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对策

2024-10-18

生存对策(精选12篇)

生存对策 篇1

1 概述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这里有各具特色、张力十足、底蕴深厚的山水人文, 具有十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是无数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地。近年来, 伴随着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的开发利用, 城镇、港口、经济开发区等如雨后春笋般密布长江沿岸, 长江生态系统警钟敲响, 沿线水污染事件多发, 长江水质不断恶化,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4亿多各族儿女生存发展受到威胁, 本世纪初在长江生存繁衍2500万年的白鱀豚功能性灭绝。

长江里另一个顶级物种——长江江豚也面临灭绝之灾。统计资料显示, 2012年长江江豚有1 040头, 与1991年的2 700头相比, 种群数量每年减少15%。现存数量比国宝大熊猫还少,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红色名录中属于极危级 (CR) 。专家预测, 照目前的状况发展下去, 十多年后长江江豚极有可能会成为第二个白鱀豚。保护长江江豚刻不容缓。

2 长江江豚所面临的威胁

一是渔民的非法捕捞和误捕。在长江电捕鱼时若江豚触及电网, 可致昏迷, 甚至直接遭电击死亡。一些非法渔具如滚钩等可对江豚造成直接伤害, 轻则使其受伤感染, 重则致死。2011年1月安徽铜陵江段曾发生1头江豚被扎滚钩死亡。在一些地区, 刺网、地笼、迷婚阵等定置网是长江江豚生存的最大威胁, 2013年9月长江监利江段曾发生2头江豚误入废弃渔网。

二是水体污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造成的严重污染, 对长江江豚生存也是巨大威胁。沿江的一些经济开发区, 集中了钢铁、化工、水泥、矿产等企业, 相当一部分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废水直接排入长江。船舶漏油、码头船坞和货物散场积污排放、肆意采挖江沙等也导致水质及水文破坏。大气污染所造成的酸雨也使得水体酸化和污染。这些都对江豚及其鱼虾等饵料资源的繁殖和生存环境造成影响。

三是水上航运。对长江及其支流航道的开发利用, 促进了经济发展, 给江豚带来的却是生命的代价。船舶噪音影响江豚声呐系统迅速准确定位, 干扰了其捕鱼等生命活动。最直接的伤害来自船舶螺旋桨, 沿江各地不时有江豚被来往船舶螺旋桨击中死亡的报道。有资料显示, 死亡江豚50%以上是船舶致死的。

四是水利水电工程。港口码头扩建、大桥建设、挖沙等涉水工程, 严重破坏了江豚的栖息环境;大坝、水闸等切断了江豚及其鱼虾等饵料资源的生存通道, 江豚活动区域缩减, 鱼虾等饵料资源径流量减少;围湖造田进一步压缩了江豚的生存空间。

五是饵料资源减少。南京渔政部门给死亡江豚做的解剖中, 发现胃里有塑料袋和垃圾的情况, 显然是食物得不到满足使其不得不冒险采食一些难以消化的杂物。这一方面源于以上所及原因, 也源于渔民对长江干流及鄱阳湖、洞庭湖等江豚主要栖息水域的过度捕捞。

以上各种威胁因素的叠加, 使得江豚生存和繁衍面临的困境成倍增加。

2016年1月5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 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 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这对江豚保护来说是极大的利好。江豚保护对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要求是全流域性的, 涉及领域很多, 完全可以成为此次长江大保护的国家级工程和标志性工程。

3 长江江豚保护的对策

3.1 制定和实施长江保护规划

以长江生态恢复为主要目标, 以水污染防治为主要任务, 制定国家层级的《长江保护规划》, 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 强化水生态修复和保护, 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优化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 推行农业清洁生产, 通过创新驱动打造绿色能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绿色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加快发展以金融、科技、商务为代表的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服务性产业;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制定建设项目负面清单, 对可建设项目必须进行论证, 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执法, 污染水环境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2 完善长江江豚保护规划

目前长江干流及相关流域建有鄱阳湖、洞庭湖等8个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 湖北石首天鹅洲、监利何王庙等4个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 其中国家级保护区2个, 其它为省级或市级保护区, 这些保护区在江豚保护中发挥了非常大的积极作用。但这些保护区或存在江湖连通水域不畅、低水位季节无法维持足够水深和水域面积, 或存在基建项目违规建设、农民占地生产、江豚防逃设施不足等, 制约了保护区功能的更好发挥。建议由国务院相关部门或机构统筹规划江豚保护区, 在现有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区的基础上, 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 在长江干流和连通的相关水域江豚自然栖息地再规划一批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区, 如评估湖北黄石至武穴江段、江西九江至安徽安庆江段等作为江豚自然保护区的可行性, 评估长江上游三峡库区、中游老湾故道和军山湖、下游镇江金山湖、扬州廖家沟和邵泊湖等自然水域作为江豚迁地保护区的可行性。将纳入规划的所有保护区提升为国家级保护区, 开展保护区生态环境修复, 完善基础设施。

3.3 建立江豚保护机制

江豚保护涉及到多个不同省市管辖的江段和湖泊, 相关环境影响评价、保护区建设等也会涉及到不同省市的局部利益, 为防止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牵制、推诿等情形, 必须强化领导, 建立国家层级的领导机构, 国务院相关部门和机构、相关省市政府联席联动, 相互配合, 共同推进江豚保护。

建立江豚保护科研基地, 建立江豚信息库和基因信息库, 建立保护区长江江豚水下声学自动监测系统, 加强人工繁育、网箱饲养繁育等保护研究。建立江豚搁浅救护基地、野化放归基地, 探索和研究救助、野化训练和放归等技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对修复保护区生态的项目及对保护区生态环境有促进作用的项目由财政资金给予保障;对大型建设项目进行生态补偿效益评估, 所缴纳资金用于保护区建设。推进捕捞渔民转产上岸, 吸引他们上岸定居, 做好上岸后转产培训、再就业、产业发展和社会保障等工作, 确保渔民能致富, 渔业资源得到恢复。推动长江水生动物资源保护立法, 建立保护区管理机构与长江航道、海事、水上公安等机构合作联动机制, 开展联合执法, 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营建保护江豚的良好氛围, 保障保护区运行的良好秩序。

3.4 营造全社会保护江豚的氛围

目前, 沿江各地成立了江豚保护协会等社会性组织, 在江豚保护宣传、救助等方面开展了一些有效的工作。但客观地说, 目前开展江豚保护的这类组织还不多, 力量也不够大, 与江豚存亡的危急性、江豚保护的紧迫性不相适应。政府应加强对这类社会团体的培育和支持, 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发挥它们在保护江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让更多的人知晓江豚、参与保护江豚。发挥国内大型水族馆在硬件、软件上的优势, 参与长江江豚饲养、繁育、保护工作, 逐步在水族馆监理长江江豚人工繁育群体。设立江豚保护基金会, 调动社会各界保护江豚的积极性, 筹积极措资金, 缓解江豚保护经费紧张的局面。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 积极吸收国际鲸类学界在生物学、生态学、繁育保护、保护区管理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 促进保护区建设和江豚保护。

*南京江豚保护志愿者。

参考文献

[1]吴芳丽, 胡梦红, 王有基.长江江豚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J].人民长江, 2014.45增刊 (1) .

[2]王丁.长江豚类的现状及其保护[J].江西水产科技, 2011, 126 (2) :8-9.

[3]罗小勇, 李斐, 张季, 等.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修复对策[J].人民长江, 2011, 42 (2) :45-47.

[4]王江, 董明利, 方盛国, 等.安徽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淡水豚受胁迫因素及保护对策探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2003, (2) :31-33.

生存对策 篇2

体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树立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丰富社会生活,倡导先进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体育部门担负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但是,目前体育发展的基础环节——县级体校在生存及发展上面临很大的困难,如不切实加以改变,必将影响到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输送。

一、县级体校生存面临的困难

(一)、选材难:

1、政府方面:因体育与教育部门协调不到位,各乡镇、校的年终考核未把输送体育人才纳入,所以各乡镇、校包括教育主管部门都不重视或重视不够;而且目前中小学校的公用经费是根据学生数下拨,选到了体育苗子学校又不肯放人,甚至做家长的反面工作;

2、家长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不愿意让孩子从事风险高、吃苦多的专业运动训练,致使愿意从事竞技体育的人越来越少,运动员来源渠道越来越窄;客观上体校文化教学质量不如一般学校,而今天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日益重视,对子女未来职业的选择呈多元化趋势,不愿意放弃完整的义务教育而参加体育训练;

3、社会方面:由于日益严峻的社会就业压力,导致许多有培养前途的青少年运动员放弃专业训练,转入普通学校学习,业余体校招生困难很大,导致不少县级的青少年业余训练项目萎缩,人数大量缩减,造成了体育人才资源的流失;从1998年以后市运动学校毕业的学生就没有出路,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及家长的积极性。

(二)、教练缺:

人才是训练质量的保证,县级体校应根据省、市文件要求,开齐相关的项目,拓宽输送渠道,这就要求有一批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精通专业技术、擅长业余训练的专职教练员,并且省、市、县各级体育部门应定期组织对教练员的培训,使现有教练员的素质能不断提高,了解最新思路,拓宽视野。目前体校的现状是教练人才紧缺,二因人事制度等原因有一定专业特长的教练员又进不来,使得一些项目很难开展,这就从根本上遏制了体校的竞争力,影响了县级业余训练的可持续发展。

(三)、经费紧:

1、目前大多数县级地方财政部门都未能把体校作为特殊学校看待,公用经费仍和普通学校一样按学生数测算,而体校的学生数和普通学校的学生数无法相比,这样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导致日常工作很难开展;

2、因体校的特殊性考虑不足,日常运转都举步维艰,更不必说体育专项业务费的足额到位了,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县级体校的发展;

3、训练场馆的维修、器材的添置经费得不到落实,致使有些项目无法训练。

二、思路与对策

县级体校是体育工作的基石,县级体校的状况好坏决定着体后备人才的培养。通过认真排查问题,深刻分析原因,结合我市九个县区的现状,我们确立了以下工作思路和对策:

1、目前盐城市只有东台、大丰体校仍属体育部门直接管理,其他县区都已属教育部门管理,因此我们可以打破体育、教育围墙,把优秀运动队办到有条件的学校中去,探索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新途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特色共建”,体教双方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共享的资源,既是体育场馆硬件的建设资源,也是人才资源的共享,既为素质教育目标服务,又要为竞技体育目标服务,以此达到互惠互利,走出一条新的体教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实行教练员委派制。由教育局、体育局共同发文,委派各县的体校教练员到普通中小学担任体育专项教练员,人事、工资等关系不变,享受学校的福利待遇,工作上接受双重领导。此举现实意义有三:一可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力量;二可扩大选材范围,发现、培养、输送体育苗子;三可加强体校教练员和各学校体育老师的相互学习交流。如果在实践中能加强管理,并在工作目标、管理办法、考核细则、奖惩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完全可以形成一种固定模式,总结出成功经验,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推广。

3、实行人才计划培训制。抓好教练员队伍建设是做好体校工作、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教练员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和组织协调、思想教育的管理能力。因此,应通过各种培训活动,培养和锻造一支有创新精神、能力强、素质高、爱岗敬业的教练员队伍。

4、积极拓宽外部空间。县级体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支持,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采取多种措施,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利用现有场馆,积极协助政府、工会等部门开展举办各种职工体育竞赛活动,加深其对体校工作的印象,引起领导的重视;对兄弟学校要常联系多沟通,加深友谊,巩固团结,优势互补,互相支持;对企事业单位提供体育活动的组织服务,诚心交往,充分利用体育平台的优势,互惠互利,求得双赢。

三、几点建议

(一)、从体制上入手,建议县级体校在人、财、物等各方面全部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这样便于从各方面改善体校的办学条件、生源问题、师资配备等:

1、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全县各乡镇及中小学的《输送体育人才考核制度》以及相关的奖励政策,将输送体育人才纳入到乡镇和学校年终的工作考核中,引起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大力支持和各学校的全力配合,从源头上解决县级体校选材难、招生难等问题;

2、省、市体育主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出解决目前县级体校生存问题的相关文件,由地方政府为主要责任人推进实施;

3、县教育局、体育局应加大投入,改善体校的办学条件。目前县级体校的教学设施和乡镇中小学相比已有差距,和县直学校更是无法相比,为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应配备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等教学硬件设施;

4、配齐从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文化课老师,保证文化课的教学质量;县级体校的任务是选拔、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这就要求从小、从基础抓起,而目前部分体校因师资不足等原因,只能开设初中部,选到的小学生只有安排在其他小学插班借读,这样小学生的文化成绩很难保证,训练、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大多数辛辛苦苦选来的小学生毕业后就离开了体校;所以配齐小学四年级以上的文化老师很有必要;

(二)、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

1、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应考虑到体校的特殊性,在经费预算上不能等同于普通学校,不能按学生数下达公用经费,要保证县级体校的正常运转,否则体校将无法生存;

2、在县教育局、体育局的统一管理下,确保业余训练经费能足额使用到县级体校的发展中来,给体校以更大自主发展的空间;

3、建议在体彩公益金分配上,要确保一定比例的公益金用于业余训练。

(三)大胆尝试,探索新的模式:

1、在群众基础好、家长认可度高的项目上如游泳、乒乓球、跆拳道等,积极推行“一校两制”,即一所业余体校同时从事以提高为主和以普及为主两种训练模式,后者进行有偿训练,所获收入补贴业余训练的经费不足;

2、根据我省体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县级体校训练在项目设置、年龄结构、选材标准、训练内容和训练竞赛机制上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要求,使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的青少年儿童体育训练体系相融合,避免人力、财力、物力的重复建设和浪费。既有利于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又能使体育后备人才得到全面发展,既造就出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又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劳动者;

3、教育部门牵头、体育部门协助,共同举办各类省、市体育比赛,在成果共享的原则下,充分调动各级教育部门、各类学校参与竞赛的主动性,检验“体教结合”工作的成效,从而调动普通学校为国家培养、输送更多的体育后备人才的积极性;

(四)、政策扶持:对取得省届运会冠军以上的优秀运动员,政府应出台相关的就业、安置政策,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生存对策 篇3

【关 键 词】农村;女性教师;生存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受到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下,社会各界加大了对农村女性教师的關注。据统计,我国中小学女性教师数量从1951年的22%提高到2003年的49%,但由于我国各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以及师资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男女教师比例在城乡和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差别。女性教师要求在工作、经济、专业发展、家庭成员地位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的独立性越来越高,这正是因为女性在农村的生产、生活和教育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女性主义呼吁女性独立、自主、鼓励女性抵抗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给传统思想积淀较深的中国农村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对于有一定文化素质和新思想的女性教师来说更是极大的鼓舞。农村教育机构对女性教师生存状况、尊严及平等地位的关怀更加符合她们自身的发展需求,并且更加重视对她们的人文关怀。

一、农村女性教师的生存状态的困境

(一)生活质量较低

农村教师工资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女性教师的生活质量,工资待遇偏低限制了女性教师正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不少贫困地区拖欠教师工资实为严重。农村教师生活条件艰苦,物质和精神生活匮乏,尤其是在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村,教师的“吃穿用住行”极为不方便。由于经济能力的限制,许多农村学校使用的教工宿舍年久失修,设施陈旧,一遇刮风下雨的天气就会漏水,有些已经出现安全隐患,非常危险。除了物质条件匮乏外,农村教师的日常业余生活也很单调,每天除了看书就是和同事聊天,条件稍微好的学校会有一台电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没有书店、超市,无法利用网络资源,农村单调乏味的生活是造成教师思想压抑和郁闷的主要原因。

(二)工作压力过大

首先,师资力量不足是导致农村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由于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每一位教师都会承担不同年级不同课程的教学任务,繁重的工作负担、课业压力再加上学生升学的压力都是对农村教师极大的挑战。女性教师由于性格温柔、心思细腻,常常被学校安排担任班主任工作,由此更增加了她们的工作负担。一般农村学校中小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强,需要有教师的监督和跟进。除了学习方面,生活上更是亲力亲为,通常农村中小学早晨5点就要起床晨读,之后上课,一直到中午午休、晚自习,都需要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注,晚自习下课后10点钟还要忙着批改作业和备课,①睡觉时还要注意突发情况的发生,可以说农村教师24小时精神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所以她们往往消耗大量精力,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其次,农村的教学条件比城市差,崎岖的山路、寒冷的冬天、简陋的环境等一些农村特有的困难,也使农村女性教师的工作陷入困境。

(三)健康状况堪忧

身体状况方面,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村教师日常生活条件相当艰苦,没有能够保证个人营养的基础,再加上农村对教师医疗健康的保障不足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农村女性教师总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农村条件恶劣,教师由于职业的原因多伴有各种职业病,尤其是女性教师,因此需要更多的医疗关注。调查显示:“730名女教师中81.64%的教师具有非健康症状;在596名处于健康以下状态的教师中,多患有咽喉炎或声音嘶哑、咽喉干燥、心肺和血压不健康等疾病,14.60%的人有妇科疾病。”②由此可见,农村女性教师普遍存在身体健康不良问题,并且容易受到职业病的困扰。心理健康方面,与男性教师相比,女性教师更容易受到人际关系、情感波动的影响,女性教师在人际关系、焦虑、恐怖等方面表现的比男性教师更突出,这会严重影响农村女性教师在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以及工作效率,不利于女性教师的职业发展。

二、影响农村女性教师生存状态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和不公评价给女性教师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过多压力,是影响农村女性教师生存的重要因素。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社会,就整个教师行业来说,教师的形象一直都被塑造为高尚的模范,社会对教师的要求理想化程度高,一般情况下会认为教师的负责程度与其教学成果成正比,稍微出了一点差错,都有可能被家长和学校领导抓住,并以此为借口加以渲染。特别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样一种错误观点,无形中给教师制定了非常高的标准,赋予了教师很多的责任。教师也是普通人,过高的期望会使他们感到力不从心,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工作产生失落感。③其次,针对男女教师而言,社会对其评价标准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对男性教师的评价具有单一性,往往只是集中在工作中的成绩;而对女性教师的评价却是双重的,除了学校的工作成绩之外,还包括家庭劳动的成果。因此,不同的评价标准也是影响农村女性教师角色冲突的原因。

(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

经济水平的差距是城市和农村差异性最显著的特征,农村的生产力相对落后,农民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也就相对较低。而教育这一事业本身就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政府的支持和民众的拥护尤为重要,可是有限的生产力提供的经济支持也是有限的。物质上农村教师的基本收入远低于城市教师,精神生活上也没有城市教师丰富,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的生存状态有着巨大差距。正是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使得农村女教师在与城市教师的各种比对中产生很大的不平衡感,进而对自己现在的处境和未来规划产生疑惑和动摇。④同样身为中小学教师,同样勤勤恳恳的工作,甚至工作条件和环境更加艰苦,这样一种工作与回报不成正比的付出就会越来越少,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足带来的物质匮乏,一点点侵蚀着农村女性教师长久工作的信念。一些偏远地区的村落以手织农耕为主要的生活方式,生产力水平落后限制了教育的发展。由于农村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只要求劳动者进行简单的体力劳动,因此农村女性教师的工作价值也就降低了。农村教育没有得到更多的政府和企业扶持,政府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女性教师在工作中的投入得不到相当的回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女性教师生活条件的改善。

(三)政策导向不明确

经济和社会总体环境如果说是长久形成的积淀,那么相关政策的细致和完善则是具有现实时效意义的。政策的执行既要保证对纲领思想的正确表达,又要保证各方面的利益,还要适应当地的地域特征。影响农村女性教师生存的政策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法律政策的不完善和未细致化给政府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难题;其次,没有按照政策来执行也是影响农村女性教师生存的因素之一。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从中提出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决不允许拖欠教师工资,改善教师住房条件,以切实解决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看病难、报销难的问题,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⑤虽然没有针对女性教师,但是总整体上做到了对农村教师的把握,即便国家和政府的政策出台了,但各地执行差异显著。农村教师工资政策实施不规范,在实际执行中存在明显的不一致,难以保证农村女性教师同工同酬,从而影响教育均衡发展。

(四)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的传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女性教师的生存和发展。封建社会中形成并流传下来的对女性的歧视性观念制约着农村女性教育程度的提高。在农村,大部分村民认为女性就应该在家照看孩子把重点放在家庭上,而不是事业。这一观念对女性教师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女性教师职称评比以及参加学校管理等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女子无才便是德”、“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等对女性歧视的观念使得许多农村父母认为家中的女孩子没有必要学习文化知识,所以女性成为了教育中的牺牲品。正是由于这种传统思想严重影响了女性教师的自主发展,无形中改变了女性教师的自我认识和价值观,制约了她们主动发展的积极性。

(五)个人意识薄弱

农村女性教师生存状态的改善和发展受自主发展的影响。农村女性教师消极的发展观以及欠缺自我素质的提升,再加上激励女性教师发展因素的不足,容易使得女性教师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另一方面,农村女性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而且没有形成集体意识,基本上都是各自单干,缺少对女性文化的认同和对群体命运的关注。所以,只有她们自主发展意识增强,主观上要求上进,才能更好地调动女性教师主动发展的积极性,才能改善农村女性教师的生存条件。

三、改善农村女性教师生存状态的对策

(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改善农村女性教师的生活环境不仅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等各方面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各部门共同营造出有利于女性发展的社会大环境,对陈旧观念的改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⑥传统的性别观念是抑制农村女性教师社会地位提高的精神枷锁,这就要求发挥社会大众舆论的力量来宣传先进的性别平等思想。在如今这样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应该对女性教师进行合理全面的评价,提供女性的社会地位,各级政府通力协作形成男女两性协调发展体系,多方面努力形成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积极改善女性教师工作的环境。同时,充分发挥妇女联合组织的作用,为农村女性教师参与社会工作提供组织帮助,家长也要应该积极配合教师共同面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尽可能提供最大的帮助,优化农村女性教师生活的舆论环境,构建一个和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氛围。⑦

(二)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

对于资金严重缺乏的农村教育来说,资金的支持是改善农村女性教师生存条件最直截了当的方式。只有提高了农村女性教师的工资水平,收入得到保障,才能切实解决她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保证女性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对农村教育经费紧张问题提供制度保障。⑧对于农村教育来说,如何正确地执行这些规章制度极为重要,在保证原有工资有效发放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对农村学校的财政拨款,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偏远农村地区教师津贴制度的完善和执行,一视同仁,将农村女性教师的待遇按照与男性同样的额度来发放,并为女性教师配备相应的基础设施,以解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硬件不足而引发的问题。与此同时,在师范院校中加大对农村女性教师新师资的培养,对已是教师的女性完善其职业培训,积极创造出激励女性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更好地组织建设女性教师队伍。

(三)完善相应的政策制度

改善当前农村女性教师的生存状态需要各种政策的支持,政策的完善和对政策执行力的监管是提高农村女性教师生存条件的有力保障。偏远农村地区各方面都欠发达,与城市教育相比存在诸多差别,制定有关政策,建立全国性的、区域性的,乃至校际之间的资源配置平衡机制,建立城乡学校帮扶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就目前情况来说,我国的教育政策仍然在多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只有将社会性别纳入到教育政策中来才能实现保障女性权益的有效实现,避免现有一些政策中性别的盲点再次出现,提高教育行政决策者的性别平等意识,建立监控性别平等的指标系统,将性别意识纳入到教师教育的内容之中,并结合男女实际的社会认识水平,站在公平的角度设定对男女都有利的政策,宏观规划、长远计划来现实影响等多方面保证女性权益的有效实现。

(四)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长久以来,由于生活和传统文化上的习惯,大部分农村家庭视家务劳动为生活内容,事实并非如此,家务劳动是一项繁琐沉重的工作,而女性往往充当了这项工作的负责人。相比城市生活,农村生活枯燥乏味,相对单一,女性教师平日里没有空余的时间参加娱乐活动,也没有可供她们交流和活动的场所,所以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女性教师提供一个类似于“女教师联合会”形式的交流平台,努力营造出一个互相帮助、互相进步的人文环境。农村女性教師是农村先进思想的传播者,而农村本身就受传统封建影响较重,女性教师在这种双重作用的环境下进退两难,使得她们不得不面对应有的社会地位与农村女性教师发展相对落后相矛盾的局面,所以应该全面细致地为农村女性教师着想,从心理支持、人文关怀等角度给予正确的帮助,以满足她们在思想上和情感上的需求,这样才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增强自身专业发展

只有加强了自身素质,才能促进专业的发展。农村女性教师在原有的学历和专业水平之上,还要保证在工作中教学相长,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积极鼓励女性教师接受专业培训,提高女性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发挥自身的优势特长,多关注年轻女教师,共同推进女性教师的专业发展。农村教育中女性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应该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和专项培训,使她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文化素养,将农村教育发展到最好。培训是以足够的经费为依托,一方面,大力发展校本教研培训,利用现有资源保障培训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政府也要投入更多的培训经费,拓宽筹集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途径,改善由于培训费用带来的经济紧张问题。

注释:

①韩柒华.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看农村教师健康权益的保障[J].老区建设,2008(10).

②王琦.农村女教师生存状态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01).

③张永华.关于我国农村女教师发展的几个问题[J].教育探索,2006(08).

④玉丽.农村缺少女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我国农村女教师现状分析报告[J].教育科学研究,2006(07):27.

⑤颉俊祥.甘肃农村女教师现状调查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01):36.

⑥敬怀.农村教师队伍中的“半边天”[J].中国三农,2005(08):11.

⑦李斌辉.女教师专业发展: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分析[J].教育评价,2009(02):29.

我国中小企业生存现状及对策 篇4

一、中小企业生存现状分析

第一, 企业缺乏高层次人才。中小企业人才方面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人力资源总量偏低, 人才储备明显不足;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专业技术偏多, 经济管理类人才较少, 企业难以做到规范化管理;人才综合素质低, 影响企业外在形象和长期发展;计算机网络人才缺乏, 在信息化管理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工作效率低;人才流失严重, 造成小企业的发展不稳定。

第二, 企业缺少核心技术。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以制造业为例:其中绝大部分仍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利用别人现有的技术, 复制市场上已有的产品, 根本不愿意在技术上投入资金, 其产品性能、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生产效率无法超越市场上现有的水平, 无法取得竞争优势。

第三, 企业管理不善。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呈现出两种管理方式:一是不注重管理, 甚至没有管理理念, 成天都是忙于事务, 就事论事;做管理, 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发生什么事情, 就处理什么事情, 没有预测, 没有系统的管理方法, 更没有时间去研究管理, 去寻求系统的管理方法。二是有规章, 有制度, 但是一纸空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中小企业有“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 事事有人干, 人人有专责”岗位责任制并坐到的企业比例仅占27.02%, 基本做到的占59.11%, 部分做到的占11.08%, 还有27.9%的企业没有指定岗位责任制度。

二、中小企业面临的危机分析

第一, 银根紧缩, 融资难。为了防止出现通货膨胀, 国家采取了紧缩型的货币政策, 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2月24日起,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将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 这是2011年以来第二次统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也是2010年以来第八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本次调整之后, 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9.5%, 中小型金融机构准备率则升至16%, 达到历史高位。这些宏观调控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 让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觉得日子难过了, 有的无所适从, 有的锐气尽失, 甚至停滞不前, 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 通货膨胀, 成本高。我国近几年物价指数呈大幅上涨趋势, 尤其是能源资源价格普遍上扬, 近期国际油价再次走高。国内推进资源价格改革, 加强环保, 也将推动能源资源价格上涨, 使得通货膨胀已是不可避免。以油价为例, 仅2010年一年时间, 国内成品油价格4次上涨。油价的上涨虽然只是中国近年来物价上涨的冰山一角, 但是造成影响是全方位的。运营成本的增加, 原材料成本的增加, 生产成本的增加, 对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第三, 企业内外体制不畅。目前, 发改委下属中小企业司, 难以完成对全国中小企业行政管理、制定政策、协调各部门及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各项工作, 造成现阶段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行政职, 被分割在国务院、发改委、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等在多个部门, 存在着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龙治水”、干预过多、服务不够、自相矛盾的问题, 有限的行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从企业外部体制来看, 也存在着诸多弊病。近年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 对大企业优待多, 中小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 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在税收政策上, 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 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 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 实际税负增加。在行业准入上, 中小企业尤其是个私企业还受到诸多限制。此外, 市场交易规则缺乏, 市场秩序混乱, 致使我国中小企业正常经营困难重重。

三、中小企业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一) 改变中小企业业务内容的“杂”、“乱”、“散”, 整合业务和组织化构架

1、对外“抱团抵御”。通过企业间的“合力”突破实现产业链整合, 增强企业乃至行业抗风险能力。

2、对内“协同效应”, 实现1+1>2。中小企业强烈的“功利”目的使得各个区域的经营业务惊人地雷同。

3、对资本运作的驾驭和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要合理预期扬长避短, 重拾“新型老业务”不失为明智之举。

(二) 挖掘企业发展的内部空间

1、中小企业的管理多是“家族式的传统经营, 决策和执行的集中难免增加企业风险, 河南省已经有民企出让控股权以引进先进管理经营团队来做大企业市值的先例。

2、从国际经验来看, 日本的中小企业将转型的视野明确指向中国市场, 而非局限于在国内“等待”机会和空间。

(三) 企业的发展模式创新和突破也是关系企业战略制胜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业务+独特的市场需求产品和服务=“独一无二”的商业模式。中小企业为主体公司配套, 可以由主体公司担保得到银行信贷。而如何与全球性的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各类资本结合, 以及了解企业生态, 关注政策, 去打造一些缺位企业, 补充完善中小企业现有生态又显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狄娜.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和特点[J].商业研究, 2009 (4) .

[2]、李玉林.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J].企业研究, 2007 (7) .

生存对策 篇5

发展对策调查报告

在新的环境之下,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却异常艰难。要摆脱目前的困境,首先要进行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切实为小微企业解忧排难;小微企业本身要注重自身发展,充分发挥地方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小微型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小微企业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起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稳定器作用,是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根据美国的经验数据发现,如果失业率下降1个百分点,总是伴随GDP增长3个百分点和产出缺口减少3个百分点。小微企业的发展可以吸收一大批劳动力,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转非”人员、库区移民、被征地拆迁人员、残疾人以及城乡退役人员等。小微企业发展不仅有利于稳定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的收入,还有利于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

(三)改善民生的重要平台。小微企业承载着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作用,其经营范围涵盖了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面向全城镇甚至是广大的农村,就业人群是以城镇居民和农民工为主的中低收入人群。其发展触角已经遍布城乡,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成为了我国现阶段改善民生的重要平台。我们要将支持和发展小微型企业作为“民生工程”的重点内容来抓,将培育小微企业视为培育大企业的摇篮,给予更多扶持和保护政策,促进其为民生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宿松县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就是致力于宿松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的改善。

(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桥梁。小微企业的发展支撑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的重要地位。正所谓“大企业富国,小企业富民”,小微企业的发展在改善就业、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城镇低收入人群收入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有效地缓解了因为城乡二元结构造成收入差距和城乡对立等问题。小微企业的发展在宿松县非公有制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是居于高位,成为了宿松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在缓和社会矛盾、改善民生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小微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数据显示,我国有近8亿劳动力人口,就业人口达7.67亿,而小微企业解决了我国1.5亿人口的就业问题,新增就业和再就业的70%以上也集中在小微企业。而宿松县小微型企业的生存现状:企业的产品成本过高、融资艰难,企业招工难、普工流失严重以及企业税赋超重、企业发展的土地审批流程繁杂、政府办事效率低下等等难题,严重地制约了宿松县小微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一)小微企业本身的特点就是“低、小、散”导致竞争劣势。“低”是小微企业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小”是指企业规模偏小,实力偏弱,在与大中型企业同台竞争时往往处于劣势;“散”是不能“抱团式和链条式发展”,缺乏有效的组织各自为战、形成不了行业的产业优势。

(二)从业人员较少。宿松的加工业发展功能将逐步增强,但这将是一项长久工程,企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加上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绝大部分小微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或经营一种服务项目,一旦主营业务市场价格波动,小微企业无力承担亏损,如遇市场较大波动只好停业歇业。资产负债率较高。小微企业只有短期频繁借贷、赊欠和还款才能维持日常经营活动。

(三)招工难、普工流失严重。近年来,小微企业的招工与以前相比,普遍反映相当困难。“工资上涨虽然难受,但招工难更让我们头疼”,这是宿松县的一家企业主的切身感受。由于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提高和物价的上涨,直接引起用工成本的上涨,工人在薪酬方面出现了攀比现象,一旦一家企业提工资,未提工资的企业一些员工便立即跳槽,同时带动工友,出现离职潮现象。造成企业员工数量下滑主要有四方面原因:生产不连续;薪酬过低、普工难招;降低成本;主动裁员以及技工缺乏,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由于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增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提高,工人对薪酬的最低期望也逐步升高,小微企业没有能力提供相对应的薪酬时,员工离职率就逐步提升,而现有的薪酬不具备有效的吸引力又加剧了“招工难”的现象。

(四)融资难、融资贵、赋税高。近年来,政府大力宣传加大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并采取相关政策。由于小微企业自身规模小,管理乱,财务状况不佳,无适当的抵押担保方式,很难向银行申请到贷款,而银行考虑到风险,不敢轻易发放贷款。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能向民间高息融资,导致恶性循环。再加上过重的财政税收负担,造成小微企业的经营和生存日渐艰难。事实上小微企业的成本负担主要来自融资成本和纳税负担,这无疑是制约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和瓶颈。

在目前的宿松县的小微企业中,大多数属于服装加工、制造业(食品、酒、家具、水泥、纸)、商贸业的批发与零售、餐饮业、建筑业、水产业、种植业等行业,这些行业中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不高的问题,比如传统制造业实际上已经到了升级换代的关键点上。小微企业需要缴纳的各项税费包括增值税、城建税、教育附加费、城市教育费、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税费负担已经对小微企业经营造成了影响。

(五)民间借贷。在宿松县,小微企业的民间借贷相当普遍。如一家经营服装针织的小微企业业主说,一年1000万元的利润,就有500万元的货款无法按时收回,不得不拖欠材料商的货款和设备款,如此等等,生产厂商的产品卖出的货款不能按时收回,自然就不能按时给材料商结算原材料款,材料商必然会拖欠农民生产原材料的款项。在上述环节中的某一环节拖欠过多,相关的商人就得向银行贷款,银行贷款需提供相关的担保,但不少商人无法提供合适的担保,就不得在民间高息借贷。如果甲企业融到一定资金还给乙企业,乙企业再还给丙企业,丙企业再还给丁企业,也可能还给甲企业,这样一路还下去所有企业都还清了债务,但该企业需支付高额利息,维持生产经营。

(六)小微企业内部管理松散。小微型企业员工以家庭成员为主,员工薪酬具有不确定性,基本没有正式的薪酬制度,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少量而不规范的会计活动只是为了应付上缴的税费及银行。

三、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科学规划、合理利用资源。增强小微企业创业园功能。小微企业创业园要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要依托城区、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多层标准厂房或工业楼宇,打造集研发、生产、服务为一体的创业场所,大力发展专、精、特、新的小微企业集群。小微企业创业园的用地规划选址,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基础上优先安排。政府要重点扶持小微企业创业园的新建、扩建所需的新增建设用地,重点支持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创业园。对现有符合国家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要求的,又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优先进入小微企业创业园,对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小微企业限期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在资金和用地方面亦适当给予支持。

(二)加大税收支持。将现行对月销售额2-3万元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暂免征收增值税、营业税纳入暂免征税范围。对小微企业从事国家鼓励类项目,进口自用且国内不能生产的先进设备,免征关税。采取业务补助、增量业务奖励等措施,引导担保、金融和外贸综合服务等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推动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实质性进展。对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小微企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政府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小微企业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市场开拓等服务。高校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就业,由市、县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免费保管档案。

(三)服务小微,降低贷款利率。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以及服务范围。金融体制改革的本质就是按照金融市场的要求,实行银行利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提高目前的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鼓励和扶持民营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并参与支持和帮助小微型企业渡过目前的艰难时刻;鼓励小微企业整合资源,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小微企业进入金融市场的步伐,扩大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支持和引导金融部门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范围和力度;完善小微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设立多层次的小微型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进一步降低小微型企业贷款成本和风险,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上降低门槛,健全间接融资服务,完善配套措施;加强与县担保公司的合作,鼓励小微企业采取县担保公司担保,降低融资成本;政府为担保机构提供财政补贴,梳理现有政策,推出政府贴息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以低于市场利率向小微企业提供扶持基金。

(四)加大小微企业自身建设。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探索建立和调整适合自身发展特点、适应市场变化的组织机构;推动企业健全各项基础管理制度,逐步形成较为科学的经营决策程序,基本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完善小微型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信用档案数据库,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体系。培育和提升小微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小微型企业应因地制宜,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地方特色资源、市场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积极采用高效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技术,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不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小微型企业自身建设,解决企业发展战略问题,挖掘自己的相对优势,找到自身的细分市场和产业链定位。不断地规范和完善自己的内部管理,降低运营风险和成本,当内部管控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形成核心竞争力。

(五)转变政府职能,服务小微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小微企业生存和经营的环境,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保有舍,引导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要尽一切可能为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生存发展环境。实实在在地从管理职能转换为服务职能,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不断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四、结语

解决小微企业生存与发展问题,既要重视融资难等具体问题、表象问题,更要重视认识、政策、制度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根本性问题。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使小微企业的发展迈上新的阶段、新的台阶。

安徽宿松民丰村镇银行

生存对策 篇6

摘 要: “生存关注”阶段的教师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期,他们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从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入手,通过分析“生存关注”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征及其在此阶段遇到的问题,探索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与成长。

关键词: “生存关注”阶段 自我专业发展 问题与对策

教师专业发展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其过程具有过程性和复杂性。毋庸置疑,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体。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关注。叶澜教授等人对将教师专业发展分为五个阶段:“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及“自我更新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的教师是指刚入职的教师,“生存关注”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期,处在这个关键阶段的教师其专业发展有何特征呢?这个阶段他们自我专业发展有何问题?怎样解决呢?

1.“生存关注”阶段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特征

“生存关注”阶段的教师处在专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他们一般是新手型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他们在这个阶段表现出以下两个特征:

1.1“生存关注”阶段教师留任率的不稳定性。

“生存关注”阶段的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问题,这段时间能否适应决定他们是否继续任教。“生存关注”阶段的教师既有生存方面的压力,又存在专业发展上的压力。他们担心自己能否在此岗位上“幸存”,同时有比较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只是在这种压力下产生的意识多半是忧虑。因此,他们常思考自己是否继续任教的问题。这一阶段过渡不顺利的教师可能会离开岗位。研究表明,在任教的前两年中弃教改行的初任教师在美国高达15%,远远高于整个教师队伍5%的流失率。1999年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城市中心地区的初任教师前三年弃教改行率竟高达20%[1]。

1.2“生存关注”阶段自我专业结构的不稳固性。

我们把教师专业发展理解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依据教师专业结构,教师专业发展有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专业发展需要等不同侧面[2]。处在“生存关注”阶段的教师对此具有专业结构的不稳定性。从专业发展的角度说,“生存关注”阶段的教师对教学不再那么陌生,在实习期他们也积累不少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但是“生存关注”阶段教师的教育信念、专业态度、教学能力等都是处在发展中的,具有过程性,因此体现出专业结构的不稳定性。这种专业结构的不稳固性正是“生存关注”阶段教师的特征。

2.“生存关注”阶段教师自我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生存关注”阶段的教师作为新手型教师,刚走进工作单位的他们要适应新的环境、与同事及领导打交道,他们几乎每天要忙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学生、管理班级、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和会议等、与家长沟通交流……“生存关注”阶段的他们面临许多问题。

2.1教学和班级管理问题。

由于教学经验有限,“生存关注”阶段的教师在教学上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他们在教学上面临一些问题。实践证明,在教学方面,初任教师面临的困难依次是在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组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3]。另外,初任教师对教学理解存在一定偏差。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教材、学生和自己构建在一个整体中理解教学,因此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教学是教师主要的工作,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存关注”阶段教师的现在和未来。因此,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解等教学问题经常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困扰。

另外,班级管理是“生存关注”阶段教师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对初任教师而言,被学生喜爱还是严格维持纪律,使学生行为适当;使学生取得学业进步还是使学生对自己满意构成两对矛盾[4],做一个既让学生喜欢的教师,又让学校满意的班级管理者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中学生处在青春期,作为这一阶段而缺乏经验的教师在管理方式上很难把握;在管理内容上很难做到恰到好处。学生是几乎每天要相处的对象,班级管理的问题有时让他们觉得很头疼。

2.2职业安全感问题。

“生存关注”阶段的教师刚步入职场,各方面经验都不足,在某些方面一定有不足之处,他们尤其需要关注自己的生存问题,他们很担心“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我会不会某项工作没做好”、“这次考试学生们的成绩会不会有所进步”等问题。另外,如今中学里因为中考和高考的压力,月考、段考等频繁考试,各种排名比较,不仅学生压力大,初任教师压力更大。尤其是民办学校的初任教师,有限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智慧使得他们最初教出的学生考试成绩较低,排名比较靠后,他们可能会面临被辞退的风险。因此,“生存关注”阶段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安全感的问题。

2.3自我身份认同和角色扮演问题。

“生存关注”阶段的教师在身份认同和角色扮演中遇到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是一大挑战。在这一阶段,他们往往会出现自我身份认同危机与角色扮演困境。

这个阶段的教师面临来自外在的多方面的压力,同时会出现内在的自我身份认同的问题。一方面,在忙碌过后,他们会思考自己是谁、自己在做什么、自己所做的到底是为了什么、自己所做的事是否有意义等问题。另一方面,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初任教师正处于成人初期,他们面临脱离对父母的经济与心理依赖而独立、扮演完全的成人角色、应付全初任的工作环境、择偶生子等多种角色转变[5]。大多数学者都承认,自我概念在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定义中是最本质的部分,它强烈地影响或决定教师的教学方式、专业发展方式及对待教育变革的态度[6]。“生存关注”阶段教师的自我身份认识危机及角色扮演的复杂性,在内在加大他们的心理压力,这一问题在此阶段普遍存在。

2.4自我专业发展意识问题。

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主观动力。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按照时间维度,其内容构成至少包括三方面: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水平所处阶段的意识及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7]。“生存关注”阶段的教师处在入职初期,一般来说他们的这种意识比较淡薄,但是由于面临来自生活和专业的压力,在这一非常态阶段,他们会出现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过强的问题。这种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主要表现为:自我专业发展的忧患意识,迫于压力,他们过多地关注“生存”技能,只关注自己现在的专业发展状态,而忽视过去和未来的情况。

3.“生存关注”阶段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策略

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味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强调教师不仅是专业发展的对象,而且是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更是一种自我更新、专业自主的发展。实践证明,教师专业发展不是一个自然的成长过程,只有具备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的教师才能自觉地不断促进自我专业的发展。

3.1增强专业发展意识,规划自我职业生涯。

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在教师自我专业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存关注”阶段的教师职业生存的背后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秘密,只有自我专业成长朝着进步的一面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存关注”阶段教师的“生存”问题。作为“生存关注”阶段的教师,不能仅仅关注自己目前的职业生存问题,而要首先增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增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要做到自主。虽然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提倡集体主义,提倡互帮互助,但是并不否认作为个体要做出自己的努力。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强调教师要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比较客观和清晰的分析。在对过去自我的反思和分析的基础上,客观认识现在的自己,正视自己的问题,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能有效增强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教师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设想、规划及生涯目标实现的过程。初任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过程,就是唤醒初任教师自我意识的过程,就是帮助初任教师深入了解自我的过程。

3.2观摩资深教师教学,听取优秀教师指导。

“生存关注”阶段的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向资深优秀的教师学习及听取他们的教学建议有利于他们自我专业发展。有调查显示,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在他们最初教学的几年里,优秀教师比一般教师得到更多的资深教师的教学指导和帮助。

观摩资深教师课堂教学能学到他们的优秀教学经验,在学习和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多思考、多揣摩,并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和风格。“生存关注”阶段的教师要善于把握机会,虚心向优秀教师请教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认真听取优秀教师的建议和意见。

3.3参加职后教师培训,提高自我教学能力。

教师自我专业发展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教师除了职前的专业教育外,其职后教育是相当重要的。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教师职前培训的功效是有限的,只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步[8]。作为“生存关注”阶段的教师,从教不久教学经验欠缺,自主参加职后教师培训是自我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针对“生存关注”阶段教师的特征与所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并符合实际需要。职后教师培训倾向实践性和操作性,让“生存关注”阶段的教师更快地适应学校的教学工作和生活,更好更快地进入教师角色,提高教师的自我教学能力,促进自我专业的发展。

3.4开展自我反思模式,总结教学管理经验。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的自我审视和自我分析的过程。“生存关注”阶段的教师开展自我反思模式,总结教学管理经验有利于自我专业成长。

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学反思、班级管理反思及教师自我反思。教学和班级管理是教师的工作重心,只有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有望解决问题,总结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生存关注”阶段的教师对自我个人的反思极其重要,只有不断地和内心进行对话,不断认识自己,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4.结语

本文主要从教师入职初期这一特定的时期从教师自我的角度出发,分析这一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问题及针对这些提出这一时期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对策。当然,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入职初期的教师需要教育部门、师范院校、教师从教学校、专业教育培训机构、指导教师等外在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曾德琪.师资队伍建设的新举措:美国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J].外国教育研究,2004(4).

[2][7]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王小棉.新教师入职初期所遇困难的研究——兼析传统师范教育的缺陷[J].上海教育科研,1999(4):34-36.

[4][5]王小明.初任教师专业成长:问题与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10)63-65.

[6]张茂森.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及其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138(3).

医院图书馆生存现状及对策 篇7

1 图书馆生存现状

1.1 图书馆正在失去读者详见表1。

由表1, 2004年至2008年。到馆读者人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比2004年到馆量减少51.2%。曾是医护人员更新知识、交流经验的最佳场所的图书馆, 因读者的不断流失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1.1.1 信息服务对抗图书馆传统服务

表1传递出一个信息:虽然到馆人次数呈逐年下降状况, 但到电子阅览室及登陆医院知识仓库进行检索的信息服务量逐年增加。2008年电子阅览室量比2004年增加62.5%, 登陆网址检索量增加12.3%。说明一直以来以借阅为主的传统阅读服务正受到借助网络信息进行图书文献检索、阅读的新型服务的挑战[2]。

1.1.2 医院投入减少是图书馆生存危机的主要原因

图书馆的投入很大程度是取决与医院领导的认识。目前医院的竞争非常激烈, 各大型医院都非常重视大型医疗器械的购置和各科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图书馆不能在直观上很快给医院带来名誉上经济上的效益, 同时一些领导还认为图书馆占用空间、增加医院开支, 是可有可无的"消耗单位"。导致在书刊价格连年上涨的情况下, 图书馆购书经费遭到削减, 馆藏萎缩, 外文书刊的入藏量明显减少, 甚至一些中文医学核心期刊都不能订购齐全, 临床医务人员不愿到医院图书馆查阅资料, 直接导致图书馆的生存危机。

1.2 图书馆员服务滞后

馆员是图书馆构成要素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也是图书馆职能发挥的关键所在。医院图书馆员由于待遇低, 个人素质差等方面的原因产生了较强职业倦怠, 没有工作热情, 不讲服务质量, 没有任何成就感及荣誉感。上级领导对医院图书馆口头上的重视与现实中职称晋升、工资待遇、进修培训上的忽视而形成反差, 造成馆员心理上的失衡。馆员要面对个体差异越来越大, 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的读者, 工作应接不暇, 而医护人员仍牢骚满腹。读者的不尊敬和不理解使本来就身心疲惫的馆员产生失落感, 丧失工作热情。此外, 缺乏竞争机制与激励机制, 馆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图书馆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萎缩。

2 图书馆应采取的对策

面临如此残酷的生存挑战, 应如何应对?图书馆最根本的宗旨是以读者为中心, 为读者服务。创新是图书馆服务应对挑战的最重要出路。

2.1 完善采购方式合理馆藏结构

近几年来, 我馆除了利用《科技新书目》《全国新书目》等传统书目, 还密切联系读者、收集各书店、出版社自编的书目, 广泛征求意见, 采用招标方式进行采购, 既缓解了采购经费相对短缺给图书馆建设造成的压力, 又利于馆内文献资源的合理分布。近年来, 我馆将订购原版期刊目录分发给有关临床、医技科室主任, 并与他们进行认真讨论, 反复斟酌, 在保证医院重点科室资料完整的情况下, 停订了一些利用率较低的刊物。

2.2 向网络服务延伸

网络扩大了图书馆服务的空间, 促进了图书馆服务的延伸。传统意义上服务统计发生了变化, 依靠读者证统计服务逐渐失去了意义。"到馆率+点击率"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新指标。我院充分利用专业人才和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 以医务工作者为中心, 针对医务工作者需求建立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书目数据库、文摘数据库等。根据读者对信息内容的要求和特殊个性, 适当修改并优化信息资源, 做到查新、查准、查全。

2.3 开展个性化服务

图书馆广泛收集各种各种文献信息, 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 开展个性化服务[3]。高级医务人员一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 科研能力和撰写论文的能力较强, 多需要理论性较强、专业水平较高的医学进展、动态方面的信息;中级人员主要从事医疗实践和教学、带教工作, 常因临床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或知识更新而查检具体的方法和数据性情报, 如某种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 药物特性、剂量等。他们也具有一定的科研和撰写论文的能力, 但偏重于需要实践性较强的情报, 对国内外最新技术有浓厚的兴趣;初级人员与实习进修人员除了临床医疗外, 以学习增加知识为主, 信息需求较广泛, 主要从一次文献中获得。我馆还开展为读者代购图书和利用自己的业务专长为读者论文提供图书分类号、文献标识码等多项服务。2009年我馆积极组织和大力宣传由"中国知网"举办的建立"个人数字图书馆活动", 现已有百余位读者参与了这项活动。

2.4 建立科学合理的图书馆管理体制

图书馆管理, 一方面是指图书馆领导和管理部门对图书馆员的管理, 另一方面是指图书馆员对信息资源和对读者服务的管理。人是管理体系中的首要因素, 其他资源效益的发挥都是通过人实现的。图书馆管理的实质是对人的管理。因此, 医院领导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重视员工思想和综合素质建设"。目前, 医院图书馆的质量评价制度不尽完善, 主要表现在评价制度不健全, 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 各部门间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 缺乏公平公正、科学可靠、令人信服的硬性指标, 人员绩效评价依然存在论资排辈现象, 不能起到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的作用"因此, 必须研究建立图书馆工作质量及人员绩效评价的量化标准"此外, 图书馆应激励开发馆员的潜能, 提高员工素质, 尊敬员工, 积极提供继续学习的条件和机会, 不断提高图书馆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摘要:随着社会及医院自身的不断发展, 医院图书馆的生存面临一系列的危机和挑战。本文浅析了医院图书馆的生存现状, 探讨与其对应的对策。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生存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乐扬.大型医院图书馆的生存危机与相应对策[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9, 18 (4) :22~24.

[2]柯平.当代图书馆服务的创新趋势[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5, (2) :1~7.

天然湖泊的生存危机及保护对策 篇8

1 天然湖泊的主要功能

1.1 接纳流域来水, 涵养水利资源

湖泊是地表水体的一种, 由地势低洼处的积水形成。湖水接纳湖区降水, 入湖河流及周边浅层地下水作为补给, 把水截留在湖体内, 改善了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水文状况, 调节区域水循环, 保护水分不流失。湖泊特别是大型湖泊是水资源的主要载体, 在平衡水量、削减洪峰、回补地下水、调节区域小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调蓄汛期洪水, 改善用水质量

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改变了流域下垫面结构, 雨水下渗系数变小, 一场强度并不大的降水就能在短时间内汇集大量地表径流, 加上年久失修的排水设施排水能力不足, 很容易造成大面积内涝, 严重影响到农业的正常生产。天然湖泊具有一定的调节库容量, 能在暴雨来临后迅速接纳降雨造成的地表径流, 贮存暂时不能排泄出去的洪水, 减轻河流的雨洪压力。

1.3 开展景观旅游, 促进经济发展

天然湖泊因为拥有丰富的水面和湖滨带景色而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最佳目的地之一, 特别是城市湖泊更加如此, 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都在游憩之余留下了无数千古绝唱的佳作。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 压力大, 在工作之外接近大自然是每个人的迫切需求, 而天然湖泊就是渴望回归自然的人们最理想的归宿。湖泊的景观旅游价值让人们纷纷把天然湖泊及其湖滨带建设成专门的公园、风景游览区或自然保护区, 在对湖泊加强保护和管理的同时, 也满足了人们的景观需求。

1.4 丰富湿地资源, 生物栖息之地

天然湖泊及其湖滨带生活着种类众多的动植物, 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 自然绿地被建设用地侵占而逐渐萎缩, 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变得破碎化、孤岛化直至消失。与此同时, 湖泊通过入湖河流的生态廊道与其他生物栖息地相互连通, 促进了生物的种群迁移和种间交流, 避免动植物因长期与外界隔离而产生种质退化。

2 天然湖泊面临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愈发无止境, 这种不合理的过度开发给人类及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地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城市湖泊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甚密, 所承载的压力更大, 是地球上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2.1 湖泊面积萎缩

土地是城市发展的基本要素, 也是城市中最稀缺的资源, 基于这个原因, 大部分城市湖泊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被城市建设用地逐步蚕食的困境。近几十年来, 因为城市建设而被围填甚至完全消失的湖泊不在少数。曾经有“燕京新八景”之称的北京太平湖, 在1971年北京修建地铁时被填平, 原址上建成地铁检修车辆段。解放前武汉城区有百亩以上湖泊127个, 建国初期20年的围垦活动使武汉城区湖泊水面减少了154.6km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开发热又使城区35个湖泊被填占了3.14km2, 有8个湖泊已经在地图上消失。湖泊的萎缩和消失改变了城市下垫面结构, 间接增加了地表径流, 与此同时湖泊的调蓄洪能力减弱, 给城市防洪带来严峻的考验, 最近几年各大城市内涝的频繁发生与湖泊面积缩减不无关系。

2.2 湖泊水质污染

自城市出现以来, 湖泊一直作为城市排放污水的重要受纳载体。在产业革命之前, 城市居民密度小, 生活污水排放量少, 依靠湖泊的自净功能完全能净化城市污水, 不至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 大量工业废水不经处理被直接排放进湖泊, 导致湖泊中积累了高浓度的有毒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沿湖居民的激增也给湖泊带来了空前的富营养化压力, 湖泊藻类异常爆发, 水质和生境发生急剧恶化。根据我国对37个主要湖泊的调查资料, 以及根据国内外评价湖泊富营养化的经验制定的指标, 37个湖泊的富营养状况, 具有中营养型和中~富营养型的占55.8%, 富营养型的占14.7%, 重富营养型的占8.8%。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告表明, 我国城市湖泊除了北京的昆明湖水质达到Ⅲ类, 杭州西湖、武汉东湖、济南大明湖等湖泊水质均为劣Ⅴ类。由于城市湖泊的相对封闭性和不流动性, 加上湖泊污染形成和生态恢复机理的复杂性, 一旦出现湖泊环境恶化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健康水平, 因此治理城市湖泊污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2.3 湖泊景观破坏

城市湖泊被人为围填、污染, 破坏了湖泊原有的自然景观, 甚至会影响到城市整体形象。某些长期缺乏妥善保护的小型湖泊 (水塘) , 其护岸破坏, 湖水黑臭, 湖面漂浮着垃圾, 不仅没有满足附近居民景观休闲娱乐的需求, 还因恶劣的环境和不堪的景象影响到居民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部分已经被保护起来并被辟为风景区和公园的湖泊, 由于用地的限制, 其护岸大多是由浆砌石、混凝土等材料构成的硬质直立护岸, 无自然过渡和岸线变化, 显得呆板僵硬。最近几年, 城市房地产业迅猛发展, 湖泊周边地区由于拥有城市中稀缺的水景资源而成为开发商追逐的热点, 加之城市规划部门制定出城市规划具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和不合理性, 导致湖泊周边地区开发商云集, 高楼大厦林立, 与湖泊相衬非常突兀和不协调。开发商的圈地运动还剥夺了广大市民共享湖泊景色的权利。玄武湖位于南京市的中心, 与紫金山山水相映, 近年来湖边大量兴建了各类房产、娱乐、办公、酒店、展览业等超大超高建筑, 将10km长的湖外环线团团包围, 玄武湖变成了“井底湖”, 山水景观质量急剧下降。

2.4 湖泊物种减少

伴随着湖泊面积萎缩和环境恶化而来的还有生物栖息地的消失。在自然状态下, 湖泊及其湖滨带拥有岸上旱生区、岸边湿生区、湖边浅水区、湖中心深水区等几种不同类型的生境, 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动植物, 组成了一系列完整的生态系统。湖泊被改造成硬质护岸后, 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能量运输和物质交换被切断, 湖滨带生态系统遭破坏, 滨水植物几乎消失。

此外湖泊面积缩小, 湖与湖之间的自然连通被阻隔, 导致水生生态系统日趋封闭和退化, 大量生物死亡, 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降低。水质污染是造成湖泊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另一因素, 富营养化湖泊内藻类特别是蓝绿藻大量繁殖, 降低了湖水透明度, 沉水植物无法进行光和作用而死亡。藻类还能向水体分泌有毒物质, 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安全。人为引进外来生物也会给湖泊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原生于南美的水葫芦在上个世纪被引入中国后, 由于其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没有天敌, 成为威胁湖泊和河流生态平衡的一种恶性杂草。云南大理洱海原产鱼类17种, 大部分为洱海特有, 在人为引入13个外来鱼种后, 已有5种土著鱼种陷入濒危状态。

3 天然湖泊的保护对策

3.1 协调经济发展, 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

坚持以生态为导向, 选择性地发展经济。运用产业政策引导社会生产力要素向有利于湖泊生态建设的方向流动。定期公布鼓励发展的生态产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优先项目目录, 对优先发展项目在现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凡对生态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建设项目和生产企业, 做到“三个不上” (凡污染型项目坚决不上, 凡资源浪费型项目坚决不上, 凡落后淘汰工艺坚决不上) 。对水资源的消费, 要逐渐改变目前有些产业 (如围网养殖) 无偿使用的现状。按照“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 对主要自然资源征收资源开发补偿税费, 完善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机制。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逐步实行按排污总量进行收费, 并逐步向城镇居民收取排污费, 将排污费调整到合理水平。新征收的资源和环境保护税费, 实行集中管理, 重点用于生态环境建设。

3.2 规范湖泊开发, 健全湖区开发与环境保护措施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对于广大农村的面源污染, 调整农业生产产业结构, 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大力推动沼气工程, 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 创办环保型旅游业, 推荐通过氧化塘———鱼塘技术控制村庄污水, 通过潜流型人工湿地技术控制旅游业污水和农业化肥、农药污染;改善湖泊养殖结构, 实现立体科学养殖。根据湖泊流域的实际, 组织专家进行生态湿地保护规划, 将围网养鱼的规模严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控制饵料投放总量不超过现有投放总量的12%左右, 制定对大湖水生生物资源适度合理的开发政策;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完善社会监督网络。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设立投诉中心和举报电话, 疏通投诉河道, 鼓励广大群众检举揭发各种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和报刊等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及时报道和表彰各地湖泊生态建设的先进典型, 公开揭露和批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 对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曝光, 实行全社会监督。

3.3 建立健全机构, 实现天然湖泊的全面综合治理

(1) 建立健全湖泊管理规章, 为综合整治提供法规保障。目前湖泊的污染防治还没有较规范完整的地方规章, 各项管理工作虽然可以依据国家法律和部门规章, 但有些具体工作如生活污水治理、禁止白色污染、禁止使用含磷洗涤用品和禁渔等这些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 却无法可依, 执法无据, 急需制定一部湖泊保护的地方规章。

(2) 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的综合治理机构, 开展湖泊综合治理。任何湖泊都是一条跨行政区域的河流, 需要上、下游协调一致, 齐心协力开展污染防治, 仅靠地处下游的县市进行综合治理, 不可能达到改善湖泊的环境的目的, 因此, 建议湖泊综合整治机构, 统一组织、协调、督办等综合整治工作。

(3) 从健全激励机制入手, 吸引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领域的专业人才到湖区工作。利用湖泊优越的自然条件, 积极与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在湖区设立生态环境研究工作站或博士后流动站。建立生态环境领域的专家库, 组建生态湖泊建设的专家咨询队伍。同时加强各地技术骨干队伍的培养, 逐步建立一支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队伍。

湖泊生态建设是一项跨市县、跨部门、跨行业的开拓性、综合性系统工程, 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生态湖泊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加强对湖泊生态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工作, 相关市县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湖泊生态建设作为一件大事, 并列入议事日程。生态示范县市政府及水利、环保、林业、旅游、建设、工业、农业、教育等有关部门, 要依据各地湖泊生态建设需要制定本县市和本部门的具体实施计划, 各司其职、精心组织、精心安排、逐步实施。

参考文献

[1]沈彦, 李婷婷.论湿地脆弱性与生态恢复重建——以洞庭湖区为案例.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 (1) .pp.10-13.

[2]曾忠平, 卢新海.城市湖泊时空演变的遥感分析——以武汉市为例.湖泊科学.2008.20 (5) .pp.648-654.

[3]刘连成.中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分析.灾害学.1997.12 (3) .pp.61-65.

[4]孙宁涛, 李俊涛.城市湖泊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保护.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22) .pp.6885-6886.

[5]秦伯强.湖泊生态恢复的基本原理与实现.生态学报.2007.27 (11) .pp.4848-4858.

[6]林小峰.对城市水景区周边空间的保护探讨——以宁沪杭三城市为例.中国园林.2006.12.pp.58-61.

[7]万方浩, 郭建英, 王德辉.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与管理对策.生物多样性.2002.10 (1) .pp.119-125

生存对策 篇9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近几年陕西电视台在全国电视市场份额和收视率的排行情况, 并横向比较陕西电视台、湖南电视台、河南电视台在本地的电视份额和收视率来客观描述陕西电视台在全国电视市场所处的位置和现状。最后, 通过微观层面上对陕西电视台自办节目的编排和传播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制约其发展的原因。

一、陕西电视台在全国的竞争力分析

(一) 陕西电视台在全国的排名

根据《中国广播电视年鉴 (2013) 》 (下文简称《年鉴》) 的统计, 截至2012年底, 全国共批准设立电视台183座, 全国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8.20%。其中, 仅以陕西卫视频道在西北地区覆盖率为例, 从《年鉴》中可见其覆盖率仅次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七套、二套、少儿频道, 位列第五。在西北地区的覆盖率遥遥领先其他省级卫视频道。

然而, 在全国省级卫视频道发展景气及成长潜力排名中, 陕西卫视的收视和绝对品牌价值排名分别名列第24位、25位。1可见和覆盖率高成反比的是市场份额, 竞争力较弱, 陕西电视台在全国的竞争力排行不容乐观。

(二) 陕西市场收视份额和湖南、河南两省比较

为了比对陕西电视台和其他省份电视台收视份额的异同, 在此选择两个参考对象, 湖南电视台和河南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在省级电视台中竞争力最强、排名连年第一;河南电视台深处中原腹地, 和陕西是邻省, 在地域和文化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1.陕西省级频道在陕西市场收视份额的排名现状

通过梳理《年鉴》中, 2008-2012年陕西市场各类频道的市场占有率2的数据可得出, 陕西电视台在本省的市场占有率在17%上下波动, 而中央电视台在陕西电视台的占有率一直维持在31%上下。值得一提的是其他省市卫视频道在陕西市场占有率更是远超央视和陕西本土频道达到44%左右。

2.湖南省级频道在湖南市场收视份额排名状况

通过梳理《年鉴》中, 2008-2012年湖南市场各类频道的市场占有率3显示, 湖南电视台在湖南电视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一直以来非常平稳, 一直保持在51%左右, 上下波动也就1%-2%两个点。超过其他省级卫视频道近3-4倍, 高出中央台频道一倍多。可见, 湖南电视台占据了湖南电视市场的半壁江山, 本地观众忠诚度极高。

(3) 河南省级频道在河南市场收视份额排名状况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 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在省情和媒体发展环境上和陕西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然而两省电视产业发展情况截然不同。通过梳理《年鉴》中, 2008-2012年河南市场各类频道的市场占有率4进行数据分析, 中央电视台占据了湖南市场1/3的份额, 河南省级频道的占有率基本上也在35%左右徘徊, 但有下降趋势。其他省级卫视频道占有率增长速度放缓, 逐步瓜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综上分析, 和其他省份的电视台比较起来, 陕西电视台在本省市场占有率较低, 排名较后。

(三) 陕西和湖南、河南两省市场收视份额排名前十的频道比较

在这一部分, 笔者将继续使用湖南电视台、河南电视台与陕西电视台作为进行对比, 从而了解具体频道的竞争力情况。

(1) 陕西市场收视份额排名前十频道情况

通过分析《年鉴》中, 2012年陕西市场收视份额排名前十的频道5排名表可发现, 在陕西市场中, 只有陕西电视台一套、二套、卫视进入前十位排行但无缘前三。另外, 2012年陕西市场所有节目收视率排名前三十位的都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的各类节目。而进入同类节目收视率排行前十位的节目类型里只有新闻和专题, 综艺节目、电视剧空缺。能杀入前十的栏目也只有《都市快报》《陕西新闻联播》两档新闻节目和《西安2020》一档纪录片 (均为都市青春频道和综合频道栏目) 。

(2) 湖南市场收视份额排名前十频道情况

相比较, 《年鉴》2012年湖南市场收视份额排名前十位的频道6显示, 在湖南市场排名前十中, 湖南卫视比央视更具潜力, 收视份额前五位均为湖南电视台并且百分比几乎是央视的2到3倍。

(3) 河南市场收视份额排名前十频道情况

《年鉴》中, 2012年河南市场收视份额排名前十位的频道7显示河南市场收视份额排名中除略微落后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外, 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 (二套) 、卫星频道 (一套) 、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 (五套) 遥遥领前其他电视频道, 远超湖南电视台、江苏卫视这些在全国具有强大影响力的频道, 其在本地的影响力不可小视。

通过上述资料分析, 会发现陕西电视台无论是本地市场占有率还是具体频道的在本地的影响力都居后。其中卫视频道“集中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卫视在全国的影响力微乎其微。来自2011年索福瑞的收视数据显示, 收视份额前三的频道占据了省级卫视份额的30%, 前五位的频道占据40%, 而前十位的占据到60%。因此, 省级卫视在收视市场的竞争, 是以少数强势频道为主导的, 众多的省级卫视频道是弱小的跟随者, 其生存空间不容乐观。8

笔者认为基于以上情况, 陕西电视台要在传统电视市场萎缩、新媒体势如破竹的现状中生存和突围, 有两点尤为重要。一是要明确目前的发展重点应该放在提高本土受众忠诚度上, 巩固和扩大本土受众群体。然后, 在此基础上去扩展在全国的影响力。如果前者无法实现, 后者则是空谈。二是要牢牢树立“内容为王”的理念。广播电视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传播力的竞争。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是广播电台、电视台的中心环节, 是核心竞争力, 也是广播电视产业快速增长的基础和保障。

二、陕西电视台节目分析

什么样的内容才是受众喜闻乐见的, 这是媒体工作者要思考的核心问题。在三省收视份额比对中, 我们不妨关注不同类型节目的收视份额, 从而明确哪些内容是支撑和提升电视媒体收视率的关键。

通过对比《年鉴》中, 陕西、湖南、河南市场2010-2012年各类节目的播出份额和市场份额, 会发现电视剧、综艺、新闻节目在这三个省份的收视市场中都位居前三, 其中综艺和新闻基本情况是播出份额比重约大, 收视份额越大, 两者关系成正比;而电视剧更像一朵奇葩, 在播出份额较大的基础上, 收视份额几乎成倍激增。因此, 抓住这三大类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就抓住了收视率市场。

(一) 陕西电视台新闻节目现状

通过对比《年鉴》中, 陕西、河南、湖南市场新闻节目收视率排行前十名, 有两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一是陕西观众对于新闻节目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有较高的热情, 这在其他省份不明显;二是在和中央电视台的竞争中, 虽然陕西电视台无法撼动央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 但只要排在收视份额前列的自办新闻节目虽然市场占有率不高, 但收视率和其他省份比起来却是最高的。

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新闻立台”的理念和陕西观众的收视喜好是契合的, 需要继续坚持下去。然而, 和其他电视台不同, 陕西电视台的新闻节目除过一套、二套、卫视的《都市快报》《陕西新闻联播》《第一新闻》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具有影响力的节目, 因此如何整合媒介资源, 做大做强新闻节目是重中之重。

(二) 陕西电视台综艺节目

因为受到地域文化和环境氛围的影响, 陕西的综艺节目缺乏品牌号召力和传播影响力。比如, 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的《都市女孩》、陕西二套的《都市碎戏》均是老牌节目, 一直不愠不火。相反, 在上海、江苏、湖南这些广电产业大省, 一流的节目质量、名牌栏目、著名主持人、频道影响力造就了一个个收视神话, 如江苏《非诚勿扰》一年多广告收入达到四个亿。2014年中国电视业进入一个真人秀的大年,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 把电视屏幕交给观众的好恶满足其娱乐需求是提升收视率的制胜法宝。陕西电视台在“人文天下”的办台策略下也在尝试新的发展, 寻找人文和娱乐的契合点。

于是, 2015伊始陕西卫视继续推出多档全新节目, 全国首档大型教育类真人秀《超级老师》震憾登场、首档益智与情感完美融合的综艺节目《一智千金》、大型原创地域文化益智类竞赛节目《你不知道的中国》、家庭情感真人秀节目《挡不住的婚姻》、影视角色竞演挑战真人秀节目《我是演技派》、以及首创中国传统文化益智类节目《唐诗风云会》等新创意运作的不断涌现, 强势来袭。然而, 节目形式原创度低, 娱乐性不强、节目内容和形式分离感较强等问题为人所诟病。

笔者认为, 要做大做强综艺娱乐节目需要从节目前期推广、节目内容策划、播出阶段的线下线上互动、挖掘节目潜力和未来发展方向各个方面去进行开发和经营。因此, 在节目前期策划环节需聘请一批高端策划人才和精英人才, 以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平台, 坚持走“节目精品化、栏目品牌化”的路子, 引入市场竞争和激励机制, 鼓励台所属的节目制作公司和民营影视制作公司合理竞争, 择优播出。其次, 在节目推广环节要提前整合资源, 全方位为新上档的节目进行宣传造势, 营造收视环境。其实陕西电视新推出的《超级老师》、《唐诗风云会》等节目就内容而言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然因在整个节目播出季缺乏推广和宣传的力度、持续度、广度直接影响到其在本土范围内的影响力。最后, 电视媒体产业化发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个成功的综艺节目必定要形成其品牌影响力、最终将成为一种促进经济增长的软实力。所以, 在综艺节目策划之初就要预估节目的市场价值, 并通过配套的营销活动进行利益最大化。

(三) 陕西电视台电视剧播出

在各省电视台分割收视份额的过程中, 电视剧作为优势节目资源竞争集中, “一剧难求”, 只有少数实力强劲的频道方能为一剧“血拼”, 实现首播和独播。在这样的情况下陕西电视台和本土民营影视公司进行联手是必然的选择。然而, 虽然陕西民营影视制作企业有近194家, 每年制作生产的电影电视剧达30多部, 总投入3亿多元, 从数量上来讲, 陕西的民营影视制作公司已占全国的15%左右, 出品了《激情燃烧的岁月》《隐形的翅膀》等在全国由影响的影视作品。但从总体看, 陕西民营影视制作公司数量多、规模小, 制作能力及水平较低。因此, 依靠电视剧还需要政策上的扶植和配合。

三、陕西电视台竞争策略分析

(一) 联合强势频道, 形成传播合力

节目开发资金局限, 研发力量不足, 天价的购剧成本是陕西电视台在目前竞争中的主要压力。通过“合纵联合”, 可以实现资源的融合和平台、渠道的互补, 以合力赢得市场竞争。比如, 河南卫视与青海卫视、上海东方卫视的联合在媒体资源、内容产品、市场运营和人才技术等诸多方面形成了新的格局。强势频道拓宽了传播渠道, 弱势频道获得了优势资源, 互惠共赢, 从而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实力。特别是电视剧的联播, 可以分摊成本, 提高收视率, 强化传播效果。

(二) 策划优势节目, 模仿同时进行创新

策划优势节目, 能很快带动频道的收视, 扩大观众规模, 提升频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模式节目往往遵从细致的节目制作脚本, 采用工业化生产流程, 并有严格的质量控制。电视节目是一种文化产品, 所以对其实抗拒还是接纳与消费者所处的文化、社会环境、以及其所认同的价值理念有着非常强的关联性, 因此, 节目如何在模仿的同时避免同质化是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

(三) 实行立体化经销, 扩大品牌优势

在当前的媒体竞争中, 传统的节目竞争及广告营销策略已经很难获取更大的优势, 这就迫使电视频道必须开始探索以品牌营销、品牌营销、产业扩张为特点的竞争策略。

节目营销立体化, 是近年来省级电视节目营销的一大特色。围绕主力节目, 开发衍生新的节目形式, 多角度解读、造势, 放大主力节目的特色和优势, 以期扩大主力节目的传播效果;将节目宣传活动化, 以线下的观众互动提升节目影响力;以网络、视频等新媒体为工具, 进行多媒体全面宣传营销, 最大规模的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这样不仅有利于节目推广本身, 而且有利于塑造频道整体形象, 扩大传播优势。

摘要: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 其为传统传媒产业的发展和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陕西电视台作为省级电视台的代表之一正处在摸索的阶段。本文试图通过定量分析, 得出较为客观的陕西电视台近几年来在全国电视市场份额和收视率的排行情况。同时, 比较陕西电视台、湖南电视台、河南电视台分别在本地的电视份额和收视率来揭示陕西电视台在全国电视市场所处的位置和现状。最后, 通过分析陕西电视台自办节目的编排和传播情况发现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并给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收视份额,节目营销,受众忠诚度

注释

11.本组数字来源自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规划财务司, 见《广电蓝皮书2010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 新华出版社, 2010年5月版.

22 .陈若愚编.《广播电视收视年鉴2013》.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3:419-425.

33 .陈若愚编.《广播电视收视年鉴2013》.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3:370-376.

44 .陈若愚编.《广播电视收视年鉴2013》.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3:351-358.

55 .陈若愚编.《广播电视收视年鉴2013》.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3:419-425.

66 .陈若愚编.《广播电视收视年鉴2013》.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3:370-376.

77 .陈若愚编.《广播电视收视年鉴2013》.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3:315-317.

生存对策 篇10

一、农村英语女教师的生存现状

农村女英语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职称结构偏低。根据有关资料统计, 我国农村小学教师共计36414万人, 其中30岁以下、31~45岁和46岁以上教师各占1/3, 女教师比例为43.5%;年龄在30岁以下的小学教师中, 60%是女教师, 且占农村小学女教师的43.6%, 比同年龄段城市小学女教师高10个百分点;在农村中学中, 80%的女教师的年龄结构特征总体趋于年轻化。农村小学女教师中45.7%以上为小学一级, 农村初中女教师中, 19.4%为中学一级, 1.3%为中学高级, 农村高中女教师中, 25%为中学一级, 4.4%为中学高级, 在职称上明显低于城市教师。处于农村或中小城市的中学英语教师学历偏低, 以大专为主, 个别地区还有中专毕业或非英语专业毕业生担任英语教师的情况。

工作量大。在我国农村, 相当部分的教师工作强度较大。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 由于条件较为艰苦、工资待遇相对较低, 教师流失现象较为普遍, 这导致农村地区的教师数量比较紧缺, 因而相当部分的教师不得不承担相对较重的工作负担。部分农村中学要求学生住校, 教师特别是女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要求管理学生的生活、起居, 一天有近二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

心理压力普遍存在。目前农村学校普遍班额大, 教师任务重。一些学校早上5:30就要求学生到校学习, 有的学校还要上晚自习, 再加上备课、作业批改、考试评比及各种竞赛等使教师心力交瘁。由于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一系列教育体制改革, 多数学校仍以升学和教学成绩评价教师。过分的强调竞争, 带来人际关系紧张;量化考核过细, 导致教师疲于应付。农村教师包括英语女教师心理上也受到来自诸如此类的压力。此外, 女教师还有自我封闭性倾向。她们很少参与社会活动, 参加专业学会、行业组织、联谊活动的比例较低。

教学能力有限、科研意识淡薄。我国绝大部分农村英语教师都是农村土生土长、大学毕业后回到农村的农民子弟, 发音不够标准, 所讲英语也不够地道, 教学能力非常有限。中小学英语教师在大学学习期间, 也没有开设任何教育科研课程。许多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陈旧、教育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师特别是女教师参与科研的意识薄弱。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存在机制和模式单一, 缺乏竞争机制、考评制度不完善、继续教育课程设置重复、陈旧, 缺乏多样化的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继续教育的教、学、研、管脱节;缺乏评估激励机制, 学不能致用, 进修者缺乏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的自觉性。家庭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 农村女性英语教师普遍对继续教育不够重视, 如有培训、进修的机会, 一般都是男同志参加的多。

生活水平低、工作满意度低。即便与农村地区各类人群比较, 绝大多数教师的生活水平也只能维持一个较低的水准。在经济收人方面, 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很多次工资上调都是实际上拿不到钱的“空调”。农村教师的身体健康难以得到保障, 看病难、就医难等现象在农村教师中同样存在。城市女教师一年一度的“妇检”, 在农村女教师中难以定期开展。

农村教师的报酬和福利较低, 社会地位也不高, 使教师心理失衡, 产生压力, 普遍缺乏职业幸福感。教师们普遍反映目前工作最不满意的因素是工资待遇, 尤其是西部地区农村教师反映最为强烈, 高达88%。调查显示:条件越是艰苦, 教师的流动性越大, 往往是成熟一批走一批, 走的都是骨干教师。呈现“孔雀都往城里飞”的现象。

二、解决方式和发展对策

政策导向。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要把《教师法》规定的有关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的相关问题落到实处, 提高农村教师地位, 加大力度缩小城乡教师差距, 除了在媒体宣传方面要对农村教师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外, 省市级的评优、评先要向农村教师特别是农村女教师倾斜。

人文关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农村教师特别是女教师给以更多的人文关怀, 在政策上给以更多的倾斜。学校管理部门要树立以情留人、政策留人的工作理念, 改革评价机制, 以鼓励、激励的评价方式进行教学管理, 而不是以管、压、罚, 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单一评价手段;如在职称评定方面对女教师予以倾斜;针对农村工作特点发放农村工作津贴, 针对女教师的生理特点, 发放女教师特殊津贴等, 提高女教师的职业认同感。鼓励女教师参加各类活动,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心理解压, 采取各种手段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学校管理部门要把校园隐性文化建设纳入日常的工作目标当中, 除了以学生为主的文化活动外, 还要定期开展以女教师为主的或师生共同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 为女教师在校园中营造和谐、轻松的校园氛围和工作环境。如每年“3·8”妇女节开展以女教师为主要参与者的趣味游戏活动等, 在各方面关心、爱护女教师;积极鼓励英语女教师参加英语专业学会的学术会议或其他联谊活动, 以广交朋友、扩大视野。

重视农村英语女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把农村英语女教师的继续教育纳入制度, 如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中提出要求, 鼓励农村英语女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在继续教育方面要有创新思维, 除了到教师进修学校进修外, 如可以仿照高校的做法, 采用导师制, 在校内进行传、帮、带, 使年轻女教师迅速成长;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可以采用访学的模式, 到相关高校进行访学;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实行网络化远程教育。网络化的继续教育, 不仅解决了英语女教师学习与家庭的矛盾, 在英语教师基本技能训练方面也提供了巨大的资源优势:听、说、读、写各项技能通过网络均能得到训练, 使在职英语女教师的终身教育成为现实。

送课下乡, 强调融自主学习于专业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目前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学习能力训练的目标之一。自主学习能力强的教师, 势必能言传身教把更多的学习体会和经验与学生交流, 也会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 除了当前主要的分层次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外, 要组织高校英语教师、优秀中学英语教学能手或具有办学特色的城市中学英语教师送课下乡, 既可以让教师得到提高又可以让学生受益。强调融自主学习于专业发展的意识, 重点对英语教师如何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进行引导与监督, 培养教师自主学习意识, 以培养自主型、反思型英语教师为目标, 提高她们独立思考、系统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

强化科研意识。要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的观念, 以研促教、以研促改。积极鼓励英语女教师申报、参与英语教学研究课题或教学实验活动, 通过参与科研活动, 让女教师们接触新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 并在实践教学中对如何应用有更客观、更理性的认识, 使教学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据笔者对九江市庐山区所辖的庐山区中学、五里中学等几所农村中学所做的调查, 在各校中女教师均占英语教师的60%以上, 学校主要以激励方式进行管理, 并主动从市教研室联系课题鼓励教师参与, 教师工作氛围轻松, 英语女教师均不同程度地参加了一些科研活动, 如每学期撰写教学体会或参加一些教研课题的研究。

在和谐社会环境下,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立国之本。要解决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首先要解决城乡差异问题。“由于我国目前农村的教师福利待遇、工作和生活条件, 甚至是公共娱乐以及其它基础设施都远远不如城市, 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英语师资严重匮乏, 教师水平成为城乡教育的主要差距所在”, 成为农村英语教学的瓶颈。

生存对策 篇11

[关键词]野外生存;安全隐患;对策研究

近年来,由于国内一些高校陆续出现了关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带来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甚至出现一些重大意外伤害或突发死亡事件,这些伤害事故的发生,极大地阻碍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在高校的向前发展。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类伤病事故的发生,为贵阳医学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提供安全保障,推进普通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贵阳医学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安全隐患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相应对策,制定相应的应对预防措施,保障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在我校的顺利进行。

一、研究对象

来自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贵阳医学院共50名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教练员作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系统查阅了近十年以来的体育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中有关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文章。查阅有关各类书籍,力求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为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二)问卷调查法。对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贵阳医学院共50位担任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教练员发放问卷50份,收回问卷50份,有效问卷50份,问卷回收率100%。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中安全隐患的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安全隐患,国内研究者王磊(2005)[3]对隐患进行了分类,它包括连续行进时、避雨时、在宿营时、遭遇暴风雨时、雷击、滚石、泥石流、雪崩、昏厥、呕吐、毒蛇咬伤、食物中毒、动植物伤害、中暑等隐患。曹士云等(2007)[1]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隐患进行了分类,包括因地震、水灾、风灾等发生的自然灾害;因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因重大的传染性疾病、突发性疫情、群体性的食物中毒等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因人为因素而引起的突发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也因社会对抗和冲突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如恐怖暴力等活动。阎健等(2003)[2]将隐患分为雷击、落石、雪崩、迷路时、溺水、身体不适、昆虫叮咬或蜇伤、蛇咬伤、损伤出血、骨折及扭伤等。

(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安全隐患的对策

我国一些学者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安全隐患的对策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意见:如邱海枝等(2004)[5]认为,高校在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时应把安全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同时提出对策与建议,旨在为我国高校顺利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内容提供理论及实践上的依据。曹士云等(2007)[1]提出在紧急情况中发生突发事件和重大伤害事故制定的应急预案及安全救护的体系,针对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过程或某一活动的具体现场可能会出现的重大紧急情况或特殊危险情况,做出具体、周密而细致的安排,建立紧急救助体系,提高行动效率,以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减少伤亡事故。阎健等(2003)[2]介绍了野外险情的预防和处置、野外伤病的急救、求救信号的发放与识别、组织实施时的安全措施等内容;王磊(2005)[3]强调了对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出现危险的对策,野外生存活动应把安全问题放在显要的位置, 并且提出了防范与急救指施;李正贤(2008)[4]强调应尤其重视对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中没有针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以及处理进行研究,没有对安全防范措施的应用、实施和效果评价。因此有必要根据具体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安全隐患的性质和特点,有必要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安全隐患进行系统全面的归纳、整理和分析,制定适用于贵阳医学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应对预防措施。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结合文献资料以及本校开展课程的经验,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安全隐患按来源分为自然环境、组织者和参加者、活动过程及物质装备四大类。根据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安全隐患分类,将自然环境的安全隐患分为地形和天气两大因素;来自于以人为主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来自教练、助教、个体和团队等安全隐患;活动过程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行前、徒步穿越、营地活动、野外生活训练,野外定向训练,水上项目训练,野外体能训练阶段,攀爬项目训练阶段等组成;来自于物资装备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活动装备、食品、交通、医疗等方面。其中,活动装备主要受绳索、行军和露营装备等因素影响;生活用具主要受刀具、炉具等因素影响;食品装备主要受食品的购买、存放、食用、处理等方面影响;交通工具主要受运输车辆、驾驶员、交通道路等因素影响。医疗装备主要受医疗人员、药品、急救装备等因素的影响。

(二)建议

建议各高校在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前,进行细致明确的分工,针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安全隐患的来源,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并明确上至学校管理者、教研室负责人,下至任课教师和选课学生的相应职责。

[参考文献]

[1]曹士云,白莉,姜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应急预案和安全救护体系的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

[2]阎健,张惠红,黄超群.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安全[J].北京:中国学校体育,2003,(5).

[3]王磊.浅谈野外生存安全防范与急救[J],北京:中国学校体育,2005,(4).

[4]李正贤.高校户外拓展训练课程安全问题研究[J].北京:体育文化导刊,2008,(10).

生存对策 篇12

高校贫困大学生所面临的挑战源于经济因素, 却不局限于经济因素, 是包含资金、心理、思想等多方面问题的。

1.1 物质需求中存在的普遍性矛盾

我国高等教育自1989年开始收费, 至今已有二十余年, 在物价不断上涨的同时, 高等教育的收费也顺势发生变动。加之昂贵的生活成本, 这些都给高校贫困大学生带来不小的压力。主要体现在:

家庭收入与教育成本矛盾显著。大学生享受高等教育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育资费, 它包括以学费为主、课本费为辅及各类其他用于学习的费用。此类费用为硬性支出, 难以发生弹性变动。根据各高校公布的数据,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一学年的学费主要分布在5000至10000元之间, 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我国“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贫困生主要来自于农村, 对于普通农村家庭, 一名大学生的学费与一名农村居民的年收入大抵相当, 对于贫困学生家庭, 更是不堪重负。

除此之外, 大学生需要参加各类培训项目以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或其他各类社会必备技能。以英语学科为例, 四、六级考试、考研外语, 是每一名高校大学生面临的难题, 为了确保通过此类考试, 不少学生选择参加课外辅导班。但是以国内某知名英语培训机构为例, 一般几天的课程即需数百, 更有所谓强化班、长期班等动辄数千元。不仅如此, 在就业竞争的重压之下, 社会技能型证书也日渐成为高校大学生追捧的对象, 例如驾驶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书等。但是, 相关的培训费用却居高不下。所有这些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 无异是雪上添霜。

生活费用与生活成本矛盾难解。随着物价的上涨, 贫困生可支配的生活总费用并未同步跟进, 挪用为教育的支出却日渐增长, 致使贫困生的生活水平进一步下滑。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12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8%”。而通常认为CPI增长率在2%~3%属于可接受的范围, 显然, 食品价格的涨幅已经远远超过3%的界限, 即将达到5%严重通货膨胀的临界点。而高校物价更是随意上涨。

除去刚性的食品需求, 大学生的其他生活成本也在日益增加。以社交活动为例, 在当前大学校园, 社交活动难以避免。然而, 很多社交活动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 有消费才有社交。例如生日宴请、朋友聚会在校园内已司空见惯, 为了找工作而外出联络、为了求职而添置衣物也是必要之举, 可这些开销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 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有时所耗费的几乎相当于其一个月的生活费用。至于日常联络的电话费、网络费, 更是每个大学生所不可避免的消费。所有这些社交成本对于贫困生而言, 显然都是不小的负担。

1.2 思想精神上潜在的深层次矛盾

在高校, 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 物质基础得到较为充分的保障, 精神生活、文化生活得以同步进行。而贫困生则不同, 他们的物质需求尚未得到满足, 精神文化生活便犹如空中楼阁, 处理不当, 思想上、心理上则极易出现畸形的状态。这主要表现在:

渴求平等与现实落差间矛盾重重。在高校里, 学生们年纪相仿, 同龄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自觉或不自觉的相互比较, 且习惯于通过物质水准将大家分类。一旦产生分类, 比较的意味就愈发明显, 对于优势的一方会产生优越感, 弱势的一方则会产生自卑感。而另一方面, 贫困生的内心渴求平等、希望与同龄人一样享受大学生活, 他们极度渴望自尊和获得认同。但是因为物质的不丰腴而产生的不自信、不勇敢心态, 使不少贫困生认为在精神上也和同龄人存在落差。进而内心产生自卑、嫉妒、焦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丰满理想与冷峻现实间矛盾突出。青年大学生多是热情单纯的, 他们有着美好的理想。贫困大学生更是如此, 因为人在处于逆境的时候往往会给自己一种信念的力量, 并期待有光明的未来。因此他们努力学习, 希望走上社会后, 通过自己奋斗就能够改变所处的窘迫处境。但是, 社会反馈给他们的信息却往往是家境良好的学生基于家境更容易地处在社会的优势竞争位置。而家境贫困的学生进入社会后会将面临就业歧视、城市生存压力等一系列新的问题, 似乎差距不减反增, 步入了一种非良性的循环。面对这些冷峻的现实, 贫困学生总会不断地怀疑自己、怀疑理想,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他们愈加彷徨。

2 破解贫困生生存境遇矛盾的思路

保障每一位在校学生获得公平教育和公平竞争的权利,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是高校的责任和义务。面对数量庞大的在校贫困学生群体, 学校各部门应直面问题、多管齐下、多方协作、形成合力, 帮助其解决困难, 为其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2.1 物质帮扶保障生活需求

调动贫困生积极性, 多设奖项, 多样鼓励。认真落实国家已有的各项奖助贷措施, 是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基本条件。但是仅仅依靠补助、减免的方式进行资助, 对贫困学生能力发展而言并无太大帮助。因此, 既应做到物质上的补助, 又应做到精神上的激励, 建立健全相关激励机制, 以此调动贫困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力, 鼓励他们用自己努力获取的奖励来弥补物质上的短缺。例如学校可以丰富励志类奖学金, 让贫困学生通过自身优秀的表现而获取额外的经济补贴;或者针对贫困大学生开展能够提升其综合素质的竞赛类活动, 鼓励贫困大学生通过参加竞赛来获得奖励, 以此实现贫困生的物质、精神上的双赢。

拓宽多元救助渠道, 提供平台, 提供岗位。除了前述帮扶形式之外, 还应鼓励学生自立自强、引导他们通过劳动创造价值。一方面, 学校可以将一些岗位专门向贫困学生开放, 例如图书管理员、电话接线员等不需要太多专业技能的工作。另一方面, 在学校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基础上, 学校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 帮助贫困大学生寻求合适的兼职岗位, 拓展勤工助学覆盖面, 例如可以对校内的营利性机构如食堂、超市、药房等提出要求, 规定其提供一定比例的勤工助学岗位。真正实现在帮助贫困学生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 又锻炼他们的生存能力。

2.2 人文教育提升精神品格

物质关怀固然无可替代, 但是对于高校贫困生而言, 物质因素只是制约其发展的外因, 精神世界的问题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内因。因此学校有责任通过细致的思想疏导、人文关怀, 解决贫困生精神世界的困惑, 促进其全面发展。

不少贫困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这种心理问题沉积已久, 且负面作用明显。然而多数学生选择回避存在心理问题的现实, 这时就需要辅导员或班主任主动积极开展工作, 应当主动发现“问题学生”并对他们进行引导或直接推荐其前往心理健康中心进行专业疏导。高校的学工部门应和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双方联合、主动出击, 为贫困学生建立心理档案, 由辅导员进行全程跟踪。通过心理量表调查、同学情况反馈等多种渠道, 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波动, 并通过谈心交流等形式予以化解。此外, 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定期定点咨询等形式帮助困难学生拨开迷雾, 以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

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 加之贫困学生心理等方面更易出现方向性偏移, 因此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各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对贫困学生加大关注、加强三观引导, 对于该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注意到其所处的特定成长背景, 采取特定方式与方法, 确保思政教育能够收到应有的效果。例如, 应当开展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 鼓励和带领学生多参加基层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 教导学生贫困不坠青云志, 在奉献中学会艰苦奋斗、乐观开朗的精神, 培养感恩回报、服务大局的情怀。

青年学生, 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保障每一位青年学子平等、充分地享受高等教育资源, 是学校、社会和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作为高校来说, 更是有责任和义务为处在经济和精神双重困顿中的贫困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解决其经济困难、提升其综合素质、完善其精神品格, 帮助每一位贫困学子实现成才理想, 为个人梦想、国家梦想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前夕给北大学生的回信中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 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青年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可以大有作为, 也必将大有作为。但是高校贫困大学生却普遍面临着物质因素所带来的困扰, 包括家庭收入与教育成本之间的矛盾、生活费用与生活成本之间的矛盾以及因此产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对于这部分学生, 高校应当在物质和精神上予以关怀, 保障贫困大学生可以平等、充分地享受高等教育, 在铸造“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 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贫困生,物质生活,思想生活,矛盾,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 2013-02-22.

[2]屈智勇, 张秀兰, 王东明.中西部十省高校贫困生生活与受资助现状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 2007 (10) .

[3]潘婕, 郑俊, 武丽东, 李二虎.高校贫困生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河学刊, 2003 (7) .

[4]李静.高校贫困生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11) .

上一篇:电机管理系统下一篇:运动学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