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年龄相关的法律规定(共9篇)
与年龄相关的法律规定 篇1
关于献血年龄的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后卫生部颁布新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规定,自7月1日起,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及《血站管理办法》,《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结合了我国人种学、流行病学特点和国家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状况编制,旨在加强和规范血液质量管理,预防和控制经输血传播疾病,保证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和受血者的输血安全;同时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血站进行的献血者体检检验工作的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而根据新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7.1项规定“国家提倡献血年龄为18~55周岁;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献血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献血法>释义》提出,“18周岁是我国法定的完全行为能力人的年龄界限,无偿献血是公民自愿的行为,需要具备完全行为能力人来决定,本法规定18周岁为无偿献血的最低年龄,与我国其它法律规定一致”,“考虑到我国公民的体质状况和各地的作法,法律规定55周岁为无偿献血的终止年龄。但法律规定的终止献血年龄,只是法律的一般规定,并不是超过终止年龄的不允许献血。”可见,我国《献血法》对献血年龄上限的规定并非强制性条款,新版《要求》将献血年龄延长至60周岁的规定是与《献血法》相一致的,并没有超出《献血法》对献血年龄的要求。
与年龄相关的法律规定 篇2
1、挪威的广播电视业是公共与商业并存的双轨体制
挪威实行广播、电视一体化运作。挪威广播公司 (NRK) 成立于1933年, 是国营公共服务广播公司, 经营挪威的公共广播和公共电视。挪威广播公司隶属于挪威文化部, 其董事会成员均由文化部任命。董事会不干预该公司的日常节目制作等业务, 但负责任命公司总经理。其资金主要靠执照费。直到1992年, 在挪威电视台上播放广告是被禁止的 (广播电台直到1988年) 。
国家对电视领域的垄断于1981年被打破。1981年, 挪威建立了地方电台和电视台。1988年, 挪威通过《地方广播电视法》, 允许建立永久性的地方广播电视台, 通过广告获取经费。1992年, 挪威建立了第一家私营商业地面电视台, 即电视二台 (TV 2) 。电视二台靠广告费生存。
挪威的私营商业广播公司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建立起来的, 挪威广播公司对全国的广播垄断结束了。1993年, 挪威的第一家私营商业广播公司P4成立, 靠广告费生存, 但必须要承担一些公共广播职责。私营广播电视公司的经费来自广告, 竞争激烈。而挪威广播公司在广播电视领域仍然占有主导地位。
2、挪威广播电视法及其监管机构概况
挪威广播电视领域有两个主要法规:1992年12月4日《广播法第127号文件》和1997年2月28日《广播管理第153号文件》。
《广播管理第153号文件》的第一章第八条规定, 广播电视法中有关广告的条款由消费者监察史 (The Consumer Ombudsman) 监管, 挪威媒体管理局要监督《广播法第127号文件》和《广播管理第153号文件》中的其他条款, 以及依照这些法案被发展出来的条款的被遵守情况。《广播管理第153号文件》的第一章第八条规定, 挪威媒体管理局依照《广播法第127号文件》第三章第三段 (有关广告的规定) 做出的决定, 可被上诉到市场委员会 (the Market Council) 。挪威媒体管理局依照广播法做出的其他个人决定, 可被上诉到文化部。《广播管理第153号文件》的第一章第六条规定, 广播公司和广播设施的拥有者或经营者有责任提供必要信息, 以便于媒体管理局可以依法实施其职能。
二、挪威广播电视法中对于广告和赞助的相关规定
1、广播电视法中, 对于广告播放的规定
《广播法第127号文件》的第3章有播放广告的详细规定。在解释这些条款时, 媒体管理局也很重视欧洲电视公约。欧洲电视公约为国家规定制定了框架。只有商业广播公司可以播放广告。在现有的规定下, 挪威广播公司NRK只可以在某些节目类型中接受赞助商的资助。
禁播的广告。在监管框架下, 对于包括在《广播法第127号文件》中的全部广播公司, 关于某些广告类型的禁播, 有一个总的禁令。这些禁令适用的广告如下:
·酒精和烟草广告
·医用麻醉剂的广告
·武器、武器模型或武器的玩具版本的广告
·以信仰系统或政治目的为目标的电视广告
·专门针对儿童的广告
·使用了潜意识技术的广告
·隐性广告
·那些时常出现在广播公司的新闻节目、时事节目或天气预报中的员工参与的广告
何时才能播放广告。作为规定, 在电视上播放广告, 必须在节目之间成批播放。并且必须通过一个特殊的声音和视觉信号, 使之明显区别于日常节目时间表。广告的插播不能损害节目的价值和完整性。要特别注意广告的自然插播和节目的持续时间和性质。
在其它方面, 广告插播要遵守以下规定:
·在电视上的宗教服务节目不得插播广告
·广告不得连同儿童节目一起播放
·广告不得在耶稣受难日、复活节、圣灵降临节和圣诞节播放
广告时间不得超过每日传输时间的15%, 不得超过每小时传输时间的20%。即, 每小时12分钟。《广播管理第153号文件》的第三章第七条也有每个节目中可以播放多少广告的规定。播放广告的限制取决于节目的类型, 并且主要是以下几个类型:
(1) 基于虚构的系列片和节目
·不管其时间长短, 可以插播一次广告。
·广告插播时间不得超过60秒
(2) 电影正片
·广告只允许插播一次
·广告插播时间须至少持续20分钟, 并且是播放被允许的广告。
(3) 剧院演出和音乐会的播放
·广告只能在节目实际编排中的自然间歇中插播
(4) 具有独立的几个部分或会出现自然中断的体育节目
·广告插播可以在这些部分之间或自然中断时插播, 倘若节目的每一部分至少持续了20分钟。
(5) 不包括在以上类型之中的其它节目
·持续45分钟或更多时间 (更少的广告) 的节目可以插播广告。
·不能由于广告的插播, 导致节目被分割成的部分, 其各自持续时间少于20分钟。
2、广播电视法中, 对于节目赞助的规定
赞助意味着对第三方广播节目的制作或播送, 给予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捐助。所有的商业广播公司都可以接受赞助资金。这同样适用于挪威广播公司NRK。
被赞助节目的内容和形式的呈现, 必须继续保持广播者充足的编辑完整性。被赞助节目不得鼓励购买或租赁赞助者或第三方的任何产品或服务。可被赞助的节目。挪威广播公司NRK只可以接受赞助商对于以下节目制作和播送的捐助:
·体育事件
·将要向几个国家播送的, 具有社会影响和文化重要性的其它事件的节目;具有文化意义的节目。或全部或部分是在挪威广播公司赞助下制作的节目。
·教育节目
商业广播公司可以接受赞助商对所有节目的捐助, 除了以下两类节目:
·为青少年制作的节目
·新闻和时事节目]
在节目中怎样识别赞助商。赞助商必须在节目的中断时间给出。挪威广播公司只可以通过不动的图像识别赞助商。商业广播公司可使用移动的赞助广告。在其它方面, 要遵守以下规定:
·在节目的每一部分, 单个赞助商的识别最多可持续10秒钟;如果节目有3个或更多的赞助商, 那么赞助商的识别总共最多可持续30秒。
·有关赞助商的信息, 可以用赞助商的名字、商标或标识的形式给出。
·赞助商的识别不可包含口号、声明、图像、声音或其他形式的, 能与赞助商或随后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进一步的信息。
·不可提供有关其它产品商标或主观因素的信息
·不可在节目或节目预告片中进行赞助商的识别。
除此之外, 在一个节目中奖品的呈现也有专门的规定。
3、有关处罚的相关规定
《广播法第127号文件》的第十条, 是对违法情况做出的惩处规定。惩处措施主要包括警告、罚款、坐牢和吊销许可证等。
广播电视法在这部分明确规定了惩罚的标准:若违反了法规中的哪些哪些条款, 会进行怎样的惩罚;惩罚的具体实施;罚款的支付, 若延期支付会有利息等。以《广播管理第153号文件》的第十条基于视听数据上的罚款为例。此条不仅规定了挪威媒体管理局进行罚款所依据的每条的法规条款, 还在罚款原则中有如下规定:罚款是在一个最起码数量的基础上确定的。若重复播放违规节目, 还会提高罚款。
三、结语
由上文, 我们可以看出, 挪威广告和赞助规定的特点主要有:首先, 法规规定了明确的监管标准, 并且处罚规定严格;其次, 法规明确保障了编辑的独立性, 不受政党团体和广告赞助的影响和控制;再次, 挪威媒体法规很注意保护青少年的权益, 尤其是关于色情和暴力的内容。
摘要:本文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概述了挪威的广播电视业及其法规概况;二是详细介绍了挪威广播电视法中对于广告和赞助的相关规定;三是对其规定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挪威广播电视法规定对于广告和赞助的监管规定,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明确规定了监管标准和惩处标准。同时, 也保障了广播公司的编辑独立性, 还特别注重保护青少年。
关键词:挪威,广播电视法,广告,赞助
参考文献
与年龄相关的法律规定 篇3
一、经典案例
上诉人(原审被告):A公司;被上诉人(原审原告):东某
一审查明:原告东某系被告佳动力公司的股东,并任总经理一职。A公司股权结构为:东某持有49%股权,南某持有40%股权,西某持有11%股权。三位股东以南某为董事长共同组成董事会。A公司章程中规定:董事会行使包括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等职权;董事会须由三分之二以上的董事出席方才有效;董事会对所议事项作出的决定应由占全体股东三分之二以上的董事表决通过方才有效。2009年8月17日,A公司董事长南某召集并主持董事会,三位董事均出席,会议形成了“鉴于总经理东某擅自挪用公司财务用于个人借贷赚取利息,造成公司资金周转不灵损失巨大,现免去其总经理职务,即日生效”等内容的决议。该决议由南某、西某及监事北某签名,东某未在该决议上签名。
东某向法院起诉申请撤销公司董事会决议。
二、本案的审判
本案中的争议焦点为该公司董事会决议所依靠的事实是否真实存在。一审法院认为,A公司就东某“擅自挪用公司财务用于个人借贷赚取利息,造成公司资金周转不灵损失巨大”这一事由未能提供相应证据,A公司作出该决议所根据的事实无法认定其真实性,董事会决议所依据的事实存在严重偏差,故该决议可撤销。因此东某要求撤销A公司股东会决议主张应予支持。
原审宣判后,A公司不服提起上诉,请求撤销原判,改判驳回被上诉人东某的诉讼请求。
二审经审理认为,从召集程序、表决方式以及决议内容看,A公司董事会作出的决议符合我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董事会决议内容中“鉴于总经理东某擅自挪用公司财务用于个人借贷赚取利息,造成公司资金周转不灵损失巨大,现免去其总经理职务,即日生效”的陈述,仅作为董事会解聘东某总经理职务的原因,而解聘东某总经理职务的决议本身并不违反公司章程,解聘事由的真实性不在法院审理公司决议撤销纠纷案件的审查范围。因此,原告东某请求撤销董事会决议的诉讼请求不成立,依法予以驳回。
三、综合分析
我国《公司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公司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无效。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股东依照前款规定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应公司的请求,要求股东提供相应担保。公司根据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已办理变更登记的,人民法院宣告该决议无效或者撤销该决议后,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撤销变更登记。
从该规定看,公司决议可撤销的原因包括: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综上,上述三个可撤销原因是法院在审理公司决议撤销案件中的重点审查范围。在决议操作过程中表现为:1.召集程序瑕疵。常见的召集程序瑕疵包括但不限于①召集人不适格②未按照规定期限发送召集通知③未采用规定的方式发送召集通知等。2.表决方式瑕疵。常见的表决方式瑕疵包括但不限于①未达到法定的表决比例②参与表决的主体不具备表决资格③表决权行使受到不当干扰等。3.决议内容瑕疵。《公司法》将违反章程列为公司决议可撤销的原因,而非无效的原因。须特别注意,《公司法》在上述常见的决议瑕疵的相关规定中,规定前两点瑕疵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情况下股东可提起撤销之诉,而后一点瑕疵仅适用内容违反公司章程时股东可提起撤销之诉即在公司决议撤销纠纷案件中,审查决议内容是否符合章程的规定,而不是审查其真实性。
A公司董事会决议解聘东某总经理职务的原因如果不存在,并不导致董事会决议可撤销。首先,根据立法精神,公司对其运营享有高度自治,有关机关原则上不干涉公司运营决策;其次,A公司章程中并未对董事会聘用或解聘总经理的权限作出限制,即无任何理由董事会也可解聘总经理,该章程条款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故应认定合法有效,因此A公司董事会可以根据公司章程赋予其聘用或解聘总经理一职的职权免去东某总经理一职。综上,法院应当尊重公司自治,无需审查A公司董事会解聘公司经理的原因的真实性。
四、关联拓展
上述情况中,根据合同法有关规定,董事会无正当理由在聘任期限未届满之时解聘经理,并给经理造成损失的,被解聘者可以向公司请求赔偿损失。若与公司签订有劳动合同,则可依据劳动合同向公司要求赔偿或补偿,被解聘者需另行提起诉讼。
提起公司决议撤销之诉的期限为60日。公司法规定了60天的除斥期间,此期间为不变期间,股东自公司有关决议作出之日起60日内,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予以撤销。
(上海浦瑞律师事务所吕涛、高超群供稿)
工伤认定的相关法律规定 篇4
遇到劳动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工伤认定的相关法律规定
工伤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活动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不良因素的伤害和职业病伤害。
工伤鉴定流程有三个步骤:分别是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职工应享有的待遇及救济途径。
工伤认定申请即可由用人单位提出,也可由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提出。申请人不同,申请的先后顺序也不同。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遇有特殊情况,经劳动保障部门同意,可以适当延长。
一、工伤认定的相关法律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对应该认定为工伤、视同工伤以及不能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作了如下规定:
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第十六条规定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来源:(工伤认定的相关法律规定http://s.yingle.com/ld/222721.html)劳动工伤.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哪些借贷合同不受法律保护
http://s.yingle.com/ld/677334.html
工伤死亡赔偿协议书(2018最新)书写格式2018 http://s.yingle.com/ld/677333.html
53岁工伤死亡赔多少钱
http://s.yingle.com/ld/677332.html
企业不签订劳动合同要给员工赔偿吗 http://s.yingle.com/ld/677331.html
要离职了可以要回之前的加班费吗 http://s.yingle.com/ld/677330.html
劳动争议仲裁的特有原则有哪些
http://s.yingle.com/ld/677329.html
工伤66岁能赔多少钱 http://s.yingle.com/ld/677328.html 劳动合同
主
体
变
更
怎
么
做
http://s.yingle.com/ld/677327.html
签订劳动合同后劳动者可以辞职吗,辞职需要支付违约金吗 http://s.yingle.com/ld/677326.html
无业人员交通事故有误工费吗
http://s.yingle.com/ld/677325.html
因工受伤如何申请劳动仲裁
http://s.yingle.com/ld/67732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追讨加班费的年限是多久
http://s.yingle.com/ld/677323.html
2018最新未休年假工资计算公式
http://s.yingle.com/ld/677322.html
采取欺骗方法办理养老保险构成什么犯罪 http://s.yingle.com/ld/677321.html
跨省转社保材料及程序2018最新
http://s.yingle.com/ld/677320.html
绩效奖金按季度发吗 http://s.yingle.com/ld/677319.html 加班不
给
加
班
费
应
该
怎
么
办
http://s.yingle.com/ld/677318.html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以什么形式订立劳动合同 http://s.yingle.com/ld/677317.html
解决劳动纠纷非得上法院吗
http://s.yingle.com/ld/677316.html
生育险和医保的区别 http://s.yingle.com/ld/677315.html 船员能签劳动合同吗 http://s.yingle.com/ld/677314.html 法定节
假
日
加
班
可
以
调
休
吗
http://s.yingle.com/ld/677313.html
举证加班费需要什么证据
http://s.yingle.com/ld/67731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能把上年的年假放到下年休吗
http://s.yingle.com/ld/677311.html
公司破产辞退员工不用赔偿吗
http://s.yingle.com/ld/677310.html
在什么情形下,劳动合同终止
http://s.yingle.com/ld/677309.html
贪污罪判刑后还有工资吗
http://s.yingle.com/ld/677308.html
怀孕休假最低工资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ld/677307.html
在上海办理社保需要些什么材料
http://s.yingle.com/ld/677306.html
到了退休年龄而合同未到期怎么办 http://s.yingle.com/ld/677305.html
最新试用期离职工资如何计算
http://s.yingle.com/ld/677304.html
工伤事故劳动仲裁代理词
http://s.yingle.com/ld/677303.html
婚假和奖励婚假的相关法律规定
http://s.yingle.com/ld/677302.html
因单位原因超过工伤认定期限怎么办 http://s.yingle.com/ld/67730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工伤赔偿四个典型案例
http://s.yingle.com/ld/677300.html
部分劳动者不服劳动仲裁裁决起诉的,仲裁裁决的效力如何 http://s.yingle.com/ld/677299.html
买断工龄的个税怎么缴纳
http://s.yingle.com/ld/677298.html
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程序是什么 http://s.yingle.com/ld/677297.html
工伤断了四个脚趾头赔多少钱
http://s.yingle.com/ld/677296.html
试用期间能否享受防暑降温福利
http://s.yingle.com/ld/677295.html
2018竞业限制协议范本书写格式2018 http://s.yingle.com/ld/677294.html
企业招聘16周岁员工合法吗
http://s.yingle.com/ld/677293.html
新劳动法劳动合同签订有没有年限规定(2018)http://s.yingle.com/ld/677292.html
产检请假扣工资吗 http://s.yingle.com/ld/677291.html 劳动合同内容是否只限于劳动者本人的权利与义务 http://s.yingle.com/ld/67729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开车门撞到人赔了几万
http://s.yingle.com/ld/677289.html
2018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最新消息
http://s.yingle.com/ld/677288.html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操作技巧 http://s.yingle.com/ld/677287.html
城镇退伍兵安置规定(2018)http://s.yingle.com/ld/677286.html
我公司随意降我薪水违法吗
http://s.yingle.com/ld/677285.html
北京退休人员平均工资是多少
http://s.yingle.com/ld/677284.html
2018四川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最新政策消息 http://s.yingle.com/ld/677283.html
因工伤残与非因工伤残在待遇上有区别(2018)吗 http://s.yingle.com/ld/677282.html
加班未休年假,离职后工资如何计算 http://s.yingle.com/ld/677281.html
公司可以内部调动劳动合同的变更与解除吗 http://s.yingle.com/ld/677280.html
续签劳动合同确认书范文
http://s.yingle.com/ld/67727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在哪些情况下,职工发生死亡和负伤可以享受工伤待遇 http://s.yingle.com/ld/677278.html
职业病赔偿协议书(2018最新)写格式2018 http://s.yingle.com/ld/677277.html
孕期用人单位单方面违约经济赔偿多少钱 http://s.yingle.com/ld/677276.html
绩效奖金等于业绩吗 http://s.yingle.com/ld/677275.html 双重劳动关系的存在哪些法律风险 http://s.yingle.com/ld/677274.html
2018最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政策
http://s.yingle.com/ld/677273.html
试用期未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http://s.yingle.com/ld/677272.html
公司旅游受伤能算工伤吗
http://s.yingle.com/ld/677271.html
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有哪些
http://s.yingle.com/ld/677270.html
社会保险稽核办法最新规定(2018)http://s.yingle.com/ld/677269.html
公务员自杀抚恤金怎么发放
http://s.yingle.com/ld/67726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事后补签合同要不要支付双倍工资 http://s.yingle.com/ld/677267.html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及实行地区
http://s.yingle.com/ld/677266.html
哪些情况劳动合同到期不能终止
http://s.yingle.com/ld/677265.html
骶骨骨折司法鉴定等级是几级,能享受什么待遇 http://s.yingle.com/ld/677264.html
三年兵有探亲假吗 http://s.yingle.com/ld/677263.html 解除
劳
动
合同
声
明
模
板
http://s.yingle.com/ld/677262.html
2018湖北省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最新消息
http://s.yingle.com/ld/677261.html
法定假日是都可以3倍加班费吗
http://s.yingle.com/ld/677260.html
9级超龄工伤能赔多少钱
http://s.yingle.com/ld/677259.html
单位的工伤保险赔多少钱
http://s.yingle.com/ld/677258.html
佛山市劳动争议怎么处理
http://s.yingle.com/ld/677257.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脚崴了工伤能赔多少钱
http://s.yingle.com/ld/677256.html
劳动合同法有永久合同吗
http://s.yingle.com/ld/677255.html
合同工有退休年龄规定(2018)吗
http://s.yingle.com/ld/677254.html
合同代理中被代理人擅自滥用代理权的行为有哪些 http://s.yingle.com/ld/677253.html
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是否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 http://s.yingle.com/ld/677252.html
探亲假20天是工作日吗
http://s.yingle.com/ld/677251.html
干部与职工办理退休手续有区别吗 http://s.yingle.com/ld/677250.html
威海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和比例是多少 http://s.yingle.com/ld/677249.html
确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起诉状
http://s.yingle.com/ld/677248.html
2018退休后医保缴费由谁交
http://s.yingle.com/ld/677247.html
每月最长加班时间是多久
http://s.yingle.com/ld/67724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在试用期不敢需要支付违约金吗
http://s.yingle.com/ld/677245.html
北京社保跨省异地转移的程序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ld/677244.html
工伤保险基本知识有哪些
http://s.yingle.com/ld/677243.html
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http://s.yingle.com/ld/677242.html
关于员工辞职的赔偿有什么法律规定2018(2018)2018 http://s.yingle.com/ld/677241.html
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因工伤亡的,应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2018最 http://s.yingle.com/ld/677240.html
什么公司才有五险二金
http://s.yingle.com/ld/677239.html
可变更指的是什么 http://s.yingle.com/ld/677238.html 事实
劳
动
关
系
如
何
解
除
http://s.yingle.com/ld/677237.html
劳动争议的调解组织具体有哪些
http://s.yingle.com/ld/677236.html
工伤5颗牙齿受伤私了赔多少钱
http://s.yingle.com/ld/677235.html
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相关法律规定 篇5
【签订劳动合同违约金】劳动者与企业所签订劳动合同,不到期限的前提下,劳动者想辞职解除合同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医疗机构禁毒相关法律规定 篇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五十七条(《禁毒法》第二条)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将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液体制剂(包括口服溶液剂、糖浆剂)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2015年5月1日起执行。食药监药化监〔2015〕46号)
第三百五十五条 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向走私、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或者以牟利为目的,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第三百五十条 违反国家规定,非法运输、携带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或者其他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或者配剂进出境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在境内非法买卖上述物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量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明知他人制造毒品而为其提供前款规定的物品的,以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第二十一条 国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管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实行许可和查验制度。
禁止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储存、提供、持有、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
第二十三条 发生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被盗、被抢、丢失或者其他流入非法渠道的情形,案发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依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公安机关接到报告后,或者有证据证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可能流入非法渠道的,应当及时开展调查,并可以对相关单位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工作。
第五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二)非法持有毒品的;
(三)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
(四)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的;
(五)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者易制毒化学品制造方法的;
(六)强迫、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
(七)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与年龄相关的法律规定 篇7
在众多影响旅游消费行为的因素中, 年龄是一项能包含所有游客并具有明显特征且与旅游消费行为有较高符合度的因素。不同的年龄阶段有较统一的心理特点, 故其旅游消费行为也有在此年龄特征上较统一的行为特点。而旅游动机又是研究旅游消费行为的首要因素, 因此, 对游客的年龄特征与旅游动机的相关性分析可以满足对旅游消费行为进行个性化分析的要求, 对旅游经济及整个旅游业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在四川、河南等地进行的样本量为200份的调查, 收回问卷198份, 有效问卷192份, 有效率约为97%。其中18岁以下的旅游者40份, 18到30岁的旅游者39份, 31到44岁的旅游者38份, 45到54岁的旅游者35份, 55岁及其以上的旅游者40份。
2. 游客年龄特征与旅游动机的相关性分析
在本文的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两道题对旅游动机与年龄特征的相关性进行调查分析。首先为什么去旅游是直接涉及旅游动机的题目, 而对在旅游中的最大收获的调查则可以看出旅游经验的获得对旅游动机的影响。
从上表可以看出, 被调查者的旅游动机比较多样。不管是哪个年龄层次的旅游者, 旅游动机都比较分散, 但还是表现出一些相对不同的特点。18岁以下的旅游者与31-44岁的旅游者旅游动机与其他年龄层的旅游者相比更加分散。
对18岁以下的旅游者来说, 因为他们的旅游决策多是在父母的监督下进行的, 旅游动机与其旅游行为并没有太多相关。而因为他们的年龄较小, 思想较不成熟, 所以有30%的被调查者认为别人去自己也要去, 也有30%选择旅行是爱好。他们对旅游动机的选择, 是在自己的主观想象下进行的, 所以比较分散, 没有特别的规律可循。
31-44岁中的被调查者中有35%选择旅行是爱好, 其他选项则比较分散。此年龄层次的旅游者因工作、社会压力较大, 有26%的被调查者因工作的需要而不得不去进行商务旅游, 而对其他的被调查者来说, 仍然有35%的人认为旅游是自己的爱好。
在18-30岁阶段的旅游者, 因对外部世界的好奇与其特有的开创精神, 他们把旅行与工作分开, 即使有因为工作而进行的商务旅行, 但仍然没有人选择因工作而不得不进行旅行。而选择旅行是爱好的则高达56%, 从这里可以看出, 18-30岁的青年旅行者是旅游的主力军。
到了45-54岁, 因为工作的原因不得不进行旅行的人数达到了37%, 是所有年龄阶段中选择该项最多的。而对他们来说, 别人去自己也要去的攀比心理占了重要部分。他们也对旅游目的地没有太多指向性的选择, 只是希望通过旅行放松心情, 具体在哪个地方, 则没有太多的要求。
对55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 他们的旅游动机也相对比较特殊。因为他们大多数是已经退休的人员, 所以因工作和学习的原因仅仅占到5%。也有28%的被调查者去旅游是出于与别人的攀比, 高达70%的老年旅游者出游是因为有吸引自己的旅游地和认为旅游是自己的爱好。
总体来看, 18岁以下的旅游者因为旅游决策的不独立性, 他们的旅游动机相对比较分散, 多是出于主观想象进行判断。而对18-30岁的青年旅游者, 他们的旅游动机多是出于对世界的好奇, 出于自身的开拓精神, 他们也相对比较理想化, 认为旅行是自己的爱好, 有些旅游者甚至将旅行当成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志愿。31-44岁的旅游者仍然延续了青年旅游者的一些特征, 但旅游动机也朝工作和学习方面转移, 相对来说比较理性, 也有更多因为攀比心理而出去旅游的旅游者。到了45-54岁, 工作的原因占到了更主要的方面, 该年龄阶段的旅游者更加理性, 社会责任也更重, 所以旅游有时候是他们不得不为的事情, 但对其他工作性质的旅游者, 他们则认为旅游是自己的爱好, 可以藉由旅游来逃离现实社会中的压力。对于55岁以上的老年旅游者, 他们的旅游动机则更多地转移到了非常吸引自己的旅游目的地上。有很多老年旅游者都表示年轻时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时间旅游, 希望能在退休后到自己一直向往的地方进行游览观光, 了却自己的心愿。
由此看来, 因为各个年龄层次的旅游者自身特点的不同, 他们对旅游的动机也有很大的差异。
表2可以看出, 18岁以下的旅游者认为了解新奇事物是他们的主要收获。虽然他们的旅游动机比较分散, 但在实际的旅行中, 平时活动范围相对较小, 他们当中53%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了解新奇事物, 也有28%认为最大的收获是结交朋友。
18-30岁的旅游者对旅游动机的选项比较集中, 但对最大收获的调查中他们的答案却相对比较分散。更多的人认为实际的旅游中最大的收获是满足了自己对旅行的渴望和结交朋友, 但认为在旅游中了解了新奇事物的仅仅占15%, 这跟现今青年旅游者旅行经验逐渐增多以及信息沟通快速等有关, 他们已经不用靠旅游来满足对新奇事物的了解了, 而是更注重自己对旅游精神层面的满足和结交新的朋友。但在为什么去旅游中, 还是很多人选择想了解外部的世界, 这个却与他们实际的收获并不很符合。同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在旅游活动中的理想化。
31-54岁的中年旅游者则认为旅游中最大的收获是放松心情, 以便更好地投入工作, 这两个年龄群体在各个选项上都表现出很大的相关性。这与他们共同面对的社会责任重这一特点是有很大关联的。
对55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来说, 旅行更多的是对自身生活的弥补, 所以他们的收获有很大的不同, 几乎各项的选择分布都比较分散, 各式各样。由此可以看出, 对老年人来说, 关键的是旅游这一事实, 能用旅游来实现自己的心愿, 这已经是他们最大的收获。
3. 结论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各个年龄特征的旅游群体因旅游动机的不同, 心理需要的不同, 在旅行中获得的收获也不同。旅游企业在制定旅游宣传促销时可以针对不同的年龄群体, 突出他们感兴趣的方面, 才能够真正吸引到目标旅游者。
参考文献
[1]霍力, 杜文广.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分析[J].商业研究.1997, (3) .
[2]曹虹剑.对从众消费行为的分析与思考[J].消费经济, 2003.
[3]李巍.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研究[J].重庆科学社会, 2006, 1.
[4]崔痒, 黄安民.居民家庭旅游消费行为初探[J].人文地理, 1995, (6) :37-42.
[5]杨学燕, 金海龙.旅游出游决策行为与家庭结构的关系探讨[J].旅游学刊, 2004, (4) :22-26.
与年龄相关的法律规定 篇8
关键词:退休年龄;平等;性别歧视;退休金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066-01
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是男性职工须年满60周岁,女工人满50周岁,女干部为55周岁 。我国有关退休年龄的观点:1、延长退休年龄:一些学者从退休年龄的敏感性的角度出发,认为推迟退休年龄能够有效减缓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1];2、支持差龄退休:若推迟退休年龄,不仅导致社会劳动力的结构偏老,还会引起社会财富分配上的变化,这种用老不用青的现象使得社会财富更多的流向老年人,青年“啃老”的现象也会愈加严重[2]。从劳动力成本的角度来分析,延迟退休年龄,劳动者的平均成本将会增加,会使得经济的竞争力不断降低,不利于经济的持续迅速发展[3]。3、推行弹性退休:特点在于弹性、灵活性强,它是指劳动人员在退休的年龄、形式、收入方面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的退休政策[4]。
2005年周香华女士起诉中国建行平顶山中心支行,认为自己应和男职工同龄退休,被告为其办理退休手续的决定违反了宪法中男女平等原则,构成对女性的歧视,法院依《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的规定,认为被告平顶山支行的决定符合现行国家政策和法规,原告的请求于法无据不予支持。
本案中,公众主要从平等权与对女性歧视的角度切入退休年龄不平等的规定具有违宪性,这种观点应深入剖析该规定的内在涵义、立法目的及其存在的合宪性,不能简单认为男女不同年龄退休就违反性别平等。判断该规定不平等的合理性要考虑两点:一是这种年龄上的差别是否能够真实的反映出男女在劳动生产效率上的差距;二是这种规定的不平等在劳动者、企业与政府三者之间的利益是否达到合理的平衡 [5]。现行的退休年龄规定于建国初期,当时考虑的主要是就业状况、经济条件、人均预期寿命及男女生理条件的不同。解放前,女性的就业机会较少,工龄比男性短也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该规定的目的在于保护女性,旨在促进男女间的实质平等。
男女平等不论是作为原则还是价值目标都不被争论各方所反对,但将法律明文规定的男女平等适用于男女同龄退休方面,还需要有足够说服力的论证:法律规定的退休年龄的不同是如何打破平等原则的?男女平等中的“平等”强调的是机会上的还是结果上的?在法律讨论的范围内,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平等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因违反平等原则而构成歧视中的“歧视”应如何界定?并非所有的区别对待都是不公平的,牵扯到特殊保护的方面,衡量平等的标准时,还需结合特殊保护的具体情形进行综合认定。
在周案中,法律对于男女退休年龄规定的不平等,不管是从立法目的还是实行效果上都是特殊保护的表现形式。实际生活中,法律只能先保障形式上的平等,才能逐步实现实质意义上的平等,再者,对于一些特殊问题,为了确保实质上的平等,法律不得不采取“差别对待”,这主要也是考虑到公平原则与效力原则之间的权衡。平等保护就是要对不同的群体在分配方面进行不同的分类对待,违反法律平等保护的只有那些不合理的归类[6]。分类正当性的认定,必须满足两点要求,第一,立法的目的必须合宪;第二,法律必须是为了达到合宪性这一目的的合理方法;立法上的分類是为达到目的手段,如若没有这种联系,其分类便失去了法律上的意义,成为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歧视性”标准[7]。特殊保护是差别对待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基于合理差别的特殊保护符合实质平等的要求,是对形式平等的补充纠正,不构成不平等。
周案中,人们主要集中于原告继续劳动可获得的利益与退休之后的收入之间的差距,只注重到劳动者“就业”后的利益而忽略了用人单位的利益。这种不同的争议主要还是退休金与就业收入之间的差距,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结束之后,对女性职工的经济来源的影响是负面的,而退休金的影响则是正面的,若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因个体的差异性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退休金与就业收入之间是一种替代关系,只是社会背景的不断变化,国家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以及税收、再分配的政策影响,退休金与就业收入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才使得支持男女同龄退休的呼声加大。若能有效的改善退休前后经济的收入状况,处理好退休金与就业收入之间的关系同时兼顾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利益,男女退休年龄不同的合宪性就不言自明。
综上所述,以男女退休年龄不平等而存在违背宪法平等原则的说法,只是单纯的对性别平等中的平等进行表面意义上的解释,并未从社会整体的协调发展层面来认识和解决女性发展与男女之间的性别平等问题,没有深入分析男女平等的实质意义。我国的退休政策可在给予男女合理差别的基础上,相应的调整退休制度,整合各方利益主体,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也使得劳动者在退休之后的保障措施更加完善。
注释:
①指《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此外还有《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参考文献:
[1]邓大松、刘昌平.中国养老社会保险基金敏感性实证研究[J].社会保障制度,2002(4).
[2]姜向群、陈艳.对我国当前推迟退休年龄之说的质疑[J].人口研究,2004(9).
[3]Martins. P., Novo, A and P. Portugal. Increasing the legal Retirement Age: The Impact on Wages, Worker Flows and Firm Performance (2009). IZA Discussion Paper No.4187.
[4]朱棱.论法定退休年龄的界定与调整[J].辽宁大学学报1999(5).
[5]朱应平.论我国平等工作权的宪法保护[J].法学,2002(8).
[6]张步峰.男女退休不同龄制度的宪法学思考[J].法学家2009(4).
与年龄相关的法律规定 篇9
一、恐怖活动犯罪涉及的相关罪名
(一)涉及恐怖活动犯罪的主要罪名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第一百二十条 组织、领导恐怖活动组织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犯前款罪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资助恐怖活动罪】第一百二十条之一 资助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洗钱罪】第一百九十一条 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一)提供资金帐户的;
(二)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
(三)通过转帐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
(四)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
(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二)涉及恐怖活动犯罪的其它罪名
1.故意以危险方法实施恐怖活动的犯罪,包括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及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2.以破坏公共设备、设施实施恐怖活动的犯罪,包括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破坏电力设备罪等。
3.以劫持交通工具,危及飞行和运输安全的方式,实施恐怖活动的犯罪,包括劫持航空器罪,劫持船只、汽车罪,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等。
4.以危害他人的人身安全和制造公众心理恐慌的方式,实施恐怖活动的犯罪,包括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绑架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等。
5.在计算机网络领域实施的恐怖活动犯罪,包括非法侵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系统罪等。
6.准备和帮助恐怖活动的犯罪,包括传授犯罪方法罪,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等。
(三)利用网络进行恐怖活动涉及的相关罪名及法律依据
1.利用网络部署和协调恐怖活动、招募、培训恐怖主义分子并对恐怖主义提供融资。涉及罪名: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资助恐怖活动罪,洗钱罪。
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二十条、第一百九十一条。
2.利用网络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涉及罪名: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3.利用网络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涉及罪名: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
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四十九条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4.利用网络诽谤他人,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涉及罪名:诽谤罪。
法律依据:《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 “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一)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二)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
(三)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
(四)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
(六)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
(七)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
5.利用网络传授恐怖活动犯罪方法的。涉及罪名:传授犯罪方法罪。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五条。
【传授犯罪方法罪】传授犯罪方法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6.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的网络恐怖活动犯罪中,涉及到侵犯相关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涉及罪名 :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二百八十六条。
(四)利用网络进行恐怖活动涉及的相关违法名称及法律依据
1.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2.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虚假危险物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三)项
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3.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九条
(一)违反国家规定,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危害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
刊载名族歧视、侮辱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七条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或者在出版物、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刊载民族歧视、侮辱内容的。
5.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传播违法信息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
1、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2、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3、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二、打击恐怖犯罪相关法律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
为了加强反恐怖工作,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特就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作如下决定:
一、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坚决依法取缔恐怖活动组织,严密防范、严厉惩治恐怖活动。
二、恐怖活动是指以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为目的,采取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公共设施损坏、社会秩序混乱等严重社会危害的行为,以及煽动、资助或者以其他方式协助实施上述活动的行为。
恐怖活动组织是指为实施恐怖活动而组成的犯罪集团。
恐怖活动人员是指组织、策划、实施恐怖活动的人和恐怖活动组织的成员。
三、国家反恐怖工作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和指挥全国反恐怖工作。
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以及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应当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依法做好反恐怖工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织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军事法规以及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
四、恐怖活动组织及恐怖活动人员名单,由国家反恐怖工作领导机构根据本决定第二条的规定认定、调整。
恐怖活动组织及恐怖活动人员名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公布。
五、国务院公安部门公布恐怖活动组织及恐怖活动人员名单时,应当同时决定对涉及有关恐怖活动组织及恐怖活动人员的资金或者其他资产予以冻结。
金融机构和特定非金融机构对于涉及国务院公安部门公布的恐怖活动组织及恐怖活动人员的资金或者其他资产,应当立即予以冻结,并按照规定及时向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家安全部门和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平等互惠原则,开展反恐怖国际合作。
七、认定恐怖活动组织及恐怖活动人员名单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冻结涉及恐怖活动资产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家安全部门制定。
八、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选录
第一条 〔资助恐怖活动案(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一)〕资助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的,应予立案追诉。
本条规定的“资助”,是指为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筹集、提供经费、物资或者提供场所以及其他物质便利的行为。“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包括预谋实施、准备实施和实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选录
第四条任何组织和个人进行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本法所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是指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的,或者境内组织、个人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的下列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一)阴谋颠覆政府,分裂国家,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二)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
(三)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
(四)策动、勾引、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
(五)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其他破坏活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选录
第八条 下列行为属于《国家安全法》第四条所称“危害国家安全的其他破坏活动”;
(一)组织、策划或者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恐怖活动的;
(二)捏造、歪曲事实,发表、散布文字或者言论,或者制作、传播音像制品,危害国家安全的;
(三)利用设立社会团体或者企业事业组织,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
(四)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
(五)制造民族纠纷,煽动族分裂,危害国家安全的;
(六)境外个人违反有关规定,不听劝阻,擅自会见境内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或者由危害国家安全行为重大嫌疑的人员的。
《刑事诉讼法》选录 第二十条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
(一)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
(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第三十七条 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
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上述案件,侦查机关应当事先通知看守所。
第六十二条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等出庭作证措施;
(三)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
(四)对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五)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保护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第七十三条 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但是,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辩护人,适用本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第八十三条 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第一百四十八条 公安机关在立案后,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
第二百八十条 对于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在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依照刑法规定应当追缴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
公安机关认为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应当写出没收违法所得意见书,移送人民检察院。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应当提供与犯罪事实、违法所得相关的证据材料,并列明财产的种类、数量、所在地及查封、扣押、冻结的情况。
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查封、扣押、冻结申请没收的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宗教极端违法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的暴力恐怖案件均与宗教极端违法犯罪活动有直接关系,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依法惩处宗教极端违法犯罪活动,有效防止暴力恐怖案件的发生,根据《刑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现就依法办理宗教极端违法犯罪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正确把握办理案件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严格依法办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全面审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动机,主观目的、客观行为和危害后果,正确把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及时、全面收集、固定证据。对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特大、敏感案件,坚持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做到既准确、及时固定证据、查明事实,又讲求办案效率。
(二)坚持宽严相济、区别对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处理,要结合主观恶性大小,行为危害程度以及在案件中所起的作用等因素,切实做到区别对待,对组织、策划、实施宗教极端违法犯罪活动的首要分子、骨干成员、思想顽固、罪行重大、危害严重的,利用宗教教职人员身份实施宗教极端违法犯罪活动的,以及曾因实施宗教极端违法犯罪活动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又实施宗教极端违法犯罪活动的,要依法从重处罚,对情节较轻、危害不大、未造成严重后果,且认罪悔罪的初犯、偶犯、受裹胁蒙蔽参与犯罪、在犯罪中作用较小,家属明确表示愿意做教育工作的,以及其他情节轻微、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可以免予刑事处罚的,按照“教育为主,管教结合”的原则,采取教育转化等措施矫正挽救。
(三)坚持执行宗教、民族政策,要严格区分宗教极端违法犯罪与正常宗教活动的区别,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宗教、民族政策,保护正常宗教活动,维护民族团结,严禁歧视信教群众和少数民族群众,严禁干涉宗教信仰自由,尊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格尊严、宗教信仰和民族习俗,力争使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处理过程成为打击、分化“三股势力”的过程,成为促进宗教和谐发展,各民族团结的过程,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坚持政治问题非政治化处理,除极少数与境外“三股势力”有直接联系的犯罪分子,以及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目的明确、煽动分裂国家罪行严重等不属于普通犯罪的犯罪分子,以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定罪外,对于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原则上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定罪处罚,对于其他可以作为普通犯罪处理的,原则上以普通犯罪罪名定罪处罚。
二、准确认定案件性质
(一)以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为目的、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以煽动分裂国家罪定罪处罚:
1、组织、纠集他人、宣扬、散布、传播宗教极端思想的;
2、出版、印刷、复制、发行载有宣扬宗教极端思想内容的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或者制作、印刷、复制载有宣扬宗教极端思想内容的传单、图片、标语、报纸的;
3、通过建立、开办、经营、管理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群组、聊天室、网络硬盘、手机应用软件等,或者利用手机、移动存储介质、电子阅读器等登载、张贴、复制、发送、播放、演示载有宗教极端思想的图书、文稿、图片、音像制品宣扬、散布、传播宗教极端思想的;
4、制作、编译、编撰、编辑、汇编或者从境外组织、机构、个人、网站直接获取载有宣扬宗教极端思想内容的图书、文稿、图片、音像制品等,供他人阅读、观看、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传播的;
5、设计、生产、制作、销售、散发含有宗教极端思想内容的标识、标志物、徽章、服饰、器物、纪念品的;
6、以其他方式宣扬宗教极端思想的、不具有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目的,实施上述行为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以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定罪处罚。
(二)通过宣扬宗教极端思想,招募、发展组织成员、发起、建立恐怖活动组织或者以从事恐怖活动为目的的训练营地,或者在恐怖活动组织成立以后,利用宗教极端思想控制组织成员,指挥组织成员进行活动的,以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定罪处罚,为参加恐怖活动组织、接受其训练,出境或者组织、策划、煽动、拉拢他人出境的,以参加恐怖组织罪定罪处罚,出境或者组织、策划、煽动、拉拢他人出境,但没有参加恐怖活动组织、接受其训练的目的的,以实施的具体犯罪行为定罪处罚,为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行为提供或者煽动他人提供资金、物资、场所的,以资助恐怖活动罪定罪处罚。
(三)通过收取宗教课税募捐,为宗教极端犯罪活动筹集资金的,以相应犯罪的共同犯罪定罪处罚;构成资助恐怖活动罪的,以资助恐怖活动罪定罪处罚。
(四)明知图书、文稿、图片、音像制品、移动存储介质、电子阅读器中载有宣扬宗教极端思想、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内容,而提供仓储、邮寄、投递、运输、传输及其他服务的,以煽动分裂国家罪的共同犯罪定罪处罚。
虽不明知图书、文稿、图片、音像制品、移动存储介质、电子阅读器中载有宣扬宗教极端思想、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内容,但出于营利或其他目的的,违反国家规定,予以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传播或者提供仓储、邮寄、投递、运输、传输等服务的,按照其行为所触犯的具体罪名定罪处罚。
(五)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群组、聊天室、网络硬盘、手机应用软件等的建立,开办、经营、管理者明知他人散布、宣扬的是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宗教极端思想,允许或者放任他人在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群组、聊天室、网络硬盘、手机应用软件上发布的,以煽动分裂国家罪的共同犯罪定罪处罚。
(六)以“异教徒”、“宗教叛徒”等为由,随意殴打、迫逐、拦截、辱骂国家工作人员、爱国宗教人士和其他人员、扰乱社会秩序,情节恶劣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实施上述行为过程中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
(七)通过宗教极端活动传授、传播暴力恐怖或者其他犯罪技能、经验,依法不能认定为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的,以传授犯罪方法罪定罪处罚,为实现所教唆的犯罪,教唆者又传授犯罪方法的,择一重罪定罪处罚。
(八)对实施本意见规定行为但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治安管理、宗教事务管理以及互联网、印刷、出版管理等法律、法规、予以行政处罚或进行教育、训诫、责令停止活动,对其持有的载有宗教极端思想内容的物品依法予以收缴。
(九)对虽接受他人宗教极端思想宣传,煽动或者个人阅读、浏览、观看、收听、非法持有载有宗教极端思想内容的图书、文稿、图片,音像制品及移动存储介质、电子阅读器等,但没有传播其他犯罪行为,或者出于狭隘的宗教,民族情绪或轻信谣言,错误理解党和国家宗教政策,发表错误言论,但没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的,不以违法犯罪论处,采取教育转化等措施矫正挽救。
三、明确认定标准
(一)宗教极端思想,是指歪曲宗教教义,宣扬“宗教至上”、“迁徙敁怪战”、“消灭异教徒”,“建立政教合一的哈里发国家”等,主张、煸动以暴力等极端手段,破坏现有法律秩序、危害他人生命和公私财产的思想。
(二)对涉案宣传品的内容由公安机关全面审查并逐一标注或者摘录,与扣押、移交物品清单及涉案宣传品原件一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因涉及宗教专门知识或者语言文字等原因无法自行审查的,可商请宗教、民族、新闻出版等部门提供审读意见,经审查后与涉案宣传品原件一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需要对涉案宣传品出版、印刷、制作、发行的合法性做出鉴定的,由公安机关委托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出具鉴定意见,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全面审查作为证据使用的涉案宣传品的内容,对公安机关审查意见,有关部门审读意见认识、理解有分歧的,应及时沟通,必要时报请上级协调。
(三)对是否“明知”的认定,应当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坚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以行为人实施的客观行为为基础,结合其一贯表现,具体行为、程度、手段、事后态度,以及年龄、认知和受教育程度、所从事的职业等综合判断。曾因实施该违法犯罪行为受到行政、刑事处罚,或者被责令改正后又实施的,应当认定为明知,其他共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其他知情人供认、指证,行为人不承认其主观上“明知”,但又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依据其行为本身和认知程度,足以认定其确实“明知”或者应当“明知”的,应当认定为明知。
四、依法确定管辖问题
(一)对利用宗教实施违法犯罪的案件,一般由犯罪地公安机关管辖,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也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对案件管辖有争议的,可以由共同的上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情况特殊的,上级公安机关可以指定其他公安机关管辖,跨省、区、市以及涉外案件需要指定管辖的,由公安部指定管辖。
(二)上级公安机关指定下级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由侦查该案件的公安机关提请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需要移送审查起诉的,由侦查该案件的公安机关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三)人民检察院对于审查起诉的案件,按照《刑事诉讼法》的管辖规定,认为应当由上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同级其他检察院起诉的,应当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检察院。
五、加强协作配合
(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要充分评估办案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加强与宣传,外事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慎重选择起诉、审理、宣判时机,按照内外有别、适时、适度的原则,提前研究宣传报道方案,正确引导舆论。加强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工作的有机衔接,充分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依法打击犯罪,制止非法活动。
(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办案中要坚持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对于疑难、复杂案件,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共同就案件定性以及证据收集等方面进行沟通协调,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符合批捕、起诉条件的,要依法尽快予以批捕、起诉;对于确需补充侦查的,要制作具体、详细的补充侦查提纲。人民法院要加强审判力量,准确定性,以利案件处理取得最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三)各地公安机关以及公安机关内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对需要异地公安机关协作的,委托地公安机关应当办理有关法律手续,协作地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高效完成有关协查、追逃、调查取证等工作
公安机关办理恐怖活动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2012年8月1日公通字[2012]37号)
第一条 为明确公安机关办理恐怖活动犯罪案件职责,规范办案程序,加强协作,及时有效打击恐怖活动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恐怖活动犯罪案件是指以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为目的,采取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公共设施损害、社会秩序混乱等严重社会危害的犯罪案件,以及煽动、资助或者以其他方式协助实施上述活动的犯罪案件。第三条 根据公安机关各有关业务部门机构设置及办案力量等实际情况,涉及新疆“三股势力”的恐怖活动犯罪案件,由反恐怖部门管辖。涉及国际恐怖活动犯罪案件,由反恐怖部门协助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办理。地(市)级及以下公安机关未设反恐怖部门的,由承担反恐怖职责任务的部门管辖、办理,并要逐级向省级公安机关反恐怖部门报告案件办理情况。
涉及其他犯罪集团或个人的恐怖活动犯罪案件,仍由相关业务部门按照现有分工管辖。
第四条 侦察部门办理恐怖活动犯罪案件时,发现涉及其他犯罪活动的,应当及时通报有关业务部门;需要移送有管辖权的业务部门的,应当及时移送;发现涉及国际恐怖活动犯罪案件的,应当及时通报国家安全机关;需要移送国家安全机关的,应当及时移送。
侦察部门在办理其他刑事案件时,发现涉及恐怖活动犯罪的,应当及时通报有关业务部门;需要移动有管辖权的业务部门的,应当及时移送。
第五条 对有犯罪现场的爆炸、放火、投放危险物质、劫持航空器等涉嫌恐怖活动犯罪的案件,刑事侦察等业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先期开展侦察,反恐怖部门应当及时掌握情况。案件性质确定为恐怖活动犯罪的,应当按照本规定第三条的规定确定管辖。
第六条 在办理恐怖活动犯罪案件过程中,技术侦察、网络安全保卫等业务部门应当根据案件侦察工作需要和管辖业务部门的请求,按照有关程序规定及时采取技术侦察、网络侦察等措施。
对利用互联网、电话等教唆实施恐怖活动犯罪,传授恐怖活动犯罪方法,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技术侦察、网络安全保卫等业务部门应当在及时搜索、固定犯罪证据的基础上,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封堵删除有害信息。
第七条 公安部负责协调指挥办理跨国、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恐怖活动犯罪案件,以及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重特大恐怖活动犯罪案件。
省级公安机关负责协调指挥办理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跨市(地、州、盟)的恐怖活动犯罪案件。
第八条 对涉及新疆“三股势力”的恐怖活动犯罪,犯罪地公安机关应当依法立案侦察。如遇语言不通或者其他侦察困难情形,可以请求有关地方公安机关派员给予协助配合。如遇特殊情况,需要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的,由公安部反恐怖部门协调解决。
第九条 办理恐怖活动犯罪案件需要异地公安机关协助采取强制措施的,立案地公安机关应当办理有关法律手续,有关地方公安机关应当积极予以协助。第十条 跨区域实施的恐怖活动犯罪案件,应当由立案地公安机关统一组织实施案件办理工作。多个地方公安机关立案侦察的,必要时由共同的上级公安机关指定一个地方公安机关管辖。
第十一条 在上级公安机关作出指定管辖决定前,原立案地公安机关不得停止侦察。上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的公安机关,不得自行将案件移送其他公安机关管辖。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部分:“反恐处突”现场处置 及相关法律依据
在突发的恐怖活动犯罪现场,公安机关可以视情迅速实施以下措施:
一、管制措施
(一)实施现场管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十七条第一款、《公安机关警戒带使用管理办法》第五条等有关规定,封闭中心区域,设置警戒带、隔离设施等,划定警戒区和新闻采访区,隔离围观人员。
法律依据: 《人民警察法》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经上级公安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发事件,可以根据情况实行现场管制。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可以采取必要手段强行驱散,并对拒不服从的人员强行带离现场或者立即予以拘留。
《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五十条
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公安机关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1)强制隔离使用器械相互对抗或者以暴力行为参与冲突的当事人,妥善解决现场纠纷和争端,控制事态发展;
(2)对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交通工具、设备、设施以及燃料、燃气、电力、水的供应进行控制;
(3)封锁有关场所、道路,查验现场人员的身份证件,限制有关公共场所内的活动;(4)加强对易受冲击的核心机关和单位的警卫,在国家机关、军事机关、国家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外国驻华使领馆等单位附近设置临时警戒线;
(5)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必要措施。《公安机关警戒带使用管理办法》
第五条: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履行职责时,可以根据现场需要经公安机关现场负责人批准,在下列场所使用警戒带:
(一)警卫工作需要;
(二)集会、游行、示威活动的场所;
(三)治安事件的现场;
(四)刑事案件的现场;
(五)交通事故或交通管制的现场;
(六)灾害事故的现场;
(七)爆破或危险品实(试)验的现场;
(八)重大的文体、商贸等活动的现场;
(九)其他需要使用警戒带的场所。
(二)实施区域性交通管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十五条,封闭进入中心区域的路口,在封闭区域外围放置交通管制牌、反光锥筒,实施限制通行的交通管制措施,同时实施路口封控、远端分流。
法律依据: 《人民警察法》
第十五条 县级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为预防和制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和区域,限制人员、车辆的通行或者停留,必要时可以实行交通管制。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可以采取相应的交通管制措施。《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
第五十二条 遇有雾、雨、雪等恶劣天气、自然灾害性事故以及治安、刑事案件时,交通警察应当及时向上级报告,由上级根据工作预案决定实施限制通行的交通管制措施。
第五十七条 交通警察遇到正在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或者根据指令赶赴治安、刑事案件现场时,应当通知治安、刑侦部门,并根据现场情况采取以下先期处置措施:
(一)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控制违法犯罪嫌疑人;
(二)组织抢救伤者,排除险情;
(三)划定警戒区域,疏散围观群众,保护现场,维护好中心现场及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确保现场处置通道畅通;
(四)进行现场询问,及时组织追缉、堵截;
(五)及时向上级报告案件(事件)性质、事态发展情况。
(三)人员管制。根据《人民警察法》、《居民身份证法》、《公安机关警戒带使用管理办法》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处置紧急治安事件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可以查验现场人员身份证件和随身携带的物品,查验证件,盘问、检查和阻止在事件现场进行录音、录像、拍照、采访、报道、演讲等活动。
法律依据: 《人民警察法》
第九条 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当场盘问,检查;经盘问、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经该公安机关批准,对其继续盘问:
(一)被指控有犯罪行为的;
(二)有现场作案嫌疑的;
(三)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的;
(四)携带的物品有可能是赃物的。《居民身份证法》
第十五条 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出示执法证件,可以查验居民身份证:
(一)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需要查明身份的;
(二)依法实施现场管制时,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
(三)发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突发事件时,需要查明现场有关人员身份的;
(四)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机场或者在重大活动期间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场所,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
(五)法律规定需要查明身份的其他情形。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分别不同情形,采取措施予以处理。所谓“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主要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主要分别以下不同情形,采取不同措施予以处理:(1)对于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暴力抗拒人民警察依法查验居民身份证的,可以妨碍公务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对于构成治安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处罚;(3)对于有违法犯罪嫌疑而身份仍然不明的,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对其继续盘问;(4)对于在管制现场的人员,可以强行带离现场等。
《公安机关警戒带使用管理办法》
第七条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使用警戒带设置警戒区时,在场人员应当服从人民警察的指令,无关人员应当及时退出警戒区;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跨越警戒带、进入警戒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处置紧急治安事件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办发[1994]5号)
第五条 在处置紧急治安事件时,可以采取下列现场管制措施:
(一)封闭现场相关地区,未经检查批准,任何人不得进入;
(二)设置警戒线,划定警戒区域;
(三)实行区域性交通管制;
(四)查验现场人员身份证件,检查嫌疑人员随身携带的物品;
(五)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在事件现场进行录音、录像、拍照、采访、报道、演讲等活动。
(四)守护重点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十条等有关规定,加强对易受冲击的核心机关和单位的警卫,在国家机关、军事机关、国家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外国驻华使领馆等单位附近设置临时警戒线。
二、强制性措施
(一)对超过限定时间仍滞留现场、强行冲越警戒线的现场无关人员,经警告无效的,根据现场情况,依法可以使用驱逐性警械强行驱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第七条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1)结伙斗殴、殴打他人、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2)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的;(3)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4)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置的警戒线的;(5)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6)袭击人民警察的;(7)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的其他行为,需要当场制止的;(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
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当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操作规程》
第二十三条
公安民警遇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七条所列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公民人身安全等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喷射器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二)对经强行驱散仍拒不离去的人员或者进行煽动的人员及对破坏、冲闯警戒带或擅自进入警戒区的,经警告无效,选择有利时机强行带离现场或者立即予以拘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第八条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或者威胁公共安全的人员,可以强行带离现场、依法予以拘留或者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经上级公安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发事件,可以根据情况实行现场管制。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可以采取必要手段强行驱散,并对拒不服从的人员强行带离现场或者立即予以拘留。
《公安机关警戒带使用管理办法》
第九条 对破坏、冲闯警戒带或擅自进入警戒区的,经警告无效,可以强制带离现场,并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0条第1款第4项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五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二)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三)阻碍执行紧急任务的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警车等车辆通行的;(四)强行冲闯公安机关设置的警戒带、警戒区的。
(三)对非法携带的武器、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和用于非法宣传、煽动的工具、标语、传单等物品,可以扣押、收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十一条:办理治安案件所查获的毒品、淫秽物品等违禁品,赌具、赌资,吸食、注射毒品的用具以及直接用于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本人所有的工具,应当收缴,按照规定处理。
违反治安管理所得的财物,追缴退还被侵害人;没有被侵害人的,登记造册,公开拍卖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所得款项上缴国库。
第八十九条: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对与案件有关的需要作为证据的物品,可以扣押;对被侵害人或者善意第三人合法占有的财产,不得扣押,应当予以登记。对与案件无关的物品,不得扣押。
对扣押的物品,应当会同在场见证人和被扣押物品持有人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清单一式二份,由调查人员、见证人和持有人签名或者盖章,一份交给持有人,另一份附卷备查。
对扣押的物品,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挪作他用;对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按照有关规定处理。经查明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及时退还;经核实属于他人合法财产的,应当登记后立即退还;满六个月无人对该财产主张权利或者无法查清权利人的,应当公开拍卖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所得款项上缴国库
(四)盘问、检查,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当场盘问、检查,特殊情况下,可以带至公安机关继续盘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第九条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当场盘问、检查;经盘问、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经该公安机关批准,对其继续盘问:
(一)被指控有犯罪行为的;
(二)有现场作案嫌疑的;
(三)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的;
(四)携带的物品有可能是赃物的。
对被盘问人的留置时间自带至公安机关之时起不超过二十四小时,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至四十八小时,并应当留有盘问记录。对于批准继续盘问的,应当立即通知其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对于不批准继续盘问的,应当立即释放被盘问人。经继续盘问,公安机关认为对被盘问人需要依法采取拘留或者其他强制措施的,应当在前款规定的期间作出决定;在前款规定的期间不能作出上述决定的,应当立即释放被盘问人。
《公安机关适用继续盘问规定》
第七条 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表明执法身份后,可以当场盘问、检查。
未穿着制式服装的人民警察在当场盘问、检查前,必须出示执法证件表明人民警察身份。
第八条 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当场盘问、检查后,不能排除其违法犯罪嫌疑,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警察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继续盘问:
(1)被害人、证人控告或者指认其有犯罪行为的;(2)有正在实施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行为嫌疑的;(3)有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嫌疑且身份不明的;(4)携带的物品可能是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的赃物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八十七条 安机关对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可以进行检查。检查时,人民警察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对确有必要立即进行检查的,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当场检查,但检查公民住所应当出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
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进行。
第八十八条 检查的情况应当制作检查笔录,由检查人、被检查人和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被检查人拒绝签名的,人民警察应当在笔录上注明。
(五)使用警械和武器。为制止严重违法犯罪活动的需要,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照规定可以对违法犯罪嫌疑人使用警械和武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第十条 遇有拒捕、**、越狱、抢夺枪支或者其他暴力行为的紧急情况,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使用武器。
第十一条 为制止严重违法犯罪活动的需要,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使用警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第七条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一)结伙斗殴、殴打他人、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二)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的;(三)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
(四)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置的警戒线的;(五)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六)袭击人民警察的;
(七)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的其他行为,需要当场制止的;(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
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当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第九条 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一)放火、决水、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
(二)劫持航空器、船舰、火车、机动车或者驾驶车、船等机动交通工具,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
(三)抢夺、抢劫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四)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犯罪或者以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相威胁实施犯罪的;
(五)破坏军事、通讯、交通、能源、防险等重要设施,足以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紧迫危险的;
(六)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
(七)国家规定的警卫、守卫、警戒的对象和目标受到暴力袭击、破坏或者有受到暴力袭击、破坏的紧迫危险的;
(八)结伙抢劫或者持械抢劫公私财物的;
(九)聚众械斗、**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用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的;(十)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十一)在押人犯、罪犯聚众骚乱、**、行凶或者脱逃的;(十二)劫夺在押人犯、罪犯的;
(十三)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或者其他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跑的;
(十四)犯罪分子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拒捕、逃跑的;(十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武器的其他情形。
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武器,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六)拘留。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或者威胁公共安全的人员,可以强行带离现场依法予以拘留或者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与年龄相关的法律规定】推荐阅读:
法律上规定女职工的退休年龄是多少07-20
行贿罪的相关法律规定07-13
产假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广东)07-05
事业单位退休年龄新规定08-01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相关法律规定06-28
与医院管理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11-03
第6讲:第二篇银行从业相关法律法规、第六章银行主要业务法律规定05-19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11-04
电信诈骗的相关法律11-12
测绘相关的法律法规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