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环境温度论文

2024-12-12

生存环境温度论文(精选5篇)

生存环境温度论文 篇1

并不是所有植物都像温室里的花草一样,能享受着宜人的气候与环境。为了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有些植物经过长期的进化与演变,拥有了寻常植物不曾拥有也无法想象的忍耐力。因为它们深知“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干旱“忍者”

说起干旱,我们首先会想到沙漠。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且自然条件最严酷的沙漠,却生长着作家三毛名作《撒哈拉的故事》中妍丽、神秘的沙漠玫瑰。沙漠玫瑰是夹竹桃科的常绿半落叶小灌木,由于盛花时繁盛壮观,花色犹如红玫瑰般热情奔放,因此被誉为“沙漠玫瑰”。它原产于东非洲的干旱地区,那里气候炎热、干燥,为了适应沙漠气候的恶劣环境,其茎干内部演化成海绵状的构造,可用来蓄水。

在低等的蕨类植物中,卷柏也拥有超强的抗旱能力,其体内含水量降低到5% 以下仍可存活。日本有位生物学家曾将卷柏做成植物标本,在时隔11年后,将其取出浸在水中,当温度适宜时, 它竟又舒展开来,开始重新生长。因此,卷柏又被称为九死还魂草。

卷柏非凡的“还魂”本领,奥秘全在于它的细胞善于“随机应变”。干旱时,它的小枝就卷缩成一团,全身细胞都处于休眠状态,新陈代谢几乎全部停止,看似死去一般。而一旦得到雨水,全身细胞很快又会恢复正常。南美洲卷柏的本领更大,在干旱季节,它会从土壤中挣脱出来,让整个身体蜷缩成球状,随风移动。一旦遇到水分充足之处,草球就会打开,扎根定居。当水分不充足时,它就会再次背井离乡,继续游走去寻找充足水源。

盐碱“忍者”

素有“海岸卫士”之美称的红树林,可以忍耐海水淹渍。为防止海浪冲击,红树林植物的主干一般不会无限增长,而是从枝干上长出很多支持根扎入泥滩里以保持植株的稳定。根部也会长出许多指状的呼吸根露于海滩地面,在退潮时和海水淹没时用于通气。红树林植物叶片的表皮角质层厚,具有储水组织、排水器和栓质层。还有些红树植物在叶肉内有泌盐细胞,能把叶内的含盐水液排出叶面,干燥后现出白色的盐晶体。不泌盐的种类则往往具有肉质的厚叶片作为对盐水的适应,有的种类还可以借助老叶的脱落来排除多余的盐分。

还有一种著名的耐盐植物就是盐角草,它能生长在含盐量高达0.5%~6.5%的高浓度潮湿盐沼中。把它的水分除去,烧成灰烬,干重中竟有45%是各种盐分。由于体内所含的盐分高,盐角草体液浓度大,故能适应在盐土上生长。

寒冷“忍者”

一般,种子植物生长活动的最低温度是0℃,但也有一些极其不惧严寒的“英雄好汉”。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5 000米高处的雪莲花,能在皑皑白雪中开出紫红色的鲜花。阿尔泰山的银莲花能在-10℃的环境下,从很厚的雪缝中钻出生长。

生长在海拔1 800~2 500米高寒无污染地带的红景天,它的绿叶红花虽挂着冰霜,但仍在继续生长。还有些松柏类植物,能抵御-40℃的低温。在西伯利亚有些植物能在-46℃的低温下开花,真是冻不死的“好汉”!

贫瘠“忍者”

氮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在缺少养分的环境中,植物也练就了获取氮素的本领。有些植物的叶片就演变成了捕食昆虫和消化吸收蛋白质的工具,以弥补氮素的不足。

猪笼草的叶端形成瓶状,上有小盖,平时打开,小盖里侧能分泌蜜汁来引诱小虫。当小虫掉进瓶内时,里面密密的小毛使小虫纵然有翅也难逃。而水中专捕昆虫的狸藻,其叶片也变成了一只只小口袋,袋口有只进不出的盖子。昆虫随水流进来之后,就休想再逃之夭夭,而成了狸藻的美餐。食虫植物稀奇古怪的叶子,是植物适应贫瘠生存环境的典型例子。

生存环境温度论文 篇2

朋友,当你看见一堆堆垃圾高如小山,一条条溪流恶臭难闻,一股股有害气体毒害人体时,你的感想如何?我那时却是气愤得想大声呼叫:“请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

谁都知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地球被毁,人类将栖身何处?那时就真正是世界末日!而造成世界末日的是谁?正是妄以“地球主人”自居的人类!

谁都知道,五六十年代,天空万里蔚蓝,山岭青葱翠绿,河水清澈见底。尔后溪中鱼虾绝迹,到现今河水黑臭难闻。而造成这一恶劣状况的是谁?是那些掠夺资源、目光短浅的利己主义者。

不是吗?进入工业社会后,经济迅速发展,而这些发展正是建立在环境日益恶劣的前提下。这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妙计良策”一直延续到今天!看吧,山顶上光秃秃的一片,白色污染遍及城乡。看吧,一条条烟囱喷出的滚滚黑烟,铺天盖地的沙尘暴……

是啊,经济发展,商业繁荣!但谁能想到背后的悲剧和辛酸?当你看到一块块良田被冲毁时,当你喝着污染的水时,当你呼吸着有害的气体时,你能否更远一点地想到我们的将来,想到我们的子孙后代?当你做出破坏环境的举动时,你难道不更远一点地想到自己的“暴行”将带来的后果———地球的毁灭。

保护生存环境 改善大气质量 篇3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能说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

②知道主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及其危害,了解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调查研究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改善大气质量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

臭氧层受损和汽车尾气系统中催化转化器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方法

调查研究、问题讨论、合作交流和启发讲授法。

教学过程

图片情景导入:展示几幅自然界美景的图片。

过渡:干净清洁无污染的环境多么美好啊!地球是宇宙的绿洲,它赐给我们蓝色的天空、洁净的大气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它是一颗罕见的“孕育了生命的星球”。如今,因为人类的行为这绿洲已经伤痕累累……

图片展示:展示几幅与环境污染相关的图片

过渡: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物质财富空前丰富的同时,我们的地球正在遭受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关于这部分内容,前段时间我们同学分成四个研究性学习小组,选了四个课题进行研究。今天我们请每组选出代表到讲台上来进行汇报和交流。首先我,有请第一个课题组的代表汇报。

学生汇报1:研究性学习第一组的同学汇报课题1

全球三大环境问题(酸雨、臭氧层受损、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危害,以及人类采取的措施。

师生点评汇报情况:

思考与交流:

①怎样的降水称之为酸雨?可用哪些化学方程式来简单表示酸雨的形成?

②在瑞典,CaCO3粉末被喷洒到受酸雨影响的湖泊中,你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③臭氧层破坏的“罪魁祸首”是什么?臭氧层是如何被破坏的?

学生汇报2:研究性学习第二组的同学汇报课题2

汽车等机动车对大气可能造成的污染和治理途径。

师生点评汇报情况:

思考与交流:

①汽车所排放的废气中主要含CO和氮氧化物。为使汽车达标排放,可在排气筒中安装一个催化净化装置,使尾气中的CO和NO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两种无毒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你将如何用实际行动支持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学生汇报3:研究性学习第三组的同学汇报课题3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如何避免或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师生点评汇报情况:

思考与交流:

谈谈你是如何避免或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的?

学生汇报4:研究性学习第四组的同学汇报课题4

化石燃料燃烧对大气可能造成的污染和治理途径。

师生点评汇报情况:

思考与交流:

火力发电厂用煤做燃料发电,为了减少燃烧时产生的SO2等大气污染物,你认为该厂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巩固练习:见幻灯片

结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大气污染的危害和改善大气质量的几种方法。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要依靠科技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化学工作者是大有可为的。改善大气质量、污水处理和实现垃圾的资源化等都要依靠化学方法,要依靠化学等科学的发展。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心声。希望我们一同来做环保的使者,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生活更美好!

师生一起品读小诗《我们与地球相依为命》

我们与地球相依为命

我们在这颗星球上生存,我们与地球相依为命。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一个地球养育着所有的人。

若有人用一种手段去损害,

大自然便用所有的手段对所有的人

进行报复

若有人用一点儿爱心去保护

大自然便用所有的爱心对所有的人

给予照顾。

人人爱地球,地球爱人人。

对着太阳说我爱,我爱我在;

对着大地说我在,我在我爱。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

一、大气污染的危害

①酸雨

②臭氧层受损

③温室效应

二、改善大气质量

(作者单位 北京市龙潭中学)

环境与生存作文 篇4

就拿我县北部地区的一些工厂来说,它们的发展比较快,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尤其是近几年污染的幅度比较大,这是因为我县迅速发展经济,可以带动人们的生活走向小康,这种思想是不错,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何时向环境方面作些考虑呢?初三的政治书中,我们曾学过环境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而且要使一个地方变得富裕,不仅要的是钱财,也要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我曾听人说:“我县现在的环境恶劣,大多数还是因为从外地来的一些小企业,在我县设办工厂,冶炼的钢铁而排放的废气没有经过处理就进行排放,这对大气的污染十分严重。”

大气污染,使人类呼吸方面带来困扰,如若将其吸入体内,对我们的健康也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当雨雪时节来临时,这些聚集在上层大气中的废气,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并由雨雪带到地面,当这些酸雨落到田里时,会“杀死”许多农作物,或者使那片土地上以后不再适宜种植一些农产品。

每当化工集团、电厂等工厂到了生产高峰期,则会大量排放出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会使嗅到它们的人感到头晕目眩,让人呕吐,胸口憋闷,呼吸不顺畅等症状,而居住在那里的人多半也会搬离,没有经济能力的人,只好忍受煎熬,痛苦的过日子。

粉尘对环境污染的比例也相当重。我县的水泥厂,经过排查,它的污染情况在所指定的范围内,但是周围居住的人,仍感到整天都脏兮兮的,从头到脚都好象在水泥雾中穿梭而行。那儿的房屋、墙壁、窗户已是积累了层层泥灰封锁得很结实。

整体上去看建筑在那里的房屋像是一片片灰蒙蒙的石山。

水资源的污染也比较频繁,就如十年前,我县的造纸厂被停业,就是因为设备差,技术不够先进,排放了许多废水。严重影响人类供应水资源的需求量。在非洲一些国家,由于土地产出石油等矿产较多,但淡水拥有量较少,因此,那儿的水如我们这儿用油一样,所以我们应该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对于上述所反映的环境污染方面的有关问题,政府应当注重管理措施,有效纺害,经常搞些公益宣传等活动,作为我们,应该时刻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携手努力,为国家建设美好的明天!

环境变暖与生物生存 篇5

水温变化与水生生物

水温是影响鱼类生长的重要因素。在最适水温范围内,温度升高,持续时间越长,生长越好。通常,水温升高10℃,可使鱼类生长速度增加1~2倍。但过高水温却可能使鱼类死亡。当然,水温下降对鱼类也不利,因为这时鱼类代谢活动降低,食欲下降,生长缓慢,水温低于极限,也会导致鱼类死亡。

德国不莱梅的阿尔弗雷德·魏格纳与极地和海洋研究所的汉斯·波特等人对瓦登海(沿丹麦、德国西部、荷兰西部和北部的浅海区域,是世界第二大的国际重要湿地)的长绵鳚进行研究时发现,当夏天海水温度达到20摄氏度时,这种鱼活得有滋有味。但是,在温度达到25摄氏度时,它们的种群增长就下降到几乎为零。原因在于,这种鱼的心血管系统在其感到舒适的温度下才能正常工作。而在较高温度下,这种鱼的代谢速度增高,它们就需要更多的氧,但是它们的心脏无法搏动得更快以供给身体大量的氧,所以它们无法在较高温度下生存。 每个物种都有其适宜的生存温度,在这样的温度下它们才能舒适地呼吸。但瓦登海的长绵鳚现在的生存环境已经处于其保温窗的上限,而它们又不喜欢游得离其自然栖息地太远,所以不可能向北面的更冷的水域转移,因此它们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下只有窒息。最大的长绵鳚会首先死去,因为它们比小长绵鲥需要获取更多的能量以泵出氧气供应较大的躯体。更糟的是,温暖的水里包含了低溶解度的气体,包括氧气,因此不足以供给水生生物呼吸。而未来全球气温升高将更为常见,科学家推算在过去40年内海水平均上升了1.13摄氏度,未来还会大幅上升,因而长绵鳚可能成为气候变暖而灭绝的许多物种之一。

中国研究人员对中国沿海主要鱼种(带鱼、小黄鱼、大黄鱼)进行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水温度升高对鱼类生长和渔业生产会产生不利影响。水温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摄食、产卵、洄游、死亡等,从而导致鱼类种群的变化,并最终影响到渔业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利用。

总体上看,由于环境变暖水温升高,可能使冷水性鱼分布范围缩小,鱼的性成熟年龄提前,减少怀卵排卵量,降低幼鱼成活率,进而导致成鱼鱼龄缩短,体重减轻和出现“逃避行动”,最后造成成鱼数量减少、渔获量下降。

同时气温升高对于暖水性、温水性以及广温性鱼类也有影响,主要是对其生长、繁殖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研究人员认为,我国四大海区主要经济鱼种的产量在气候变暖后将降低5%~15%,渔获量将降低1%~8‰

寒冷极地生物的命运

受到全球变暖负面影响最深的应当数极地寒带的生物,其中北极熊和南极的企鹅岌岌可危。

2005年8月13日北极一个叫艾里斯的相当于1.1万个足球场大的巨型冰架完全断裂,形成浮冰岛,漂浮在海面上。这是全球变暖加速的一个根本性标记。由此研究人员预测,北极地区的夏季冰川到2040年有可能全部融化。

北极的变暖对于北极熊的影响首先是造成其种群减少。世界自然基金会(WWF)2006年发布警告说,北极熊种群数正在加速减少,从2001年减少1个增加到2006年减少5个,目前世界上北极熊种群数目仅剩19个。根本原因在于北极地区变暖的速度变快,该地区变暖的速度是世界其他地区的2倍。

由于北极熊依赖冰块生存、猎食及繁殖,在变暖的气候下,它们的生存必然受到巨大影响。在过去20年中,加拿大哈德逊湾的北极熊及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南波弗特海的北极熊分别减少了22%和17%。

另一方面,现在幸存的北极熊也处于生存困难的境地。由于冰面融化,北极熊的觅食发生困难,它们必须长途跋涉才能找到食物。

英国海洋生态学家查尔斯·莫奈特博士的调查组发现,在美国阿拉斯加北部海岸,短短1个月间出现了4具北极熊尸体。莫奈特等人的观察表明,这些北极熊很可能是因为长途跋涉觅食而被淹死在途中的。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北极周围冰层融化速度加快,北极熊的地盘不断受到“蚕食”,找寻食物也越来越困难。为了觅食,它们不得不在海里游上大约100千米。虽说北极熊也是游泳好手,但它们更擅长在靠近海岸的地方游泳。而且,漫长的海上觅食会导致它们精疲力竭、体温降低、抵抗力相当虚弱,如果碰到海里的大风浪,很容易淹死在海里。

北极熊主要捕食海豹、幼海象及其他各种海生动物。海冰是他们觅食、交配和生产_的场所。但由于全球变暖的加剧,北极冰块减少,北极熊的生存也因此受到威胁。由于缺少食物,北极熊陷入自相残杀的境地。

美国地质调查局阿拉斯加科学中心的史蒂文·阿姆斯托普等人调查了2004年1月到4月发生在阿拉斯加北部及加拿大西部的3起北极熊同类相食的案例。2004年1月,一只公北极熊冲进洞穴,对一只母北极熊发起突袭。之后,公北极熊把它的猎物拖到75米远的地方,开始食用母熊的尸体。2004年4月,在加拿大的赫斯切尔岛,一路跟踪北极熊脚印的科学家发现了一具成年母北极熊的残骸。没过几天,加拿大研究人员又发现了另一只1岁的北极熊残骸。

而研究人员在对阿拉斯加北部波弗特海24年的跟踪研究及加拿大西北部34年的研究中,还没见过北极熊像这样围捕、杀害然后食用同类的例子。这说明白极熊的生存面临食物短缺的绝境,因而不得不蚕食同类。面对北极熊的生存窘境,一些人预测,北极熊很有可能逐渐消亡。

在极地生存的企鹅,变暖的日子对于它们同样不利。南极的帝企鹅遭遇了在地球最北端北极熊的相同危机。帝企鹅和其他企鹅也需要浮冰作为猎食的平台。帝企鹅可潜入水下1640英尺深处寻找食物,能在水下屏息游泳20分钟之久。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山融化,它们的栖息地不可避免地减少。帝企鹅一般在隆冬季节繁殖,这一过程必须是在冰天雪地中进行。如果海冰秋天结冰过晚,或春天裂开过早,新降世的小企鹅由于发育尚未完全,此时还不能潜入水中游泳,就会威胁它们的生存。

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统计,在全世界19个企鹅种类中,其中12个受到气候变暖的威胁,需要受到特殊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正向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管理局提出申请,要求其列出的所有12种企鹅应受到美国《濒危物种法》保护。这其中就包括世界

上体形最大的企鹅——帝企鹅。

气候变暖下的生物多样性

《自然》杂志发表的文章称,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对地球上6个地区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将导致世界上25%的陆地生物在未来50年内灭绝,也就是说,在半个世纪后,约100万个物种将从地球上消失。

美国和中国研究人员也认为,本世纪将是全球变暖最恶化的一个世纪。伴随着其他一些因素,全球变暖将引起物种的大灭绝。这将比6500万年前恐龙大灭绝还恐怖。甚至许多非濒危物种都会在数量上急剧下降,从而造成物种间基因多样性的逐渐消失。虽然一些物种,尤其是昆虫,也许能够适应变暖的环境,甚至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继续进化。但是对大多数物种,尤其是那些濒危物种来说,全球变暖只能是一种灾难。

气候变暖主要是通过改变生物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性来影响生物的多样性。比如,全球变暖的一个明显的后果是春天提早到来。这对赤道到两极的动植物都有巨大影响。

比如,植物开花、卵孵化、青蛙产卵都提早了。在欧洲,树木呈现秋色的时间每10年晚0.3到1.6天,许多迁徙的鸟类正在改变它们的旅行日程。在英国,蝴蝶在春天的出现较20年前平均提前了6天。而动植物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正不断地改变着其活动范围和行为。许多情况下,这样的变迁正在引起生态混乱。例如,迁徙的鸟类到达欧洲的时间太晚,因此,它们产下的后代会错过了毛虫生长旺季,严重影响到后代的生存。

动植物对气候的适应体现在地理分布、生理、生活周期、迁徙习性和栖息地,由于全球变暖,在这些方面它们会有很大变化,而种种变化则导致其生存能力降低。比如,美洲哥斯达黎加的鸟类濒临威胁,坦桑尼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蚊子向高海拔地区扩展,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蝴蝶栖息地在丧失,不能耐受霜冻的植物上升到新的海拔高度,英国彩龟后代的性别比例受到7月平均温度升高的影响。而珊瑚礁大量死亡的原因则直指气候变暖。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海洋植物生态学家迈克尔·贝伦非尔德发现,海洋生命系统的存在依靠一个平衡的生态链,这一生态平衡的微妙程度超过了任何人的想像。海水的温度即使上升一点点,海洋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也会明显下降。温度越高,这种下降的趋势越明显。

海洋浮游生物活动所需的氮、磷、铁等营养物存在于海洋深处的冷水之中。而气候变暖使得海洋表面的水温上升,这一原因导致浮游生物和它们生长所需的营养物之间产生了一个屏障,水温越高这个屏障越坚固。这一屏障的形成使海水难以和大气层进行必要的流通,浮游生物也因此吸收不到足够的营养物。如果温度持续升高,将会对以浮游生物为食的生物产生巨大影响,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气候变暖也有好处?

不过,也有一些人认为全球变暖并非一无是处,有些好处是我们还未觉察到的。比如,上面所说的海洋浮游生物因气温变暖可能导致其种群减少。但是,也许海洋水温变暖会促使浮游生物在地球两极频繁活动,同时水温升高也可能会增加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但这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来证明。

而对于北极来说,气温升高也许有利于一些生物的生长和生存。格陵兰的严寒超乎想像,中部地区的最冷月平均温度为摄氏零下47度,绝对最低温度达到摄氏零下70度,是地球上仅次于南极洲的第二个“寒极”。然而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依然有勇敢的生命。夏天,格陵兰的南部低地,野花像五彩的地毯满满地铺遍原野,黄春菊、蒲公英、蓝铃、北极罂粟、野草莓……即使是在北纬80度左右的北部地区,仍然可以找到90多种开花植物,它们无疑是地球上纬度最高的开花植物。尽管格陵兰的植被大都十分矮小,但却顽强地生存着。

而气温的上升几度,也许有利于这些植物的生长和生存。比如,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劳瑞·艾特曾写道,由于全球变暖,原来被冰雪覆盖的土地逐渐显露出来,一些格陵兰人开始种植一些蔬菜,这对于长期依赖进口的格陵兰而言是个惊人的变化。格陵兰代表了一个没有被意识到的全球变暖的另一面……尽管大家在纷纷议论全球变暖后,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但对于居住在这里的格陵兰人来说,全球变暖不是威胁而是恩惠。

当然,全球变暖对于极地动物北极熊是负面影响,但对于其他动物,如驯鹿、麝牛、旅鼠、北极狐,以及在蓝色的海水下的可爱的逆戟鲸、凶猛的杀人鲸、美丽的白鲸、稀罕的独角鲸等是祸还是福还需要观察和研究来得出结论。

另一方面,美国研究人员也认为气候变暖还可以产生进化大爆炸,产生更多的物种并使一些物种产生新的适应。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态和进化生物学教授阿瑟·韦斯等人的研究表明,面对全球变暖,生长迅速的野草会经过数代的进化以适应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可能标志着由于全球变暖而带来的“进化大爆炸”的开始。野草将可能跟上任何能够适应全球变暖的农作物。像芥菜那样生长迅速的野草似的植物能够在7年之中就改变繁殖模式。但是一些寿命较长的物种,如加利福尼亚的红杉,其寿命能达到数百年,将没有能力这么快地适应气候变化,因为它们的生长周期太长了。

气候变暖绝不仅仅是为科学家提供一个观察进化过程的机会,而更重要的是会对全球生物产生生存或灭绝的影响,但是人类似乎还没有先见之明来认识哪些是好的影响,哪些是坏的影响,从而鼓励前者,抑制后者。

上一篇:人才困局下一篇:运作管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