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钻头

2024-07-05

优选钻头(共4篇)

优选钻头 篇1

1 概述

塔里木油田大北区块位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 近年来在此地层的勘探开发取得了重大突破, 实现了跨越性发展。但是钻井技术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钻头的优选, 表现为没有系统的钻头选型标准、钻头选型复杂、单井钻头数量使用过多、钻井周期长及钻井效率低等。为了经济、高效地勘探开发大北区块与其相邻的区块, 解决钻头优选问题非常迫切。

钻头的优选方法很多, 但目前学者主要采用两种方法研究钻头的优选问题[1,2,3]。一是根据岩石力学性质, 优选与其相匹配的钻头;二是统计分析已钻井的钻头记录数据, 分地层对钻头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从评价结果中优选适合该地层的钻头。本文采用第二种方法, 以大北区块已钻4口井的钻头使用记录为数据基础, 用钻头效益指数法, 建立钻头优选模型, 对钻头进行优选, 并以优选结果指导现场钻井作业, 提高钻井效率, 缩短钻井周期。

2 钻头优选模型分析

以钻头实钻数据为基础优选钻头的方法有多种, 例如有每米钻井成本法、钻头效益指数法和比能法[4,5], 其中研究者最常用的就是钻头效益指数法。学者通过钻头总进尺、钻头机械钻速和钻头成本三个因素建立了数学模型, 通过此模型计算结果来评价钻头的使用效果。计算模型如下[1]:

式中, Eb为钻头效益指数;D为钻头总进尺, m;R为钻头机械钻速, m/h;Cb为钻头单价, 元。

有学者对钻头效益指数法进行了完善, 用模糊优化理论对钻头效益指数法的三个量进行无量纲化、数量级统一化处理, 同时引入评价权重, 改造并完善了钻头效益指数法, 具体见表1。

如表1所示, 把钻头效益指数法中的三个参数进行列表, 每一列一个钻头, 钻头的优劣由该列的三个参数决定, 表中所有参数就组成n个待优选钻头的评价参数集, 可用如下的矩阵表示:

式中, xij (i=1, 2, 3, j=1, 2, …, n) 为第j个钻头的第i个评价参数值。运用模糊优化理论将评价参数值转化为隶属度, 可对评价参数进行无量纲化、数量级统一化处理。x1j和x2j (j=1, 2, …, n) 分别为钻头总进尺和机械钻速, 是效益型参数, 越大越优, 隶属度计算如下:

式中, i=1, 2, j=1, 2, .., n, xmax为{xij}的最大值。x3j (j=1, 2, …, n) 为钻头单价, 是成本型指标, 越小越优, 隶属度计算如下:

式中, xmin为{x3j}的最小值。通过式 (3) 和式 (4) 隶属度计算处理后, 可将评价参数矩阵{xij}转化为隶属度矩阵{rij}, rij无量纲, 数量级统一。

式中, pj (j=1, 2, 3, …, n) 表示每个待优选钻头的优属度,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 p值越大, 待选钻头越优;ωi (i=1, 2, 3) 为权重, 其中ω1为总进尺D的权重, ω2为机械钻速, ω3为钻头单价的权重。

3 地层优选钻头实例

3.1 大北区块地层概况

大北区块位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库车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 北与南天山断裂褶皱带以逆冲断层相接, 南为塔北隆起, 东起阳霞凹陷, 西至乌什凹陷, 是一个以中、新生代沉积为主的叠加型前陆盆地。

3.2 分地层钻头的优选

统计大北区块已钻4口井所钻遇地层厚度, 如表2所示, 其中第四系在统计的井中, 只有一口井钻遇, 且钻遇厚度小, 巴西改组钻遇厚度也小, 因此在分地层优选钻头时, 不考虑这两种地层。按地层统计每只钻头的总进尺、平均机械钻速和钻头单价, 在相邻两组地层中都有进尺的钻头, 按在哪一组地层中进尺大, 将钻头划分为哪一组地层。

对已钻的4口井钻头使用记录数据进行统计时, 没有钻头的单价数据, 因此, 设定所有钻头单价数据为0, 相应评价权重ω3也设定为0, 设定钻头总进尺和平均机械钻速二者的评价权重为0.5, 即ω1=ω2=0.5, 应用建立的钻头优选模型式 (6) 分地层优选钻头。

3.3 库车组钻头优选

以库车组钻头优选为例, 建立库车组钻头使用记录统计数据表, 应用钻头优选模型式 (6) 计算每个钻头的优属度p值, 按p值的大小进行降序排列, 结果如表3所示。

在库车组使用的钻头共统计了159只, 表3只显示了优属度p值大的前10名钻头, 优属度p值小的钻头没有显示, 因为p值大的钻头才是要选择推荐的最优钻头。对于库车组, 选择p值排在前面的3个不同类型钻头推荐如下: (1) 川石生产的SJT537GK牙轮; ( (2) 迪普生产的DM754H PDC钻头; (3) 江汉生产的HJ537G牙轮钻头。

4 结论

4.1 将钻头实用资料引入大北区块钻头优选, 为今后进一步进行钻头优选提供了研究方向;

4.2 优选出一套比较合理的钻头型号与相应的地层配合使用, 可避免钻头早期非正常破坏。

参考文献

[1]刘健, 郭小阳, 刘硕琼等.苏北盆地海安凹陷钻头优选技术[J].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报, 2012, 26 (2) :148-159.

[2]闫永辉.鄂北地区钻头优选探讨[J].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 2005, 4:40-42.

[3]杨仲涵, 何世明, 周晓红等.国内外钻头优选方法述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13 (4) :87-90.

[4]朱海燕, 祝效华, 刘清友.PDC钻头选型方法研究[J].矿山机械, 2008, 36 (21) :14-16.

带磨损分析的钻头优选新方法 篇2

一、理论依据

设有N个样品, 每个样品测得p个变量的指标, 用xia表示第a个样品的第i个变量的观测值, 记为向量:

于是得到资料矩阵:

式中:X——原始资料。

1. 计算均值向量Xj及协方差矩阵S:

式中:I——单位矩阵。

协方差矩阵S的最大似然估计为:

式中:X'——X的转置矩阵;Xj'——Xj的转置矩阵。

2. 将资料矩阵标准化[1]

标准化资料矩阵的目的是消除量纲及各变量之间数量级别的差异。具体方法如下:

这样标准化后的Xia的均值为0, 方差为1。所以协方差S与相关矩阵R完全相同, 以后就以R为计算出发点。

3. 用Jacobi方法计算R矩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

设特征值为λi, 其相对应的特征向量为ui, 即:

因此, F就是相当于资料矩阵X的主分量矩阵:

自然有Fa=U'Xa, (a=1, 2, 3, ⋯, p) , 即每一个Fa就是第a个主分量的观测值。

4. 确定主分量的个数

实际上, 并不需要这么多个 (p个) 主分量, 只需要一部分就足以代表p个X变量的变化情况, 通常选m个主分量, 使

式中δ根据不同的需要选取不同的δ值, 在计量经济学中δ取75%, 在较精密的工程中δ取95%, 在一般情况下δ取85%即可。

5. 计算各主分量的贡献率及主分量得分

其中各主分量的贡献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由此, 得到需要的全部主分量的计算公式。

二、钻头资料的收集

目前在塔里木油田哈得逊区块志留纪地层使用了牙轮钻头和PDC钻头, 采用了常规转盘钻井、定向钻井、复合驱动钻井等钻井方式。由于钻进中钻井参数不尽相同, 钻头的使用效果相差太大, 主要表现在钻头的使用时间、钻头进尺、机械钻速等3个指标上, 因此在进行钻头机械钻速、进尺和时间数理统计[2]时, 必须考虑这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在钻头数据收集统计时, 同组数据必须是地层层位岩性相同, 钻井方式相同, 钻头类型相似, 钻井参数相近, 同时需注意: (1) 钻头因钻至完钻层位而起钻; (2) 钻头因钻至取心层位而起钻; (3) 钻头因设备原因而起钻; (4) 曾发生过顿钻、溜钻、掉喷嘴、泥包等钻头事故。当钻头因上述几种情况结束使用时, 其数据没有比较价值, 不可作为正常使用数据, 收集时应及时准确地加以分析判断, 放弃本类数据, 只收集能真实反映钻头实际使用效果的数据。

三、直接将进尺代入的主成分计算

将塔里木油田哈得逊区块志留纪钻头使用资料经过出成分分析计算, 其结果如表1、2所示。

从表2特征值及其贡献率表和表3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表中可以看出第一、第二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5.58%, 所以只取1、2主成分即可。

主分量F2的R、ROP、N、rpm对应的系数较大, 说明主成分F2主要是反映进尺、钻速、钻压、转速的影响。进尺越高、钻速越快、钻压越大、转速越高, F2就越大, 也就是综合使用效果越好。

由于是两个主分量, 为了便于进行比较, 把主分量F1、F2按其贡献率综合其新的综合指标, 就得到如下公式:

由F的定义可知, F是一个综合指标, 它全面的反映钻头使用效果, 钻头的F的值越大说明钻头使用的效果越好, 反之则效果越不好。

四、进尺处理后的主成分计算

直接用现场的资料会导致钻头选型失真, 如果将钻头尽头进尺经过如下处理钻头选型失真的几率将大大减小。如果将进尺直接代入计算有时还会造成错误的结论。如果将钻头进尺经过如下处理, 则得到的结果将更加合理、可靠。

式中:Rr——修正后的进尺, m, R——实际进尺, m,

I, O——用IADC钻头磨损评定法评定的钻头内、外排齿的磨损值, 无因次,

max (I, O) ——内、外排齿磨损的最大值, 当I, O为0时, 即max (I, O) 为0时, 取max (I, O) =9。

五、结论及建议

1. 单指标优选钻头的方法越来越不可靠, 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钻头优选是切实可行的, 并且随着参数的增加其优选的结果将更加可靠;

2. 主成分分析法没有脱离钻井工程中“最低成本法”要求, 能够体现每米钻井法的优越性;

3. 优选出与所钻地层相适应的钻头, 是提高机械钻速、有效缩短钻井周期、降低钻井成本的主要途径;

4. 当把处理过的进尺带入进行计算的时候, 最后获得的结果非常令人满意, 塔里木油田哈得逊区块志留纪地层使用效果最好的钻头是ATJ33、W1952L、M1965D、HA517。

参考文献

[1]陈忠, 朱建伟.数值计算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1.

优选钻头 篇3

近些年来, 资源节约、高效便捷、安全环保的生产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激光焊接以能量集中、能量输出覆盖范围广、焊接过程无需填充钎料、可焊材质种类范围大、异种材料焊接性能好、焊接深宽比高、易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广受青睐, 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上世纪80年代末, 激光焊接技术在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应用于金刚石工具的制作生产中, 如金刚石锯片、金刚石薄壁工程钻头等,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技术日趋成熟。激光焊接金刚石工具具有焊接强度高、不易掉块、可实现快速自动化焊接生产、产率高等常规焊接、烧结生产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随着激光焊接设备与技术上的进步, 在未来, 其必将更为广泛地应用于金刚石工具的生产设计制造领域, 逐步取代现有中频烧结、高频焊接等传统金刚石工具制造模式。激光焊接金刚石工具有结块独立烧结、金刚石损伤小、结合强度高等传统工艺无法企及的特点, 其在金刚石工具领域的推广对金刚石工具行业的意义重大。

在金刚石工具中, 基体材料与金刚石结块结合质量的优劣左右着所制造工具的性能与质量。因此, 基体材料的激光焊接性能研究优选对于激光焊接金刚石工具的设计、制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以金刚石工具激光焊接模拟、接头关键力学性能 (抗弯、抗拉、冲击强度) 测试的方式, 对激光焊接金刚石工具基体材料进行了可焊性优选研究。

2 试验材料与焊接方法

2.1 焊接材料

绝大多数的焊接类金刚石工具均由基体与金刚石粉冶结块组成。本试验以S136、30CrMo、45MnMoB与45#钢作为基体材料研究对象, 为方便激光焊接与力学测试试样的加工, 焊接前将所选用材料以线切割加工成尺寸为50mm×20mm×10mm的待焊基体试样;以NEXT300预合金粉末烧结块体 (烧结参数:真空热压, 烧结温度850℃, 加压25MPa) 作为金刚石结块模拟试样, NEXT300结块烧结尺寸为50mm×20mm×10mm。所选各基体材料化学成分如表1, NEXT300预合金粉相关参数如表2。

2.2 焊接设备、方法

试验选用激光发生器为德国ROFIN-SINAR公司生产的DC025型板式激光器。技术规格:最大功率2.5kW;光斑模式:TEM00+TEM01;焦斑尺寸:0.2mm;焦距长度:150mm。

试验选用激光焊接机为韩国DIEX公司生产的LWB15/2D型激光焊机。主要技术参数:总功率:50kW;激光输出功率:2500W;焊接速度:0.5~3m/min;激光波长:10.6μm;光斑直径:20mm。焊机转盘以磁性夹紧工件, 人工安装与拆卸工件。

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对基体—NEXT300烧结块体组合进行人工对焊, 为保障焊接结合深度采用双面焊。选取20mm×10mm面作为对焊面, 焊前将对焊面打磨光滑平整, 并用酒精与汽油将油污、杂质、锈迹等清理干净。采用统一的焊接工艺, 工艺参数见表3。

3 试验过程与分析讨论

为优选出适用于激光焊接金刚石工具的基体材料, 本实验对各钢体材料的焊件接头进行了拉伸、弯曲和冲击性能检测对比, 以检测结果作为依据对焊接质量进行评估。

3.1 拉伸试验

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是判定焊接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 抗拉强度高, 则接头牢固, 深孔钻头的钻进过程中掉齿的危险性就小。根据GB/T2651-2008《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取样如图1, 厚1mm, 在INSTRON5569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拉伸试验。试样从焊接接头垂直于焊缝轴线方向截取, 按图1加工完成后焊缝的轴线位于试样平行长度的中间位置。厚度一致, 焊缝处理平整。焊件接头拉伸试验结果见表4。

NEXT300结块是通过粉末冶金方式制作的, 其烧结温度远低于块体中主要金属相的熔点。故而, 模拟钻齿烧结块体材料内部结合力很低, 比不上通过熔铸手段制作的钢材。激光焊接会在瞬时释放高温, 其温度远高于所焊接材料的熔点, 焊缝处金属间结合力很强, 所以, 在拉伸测试试验中, 各试样总是断于偏烧结块体材料一侧的热影响区。

根据表4对比可知, 30CrMo焊接效果最好, 抗拉强度为669.40MPa, 远大于钻头制造中常规使用的45#钢的332.10 MPa, 抗拉强度约为45#钢200%;45MnMoB次之, 为523.85 MPa, 抗拉强度约为45#钢的160%;S136效果最差, 仅为45#钢的71%。

根据国际焊接学会 (IIW) 推荐的碳当量经验公式:

4种基体材料按碳当量由低到高排序为:30CrMo、45MnMoB、45#钢、S136, 根据碳当量进行评判, 易焊性由高到低排序为30CrMo、45MnMoB、45#钢、S136。碳当量低的碳钢与合金钢易焊性好, 焊后强度高, 这与表4中的测试结果是相吻合的。

3.2 弯曲试验

金刚石工具激光焊接质量的优劣另一个评判标准是接头的抗弯强度。

根据GB/T2653-2008《焊接接头弯曲试验方法》进行测试试验, 取样尺寸为50mm×10mm×5mm, 试样如图2, 厚5mm, 在SANS4504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三点抗弯试验。截取试样垂直于焊缝轴线方向, 焊缝位于试样平行长度中间部分, 两面平整, 试验时压力准确加载于接头处。焊件接头三点抗弯试验结果见表5。

由弯曲试验结果对比可知, 30CrMo焊件抗弯强度最高, 为1235.59MPa, 约为45#钢抗弯强度629.54MPa的200%;45MnMoB的焊件次之, 达840.71MPa, 较45#钢高出33%;S136焊件抗弯强度最低, 只有392.42MPa, 仅为45#钢的62%。

图3为30CrMo焊件焊缝及周边的EDS图, 图中上半部分为30CrMo基体, 下半部分为NEXT300结块。各曲线由右至左表征的元素依次为Fe、Be、Co、C、Cr、Mo, 最底部黄色直线为EDS分析轨迹。

由图可以看出焊缝周边区域孔隙率低, 融合完整。根据各曲线分布可以看出, 各元素成分沿着轨迹方向 (垂直于焊缝方向) 均匀过渡, 没有出现比较大的偏差。由于焊缝与热影响区成分的均匀过渡, 焊件内部力学性能均匀, 不易产生应力集中, 且Mo元素的均布可有效防止材料脆性的产生, 使焊件整体塑性上升。故而, 试验中30CrMo焊件抗弯强度最高, 约较第二位的45MnMoB焊件高出46.97%。

3.3 冲击试验

冲击强度是金属材料、机械零件和构件抗冲击破坏的能力, 是对材料承受瞬时载荷能力的考量标准。激光焊接金刚石工具接头抗冲击强度的对比研究对基体材料激光焊接质量评断有重大意义。

根据GB/T2650-2008《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进行取样测试, 取样尺寸形状如图4, 高10mm, 试样开V型缺口 (V型缺口尺寸如图4所示) , 缺口中心顶端位于接头上, 缺口平面平行于焊缝表面。在AST-KT843摆锤冲击仪上进行冲击试验, 冲击试验参数:摆锤最大功:7.5J;支撑线间距离:40mm;环境温度:21℃;湿度:53%。

4种基体材料同NEXT300烧结块体的激光焊件接头冲击试验结果见表6。

如3.1所述, 同理, 在冲击试验中, 试样的断面总是处于冲击点周边偏于烧结块体一侧。试验结果对比可得:30CrMo焊件冲击强度远高于其余3种焊件, 为74.46 kJ·m-2较45#钢高出约27%;45MnMoB与45#钢的焊件冲击强度近似, 分别为57.03kJ·m-2与58.76kJ·m-2;S136钢体焊件最低, 只有29.54kJ·m-2约为45#钢的50%。

图5为S136焊件能谱分析图片, 所选视域为接头处, 以标记v口为分界, 左上方为基体材料, 右下方为NEXT300结块。图中各曲线由右上至左下依次为Fe、Be、Cr、Co与Cu, 最下方黄色直线为分析轨迹。

由图5中可以看出, 在靠近V口顶端偏结块方向出现了一块Fe、Co含量急剧降低与Cr元素大量富集的区域, 部分部位Cr含量 (百分比) 远高于Co, 接近Fe含量 (百分比) 。Cr的区域性富集会导致该处硬度上升, 脆性增强, 在冲击试验中易造成应力集中, 产生裂纹。故而S136焊件的冲击强度最低, 仅为45#钢焊件的50.27%。

4 结论

(1) 金刚石焊接工具中, 金刚石结块部分为粉末冶金方式烧结而成, 脆性高于基体材料, 在发生断裂时断裂部位多发生在焊接接头周围偏结块一侧;

(2) 30CrMo—NEXT300激光焊接焊件接头部位及周围成分较均匀过渡, 力学性能较均衡, Mo的均布能使焊件接头部位脆性有效降低, 提高焊接质量;

(3) S136—NEXT300激光焊接焊件接头周围元素分布不均, 靠近焊缝偏结块一侧会出现区域性Fe、Co含量百分比急剧下降, Cr元素含量百分比急剧上升, 导致该区域易造成应力集中产生裂纹源, 严重影响焊接质量;

(4) 在4种材料 (S136、30CrMo、45MnMoB、45#钢) 的模拟激光焊接试验中, 由焊件抗拉、抗弯、冲击强度对比可知:30CrMo激光焊接质量与各项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同NEXT300结块对焊的激光焊件抗拉强度可达669.40MPa, 抗弯强度可达1235.59MPa, 冲击强度可达74.46kJ·mm2, 30CrMo从焊接性能而言更适合于制造激光焊接金刚石制品。

参考文献

[1]雷玉成, 等.焊接成形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G.Weher.Laser welding of diamond tools[J].Industrial Diamond Review.1991, 3:126-128.

吐哈油田火成岩地层钻头优选研究 篇4

1 钻头类型优选常用方法

目前的钻头选型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即定性优选和定量优选。定性优选是按照岩石力学对岩石软硬程度的划分, 对应不同岩性的钻头也用相应的软硬程度予以标志, 然后根据这个标志配软硬程度与之相对应的钻头。定量优选是依据一定的模型, 经过量化后确定钻头型号, 其实质是用已钻井的钻头实用效果来衡量, 如钻头进尺、钻头寿命、平均机械钻速、单位进尺成本等作为钻井中钻头选型依据。钻头优选方法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成本分析法

成本分析法以钻头的每米成本作为衡量指标。其计算公式由钻头进尺成本函数进行演化。该方法中没有考虑水力因素的作用, 起下钻时间不易确定, 而且影响钻井成本的因素并不都与钻头选择有关, 因而成本分析法不能直接反映钻头选择方案的好坏。

⑵比能法

比能法是近年来国外提出的一种评选钻头的方法。该方法认为钻头比能是衡量钻进效果好坏的主要因素。对于给定的岩石, 比能值表明钻头的破岩效率, 其大小取决于钻头类型和岩石性质。

比能法在原理上很简单, 但在现场应用时, 影响钻头扭矩的因素很多, 如钻压、转速、钻头类型、地层等, 且扭矩并不能直接测量, 因而采用钻头扭矩表示比能法时就出现了不足。

⑶灰色聚类法

灰色聚类法是灰色系统理论的一种基本方法。其实质是在给出各种聚类标准函数后, 分别求出聚类对象对各聚类标准的聚类系数, 比较聚类系数大小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在对某地区某层位所用的各种钻头进行评选时, 将钻头类型作为聚类对象, 将能

说明钻头使用情况又易于收集的指标, 如钻头总进尺、机械钻速、钻头使用时间及钻头成本作为聚类指标。同一聚类向量中, 聚类系数接近时, 其使用效果相差不大;聚类系数差距大时, 数值大者使用效果好。此种方法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上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也可以定量分析。然而其数学模型不易理解, 操作起来比较复杂。

⑷优先数法

优先数法是评选钻头先进指标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从理论上很好地解决了定量优选问题。优先数法有两点不足, 一是同一种地层的各类钻头都有各自的优先数和优先级, 所以优先数的比较在相同地层中进行才有意义。二是钻头优先序列是相对的, 如果新加入一种类型的钻头, 必须重新确定它们的优先序列。

⑸测井资料法

测井资料中蕴藏着反映地层变化规律、岩石抗压强度和岩石可钻性等信息。利用测井资料求出岩石可钻性等参数, 然后进行钻头优选, 大大缩短钻头优化周期。该种方法优选钻头类型特别适用于初探地区, 可利用有限的资料选择最经济的钻头。然而该方法在遇到与某地层相适应的钻头有若干类型时, 无法确定选用哪一类效果为最好。

⑹综合指数法

该方法应用主成分分析法, 选择机械钻速、钻头磨损、钻头进尺、钻头工作时间、钻压、转速、泵压、泵排量及井深等10项指标来构造综合指数, 使综合指数成为将使用效果和使用条件合二为一的一个系统工作指标。其不足在于, 没有考虑地质条件等对钻速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且在不同地区使用该方法时, 必须重新确定表达式中的各系数。

⑺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法

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法用于钻头选型, 是以钻井方式、钻井液类型、地层特性、钻头形式四大类共21项影响因素作为钻头选型的依据, 运用神经网络中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结合钻井成本和综合指数的计算, 将定性和定量优选结合在一起。实际上, 在该方法中, 将钻头优选分成了两步:一是利用神经网络方法, 根据地层岩性和钻井方式进行定性优选。二是利用钻头的使用资料计算综合指数, 进行定量选型。因此, 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较复杂, 且当输入数据类型较多时, 运行时间长, 不能正确自动进行误差识别, 从而不能减小存在误差的样本造成的影响, 使选型结果无法达到真正的最优。

2 吐哈油田火成岩地层钻头优选

PDC钻头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切削型钻头, 与牙轮钻头一百多年的历史相比.还年轻的多。目前, 可供选择的PDC钻头类型较少, 大多数PDC钻头产品都是针对软到中硬地层的, 适合中硬到硬地层的PDC钻头尚处于研制阶段, 类型很少, 且钻头性能非常不稳定。但是, 许多研究和现场实践已经表明, PDC钻头在中硬到硬地层中仍然能够取得较好的使用效果。

3 结论

针对吐哈油田火成岩段岩石强度大, 硬度高, 可钻性差, 钻苏慢, 钻井效率低的技术难题, 对吐哈油田火成岩地层钻头优选进行了论述。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刘希圣.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0[1]刘希圣.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0

[2]尹宏锦编著.实用岩石可钻性[M].石油大学出版社, 1989.[2]尹宏锦编著.实用岩石可钻性[M].石油大学出版社, 1989.

[3]王璞珺, 冯志强, 等.盆地火山岩[M].科学出版社, 2008[3]王璞珺, 冯志强, 等.盆地火山岩[M].科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通信后备电源下一篇:国际财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