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维护

2024-10-12

健康维护(共12篇)

健康维护 篇1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海油工程) 在职业健康管理方面推行体系管理, 已通过OHSAS18001:2007管理体系认证。海油工程始终坚持“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方针, 从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等方面全面落实管理措施。通过加强作业现场职业健康管理监督检查力度, 坚持“发现一个隐患、治理一类隐患、完善一项制度”原则, 提高公司的职业健康管理绩效, 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海油工程建立了职业健康管理组织机构, 制定了《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以规避职业健康管理方面的风险, 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

海油工程职业健康管理措施主要包括:编制职业健康管理计划、职业危害因素告知、职业健康体检、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劳动防护用品、职业健康培训和承包商职业健康管理以及职业危害因素识别评价、职业危害因素申报、防护设施及警示标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三同时”管理和现场防护与急救等方面。

职业健康管理计划

依照《职业病防治法》要求, 每年年初, 海油工程组织各所属单要求各所属单位上报公司QHSE部备案。《职业健康管理计划》内容包括: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控制;

●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计划;

●员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个体检测方案;

●员工职业健康体检方案;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要求;

●作业现场个人防护设备/器材的管理内容;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三同时”管理内容。

员工职业健康管理

职业危害因素告知

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 海油工程依法告知劳动者工作过果、防护措施和待遇。海油工程职业病管理办法中对由于转岗等原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员工, 组织签署《职业危害因素告知书》。

职业健康体检

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的职业健康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由于部分人员的工作性质, 出差、驻外或者是出海造成不能及时体检, 因此在安排体检人员方面, 海油工程实施动态管理, 提高了职业健康体检率。并经过与医院沟通, 实现了所有职业健康体检信息网上管理, 便于受检者查看本人的健康状况和监护意见, 还可以期满前通知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进一步提高了管理效率。截至6月份, 海油工程职业健康体检在岗和离职人数分别是803人和122人。同时,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开发了系统内的职业健康管理系统, 公司及时填报并更新数据, 实现了职业健康网上全过程管理, 实时对职业健康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并根据分析结论提出改进措施, 提高职业健康管理水平。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海油工程为所有接触职业危害的员工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数据均通过医院方录入网上系统。为了妥善保管员工的监护档案, 今年, 海油工程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档案管理, 要求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各所属单位将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存入公司档案室统一管理。根据职业健康法的要求,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至少包括:

●员工的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职业健康的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职业病诊疗等员工健康资料。

劳动防护用品发放

海油工程职业健康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各单位必须为劳动者配备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 并做好领用记录, 便于定期维护或更换。为保障劳动者能够使用合格、适合的劳动防护用品, 海油工程建立了劳保发放管理规定, 包括一般员工和特殊工种员工。

2012年上半年, 海油工程建造分公司邀请3M公司对其组装部、配套部、焊接试验室、制管部、生产保障部、仓储中心和承包商负责人员共计90余人做了职业健康专业培训, 主要内容包括呼吸、听力、眼面部防护及职业病相关知识等, 促进了劳动者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其他各单位也按照工作实际举行了劳动防护用品方面的培训工作。

职业健康培训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 海油工程今年4月份组织公司领导以及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共计5人参加了国家安全标准委员会主办的职业健康管理培训。2月份组织职业健康管理人员10余人参加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职业健康管理培训。及时对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组织各所属单位进行了宣贯, 并为公司主管领导以及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购买了《职业病防治法》学习读本55本。同时, 海油工程制定了培训管理规定, 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每年职业健康培训率达到100%。

承包商职业健康管理

海油工程禁止将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危害防护条件的单位。合同中明确告知承包商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 明确双方职业健康管理职责。在现场作业过程中, 要求承包商为其劳动者提供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 对承包商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评价

海油工程按照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要求, 每年组织1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识别、评价, 形成评价报告, 并与当地疾控中心签订检测合同, 每年进行1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同时, 公司要求各作业场所做好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记录。

职业危害因素申报

按照2012年6月1日开始实行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令第48号令) 和天津市安全生产监管局下发的《关于贯彻落实<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进一步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 海油工程向天津市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根据规定,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与之前有较大不同, 改进了申报内容和要求, 申报的内容得到了简化。同时, 不再要求每年进行申报, 于重大变更时采取变更申报。

防护设施及警示标识

海油工程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 公布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 在其醒目位置, 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定期对防护设施进行检查维护, 提高防护设施的完整性管理。

建设项目职业危害“三同时”管理

海油工程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 进行严格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和验收评价, 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对职业健康“三同时”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现场防护与急救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 海油工程设置了报警装置, 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等。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 配置了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 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针对一些紧急情况, 海油工程定期组织应急演习, 提高现场急救能力。

海油工程坚持“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方针, 把法律、法规等相关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落到实处。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宣贯培训及建立责任制, 加强了领导层职业健康管理责任的落实, 促进了各项制度措施的执行;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应急演习以及事故警示等多种途径, 提高了全体员工职业病防治意识;通过技术革新以及隔离防护等措施,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为公司与国际QHSE管理标准接轨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加强作业现场监督管理, 坚持职业卫生隐患排查治理, 规范了人员作业习惯;通过职业健康信息网络化管理, 实现了信息快速收集、及时更新, 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

健康维护 篇2

首先教育体制给我们带来了心理压力。而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师肩负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来不得半点马虎。但教师本来也是一种普通的人,人们或许有理由要求我们有超常的业务与道德素质,但不可能要求我们没有常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和感情抑郁,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在学校对学生关爱负责,在家庭中充当各种角色,要应付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多种人际交往。

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要淡薄名利,随遇而安,不要斤斤计较,愤愤不平。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外界要创设良好环境,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关心教师,为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师也一样,一切的辛勤工作同样希望得到校领导的肯定、鼓励。

我们应善待自己,要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来维护心理健康。相信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我,扬长避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就能提高自己的心理成熟度,并体现自身的价值。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圈。教师要学会与人交际,善于与人交际,将自己和谐地融入社会之中,保证健康的心理。成功的教师往往是乐于和学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还要积极进取,努力工作。

不断学习,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要想靠在学校学习的十几年就学会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知识技能尚不可能,更不用说今天呈几何级增长的新知识。因此,教师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学习新的知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

维护口腔健康的准则 篇3

口腔健康

是全身健康的基础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口腔疾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积极防治。口腔健康包括:无口腔颌面部慢性疼痛、口咽癌、口腔溃疡、先天性缺陷如唇腭裂、牙周(牙龈)疾病、龋病、牙齿丧失以及影响口腔的其他疾病和功能紊乱。

口腔健康直接或间接影响全身健康。口腔疾病如龋病、牙周疾病等会破坏牙齿硬组织和牙齿周围支持组织,除影响咀嚼、言语、美观等功能外,还会引起社会交往困难和心理障碍。有些微生物长期存在于口腔中,可导致或加剧某些全身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危害全身健康,影响生命质量。

龋病和牙周疾病

龋齿和牙周病是危害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的两种最常见的疾病。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龋病(俗称虫牙或蛀牙)和牙周疾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是危害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的两种最常见的疾病,治疗起来比较复杂,花费时间和费用也比较多。

龋坏的牙齿硬组织发生颜色、形态和质地的改变,是由于口腔里的某些细菌,利用食物中的糖发酵产酸而逐渐产生的。龋坏早期一般没有疼痛不适的感觉,只有在医生检查时才可发现牙面上有黑点或白斑;进一步发展就可形成龋洞,遇酸、甜、冷、热等刺激时会感到疼痛不适;严重时由冷、热刺激引起的疼痛十分明显;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最后牙体破坏变成残根、残冠,甚至导致牙齿丧失,造成严重的咀嚼困难,影响身体健康。

牙周疾病是发生在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牙骨质、牙槽骨、牙龈、牙周膜)的各种疾病。首先是牙龈红肿、触碰时容易出血,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出现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与移位,有时还会引起牙周溢脓、口腔异味,最后使牙齿脱落或拔除。所以牙周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

上述两大口腔疾病主要是由牙菌斑引起的。因此,通过自我口腔保健和专业口腔保健清除牙菌斑是维护口腔健康的基础。

维护口腔健康

从生活细节做起

◎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刷牙能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卫生,维护牙齿和牙周组织健康。刷牙清除牙菌斑数小时后,菌斑可以在清洁的牙面上重新附着,不断形成, 特别是夜间入睡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差,细菌更容易生长。因此,每天至少要刷牙两次,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刷牙的同时结合用舌刷清洁舌背部能明显改善口腔异味。饭后漱口可去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咀嚼无糖口香糖也可以刺激唾液分泌,降低口腔酸度,有助于口气清新,保持牙齿清洁。

◎ 做到一人一刷一口杯

在同一个家庭里,每个人的年龄不同,身体健康状况不一样,口腔健康状况也各不相同,因而有着不同的口腔保健需求。应该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选用适合各人需要的牙刷和牙膏。若一家人共用一把牙刷和一个漱口杯,可能会引起疾病的相互传播。因此,必须做到一个人一把牙刷和一个口杯,每人分开放置,以避免交互感染。

◎ 正确选择和使用漱口液

清水漱口可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但其清除力量微弱,不足以去除牙菌斑。目前市售的一些漱口液添加了某些抗菌消炎物质,有一定的辅助控制牙菌斑、维护口腔健康的作用。如含氟漱口液是一种局部用氟预防龋病的方法,适合在低氟区、适氟区的学校和家庭中使用;洗必泰漱口液能杀灭唾液中和吸附到牙面上的细菌,适于牙周病患者使用;以香精油为主要活性成分的漱口液,有广谱灭菌作用,适合每天使用。还有的漱口液可在患有口炎、唇炎时含漱,起到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 提倡用水平颤动拂刷法刷牙

水平颤动拂刷法是一种能有效清除龈沟内牙菌斑的刷牙方法。拂刷就是轻轻地擦过,掌握这种刷牙方法,能够帮助清除各个牙面的牙菌斑,同时能有效地去除牙颈部及龈沟内的牙菌斑。

具体操作要领为:

①手持牙刷刷柄,先将刷头放置于口腔内一侧的后牙牙颈部,刷毛与牙长轴大约呈45°角,刷毛指向牙根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轻微加压,使刷毛部分进入牙龈沟内,部分置于牙龈上;

②以2~3颗牙为一组开始刷牙,用短距离水平颤动的往返动作在同一个部位至少刷10次,然后将牙刷向牙冠方向转动,继续拂刷牙齿的唇(颊)舌(腭)面;

③刷完第一个部位之后,将牙刷移至下一组2~3颗牙的位置重新放置,注意与第一个部位保持有重叠的区域,继续进行下一个部位的刷牙;

④刷上前牙舌面时,将刷头竖放在牙面上,使前部刷毛接触龈缘,自上而下拂刷。刷下前牙舌面时,自下而上拂刷;

⑤刷咬合面时,刷毛指向咬合面,稍用力作前后短距离来回刷。

◎ 提倡使用保健牙刷,注意及时更换

保健牙刷具有以下特点:①刷头小,以便在口腔内(特别是口腔后部)转动自如;②刷毛排列合理,一般为10~12束长,3~4束宽,各束之间有一定间距,既有利于有效清除牙菌斑,又使牙刷本身容易清洗;③刷毛较软,刷毛长度适当,刷毛顶端磨圆钝,避免牙刷对牙齿和牙龈的损伤;④牙刷柄长度、宽度适中,并具有防滑设计,使握持方便、感觉舒适。

刷牙后,牙刷毛间往往粘有食物残渣和细菌,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刷牙后应用清水冲洗牙刷,并将刷毛上的水分甩干,刷头向上放在口杯中置于通风处。为防止牙刷藏匿细菌,一般应每三个月左右更换一把牙刷。若刷毛发生弯曲或倒伏,会对口腔的软硬组织造成损伤,则需立即更换。

◎ 提倡选择牙线或牙间刷辅助清洁牙间隙

牙齿与牙齿之间的间隙称为邻间隙或牙间隙,牙间隙最容易滞留菌斑和软垢。刷牙时牙刷刷毛不能完全伸及牙间隙,如果在每天刷牙的同时,能够配合使用牙线或牙间刷等帮助清洁牙间隙,可以达到彻底清洁牙齿的目的。

nlc202309031307

牙线是用尼龙线、丝线或涤纶线制成的,它有助于邻面间隙或牙龈乳头处的清洁,特别对平的或凸的牙面最合适。牙间刷的刷头为金属丝,其四周附带有柔软的刷毛,适用于牙龈退缩和牙根外露的患者清除牙间隙处的牙面和根面的牙菌斑。使用时应注意,若龈乳头无退缩、插入有困难时,不要勉强进入,以免损伤牙龈。

◎ 根据口腔健康需要选择牙膏

牙膏是辅助刷牙的一种制剂,可增强刷牙的摩擦力,帮助去除食物残屑、软垢和牙菌斑,有助于消除或减轻口腔异味,使口气清新。成人每次刷牙只需用大约1克(长度约1厘米)的膏体即可。如果在牙膏膏体中加入其他有效成分,如氟化物、抗菌药物、控制牙石和抗敏感的化学物质,则分别具有防龋、减少牙菌斑、抑制牙石形成和抗牙齿敏感的作用。

含氟牙膏有明显的防龋效果,其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应用是龋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是安全、有效的防龋措施,特别适合于有患龋倾向的儿童和老年人使用。但应该注意的是:牙膏不是药,只能预防口腔疾病,不能治疗口腔疾病,有了口腔疾病还是应该及时就医治疗。

◎ 科学用氟有利于牙齿和全身健康

氟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摄入适量的氟化物可以减少牙齿的溶解度和促进牙齿的再矿化、抑制口腔微生物生长,预防龋病的发生。氟化物的应用可以分为全身应用和局部应用。全身应用包括:饮水氟化、食盐氟化、牛奶氟化、氟片、氟滴剂;局部应用包括: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液、局部涂氟、含氟涂料、含氟泡沫、含氟凝胶等。但是人体摄入过量氟也会导致一些副作用,因此氟化物的推广应用,适合于在低氟地区、适氟地区以及在龋病高发地区的高危人群中进行。

◎ 科学吃糖,少喝碳酸饮料

糖是人类的主要营养要素之一,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是许多食品及饮料的调味剂,同时也是公认的一种引起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容易引起龋病的主要是蔗糖,其次为葡萄糖、淀粉等。如果经常摄入过多的含糖甜食或饮用过多的碳酸饮料,会导致牙齿脱矿,引发龋病或产生牙齿敏感。

因此,提倡科学吃糖非常重要。吃糖次数越多,牙齿受损机会越大,所以,应尽量减少每天吃糖的次数;少喝碳酸饮料,进食后用清水或茶水漱口,晚上睡前刷牙后不能再进食。

◎ 吸烟有害口腔健康

吸烟是引起口腔癌的主要危险因素,90%以上的口腔癌患者是吸烟者。吸烟还是牙周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者患牙周病的几率较不吸烟者高出5倍。孕妇吸烟或被动吸烟,可以引起胎儿口腔颌面部畸形。吸烟者牙齿表面常常出现褐色烟斑和牙石,引发口腔异味,影响个人外观形象和社会交往。

◎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

龋病和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常是缓慢发生的。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一般常不易察觉,等到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时可能已经到了疾病的中晚期,治疗起来很复杂,患者也会遭受更大的痛苦,花更多的费用,治疗效果还不一定十分满意。因此,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每年至少一次,能及时发现口腔疾病,早期治疗。医生还会根据情况需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和控制口腔疾病的发展。

◎ 提倡每年洁牙(洗牙)一次

牙菌斑、食物残渣、软垢在牙面上附着沉积,与唾液中的矿物质结合,逐渐钙化形成牙石。牙石表面粗糙,对牙龈造成不良刺激,又有利于新的牙菌斑粘附,是引起牙周疾病的一种促进因素。自我口腔保健方法只能清除牙菌斑,不能去除牙石。因此需定期到医院由口腔科医生进行洁牙,最好每年一次。洁牙是由口腔医生使用洁牙器械,清除龈缘周围龈上和龈下部位沉积的牙石以及牙菌斑。洁牙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的出血,洁牙之后也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牙齿敏感,但一般不会伤及牙龈和牙齿,更不会造成牙缝稀疏和牙齿松动。定期洁牙能够保持牙齿坚固和牙周健康。

◎ 口腔出现不适

口腔疾病可表现为疼痛或不适的症状。如龋病常表现为遇冷热刺激不适、咬物不适或疼痛;牙髓炎会发生剧烈的自发痛、夜间痛;牙龈炎早期会在刷牙或咬硬物时出现牙龈出血;口腔溃疡伴有患处触碰引发疼痛的感觉;敏感的牙齿在遇到冷、热、酸、甜等刺激时,出现短暂而尖锐的疼痛。口臭80%~90%是由口腔疾病所致,主要是由于口腔内的厌氧菌通过腐败消化口腔内的滞留物质产生挥发性硫化物导致的。发生以上情况应尽快去具备执业资质的口腔医疗机构诊治。

◎ 及时修复缺失牙齿

牙齿具有咀嚼食物、辅助发音和维持面容形态的功能。牙齿缺失易发生咀嚼困难、食物嵌塞、对牙伸长、邻牙倾斜等。前牙缺失还会导致发音不准、面部形态发生变化,全口牙丧失后,咀嚼十分困难,面容明显苍老。

因此,不论失牙多少,都应及时进行义齿修复。修复一般在拔牙2~3个月后进行。修复前应治疗余留牙的疾病,必要时对牙槽骨和软组织进行修整,保证修复质量。缺失牙的修复目前主要有活动修复和固定修复(包括固定桥、种植义齿)。具体选择何种修复方法应依据患者的口腔条件和主观要求而定。

◎ 选择具备执业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口腔保健和治疗

进行口腔保健和治疗,一定要选择具备执业资质的口腔医疗机构,才能保证好的医疗质量和严格的感染控制。所谓具备执业资质的口腔医疗机构,是指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细则》规定,经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口腔诊所、门诊部、综合医院口腔科以及口腔医院。

在口腔诊疗工作过程中,患者的血液、唾液污染的诊疗器械等均是造成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具备执业资质的医疗机构具有一套完善的感染控制的管理制度、措施和消毒灭菌设备,确保一人一手机一消毒,可彻底杜绝治疗过程中的交叉感染。而且具备执业资质的医疗机构的口腔医师应当受过口腔医学专业教育和临床医疗技能训练,取得医师资格并经过执业注册,具备解决患者病痛的能力。

幼儿心理健康及其维护 篇4

1.1 幼儿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持续的、积极的、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 个体能作良好的适应, 生命具有活力, 能充分发其身心潜能。这是心理健康的普遍意义, 对于幼儿来说, 心理是否健康可参考以下标准:a.乐于学习, 发展智力;b.适应生活, 学习自理;c.悦纳自我, 具有自信;d.乐于交往融入群体;e.调节情绪, 初学自控。当然, 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绝对永恒不变的, 成人在具体判断幼儿心理是否健康时, 不但要从以上五个标准出发, 还要考虑幼儿心理和行为表现的经常性和一贯性, 因人、因事、因时作具体分析。

1.2 幼儿心理健康现状

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 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12.97%, 另据某地区对当地5000名4~6岁幼儿心理健康调查, 9.7%的幼儿有不良行为, 14%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 8.9%的幼儿忧虑、紧张。目前我国幼儿主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小儿多动症;社会行为问题;性格和情绪问题;神经功能障碍;不良习惯;学习上的问题。目前儿童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不懂得关心他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

2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2.1 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

人类在朝代过程中, 解剖和生理上在不断发展, 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结构和机能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 具有其它一切生物所没有的特征。人类共有的遗传素质是使儿童有可能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由于遗传切缺陷造成脑发育不全的儿童, 其智力障碍往往难以克服。由此可见中, 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 它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自然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2.2 家庭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

对于学前儿童, 家庭所给予的影响是更多的, 更大的。家庭结构、家庭人际关系、家庭观念、家庭活动内容与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具有率先性、随意性与随机性、亲情性、持久性、丰富性等特点, 若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 将会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

2.3 托幼机构的环境和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托幼机构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 托幼机构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 托幼机构对学习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性行为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 学前儿童对教师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 如果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不密切、不融洽、不协调, 往往会导致其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2.4 幼儿心理的内部因素之间的矛盾是推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

由于受幼儿理解、认识等方面能力的限制, 幼儿时期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要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 生活习惯。形成一种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定势或反射, 包括个性心理品质、情绪情感。

3 优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3.1 构建高效实用的教育模式

3.1.1 养成性教育模式

在幼儿时期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受幼儿理解、认识等方面能力的限制, 在操作上, 主要是要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 形成一种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定势或反射, 包括个性心理品质、情绪情感、社会适应等方面, 即采用养成性教育模式。

3.1.2 补尝性教育模式

对于已经出现了心理障碍的幼儿, 除了应加大养成性教育的力度之外, 还应积极采取心理保健措施以及心理咨询、治疗技术, 对他们的心理障碍实施有效干预。这种补偿性教育模式在幼儿时期的使用不仅重要, 而且比幼儿成人之后再进行干预, 效果要好得多。

3.2 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3.2.1 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第一, 树立以培养“完整儿童”为目标的教育理念。所谓以“完整儿童”为目标, 是指幼儿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完整培养, 达成幼儿体、德、智、劳、美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 着重才艺的学习, 还要发展生存的能力, 乐于与人交往, 行为统一和协调, 性格特征良好, 形成一个能调整内在需要和外在压力保持平衡状态的健康心理。

第二, 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促使幼儿教师在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的同时, 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心理诊断、心理治疗等知识, 并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地运用到幼教工作中, 使心理健康教育有别于品德教育, 以比较专业的方法去指导幼儿。

第三, 提升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3.2.2 形成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人文环境系统

根据生态学的观点, 应该把幼儿的心理发展置于多种系统的有机整合的结构之中。而幼儿的心理发展环境主要是指以人际文化为主的人文环境。幼儿心理发展环境中的人文环境可以分为三大系统:即直接环境 (家庭和托幼机构) 、间接环境 (父母的工作与交友及社区环境) 和宏观环境 (时代、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 。

3.2.3 将心理健康与人格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当中。

3.2.4 帮助幼儿形成自我保健的意识, 使他们从小知道平和心态的重要。

3.2.5 个别辅导。

针对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 给予个别帮助。对与极少数有心理偏异的幼儿, 给予心理矫治。

3.3 通过社区、家庭、托幼机构相互融合, 保证幼儿心理健康

3.3.1 托幼机构必须把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位

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相融合。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的活动环节, 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 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 更好的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打破班级界限, 由大、中、小班各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 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 扩大了幼儿交往的场合和机会, 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性和合群性。

3.3.2 托幼机构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保证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托幼机构环境创设必须给幼儿轻松、愉快的感受。教师应尽可能的关爱幼儿, 特别是刚入园的幼儿。作为儿童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为:学习积极, 智力正常, 情绪稳定, 个性健全, 品行端正, 适应良好等。教师应时刻注意观察幼儿, 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将儿童成长过程显现出来的幼稚心态和偏移行为误归为心理不健康的范畴。

师生心理健康维护讲义 篇5

第一讲 导言

师生心理问题包括:(1)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问题;(2)情绪问题;(3)挫折与压力应对;(4)人际交往;(4)学生的学习问题;(5)青春期烦恼;(6)教师心身健康维护。讲座一:心理 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统计观点:跟大多数人比不一样 张春兴:(1)了解自己,并肯定自己;(2)掌握自己的思想行动;(3)自我价值感与自尊心——都是针对自我的。(4)能与他人建立比较亲密的关系;(5)有独立谋生的意愿与能力;(6)理想的追求不脱离现实。

情绪健康指标——情商:(1)能调节沮丧的情绪;(2)容忍压力与挫折;(3)延迟满足;(4)面对惨重损失仍能避免陷入绝望;(5)对他人同理共情。

郭念峰(选择题):(1)周期节律性——周期节律性打乱就意味着心理健康受到影响;(2)意识水平——人的注意情况;(3)暗示性——别人的意见要经过自己的思考,暗示性强则过于认同他人的影响;(4)心理活动的强度——面对突然强大刺激的应对力;(5)心理活动的耐受力——强度不一定大,但总是出现干扰的刺激能否抵抗;(6)心理康复能力;(7)心理自控力——过度自控也有问题;(8)自信心;(9)社会交往;(10)环境的适应能力

嫉妒心强的人有两大痛苦:自己的失败和别人的成功。嫉妒心强的人在骨子里对自己没有自信,自信强者可以将嫉妒转化为羡慕。

吴增强:足够的承受压力的能力;合群合作;掌握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技能;学会独立判断和选择;开放的胸怀和创造生活的激情——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

一个人是否健康与他是否能够主动地发展自身有关 教育最终要做的是助人把握命运

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从影响因素的作用分成四种:(选择题)易感因素:气质

促发因素:往往是外部事件,引发或加重心理问题(父母离异或去世)维持因素:维持问题,老师对学生的偏爱或不正当评价 保护因素:阻止问题恶化,老师对学生的关爱,班级氛围等

从内外来分:

个人因素(遗传条件,对事物的看法)或环境因素(家庭、学校、同伴群体、老师对学生的态度等)两类

另一个分类方法:

生物(性器官畸形导致自卑,营养结构不良导致行为表现异常)、心理、社会

心理健康是一个连续谱,一般人也有情绪起伏,对自己不满意,悲观等正常表现,就像一个人也会感冒发烧一样。

父母对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1)权威式;(2)独裁式;(3)溺爱式;(4)忽视式。(重点)

权威式:既关心孩子需求什么,同时对孩子有一定要求——孩子比较独立、自信,对同伴友好,情绪比较快乐,追求成功

独裁式:对孩子有一套明确的要求,但不太管孩子需要什么——孩子孤僻,自主性差,依赖性比较强,男孩的攻击性可能会比较强

溺爱式:对孩子有求必应,而对孩子缺乏管理教育——孩子控制冲动能力差,社会责任感,自信心不足,在外比较畏缩

忽视式:谈不少关心和指导,忽视——孩子喜怒无常,自控能力差,逃学甚至有可能染上其他不良习惯

更为严重的管理问题:几位管理者之间矛盾,前后无一致,冷漠、虐待甚至是遗弃 剥夺循环——从小没有感受到爱,就很难培养出自我接纳与人为善等品质

恰当的教养方式是权威式(关注孩子的需求和自身特点,但有适当界限和要求)学生出现问题肯定是有一定原因,对学生的问题要有一定理解

病因根植于家庭,病象显现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所以教育必须从家庭教育入手;但教师是专门的教育工作者,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专门培养人的专业

不良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失败者的心态(孩子的进步总是赶不上成人的要求,导致失败者心态)被动的学习方式(学习被动,麻木,老师也是被动教学)人际关系冷漠(竞争而非合作,缺乏基本人文关怀)

教育不单单是教人一些知识,以应考为目的的教学让学生将人际合作和生活技能发展当做次要的事情

三、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当中的角色定位

(1)基本要求——避免师源性伤害 残酷体罚,不讲道义,谩骂

教师从事心理健康,讲究“预防胜于治疗,发展胜于预防” 治疗:学生已经出现明显心理问题,需要专业手段进行干预,主要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来做。普通教师重在预防和发展(协助学生建立健全的态度和行为目标,认清潜力和责任,发展才干,突破局限,健康发展,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寻求有意义的目标,过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心理问题的矫治是专业心理老师的事情。(判断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应该是以促进成长和潜能开发为目标,挖掘行为下面深藏的合理需要,系统思考影响心理行为的各种变量,在充分尊重人的气氛中创造条件,让学生负责人的选择具有建设性的价值和行为方式,健康成长。

教育观念,承认学生之间的不同,尊重学生自己的价值,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展的潜力。而不是单一的从学习成绩、聪明、合群等来贴标签。尊重、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获得自信和自我认可。

讲座2:心理咨询初步及对教师角色与素养的启示

一、什么是心理咨询(判断题)

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协商、协同)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助人自助)讨论:教师为什么要学一点心理咨询知识? 建立良好关系(尊重、真诚、温暖、通情达理)、弄清问题、宣泄、调整认知、领悟根源、改善行为 仅仅提供信息资料,就像授课那样,不叫心理咨询

咨询可以涉及某些法律道德问题,但只有这些问题涉及心理问题才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的交谈与日常交谈不同,要求深层次交流 只有教导不是心理咨询 咨询不仅仅是安慰

咨询不是咨询师替代求助者解决问题

咨询不替求助者做选择做决定,选择权在求助者手里

二、心理咨询师的要求

知识—技能—素质三者关系(1)知识

核心层知识(必须具有):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咨询流派理论与方法、咨询会谈知识 次级层知识(应该具有):心理测验、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

外围层知识(最好具有):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相关的医学知识(2)咨询技能(注意区分)关系技能(态度技能)参与技能(倾听技能)影响技能(干预技能)

其他技能:非言语行为、转介、阻抗调适

人际交往绝大部分信息时通过非言语信息传递出来的,话外的东西比说出来的更真实(3)素质——人格

热心、耐心、真心、爱心、细心 亲和力、观察力、领悟力、影响力

健康的人性观、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的人文关怀、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人的基本信念 相信人有很大的潜能

相信人是愿意上进、愿意编号、愿意被人喜欢、接纳的 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可以教育的 相信人是可以自我控制、自我调整的

知识是最表层的,技能是中间层次的,素质是最内层的 心理咨询的阶段划分(判断和选择)

心理诊断——心理帮助(确立目标、制定方案、实施方案)——结束巩固

Egan,把求助者所讲的故事挖掘出来,变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转化为一个有用的故事 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促进心理的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从大目标着眼,从小目标着手

讨论:专业心理咨询师与教师角色、素养要求的异同?咨询师的要求对教师的启示。

你所在学校是否有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你如何看待学校心理咨询,你会以什么方式与学校心理咨询老师合作?

第二讲 心理健康的核心——认识自我

心理健康的核心是自我认识(选择or判断)

一、自我认识的偏差表现、成因和对策(21分钟)生理自我(太胖)、心理自我(我是优生)、社会自我(我的家庭条件好)——选择题

乡村维纳斯(别人不再当她美了,会有很大挫折感)——小学、中学的尖子生,升学后感到失落——环境改变对人的影响 儿时的生活环境 个人的认知调节

认知偏差——自我评价太高,或者太低。调节对策:

(1)重要他人重视、了解,不要偏爱(孩子内化,通盘接受父母对自己的看法,父母的看法是孩子自我

价值感的来源)没有自信的孩子被表扬所左右,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难以承受他人的负面评价,孩子因为老师批评而自杀——孩子对自己没有形成基本的接纳的感觉(2)设置适当目标

(3)视失败与批评为进步动力

二、如何认识自我(18分钟)

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来更好的认识自我

儿童最初的自我画像是学习而来的。父母与老师的评价与态度对其有重要影响。心理学了解人心理的方法: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产品分析法(选择)

运用调查法了解学生的综合状况,填写调查问卷也可以帮助学生结构化地搜集与自己有关的信息 运用测量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诊断

三、从毕生发展观认识自我(30分钟)

不局限于眼前、过去,从人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

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的任务,有利于更好对待学生和自己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社会发展理论)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毕生发展,人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一个主要的任务,完成得好可以发展出积极品质,完成的不好就会出现消极品质——每个阶段的危机

第一阶段(0-1.5岁),信任对不信任;发展顺利者对人信任,有安全感;发展障碍者面对新环境焦虑 第二阶段(2-3岁),自主感对羞耻怀疑;对自己的控制,大小便训练,发展顺利者能按照社会要求表现目的性行为;发展障碍者缺乏信心,做事畏首畏尾

第三阶段(4-5岁),主动感对内疚感;好动、好奇,总是问为什么,探索世界的愿望,主动好奇,行动有方向,开始有责任感;父母过度控制导致儿童压抑探索愿望和主动感,畏惧退缩,缺乏自我价值感

第四阶段(6-11岁),勤奋感对自卑感;发展顺利者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缺乏基本能力,有失败感。习得的勤奋——相信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和自信心联系在一起。反过来就是习得性无助。自卑感往往是学来的。

跳蚤实验——习得性无助。学生自感学了也没什么用 第五阶段(12-18岁),同一性(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有明确的自我观念与追求的方向;生活无目的无方向,时感迷茫

第六阶段(18-30岁),亲密感对孤独感;与人相处有亲密感;与社会疏离,常感寂寞孤独 第七阶段(30-60岁),充沛感对停滞感;热爱家庭关怀社会,有责任心有义务感;不关心别人与社会,缺少生活意义

第八阶段(60-死亡),完善感对绝望感;随心所欲,安享晚年;悔恨往事,遗憾终生

自我同一性(选择、填空、判断)

(1)我已作出选择(职业、宗教、信仰、性别角色、观念、价值观等),同时还在积极寻找——最积极的,同一性获得。既知道眼前该做什么,对未来还有追求和进一步的思考,活跃的,动态的发展

(2)我知道我要做什么,但不再寻找——停滞,同一性拒斥。只局限于自己已经作出的选择。放羊为了赚钱,赚钱为了生娃,生娃再放羊。生活不是只有一条路,多种选择。

(3)我现在不知道该做什么,也懒得去积极寻找——同一性混乱(4)我现在不知道自己的定位,但积极争取寻找——同一性延迟 青少年在追星的过程中在寻找认同,寻找榜样 青少年对父母的逆反也是在体现自己的自主性

同一性寻找的目标是获得牢固的自我安全感,以及如何确认自己的性格、能力和行为。每个人的自尊就是他给自己评定的价值。

讨论: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寻找同一性?

第三讲 心理健康的晴雨表——情绪

情绪是心理健康最敏感的标志。(判断)

是不是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情绪和周围环境是否符合;健康情绪是相对稳定的;对自己的情绪是否接纳(和自己的情绪较劲也是一个问题)讲座1:认识情绪()

师生常见情绪问题:

教师(职业倦怠,压力大,工作无乐趣,经常有挫败感,没有热情,麻木,把学生也看做没有感情的人,用标签化的方式描述学生,对同事经常表现多疑,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值得,无价值,怎么努力都很难成功);

焦虑:最普遍,考试焦虑(以偏概全,标准太高),弥散性的焦虑(在学校里抬不起头来,所有人都鄙视我);情绪对人的心理状态有放大作用,过度的情绪(紧张或焦虑)或干扰正常的智力活动(判断);温和的对待学生,降低压力才能让学生恢复正常智力

恐惧:面对威胁自身幸福、安全和健康的刺激时作出的自然反应,包含着认知、情感、生理、行为和社会等方面的认为。恐惧与外界刺激相吻合,这种恐惧是适应性的,保护性的恐惧。若恐惧与外界刺激不吻合,则心理健康受影响。学校恐怖症——到了周一早上或者要上学的时候就会出现肚子疼,头疼,一旦去医院又检查不出身体上的疾病。只要确定不去上学,症状就得到缓解。恐惧性神经症。6岁刚刚入学的孩子不太愿意上学,反映离别焦虑。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学校恐惧是害怕学校的某一方面,例如被其他孩子欺负而且被威胁不能告知他人,而孩子只能自己默默承受,或者害怕被老师侮辱,以及学业压力,感觉老师同学瞧不起他。青少年后期(初中高中阶段)的害怕上学,则很可能是对老师或父母的逆反、抑郁情绪过重或其他心理问题。也可能是完美主义倾向——让孩子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要求,感觉自己失败。真实的自己和成人的要求之间有巨大反差,自我认识总是不满意,导致抑郁。

抑郁:心境低落、消极认知定势、自我挫败行为模式、睡眠紊乱和食欲减退、家庭关系和学校同伴关系出现冲突和退缩等。童年早期父母他人的苛刻要求被内化,对自己有不现实的过高的要求,受到挫折或者批评,这种情绪就会凸显。自责,无价值感,自罪感。

影响因素与调节

(1)环境

(2)个人

体态调节(外周理论——人是因为逃跑才害怕,如果我们做出某种表情和体态也会影响情绪,每天早上起来对着镜子嘴角上翘)和运动(慢跑、散布、跳绳)、自我暗示(口头禅,烦死了,学习真讨厌)、适当宣泄

认知调节(abc理论)——不是事情本身导致了情绪,而是我们的看法导致了情绪 真诚、选择、筹划、责任 常见的不合理信念

“应当”——学生应当好好学习,妻子应当无微不至地照顾我

完美主义——我没考第一名,太糟糕了;我没考到理想学校,我就是一个失败者 用百分百的要求去要求别人和自己,不能忍受任何不完美的地方

外部归因——什么事情都不是自己能左右的,都是环境的问题,跟我没关系,所有的一切我都没有办法,所以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过分概括化——用以偏概全的态度看自己,看别人。一次考试没考好,就说“我是个笨蛋”,根据一两件事情和经验就概括整个人

评价人的行为,而不是评价这个人

能够容忍错误,能够接纳错误才能更好的维持心理健康

糟糕透顶——没考上大学,我这辈子就完了。自己吓自己。最大的恐惧不是某种事情,最大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

(1)人应该在生活中得到所有人的喜欢和赞许(2)有价值的人应该在任何方面都强

任何事物都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否则就会很糟糕 一个人应该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的灾祸 情绪是由外界控制的,自己是无能为力的 已经定下的事没办法改变

一个人所遇到的所有问题,总应该能有一个完整的正确的答案,如果找不着它,就是不能容忍的事情

(8)对不好的人应该严厉的惩罚和制裁

(9)逃避困难、挑战和责任,要比正视困难容易得多(10)要有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后盾才行 讲座2:控制情绪——理性情绪疗法

(选择题)合理情绪疗法(RETrieval)的创始人是:

A.贝克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艾里斯

不是事情导致了我们的情绪,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外界事件只是引起不良情绪、不适应行为的间接原因,人们对此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更直接的原因,艾里斯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

RET的步骤:

(1)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有哪些不合理的观念,以及与不良情绪之间的关系;

(2)帮助学生明了目前自己的不良情绪来自于自己,自己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3)帮助学生改变不合理观念,调整认知结构(辩论);(4)帮助学生学习理性的观念,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观念。辩论:质疑式(你有什么证据,是不是别人都应该按照你想的去做)、夸张式、合理的情绪想象技术、具体化

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的矛盾之处

协助学生清楚、准确地表达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指找出事物的特殊性,事物的具体细节,使模糊的重要的具体的事实、想法及情感得以澄清。——具体化技术(选择题)A.质疑式辩论

B.夸张式辩论

C.具体化

D.合理的情绪想象技术 强调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纠正不合理的方式。

作业:寻找自身或学生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

第四讲 挫折与压力

了解应对挫折的常见做法及其作用;了解网络成瘾背后所体验的心理需求及对策 讲座1:应对挫折的常见做法(21分钟)心理防御机制(重点,选择题)

(1)压抑:不去想它以致意识不到其存在——其他防御机制的基础(选择)(2)否认:爱人死了,这不可能;

(3)反向形成:以相反行为表达(对什么都不在乎的女孩,对别人很敌意而表现出过分的殷勤)(4)投射:把自己的愿望想法归于他人(以己度人)

(5)攻击和替代攻击(在学校被大孩子欺负后转而去欺负小孩子;打墙壁,捶桌子,把压力释放在自己身上——拿烟头烫自己,最严重的就是自杀)

(6)文饰——合理化,不一定是正当的理由,借口(酸葡萄、甜柠檬)(7)退行——表现出幼稚行为

(8)固着——心理发展停滞在某一水平(裸露癖)(9)白日梦、逃避

(10)替代——置换、转换,以其他症状表现

(11)抵消——从事某种象征性活动来抵消、抵制某种感受

(12)认同——通过采纳别人的特点,可以减轻焦虑及其他负性情感

(3)(4)(5)(6)(7)

(13)升华——把不被社会认可的冲动转向被社会认可的冲动(体育运动)(14)幽默、自嘲——幽默和自嘲的背后是自信 面对现实,调整期望,寻求准确信息 挫折使人生精彩

讲座2:上网成瘾的背后

案例1——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冷漠,逃避和替代 宣泄

控制感、自主感 成就感 归属感 轻松愉快感

网络成瘾症:对网络有心理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感觉不快;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花很少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和与他人交往;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情绪问题;倾向于否定过度上网给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的损害。

学习非常优秀的孩子也喜欢玩电脑游戏,学习成绩并未受到影响,其目的是:(1)追求卓越,展现自己的优秀;(2)想通过玩游戏看看自己对一件事情有无做到底的恒心;(3)结识更多的朋友;(4)想要成为电脑程序的设计师等。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满足的学生在网络游戏中追求最大的刺激和满足(补偿)——成就感、自主感、归属感、轻松愉快感

网络的两面性——有丰富的营养和滋补、咨询和满足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成为逃避现实的好去处,很多不良资讯

不能谈网色变,一改否定你给,有效引导

父母和老师要懂一点网络,适当陪孩子玩,了解孩子通过网络锁获得的乐趣以及所反映出的需求 关键是培养正确对待压力和挫折的态度与行为方式,面对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合理满足。

中学生常见压力源:学业、人际交往、家庭、自控力差

讨论:

1、列举师生常见的挫折和压力,应如何对待?

2、你怎样看待网络成瘾等现象?该如何预防和对待?

第五讲 维护心理健康的纽带——人际交往

讲座1:尊重、温暖与真诚

尊重:对求助者的价值观、人格和权益等,予以接纳、关注、爱护。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优点和缺点都接纳);意味着彼此平等,一视同仁;意味着以礼待人;意味着信任对方;意味着保护隐私;应以真诚为基础。

尊重的意义是让人获得价值感

温暖与尊重的区别:尊重是平等、礼貌、理性、距离;温暖更多是情感成分,更友好,更热情。尊重是公事公办,太客气;只有温暖让人觉得别扭

热情与冷漠相反。如何体现温暖:

通过言语和非言语表达,认真倾听、准确反应、通情达理、积极关注; 温暖体现在耐心、认真、不厌其烦。温暖的职业性把握很重要

真诚:一方向前走多远要根据对方走多远来定 咨询师以真实的自我出现——生命的流露 如何表达真诚

首先,真诚不等于想什么说什么——要有利于咨询(判断题)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真诚应该实事求是 真诚应该适时适度

讲座2:倾听和通情达理

倾听是指咨询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向求助者传达一个信息,我正在很有兴趣地听着你的叙述,我表达理解和接纳。

倾听包括咨询通过身体传达的专注,以及内心的专注(体会他的意思)

倾听的意义:明了情况、建立咨访关系;鼓励求助者更加开放自己;还具有助人效果——宣泄、提供榜样

如何倾听

倾听并非用耳朵听,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听,去设身处地地感受。善于倾听,不仅在于听,还在于要有参与,有适当的反应

倾听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引导、积极思考、澄清问题、建立关系、参与帮助的过程

通情达理技术,也叫共情、同情、同理心、投情

设身处地地体会、感受对方。走入对方的内心世界,以感同身受的方式体验求助者的想法与情绪,然后跳出求助者的内心世界,将咨询时对求助者的理解传达给求助者知道。

通情达理是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三方面含义

(1)咨询师借助于求助者的言谈举止,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间的联系,以更好理解问题的实质

(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通情达理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引导求助者对其感受作进一步的思考),并取得反馈。

通情达理的功能: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修正咨询师对求助者的了解;协助求助者了解内在深层的想法与感受。

通情达理的初级层次:就求助者本身的情感而谈 高级层次:求助者自己还意识不到的情感感受

通情达理的表达失误:

没有站在对方的参照框架内:直接指导和引导;简单的判断和评价;空洞的说教和劝诫;习惯性贴标签和诊断;虚假或虚弱的保证;排斥消极思想情感。

贴切用通情达理

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把自己放在求助者的地位和处境上尝试感受他的喜怒哀乐;不太肯定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是否达到了通情达理,可以用尝试性、探索性的语气来表达,请求助者求助

通情达理的表达应适时适度,因人而异。

第四、通情达理的表达除了言语表达外还有非言语的行为,二者应该结合起来。把握好自身的咨询师角色。讲座3:积极关注与自我开放

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闪光点、光明面或长处和潜力予以有选择性的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更客观的自我形象、正向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利用自身的积极因素。

关注求助者的积极品质可以达到几个目的(选择)

(1)可向求助者传递这样的信息,尽管他们心理上很痛苦,但他们的确拥有可以产生一个完全不同结果的内在力量;

(2)强调完整性,即求助者身上并不是只剩下了自己的问题,其他什么也没有了;(3)求助者过去的成功经验常可应用于解决目前的问题。

积极关注的原则:多鼓励积极面,因为人是需要鼓励和肯定的。特别是对不自信、不踏实、情绪低落的求助者。

鼓励的角度:良好表现;身上的某些长处,特别是不肯定处;进步处;以往的表现和能力。创造希望——指出优势:人与事分离的技术(人与问题分开);重新建构的技术(对同一事情进行新思路和新定义);重新贴标签的技术。

促进求助者自我发现、潜能开发,从而促进自我成长,正是心理咨询的最高目标。积极关注既是咨询师应有的理念,亦是一种咨询的技术。

咨询师不仅要让求助者多关注自己的光明面,咨询师自己也要多立足于求助者的潜力和价值。

自我开放的定义

自我开放也叫自我暴露、自我表露,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

自我开放可以建立并且促进咨访关系,能使求助者感到有人分担了他的困扰,感受到咨询师是一个普通人,感到咨询师更加亲切;能借助于咨询师的自我开放来实现求助者更多的自我开放——开辟咨询的交流渠道。

自我开放的两种形式

(1)咨询师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感受告诉求助者(2)咨询师向求助者开放自己的经验、喜怒哀乐 自我开放的四个层次:

(1)咨询师自动疏远求助者,闭口不谈自己的事情;如果提到自己的一些事情,也只是想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已;当咨询师谈自己的事情时,谈得很过分。

(2)咨询师不主动谈自己的事情,他只直接回答求助者所问的问题,或者回答得很犹豫或草率,结果求助者只知道他自己问的问题而已。

(3)咨询师真诚地提出自己和求助者有关的态度和经验,他只提出表面的感觉,没有把内在或特殊的感觉说出;求助者了解到咨询师的想法和感觉,可能对他处理问题有帮助。也可能含有危险。

(4)在讨论求助者关心的问题时,咨询师也自愿地谈到他自己的思想、经验及感觉。自我开放的主要功能

增进彼此的信任感;鼓励求助者进一步吐露欲探讨的问题;对求助者产生示范作用;协助求助者集中探讨问题的关键;协助求助者获得启示;让求助者领悟到咨询师的平凡,愿意对自己的问题负责。自我开放应以有助于促进咨询关系、促进求助者进一步自我开放和深入地了解自己,加强咨询效果为准则。

第六讲 学习

狭义的学习——课堂,学生在校的最主要活动。学习成绩、考试成绩成为悬在师生头上的利剑,压力源:厌学、厌教

广义的学习——学习化社会,不断学习,精神的新陈代谢,精神的活力。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终身学习的四个支柱(多选)——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动力与策略(交互影响,形成循环)讲座1:学习的动力来自哪里?

学习动机的结构

动力:(1)推力——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内在需求,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2)拉力——学习期待与诱因(目标稍稍高出自己的能力,跳起来摘桃子;一开始期望过高,后来达不到就一下降到过低);(3)压力——外在的压力,外在监督、逼迫、要求

学习的良性循环:学习效果好——考试成功——教师/家长同学评价高——自我效能感增强——学习需要强/学习期待高——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意志力坚强/学习注意力集中/学习情绪体验积极——学习效果好

学习动机

从压力到吸力(认知)

强化、反馈(附属)——效能感(自尊)归因(控制点)成就动机与目标期望

将学习的恶性循环转变为良性循环的关键

从压力(外部控制)到吸力(趣味吸引:李吉林的情境;王能智的问题;刘京海的成功教育,把学生的好奇心、智慧充分调动起来;改善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弥补学习上的欠缺)

实际教学应当注意:注意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考试难度/课题难度要适中,经过努力,都能完成;课题由易到难呈现,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某一课题一旦失败,给学生提供下次获得成功感的机会。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如何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即通过满足学生已有的认知需要培养新的学习需要)和间接转化途径(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进而培养其新学习需要)

强化、反馈——增强效能感

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使其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许多学生有受某课老师表扬而喜欢该学科的经验。30秒钟心理咨询:老师换一种说法,就会给孩子截然不同的感觉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有反馈比没有反馈好;顺应评语效果最好,特殊评语效果一般。奖励比惩罚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更大。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有三种强化:直接强化(通过外部因素);替代强化(通过榜样);自我强化(通过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

自我效能感对行为活动的作用:决定对活动的选择;对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新行为的表现;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暗示;情绪唤醒。教学策略:设置子目标;依个人进步来评定;强调努力、策略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归因(控制点)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归因建议:客观归因原则、积极归因原则

人的归因偏向:做好了就容易归因于自己,做不好容易归因于外界——尽量客观归因 失败时减少能力归因,增加努力归因——积极归因 控制点(罗特)

内控:认为成功是靠自己控制的

外控:认为成功主要是靠自己之外的因素决定

内控的人会为改进自己而努力获取必要信息;更主动改善生活状况;更看重成就和内在技能;更能抵制他人的影响。

具有内控倾向的孩子,其父母更有爱心,对孩子采取前后一致的奖惩约束,且更加注意教导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外控倾向的孩子,父母更加严厉和专制,且不给孩子更多自律的空间。

内控者在面临灾难时生还可能性大。

外控者与抑郁症关系密切,无助和绝望是抑郁症的两个典型症状。

目标期望(掌握定向与成绩定向)

力求成功者:选成功率在50%的任务(错误和批评是自己要更加努力改善的信号,而不是威胁、逃避)避免失败者:不选成功在50%的任务(考试目标过高或过低)自我挫败的行为模式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简单任务时,高动机会带来高效率;任务难时,动机要低一点。中等程度的动机有利于处理问题

讲座2:教与学的部分策略

处理个别差异的主要方式:智力分组(被批判,重点班普通班之分)、年龄分组、特色分组(艺术班特长班);小班化;个别化(成本太高,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班级小组个别结合、掌握学习(目标明确,即时反馈,对差者有利,时间延长4%)、家校合作、在家上学、合作学习、探索性学习、教学呈现方式多样

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

学生有认知偏好:视觉型的学生、听觉型的学生、动觉型的学生

能力倾向与教法交互作用

1.使各种能力学生普遍提高学习效果的教法:结构化、师生互动、课堂以目标工作为中心、给予学生反馈、在学习早期尽快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助;

2.对能力倾向低的学生帮助大:高结构化、课程设计成一连串细小步骤、主要线索清楚,减少无关信息,进行学习策略方面的训练

3.对能力高的学生帮助大:减少细微指导,把自主权放给学生,让其自己探索

学习策略分类

(1)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2)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复述策略: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多种感官、划线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次加工策略(编顺口溜、谐音联想、做笔记)

组织策略: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列提纲)。元认知策略: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1)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2)对任务的认识;(3)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元认知策略的种类

(1)计划策略:元认知计划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预估其有效性。

(2)监视策略:在认知活动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估、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

果。

(3)调节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认知策略的效果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的设置;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对学习策略的教学:直接告诉学生学习策略;交互式教学——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第七讲 青春期的烦恼

青春期的烦恼,核心是自我认同,而性心理是最敏感的部分,许多心理问题与此相关。、讲座1:异性交往

赫罗克将青少年异性交往分为四个阶段:性反感期(反向形成,小学高年级);牛犊恋(小牛犊依恋年长者,爱慕年长异性);狂热期(单相思,失恋);浪漫期(与钟爱的人在一起,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吴增强称初恋的两个特点:低龄化;初恋行为基本是青梅竹马式的。

师长对学生异性交往的影响:对性问题讳莫如深,敏感过度;视早恋为耻辱,阻碍了孩子与师长的交流。

异性交往的两个极端:交往过密乃至发生早恋或单相思,影响学业;不敢与异性交往,与异性说话时脸红、出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语言不连贯等,出现交往障碍。

在自我认识、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更容易导致异性交往中的问题——寻求感情寄托、有人说话、满足自尊心、从众心理等。

师长如何引导学生异性交往

端正观念:正常异性交往有利于身心健康

交往原则:交往对象宜广不宜专、时间宜短不宜长、频次宜疏不宜密;交往中把重点放在学习对方优点上。

发现异性交往过密,不要打骂,而是沟通交流为主。一定的关注,一定的空间,强调沟通,帮助度过敏感年龄段

讲座2:自慰

自慰是指在没有异性交往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满足性欲的方式,是人的一种性本能的需求,就像人有吃饭、喝水、睡觉的需求一样。

由于长期讳莫如深,自慰会对青少年心理产生很大影响——罪恶感、内疚感等。自慰的三种形式:性幻想、性梦和手淫

性幻想:指与性有关的遐想来满足自己对性的心理需求,当一个人对异性的欲望很强烈,但又不可能或者不愿意与异性接触时,就可能想入非非,幻想各种恋爱场景,有时伴有手淫(霭理士称之为性爱的“白日梦”)

性梦:在睡梦中与异性亲人或发生性关系,在性关系中,绝大多数可达到性高潮,首次性梦的时间大约在13岁左右。

性梦是一种性本能活动,是自发的,不由人的意志控制。它可以起到缓解性冲动的作用,对他人无伤害。

性梦是性成熟的正常反应,要顺其自然,不要抑制,也不要刻意追求,更不能将内容随便告诉别人。性梦是不能自我控制的,不应为性梦的内容而感到羞愧。

手淫:通过自我抚摸或刺激性器官,而产生性兴奋和性高潮的一种行为。体现自主感、独立性,特别是女性。不要沉溺,不要自责。性心理教育既有其独立性,又与其他方面相联系。

青春期还有那些常见烦恼,应如何应对?

第八讲 教师心理健康维护

师生互为环境,但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教师是决定性因素,教师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决定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沈伟老师,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获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学生的状态反过来又影响教师。教师的快乐和工作的意义感主要来自于学生的进步。教师职业的幸福是双倍的,一个是学生的成长,一个是自身的成长。讲座1:从容应对现实

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教师要满足来自不同方面的要求(指责)——学生、家长、行政机构、同事等,这些要求有时矛盾,因此教师普遍感到压力巨大。

自身生活:恋爱、婚姻、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

喜爱学生,对职业的奉献感、对自己所教课程的喜爱,对学生所获成就的喜悦等对教师保持良好心态具有积极作用

完美主义、极端的竞争心、缺乏耐心、自我怀疑、易怒、不能放松、敌意等对教师产生消极影响。建议:

(1)真诚面对自我(2)认识教师角色

(3)培养职业情感,体验职业魅力(认同感、趣味感、成就感、使命感、责任感、归属感)(4)增长专业才干

(5)从容应对挫折与压力

恰当认识环境,调整心态,然后再所提供的机会和条件的限制中去作出改变的努力。对别人的情况不要轻易下结论。

其次是检查一个人自己的反应,对自己抱一种更现实的态度和期望;当事情做错时,能够自嘲。绝对化的要求——糟糕透顶——自己给自己制造挫折 第三点:尽力保持以问题为中心。(把学校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减少和同事之间的分歧,支持相关政策。不成功的教师更倾向于自我取向,更多支配性、怀疑和攻击,所以不能为大多数人做出妥协和让步)

第四点:寻求社会支持,不要孤军奋战。第五点:体态调节,自我暗示,适当宣泄。

讲座2:做反思探究的实践者,在成长中寻求职业的快乐与意义

做专家学习者:培训(参与式)、自学、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反思 记录师生成长故事,在反思中共同发展 教师要做专家学习者。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1)蜜月期,如愿以偿的蜜月,玩玩乐乐(2)跳板期,心思没放在教师职业上

(3)不知所措,疲于应付(教学内容不熟悉;与学生经验的联系;学生管理缺乏理念与技巧;教师角色不明)

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师生共同体验学与教的快乐 让教师成为快乐过程

看似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是否得到了发展?

教为学服务。过去是学生跟随着老师的安排,亦步亦趋,被动。现在强调主动,交互式学习。

生活的味道越浓,教育的意义越大。

在班级管理中维护师生心理健康 个案:积极关注,要关注到点上 赏识:用优点激励孩子,不要误用 避免偏爱

关注不合理行为背后的合理需求 用温馨、阳光的话语营造班级氛围

教师成为研究者,跳出来看自己的处境,心境会平和许多。无论处理的好坏,都成为研究的素材,都能转化为一种积极力量,有利用心理健康。

承认我们会犯错误,这对美好生活而言十分必要。人类生活从来没有而且永远不会有完美无缺,但它依然很美好。承认人生的不完美。

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愿望和能力,不是一切包办代替,认清职责,避免完美主义的想法。

餐洗剂:维护健康最重要   篇6

据中国洗涤剂协会的专家介绍,80年代末,国际上许多专家发现自70年代以来人们长期使用的合成洗涤剂,不仅对皮肤有刺激性,而且在用于洗涤蔬菜、水果等食品及餐具时,残留的烷基苯磺酸盐对人体有害,必须用大量的水进行冲洗才能去除有毒物质,造成了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浪费。专家说,出现在我国洗涤剂市场上的餐洗剂已有十几年历史,某些品牌的餐洗剂因出道较早并以合理的价格和良好的去污能力赢得了人们的认可。但随着人们对环境和自身健康认识的加深,开始产生一些疑问也是正常的。因为这类产品的主要去污成分是化学合成的烷基苯类活性剂,确实存在“烧手”和毒副作用的问题。但如果使用得当仍比较安全。使用此类洗涤剂时如用温水,可有较强的去污力,如皮肤娇嫩或有过敏和微伤,要戴橡胶手套,以免皮肤红肿和粗糙。

专家忠告说,对化学原料合成的餐洗剂,使用者不宣长期接触,否则有害物质会通过皮肤吸收伤害内脏。洗涤后的水果、蔬菜一定要反复擦洗,彻底去除残留物,以免影响健康。90年代初,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相继成功地开发了天然植物油脂型餐洗剂。用葡萄糖苷取代了烷基苯磺酸盐作表面活性剂,使餐洗剂具有温和、健康、无污染的性质。发达国家有80%以上的妇女喜欢使用这种天然产品,她们甚至肯花高于普通餐洗剂10倍的价钱购买这种新型洗涤剂。目前,这些产品已陆续引入我国,它们采用天然植物精华作为原料配剂,不含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是完全无毒、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它们对人体皮肤无刺激,品性温和,有防止皮肤变粗糙的效果。还具有用量少、低温洗洁力强、节水、易漂洗等特点,非常符合中国国情。

关注生活质量维护人民健康 篇7

6月6日是第14个全国爱眼日,为规范眼镜行业,净化市场,打击伪劣眼镜产品的违法生产、经销行为,让广大人民群众戴上放心眼镜,太原市质监局万柏林区分局以“维护人民健康、关注生活质量”为题,在全区开展眼镜、配镜业专项检查。

此次检查的重点是眼镜配置企业的资质、眼镜配置所使用的设备验光仪、验光镜片箱、焦度计、标准对数视力表灯箱、屈光仪、瞳距测量仪等强制计量器具的检定情况,执法人员共检查眼镜制配单位20余家,检查计量器具65台件。对加工环境、生产设备、检验设备、计量标准、工艺管理、人员资格、成品质量等方面都提出了严格要求。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强检计量器具,执法人员责令其停止使用,限期整改。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制配单位下元小博视眼镜店、瓦窑街视达眼镜店、后北屯秀琼瑞玉首饰店无工业生产加工许可证现场加工和销售无许可证号眼镜的行为依法进行了严肃处理。此外,执法人员还对店内所售太阳镜、石头镜的进货渠道、检定证书进行了检查。

宣泄心理压力 维护心理健康 篇8

事实上, 不仅仅是那些在富士康的打工者, 就是坐在宽敞的办公楼里的办公族, 也同样面临着如何应对心理压力的问题。

心理健康的标志

1989年,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含义重新进行了界定, 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 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由此可知, 只有当人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等多方面同时健全时, 才是真正的健康。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对心理健康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标准, 它具体明确地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 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如知恩、感恩、报恩、懂得珍惜、懂付出、计较少、放得下)

4.在学习和工作中,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判断自我心理失衡的方法

心理失衡最明显的表现为:情绪焦虑、不安、紧张、担忧、抑郁、变化无常。因此, 如果您最近感觉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什么心理病, 不妨照着下面的方法来进行自我检查:

1.情绪是否恶劣。比如经常悲观、抑郁, 焦虑、烦躁, 或者易怒、喜欢攻击?

2.是否有查不清楚原因的躯体痛苦。比如, 长期慢性疼痛、植物神经紊乱、体力下降、长期失眠等。

3.工作、学习和注意能力明显下降等。

4.是否有反常的、自己控制不了的行为?比如, 反复洗手、关门、做鬼脸等。

5.是否极度讨厌自己和厌恶别人等。

6.是否有人际交往的障碍。比如, 是否对于人际交往感到恐惧, 人前是否感到自卑, 社交场合是否手足无措、脸红心跳等。

值得提醒的是, 上述六方面的表现, 每一个健康人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一些, 只有达到一定强度和一定时间, 才算得上是心理障碍。所谓一定强度, 是指这些症状比较严重地影响了一个人的快乐和工作能力;所谓一定时间, 是指这些症状持续的时间在3至6个月以上。如果上述表现在强度和时间上也符合标准的话, 那意味着你已进入心理失衡状态, 急需尽快地释放心理压力。

释放心理压力的有效手段

如果压力、焦虑已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且症状已明显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时, 就应该积极寻求减压、消除烦恼的妥善方法。不妨试试这些方法:

1.打瞌睡。打小瞌睡可恢复精力, 如果在一天的工作空隙中打个盹, 对身体和工作大有裨益。

2.肢体运动。有规律地运动一下或按摩下身体, 这种方法可有效调剂紧张神经, 起到放松心情效果。

3.转移思维。时刻想着工作或前途问题, 会使大脑更加紧张, 对身体和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此时你不妨想想你所喜欢的事, 事实证明, 转移注意力可激发大脑神经的活力。

4.培养兴趣。兴趣是生活不断运转的原动力, 长年劳累的生活压力会让人身心疲惫, 创造力下降。此时, 你可以去打打桌球或欣赏一下轻音乐等。

5.摆脱常规。做一些平常很少做的事情和动作, 比如清晨起床, 可用平时不习惯用的左手刷牙, 有空的时候可以跳跳绳、踢踢毽子。

6.洗澡并唱歌。热水澡可让人舒缓心理上的疲劳, 而且水份又可以让肌肤恢复润泽和放松, 使人处于平和的状态。这时你不妨高歌一曲, 让优美的音乐释放工作或生活中的不良情绪。

7.做呼吸运动。慢慢吸气, 屏气十秒钟, 然后呼气, 重复数次。或仰面平躺闭目, 吸气, 腹部鼓气, 然后呼气, 腹部收缩, 最后放松, 恢复原状。稍休息几秒钟后再做, 重复数次, 减压效果很好。

保持乐观心态的秘诀

在生活或工作上, 如果遇到烦心的事, 自己要尽量化解, 这样才能真正拥有乐观的心态。当你遇到烦心事的时候, 你不妨想想以下三句话:

第一句:不要紧。不管发生什么事, 都要对自己说“不要紧”, 因为积极乐观的态度是解决和战胜任何困难的第一步。

第二句:算了吧。生活中有许多事, 可能您经过再多的努力都无法达到。因为只要自己努力过、争取过, 结果就不重要了。

第三句:会过去的。不管雨下得多大、连续下几天, 总有晴天的时候。所以,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 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坚信总有雨过天晴的时候。

维护心理健康 克服职业倦怠 篇9

1974年美国学者费登伯格首次提出“职业倦怠”一词,此后职业倦怠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研究发现职业倦怠有三个主要特征:情绪衰竭,即感到耗尽、用完;人格解体,即表现为冷酷、麻木、非人性地对人待物;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评价自我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其所在的职业环境里,不论是在体力、精力还是能力上,都不能顺利应付工作上的应激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因此,消除或缓解教师、尤其是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维护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已刻不容缓。

1 追根溯源不容小觑——探寻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1)高难度的课堂管理。相比之下,中职学生比普高学生更难管理,他们的文化基础和思想道德水平普遍不高,自我约束力不强,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学生的文化基础和接受能力,更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加强课堂管理,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久而久之就使教师感到心力交瘁,产生职业厌倦。

(2)低成就感的教学现实。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教师,其自我实现无外乎自己的教学得到认可和赏识。而中职学校的教师在没有了中、高考的压力的同时,也失去了可以比较和衡量的尺度,他们面对的学生往往都是初中的学困生,对中职生来说,上中职没有了中高考的压力和学业上的竞争,也就更加不爱学习,这样学校开设的专业和学生的学业水平不对等,造成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业水平比例失衡,教师的高水平教学期望和学生的低水平学业相悖,“教学相长”的理论在职校很难得到印证,久而久之,教师就会找不到教书的感觉,对教学和学生失去信心,成就感降低,产生职业倦怠。

(3)频繁变换的课程设置。中职学校的课程门类多,专业稳定性较差,生源也不确定,有的专业招生人数多,教师缺乏,该专业的教师就会担任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有的专业招生人数少,或者变换专业,一些教师只好改教其他课程,教师对课程不熟悉,备课量大,投入精力多;重新学技,还得不到学校的支持。加之学生基础差,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会渐渐地失去工作兴趣和动力。

(4)单调和重复的工作环境。有些教师一直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工作,备课、教学可谓轻车熟路,但课本知识更新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限,势必影响到这些教师的教学激情,一本发黄的教案本多年如一日,没有变化,也就对工作失去热情,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出现职业倦怠。

2 维护心理健康克服职业倦怠—探讨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

2.1 培养健康积极的心态

教师的健康心态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关系到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解决。常言说:心态改变命运。同样一件事,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就会采取积极的方法,做起事来就会心情舒畅,容易取得好效果;以消极的心态去应对,就会采取消极的方法,做事得过且过,缺乏热情、弄得自己身心疲惫,还收效甚微。所以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学会以积极的心态认知、评价自身及外部事物,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而不是夸大或缩小自身价值,要从心态上善待自己,宽待自己,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遇到困境,挫折、失落、出现职业倦怠时,可以尝试用自我暗示、倾述、放松、补偿、升华、幽默等方法面对。

2.2 正确认识教师工作的重复性

德国哲学家狄慈根也曾经说过“重复是学习的母亲”。其实很多职业都有重复性的特点,要知道重复不只有单调和乏味,更有发现和创新,有乐趣和成长,教师要认识到重复的双重性,在教学过程中避免简单的重复,并有意识地进行必要的重复,应以新旧知识的触点为依据,在旧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发现新的知识,把这种重复当做一种经验积累和财富,自然就减少或消除了职业倦怠。

2.3 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子、夫妻、亲密朋友之间等关键人物的人际关系的融洽,是人生幸福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教师的人际关系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成效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一个人际关系紧张的教师,是很难有好心情去工作的,产生职业倦怠也就在所难免。所以教师应该学点人际关系心理学,学会调整和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家庭、亲朋和同事的理解和支持,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这样教师就会心情愉快,热心工作,在无形中减少或克服了职业倦怠。

2.4 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期望值是一种心理需要,教师期望值可能产生自我实现的满足效应,但如果期望值过高,会使自己承受很大无形的压力。教师要在深刻认识到中职学校特点的基础上,正确处理期望值和实现值的关系。我们不能以普高的学业标准要求自己和学生。没有了中、高考的尺度,我们就把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教会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择业观作为自己教书的目标;学生纪律差,我们就把他视为学生成长中的正常错误来对待,多看其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适当调整了期望,教师就能客观地看自己和学生,就能减少或克服职业倦怠。

总之,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不仅严重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也影响到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而克服职业倦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需要学校创设一个和谐、公平的制度环境,更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增强内在力量,以“阳光”的心态完成职业教师光荣的使命。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现代心理健康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王成.提升自我效能感是克服职业倦怠的有效手段[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3).

[3]曾志耖.教师克服职业倦怠,促进心理健康“五字诀”[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6).

现代护士职业压力与健康维护 篇10

护理学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科学, 护理工作的任务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和减轻痛苦, 护士职业是一种脑力与体力并举, 与人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关的工作。这些特点决定了护理是一个具有高强度、高压力的专业。护士压力的高低与他们身体健康、工作满意度及护士所提供的护理质量息息相关[1]。为保证护理人员的健康, 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必须明确护士职业压力的来源及减轻压力的方法。

1 护士职业压力的来源

1.1 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要求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要求护士在为人类提供护理时, 应将服务对象看成是具有生理及社会、心理需要的整体, 而不是只重视服务对象的生理或病理反应的局部[2]。因此, 要求护士不仅要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医学基础知识, 而且还要熟悉与护理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及社会科学等知识。再者,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新的医疗仪器、新药品和新技术不断在临床的应用, 对临床护士提出了新的挑战, 使得护士不能不在完成紧张的工作之余努力学习, 不断充实自己, 方能适应工作需要。目前大多数护士是中专学历, 知识面窄, 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压力很大, 往往对自身能力不满足及过高的期望, 由此逐步产生忧虑心理, 加重心理压力[3]。

1.2 工作强度大

由于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护士数量普遍不足。而临床上病人病情变化多端, 不确定因素多,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必须积极启动感觉器官以及应用辅助工具, 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观察病人的生理、病理变化和心理反应[4], 迅速做出判断, 同时要及时给予病人医疗、生活及心理护理, 满足病人的各种需要, 这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 另外, 频繁的夜班工作使护士日常生活没有规律, 既要独立完成繁重的工作, 又担心病人出现意外, 造成高度的紧张和身体疲乏, 体力恢复不足。这样一种高度的精神紧张及高度的体力消耗, 使护士感觉压力大。

1.3 人际关系错综复杂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护士在行使护理专业职能时, 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 形成诸多的人际关系, 主要有上级与下级、护士与护士、护士与医生、护士与医技辅助人员、护士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等关系。一旦处理不好这些关系就会陷入人际关系冲突的困境, 尤其是护患关系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医疗机构的形象及信誉。为避免人际关系冲突的发生, 护士即使遇到歪曲事实, 情绪激动, 也必须保持平和、理解的心情, 并帮助病人解决问题, 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 做出精神妥协。护士在得不到理解, 感到威胁或经历了感情伤害又无法表达自己时, 对工作满意度下降, 这种长时间的情感投入, 会使护士“精神耗竭”[5]。

1.4 职业风险性

护理风险指可能会发生的护理危险, 是一种职业风险。护理风险始终是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过程中, 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护理活动都带有风险[6], 护士为了避免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 造成病人及其家属的痛苦, 护理工作中, 都在认真地进行“三查七对”, 但也还是存在着担心没把工作做好, 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情, 而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 有的护士在下班后紧张的心理状态仍未能得到缓解, 心理压力很大。

1.5 病人过高的期望值

病人生病住院后, 将生存的希望、康复的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一般来说, 病人对护士的期望为:①能用精湛的护理技术为他们减轻痛苦;②用温柔的语言给予他们心理的抚慰;③能耐心解答他们关于健康和治疗方面的问题;④有责任心、同情心、有敬业精神, 能关心和尊重他们。换言之, 病人所期望的理想护士形象是:性格温柔、情绪稳定、善于忍耐、技术精良、工作负责。在现实中的每一名护士, 都会努力去做好各项工作, 以满足病人的需求;但是也很担心在工作中因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病人的期望不能达到致使病人的不满意, 为此, 护士感觉压力很大。

1.6 护士个人价值期望值与现实冲突

护士希望自己成为真正的白衣天使。然而, 在实际生活中, 人们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护理工作没有得到病人及家属的认可及尊重, 护理工作地位得不到提高, 缺少继续深造学习机会。虽然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 护理人员有了更多渠道的学习机会, 但相对于同龄的其他医务人员来说, 深造学习的机会还是少, 使护士心理不平衡而感到失望和沮丧。

2 护士的健康维护

2.1 管理者对护士健康的维护

2.1.1 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

管理者应注意体谅护士工作的繁重及不规则, 重视医疗、后勤、护理为一体, 努力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如:规定后勤部门、供应室下收下送;检验科标本的下收及检验单的下送等。避免护士跑外勤, 尽量减少护士承担非护理工作任务。根据床位、工作量、重病人数编排护理人员, 减轻工作强度。合理安排护士班次, 根据不同工作时段的不同工作负荷, 弹性调整护士人力, 保证护士的工作质量和身心健康。提高护士长管理艺术, 要以人为本、用人所长, 容人所短, 及时正确处理工作中人际冲突, 努力营造一种团结合作的工作氛围。

2.1.2 加强队伍建设, 提升整体素质

管理者应想方设法提供护士继续医学教育的便利条件, 如:给予参加护理专业自学考试或函授学习的护士提供学习的时间及资助全部或部分学费, 让更多的护士通过学习, 提高学历, 改善知识结构, 提升个人的整体素质;选派护理技术骨干到院外进修学习、参加短期培训或学术交流会, 将国内外护理发展的新动向、护理新技术、新方法及时传授到每个护士, 使之能在工作中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2.1.3 充分利用社会支持资源

社会支持与护士的职业压力呈负相关, 社会支持对缓解压力的不良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向社会宣传护理人员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呼吁社会对护理职业的理解和支持, 切实提高护理人员在医院和社会中的地位。借助咨询机构采取心理健康普查和定期复查等途径, 及时掌握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问题。建立职业咨询通道, 鼓励护士与心理咨询师、护士与管理者、护士与护士之间坦诚交流, 通过释放内心感受缓解压力;为护理人员提供健身的场地及相应的器材, 鼓励护士参加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应对压力的反应力和耐受力。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护理人员集体外出郊游、演唱会、打球等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并尽可能让家庭成员参与其中, 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 在活动中感受护理群体这个大家庭与各小家庭的和谐氛围。关心护士生活, 充分调动家庭作为护士的坚强后盾, 为护士提供安静休息的环境, 保证充足睡眠, 使之能以充沛的精力和愉悦的心情投身于护理工作, 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

2.2 护士自身健康的维护

2.2.1 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 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败的重要因素。护士对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包括: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始终保持开阔的心胸, 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忍受能力, 热爱生活, 热爱学习;②充分认识自己, 正确估价自己, 有自知之明, 不自卑不自负;③积极交友, 宽容待人, 相互帮助, 相互学习;④积极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 乐观地面对生活;⑤学会思考, 全面分析复杂问题, 要有遭受挫折的思想准备, 保持一个健康平常心态。

2.2.2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扎实的理论知识及娴熟的操作技术是增强工作信心的重要保证, 能起到放松、缓解、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 是赢得病人信任的基础, 是建立和维护和谐的护患关系的重要因素。而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非一朝一夕所得, 是在长期不懈的学习和实践中积累的, 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 要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不要等到急用时才匆匆忙忙地去学, 这样会感到压力很大。现在学习的途径、方式很多, 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宜的学习方式, 轻轻松松地学习。当掌握得知识多了, 技能熟练了, 就能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自如, 轻松地应对一切。

2.2.3 重视睡眠和饮食

充足的睡眠对人减轻心理压力、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三班倒”是护理工作性质所要求, 无疑与正常的睡眠规律发生了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睡眠效果, 但如果能重视睡眠, 可为自己建立一个适合“三班倒”的生活习惯, 妥善安排时间, 保证优质睡眠。同时要注意进餐的规律性, 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 食用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 脂肪适量,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以保证机体的需要量, 维护个体的健康。

2.2.4 培养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

长久处在压力下, 若疏导不当, 极大地影响心身的健康。而提高护理人员高压下维持精神健康的能力, 提高自身的“免疫力”的关键是“恰当的自我心理调节”。可以用以下方法:①主动疏泄, 当感到压力太大时, 应当学会主动疏导、发泄, 把自己的体验讲给亲人、同学、朋友, 哪怕是痛快地大哭一场, 让郁闷释放出来, 心里就会感觉轻松, 有益于身心健康[7,8]。②多听音乐有助于培养开朗的性格, 解除由情绪压力而带来的各种紧张、不安, 提升精神, 开发体力的潜在能力。③运动锻炼, 根据个人的喜好可以选择跳绳、跳操、散步、打球等有氧运动。也可以选择瑜伽、柔和的韵律操等伸展运动。长期的运动锻炼, 可对应激的耐受力增加, 并可减轻沮丧、改善自我概念。④读书可以使一个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变得心胸开阔, 气量豁达, 不惧压力。⑤丰富个人业余生活, 工作中的烦恼、单调的生活方式会使人感到厌倦。恰当地参与社会活动能给人增添许多生活乐趣, 调节生活节奏, 从单调紧张的氛围中摆脱出来, 走向欢快和轻松。

参考文献

[1]李卢新, 梁素珍.新时期护士压力应对调查分析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 2002, 17 (1) :16.

[2]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9.

[3]沈子楠.高工作压力护士的心理干预[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11) :42.

[4]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59.

[5]高清月, 李惠敏.影响护士健康的因素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6) :1396.

[6]卢省花, 朱启华.护理管理学[J].南昌:江西出版集团, 2007:143.

[7]郭瑛, 吴晶琼, 方玉华.护士职业压力应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 2007, 21 (1A) :38-40.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篇11

一、端正认知

1. 自我认知。自我认知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是对身体、性格、能力、思想等方面的认识。要力求实事求是。教师应从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自己,从周围的世界中提取有关自我的真实反馈,从而正确认识自我,合理要求自我。另外还要做到自我接受,既承认自己的优点,又接纳自己的缺点,尽可能使自己的能力与现实接近,避免用自己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良好的自我认识是成功快乐的起点,对保持心理健康十分有利。同时,教师因为对自己有良好的认知,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理解别人。

2. 教育观念。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在于改变或修正不良认知。影响教师不合理认知的有:(1)错误的职业观。认为教师职业负担重,回报少,社会的认可度低,对自己的职业不能认可或不喜欢。(2)错误的学生观。有的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自私、顽皮、自主性太强,不把学生看成是独立的发展个体,对于他们的过失、错误或成长中的问题,容易产生急躁、懊恼的情绪。(3)错误的人才观。有的教师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总是高看一眼,忽略了那些成绩差的学生,甚至有些瞧不起,在不经意中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方式。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常常会因其错误的、扭曲的认知而产生,因此,促进教师心理成长的重心在于改变或修正不良认知。

3. 继续教育。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作为教师就必须善于学习和接受新观念、新知识,不断接受继续教育,适应时代的要求。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见识较广,信息来源途径也多,他们好奇心强,喜爱新事物,这对教师的知识领域是一个冲击,如果教师因循守旧,不乐于知识更新,会与学生之间产生距离,影响交流,失去学生的尊重,所以参加继续教育是完善自我,树立自身形象,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措施。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就要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寻求新发展,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教师自信地面对工作,饱满的热情,平和的心态,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健康地发展。

二、自我调整

1. 控制情绪。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忧等情绪,必然会对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掌握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一是要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尽可能不让那些消极因素控制自己,注意平衡自己的心理;二是以理性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情绪,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课堂的气氛,学生的学习状态都与教师的情绪密切相关。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善待他们,尊重他们;三是能变换角度看问题,把自己置身于对方的立场去思考、感受,这样有利于及时化解不良情绪。四是注重陶冶情操,苦练“内功”。情感的可控程度与教师的修养和品格息息相关,平时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

2. 合理宣泄。人不可能没有情绪,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可能造成身心疾病,所以合理宣泄法比较实用,是自我调整的重要途径,试着通过各种方法把不良情绪表达、发泄出来。与朋友倾诉,交流谈心,表达痛苦和委屈,或愤恨之情。放松心情,参加旅游、看电影、下棋等娱乐活动也是宣泄不良情绪的好办法。阅读书刊、挥毫泼墨、河边垂钓等怡情养性的活动,可以间接地舒缓压抑的情绪。特别是运动,对排除心理紧张和消极情绪十分有效。合理宣泄是教师心理挫折的一种“解药”,学会宣泄是教师维护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

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与健康维护 篇12

1 影响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压力因素

1.1 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儿科病种多, 病情变化快;患儿自主语言能力差, 交流困难;家长缺乏疾病及护理的相关知识。这就要求护士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

1.2 社会因素的压力

1.2.1 家庭结构的特殊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家庭都属于典型的421家庭结构 (即4个老人, 2个大人, 1个小孩) , 1个孩子生病, 多个大人各抒己见, 护士既要顾全大局, 又要当好协调者, 不仅增加了工作量, 也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1.2.2 家长对儿科护士的期望值增高

高水准的技术要求是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面对各项护理操作, 患儿恐惧、家长紧张, 要求一针见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操作一旦失败, 轻则抱怨不断, 要求换人, 重则恶语相加, 甚至殴打护士, 常常给护士带来身心创伤。

1.2.3 家长知识缺乏

家长来自社会各阶层, 文化修养和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对医院的规定、工作程序不理解、不配合, 对疾病的认识不足, 对治疗护理工作的认知不一。到医院后迫切希望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和缓解, 治疗护理即时见效, 否则就会质疑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技术水平, 给护士造成负面的心理负担, 久积成疾。

1.3 专科技能高要求的压力

儿科护士多为年轻护士, 资历浅、工作经验不足, 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不熟练, 精神紧张时往往影响操作的正常发挥而产生焦虑、内疚等心理。缺乏自信心影响了儿科护士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从而产生自卑感的心理压力[2]。

1.4 繁重的工作量

随着护理理念的转变和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 护士的工作量与日俱增。而儿科护士相对成人科室的护士付出的劳动常常要高出几倍。小儿发病急、变化快、病程短、周转快, 加上护理人员编制不足, 频繁轮班, 三班倒生活无规律, 使人体生物钟紊乱, 影响了家庭和社交生活。除此之外, 资深护士还承担着实习、进修、转科新进护士的带教任务, 而低年资护士又要面对院内的各项考试、考核、职称晋升等竞争压力。

1.5 投诉机制的影响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院实行零投诉管理机制。稍有不慎, 如家属对收费标准的不理解, 对坏境设施及护士的操作技术不满意, 甚至有人故意刁难, 认为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好而盲目投诉, 让护士有苦难言, 过度压抑的心情得不到释放, 不但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还挫败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1.6 个人价值观与社会地位不相符

儿科护士的工作繁琐辛苦, 责任心重, 风险大, 加之缺乏完善的社会支持, 社会上仍有大部分人对护理工作存在误解和偏见, 护士自身的职业价值得不到体现;而且, 目前护士在医院中、社会上的地位低, 晋升和继续深造的机会少, 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低, 使护士在心理上承受很大的压力。长此以往, 导致护士自我评价降低, 产生失落感、挫败感, 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1]。

2 心理健康的维护

2.1 培养职业道德

通过岗前培训, 年长护士的言传身教,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 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深刻体会护理抢救工作的重要性, 激发主观能动性。多用换位思考的方法, 站在患儿家长的位置思考处理问题, 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2.2 加强医患沟通

认真学习沟通技巧, 合理使用沟通语言, 掌握适宜的沟通时间及恰当的方式。必须从入院开始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 最大限度的满足患儿要求, 重视与患儿的肢体语言的交流, 如微笑、抚摸等, 可缩短与患儿的心理距离, 恰当的食物、玩具、鼓励和表扬对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很重要。护士要有换位思考和宽容的理念, 耐心解释, 取得家长对治疗护理工作的主动接受和配合, 这样才能更好的工作。

2.3 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护士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提高技术水平。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 娴熟的技术, 工作才能得心应手。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 统筹安排作息时间, 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学会休闲、忍耐, 合理的情绪宣泄, 提高自身修养和心理承受力。

2.4 实行柔性管理

在管理工作中, 护士长应加强与护士的沟通和交流, 注意倾听护士的意见, 关心护士的学习和生活, 努力创造和谐, 美好的人际关系。充分肯定护士的工作成绩, 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 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实行弹性排班, 给每个护士最大的照顾, 使护士能更好地协调家庭、生活与工作的关系, 满足其心理、生理、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 解决护士的后顾之忧, 从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3]。

2.5 良好的团队精神

采取分工合作的工作方式, 在管好自己病人的前提下, 互相帮助, 共同完成本班所有的护理工作, 这样不但不存在分工不均, 反而会形成一种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工作氛围, 有助于减轻精神压力。

2.6 稳定儿科护理队伍

医院应尽可能保持儿科护士队伍的稳定性, 加大对儿科护士教育的投入, 使其知识理论推陈出新, 操作技能精益求精。适当提高工资及福利待遇, 精神上多给予鼓励和肯定, 增强护士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减少护士的调科率和离职率。

综上所述, 由于儿科护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决定了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很大。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减轻压力,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护理管理者应充分利用激励机制, 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使护理人员善于应用各种方式来缓解工作压力, 从而稳定护理队伍, 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玉琳.ICU护士压力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 (6) :801-802.

[2]何丽英.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27 (1) :48-49.

上一篇:铁路投资下一篇:绝对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