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教学

2024-06-25

正式教学(精选12篇)

正式教学 篇1

一、初中生英语学习现状呼唤“学习策略”的调整:非正式学习进入教学视域

1.非正式学习策略提出的背景

在“学习”成为时代话语的今天, 许多关于学习的概念进入了教学论领域, 其中一个很值得注意的概念是非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是相对于正式学习而言的, “正式学习” (FormalLearning) 主要是指在学校的学历教育和离开学校后的继续教育 (学历补充或提升) , 还有其他诸如上网学习、培训学习等等, 其显著特征是学习者明确意识到学习活动的“学习性”;而“非正式学习” (InformalLearning) 则指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发生的, 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生活性活动和交往来习得知识、锻炼能力、获得发展。在非正式学习中, 学习者往往并未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学习, 其学习心理特征表现为学习的“无意识”或“弱意识”。虽然非正式学习提出时间并不长, 但它确已在教学实践中及教育科研领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2007年, 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发表了一篇引人注目的报告———《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教育问题和法律选择》。该报告科学地分析了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环境中学习的目标及学习的方式, 指出尽管两种环境有很多不同, 但是在丰富科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共同的价值;因此报告郑重提出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环境的协调发展和整合。[1]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也提到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能力[2], 要选择和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 其中必然包括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协调发展和整合”。因此, 不难得出结论, 非正式学习作为学校教育系统正式学习的补充, 正从一个边缘角色转变为教育研究的一个新天地。更多的非正式学习发生着且逐渐和正式学习双峰并峙, 很难说它会不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学习的常态。

初中, 不仅指义务教育的一个阶段, 更指学生的一个特定的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 身心发育趋于成熟, 作为儿童的“理性睡眠期” (卢梭语) 在这个阶段已经逐渐“苏醒”, 但感性特质并没有远离他们;躁动、焦虑, 期望独立和寻求依赖并存。表现在学习上好奇多于专注, 浮躁多于沉静, 退缩多于进取, 被动多于主动。与母语学习相比, 他们的外语学习更多地表现出陌生感和被动性。因为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没有胎里带来的母体的语言“基因遗传”, 也没有过往的生活中环境和氛围的语言影响, 语言隔膜往往会使英语学习困难重重。在正式学习的教室场域里, 课程任务的指令性要求又有着刚性的压迫力, 更不必说异化为应试期待的英语教学给予学生更重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厌倦。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只是一味地在正式学习的领地上寻求出路, 势必事倍功半, 陷入殚精竭虑———克服困难———问题再生———重新攻坚的恶性循环。

2.该策略运用的场域意义

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曾说过:“中国的外语教学, 费时较多, 收效较低”。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教授在他的《英语学习策略》一书中明确指出:很多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英语学习的效果还是不理想。虽然有各方面复杂的原因, 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3]倘若在学校这一“正式”学习场域里引进和运用非正式学习的种种方式和策略, 使之与正式学习的常态模式“协调发展和整合”起来, 就一定会实现《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教育问题和法律选择》所预期的目标———丰富科学知识, 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能力。这正是以往一味传授惰性知识和应试技能的英语课堂所难给予学生的。美国国家研究院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和教育委员会学习科学开发项目委员会以论著的形式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人是如 何学习的》。该论著的 主编约翰·布朗思福特 (John Bransford) 断言:关于人类学习的研究, 开始进入了一个整合的十年, 即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和内隐学习研究的交互融合, 这一“整合”的目的是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与学而服务的。[1]结合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借鉴国内外学习科学研究的有益成果, 我们认为:要改善初中生的英语学习, 除了在正式学习领域内努力, 还应该在非正式学习的领域内有所作为, 最好的选择是把二者统整到一起, 即“在正式的学习场域里‘非正式学习’”。这种学习的场域意义是可以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两种心理能量, 即正式学习的有意识注意和非正式学习的无意识注意, 让学习的意志力量和学习的审美能量都得到锤炼和涵养。

二、初中生在正式场域里的“非正式”英语学习路径举隅

笔者在百度中输入关键词“非正式学习”, 在维普论文自查系统搜索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与“教育”相关内容222个, 在这222篇公开发表的有关非正式学习的论文中, 有关中小学生教育的还不到10篇。由此可见, 我国对非正式学习的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且研究面非常窄。尤其是对青少年的非正式学习关注很少;同时也说明这一领域的可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了一些做法, 积累了一些心得。所有的做法都遵循一个原则:教师学习任务的布置隐匿掉“学习”的显性指令, 遮蔽正式学习的“意义”教化,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饶有兴趣地进行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

1.课前“聊吧”, 习得知识, 锤炼能力

上课铃还未打响, 此刻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还没有启动, 一般来说, 学生在课前基本是放松的, 对于课堂教学状态而言, 课前恰恰是“非正式”状态。教师可以在课前的“热身”时间里做好文章。笔者的做法是, 在这段时间里, 用英语和学生聊天, 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小到身边事, 大到天下事, 都可以进入课前“聊吧”。例如, 四川雅安地震发生了, 我在走进教室时发现学生们正在谈论着这件事, 于是就顺势加入到他们的谈话中, 只不过我是用英语来表达看法的。由于此前已学过关于台湾地震的课文, 学生有过这一话题的语言材料储备, 他们很快地用英语回应我, 和我讨论起雅安地震的有关情况, 还有他们打算为此做点什么的意愿。语言虽然磕磕绊绊, 但这是他们对语言的最好“学习”。虽然是在教室这一学习的“正式场域”, 但是这样的交谈却是非正式的聊天, 对于他们的发音不准或用语不当, 以及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语言表达困难, 我都即时点评、纠正、引导和帮助, 学生们轻松获得了变错为对、敢于表达的真切体验, 而在正式学习中, 这些往往可能会事倍功半, 甚至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沮丧和尴尬。

2.原声电影, 寓教于乐, 审美学习

人的语言能力往往是从周围环境中听来的, 一个大字不识的老人却能说地道、纯正的普通话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因此, 一个完全的外语环境可以使儿童快速学会外语, 让学生看原声电影不失为一种效果颇好的做法。原因有三:首先这是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其次看电影学英语, 在故事情节的浸入和人物命运的关注中, 得到锻炼的正是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最后, 通过观看电影,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 体会东西方价值取向的不同, 将语言学习上升到文化意义上的交流, 让学英语变得更有意思。

用多媒体把本是在电影院或家庭“影院” (电视或电脑) 才能看到的原声电影搬到教室“影院”中来, 集艺术性、娱乐性为一体的电影使学习的正式模态获得遮蔽。当然, 不能凡是原声电影都任意拈来, 要根据以下几个要素精心选择和安排。

(1) 目的。在选择原声电影之前, 教师首先要弄清楚让学生在教室“影院”看电影的目的。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教学提供背景知识, 为课堂拓展服务, 让学生在纯正的英语环境中提高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锻炼学生在语境中猜测词义的能力, 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等。不过, 这些目的都是教师有意隐匿的。

(2) 内容。要求所选择的电影内容与一节课或一个阶段的任务相符。

(3) 难度。要求所选择的原声电影要难度适中。由于初中生对英语涉足尚浅, 选择适合他们现有英语水平的原声电影并非易事, 这要耗费教师很多的时间进行选择和比较。特别要强调的是, 学生“跳一跳”也能“够得着”的难度稍高的原声电影, 有助于全面提升和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

(4) 语速。要考虑初中生的现有英语水平, 选择语速适合的原声电影。

(5) 时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时间的长短。如果是电影欣赏课, 有足够的时间, 则可以选择播放全部影片, 否则, 只能根据需要截取其中一部分;二是时间节点的安排。根据播放电影的目的, 确定时间节点。如, 导入功能的就安排在课之初;拓展功能的就安排在课之末;可每周确定一个时间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原声电影。

除了在课堂上“放电影”外, 笔者还引导学生在节假日看老师或伙伴推荐的英语原声电影, 这种做法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喜爱和认同。如我曾向七年级的学生推荐《灰姑娘》《白雪公主》《阿拉丁神灯》《米老鼠》等经典动画片, 一个暑假下来, 最直观的进步是, 学生的口语纯正多了, 对说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了解增加了, 学英语的兴趣提升了……

在饶有兴致的观赏中, 电影中的人物对话钻进了学生们的耳朵, 让他们有“似曾相识”夹杂着“懵懂陌生”的心理体验, 由于这种学习融入了生活, 是自然的、发生的, 也就有了意义。让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是教育教学的追求和最高境界。

3.学唱歌曲, 循“法”正音, 濡染文化

电视、电台、网络、校园广播站不经意就能听到英文歌曲《takemetoyourheart》, 在耳熟能详的同时, 歌曲中的语法现象悄然进入了学生的记忆深层。例如, 宾语从句“Showmewhatloveis”, “Show methatwonderscanbetrue”, “Theysaynothinglastsforever”;时间状语从句“Givemeyourhand beforeImold”和定语从句“AllIneedissomeonewhomakesmewannasing”等等。也正是通过“非正式学习”的途径, 学生在唯美的音乐声中, 对英语语法的难点———宾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与单纯通过正式学习比起来, 这样的“非正式”语法学习能使学生较为轻松地掌握这些既重要又复杂的语法现象。此外, 学生还在掌握了许多生词和短语的同时, “耳濡”歌曲里的英语纯正发音, 自觉不自觉地纠正了自己不地道的英语发音。

“每周一歌”已成为我教学的常态:每天午休时间放一首英文歌曲, 周一到周二学生自己记录歌词, 每周三发给学生正确的歌词, 每周换一首英文歌曲, 每学期举行一次邀请家长参加的英文歌曲节目表演和“秀歌”比赛。通过把学科学习巧妙地转换为艺术表演, 学生的投入度空前提高。正式学习———课本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畏途;学习英语兴趣大增;口语地道、纯正了;了解了西方人的思维及语言习惯;知道了卡朋特和西城男孩;懂得了“马背上的英雄”———美国西部牛仔 (Westcowboy) 的历史……

4.美文背诵, 增强语感, 提升兴趣

背诵, 是语言学习的必要功课, 但又往往是学生倍感头疼的“苦差事”。这是由于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重复的“语言劳动”难以产生对大脑皮质的兴奋刺激, 加上任务的繁复、考试的压力, 语言背诵越觉得苦就越难背, 越难背就越觉得苦。但如果把背诵的“学习任务”隐匿到后台, 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凸显在前台, 那么, 背诵就会变苦为“甜”。

我的做法是满足学生们“秀自己”的表现欲和为集体荣誉的竞争心。为了鼓励和鞭策学生阅读背诵英语美文, 在班级每两个月进行一次英语美文比赛的基础上, 全年级每学期进行一次比赛, 一般在后半学期进行, 邀请不同年级的英语老师和本地区知名英语教育专家做评委, 奖励优秀班级。以十个班级的年级为例:比赛内容是从每个班推荐的两篇美文中选出十篇美文。比赛方法是在赛前一个月将十篇美文发给每一个学生, 比赛时, 每个班级一个方阵呈圆形围坐在评委席四周, 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轮到的班级全体起立、齐声背诵。比赛原则:不得重复已经背诵过的美文 (这就要求参赛班级熟记十篇美文) 。比赛注意点:注意音量、音色、整齐度、语音、语调、语速、节奏、连读、不完全爆破等因素。

整个场面像唱山歌比赛一样此起彼伏, 蔚为壮观。学生情绪高昂, 兴趣盎然。精心选择的背诵材料既增强了学生的英语语感又贴近学生当前学习需要, 学生收获很大。这样的比赛是学习吗?当然是。可是倘若问及学生, 他们绝不会意识到这是正儿八经的学习, 但却是他们十分投入、付出努力很大、又是心甘情愿的学习劳动。非正式学习的功效由此可见一斑。

三、初中生在正式场域里的“非正式”英语学习注意点

非正式学习可以是有明确目的的也可以是偶然性的, 但是, 我们这里讨论的初中英语教学场域中的非正式学习, 不是教师的“无心插柳”, 而是教师的“有意栽花”。它是整个教学构架的有机组成部分, 借用非正式学习的方式, 有几点是必须注意的。

1.非正式学习要调动学习者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有更多的自我意识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导和主体。英国前首相威斯顿·丘吉尔曾说过一句话:“我随时准备投入学习, 但是我不喜欢被教。”非正式学习是主动的、个性化的学习, 简言之, 正式学习是“送、逼、命令”的学习, 而非正式学习是“请、诱、吸引”的学习。在正式学习的场域里的非正式学习, 瞄准的是学生的“非学习”注意的心理区间。

2.教师要善于创造非正式学习的丰富资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要求, 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教师要在新颖性、愉悦性、趣味性、吸引性上下工夫;教师还要善于组织非正式学习的活动方式, 注重活动的审美化、艺术化、生活化以及非成人化。

3.非正式学习要和正式学习结合起来, 不可把非正式学习作为单纯的娱乐甚至“杂耍”

非正式学习诚然是轻松的、悠闲的, 但我们借用非正式学习的“方式”, 是有目的性的, 是指向学习的。

4.非正式学习更强调合作

在倡导自我发展和个别化探究的同时, 更鼓励团队通过对话、反馈和问题解决等学习活动提高集体参与度和整体学习绩效。因此, 非正式学习更强调个体之间的协作性, 更强调交流共享。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学习, 其社会性强, 对话是语言学习的方式 , 更是语言学习的精神实质。

有人说, 非正式学习无处不在。但是, 本文说的“在正式场域里的非正式学习”, 却需要教师设计时考虑周详, 实施时巧妙无痕。教师除了要有本专业的扎实功底外, 还要有心理学、教育学、学习科学、脑科学等背景知识。笔者虽然略有心得, 毕竟还在“路上”;然而却矢志不断探索, 期盼“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收获。

摘要:要改变初中生英语学习“费时较多, 收效较低”的现状, 须选择和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 其中包括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协调发展和整合”。在正式场域里的非正式学习, 可以通过“课前聊天”、“看原声电影”、“学唱英文歌曲”、“背诵英语美文比赛”等休闲性、文娱性活动加以实施。实践中要注意遵循主体性原则、目的性原则、新颖性原则和合作性原则。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教学,正式场域,非正式学习

参考文献

[1]赵健.创建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态:美国非正式学习领域的发展情况与案例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 2011 (7) :3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26-27.

[3]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3.

正式教学 篇2

德安一小孙金凤

课前播放《粉刷匠》的歌曲。

一、导入

1、刚才这首歌是什么歌?会唱吗?跟着多媒体唱一遍

2、今天,孙老师带来一个人介绍给大家,他也跟粉刷有关,请看他的名片

3、他的名字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板书课题并齐读。

4、咦,他的名字是不是有点怪?哪里怪?

5、师简介这是对天津卫有绝活的手艺人的称呼,举例:裁缝刘、剃头陈、糖葫芦杨名字含义。

6、出示资料介绍天津卫及作者和作品。

7、指名读。

过渡:那么刷子李到底奇在哪呢?想不想知道?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一)学习“动作奇”

1、文中有一个自然段具体写了刷子李刷墙时的样子,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告诉我是哪一自然段?

2、指名回答。(第五自然段)

3、这一段中有一个句子具体写出了刷子李刷墙时的动作,再请同学们仔细读,把这个句子找出来,用波浪线画出。

4、指名回答,并出示: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5、齐读

6、悠然什么意思?(悠闲的样子),所以要读得轻一点,慢一点。

7、指名读

8、指导学生学刷子李刷墙的动作读一遍。

9、指导学生体会“摆”与“刷”的区别,感受刷子李刷墙的轻松、悠闲。

10、在这悠然之间,墙却刷得一点也不含糊,哪个词写出了刷子李落刷时的干脆、利落?(啪)那读的时候应该读得短而有力。

11、我们学着刷子李的动作再把这句话读一遍好吗?

12、此时此刻,刷子李还像一位粉刷匠吗?在我眼里,他仿佛是一位正在挥毫作画的画家,在你们眼里,他仿佛是什么?

(二)过渡:这样奇特的动作刷出来的墙效果如何?学习“效果奇”

1、第5自然段有两个句子具体表现出他刷的墙效果好,找出来,用横线画出。2指名回答,并出示句1: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3、齐读

4、通过理解“但”、“匀匀实实”及“白”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效果奇”。

5、指名回答第二句并出示句2: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墙壁。

6、齐读

7、引读、讲解:天衣无缝什么意思?刷与刷之间的衔接毫无破绽,作者形象地把 1

它比喻成什么?

8、在刷子李悠然刷墙之间,墙刷得均匀,衔接天衣无缝,坐在这样的屋子里,哪怕什么都不放,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句3: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9、引读、理解:天,指哪?(天上仙境),美不美?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三、学习“规矩奇”

过渡:可这两点不算刷子李最奇之处,还有更奇的,被他的徒剃曹小三印到名片上,给师傅做广告呢!

1、(看名片)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2、这可是曹小三给师傅做的广告,指导朗读。

3、你们知道这句话出自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吗?

4、指名回答并齐读。

5、生活中你们见过的粉刷匠什么样?

6出示粉刷匠照片。

过渡:是不是都和他一样?你们见过刷墙时身上一个白点都没有的粉刷匠吗?可刷子李敢于身穿黑衣、黑裤、黑鞋,以黑衬白,向世人宣告“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你信吗?就连他的徒弟曹小三也半信半疑,所以呀,随师傅出去干活,除了学手艺,他还最关心师傅身上有没有白点,文章哪几自然段具体写了曹小三观察师傅时的所见所闻?(6-10)

四、学习6-10自然段,体会“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

1、这一部分有三处写了让曹小三出乎意料的发现,找出来。

2、指名回答并出示句1: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3、齐读

4、之前还半信半疑的曹小三居然连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这时候,曹小三可能心想什么?

5、指名回答

6、可是好景不久,让曹小三出乎意料的事情又出现了,是什么?

7、指名回答,并出示句2: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

8、齐读

9、刚刚还在心中暗暗夸赞师傅的曹小三竟然看见一个白点

此时,曹小三可能想?

10、指名回答:

11、可是,事情的结果再次出乎曹小三的意料之外,是什么?

12、指名回答并出示句3: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13、曹小三此时心里又会怎么想呢?

14、指名回答:

小结:随着曹小三的三次出乎意料,我们的心也一上一下,被文章紧紧抓住,你

们知道吗?这是因为作者运用了巧妙的表达方法,才这么吸引我们。本单元的导读部分要求我们不仅要感受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还要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那么,这么吸引我们让文章紧扣我们心弦的写作方法是什

么呢?出示(一波三折),今后,可以把这种写作方法运用到你的写作当中,它一定会让你的文章扣人心弦。

五、学习最后一段,体会中心。

过渡:正是因为刷子李的这一奇特的动作、奇特的效果、奇特的规矩,才被写进

《俗世奇人》,他的奇,你们信了吗?曹小三信了吗?怪不得作者在文章最后这样赞叹

1、齐读

2、曹小三看到的、听到的,刚刚我们已经见识了,他学到了什么呢?

3、课文好像没写,对吧?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刷子李的这一手绝活如何来的?引导学生体会勤学苦练、精益求精这个中心。

4、我们来看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中是怎样介绍的,出示资料。

5、指名读

6、同学们,看看刷子李,想想你自己,你明白了什么?

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是呀,只要勤学苦练,精益求精,什么事都能做好,希望大家能付诸行动。

四、拓展,激发读书兴趣。

1、介绍《俗世奇人》这本书。

正式教学 篇3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张鹏高副处长点击并开通绵竹市“英语信息化教学系统”网站,这标志着绵竹市“英语信息化教学系统”网站正式开通运行。张鹏高副处长说:“英语信息化教学系统”依托于《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各项工作指标和任务均严格依照《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是《标准》下重要的配套应用项目,是对“新课标”及国内英语教育,特别是中小学英语教育极为有利的补充。“英语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应用试点建设工作,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全面提高中小学英语听说水平,具有非常广阔的实验推广前景。他希望教育界的同仁共同携起手来,为国家教育改革贡献力量。

四川省教育厅信息中心主任刘聪对英语信息化教学系统试点工作提出的希望是:绵竹教育上下齐心合力,使英语信息化教学系统试点工作早出成果,出好成果。

最后,绵竹市教育局车明全局长、朱琦副局长等领导同志对相关部门提出要求:教育信息与装备中心、教师培训中心及各试点学校要对“英语信息化教学系统”工作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系统协调,分步推进。既抓建设,更重应用,在教育信息化的高速路上走出一条充分应用教育城域网进行英语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子。

中学生物理非正式情境教学初探 篇4

目前,美国有88%的自然科学博物馆提供“ K— 12”教育项目,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多样化的科学教育资源[3]。 为了适应新时期对于科技人才的需要,我国也兴建了许多博物馆、科技馆等科技场所,蕴藏着丰富的物理课程资源,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三维目标要求。 对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对科技馆等校外科学课程资源的重视程度不高,未能充分地把馆内的展品与初、高中的课程资源对应起来,未能很好地利用科技馆等资源配合学校的课程来进行教学。 中学教师即使有对科技馆资源的利用,也往往局限在参观、考察等一些简单的方式,没有将课程教学与科技馆资源深入有效地结合。 因此,北京市2015年的中考说明[4]中增加了科普阅读题,而科普阅读参考样题题材源于博物馆、 科技馆等科技场所,再次说明了科技馆中有大量的科学课程资源有待我们去开发。

本研究以中国科技馆为例,北京市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从其基本的科学观、学校课程设置、科技馆课程学习态度三个方面对其非正式物理情境教学进行实证调研,研究北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内容与科技馆展品内容的对应关系,寻求科技馆教育与学校教学相结合的最佳途径,以期对学校利用科技馆资源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开展物理非正式情境教育提供借鉴。

一、过程和方法

我们在寒假期间前往中国科技馆,随机选取参观的北京市中学生50名发放问卷( 问卷的调查维度见表1 ) ,获得有效问卷50份,进行预实验,使用SPSS19.0进行信度检验, 问卷总体结构信度Cronbachα 系数为0.786。 内容效度检验的统计分析采用单项与总和相关分析法获得评价结果,即计算每个题项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经检验题目具有较好的描述性。 随后对数据进行KMO检验,得到结果为0.715,说明变量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 结果划分为四个维度解释率为66.1%, 前三个维度与问卷设计相一致,第四个维度的方差贡献率较小且变量较少,但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根据结果对问卷进行了一定的修正,保证了问卷本身的信度与效度。 随后再次前往中国科技馆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参与校外非正式科学学习情况

调查显示, 中学生参与度较多的还是图书馆、 书店、科普读物等传统纸质媒介材料的学习,而经常和有时参与校外科技场馆学习的学生明显低于前者,只能达到60%。 可以看出各种科技场馆、科普场所的利用率较低,仍然具有较大的开发空间。76% 的学生会经常读或有时主动阅读科普读物,说明学生对于科普知识的求知欲非常强。 16%的学生节假日会经常去博物馆、科技馆等学习场所,42%的学生有时会去,表明非正式情境的学习并没有成为一种常态,这种非正式情境学习的地位还有待提升。 这与社会和学校的重视程度,老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密不可分。 问卷题目分析显示在遇到感兴趣的科学问题时,30%的学生会请教老师或家长,54%的学生会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以深入了解,14%的学生会跟朋友或同龄人一起商量。 这表明学生的探究兴趣都很浓厚,正式或非正式的科学课程资源如果能合理设置,教师再加以引导一定会对学生的科学课程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性别差异上,如图1所示,男生相比较女生更乐意接受非正式科学学习,尤其体现在经常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科技场所,阅读科普读物上分别高出了8.2%和16.6%。 而女生则更愿意去动物园、 植物园、海洋馆等科普类场馆。

2.科技馆课程学习态度方面

调查显示,在科技馆课程学习态度方面,学生对科技馆这种非正式情境教学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如图2所示。 多数人表示科技馆中的展品多富含物理知识,且展示形式多样,可从中体验到课堂内无法达到的探究过程和研究方法。 如图3所示,46%学生表示对去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技场所上物理实践课程非常感兴趣,48%学生表示比较感兴趣,可见学生对于这种物理非正式情境教学的接受度非常高。 但是,目前只有16%的学生会经常参观科技馆,42%的学生偶尔会参观,而40%的学生不常参观。 这说明了非正式情境教学的缺失,科技馆内的展品,没有与中学的课程教育相结合,学生的偶尔参观只是当作了一次有趣的科学体验,很多时候只是走马观花的玩一圈,没能很好的利用科技馆内的资源。 学校方面,虽然也有一些学校有意识地将科技馆资源纳入本校课程或假期作业中,如调查中了解到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印发了参观手册要求学生写出特定项目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北京石油附中要求学生参观拍照,做成PPT开学分享等。 但是没有进行校外科技馆非正式情境教育资源的开发,学生在科技馆内自学或与同学交流学习时,没有紧张和约束感,学习主动性无法调动起来,往往是漫无目的的参观。 为此,我们可以借鉴我国台湾省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一种方式,利用“ 学习单[4]”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组织学生在科技馆内的课程,能起到激发兴趣、引导学习、学法指导和拓展视野的作用。

3.校内科技活动及物理实验现状

我们从教学方法、实验方式、课程感受三个二级指标来研究目前学生对物理课程的感受以及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情况。 如图4所示,有38%的学生对物理课程非常热爱,感到学习轻松;52%的学生感到一般,8%的学生感到吃力; 近一半的学生并没有被这门课程所吸引。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的非正式情境教学课程能提供丰富的物理课程资源和精彩的演示效果,成为提高学习兴趣的很好补充。

在强调探究式教学、发现式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由于升学压力,大量的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的机械记忆、题海战术代替了新奇有趣的物理实验,物理教学缺失了应有的学科特征。 所以本问卷设置了一组实验方式的题目,以期能够了解目前中学的实验现状和学生喜欢的物理课程实验方式。 调研结果显示,60%的学生希望能够去学校的实验室亲自做实验,只有16%的学生希望看老师做演示实验。 说明学生对于这些有趣的物理实验很感兴趣,期待能够亲自实践。 然而由于学时安排、课程设置以及地区的差异,不可能做到每一个实验都能让学生亲自参与。 因此,对于实验感兴趣,期待进一步研究的同学,非正式情境教学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补充。 目前,不少科技馆配备了中小学实验设备, 鼓励教师带着中小学生去参观、 实验、亲身体验科学原理。 但是,74%的学校没有建立校外的科技活动基地,说明现阶段北京市初高中对于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还有待提高。

4.发明制作与科技创新性活动参与情况

由因子分析结果可知,第四维度为发明制作与科技创新性活动,是初始问卷设计结构没有考虑到的,涉及的题项较少,方差贡献率较低,但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图5所示,只有8%的学生进行过一些小制作和小发明的创作,说明校内的正式科学教育缺少实践环节,使得学生的创新性降低,不能在亲自动手实践中体会科学的乐趣。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正式课堂教学中只有44%的老师会在课堂中渗透最新的科技发展信息。

5.问卷中各维度的分析

(1)各维度相关分析

我们采用将量表中各维度的总分相加, 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假设检验比较各维度总分与量表总分的相关性。 得到各维度分量表与总量表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各维度间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 说明校内的发明制作与科技创新性活动开展的丰富与否会影响到学生的物理课堂以及物理实验的兴趣,从而影响到学生的科学观。 长此下去会造成学生与校外科技场馆的距离感和陌生感。 所以物理非正式情境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馆校结合将有力的解决这一难题。

( 2) 差异性的量化比较

主要研究了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每个维度上是否有差异性的认识,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参与校外非正式科学学习、科技馆课程学习态度、校内科技活动及课堂实验、发明制作与科学创新性活动参与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6.科技馆资源与物理课程内容对应

科技馆中的资源契合了课程目标对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需求[5]。 可以发现科技馆内的教学虽然是非正规和非系统性的,但突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性和互动性,重视思维的启发和兴趣的培养,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要求的培养科学素养,重视学习的探究过程。 科技馆中的展品多富含物理知识,为了能更好地设计参观单等物理非正式情境课程资源。 现将中国科技馆中的部分展品与中学物理课标[5]中的科学内容做部分对应,将科技馆的物理资源进行梳理( 见表2) ,以便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

科技馆作为非正式教育机构,与学校课堂教学相比拥有更加自主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受到科学知识的熏陶。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学生对物理非正式情境教学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而目前学校的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与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期望还有着比较大的差异。 而科技馆中的展品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可以通过动手亲自操作和现场体验,增加学习的乐趣,互动性强,可以充分调动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学校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 所以开发利用科技馆中丰富的资源,挖掘物理非正式情境教学资源对于补充校内课程资源的缺乏,促进课程的顺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科技馆中蕴含着大量的课程资源,非正式情境教学可以成为学校传统教学的有效补充,馆内展品的精彩效果和互动性会对学生的物理学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能够充分调动青少年的自我探究兴趣,从而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后真正得到基本能力的提升。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初步研究了目前北京市中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情况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调研了学生对于物理非正式情境教学的学习态度,并对中国科技馆内的展品与北京市初中物理课程内容作了对应。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正式) 篇5

——莱溪杨梅坑小学 李静 教学目标:

1.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3.通过理解,体会过渡段的运用。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是汉族人。那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被称为汉族人吗?

因为汉朝。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今西安)。汉王朝历经400余年,国势强盛。汉朝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征朝鲜、服西南夷、收闽粤和南粤,在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空前频繁的各种交往活动中,其他民族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因此,自汉王朝开始,华夏民族被世界其他民族成为“汉族”。(课件展示:西汉疆域图)

那同学们知道当时有没有和汉朝一样文明、强大的国家呢?(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

— 1 — 当时,有这么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朝都城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大家知道这条路是什么路?(课件展示:丝绸之路)

同学齐声回答:丝绸之路。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板书:丝绸之路)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在告诉我们丝绸之路是一条什么样的路?默读。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2、你对丝绸了解多少?学生谈收集的资料。(可结合学生带来的丝绸直观感受)

课件展示(看到这么华丽的丝绸,你想说些什么?瞧,罗马帝王凯撒身着丝绸的高贵)

3、丝绸不仅在中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在写丝绸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4、默读1、2自然段,找出能体现中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的词语和句子。

(交流:“目瞪口呆”“赞不绝口”……“最时髦”“最讲究”“最珍贵”“和黄金等价”……)

5、此时,作为丝绸发源地的中国子孙,你的心情是怎— 2 — 样的?读出这种骄傲的语气。(全班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欧洲的罗马帝国在我们国家的什么位置?(课件展示地图)

2、去罗马帝国的路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在讲?

(女生读,男同学思考:找出一个词语概括路的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到的?)

(课件展示地图,沿途的环境,理解这条路环境恶劣,充满艰辛与危险。)

3、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那这样一条危险的、远隔万里的道路是谁开辟的呢?(板书:张骞)

哪句话在写?哪些段落又在详细写?

4、再读第4自然段,看看第4自然段的内容与前后的内容有何联系?是如何联接的?

(像这样把前后的自然段连接起来的段落叫做过渡段,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三)学习5---7自然段

1、张骞开辟这条道路的过程容易吗?同学们在品德课上对这个故事已有所了解,谁能说一说?

2、课文中都是怎么介绍的?默读5----7自然段,思考:

— 3 — 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面对的?你是如何体会到的?用——勾画出来。

3、学生交流:

(1)“他渡黄河、过沙漠……日夜兼程……当了俘虏。”体会刚开始的条件的恶劣都不是真正的困难,遇到匈奴才是真正的困难。

(板书:日夜兼程、当了俘虏)

(2)“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他的意志坚定,时刻都想着未完成的事业。

(板书:等待、准备)

(3)“……逃走……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板书:逃走)(4)“终于到达……”(板书:到达)

(5)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他的这一路历程?(板书:历尽千难万险)

(6)为什么说张骞是伟大的探险家和外交家?(板书:忠诚、机智、勇敢)

(7)面对这长达13年的困难,张骞为什么还是那么坚定?是什么在支持着他?学习到这儿,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一趟,张骞除了收获面对困难的信心,还收获了什么?

(四)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在文中找一句能概括它作用的话,用——画出来。

“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东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读,“丝绸之路”是什么的纽带?

(板书:交流与发展)

2、自由读:交流与发展在这一段中是如何体现的?交流的什么?

(课件展示:丝绸之路的作用。)

1.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石榴、红萝卜、葡萄、洋葱、胡蒜、胡葱、胡椒、、蚕豆、黄瓜、核桃、芝麻、苜蓿、良种马、胡琴、琵琶、佛教。

2、从中原传入西域的:丝绸、铸铁技术、开渠技术、凿井技术、漆器、金属工具、茶叶、铁器、陶器、蚕桑技术、四大发明。

所以说丝绸之路交流的是东西方的物产与文化。(板书:物产与文化)

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交流吗?如果没有交流社会会怎么样?(不会发展、停滞不前)

因此,有了交流才有发展,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三、情感升华

1、丝绸的出名源于“丝绸之路”,中国在世界上举世闻名也源于“丝绸之路”。在古代,它是传播友谊的道路,在

— 5 — 今天,人们把丝绸之路看作是连结东西方文明的纽带。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称作“对话之路”,以促进东西方的对话与交流。对于中国人民来讲,今天的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是奋进之路,是通向二十一世纪的光明之路。

2、你还知道哪些与丝绸之路有关的知识,向同学们说一说?

3、学习了《丝绸之路》,请你当一当导游,把丝绸之路的故事介绍给周围的人听。教学背景

正式教学 篇6

同时,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明显存在着“惰性知识”的问题。也就是说,尽管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情境中及考试中熟练地运用数学知识、公式、定理来解决给定的问题,但是面对逼真、复杂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或真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却不能自发地解决问题。换言之,学生在正式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的数学知识难以有效地迁移、运用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获得的正规数学知识如何迁移至非正式情境,以及这种迁移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研究,并由此反思和重构学校境域中的正式的数学学习情境。

一、小学数学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两相比照

本文中的正式学习主要是学校境域中的学习,是以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为主要任务,通过获取间接经验为未来运用作准备的学习。非正式学习为发生在正式学习或正式培训提供的课程之外,蕴涵于日常生活之中的,由学生自发产生,自主控制,并通过自我指导或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获取新知的活动,具有情境性、模糊性、社会性、非组织性、突发性等特点。

从学习发生的动机来看,正式学习发生的动机有专门的指向,即学知识、学文化,其动机多来自于教师的外部设定,而非正式学习发生的动机来自于学生自我内部。

从学习所处的场域来看,正式学习所处的场域一般是学校、教室、课堂,即班级授课制的空间,而非正式学习则是多场域的。

从学习运用的媒介来看,正式学习运用的媒介有很强的规定性和计划性,如教材、教具、挂图、课件等,而非正式学所以往往表现为非目的性习运用的媒介则表现出直接性、自然性、随机性。

从学习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看,正式学习中一般是师生关系,而非正式学习中的“老师”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社会,也可以是自然界。在非正式学习境域中“生活”即老师,“情境”即老师。

从学习目标的设定来看,正式学习有严格、统一的学习目标,而非正式学习的目标往往是隐潜的,随机的,它常常在生活的常态里寄寓着意味和价值,而不是为了系统的知识学习要达成的愿景,所以往往表现为非目的性。

二、小学数学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融通意义

小学生学习数学总感觉“难”,究其原因,难在与生活之隔,难在与感性之隔,难在与情境之隔。数学与生活之“隔”,表现在它将鲜活的生活元素抽出后剩下的是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位置关系。数学与感性之“隔”,表现在感性是人和世界接触的第一个通道,正如马克思所说:“感性应该成为一切科学的基础”,但是这第一通道在学生的数学过程中却往往是关闭的。数学与情境之隔,表现在数学的本质往往是去情境的。而生活、感性、情境又恰恰是儿童学习——儿童生命特质的规定(卢梭),儿童往往是在情境中、在生活中利用他们的感性来学习数学的,因此这三个“隔”导致相当部分的学生在正式的数学学习中全然不懂(不通)或似懂非懂(不透)。基于以上认识,研究小学数学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双向迁移的意义就在于找到一条打通生活——符号、情境——逻辑、感性——理性的通道,从而使得儿童的数学学习既是明白晓畅的,又是印象深刻的;既是能获得结果的,又是能找到路径的(过程);既有学习的快乐,又能够体验习得的复杂性。它的意义不仅是打通习得数学的路径,还是儿童思维走向理性的阶梯。

三、小学数学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双向迁移的研究策略

目前,关于学校的正式数学学习情境的研究非常丰富,实际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也是异彩纷呈。但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情境与数学知识的产生情境以及学生运用该知识的日常生活情境并不相关,有些甚至把严谨的数学教学变成娱乐意味的杂耍和游戏,影响了学生数学知识的习得和数学技能的培养,可谓之“无关情境”甚至“负面情境”。因此,亟需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真正会运用到数学知识的真实情境展开调查和分析,从而更好的创设更为真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情境。

非正式制度的正式化 篇7

一、非正式制度的概念

非正式制度, 又可以被称为非正式规则或者是非正式约束, 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及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 并得到社会成员的广泛认可、以实际行动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其包括价值观念、风俗习惯、道德伦理、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 然而在笔者看来, 非正式制度甚至包括了社会各个阶层中都广而存之的潜规则。

二、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虽然都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 但是两者的约束机制却是不同的, 这两种制度之间的互相作用几乎存在于每个社会个体和社会团体之中。特别是在当下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敏感时期,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之间的猛烈冲撞更是呈现出一种令人们始料不及的放大效应。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 是由于在向法治秩序转轨过程中, 相关的正式规则尚未完全确立, 社会制度的构建呈现出巨大的缺陷。因此, 为了准确的理解非正式制度的内涵, 我们不得不与正式制度做一些比较和联系。

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的通过正式方式确立起来的由各种制度组合起来的制度, 它由相关机关以书面形式保证其实施, 比如法律、政府法规、章程等。而非正式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则是受到了传统习俗和伦理思想的推进。在利用规则约束人类行为方面, 虽然正式制度扮演了基础性角色, 但是人类大部分的行为是由特定的或不特定的非正式制度来约束。即使在最发达的经济体, 情况也大体如此。另一方面, 作为约束系统的两个方面,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冲突也是不同的。与正式制度相比, 非正式制度的变迁是缓慢的, 它的变迁不会单单的流于形式, 也不会轻易受到外力的影响而改变变化轨迹, 因为非正式制度既立足于个体又立足于群体, 有着不可撼动的“地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非正式制度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它有着更大的灵活性和地方色彩;而正式制度因其权力分布关系, 往往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并不完全相反, 作为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之间存在一个不可或缺的互补关系, 它们彼此竞争, 但又和平共存;它们相互独立, 但又可以相互替代。为了保持其稳定性,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必须保持目的的一致性。与此同时, 非正式制度的伦理行为, 往往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序列内依靠正式制度加以认可。当然, 在这一时期, 两者的边界和监督机制是不同的;由于在社会生活中非正式制度被普遍接受, 在这时期结束之后, 非正式制度往往表现出了比正式制度更强大的生命力。

三、非正式制度的正式化

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大力推动非正式制度向正式制度的转换, 可以高效、合理的克服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的负面影响, 特别对正式制度的演变发展的不利影响。

(一) 完善非正式制度本身

为了健康、完美的推进非正式制度的转化, 必须对非正式制度本身先行进行完善, 否则正式化的过程就不会一帆风顺, 正式化的结果也不会尽如人意。为此应重视习俗影响。尽管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多年, 但是契约观念、守信观念、守法观念等社会良好运行所需的“软约束”却还没有充分的树立起来, 更没有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和交往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克服这种根深蒂固的制约, 就必须改变原本轻视习俗作用的态度, 取而代之的应该是重视。要充分利用传统习俗中有益内容, 对传统习俗中的不利内容进行大刀阔斧的剔除。

(二) 改变落后的推进思路

在人类长久的发展过程中, 很多国家在不断的尝试推进非正式制度的正式化, 然而, 一些国家在这条道路上却走上歧途。究其根源, 这些国家还在坚持这样的理念:将人类社会看成一个类似自然界的机器装置, 认为非正式制度的正式化可以通过强硬的手段开展。然而, 严格的说,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精神, 非正式制度并不是由国家“创造”出来的, 更不能通过知识理性“计算”和“推导”出来, 而只能是由社会习惯和社会文化培育和塑造出来。大量的事实表明, 坚持此种观念推进非正式制度的正式化不仅不会取得预期成果, 还会对社会造成难以逆转的伤害。因此, 在正式化的过程中, 应汲取历史经验的营养, 不断改进推进的思路, 以便正式化能够顺利进行。在这个过程中, 还应该摸清历史发展规律,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而不是与历史大势背道而驰。

参考文献

[1]李怀.非正式制度探析—乡村社会的视角[J].西北民族研究, 2004 (2) .

[2]王铭铭, 王斯福.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正式教学 篇8

经历了十年的课程改革,我们惊讶地发现,多数地区、多数学校、多数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想象的那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整体而言,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是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准确,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正常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学习方式没有多大改变,应试压力使语文教学脱离了正确轨道。东方教育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沿袭着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老师的灌输为主要教学方式、以牺牲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为代价的老路子。“少教多学”正是针对着课堂教学的这个痼疾而提出来的。“少教多学”是一个涉及到教学论深层次理念和策略的大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地去思考和研究。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运用“少教多学”的理念和策略,解决课堂教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反映了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和对以往教学实践的反思,并且准确地概括出了当代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少教多学”触摸到了教学的核心问题——为谁而教?教什么?怎样教?“少教多学”呼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并为学生提供更具弹性的发挥空间,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上具有明显优势,同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其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

“少教多学”教学思想与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是一脉相承的,与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是一致的,是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核心就是促成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让学生多学,自主地学、主动地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正是“少教多学”所追求的。或者说,《语文课程标准》所追求的,只有通过“少教多学”才能够实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完成这个任务的唯一途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条件,给学生更多的尊重与关怀,给学生充分的发现和质疑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更广阔的实践和展示的舞台,减少对学生的束缚和限制,真正实行“以学生为主体”,解放学生的学习“生产力”。做到这一点,最简单、最朴素、最实用的做法就是从“少教多学”做起,让学生行动起来,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去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去实现自己的美丽梦想。

“少教多学”不是一个刻板的、凝固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教学思想;不是一个简单的操作方法,而是一种行为规范,甚至是一个行为警示。少教,不是教学行为、内容数量的减少,而是教得更好,教得更精,教得更加有效。多学,不是学习内容数量的简单增加,而是学得更主动,学得更科学,学得更有用。“少教多学”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科学发展观。

“‘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组,将本着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的原则,并在明确发展性、突出创造性、讲究自主性、注重实践性、强调结合性和体现兴趣性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及其他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开展研究与实验。

“‘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属于学科基础应用性研究。课题研究不是要创造出一个“教学模式”供大家去使用,而是希望所有参与这一研究活动的学校、教师,能从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出发,灵活地、恰当地处理“少教”与“多学”的关系,逐步形成一种新的教风和学风,真正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促进课程改革沿着科学、健康的道路深入发展。

课题研究遵循面向基层、服务教学的宗旨,坚持以广大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在专家的带领和帮助下,开展有针对性的、能够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活动。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既是行动者,也是研究者;既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下,遵照相关的法规及管理办法开展活动。按照实施方案,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达成研究目标,逐级进行结题鉴定。总课题组之下,在条件成熟的省、市设立地区指导中心;在地区指导中心之下,吸纳条件成熟的学校为课题研究与实验学校。研究与实验学校可以在推荐的子课题项目中选择确定子课题项目,也可以在“少教多学”的总体框架内自设子课题项目,在履行申报、审批手续后,开始进行研究活动。课题组还将聘请一批具备相当研究能力和一定研究成果的优秀语文教研员和优秀语文教师担任课题研究员。

课题组欢迎有志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学校及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活动中来,为推进语文课程改革、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正式教学 篇9

关键词: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收入差距

1正式制度与居民收入差距

新制度经济学所说的制度 (Institution) , 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但是, 制度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 所谓正式制度, 它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及法规。正式制度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它们是一种等级结构, 从宪法到成文法, 再到明确的实施细则, 最后到单个契约, 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总的来看, 导致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和扩大的正式制度安排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1 不健全的法律制度

在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缺乏、选择不当与虚设, 在很大程度上拉大了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绝对不是以大多数人生活水平下降为特点, 而其特征是以少数人的暴富。所谓暴富是指个人收入增速过大, 比如有成百上千倍的提高或是突然获得一笔巨额财产。由于我国法制建设的不完善, 对非法收入查处不严, 打击不力, 致使社会上某些成员通过各种非法手段获取高额收入, 拉开了收入差距。在这些暴富的群体中有部分是合法的, 而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不合法甚至是违法手段所带来的非法收入, 包括通过权钱交易、走私贩私、贪污受贿、偷税漏税、制假售假等非法手段获得的收入。

陈宗胜教授的实证研究证明, 从1999年的情况来看各种非法非正常收入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很大。由于各种非法不正常收入的原因, 导致我国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1997年由0.40269上升到0.49324, 直接提升了22.49%。最近10年来, 各种非法收入的上升更是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官员腐败, 企业老板行贿所导致收入差距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由此可以看出不法收入对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带来了更为直接的影响。

1.2 不完善的户籍制度

对于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我国户籍制度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由于历史的原因, 中国早年己形成的户籍制度, 户籍被人为地阻碍了人口在不同区域之间的自然流动。虽然在最近几年户籍管制越来越松, 但还是拉大了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这种以城乡二元结构为特征的封闭式户籍管理模式在城乡、地区之间形成了很难以逾越的障碍。城镇居民因为持有城市户口能够在住房、教育、医疗和养老一系列排他性的社会福利以及城市劳动就业方面享受很大优势。相反农民仅仅因为其持有农村户口, 便被剥夺了平等参与收入分配的权利。

1.3 税收制度的缺陷

由于现阶段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不合理、不健全, 税务部门征管手段不成熟, 征管漏洞还不少, 再加上我国公民缺乏征税意识, 有关执法部门不严明的执法, 对非法获取收入行为打击力度不够, 从而造成的偷税漏税行为比较猖獗。在中国, 由于个人税收制度的不合理、不健全, 税收制度在调节力度及调节效果方面就会有很大的不足, 其表现如下:一是税种设置不合理、不到位。目前因为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的主要手段, 其他相关的税种要么没有设立 (如社保方面税种) , 要么功能不是很充分 (如财产税) 。二是财产税制不健全, 对居民个人所拥有的动产、不动产收入分配的调节手段不充分。三是对打击偷税漏税的力度不够。

有关资料表明, 在2003年尽管1%的人占有45%的社会财富, 然而高收入者并没有成为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大户”。我们在对那些拥有金融资产的人开征利息税后, 很多城市高收入者将金融资产及时地转移为预期可以升值的房地产。在西方, 很多国家已经开征了遗产税, 但由于我国的历史原因, 现在还没有开征遗产税, 综上, 遗产税的开征对缩小贫富差距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4 不合理的分配制度

我国现阶段实施的分配制度是:以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在这种分配体制下, 个人收入量的多少, 一方面与自己的劳动贡献大小正相关, 另一方面与自己所拥有的财产多少成正比。居民拥有财产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 便成为影响居民间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很显然, 在劳动收入相同的情况下, 财产性收入才是影响收入差距拉大的关键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差距不断加大。据统计, 在20世纪90年代, 有人根据城镇居民抽样调查资料推算, 30%的富裕人口占有居民储蓄存款的47%, 然而在2001年, 我国20%的人拥有80%的银行存款, 而80%的人仅占银行存款的20%。

2非正式制度与居民收入差距

非正式制度即非正式规则, 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 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可以这样说, 非正式制度主要由正式制度的扩展、细化和限制, 从而形成社会公认的、潜移默化的行为规则。更一般的说, 主要包括风俗习惯、意识形态、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等。其中, 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由于我国几千年的乡村文化积淀及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对人们思维模式所产生的持久影响, 农本思想、人情观念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创收行为及其收入水平的提高, 是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重要思想根源。

2.1 农本思想与居民收入差距

中国有8亿农民, 要想根除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 首先要要想办法提高解广大农民的收入增长问题。从历史来看, 自古以来就实施重农抑商的制度, 整个社会的主导性意识在很长一段历史都是重农轻商, 重农轻商思想意识早已深入人心, “穷家难舍”、“故土难离”使得农民在思想上难以割舍对土地和农业的依恋。在农本思想影响下, 农民很难放弃土地所带来的微薄利益, 这样往往使农民失去了高收入的机会。目前我国农业现状:农业分散经营、人地关系紧张、人均土地规模狭小, 因此传统农业的收入不但不能解决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还会因为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幅远远超过纯农业收入增幅而使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农本商末”的观念在农村社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转变, 但是农本思想仍然有很大市场, 现代市场意识淡薄, 鄙视商人、把经商和“投机取巧”联系起来的观念, 在很大程度上也说明了农村社会企业家人才之所缺乏进而农民收入难以快速增长的非正式制度原因之一。

2.2 人情观念与居民收入差距

中国社会的显著特征:关系型社会。人情关系融入到制度的运作。无论是升学、找工作、看病还是做生意、打官司……统统都要找关系。谁拥有的关系多和铁, 那么谁就拥有更多的门路、机会、资源等。总之,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找关系、托熟人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中国现阶段的确存在着一个既不同于计划体制, 又不同于规范市场化的资源配置系统, 它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各行各业都有不同寻租活动, 大多是通过这种社会关系网络来实现的。这种非正式社会关系网络会引导资源的流动, 进而影响收入分配。进一步来说, 这种社会关系网络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人情而建立起来的亲属、战友、同学、老乡等;另一种则是基于各种利益互补关系而聚合起来的各种资源与权力拥有者的结合体。庞大而紧密的关系网并不是现代中国的产物, 轻视公德, 重视私人关系的状况长久地存在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所谓“法律不外乎人情”, 一个人如果出于人情而适当牟利, 能在相当程度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默许;如果六亲不认, 则会遭到亲人们的责难和社会舆论的攻击。综上, 建立在各种盘根错节、无法割断的关系网和无法推脱的人情上, 大量的灰色收入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相反你没有这样的关系和人情, 即便你再努力, 到头来也难富有。

参考文献

[1]张晓丽.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04, (1) .

[2]信卫平.当前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现状与特征[J].工会理论与实践, 2004, (3) .

[3]魏军.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研究综述[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31) .

[4]朱光磊.中国的贫富差距与政府控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6.

[5]马燕君.缩小城乡收入分配的差距[J].鲁行经院学报, 2002, (1) .

[6]韩俊.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J].人民论坛, 2004, (20) .

正式教学 篇10

一、何为独立学院学生组织

组织具有两重性, 一个是动词的意思, 一个是名词的意思。本文所说组织是名词的意思, 它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项共同的目标而建立的组织机构, 是综合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效用的载体。它包括对组织机构中的全体人员指定职位、明确责任、交流信息、协调工作等。

那么, 根据组织的定义我们可以这样定义独立学院学生组织, 独立学院学生组织就是独立学院学生为了满足自身利益需求, 如受教育和研究探讨专业知识、锻炼身体和文化娱乐、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发挥个人特长和能力、解决心理问题、结交朋友等而建立的以大学生为主体的, 整合了各种资源的载体。

二、正式学生组织与非正式学生组织

独立学院学生组织按其形成的方式可分为正式学生组织和非正式学生组织。

1.正式学生组织

正式学生组织是经过有计划的设计, 将组织任务分配给各层组织成员, 作出系统的综合, 并由一定的规则和章程来支持职责, 强烈地反映出学生管理者的思想和信念的学生组织。其成员并不一定重视或接受学生管理者的社会、心理及行政的假设。

正式学生组织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 经过规划而不是自发形成的; (2) 有十分明确的组织目标; (3) 讲究效率, 协调地处理人、财、物之间的关系, 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达到目标; (4) 具有层次, 分配角色和任务、影响组织成员之间关系; (5) 建立权威, 组织赋予各层领导以正式的权力和责任, 下级必须服从上级; (6) 制订各种规范的规章制度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 使组织行动具有一致性; (7) 组织内个人的职位可以相互替代。如学生会、班级、团支部等。

2.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学生组织是相对于正式学生组织而言的, 它是指由于学生某种共同的需要而自发形成的群体, 该种群体内成员关系没有明确的规定, 但带有明显的心理倾向, 即多以个人的喜爱、好感为基础建立起来。其成员心理上相容, 相互了解深刻, 人际关系密切, 感情交流频繁, 认同感、归属感和群体促进作用较强烈, 并且每个成员都自觉遵守群体的规则, 没有什么强迫性。

非正式学生组织具有以下特征: (1) 组织的建立以人们之间具有共同的思想, 相互喜爱, 相互依赖为基础, 是自发形成的; (2) 组织最主要的作用是满足个人不同的需要; (3) 组织一经形成, 会产生各种行为规范, 约束个人的行为。这种规范可能与正式组织目标一致, 也可能不一致, 甚至发生低触。如学生社团、学习兴趣小组、同乡会、生活中的同学小团体等。

3.正式与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相互影响

积极方面主要体现在:非正式组织混合在正式组织中, 容易促进工作的完成;正式组织的管理者可以利用非正式组织来弥补成员间能力与成就的差异;可以通过非正式组织的关系与气氛获得组织的稳定;可以运用非正式组织作为正式组织的沟通工具;可以利用非正式组织来提高组织成员的士气等。消极方面主要体现为非正式组织可能阻碍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等。

三、学生会与学生社团比较

学生会是独立学院里正式学生组织的典型代表, 而学生社团是非正式学生组织的典型代表。下面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实际为例对它们进行比较和研究, 深入分析正式学生组织和非正式学生组织的异同。

1.学生会

学生会组织伴随着学院的发展, 到今天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现有院级学生会1个, 成员达500人之多;下设10个系 (部) 级学生会, 学生会成员达到1600多人;学生会成员人数占全院学生人数的22.9%。

我院虽然是新生的一所独立院校, 但受创办高校传统的影响, 其学生会与创办高校的学生会一样是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 在党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的指导帮助下, 依照法律、学校规章制度和各自的章程, 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从学生会的性质上看, 学生会以倡导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为己任, 协助学校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桥梁及纽带。学生会作为学生的群众性组织, 不仅有服务同学的责任, 更有协助校方的义务, 其特征主要表现在“桥梁”作用上。由于“桥梁”的特征, 决定了学生会组织的“自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他治”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的指导相结合的特征。学生会成立的原始动机就肩负有振兴祖国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 其既是学生的一个群众性组织, 也是学生的一个政治性组织。

从学生会组织活动的特征上看, 学生会活动的导向性较强, 自主性有限。学生会在服务同学、维护同学具体利益的同时, 积极配合共青团的中心工作, 在广大同学中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学生会的重大活动往往与某段时间内党政工作中心和团的工作重点相互响应。学生会的有关活动一般具备主观上的社会现实意义, 并通过活动的开展来实现活动的现实意义。其活动的开展可以表述为以下过程:设定主题——把主题融入活动——活动开展——达到实际教育效果。另外学生会活动注重的是对全体的引导。

从学生会对组织成员的影响方面看, 学生会因其存在的历史比较久远, 其机构设置、规章制度等内部系统比较成熟, 造成学生会成员对组织本身的固有传统继承较多, 开拓创新较少。学生会组织成立的原始动力——报效祖国, 决定着学生会成员从来都不仅仅从自身出发考虑问题, 而是从整个国家、社会的大局出发来综合考虑问题。学生会组织“自治”与“他治”兼有的性质特点和“桥梁”特征, 使学生会成员已经习惯从两个维度、两个方向、两个整体来思考问题, 并努力在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中最大化地使广大同学意见和校方意见统一起来, 这充分锻炼提高了学生会成员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 学生会组织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运行机制也对其作用的发挥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外部因素, 如团委的指导意见, 往往起主导作用的潜在运行机制和部分高校逐渐把学生会作为团组织的下级准行政单位, 造成学生会成员心态上“对校方负责”优于“对广大学生负责”, 层级观念高于民主精神, 社会化程度高于个性特征, 而这正是造成近几年来学生会在学生中威望和影响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会长期接受党的领导和团的具体指导, 使学生会成员在政治路线上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在实际行动中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社会化程度普遍较高。总之, 学生会成员政治上比较成熟、协调能力较强、思维比较严密、做事比较周全, 但民主观念缺乏、个性色彩不浓、行为相对保守。

2.学生社团

作为非正式学生组织的学生社团在独立学院普遍存在并且发展迅猛。我院从2004年正式成立至今虽然才三年时间, 但其数量已由原来校本部影响下不足十个发展到现在的四十个, 社团成员达2500多人, 占全院学生人数的35.7%。

学生社团是以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公益事业等方面的志趣爱好为基础, 自愿组成的非正式学生群众性组织, 属于志趣性学生组织。

从学生社团的性质上看, 它虽然也接受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查, 但其更注重依据自身特点来发展。学生社团的最大特征可概括为以兴趣为基础的“志趣相投”, 并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基础上形成的“自治”特质。学生社团成立的原始动机主要偏向某种兴趣和爱好, 较为轻松和随意, 其既是一个学生的群众性组织, 也是一个学生的个人兴趣组织, 成员加入的目的主要是丰富生活、完善自我, 是学生注重完善自身、发展个性的体现。

从学生社团活动的特点方面看, 学生社团活动的自主性较大。社团往往是按照成员自身兴趣开展活动, 并不具有明确的导向性, 管理单位如团组织和社团联合会对学生社团的日常活动只是提出建议, 并不给予具体指示。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并不是一个意义设计、融入载体和释放的过程。学生社团也不像学生会那样注重整体效果, 而是注重的是对局部需求的满足。

从学生社团对组织成员的影响方面看, 学生社团成立的历史比较短暂, 其性质、机构设置、规章制度等内部系统也带有不成熟性, 这就造成学生社团成员对固有东西继承较少, 而开拓、创新的东西较多。学生社团组织生成的原动力——兴趣爱好, 造成学生社团成员更注重从自身感受和兴趣出发考虑问题。兴趣爱好与动机、信念、价值观同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 这就为学生个性的塑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社团的“自治”特质造成学生社团成员思考的一维性和单向性, 这在有利于社团成员主体性发挥的同时, 使之缺乏复杂环境锻炼下的成熟性。相对于学生会注重权力话语权 (主席比部长有话语权, 部长比一般部员有话语权) , 学生社团内部因素起主导作用的运行机制, 决定其成员在社团中话语权的取得必须凭自身的实力, 也就是说, 具有较强的个人魅力和亲和力的成员才能获得社员的拥护和支持, 这使得社团成员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自我发展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民主、平等、和谐等现代观念不断强化。学校党委和团委对学生社团的宽松管理, 也易造成社团成员思想的相对政治边缘性和主体自由性。与学生会成员相比, 学生社团成员个性特征明显、民主观念较强、思维比较活跃、做事方式灵活, 但政治意识不强、自我观念过浓、协调能力不足。

四、如何更好地发挥两种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

正式学生组织与非正式学生组织是独立学院中各自独立的两种组织, 其在组织生成和活动方式、组织性质与运行机制、组织功能与运作规范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 并由此形成了两个组织中成员的不同特征。

促使两种组织联手, 使两者在新时期独立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和育人中发挥合力, 共同推动新时期素质教育和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发挥两种学生组织的合力作用丰富校园活动, 满足学生的各种合理需要

在独立学院普遍扩招后, 学校各方面的准备难以适应学生日益增加的实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 更需要独立学院学生工作部门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既重视正式学生组织的作用又重视非正式学生组织的作用, 多渠道、多途径、多载体、多手段地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各种合理社会需求。

2.注意做好两种学生组织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指导工作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 多方面的压力和困惑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正式学生组织与非正式学生组织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尤其是非正式学生组织因为自身发展不够成熟, 其发展也存在较多的困难, 存在的心理问题要比正式学生组织更加严重。很多消极对抗型的非正式学生组织都是由于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和有效地处理而发展起来的。所以, 加强对学生组织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指导工作是势在必行的。

3.加强对两种学生组织的正面教育, 进行科学指导和引导

独立学院应当根据自己学院学生的特点, 不但加强对正式学生组织的正面教育, 对一些重点非正式群体也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引。通过对两种学生组织的科学指导, 一方面, 使两者都能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 使两者的目标和活动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和学校的发展目标相一致。

4.着重做好两种学生组织中核心人物的工作

不管是正式学生组织还是非正式学生组织中都有一个或几个核心人物。正式学生组织的核心人物一般是民主选举和学校意志相结合的方式产生的, 在群体中更多的体现的是组织权利。所以要侧重加强其个人魅力等领导艺术方面的培养。做好了他们的工作就会更好地发挥正式学生组织的作用。非正式学生组织的核心人物是自发产生的, 在群体中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力, 对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目标或规范甚至人生观、价值观, 都有着较大的影响。他们是群体的“精神领袖”, 所以要侧重加强其规范化和原则性的培养。做好了他们的工作就会带动非正式学生组织这一大批人。

5.引导两种学生组织开展与创造特色办学相结合的活动,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为了使学生在人才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独立学院在办学中应采取一些有自己特色的办学模式, 重点提高学生在某方面的技能。正式学生组织开展的活动是独立学院推行特色办学的主渠道, 而发挥非正式学生组织的作用, 如社团、学习兴趣小组等, 则是推行特色办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推行特色办学与非正式学生组织活动相结合, 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有一个平台学习到书本中无法涉及到的内容, 而且这些活动具有更多的趣味性, 增强了学生的兴趣, 也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总之, 独立学院的学生工作者, 要依据正式学生组织和非正式学生组织各自的特点分类指导、科学管理, 促使两个组织联手, 共同促进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 共同推动独立学院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等.管理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277-282.

[2]方蔚琼, 徐燕玲.略谈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特点及其管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4, (1) :51-52.

[3]李德东.非正式组织和非权力性影响力[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管理科学, 1998, (1) :34-35.

黄金熊市正式开启 篇11

黄金从1800美元/盎司跌到最低的1330美元/盎司,好像现在才来讲熊市正式开启,会被人认为有些后知后觉。其实,如果大家去招商银行主页私人银行栏目,看我们每个季度发布的《季度投资观点》,我们在2012年9月发布的四季度季报里,已经正式提出黄金冲不过1800美元/盎司,必将迎来下跌。那个时候,正值美联储9月12日刚刚开启QE3,市场一片欣欣向荣之时,看空是需要勇气的。

今天,我们再来从宏观经济基本面阐述一下,黄金步入熊市的理由:

首先,黄金12年的上涨与其他大宗商品一致,背后其实就是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只不过贵金属成为了最为强势的品种,涨幅大大超过其他基本金属和农产品。而如今,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即将面临转折点,作为曾经表现最强势的贵金属,也必将成为下跌最惨烈的品种。

其次,大宗商品超级周期背后实际上就是美元周期。美元指数从2001年到2008年,一路从最高点120跌至70,然后在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开启了三轮QE,强行将美元汇率压低。美国用输出通货膨胀的方式来换取危机的成本,美元的泛滥也造成了全世界大宗商品价格的飙涨。但是展望未来,美国经济正在开启一轮新的复苏,货币政策的方向一定是逐渐收缩和退出。这预示着美元指数有望开启新一轮上涨周期,对应的大宗商品走熊也确定无疑。

再者,在大宗商品开始走熊之后,全球的通胀都会面临缓解,通胀预期将开始下降。作为无法孳息(Fructus)的黄金而言,没有通胀就没有上涨。同时,美国实际利率开始走升,其他金融资产的吸引力将开始逐渐高过黄金,导致大量资金从黄金白银市场撤离,这一进程其实现在已经开始上演,SPDR持仓大幅下降就是证明。所以,黄金伴随着大宗商品进入熊市周期将确定无疑。

然后,我们还要来谈一谈对黄金供给量有限的看法。不可否认,黄金自有史以来的全部已开采量仅有一个游泳场那么大,而全世界的货币又在超发。因此,这也成为很多人认为黄金必定将跟随货币的超发而永远上涨。但是,大家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即超发的货币本身是逐利的!货币会选择能够带来更高收益的市场,而不是永远只往黄金市场流。比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房地产市场、艺术品市场,只要能挣钱的市场,钱就都会流入。所以,就算黄金总量极度有限那又怎样,铂金、钻石、稀土的储量比黄金更低,如果黄金都涨上天了,这些又如何呢?举个更极端的例子:达芬奇所画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世界上仅此一幅,别无他物,如果以存世量的概念来看,就只有这一个。为什么它的价格最终也是个有限的数字。这是因为,一个市场的价格水平更多应是以资金流入量的多少来决定的,而不是储量。

最后,我们再来谈一谈全球央行买卖黄金的行为。笔者的观点是:央行购买或者出售黄金,根本不会对黄金的供需产生太大影响,如果说有影响,也只是对投资者心理层面的影响,市场终会修正价格的波动,最终会转到供需基本面上来。

我们来看看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数据。2003年到2009年,全球央行的净买入量都是负数,即在黄金持续上涨当中,全球央行整体而言都在卖出黄金储备。如果央行的售金行为能够影响市场,那么黄金怎么还会一路上涨?根本原因在于,每年央行的净买入量只占当年总需求的4%,根本不会对黄金市场产生太大影响。所以,最近塞浦路斯售金这回事,仅仅是引起投资者心理上的恐慌而已,就靠塞浦路斯那点储备,全部卖掉又有多大的量呢?所以,那些拿新兴市场央行持续购入黄金来证明黄金价格上涨的理由根本不成立。

投资者的行为也颇值得探讨。金价大跌后,亚洲各地的藏金者纷纷赶到珠宝店和黄金交易机构购买黄金,这其中以中国和印度的买家为最。许多隐藏的钱(投资者)在金价大跌时看到了机会,于是纷纷买入黄金,以致许多商家的金条售罄,投资者不得不采取“预订”的形式购买黄金。另外,在国内的买家中,既有想长期持有黄金的投资者,也有想做短线交易的。以这两种心态买黄金在现阶段都是不可取的,这种大跌之后“抄底”的行为与赌博其实并无二致,赌的就是黄金已经或即将到达底部。

在经历了12年的黄金牛市之后,投资者已经形成了黄金的“牛市思维”:即买黄金不会被套住,现在全球货币都在竞相宽松,黄金就算短期跌了,最后终归会涨回来的。但请牢记,货币都是逐利的,当其他金融资产的吸引力高过黄金时,钱就会从黄金市场回流到其他金融资产,黄金的大跌正好证明了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抄底”黄金的行为都是危险的投机行为,无论投资者的初衷是长期还是短期。

肇庆新区正式挂牌 篇12

10月27日, 在第十届“肇庆金秋”经贸洽谈会上, 肇庆新区隆重举行了揭牌仪式,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 省政协副主席唐国忠出席仪式。随着万众瞩目的肇庆新区正式挂牌, 肇庆“两区引领两化”战略正式步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肇庆市委书记徐萍华表示,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 肇庆将积极共建广佛肇经济圈, 推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人口素质同步转型升级。肇庆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 将为投资兴业构建重要平台。肇庆高新区将以建设现代科技工业城为目标, 扎实推进“一区多园”模式, 引领全市新型工业化。

随着肇庆新区的正式挂牌, 未来, 通过肇庆新区城市建设新模式、现代产业新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径、社会管理新体制等发展方式的转变, 引领新型城市化进程, 走出一条国内领先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打造一个具有可借鉴性、可复制性的城市发展模板。而“低碳”、“绿色”将是新区未来建设中的基本要求。

上一篇:乌海能源公司下一篇:严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