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统计分析

2024-06-17

资料统计分析(精选12篇)

资料统计分析 篇1

地质灾害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灾害之一, 每年均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高达几十亿元, 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大损失。河南省共确定地质灾害5 927处, 共造成468人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459 965.7万元。为了防治地质灾害, 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必须加大对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资料关系的研究。笔者充分利用地质灾害档案资料, 对河南省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关系进行了分析。

1地质灾害环境影响因子

1.1地形地貌

微地貌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结合地质资料, 对地质灾害与微地貌 (坡度、坡形、坡向) 相关关系进行了统计 (表1) 。

从表1可知, 河南省滑坡灾害多发生在坡度中等 (30°~45°之间) 、坡向倾向于阳坡 (90°~270°) 处, 而坡形以凸形坡为主;崩塌灾害多发育于大于45°的高陡坡、坡向以阳坡为主, 对坡形而言, 凹形坡一般不易发育崩塌, 坡形以直形为主, 其次为凸形。

1.2岩土体类型

从岩性上看, 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差、在水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化的黏土、黄土及其他松散坡积覆盖物, 是河南省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母体[1]。而硬度差、力学强度相对较弱的层状泥灰岩、泥岩、砂岩、页岩和易风化的岩浆岩、片麻岩则属于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岩质母体。

1.3地质构造

根据对崩塌、滑坡数据与构造关系的分析, 在次级地质构造发育地段, 其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尤其是滑坡、崩塌活动有重要影响。断裂构造不仅使斜坡岩土体发育大量裂隙, 甚至使斜坡变得支离破碎, 进而促进斜坡岩土体风化和地表水的浸润破坏活动, 降低斜坡的稳定性, 加剧滑坡崩塌发生的可能性。

1.4降水

地质灾害与降水关系极为密切, 河南省境内绝大多数突发性 (崩塌、滑坡、泥石流) 地质灾害都由降水引发。而其他地质灾害类型, 如地裂缝, 其变化与降水有关, 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地面塌陷则与降水关联度较低。

(1) 降水与崩塌滑坡。

对各降水区间崩塌滑坡数量进行了统计 (表2) 。由表2可知, 河南省崩塌滑坡灾害多集中在降水量600~800 mm区, 共65.7%。可见, 并不是降水量越高, 崩塌滑坡发育密度就越大, 这从另一角度说明, 崩塌滑坡灾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

(2) 降水与泥石流。

对各降水区间泥石流数量进行了统计 (表3) 。由表3可知, 河南省泥石流灾害多集中在降水量600~900 mm区, 共79.9%。应当指出, 700~800 mm区泥石流以矿渣堆积型为主, 其中人为因素诱发的泥石流灾害占主导地位。

2地质灾害类型统计分析

截至2008年底, 河南省共确定地质灾害5 927处, 种类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6种。其中以滑坡、崩塌数量最多, 分别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30.7%和28.4%。河南省地质灾害分布最明显的特征是地域性强。不同的地质灾害种类, 其分布有不同的特点, 滑坡、崩塌、泥石流多见于山地丘陵区, 地面塌陷、地裂缝则于采矿区较为集中[3]。另外, 地质灾害在布局上一灾为主、多灾并发又是河南省地质灾害分布的另一特征[4]。

3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的影响关系

人类工程活动的不规范性主要表现有:开挖坡脚、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地下开采、矿山废弃渣与尾矿随意堆放、河流的冲刷与侧蚀、河流水库水位升降、斜坡加载、爆破振动等。河南省大多数地质灾害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5] (表4) 。

从表4中可以看出, 河南省5 927处地质灾害, 人类工程活动成为诱发因素之一的有3 831处, 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64.6%,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可见一斑。

4结语

分析研究地质灾害档案资料与地质环境因子及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的关系, 对于科学预防地质灾害, 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具有重要意义。在地质灾害档案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对全河南省山地丘陵区开展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地质灾害防治区划, 并据此初步建成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对地质灾害档案资料的研究成果可为省级地质灾防治与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有效开展避让、救援与防治工作, 最大限度减少防治工作成本, 减灾效益明显。

摘要:在对河南省山地丘陵区66个县 (市) 地质灾害资料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了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因子 (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降水) 及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的关系, 为研究河南省地质灾害分布发育特征, 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及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地质灾害,档案资料,环境影响因子

参考文献

[1]胡厚田.崩塌与落石[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89.

[2]王恭先, 徐峻龄, 刘光代, 等.滑坡学与滑坡防治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

[3]徐莉.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报告[R].郑州:河南省地质科研所, 2003.

[4]朱中道.河南省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R].郑州: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2003.

[5]赵承勇, 黄景春, 魏玉虎, 等.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报告[R].郑州: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2004.

资料统计分析 篇2

3、营业用房建筑设计应根据不同等级,不同规模配置各类用房。一般应由营业、电子计算机房、金库、办公和附属等用房组成。

基地和总平面

1营业用房的地址应选在市中心,交通方便,城市公用设施比较完备,社会环境良好的地区。并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要求。2 营业用房建筑应独立建造,自成一区,单设出入口。营业办公区域职工生活区等建筑应分区布置,避免互相干扰。3 总平面应设置内院,供运销汽车和其他机动车辆停放使用,其面积大小应满足云超车辆回转的需要。营业厅门前应有适当空地,方便停放机动车辆、自行车需要的场地。

(1)营业用房建筑面积分为基本用房建筑面积和专业用房建筑面积两部分。基本用房包括办公用房及附属用房,专业用房包括金库、营业厅、账表票据库三部分、仅增加其中一项用房或增加其中两项用房的,分别按上述专业用房建筑面积指标的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增加。需增加其他专业用房,应根据实际需要另行审批。

(2)本标准不包括:食堂、汽车库、自行车棚、锅炉房、渡边交配电站与泵房、项目资料库、电子计算机房、浴室、理发、托幼以及人防设施等。

(3)营业用房建筑设计应按照建设银行专业功能和使用要求合理布局,应达到功能齐全,流程便捷,安全方便,解决内外相互间联系和分隔。

1、营业厅

营业厅布置应为方便客户,宜设置首层,不宜设置于二层及以上楼层,要便于同金库、办公业务用盲的联系,并自成一区。

营业厅应有良好的天然采光效果,天然彩光标准,窗地面积比不宜小于1: 6。营业厅内净高不得低于3.6米。

营业厅的结构形式和柱网尺寸应适应柜台排列要求。建筑净深不得小于7.2米。工作区净深不得小于3.6,柜台宽度不得小于0.6米,客户活动区净进深不得小于3米。

2、营业厅面积

营业厅内工作面积与柜台和客户活动区所占面积之比宜为1:1 营业厅工作面积,应根据人员编制和业务量确定。一般工作区内每个工作人员所占面积应不小于2--4平方米,人员编制小于10人的工作区所占面积不应小于40平方米。

3、柜台单元 为适应柜台的合理高度,方便接柜,营业厅柜台内地面标高已高于柜台外地面标高0.1--0.2米.现金出纳业务柜台应采用砖石或钢筋混凝土等结构。柜台上方应安装防弹玻璃柜台高度应≥800㎜、宽度应≥500㎜。安装防弹玻璃时防弹玻璃的宽度应≤1800㎜高度应≥1500㎜。现金业务柜台的台面应设置300mm(长)×200mm(宽)×150mm(高以槽底计算)底部为弧形的凹槽。

防弹玻璃以上未及顶部分应用金属防护栏网等防护设施封顶或至离地3500mm高度。采用二块防弹玻璃错位交接时交接部位长度应≥100mm两块防弹玻璃的间隙应≤30㎜。防弹玻璃上不允许开孔柜台内外需要通话时可加装通话设施。

账表票据库布置在营业厅就近处,便于账表的取用、存放。账表票据库应根据存放档账表和空白账表的不同要求设置。

营业部分用房应设内部工作人员使用厕所、盥洗室。

4、电子计算机房

中小型电子计算机机房一般包括主机房、软古件室、终端室、介质库和辅助房间等组成,机房设置和室内环境要求应选用的机型工艺要求相适应。需要考虑防震、隔噪声、防尘、防潮、防腐蚀、防电磁干扰和防辐射等要求,要考虑设备运输及安全防护的方便,不应临街设置,不宜设在建筑物的高层。中小型电子计算将应设置独立一区内。微型电子计算机应根据设备需要,设置在密闭的房间内或对房间作适当处理。

5、金库用房

金库用房由金库、整点间、守库室等组成。金库用房应集中布置,自成一区,库内不应设置其他用房,其他用房之间的联系也不应穿越库区。库区应有单独的、相对隐蔽的出入口,出稿应开向院内。金库要方便于营业厅出纳柜的联系。

金库不宜设置在二层及二层以上,三级行金库宜设双宝库,每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9平方米,库室净高不应低于3米。

一、二级行根据需要,可设多室金库。

金库门必须采用银行系统指定厂家生产的专用金库门和专用门锁。金库不得设天然采光窗孔。通气孔不得临街,通气孔下槛离地不得小于2.5,每个通气孔面积不得大于0.02平方米(圆型直径不超过0.16米,正方形长不得超过0.14米,长方形长和宽分别不能超过0.2米和0.1米),应设弯道通气孔,孔口安装双层篦防护,并装防雨等设施。

金库设于地下时,应设置良好的垂直运输设备,可防潮、防水措施,必要的机械通风设备。整点间必须靠近金库设置。守库室的位置,必须能使金库置于守库员的有效控制范围之内。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平方米,守库室的门窗应有防护设施,门上应设了望孔。守库室应设专用洗手间,卫生间应设通风换气设施。

6、办公及附属用房

办公及附属用房由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文印打字室、值班室、电话机房、空调机房、变配电室、储藏室及厕所才、组成。不同等级、不同规模、不同地区的行可根据需要和可能设置上述用房。

办公室宜采用3.6米开间,净深不宜小于4.2米,不宜大于6米,楼层室内净高不宜大于3米。

厕所位置应注意使用方便,又要比较隐蔽,并有防止气味溢出的措施,厕所设前室或经盥洗室穿入。

防护内容

营业用房建筑防护内容包括防捡、防盗、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温湿度要求、防潮、防水、防有害生物(霉、早、鼠等)、防电池干扰等。其他有关抗震、防雷、防日照直射及防火等

GB17656 防盗安全门 GA/T73 机械防盗锁 GA165 防弹复合玻璃 JR/T0003-2000 银行金库

营业用房建筑设计的耐久年和耐火等级分别作如下的规定

一级行

耐久年限60年以上

耐火等级一级

二级行

耐久年限50年以上

耐火等级一级

三级行

耐久年限50年以上

耐火等级二级 术语和定义

3.1 银行营业场所 Banking Business Place 各银行机构办理现金出纳、有价证券业务、会计结算业务的物理区域。包括营业厅(室)、与营业厅(室)相通的库房、通道、办公室及相关设施。

3.2 风险等级 Level of Risk 银行工作人员、现金、有价证券、重要凭证及相关设施等在营业场所环境中可能受到的危害程度。

3.4 业务库 commercial vaults 指银行机构为办理日常现金收付业务而设立的现金保管库房。其保管的现金是为保证正常营业的准备金是银行营运资金的组成部分。它经常处于有收有付的周转状态属于流通中货币的一部分。

3.5 自动柜员机(简称ATM)Automatic Teller Machine 银行提供给客户用于自行完成存款、取款和转帐业务的设备。

3.6 自动存款机(简称CDM)Commercial Deposit Machine 银行提供给客户自行完成存款业务的设备。

3.7 自动存取款机(简称CRS)Commercial Reverse System 银行提供给客户自行完成存、取款业务的设备。

产后子痫性脑病临床资料分析 篇3

资料与方法

2003~2012年收治产后子痫性脑病患者15例,初产妇11例,经产妇4例,年龄21~37岁,其中13例血压增高,2例血压正常,收缩压130~220mmHg;舒张压80~135mmHg。24小时尿蛋白定量值取入院后监测的最高值。24小时尿蛋白定量8~22g。2例行脑部CT检查,3例行脑部MRI检查,10例行脑部CT及MRI检查,13例治疗后行CT或MRI检查。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障碍、抽搐发作和精神状态改变,2例出现定向力障碍,1例出现肢体无力等表现。

影像学检查表现:8例CT表现为双顶枕叶、双基底节区多发对称性低密度灶,形态不规则,呈斑片状、脑回样改变,治疗1周后病灶消退。10例MRI表现为T1WI呈低、稍低或等信号,T2WI主要呈稍高信号,FLAIR大多呈高信号,T2WI和FLAIR序列上呈高信号影,以双顶枕叶及双基底节区多发,额叶、大脑镰旁白质也可见,形态不规则,呈对称性分布,治疗1周后病灶完全消失。

治疗方法及预后:根据患者病情予以硫酸镁15~20g/日,东莨菪碱等解痉、降压、镇静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同时请神经科医师会诊予以甘油果糖、甘露醇等抗脑水肿后14例患者1周后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1例10天后恢复正常。

讨 论

子痫是妊高症发展的最严重阶段,是由于患者出现血压急剧升高超过脑心血自动调节上限的急性全面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即为子痫性脑病(EE)[1]。根据第1次发生抽搐的时间可分为:产前子痫,产时子痫,产后子痫,产后子痫约占子痫性脑病20%[2]。本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呕吐、视力障碍及抽搐发作,影像学最突出的特点是病变的分布特征,病变主要分布于后循环供血区,最常见的部位为双侧枕叶对称的皮质下白质。

对子痫引起脑水肿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现今主要有两个观点:①认为妊娠过程中各种因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强,在血压轻微波动或明显升高到导致脑血管自我调节机制失调的情况下,导致血管内液体、大分子、甚至红细胞外漏,发生血管源性水肿。②认为子痫性脑病是由于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缺血。前者能很好解释患者病灶的分布特点。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制包括肌源性及神经源性调机制,在妊高征时,在各种毒素及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内皮受损导致肌源性调节机制基本失效,此时主要依赖于神经源性调节机制,而大脑后区的血管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域特别是枕叶及后分水岭区的血管,几乎缺乏交感神经分布,因此对血压的变化犹为敏感。当血压在较高水平波动时,超出其自动调节范围时,收缩的小动脉被迫扩张,就会出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的高灌注,液体、大分子甚至细胞漏出脑实质内,引起脑水肿。病灶多以对称性分布于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及后分水岭区,由于皮质比白质结合得更加紧密,更容易抵抗大量水肿液的集聚,因此水肿多集中于皮层下白质,所以病灶皮层下白质受累为主。由于血脑屏障的破坏在某些血压不高的患者亦可出现血管内液体及分子外漏,出现脑水肿。随着研究的深入,血管内皮受损在子痫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被证实。因此子痫性脑病影像学所表现的病灶并非损毁性的,而是一种血管源性的脑水肿,并未形成梗死灶,这与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能完全恢复是一致的。

本组病例中有2例并没有高血压,却出现产后子痫的症状,这说明子痫性脑病发病机制远较高血压脑病复杂,与妊娠因素和产后机体特殊病理生理有密切关系。Schwartz等把滋养细胞细胞毒作用看作是其发病重要机制。

产后子痫性脑病需要与脑梗死、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及脱髓鞘等疾病鉴别。①脑梗死:临床上表现为头晕、头痛,伴随不同程度的脑部损害的症状,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病情较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根据相应供血血管区域分布、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及MRI信号特点,鉴别较容易。②CVT:妊娠、围产期、脱水为常见致病因素;CVT缺乏典型的临床征象,临床诊断较困难,误诊率较高,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表现为头痛、呕吐等颅高压征,伴或不伴有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癫痫发作、瘫痪,病情逐渐发展,出现意识障碍,CT增强20%可呈条索征,空delta征;根据血栓演变的不同时期MRI信号不同,MRV表现为静脉窦闭塞或静脉窦内充盈缺损,可确诊。③脱髓鞘疾病:急性脱髓鞘性脑炎病灶则主要位于皮层下及侧脑室周围白质。CT示病灶呈低密度,但早期可表现正常。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合临床与本病鉴别并不困难。

一旦确诊产后子痫性脑病后其治疗原则与子痫的处理一致,即镇惊止抽、降压、镇静、防治脑水肿等,一般预后良好,多数患者复查CT或MRI显示病灶显著改善或消失。

总之,孕产妇出现产后头痛、抽搐等症状,尤其妊高症患者时,要考虑产后子痫性脑病可能,应及时行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急性脑血管意外等疾病的同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准确地指导临床对症治疗,避免不必要的诊断性治疗。

参考文献

1 林其德.子痫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10):577-579.

资料统计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我院病案室2006年—2009年间的复印病历登记本, 共438例, 资料真实可靠。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把病案复印的原因分成继续医疗、商业保险、异地农合异地医保、公检法、医疗纠纷、其他六类, 对复印的438例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2006年—2009年病案资料复印数统计, 见表1.

2.2 2006年—2009年438例病案资料复印分类构成情况, 见表2.

3 分析

3.1 近年来病案资料复印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病案资料复印数量是逐年增加的, 复印率达到9.4%, 体现了现代人对自己就医情况了解的迫切愿望。

3.2 加强病案管理, 配备高性能的复印设备, 落实责任人备查的重要性[1]。从表2可以看出病案资料是商业保险、继续医疗、异地报销、公检法、医疗纠纷等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我院由于是基层医院, 所以领导对病案管理、病案资料的复印都不重视, 只是租借了一台低配置的复印机, 配备了一枚病案资料复印专用章, 以保证病案资料复印的合法性。

3.3 由于我院是基层医疗机构, 医疗水平相对来说还很一般, 所以从表2可以看出我院的一些诊疗情况, 稍微复杂一点的疾病都需要转到市里的大医院进行诊治, 所以造成了由于继续医疗而进行病案资料的复印较多。所以应该加大力度引进高端人才, 留住患者, 方便周围的百姓, 使其不出乡镇就能享受高水平的诊疗服务。

病案资料是一种特殊的档案, 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应的原始依据, 所以把好病案资料的复印关至关重要[1]。一定要在有齐备的手续的情况下, 方能进行复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4 复印专用章要保管好, 避免不法分子伪造病历, 给医院造成巨大损失。

4 结论

落实《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 加强病案复印管理工作, 从而体现病案的社会价值, 尊重患者的知情权, 确保病案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 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随着逐年增长的复印数量, 应增加复印机, 专机专用, 为复印服务, 使病案信息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财务分析资料 篇5

(一)财务分析报告按其内容、范围不同,可分为综合分析报告,专题分析报告和简要分析报告

1.综合分析报告

综合分析报告又称全面分析报告,是企业依据会计报表、财务分析表及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所提供的丰富、重要的信息及其内在联系,运用一定的科学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特征,利润实现及其分配情况,资金增减变动和周转利用情况,税金缴纳情况,存货、固定资产等主要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毁损等变动情况及对本期或下期财务状况将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做出客观、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进行必要的科学预测而形成的书面报告。它具有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对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各项决策有深远影响的特点。

它还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1)为企业的重大财务决提供科学依据。由于综合分析报告几乎涵盖了对企业财务计划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和评价,能使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和财务状况一目了然,及时反映出存在的问题,这就给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做出当前和今后的财务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2)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报告,可以作为今后企业财务管理进行动态分析的重要历史参考资料。

综合分析报告主要用于半、进行财务分析时撰写。撰写时必须对分析的各项具体内容的轻重缓急做出合理安排,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

2.专题分析报告

专题分析报告又称单项分析报告,是指针对某一时期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某些关键问题、重大经济措施或薄弱环节等进行专门分析后形成的书面报告。它具有不受时间限制、一事一议、易被经营管理者接受、收效快的特点。因此,专题分析报告能总结经验,引起领导和业务部门重视所分析的问题,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专题分析的内容很多,比如关于企业清理积压库存,处理逾期应收帐款的经验,对资金、成本、费用、利润等方面的预测分析,处理母子公司各方面的关系等问题均可进行专题分析,从而为各级领导做出决策提供现实的依据。

3.简要分析报告

简要分析报告是对主要经济指标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的问题或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概要的分析而形成的书面报告。简要分析报告具有简明扼要、切中要害的特点。通过分析,能反映和说明企业在分析期内业务经营的基本情况,企业累计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的情况并预测今后发展趋势。主要适用于定期分析,可按月、按季进行编制。

(二)财务分析报告按其分析的时间,可分为定期分析报告与不定期分析报告

1.定期分析报告

定期分析报告一般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企业内部规定的每隔一段相等的时间应予编制和上报的财务分析报告。如每半年、年末编制的综合财务分析报告就属定期分析报告。

2.不定期财务分析报告

不定期分析报告是从企业财务管理和业务经营的实际需要出发,不做时间规定而编制的财务分析报告。如上述的专题分析报告就属于不定期分析报告。

格式

第一部分提要段

即概括公司综合情况,让财务报告接受者对财务分析说明有一个总括的认识。第二部分说明段

是对公司运营及财务现状的介绍。该部分要求文字表述恰当、数据引用准确。对经济指标进行说明时可适当运用绝对数、比较数及复合指标数。特别要关注公司当前运作上的重心,对重要事项要单独反映。公司在不同阶段、不同月份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所需要的财务分析重点也不同。如公司正进行新产品的投产、市场开发,则公司各阶层需要对新产品的成本、回款、利润数据进行分析的财务分析报告。

第三部分分析段

是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说明问题的同时还要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财务分析一定要有理有据,要细化分解各项指标,因为有些报表的数据是比较含糊和笼统的,要善于运用表格、图示,突出表达分析的内容。分析问题一定要善于抓住当前要点,多反映公司经营焦点和易于忽视的问题。第四部分评价段

作出财务说明和分析后,对于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业绩,应该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财务评价不能运用似是而非,可进可退,左右摇摆等不负责任的语言,评价要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进行,评价既可以单独分段进行,也可以将评价内容穿插在说明部分和分析部分。

第五部分建议段

即财务人员在对经营运作、投资决策进行分析后形成的意见和看法,特别是对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改进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不能太抽象,而要具体化,最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标题标题是对财务分析报告的最精炼的概括,它不仅要确切地体现分析报告的主题思想,而且要用语简洁、醒目。由于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不同,其标题也就没有统一标准和固定模式,应根据具体的分析内容而定。如“某月份简要会计报表分析报告”,“某综合财务分析报告”,“资产使用效率分析报告”等都是较合适的标题。财务分析报告一旦拟定了标题,就应围绕它利用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并撰写报告。起草

在搜集、整理的资料、确定分析报告的标题后,就可以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进入编制财务分析报告的阶段。这阶段的首要工作就是报告的起草,起草报告应围绕标题并按报告的结构进行。特别是专题分析报告,要将问题分析透彻,真正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综合分析报告的起草,最好先拟定报告的编写提纲,然后在提纲框架的基础上,依据所搜集整理的资料,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起草综合分析报告。修改和审定

财务分析报告起草后形成的初稿,可交主管领导审阅,并征求主管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再反复推敲,不断进行修改,充实新的内容,使之更加完善,更能反映出所编制财务分析报告的特点直至最后由主管领导审定。审定后的财务分析报告应填写编制单位和编制日期,并加盖单位公章。注意事项:

积累素材

1、建立台账和数据库。通过会计核算形成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但是编写财务分析报告仅靠这些凭证、账簿、报表的数据往往是不够的。比如,在分析经营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增长原因时,往往需要分析不同区域、不同商品、不同责任人实现的收入与费用的关系,但这些数据不能从账簿中直接得到。这就要求分析人员平时就作大量的数据统计工作,对分析的项目按性质、用途、类别、区域、责任人,按月度、季度、进行统计,建立台账,以便在编写财务分析报告时有据可查。

2、关注重要事项。财务人员对经营运行、财务状况中的重大变动事项要勤于做笔录,记载事项发生的时间、计划、预算、责任人及发生变化的各影响因素。必要时马上作出分析判断,并将各类各部门的文件归类归档。

3、关注经营运行。财务人员应尽可能争取多参加相关会议,了解生产、质量、市场、行政、投资、融资等各类情况。参加会议,听取各方面意见,有利于财务分析和评价。

4、定期收集报表。财务人员除收集会计核算方面的有些数据之外,还应要求公司各相关部门(生产、采购、市场等)及时提交可利用的其他报表,对这些报表要认真审阅、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养成多思考、多研究的习惯。

5、岗位分析。大多数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往往由财务经理来完成,但报告注材要靠每个岗位的财务人员提供。因此,应要求所有财务人员对本职工作养成分析的习惯,这样既可以提升个人素质,也有利于各岗位之间相互借鉴经验。只有每一岗位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才能编写出内容全面的、有深度的财务分析报告。

报告指引

财务分析报告尽管没有固定格式,表现手法也不一致,但并非无规律可循。如果建立分析工作指引,将常规分析项目文字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诸如现金流量、销售回款、生产成本、采购成本变动等一系列的分析说明指引,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资料统计分析 篇6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在学术信息资料界,与《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并称为“四大文摘”。其全文转载量(率)基本反映了学术期刊阵营和学术研究机构的分类、布局、水平、变化和发展态势等客观状况,是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等著名期刊评价成果的重要参考指标。

本文依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网站公布的2000~2009年度全文转载量(率)信息,对10年来《出版广角》杂志的被转载排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一、在“文化、科学、体育”与

“新闻传播学”类报刊中的排名

由表1可知,《出版广角》所载文章属于《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科学、体育”和“新闻传播学”类别,被其《新闻与传播》、《出版工作》(2009年改为《出版业》)两种专业杂志全文转载。

2001~2003年,《出版广角》全文转载量名列前10名之内,其中2002年位居30种报刊第2位。说明《出版广角》自新千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

2004年《出版广角》排名下降,2005、2006年未进入排名,2007年因《复印报刊资料》类别润整,未进行排名。

2008年,《复印报刊资料》专设“新闻传播学”类别,列出30种专业杂志进行排名,《出版广角》名列第2,优势凸显,刊物的学术水平与地位第一次真正体现出来。

2009年,《出版广角》全文转载量排名第4(见表1),在“新闻出版类报刊”中排名第4(见表2),在“出版事业类杂志”中排名第3(见表2),在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中排名第2(见表3)。同时,新增了全文转载率排名,《出版广角》在“新闻出版类报刊”中排名第6位、“出版事业类杂志”中排名第3位。全文转载率消除了各刊因刊期和刊发文章数量不同对分析结果的影响,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杂志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二、在“新闻出版类”和“出版事业类”专业杂志中的排名

由表2可知,在5~20种被全文转载的“新闻出版类报刊”中,《出版广角》排名前6位,说明该刊在“新闻出版类报刊”中居于前列,转载量比较大,而且比较稳定。在此基础上,再对“出版事业类杂志”进行比较,发现人选排名的“出版事业类杂志”数量约占“新闻出版类报刊”总数的50%~80%,说明“出版事业类杂志”文章转载量(率)高于“新闻学”报刊;同时,在筛选出的4~12种“出版事业类杂志”中,《出版广角》7年的全文转载量(率)都排名前4位,说明该刊在“出版事业类杂志”中处于先进地位,专业性比较强,学术影响力比较大。

三、“出版事业类杂志”历年来全文转载量(率)排名

表3将12种“出版事业类杂志”的全文转载量(率)从“新闻传播学学科期刊全文转载量(率)排名”中提取出来,重新加以排名。其中,《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出版》、《出版广角》、《编辑之友》依次稳居前4位。这四种杂志由于准确恰当的定位,使得办刊特色鲜明,学术影响持久深远。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非核心期刊《出版科学》文章首次被转载,即排名第7位,2009年转载量、转载率迅速跃居为第2名、第1名,《出版参考》、《出版人》杂志也后来居上,有着较高的转载量,表明出版类杂志的学术竞争局面已经形成并且日趋激烈。

四、“出版事业类杂志”发展建议

1加强专业化建设

由于不同专业报刊的转载量(率)可比性不强(或者不具备可比性),设置“新闻传播学”类别,并同时创办了《出版工作》、《出版业》专业杂志后,出版类杂志有了自己专有的文章转载学科类别与媒介,《出版广角》的转载量(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说明《复印报刊资料》的类别设置、转载刊物选择、名次总数控制等评价指标与方法对报刊文章转载量(率)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率)向专业化、精深化方向发展的新形势下,出版类杂志应该更加注重专业化建设,将专业性做大做强,开辟出特色化的专业领地,在专业领域拥有一定的学术话语权。

2载文符合转载要求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率)排名依据于原发刊的论文数与《复印报刊资料》学术系列刊论文转载数的比较。为此,他们的选文原则是:剔除会议消息、报道、花絮、补自等明显的非学术性文章;对每篇论文不足3000字的“笔谈”组文,一组文章按1篇计算;对于一号多版的期刊,发文量一律合并计算;不转载“增刊”论文。除了文章转载排名外,还设置了作者单位转载量排名。因此,出版事业类杂志登载文章在一如既往地注重质量的同时,应适当遵循上述要求,提高文章转载量(率)。

3建立高水平的专家学者编委与作者队伍

资料统计分析 篇7

一、国库统计分析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是开展国库统计分析工作是基于国库统计分析与会计核算具有辩证统一性。实践证明, 国库会计核算是国库统计分析的源头和基础, 国库统计分析则是国库会计核算的升华和深化, 是对国库会计核算成果的重新分类、加工、整理和深层次的利用。

二是开展国库统计分析工作能为上层决策者制订和实施有效决策提供充足依据。国库统计分析通过对国库资金的收入、支出、退付和库存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汇总和加工, 最终为决策者实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三是可以形成以国库统计分析资料库为信息平台和载体的现代国库统计分析工作机制和模式。建立资料库顺应了当前国库统计分析工作发展的总趋势, 同时一定程度上成为决定国库统计分析工作质量好坏的主要因素, 被各级国库部门领导所重视和强调。

二、如何提升县级国库统计分析工作地位

(一) 建立健全国库统计分析领导机制, 完善国库统计分析队伍建设

一是领导要给予国库统计分析工作足够的重视, 不断更新国库统计分析观念, 积极探索建立国库统计分析人才队伍建设长远目标。部门领导对国库统计分析工作重视程度以及统计分析队伍建设状况如何, 直接影响着国库统计分析工作水平的提高。必须强化国库统计分析领导机制的建立, 完善国库统计分析队伍建设。二是不断加强国库统计分析队伍建设。国库部门应强调国库统计分析工作独立性的重要性, 将熟悉国库核算业务, 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知识面宽, 有较强判断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具备一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人员, 充实到国库统计分析岗位, 提高基层国库统计分析工作质量。

(二) 加强统计分析人员统计学知识的学习和普及, 为国库统计分析及资料库建设构筑理论根基

一是将知识培训作为一项必修内容纳入统计分析岗位继续教育的范畴, 并作为对国库统计分析人员的业务考核机制。二是建立集中培训与自学为主的学习机制。让统计分析人员掌握一种成熟的统计分析理论、统计分析方法, 再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不断汲取和研修,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 建立符合基层实际的国库统计分析方法及资料库

国库统计分析工作是一个动态的知识更新和转化过程。实践中只要有一种实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和一套实用的国库统计分析资料库, 足可以有效开展国库统计分析工作。

三、做好县级国库统计分析及资料库建设工作思考

基层国库建立统计分析方法及资料库建设应分三步走:

一是系统完整地建立国库内部统计分析体系和指标。要注重加强对历史统计分析资料的收集, 科学分类, 对比分析, 成为统计资料库历史信息源;加强对国库收入、支出、库存三大数据指标的收集、整理、分类和汇总, 使基础指标能够在实际统计分析工作中, 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比, 都能做到数据准确真实, 具有一定的基础数据作用。

二是寻求相关指标体系的建立。加强与地方财税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从财税部门取得有关预算执行中信息资料, 从而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关税收变化情况, 成为推动国库统计分析工作向前发展的坚实基础。指标体系主要有;金融统计指标、社会相关统计指标和重点利税企业监测指标等。这些指标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为国库统计分析工作向纵深发展提供了保障。

188例脑梗死临床资料分析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脑梗死病人188例, 诊断均符合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的诊断标准, 经CT检查证实。其中男112例, 女76例, 年龄30岁~50岁37例, 51岁~70岁101例, 70岁以上50例。发病季节:春季发病62例, 夏季发病40例, 秋季发病39例, 冬季发病47例。

1.2 发病诱因

睡眠中或安静状态下发病者49例, 情绪激动时发病者26例, 活动时发病者18例, 劳累时发病者13例, 饮酒后发病者5例, 暴食后发病者7例, 排便时发病者2例, 无明显诱因发病者68例。

1.3 检查资料

高血压112例, 糖尿病30例, 全血黏度增高72例, 血浆黏度增高65例,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8例, 脑梗死家族史者32例。

1.4 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为单侧肢体活动不利83例, 言语不利21例, 单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言语不利43例, 头昏、头晕20例, 单侧肢体麻木无力21例。神经系统检查:轻偏瘫126例, 偏身感觉减退49例, 运动性失语3例, 反应迟钝9例, 无异常体征2例, 均无意识障碍。

2 讨 论

脑梗死是脑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 导致脑血流阻断而使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和软化。约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50%~60%。在我国, 脑梗死病人多为中老年人, 男性病人多于女性, 男女比例1.55∶1, 而且无论男性还是女性 (年龄30岁~80岁) 随着年龄增加患病人数增加。本组50岁以前发病者少, 而50岁以后发病者骤增。季节气候变化也是脑梗死病人的又一危险因素, 本次观察研究结果体现冬春季节是脑梗死的高发季节, 这与国内相关杂志报道一致。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现, 改善高危因素可使全球脑血管疾病下降85%。性别、年龄、气候变化这些因素是不可改变的现状, 因此, 高血压、糖尿病、血液流变学异常等可改变高危因素的检出、控制, 在脑梗死的预防、诊断、治疗、预后中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2.1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世界公认的脑梗死最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无论收缩压或 (和) 舒张压增高都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 且与脑出血或脑梗死发病风险均呈正相关。流行病学资料表明, 脑卒中病人有高血压病史者占76.5%, 高血压病病人脑卒中发生率比正常血压者高6倍, 且与血压升高的程度、持续时间长短、年龄和血压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组高血压病人112例占总调查人数59.6%。

中枢神经系统是高血压病的主要靶器官, 它可以通过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或启动产生有卒中倾向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从而直接损害脑;又可以通过引起心肾等主要脏器病变而间接损害脑。一般来说, 缓进型高血压病10年~20年才出现靶器官损害的并发症, 而急进型高血压或恶性高血压在1年~2年内就可以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研究表明收缩压>160 mmHg (1 mmHg=0.133 kPa) , 舒张压>95 mmHg, 脑血管疾病相对风险为血压正常者的4倍。血压水平起码应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 做好高血压的防治, 脑血管疾病可降低40%~50%[1]。

2.2 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脑梗死发病要提早10年, 其发病率较血糖正常者高2倍~4倍。空腹血糖水平本身与脑梗死的发生不具有相关性[2]。但有资料表明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及糖化血红蛋白升高, 脑梗死的危险性可增加2倍~3倍[3], 病死率也高于非糖尿病人, 约占糖尿病病人死因的15%[4]。这是由于长期高血糖不仅可引起脂质硬化, 而且糖尿病病人血小板凝集性增高, 血浆低密度及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增高导致血浆黏稠度增高。糖尿病时红细胞可发生畸形, 在血浆黏度增高的情况下易形成微小的凝集物, 引起毛细血管病变及血液高凝状态同样也是本病独立危险因素。因此, 糖尿病病人控制好血糖对于脑梗死的预防也是十分必要的。

2.3 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液流变性的异常[5], 是促发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在某些情况下, 甚至可成为脑梗死发病的直接病因, 任何系统的凝血和脑凝血系统紊乱都可能与血栓性疾病有关。血液黏度增高是发生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尤其是低切变率血液黏度升高, 可发生在脑梗死发病之前, 而且血液黏度增高的峰值出现的迟早和程度的不同, 与脑梗死范围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血黏度的改变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它不仅为急性脑梗死提供早期诊断的依据, 而且有超前治疗意义, 进而起到预防脑梗死发生的作用。

2.4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超声检查的推广与普及, 无症状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成为可能,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常见病因,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斑块附壁血栓脱落以及在斑块基础上形成的血管狭窄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原因。Bots等[6]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横断面研究提示, 当斑块出现在颈总动脉时脑卒中的危险性从8.8%升高至14.3%, 认为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增厚和颈总动脉斑块是脑卒中危险性增高的标志。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发生在颈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起始段, 这可能与血流的切应力有关。由于分叉处血流速度快, 血管搏动指数高, 在高剪切力的作用下, 内膜易于受损、血小板聚集、脂质沉积、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 逐渐形成斑块。目前认为, 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关系, 而且TIA是脑梗死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如果未予适当治疗, 约有1/3 TIA病人发生脑梗死。

颈动脉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安全、简便的方法, 对中老年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尽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利于脑梗死的一级预防, 还可作为监测和评估病情变化的指标,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预报价值。

2.5 不良生活习惯

饮酒使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增高, 可能是由于与大量饮酒相伴的是血液浓缩和高血压有关。长期吸烟可使脑血管舒缩功能减低而增加脑梗死发生的危险, 并有加速脑动脉硬化的作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暴饮暴食、劳逸过度等, 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基本条件。此外, 性格开朗, 保持乐观心态, 情绪稳定对脑血管疾病病人及高危人群也同等重要。

综上所述, 脑梗死是一组多因素疾病,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 互为因果, 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 只有针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预防和治疗, 才能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复发率和病死率, 改善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文志, 吴升平, 杨期东, 等.我国三城市社区人群开展干预9年脑卒中死亡率的变化[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2, 10 (2) :49-51.

[2]闫卫利, 董晖, 曲荣美.TG、ApoB、HDL-C预示NIDDM发生脑梗死可能性探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1999, 7 (3) :113-115.

[3]Lehto S.中年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病人卒中的预测因素[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7, 24 (2) :81-82.

[4]叶山东.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综合预防[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8, 25 (5) :191-194.

[5]何作云, 王瑞兴.临床细胞流变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7:274.

辽宁地区闪电定位资料应用分析 篇9

Orville等对美国1995—1997年云地闪资料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闪电总数、正闪电百分率、地闪密度的地理分布特征[1];冯民学等利用江苏省46年来13个地面观测站的雷暴日资料、4年的电力部门闪电定位资料以及2年的气象部门闪电定位资料, 分析研究了江苏省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2]。冯桂力等利用1998—2000年山东地区雷电探测网获取的云对地闪电资料, 研究了山东地区闪电时空分布特征, 指出了闪电分布与地形和下垫面性质有关[3]。辽宁地区具有完善的雷电定位监测网, 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但这些资料目前针对辽宁地区应用研究工作还较少, 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探测资料进行客观的雷电规律研究是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对闪电相关分布规律的研究, 可以为以后的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提供技术支持, 对于切实防范雷电灾害有较大的社会效益, 对于许多重点需求的用户来说则可以通过用户定位分析周围闪电分布规律和雷电高发时间段, 让用户合理安排生产时间, 避免雷电高发时段进行生产作业, 保证免受雷击的影响和危害, 从而保证生产顺利进行[4]。

1 资料选择及处理

辽宁省气象部门在覆盖全省的雷电监测网的基础上积累了多年海量的雷电历史监测数据, 本文选取了2006—2011年全省的闪电定位日志文本资料进行资料分析。本次选取的闪电资料所记录的闪电信息包含闪电的时间、经纬度、强度等信息, 缺少闪电所属地信息, 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提取闪电所属区市[4,5], 便于对辽宁省各个区市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闪电定位资料应用分析, 针对辽宁地区各个地市的闪电次数分布、月变化规律、逐时变化规律和雷电流分布规律具体分析, 提取闪电定位日志的闪电发生时间、地理坐标、强度[6]和所属地信息, 建立辽宁地区闪电数据库来保存闪电信息。数据库对应的闪电表结构如表1所示。

2 辽宁地区闪电定位资料分析

2.1 闪电基本特征

针对2006—2011年辽宁地区闪电定位资料分析, 共有闪电662 885次, 其中正闪39 500次, 平均强度31.16 k A, 占总闪电次数的6%;负闪623 385次, 占总闪电次数的94%, 负闪占了大多数, 平均强度-22.62 k A, 这也解释了闪电的电荷分布情况, 较多的负电荷在云端底部, 更容易产生负电荷对大地放电。

2.2 闪电月际分布

作为大气中脉冲式的放电现象, 闪电的发生与大气的中强烈对流活动密切相关。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 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由于地形、地貌较为复杂, 省内各地气候不尽相同, 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每年6—8月作为辽宁地区汛期的主要参照时间, 大气对流运动强烈, 体现在闪电频次月分布特征明显。由图1可见, 分析辽宁地区闪电月均分布情况, 闪电频次分布明显呈现单峰值分布, 6月次数最多, 占30.82%, 其次是7月和8月, 分别占25.27%和18.60%, 这3个月的闪电次数占全年的74.69%。3—5月占14.31%。冬季闪电频次非常少, 这与冬季晴天多、降雨量少、天气干冷的气候特点有关。

闪电强度随着月份不同而有所变化, 具体针对每个月平均强度来分析, 全年闪电平均负闪强度在-20 k A左右, 平均正闪强度在30 k A左右, 平均闪电强度变化不明显。从每个月的最大闪电强度来分析, 4—8月最大闪电强度在250 k A以上, 9—11月最大闪电强度在200 k A以上, 12月至翌年2月最大闪电强度在100 k A以下, 这与闪电月分布规律基本一致。

2.3 闪电时段分布

由于闪电分布季节规律特征明显, 针对辽宁地区闪电按照春夏秋冬四季进行分析。由图2可见, 春季闪电主要集中在夜间发生, 比较集中的时段是20:00—23:00;夏季闪电主要集中在后半夜和早上, 秋季则在13:00—20:00时间段内发生闪电比较多, 冬季闪电规律不是很明显。结合全年的时间来看, 夜间发生闪电的概率比白天大, 18:00—23:00、3:00—5:00等2个时间发生的闪电次数最大、概率最大。在日常施工过程中, 闪电易发时段要特别注意防范, 降低雷电引起的危害。

闪电强度随着时间分布变化分析得出, 具体针对每个时间段内平均强度进行分析, 一天24 h的闪电平均负闪强度在-22 k A左右, 平均正闪强度在30 k A左右, 平均闪电强度变化不明显。从最大闪电强度来分析, 每个时段内的闪电最大强度集中在200 k A以上且变化成锯齿状, 规律不明显。

2.4 闪电空间分布

闪电活动时空分布关系比较密切, 正如天气系统地域相关性一样, 受地域影响较大。辽宁地区闪电时空分布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和黄海区域, 这与半大陆半海洋性气候对辽宁地区的影响有关。辽宁地形组成为东、中、南分别为山地丘陵、辽河平原、山地丘陵, 基本各占1/3。由图3可见, 各个地区受不同的气候影响, 导致雷电分布相对不一, 但总体趋势是沿海大于内陆。基于闪电数据库查询提取辽宁各个县区的平均闪电次数,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空间连接功能提取各个县区对应的闪电次数, 然后对次数分区间段进行渲染, 得出各个县区的闪电级别分布情况。由图3可见, 整个辽宁地区年均闪电次数分布情况东南沿海和环渤海地区闪电发生次数明显多于内陆地区。

为了验证上述结论, 利用Arcmap软件加载辽宁地区面图层, 对辽宁地区进行格网化分析, 同时加载辽宁地区年均闪电资料分析验证, 统计5 km×5 km格网内的辽宁地区年均闪电密度空间分布情况 (闪电密度等于一个区域发生的闪电总次数除以区域的面积和统计闪电的年份) 。由图4可见, 闪电密度分布比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区域, 同时阜新市闪电密度较大, 这与阜新本地某年闪电发生次数较多有关。基于GIS空间分析来统计辽宁地区闪电强度分布, 由辽宁地区闪电数据库分析辽宁地区闪电强度, 平均闪电强度23.05 k A, 正闪最大电流为288.67 k A, 负闪最大电流为-314.71 k A。由表2可知, 闪电在30 k A以下的占了总闪电次数的79.33%, 50 k A以下占了总闪电次数的95.90%。然后利用Arcmap加载辽宁地区面图层对辽宁地区各个地市的闪电平均强度予以加载, 利用克里金插值[6]对整个辽宁地区空间分析 (图5) 。插值结果显示, 辽宁地区平均闪电强度和实际情况一直分布在20~30 k A之间。辽西地区和辽东地区的闪电强度分布总体上大于沿海地区的闪电平均强度。

3 结语

通过分析可知, 辽宁地区沿海地区闪电发生次数大于内陆地区, 东南地区大于西北地区。总闪电发生比例中, 正闪发生概率占6%左右, 负闪发生概率占94%左右。辽宁地区闪电集中高发月份集中在6—8月, 闪电发生频次按照季节特征分布, 闪电最大强度的出现和闪电季节特征分布相同;集中高发时段主要集中在夜间。各个地区雷电流强度以20~50 k A为主, 平均闪电强度23 k A左右。50 k A以下的闪电占95.9%。正闪的平均强度大于负闪平均强度, 内陆地区强度平均值大于沿海地区, 同时在指导施工安装浪涌保护器时应予以参考电流参数。

摘要:利用辽宁省闪电定位系统的日志文本资料, 结合GIS空间分析提取闪电数据的发生区域, 利用数据库组合查询方式对雷电活动相关规律加以研究和分析, 结合GIS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对辽宁地区闪电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加以处理, 为辽宁地区雷电的相关监测、预警预报提供合理的依据和支持。

关键词:雷电,GIS,闪电定位资料,应用,辽宁地区

参考文献

[1]许小峰, 郭虎, 廖晓农, 等.国外雷电监测和预报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3.

[2]冯民学, 焦雪, 韦海容, 等.江苏身雷电分布特征分析[J].气象科学, 2009, 29 (2) :246-251.

[3]冯桂力, 陈文选, 刘诗军, 等.山东地区闪电的特征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 2002, 13 (3) :347-355.

[4]庞古乾.GIS在雷电业务系统中的应用[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9.

[5]孟青, 葛润生, 朱小燕.SAFIR闪电监测和预警系统[J].气象科技, 2002, 30 (3) :135-138.

肺栓塞24例临床资料分析 篇10

关键词:肺栓塞,临床表现,非特异性

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PE) 是人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但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本文对24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及总结, 旨在提高诊断水平。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03年1月~2007年4月因肺栓塞入院或入院后发现或发生肺栓塞者共24例, 其中男性15例, 女性9例;年龄19~78岁, 平均58.7岁。分别来自急诊科、呼吸内科、心内科、骨科等。

1.2 诊断方法

24例患者均诊断明确, 其中15例由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 8例由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诊断, 1例由选择性肺动脉造影诊断。

1.3 临床资料分析

(1) 危险因素:年龄>60岁17例 (70.8%) , 下肢静脉曲张4例 (16.7%) , 心房纤颤2例 (8.3%) , 长期卧床后活动6例 (25.0%) , 下肢创伤5例 (20.8%) , 恶性肿瘤2例 (8.3%) 。 (2) 并存疾病:高血压病5例 (20.8%) , 脑梗死2例 (8.3%) , 冠心病4例 (16.7%) , 糖尿病3例 (12.5%) , 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 (37.5%) , 慢性阻塞性肺病2例 (8.3%) 。 (3) 临床症状:呼吸困难19例 (79.1%) , 咯血7例 (29.2%) , 胸痛17例 (70.8%) , 心悸13例 (54.2%) , 烦躁不安5例 (20.8%) , 晕劂4例 (16.7%) 。 (4) 体征:呼吸>20次/min19例 (79.1%) , 肺部湿罗音10例 (41.7%) , 心率>100次/min18例 (75.0%) , 颈静脉充盈4例 (16.7%) , 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4例 (16.7%) , 紫绀11例 (45.8%) , 双下肢周径差大于1cm9例 (37.5%) , 发热5例 (20.8%) 。 (5) X胸片:区域性肺纹理稀疏或纤细4例 (16.7%) , 右下肺动脉增宽4例 (16%) , 胸腔积液6例 (25.0%) , 肺部楔形影5例 (20%) , 盘状肺不张2例 (8.3%) , 患侧膈肌抬高2例 (8.3%) 。 (6) 心电图表现:V1~V3T波倒置17例 (70.8%) , 电轴右偏6例 (25%) , (不) 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 (20.8%) , SIQIIITIII5例 (20%) , 肺性P波4例 (16.7%) , 窦速18例 (75%) 。 (7) 动脉血气检查:PaO2<60mmHg13例 (54.2%) , PaCO2<35mmHg18例 (75.0%) 。 (8) 被误诊为疾病:肺炎7例, 结核性胸膜炎2例, 急性非透壁心肌梗死2例, 短暂脑缺血发作2例。

2 讨论

从以上资料看出肺栓塞最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 占79.1%。最常见的并存疾病为下肢深静脉血栓, 其次为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长期卧床后活动也易致肺栓塞。60岁以上人发病率高。临床症状及体征多种多样, 缺乏特异性。X线胸片阳性率低, 且无特征性改变。心电图多变, 典型表现少, 本资料中SIQIIITIII表现仅占20.8%。基于以上原因造成患者往往不能及时确诊。据国内文献报道[1], 肺栓塞临床误诊率高达70%以上。然而肺栓塞患者某些基础疾患, 常常有助于对肺栓塞的正确判断, 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据报道[1], 肺栓塞的发生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系密切。

如果患者突发不明原因呼吸困难, 或 (及) 胸痛、心悸、咯血、或不明原因晕厥, 尤其是再伴有单下肢肿胀或下肢创伤或长期卧床后活动的, 应高度怀疑肺栓塞, 需及时行心电图、胸片、血气分析、D-二聚体等常规检查, 同时为了给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需对患者进一步做确诊性检查, 包括超声心动图、肺CT增强扫描、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或选择性肺动脉造影等。对于肺部阴影考虑炎症但抗炎治疗不满意的, 除与结核、肿瘤鉴别外亦不应忽视肺栓塞的可能性。此外还有大部分病人以单一症状为首发的, 如不明原因晕厥, 或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等在常规检查除外其他疾病后, 也应注意是否有肺栓塞的可能, 及时行相关检查以明确。

综上所述, 肺栓塞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缺乏特异性, 有时可出现多种症状, 也可以单一症状出现, 为临床诊断带来困难, 容易误诊及漏诊。据报道[1]未治疗的肺栓塞患者死亡率高达25%~30%。迅速、正确的诊断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降低死亡率。故临床各科医师应提高对肺栓塞复杂性的认识, 减少误诊, 及时给予正确治疗, 抢救生命。

参考文献

资料统计分析 篇11

方法 回顾分析10年间尸体解剖114例,比较临床诊断与尸检诊断是否相符。结果①114例中,90.4%找到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相符率为25.9%;②尸解逐年增多,发生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尸解明显增多;③发生的学科以内科为首位,共48例,儿科其次,产科居第三位;④疾病分布以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共25例,心血管疾病居次,消化系统居第三位。结论 科学准确地进行医疗事故争议鉴定,给有关部门提供处理医疗纠纷的科学依据,尸体解剖工作尤为重要。

【关键词】 尸体解剖;死因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571-02 中图分类号:R 36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27

尸体解剖在确诊主要疾病及死因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解决死因不明或对临床死因诊断有异议而发生的医疗纠纷,尸体解剖更具有独特的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1]。现就1995年~2005年9月10年间笔者组织的114例医疗纠纷的尸体解剖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对大家有所裨益。

材料与方法

1.材料全部资料来源于1995年~2005年9月,笔者在广西柳州市卫生局工作期间,在处理医疗纠纷过程中,组织对114例医疗纠纷死亡病例进行尸体解剖的资料,全部解剖均委托该市具有解剖资格的医院病理科及法医完成,由医院病理科进行细胞学检查。

2.方法 ①疾病分类按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疾病与损伤分类标准”(上CD9),对每例的主要病理诊断予以分类。统计项目包括:每年的尸检数量,尸检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尸检病例的学科分布,发生医疗纠纷的医院级别,尸检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的比较,尸检致死性疾病分布。②临床诊断列出多项时,统计时只计前3项,若其中有一项与病理诊断一致时,则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相符,反之不相符。③医院级别按市级三级、二级医院,城市企业医院,城市诊所(卫生所);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④年龄分组:孕满28周至出生前为胎儿组,出生至生后28天为新生儿组,大于28天至2岁为婴儿期。

结果

经尸体解剖和有关检验,114例尸检中,查出直接死因或根本死因的有103例,占90.4%,有11例没有查出死亡原因,占9.6%。114例中,有3例为院外死亡查原因、3例为死胎查原因;其余108例中,临床诊断与尸检诊断相符80例,占74.1%。

1.每年的尸检数 1995年、1996年各1例,1997年2例,1998年6例,1999年6例,2000年14例,2001年16例,2002年15例,2003年18例,2004年18例,2005年1~9月17例。

2.年龄与性别 114例中,男性74例,占64.9%;女性40例,占35.1%。年龄最小者2天,最大者76岁。死胎3例,占2.6%;新生儿10例,占8.8%;婴儿14例,占12.3%;~10岁7例,占6.1%;~20岁10例,占8.8%;~30岁13例,占11.4%;~40岁12例,占10.5%;~50岁14例,占12.3%;~60岁13例,占11.4%;~70岁11例,占9.6%;70岁以上7例,占6.1%。

3.医院级别及例数 市级三级医院62例,占54.4%;市级二级医院16例,占14%;城市企业医院9例,占7.9%;城市诊所(卫生所)6例,占5.3%;县级医院12例,占10.5%;乡(镇)卫生院6例,占5.3%。院外非医疗原因死亡3例。

4.所属学科及疾病种类 ①内科:48例,占42.10%。其中心血管疾病20例(17.54%)中冠心病8例;呼吸系统疾病14例(12.28%)中肺动脉栓塞10例;消化系统8例(7.02%);神经系统疾病4例(3.51%);感染1例;其它原因1例。②外科:10例,占8.77%。其中普外科5例(4.39%);创伤4例(3.51%);骨科1例。③妇产科:19例,占16.67%。其中产科18例(15.79%);妇科1例。④儿科:25例,占21.93%。其中呼吸系统11例(9.65%)中肺炎7例;消化系统6例(5.26%);心血管疾病3例(2.63%);神经系统3例(2.63%);其它2例。⑤耳鼻喉科:3例,占2.63%。其中气管异物2例(1.75%)。⑥肿瘤科:4例,占3.51%。⑦其它:药物过敏5例,占4.39%,其中青霉素过敏3例(2.63%)。

讨论

本组资料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相符率达到25.9%,高于1982年北京的统计资料20.74%,低于杭州的36.24%[2]。虽然当今医学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技术相当先进,但有些疾病的临床确诊仍较困难,临床误诊仍然存在,提高医疗机构诊疗技术水平仍需常抓不懈。本组结果显示,通过尸体解剖90.4%的医疗纠纷死亡病例可以找到患者死亡的直接死因或根本死因,与张海娥等报道的90.5%[3]、孙荣超等报道的89.5%[4]相仿。

资料显示,柳州市医疗纠纷尸体解剖逐年增多,一方面是人民群众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传统观念在转变;另一方面体现了该市对医疗纠纷处理的科学化、法制化。从发生的医疗机构等级看,绝大部分发生在城市医院,而尤以城市三级、二级医院居多,这与其业务量大危重疑难病例多明显有关。但不容忽视的是,医疗纠纷在各级医疗机构均有发生,企业医院、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卫生所、诊所等发生的医疗纠纷已逐年增多,占本组资料的29.0%。这些基层医疗机构的条件还比较差、技术水平还不是很高,加强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改善就医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从发生的学科及疾病分布看,内科排在首位,儿科其次,产科第三,三个学科共有91例,占79.8%。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与杭州报道的一致[2];心血管疾病居次,与国内学者报道的居首位不符[3,4];消化系统第三;神经系统第四。上述四类疾病共69例,占总死亡人数的60.5%。上述三个学科、四类疾病容易发生死亡及医疗纠纷,应引起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

随着人们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以及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医疗纠纷事件逐渐增多。如何正确处理医疗纠纷,科学准确地进行医疗事故争议鉴定,给有关部门提供处理医疗纠纷的科学依据,尸体解剖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3]。各级医疗机构均应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地争取尸解,给死者亲属一个明白交代,让他们痛苦的心灵早日得到安慰,使医院减少医疗纠纷带来的种种麻烦,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1]。

参考文献

[1]丁福康,潘书文,张小澍,等.尸体解剖在解决医疗纠纷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8):535-536.

[2]竺可青,李秀珍,章锁江.3162例尸体解剖资料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30(6):291-295.

[3]张海娥,贺卫东.116例尸体解剖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04,11(6):1111-1114.

[4]孙荣超,宋惠中.105例尸体解剖的病理学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1,17(5):389-391.

(收稿日期:2010-07-29 修回日期:2010-09-06)

配对计数资料的统计检验方法 篇12

在临床试验以及医学科研中经常会用到2×2配对设计, 比如用两种方法治疗同一批患者, 以观察两种疗法疗效的差别;用两种培养基培养同一批标本, 看其阳性结果情况等。针对这种设计人们普遍用到的检验方法是χ2检验中的Mcnemar检验, 其公式为χ2= (b-c) 2/ (b+c) (b+c≥40) , 校正公式为 (|b-c|-1) 2/ (b+c) (b+c<40) , 这个公式因其简单易用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但它有一个明显的缺陷, 即只是利用了检验结果不一致的对子数b和c, 总的样本对子数N却不受任何约束, 也就是说没有充分利用样本所提供的全部信息, 因此有时就不能如实反映客观实际[1],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分别有50份、500份和5000份咽拭子样本, 每份标本接种于甲乙两种流脑培养基上, 观察流脑菌生长情况, 结果见表1~表3, 问两种培养基的效果何者为优?

若对以上3个表格用Mcnemar公式进行检验, 会得到同样的结果:χ2=4.90, 但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 我们会发现对3个表的结果是不能等量齐观的, 而Mcnemar检验恰恰将它们同等对待, 这就是其缺陷所在:只考虑b和c, 而忽视了a和d所能提供的信息, 对样本量的变化视若无睹。

这个问题已引起国内外诸多学者的注意,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 他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现将这方面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1 国外研究状况

对于2×2配对试验设计, 涉及到对多余参量 (n u i s a n c e parameter) 的分析[2], 而这个参数的取值在无效假设中是没有被指定的, 同时这个参数决定着任何一个检验变量的分布形式[3], 消除参数的方法不外乎以下几种:

1.1 条件推断:

这种方法是对统计量进行有条件地讨论, 是由多种方法发展演化而来, 可分为“确切条件推断”和“渐近条件推断 (asymptotic conditional test) ”, 前者是使用确切无效分布, 后者是使用渐近无效分布。Mcnemar检验即属于条件推断的范畴[4]。2×2配对设计的渐近条件推断首先是由Cochran (1950) 依据符号检验提出来的[5]。

1.2非条件推断:

这种方法在非条件无效分布中对多余参量进行了估计, 这是与条件推断不同的地方, 因为它不是直接消除多余参量, 这种方法又可分为“确切非条件推断 (approximate unconditional) ”和“渐近非条件推断 (asymptotic unconditional) ”, 分别对应确切无效分布和渐近无效分布。渐近非条件推断首先是由Mc Nemar在1947年给出的[6], 它与渐近条件推断有相同的渐近分布, 并且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 最终都会得到相同的检验统计量, 即“Mc Nemar检验”。正是由于人们对Mc Nemar检验的诸多怀疑, Liang和Zeger在1988年提出了一种渐近法来利用结果一致的对子数[7]。

但是国外更倾向于使用“确切非条件推断”来利用多余参量的所有信息[8], Frisen在1980年提出即使计算比较复杂也应该使用“非条件推断”[9]。Suissa和Shuster在1991年提出一种针对配对四格表资料的确切非条件推断方法, 这种非条件推断以简单的z统计量为基础, 所获得的样本含量一般来说要小于确切条件推断, 而且检验效能更高。Miettinen在1968年用不同的方法获得了确切非条件检验方法的渐近非条件功效函数[10], 后续的研究都与Miettinen的结果保持了一致, 包括Bennett和Underwood在1970年对这种检验的确切分布和渐近分布进行的筛选比较[11], Schork和Williams在1980年运用确切非条件功效函数计算了这种检验方法在确切条件形式下的样本含量[12], 以及Duffy在1984年获得的基于渐近无效分布的确切非条件功效函数[13]。由于此种方法在全面利用样本信息这方面的优势, 在计算机已相当普及的今天, 即使遇到运算上的困难, 也应该在实践中推广应用这种方法。

1.3 确切概率法:

Wacholder和Weinberg曾建议将2×2配对设计转变成两样本设计[14], 使原来的样本含量由n变为2n, 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 绘制了两种设计条件下的效能曲线并作了比较, 但是这种转换是建立在随机匹配的基础上并且要求配对变量间没有相关关系, Wacholder和Weinberg通过对效能曲线的比较发现, 如果配对变量间具有相关关系并且匹配合理, 配对设计下的Mc Nemar检验的效能还是要高于未配对条件下的Fisher确切概率法, 所以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不足。

1.4 各种方法的比较:

无论是哪一种方法, 都不可能十全十美, Miettinen在1968年获得了确切非条件检验方法的渐近非条件功效函数, 后来Duffy对此功效函数的精确性进行了大样本模拟, 小样本时进行了精确计算, 发现在总体上这种函数还是不错的, 但是如果样本量很小, 这种功效函数的结果就会偏离真实值[13], 同时这种方法还有高估检验效能或低估样本含量的嫌疑[15]。确切非条件检验与确切条件检验和渐近条件检验以及渐近非条件检验相比, 确切非条件检验法利用z检验来获得显著水平, 并且考虑了配对样本的总例数, 其显著水平要低于条件推断;另外, 如果在配对设计中使用确切条件法, 与确切非条件法相比, 要增加大约14%的样本含量[3], 在检验效能上, 确切非条件法也要优于确切条件法。

2 国内研究状况

3 国内外研究比较

相比较而言, 国外的研究比国内要早一些, 国内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有人涉足这一领域并有正式的文章发表, 因此国外的研究方法显得更成熟, 更有体系, 他们多从数学原理上对每一个公式进行了严密的推导和论证, 而国内的学者多是根据经验而来, 在严谨性上相对欠缺, 正是这一点, 国外学者提出的公式比较繁琐、复杂, 而国内的公式相对简单、直观, 在应用上, 国内的公式更方便。对于公式的验证, 国外多从数学分布、样本含量和两类错误等方面入手, 特别是样本含量和检验效能, 他们会在不同情况下反复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 以突出新方法的优越性;国内则是通过实例比较, 看两种方法的结果与实际资料的趋同程度来判断孰优孰劣, 还是经验性的东西比较多, 在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上没有作深入的探讨。

上一篇: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下一篇:经济问题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