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定量标本

2024-09-03

尿蛋白定量标本(共5篇)

尿蛋白定量标本 篇1

品管圈指的是由同一工作场所的人, 为了要解决问题, 提升工作绩效, 自动自发地结合成一个小团体, 然后分工合作, 应用品管工具进行分析, 解决工作场所的障碍问题以达到改善之目标[1]。

尿液中蛋白定量作为肾损伤程度的参考指标, 其检测不仅适用于健康者体检对肾脏及全身其他系统的疾病进行早期排查, 也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的疗效观察[2]。而要获得准确的测定结果, 正确地留取并保存好尿液标本是很关键的一步[3]。若检查标本不合格, 不仅会影响检验结果, 还会增加患者费用, 重留标本, 更会耽误治疗、用药, 甚至影响医患关系。

1 资料来源

收集我科2013年10月28日—11月24日送检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240例, 而检验科回示不合格的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总计56例, 标本合格率仅为76.67%;经整改后于2014年1月20日—2月23日又收集送检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224例, 检验科回示不合格的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仅为9例。所有标本均为我科的住院患者留取, 由专职护工统一收集运送到检验科。

2 方法

我科成立品管圈命名为“救肾圈”, 有8名人员组成, 其中包括6名本科医务人员、1名检验科人员和1名有着8年尿毒症病史的患者。大家集思广益, 统一分工合作, 充分发挥各自能力。收集检验科回示56例不合格尿蛋白定量检验标本的信息, 按照不合格原因进行分类, 分析各种原因所致标本不合格的例数。56例不合格尿标本中24 h尿总量填写缺陷为20例、标本杯混淆16例、尿标本质量缺陷9例、尿标本留取不足5例、防腐剂使用错误3例、时间未留够2例、其他1例, 其中前3个原因占80.35%, 为主要要因。将24 h尿总量填写缺陷、标本杯混淆、尿标本质量缺陷3种原因运用冰山图挖掘出最真实最根本要因为标本杯无区别、检验标签上“24 h尿总量”填写位置不明显、容器容量小、无醒目刻度、无宣教资料、患者与家属配合度不高。从可行性、时效性、效益性三方面进行评价, 根据8/2原则选定实施方案。

3 结果

制定相应整改对策后, 我科送检的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合格率由2013年10月28日—11月24日的76.67%上升到了2014年1月20日—2月23日的95.98%, 提升幅度为19.31%, 且达到了《卫生部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的标本采集、运送规范, 标本合格率指标。经过整改, 24 h尿总量填写缺陷、标本杯混淆、尿标本质量缺陷等原因引起的不合格标本例数都有明显的减少。

4 讨论

4.1 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

4.1.1 标本杯无区别

我院留取尿液分析与24 h蛋白定量的标本盒外观一致, 只是检验标签有区别, 对于不识字或有眼疾者容易混淆。

4.1.2 检验标签上“24 h尿总量”填写位置不明显

整改前, 护士在发放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时为了区分尿液分析标本, 会在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盒标签上用记号笔或签字笔 (颜色粗细不一致) 写上“24 h蛋白定量总量___m L”的字样, 但总会有忘记写总量的标本。

4.1.3 容器容量小, 无醒目刻度

每间病房的卫生间内均放置供病员测量尿量的瓷盅, 容量为500 m L, 且其刻度在容器内部, 不利准确读出。

4.1.4 无宣教资料

改善前, 均是医护人员口头上对病员讲解留取方法, 有时甚至对同一病员或不同的家属就同一种方法反复讲解很多次, 但仍有病员还是不清楚留取方法以致标本不合格。

4.1.5 患者与家属配合度不高

患者与家属没有意识到标本检验结果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 或者医护人员讲解留取方法后仍然不清楚留取方法也没有继续询问。

4.2 对策

4.2.1在标本杯的标签上标注24 h字样的显眼标识, 注明“24 h蛋白定量总量___m L”红色醒目字样。由于标本盒与尿液分析的外观一致, 整改后, 护士在发放标本时, 在24 h蛋白定量的标本盒盖上用记号笔写上很大的“24”的字样, 科室再刻了字样为“24 h蛋白定量总量___m L”的印章, 盖于标签上, 红章非常醒目, 方便又实用。

4.2.2科室购买塑料量杯, 容量大, 刻度醒目, 每间病房卫生间放置统一量杯, 并且把量杯纳为交接班内容。

4.2.3联系宣传科, 制作宣传图, 制作图文并茂的标本留取流程, 病区走廊宣传栏张贴, 病房内挂健康手册, 其中包括各项标本的留取方法。

4.2.4对于女性病员留取标本期间, 若有非预期干扰因素, 要主动报告。

4.2.5建立患者及家属每2 h主动同护士确认制度, 加强患者的依从性, 此对策主要针对新入或首次留取24 h蛋白定量标本的病员。

综上所述, 运用品管圈能有效提高24 h尿蛋白定量的合格率, 且效果良好,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了解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不合格的原因, 并制定相应措施。方法 科室成立品管圈, 选定“提高24 h尿蛋白定量的合格率”为主题, 收集检验科回示的56例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不合格信息, 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不合格原因分为7类, 运用8/2原则选出主要原因实施整改措施。结果 将24 h尿总量填写缺陷、标本杯混淆、尿标本质量缺陷归为主要要因, 所制定的对策为有效对策。结论 运用品管圈的方法能有效提高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的合格率。

关键词:品管圈,24h,尿蛋白定量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利香, 李旺君.浅议“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环节质量检查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 2008, 6 (1) :255.

[2]李自越, 沈建军, 李菊香, 等.日立7 600邻苯三酚红比色法测定尿蛋白误差来源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 (8) :973-975.

[3]王会平, 王小亚, 李岩, 等.防腐剂对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5 (7) :858.

尿蛋白定量标本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选取80例患者作研究对象,年龄22~43(30.7±2.8)岁,均与《妇产科》(第七版)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平均孕次2.4±1.3w,平均产次1.2±0.6w,平均发病孕周32.1±5.1w,妊娠终止孕周34.1±5.3w。均与下列入选标准符合:肝肾功能在孕期产前检查正常,无糖尿病、高血压及其它心血管疾病史;单胎妊娠;确诊子痫前期无心血管药物和高血压药物应用史。

1.2 方法

初诊时所有病例均取24h尿蛋白送检,并对尿白蛋白肌酐进行检测。共留取尿液标本80例,并抽血对相关生化指标进行检查。对24h尿蛋白定量、随机尿ACR及晨尿ACR展开相关分析。采集方法:将患者需注意的配合要点在送检前详细告知,准确记录尿量。具体要点为:对尿液标本留取前,如分泌物在会阴部较多,需行完成清洁操作后,再行标本留取;子痫前期病情程度较重者行导尿操作,并对导尿管收集的尿液标本进行留置;初次就诊的患者随机尿ACR取中段尿送检,晨尿ACR取次日晨尿送检。应用免疫比浊法对24h尿蛋白定量完成检测。采用自动分析仪等检查尿白蛋白肌酐[3]。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尿蛋白平均5.9±2.5g/24h。随机ACR平均585.3±263.4mg/mmol,晨尿ACR平均572.7±251.4mg/mmol,24h尿蛋白定量与随机ACR系数(r=9.123)和晨尿ACR系数(r=0.928)具有高度相关性。见附表。

3 讨论

正常妊娠时,因胎儿及孕妇增多了代谢产物,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血流量均增加,肾小球在妊娠期处于高滤过和高灌注状态,与非妊娠妇女比较,尿蛋白排泄量相对增加,且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因多种因素均对尿量造成影响,故在不同时间内的同一患者留取尿液对蛋白浓度测得的波动值较大。故子痫前期患者肾脏受损程度直接采用尿蛋白定性表示欠精确。为对肾脏受累及病变程度进行反映,需重视尿蛋白定量和尿白蛋白肌酐的研究[4]。

研究显示,子痫前期对母儿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属妊娠期严重并发症类型,在对其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中,尿蛋白水平、血尿及全身其它器官有无受累为分析的关键,对尿蛋白水平进行及时掌握,可指导子痫前期病情判断,并为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随机ACR测定患者依从性理想,具有操作简单、方便、节约时间的优点,对24h尿蛋白定量可准确反映。故美国肾脏病协会等组织在2002年相关议题中,推荐尿ACR可作用检测尿蛋白排泄的方法,代替24h尿蛋白定量应用。美国糖尿病协会在2011年相关报道中也指出,糖尿病肾病患者可应用尿ACR检测尿蛋白,并提出尿ACR检测精确度并不亚于24h尿蛋白定量。目前美国抗高血压联盟和加拿大妇产科协会均把24h尿蛋白定量>0.3g/24h或随机尿ACR>30mg/nmol作为对子痫前期诊断的标准之一。有多种方法均可用于尿ACR的检测,且有不同的留取时间,故24h尿蛋白定量与尿ACR相关系数各报道并不一致,其r值范围是0.60~0.99,但在医疗科技取得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近年来相关性值均>0.80,为疾病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有多项24h尿蛋白定量和尿ACR的相关报道,但在评价随机ACR和晨尿ACR与尿蛋白定量相关性方面,相对较少,就标本留取时间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方面,研究显示与随机尿比较,晨尿对机体实际情况更能反映[5]。其原因为尿ACR本身就有个体内差异存在。与随机ACR比较,晨尿ACR个体内差异较小。另外,机体运动水平、水化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尿蛋白排泄。故,尿ACR采用晨尿来完成,理论而讲,对机体尿蛋白排泄水平可更好反映。有研究显示,测定晨尿ACR与24h尿蛋白定量相关,24h尿蛋白排泄水平采用晨尿ACR可更准确反映,但也有研究观点相反,认为随机ACR和晨尿ACR无显著差异。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尿蛋白平均5.9±2.5g/24h。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平均585.3±263.4 m g/mmol,晨尿白蛋白肌酐平均572.7±251.4mg/mmol,24h尿蛋白定量与随机ACR(r=9.123)和晨尿ACR(r=0.928)具有高度相关性。晨尿相关系数高于随机尿相关系数,标明对24h尿蛋白排泄率可更好反映,但需结合临床需要,随机ACR精确度同样居较高水平,随机尿留取可对尿蛋白水平评估,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可迅速作出诊断。

综上,子痫前期尿ACR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国内报道不多,且尿蛋白定量与子痫前期晨尿和随机尿的相关性报道不多。本次就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晨尿ACR和随机尿ACR测定有较小差异,时间相关限制较小,故随机尿ACR临床使用价值更显著,在临床可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尿蛋白定量与晨尿和随机尿白蛋白肌酐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0例子痫前期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对24h尿蛋白定量、随机尿ACR、晨尿ACR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 尿蛋白平均5.9±2.5g/24h。随机ACR平均585.3±263.4mg/mmol,晨尿ACR平均572.7±251.4mg/mmol,24h尿蛋白定量与随机ACR系数(r=9.123)和晨尿ACR系数(r=0.928)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就子痫前期尿ACR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国内报道不多,且尿蛋白定量与子痫前期晨尿和随机尿的相关性报道不多。本次就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晨尿ACR和随机尿ACR测定有较小差异,且时间相关限制较小,故随机尿ACR临床使用价值更显著,在临床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晨尿,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尿蛋白定量,子痫前期,相关性

参考文献

[1]王艳,黄启涛,高云飞,等.子痫前期晨尿和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与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2,33(24):3760-3762.

[2]梅俪凡.先兆子痫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32(8):19-20.

[3]高志群,唐万欣.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在子痫患者中的诊断意义[J].华西医学,2010,21(4):718-719.

[4]张聪芝.子痫前期患者蛋白尿程度与围产儿结局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20(4):66-67.

尿蛋白定量标本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博爱医院就诊的先兆子痫患者,符合先兆子痫诊断标准,排除既往有妊娠合并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及其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如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的孕妇。共入选病例82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39岁,平均年龄(27.1±4.4)岁,平均孕周(33.1±1.2)周,其中初产妇71例,经产妇11例。其中轻度先兆子痫57例,重度先兆子痫25例。另选取正常妊娠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为(26.8±4.8)岁,平均孕周为(32.7±1.5)周,其中初产妇34例,经产妇6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先兆子痫诊断标准[1,2]

轻度:孕20周以后首次出现,间隔6h,至少2次出现血压≥140/90mmHg,或舒张压≥90mmHg,尿蛋白≥0.3g/24h或(+)以上(间隔4h),但血压和尿蛋白均未达到重度标准。重度:达到以下任何一项或多项者,血压≥160/110mmHg;尿蛋白≥2g/24h或(++)以上;血肌酐>1.2g/dL;血小板<100000/mm³;微血管溶血;ALT或AST上升;持续头痛或其他脑、视觉障碍;持续上腹不适。

1.3 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运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运用散色比浊法测定24h尿蛋白定量。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均数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标准。

2 结果

2.1 正常妊娠与先兆子痫D-二聚体及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变化

正常妊娠血D-二聚体水平及24h尿蛋白定量水平与先兆子痫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重度先兆子痫组差异更显著(P<0.01),见表1、表2。

与正常妊娠组比较,P<0.05,ā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

与正常妊娠组比较,P<0.05,ā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

2.2 D-二聚体与24h尿蛋白定量水平的关系

D-二聚体水平与24h尿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值为0.61,P<0.05。

3 讨论

先兆子痫是妊娠期伴发的疾病之一,常常可造成孕妇的心、肝、肾、脑等多系统功能损害。先兆子痫的发生与血管细胞因子密切相关,发生的重要因素可能是胎盘绒毛及脐带血管内皮细胞病变[3]。当血管内皮损伤后,暴露出胶原纤维,激活血管收缩因子(EDCF),血管舒张因子减少,导致全身小动脉痉挛,同时血小板黏附、聚集,胎盘缺血、缺氧,绒毛变性坏死,释放促凝血物质,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凝血机制活化,加重原来的高凝状态,从而导致全身脏器血流不畅,微循环供血不足,组织器官因缺血缺氧而受损,出现一系列的子痫前期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改变过程。严重时可导致各脏器坏死,功能障碍。

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是在纤溶酶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发生凝血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ⅩⅢ交联后使其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通过链相连个片段碎片的D-二聚体,只有纤溶酶降解交联纤维蛋白才能产生D-二聚体。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继发性纤溶性的强度,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4]。正常妊娠孕妇体内纤溶与凝血的动态平衡,D-二聚体进行性增高。但先兆子痫患者凝血系统活性增强,导致动态平衡状态被破坏,纤溶酶等活性降低,逐渐趋向高凝状态,导致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5]。

血液流经肾脏时由于正常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电荷和空径屏障,阻挡了血液中高分子量蛋白质通过,因此原尿中只有少量白蛋白和球蛋白片段,而且流经近端肾小管过程中又几乎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6],故正常人尿中无蛋白。血浆蛋白自肾小球漏出形成蛋白尿,蛋白尿的多少标志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7]。妊娠孕妇肾脏会发生一些正常的变化,如长度增加、重量增加等。同时,孕妇的肾小球滤过率也会增加,因此蛋白的滤出也随之增加,24h尿蛋白定量可达300~500mg,发生率约为20%。孕期脊柱前凸,肝脏压迫下腔静脉以致肾静脉压升高,加上增大的子宫压迫肾静脉,是孕期生理性尿蛋白的原因,采取侧卧位往往使尿蛋白减少。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先兆子痫孕妇D-二聚体升高与肾功能损伤有相关性,数据表明D-二聚体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性。说明D-二聚体水平越高,尿蛋白越多,肾功能损伤越严重。r不等于1,表明D-二聚体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不是完全正相关性,说明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血压水平,高血压状态下肾小球前小动脉阻力增加,首先导致部分肾小球处于低灌注的缺血状态,随着阻力持续增高又会出现高灌注、高滤过、高跨膜压的状态,高应切力可损伤肾小球上皮细胞,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高,产生尿蛋白。正常孕妇尿中蛋白可轻度增加,这与体位和肾流量加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有关。

尿蛋白的程度直接反映肾小球缺氧、肾功能受损程度及胎盘缺氧程度,尿蛋白越多,肾脏和胎盘缺氧越明显,影响胎儿发育[8]。D-二聚体含量高低对衡量子痫前期病情轻重及预测围产儿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9]。综合分析24 h尿蛋白和D-二聚体两项检查,可以更好的对子痫患者预后作出全面判断。

参考文献

[1]Livingston JC.Preeclampsia and magnesium sulphate[J].Obstet Gynecol,2003,101(2):217-220.

[2]董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分类及诊治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9):586-588.

[3]徐成伟,周勇,刘春海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指标测定的意义[J].血栓与止血杂志,2005,11(6):263-265.

[4]黄尉国,王鸿利,张颖琪等.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2):171-174.

[5]顾保罗,单才华,梁友方.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2):1473.

[6]王海燕.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4.

[7]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8.

[8]陈蔓,程亚楠.子痫前期167例孕妇尿蛋白程度与围生期结局的关系[J].贵州医药,2007,31(7):626.

尿蛋白定量标本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院2008年6月至2010年2月住院78例糖尿病患者, 诊断均符合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2003年制定的诊断标准, 除外高血压、泌尿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另选本院50例健康体检者, 均无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肝肾疾病。

1.2 分析方法

1.2.1 分组

78例糖尿病患者均采用广州高尔宝尿液分析仪进行尿蛋白定性测定, 根据尿蛋白定性测定结果, 分为尿蛋白阳性组 (n=36) 和尿蛋白阴性组 (n=42) 。比较对照组 (n=50) 、尿蛋白阳性组 (n=36) 、尿蛋白阴性组 (n=42) 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1 检测指标及方法

尿液微量清蛋白 (mA1b) 、α1-微球蛋白 (α1-MG) 、β2-微球蛋白 (β2-MG) 、转铁蛋白 (TRF)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 , 用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日环仪器一厂得SN-695B型智能放免γ测量仪及英国朗道公司散射比浊法试剂盒进行测定。收集受检对象的晨起7时至次日晨起7时的24h尿液, 10mL甲苯作为防腐剂, 混匀后取8ml尿液离心, 按照说明书进行严格操作, 取上层清液立即完成定量检测。

1.2.2 对比内容

(1) 单项尿微量蛋白含量:对比3组患者的mA1b、α1-MG、β2-MG、TRF测定水平。 (2) 单项及多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尿蛋白阴性组患者的尿液mA1b、α1-MG、β2-MG、TRF不同组合联合检测的阳性率。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 (%) 表示, 计量资料以 (χ—±s) 表示,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项尿微量蛋白检测结果

尿蛋白阳性组及尿蛋白阴性组的各项尿微量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尿蛋白阳性组的各项尿微量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尿蛋白阴性组 (P<0.05) , 见表1。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与尿蛋白阴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2.2 单项及多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

尿蛋白阴性组 (n=42) 单项尿微量蛋白检测阳性率为:mA1b (25/42, 59.5%) 、α1-MG (17/42, 40.5%) 、β2-MG (19/42, 45.2%) 、TRF (20/42, 47.6%) 。两项联合检测阳性率为:mA1b联合α1-MG (33/42, 78.6%) 、mA1b联合β2-MG (32/42, 76.2%) 。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mA1b+α1-MG+TRF (34/42, 81.0%) 。四项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2.9% (39/42) 。四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两项、三项联合检测,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 (DN) 是糖尿病糖代谢异常为主要原因所导致的肾小球硬化, 伴有尿蛋白含量明显超过正常值, 早期大多无症状, 患者血压可偏高或正常。尿微量蛋白作为肾小球微血管病变最早期的客观指标, 对DN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mA1b出现于尿液中, 提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存在肾脏损伤, mA1b是反映肾脏结构及功能受损的早期敏感指标, 可在肾组织学或肾结构改变之前被检出[3,4]。α1-MG是反映肾小管损伤的标志性蛋白, β2-MG是经典的肾小管标志蛋白, 直接反映肾小管功能, α1-MG对DN的早期诊断价值较β2-MG更高[5]。TRF为单链糖蛋白, DN时可通过肾小球滤过膜, 可反映肾小球电荷屏障受损。

本调查结果显示, 尿蛋白阴性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健康正常人, 而尿蛋白阳性糖尿病患者尿微量蛋白含量又明显高于尿蛋白阴性者, 提示糖尿病早期即存在肾小球、肾小管功能受损, 因此, 持续性微量尿蛋白检测可反映肾损伤程度, 对早期诊断DN具有应用价值。四项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两项联合、三项联合, 故四项指标联合在DN早期诊断中具有推广价值, 可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监测中早期发现DN并早期治疗,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万长春, 孟泽.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与实验室研究进展[J].临床检验杂志, 1998, 16 (3) :185.

[2]欧阳涓, 姜镜.肾病的损伤性诊断[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5, 28 (8) :877-880.

[3]何冰, 韩萍, 吕先科.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时相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3, 19 (4) :260-262.

[4]吴学飞, 巢国祥, 杨立坤.尿微量清蛋白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12) :7.

尿蛋白定量标本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4年11月—2015年10月在该院治疗的32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患者基本情况为: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在61~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8±2.6)岁。患者经临床多项检查均符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标准,排除伴有严重心、肾、肝功能异常或其他躯体疾病,患者尚无使用任何治疗药物。另选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检查的32例老年人群为参考对象(参考组)(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在62~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1±2.3)岁,32例健康老人经检查无任何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类似疾病。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人员均进行血脂项目的检查,对两组人员在符合以下条件下进行血脂和肾功能指标值及尿微量白蛋白项目的检查:(1)空腹检查:空腹12 h以上(检查的头一天晚上8点以后禁食,不禁水),并抽取静脉血检查,同时留空腹晨尿测定尿微量白蛋白。(2)抽血前维持原来规则的饮食,并保持体重恒定,禁止在检查前的时间内饱餐或连续过度饮食(喝酒)等。(3)在患者生理和病理状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在检查前的4~6周内应无急性病发作。(4)检查时暂停服用降压药物,因为降压药物等可影响血脂变化,导致检验的结果出现误差。(5)在检查前必须保证充足的休息,以保证其处于正常检查状态。

1.3 评价指标

将血脂指标值(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肾功能指标值((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及尿微量白蛋白。

1.4 统计方法

对评价指标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人员检查的血脂指标值

见表1,可以看到参考组的指标值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但已接近上限)显著优于研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指标值均超过正常值范围。

2.2 比较两组人员的肾功能指标值及尿微量白蛋白值

见表2,可以看到对照组的全部指标值显著优于研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患者身体损伤较大。如糖尿病经常伴随对眼底神经病变,出现动脉硬化,对心脑肾的损害,而高血压也和这些病变关系密切;已有研究表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发生血管损伤和硬化的几率是单纯高血压患者的两倍,心血管病变又是引发心肌梗塞及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由于在临床上症状常以糖尿病为主,所以高血压的症状表现并不十分明显,以至常常被患者忽视治疗,但其对患者的危害性较大,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出现心肌梗塞及脑卒中的情况[3]。因此对症治疗在临床治疗中意义重大,由于疾病的复杂性,为此我们进行该文内容的研究,以获得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脂变化的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使患者的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降血糖作用后出现的相互加重各自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造成。高血脂不仅可以通过抑制胰岛素输送到靶细胞和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而促进糖尿病的发生,也可以加速糖尿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产生;同时高血脂会通过改变患者血液动力学和肾素一血答紧张素系统等进一步促进高血压的形成,而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在出现胰岛素抵抗情况下,患者机体出现增加胰岛素分泌和降低胰岛素清除的情况,并导致长久后胰岛素细胞不能耐受高负荷工作而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4]。另外高血压还会加重蛋自尿和肾小球及肾小答间质纤维化的进展,而糖尿病又会进一步加重高脂血症的程度[5]。从该文的研究结果中可以很清楚看到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脂指标和肾功能指标值及尿微量白蛋白已经出现叫严重的异常变化,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尿微量白蛋白均显著超过正常值范围,表明患者的血脂指标值和肾功能指标值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异常与糖尿病和高血压均有密切的关系,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也基本吻合[6]。

通过该文内容的研究,我们认为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及时接受治疗的同时更要保持日常生活中的良好习惯如良好的饮食习惯,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也要控制血压和血脂变化,如严格限制盐的摄入(通常应少于3 g/1 d)、主食以米面及粗杂粮为主、多食用豆制品来补充蛋白质等,避免摄入高糖、高淀粉、高热量的食物[7]。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脂指标值和肾功能指标值及尿微量白蛋白出现异常主要是由于糖尿病和高血压在各自负性作用的基础上又合并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认为在治疗上应该采取相应的降血脂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以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脂及尿蛋白定量的意义。方法 将自2014年11月—2015年10月在该院治疗的33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同龄段的32例老年人群为参考组,对两组人员进行血脂项目检查,并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结果 参考组的血脂指标值(TC、TG、HDL-C、LDL-C)全部优于研究组,P<0.05;参考组的肾功能指标值(BUN、SCr、CCr)和尿微量白蛋白)全部优于研究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不但血脂指标值均高于正常人群,同时肾功能指标值和尿微量白蛋白比较正常同年龄人群均不理想,均已超出正常范围,因此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对使用的要去应进行综合考虑。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尿蛋白

参考文献

[1]刘悦,毕齐,刘向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J].实用老年医学,2016(1):58-60。

[2]周伟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和血尿酸水平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5):14-16。

[3]张凌云.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脂、血糖及代谢情况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5):666-667。

[4]耿桂云.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及血脂水平变化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10):1211-1213.

[5]刘云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2):161-163.

[6]陈钦宏.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随访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6,6(6):102-104.

上一篇:一把手监督下一篇:孕酮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