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检测

2024-07-03

X线检测(精选9篇)

X线检测 篇1

0前言

随着医院数字化的迅速发展, 数字化X线摄影在医院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字X线摄影设备主要有计算机X线摄影 (CR) 系统和数字X线摄影 (DR) 系统。但是, CR、DR设备的生产厂家众多, 有进口的, 也有国产的, 型号、配置不统一;有的DR设备是用普通X线机改装而成, 这些设备的性能质量参差不齐, 对于他们能否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我国没有统一的评价技术标准。目前的检测方法不统一, 技术依据也不完整, 给医院对这些设备的管理和质控造成一定难度, 同时对临床影像诊断的正确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 必须要有统一的检测技术标准, 对数字化摄影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测或检定, 以保证影像质量。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单位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 制订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检测方法, 为CR、DR设备的性能检测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标准。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 医用数字摄影 (CR、DR) 系统X线辐射源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JG 1078-2012) [1]于2012年9月18日开始实施, 做为CR、DR设备的计量检定和质量控制的技术依据。

1 性能检测和质控思路

CR、DR系统的性能检测和质量控制必须参照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和医院的实际使用情况, 其内容应考虑临床需求和可操作性。经过调研, 检测内容以X线辐射源和图像质量为主, 主要检测项目有辐射输出的空气比释动能、辐射输出的重复性、辐射输出的质、X线管电压、空间分辨力、低对比度分辨力、影像均匀性和光野与照射野一致性[2,3,4,5,6,7]。

2 检测设备

各种型号的CR、DR设备;诊断水平剂量计、测量半值层用铝片、低对比度分辨力模体、衰减模体、分辨力测试卡、影像综合测试卡和透射式黑白密度计等。

3 检测方法

3.1 辐射输出的空气比释动能

将诊断水平剂量计探测器置于X射线照射野中心, 选最大照射野, 设置焦点到探测器中心的距离为100 cm, 选管电压70 k V、10 m As条件曝光。

在上述条件下, 重复测量3次以上, 取其平均值, 按公式 (1) 计算空气比释动能 (单位为m Gy) :

式中:——诊断水平剂量计测量3次的平均值 (m Gy) ;

——电离室或半导体探测器空气比释动能的校准因子;

——非密封电离室型探测器温度、气压修正。按公式 (2) 计算:

式中:t——检定时室内温度 (℃) ;p——检定时大气压 (k Pa) 。

3.2 辐射输出的重复性

在上述规定条件下, 用诊断水平剂量计重复测量10次, 重复性V用公式 (3) 计算:

式中:——空气比释动能测量值;——空气比释动能测量值的平均值。

3.3 辐射输出的质 (HVL)

将诊断水平剂量计探测器置于X射线照射野的中心, 探测器的中心轴与射线束垂直。X射线管不设有附加过滤功能, 需将管电压调至70 k V, 选择合适的m As。X射线管焦点到探测器的距离约为60 cm, 吸收片到X射线管焦点的距离为30~40 cm。辐射输出的质测量示意图, 见图1。

测量未加吸收片和加不同厚度的吸收片时的空气比释动能率。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空气比释动能率降到初始值 (无吸收片) 一半时的吸收片厚度, 即为该辐射的质。

辐射输出的质 (HVL) 也可采用经校准的半值层测量仪直接测量。

注:1—X射线管, 2—吸收片 (标准铝片或半价层测量仪) , 3—X射线束, 4—电离室型探测器。

3.4 X射线管电压

将非介入k V表探测器置于X射线照射野中心, 射线束轴与探测器截面垂直。选择常用的管电压值, 至少重复测量3次, 取其平均值, 按公式 (4) 计算相对偏差:

式中:——X射线管电压的标称值 (k V) ;——测量的X射线管电压的平均值 (k V) 。

3.5 空间分辨力

使用空间分辨力测试卡, 栅条铅挡量为0.1mm Pb, 最大线对≥50 Lp/cm。衰减模体的材料为纯度≥99%的铝, 厚度为 (20±0.05) mm。

3.5.1 CR系统

将IP放置在照射野中, 射线束与IP表面垂直。选常用规格的IP, 将分辨力测试卡放置在IP中间区, 再将衰减模体放置于照射野中, 并覆盖整个照射野。

设置SID为100 cm或180 cm, 选管电压70 k V或80k V、适当m As曝光, 曝光后将IP在影像读出器上进行扫描显像, 直接读取可分辨的线对值。

3.5.2 DR系统

调整影像探测器输入面与射线束垂直。将分辨力测试卡放置在照射野的中心位置, 尽量靠近影像探测器输入面, 再将衰减模体放置于照射野中, 并覆盖整个照射野。

设置SID为100cm或180cm, 选管电压70k V或80k V, 用适当的m As曝光, 调整窗宽与窗位使影像显示最佳, 在显示器上直接读取可分辨的线对值。

3.6 低对比度分辨力

用低对比度分辨力模体, 模体由纯度≥99%的铝制成, 厚度 (20±0.05) mm, 模体上圆孔直径为1.0 cm, 孔深的偏差不超过±0.02 mm。具体参数见表1。

3.6.1 CR系统

选常用规格的IP, 将低对比度分辨力模体放置在IP暗盒中间区, 模体表面与射线束垂直, 并处在照射野的中心位置, SID为100 cm或180 cm, 选管电压70 k V或80 k V、用适当的m As或自动模式条件下曝光, 将曝光后的IP在影像读出器上进行扫描显像。可分辨的最小低对比度圆孔对应的百分比即为低对比度分辨力。

3.6.2 DR系统

将低对比度分辨力模体放置在影像探测器输入面, 探测器与射线束垂直, 并处在照射野的中心位置, SID为100 cm或180 cm, 选管电压70 k V或80 k V, 用适当的m As或自动模式条件下曝光, 调整窗宽与窗位使影像显示最佳。可分辨的最小低对比度圆孔对应的百分比即为低对比度分辨力。

3.7 影像均匀性

使用影像综合测试卡, 标尺分度值≤2mm, 具有边界及中心影像均匀性测试点。

设置SID为100 cm或180 cm, 管电压50 k V或80 k V, 用适当的m As或自动曝光条件, 将影像综合测试卡放置在IP或影像探测器的中心, 并与射线束垂直, 进行曝光。读取所显示图像边界及中心的感兴趣区 (ROI) 信号强度值, ROI的面积≥50 mm2, 并按公式 (5) 计算影像均匀性:

式中:为边界及中心信号强度或光密度值的实验标准差;为边界及中心信号强度或光密度值的平均值。

如果图像处理软件无法测量感兴趣区的信号强度值, 则可用黑白密度计直接测量胶片边界及中心均匀性测试点光密度值, 计算同公式 (5) 。

3.8 光野与照射野一致性

选常用的照射野, 调整SID为100 cm或180 cm, 将数字影像综合测试卡放置在IP或影像探测器的中心, 并与射线束垂直, 开启准直器定位灯, 调整光野与测试卡四周边界使之与视野刻线相重合, 在管电压50 k V或80 k V、适当的m As条件下进行曝光, 曝光后从所显示的影像上读取光野与照射野之间的偏差。

4 结果

对多种品牌、多种型号的CR、DR设备进行了实验测试, 由于数据量较大, 本文仅例举了几种品牌 (没有注明) DR系统检测数据的平均值, 见表2。

本研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 并参考有关技术标准, 制定了医用数字X线摄影系统检定规程初稿, 在全国电离辐射计量技术委员会的组织下, 召开了专家审定会, 对初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修改, 最终确定了医用数字X线摄影系统的检测方法和性能技术指标。从全国实施的情况看, 检定规程能客观地反映CR、DR系统的计量性能, 可以作为CR、DR设备的计量检定和质量控制的技术依据。

4.1 辐射输出的空气比释动能

在规定的条件下, 空气比释动能应≤10 m Gy。

4.2 辐射输出的重复性

在常规工作条件下, 辐射输出的空气比释动能重复性≤10%。

4.3 辐射输出的质

管电压70 k V时, 半值层应≥2.1 mm Al。

4.4 X射线管电压

X射线管电压的相对偏差<±10%。

4.5 空间分辨力

空间分辨力≥20 Lp/cm。

4.6 低对比度分辨力

低对比度分辨力<2.2%。

4.7 影像均匀性

影像均匀性<2.2%。

4.8 光野与照射野一致性

光野与照射野之间的偏差每边不应超过所选SID的±1%。

5 结束语

对医用数字X线摄影系统进行性能检测和质量控制, 是为了保证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和影像的最优化。所以, CR、DR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必须满足上述要求, 否则可能会影响到临床的使用和诊断的正确性[8,9]。要获得高质量的X线影像, CR或DR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工作状态。为此, 要对设备定期进行性能检测和质量控制, 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保养, 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同时, 操作人员能否正确、合理的使用CR或DR系统也非常关键, 如能否摆好正确的解剖体位, 能否选择合适的SID和照射野, 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宜的曝光条件来保证图像的质量。

摘要:目的 为解决医用数字X线摄影系统的性能检测和质量控制问题, 研究一套切实可行的检测方案。方法 采用诊断水平剂量计探测器、非介入kV表的探测器、空间分辨力测试卡、低对比度分辨力模体、衰减模体及数字影像综合测试卡对医用数字X线摄影系统的参数进行测试。结果 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确定性能指标和检测方案。结论 该医用数字X线摄影系统的性能检测方案, 可以保证系统的技术性能和影像质量。

关键词:医用数字X线摄影系统,剂量计,非介入kV表,空间分辨力测试卡,低对比度分辨力模体,衰减模体

参考文献

[1]JJG 1078-2012, 医用数字X线摄影 (CR、DR) 系统X射线辐射源[S].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 2012.

[2]JJG 744-2004, 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S].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 2004.

[3]JJF 1035-2006, 电离辐射计量术语及定义[S].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7.

[4]GB/T 10149, 医用X射线设备术语和符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88.

[5]GBZ 187-2007, 计算机X射线摄影 (CR) 质量控制检测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6]YY/T 0741-2009, 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专用技术条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7]AAPM REPORT NO.93.Acceptance Testing and Quality Control of Photosti-mulable Storage Phosphor Imaging Systems[S].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ists in Medic-ine, 2006.

[8]王志伟.临床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校准及校准验证[J].中国医疗设备, 2012, 27 (6) :66-68.

[9]曾国全, 孙厚长, 闻彩云, 等.基于高频X线机的DR升级系统的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08, (3) :179-180.

X线检测 篇2

头颅大小正常,颅骨内外板连续,板障结构无增宽,颅缝走行正常。脑回压迹无加深、变多。蝶鞍大小、形态在正常范围内。各组副鼻窦未见异常。

双侧上颌窦透过度良好,窦壁骨质完整,未见骨破坏及粘膜增厚征象。额窦及筛窦亦未见异常。右侧慢性上颌窦炎。

右侧上颌窦密度增高,窦腔混浊,黏膜肥厚呈同心圆状改变,左侧上颌窦,双侧额窦,筛窦未见异常。双侧乳突未见异常。

双侧乳突蜂房发育良好,透过度正常,未见骨破坏征象,乙状窦前壁和鼓室盖骨质连续,窦硬膜三角显示良好。鼻咽部增殖腺肥大。

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影明显增厚,呈结节样突出,气道轻度受压,余未见异常。心、肺、膈未见异常。

胸廓对称,肋骨发育走行正常,双侧肺野清晰,肺纹理走行正常,双肺门不大,气管纵隔居中,心影大小在正常范围之内,双膈顶光滑,双肋膈角锐利。

7静脉肾盂造影未见异常

腹部平片见腰椎序列正常,腹部肠腔内有少量积气,双侧肾影隐约可见,双腰大肌影显示清晰,双肾区及两侧输尿管走行区及盆腔内未见阳性结石影。静脉注入造影剂后,8’片见双侧肾盂、肾盏显影,充盈正常,杯口锐利;15’片所见同上;25’片解压后,见造影剂沿双输尿管下流,断续显影,并充盈膀胱,膀胱及输尿管未见异常改变。右肾结石。

腹部平片见腰椎序列正常,腹部肠腔内有少量积气,双侧肾影隐约可见,双腰大肌影显示清晰,右肾区见0.8X0.8CM致密影,边缘清楚,双侧输尿管走行区及盆腔内未见异常。腹部平片未见异常腹部平片见腰椎序列正常,腹部肠腔内有少量积气,双侧肾影隐约可见,双腰大肌影显示清晰,双肾区、两侧输尿管走行区及盆腔内未见阳性结石影。腹部平片未见异常

腹部平片见腰椎序列正常,腹部肠腔内有少量积气,双侧肾影隐约可见,双腰大肌影显示清晰,双肾区、两侧输尿管走行区及盆腔内未见阳性结石影。右侧输尿管中段结石。

腹部平片见腰椎序列正常,腹部肠腔内有少量积气,双侧肾影隐约可见,双腰大肌影显示清晰,第三腰椎右侧横突处相当于右输尿管中段区见0.3*0.8CM致密影,边缘清楚,其他未见异常。骨质未见异常

骨骨皮质连续,骨小梁走行正常,骨髓腔不窄,所见关节面光滑,关节间隙正常,余未见异常。骨盆骨质未见异常。

骨盆片见双侧髂骨翼骨质完整,骨小梁走行正常,双骶髂关节及髋关节面光整,间隙不窄。双侧股骨头形

态正常,位于髋臼窝内,骨小梁走行正常,耻骨联合间隙正常,其它未见异常。双侧髋关节脱位。

双侧髂骨骨质完整,骨小梁走行正常,双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股骨头位于帕氏方格外上象限,沈通氏线

不连续,其它未见异常。双侧股骨头无菌坏死。

骨盆片见双侧股骨头变扁,明显变形,其内见多发的囊状透亮区,其他未见异常。双膝关节未见异常。

双膝关节面光整,关节间隙不窄,髁间嵴无增生,关节构成各骨骨质连续。双膝关节退变

双侧膝关节间隙轻度变窄,髁间嵴变尖,髌骨后上缘及各关节缘见唇样骨质增生改变,其它未见异常。双肩关节骨质未见异常

双侧肩关节面光滑,关节间隙不窄,肱骨头发育正常,关节构骨及骨小梁走行正常,其他未见异常改变。蝶鞍未见异常改变。

蝶鞍侧位片见蝶鞍呈椭圆型(圆型,扁平型,封闭型)改变,前后床突及鞍底骨质完整,未见骨破坏、增大及钙化改变。蝶鞍大小、形态在正常范围内,其它未见异常。鞍内占位性病变

蝶鞍明显增大,深径明显加深,前后径增长,呈气球状改变。前床突变尖,后床突孤立、上翘、变直,鞍背游离,其它未见异常。颈椎病。

颈椎序列正常,椎体曲度变直,颈椎5-6间隙变窄,第4-5-6椎体前缘呈唇样骨增生,5-6椎体钩突变尖,其他未见异常改变。颈椎骨质未见异常。

颈椎顺列,曲度正常,椎间隙不窄,椎体及附件骨质完整,其他未见异常。颈椎退变。

颈椎曲度变直,椎体5-6前缘变尖,椎体5-6钩突变尖,颈椎间隙不窄,关节面光整。腰椎骨质未见异常。

腰椎序列正常,生理曲度存在。椎体骨质未见异常,各椎体正侧位附件骨质完整,各椎间隙不窄,关节面光整,双侧腰大肌影清晰。腰椎压缩性骨折

腰椎序列正常,第1腰椎呈楔形变,椎体明显压缩,前缘变扁,椎体前上角堆积并可见骨折线,其他椎

体与关节未见异常。腰椎退行性改变。

腰椎顺列,曲度正常,椎间隙不窄,椎体3-5前缘及侧缘见骨增生,其他未见异常。胸椎骨质未见异常。

胸椎顺列,生理曲度,各椎间隙正常,椎体完整,小关节清晰,未见骨质异常改变。腰椎退变伴腰4椎体滑脱。腰椎序列正常,生理曲度变直,双侧腰大肌影清晰,第3-5椎体前缘及侧缘呈唇样增生,第4腰椎向前

呈1度滑移,双斜位片见第4腰椎双侧椎弓根断裂,其它未见异常。骶尾椎骨质未见异常。

骶尾椎序列正常,生理曲度存在,各椎体及附件存在,间隙正常,关节面光整,其它未见异常。骨折术后。

原为右股骨中段骨折、本次片为术后改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并可见钢针内固定,有少量骨痂形成,其

它未见异常。右侧克雷氏骨折。

右侧桡骨远端见横行透亮线影,断端轻度错位成角,并向背侧移位,尺骨茎突亦见横行透亮线影。

右肱骨髁上骨折。

右侧肱骨远端可见横行透亮线影,断端明显错位,轻度成角,其它未见异常。

右侧内外踝骨折。

右侧踝关节内外踝见横行透亮显影,断端无明显错位,其它未见异常。

右侧锁骨骨折。

右侧锁骨中段见横行透亮影,骨皮质断裂,断端明显错位成角,其它未见异常。

右侧胸部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胸腔积液。

胸廓不对称,右侧4、5、6、7、8肋骨见横行骨折线,断端轻度错位,右侧胸腔肋膈角区有少量积液改变。左肺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在正常范围内,左膈光滑,左肋膈角锐利。

右下肺炎。

胸廓对称,肋骨走行发育正常,右肺下野见斑片状及片状阴影,边缘模糊,密度不甚增高。心影大小、形态在正常范围内,双膈顶光滑,双肋隔角锐利。

右肺下叶周围性肺癌。

胸廓对称,肋骨发育走行正常,右肺下野见3*3CM大小的块状影,边缘清晰,密度均匀,并见分叶及短毛刺。侧位片病变位于右肺下叶后基底段。病灶断层片肿块内部未见钙化病灶,同侧肺门不大,左肺未见病变。心影大小、形态在正常范围内,双膈顶光滑,肋膈角锐利。

右肺中心型肺癌。

胸廓对称,肋骨发育走行正常,右肺上野见3*3CM的肿块影,边缘清楚、分叶,右肺门增大。正位支气管断层见右上叶支气管明显变窄,呈截断改变,肺门区见肿大淋巴结。心影大小正常,左肺及隔肌正常。

右上肺浸润型肺结核

胸廓对称,肋骨发育走行正常,右肺上野一、二肋间见斑片状边缘模糊影,侧位片病变位于右肺尖后段,气管纵隔居中,心影大小、形态在正常范围内,双膈顶光滑,双肋膈角锐利。

右上肺陈旧性肺结核

胸廓对称,肋骨发育走行正常,右肺上野可见点状、条索状致密影,边缘清晰,并见点状钙化灶,余肺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在正常范围内,双膈顶光滑,双肋膈角锐利。40 双肺慢性纤维化空洞型肺结核

胸廓呈桶状,肋间隙增宽,双肺中上野可见片状条索状致密阴影,新老病灶并存,其间见数个环形透亮区,双肺门上提,双肺纹理呈垂柳状改变,双肺野透过度增高。心影大小、形态在正常范围内。双肋膈角变钝,并见幕状胸膜粘连。其它未见异常。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胸廓呈桶状,肋骨平举,肋间隙增宽,双侧肺野透过度增高,双肺纹理增强紊乱,呈网状改变。心影增大,肺动脉段突出,右心室增大,右下肺动脉增宽超过1.5CM,双膈面低平,双侧肋膈角变钝。

右侧胸腔积液。

胸廓不对称,右侧肋间隙增宽,右肺中下野密度明显增高,上缘呈外高内低弧状抛物影,纵隔气管向左移位,右侧肋膈角消失,其他未见异常。

主动脉粥样硬化。

胸廓对称,肋骨发育走行正常,双侧肺野清晰,肺纹理走行正常,双肺门影不大,气管纵隔居中,心影大小在正常范围之内,主动脉明显迂曲,主动脉结见蛋壳状钙化。双膈顶光滑,双肋膈角锐利。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

胸廓对称,肋骨发育正常。双侧肺野未见病变,双肺血增多,以双上肺野为著,上下不成比例。心影增大,呈二尖瓣型,右心缘见双弧双密影,左心缘见四弓改变,以左房、右室、左室增大为主,双肋膈角区可见横行B线影,双膈顶光整。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胸廓对称,肋骨发育走行正常,双肺血明显增多,肺门影增大,心影中度增大,呈二尖瓣型,心胸比例大于0.52,以左、右心室增大为主。主动脉结大小正常。气管纵隔居中,双膈顶光滑,肋肋膈角锐利。

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

胸廓对称,肋骨发育正常,双肺血增多,心影增大,呈主动脉型,左心缘第三弓向左、向下突出,以左心室增大为主。主动脉结明显突出,肺动脉段轻度突出,可见漏斗征。双膈顶光滑,双肋膈角锐利。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胸廓对称,肋骨发育走行正常,双肺血增多,肺野未见病变。双肺门增大,以左肺门为主。心影增大,呈二尖瓣型,心胸比例大于0.5,左前斜位见右房段延长,并向上突起,与右心室成角,并见右心室增大。主动脉结不大。双膈顶光滑,双肋膈角锐利。

右侧眼眶下壁及右颧弓骨折合并右上颌窦积液。

大瓦氏位片见右侧眼眶下壁斜行透亮线影,并与右侧上颌窦相通,右侧颧弓中段见横行透亮线影,断端轻度错位,右侧上颌窦密度增高,其它未见异常。

双耳内听道未见异常改变。

双耳内听道呈管状改变,(喇叭状:壶腹状)内听道骨壁完整,无骨破坏及增宽改变,其它未见异常。

大瓦氏位未见异常。

大瓦氏位片见双侧上颌窦透光度正常,骨壁完整,双侧颧骨、双侧眼眶骨质未见外伤性改变,筛窦、额窦未见异常改变。

跟骨骨质未见异常。左跟骨骨皮质光整、连续,骨小梁走行正常。

52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曲度变直,椎体呈方椎,椎小关节致密,脊柱呈竹节样改变,棘间韧带钙化,双骶髂关节面致密,关节间隙变窄。双髋关节也见相应改变。其他未见异常。

骨囊肿。

骨干骺端囊状透光区,囊壁清晰,(囊内可见少许纤细的条状间隔,)病变呈膨胀性生长,骨皮质变薄,连续。并发病理性骨折,)未见骨膜反应。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干增粗、变形,髓腔透过度减低,其内骨小梁走行紊乱,呈磨玻璃样改变。

类风湿性关节炎。

指、指间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致密,关节面下见小囊样透亮区,构骨骨小梁稀疏。

先天马蹄内翻足。

右足跗骨发育不良,距骨向外跟骨向内,诸跖趾骨内收,距骨与第一跖骨及跟骨与第四跖骨的正常连线关系不对称。其他未见异常,食道钡透未见异常。

胸腹联透:心、肺、膈及腹部未见异常。

食道钡透:口服钡剂后,会厌部结构清晰对称,食道钡剂通过顺利,粘膜显示清晰,管壁显示柔软,未见充缺及龛影。贲门区无异常改变。

上消化道钡透未见异常。

胸腹联透:心、肺、膈及腹部未见异常。

食道:钡剂通过顺利、粘膜显示清晰,连续,管壁显示柔软、管腔未见狭窄,钡剂顺利通过贲门区,其它无异常改变。

胃: 胃呈钩形,外形光滑腔壁线连续,粘膜清晰,未见龛影及充盈缺损,扩张度适中,蠕动正常,幽门开放自如,排钡功能正常。

十二指肠:球呈三角形,粘膜清晰,外形光滑,十二指肠升降段无异常改变。

下消化道钡灌肠未见器质性病变。

插管后自直肠注入钡剂及气体,钡剂依次充盈直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上述各段肠管充盈正常,肠袋清晰、对称,未见狭窄及充盈缺损改变。阑尾显影,呈蚯蚓状,形态规则,活动性良好。

全消化道钡透未见异常。

胸腹联透:心、肺、膈及腹部未见异常。

食道:钡剂通过顺利、粘膜显示清晰,连续,管壁显示柔软、管腔未见狭窄,钡剂顺利通过贲门区,其它无异常改变。

胃: 胃呈钩形,外形光滑腔壁线连续,粘膜清晰,未见龛影及充盈缺损,扩张度适中,蠕动正常,幽门开放自如,排钡功能正常。

十二指肠:球呈三角形,粘膜清晰,外形光滑,十二指肠升降段无异常改变。

空回肠:粘膜清晰,未见狭窄及扩张,蠕动张力尚可,活动度好,回盲瓣结构正常,开放自如,钡剂通过顺利

贲门失迟缓症 胸腹联透:心、肺、膈及腹部未见异常。

食道钡透:食管下段明显扩张,食管内见滞留物,食管下段明显狭窄,呈大罗卜根洋改变.食管管壁柔软,有少量钡剂进入胃内。胃泡消失。

食管静脉曲张。

胸腹联透:心、肺、膈及腹部未见异常。

食道钡透:食管中下段粘膜皱襞增粗迂曲,可见串珠样改变,腔壁线不规则,柔软。蠕动

正常,钡剂顺利进入胃内。

子宫输卵管造影未见异常改变。

临床医生操作,向宫腔内注入造影剂,见宫腔显影呈倒三角形,边缘清晰。双侧输卵管显影,自然迂曲,未见阻塞性改变。双侧伞端充盈正常,并见造影剂通过伞端弥散于腹腔,其它未见异常。

脊髓造影未见异常改变。

临床医生操作,向椎管内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见椎管显影,用头低足高位。见造影剂自腰段椎管顺利流至胸段椎管,上述各段椎管充盈正常,神经根显示清晰,未见异常征象。检查结束。

各关节骨质未见异常

X线检测 篇3

医院X线床边摄影, 在基层医院多见, 它以简便、快捷、高效的优点为广大患者或不宜搬动的患者带来福音, 也为临床医师的诊疗工作提供了一些方便, 深受医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的欢迎。自X线发现以来, 以X线诊断为主的放射学的形成, 进而发展成为诊断和治疗兼备的现代医学影像学, 开创了本学科的新纪元[1]。笔者从事综合性医院放射科X线床边摄影并从中摸索总结出的一些经验与技巧, 在此与同道们进行学术交流探讨。

1 X线床边摄影

X线床边摄影, 主要服务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或称重症监护室 (ICU) 、以及其他科监护室里的危重患者以及在骨科接受牵引的患者, 这些患者一般都不能走动, 要求到床边做X线检查, 以提供给临床医师及时可靠的医疗信息。这项工作表面看来挺简单, 但要求要有高成功率、高标准地完成并非容易事, 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如衡量一张优质床边X线片的标准是: (1) 投照部位与临床申请要一致; (2) 摆位端正, 所照部位完全成像于胶片上面, 且上下、左右对称; (3) 照片的对比度、清晰度、锐利度良好; (4) 铅号标贴准确且可辨左右。这仅仅是一个方面的要求。

床边X线机一般为日本岛律公司出产的125kV, 32mAs床边机和美国GE公司出产的125kV, 25mAs床边机, 功能优良可靠。开展的床边检查项目多是:头颅正侧位、颈椎正侧位、肩关节正位、肱骨正侧位、肘关节正侧位、尺桡骨正侧位、腕关节正侧位、手正斜位、胸部正位、腹部正位、骨盆正位、髋关节正位、股骨正侧位、膝关节正侧位、胫腓骨正侧位、踝关节正侧位、足正斜位、跟骨侧轴位等;但常见的床边检查有胸部正位、骨盆正位、颈椎及四肢关节正侧位。片子大小依据所照肢体大小而定。要发挥其作用还要做到:床边X线检查首先要求临床医师开出检查申请单, 由护送人员送至放射科登记台查号收费, 除急诊抢救者需立即去检查外, 一般病情的床边检查都集中在下午进行, 检查前, 当班技师应从登记台将所有床边申请单取走, 同一科室的单子放在一起, 不同科室的单子按床边检查路线及毗邻关系前后排列, 一般按由远到近, 由楼上至楼下的顺序排列, 以免在检查过程中走冤枉路或回头路, 也影响工作效率, 再在每张单子的左上角空白处编上各异的简易X线号, 以区别每张片子属于那位患者, 然后统计所需投照的部位及人数, 确定所要携带片子的大小和数量。这样可以保证床边检查准确、快捷、有条不紊地进行。技师携带床边X线机在等或乘电梯时, 可对各申请单上患者的简要病史及临床症状作一了解, 便于对每位待查患者的适宜摄影体位做到心中有数, 以免仓促投照, 片子体位不合诊断要求, 如胸腔积液的患者, 胸片应采用坐位投照, 若躺着水平位投照便不能显示气液平面, 以至片子不合要求。投照时应注意:一是对于较胖的, 打石膏的或上夹板的患者, 需根据其肥胖或上石膏、夹板的厚度提高kV值, 而较瘦的患者应适当减小kV值;二是对于好动的婴幼儿或骚动不安的成年患者, 要摆好体位, 选好条件, 对好光, 观察中抓拍, 以避免因体位变动、运动模糊或异物遮挡致投照失败。适当的解释和了解患者的心理也是不可缺少的。

2 X线透视

X线透视是医院放射科的传统检查项目之一, 有迅速、简捷等特点, 许多医院目前都购置了高档的放射影像设备如计算机, X线摄影技术数字设备, X线摄影技术数字化胃肠点片机等, 疾病的诊断有了质的飞跃。使得透视技术这一传统放射诊断手段倍受冷落, 甚至部分医院已取消了这一检查项目, 但广大的基层医院不少仍是健康检查, X线诊断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浅谈透视在辅助其他放射诊断技术中的价值, 特别是在肺部诊断中的辅助作用。

2.1 肺部诊断

首先应注意肺部透视中的几个易漏诊区, 如肺尖区、心后区及横膈后等区域的肺部病变易漏诊。应将患者的肩胛骨旋出和转动患者多方位观察肺, 对鉴别肺门阴影增大有重要的补充作用。X线平片中表现的肺门增大病例有时即使加摄了侧位片, 重叠的肺门血管还是癌性表现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性的块状表现, 所致动态观察增大的肺门影的变化可见树状血管支从肺门团块影发出, 并且在患者转至某一角度时血管团块影会分散开来, 而肺门的癌肿或肿大的肺门淋巴结所致的肺门块影无论患者如何转动, 肺门团块影始终存在, 且不变化, 分散在区别肺部阴影来源方面的辅助作用胸壁胸膜的病变及增多增粗的肺纹可重叠于肺内, 形成阴影, 确定阴影来源于肺内或肺外。X线诊断中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透视下多方位转动患者并辅以深呼吸作连续动态观察, 对此有确切的帮助。病变来源于胸壁、胸膜及肋骨的阴影时, 阴影的边缘与胸膜相交成钝角, 且在深呼吸时阴影无移动或即是有移动其移动方向与肋骨移动方向一致, 肺部的病变阴影在深呼吸动作时运动方向与肋骨方向相反, 由于增粗增多的肺纹理所致病变在深呼吸时会散开来不成片状阴影, 且可以用不同体位观察获得。

肺底积液是指胸膜腔积液局限在肺底与横膈之间, 在立位片上表现为正常膈面消失, 肺底被液体抬高而形成一假膈影。卧位投照, 肺底积液流至胸背肋胸膜腔, 使患侧肺野透亮度降低, 视床的运动作连续透视观察可见上述立位平片上的影像表现, 可看见肺底积液从肺底向胸背部肋胸膜腔游离往返的全过程, 从而更加肯定肺底积液的诊断, 在作食管吞钡透视检查时当稠钡大部分已通过食管全程, 腔内表面仅存少许钡吞下的空气与食管内残存的钡剂, 共同形成食管腔内黏膜的气钡双对比影像, 利于早期病变的发现, 在对肠梗阻患者的腹部透视中, 肠伴内液面的升降是确定肠管张力高低的标准之一, 在确定肠伴内液面有无升降时, 先必须排除正常呼吸运动致膈肌位置变化, 所导致的肠伴内液面的上下移动的移动特点是有充气肠伴内的液面出现方向一致的同步升降幅度小, 频率与膈肌运动一致。

2.2 在胸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作用

常规正斜位肋骨片检查中, 易将无明显移位性肋骨骨折与肺纹理和肋骨重叠的影像误诊为骨折, 透视更能直接看移位性肋骨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数量及骨折的类型, 由于透视是动态多角度下观察患处, 能避开因患者体位处的生命影缘而分离出来, 并能在最佳体位的骨折处清楚地显示出来, 提高了诊断率与阳性率, 明显地优于常规的肋骨正斜片及投照方法。同时也是对诊断肋骨骨折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2.3 在四肢骨骨折诊断中的辅助作用

四肢关节及骨两端的部位由于骨的重叠或体位的关系, 极易造成骨折的漏诊, 透视下能见重叠的骨尽量分散开来, 体位的动态观察骨质结构, 直接明确地显示骨皮质的连续性, 确定有无骨折。

2.4 在儿童肠套叠诊断中的作用

儿童肠套叠拍腹部平片的诊断价值小, 但在透视下通过稀钡灌肠及时观察到肠套叠的部位, 在一定压力下套叠部位肠管退缩的程度及在手动复位中整复情况的观察和判断有利于诊断。

参考文献

X线检查报告单 篇4

X 线 检 查 报 告 单

姓 名: 性 别: 年 龄: 门诊号: 就诊科室: 住院号: 病 室: 床 号:

检查部位:胸部正位片

影像表现: 胸廓对称,纵膈及气管影居中,双肺肺野未见实变影,双肺肺纹理增粗,紊乱,肺门结构清晰,心膈未见异常。

意见:提示支气管炎,建议抗炎后复查。

X线检测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资料对象来自于2009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进行诊断的肺部小结节病灶患者50例资料, 其中男31例, 女19例, 年龄31~66 (48.98±17.80) 岁, 统计资料入选标准:所有患者临床均确诊肺部非钙化结节, 其中有10例患者为多发性结节患者, 结节直径为<1cm者18例, 肺部隐蔽部位结节有46个 (60.4%) , 所有结节按照位置分类:位于左肺上叶的有13个, 左肺下叶19个, 右肺上叶11个, 右肺中叶6个, 右肺下叶15个。所有资料按照采取的X线摄影方法进行分组:传统X线摄影的20例资料为对照组, 数字化的X线摄影的30例为观察组, 两组患者一般病例资料 (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等) 经统计学t检验表明无显著性差异, 说明两组患者在不同的X线方法摄影下的分析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拍摄方法

采用的DR系统来自于GE公司的数字化摄片机器, 使用的PACS系统和RIS系统都是上海带嘉公司研发, 对DR的读取在分辨率为2000×2000的高分辨率显示器上进行, 传统的X线摄影常规自动胸片机器进行拍摄。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资料所得数据录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中进行统计学分析, t检验方法对组间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以a=0.05为检验指标, 双边检测方法比较组间检测结果差异性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用数字化X线摄影方法进行检查的观察组Az=0.679× (0.561~0.779) ;标准差数值为0.055, 采用传统X线摄影方法进行检查的对照组Az=0.744× (0.565~0.899) ;标准差数值为0.115, 两组Az值数据结果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t=4.4459, P<0.05) 。

在对隐蔽部位的肺结节的观察结果, 数字化X线摄影结果的Az值显著大于传统X线摄影方法进行检查的对照组Az值 (P<0.05) , 两组患者比较的部分影响图结果如下图1和图2。

3 讨论

传统方法的胸片摄影由于技术方法具有局限性, 摄影成像后的图像灰雾度、对比度都是固定不变的, 并且可能会由于由于拍摄时的摄影条件选择不当, 再加上暗室技术不良运动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会大大限制传统方法的胸片摄影技术的发展, 而最新的数字化胸部影像的影像结果中灰阶动态范围大大增大, 而且图像的层次丰富, 数字化摄影的曝光条件容易掌握, 再加上摄影结束后丰富的图像后处理功能, 这些特点使该类影像系统比传统X线胸片更具优势[4,5]。

肺叶隐蔽部位在临床检测中主要是指与胸部的正常解剖结构 (例如肋骨的心影肺门结构) , 也即周边的肺野气管和支气管以及可能会被胸水遮蔽的肺野, 对患者肺部隐蔽部位的病灶的检出问题一直以来是临床胸部X线诊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也是诊断过程中出现漏诊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的直接数字化显影技术采用高千伏摄影, 对患者胸部的密实结构和病灶穿透性能好, 并且数字话的影像灰阶动态调节范围大, 拍摄的影像学结果也能对患者的心影横膈重叠的肺纹理清晰显示, 最后, 本组资料对隐蔽部位肺结节的诊断结果也表明了数字化X线摄影在发现肺部小结节的病灶方面显著优于传统的X线摄影方法。

摘要:总结在我院进行诊断的肺部小结节病灶患者50例资料, 所有患者临床均确诊肺部非钙化结节, 所有资料按照采取的X线摄影方法进行分组:传统X线摄影的20例资料为对照组, 数字化的X线摄影的30例为观察组, 分别拍摄后用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ROC曲线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隐蔽部位的肺部非钙化结节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 , 两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性。数字化X线摄影在发现肺部小结节的病灶方面显著优于传统的X线摄影方法。

关键词:数字化X线摄影,传统x线摄影,肺部小结节病灶

参考文献

[1]胡晓欣, 吴斌, 谭红娜, 等.乳腺数字化X线摄影的医用专业显示器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1, 17 (3) :273-275.

[2]侯建新, 李光民.数字化X线摄影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24) :2821-2822.

[3]Xu Wenxue, Guo Ailing, Wang Zhiwen.Digital radiography and con-ventional radiography in root canal treatment application comparisonof[J].Chongqing medical journal, 2011, 40 (18) :1785-1786.

[4]齐赛, 陈国栋, 王晓冰, 等.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在健康体检人群胸部检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 (52) :51-52.

肋骨骨折X线检查特点 篇6

X线检查造成漏诊的原因有:由于肋骨分膈下两部分, 同一摄影条件缺乏良好的对比。肋骨形态、走行在X线片重叠交织影响观片。肺纹理和伪影的干扰, 造成部分肋骨不完全性骨折漏诊。血胸掩盖骨折线, 胶片摆位及照片条件不当均影响照片质量。

为使漏诊率降至最低, 现总结日常实际工作中体会如下:

1 放射技师应详细阅读申请单, 明确检查部位如侧别、膈上、膈下, 适当查体核实临床资料, 选择适当投照体位。

2 放射技师应按一定观片顺序详尽、仔细阅片, 避免遗漏。可疑之处应采取透视下转动体位观察、定位点片。善于应用X线机多种功能如正位、斜位、切线位、广角位等观察, 必要时CT检查。对血胸外伤等难以确定的疑诊病例, 应在报告伤注明1~2周后复查, 以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

肠梗阻X线诊断 篇7

关键词:肠梗阻,X线,诊断

肠梗阻是腹部常见的急腹症, 平片是腹部影像诊断最常用的方法, 尽管CT、B超应用于肠梗阻普遍应用于临床, 但腹部平片对于肠梗阻的诊断仍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我院近5年来住院确诊病例, 年龄17~68岁, 平均4 2.5岁。

1.2 仪器设备与方法

所有患者均摄立、卧位平片, 部分患者行造影剂检查, 所有造影剂为泛影葡胺 (60%) 。所有患者均进行CT扫描做对比分析, 其中20例有手术结果证实。X线设备:Kadark CR, GE DR, OPERA数字化胃肠机。GE16-sct扫描参数, 120kv, 200ma, pitch=1, 层厚0.5cm.造影剂优维显, 1.5m L/kg。

2 结果

近段小肠梗阻5例, 表现为节段性小的液气平或积气, 全部手术证实, 小肠肿瘤3例, 粘连压迫2例。远侧段小肠梗阻35例, 18例术后粘连压迫 (10例形成闭袢性肠梗阻, 出现肠壁缺血、坏死) , 7例肠套叠, 4例腹腔内疝 (均为嵌顿型疝) , 4例小肠肿瘤, 2例小肠扭转, 因梗阻的原因不同, 平片表现有所不同, 可见牵拉征、咖啡豆征、弹簧圈征、鸟嘴征、假肿瘤等征象, 结肠梗阻10例, 9例为结肠肿瘤表现为近侧小肠的扩张, 1例为乙状结肠扭转, 表现为咖啡豆征。肠梗阻按病因分类: (1) 机械性因素:肠管本身病变, 肠管外粘连压迫, 肠腔内异物堵塞. (2) 非机械性因素:动力性 (一般指麻痹性) 。 (3) 血运性, 75%是肠糸膜动脉血栓, 25%静脉血栓[1]。

3 X线表现

近段小肠梗阻临床少见, 且平片缺乏征象的特异性, 但对存在近段肠腔节段性积气, 且有临床症状, 则有提示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在笔者追踪的一组病例 (26例) , 有5例最终确诊, 诊断率19%。典型的远段小肠梗阻容易诊断。对于立卧位平片液平分布及液柱的高度差对于鉴别肠梗阻的性质有一定的意义, 但没有确切的诊断价值。“牵拉征”[2]在缺乏气液平的小肠梗阻的病例中, 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本组3例可见此征, 经CT证实, 但此平片征象必需有足够的临床依据才可靠, 否则缺乏可信度, 在临床工作实践中, 部分非梗阻原因患者腹平片亦可观察到此片象。根据小肠扩张的宽度推测小肠梗阻诊断价值低。术后粘连及内疝是小肠梗阻常见原因, 本组22例因此种原因所造成的小肠梗阻, 其中术后粘连18例, 内疝4例。但只有4例平片有异常表现, 其中由于粘连原因而形成梗阻3例, 内疝原因1例。其余缺乏特异性, 部分表现为节段性、局限性小的液气平。对于粘连造成的小肠梗阻, X线平片可发现梗阻处及其邻近肠曲局部有固定征象或肠曲转折过急征象, 不同体位摄片显示肠曲排列无明显变化, 表明有肠粘连固定情况。于嵌顿性疝引起的小肠梗阻, X线特殊表现有梗阻近侧胀大, 肠曲向疝部方向集中排列倾向, 疝处密度增加。若疝内容物中有气, 则更有利于诊断。肠扭转时, 肠曲在胀气程度及排列分布不一致性, 肠曲固定, 本组2例小肠、1例乙状结肠扭转 (沿肠糸膜) , 平片表现为“咖啡豆”征, 造影剂检查狭窄处表现为鸟嘴状, Burrell[3]等认为乙状结肠扭转最有价值的征象为扭转的肠袢顶端位于左膈肌的下方 (88%的敏感度、100%的特异度) 。肠套叠平征可见套叠部位粘膜皱壁的弹黄圈征, 并可见肿块影征象, 本组7例中有2例此种表现。结肠肿瘤是引起结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 本组9例患者结肠梗阻均为结肠癌引起, X线平片示近侧小肠, 结肠扩张, X线平片可以观察到肠气结肠突然中断, 体位变化后比较, 适合的条件下可见腔内肿块, 本组9例结肠癌所致结肠梗阻病例, 有1例可见此表现。Love[4]根据气体分布的情况, 对结肠梗阻进行了分类, I (Ia、Ib) , II2种, 并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本组4例结肠梗阻病例为Ib型, 即结肠梗阻的同时也伴有小肠的梗阻。结肠假性梗阻平片也表现为肠腔的扩张, 但缺乏液气平, 体位的变化可以见到气体分布的变化, 而且扩张的肠壁也表现很光滑, 与肿瘤引起的梗阻可以鉴别, 而且假性结肠梗阻都有基础疾病, 钡剂检查也排除梗阻的诊断。本组1例骨盆多发骨折引起的结肠梗阻引起的假性结肠梗阻病例, 反复出现梗阻症状, 平片、钡剂、CT检查未见实质性病因, 推测出现梗阻症状的原因可能为骨盆骨折引起的神经损害。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吕云福, 邹声泉, 詹文华, 等.肠阻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81~508.

[2]王宵英主译, 蒋学强审校.腹部平片及相关成像[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33~235.

[3]Burell HC, Baker DM, Waldrop P, et al.Significant plain film findings in sigmoid volvulus[J].Clin Radiol, 1994, 49:317~319.

贲门癌的X线诊断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9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男性26例,女性13例,年龄45~84岁,平均62岁。

1.2 临床症状

(1)吞咽困难,开始为间隙性而后变成持续性位于上腹部,胸骨后有沉重感,特别在吞下第1、2口时;(2)疼痛(胸骨剑突后方或胸底部)往往在下咽时发生灼烧感;(3)呕气、恶心、打呃、食物或血液呕出;(4)胃纳减退、消瘦、一般性消化不良症状。

1.3 检查方法

在吞咽前,先作常规胸腹部透视,然后在透视下先给受检者口服产气粉1包用约10mL温开水送服,观察胃底充气情况。然后口服220%W/V浓度硫酸钡(采用青岛II号钡)150~200mL。在透视下观察其动态变化,特别要注意吞第1口钡剂时观察食管下段粘膜形态及贲门开放走向,食管壁柔软度。然后让病人仰卧将床放水平,嘱患者在检查床上360°翻转身体使钡剂均匀涂布于胃壁,达到充分显示良好的胃底贲门区的粘模皱襞影像及胃底贲门区双对比相,摄取贲门区正位及斜位相(床升至45°左右斜位)。右侧位、俯卧位相及床垂直摄取贲门部正位、斜位即可全方位观察胃贲门区,有利于贲门部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 结果

对39例贲门癌的胃双对比钡餐造影X线表现分析发现。

2.1 胃贲门区软组织块影

贲门区软组织影为贲门癌最主要的X线征象[1]。本文39例中,出现贲门区软组织肿块有35例,于站立位或45°斜位、俯卧位及侧位片通过胃底双对比相显示近似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稍深的软组织阴影,表面光滑或凹凸不平,一般表现为结节状、分叶状、半球形软组织块影(图1),钡流包绕该块影,改变正常钡流途经。食管下段可有扩张。

2.2 胃贲门区溃疡

贲门癌溃疡发生较常见,龛影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多数为浅溃疡,这种溃疡龛影在钡剂充满胃底贲门区常被掩盖而不易显示(图3),表现为紊乱的粘膜皱襞中不规则钡影残留,多种体位相中龛影的部位和形态较固定。本文39例中仅5例显示贲门区溃疡龛影。且与良性溃疡形成的龛影、正常粘膜邹壁的邹折所形成的假龛影形态类似不易区别。治疗后,龛影缩小则提示为良性,扩大或长久不变为癌的可能大。显示好贲门区粘膜邹壁是鉴别贲门区良恶性溃疡的要点。

2.3 食管下段改变

贲门癌侵犯食管下段较常见,必须对它有充分的认识,吞服第1、2口钡示食道下段变化非常重要[2]。本文39例中,食道下端受侵32例。食管下段受累的表现为(图2,4)虫蚀样环状或半环状、鸟嘴样、短管样狭窄,狭窄上端食道扩张。食道下端可见细颗粒样增生或索条状粘膜下浸润及较粗大的息肉样增生。食道下端绕贲门肿块可使钡流方向改变,出现钡剂分流、喷射现象。

2.4 胃体小弯改变

贲门癌侵犯胃体小弯使胃体上1/3小弯侧轮廓高低不平,胃壁僵硬而不能扩张,与正常胃壁间形成小切迹或凹陷,浸润区粘膜变平、消失(图1,4)。本文39例中,胃体小弯受侵9例,胃体小弯受侵范围与周围正常胃粘膜形成鲜明对照。

3 讨论

贲门癌为消化道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贲门部的特殊解剖及生理特点,且位置较高,位于肋弓内,不易扪及。而且内窥镜检查对该部位存在一定的盲区,检出率相对较低。胃贲门区粘膜皱襞纵横交错,粘膜皱襞反褶可形成假性龛影。胃悬带纤维肌束使食道下端左侧壁出现局部肌层增厚,并向食管腔隆起而形成X线所见的星月形压迹,产生假性肿块影[3]。因此,对胃贲门区的X线检查提出很高的要求,必须要显示良好的胃底贲门区双对比影像,充分显示粘膜皱襞形态,熟悉其解剖特点,判断其肿块的性质,食道下端的改变。通过对39例贲门癌的研究,我们认为对贲门区软组织肿块、食道下端受侵犯的变化的观察很重要,讨论如下。

贲门软组织肿块:贲门区出现软组织肿块影,并非全是病理性的,更不一定是癌瘤,贲门区软组织块影应与附近脏器或病变引起的胃底贲门异常影鉴别,特别是肝左叶,肝左叶出现在胃底贲门区往往有明显成角形,象楔子。肝左叶影从胃底气泡的下方相交叉,在右前斜位时肝影可安全转出胃泡之外。深吸气时可使左肝叶影移出于胃底气泡影之外。睥影一般不影响胃底气泡,但遇到异位睥则例外,它可以在胃底上壁出现一压迹状块影(或在胃泡的左侧)或凸出角形影。结肠睥曲与胃泡重叠呈垂直或斜形线条。很少情况下结肠肠曲压迫胃底现象,胃底肿块影。俯卧斜位可出现一个2~3cm直径的充盈缺损影,即贲门切迹假性肿块,可被误认为肿瘤影[4],从食道发出星形皱壁分散到胃泡内,“肿块”邻近的食管和胃粘膜无中断破坏,管壁扩张度正常可资鉴别。胃底静脉曲张伴食道静脉曲张、胃底肥大性胃炎、弥漫性淋巴肉瘤、胰腺尾部囊肿或癌肿、扩大的心脏、巨大睥脏、结肠睥曲癌、巨肾或肾肿瘤等均可产生外来压迹形成“胃底贲门部软组织肿块影”,先要决定使胃泡变形的体积情况而不是一个平面(即在不同斜角度所拍X线片上观察)其与胃泡的充盈缺损及压迹有相对活动度,同时在充盈缺损区或受压区仍保持完整的胃底粘膜皱襞纹,及食管下段是否异常改变情况,来判断软组织肿块影性质是否贲门癌引起,不可轻易下贲门癌的诊断。

贲门癌侵犯食道下段:贲门癌侵犯食道下段相当常见,是诊断贲门癌的重要依据之一。食管下段受累可表现为:(1)虫蚀样环状或半环状狭窄。(2)鸟嘴样或短管样狭窄,这种狭窄与贲门失弛缓症、食管下端憩室有相似处应与之鉴别。(3)食道下端充盈缺损,表现为细颗粒样增生或索条状粘膜下浸润及较粗大的息肉样增生。(4)食道下端由于贲门部肿块可使钡流方向改变,出现钡剂分流、喷射现象。但在确定食道下段受侵犯,食道下端的X线表现需与贲门失弛缓症、食道裂孔疝、食道下端憩室等鉴别。避免将食管下端外侧壁弧形切迹误为充盈缺损,食管下端外侧壁弧形切迹毗邻贲门口上方,食管粘膜无中断钡剂通过良好扩张性正常为鉴别点。不将贲门口钡剂涂布的钩状上翘粘膜现象误为分流征象。良好的双对比钡餐检查,显示好胃底贲门区的粘膜非常重要,透视下立位细致观察第一口钡从食管进入胃的全部过程非常重要,观察钡剂在贲门上方有否停留,食管下端扩张有否受限,是否通畅,钡剂走向有否改变,有否喷射、分流征象。采用立位、45°双斜位及右侧位、俯卧位多轴相拍片加以透视下观察其形态及功能全面分析。对瀑布型胃,由于钡剂易沉积于胃底,可令患者作弯腰动作,使积聚在胃底的钡剂排入胃窦,并让患者前后位转向右前斜位,可分开重叠胃壁,更好地显示胃底贲门区的全貌,不至于遗漏贲门部病变。要显示好胃底贲门癌的X线征象,必须保持胃底要有足够量的气体及适量的钡剂,涂布好胃底贲门部的粘膜,形成良好的胃底贲门部双对比相,拍取多轴位相X线片,注意观察贲门区有否肿块、食道下端有否侵犯,贲门区龛影及其病变的范围,胃体小弯侧胃壁及其粘膜情况,从而提高对贲门癌的检出率,对确定治疗方案有所裨益。现代循证医学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内窥镜、CT检查更好,CT能显示其胃底贲门区软组织肿块,软组织肿块内如见到气体、水或高密度造影剂提示溃疡存在,判断溃疡位于腔内腔外十分正确,判断胃的浆膜层或周围脂肪层、邻近脏器受侵犯,如食管、肝左叶、脾、胰腺和结肠。远处脏器转移十分正确。对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其决定性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贲门癌的气钡双对比造影的X线表现,提高对贲门癌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本文对39例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贲门癌的胃双对比钡餐造影X线表现分析。结果贲门部软组织肿块(35例),表现为结节状、分叶状、半球形;贲门区龛影(5例),多数为浅龛影;食道下段浸润(32例),呈索条状粘膜下浸润;胃体小弯侧僵硬(9例),小弯侧胃壁僵硬,与正常胃壁间形成小切迹或凹陷,粘膜变平、消失。结论X线气钡双重造影是诊断贲门癌的首选方法。良好的双对比钡餐造影,取多体位、不同角度,全方位观察,可以提高贲门癌的X线检出率。

关键词:贲门,双对比,钡餐造影,X线

参考文献

[1]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X线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1014~1015.

[2]林贵.贲门癌的X线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81,15(3).

[3]杜兴亚,齐忠政,李瑞兰,等.食管裂孔疝X线与内镜50例对照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8,17(5):288~290.

乳腺X线摄影的应用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门诊普查发现乳腺患者并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共276例, 均为女性病例, 年龄30岁以内16例, 31~40岁79例, 4l~50岁147例, 51岁以上共34例。临床症状:大多数以乳房疼痛为主, 部分为自己发现肿块, 部分无明显自觉症状, 于体检时偶然发现。

1.2设备意大利M T TA LT R O N I C A F L AT S E高频乳腺钼靶机KODAKDry5300。

1.3投照方法

全部双侧乳腺摄头尾位 (CC位) 、内外斜位 (MLO) 片。

2 结果

在乳腺头尾位、内外斜位片能清楚显示乳腺实质结构、及皮肤皮下脂肪等和肿块。在内外斜位上还可观察腋前软组织如胸大肌等及腋窝淋巴结。本组病例中查出的乳腺疾病:乳腺增生174例, 乳腺纤维瘤47例, 乳腺癌29例, 乳腺囊肿2例, 脂肪瘤1例, 错构瘤1例, 乳腺炎1例。阳性率为92.39%。

3 讨论

3.1乳腺影像检查的方法有很多:如超声、CT、近红外线透照、远红外热图、MR, 但乳腺X线摄影至今仍为首选和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其投照部位和高质量的图像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3.2投照部位

内外斜位 (MLO) :正确的内外斜位能把所有乳房组织成像。受检者面向摄影台, 两脚略分开与肩膀同宽, 摄影平台上部高度与肩齐平但不超过肩部。旋转球管使探测器平面与水平面成30°~60°并与胸大肌平行以免探测器与胸大肌不平行时导致乳腺成像组织减少。患者面部转向非检侧, 非受检侧上肢下垂, 受检侧手置于机架手柄, 屈肘松弛胸大肌。胸壁紧贴摄影台, 提升乳房, 并向上向外牵拉乳房离开胸壁, 使被检侧乳房置于摄影台面上并开始压迫, 直到有足够压力保持乳房的位置为止, 最后牵拉腹部组织以打开乳房下皮肤皱褶。影像标准需胸大肌下缘止于乳头线, 且乳头线垂直于胸大肌, 并看不到皮肤皱褶, 左右乳腺对称放置后呈菱形。头尾位 (CC位) :MLO位的一种补充, 所以应确保在MLO位片可能漏掉的组织能充分显示出来, 这就要求我们在CC位上应显示所有乳腺内侧组织, 同时尽量包含外侧组织。球管处在树直状态, 检查者站在受检侧乳房内侧。受检者面对摄影台, 头转向非检查侧, 双肩放松, 受检侧手置于腹部以减少皮肤皱褶, 被检侧乳房置于摄影台上使乳头呈切线位, 调整摄影台使乳腺下方皮肤皱褶与摄影台等高, 胸部紧贴。检查者一手放在乳房下, 一手放于乳房上方轻轻牵拉乳腺组织远离胸壁, 后用一只手固定乳房位置。后提升对侧乳房转动患者并置于摄影平台拐角上。再用手向前拉伸乳房同时进行压迫, 最后受检者受检侧手臂下垂, 肱骨外旋, 对侧手臂向前抓住机架手柄。总之必须乳后间隙清楚, 尽量包含乳房实质, 乳头位于照片中轴线上午、, 无皮肤皱褶, 双侧乳腺对称放置后呈球形。

3.3所以我们在进行乳腺检查时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1) 充分了解病史, 选择最佳摄影时间 (月经干净后3~7d) , 尽量避免在月经期及月经前期进行检查, 并进行常规的问诊、视诊、触诊以便选择最佳摄影体位; (2) 充分交流使之了解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的必要性获得其充分配合; (3) 检查时, 要注意手和指甲的清洁, 特别是寒冷季节更要注意手的温度;摆位舒适自然, 避免乳头重叠及其他伪影, 乳房挤压压力适当;同时, 在检查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其他人员随意出入, 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 (4) 摄影台面定期消毒并保持清洁; (5) 合理选择图像后处理功能。

3.4乳腺X线摄影主要为头尾位及内外斜位, 必要时加摄侧位及其他特殊投照部位如点压摄片及放大摄片。在乳腺CC位、MLO位上能清楚显示乳腺实质结构和肿块。在斜位上还可观察腋前软组织如胸大肌等及腋窝淋巴结。本组276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结果为:乳腺增生174例, 乳腺纤维瘤47例, 乳腺癌26例, 乳腺囊肿2例, 脂肪瘤1例, 错构瘤1例, 乳腺炎1例。阳性率为92.39%。有文献报道阳性率可达到90%以上。本组的阳性率过高可能与本组为门诊普查发现乳腺疾病后才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的患者有关。

总之, 乳腺X线摄影操作简便, 患者易于理解配合, 乳腺疾病检出率高, 尤其对于临床上无法触摸到肿块的导管内原位癌有其独到的优势, 所以乳腺钼靶X线摄影成为乳腺影像检查中的首选方法, 为乳腺最佳的影像学检查和早期乳腺癌筛查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吴建军, 王志红.妇女乳腺钼靶X线片498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10) :1455-1456.

上一篇:灌装工艺下一篇:妇科短小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