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和蛋白尿的区别

2024-10-21

尿蛋白和蛋白尿的区别(共14篇)

尿蛋白和蛋白尿的区别 篇1

蛋白尿和尿蛋白的区别是什么呢?在检查尿常规的时候,医生看了检查,如果蛋白尿或尿蛋白哪一项有异常的话,有时说有蛋白尿而有时又说尿蛋白,弄的人们摸不清头脑,那么到底什么是尿蛋白,什么又是蛋白尿呢?蛋白尿和尿蛋白的区别是什么?

什么是尿蛋白?

尿蛋白是尿液中的正常成分,正常人每天尿中排出的蛋白质一般为40-80毫克/天,上限为150毫克/天,在常规检测中显示的是阴性,在正常含量范围内的尿中的蛋白质即为尿蛋白。

什么是蛋白尿?

尿常规检查中蛋白质/尿蛋白显示+、++、+++等则是蛋白尿。在一般情况下尿液检查汇总蛋白质呈阴性,当出现+时会怀疑有肾脏疾病的发生。人体肾脏是一个过滤系统,废物经过肾脏排泄,形成尿液。正常肾小球滤液中含有少量小分子蛋白质含量为20毫克/100毫升。通过肾小管再吸收,最后残留在尿液中蛋白质不超过70-100毫克/24小时,用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当肾脏固有细胞发生损伤,吸收功能发生障碍,就会漏出蛋白,成为蛋白尿。

蛋白尿和尿蛋白的区别:由上所述,可以看出,尿蛋白是尿液中的正常成分,而蛋白尿则是尿液中蛋白质超出了一定范围的统称,二者还是有所区别的,只是界限似乎有点模糊,大家往往把二者混为一谈,如果还是不太清楚的话可以到正规的肾病医院详细的咨询。

以上就是这两种性质的区别,在检查到结果之后如果对两项有什么不懂的,那么就要及时的咨询为你检查的医生,这样才好搞懂状况,混为一谈的结果就是有可能会胡乱的用到药物来治疗,这样对疾病是一点用也没有,反而还有可能会伤害到我们本身就有异常的身体,所以一定要搞清楚。

尿蛋白和蛋白尿的区别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1年3月—2013年4月该院接收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 (实验组) , 男性患者27例, 女性患者23例, 年龄处于35~75岁范围内, 平均 (60.5±2.7) 岁;50例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肾病疾病临床诊断, 且自愿参与该组研究实验;选择同期健康人员50例 (对照组) , 男性患者29例, 女性患者21例, 年龄处于38~78岁范围内, 平均 (63.8±2.9) 岁。

1.2 方法

患者空腹状态下收集其尿液标本, 用来检测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尿蛋白时用尿液分析仪, 尿液检测纸条为生化尿液试纸;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时用临床常规分析仪, 借助散射比浊法进行检测。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检验结果。

1.4 统计方法

借助SPSS18.0软件对该研究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选择 (±s) 对结果中相关计量数据进行表示, 利用%对结果中相关计数资料进行表示, 在该研究中对计量数据与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检验与χ2检验, 若结果显示P<0.05, 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检验结果观察

临床检验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和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比例比对

通过对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发现, 实验组呈阳性患者尿蛋白含量为 (148.24±4.26) mg/L, 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为 (26.64±3.19) m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1.564, P=0.000) 。尿蛋白呈阳性患者尿微量蛋白阳性发生率为100.0%, 尿蛋白呈阴性患者尿微量蛋白阳性发生率为4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为 (10.54±3.36) mg/L, 阳性率为0.0%, 和实验组患者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423, P=0.000) 。说明:虽然尿蛋白检验结果呈现阴性, 但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功能已受到不同程度损伤, 且未达到不可逆转现象。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疾病常见并发症, 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2,3,4]。一般来说, 糖尿病肾病疾病临床早期症状并不明显, 间接导致误诊、漏诊现象的出现, 致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危害生命健康。蔡文娟等[5]报告显示:当肾脏功能较为正常时, 由于其具有屏障作用, 蛋白质无法通过肾小球, 从而减少尿液蛋白含量;然当肾脏功能异常时, 肾小球不再完整, 使大量蛋白含量漏出, 影响肾小管原本能力, 增加尿液蛋白含量。刘丽[6]报告表明:尿微量白蛋白的发生和血液流动现状转变相关, 影响肾小球重复吸收功能, 致使患者毛细血管现存白蛋白不断溢出, 使其超过肾小球承受能力, 增加尿液白蛋白含量, 但却未达到蛋白质的最终指标, 进而形成尿微量白蛋白。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尿微量白蛋白时, 说明肾小球功能异常, 即肾小球出现不同程度的通透性, 且该通透性持续增加, 接近透明状态, 该现象属于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早期表现, 由于肾损伤具有一定的可逆转性, 如及时诊断、治疗, 可延长病情发展时间, 减少患者死亡率。另外, 罗艳香等[7]研究显示:糖尿病肾病病程不同患者尿液检查结果大不相同, 说明:尿微量白蛋白和患者病程密切相关, 即病程越长, 阳性率越高, 病程20年以上患者阳性率为100.0%。

该研究结果显示, 健康人员组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检验结果均为阴性;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尿蛋白阳性率为16.0%, 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为54.0%, 和健康人员相比较高, 说明:单纯性的检查尿蛋白无法充分、全面反映出患者肾脏真实情况, 当尿蛋白处于阳性状态时, 患者肾脏极有可能已受到不同程度损伤, 而尿微量白蛋白的异常则对糖尿病肾病诊断来说意义重大。同时, 通过对尿微量白蛋白的进一步检验发现, 尿蛋白阳性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均为阳性, 且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尿蛋白阴性患者和健康人员, 尿蛋白阴性患者44.0%为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患者, 尿微量白蛋白含量高于健康人员, 说明:虽然尿蛋白检验结果为阴性, 但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功能已损伤, 然还具有一定的可逆转性, 提示:尽早借助针对性方法进行治疗, 可延长病情发展时间, 减少死亡率, 和曲春红等[8]成就相似。

综上, 临床早期检查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肾病疾病诊断来说意义重大, 其中, 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治疗、血糖控制具有重大作用。应按时检测患者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 以便及时发现肾脏损伤情况, 并通过临床针对性治疗, 延长病情发展时间, 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卞洁.糖尿病肾病的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8 (21) :12-13.

[2]李霞.微量白蛋白检验在诊断肾小球疾病方面的临床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22 (6) :36-37.

[3]王曼曼, 穆攀伟, 陈燕铭, 等.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血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 (20) :1-2.

[4]车虎森, 袁雄洲, 周军, 等.尿蛋白阴性及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糖尿病患者血β_2-微球蛋白水平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6) :294-295.

[5]蔡文娟, 李洋, 门岚, 等.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 24 (9) :1650-1653.

[6]刘丽.2350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结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9) :61-62.

[7]罗艳香, 朱芳, 王长奇.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2, 16 (2) :176-177.

尿蛋白和蛋白尿的区别 篇3

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的专业重点不同,在日常工作中容易产生一些小矛盾。比如,有些临床医生经常会产生疑问,尿蛋白定性和定量结果为什么不一致?下面仅就此给予解释,供参考。

浓度不同

尿蛋白定性用晨尿或随机尿,而定量则用24小时尿,在物质浓度方面会有明显不同。虽然尿中出现蛋白质表示有一定肾损伤,但肾的浓缩稀释功能仍然可以很强大。

检测原理不同

尿蛋白定性多采用尿分析仪配合干化学试带法,利用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原理,尿中蛋白质与试带上试剂反应,产生颜色变化以粗略判断蛋白质浓度,属于定性实验,当尿中蛋白质>200mg/L时能检测到。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采用邻苯三酚红钼法,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灵敏度高,检测下限低于定性法。

影响因素不同

尿蛋白定性试剂主要与白蛋白反应,对球蛋白反应很弱,如遇尿中含大量球蛋白,将影响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当PH<3或使用磺胺、含碘造影剂和大剂量青霉素时,易产生假阴性。当PH>9或服用奎宁、嘧啶、季铵盐或头孢类药物等,易产生假阳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方法有一定线性范围,遇到高浓度时需要稀释,氨基糖苷类药物可使其产生假阳性。

鉴于这些原因,我们不需要问 “以哪个为准”的问题。尿蛋白定性取样方便,检验快速,适合疾病的初步判断。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取样繁琐,结果准确,适合疾病的监测跟踪。医生首先要把握检验目的,再选择检验项目,综合考虑各种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最终做出合理诊断。

尿蛋白高是什么引起的 篇4

尿蛋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参与肾脏病变过程,蛋白尿还可损害肾脏。尿蛋白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具有毒性作用,患者在进入肾衰竭后,将有大量的血浆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这些大分子物质在系膜区的沉积可引起系膜细胞损伤、系膜细胞增殖和系膜基质生成增加,从而导致肾小球硬化;

尿蛋白可损害肾小管间质,正常肾小球滤过的少量小分子蛋白质被接近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在溶酶体内进行分解。病理状态下,肾小球通透性增加使大量血浆蛋白漏出到肾小管腔内,而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过度重吸收白蛋白导致胞浆内溶酶体活性增高,可致细胞损伤。若蛋白尿患者有感冒、发烧、感染等情况应该及时的咨询医生,避免是病情加重或发生并发症。

“尿蛋白”俩加号要警惕肾炎 篇5

人们通过尿常规检查可以看出自己是否患肾炎、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以及肾结石。

在尿检的各项指标中,“细胞管型”和“尿蛋白”是诊断“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的重要标准。如果这两项指标,尤其是“尿蛋白”显示为两个加号,那么就该高度警惕肾炎了;“葡萄糖”是用来检查人是否患上糖尿病的依据。一般来说,“葡萄糖”为两个加号是人患有糖尿病的重要信号。尿检报告单中还有“镜检白细胞”一项。白细胞数值在0到5之间是正常的。如果一个人超过了5,且同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发烧等症状,那么就说明其很有可能患了“泌尿系统感染”。

此外,“镜检红细胞”和“潜血”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血尿现象的重要指标。“镜检红细胞”以0到3之间为正常,“潜血”一项以“阴性”为正常。如果一个人红细胞过多,且“潜血”呈阳性,那么就说明他极有可能存在血尿现象。这个时候,患者要回忆自身症状:如果平时腰疼得厉害,那么可能患有肾结石;如果平时小腹疼,小便的时候有痛感,那说明可能患有泌尿系统感染;而自身没有任何不适,且其他指标一切正常,那么就要考虑是否患上了肿瘤,必须做进一步检查。另外,肾炎也会引起血尿。如果一个人在血尿的同时伴有“尿蛋白”偏高或浮肿,应警惕肾炎。

尿蛋白和蛋白尿的区别 篇6

造成微量蛋白过量的原因可能是:1.体位性蛋白尿,2.组织性蛋白尿,3.肾小管性蛋白尿,4.肾小球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可能是生理性的,当然要排除病理性,才能认为是生理性的。组织性蛋白尿内见肾自身分泌蛋白。肾小球能滤过蛋白,正常情况下只能滤过小分子蛋白,病理时通过的蛋白分子变大,量多。肾小管能重吸收肾小球滤过蛋白,一般只能重吸收小分子蛋白。如果大分子蛋白不过量,那可以认为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而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出现问题。

检查:

“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检查,留取尿液有四种方式:

①取任意时刻的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浓度、尿白蛋白/肌酐;

②留取24小时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总量;

③留取一段时间内尿液(4小时或过夜),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

尿蛋白和蛋白尿的区别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选取80例患者作研究对象,年龄22~43(30.7±2.8)岁,均与《妇产科》(第七版)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平均孕次2.4±1.3w,平均产次1.2±0.6w,平均发病孕周32.1±5.1w,妊娠终止孕周34.1±5.3w。均与下列入选标准符合:肝肾功能在孕期产前检查正常,无糖尿病、高血压及其它心血管疾病史;单胎妊娠;确诊子痫前期无心血管药物和高血压药物应用史。

1.2 方法

初诊时所有病例均取24h尿蛋白送检,并对尿白蛋白肌酐进行检测。共留取尿液标本80例,并抽血对相关生化指标进行检查。对24h尿蛋白定量、随机尿ACR及晨尿ACR展开相关分析。采集方法:将患者需注意的配合要点在送检前详细告知,准确记录尿量。具体要点为:对尿液标本留取前,如分泌物在会阴部较多,需行完成清洁操作后,再行标本留取;子痫前期病情程度较重者行导尿操作,并对导尿管收集的尿液标本进行留置;初次就诊的患者随机尿ACR取中段尿送检,晨尿ACR取次日晨尿送检。应用免疫比浊法对24h尿蛋白定量完成检测。采用自动分析仪等检查尿白蛋白肌酐[3]。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尿蛋白平均5.9±2.5g/24h。随机ACR平均585.3±263.4mg/mmol,晨尿ACR平均572.7±251.4mg/mmol,24h尿蛋白定量与随机ACR系数(r=9.123)和晨尿ACR系数(r=0.928)具有高度相关性。见附表。

3 讨论

正常妊娠时,因胎儿及孕妇增多了代谢产物,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血流量均增加,肾小球在妊娠期处于高滤过和高灌注状态,与非妊娠妇女比较,尿蛋白排泄量相对增加,且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因多种因素均对尿量造成影响,故在不同时间内的同一患者留取尿液对蛋白浓度测得的波动值较大。故子痫前期患者肾脏受损程度直接采用尿蛋白定性表示欠精确。为对肾脏受累及病变程度进行反映,需重视尿蛋白定量和尿白蛋白肌酐的研究[4]。

研究显示,子痫前期对母儿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属妊娠期严重并发症类型,在对其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中,尿蛋白水平、血尿及全身其它器官有无受累为分析的关键,对尿蛋白水平进行及时掌握,可指导子痫前期病情判断,并为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随机ACR测定患者依从性理想,具有操作简单、方便、节约时间的优点,对24h尿蛋白定量可准确反映。故美国肾脏病协会等组织在2002年相关议题中,推荐尿ACR可作用检测尿蛋白排泄的方法,代替24h尿蛋白定量应用。美国糖尿病协会在2011年相关报道中也指出,糖尿病肾病患者可应用尿ACR检测尿蛋白,并提出尿ACR检测精确度并不亚于24h尿蛋白定量。目前美国抗高血压联盟和加拿大妇产科协会均把24h尿蛋白定量>0.3g/24h或随机尿ACR>30mg/nmol作为对子痫前期诊断的标准之一。有多种方法均可用于尿ACR的检测,且有不同的留取时间,故24h尿蛋白定量与尿ACR相关系数各报道并不一致,其r值范围是0.60~0.99,但在医疗科技取得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近年来相关性值均>0.80,为疾病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有多项24h尿蛋白定量和尿ACR的相关报道,但在评价随机ACR和晨尿ACR与尿蛋白定量相关性方面,相对较少,就标本留取时间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方面,研究显示与随机尿比较,晨尿对机体实际情况更能反映[5]。其原因为尿ACR本身就有个体内差异存在。与随机ACR比较,晨尿ACR个体内差异较小。另外,机体运动水平、水化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尿蛋白排泄。故,尿ACR采用晨尿来完成,理论而讲,对机体尿蛋白排泄水平可更好反映。有研究显示,测定晨尿ACR与24h尿蛋白定量相关,24h尿蛋白排泄水平采用晨尿ACR可更准确反映,但也有研究观点相反,认为随机ACR和晨尿ACR无显著差异。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尿蛋白平均5.9±2.5g/24h。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平均585.3±263.4 m g/mmol,晨尿白蛋白肌酐平均572.7±251.4mg/mmol,24h尿蛋白定量与随机ACR(r=9.123)和晨尿ACR(r=0.928)具有高度相关性。晨尿相关系数高于随机尿相关系数,标明对24h尿蛋白排泄率可更好反映,但需结合临床需要,随机ACR精确度同样居较高水平,随机尿留取可对尿蛋白水平评估,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可迅速作出诊断。

综上,子痫前期尿ACR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国内报道不多,且尿蛋白定量与子痫前期晨尿和随机尿的相关性报道不多。本次就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晨尿ACR和随机尿ACR测定有较小差异,时间相关限制较小,故随机尿ACR临床使用价值更显著,在临床可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尿蛋白定量与晨尿和随机尿白蛋白肌酐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0例子痫前期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对24h尿蛋白定量、随机尿ACR、晨尿ACR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 尿蛋白平均5.9±2.5g/24h。随机ACR平均585.3±263.4mg/mmol,晨尿ACR平均572.7±251.4mg/mmol,24h尿蛋白定量与随机ACR系数(r=9.123)和晨尿ACR系数(r=0.928)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就子痫前期尿ACR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国内报道不多,且尿蛋白定量与子痫前期晨尿和随机尿的相关性报道不多。本次就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晨尿ACR和随机尿ACR测定有较小差异,且时间相关限制较小,故随机尿ACR临床使用价值更显著,在临床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晨尿,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尿蛋白定量,子痫前期,相关性

参考文献

[1]王艳,黄启涛,高云飞,等.子痫前期晨尿和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与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2,33(24):3760-3762.

[2]梅俪凡.先兆子痫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32(8):19-20.

[3]高志群,唐万欣.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在子痫患者中的诊断意义[J].华西医学,2010,21(4):718-719.

[4]张聪芝.子痫前期患者蛋白尿程度与围产儿结局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20(4):66-67.

微量白蛋白尿 篇8

微量白蛋白尿的定义,是24小时尿中检出30~300毫克白蛋白,它被用于临床检测已有25年之久,公认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最有价值的指标。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微量白蛋白尿的指标性意义有了更多的认识。如今,国内外高血压防治指南均将微量白蛋白尿列为常规检测项目,它也应该用于代谢综合征,甚至血压仅为正常高值者的检测。

受损标志微量白蛋白尿不仅反映肾的损伤,而且它也是全身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重要标志。各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中心性肥胖、左心室肥厚、高尿酸血症、C反应蛋白升高、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等,均可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受损,进一步引发全身血管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及肾脏病变,促发并加重微量白蛋白尿。

预测因子

已有证据证明,微量白蛋白与高血压明显相关。有研究表明,血压正常高值和Ⅰ、Ⅱ、Ⅲ级高血压患者,其微量白蛋白尿的检出率分别为27.3%、28.7%、31.5%、40.3%。国外对23 964例病人的调查发现,微量白蛋白尿是心血管疾病独立的高危因子。一项对840例成人糖尿病患者12年的随访研究发现,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和无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相比,心血管病死亡的危险增加2倍。更多的证据表明,微量白蛋白尿可使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增加4倍。不论对于糖尿病或非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都能增加疾病的死亡危险:主要的心血管事件增加1.83倍,所有死因增加2.09倍,因充血性心力衰竭而住院者增加3 23倍。尿白蛋白水平愈高,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危险也越大。

治疗新亮点 上世纪90年代即有学者证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微量蛋白尿有良好效果,此后,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的疗效也被肯定。此类药物除强效降压外,还能保护肾功能不全患者,阻断肾病进展,降低和逆转微量白蛋白尿,并减少重症患者对透析的需要。其中贝那普利、缬沙坦已具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研究表明,联合使用贝那普利+氢氯噻嗪或贝那普利氨氯地平两组患者,尿蛋白正常化率分别为达看到76.5%、52.4%。

尿蛋白和蛋白尿的区别 篇9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目的分离纯化以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为原料生成的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即AOPP-HSA,并对其进行鉴定,以寻求一种制备高纯度且具生物活性的`AOPP-HSA的方法.方法采用HSA-HOCl孵育法体外制备AOPP-HSA粗纯品,经凝胶层析和离子交换高压液相层析(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两步层析分离纯化其中的AOPP-HSA,并经紫外和荧光光谱、SDS-PAGE、单核细胞TNF-α分泌实验鉴定其结构特征和生物学活性.结果分离的蛋白质纯度达99.4%,分子质量为700×103,是含有双酪氨酸的蛋白交联聚合物,能够显著刺激单核细胞TNF-α的分泌.结论采用上述两步层析方法能够由粗纯品中成功分离出高纯度并具生物活性的AOPP-HSA,为AOPP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 者:孙岩 吴雄飞 金锡御 SUN Yan WU Xiong-fei JIN Xi-yu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肾科,重庆,400038刊 名: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MILITARIS TERTIAE年,卷(期):28(10)分类号:Q503 Q51 Q591.2关键词: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尿毒症毒素 色谱法 凝胶 离子交换 单核细胞

尿蛋白和蛋白尿的区别 篇10

葡萄糖与弱氧化剂氢氧化铜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我们每天都需要吃食物,同学们知道食物中有哪些成分吗?

【学生回答】糖、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引出新课】这些都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我们常吃的糖和蛋白质有什么样的奥秘。

环节二:新课讲授

【PPT展示】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代表物的化学组成。

【提出问题】根据表3―3,分析单糖、双糖、多糖在元素组成和分子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分组回答】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式完全相同,但分子内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蔗糖和麦芽糖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也互为同分异构体。但淀粉、纤维素由于组成分子n不同,所以分子式不同,不能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提出问题】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分别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却有不同的性质,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因为结构不同,结构决定性质。

【教师过渡】根据结构不同,引起了不同的糖类有不同的性质,前人根据这些物质的不同性质找到了一些特征反应,通过现象的不同可以验证这些物质的存在,因此特征反应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葡萄糖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是最重要的一种糖类,它有怎样的特征反应呢?

【学生实验】取2g葡萄糖固体加入盛有5mL水的试管中,充分溶解,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在溶解的葡萄糖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后,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出现砖红色沉淀。

【视频展示】葡萄糖的.银镜实验。

【教师总结】葡萄糖在碱性、加热的条件下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还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这些方法可以检验葡萄糖。

【提出问题】生活中的很多食物都含有大量淀粉,因此淀粉的来源很广泛,我们可以直接用淀粉含量高的土豆进行实验,看看淀粉有哪些特征反应。请大家将碘酒滴到一片土豆上,观察有什么现象?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实验】将碘酒滴到一片土豆上,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土豆变蓝了。

【教师总结】在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这是淀粉的特征反应

【提出问题】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酶、肌肉、毛发中,因此课堂上我们用鸡皮来观察蛋白质的特征反应。请大家取一小块鸡皮,置于蒸发皿中,滴加3―5滴浓硝酸,在酒精灯上微热,观察鸡皮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

【学生回答】鸡皮变黄了。说明浓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

【教师总结】浓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常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蛋白质也可以通过其烧焦时的特殊气味进行鉴别。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引导】请举出生活中你见到过的关于鉴别蛋白质的实例。

【学生回答】用电吹风吹头发的时候,头发不小心卷进去会闻到一股烧焦羽毛的味道,所以头发也含有蛋白质。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谈谈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篇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62-01

[摘要]尿微量白蛋白是预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血管损伤及肾脏疾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

[关键词]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2007年在我院接受检测人员95人,分为四个组。对照组:健康人25例,均除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和肾脏有关的病史。高血压组:30例,血压范围160~190/95~120mmHg,病程2~30年,临床诊断Ⅰ期21例,Ⅱ期39例,其中Ⅱ期患者以眼底动脉硬化或心脏改变为诊断依据,尿常规分析蛋白定性均为阴性。肾病组:21例。心血管疾病组:19例。各组人员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2检测方法

2.1标本稀释:加入50μl尿液或质控品于装有稀释液R1的试管中,充分混匀。

2.2加樣:加入50μl稀释好的标本或质控品于反应孔中,等待标本渗入膜下。加入胶体金缀合物,在反应孔中加入50μl胶体金缀合物,等待其完全渗入。加入洗涤液50μl,5min以内用NycocardReaderⅡ进行读数。

2.3标本:接受检测人员均留取新鲜晨尿测定,以微量白蛋白(mg/L)报告。

3结果

正常情况下,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为5~20mg/L,在20mg/L以内视为正常,尿微量白蛋白浓度为20~200mg/L为增高,尿中血红蛋白浓度大于0.5mg/L时,因血尿中的红细胞引起的人血清白蛋白增加将发生假阳性性质的结果升高。对照组,健康人25例其均在<20mg/L范围内。高血压组:Ⅰ期11例,其范围20~49mg/L,均值31mg/L,Ⅱ期19例,尿量白蛋白范围21~63mg/L,均值56mg/L,上述结果中,Ⅰ期高血压中4例超过正常值,Ⅱ期高血压中7例超过正常值,说明这些患者已有轻度肾损害。20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组,2~10年13例,尿微量白蛋白21~52mg/L,平均39.5mg/L,大于正常值6例,11年以上6例,尿微量白蛋白29~8mg/L,平均45.2mg/L,大于正常值4例。肾病组21例肾脏疾病患者按疾病性质分组,急性肾炎9例,尿微量白蛋白25~48mg/L,平均37mg/L,其中5例超过正常,慢性肾炎12例,尿微量白蛋白26~81mg/L,均值63mg/L,其中超过正常7例。心血管疾病组19例心血管疾病按病程分组,1-5年内9例,尿微量白蛋白22~58mg/L,平均39mg/L,其中5例超过正常,5~10年内10例,尿微量白蛋白24~65mg/L,平均48.5mg/L,其中超过正常6例。

4讨论

代谢疾病如糖尿病改变了肾脏的微循环,代谢紊乱损伤肾小球基底膜和选择通透性使大分子的白蛋白渗出、持续的高血压引起肾小球的囊内压增高毛细血管内益出蛋白如白蛋白[1]。肾小球的损伤使其自动调节功能失调,造成其流体静压力增高,使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形成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症的出现表示肾功能减退,是诊断早期肾脏损伤的重要临床指标。肾病是糖尿病、高血压糖最常见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发现(诊断)早治疗可以终止或逆转肾病的进程。而血清肾功能检测出现异常时肾病已持续一定的进程;尿试带法(或尿蛋白定量法)远不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敏感,当化学试带法出现尿蛋白阳性时患者已经是大量白蛋白尿症和临床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是一项筛选早期肾病的高危人群的诊断工具,而糖尿病(1型、2型)高血压糖都应作为主要的被检人群。此外微量白蛋白尿症还是进行性肾病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可靠指标[2]。尿微量白蛋白的降低亦表示治疗有效。

大量的临床研究与观察表明,尿微量白蛋白是高血压肾脏损害的指标,在以前的研究中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明显增高,主要与收缩压相关,是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认为尿微量白蛋白异常患者必须强化高血压治疗,其血压最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3]。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是随着病程延长,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一般患糖尿病5~10年后可逐渐发生微血管、神经等病变,出现不同程度肾脏损害,病程越长,肾脏病越重。因此,早期测定可充分了解其病情程度,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蛋白尿是肾病的重要临床症状,微量白蛋白的控制对于判断疾病程度及预后有更大的临床参考价值,尿微量白蛋白分子中分子蛋白,正常情况下不被肾小球滤过,当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时,尿微量白蛋白即升高,是反映早期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特别在慢性肾功能损伤疾病,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中,检测更具有临床意义。通过研究糖尿病患者,发现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发病时间较早,且病变程度较严重,另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与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相关,临床上对阳性者,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强对原发病的治疗。尿微量白蛋白的存在代表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等老年病自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化,它反映人体内存在广泛的血管损伤,是肾脏早期损伤、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良好指标,及时的治疗干预可降低微量白蛋白水平,改善原发疾病的预后[4]。

5小结

尿蛋白和蛋白尿的区别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老年重症监护病房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65岁ALI或ARDS患者40例。其中男17例, 女23例。年龄65~93岁, 平均 (79±7.73) 岁。纳入研究的病例符合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危重病学会于1994年定义的诊断标准[1]。包括呕吐误吸11例, 弥漫性肺炎8例, 脑卒中4例, 各种休克4例, 脓毒血症3例, 胸部创伤/肺挫伤/多发伤骨折3例, 腹腔感染2例, 急性呼吸道阻塞后2例, 严重药物不良反应2例, 不明原因1例。全部病例均有低蛋白血症, 血浆白蛋白水平21~31 g/L, 平均 (27.50±2.43) g/L。按随机、对照的原则将病人分为2组:白蛋白+速尿组 (干预组) , 平均年龄 (79±8.24) 岁, 男8例, 女12例;单用速尿组 (对照组) , 平均年龄 (78±9.65) 岁, 男9例, 女11例。2组病人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治疗前氧合指数和血浆白蛋白水平等基线参数水平无明显差异 (P>0.05) 。排除的病例包括: (1) 急慢性心功能不全; (2)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3) 危重哮喘和阻塞性肺病; (4) 原发或转移性肺部肿瘤。

1.2 治疗方法

干预组每日给予20%人血白蛋白10 g静脉滴注, 速尿针剂 20 mg静脉推注, 2次/d。B组给予速尿针剂20 mg静脉推注, 2次/d。2组病人均连续用药3 d。其他治疗包括: (1) 呼吸支持治疗:给予无创呼吸机面罩机械通气。因为患者年龄的关系和伦理的考虑, 本研究患者均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 不论无创通气有无效果, 均未行有创通气, 无创通气失败者给予姑息治疗。由于吸入氧流量 (FiO2) 和呼气末正压呼吸 (PEEP) 对氧合指数影响显著[2], 本研究治疗前后血气样本均为使用无创呼吸机, 面罩给氧浓度50% (FiO2:50%) 时获得 (FiO2<40%时氧合指数评估不可靠) , 这是为了便于统一基线标准和进行比较。 (2) 维持适宜的血容量, 2组病人均采用保守的液体疗法, 尽量维持出入液体量于负平衡。 (3) 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和电解质紊乱。 (4) 营养支持治疗:保持热卡25~30 kcal/kg。 (5) 糖皮质激素仅用于有明显误吸的患者。 (6) 选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项目

(1) 病人治疗前后的氧合指数 (PaO2/FiO2) ; (2) 治疗前后病人的血浆白蛋白水平; (3) 记录病人的液体出入量; (4) 病人的60 d病死率和死亡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用秩和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死亡时间用中位数表示。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完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PaO2/FiO2的变化

干预组治疗后PaO2/FiO2较对照组上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2 2组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的变化

干预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上升 (P<0.01)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3 治疗3d时液体平衡的变化

比较2组病人到治疗第3天时的总入量与总出量的差, 发现2组病人均有液体负平衡, 但干预组有更大的液体负平衡, 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2035±285) ml与- (1088±187) ml, P<0.01]。

2.4 死亡中位数时间和60d病死率的比较

干预组死亡病人12例, 死亡中位数时间8.5d, 对照组死亡病人15例, 死亡中位数时间5 d。死亡时间的秩和检验 (wilcoxon) Z=-2.381, P=0.017, 可认为2组病人的死亡时间有所不同。干预组病人存活时间较长。比较2组病人住院期间的60 d病死率:干预组病死率为60% (12/20) , 对照组病死率为75% (15/20) , 2组病人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多年来低蛋白血症在ARDS的发生发展中起何种作用一直不甚明了。笔者认为, 低蛋白血症有可能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水分更容易进入肺泡而不易排除, 可使组织水肿尤其是肺间质的水肿加重进而加重缺氧。白蛋白治疗似乎可以通过对肺组织的脱水作用来改善氧气的弥散进而改善缺氧。但另一方面, ARDS的发生过程中有炎症的参与, 肺泡内渗出的增加和肺泡的塌陷是炎症的结果, 补充蛋白不能排除有可能使肺泡内渗出液中的蛋白进一步增加, 有可能对病人产生不利影响。笔者目前还未见到输注白蛋白使肺泡内渗出液中的蛋白进一步增加或不增加的动物实验的验证报道。老年人因消化吸收障碍或患有多种疾病的关系, 常发生低蛋白血症, 而低蛋白血症是导致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补充白蛋白是否对老年ARDS病人有利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来设计观察项目的。主要包括氧合的指标, 液体平衡的情况, 死亡时间和病死率的观察。其目的在于了解输注白蛋白是否能使病人获益。以往的一系列互相矛盾的Meta分析和最近的一项大规模多中心试验得出的结果认为在ICU中使用白蛋白是安全的[3,4,5,6,7]。Martin等[8,9]研究结果证实白蛋白联合速尿治疗ALI病人可以改善病人的氧合, 本研究也观察到该现象, 治疗前后病人的氧合指数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而单用速尿的病人氧合指数有所下降, 但没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病人氧合指数的改善没有Martin研究改善的明显。产生此结果的原因可能为: (1) 白蛋白给药剂量的不同:我们所使用的白蛋白剂量达不到马丁研究的剂量 (75g/d) , 而且本研究病人的血浆白蛋白水平很低, 补充白蛋白量不够有可能影响到氧合的改善。 (2) 纳入研究的病人的病情不同:Martin研究的病例包括较年轻ALI病人, 而我们纳入研究的病人全部为老年病人, 由于老年人的病情变化迅速, 往往丧失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 开始治疗时病情多已经发展到ARDS, 使得对治疗的反应较差。 (3) 使用无创通气而不是有创通气也有可能影响到氧合的水平, 需要对此做进一步的对照研究。

关于ARDS病人的液体管理问题, 近年也有较多的争论, 有主张早期给予较大量液体行液体复苏的, 这些病人多为脓毒血症的病人 (伴有或不伴有ALI/ARDS) [10]。更多的意见主张行保守的液体疗法, 认为保守的液体疗法可以改善病人的氧合, 减少肺损伤, 降低呼吸机平台压, 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 不会增加休克和肾衰竭的风险[11], 也有学者主张可在病人发病6 h以内行液体复苏, 之后行保守的液体疗法, 该学者提出了一个“退潮和涨潮”的周期的理论来解释病人的液体管理策略[12]。本研究白蛋白联合速尿治疗的病人和单用速尿的病人液体的平衡均为负平衡, 出量明显多于入量, 但未有Martin研究明显, 可能与白蛋白使用剂量不够或速尿用法不同 (Martin研究为速尿持续静脉注射) 有关。由于有许多老年病人在发病时往往长期营养不良, 且伴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临床医生多半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酌情增加补液量, 所以笔者也赞成在起病的最初6 h可以给予较多的液体, 待液体给足后再转而控制液体进入的速度和液体量。测定中心静脉压 (CVP) 和肺毛细血管楔嵌压 (PCWP) 对于判断补液的速度和量均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还观察到输注白蛋白的病人生存中位数时间较单用速尿病人长。死亡时间的秩和检验表明2组病人的死亡时间有所不同。输注白蛋白的病人院内病死率稍低, 但60 d终点病死率2组病人并无显著性的差异。此结果与Martin研究相似, 但本研究病人病死率要高于Martin研究。可能与入选病人的年龄, 病情严重程度和其他治疗及护理不同有关。

摘要:目的了解白蛋白和速尿治疗伴有低蛋白血症的老年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65岁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0例, 随机分为干预组, 接受白蛋白和速尿治疗, 对照组接受速尿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氧合指数、血浆白蛋白水平、液体出入量、60 d病死率及死亡时间。结果2组病人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干预组观察期间氧合指数有所升高 (P<0.01) , 对照组观察期间氧合指数无变化, 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1) 。干预组血浆蛋白有明显上升, 对照组血浆蛋白无明显改变, 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1) 。干预组有更大的液体负平衡 (-2035 ml与-1088 ml, P<0.01) 。虽然干预组病人病死率略低于对照组, 2组病人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干预组病人死亡中位数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白蛋白联合速尿治疗老年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提高病人的氧合, 有更大的液体负平衡, 且可以延长危重老年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对患者的病死率无改善。

关键词:白蛋白,速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老年人

参考文献

[1]Bernard GR, Artigas A, Brigham KL, et al.The American-European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ARDS.Definitions, mechanisms, relevant outcomes, and clinical trail coordina-tion[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4, 149 (3 Pt 1) :818-824.

[2]侯静静, 朱蕾, 钮善福, 等.氧合指数的影响因素及其在急性肺损伤诊断中的作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6, 15 (11) :971-974.

[3]Finfer S, Bellomo R, Boyce N, et al.A comparison of albu-min and saline for fluid resuscit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unit[J].N Engl J Med, 2004, 350 (22) :2247-2256.

[4]Cochrane Injuries Group Albumin Reviewers.Human albu-min administra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systematic review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J].BMJ, 1998, 317 (7135) :235-240.

[5]Wilkes MM, Navickis RJ.Patient survival after human albu-min administration.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Ann Intern Med, 2001, 135 (3) :149-164.

[6]Haynes GR, Navickis RJ, Wilkes MM.Albumin administra-tion:what is the evidence of clinical benefit?A systematic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Eur J Anaesthesi-ol, 2003, 20 (10) :771-793.

[7]Vincent JL, Navickis RJ, Wilkes MM.Morbidit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receiving human albumin:a meta-analysis of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Crit Care Med, 2004, 32 (10) :2029-2038.

[8]Martin GS, Moss M, Wheeler AP, et 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furosemide with or without albumin in hy-poproteinemic patients with acute lung injury[J].Crit CareMed, 2005, 33 (8) :1681-1687.

[9]Martin GS, Mangialardi RJ, Wheeler AP, et al.Albuminand furosemide therapy in hypoproteinemic patients with a-cute lung injury[J].Crit Care Med, 2002, 30 (10) :2175-2182.

[10]Rivers E, Nguyen B, Havstad S, et al.Early goal-directed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J].N Engl J Med, 2001, 345 (19) :1368-1377.

[11]Wiedemann HP, Wheeler AP, Bernard GR, et al.Compari-son of two fluid-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acute lung injury[J].N Engl J Med, 2006, 354 (24) :2564-2575.

尿蛋白和蛋白尿的区别 篇13

目的 利用GST融合基因表达系统表达GST-AEP融合蛋白,并进行纯化及鉴定.方法 IPTG诱导重组质粒pGEX-4T-1/AEP在大肠杆菌B121(DE3)中表达,溶菌酶裂解后,采用GST蛋白纯化系统进行纯化,所得产物进行12%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大肠杆菌经诱导,高效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约34 000的蛋白,与GST-AEP融合蛋白相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蛋白能够被兔抗GST多克隆抗体识别.结论 已成功表达并纯化了融合蛋白,为更深入研究AEP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 者:高碧峰 王宗仁 卓鹏展 张德安 肖茜 作者单位:高碧峰,王宗仁,张德安,肖茜(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中医科,西安,710032)

卓鹏展(西安铁路医院内一科,西安,710004)

尿蛋白和蛋白尿的区别 篇14

糖、脂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性质

【实验目的】

1.熟悉单糖、二糖和多糖的性质;

2.掌握主要糖类的鉴别;

3.掌握油脂的化学性质;

4.掌握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实验原理】

单糖均有还原性质,二糖分子中有半缩醛羟基者亦有还原性,所以能还原班乃德试剂等。还原糖与盐酸苯肼生成的糖脎是结晶,难溶于水,糖脎生成的速度和结晶形状以及熔点均因糖的不同而异,因此可利用糖脎的生成鉴别各种糖。糖类在浓硫酸或浓盐酸作用下,能与酚类化合物缩合成有色物质。如与α-萘酚作用产生紫红色,叫做莫利许试验。反应十分复杂,但可利用此法检出糖类。

果糖(酮糖)可与间苯二酚的盐酸溶液作用,溶液加热后很快变成鲜红色,称为西里瓦诺夫试验。多糖无还原性,但在酸存在下,加热水解后可产生多个分子的单糖,因而对班乃德试剂也起反应。随淀粉分子的逐步水解,溶液与碘液作用所呈颜色由蓝变紫到红。最后,溶液对碘液不再显色时为水解终点。

油脂一般不溶于水,但在胆盐的乳化作用下,油脂微粒能较为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油脂一般都是甘油与高级脂肪酸所呈的酯,油脂在碱性溶液中能水解成为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的盐——肥皂,这一水解称为皂化。油脂皂化所得的甘油溶于水,而肥皂在水中则形成胶体溶液,但加入饱和食盐后,肥皂就被盐析而出,由此可以将甘油与肥皂分开。油脂的皂化液若用无机酸酸化则析出固体高级脂肪酸,若与钙、镁等金属盐类作用,则生成不溶于水的钙肥皂或镁肥皂。肥皂不适用于硬水就是这个原因。油脂的不饱和性可通过借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来检出,这是时由于溴加成到组成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上而使其褪色。

α-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水合物在水溶液中加热时,被氧化分解生成比原来α-氨基酸少一个碳原子的醛,并放出一分子二氧化碳和一分子氨,同时茚三酮被还原成仲醇,与所生产的氨生成具有蓝紫色的化合物。

蛋白质是含氮的极其复杂的生物高分子。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单纯蛋白质发生水解,其最终产物是α-氨基酸。蛋白质中的某些氨基酸的特殊基团可以与某些化学试剂作用呈现出各种颜色反应,这种呈色反应可以作为蛋白质或氨基酸的定性和定量根据。

【仪器材料】

小试管10支、大试管1支、烧杯(150

mL)1个、烧杯(400

mL)2个、酒精灯1只,白瓷滴板1块、带有长玻璃管的软木塞1支。

【试剂药品】

2%葡萄糖、2%果糖、2%麦芽糖、2%蔗糖、2%淀粉、3mol/L硫酸、盐酸苯肼-醋酸钠溶液、10%碳酸钠、碘液、浓硫酸、班乃德试剂、红色石蕊试纸、西里瓦诺夫试剂、棉子油、40%氢氧化钠溶液、乙醇、饱和食盐水、0.1%苯酚溶液、蛋白质溶液、米伦试剂、10%盐酸溶液、10%三氯乙酸溶液、1%甘氨酸、0.2%茚三酮。

【实验步骤】

(一)糖的化学性质

1.糖的还原性:

取试管4支,各加入班乃德试剂[1]1

mL,再分别加入2%葡萄糖、2%果糖、2%麦芽糖和2%蔗糖[2]的溶液各2滴,在沸水浴中加热2~3

min,待溶液自行冷却后观察结果。

2.糖脎的生成试管2支,分别加入2%葡萄糖和2%果糖溶液各1

mL,再加入新配制的盐酸苯肼-醋酸钠[3]溶液1

mL,将2支试管摇匀后,置于沸水浴中加热30

min,取出所有的试管,让它们自行冷却(为什么?),此时就有黄色结晶生成[4]。取少量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糖脎结晶的形状。

3.颜色反应

(1)莫利许试验:取试管4支,分别加入2%葡萄糖、2%果糖、2%蔗糖、2%淀粉溶液各1

mL,然后加入新配制的莫利许试剂(α-萘酚的酒精溶液)2滴,混匀后,将每支试管倾斜,沿管壁徐徐加入浓硫酸0.5~1

mL。将试管静置,观察在两液界面间出现紫红色环。数分钟后,若如无紫色生成,可在水浴中温热后再进行观察。

(2)西里瓦诺夫试验:取试管4支,各加入西里瓦诺夫试剂(间苯二酚的盐酸溶液)1

mL,然后在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2%葡萄糖、2%果糖和2%蔗糖溶液各5滴,第四支试管留作对照,将4支试管摇匀后,同时放在水浴中加热2

min,比较各管出现颜色的顺序。

4.蔗糖的水解

取试管2支,各加入2%蔗糖溶液1

mL,然后于1支试管中加入3

mol/L硫酸2滴,将此试管放在沸水浴中加热5~10

min,冷却后,加入10%的Na2CO3至溶液呈碱性(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将两支试管各加班乃德试剂10滴,并放在沸水浴中加热3~4

min,观察两支试管的实验结果。

5.淀粉的性质

(1)与碘液作用:取1支试管加2%淀粉溶液10滴,加碘液1滴,显何色?将溶液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有何现象?再放冷,又有什么变化?

(2)水解反应:取试管1支,加2%淀粉溶液2

mL,再加入浓硫酸3滴,在水浴中加热煮沸10~15

min,加热时,每隔1~2

min,用吸管吸出1滴反应液滴在白瓷滴板上,加碘液1滴,观察结果。待反应液与碘液不再显色时,再加热煮沸2~3

min,放冷,反应液用10%Na2CO3溶液中和后(用石蕊试纸检验),再加入班乃德试剂5~10滴,将试管放在水浴中煮沸2~3

min,观察结果。

(二)油脂的皂化

取棉子油5滴,置于大试管中,加入乙醇和40%氢氧化钠溶液各3

mL,然后在试管口塞上一个带有长玻璃管的软木塞,并将试管放入水浴中加热回流45

min。待试管稍冷后将已皂化完全[5]的溶液倒入盛有4

mL饱和食盐水的小烧杯中,边到边搅拌,此时有肥皂析出。如肥皂尚未析出,可将溶液冷却即凝结成肥皂。

(三)氨基酸的性质

在一试管中,加入1%甘氨酸20滴,再加入0.2%茚三酮5滴,摇匀,在废水中加热3~5

min,观察溶液颜色有何变化。

(四)蛋白质的性质

1.茚三酮反应[6]:

在1支试管中加入蛋白质溶液10滴,然后加0.2%茚三酮溶液3滴,在沸水浴中加热5~10

min,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米伦反应[7]:

取2支试管,在1支试管中加入0.1%苯酚溶液3滴,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蛋白质溶液3滴,然后在两管中加入米伦试剂(汞或亚汞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3滴,此时在蛋白质溶液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将两支试管放在沸水中加热,注意两管中的有何颜色有何变化。

【思考题】

1.何谓还原糖和非还原糖?

2.区别下列化合物: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

3.什么是油脂?自然界中的油脂主要含有什么成分?

4.写出三种含硫的α-氨基酸的结构式及其名称。

【附注】

[1]

班乃德(Benedict)试剂,简称班氏试剂,是经过改良的斐林试剂。它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铜、柠檬酸钠和和碳酸钠。班氏试剂较斐林试剂稳定,与还原糖的作用极为灵敏。班乃德(Benedict)试剂,简称班氏试剂,是经过改良的斐林试剂。它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铜、柠檬酸钠和和碳酸钠。班氏试剂较斐林试剂稳定,与还原糖的作用极为灵敏。

[2]

所用蔗糖必须非常纯净,否则如含有还原糖仍可与班乃德试剂反应。

[3]

苯肼难溶于水,而盐酸苯肼-醋酸钠的混合液可起复分解反应生成苯肼醋酸盐,结果溶解难度增大,有利于苯肼与糖生成糖脎的反应。再者,醋酸钠在此尚可起到缓冲的作用,调节pH=4~6,有利于糖脎的生成,因苯肼可溶于强酸。

[4]

如果在煮沸过程中溶液浓缩,则溶液将呈现淡红色而无结晶生成,须用水稀释后才生成结晶。

[5]

试验皂化是否完全,可取1滴反应液置于一小试管中,加4

mL热蒸馏水,如无油滴析出,则便是皂化已完全,可停止回流。反之,则需要继续回流,直至棉子油完全皂化为止。

[6]

蛋白质中α-氨基酸能够与茚三酮的水合物在水溶液中加热时即产生蓝色的化合物。此反应是所有α-氨基酸共有的反应,非常灵敏,即使α-氨基酸的水溶液稀释至1:1500000亦能呈现颜色。

[7]

上一篇:写给老婆30岁生日的信下一篇:研究生工作简历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