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收入和支出

2024-10-13

医疗收入和支出(共6篇)

医疗收入和支出 篇1

一、引言

目前, 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全面覆盖城乡居民, 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 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 明显提高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普及性。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着更加艰巨的任务。根据联合国最新分析, 我国当前的城镇化率已突破50%的水平。随着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带来了医疗卫生工作任务的艰巨。人口老龄化、生态环境恶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 使得人们对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

对于我国医疗支出的问题, 国内外许多研究者也有过一系列的分析研究。Newhouse发现影响医疗保健支出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收入, 并且医疗保健支出的收入弹性大于1。李秀娟等人用核算小组总结了中国医疗卫生费用的历史以及对未来做出了预测, 提出了医疗卫生费用的核算方式, 同时分析了居民医疗卫生费用的变化趋势和受影响的因素。陈洪海等人研究了医疗卫生费用与GDP增长的关系, 提出了“我国真实人均医疗卫生费用与GDP是一个单位根过程, 二者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 都得出了收入对医疗消费存在一定影响的结论。有关研究都是测算医疗保健支出的收入弹性, 如有的学者研究发现医疗保健支出的收入弹性略大于1, 有的学者研究发现医疗保健支出的收入弹性略小于1, 很少有人直接测算医疗保健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是多少。许多研究只考虑了我国部分省市, 并没有将我国全部省市拿来一起研究, 这就导致了总体医疗保健支出水平的模糊, 有可能得到错误的结论。城镇化率的提高, 使得分析城镇居民医疗保健边际消费倾向显得很有必要。本文用全国31个省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数据, 来分析二者之间具体的数量关系。

二、数据来源与指标说明

(一)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包括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 时间跨度为2002~2010。之所以从2002年开始, 是因为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 有关的统计口径从2002年进行了变更。对研究者来说, 对有关数据的获取也变得更为方便。

(二) 指标说明

本文采用的指标为:31个省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个省市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考虑到数量之间的可比性, 利用以2002年为基期的城镇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来调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得到了新变量income;利用以2002年为基期的医疗保健价格指数来调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 得到了新变量cost。用得到的新变量来研究可以反应问题的实际水平。

三、实证分析

面板数据模型通常有三种, 即混合估计模型, 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个体随机效应模型。一般用F检验确定选择混合估计模型还是选择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用Hausman检验来确定选择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还是个体随机效应模型。经过计算, 本文中F值为33.275, F值对应的P值为0.00, 拒绝固定估计效应模型的原假设;Hausman检验中的Cross-section random值为0.52, 对应的P值为0.47, 接受个体随机效应模型的原假设。

使用个体随机效应模型, 通过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 (OLS) , 得到的估计结果如下:

其中括号内的数字为对应的t值。拟合优度检验:R2=0.65 R軍2=0.65, 拟合优度较低。说明模型拟合并不是很好。F检验:F值对应的P值为0.000, 这都说明回归方程显著成立。T检验:的t检验对应的P值为0.00, 说明对模型有显著影响。

结果说明,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00元, 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加3.84元。同时说明,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医疗消费支出的因素除了人均收入外, 还有其他重要因素。

表1为31个省市城镇居民对医疗保健自发性消费。由表1看出, 各省市城镇居民对医疗保健自发性消费的特征。城镇居民医疗保健自发消费最高的省市是北京市, 其次是天津市;城镇居民医疗保健自发性消费最低的省市是西藏。大体上北方地区城镇居民医疗保健自发性消费较高;除重庆外, 南方地区医疗消费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各地区城镇居民生活习惯、医疗保健费用标准等因素存在差别所导致。考虑将全国南北分开, 分别做分析。

对北方地区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市) 作面板数据分析。经过计算, 北方地区面板模型的F值为10.63, F值对应的P值为0.00, 拒绝固定估计效应模型的原假设;Hausman检验中的Cross-section random值为5.53, 对应的P值为0.019, 拒绝个体随机效应模型的原假设。北方地区选择的模型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使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 (OLS) , 得到的估计结果如下。

其中括号内的数字为对应的t值。

拟合优度检验:R2=0.92R軍2=0.91拟合优度较高。说明模型拟合较好。F检验和T检验均通过。

根据表2结果, 北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00元, 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加4.59元, 高于全国水平。

表2为北方15个省市城镇居民对医疗保健自发性消费。由表2可知, 北方地区城镇居民医疗保健自发消费最高的省市依然是北京市, 其次是天津市;城镇居民医疗保健自发性消费最低的地区是山东省和新疆。仍然符合经济发达地区医疗保健支出较高的结论。山东省的医疗保健支出最低, 可能是因为山东是沿海地区, 适合人类居住生活, 环境污染少, 医疗保健支出就少。

对南方地区 (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16个省市) 作面板数据分析。经过计算, 南方地区面板模型的F值为24.19, F值对应的P值为0.00, 拒绝固定估计效应模型的原假设;Hausman检验中的Cross-section random值为2.33, 对应的P值为0.13, 接受个体随机效应模型的原假设。南方地区选择的模型为个体随机效应模型。

使用个体随机效应模型, 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 (OLS) , 得到的估计结果如下。

其中括号内的数字为对应的t值。

拟合优度检验:R2=0.61R軍2=0.60拟合优度较低。说明模型拟合并不是很好。F检验和T检验均通过。

模型结果表明, 南方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00元, 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加2.53元, 略低于全国水平。另外, 拟合度仅为0.6, 说明影响人均医疗支出的因素并不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均收入的。

表3为南方16个省市城镇居民对医疗保健自发性消费。由表3看出, 南方地区城镇居民医疗保健自发消费最高的省市是重庆, 其次是浙江;医疗保健自发性消费最低的是西藏。

四、结论与建议

实证结果显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重要原因, 但是拟合程度为0.65, 说明还存在其它重要因素影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医疗支出。总体来看, 南方地区医疗自发性保健支出高于北方地区医疗自发性保健支出。各地区的医疗保健自发性消费不同, 包括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区的边际医疗消费倾向比南方地区的边际医疗消费倾向高出约0.02, 这可能是由于北方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 观念上注重医疗保健, 或者由于北方地区集中了我国大量的重工业产业, 污染相对南方地区较重, 这就导致了对人们身体的一定伤害, 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对医疗保健的消费就多。另外, 北方地区人们基本选择国有企业、公务员等作为职业, 工资待遇稳定。北京、天津的自发性消费最高, 除了上述因素外, 还有可能是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 政府在医疗保健方面的补贴较多, 导致医疗保健消费水平最高。相比之下, 南方地区人均收入对人均医疗消费的贡献度仅为0.6, 这可能是因为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较快, 并且以私营企业为主, 这些私营企业的隐性福利较多, 人们可能不用花费自己的收入就可以享受到单位带来的医疗福利。南方地区的边际医疗消费倾向较低, 但基本与全国水平持平。南方地区工资虽然高, 但并不是太稳定, 各种生活开支的负担使得人们不可能在医疗上有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另外, 这就导致了个人随着收入的增加, 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加的比例小于北方地区增加的比例。同时, 由于南方地区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思想观念超前, 对于新的医疗保健产品的接受程度和消费就高, 所以医疗保健的自发性消费较高。

基于上述分析, 应继续坚持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加大城镇医保覆盖比例;继续坚持经济发展建设, 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 缩小南北地区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 做好以城乡流动的农民工为重点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为城镇居民继续提供更加完善的医疗保障;落实财政对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经费, 确保专款专用;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适当向北方地区倾斜;各个医疗机构应该推陈出新, 设计出各种医疗卫生保健产品, 刺激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医疗保健消费需求, 提高自身经济利益。

摘要:文章根据2002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 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 研究我国31个省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关系。结果表明,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关系显著, 并且存在正向关系。同时南北医疗自发性消费水平存在差异。因此, 提高居民收入, 缩小南北差距和改革医疗体制是提高我国城镇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医疗支出,南北差距,医疗体制

参考文献

[1]NewhouseJPTowardatheoryofnonprofitinstitution:Aneconomic model of a hospital[J].AmericanEconomicReview, 1970 (01) .

[2]李秀娟, 刑花, 邵永波.从医药消费的时序变化看医疗改革效果[J].中国医疗卫生经济, 2008 (11) .

[3]陈洪海, 黄丞, 陈忠.我国医疗卫生费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预测, 2005 (06) .

医疗收入和支出 篇2

2010年

2011年

预算数 43780.00 17570.00 6500.00 11220.00-8005.00 160.00 8380.00 3120.00 160.00 550.00 550.00 28.00 1927.00 2170.00

单位:亿元 预算数为 上年执行 数的%

108.1 110.5 107.1 107.0 109.2 104.3 107.5 107.5 106.1 104.2 104.2 105.1 107.5 107.0

2080.00 300.00

项目执行数

一、税收收入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

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

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其他税收

二、非税收入专项收入

40502.51 15895.59 6071.54 10487.46-7327.31 153.34 7794.25 2902.85 150.84 527.82 527.82 26.63 1792.03 2027.45

0.021968.01 297.36

105.7 100.9

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其他收入 中央公共财政收入

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

387.25 31.56 1251.84 42470.52 100.00 8000.00

420.00 32.00 1328.00 45860.00 1500.00 7000.00

108.5 101.4 106.1 108.0 1500.0 87.5

注:中央公共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中央公共财政支出+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央公共财政收入+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2011年中央公共财政支出预算表

单位:亿元

2011年

预算数 1118.84 876.85 241.99 316.65 316.65

预算数为 上年执行 数的%

104.3 104.7 102.8 118.1 118.12010年

项目

执行数一、一般公共服务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二、外交

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1072.70 837.24 235.46 268.23 268.2

3三、国防

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四、公共安全

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五、教育

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六、科学技术

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七、文化体育与传媒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八、社会保障和就业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九、医疗卫生

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十、节能环保

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5182.27 5176.35

5.92 1475.42 875.20 600.22 2547.34 720.96 1826.38 1728.34 1661.30 67.04 316.00 150.13 165.87 3784.99 428.25 3356.74 1485.35 73.56 1411.79 1443.10 69.48 1373.62

5835.91 5829.56

6.35 1617.32 1024.53 592.79 2963.57 786.45 2177.12 1944.13 1901.59 42.54 374.43 188.40 186.03 4414.34 484.79 3929.55 1727.58 63.56 1664.02 1591.85 74.37 1517.48

112.6 112.6 107.3 109.6 117.1 98.8 116.3 109.1 119.2 112.5 114.5 63.5 118.5 125.5 112.2 116.6 113.2 117.1 116.3 86.4 117.9 110.3 107.0 110.5十一、城乡社区事务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十二、农林水事务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十三、交通运输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十四、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十五、商业服务业等事务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十六、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十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十八、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162.61 10.09 152.52 3879.66 387.89 3491.77 2599.25 1489.58 1109.67 827.77 488.38 339.39 683.47 28.35 655.12 502.46 488.16 14.30 794.34 37.90 756.44 370.04 176.39 193.65

154.04 4.24 149.80 4588.83 424.19 4164.64 2866.91 400.24 2466.67 744.86 410.88 333.98 706.14 24.66 681.48 452.21 429.71 22.50

454.89 167.48 287.41

94.7 42.0 98.2 118.3 109.4 119.3 110.3 26.9 222.3 90.0 84.1 98.4 103.3 87.0 104.0 90.0 88.0 157.3

122.9 94.9 148.4十九、住房保障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二十、粮油物资储备事务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廿

一、预备费

廿

二、国债付息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廿

三、其他支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 廿

四、对地方税收返还 廿

五、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 中央公共财政支出

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1125.73 386.48 739.25 912.62 607.68 304.9

41292.66 291.63 1001.03 1130.50 796.28 334.22 500.00

114.8 75.5 135.4 123.9 131.0 109.6

1512.36 1512.36

377.81 98.93 278.88 5000.33 10270.33 48322.52 2248.00

1839.84 1839.84

567.22 214.10 353.12 5067.99 12089.29 54360.00

121.7 121.7

医疗收入和支出 篇3

1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加

五年来,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8年的13119.1元增加到2012年的20 411.7元,增长了7 292.6元,年均增速9.2%。四大收入构成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详见表1)。

1.1 工薪收入增势明显

工薪收入从2008年的人均9 019.4元增加到2012年的人均14 973.6元,人均增加了5 954.2元,年均增速10.7%。其中:工资及补贴收入2012年为14 464.9元,同比上升14%;其他劳动收入2012年为508.8元,同比上升12.1%。

1.2 转移性收入增长稳健

转移性收入2012年人均为5 783.4元,比2008年的3 654.1元人均增加了2 129.3元,年均增速9.6%。近几年来,政府每年不同程度地调高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标准和低保家庭最低生活保障金,使得占转移性收入86%以上的养老金或离退休金成为拉动转移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1.3 财产性收入小幅增长

财产性收入2012年人均为301.8元,比2008年的202.3元增加了99.5元,年均增速为8.3%。其中:人均利息收入、人均股息与红利收入和人均其他投资收入分别为73.3、36.2和23.5元,同比分别下降5.4%、23.6%和32.1%;人均出租房屋收入165.2元,同比上升53.1%。

1.4 经营净收入增幅缓慢

经营性收入从2008年人均983.2元增长到2012年的人均1041.4元,年均增速1.2%,居民投资意识没有明显增强,居民家庭投资性收益增长较少[1]。

2 城镇居民生活“八大类”消费支出呈现“七升一降”态势

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2 211.5元,同比增长7.5%。在八大类消费支出中,食品、衣着、居住、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同比均呈上升趋势,只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略微下降。

2.1 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增长最快

城镇居民杂项商品和服务人均支出为470.7元,同比增长13.3%,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9%。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在金银珠宝饰品、化妆品、理发洗澡、美容美发方面的投入明显增多。

2.2 交通和通讯支出增幅排名第二

城镇居民交通和通讯人均支出1 672.3元,同比增长12.4%,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13.7%,和去年同期相比较,提高了0.6个百分点。汽车、网络移动手机和联网计算机消费成亮点。截至2012年末,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家用拥有汽车量20辆,拥有网络移动手机188部,接入互联网计算机74台。

2.3 居住类支出同比上升8.4%

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1 438.9元,同比上升8.4%,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11.8%,较去年同期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人均购房支出为362.8元,同比下降5.8%;人均用于住房装潢支出362.8元,同比下降5.8%;人均用于水电燃料其它消费支出986.8元,同比上升13.8%。

2.4 食品支出比重依然在上升

人均食品类消费3 855.6元,同比上涨了8.4%,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31.6%,较去年同期上升了0.3个百分点。其中:粮油类、蔬菜类、干鲜瓜果类、糕点、奶及奶制品类、肉禽蛋水产品类和糖烟酒饮料类人均消费分别为679.6元、383.7元、402.9元、314.8元、726.3元和475.4元,同比分别增长4.2%、9%、14%、6.5%、6.6%和13.8%。

2.5 医疗保健支出平稳增长

城镇居民医疗保健人均支出为905.9元,同比上升6.4%,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7.4%,比去年同期降低0.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的成效显著,居民医疗得到实惠。

2.6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保持上升

城镇居民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人均支出1 5062元,同比增长6.1%,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12.3%,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其中:用于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的人均支出为458.3元,同比下降9%;用于教育的人均支出达到1 207.9元,同比增长19%。

2.7 衣着支出缓慢上升

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 529.5元,同比下降4.6%,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12.5%,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用于服装的消费支出为1 143.3元,同比上升4.4%;用于衣着材料费支出9.3元,同比下降8.8%。

2.8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略微下降

城镇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人均支出为832.5元,同比下降0.03%,占全部消费性支出6.8%,较去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在住房条件方面没有得到改善。

3 存在的问题

3.1 城镇居民收入过多依赖于工薪收入

2012年城镇居民收入四类构成中工薪收入占总收入的67.8%左右,是其构成主体,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26.2%,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总共仅占总收入的6%左右。这与工资性收入过分依赖于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调资及缺乏有效的增长机制等因素有关。

3.2 高、低收入户差距大

2012年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和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 588.1元、20 193.3元和41 420.9元,同比分别增长12.2%、14.7%和5.4%。从这些数据上可以看出来中、低收入户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高收入户的水平,但是高收入户和低收入户的差距依然在进一步扩大,201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32 832.8元,比2011年31 652.3元的差距还是增大了1 180.5元[2]。

4 对策及建议

要解决我省城镇居民收入过多依赖于工资性收入和高、低收入户差距大的问题,单靠某一方面政策和措施是不能奏效的,它必须通过全方位的配套改革,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4.1 完善各种机制,确保经济与收入的增长匹配

要使今后我省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必须同时做到地区经济与居民收入的增长相匹配。一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应发挥财政支出解决社会保障支出主渠道的作用,使社会保障支出增长速度与同期财政支付增长速度同步。二要建立就业保障机制,继续完善有关就业政策,大力挖掘就业机会,努力提高城镇居民就业率。三要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保障劳动者收入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企业效益增长而得到相应增加。四要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在大幅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所占的比重,逐步缩小不同收入群体间的差距。五要改革税收制度,从税收改革上下功夫,缩小收入过高的行业、人群的利润空间,努力实现共同富裕[3]。

4.2 严格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培育新的消费亮点

政府要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适时给予低收入群众合理的补贴。在完善物资储备制度的同时,还应加强市场监管来平抑物价,打击各类违法行为,不断树立消费信心,增强消费预期。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系,规范消费市场行为,改善消费市场环境,在延续已有消费热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旅游、文化、房地产、教育、娱乐等能够满足个人发展和提供享受的服务性需求领域和空间,努力引导城镇居民向低碳、节约、环保、绿色、健康的消费模式转化,从本质上提高人的素质,保持消费的持久增长[4]。

4.3 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高居民服务性消费能力

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努力扩大居民的服务性消费,一要解放思想,树立服务性消费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的观念,鼓励中高收入阶层增加服务性消费。二要扩大居民服务性消费服务领域,提高服务的整体质量。只要是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服务性消费,就应大力鼓励和提倡。三要通过规范服务性行业从业标准,加强制定服务标准,加大有关部门对服务性消费的监管,推进服务性消费的产业化及社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俊霖,莫晓芳.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统计观察,2006(4):95-96.

[2]黄钧儒,黄法.缩小收入差距对策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7(4):123-126.

[3]邹东涛.收入分配与贫富和谐的冷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08(9):45-47.

医疗收入和支出 篇4

一、行政单位会计概述

(一)、概念

行政单位会计,是指各级行政机关和实行行政财务管理的其他机关、政党组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单位业务活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的核算和监督的专业会计。这里所说的行政单位,不仅仅是指政府行政机关,还包括各级权力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政党组织。

(二)、行政单位会计组织

行政单位会计组织一般按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等三级。

1、 主管会计单位

主管会计单位是指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有下一级会计单位的行政单位。

2、 二级会计单位

二级会计单位是指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有下一级会计单位的行政单位。

3、基层会计单位

基层会计单位是指向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行政单位。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没有下一级会计单位的,视同基层会计单位。

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负责组织管理本部门、本单位的全部会计工作。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行政单位,实行单据报账制度,作为“报销单位”管理。

(三)、行政单位会计特点

行政单位会计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行政单位业务活动的目标是行使政府职能,经济业务活动范围较窄,业务活动具有明显的非营利性。

2、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以预算拨款为中心,收支核算必须严格服从预算管理的要求。

3、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

4、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

(四)、行政单位会计对象

医疗收入和支出 篇5

依据西方经济学理论, 人均消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成正相关关系。这一关系是否在中国也成立呢, 为此, 我们收集相关数据, 假设在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存在正相关关系, 并进行相关的实证分析。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居民的消费倾向, 并且对指导相关政策有一定的意义。

二、样本及研究方法

为了深入分析研究中国的城镇居民的生活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具体数量关系, 收集了中国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 (SR) 和生活费支出 (SC) 2007~2009年各月度数据序列 (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因时间序列数据的特殊性, 其平稳性需要进行检验, 此时可以使用EG两步法确认是否存在协整, 并且对模型进行一定的误差修正。

三、实证与分析

根据EG两步法的理论, 首先考察生活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单整阶数.通过软件Eviews中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检验序列 (SR) 的平稳性, 选带截距项, 在滞后差分项下选2阶, 通过估计结果来说, 单位根检验的临界值分别为-3.577723, -2.925169, -2.600658, 分别对应着在1%, 5%, 10%三个显著性水平检验, t检验的值为-3.438827大于1%临界值, 因此无法拒绝H0, 这说明人均可支配收入 (SR) 为非平稳序列, 因存在单位根.

在单位根检验中, 为了确定人均可支配收入 (SR) 序列的单整阶数, 选择确定对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并且带有截距项, 选择2阶滞后差分项, 通过估计的结果来说, 单位根检验的临界值分别为-3.581152, -2.926622, -2.601424, 分别对应在1%, 5%, 10%三个显著性水平检验, t检验的值为-9.361364小于临界值, 因此拒绝H0, 可判断人均可支配收入 (SR) 的差分序列是平稳的, 因不存在单位根, 也就是说, (SR) 序列是一阶单整的, SR~I (1) 。

通过以上的理论方法同样可以可检验生活费支出 (SC) 序列也是一阶单整的, 即SC~I (1) 。

为了分析可支配收入 (SR) 和生活费用 (SC) 序列数据之间是否协整, 理论上应先对两个变量进行回归检验, 然后通过对回归残差的平稳性的检验来判断。

将以上的生活费支出 (SC) 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 而人均可支配收入 (SR) 为解释变量, 估计的回归模型为

为了得出回归残差是否平稳的特性, 设et=Resid, 从而可以将et进行单位根检验。另外可以看到, 因残差的均值是零, 因此做截距项为零的DF检验, 检验的估计结论为:, 在5%的显著新水平下, t检验的值为-4.141953, 小于临界值, 因此可以拒绝原假设, 这说明残差序列是平稳序列不存在单位根, (SR) 与 (SC) 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生活费支出 (sc) 与可支配收入 (SR) 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说明它们之间保持有长期的均衡关系。可是在短期内出现失衡的状况是可能的., 为了提高回归模型的判断精度, 把误差项et在回归模型中作为均衡误差看待, 因此下一步可以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将SC与SR的之间的短期行为与长期变化联系起来。

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构如下:

将作为 (35) SCt被解释变量, 以 (35) SRt和et-1作为解释变量, 估计回归模型, 最终得到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为:

四、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 城镇居民月人均生活费用支出的变化食欲可支配收入的变化紧密联系的它不仅仅根据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更重要的是它还因上一期生活支出对均衡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偏离, 即消费支出是有惯性特征的, 误差项et (-1) 估计的系数-0.541695说明了模型对偏离的修正, 这进一步说明如果上一期对均衡水平的偏离如果越远, 那么本期对模型的修正的量就会越大, 也就是说, 此模型系统是存在误差修正机制的。

参考文献

[1]庞皓.《计量经济学》.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2]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3]William H.Green, Econometric Analysis, ,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 1997.

医疗收入和支出 篇6

一、改革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 加强宣传, 积极反映

常宁市支行在开展对国库经收处业务检查时发现, 各银行网点多头开设财政专户的现象比较严重, 导致大量财政资金滞留各商业银行网点。这一现象不符合人民银行账户管理规定, 不利于财政自身的管理和调度, 不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应有作用, 同时存在一定的资金管理风险。因此, 建议将所有预算外非税收入和支出纳入人民银行国库核算管理。常宁市支行专门向市政府主管领导专题汇报, 取得了政府领导的支持。财政部门逐步认识到由人民银行国库管理所有财政资金安全可靠, 而且可以解决目前预算外资金管理不规范的现象, 同意把预算外非税收入全部纳入国库核算管理。

(二) 加强领导, 周密部署

2009年3月, 常宁市专门成立了以主管财政的副市长为组长, 财政局和人民银行一把手为副组长, 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常宁市预算外非税收入管理领导小组”, 负责预算非税收入改革的领导和管理。制定了《常宁市预算外财政专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常宁市预算外资金纳入国库核算操作规程》、《常宁市预算外资金纳入国库核算管理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并以文件形式对非税收入的缴库方式、使用凭证、资金清算等进行统一规范, 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 组织检查, 清理账户

市财政、市人民银行、市审计、市纪委等部门联合组成检查组, 对所辖商业银行网点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 共查处并撤销违规开设的财政性资金专户67个, 同时在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各指定一个非税收入汇缴专户, 用于收纳零星和现金非税收入, 各执收单位或部门必须随收随缴, 不得另存。

(四) 明确职责, 各司其职

市政府负责预算外非税收入和支出预算计划的编制和调整, 负责向人大报告预算草案和决算情况, 监督各部门的预决算执行情况。财政部门负责预算收支计划的具体实施和执行, 检查和监督各部门的资金收入和支出情况, 与人民银行、代理银行和相关单位做好账务核对工作。人民银行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办理预算外非税收入的入库和支拨业务, 负责对代理银行收纳和划缴情况的检查监督, 与财政和代理银行做好账务核对工作。代理银行负责收入收纳划缴, 以及预算外支出业务的资金清算, 并有责任向财政和人民银行及时反映情况, 确保财政资金及时入库和拨付。另外, 财政、人民银行和各代理银行建立季度联席会, 定期交流信息和集中账务核对, 并随时沟通反映和解决业务中的有关问题。

(五) 维护参数, 组织测试

预算外非税收、支业务全部通过国库核算, 涉及到的收入和支出科目多, 而国库核算系统原本没有这些科目, 必须重新增加维护, 工作量非常大。为了加快改革进度, 人民银行国库部门的同志克服困难, 利用休息日和晚上时间加班加点, 首先将财政报送的科目表与科目书逐一进行仔细核对, 全部增加到国库核算系统, 并对相关科目、账户、录入复核要素、日间转账参数及转账会计凭证参数等进行了修改和维护。在此基础上, 模拟测试了预算外非税收入、支出、更正、退库等业务, 打印账表簿和凭证, 核对相关科目和账务金额,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省市国库反映, 在上级国库的指导下, 对相关参数不断进行修正, 确保科目反映正确, 资金核对无误。按照人民银行常宁市支行开展财政预算外非税收入、支出纳入国库核算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 常宁市支行试点工作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二、改革试点工作的意义及效果

(一) 全面真实反映财政收支总规模, 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预算外资金纳入国库核算管理后, 将原来“体外”循环的资金全部纳入到国库账户, 预算外支出全部通过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办理, 全面、实时反映出预算收入和支出总规模, 为政府领导宏观决策, 为财政部门科学调度和使用财政资金提供最准确的决策依据和信息, 提高了政府决策能力, 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同时也为财政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内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 防范化解财政资金风险, 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

预算外非税资金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国库核算, 切实保证了财政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 有效防止了执收单位或部门“自收自支”的现象, 杜绝了商业银行违规揽存多头开户现象, 断绝了财政、银行和单位的个别业务人员私设账户牟取私利和贪污腐化现象, 提高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性保障, 也有利于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

(三) 拓展了国库业务范围, 有利于加强国库自身建设

上一篇:运行检查下一篇:网络管理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