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体会

2024-08-09

保护体会(共9篇)

保护体会 篇1

在常规蚕种冷藏保护、浸酸处理技术的基础上, 为满足生产上对各期蚕种的实际需求, 2009年本站根据多年积累的一些经验, 在蚕种冷藏保护、浸酸处理方面进行了一些特殊的技术处理。从结果来看, 孵化成绩完全达到湖南省质量检验标准的要求, 较好地解决了生产上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现将该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1 越年种冷藏期延长, 春用种改作夏用种

由于2009年的春用种过剩, 为减少损失, 决定将2008年春制越年种湖滨×明光春用种6000张 (中系4500张, 日系1500张) 改作夏用种。

3月2日, 接到 (湖滨×明光) 用种计划改变通知, 3月4日即将湖滨×明光冷藏温度由2.5℃改为0℃冷藏保护。该批蚕种4月21日开始中感, 5月2日中感结束, 用2.5℃保护。5月下旬、6月下旬两次试催青, 孵化率均在96%左右 (见表1) 。其中, 中系孵化成绩达到了湖南省质量检查标准的要求, 完全可以发放;日系稍差, 但基本可以满足生产需要 (见表1) 。6月份由本站发放出去的中系品种, 客户反映很好, 养蚕成绩良好, 为蚕种生产单位挽回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往年, 本站也曾采取过相同的处理方式, 但孵化率从未超过90%, 因达不到要求, 蚕种只能作报废处理。分析其原因, 可能与去年的越年种保护和冬季浴消方式改变有关:往年的越年种产在纸上, 冬季浴消只能用盐酸脱粒, 脱粒后的蚕种胶着卵较多, 从而导致蚕种耐冷藏能力下降;去年越年种的保护未用纸张而改用夏布, 冬季浴消用漂白粉消毒, 较好地解决了胶着卵的问题。笔者认为该处理方法有效延长了越年种冷藏的时间, 这对今后延长越年种使用期限, 调节蚕种余缺有一定意义。

根据中日系的实际表现, 笔者建议尽可能将中系品种留作夏用, 这样孵化率可较日系提高2~4个百分点, 更能适应市场需要。

2 春制秋用种提前用种的浸酸处理

2.1 超短期冷藏, 自然温度浸酸处理

2009年7月10日, 本站接到常德蚕种场用种通知, 7月12日要对该场生产的秋丰×白玉品种进行浸酸处理。该批蚕种大批入库时间是6月10日~11日, 入库卵色赤豆色, 按往年惯例作中秋用种入库的, 需要冷藏45天以上。现要求冷藏32天即大批浸酸, 这在本站从未有过处理先例。经本站技术人员反复探讨和研究, 最后决定采取高温冲击和延长浸酸时间的办法来解决。

该批蚕种处理当日, 气温高达38℃, 为高温冲击创造了良好条件。于是我们将浸酸间作为高温冲击室 (室内温度37℃) , 于13:00~15:00进行2h的高温冲击, 然后将浸酸时间由6分、6分30秒延长到7分30秒。经过上述处理后, 该批蚕种在生产、实验室的孵化率成绩均达到96%以上 (见表2) 。

注:盐酸比重为1.093, 液温为48℃

2.2 短期冷藏, 人工升温浸酸处理

洞庭×碧波, 冷藏38天, 进行浸酸处理。本站曾在自然温度35℃以上进行过相应的试验, 实验室孵化成绩达到了湖南省质量检验标准的要求。

2009年7月28日, 本站对洞庭×碧波进行浸酸处理的当天, 突然降温下雨, 室外温度仅有24℃, 这跟高温冲击需要35℃以上温度相冲突。于是, 我们立即调整方案: (1) 将高温冲击室选在催青室, 通过人工升温将温度升至36℃~37℃, 在13:00~15:00间进行, 时间为2h; (2) 蚕种装笼只装120张左右, 比平时少装15~20张, 使其感温更均匀; (3) 蚕种进出高温冲击室用车辆接送, 尽可能减少蚕种接触低温的时间。

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的蚕种, 在生产、实验室孵化成绩均达到了湖南省质量检验标准的要求 (见表2) , 满足了生产上用种需求。

3 总结

本站今年在蚕种处理过程中采用的这些特殊方法, 一是有效延长了越年种的冷藏时间60天, 二是使冷浸种用种时间提前了20多天, 满足了蚕种在生产中的实际需求, 较好地解决了用种应市的供需矛盾。

上述经验表明, 传统的蚕种保护处理技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要我们不违背蚕卵生理发育规律, 以传统保护技术为基础, 对蚕种浸酸中温度、比重、时间三要素进行合理调节和搭配, 就可摸索出合适的处理技术, 解决生产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进一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保护体会 篇2

教师的嗓音非常重要,需要多加呵护。一旦出现说话费力或声音嘶哑,不但会影响工作情绪和工作质量,严重者甚至可能威胁教师的职业生命。 那么,教师平时该如何保护好嗓子呢?

第一,平时注意讲课方式,使用适当的语速和语调,尽量平和说话。需要大声说话可以使用扩音器来帮助。

第二,一天总的说话时间不能超过三个小时,连续说话不要超过一个半小时,要让声带充分休息。要多用鼻呼吸,改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

第三,平时可常用些润喉含片来刺激唾液分泌。生活中要注意天气变化、保持口腔清洁,不妨多喝一些胖大海泡的茶。

第四,注意饮食。多喝温开水,避免饮用酒精和咖啡,保持体内水的平衡可以充分地滋润声带。避免刺激性食物,少吃过热、过凉和辛辣的食物,不要吸烟,也要尽量避免被动吸烟,因为吸烟能够明显增加患喉癌的风险。

第五,不要过度用嗓。不要尖叫,不要在嘈杂的区域高声讲话。如果感觉嗓子发干或者说话嘶哑,那就停止讲话。讲话的声音要保持正常,不要过高或过低,低声讲话对于保护嗓子来说也是不利的。

第六,不要过多地清嗓子。因为当做这种动作的时候,气流就会猛烈地震动声带,从而损伤声带。如果觉得喉咙难受,那么就小口地饮水或是吞咽。但如果必须不停地清嗓子,那就去找医生检查一下,也许是反流性疾病、过敏症等疾病在作怪。

第七,当因为感冒或者感染而嗓音嘶哑的时候,尽量不要讲话。

解剖学人体标本保护的体会 篇3

1 实验课前的思想教育

1.1 思想上的认识

一般学校于新生入学后就开设了解剖学课程, 教师可在第一次上解剖学实验课时举行默哀仪式, 让医学生明白:我们面前的人体标本是由许多献身于医学事业的不知名者捐赠的, 是非常珍贵的, 来之不易。默哀1分钟是为了表达我们对这些为祖国医学的发展而献身的人们的最崇高敬意。教师要从思想上培养医学生对医学的尊重, 增强医学生上解剖学实验课的严肃性和认真性, 减轻他们上解剖学实验课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1.2 行为上的保护

在提高医学生思想认识的基础上, 教师要加强对其组织纪律性的教育, 使医学生在上解剖学实验课时能够自觉地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对待人体标本、爱护人体标本, 在观察及辨认人体标本时能动作轻柔、仔细, 减少对其人为的破坏。

2 实验课的人体标本保护

2.1 课前保护

在系统解剖骨骼的实验课上, 教师应根据每次的教学内容, 在实验课前时按骨骼编号的不同将其分成六份, 放入各个方盘内, 再摆放在实验台上, 以减少在实验准备时对人体标本的损坏。人体标本是用10%福尔马林溶液浸泡保存的, 刺激性气味很浓, 实验课前人体标本一般都先放置于盛满清水的桶里浸泡或用流水冲洗, 这时, 教师要掌握浸泡的时间, 10~15分钟效果比较好, 既能把人体标本的刺激性气味降至最小, 又能很好地保护人体标本, 防止其发霉或腐烂;再把人体标本置于铺盖有一层油布的实验台面上, 于人体标本上敷湿纱布, 再加盖一层油布, 防止人体标本风化, 干裂。

2.2 课中保护

实验带教教师与医学生自主辨认人体标本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带教教师在用人体标本示教的过程中应动作轻柔, 能不接触人体标本就尽量不接触, 使用无齿镊子在距离标本约0.5~1cm处指明组织结构内容, 这样做对医学生能起到示范作用, 既减少了对人体标本的损伤, 示教内容又能清楚地展示在医学生面前。带教教师在指导医学生进行观察、辨认人体标本的过程中, 要加强监督管理, 如发现个别医学生有拉、提、划、刺、敲打人体标本等不良行为时, 要及时地教育制止, 以减少对人体标本的破坏。

3 人体标本的制作及修复

(1) 我校还开办了业余本科班, 所就读的医学生一般已具备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和解剖学基本知识, 在上局部解剖实验课时医学生容易大刀阔斧地解剖人体标本, 所以实验带教教师在指导医学生进行尸体解剖时, 要强化医学生的实验目标, 即以实验内容学习为主, 尽可能地保护人体标本。带教教师要防止医学生在局部解剖过程中为了看到某一部位的内容, 而破坏、切除周边其他的组织, 并指导他们一层层地进行分解并保留组织, 形成叠瓦状。层次清晰的解剖标本, 则作为示教标本或陈列标本, 这有利于我们进行循环教学, 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2) 每个学期教师均要对人体标本进行清点和登记, 对损坏的人体标本及时发现, 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如头颅的矢状切面在实验教学中使用频率较高, 其中鼻中隔部分容易断裂, 教师要用弯针及缝线进行加固处理;而某些血管, 特别是浅表的静脉容易断裂, 此时可将一段牙签插入断端的血管中间, 再用502强力胶水进行粘合处理则可修复。

4 人体标本的存放

(1) 骨骼标本的存放。对骨骼标本的存放最主要的是防霉, 而霉菌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30℃, 相对湿度为80%~95%;为此, 一般采取密封法和通风法进行存放, 并根据外部气温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合理措施。当温度较高时, 采取密封法;当温度较低时, 采取通风法。此外, 每年要进行2次“灭四害”以防御虫蛀鼠咬。成套的骨骼标本, 每一套要各用一个木箱保存, 箱内放入樟脑, 箱面贴标签编号, 再按编号设架放置, 避免各箱标本彼此混淆;不成套的骨骼标本, 按其在体内的部位分类编号存放;比较稀少的、异常的标本如剑突、尾骨、隆椎、第一肋骨等, 应设立专柜存放;颅骨则分层按编号次序平放, 避免重叠堆积及相互碰撞;经过脱脂漂白处理过的全身骨骼一律油刷明光漆2遍;有些骨骼则装入有机玻璃盒内, 如颅骨水平切、串连的手骨及足骨等, 这样能起到防腐、防蛀、防潮、耐用的作用。

保护环境心得体会 篇4

多年的实践,人类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必须同时注意自然界的“报复”,注意发展生产给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所带来的影响,而不能超过某一个限度。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要明确提出这一限度,通过宣传使大家认识这一限度,以政策、法律形式作出具体规定,并尽力实施这些规定,否则人类的生存环境就会遭到破坏。

自然资源的破坏,有的要几十年、上百年才能恢复,有的则难以逆转。尽管人类正在采取许多局部性保护措施,但一些珍贵动植物还在继续走向灭绝,因为人类活动形成的全球性有害影响远远胜过局部保护性措施所产生的效果。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破坏的情况也是相当严重的,非认真解决不可。从水体来看,地下水硬度增高,水位下降已成为大城市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加之有些地方地表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紧张已成为影响生产发展的严重问题。此外,噪声污染和自然资源的破坏也很严重。

实践还证明,生产建设和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是经济建设中的战略性问题。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失调,花几年功夫可以调整过来。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没有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是难以调整过来的。这样来分析问题,才能更深刻地认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迫切性。

保护体会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2011年1月-2013年1月, 在本院使用动-静脉内瘘行长期血液透析的7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 男40例, 女32例;糖尿病肾病18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31例, 高血压肾病18例, 其他5例, 年龄25~80岁,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36例, 产生内瘘血肿27例次;对照组36例, 产生血肿33例次, 两组患者内瘘使用时间、疾病种类、年龄、性别、穿刺器材及穿刺次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血肿与硬结以直径为标准分为为3种类型:2~4 cm, 4~7 cm, >7 cm。两组患者产生血肿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例次

1.2 方法

(1) 透析结束, 两组患者对内瘘血管穿刺处压迫方式相同。对内瘘血管穿刺处无血肿形成处理方法是用消毒棉球进行压迫, 用弹力绷带固定, 压迫的力度要适度, 以不出血且感到波动或震颤为原则[5], 患者指端无紫绀, 无发麻感为度, 压迫20~40 min, 待穿刺处不出血, 减除压迫;对内瘘血管穿刺处有皮下血肿形成处理方法是用消毒纱布球加压包扎, 用弹力绷带固定, 压迫力度以穿刺处不出血, 患者指端无紫绀, 无发麻感为标准, 根据实际情况, 逐渐减轻压迫力度, 待穿刺处不出血时, 减除对穿刺处的压迫。 (2) 两组患者血管穿刺器材、方法和穿刺次数及透析后回血方法相同。 (3) 观察组患者血管保护方法是24 h内, 白天对内瘘血管与血肿用多磺酸粘多糖涂擦, 用指腹在血管及血肿进行环状加压按摩, 向肩部方向推揉血管, 按摩时不可用力过大、不能损伤皮肤, 15 min/次, 2~3次/d, 以促进血液循环, 渗血吸收和组织再生。夜间将新鲜三七叶捣碎成泥, 以避开穿刺点, 湿敷在内瘘血管上和血肿处, 用塑料薄膜包扎固定, 待三七叶泥变得较干时更换。24 h后, 对涂擦多磺酸粘多糖的内瘘血管在按摩的同时用电吹风进行加热, 夜间湿敷三七叶泥处用热毛巾进行热敷, 促进皮下组织对药品的吸收, 如此反复至下次透析。 (4) 对照组患者血管保护方法是24 h内, 白天对内瘘血管与血肿用多磺酸粘多糖涂擦, 用指腹在血管及血肿进行环状加压按摩, 向肩部方向推揉血管, 按摩时不可用力过大、不能损伤皮肤, 15 min/次, 2~3次/d, 以促进血液循环, 渗血吸收和组织再生。24 h后, 对涂擦多磺酸粘多糖的内瘘血管在按摩的同时用电吹风进行加热, 如此反复至下次透析。

1.3 评价标准

随访两种保护动静脉内瘘血管的方法, 观察对病员内瘘血管弹性影响和血肿吸收快慢进行比较。

1.3.1 对血肿吸收的评价标准

显著:2 d后血肿缩小50%以上, 皮肤瘀紫颜色明显变淡, 硬结变软, 局部按压无压痛, 血管弹性恢复, 透析时动脉处血流量≥200 m L, 静脉血管压力正常;有效:2 d后血肿缩小30%以上, 皮肤瘀紫颜色变淡, 硬结周围变软, 局部压痛明显减轻, 血管弹性较好;一般:4 d后血肿缩小30%以上, 皮肤瘀紫颜色变淡, 硬结缩小, 局部有压痛, 透析时静脉血管压力≥100 mm Hg;无效:局部硬结钙化无改变, 透析时血流量<150 m L/min[6]。吸收总有效率=显著率+有效率。

1.3.2 对血管弹性评价标准

(1) 脉软有弹性 (如唇) ; (2) 静脉弹性减弱 (硬性介于唇与鼻之间) ; (3) 静脉弹性较差, 触之如条束状 (硬性如鼻) ; (4) 静脉触之如钢丝状 (硬性如骨) [7]。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脉软有弹性 (如唇) 28例, 静脉弹性减弱 (硬性介于唇与鼻之间) 7例, 静脉弹性较差, 触之如条束状 (硬性如鼻) 1例, 无静脉触之如钢丝状 (硬性如骨) 者;对照组分别为19、15、2、0例,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三七叶泥加多磺酸粘多糖联合应用较单纯使用多磺酸粘多糖湿敷内瘘血管对血管弹性保护好。三七叶泥加多磺酸粘多糖联合应用较单纯使用多磺酸粘多糖湿敷内瘘血管对血肿的吸收效果好。两组患者血肿吸收情况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例次

3 讨论

内瘘血管的反复穿刺, 对血管及血管的内皮细胞损伤较大。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在损伤后3~6 h治疗效果最佳, 大于这个时间则容易出现机化, 甚至会引起血管硬化, 导致循环障碍[8]。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 国内外学者对三七总皂苷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揭示了其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凝集、延长凝血时间、降血脂、清除自由基、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9]。三七属五加科人参植物, 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 (PNS) , 具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10]。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PNS进行了规模全面的研究, PNS改善循环的机制是: (1) PNS具有显著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抗血栓形成等作用[11]。 (2) 扩血管作用, PNS能减少内皮细胞释放缩血管物质, 同时抑制缩血管物质向血管平滑肌扩散, 从而使血管张力降低, 使微循环得到改善[12]。 (3) 抗血栓作用, 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t-PA的能力及提高血浆t-PA活性效应, 以增强机体纤溶能力来对抗血栓[13]。 (4) 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独立危险因素, PNS能显著升高血中叶酸和维生素B6水平, 来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以达到对抗动脉粥样硬化, 改善微循环的目的。穿刺后使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内皮损伤, 炎性细胞浸润并释放大量致炎因子和生长因子, 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 较易形成穿刺处血管的狭窄, 受损的内皮细胞, 易使血小板凝集, 形成血栓, 而影响内瘘血管的使用寿命。三七叶泥内含PNS, 用它湿敷内瘘血管和血肿, PNS能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 抑制血小板凝集清除自由基、抗炎、抗氧化等疗效, 减少了穿刺处血管的狭窄和血栓形成的发生, 并抑制穿刺处感染的发生, 有效缓解了血管硬化的发生, 对内瘘血管的保护起到了较重要的作用。可见三七叶汁有助于促进血肿吸收和促进血管修复, 减少血管炎性作用, 缓解了内瘘血管的硬化, 保护了内瘘血管。

喜辽妥乳膏从动物肝脏提取粘多糖肝素脂, 具有抗炎、促进血肿吸收、抑制血栓形成、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受损内皮细胞再生的功能, 并能迅速缓解疼痛和压迫感, 缓解肿胀, 吸收渗出液体, 促进结缔组织的复原[14]。由于透析时, 针头的重复穿刺等因素可导致血栓形成, 内瘘处局部瘢痕增生, 组织硬结, 血管硬化, 血流量减少等, 从而影响内瘘的使用寿命及患者的生存质量[15]。

穿刺的内瘘血管涂搽多磺酸粘多糖并按摩, 使局部血液循环增加, 促进穿刺处皮肤和血管内膜再生, 软化陈旧穿刺瘢痕, 抑制损伤处感染, 减少了因血管瘢痕形成造成血管狭窄的风险, 加速了血肿的吸收, 减少血肿机化形成与炎性介子损伤内瘘血管的风险。

用指腹对涂搽了多磺酸粘多糖的内瘘血管与血肿进行按摩, 促进皮肤血管对多磺酸粘多糖的吸收, 减少药物浪费;另一方面, 按摩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血肿的吸收, 并有助于缓解血管硬化。第二日用电热风对涂搽了喜辽妥和湿热敷了三七叶泥的内瘘血管与血肿进行加热, 进一步促进皮肤、血管对药品的吸收, 热能使局部血管扩张, 促进血液循环, 进一步促进血肿的吸收和缓解血管硬化。

保护体会 篇6

1 对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几点基本认识

1.1 政府的行政推动是项目顺利实施的保证

促进保护性耕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全新的农业生产技术, 在实验示范过程中首先要向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宣传保护性耕作技术, 取得理解和支持, 加大技术的行政推动作用。应积极跟县委、政府领导汇报衔接, 引起政府高度重视, 要由主管农业副县长亲自抓, 组织各实施乡镇召开保护性耕作项目专题会进行安排部署, 政府和各实施乡镇要签订责任书, 将项目任务纳入年终考核指标, 有利于积极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1.2 进行项目的招投标是保证项目实施质量的前提

在项目中实行招投标制, 对于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提高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 在项目建设中十分有必要施行工程招投标, 公开项目建设规模, 积极鼓励具有建设资质的单位进行公平竞争, 一方面可减小项目资金投入, 另一方面是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保证。

1.3 因地制宜, 多方联动, 不断探索是保证项目实施的基础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系统工程。由于不同的作物品种采用不同的耕作制度, 最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技术体系和机具系统。农艺要求的复杂性与生产条件的多样性, 决定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一定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体系。

1.4 提高农民思想认识是保护性耕作技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主体是农民, 他们是新技术、新机具的应用者, 只要从思想上发动和宣传农民, 以实际行动帮助农民, 更大程度的让利于农民, 使农民成为该技术的最大受益者, 项目就不难推广。为此, 一是要抓好保护性耕作对比实验田的建设。农民对保护性耕作的认识和接受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抓好典型培养。在推广初期, 不能单纯追求推广面积, 要积极开展试验对比工作, 采取不同模式的机具作业情况、作物生长情况、病虫害和杂草情况、田间管理、收获、产量、生产投入和产出率等所有环节的记录, 逐步探索出适宜当地实施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一整套成熟模式, 通过创建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保护性耕作示范田, 引导农民照着学, 跟着做, 以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说服农民, 逐步转变广大农民群众的传统耕作观念, 我县在近年的推广中, 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租地建设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田, 通过多年对比实验示范和带动辐射, 全县复种小糜子、黄豆全部采用免耕播种技术, 每年实施面积达到7万余亩;二是要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在宣传培训保护性耕作技术时, 要把长期的环境效应放在重要的地位, 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广泛宣传, 使广大农民群众从被动实施变为主动实施尤为重要。

1.5 建立健全扶持农机大户为主线的保护性耕作运作机制是项目实施的根本

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示范、推广过程, 说到底, 就是通过国家项目资金的引导, 逐步由政府行为主导向农民自愿行为主导演变的过程。国家项目资金除一部分用于技术体系、机具系统、附属物建设以外, 还要用于对农民特别是对农机手的宣传培训、购机补贴。农机手不仅仅是保护性耕作的操作手, 而且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员和保护性耕作运行机制的“驾驶员”。在建立健全保护性耕作运行机制的过程中, 只要从培训和扶持农机户入手抓住不放, 持之以恒, 就能够收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2 实施保护性耕技术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2.1 保护性耕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提高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是我们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搞好保护性耕作, 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增强农村综合经济实力, 是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着眼点、着重点和着力点, 也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建设的基石与动力。两者之间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只有进一步加大保护性耕作建设力度, 全面提高其综合效益, 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目标的实现。

2.2 政府行为和全社会参与的关系

开展保护性耕作是一项重要的政府行为。没有政府的组织领导、正确的决策和行政推动是不行的。但是, 只有政府的积极性, 而没有群众的积极性, 只单纯的依靠农机部门的力量, 而没有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 也是无法进行的。要把政府的行为变成社会的行动, 必须充分运用思想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 形成一种综合推动能力, 来投入进去, 才能形成合力, 从而使保护性耕作的推广与应用得以持续、健康、顺利发展。

2.3 资源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保护体会 篇7

关键词:折子戏,人物,交流

1997年,当时在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就读的我,有幸成为琼剧折子戏《挡马》剧组的演员,饰演杨八姐一角。这是学校的一个重点剧组,由外聘的京剧老师指导, 我有幸学习了这出有名的武打折子戏。在学习身段之前, 老师给我们讲述了《挡马》一剧杨八姐形象塑造的特点。《挡马》是清代地方戏中独创的杨家将剧目,以武打取胜,将杨家部将中一些平凡的“小人物”擢升为主角, 这是民间艺人和文人作家对小说《杨家将》故事的创造和发展。两位京剧老师传授杨八姐的表演,双脚掏翎绝技、三寸厚靴走圆场、开打、椅子功,英武挺拨,极博众赏;塑造人物形体和内心精益求精,集唱、念、做、打、翻等尖端技巧,要能做到自我保护的刚柔并济!《挡马》一剧成为演出多场并随团出访外国的剧目,得到老师的赞赏和观众的肯定。因为《挡马》的成功出演,我以武旦行当被分配到海口市琼剧团。《挡马》也成为海口市琼剧团和我个人的保留剧目。

在多年出演《挡马》的过程中,我对杨八姐这个角色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要将武戏演好,不但要讲究武功架子,打得干净利索,更要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把握人物内心的心理活动,以此指导自己的表演,才能更加贴切地展示人物形象。现就本人多年来饰演杨八姐一角浅谈几点体会。

一是杨八姐人物的塑造。杨八姐在戏中为女扮男装, 无论在出场时还是在剧中人物焦光普面前,都必须有男子汉气概,用的必须是完全的武生身段和动作,以显示出武生的刚。但在首段出场和内心独白的表演及演唱中, 应流露出女子柔的感觉,在表演中需刚柔并济,念白时也要大小嗓相结合,以展现刚与柔的对比。为了将杨八姐这个形象刻画得更加生动鲜明,我在无数次练习中, 慢慢感觉和体会,逐步掌握杨八姐这个人物的饰演技巧, 并在多场演出中获得成功。

二是剧中的打斗场面的控制。杨八姐是进番打探军情的,女扮男装以保护自我。初次交锋的瞬间神态:焦光普回首,扑朔迷离之间,正欲辨别番将;杨八姐掏翎掀桌,威镇酒保,掩饰女儿行藏,四目对视,蓄势待发。在焦光普“偷牌”的过程中,杨八姐观画起舞,细微观察, 焦光普紧跟不能得逞,两人身段的配合严密而又盎然有趣。两人并非你来我往地激烈打斗,杨八姐是怕被人发现身份自我保护;焦光普是发现八姐,想要解释清楚, 却被劈头盖脸地打杀。两者没有真正的对抗,而是人物互相试探心理状态,八姐出剑时需恰到好处,轻重适宜, 与焦光普的闪和躲形成漂亮的造型,以达到美且真实的展现。

三是善于把握与剧中人物的交流和观众的交流。与剧中人物的交流,有相互交流和影响交流,如《挡马》剧中,在客栈里,要善于观察焦光普的诡异行动,他心里在想什么?准备要干什么?不用言语而把自己的思想、意愿、态度、情感相互交流着、传递着,双方的行动交流在一起,这就是相互交流。还有就是影响交流,如焦光普三番四次想用手偷走八姐的腰牌,让八姐有所觉察。这种交流是同台者的一方以自己的行动有效地传达给对方,切实地影响对方,以达到改变对方行动的目的,是一种与观众的间接交流,它是通过与对手直接交流的同时产生的间接交流。还有与观众的交流,比如焦光普从杨八姐的言行举止中,凭自己的直觉和生活经验判断眼前这位番将不是八姐,就是九妹:“将军你岂是姓杨, 我姓焦,你姓焦,将军,你岂是天波府杨八姐。”两人的交流是直接的,是自觉地进行的,与观众的交流则是间接的,是不自觉地进行的。这就是与观众的间接交流。

保护体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36例肺癌患者住院病例资料,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活检及影像学数据确诊肺癌后, 行肺叶切除术治疗。其中男95例, 女41例, 年龄51~69岁, 平均 (56.5±4.3) 岁。病例入选标准: (1) 年龄50~70岁; (2) 入院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预计值 (%) ≥50%; (3) 患者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呼吸衰竭等疾病。手术方式:左肺上叶切除术14例, 左肺下叶切除术23例, 右肺上叶切除术42例, 右肺中叶切除术18例, 右肺下叶切除术3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6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训练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及院内术前护理及准备。肺康复运动训练步骤, (1) 术前护理:术前1周禁烟, 患者每日在住院部大楼周围花园内行走30 min;术前3 d开始应用呼吸锻炼仪行肺功能训练, 雾化, 应用祛痰药, 指导患者行有效咳嗽。 (2) 术后护理:术后继续予雾化, 应用祛痰药及止痛药,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 给患者拍背, 指导患者行有效咳嗽、咳痰。术后第1天开始患者仰卧位于床上坐骑自行车蹬腿动作, 10~20 min/次, 3次/d。注意每日有专门护士陪同, 加强四肢运动训练, 不必局限于运动时间, 若患者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 即可停止, 术后第2天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1.3 观察指标

观察评价两组患者在术后1、7 d的Sa O2、平均最低Sa O2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Sa O2与平均最低Sa O2血气分析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1 d、7 d的Sa O2、平均最低Sa O2均低于术前和对照组术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术前训练1周, 术后平均坚持训练时间为15.5 d。各术式不同, 并发症情况有差异, 136例患者术后总并发症情况为13.24% (18/136) , 其中观察组共4例, 对照组14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18,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肺癌患者术前肺功能已受到严重损害, 患者呼吸活动度、血气分析均有不同程度改变, 若继续受术中麻醉和手术切割的干扰, 术后患者长期卧床休养, 均可加重肺部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影响肺功能恢复[3]。肺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 肺功能恢复较慢, 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 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笔者所在医院配合围手术期的药物治疗、生活调护、功能锻炼等护理工作, 有助于加快患者肺功能恢复速度。

有关研究表明, 吸烟患者肺癌发生率较不吸烟患者高, 主要与烟雾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损伤肺支气管内纤毛运动功能有关[4]。术前嘱患者戒烟, 可以缓解肺的呼吸功能, 有助于提高患者肺、气管、支气管等呼吸道的手术耐受性[5]。配合使用呼吸锻炼仪, 可以改善肋间肌、膈肌等呼吸肌在呼吸过程中的参与度, 术前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训练, 对于改善术前疏于锻炼患者的术后肺功能效果更佳[6]。痰液积聚于肺部, 往往刺激肺、气管等呼吸道黏膜, 发生咳嗽;长期积痰难以排除, 容易滋生肺内细菌, 加重肺部感染[7]。帮助肺部驱除痰液的方法雾化吸入、使用祛痰药等。术前及术后行抗生素和生理盐水等的雾化吸入, 是一项利用高速的氧气流, 促使药液变成雾状, 通过呼吸道直达病灶, 有助于液化肺内痰液, 利于痰液排出, 缓解呼吸状态, 改善肺功能[8]。祛痰药种类较多, 作用机制:刺激呼吸道发生咳嗽, 促进痰液排出;反射性引起痰液分泌, 稀释痰液, 利于痰液自动排出, 减少排痰困难[9]。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咳嗽方法, 有助于提高排痰速率和呼吸效率。围手术期改善患者正确的生活状态, 正确配合雾化、祛痰药、功能锻炼等, 均能够达到提高肺功能、改善血气分析, 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作用。多种方法联合应用, 可以提高短期内的恢复速率, 增加肺部代偿性。

本研究发现, 观察组患者术后1 d、术后7 d的Sa O2、平均最低Sa O2均低于术前和对照组术后, 患者对治疗机恢复情况满意, 患者自体感觉较好。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进行规律性的肺康复运动训练1周, 术后院外个体坚持程度不同, 在10~23 d间, 平均坚持训练时间15.5 d。各术式不同, 并发症情况有差异, 136例患者术后总并发症情况为13.24% (18/136) , 该数据明显低于相关国内外研究报道[10], 可见不同肺功能康复训练有效结合, 能有效增加患者肺代偿性, 降低术后并发症情况。

摘要:目的:探讨行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于术前、术后进行肺康复运动训练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行肺叶切除术治疗的136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68例。观察组行肺康复训练运动, 对照组未行肺康复训练, 对比两组术后血氧饱和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 d、7 d的SaO2、平均最低SaO2均低于术前和对照组术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术后1周内发生并发症的比例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雾化吸入、祛痰药物等肺部护理的有效结合, 能有效增加患者肺代偿性, 提高血氧指数及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肺癌,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蒋丽萍.老年肺癌患者行2种手术的效果分析及呼吸道管理和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15) :27-28.

[2]孟爱凤.预防高龄肺癌患者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17) :1573-1575.

[3]尤桂凤, 杨雨杰, 袁景馨, 等.逆行肺癌切除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 (6) :454-455.

[4]康珀铭, 谭群友, 王如文, 等.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治疗中央型肺癌的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 21 (6) :628-630.

[5]李运, 王俊, 隋锡朝, 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操作流程及技巧的优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经验[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0, 26 (5) :300-306.

[6]丁燕, 王刚, 沈庆华, 等.舒适护理在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1) :32-34.

[7]姜家艳, 罗玉华, 谢寿梅, 等.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1) :32-33.

[8]王君慧, 杜立敏, 易绚丽, 等.肺癌手术患者机械通气脱机前不同时机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 2011, 18 (22) :48-50.

[9]李秀侠, 李泳.肺癌单侧全肺切除手术的围术期护理[J].黑龙江医药, 2010, 23 (3) :478-481.

保护体会 篇9

一、贴近社会现实, 丰富教学内容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作为华南农业大学的一门公选课, 除了涵括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外, 还要紧跟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最新成果、技术和发展动态。因此, 在教学内容上, 教师需要关注社会环保热点问题, 大幅度增加国际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方面最新的动态与进展, 并将这部分内容作为每节课引导性的部分, 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例如, 可结合美国大使馆PM2.5事件讲授大气颗粒物的基本知识;结合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事件讲授核污染的防治;结合习主席“走高效生态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讲授生态农业技术等。这样, 不仅使学生能较为深入地掌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所涉及的一般知识, 又能使学生对环保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 避免流于课本理论,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深入思考。另外, 针对现在学生经常使用网络的习惯, 提供若干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网站如“生态环境网”、“低碳网”等供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值得注意的是, 针对学生基础知识不齐的状况, 公选课应侧重于普及知识方面, 但要避免讲授的知识表面化与科普化倾向, 以免挫伤部分优秀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 每节课都要有一些较为专业的知识, 这样才能适应学生对公选课的学习期望。

二、采取多种手段, 调动学生兴趣

教学方法的好坏, 不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还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如讲授大气对流对污染的影响时, 点燃一支香烟, 置于带有隔板的倒置烧杯中, 直接观察大气颗粒物在烧杯内的运动过程, 把枯燥的理论形象化, 学生容易理解, 也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如, 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大量增加图片内容, 每页课件均以大尺寸具有视觉冲击性的图片展示, 对应文字相对减少, 留给充分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图片信息。同时, 利用课间休息给学生观看5~10分钟视频, 让学生对视频中环保问题进行讨论, 对环保问题出现的根源、过程、危害等发表看法。在学生对问题有了充分认识后, 老师可启发和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使课本理论知识内容“活”起来, 进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选修公选课的学生作业和学校活动较多, 往往会出现“下课抛脑后, 上课想不起”的学习状态。每次课结束后留下1道拓展题, 下次上课前用5分钟时间提问, 学生共同回答, 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同时, 课前提问也可以促使学生上课专心, 课后能阅读相关资料进行知识拓展。

三、结合课外实践, 增强感性认识

公选课教学既要注重知识体系, 也要与实践充分结合。公选课面向多个学院多种专业的学生, 由于没有相对应专业实践的支撑, 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偏于理论, 完全没有课程内容所对应的感性体会, 常会出现教师讲的“口干舌燥”, 而学生仍难以真正掌握的情况。如讲授水体污染时涉及的各种水质指标是怎么测出的?城市交通中的噪音主观感觉和测定的声音分贝数之间是怎样对应的?对此, 我们在进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时, 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一些污染河流和交通道路, 学生自愿报名, 利用周末时间携带若干简易仪器到现场进行观察测定, 这明显增强了感性认识, 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近年来, 本课程的讲授过程一直进行着此种“微型实践”, 这种实践教学大大调动了学生的选修兴趣。因此, 课堂教学一定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 在当今大学生对实践动手能力需求日益强烈的背景下, 开展一些公选课的“微型实践”可以达到进一步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和实现创新的目的。

四、改革考核方式, 强化激励机制

科学、合理、鼓励创新的考核方式, 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 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公选课过去一直采取期末论文考核方式, 出现的问题是学生不爱思考, 不重视能力培养, 上课不听, 下课不看, 有些学生在网上下载文章应付, 极易出现抄袭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我们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改中试行了多种形式并存的考核, 即课堂考勤 (占10-20%) 、随堂快速测验 (占20-40%) 、课程论文 (40-60%) 。课堂考勤采用签到和提问两种形式, 签到保证课堂考勤的连续性和公正性, 而点名提问可防止代签现象。随堂快速测验主要目的是强化巩固学生对当堂理论的掌握, 一般放在当堂课程教学结束时, 时间10分钟, 题量控制在10个以内, 题型由名词解释、判断、选择等组成, 避免学生觉得作业过多而产生抵触心理。在课程论文方面, 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一半时, 即鼓励学生开始写作课程论文, 主题可以选择课堂上讨论的内容, 以提高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通过更多和外院外专业的同学交流, 为课程论文寻找多方面的观点和素材。另外, 提倡学生结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公选课的课外实践活动进行论文写作。课程论文一方面严格控制字数, 一般情况下控制在3000字以内, 其目的是防止学生东拼西凑四处抄袭。另一方面, 提高课程论文主题的选择标准, 要求学生必须从自身感受出发, 结合当前存在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小”问题, 展开讨论, 谈出观点。这样的要求大大提高了课程论文的质量, 学生必须亲自动手查资料, 动脑构思形成观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实施这些新的考核方式后, 学生普遍反映较好, 觉得自己环保知识和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总之, 公选课教学改革涉及多个方面, 除了从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实践化及课程考核多样化等方面开展外, 还需要结合学校关于公选课的管理政策, 如选课人数、选课学生年级差别、开课学期等方面进行调整。同时, 要充分考虑公选课的课程特点, 如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应用技术类等, 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公选课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全方位开展, 多种手段并用, 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 高等院校的教育理念也逐渐发生变化。公选课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以其面向对象多样化、知识涵盖面广而成为高校由单一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推力。结合公选课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探讨了一些有利于提高公选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改革的手段和方式, 旨在为公选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公选课,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外实践

参考文献

[1]吴孔亮.高校教学改革视野下提高公共选修课质量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11) .

[2]刘文广, 杨兰柱.汽车文化, 公选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甘肃科技, 2008, 24 (3) .

[3]关勤.加强公选课建设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04, 21 (4) .

[4]郭小林.改革高校课程考试制度的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11) .

[5]韩建宏, 孙珏, 徐开蕾, 吴文彪, 黄太权, 张勇.讨论式教学在中医内科学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 2012, (02) .

[6]汪殿蓓, 李建华, 吕环照, 崔雪梅.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公选课的教学效果分析[J].孝感学院学报, 2009, (06) .

上一篇:价值发展下一篇:国学新常态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