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管理技术支撑

2024-10-13

网络管理技术支撑(精选12篇)

网络管理技术支撑 篇1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2-01

ISBN:9787115337511

所属分类:图书>电子与通信>通信

本书主要特点:第一, 注重完整性。所涉及的都是网络方向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 它们各自有非常多的专著。较全面地介绍了这些技术, 为有志于这些方向研究的学者提供了必备的知识与深入的途径。第二, 两条主线有机结合。既阐述宽带网络的组建、运行与测试的关键技术, 也阐述网络应用角度上信息的传播、监管与安全防护。第三, 融合实践经验。将本单位在网络方向的长期开发与研究的经验, 与对网络前沿技术的介绍, 有机结合。

《未来宽带网络的关键支撑技术》主要介绍未来宽带网络的关键支撑技术, 这些技术将从不同角度研究和解决宽带网络在泛在、高速与安全等方面的挑战。从层次上看, 这些支撑技术涵盖系统级、平台级与应用级的不同层次的需求;从视角上看, 也分别从开发者、管理者与用户等不同角度考察网络的支撑技术。全书的组织如下:第1章概述网络技术的历史与基本概念, 第2章介绍物联网的支撑技术, 第3章介绍云计算的支撑技术, 第4章讨论支持移动性的相关技术, 第5章介绍网络测试与测量的技术, 第6章讨论网络性能的优化技术, 第7、8章分别介绍网络态势感知与安全技术。

《未来宽带网络的关键支撑技术》可用于计算机、电子工程、通信、自动化与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与本科生教学, 也可供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网络管理技术支撑 篇2

“我们将在前三季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技术质量管理,为公司整体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发挥更大的作用。”10月14日,技术中心副主任孙晓玲向记者介绍了该部门的工作安排。在第四季度生产经营冲刺阶段,技术中心将继续以降低非计划品为突破口,促进技术质量管理上水平。

“四季度我们重点抓各项制度的落实,每周将深入生产线进行检查。”主管工艺技术管理工作的技术中心副主任陈兴伟介绍。随着公司技术质量工作的深入,质量点检、岗位作业指导书等制度已经建立起制度体系,但仍需不断深化落实。“我们希望标准化操作能够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项操作。”板材一所副所长徐杰说。

作为公司“加强技术管理提高产品实物质量”工作小组的成员之一,徐杰从7月份开始,每月初都要对上月非计划品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非计划品产生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在攻关工作组和生产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几个月来,公司非计划品量持续大幅降低,9月份,公司本部降至3350吨,三大子公司降至3221吨。而在技术中心内部开展的四季度劳动竞赛中,徐杰将降低热板非计划品量作为参赛课题,提出了每月递减10%~15%的攻关目标。“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是目标制定了就必须完成,敌人不打是永远不会倒的。”徐杰语气坚决。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降低非计划品,技术中心的技术人员需要盯紧现场。“晚上通宵盯生产现场是经常的事,我24小时开机,生产车间从主任到工人都有我的电话,产品有问题可以随时找到我。”板材一所高工乔治明负责汽车大梁钢,这便是他的工作状态。

今年8月份的工艺检修成功完成后,技术中心及时总结经验,推出《工艺检修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工艺检修机制,量化评价工艺检修效果,使工艺检修常态化、规范化。“以后公司开展的10小时以上的定修必须按管理办法进行,技术中心将全面参与,我们的技术人员要对检修情况全程跟踪。”钢轧技术室专家刘宏伟说。长材研究所高工李艳平主要负责棒材产品,9月6日到16日二钢轧厂棒材车间大修期间,她每天都在现场跟踪检修过程,中秋节也是在生产线上度过的。“盯现场是必须的!”她笑着说。

借道技术支撑系统 篇3

每个人都在热论金融危机的时候,发现金融危机真的已经在身边了,开始切切实实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和决策。乐观的人看到的是机会,悲观的人看到的是危机。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服务于企业的战略,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的。在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时候应该如何开展工作,在IT的投资上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策略?

悲观的人: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流动性资产的管理、成本的控制、业务模式的创新是所有企业都在关注的重点。从业务和管理的重点出发,信息化建设也应该向这些领域倾斜。

例如:流动性资产的管理:借助信息系统强化存货的管理,强化信用的控制、现金的周转和管理控制等。

成本的控制:借助信息系统节约行政人事费用,视频会议,互联网等降低沟通成本;加强预算控制和管理;借助E-learning,降低培训学习成本等,加强成本的计划、核算、控制等。

例如:业务模式的创新:借助互联网能够开展更多的基于互联网的B2B和B2C的业务。

在IT的投资方面,投资的重点应向短期见效项目倾斜,控制长期才能见效的项目。投资方面应加大应用软件的投资,缩减基础设施的投资。

乐观的人:

乐观的人认为机会很多,是企业发展的大好时机。他们应该加大IT对业务模式创新方面的投资,通过业务模式的创新实现积极进取的企业战略。

对于希望能够实现低价并购进行外延式扩张的企业来讲,更应该加大对一体化的能够实现良好的多组织控制+运营型的IT架构的方面进行投资,以满足企业规模扩张的管控能力。

乐观的人同时也认为在业务强度下降的时候,也是企业有时间停下来练内功的时候,这个时节从管理优化的角度,更应该加大IT方面的投入。

网络管理技术支撑 篇4

1 交互业务系统的流量分析与网络设计

1.1 单业务的流量分析与网络设计

Eralng模型是用于电路交换网络流量分析,当前在各种网络与业务的流量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06年,LSenihilkumarl等人实现了对后续网络流量与宽带资源需求的预测,Eralng B模型开始在IP网络流量分析中得到了运用。HFC网络中拥有着数量非常大的用户群,基于业务请求的交互式视频业务中可以利用指数分布来描述用户的到达与用户的离开。因此,HFC网络中的QAMRF能够将电话网络中的链路资源进行代替,从而实现了Eralng B模型能够对HFC交互视频业务中的流量分析进行描述,对交互视频业务中需要的宽带数目进行实际计算。

1.2 多业务的流量分析与网络设计

HFC网络多业务需要对网络宽带进行共享,这种情况之下多业务数据流会汇聚在网络边缘,适用于单业务的Eralng B模型已经不能够在多业务共享宽带中适用了。多业务对有限的链路宽带形成竞争的问题已经在ARM网络、无线网络中得到了研究。本文中采用多维状态空间对HFC网络交互视频多业务中汇聚在网络边缘的网络流量进行了描述。多维空间的计算比较复杂,需要转化为一维状态空间,利用Kaufman一Roberts递归算法进行网络设计。

2 基于业务请求的动态宽带管理

边缘资料管理器ERM能够实现QAM在多业务之间的动态共享。ERM对节点组的全部宽带进行管理,实现宽带空间与物理频谱在多业务间的合理划分与分配,使所有的交互业务都能够对物理宽带实现实时的分配与实时的回收。

ERM实现了HFC中多业务对网络频点宽带的共享。不同的业务对网络运行的重要性也不相同,所以宽带共享的控制策略也不同,如果只有一个控制策略会导致核心业务宽带被其他也抢占。

3 单播与组播结合的统一宽带分配模型

实现宽带的有效使用能够使多业务实现有效部署。单播指的是一个用户点播占用一路单独宽带,优点是对VCR的控制与个性化,缺点是降低了宽带的利用率,增加了宽带的压力;组播指的是多个用户点播共享一路宽带,优点是降低宽带压力,提高宽带使用率,缺点是降低了用户的VCR控制能力。

单播与组播结合的统一宽带分配模型,在高峰期是使用组播技术,为更多的用户提供点播服务;在点播量比较小的时候使用单播技术,实现客户的交互式的服务。在单播与组播结合的统一宽带分配模型中,决定单播还是组播的参数为点播频道的流行度、点播强度等。

4 交互业务终端的寻址与实现技术

4.1 交互业务终端的寻址

在交互业务中要求终端与服务器都必须是可以寻址的。基于定向流的终端自发现寻址技术能够实现交互终端的有效寻址。HFC网络中时树形的网络拓扑结构,任何一个光节点都可以是服务区。将光节点作为基本单元通过节点组的概念来对会话资源管理系统周期性的发送含有节点组标志的探测包。在探测中将服务端的地址加入到其中既能够时间对服务端的定位;通过终端将自身标识与探测包标识反馈给服务端能够实现对终端所在服务区的定位。

4.2 交互业务节目流时间戳的下发

用户会在交互业务中进行快进、快退、跳转等时移操作,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当前节目流与实时时间不一致,所以终端需要对这两种时间值都进行维护。有线电视网络中的DVBTDT (TimeDateTable)或TOT(TimeoffsetTable)表,互联网中的

NTP (Netwo Time Protocol),流媒体中的RTP (Real TimeTansport Protoeol)等时间信息下发方式都不适合在交互式业务中使用。HFC网络的节目流时间下发方式采用的是基于MPEG2私有表结构的下发方式。通过将节目流时间信息与节目的绑定使节目时间信息与节目数据终端接收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消除。

5 总结

近年来,国内外对HFC网络交互业务支撑业务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HFC网络交互业务支撑业务的研究已经成为了提高HFC网络竞争的重要途径,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向坤,赵鸿志,曹江辉,于志华,等.基于HFC+IP网络交互电视架构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46-53.

[2]罗亚,王劲林,邓浩江,胡冰,等.HFC接入网交互视频多业务的网络设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2,(6):34-37,75.

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技术协议 篇5

甲方: 乙方:

一、主要技术参数:

1、型号:ZF5800/17.5/28支撑掩护式放顶煤液压支架;

2、数量:15架;

3、适应工作面倾角:≤45°;

4、支架高度

1750~2800mm

工作阻力

5800KN

中心距

1500mm

立柱形式

单伸缩

5、配套设备:采煤机

MG200/500-QWD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刮板机

SGZ730/2×200

转载机

SZZ730/110

二、主要技术要求:

1、支架管路位置布置合理,移架时不得损坏;

2、必须配套可靠的防倒、防滑系统;

3、适应软煤、软顶、软底工作面的要求;

4、底座采用全开档式,推移杆反装;

5、各铰接销轴采用挡板式安装;

6、支架操作方式:邻架操作;

7、各螺纹接头孔的直径适当增大,不易损坏螺纹接头;

8、顶梁宽度应适应机头底板过渡圆弧的变化;

9、必须配备可靠的防倒、防滑系统,支架设置抬底座装置;

10、为适应大倾角工作面的要求,尽量减小四连杆轴孔配合间隙,并提高其刚性,以防变形;

11、设计中要求提高掩护梁、顶梁、尾梁、侧护板侧向抗压能力,并提高其刚性,以防变形;高强度板占75%以上。

12、侧护板为双向可活动式,一侧固定,一侧放活,掩护梁侧护板压顶梁侧护板,分别用两片阀控制;

13、支架出厂时,面向煤壁右侧为活动侧护板,底座上底调杆设置与侧护板的活动侧在同一侧;

14、液压胶管全部采用沈阳橡胶四厂生产的产品;

15、支架图纸设计完成后,先由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审定,然后再进行生产。

三、其他要求:

1、提供说明书及图纸4套,且详细注明所有配件(包括密封件)的规格、型号(图号)、材质、重量、生产厂家及单价;

2、所供液压支架必须有煤矿安全标志准用证、产品合格证。随机技术资料、图纸各五份;

3、在整机安装、调试期间,厂家派服务人员到我单位安装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解决与产品相关的所有技术问题,完成调试,并经双方验收人员验收合格;

4、在签订技术协议15天内,乙方必须向甲方提供:设备安装总图、所有配套图、资料、设备说明书及配件明细等;

5、质保期一年,如出现质量问题,供货方需免费更换;

6、到货时间:20**年9月30日;

7、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 代表签字:

****年**月**日

乙方:

代表签字

强化技术支撑建设智慧泉城 篇6

一、信息基础设施完善

济南市是“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基本构建起以光纤通信为主,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微波通信为辅的城市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646G,速率20M以上光纤覆盖市区和县城驻地90%以上楼宇,速率2M以上宽带网络覆盖全部行政村,2G、3G无线网络已覆盖全市。全市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为137%,互联网宽带用户普及率为48%,有线电视用户入户率为95%。通信网路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方向发展,网络规模、技术层次和服务手段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全网综合通信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已经建成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济南中心的建设成功,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继美国、日本后第三个能够采用自主处理器构建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国家,完美实现了国家大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目标。济南中心的神威蓝光超级计算机系统峰值速度达到每秒1100万亿次浮点运算,约相当于20万台PC机的计算总能力。济南中心有效外存容量超过2PB,并可线性扩展。济南中心大规模的计算资源、海量的存储资源以及快速的网络支持,为智慧城市中求解复杂问题和开展海量信息处理提供高计算能力使能技术。已经在海洋科学、气候气象、药物筛选、金融分析、信息安全、工业设计、动漫渲染等领域提供计算和技术支持服务。

建成了辐射全省的智慧城市云计算数据承载与运算平台。该平台由超过5000台高性能服务器组成,总带宽达到300G,可完成超过300万人同时在线访问与数据交互,可为智慧城市各类应用提供稳定的承载平台,存储空间可随时扩容,从而保障智慧城市数据的安全存储。以无线传感网、射频识别、信息技术应用等为基础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快速推进,建成了一批智能电网、智能社区等方面的智慧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关键技术支撑引领

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主要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海量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技术等。济南市在三种关键技术研发上具有很大优势,已经成功研发了大量科研成果,相当数量的科技成果已经产业化。

济南市浪潮集团于2010年发布了云计算战略“云海In-Cloud ”,成为国内首家发布完整云计算战略的企业。浪潮集团着力国内“行业云”应用,依靠自主创新,重点发展云基础装备、云操作系统和面向行业的云应用系统。目前,浪潮已成为我国在云计算领域,唯一一家可以提供自主、软硬一体化的云技术、云装备、云计算操作系统、云安全产品方案的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拥有云计算专利150项,云标准6项,数量均居国内行业首位。

济南市中创软件创新性地将云计算技术引入中间件领域,中间件云件InforSuite Cloudware提供全面的云计算建设方案,针对云计算的不同服务模式,提供了从基础设施资源服务、平台资源服务到云平台安全服务全方位的工具支撑。

济南市相关产学研单位在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层架构上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代身份证阅读(验证)机具、RFID纸标签、银行芯片卡、物联网中间件等技术居国内前列。2012年,国内首批物联网研发示范基地中商德铨物联网研发基地落户济南,该基地总建筑面积约7.6万平方米,主要包括物联网技术相关的试验与检测中心、数据处理中心、RFID研发中心、物联网行业应用研发中心。海量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是支撑城市智慧化的关键技术。浪潮集团在国内首创8控系统体系架构,成功实现了国产海量存储系统零的突破,使我国成为继美、日之后世界第三个掌握高端存储核心关键技术的国家。

三、智慧产业发展迅猛

一直以来,济南市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推动高端智慧产业创新发展。强化基地和园区建设,打造企业集聚、要素完善、协作紧密、创新能力突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整合政、产、学、研、用、资、介等各种创新资源,通过挖掘一个,培育一个,成熟一个,示范一个,构建和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等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最终形成在省内、国内技术领先、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济南市坚持以用兴业、产研结合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物联网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市物联网企业发展到300多家,成为山东省最大的物联网产业聚集区。在物联网的传感层、网络层、应用层三大层面具备了一定发展优势,基本形成从关键控制芯片设计、研发,到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制造,再到物联网系统集成以及相关运营服务的产业链体系。从传感层面看,我市拥有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国家火炬计划电子标签特色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济南产业化基地,具备了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的设计和规模化生产能力。从网络层面看,我市基本构建起以光纤通信为主,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微波通信为辅的城市信息高速公路,2G、3G无线网络已覆盖全市。从应用层面看,高性能服务器、大容量存储器、信息安全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嵌入式软件在信息家电、通信设备、自动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党政机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广泛应用,两化融合水平居于全国前列。2011年,物联网产业产值达到200多亿元。

智能制造产业以二机床、铸锻所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以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推广应用华天软件国产三维CAD/CAM软件为切入点,大力提升济南市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温总理在视察华天软件时,对我市制造业高端智能化创新发展表示肯定和赞许,他总结说:“由制造到创造,软件是个桥梁。”2011年,智能制造产业产值达到300多亿元。

济南智能电网输配电装备产业走在了国内前列,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产业链齐备、国内比较优势明显的产业体系,形成了以智能电网变电、配电装备为主、发电、输电、用电装备为辅的产业链。智能电网输配电装备产业已经被山东省列为重点打造的千亿元产业集群之一,并成为济南市的优势产业与支柱产业。截至2011年济南高新区智能电网输配电装备产业集群是从事电力电子、电力软件、电力设备研究、开发、生产和服务的企业达到122家,规模以上企业26家,产值过亿元企业16家,从业员工2.2万人,2011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

四、强化科技支撑

网络管理技术支撑 篇7

关键词:智慧城市,信息网络,建设要点

智慧城市是现今兴起的较为流行的城市建设新方式, 其以现今不断创新发展的信息化发展速度为依托所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与运行新模式。在现今的智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各国都在依托自身特点对智慧城市的建设理论及建设进行不断地探索, 并为城市中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使得城市的发展与运行更为低碳环保, 并逐渐为人们所接收认可。总体来说, 我国的智慧城市的建设仍然处于探索初级阶段, 不论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理论还是在建设运行方式上都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需要我们加强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理论的研究以便使得我们的城市更为智能。

1. 智慧城市的理念

智慧城市是顺应现今城市发展的需要所兴起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 城市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环境、拥堵、交通以及医疗等方面的问题, 转变城市发展模式使得我们的城市更智慧是城市不断发展的需求。智慧城市依托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通过将物联网、云计算以及社交网络等新型平台与技术进行综合构建完成对于城市发展运行中各种事务的管理与协调。智慧城市这一理念最早是由IBM在2008年提出的, 这一理念一经提出就大受欢迎并逐渐渗透到世界各国的城市建设发展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城市人口的增多, 做好城市的管理使得我们的城市更智能是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智慧城市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之上的, 其使得我们的城市更“智慧”, 其中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是:

(1) 智慧城市依托于物联网与云计算这两大技术核心, 并辅以智能感应器, 从而对城市运行中的各项信息进行动态地捕捉与分析汇总, 在对城市运行中的各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基础上选择最优化的调整, 从而使得我们的城市运行更为高效, 为城市的管理与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 通过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 将会使得智慧城市中的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便捷, 通过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构建起一个强大的基础性的服务平台, 民众可以通过这一基础性的服务平台等方便快捷的对城市中的各项事务进行办理。例如:民众可以通过“一卡通”的方式完成对于医保、社保、工资以及购物等各项事务进行办理。减少了传统模式下各项事务分开办理所带来的困难, 为市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3) 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城市的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实现城镇发展的可持续化发展, 城市发展运行更为高效。

2. 做好智慧城市的建设所需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城市人口的增多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原动力。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关键是要做好城市的数字化建设, 在这一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城市中的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物联网、与计算等各项数字技术的建设对城市进行数字信息全覆盖。同时将事关民众便利的社保、医保、公共交通体系等与民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通过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管理。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等将城市运行中的各项信息进行采集、归纳与处理并通过联网化为城市的运行提供更为精确的信息服务, 从而为民众提供更为智能化的服务。

为建设智慧城市需要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与安防技术相结合来共同做好智慧城市的建设。其中, 互联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基础, 由于智慧城市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传输, 只有做好互联网的建设才能够为信息数据的传输提供相应的数据服务。我国由于城市建设、发展的速度相对较慢, 在城市互联网的建设速度方面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 做好智慧城市的建设首先就需要做好互联网的建设提高网速。智慧城市的建设还需要物联网来进行技术支撑, 物联网将各传感器所收集到的数据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等进行数据的传输与信息的交换, 以便更好地对城市运行进行管理。比如说, 在城市的运行过程中, 物联网通过RFID技术、红外线技术、GPS以及二维码扫描等的技术可以方便地对人、物的信息进行采集和与设备的联系等, 而这些都需要完善、高效的互联网进行技术支撑。同时, 在智慧城市的运行中使用云技术可以方便地对数据进行交换与存储, 用以实现对各项信息数据的调用、查阅等。

3. 智慧城市建设要点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做好的是智慧城市的服务中心与管理中心的建设, 在这一建设过程中, 通过加强对于互联网、综合数据库、云计算服务平台、云存储平台等进行建设, 从而在智慧城市中形成一套完善的政府信息服务平台。在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 着重要做好对于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互联网以及成为了制约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瓶颈之一。在互联网等的建设过程中, 要加强对于网络、数据传输中心等的建设, 提高网速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等。完成了对于网络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后将会极大地加快各项信息的传输速度, 方便及时地对各项工作进行处理。智慧城市的管理中心主要是为了城市管理服务所建立的, 通过构建一个强大、完善的信息平台形成一个完善的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

完成了对于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后还需要在智慧城市的运行中形成一系列的智慧城市智慧业务的产业链。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需要信息技术为其提供强力的支撑, 同时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将会带动相关智慧产业中的设备、技术以及软硬件等产业的发展。互联网产业是现今发展最为迅猛的产业,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应当加强互联网公司的建设速度, 通过各大电信运营商为民众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此外, 智慧城市的建设还需要信息技术的硬件支持, 这些硬件涉及到物联网设备、扫描设备、光纤、电缆以及屏显设备等。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网络是基础、硬件是骨干而软件则是灵魂, 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各项设备的使用离不开软件的应用与支持, 在物联网中所使用的如二维码扫描、云计算、RFID技术等都需要软件来支撑, 只有加快软件的研究与应用步伐, 为智慧城市提供运行速度快、功能更全、更为智能的软件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应用并使得智慧城市更为“智能”。此外, 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将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与为民众提供智慧化服务相结合起来, 城市发展运行涉及面众多, 其中, 衣食住行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 在智慧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方面, 通过做好信息技术、数据感应与传输技术的应用并通过云计算平台形成对于物联网采集到数据的实时分析与处理, 做好城市交通的调度, 从而使得城市中的交通更为便利。此外, 在智慧城市的管理中通过对车辆的流量、污染量以及各项信息等进行收集汇总能够对城市的交通状况有着详实地评估与描述, 为后续道路的改扩建等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

光纤网络是信息网络建设的基础, 通过构建城市光纤网络, 使得各部的信息交流更为通畅。智慧城市是建立在信息网络之上的, 做好光纤网络的建设就是搭建好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骨架, 通过加快城市的光纤网络的建设能够有效地提高网络通信的网速, 做好光纤网络的建设将会使得城市运行更高效、环保。

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会使得政府的管理工作更为“智慧”, 政府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对现今的政务工作进行整合以使得民众能够对政府的服务信息等实现更为方便、快捷的获取, 从而使得民众能够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完成各项所需业务的办理, 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中国联通作为我国主要的电信运营商之一, 在智慧城市网络通信的建设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尤其是近些年来, 中国联通通过技术升级等方式使得网络通信的速度与可靠性大幅提升, 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结语

智慧城市是今后一段时间建设的重点, 应当加快网络等公共信息服务的建设为智慧城市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 确保智慧城市顺利建设。

参考文献

[1]邬贺铨.信息化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网络技术和智慧城市[J].信息化建设, 2010 (6) :12-13.

[2]黄书强, 王高才, 单志广, 等.智慧城市中无线网络节点部署优化方案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4, 51 (2) :278-289.

网络管理技术支撑 篇8

一、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外语教学的开展应建立在学生如何学习的规律基础上。学习的目标不是为了掌握语言知识, 而是看人们是否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用语言来完成各种任务, 更重要的是, 是否掌握了终身学习所必需的方法技巧, 即学习策略。达到自我管理学习, 也就是学习自主。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传授必要的知识是重要的, 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很强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健全的人格。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对象, 即非英语专业的大学本科及专科学生具有人数众多、基础不一、兴趣多样等特点。而国内教师要在学校统一的教学大纲下实施教学工作, 授课班级人数众多, 授课任务繁重。高等学校持续扩招, 大学英语教师不足的矛盾日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 传统的教授方法和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新英语教学的需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 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 应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利用网络计算技术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必然的趋势。它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丰富的和共享的网络化学习资源;第二, 突破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第三, 更能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使真正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二、基于网络计算机支撑下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问题

网络已经与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网络教育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为许多求学者创造了学习机会。然而这种基于网络计算机支撑下的自主学习在带给我们其独有的优越性的同时, 也有一些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网络学习中的师生、生生分离导致教师角色淡化和教学管理弱化;有些学生由自学变成了少学, 甚至于不学。目前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更习惯于依赖教师, 学习主动性较差, 不能完全自觉、高效地利用校内计算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二是由于网上信息大, 信息良莠不分, 信息组织的无序性、随机性, 导致学习者“信息迷航”和“信息超载”。教师预先设想或要求的英语知识结构的建设和学习效果有时并不理想比如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往往变成了自助式学习。他们有的尽情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如英语电影或英美文学名著选读等;有的则过多地强调自己的薄弱环节, 把绝大部分自主学习的时间都用来加强学习中某一项技能。三是缺乏获得自主学习信息资源的有效路径。学生缺少拥有获得与课程相关的一系列涉及语言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的音像和印刷资料, 在线学习资料, 以及获得这些资料的途径的讲解和培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正确科学地使用资源。

三、对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英语自主学习质量实施监控

1. 结合网络自主学习管理系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控

网络下英语教育中教师的四重角色为:教学内容的过滤者和再组织者;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和合作者以及网络学习的监督者和网络学习效果的检测者。教师监控是保证学生自主学习质量的关键环节。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不少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干预得较少、监控不够频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学班级人数普遍过多、高校师资力量有限导致。要克服上述困难, 应当采用科学的网络自主学习管理系统, 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

网络自主学习管理系统可详尽地记录下学生学习过程的点点滴滴, 教师可以得到学生每一次上机学习的详细记录, 如登录时间、学习时长、听力成绩、口语成绩、学习单元等等。系统可根据学生所学单元的难易程度对学习成绩乘以相应权重, 以得到相对客观的学生成绩和班级排名。该学习管理系统还可以对学生历史成绩进行分析记录, 教师可以查询到每个学生的成绩历史发展曲线, 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在线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一对一”教学。

2. 自主学习信息资源的控制

根据二语习得理论, 语言学习者需接受足够的语言输入, 才可习得语言。语言输入的三个必备条件是:第一, 语言输入必须是能够理解的;第二, 语言输入必须是大量的第三语言输入应该是有趣的、关联的。学习者接触到的信息的数量、质量、信息的构建都是有一定要求的。在计算机网络支撑下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 一方面学习者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即能够辨别信息真伪优劣, 做出恰当的选择, 正确评价信息;能针对问题, 选择、重组、运用信息, 并利用信息做出新的假设和预测。但作为教师, 还要加强对学习者自主学习信息资源的控制。

自主学习中的信息资源控制既包括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信息内容的控制, 也涵盖了自主学习建构及实施过程中信息资源的控制。教师关注学生吸取信息的流量和走向,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状况及时调整他们自主学习的内容、难度、结构及时间。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信息资源控制的程度, 保证教师教学目的和学生自我学习目标的设计的吻合或同步, 让学生既能享受自由选择带来的主动学习的乐趣, 又能得到全面、合理、实用的英语技能和知识。

教师对在自主学习模式下对所传播信息的质量、数量和结构的及时调整, 对于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后是否达到了教师预先设想或要求的英语知识结构的建设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关系。也是教师实施学习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

3. 健全反馈机制

在网络环境中, 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反馈至关重要。这种反馈可以是显见的, 也可以是隐蔽的。如在软硬件支撑的教学平台上及时提供辅导、答疑、讨论和作业评比等动态教学资源和信息外, 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要在课堂时间给与有效及时的辅导, 组织学生讨论等。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增加教师角色对网络自主学习的参与度。要求教师从目标的确定、路径的选择到减少学生困惑、如何获取相应的学习资源、搜索引擎的选择等对学生提供帮助。甚至可以开展一些培训。

只有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学习情况, 有途径解决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难题, 才能激发自主学习动机, 激励学习兴趣, 调整学习策略。通过反馈, 加强在线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管理, 提高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效果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信心

参考文献

[1]蒋成凤, 魏志慧, 师书恩.网络学习障碍分析与研究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 2003 (6) .

[2]申继亮, 辛涛.关于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与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6 (7) .

[3]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res and Implication[M].London, 1985.

网络管理技术支撑 篇9

1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技术支撑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 住户对于保障性住房的需求日益增多, 如何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实现优质化的技术支持, 逐渐成为我国有关部门需要重视的问题[1]。

第一, 保障性住房建设首先需要满足低碳环保的技术要求, 以此满足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 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诸多便利条件, 使保障性住房能够更好地在我国进行推广和普及。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过程中应采用工厂化生产预制构件, 利用高强钢筋与高强混凝土, 有效提高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减少保障性住房的梁板截面积, 在减轻房屋重量的同时, 减少钢材与水泥的消耗, 达到环境保护的相应指标。其次,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过程中, 施工单位更应对施工周边环境进行保护, 降低建筑施工的噪音污染, 避免周围住户的生活受到打扰。

第二, 保障性住房在建设过程中具有质量稳定的特点, 其梁、板、柱等建筑结构都在在生产车间内预制的, 经过标准化的蒸汽养护与处理, 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 更为材料增加了极大的抗裂性能, 使保障性住房具有较好的抗震性与整体性, 经过专业人员的装修与美化后, 可以实现外观光洁、无需粉刷的特点[2]。

第三, 保障性住房具有建造效率高的特点, 在工业化生产的实际建设过程中, 保障性住房的主体部分都已通过专业化的设备进行制作, 按照一定的制作标准, 在现场装配的情况下实现高效化、快速化的加工与安装, 往往只需要在关节点上实施连接与浇筑, 就可实现保障性住房建设[3]。受保障性住房建设批量化的影响, 在保障性住房的实际建设中, 可以采用标准化的生产模式, 使施工速度明显加快,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突破气候的限制, 使建设工程不受环境与气候因素的影响。

2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管理思路

保障性住房的管理思路是维持保障性住房长治久安的重要内容, 是我国公共管理职能的具体表现。政府是我国管理的主体单位, 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实际建设效果, 对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首先, 实行动态化管理。根据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问题与工程建设质量问题, 在进行相应的优化与创新过程中, 有关部门应通过实行动态管理的方式, 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的相关制度, 为我国今后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机制[4]。在我国广州、上海、重庆等地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 政府单位与工程管理机构都相应派遣了管理与服务人员, 切实有效的对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进行管理与约束, 以我国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为依据,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开展住房小区管理模式, 以动态化的管理方式提高了住房保障的效益, 在工程建设的源头切实保障了住房的质量安全, 避免住房安全问题的发生, 为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了优质化的创新型管理思路。

其次, 健全退出体制。健全退出体制指的是政府工作人员在实践工作中, 对不再符合保障性住房分配条件的对象所施行的退出管理流程[5]。首先, 工作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应采取封闭式的运作模式, 确保保障性住房在流转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根据退出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操作办法。同时, 还需要密切监管保障对象的经济收入、家庭成员与现阶段居住条件, 通过定期的检查与监督, 了解保障对象的是否存在住房出售、出借、变更等行为, 确保保障对象在领取住房补贴后是否全面用于解决住房困难问题, 严格监督保障对象在此期间的行动安排[6]。最后, 监管部门应规范退出管理工作中的相关措施, 对保障对象存在不法行为的应给予违规处罚手段, 对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对象及时予以退出管理, 综合运用司法、经济与行政手段, 确保保障性住房在运转过程中被需要住房的对象所接收, 保障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合法权益。

最后, 保障性住房的运营管理。保障性住房的运营管理具体指的是, 我国保障性住房监管部门对保障性住房在运转期间所进行的监管工作, 包括保障性住房的使用情况、维护管理与物业服务管理。对保障性住房合同与签订关系进行明确的约束与监督, 确保保障对象的正规性, 利用管理部门自身的权利与执法手段, 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的监督执行工作。在物业管理过程中, 有关部门应通过招标竞选的方式, 选择服务质量最佳的企业进行保障性住房维护与管理, 有效降低保障性住房的维护管理成本, 提高保障性住房的物业服务水平, 使保障性住房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中运行有序。在资金管理阶段, 保障性住房监管部门更应积极做好租金回收与配套物业的经营, 帮助保障性住房实现最优的发展与运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我国今后仍需大力发展的重点工程,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将帮助我国城市化建设走上更加良好、更优质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进出.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技术问题[J].信息技术教育, 2013, 12 (9) :23-24.

[2]杨剑锋.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西北科技大学院报, 2012, 23 (7) :23-25.

[3]贾衍邦.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有效技术支撑[J].建筑, 2010, 57 (15) :1.

[4]王韧.浅谈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思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21 (34) :159-161.

[5]许五军, 黄仪荣.保障性住房规划编制体系及建设管理机制[J].规划师, 2014, 30 (12) :20-24.

网络管理技术支撑 篇10

1.1 现代服务业特征及其分类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 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更突出了高科技知识和技术密集的特点。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 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 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产生发展, 现代服务业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 创造需求, 引导消费, 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现代服务业可以按如下的方法进行分类:一是基础服务, 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二是生产和市场服务, 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三是个人消费服务, 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四是公共服务, 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 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 它具有“二新三高”的特点, 新服务领域是指适应现代城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 突破了消费性服务业的领域, 形成了新的生产性服务业、智力 (知识) 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新服务模式是指现代服务业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新的服务业态;高文化品位、高技术含量和高增值服务, 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 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

1.2 现代信息技术范畴

从一般意义上讲, 信息网络技术包括计算能力技术、微电子技术、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等。服务业信息化就技术角度而言, 主要指以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为核心, 包括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广播电视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等在内的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群, 这些高新技术群的迅速发展, 为行业应用和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表现在:光传输技术、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在推进网络技术的变革, 使得未来的网络走向高速、宽带、移动和无线的连接, 拥有下一代互联网和超3G的下一代无线通信网, 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宽带通信网三网融合, 将为实现互联互通的无缝服务网络奠定基础。数字内容产业的开发和利用, 推动了海量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与突破。电子商务中技术标准的逐步成熟, 进一步促进了数据交换和共享, 提高了系统的互操作性。卫星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无线通信技术, 可以实现对于货物的全程跟踪。射频标签 (RFID) 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在物流管理、物品管理、销售模式、用户消费群体和特性的分析方面, 引起了物流、商贸业的革命性变革。

2 现代服务业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天然联系

现代服务业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具有天然的联系, 所以, 对于现代服务业概念的理解需要考虑两个纬度: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和工业化发展水平。根据这个纬度划分段的不同, 现代服务业可以分为与生俱来型、高度依赖型、中度依赖型、低度依赖型4种类型 (见图1) 。

与传统服务业不同, 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内涵主要落在“信息化”和“知识密集型”这两个重要概念上。在这两者之中,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的“信息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助推力又更为强劲。信息化与服务业之间的天然联系, 决定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 而信息网络技术作为服务业发展的加速器, 也必将引领现代服务业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

从以上演进路径可以看出, 现代服务业概念具有动态性特点。现代服务业对技术应用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其发展业态、业务模式、竞争要素对信息技术的依赖也是不断深化的过程, 不同国家、不同产业、不同阶段, 服务业对技术的依赖是不同的。另外, 现代服务业与信息化和网络化日益结合。现代服务产业借助信息技术, 构建服务主体和需求主体的有机网络, 形成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并通过信息化管理, 提高运作效率。

3 现代信息技术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作用

3.1 现代服务业建立在信息与网络基础设施上

现代服务业之所以“现代”, 是因其服务的生产、销售、管理、创新等活动主要建立在信息基础设施之上, 其服务是建立在对信息基础设施的高度依赖基础上的。服务业对信息基础设施的依赖主要体现在网络基础设施、服务生产工具和自动化服务设施3个方面。网络基础设施主要是指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等各种基础网络, 以及企业、机构内部的专业网络;服务生产工具是指为提供服务而必须使用的各种智能设备, 如各个行业都要用到的计算机、服务器, 以及与行业有关的专用智能设备, 如物流行业的自动分拣设备、医疗用的电子诊断仪器、教育用的多媒体教室;自动化服务设施主要是指实现对外自助服务所需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工具, 如金融机构的ATM机、POS机、自动取款机及商业的自动售货机等。不同的服务业其本身对于网络基础设施、服务生产工具和自动化服务设施的依赖也是不同的, 但其发展的趋势是对信息技术设备的依赖不断增强 (见表1) 。

正因为服务部门是信息设备投资最为密集的部门, 所以, 服务业是三大产业中信息技术投资最重要的领域。

3.2 信息技术和知识融入到服务的各个环节

现代服务业对技术的依赖性还可以从基本活动和内部管理对技术的依赖程度, 即现代服务业生产运营流程各环节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来考察。根据现代服务业的生产运营流程来看, 通常可以分为服务创新、服务生产、服务销售和内部管理等多个环节。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信息技术和专业知识融入到服务的各个环节。如在服务创新领域, 95%的金融创新是基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催生电子商务的同时, 也正在创新连锁商业新模式;在服务生产领域, 金融业的在线证券交易、支付交易已离不开信息技术, 物流业的业务过程监控、在线拼合供求、运输网络优化已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 基于电子医疗设备的检测、诊断、治疗是医疗服务的基本要求;在服务销售环节, 金融领域呼叫中心、网络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成为服务销售基本途径, 在商业连锁领域, 电子订货系统 (EOS) 、电子数据交换 (EDI) 等成为企业间服务的基本模式;在内部管理领域, 几乎所有企业的管理都是建立在信息系统之上的, 金融业的实时识别、度量和控制风险, 物流业的分布式物流业务协同管理、物流监控网络和安全监管, 医疗领域的HIS系统、医学影像系统 (PACS) 等都依赖于信息管理技术和网络。

3.3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提升了服务业现代化水准

首先, 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革命浪潮成为服务业成长的主导因素。高新技术的加速发展, 一方面使现代服务业新行业不断涌现, 另一方面使高新技术向传统服务业不断渗透, 被广泛用于改造传统产业。

其次,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在世界服务业中的应用不断取得重大突破。随着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全面深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不仅加速了传统服务业升级和创造出大批新兴服务业, 还大大加快了服务业活动脱离原来的生产活动而成为独立的产业部分和环节, 同时也向制造业全面渗透, 产业之间的融合水平也日益提高。

从根本上说, 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改变了服务业的传统特性, 使服务业日益成为知识、技术密集的行业, 同时, 提高了与信息相关的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 提高了服务质量, 降低了服务价格和交易成本, 通过网络效应实现了收益递增, 信息技术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 催生了一批新兴服务业的产业形态。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球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催生了一批新兴服务领域, 推动IT服务业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领域, 同时还推动了一些传统服务实现服务模式转变和产业升级, 出现了新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产品。

4 结束语

智慧城市:概念、支撑技术与应用 篇11

从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信息高速公路”,标志着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开始,到2008年IBM提出了“智慧城市”新理念,标志着城市信息化开始迈向“智慧城市”建设新阶段。智慧城市的发展和早期的信息基础设施及“数字城市”的建设一脉相承,但更要注重信息资源的整合集成,强调城市管理的协调统筹,是信息化城市和数字城市建设的更高级阶段。

1.智慧城市的支撑技术

按照以上定义,智慧城市的支撑技术有三个:

一、数字城市相关技术,包括天、空、地一体化的空间信息快速获取技术(当前天、空、地对地观测的在轨卫星,美国有160多颗,中国有60颗,预计2020年中国将有120-140颗;无人机、飞艇、气球等日益增多;地面传感器在本世纪将达到上百万个)、海量空间数据调度与管理技术(见图1、图2)、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见图3)、空间信息分析与挖掘技术、网络服务技术。

二、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互联互通。物联网技术除了要做传感网以外,还要造能联网的机器,比如能联网的汽车、机器、电器等。这就是新的技术,能增加全球GDP产值的技术。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到2017年,全世界将有七万亿个无线传感网,而到那时世界人口是70亿,无线传感网人均获得率为10个/人。

三、云计算技术,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参与的计算模式,其计算资源(包括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交互能力等)是动态、可伸缩、被虚拟化的,而且以服务的方式提供。云计算支撑信息服务。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云计算中心通过软件的重用和柔性重组,进行服务流程的优化与重构,提高利用率。云计算促进了软件开发商之间的资源聚合、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形成面向服务的计算,为智慧城市时代的机器增加了可以思考的大脑。

2.智慧城市的特性

智慧城市建立在数字城市的基础框架上。智慧城市需要依托数字城市建立起来的地理坐标和城市中的各种信息(自然、人文、社会等)的内在有机联系和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实时传感、控制以及分析处理的功能。

智慧城市包含物联网和云计算。智慧城市不等于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包含无线传感网和云计算,其中包括智能传感网、云计算智能处理、智能控制网、智能安全网。

智慧城市面向应用和服务。采集数据并交由云计算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获得详尽而准确的数据和决策信息,并将其实时推送给需要这些信息的用户。它不是以计算机为中心,也不是以网络为中心,而是以用户的服务为中心。

智慧城市与现实城市融为一体。智慧城市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世界,也不是简单的电子世界,而是电子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有序集成。随着传感器和控制器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将与电子世界的纽带直接融入到现实城市的基础设施中,自动地控制相应城市基础设施,自动监控城市的空气质量,交通状况等。

智慧城市能实现自主组网和自维护。网络应具备维护动态路由的功能,保证整个网络不会因为某些节点出现故障而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3.智慧城市时代的空间基础设施

3.1位置云

位置云就是将手机接收到的导航卫星信号与其他定位相关的传感器信息传输到云计算中心,通过实时解算,实现室内外高精度的手机连续位置定位(分米级精度)。地理国情监测员、灾情报告员、森林调查员、地质勘测队员、土地调查员、城管员、公安交警人员等国家公务员和广大手机用户,都是数据的收集者,都能利用云计算,把导航信号传到数据中心,再通过实时解算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再传回。当我们都把手机作为传感器,我们就拥有13亿传感器,所产生的数据价值足够形成一个规模产业,一个资源池(见图4)。

3.2遥感云

遥感云是将海量遥感数据,复杂的遥感处理与分析方法放在远程的云计算平台中,利用云计算平台弹性的计算能力,用户无需搭建专用环境,只需要选择数据和算法后即可获取最终结果(见图5)。

3.3视频与GIS集成

武汉市的“智慧之眼”,将武汉市25万多个视频传感器与GIS平台进行融合,在监控中心就可以在地图上选择重点街道进行视频巡逻,同时视频传感器捕捉到的视频信息实时更新,并与GIS分析功能结合。支持在场所平面图、矢量图、图片等载体上建立案发现场各监控点之间时、空及逃逸速度等关联关系,便于案件监控点数据关系建立与管理。

3.4空天地一体化传感网与GIS集成

天空传感器众多,要跟网络的GIS集成,就需要我们由被动接受数据变成主动的接受数据。即被动的接收数据——分析数据——使用数据为用户需求——分析数据所需观测平台及参数——主动观测获取数据,按照用户需求制定卫星轨道及观测角度等,从而快速响应用户不同需求。

3.5室内与地下导航定位

室内与地下空间等无卫星信号覆盖区域的定位,可以利用射频、蓝牙、蜂窝基站等无线信号,以及陀螺仪、加速度计、电子罗盘等传感器进行室内与地下的导航定位。

3.6将智能手机开发为传感器

智能手机作为广泛接入的传感器,可以使得人人也成为移动的传感器,配合开发相应的软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移动地、多方位地采集实时信息,包括位置、影像、声音、视频、移动方向及速度,重力加速度等。

3.7空间数据与视频数据挖掘

城市中数十万个视频传感器,海量的实时影像和视频信息,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事件进行实时监控,设置例如徘徊、逗留、遗留物等规则实时预警,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提高安全等级和数据的智能应用,并将大量的无用数据及时删除。

4.智慧城市的应用

4.1智慧国土规划

以国土规划“一张图”数据资源为基础,以拓展智慧应用为导向,深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深度挖掘利用和服务管理创新,提高信息平台支撑管理能力。建立国土规划智慧工作体系,构建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于一体的“智慧国土”和“智慧规划”,实现国土资源和规划管理的“智慧感知、智慧融合、智慧分析、智慧决策、智慧监管、智慧服务”,全面形成国土规划业务办公、审批、监管、交易和服务的新型管理方式,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提升政务信息网上公开与社会化服务水平。

4.2智慧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

把公安部门的人口相关统计数据与规划统计的工业数据结合在一起,为市场解决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的问题,把人口管理好,把房子管理好,把重点的场所、设施、社情等管理好(见图6)。

4.3智慧交通

最终要实现对交通的全面智能感知,要充分发挥磁感应器、超声波、微波雷达、激光雷达、红外线呈像等各类传感器的效用,满足交通运行及管理的智慧化。

4.4智慧物流

通过网点管理与智能配送,在网点规划上,智能应用系统可做到商圈分析,市场需求分析,网点同行竞争态势分析,商业网点增、并、迁、撤分析,网点影响区域指标分析。在网点管理方面,可提供地图服务集成、网点管理、一店一图、片区管理、人员管理、网格分析、统计分析、拜访计划等功能。在配送环节,能够管理及优化配送线路、管理配送订单、调度送货员、监控配送进度、预测到货、确认到货、统计报表、分析成本利润,做到智能化的配送管理。

此外,还有智慧城管、智能家居、智慧个人应用、智慧安防、智慧应急、户外流媒体、智慧养老、智慧旅游、智慧社区应用、智慧能源应用等一系列各行业应用。

5.总结与展望

智慧城市是基于数字城市,物联网和云计算建立的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以实现对人和物的感知,控制和智能服务。智慧城市对城市管理和对大众的智能服务具有广泛的前景,从而使得人与自然更加协调的发展。但是,智慧城市的实现需要建设更加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才能保证各种智慧城市的应用能够用得好,用得起。

网络管理技术支撑 篇12

技术创新打造精品TD网络

今年以来, 中国移动TD-SCDMA用户比去年有较大增长, 据悉, 今年8月TD-SCDMA用户数已超过7000万。随着数量增多, 用户希望更好的网络覆盖。众所周知, 移动网络中超过70%的数据业务发生在室内, 所以深度覆盖首先要考虑室内。

然而, 深度覆盖面临着室内覆盖较难、宏基站覆盖能力有限等问题。对此, 邓泰华介绍, 华为创新推出了集成天线的一体化双通道小基站, 将天线直接内置在RRU的模块里, 易部署, 有利于居民区等深度覆盖场景;为了进一步提升TD-SCDMA宏基站深度覆盖能力, 华为将TD-LTE的先进接收机技术下移到TD-SCDMA, 大幅提升TD-SCDMA系统的反向接收性能;同时增加宏基站的发射功率, 扩展前向覆盖范围。

同时, 尽管TD-SCDMA速率已能满足移动互联网用户基本需求, 但很多智能用户更加注重网络速度, 因此, 在深化覆盖的同时, 中国移动还需要加大对热点的扩容, 提升智能机用户的数据感知。

邓泰华还介绍, 由于PHS (小灵通) 还未完全退网, 华为通过创新的PHS干扰抑制解决方案, 更好地提升TD-SCDMA网络性能以及平滑演进TD-LTE支持能力;此外, 通过增强型IR接口技术, 使得TD-SCDMA基站升级到TD-LTE无需再增加一对光纤, 进一步简化了部署。

端到端验证多网协同发展

在建设T D-S C D M A之际, 中国移动还在带推动T D-LT E产业飞速发展。因此, 如何处理TD-SCDMA与TD-LTE发展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TD-SCDMA与TD-LTE两者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 两张网络可以协同发展。”邓泰华举例表示, 从华为在杭州等地的试验已经从端到端验证了同频演进的可行性, 所以包括TD六期在内的网络规划、建设、优化都要同步考虑面向TD-LTE, 这样能够保证当前已建好的TD-SCDMA网络性能未来平滑演进到TD-LTE也是最佳的, 有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对于海外市场的TD-LTE成绩, 邓泰华表示在全球已经形成的29个TD-LTE商业合同中, 华为拿到了21个, 并进入主要的价值区域或核心城市;在全球已经发布的九个商用网络中, 华为承建了其中七个。

上一篇:医疗收入和支出下一篇:EGFR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