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保护(精选12篇)
森林生态保护 篇1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和生态环境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森林乱砍滥伐现象和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危害性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各国政府和森林环保人士也都加强了森林树木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也颁布了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与此同时,也加强了对年轻一代的相关知识培训和宣传,提高了现代社会人们的环保意识。本文就森林资源的合法利用和保护,生态采伐和森林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森林生态采伐,生物多样性,采伐方法,生态系统
随着工业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事业的发展繁荣,人类在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加快了对全球能源的使用和对环境的危害,能源的日渐减少,环境的日渐污染,不仅影响了全球气候环境、生态环境,也影响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能源危机的日渐逼近,森林的日渐减少,各种恶劣天气的日见增多,使得人们充分意识到了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此,各国政府颁布了一些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物种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了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体系,并且一直在不断地加强对现代社会人们环保意识、节约减排、绿色节能、低碳生活等理念和精神的培养和宣传,并深入到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森林不仅是人们生存的一项重要资源,还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也要加强对森林树木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 森林采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影响
森林是地球上陆地生态体系主要的承载主体,它不仅拥有大量的植物物种,也涵盖了很大的陆地面积。据有关数据调查分析,森林的生物量占据了整个陆地生物量的4/5,且其面积占据了陆地面积的1/3,由此可见,森林资源众多,森林生物具有多样性。森林物种众多,面积广阔,使得其生态系统在全球生态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一定的生存空间和保障,也能够促进人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森林不仅能够提供树木以及其它林产品的资源,还有着维护森林水土、防风沙、调节气候、美化大自然等功能。但是,由于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人们对森林的大规模、大面积的采伐,使得森林的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生物循序体系损毁,系统不平衡、森林的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了森林其它物种生活环境的恶劣,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森林系统崩溃,进而使得森林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造成当地环境恶化。此外,森林的生态体系是动态的,它是维护森林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证,尤其是森林中一些重要的共建种或者是建群种。如果森林一旦出现大规模的树木采伐现象,就会使得森林的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瞬间发生变化,也会使得森林生物的物种瞬间增多。但是,一旦超过森林承受范围,就会导致森林的生态系统失衡,进而导致生态环境发生巨变,从而造成森林许多物种消失。由此可见,森林采伐对森林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在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的森林生态采伐
2.1 从森林景观方向考虑生态采伐
首先,对于一些已经明确划分并制定了自然森林景观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合理采伐时,就要充分考虑森林演替阶段变化、采伐和保留地的位置比例,老龄树木的保护和恢复,景观的自然性,以及森林景观树木的多样性这些因素,然后制定相应的采伐计划和方法。
2.2 从森林树木成分方向考虑生态采伐
如果从森林树木成分方向考虑生态采伐,就要保护森林树木物种、树种的多样性以及森林植被的多样性。此外,在保护这些因素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对森林野生动物生活树丛的保护,确保景观地区的生物物种和植被的多样性,以及对采伐剩余物的合理分布等3个方面。
2.3 阔叶松林的生态采伐
对于阔叶松林的生态采伐,一般工作人员会采取一种选择采伐的方式来进行,主要是通过利用阔叶松林的树木年龄层结构的特点,充分利用森林的生产力。然后在进行择伐时,强度要低,采伐周期要适宜,采伐树木要选用老龄过熟的树木,利用这种方式能够降低森林破碎化现象,维护森林生态体系和森林物种的多样性,从而确保森林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保持平衡。
3 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和讨论,可以看出在对森林进行合理的采伐和基材时,工作人员首先就应该依据森林生态采伐的原则,在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提前制定采伐规划,尽量避免出现对其它树木造成损伤的现象。此外,也要尽量避免对森林保留树木以及幼树的采伐和损坏,还要做好补苗的工作,确保森林的生态体系和自然环境不会受到不利影响,进而才能保证森林生物的多样性不受影响。
参考文献
[1]李亚藏,梁彦兰,张东斌.浅谈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保护[J].河南林业科技,2008(4)
[2]何亚平,黄登才,费世民等.川西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涉及的一些基本理论[J].四川林业科技,2009(4)
[3]马静.森林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目标——首届中国自然保护论坛在京举办[J].国土绿化,2011(6)
森林生态保护 篇2
以前,森林里住着一只保护环境的小青蛙,因此,动物们称它“环保小卫士”。
有一天,一个人拿着一个电锯来森林砍伐树木。
小青蛙正在睡觉,它突然被电锯声给吵醒了,连忙跳出洞口,一看,有一个人在砍伐树木!
它以最快的速度跳到了那个人的面前说:“你不要砍伐树木,如果每个人都要砍伐树木,那森林就会出现裸露的土地,灾难很快就会降临!”
那个人听了它的话,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然后他说:“谢谢你,如果不是你阻止我,恐怕这片森林很快就会永远消失了。”
小青蛙又说:“不用谢,只要你知错就改,森林就不会消失了。”
森林生态保护 篇3
关键词:森林抚育 检查 森林质量 生态
森林抚育是进行科学森林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优化森林空间结构布局、提高林分质量、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森林生产力、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抗逆能力,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和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的重要途径。为重点体现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精神,在指导思想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宗旨,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科学经营、积极培育、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抚育的综合效益,最终实现森林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目前森林抚育的现状。
首先是造林密度过大,缺少抚育,致使森林资源结构不够合理,林分质量较差,林相不整齐,林分单位蓄积量偏低,生产力低下。其次是由于经营方式粗放,林业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表现在林业经营组织化程度较低、规模小、有的油松林从未进行过任何抚育措施,林分密度分布不均,乔灌混杂,与优势树种争水争肥,影响了林分的正常生长,丞待抚育,致使林地生产率低。林产品加工业科技含量低,大多以初加工为主,林产品档次不高,原料消耗量大,导致森林资源利用率不高。再次是抚育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投资回报时间较长,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导致林农对森林抚育投资少,使森林抚育无法按照开展正常的招投标、监理等工程质量管理来实施,直接影响到抚育质量和后备资源的培育,从而制约着我国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二、对策与建议
1.建立健全森林抚育职能部门
强化政府领导,加强部门协调,建立健全森林抚育主要职能部门,加强森林抚育工作,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森林功能,积极探索森林抚育管理体制和模式。
2 加快中幼龄林抚育、低质林改造建设的可行性。
在中幼龄林抚育、低质林改造中确立的一系列规章和政策 。 加大对中幼林抚育和加强速丰林建设,可以始终让森林保持较高的固碳能力,极大发挥碳汇作用。进一步提高对林业应对气候变化重要性的認识,加强全球气候变化和森林碳汇的宣传,推动全社会参与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尽早启动低产林改造工程,加大抚育力度,提高森林蓄积量,提高森林固碳能力,增加森林碳汇,为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
3做好抚育间伐管理。
虽然间伐抚育对林木高度影响不显著,但是抚育间伐对林分树种组成尤其是目的树种或优势树种组成产生显著影响。抚育间伐不但提高了林分质量,而且抚育间伐对改善试验林地健康状况作用明显。 森林抚育可降低各径级林木数量和林分密度,扩大单株林木生长营养空间,提高优良和生长旺盛期的林木比例和林分生长潜力,降低受害木比例,改善林分卫生状况,提高林分生产力和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4调整结构,合理利用林地林木资源
对有严重病虫害、冻害和旱死树的林分要及时进行防治或者更新树种;对不接果实的山杏树进行嫁接大扁杏、太阳杏、家杏;对造林密度过大的杨树中幼林进行合理的抚育间伐,搞林药间种,林下养禽等;对造林密度过大的油松中幼林进行抚育间伐,同时可在油松纯林内栽植山杏营造混交林,对造林后从未进行过抚育措施的油松近熟林以上的林分进行修枝、割灌等抚育措施。以保护资源为核心,以科技为先导,突出抓好经济效益的提高,以改生态林为生态经济林为发展方向,既能增加经济收入,又能提高林分的生态效益,逐步建立起具有强大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生态经济林型工程建设。
5严格执行森林抚育的检查内容及技术标准
(1)检查抚育作业面积。根据上报完成面积,通过现地核实确定其实际作业面积,通过质量检查评定其合格面积。核实面积是指现地核实确定的实际作业面积,包括合格面积和不合格面积;合格面积是指作业质量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核实面积。
(2)割灌除草检查。检查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灌木、藤本、杂草是否割除,是否保护珍稀物种及有生长潜力的幼苗、幼树。
(3)修枝检查。检查修枝高度、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林分卫生条件是否得到明显改善。
(4)抚育剩余物处理检查。是否按照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要求进行了场地处理,抚育剩余物是否分类运出或平铺、按一定间距均匀堆放。
(5)检查验收要对森林抚育任务完成、抚育质量、抚育设计质量等主要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计算:面积核实率 ,面积合格率,核实面积合格率。
6森林抚育资金投入力度
各级林业部门加大对森林抚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补贴力度,形成国家、集体和个人一起上,全社会共同参与森林抚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宋孟欣;侯贡献;师军杰;司长征;王奇;;加强森林抚育与提高森林碳汇浅析[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线发行:同方知网(北
2辛力;森林抚育对不同林分类型结构及健康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北京33
3陈昱杉;李顺龙;;基于低碳经济的森林抚育经营问题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0年06期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4徐桂生;;论森林抚育的意义和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
森林生态保护 篇4
1 森林生态旅游及森林保护培育
森林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主体, 故应充分利用森林风景的资源, 发展森林旅游, 积极调整林业产业结构, 不断增强经济活力, 实现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与以往的旅游场所不同, 它属于一种新的旅游形态, 能让旅游者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开展多项专项旅游活动, 使其感受到回归自然的美好生活, 并有利于其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生态旅游中的森林生态旅游主要以森林景观为主, 自然景观为依托, 然后以人文景观作为点缀, 为游客提供避暑度假、游览观光、疗养修养、狩猎等场所[2]。森林旅游业属于绿色产业, 不需要消耗资源, 也属于生态经济型林业。所以, 应唤起人们热爱森林、保护环境的意识, 保护大自然, 是我们的责任。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保护好森林资源, 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因素。生态旅游则是以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前提, 积极扩宽旅游领域, 使自然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在发展林业产业的角度看, 发展森林旅游业不会消耗森林资源, 且获取到的经济效益也远远高于生产木材, 既能保护森林资源, 又大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要增加森林的旅游价值, 必须注意森林的培育, 在对森林的培育过程中, 要做到适地适树, 根据不同山头地块的自然地理条件, 有目的地培育一些可以观花、观果、观叶的树种, 加强生物多样性恢复, 培植一些具有生态性、经济性、观赏性树种, 实现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沿河县森林旅游培育重点应在县城周边、乌江画廊、麻阳河黑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区, 投入资金保护和培育。
2 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途径
2.1 森林旅游活动的类型
2.1.1 观光游览。
观光游览指的是旅游者欣赏森林美的过程。森林美主要由森林公园地形美、水景美、声音美、山石美、形体美、森林植物色彩美等构成[3]。森林生态系统因为本身资源丰富、结构复杂、环境优越等特点, 可为人们带来舒适感与心理上美的享受, 故在观光游览中, 游览者能够放松心情、享受阳光、修身养性、净化精神、愉悦身心。
2.1.2 保健疗养。
(1) 疗养活动。 (1) 森林浴:这是一种沉浸于森林空气而进行的养生活动之一, 是人体通过自身肺部吸收森林散发出来的含药理效果的植物精气及空气负离子, 起到改善人体身体状态及清醒大脑的作用, 有利于身心健康。 (2) 健康步道足疗:用天然溪流中的鹅卵石磨光并铺成步道, 让游览者赤脚与地面接触, 使其足底和大地磁场接触, 释放出体内的静电荷, 以调整其电能平衡。 (3) 花浴:指的是借助洗浴时浴水对身体局部产生的刺激作用及鲜花的药力作用, 让腠理疏通、气血流畅, 起到美颜悦色的效果。 (4) 泥浴:指的是把森林中有机物、矿物质丰富及含微量元素的泥类进行加温, 然后敷在身上, 又或者是直接于泥浆里浸泡, 从而起到健身祛病的效果。 (5) 静养场:森林里的自然环境能够起到静心、调神的作用。
(2) 健身活动。森林旅游活动类型多种多样, 以健身为目的健身活动也有很多种, 包括滑草、滑雪、登山、狩猎、观鸟、采集、科普旅游、漂流及垂钓等。
2.2 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
森林生态旅游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是一个综合型产业, 包括吃、住、行等6要素。森林生态旅游融合了参与型、观光型及休闲型旅游等多种旅游方式, 故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建设森林旅游区建设时, 应禁止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及盲目建设, 同时要考虑林权所有者利益。
森林旅游资源有着巨大的间接效益, 不但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大气及改善生态环境, 且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建设森林公园或森林生态旅游区, 既能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 又为投资者及旅游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有效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竑.毓秀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与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对策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 2013 (6)
[2] 王然, 王琨, 傅学庆.论野三坡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8)
森林生态保护 篇5
森林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注目。森林中有高大的乔木,众多的灌木和草本植物,还栖息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对于森林资源的利用,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提供木材的一面,其实它在改善环境方面的巨大效益,要比提供木材的价值大得多。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下列十一点: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的作用 森林与一切绿色植物一样,在其生命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放出氧气。10 000 m2阔叶林每天就能吸收二氧化碳1000 kg,放出氧气730 kg。
这对于保护空气的清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类和一切动物以及好氧性的微生物,都要靠氧气生活,排出的二氧化碳又需要经过绿色植物转化,才能够维持地球上的生物与环境之间气体的交换和循环。有关资料表明,城市居民每人至少需要10 m2的林木草地,才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吸收有毒气体和监测大气污染物的作用 现代工业的发展,愈来愈多的燃烧过程也在不断地放出二氧化碳,消耗大量的氧气,同时还要排出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来污染环境。
试验证明,林木能够在低浓度范围内,吸收各种有毒气体,使被污染了的空气得到净化。选育抵抗有毒气体能力强、净化效能高的植物,通过造林绿化,净化大气,是环境保护措施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利用敏感植物,并测定其伤害阈值来监测、指示大气污染情况,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生物监测的重要内容。有些植物对某种有毒气体特别敏感,往往在人们还没有感觉到的浓度下,便出现了伤害症状,从而起了“报警”作用。驱菌和杀菌的作用 据调查,绿化区与无绿化区比较,绿化区空气的单位体积内含菌量较少。据调查,林区空气中的含菌量约为城区百货商店的十万分之一。许多林木能够分泌有强大杀菌力的挥发性物质,称为杀菌素。如橙、柠檬、桧、黑核桃、法国梧桐等都能够分泌这种杀菌素。因此,林区空气中的含菌量大大减少。阻滞粉尘的作用 空气中的粉尘是引起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原因。林木对于大气中的粉尘污染能起到阻滞过滤的作用。林木枝叶茂盛,能够降低风速,从而使大粒灰尘沉降地面。同时,植物叶子表面粗糙不平,多茸毛,有些植物还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因而又能吸附滞留在空气中的一部分粉尘。
据统计,10 000 m2高大的森林,其叶面积的总和可比其占地面积大75倍。因此,森林具有强大的吸尘能力。每10 000 m2松树林一年滞尘总量为34 t。针叶树的吸附粉尘能力比白杨树大30倍。蒙尘的树木经雨水淋洗后,又能恢复吸尘能力。消减噪声的作用 城市的强烈噪声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一个因素,森林通过其枝叶的微振作用,能够减弱这种有害的噪声。吸收放射性物质的作用 在当代,放射性物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污染源。利用某些抗放射性树种造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抗御放射性的污染。产生微风驱散大气污染物的作用 一般的有毒气体大都比空气重,下沉于地面,产生危害。
森林生态保护 篇6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资源保护;防治措施
0.前言
近年来,我国林业建设快速发展,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逐年增长,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促进工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普遍重视。但由于对森林病虫害的监测手段滞后,防治能力不足,不仅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损失,而且对生态环境建设影响重大。为进一步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保护森林资源和林业生态建设成果,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采取有效的控灾、减灾措施,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森林资源和造林绿化成果安全。
1.加强对森林资源保护
197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大会研究、讨论了中国的环境问题,并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关于环境保护法规性的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这个规定把中国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方针、任务和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自环境法颁布以来,作为我国陆地资源之一的森林资源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和重视,国家加大了对国有林业资源的使用及规划,确定了林业资源是自然资源之首,它是我国陆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资源的保护是水土资源,大气能源,气候调整,生物繁衍的前提和基础,对整个资源环境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在防治土地沙漠化,减少自然资源的水土流失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将森林资源定义在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国家需要重点保护和培养的自然资源。纵观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史,林业的发展在自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自然经济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有力保障。一系列的数字显示,林业产业的丰硕不分规模都有着长足稳健的发展。林业产品的生产、加工直至最后的上市、营销都为国民经济创造了不菲的利润。因此治理和重塑森林资源就是在调整国民的自然生存环境,同时也是在改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问题
2.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难度大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进一步加大在我国由于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缺乏必要的认识,意识薄弱,随着森林病虫害的面积的加大,防治工作越来越困难。现在政府投入的资金、人力、物力和相关的一些因素的存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还无法做到完善,难度还在进一步加大。
2.2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率较低
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不提高近年来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仍是最大的难题,经济投入的不足,政府机关的不完善等原因,致使森林病虫防治水平提高很慢,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率从2006年66.8%提高到2009年71.8%,年均增长仅2.44%。极慢的增加速度证明我国在防治森林病虫害方面的力度还是不够,需要政府部门重视起来,相关部门协调起来,使我国的森林病虫得到有效的遏制。
2.3森林病虫害的危害损失大
森林病虫害种类多危害大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多样,森林病虫害较为严重,森林病虫害种类近8000种,经常造成危害的有200多种,其中是松毛虫、美国白蛾、杨树蛀干害虫、松材线虫、日本松干蚧、松突园蚧、湿地松粉蚧、大袋蛾、松叶蜂、森林害鼠等“十大”病虫害危害严重,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2005年有关文献估计,我国每年因森林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880亿元。2012年国家有关部门透露,我国每年因森林病虫害致死树木4000多万株,年均损失1100多亿元。我国是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十一五”期间年均发生面积1.7亿亩,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增加到295种,每年因森林病虫害致死树木4000多万株,年均造成损失1100多亿元。2010年和2011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中度、重度发生面积年均5300万亩,为同期造林面积的59%。
3.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重大危险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危害程度进一步加剧。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先后有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红脂大小蠹、椰心叶甲、松针褐斑病、紫茎泽兰、薇甘菊等36种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传入我国。据了解,松材线虫病自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正在15个省185个县(市区)发生危害,并呈向西、向北扩散的新态势。美国白蛾自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辽宁省丹东市,正在8省372个县(市区)发生危害,呈现向南、向北扩散危害的新趋势。素有“植物杀手”之称的薇甘菊,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传入我国,不仅在广东大肆扩散,云南、广西和海南也有蔓延,成为我国林业、农业的重大有害植物。
3.1森林病虫害防治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3.2森林病虫害防治要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害虫的预测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侦察害虫发生发展的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时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生长发育状况,正确推断害虫发生发展的趋势。预测预报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测报的组织应当是以省、县、市林业局或乡镇为测报单位,场圃、重点村设测报点,形成群众性的测报网开展测报活动,群测群防。
4.结语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加,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加强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完善森林病虫害管理的各个环节,遵循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严把检疫关,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以营林措施为主,以药剂防治为辅,协调运用人工、物理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理好森林病虫害,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海霞,王守忠.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
[2]王富昌.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对策.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
森林采伐与森林保护关系探讨 篇7
关键词:森林采伐,森林保护,关系
从原始社会开始, 人类就开始从森林中获取资源, 但是万物生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如果在采伐的过程中毫无计划, 过量开采, 也不及时进行树木种植等, 未来的森林只会越来越少了。森林一步步减少, 对整个大气生态环境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所以, 进行森林保护, 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是很有必要的。未来要总结先进经验, 在不打破自然规律的前提下, 有计划地去伐木, 这样可以让森林的生长周期与开采达成良好的互补, 不断的、可持续地提供森林资源[2]。
1 森林资源的现状
我国传统的伐木业中, 对于森林的管理比较松散, 特别是采伐量并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 常常出现了过度采伐的现象, 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1) 工业化时代到来后, 许多机械设备投入到森林采伐工作中,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因为市场需求量还在不断增大, 有些森林开采企业只看到眼前的经济利益, 大量砍伐树木, 忽略了树木的生长周期问题。这样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使森林的面积越来越小。 (2) 除此之外, 自然灾害也是一个较大的破坏因素, 比如:一场森林火灾就可以把几千几万棵树一次性烧光;还有云南多山脉, 雨季常会发生泥石流, 将森林淹到厚厚的泥土下面。 (3) 很多时候, 采伐单位在开采时没有经过实际的科学计算, 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不仅浪费了森林资源, 还容易对当地的地质地貌造成不利影响, 常常遗留下很多问题。比如: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
2 处理好保护和开采的关系
2.1 避免过度采伐, 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针对这些问题, 国家和开采单位首先要保护好森林资源, 加强定期、定量的监督, 常常检查每日的砍伐量, 多方面保护。特别是森林的工作人员要按照统一的流程进行检查核实, 发现有随意乱砍的现象, 立即制止。如果开采的数量太多时, 超过了社会的正常需求量, 就会产生严重的浪费问题, 特别是那些还没有及时运走的树木, 在自然环境下存放不了太长时间。因此, 森林开采要站在保护的大前提下进行, 学会运用科学算法合理规划开采的数量。这不光是从社会角度考虑, 也为了避免过量砍伐, 破坏森林可再生能力。
森林里枯枝落叶较多, 特别是在秋季很容易发生火灾, 对于这些不可抗拒的自然变化, 森林管理员也要做好各方面保护措施, 把损失降到最小。开采部门定期要进行安全知识培训, 让每一个人具有安全意识, 维护日常的安全开采工作, 注重各项伐木原则, 力图使森林资源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长空间。总的来说, 要想森林持续长久地给人类提供资源, 人类就应该善待它。过度伐木造成的后果, 仅浪费森林资源, 还将改变全球气候, 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2.2 加强科学技术方式的开发和运用
我们在对森林资源的开发活动中, 会对不同的地貌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云南的宁洱县, 因为树木大量被砍伐, 环境不断变差, 自然灾害也逐渐增多, 说明了森林对环境的重要性。如果还照以往的工作方式进行皆伐, 水土流失之类的环境问题会越来越重。未来要采用人工造林技术, 也就是在采伐时, 保留一些树木, 起到保护当地地表作用, 方便后期栽植新的小树苗, 实现人工造林。科学伐木也就是要考虑当地的森林分布等相关的地理状况等, 分析统计树木的品种, 筛选出来可以砍伐的树木。比如云南宁洱县里有珍贵的野生古茶树之类的珍稀品种, 是非常有历史意义价值的, 对这些树木, 管理人员要细心查看, 单独标记出来。
森林是大自然的卫士, 在保护环境中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 因此, 每一个地区的森林在采伐前要做好相关的调查, 分析地理结构, 保证采伐后, 这个地区不会丧失了基本的环境保护作用, 比如防风防沙等。这也是保证森林有效再生的手段, 有的树木成长时间短, 有的树木成长时间要长很多, 还因为数量的关系, 在砍伐时特别要注意合理分配。因此, 国家要注重伐木人员的相关培训工作, 指导他们进行科学伐木, 让森林资源实现长久发展的目标。
2.3 合理确定需要采伐的树木, 实现平衡发展
这个主要说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进行森林采伐的数量占据的比例合不合适, 有没有把相对较少的品种一次性砍完了, 采伐木选择的科不科学, 保证森林资源有效地再生恢复力。实际的森林采伐追求的是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这个过程中, 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还需要为后备的森林资源留下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 森林里树木、灌木等品种有很多种, 分布的位置也不相同, 因此,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要合理选择采伐木的种类, 不能只砍一个种类。具体有下面几个原则:
一是了解清楚树木的成长年限, 判定各自的成熟龄, 然后确定采伐木的种类。在不打断树木生长周期的情况下, 尽可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该树种可以称作较为合适的采伐木, 既不打破自然规律, 也实现了社会效益, 最终实现森林资源的保护和采伐。
二是采伐木对自然环境的直接作用, 必然会改变相应的环境情况, 如果在工作过程中, 遇到那些将老龄过熟、或者是有病腐特征的树种可以先采伐掉[3], 这样也是为了能够让其他的树种有更好的生长空间, 促进整个森林的生产。因此, 采伐木的选择, 不可以只看树木的经济价值, 还需要从自然环境来考虑, 实现和开采共同进步。
2.4 科学伐木观念的树立
未来的伐木需要在保护环境的意识下, 抛弃传统伐木的思想。关于保护环境意识的阐释, 古来有之。古人从人与环境的共存角度出发, 对现在的保护环境有着很大的借鉴的作用。现在的社会飞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物质条件富足情况下, 必然会带来环境的问题。环境保护意识不够, 特别是目前的森林资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企业大量地进行森林伐木的同时, 森林的可利用资源也越来越少。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频发, 环境保护意识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认识和思考。这就要求普及环境知识, 在实现基本社会需要的情况下, 尽可能保护森林, 实现健康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针对我国森林的现状问题, 具体探讨了采伐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指出未来的森林资源管理应该从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 在开采的过程中实现保护, 在保护的前提中做好采伐。未来森林资源的开采过程中, 还需要全面了解森林分布特征、地理位置特点等, 保证树木种类的多样性, 实现真正的平衡生态。在具体的开采过程中, 还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操作, 实现可持续发展[4]。
参考文献
[1] 于湘冰, 王玉林.对鹤北林业局充分利用保护森林资源的探讨[J].林区教学, 2007 (6)
[2] 杨帆, 刘佳, 李媛辉.产权明晰、交易自由与森林资源有效保护之关系初探一一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修改[J].林业经济问题, 2011 (1)
[3] 李宜连, 聂学山, 吴晓光.森林采伐与森林保护关系的探讨[J].森林工程, 2011 (02)
森林采伐与森林保护关系的探讨 篇8
1、合理的森林采伐是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过度开采是对森林资源的浪费
在对森林资源进行开采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采伐的适度原则, 所谓的适度原则就是指在对森林资源进行正式的开采之前应该对采伐量进行科学的计算, 只有确定合理的采伐量才能保证不会对森林系统造成危害。在我国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由于我国的林业生产能力比较力, 科学化管理较差, 以及生产技术手段比较落后, 导致我国在对森林资源进行开发过程中存在过量开采的现象, 给我国的生态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此外, 除了生产力和技术方面的原因, 导致出现过量开采的原因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在对森林资源进行采伐过程中忽视了森林的生态效益, 过分重视经济效益, 进而对森林资源进行过度的开采, 对森林结构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其次, 自然灾害导致了森林资源严重减和破坏, 这种原因是我们不能避免的;最后, 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对森林资源进行采伐过程中, 没有确合适的采伐量, 导致对森林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这样不利于我国森林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 在对森林资源进行采伐过程中, 需要结合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制度, 对采伐量进行科学的计算, 通过实际的计算结果进行采伐, 然后确定合适的采伐量, 这样不仅能够切实提高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 同时还能够保证森林资源得到保护, 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整个生态系统。
2、采伐的科学性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额重要措施
在对森林资源进行采伐过程中主要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 对待皆伐伐区如何进行重新造林, 该使用那种具体的造林方法, 以及对林地采伐程度的控制等问题。其中在采伐过程中, 对皆伐伐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是十分大的, 很多极端的自然灾害天气都是发生在这个区域之内, 所以在对森林资源进行采伐过程中应该取消这个伐区, 而对于造林地在采伐过程中也不能全部将树木砍光, 应该保留一定的树木, 以便以后在进行植树造林活动。在对森林资源进行开发过程中, 多数的采伐方式都是采用的皆伐的方式, 在伐木过程中没有对森林的结构, 地理环境充分进行考虑, 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而科学的伐木在充分对森林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对所需要的采伐树木进行筛选, 对采伐区进行优化, 更加合理的划分采伐的区域, 做到采伐后的森林林带依然具有防风固沙的能力, 减少对水土造成的危害, 这样对森林系统的再生能力来说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因此, 林业企业应该做好对伐木人员的科学伐木培训工作, 让科学伐木的优势在森林资源采伐中全面体现出来, 保证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确定合理的伐木量是对森林资源最好的保护
确定合理伐木量主要是指在对森林资源进行采伐过程中, 对采伐那种树种、选择的采伐方式是否合适以及是否会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进行综合的考虑。在对森林资源进行采伐过程中, 要保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重最大化, 因此, 在采伐过程中要保证为后续的林木生长提供一个充足的生长时间, 在伐木过程中选择哪种伐木方式就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具体说来, 在进行伐木过程中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 应该根据树木的经济成熟龄来确定伐木的种类。所谓树木的经济成熟龄组要是指, 在林木的生长年限是否已经达到了采伐的年龄, 是否能够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如果成熟的话就可以采伐, 如果不成熟的话则应该保留;其次, 采伐木除了要满足经济效益之外, 还需要、满足生态方面的效益, 例如在进行伐木过程中将森林系统已经病死、老化和过熟的树木及时进行砍伐, 这样才能保证其他树木健康的成长。森林资源采伐需要树立科学的采伐关键, 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保护好森林资源, 增强森林资源的可再生能力, 最终使我国的森林系统形成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模式。因此, 在进行采伐伐木过程中, 不仅需要综合考虑树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还要充分考虑到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 伐木要起到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这样才能够切实促进我国的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促进我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结语】
从社会需求和森林资源开采量之间的矛盾出发,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让我国的森林资源既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同时又能创造出额外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还能对目前我国的森林资源进行科学的保护, 使我国的森林资源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利用和保护, 并且保证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 最终让森林系统成为一个不断循环发展的经济、生态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系统,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云军.提高森林采伐监管的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32)
[2]尹丕.我国森林采伐工作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32)
[3]马景龙, 付思明.我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完善[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11)
[4]苏迎春.关于森林采伐伐区清理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 (01)
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 篇9
在我国, 森林资源的公有制包括国有和集体两种基本形式, 国有是国家对森林资源的一种形式上的所有, 通常意义上讲, 森林资源有效率的私有产权可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利用, 促进私人理性地处理资源短期利用与长远维护之间的关系。而如何处理好森林采伐与森林保护之间的关系, 或是在森林采伐的同时保护培育好森林资源, 值得探讨。
2 措施与对策
2.1 森林保护
2.1.1 合理采伐方式
采用什么方式采伐, 怎样采伐, 非常重要, 如果采伐方式合理那将促进森林资源生长, 反之亦然。在不同地区应按实际情况取消采伐区, 根据立地条件林木结构种植适合当地的树种。调整树林林种组成, 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 在节约森林资源的同时, 即可保护林内及树冠下动、植物, 同时又缩短采伐周期, 起到培育森林资源的目的。
2.1.2 改善林业经营
近年来, 林业经营管理混乱, 管理团队素质偏低, 由此引发的问题就是短期经营行为比较严重, 同时企业内部信息反馈不及时, 以数量为目标地采取向森林资源要效益的经营方式, 严重地加快了森林的消耗, 同时生态环境遭到了明显的恶化。
2.2 森林资源开发利用
2.2.1 提高资源利用率
提高设计质量, 在伐区设计中应降低设计作业坡度, 尽量缩小天然林的采伐面积, 减少人工林的工艺成熟的采伐限额数量, 对所有的林地进行全面的普查和统筹分类划分, 调查可采伐的资源的数量, 对病、小、老树的出材率进行抽样测算。在报备上级资源部门审核后输入电脑进行数据分析, 采伐林木确定应根据林分、林地状况和林木自然生长的规律, 结合采伐去生产操作和合理确定, 避免生态平衡遭受破坏, 发挥自然生态的最大自我调节能力。根据“林木采伐量小于生长量”的原则编制木材生产计划, 适量采伐森林, 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量, 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国木材生产一直供不应求, 消耗量不断增加。目前这种资源的高消耗模式将危及中国森林资源前景, 导致用材林中的成熟林资源趋于枯竭, 迫使提前采伐中龄林, 降低林地质量。应加强森林资源的林政管理, 建立森林资源产业化管理制度和林地有偿转让使用的新机制。
2.2.2 利用资源可再生性
以前曾经历过无节制地采伐林木的过程, 也经历过单纯开发利用木材资源到广泛利用森林群落中各种资源。到了现代, 人类才逐渐地认识到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可再生的特性, 通过植树造林、更新采伐迹地来恢复森林植被;通过对林木及其他林副产品的深度机械加工和化学加工最大程度地发掘森林资源的潜能, 以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价值。人类对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在当代已发展为:创造条件, 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使森林周而复始地得到均衡利用。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经济实力, 以及对森林经营、开发、利用的方针政策。科学经营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最大限度地保持和发展其多种功能与效益, 对全人类, 尤其对少林缺材的中国, 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2.2.3 改革林业管理体制
在自然森林资源对经济与社会产生一系列的综合影响的同时, 利益相关者也产生了一些矛盾点和冲突点, 主要表现为天然林保护和森林经营者之间的矛盾。森林保护与林业管理体制之间, 林业保护与林区干部、职工、林农之间等。而形成这些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但从主要的层面分析来看, 林区保护的外部性是冲突产生的主要矛盾点, 林区保护理念绝对化是冲突产生的根源, 国家采取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冲突产生的主要制度原因, 此外, 林区管理体制的老化和产权机制不健全也有着相当一部分原因。林业管理体制是指林业经济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监督和调节的整个体系, 是推动林业经济活动进行的管理机制、管理机构和保证管理机构。1954年国有林区设立了森林工业管理局, 在当时主要是针对天然林的采伐而建立形成的, 也曾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但随着林业管理体制僵化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可见要使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在于体制的改革和观念的更新。
2.3 森林保护和利用
合理的森林采伐量是对森林资源最好的保护和利用。由于我国的科技水平不高, 林业作业生产力低下, 利用率低、资源消耗多浪费大, 加上人口众多, 所以对森林资源的需求量加大, 最终导致森林资源没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对于森林资源破坏情况, 恢复和发展东北森林资源的主要措施和途径包括以下方面。
(1) 贯彻“以营林为基础, 采育结合, 采造结合, 青山常在, 永续利用”的方针。
林区不仅是木材生产基地, 而且是重要的绿色屏障, 具有多功能效益。要在保证生态条件不被破坏的前提下, 为国家提供商品木材。
东北区人工林面积比重不大, 也确实取得了成效, 但是更新跟不上采伐, 采育失调的现象仍较普遍。如牡丹江林业管理局东方红林业局, 年均皆伐面积4 335万m2, 而每年只能更新2 334万m2, 至1983年年末, 未进行更新的迹地尚有23 012万m2;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每年应造林26 680万m2, 现在只能完成13 340万m2。从长远看, 营林是林业生产的根本。以营造人工林为主, 积极发展速生林, 迹地更新较好的应该以抚育人工林和天然林为主, 天然次生林较多的林场应以提高林质和蓄积量为主, 加快营林建设。在营林建设中, 要注意促进珍贵树种红松的更新, 木材的采伐应坚持以蓄积量定采伐量, 采伐量不能超过生长量, 对过伐林区应坚持只育不采, 使其休养生息。
(2) 尽快提高林区的综合经济效益, 改变单一原木生产的局面。
当前林区木材不能够就地加工, 经济效益很低, 生产单一。原木大量外运, 既造成运输紧张, 又不能综合利用。原木应加工成材或加工为胶合板、刨花板等进行综合利用, 枝材利用虽多用于烧柴, 但利用率仅占20%左右。采伐、造林、加工等“三种剩余物”基本上遗弃山上, 林业资源浪费巨大。仅大兴安岭林区每年烧掉的木材约200万m3, 其中可利用的良材约占60%, 价值1亿多元。因此, 只有提高原木加工的比重, 进一步加强林副产品的加工, 鼓励林区发展小煤窑, 解决林区烧柴问题, 才能减少林木的损失浪费。同时, 应开展林参 (抚松经验) 、林药、林果间作, 大搞以林为主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多种经营, 尽可能让森林发挥多层次、多效益的作用。
(3)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防止生态环境恶化是今后国土开发、环境整治的重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是:大兴安岭自然生态环境, 长白山地与小兴安岭的原生与次生相结合的自然生态环境, 目前, 东北区已建立不同类型、不同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80多个, 而且保护区的数量还在持续增长。
3 结语
森林资源的保护及资源利用主要围绕森林采伐的有效措施展开, 森林采伐是作为整个林业生产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无论采取何种措施, 都要充分考虑森林的多重效益的发挥, 加强在生产源头的有效管理, 降低森林资源的消耗, 从而向生态型采伐方向发展。
摘要:分析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平衡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办法。
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生态环境 篇10
1 森林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1.1 农林是陆地生命的摇篮, 具有综合的环境效益
自然界中的一切动物要靠氧气来维持生命, 而森林是天然的制氧机。如果没有森林等绿色植物制氧, 则生物生存失去保障。森林具有较强的贮水量, 可以防止土砂流失, 保护栖息鸟类, 供给氧气, 还具有较强的环境效益。另外森林生态系统对二氧化碳与氧气在大气中的平衡起调节作用。
1.2 森林是消减环境污染的万能净化器
森林能阻滞酸雨, 降尘, 还可以衰减噪音, 降低风速, 减弱风力。森林还可以分泌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细菌, 以净化空气。
1.3 森林可以调节水分,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森林可以通过对风力的减弱临近农田的水分蒸发量, 增加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还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森林减少地表径流的作用是很显著的。
1.4 森林能降低年平均温度, 缩小年温差与日温差, 减缓温度变化的剧烈程度
这是因为森林的呼吸蒸腾与蒸发水分, 消耗了大量热能。森林作用可促进水分小循环, 改善小气候, 增加降水量。
1.5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 最理想的物种基因库
森林具有明显的层序性, 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小生境或小气候条件, 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每个小生境中生活着许多有代表性的生物, 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生物区。据估计进热带雨林中就有数万种生物。这些生物遗传库已给现代农作物与药草提供了许多物种, 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2 我国森林资源与特点
2.1 森林资源现状
我国思念林生态系统的类型齐全, 包括有热带雨林到亚寒带针叶林的各种类型。1949年我国森林面积为1.87亿平方公里, 覆盖率13.0%。20世纪70年代减少到1.8亿平方公里, 覆盖率12.7%。到20世纪80年代末, 覆盖率上升到12.98%, 相当于1949年的水平。1991年森林面积达到12963万平方公里, 森林覆盖率为13.4%, 森林蓄积量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每年0.3亿立方米“赤字”, 增加到现在的0.38亿立方米盈余, 这表明中国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已有良好的势头, 但是, 用材林的消耗量仍然高于生长量, 森林质量不高, 郁闭度偏低 (全国平均为0.52%) , 大片森林继续受到无法控制的退化, 任意改作耕及其他用途, 农村能源短缺以及森林病虫害的危害, 要消灭用材料的“赤字”与森林的破环的退化, 则要求采取一致紧急行动, 退耕换林, 大力培育森林资源, 使公众了解森林的重大影响, 并参与保护森林资源的各种活动。
2.2 森林资源特点
2.2.1 据统计, 全国乔灌木树种约有8000种,
其中乔木约2000种, 包括1000多种优良用材及特用经济树种;中国森林类型众多, 拥有各类针叶林, 针阔混交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季林, 雨林以及他们的各种此生类型。2.2.2人均森林面积1.3亿平方公里, 进占国土面积的13.92%, 占全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4%, 人均森林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8%。2.2.3森林分布不均。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与西南地区。这些地区森林面积占全国的一半, 森林蓄积量占全国的3/4。2.2.4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性表现为林种结构与林龄结构的不合理。林种结构中用材林面积过大, 发护林与经济林面积偏少, 不利于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林龄结构中幼龄占33.8%, 中龄占35.2%, 成熟林占31%, 成熟林比例少, 近期可供采伐的森林资源不足。2.2.5森林地生产力低。我国森林地生产力低主要表现为:林业用地利用率低、残次林多、单位蓄积量少与生长率不高。
3 森林资源破环环境的影响
3.1 森林资源破坏对环境的影响
3.1.1 生态平衡失调。
森林面积的锐减, 使复杂的生态结构受到破坏, 原有的功能消失或减弱, 导致自然生态进一步恶化。大片林地被砍杀, 使局部小气候发生变化, 也使地表截蓄径流能力的减弱, 加剧了风沙、洪水等自然灾害, 扩大了水土流失区。3.1.2环境质量退化。森林在生态平衡中起决定作用, 有人认为环境中的林业问题、玩平方公里农业问题、水利问题、土壤问题等, 其中心是林业问题。森林破坏必然会引起环境质量退化, 引起水土流失, 土质沙化, 对生物带来不利的影响。3.1.3造成野生动植物种减少。森林面积的缩小, 使野生动物失去了适宜的生活环境, 破坏了野生动植物栖息与繁衍场所, 使2.5万种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3.1.4影响大气的化学组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化二氮与甲烷对地球温度与臭氧层破坏产生主要影响的三种气体。具有关资料表明, 对热带森林的破坏加剧了大气卫视效应的严重性, 热带森林的土壤与人林耕种土地对大气中碳循环的影响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原始森林地区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此生地区多, 同时吸收消耗的甲烷更多。森林砍杀后二氧化碳释放量明显减少, 同时因光合作用减少, 也较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导致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增加。3.1.5引起气候变化、增加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 森林的减少使这种功能大大减弱。如我国四川的森林覆盖率从25%降到13%, 有46个县的年降水量减少了10~20%, 历史罕见的春旱也年年出现。素有“天无三日晴”之称的贵州, 随着森林覆盖率下降到15%, 今年来变的三年二旱。历史上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与森林减少的趋势都非常一致。
3.2 我国森林资源破环的原因
3.2.1 集中过伐, 消化量大于生长量。
目前国家的木材85%以上集中在林业局, 过量采伐现象十分严重, 有些林业句由于建设不上去, 林业资源面临枯竭, 集体林区情况更严重。过量的采伐主要集中在沿海 (路) 的林区, 不少沿海 (路) 的成熟林资源已被砍光, 只有靠砍中龄材, 有些已无林可采。由于集中过伐, 我国森林资源的生产量远远小于消耗量。3.2.2计划外伐采量大, 难以控制。由于居民烧柴, 城乡工业烧柴以及一些地方用材等非国家计划用材, 加速了林业资源的消耗量, 全国林区每年烧掉木柴约6500万平方米, 超过国家计划的全部用材量。占全国森林资源消耗量的35%。3.2.3森林火灾几病虫害。火灾是森林的大敌。1987年发生的大兴安岭大森林火灾, 受害林木总蓄积量3960玩平方米, 使该地区森林后备资源至少7~10年才能恢复。森林病虫害也是影响林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全球森林斌虫害有100多种, 危害面积达667万平方公里, 每年因病虫害损失的森林生长量至少达1000万平方米。3.2.4毁林开荒与滥伐现象。由于片面追求粮食生产, 长期以来不断发生大面积毁林开荒的现象。由于毁林开垦, 不仅使森林资源面临枯竭, 更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4 森林资源的保护
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最重要的是提高民众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 强化人类生存环境意识, 此外还要做好一下工作:
4.1 健全森林法制、加强林业管理
要管好林业, 首先要建立与完善林业机构;二是加强林业法制宣传教育;三是严格森林采伐计划、采伐量、采伐计划;四是严格采伐审批手续;五是重视森林火灾与病虫害的防治;六是用征收森林资源税的方法, 加强森林管护。
4.2 合理利用天然林区
利用森林资源, 一定要合理采伐, 伐后即使更新, 使木材生长量与采伐量基本平衡。同时要提高木材利用率与综合利用率。
4.3 分期分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
在本世纪末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达到20%, 应分期分阶段与分不同地区来实现。
4.4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一点星星火, 可毁大年林”要是森林
4.5 开展林业科学研究
重点开展对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者之间关系研究。特别是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意改善生态状况, 力求生态、经济、环境三者之间相对协调法杖。
4.6 控制环境污染对森林的影响
如何实施森林生态采伐 篇11
【关键词】现代林业;生态采伐;措施
森林是一种生物群落,具有再生性。当森林达到成熟时,如果不进行采伐利用,则森林将逐渐衰老、枯朽和死亡。因此,为了充分利用木材,促进森林更新,对成过熟林必须进行采伐,这是发展林业、实践森林永续利用的重要环节。然而,森林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合理的森林采伐,既要收获木材,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又要维护森林生态环境,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防止亂砍滥采和对森林破坏。
1.森林生态采伐问题的提出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不仅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物质产品和生态产品, 而且在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支持人类生命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树立和深入,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林业及生态建设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都开始进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和实践, 激励森林经营者按可持续经营要求经营管理森林。许多国家制订了森林经营国家标准, 要求森林经营者改善林业经营活动和执行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作为森林经营的重要活动和环节, 森林采伐作业受到了各国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纷纷以在采伐过程中如何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实现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指导思想, 制定或修订国家或区域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森林生态采伐由此应运而生。
长期以来, 我国的森林采伐都是以木材利用为主要目的, 采取工业式的采伐方式, 给森林本身和环境造成了很大不利影响,不仅带来了森林资源锐减、林地生产力下降、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而且也给森林及其生长环境(如保留木生长、更新、土壤等)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因此要充分体现现代林业的要求, 实现可持续经营和发展, 必须实施森林生态采伐。
2.森林生态采伐的原则和内涵
2.1生态采伐的原则
我国已颁布的《森林生态采伐作业规程》规定, 生态采伐就是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即森林采伐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协调好环境保护与森林开发之间的关系, 尽量减少森林采伐对生物多样性、野生动植物生境、生态脆弱区、自然景观、森林流域水量与水质、林地土壤等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了可持续经营森林,不仅要考虑目标森林的本身,还要考虑它所在的生态系统以及有关的生态过程,更要重视其背景和基质等,即问题的发生和研究在种群和群落层次上,但问题的解决需要在整个景观的层次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类干扰的加剧,生境破碎化日益严重,迫切需要通过保护景观生境来实现森林整体的保护。基于以上的分析,结合森林生态系统原理,森林生态采伐的原则定应为:采伐不影响或尽可能不影响森林生态系统,不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损伤。其采伐设计不仅考虑木材收获,而且要考虑维持森林固有的生物多样性、树种组成和搭配、林相和森林景观及其功能等因素。这也正是这种理念与传统采伐方式的根本区别。
2.2 生态采伐的内涵
有三个层次, 即林分、景观和模仿自然干扰。在林分水平上, 要系统地考虑林木及其产量、树种、树种组成和搭配、树木径级、生物多样性的最佳组合、林地生产力、养分、水分及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 使采伐后仍能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景观水平上, 要考虑不同的森林景观类型的合理配置。在采伐设计时要考虑采伐后的林地对人的感官的影响, 即美观的效果, 不应造成千疮百孔般的破碎景观。依据森林群落的演替规律和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林分级的采伐与更新加速群落的演替,林分水平的采伐应在景观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以维持森林景观的整体性。模仿自然干扰是模拟自然状况保留一定的活树、枯立木、倒木和腐殖质等粗大木质残体, 以满足动物觅食和求偶等活动的需要。
3.不合理(或不符合生态保护要求) 采伐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1对伐区小气候的影响
由于采伐后林内疏透程度(从景观层次上讲, 是林区森林植被的破碎程度)增加, 因此增加了林内光照强度,改变了林内温度梯度, 升高了林内温度日较差, 改变了林内风速和林内水分循环等。不合理采伐或强度过大采伐将破坏林内光照强度平衡, 致使林内出现极端温度, 改变林内水分循环, 加大风倒、风折的威胁。
3.2 对伐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不合理采伐活动对伐区内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表现为伐区生物物种大量减少、丧失或改变, 森林遗传多样性的降低。黑龙江省森工林区过去在天然林中进行皆伐, 物种变化更为明显。
3.3对伐区保留木的影响
不合理采伐活动对伐区内保留木的影响表现为对保留木的损伤, 增加保留木受病虫害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危害。有研究表明, 规范采伐作业对保留木的损伤可减少20%左右。
3.4对伐区土壤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对土壤的干扰和压实。采伐活动会引起土壤结构一定程度的破坏, 增加土壤容重和土壤的机械阻力, 降低土壤透气性和排水能力, 使土壤受侵蚀的可能性增加。如果在一定区域频繁作业会加大破坏影响; 二是增加水土流失; 三是土壤养分的损失, 水土流失带来养分流失; 四是林地生产力的下降。如果长期过伐,则将导致林地地力衰退。
3.5对溪流水质的影响
采伐作业中消耗的油料、修建集材道等土木工程产生的土石方以及采伐剩余物处理后遇降雨淋失的营养物质输入溪流, 使溪流水质发生变化, 沉淀物增加。
4.如何实施森林生态采伐
实施生态采伐应优先考虑采用对生态影响尽可能小的作业措施, 尽可能地减少或降低采伐产生的不利影响。可采取如下措施:
4.1通过区域内森林采伐的合理规划安排和控制采伐数量, 避免造成集中连片采伐, 保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尽可能降低对生态景观的影响。
4.2根据林分状况选择合适的采伐类型、采伐方式, 尽量不采用皆伐方式, 采伐时, 要控制树倒方向, 对林冠下的藤条灌木要尽可能予以保留, 减少对保留木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3根据地形、坡度选择适当的采伐方式, 要严格控制采伐强度, 尽可能采取低强度择伐方式或抚育方式, 减少对伐区水土、植被等的不良影响。
4.4选择恰当的集材方式和集材工具。如尽量选用原木生产方式, 利用畜力或人工集材, 减少对林地土壤的破坏。
4.5对必需的土木工程采取必要的工程或生物措施, 如集材道路面铺设砾石或以植被固定, 以减少侵蚀和冲刷, 降低水土流失强度。
4.6通过在溪流上有目的地设置障碍物, 尽可能将采伐导致的水中悬浮物沉积在有限的范围内。
4.7通过有规范地收集和处理采伐作业和日常生活的消耗品, 尽量避免漏油等导致的污染, 减少对水质的影响程度。
4.8伐区清理要尽量把采伐剩余物留在迹地上, 并保留一些倒木和枯立木, 把剩余物散铺或带状堆腐, 从而达到减少对土壤干扰, 增加幼林地地表覆盖度, 保蓄养分之目的。依靠迹地留下的大量有机物为下一代的森林更新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陆圻.森林生态采运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篇12
森林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着自然生态环境。目前, 森林资源的总量并不多, 但是我国的森林资源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从而就引起了对森林资源保护的思考。
1 森林资源概况
1.1 我国的森林资源
我国的生态系统类型多种多样, 森林的面积也是越来越多, 表明了森林资源已经是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而我国森林的生长量并不大, 森林质量也不是很高, 再加上一些大面积森林的退化与破坏, 必须提高森林覆盖率。
1.2 森林资源破坏的情况
我国森林资源虽然每年都保持着持续上升的现象, 但是森林资源破坏的现象非常严重, 大面积的森林资源被破坏, 已经造成了森林资源的枯竭, 必须加以重视起来。
1.3 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
1.3.1 生长量远远小于消耗量
我国对森林资源的过量砍伐, 造成了森林资源枯竭, 甚至出现森林砍光的现象, 由于林业的建设还不到位, 集中采伐使森林资源迅速减少。
1.3.2 非计划用材量过大
一些居民用柴、城乡工业烧柴都不是国家计划用材, 消耗森林资源已经占全国森林资源的35%, 大大影响了林业的发展。
1.3.3 森林病虫害和火灾
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很大, 火灾是森林的天敌, 并且一旦发生火灾都必须要8~10a的时间去恢复。病虫害也是导致森林资源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发展农业, 选择毁林开荒, 大片森林被砍伐, 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1.4 森林资源破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森林资源减少破坏了生态结构, 生态平衡严重失调, 随之生态功能减弱, 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大面积的森林被采伐, 气候发生改变, 增加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 水土流失, 土质沙化, 还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森林在生态平衡起决定性的作用, 森林资源的破坏引起生态环境的质量迅速下降。
2 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意义
森林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森林是全球生态系统的核心。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森林资源, 反之, 没有了森林资源, 就没有人类, 更没有人类文明。由于地球二氧化碳的浓度大, 引起了温室效应, 而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需要氧气来维持生命, 森林可以制造氧气, 净化空气。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 人均占有量很少, 仅仅是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由于滥砍滥伐的现象比较严重, 水土流失也更加严重, 水涵养的功能也就随之减弱。据测定, 森林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 涵养水源, 保水能力极强, 增加空气的相对湿度, 因此, 森林资源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森林资源还可以防风固沙, 我国有很大的荒漠化的土地面积, 而对于治理荒漠化土地, 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种植大面积森林, 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改善其生态环境, 并且防止水土流失, 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 调节气候, 改善小气候条件。
森林资源的发展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林业与农业相结合, 建设农田防护林, 土地的生产力提高, 因而作物产量逐渐上升。
森林资源现在也逐渐发展为可供观赏旅游的产业, 人们可以在森林这个大自然中, 放松心情, 陶冶情操。
我国的生物具有多样性, 许多物种都要在森林里栖息, 森林是动物良好的栖息地, 在热带雨林中就有上万种的生物, 因此它是一个巨大的物种基因库和宝库。
3 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
国家应对森林资源现状做好勘察调查, 对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统筹规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并落实到位, 做到森林资源的效益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四者协调平衡发展。
国家应完善有关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律法规和年度计划。禁止对森林滥砍滥伐, 过量采伐, 禁止为了经济利益不顾长远发展而毁林开荒。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计划用林, 对于一些浪费资源的行为要加以制止。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同时, 要做到计划造林, 扩大森林的种植面积, 增加森林资源。
国家应大力宣传森林资源保护工作, 提高人们对森林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强化生态环境的意识。号召人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植树造林的行动中去, 同时充分发挥人民对环保工作的监督作用, 促进其落实到位。
4 结语
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重重侵袭下, 我国的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备受影响。因此, 我国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坚持人口、环境、资源全面协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栗妍.浅谈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建设[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1 (02) :10-11.
[2]王成.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促进生态环境建设[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04) :55-57.
[3]何怡.森林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关系探析[J].林业建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