供其查阅、分配公司收入、解散公司。A公司所处管委会证明A公司目前经营尚正常,且愿意组织张某和戴某进行调解。

另查明,A公司章程载明监事行使下列权利:(1)检查公司财务;(2)对执行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3)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和经理予以纠正;(4)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从2006年6月至今,A公司未召开过股东会。管委会调解委员会曾于2009年12月两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但均未成功。

二、法院观点及审理结果

首先,A公司的经营管理已发生严重困难。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简称《公司法解释(二)》)第一条的规定,判断公司的经营管理是否出现严重困难,应当从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及监事会或监事的运行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侧重点在于公司管理方面存有严重内部障碍,如股东会机制失灵、无法就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决策等,不应片面理解为公司资金缺乏、严重亏损等经营性困难。本案中,A公司仅有戴某与张某两名股东,两人各占50%的股份,A公司章程规定“股东会的决议须经代表二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且各方当事人一致认可该“二分之一以上”不包括本数。因此,只要两名股东的意见存有分歧、互不配合,就无法形成有效表决,显然影响公司的运营。A公司已持续多年未召开股东会,无法形成有效股东会决议,也就无法通过股东会决议的方式管理公司,股东会机制已经失灵。执行董事戴某作为互有矛盾的两名股东之一,其管理公司的行为,已无法贯彻股东会的决议。张某作为公司监事不能正常行使监事职权,无法发挥监督作用。由于A公司的内部机制已无法正常运行、无法对公司的经营作出决策,即使尚未处于亏损状况,也不能改变该公司的经营管理已发生严重困难的事实。

其次,由于A公司的内部运营机制已失灵,张某的股东权、监事权长期处于无法行使的状态,其投资A公司的目的无法实现,利益受到重大损失,且A公司的僵局通过其他途径长期无法解决。《公司法解释(二)》第五条明确规定了“当事人不能协商一致使公司存续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本案中,张某在提起公司解散诉讼之前,已通过其他途径试图化解与戴某之间的矛盾,管委会也曾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但双方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法院也基于慎用司法手段强制解散公司的考虑,积极进行调解,但均未成功。

此外,张某持有A公司50%的股份,也符合公司法关于提起公司解散诉讼的股东须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条件。

综上所述,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院从充分保护股东合法权益,合理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角度出发,依法判决解散A公司。

三、相关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 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四、综合分析

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将“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作为股东提起解散公司之诉的条件之一。判断“公司经营管理是否发生严重困难”,应从公司组织机构的运行状态进行综合分析。公司虽处于盈利状态,但其股东会机制长期失灵,内部管理有严重障碍,已陷入僵局状态,可以认定为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对于符合公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其他条件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判决公司解散。

法律相关专业简历 篇4

以下文章来源于应届毕业生求职网(www.yjbys.com),在写简历的同时应届毕业生求职网为你推荐一篇律师类个人求职简历模板做为参考。现在的求职者都不知道怎样写一份求职简历,那么应届毕业生求职网为您提供法律顾问简历模板方便您写简历。注意一切请以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求职简历,请继续详细阅读以下文章。

个人基本简历  
简历编号: www.yjbys.com 更新日期:    
姓 名: 陈先生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越秀区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阳江 身材: 170 cm?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3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律师/法务/合规:法律相关行业、律师、
工作年限: 1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2000--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阳江 深圳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01 ~ -10阳东名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法律咨询
工作描述: 关于预售合同等房地产有关法律的工作。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01 ~ -10阳东名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法律咨询
工作描述: 关于预售合同等房地产有关法律的工作。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获得学位: 学士 毕业日期: 2010-07-01
所学专业一: 法学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9 2010-07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法学 本科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9 2010-07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法学 本科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其它外语能力: 大学英语四级
国语水平: 一般 粤语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驾驶证C4,熟练驾车。

 

获奖情况:

10月 荣获优秀班干部

2010月 荣获二等奖学金

06月 荣获优秀毕业论文

 
详细个人自传
  性格、爱好:

 

开朗、乐观、稳重,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责任心及较强的`交际能力。

看书看报、上网、听音乐、旅游、打羽毛球、篮球。

 

阅读本文的人同时还阅读了如下相关范文供参考:

应收账款质押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篇5

关键词: 物权法 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质押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2-086-02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物权法》明确规定应收账款可以设立质权,用于担保融资。中国人民银行9月30日对外发布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并于10月8日宣布央行征信中心建立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正式上线,这标志着与国际接轨的应收账款质押电子登记制度正式建立起来。

在此之前,由于我国《担保法》未将应收账款明确列入质押物范围,企业无法用应收账款作担保向银行融资,银行即使接受了应收账款作担保,其权利也缺乏充分的法律保障。因此,国内担保贷款主要依赖不动产,但在我国中小企业总资产中大约60%是应收账款和存货等动产,不动产财产很有限,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存在融资难问题。国际经验表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以美国为例,美国建立了高效的动产担保制度,包括应收账款在内的动产质押融资已经占到了中小企业融资的70%。据调查,我国大企业贷款中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占27%,而小企业只占5%,小企业贷款更需要担保支持。因此,发展应收账款质押有助于盘活国内企业目前以应收账款形式存在的约5.5万亿元的资产,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应收账款质押将为银行业务金融业务创新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应收账款质押的概念与特点

所谓应收账款质押,是指应收账款的债权人将其对债务人的应收账款的债权向银行等信贷机构提供质押担保以获取融资的行为。与其他权利质相比,应收账款质押的特点在于:

1.应收账款质押的标的仅限于金钱之债,不包括非金钱债权。因此,如果债务人(出质人)不履行债务,质权人可以行使质权,即直接请求作为质押标的物的应收账款的债务人(第三债务人)向自己给付相应款项,这样避免了其他类型的质权在行使时通常需要的评估、折价或拍卖、变卖质物等复杂程序。

2.应收账款质权兼具物权和债权两种特性。一方面,作为担保物权,当债务人(出质人)违约或破产时债权人可以就此应收款项优先受偿。另一方面,应收账款质权实质上是以一种请求权担保另一种请求权的实现,主债权人的债权能否实现,最终依赖于第三债务人的履行能力即其全部责任财产的多少,这显然不如特定的有体物担保安全可靠。

3.作为质押标的物的应收账款,可以是既已存在的债权,也可以是预期的未来债权。实践中,未来债权质押从融资角度看更有价值。

二、应收账款质押相关法律规定

1.《物权法》中关于应收账款质押的规定。《物权法》相关规定构成应收账款质押的法律基础,该法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权利包括应收账款等,可以出质的。第二百二十八条规定:以应收账款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质权自信贷征信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应收账款出质后,不得转让,但经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的除外;出质人转让应收账款所得的价款,应当向质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第二百二十条规定:出质人请求质权人及时行使质权,因质权人怠于行使权利造成损害的,由质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2.《物权法》与《担保法》。关于担保物权,《物权法》与《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存在较多不一致的地方。但从法律位阶上看,《物权法》高于《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这是由于《物权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而《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分别是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和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因此,当两者规定不一致时,应以《物权法》规定为准,即:《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与《物权法》的规定有不一致的,应以《物权法》的规定为准;《物权法》无相关规定,而《担保法》有规定的,可以适用《担保法》的规定。

3.《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与登记公示系统。《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通过规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来保护质押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办法第六条规定:应收账款质押登记通过登记公示系统办理;第七条规定: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由质权人办理;质权人也可以委托他人办理登记。因此,应按《物权法》及《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规定在信贷征信机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中进行出质登记。“信贷征信机构”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主要用于应收账款质押的登记和公示,为质权人和出资人提供查询服务,该系统可以揭示应收账款上存在的担保权益,使银行可以在查询后迅速、便捷、清楚地了解应收账款上存在的权利质权,保护质权人和银行的利益,降低信贷风险,促进应收账款融资的发展。

三、应收账款质押涉及的法律风险

《物权法》相关规定可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但是,由于应收账款本身的特性使质权人(银行)在业务过程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

《物权法》及《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均未对如何保障质权人实现应收账款质权做出特殊规定,《物权法》未规定应收账款质押后需通知债务人,也未规定债务人必须向质权人履行债务,这些容易造成质权人无法监控债务人履行债务,债务人可能在质权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出质人履行债务,如果出质人接受债务人的履行后而又不告知质权人,将使应收账款质权担保作用落空。此外,《物权法》第220条的规定对银行等质权人在质权的实现上提出了严格要求。应收账款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容易形成呆账坏账,这可能会影响银行债权的实现。

对于以上法律风险,商业银行在业务中可通过有效途径加以规避。一方面,加强授信前审查,选择实力雄厚资信良好的第三债务人和优良债权。在《物权法》颁布前我国应收账款融资实践中,银行等信贷机构为降低风险,应收账款质押相关业务仅限于优良债权(第三债务人多为电力、电信、钢铁等优质企业)。另一方面,要着力调查应收账款本身的合法性以及债务人是否存在相应的抗辩(例如,基础合同履行中存在的货物质量、数量等瑕疵),并与债务人核实应收账款的合法真实及性,最好能够取得债务人的书面确认。此外,质权人可以考虑设立应收账款质押专户,并在对债务人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其同意将相关款项支付给债权人指定账户,以方便对其直接监控。

四、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相关法律问题

根据《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质权人负责应收账款的质押登记及其管理,因此,在质押登记上也要注意规范操作,尽可能避免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的风险。登记产生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以应收账款出质并在该系统登记的,比出质在前但未在该系统登记的享受优先质权;按时间优先原则,确定登记获得质权的优先顺位,如果在同一应收账款上设置了多个质权的,谁的登记时间在前,谁的质权就在先。同时,登记信息系由登记当事人录入,登记当事人对登记内容的真实性,包括该笔质权是否真实存在,登记内容是否正确等负责;除在登记公示系统规定的登记内容外,登记双方还可自行商定是否登记更详细的信息,从而既能保护双方的商业秘密,又能有效公示双方的权益。此外,该系统是基于互联网的全国统一的数据库,登记过程简捷,由当事人自主进行,只要登记要素齐备、提供信息的格式符合登记机构要求,就可以完成登记。同时,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质押登记信息。

对于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系统的以上特点,质权人要注意由于该系统并不对登记内容的合法及真实性进行审查,因此,质权人要对此负责,除一般的审查外,还可充分利用该系统通过登记系统进行查询,确保应收账款不存在重复质押或其他权利瑕疵。另一方面,《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规定质权登记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在登记期限届满前90日内,质权人可以申请展期。因此,为避免质权过期而导致的权利失效,质权人应加强对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的后期管理和跟踪。

参考文献:

1.许多奇.债权融资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

2.杨开明.融资理论与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0)

博客侵权的相关法律问题探析 篇6

关键词:博客侵权;法律问题;完善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8.6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8-159-02

一、博客侵权的发展现状及其界定

(一)博客侵权的现状特征

博客侵权与传统侵权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即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以及依法律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致人损害行为。但是,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方式,相对于传统侵权行为来说,具有侵权主体的复杂性、侵权范围的广泛性、侵权举证困难等特点。可见,侵权行为人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与法律滞后性的弱点侵害他人的权益,受害人可能因为没有法律依据或者找不到侵权人及证据而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二)博客侵权的界定标准

一般认为,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是指行为人的行为构成侵权行为,并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因此,我们可以把博客侵权行为的界定标准分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客观过错这3个要件。跟侵权行为的界定标准的3要素说相对应,即:博客侵权行为及损害结果的存在,就是指博主在博客中表述的内容造成了他人人身或财产上的损害;博客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是指侵权人的侵权行为与受害人所承受损害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这种因果联系是侵权責任成立的前提条件;博客侵权行为人有过错。

二、我国博客侵权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博客侵害名誉权

名誉是公众对特定人的人格价值的一种社会评价,博客名誉侵权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博客侵权方式,典型的案例是被称为“中国博客第一案”的南京大学陈堂发副教授诉中国博客网案。值得注意的是,利用博客发表侮辱、诽谤言论者,自然属于侵权。对于转发侵权信息的人,从法理上说也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对待这个问题须慎重。第一,转载信息的人大多是匿名或使用假名,一般很难确定其身分,追究起来极其困难;第二,一些诽谤性的信息并非一目了然,许多转发者可能因该信息具有某种新闻价值而转发,因此,处理这种纠纷应考虑主体有无过错。虽然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但自由都是有边界的,不能违反国家的利益,也不能侵害其他公民的隐私权和名誉权等权利。网络是言论传播的一种新形式,是现实社会在虚拟世界的延伸,同样不能游离于法律约束的范围之外。

(二)博客侵害隐私权

私人领域具有排他性、隐密性和独占性的特点,在博客的环境里,言论自由就像一把双刃剑,极易冲破私人领域的范围,把私人领域演化为公共瞩目下的社会产品。例如:2006年4月重庆电视台主持人张彤在自己的博客中爆出了央视著名女主持人周涛的两段婚史,引起媒体广泛关注,并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以致于周涛发表独家声明,声讨虚假文章,并声称不排除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个人权益。博客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言论自由的平台,但是虚拟世界如同现实世界一样,个人的行为不能是无限制的,在博客上发布有关别人的信息尤其要谨慎,因为不论这个信息是否真实,都有可能构成对他人的侵权。如果这个信息是真实的,侵犯的可能是他人的隐私权,按照法律的规定,只要未经许可擅自散布了他人不愿公开的信息或秘密,并且妨碍了他人正常的生活,就构成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如果这个信息是虚假的,有可能侵犯的是他人的名誉权,因为捏造这些内容肯定会使当事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名誉受到毁损。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则博客作者可能构成诽谤罪。

(三)博客侵害著作权

在博客上发表的文章、艺术等作品属于数字化作品,但由于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特点,使得网民对网络作品的非法转载、上传、改编现象非常严重。从严格意义上说,博客著作权只是载体和传播渠道不同于以往的著作权,其内容与权利在本质上和其它著作权没有区别,网络转载同样需要署名并确保用于非商业用途。否则,这种行为就会受到法律的规制。

(四)博客侵害商业秘密

设计资料、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等都属于商业秘密,在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中,博客很容易成为商业机密泄露的平台。比如一个人拿着廉价数码摄像机四处走动,可以拍摄到他所见到的一切,并把这些视频内容上传到自己博客里,这成为了一个频道,能够获得很高的收视率,但也会带来企业商业秘密泄露的问题。蓝色巨人IBM公司鼓励它的32万名员工使用博客工具,但IBM同时还要求员工要小心地使用博客,根据IBM公布的显示,包括博客在内的各种协同工具使用增长,可能导致机密商业数据的泄露。

三、完善我国博客侵权法律规制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立法规制博客侵权

我国的《侵权责任法》出台后,对我国的网络侵权方面有了一个空白的弥补,但是面对复杂的博客侵权问题,还需加强各方的法制规范。可以从两方面入手:⑴政府给博客立法。(2)博客个体要加强自律。

(二)积极推进博客实名制

关于实名制的建议,反对的人认为博客实名会限制言论自由和侵犯网民隐私权。博客实名制如果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是可以实行的。⑴博客用户相对其他BBS用户、网站新闻评论者等群体而言比较固定,这样便于博客服务商管理。⑵实名制能够有效的维护被侵权人的权利。⑶实名制不会限制博客的言论自由。网民作为一个具有行为能力的公民要言责自负,不能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而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甚至国家利益。

(三)健全博客著作权的保护制度

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播较之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网络传播享有极大的自由,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话语权得以处于平等的地位,政府和法律的控制变得困难。要切实保护到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⑴明确博客服务商的责任与义务。⑵维护博客著作权:⑶加强网络著作权保护意识。

(四)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和制度

由于博客中存在问题的侵犯主体既可能是博客服务商,也可能是博客作者,在他们之间很难能形成一种相互监督关系,所以需要在他们两者以外独立设置一个监管机构。虽然现在有博客网站自发形成的《博客自律公约》,但是自律的效果是很不明显、很局限,所以法律法规、监管制度要和监管机构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治理的目的。这个机构不仅要负责监督博客中各种侵权问题,还要对博客服务商与博客作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监督和管理。

因为法律自身的原因,法律在处理博客侵权的时候是有着极大的局限性的。只有健全完善法律法规,给“博客”的发展提供法治的平台,才能使包括博客主在内的所有网络用户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积极承担起公民的社会责任,并通过法律规范和自律双管齐下,引导“博客”这种新兴的交流方式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推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责任编辑:吴之铭)

参考文献:

[1]万晓铃.论博客侵权行为[J].理论界,2006,(12).

[2]陈堂发.博客侵权的网站法律责任[J].新闻与法,2006,(06).

上一篇:教学进程表下一篇:小学英语的语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