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零度

2024-10-12

绝对零度(精选12篇)

绝对零度 篇1

人们可以依据多个热力学判据来确定某一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而其中熵判据是最根本的,所有的不等号判据均来源于熵的不等号。如果知道了T=0 K时体系的熵值,人们便可以得出其他温度下体系的熵。所以探讨绝对零度下的熵值就显得更有意义。

1. 绝对零度的提出

众所周知,人类要获得高温比较容易,但要想获得低温则较为困难。目前人类已获得1.7×10-9K的低温[1],那温度是否有最低极限呢?这一直是人类关心与研究的问题。

1699年法国科学家阿蒙顿发现:在水的沸点以下,温度与气体压力成正比。当压强不能再降低时,温度也不能再降低,由此他推出最低温度为-249℃。1787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总结出一定理: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力不变,温度每降低1℃,气体体积缩小为其在0℃时的1/273。1801年盖吕萨克在查理的基础上精确地测得气体定压膨胀系数为100/28866, 1837年马格努斯和勒尼奥精确地测出气体定压膨胀系数为0.0036—0.0037之间,由此推出最低温度为-273.15℃。

2. 向绝对零度的迈进

理论指导实践,绝对零度被提出后,许多科学家便致力于此,开始了向绝对零度的冲刺。

1877年,法国工程师Caiheted首先液化O2达到了90.2K的低温。1898年,英国物理学家Dewer将H2液化。1908年,荷兰的Onnes将He液化,得到了4.2K的低温。1979年,苏格兰人用级联核冷却法得到了5×10-8K的低温。1989年,中国和瑞士的低温实验室报道已得到了10-9K的低温。

3. 绝对零度时熵值的探讨

1906年,Nernst在T.W.Richarsd研究低温下电池反应的基础之上提出了Tli→m0k△S=0,即Nernst热定理。由Nernst热定理我们可以从理论上证明绝对零度不可达到。此外,我们还可以得出:当温度无限趋近绝对零度时,体系的熵值不变。但Nernst并未给出当T=0 K时体系的熵值。

1912年,Plank根据熵是一状态函数的性质发展了Nerns的说法,提出了如下假定[2]:假定0K时,纯凝聚态的熵值等于零,即Tli→0m kS=0。

但Plank假定有其局限性,其适用范围是有限的。举例如下:

(1)甘油(0 K, 晶体)→甘油(0 K, 玻璃态),可计算出△S>0所以当T=0K时S甘油(玻璃态)≠0。[3]

(2) O2、N2等物质在较高温度时,分子排列是无序的。当温度趋向0K时,理论上其应完全有序排列,但是若晶体转变速度较慢,以致高温下那种无序排列可能被“冻结”,无法变成有序结构。这样即使当T=0 K时,其熵值也不为0。

1920年Lewis和Gibson对Plank假定作了修正,认为其只适用于完美晶体,并指出完美晶体在T=0 K时,其熵值是可能为0。

可从以下角度对熵值作简单讨论:熵是体系混乱度的宏观表现,对纯凝聚态物而言,熵可看作是其内部分子混乱度的表现。从微观角度看,系统处于低温时,分子将相对集中在低能级上[2],即分子将由无序状态趋向有序状态。当温度为0 K时,非完整晶体如NO中所有分子可能排列在同一能级上,但其排列形式有N-O和O-N两种形式,并非完全有序,故其熵值不为零。即使是晶体中的原子或分子只有一种有序的排列形式完美晶体,在温度为绝对温度时,其熵值也只是可能为0,因为在温度趋向于0 K时,其内部分子可能在达到有序前就被“冻结”了,即分子热运动停止。

不过上文讨论的并不是物质的绝对熵,只是规定熵而已。熵是体系混乱度的表现,而混乱度反映无序状态的程度。无序不只包括相对位置的无序,也包括相对运动状态的无序[4]。因此熵与体系的运动状态有关,故物质内分子的热运动(平动、转动、振动)、核自旋运动和电子运动等都对物质的熵都有贡献,这时的熵才为物质的绝对熵,它包括热熵与构型熵两部分。我们将由热运动贡献的熵称为热熵,将由其他运动贡献的熵称为构型熵[3]。在T=0 K时,物质内分子的热运动停止,故热熵为0(规定熵的起点);而核自旋、电子运动等仍再继续,故其构型熵并不为0。

综上所述,我们可得如下说法:在T=0 K时,非完美晶体的熵值必不为0;完美晶体的热熵可能为0,但其绝对熵必不为0。

虽然绝对熵不为0,但是我们可以从热力学第三定律提出的“绝对熵”的概念和数据出发计算反应过程的熵变,进而计算焓与自由能的变化,从而计算出有关化学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实现从热力学数据直接进行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理论计算。将所得数据进行实际条件下的修正后,它们可用于近似估算实际化学反应和化学工业过程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从而使化学平衡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富有实际价值的应用。[5]

绝对零度虽然不能达到,但这并不阻挡人类向绝对零度挺进的脚步;绝对熵值虽无法测得,但规定熵的应用对热力学的发展有很大帮助,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绝对熵值终会被人类精确地测定出来。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绝对零度的提出, 以及人类向绝度零度迈进的过程, 重点探讨了当温度为0K时体系熵值的大小。通过讨论0K时物质的热熵、构型熵及绝对熵, 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在T=0K时, 非完美晶体的熵值必不为0;完美晶体的熵值可能为0, 但其绝对熵必不为0。

关键词:绝对零度,热熵,构型熵,绝对熵

参考文献

[1]张龙.绝对零度的思考.大学化学, 2008, (3) :23.

[2]傅献彩, 沈文霞.物理化学 (上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54, 178.

[3]祁学永, 毕咅峰.浅谈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建立和规定熵的求算.山东教育学院院报, 2003, (6) .

[4]K.门德尔松.绝对零度的探索——低温物理趣谈.科学普及出版社, 1987:98.

[5]章宗穰.运动中的分子——热力学与反应动力学.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1.12.

绝对零度 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对绘本故事的学习兴趣,感受故事的幽默。

2、了解故事中蔬菜的基本特征,能大胆做出对蔬菜的联想。3.知道每种蔬菜都有营养,不挑食。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主题。播放PPT,直接引出故事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绘本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我们一起来看看,封面上有谁?

师:这是哥哥查理,这是妹妹萝拉,查理和萝拉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们听查理哥哥来讲一讲吧。

二、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大胆联想

1、引出妹妹不喜欢吃的东西,以及原因。(PPT2—6张)

(师讲故事:我有个妹妹叫萝拉。她是个有趣的小人儿。有时候,我不得不看着她。有时候,爸爸妈妈让我安排她吃饭。这任务可真够困难的,因为萝拉是个非常挑食的家伙。萝拉当然不愿意吃胡萝卜。她说胡萝卜是给小兔子吃的。)师:萝拉为什么不喜欢吃胡萝卜?

(师讲故事:我问她:“来点儿豌豆怎么样?”萝拉说: “豌豆吃起来太小了,而且颜色也太绿了。”)

师:萝拉为什么也不喜欢吃豌豆?

(师讲故事:有一天,萝拉正坐在桌子旁等着吃饭。她说:“我不吃豌豆、胡萝卜、土豆、蘑菇、面条,也不吃鸡蛋、不吃香肠。也不吃香蕉、不吃橘子。也不喜欢吃苹果、米饭、奶酪 还有炸鱼块,并且,我绝对不吃番茄。” 师:这么多不爱吃的东西,她可真是个挑食的孩子,小朋友,挑食好么? 师:为什么?

师小结:对了,每一种食物我们都要吃,才能有均衡的营养,这样身体才能棒棒的。

2、猜测、大胆想象哥哥的办法,并进行大胆联想。

(1)师: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挑食的孩子,聪明的哥哥却想出了好办法,让她把不爱吃的东西都给吃下去了,请你猜一猜,哥哥用了什么好办法?

师评价:你们的办法都很好,都是自己大胆想想出来的,而且也能大胆表达出来,真棒!

(2)教师出示PPT7-9引导幼儿了解查理哥哥的好办法 师: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哥哥用了什么好办法?(师继续讲故事)

师:哥哥把胡萝卜想象成了什么? 幼:它们是从木星上来的橘树枝。

师:哥哥为什么说胡萝卜是木星上来的橘树枝呢?(可以从胡萝卜的颜色和形状上想一想)

师小结:萝拉的哥哥想象力可真丰富,原来哥哥是从胡萝卜的颜色、形状上把它想象成了木星上的橘树枝,这可真是个好办法!

(3)教师出示PPT10-16,请幼儿针对故事主题自己进行大胆联想。

师:看,这是什么?如果你是查理哥哥,来把豌豆变成别的什么东西,相信你们一定比她的哥哥还要有办法。请你们来试一试吧!

引导幼儿可以从颜色、味道、形状上来想象,大胆的讲出来!

师小结:你们太棒了!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从豌豆的颜色、味道、形状上大胆联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哥哥查理把豌豆想象成什么了呢?(师继续讲述故事PPT10-11)师:查理把豌豆想象成了什么?

幼:他们是从绿色王国来的绿色圆球,是用绿色的东西做成的,然后从天上下来的。

师:你们想吃吗? 幼:想

师:老师听了呀也想吃了呢?(师继续故事PPT12)师:萝拉不喜欢吃什么? 幼:土豆

师:是的,萝拉不喜欢吃土豆,也不喜欢吃土豆泥,你们还能帮助查理想出好办法让萝拉喜欢土豆吗?

(教师先请个别幼儿进行讲述,说一说为什么会想象成这样)师:为什么你会把土豆想象成这个呢?

师小结:你们说的很完整,还很有新意,从土豆的形状上想象了这些有趣的东西,我都忍不住要吃了

师:那聪明的哥哥查理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师继续故事PPT13)

师:哥哥查理把土豆泥想象成什么了? 幼:他是从富士山的山尖上飘下来的云朵。

师:小朋友,哥哥的办法可真神奇呀,让爱挑食的妹妹把以前不爱吃的蔬菜都吃下去了。

(继续故事PPT14-15)

师:咦,怎么回事呢?萝拉自己说要吃什么呀? 幼:番茄

师:可是,萝拉不是最不喜欢吃番茄的吗?怎么回事呢?谁来说一说? 师:原来呀,萝拉把番茄想象成了喷水月光。一口咬下去,番茄汁就像是喷水月光一样。小朋友,你觉得现在的萝拉还挑食吗? 幼:不挑食了 师:为什么呢?

师:因为她会把自己不喜欢吃的蔬菜想象成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师:你们喜欢现在的萝拉还是以前挑食的萝拉呢? 幼:现在的萝拉 师:为什么呢?

师:对呀,以前的萝拉看见这些蔬菜就摇头,不想吃,现在尝了以后才知道这些蔬菜也很好吃,什么食物都要尝一尝才知道它是什么味道,才会喜欢上它,对吗? 幼:对

师总结:看来查理哥哥和你们想的这些有趣的、充满幻想的办法,不仅帮助挑食的萝拉把不爱吃的东西都吃下去了,就连绝对不吃的番茄都吃掉了,你们真是太棒了。

三、结合自身,大胆做出对各种蔬菜的联想 师:小朋友,那你有不喜欢吃的蔬菜吗?

师:如果遇到不喜欢吃的蔬菜,你会把他想象成什么呢?

(个别幼儿说一说)

师小结:其实每一种蔬菜都有自己的营养,我们要做一个不挑食的好孩子,这样才能长成一个健康、强壮的孩子。

三、活动结束,在轻松的氛围下,配乐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完整的欣赏这个有趣、快乐、又奇妙的故事吧!师:小朋友,这个故事好听吗? 幼:好听

我绝对绝对不要上学! 篇3

有个女孩儿叫萝拉,她是个有趣的小人儿。爸爸妈妈说她到年龄了,可以上学了。

萝拉可不这么想。她说:“我绝对不大,其实我真的还很小。”

她说:“我可没时间去上学。我特别忙,家里还有不少重要的事儿得干呢。”

哥哥查理说:“萝拉,上学能学识字哪!要是你学会了写字,就能给你喜欢的人写贺卡了。”

“可是,”萝拉说,“我更喜欢打电话聊天,那样又亲热又方便。”

哥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电话的。”

“谁没有?”萝拉问。

“圣诞老人,”哥哥说,“你得把你的愿望写下来放在烟囱里,要不然,他可能会把你的愿望搞错。”

“这样啊,”萝拉说,“我倒没有想到会这样。”

哥哥查理又说:“ 萝拉, 上学还能学数数哪!你可以一直数到100 !”

“可是,” 萝拉伸出手指, 又伸出脚趾,“ 你看,1,2,3, …,10,我有10 个手指头,还有10 个脚指头,我已经知道怎么数到10 了,这就够用了。”

“可是萝拉,”哥哥说,“要是有11 头大象着急地等你请客,你怎么能数清楚该准备多少份吃的呢?”

“这样啊,”萝拉说,“我不知道。”

“不过,”萝拉又说,“我的朋友索索怎么办呢?”索索是萝拉看不见的朋友。没有人知道他长什么样。

“嗯,索索也能和你一起去上学的。”查理说。

萝拉终于犹犹豫豫地走在了去学校的路上。她说:“索索觉得有点儿不舒服。他怕自己学不会写字、数数。他怕没人搭理他,只能自己一个人待着。”

“没事儿,不用担心。”哥哥说,“你们俩在学校都会过得很开心的。放学回家我们喝草莓奶去。”

查理一整天都为萝拉担心。直到放学的时候,看到她正开开心心地准备跟新朋友一起回家呢!

到家后,查理说:“萝拉,我说过你在学校会过得很开心的。”

萝拉说:“啊,我知道,查理,我没有担心啊!是索索在担心呢。不是我!我挺好的!”

“我家的睡前故事”有奖征集

我们征集这样的睡前故事:短小,能够在5 分钟之内讲完;神奇,宝宝很快能随之平静下来,慢慢进入睡乡;经典,翻来覆去地讲过很多遍,宝宝却总也听不烦。

如果您家有这样的故事,请发给我们吧,入选的家庭将获得我们送出的精美的小礼物。如果这是书上的故事,请同时发给我书名、作者和出版社信息;如果这是你家原创的好故事,那把你们的创作故事,也一并告诉我们吧!

联系方式:autumnyan@126.com

“绝对值”绝对巧妙 篇4

例1已知x是有理数.

解:我们把数轴上表示x的点记为P.由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知:

(1) 当P在-1左边时其差恒为3;

(2) 当P在-1右边以及2左边时, 其差在-3~3之间 (包括这两个端点) ;

(3) 当P在2右边时其差恒为-3.

上面的例1我们通过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把原本需要对绝对值分段化简再求最值的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中的线段计算问题, 解法简捷、巧妙.

我们再用这种简捷巧妙的方法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看看有没有新的收获.

(2) 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知,

我们来看下面的这个题.

例3 (2004·烟台) 先阅读下面的材料, 然后解答问题:在一条直线上有依次排列的n (n>1) 台机床工作, 我们要设置一个零件供应站P, 使这n台机床到供应站P的距离总和最小.要解决这个问题先“退”到比较简单的情形.

如图4, 如果直线上有2台机床时, 很明显设在A1和A2之间的任何地方都行, 因为甲和乙所走的距离之和等于A1到A2的距离.

如图5, 如果直线上有3台机床时, 不难判断, 供应站设在中间一台机床A2处最合适, 因为如果P不放在A2处, 甲和丙所走的距离之和恰好是A1到A3的距离, 可是乙还得走从A2到P的这一段, 这是多出来的, 因此P放在A2处是最佳选择.

不难知道, 如果直线上有4台机床, P应设在第2台与第3台之间的任何地方, 有5台机床, P应设在第3台位置.问题:

(1) 有n台机床时, P应设在何处?

解:当只有2台机床时, 可以看做例1 (1) 的情况;当有3台机床时, 可以看做例2 (1) 的情况;当有4台机床时, 可以看做例2 (2) 的情况.可以发现当台数为奇数和偶数时, 获得最小值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当台数是偶数时, P设在最中间的两台之间的任何地方;当台数是奇数时, P设在最中间的那台的位置.根据以上分析来解这题.

根据问题1的结论, 当x=309时, 原式的值最小, 最小值是95172.

从刚才这道中考题我们可以有很多收获.首先它给了我们一个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 那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考方法, 通过开始的特例进行演绎, 然后归纳到一般情况;第二就是要学会分类, 不同的情况要有不同的说明.通过这题, 我们已经可以解决例2中思考的问题.

绝对零度 篇5

设计意图:

挑食?几乎成了现在孩子的一个通病。班上的孩子这不吃那不吃,有的小朋友喜欢吃面食,见到炒面能吃两三碗,见到包子能吃两个,但一吃到米饭就比别人慢上两拍,喂也喂不进去。有的小朋友见到了蔬菜就像见到了敌人。还有的小朋友很喜欢吃蔬菜,但一点儿肉都不吃,真是令人头疼。《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这本书以查理和萝拉玩想象力游戏,从正面引导孩子吃下各种有营养的食物。不失为教育孩子不挑食的好题材。因此,我设计了这节语言活动。

活动目标:

1、激发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在对食物的有趣联想中培养孩子养成不挑食的良好习惯。

2、尝试根据事物的特征运用“不是·····而是····”的句式大胆做出对食物的联想。

3.在合作创编中体验类比想象的乐趣。

活动重点:

阅读理解绘本内容,萌发对食物的兴趣和热爱。

活动难点:

根据食物特征运用“不是······而是······”的句式大胆创编。

活动准备:

绘本故事ppt食物图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导入,引出故事:

1.出示食物图片:

(1)请用“有·····有·····还有······”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你喜欢吃什么?为什么?

2.出示小女孩萝拉图片,了解认识故事主人公。

(1)她最不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她为什么不喜欢吃这些食物?(播放录音)

(2)你们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

二.基本部分:

(一)学说魔法语言。

1.引导交流帮助罗拉的好办法。

2.交流了解查理哥哥的办法,引导用“不是······而是······”的句式说话。

(1)第一样东西:木星上的橘色树枝

木星上的橘色树枝会是什么?谁来猜猜看?为什么会是胡萝卜? (颜色,形状)(出示PPT)听了哥哥的话,萝拉会吃吗?(播放录音)哥哥这个办法怎么样?

(2)第二样东西:绿色王国的`绿色雨滴

那绿色王国的绿色雨滴又会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是豌豆?(颜色,形状)(出示PPT)哥哥是怎么形容这个豌豆的,我们一起来学哥哥说说看。那萝拉会吃吗?(播放录音)这次哥哥又成功了,我们来给他鼓鼓掌。

(4)复述哥哥介绍两样食物时特别的语言。

(二).幼儿创编魔法语言。

1.集体尝试创编魔法语言。(蘑菇)

2.小组选择图卡(橘子、青菜、西蓝花、火龙果、金针菇),三人一组尝试创编魔法语言。

3.分组交流创编成果。

(三).了解故事结尾,知道魔法语言的作用。

1.小结:遇到不喜欢吃的食物,可以编成魔法语言。做一个不挑食的小朋友。

2.简介绘本故事书《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

三.结束活动:

1.回家继续读这个绘本故事,了解更多的魔法语言。

绝对门票,绝对贪腐 篇6

惠兰时年64岁,公开身份是瑞士旅行及票务公司MATCH的董事。整个世界杯期间,他都和MATCH以及国际足联各路高层下榻于里约科帕卡巴纳海滩的皇宫酒店。世界杯开始前,就在6月10日,突然爆出新闻,巴西警方拘捕了12人,涉嫌贿赂、洗钱、逃税等等和世界杯票务有关问题。惠兰被巴西警方询问几个小时后,保释回到酒店。随后几天,当巴西警方得到法庭拘捕令,准备拘捕惠兰时,惠兰从酒店消失。马上,他成了逃犯,国际刑警组织也将惠兰的各种信息上传网络。

奇怪的是在世界杯决赛结束后,7月14日的清晨,惠兰再度出现于里约市中心,向里约州立法庭自首。围绕世界杯门票的又一波丑闻正在发展变化中。

在巴西,倒卖球票以获取暴利属于非法行为。惠兰是个特殊人物,他在MATCH任职CEO,这家公司是多届世界杯VIP票务承包商,在国际足联内部关系网无比发达。公司注册地在瑞士,实际上由一群英国人投资和控制。巴西世界杯,MATCH从国际足联获得的各种排他性贵宾款待机会,价值数亿美元,据说MATCH为了2010南非世界杯和2014巴西世界杯,向国际足联直接支付的权益购买金额高达2.4亿美元,也算是国际足联金主之一。

MATCH在丑闻爆发后,对公众的说辞当然是惠兰无罪,没有参与过任何非法的倒卖球票行为,并且将和巴西警方精诚合作,“我们相信巴西当局的行为,能为MATCH职员和业务带来更大透明度,能帮助我们洗刷不应有的罪名”。国际足联官方对MATCH的行为没有任何表态,英国和瑞士媒体除了在惠兰被调查、逃逸然后又自首过程中,有极简新闻报道外,再无更多消息传出。这样的安静和沉默反倒更加令人注意。

就在这皇宫大酒店之外的科帕卡巴纳海滩上,每场世界杯比赛进行时,都有数万球迷聚集观看。这当然是极好的观球体验。然而,世界各地的球迷都渴盼着去球场看比赛,世界杯的门票却高贵而神秘。

在国际足联公布的世界杯经营收入中,门票所占比例已经被降到很低,10%都不到,收入的大头分别是媒体版权和市场赞助。即便如此,国际足联和巴西组委会对于门票的控制,依旧有着公开的条例可参考:东道主组委会拿走约七成,国际足联掌握的超过三成。国际足联掌握的部分,包括他们要向国际足联旗下208个成员国家和地区提供的官方票、向各级赞助商提供的大量赠票、向媒体采访机构提供的媒体用票等等,此外还有数额极大的“国际足联大家庭”用票。

哪怕是东道主组委会所分配的门票,也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途径公开发售,因为东道主组委会同样有各种官方合作机构、赞助商等需要供票。错综复杂的关系,让世界杯门票比奥运会门票更复杂,同时为了提前获取门票收益,国际足联会通过和MATCH这种机构合作的方式,很多高价票被提前分配出去。综合起来,世界杯门票成了一个大泥潭,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利益链条盘根错节。

MATCH获得的权益,包括世界杯每一场比赛的各种豪华门票,倒买倒卖肯定是这种中间服务机构获取利益的方式。传统的做法,MATCH都是将几个国际大市场分片处理,委托二级承包商进行销售,而且往往是连门票带酒店以及国际旅行的大套餐,中国土豪们花上十几万甚至数十万元人民币去南非巴西看两场比赛,通常就是MATCH的嘉宾。

绝对零度 篇7

然而近年来, 中国记者在报道社会新闻尤其是公共安全类危机事件时, 为了吸引读者的目光, 增加阅读量, 往往会在新闻报道中使用煽情性语句, 挖掘能带动公众感伤情绪的新闻素材。在新闻报道中过分突出当事人的社会身份, 根据受众的喜好对新闻信息进行策划和炒作, 过分煽动公众情绪, 渲染事件的悲伤情绪, “唯恐天下不乱”, 从而忽略了新闻报道客观性的信念, 即传播事实、真相或真理, 更不用说疏导公众情绪了。因此, 在公共安全类危机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坚持零度写作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 零度写作必须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是中立、理性的写作, 不能掺杂作者本身的主观情绪。目前, 对零度新闻写作的客观性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认识:一是现实中的新闻报道不客观;二是新闻报道难以做到客观。新闻报道不客观也可以看做是新闻报道难以做到客观的结果。一方面, 政治势力和商业势力等方面的控制使得新闻报道难以做到客观;另一方面, 公众所看到的新闻只是新闻从业者所看到的那一部分事实或者是新闻从业者从经济利益考虑想让公众所看到的情况, 因此新闻报道难以做到客观公正。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的新闻报道为例, 事故发生后, 各大媒体都争相进行了报道。 例如, 凤凰网1月3日《17岁打工男孩踩踏事件中遇难, 已买好过年回家火车票》、钱江晚报《复旦才女不幸遇难, 男友称将终生悔恨》、凤凰网《准新娘外滩与男友被挤散, 压入人群身亡》、 腾讯新闻《外滩踩踏事件申花女球迷遇难, 虹口将为她留座》 这些新闻报道, 纷纷将内容指向受难者, 通过挖掘这些罹难者的故事, 迎合公众的感伤情绪。

其次, 零度写作必须坚持自由与责任原则。零度写作起源于西方, 在中国属于“舶来品”, 受特殊国情的限制, 无法做到真正的“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往往与社会责任相联系, 新闻媒体必须是负责任的, 其新闻自由也必须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前提, 在满足公众知情权和维护市民权利的同时兼顾自身的社会责任。在此次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 媒体报道特别是针对复旦遇难女学生的报道, 媒体人为了获取信息, 不仅涌进复旦校园内, 对复旦学生死缠烂打询问相关情况, 甚至查阅死者的社交平台大篇幅地引用了其私人资料:年龄、生源地、生平喜好甚至是生前男友的话语。媒体未经家属同意擅自大篇幅引用社交网络发布信息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无论是采访手段还是报道方式, 媒体工作者们都受到了公众一致强烈的批评。在随后微信朋友圈被疯狂转载的《被生命搅动的复旦舆论》一文中, 作者对媒体的做法提出了质疑:“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为了哀痛一个生命的逝去, 还是仅仅为了博得关注度的手段?”在公共安全类危机事件发生时, 新闻记者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博取同情, 在灾难发生时往往忽略了自身的社会责任, 往往用煽情手法, 花费过多的笔墨进行心理描写及对遇难者的过分描述, 而这种不负责任的描述引来的是公众的怀疑和不满。

最后, 零度写作必须坚持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要求新闻从业者守护公共利益, 服务全体人民, 传播公共精神。媒体虽然以盈利为目的, 但盈利不应当成为其唯一的出发点。媒体从业人员还应当是“人民的口舌”, 传达公众的思想。迈克尔·舒德森说过:“新闻扩大了整个社会可以共同思考的内容, 它通过作为培育民主政治的场所的公共领域, 和通过新闻得以维持的想象的共同体这两种方式, 促成了共同的社会世界的日常反思与再建构。”在上海外滩踩踏事故中, 关于复旦女孩等受难者的报道, 符合了市场受众情感消费的需求, 借助于公众的知情权来满足大家的情感消费。但知情权也与公共利益相关, 并不是任何个人经历或者个人感情都需要被公众知情。因此, 从新闻本身来说, 关于复旦女生等受难者的报道, 并没有太多的价值。对于此类灾难事故, 新闻从业者立足于媒介的公共价值, 灾难事故的发生原因和问责, 才应当是媒体报道的重点。在此类公共安全类危机事件的报道中, 媒体人除了博取公众的眼球外, 需要做得更多的应该是疏导公众的感伤情绪, 让大家不要沉溺在悲痛中无法自拔, 而应该总结经验教训, 避免灾难的再次发生, 在悲痛中前进。再如, 此次外滩踩踏事件中, 百度经验在第一时间即2015年1月1日就发布了《如何在踩踏事故中逃生》的经验帖, 告诫人人需要居安思危, 随时应对紧急情况, 这无疑在铺天盖地的悲痛情绪渲染下传递了正能量。

社会公共安全类事件是任何人都不希望发生的, 而新闻报道又是一面镜子, 反映了安全事件发生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为了社会的安定和谐, 每个新闻记者都应该坚持“零度写作” 的态度, 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坚持自由与责任原则、坚持公共服务。在新闻报道之前考虑新闻事件的价值判断, 在报道时兼顾新闻写作的媒体表达。

摘要:零度写作理论是法国著名后结构主义大师罗兰·罗特的研究成果, 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语言的高度重视, 提倡一种直陈式的写作方式。在社会公共安全类事件的新闻报道中, 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疏导公众情绪, 新闻记者应当坚持“零度写作”的态度, 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坚持自由与责任原则、坚持公共服务。在新闻报道之前考虑新闻事件的价值判断, 在报道时兼顾新闻写作的媒体表达。

“绝对模仿”没有出路 篇8

当时的交谊舞专业委员会不像CDSF其他的委员会那样有相应的基础与资源,可以说是从零开始,没有裁判、没有队伍,也没有成型的网络,只是张白纸。就连交谊舞的市场还处于一个培育过程中,并没有形成有机的循环。但既然成为了交谊舞专业委员会主任,我就有责任、有意愿一定要做好这件事情。

若要发展一种竞技项目,却没有一个基本的、规范的评判标准的话,这是行不通的。这就好比国粹麻将,北京、重庆、成都、东北等不同地方的打法皆不一样。要想让来自四面八方的人能够坐在同一张桌子上搓麻将,就必须要制定一个全国统一的打法。所以,在2008年2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交谊舞教材研讨会,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40名代表参加。

我在没退休之前是湖南省舞蹈家协会的专职干部,也曾在群众历史馆工作过。根据我多年的群众工作经验,我认为,带有草根文化、平民文化特征的交谊舞与逐渐建立成熟市场体系的体育舞蹈不一样,要在全国建立扎根于民间的交谊舞网络,就必须亲力亲为,把每项工作落实到个人,这不只是下发一张“红头文件”就可以搞得定的事情。

为了广泛吸纳各方的意见,我在选择参与第一次交谊舞教材研讨会的成员时,先是将他们分成几个类型:获得过前四届全国体育舞蹈健身交谊舞锦标赛的冠军选手;各省市体育舞蹈协会推荐的分管交谊舞的好手或者管理者;曾经出版发行过与交谊舞有关书籍的人士等。当时,光是为了联系冠军选手们,我就费了好一番功夫,到处询问他们的电话。终于一一确认到个人,组成了第一次教材研讨会的骨干队伍,力求从舞蹈技术、舞蹈理论和活动市场各个方面对交谊舞进行规范,正式开始制定全国统一的“麻将规则”。

首先我将这些骨干分子分成若干个学术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讨论并编排一组舞蹈套路。接着让每组代表进行套路的演示并进行讲解。讨论时的场景非常热闹,教室里、过道里,只要有空间的地方都有一群人在争论与沟通。还有人笑言:“从来没有开过这种类型的研讨会。”最终,2008年版交谊舞教材定稿,全国统一的“麻将规则”开始实施于2008年4月份在长沙举办的全国交谊舞裁判教师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全国教师裁判。全国交谊舞网络慢慢形成。

同年1 1月,第五届全国体育舞蹈健身交谊舞锦标赛顺利举行。交谊舞比赛与体育舞蹈赛事的要求几乎是一样的。毕竟体育舞蹈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它的赛事组织、场地布置、选手水平等都趋于成熟。所以,在举办交谊舞比赛时借鉴了体育舞蹈比赛的元素,少走了许多弯路,但因为交谊舞本身的特性,赛事规定方面又有所不同。

比如说,赛事要求交谊舞裁判统一服装、以整齐的队伍入场。不同于体育舞蹈竞技性高的特点,当时的交谊舞比赛将选手的参与放在第1位、艺术性放到第2位、第3位才是竞技性,所以在进行奖项设置时,每个组别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人数并没有限定为1人。当然,随着舞蹈的发展,现在的交谊舞比赛竞技性逐步增强。

今年第九届全国体育舞蹈健身交谊舞锦标赛在福建省莆田市举行。虽然举办地的交通不是很便利,但是场地很好,莆田市政府更是提供了20万人民币作为比赛奖金以鼓励选手参赛。这是交谊舞锦标赛进行到目前为止第一次有这么多的奖金。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选手们的参赛热情,当然,更多的是因为交谊舞网络逐步形成,选手们自身不愿意缺席比赛。

交谊舞的发展为舞蹈产业化、市场化提供了很好的样板,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从“白手起家”发展到2012年在南京举办全国裁判教师学习班时学员积极报名以至于需要临时多增加一个班级,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要根据市场来进行规划,跟着时代变化来进行调整,这才是最聪明的。因为任何事物都不会一成不变,总是会处于前进之中。就好比,一开始两个人在室内跳交谊舞,慢慢地,跳舞场地从室内搬到了室外,人数从两个人变成了多人,形成了目前在民间广受欢迎的广场舞。因此,2011年,CDSF交谊舞专业委员会将广场舞、排舞纳入到工作之内。

绝对过剩与相对不足 篇9

农机产业的产能问题较为复杂, 突出表现为绝对过剩与相对不足相互交织特点。

毫无疑问, 从农机工业大众化产品分析, 产能过剩较为严重。以拖拉机行业为例, 目前我国年产值2 000万以上规模的企业200余家, 每年我国的市场需求大约保持200多万台, 平均每个企业分食1万台。而从企业的产能设计看, 在200家规模企业中, 生产规模最小企业的产能也超过2万台, 而诸如时风集团、中国一拖、福田雷沃、五征集团、常林集团、常州东风等这样的大型企业, 年产能均在10万台以上, 这还不算200家规模企业之外的众多小型拖拉机制造企业, 中国农机产能过剩之甚由此可见一斑。

即使这样, 农机行业依然“椰风挡不住”。近年, 众多国内外企业卯足劲削尖脑袋纷纷往农机行业里钻, 农机制造业家族成员继续扩张, 其中不乏知名的工程机械企业、农资企业、畜牧企业和国际农机巨头。难道他们不清楚农机行业产能过剩所带来的巨大风险吗?不, 他们十分清楚, 只是他们在产能布局里面, 忠实地认定一条原则:“走别人的路, 让别人去死吧”。除此之外, 较为丰厚的利润回报也是巨大的诱惑。统计显示, 中国农机制造业的年均利润率2012年达到了6.79%, 这个利润率水平虽然算不上“高地”, 但较之工程、钢铁等行业的利润要高许多。

农机行业如同硬币的两面, 其另一面则表现出产能的相对不足, 这种现象突出反映在大型农业机械、经济作物机械、适合山区丘陵作业的机械等领域。这种相对不足从其农机化发展水平即可佐证。在我国3大农作物基本实现机械化的情况下, 棉花、甘蔗的机械收获尚未起步, 油菜、甜菜农机收获市场推进缓慢;丘陵山区的机械化水平很低。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或者因技术要求难度高, 加上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环境不好, 一些中小型企业长期依靠复制生存, 导致投资者不愿投资研发;或者因农艺不规范, 一些领域即使有较为成熟的产品也难以推广使用;或因市场因素教育不到位, 消费者固守陈旧的农业作业方式, 或因投资企业热衷与3大作物联系密切的大市场, 忽略种植面积相对较小的市场;或因政府对一些薄弱环节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或因新产业的开辟往往需要经历一个投资大、利润低的漫长过程, 企业急功近利, 不愿先行进入, 唯恐成为“先烈”。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

化解产能过剩的解决方案无非4种, 一是通过市场竞争, 优化产业结构, 淘汰落后产能;二是通过转移解决, 即加快海外市场的拓展, 将过剩产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三是通过提升能源排放标准等相关措施, 淘汰一批落后产能, 优化农机制造业结构;四是通过生产组织结构的调整合理化。

解决产能相对不足, 主要通过以下措施进行。首先,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逐步铲除侵权土壤, 以鼓励企业创新;其次,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扶持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再次, 通过调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引导新企业进入农机化薄弱的蓝海领域。

深刻理解“绝对值” 篇10

一、准确理解绝对值的意义

1. 几何意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记作.

2. 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即有:

二、准确理解绝对值的有关性质

1. 任何数a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即有;

2. 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3.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绝对值相等;

4. 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不小于它本身,即有;

5.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这是比较两个负数大小的基本法则;

6. 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非负数(正数或零),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的数是非正数(负数或零);

7. 若干个数的绝对值的和为0,则每一个绝对值均为0.

三、灵活运用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解题

解:

如图,表示点x和点-1之间的距离;表示点x和点2之间的距离表示点x和点3之间的距离. 显然,当三条线段没有重合部分时,其距离之和最小,此时,x=2,原式的最小值为点-1、3之间的距离. 即当x=2时,原式有最小值:

绝对零度 篇11

关键词:管理;教育性教学;自由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001-01

一、儿童管理——创造秩序,避免危害

儿童并非生来就有意志,却处处表现出一种不服从的烈性。管理,“并非要在儿童心灵中达到任何目的,而仅仅是要创造一种秩序”。赫尔巴特把儿童管理这个教育措施划分为威胁、监督、权威和爱。教育强制并不是用惩罚来施加威胁,而是要警告儿童他的不明智行为可能对自己或社会造成危害;监督不是要去监控儿童是否及时顺从了这种警告,而是观察儿童如何对待这些管理措施所指出的危险;权威不是让儿童臣服于外在的权威,而是探讨他们是否理解和适当把握这种权威的意义;教育之爱也并非秉持一个顺从的孩子的形象,来要求儿童顺从和认可自己的认识,而是对他们秉持一种无动机的好意,从而有可能产生一种自由的相互认可。

二、教育性教学——发展多方面兴趣

如上所述,儿童的管理“仅仅是要创造一种秩序”,如此才能为教学的实现打下基础。教学以“多方面兴趣”为主要依据,因为在赫尔巴特看来,教学应该发展多方面兴趣,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德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了兴趣,教师所提供的事物便对他的心理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相反,学生缺乏兴趣,教学必然空洞乏味,令人厌烦,甚至会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然而,一个人的兴趣必须是多方面的。只有多方面的兴趣才是人们获得广泛而又完善的观念的强大动力。所以,赫尔巴特既把多方面兴趣看成是教学的基础,同时又是教学的直接的目的。他将兴趣的多方面性分为“认识”的兴趣和“同情”的兴趣。人通过经验从自然中获得“认识”,而通过交际获得“同情”。在赫尔巴特看来,学习者深入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之中,接着对所学习的内容加以思考,这种深入世界和自我思考的相互作用,就是教育性教学。

三、训育——服务于性格培养

简言之,“对青少年心灵产生直接影响,即有目的地进行的培养,就是训育。”但训育的目的,并不是管理和教学,而是使受教育者过渡到自主的行动之中。简单来说,儿童管理是阻止儿童的不明智行为,为有秩序的经验和教学过程创造空间,而教学则是对儿童多方面性的培养,训育侧重于对儿童意志的培养,使儿童在行动中自主塑造性格,或者说,训育是服务于性格培养的。训育对性格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儿童的情感和儿童的思想范围。训育对性格的间接影响,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教学。“训育对于性格形成的第一层关系是最重要的,乃是训育赖以为教学开辟道路的第一步,教学将得以渗透到儿童的思想、兴趣与欲望中去”。而训育对性格的直接影响则表现为“对变动较少并以坚定的目的行动的主体进行训育”。但三者并非无共同点,正如赫尔巴特所说,“它与儿童的管理有共同的特征;它是直接对儿童的心灵产生影响的;它与教学共同的地方在于它的目的是培养。”

四、没有绝对的“管制”,正如没有绝对的自由

一直以来,人们把赫尔巴特看作是“教师中心”的代表人物而加以批判,认为他主张的教育忽视儿童个性乃至压制儿童,是一种“硬性教育”。的确,赫尔巴特在其教育理论中,非常重视教师的作用,但是这并不代表忽视儿童的个性发展。就教学而言,在其思想中,教学并非中心,他倡导的是经验和交际,教学是它们的补充,通过以上分析可得,他其实非常尊重儿童的个性,并提倡主动学习。通过管理,为教学创造一种良好的秩序,及时指出危险,使儿童避免对自己和社会的危害;通过教学,发展儿童的多方面兴趣,通过教师的感情流露来感染儿童;通过训育对儿童的心灵产生影响,使儿童在行动中自主塑造性格。所以,说赫尔巴特的思想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是不可取的,相反,在一定程度上为儿童的自主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指引和条件。首先,教育者应充分地尊重儿童而不是单纯把他们看成单纯服从管理的对象;其次,教育者应当感受到人类能够具备的一切美好与可爱的品质;再次,合适的语言、清晰的表达方式是教育者帮助儿童解除疑惑的关键;最后,作为教育者应对自己的教育态度形成一致性和稳定性,从而杜绝儿童对教育者、对教育的怀疑。由此看来,不管是管理、教学还是训育,更多的是对教师的要求,而不是单方面强调教师的权威。同样,在笔者看来,卢梭所培养的“自然教育”下的儿童,也并非是绝对“自由” 的。卢梭认为,对人的培养就像一株小树苗,人们总是迫切地想让它按自己想象中的样子成长,而结果却将其弄的歪歪扭扭。但卢梭所强调的“自然”,实质上是强调要避免各种给儿童带来不良影响的可能。“我们人类不愿意受不完善的教养”,但若是将其完全暴露于自然之境,则无益而有害,就如同那株小树苗的另一种命运,生长在未加任何保护措施的大路上,任由行人推搡,最后只能死去。在卢梭看来,这株小树苗如同一个人发展的初期,人在此时期所受到的教育,便是“最初的教育”。卢梭极其强调母亲在“最初的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为母亲在“最初的教育”阶段为儿童排除危险障碍,就像为小树苗围起一圈栅栏一样给儿童的灵魂周围筑起一道围墙。因此卢梭的自然教育中的“自然”,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便是确保母亲在“最初的教育”阶段为儿童排除了一切危险障碍,然后使教育顺应儿童的天性发展才是可能的和可取的。因此,不管是赫尔巴特的管理、教学和训育所体现出来的“管制”,还是卢梭的“自然教育”所体现出来的“自由”,都并非是绝对的,但是教育家们为了儿童的教育所做的努力,却如一面旗帜,指引着我们不断致力于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2

绝对静止空间探测实验 篇12

绝对静止空间问题是一个历久而弥新的问题,也是一个一直困扰着人类思维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对于自然最终极层面上的认识。在本质上,对于绝对静止空间是否存在的探索,与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以太的探索、对于相对性原理是否正确的探索、对于是否存在着绝对静止参照系的探索等等都是一致的。而若非要对绝对静止空间下一个定义的话,那就是:即在认定真空本身为由一种特殊物质构成的前提下,指与局部区域性的该特殊物质刚连着的空间参照体系。

在爱因斯坦推出相对论之前的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这段时期,是人类通过实验手段企图探明绝对静止空间是否存在之活动的一个比较集中的时期;然而,尽管有诸多学者费尽心思地开展了不少著名实验(如布拉德雷、阿拉果的光行差实验;斐索、霍克等人的部分曳引实验;法拉第等人的偏振面旋转实验;迈克尔逊-莫雷的干涉仪实验;洛奇的转盘实验;瑞利、布雷斯的双折射实验;特劳顿与诺伯尔的电容器扭转试验等等),但是无一例外的、确是没有任何一项实验能够不容置疑地去证明绝对静止空间的存在;而这,也恰正为爱因斯坦创建和推出相对论提供了绝佳的机遇。事实上,不仅仅是相对论,就连随后逐步建立起来的量子理论,也是不承认有绝对静止空间存在的,尽管它不像相对论所表现得那样坚决;可是,如果假设一下,即假设确实存在着绝对静止空间的话,那么我们立即就会发现,它与量子理论之间也是存在着不可调和之矛盾的。虽然从相对论与量子理论创立至今,依旧是尚无一例实验能够证明绝对静止空间的存在,反倒是有不少实验好像更加坚定地证明了它们的正确,但是基于相对论与量子理论确实存在着诸多难以解释的问题,因此一直以来,人们并没有停止过对于二者的质疑,也更没有停止过对于绝对静止空间的探索。而这,由近期欧洲一个研究团队所宣称之“疑似中微子超光速事件”(尽管仍以乌龙事件收场)引起的全球性轰动效应,便可略见一斑。

我们亦怀疑相对论与量子论理论,至少是怀疑它们在本质上的完全正确性。通过长期研究,即在认定存在绝对静止空间的前提下,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新的光传播理论;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自然的真实面目,也好判明相对论与量子理论那赖以为建的基础是否正确,于是,我们根据新的光传播理论也设计出了一套用以探明绝对静止空间是否存在的方案。本实验方案以现代激光技术为基础,利用的是激光器谐振腔与其内部光振荡之复杂关联特性,并通过改变该光学系统所对应普通惯性参照系的状态、便就有可能会影响到谐振腔内部之光振荡情形的方式,而打算去揭示出相对性原理的错误。尽管同样是利用光干涉方法去设计的实验,但是必须提前指明的是,根据本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则实验结果的预期表现,将不再会是传统实验方案所追求的那种光干涉图样的“吞进或喷出”类变化,而将会表现为光干涉图样的“快速跳变”现象。可以说,只要本实验的结果表现出了对于相对性原理的违背且与我们的理论预期一致,那也就等于是直接证明了绝对静止空间的存在。而且是,由于本实验运用的是激光设备和采用的是光干涉方法去展示的实验现象,因此只要能够证明绝对静止空间的存在,便事实上也就等于是一起否定掉了爱因斯坦的光速不变原理,以及那激光器谐振腔的传统光驻波理论;并从而一举证明了我们所建立的至少是相关光传播理论的正确。

1 实验设备与实验原理

1)He-Ne激光器及驱动电源1套(激光器为半外腔、平行平面腔结构,谐振腔长30cm,两端反射镜皆为常规平面低反镜),扩束透镜2件,平面反射镜5件,半反射半透过式镀银镜片1件,观察屏1个,旋转平台1套;

2)建立如图1所示光学系统,其中S为一两端皆有有效光输出的He-Ne激光器,M1、M2、M3、M4、M5为平面反射镜,S1、S2为扩束透镜,M为半反射半透过式镀银平面镜片,P为光干涉图样观察屏。两束光自光源S发出后,其中一路经M1、S1、M3与另一路经M2、S2、M4、M5的光,于半透射的镀银面反射镜M处相遇,而后共同到达P处并发生干涉。我们将该装置系统水平置于一在水平面内可进行自由旋转的稳固平台之上;当在平台保持相对静止时,对该光学系统进行调试并产生出清晰的光干涉图样之后,再将该光学平台系统进行水平面内的旋转,以观察光的干涉图样是否会发生变化以及如何变化;

3)关于实验的环境因素。本实验特选在了偏僻安静的场所内进行,无外界震动干扰因素,也无温度、气压、湿度、声响等其它各方面的非稳定影响。另外,本实验的可旋转平台选用的是迈克尔逊-莫雷干涉实验那样的水银槽结构;只不过在本实验中,承载介质使用的是水而不是水银罢了。

2 实验内容及步骤

1)锁定光学平台,使光学系统与底座之间保持相对静止;

2)点亮激光器,使其产生相对稳定的有效光信号输出;

3)在未安装扩束透镜的情况下,调节五个平面镜,以使来自两条光路的最亮激光斑点重合于观察屏上;

4)安装扩束透镜,并通过调整扩束透镜的位置,以使两条光路拥有合适的光程;

5)通过微调扩束透镜的位置、以及五个平面反射镜,获得稳定清晰的光干涉图样;

6)解除平台锁定,使平台在水平面内慢速旋转,并细心观察光干涉图样有无变化,以及如何变化。

3 实验现象观察记录

1)在激光器处于低起振阈值条件的情况下(光强较强),光干涉图样的变化:(1)在对光学平台进行转动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干涉图样有一定程度的、随转动而出现吞进或喷出的现象(通常都是在1个条纹数以内的吞进或喷出)。不过,这种干涉图样的变化,由于变化幅度较小、且仅与平台在转动过程中的“不稳”有着某种对应性的关联,(当转动较慢且均匀时,干涉图样几乎没有变化。)故而可以忽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种情形下的光干涉图样变化具有吞进和喷出的往复性,因此,并不能显示出激光器谐振腔中的激光纵模模式有累积性频谱移动的趋势;(2)在对平台旋转的观察过程中,除了发现有上面(1)条款中所描述的现象之外,我们还发现,在平台旋转到多个“特定”(这种“特定”是一种一定时期内相对的固定,因为随着地球的运动,这些特定的角度位置实际上也是在慢慢地发生着移动的)的角度时,光的干涉图样竟有着十分奇怪的表现(事实上,此表现正与我们的理论预期相一致),那就是:当平台抵达并固定在这些“特定”角度而停止转动时,原本稳定、清晰的干涉图样,便会突然间变得活跃起来,以至于发生干涉图样的持续性跳变(在两种可明显清晰观察得到的、不同干涉图样之间的快速交替性变化);甚至在平台对应于“特定”角度的位置更为合适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干涉图样持续消失的现象;

2)在激光器处于中等起振阈值条件的情况下(光强中等),光干涉图样的变化:(1)在1)中(1)条款所观察到的现象,仍然存在;(2)在平台旋转的过程中,光干涉图样出现跳变、甚至是消失性变化的平台对应位置,明显增多;常常是平台每略微转动一个不大的角度(这些角度在有些区域表现得较密,如间隔只有几度;而在有些区域则表现得较疏,如间隔可达二三十度,甚至更多),便能抵达一处新的位置,而使得干涉图样出现持续性的快速跳变、甚至是消失。不过,必须明确指出的是:尽管干涉图样随平台旋转角度变化而出现跳变、甚至是消失的次数有所增加,但却也是与干涉条纹能够长时间保持清晰和稳定性存在的对应平台角度区、相交替和轮换的;这也就是说,在任意每两处干涉图样发生跳变、甚至是消失时的平台对应角度位置之间,总会有一定的角度区可以使得干涉图样保持持久的清晰和稳定;

3)在激光器处于高起振阈值条件的情况下(光强极弱),光干涉图样的变化:(1)在1)中(1)条款所观察到的现象,仍然存在;(2)在平台旋转的过程中,当平台旋转对应的角度能使得光强可被观察得到时,仍有清晰的干涉图样存在;然而,当平台旋转对应的角度使得光强减弱时,已观察不到干涉图样的跳变,且激光器也几近不能起振,甚至已完全停止激光的输出。必须指明的是:此种情况下旋转光学平台时,激光的输出与停止是交替性的,即有些角度范围有激光输出,而有些角度则没有了激光输出;并且是,当将平台在这些不同的角度范围之间进行往返旋转时,便会更明显地观察到,这种激光的输出与否、同旋转平台所处的不同角度之间,有着严格的对应性关系。

说明:由于在本实验中所采用之激光器的起振阈值可调,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到激光器内的信号增益情况,因此,对于激光器三个工作阶段的划分尽管不一定准确、甚至还可能会令人有些费解,但却是便于说明问题的。

4 分析与讨论

4.1 实验现象的总结

对于本实验所展示出的现象,我们可以将之归结为两个主要方面来进行概括,而这就是:

1)光学平台于水平面内转动的过程中,在一些“特定”的角度对应位置,干涉图样会出现持续性、快速、反复跳变的现象。而且关键的是,这些角度位置具有一定的相对固定性,我们可以重复地在该位置观察到干涉图样的持续性跳变。另外就是,干涉图样跳变时所对应的各角度位置与干涉图样保持稳定不变时所对应的角度区,是交替分布的;

2)在激光器处于高起振阈值时,随着光学平台转动角度的不同,干涉图样会表现出时有时无的现象。而这,反映到激光器本身上就是,在有些位置(仍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激光器出光,在另一些位置则不出光;并且,出光与不出光的平台对应角度位置是交替和固定的,可以重复验证。通过观察与对比,激光器在高起振阈值时的不出光位置,与其它两种起振阈值情况下干涉图样在跳变时的对应位置是一致的。

上述实验现象是多次实验的共同观察结果,在异地进行过对比观察,设备也进行过多次的安装与拆卸,且每次均能观察到一致的现象,可见,观察结果并非偶然,而是能够重复展现的。

4.2 传统物理理论对于本实验现象解释起来的无能为力

很自然,当观察到本实验所展示出来的奇特现象时,人们便必然会首先拿起传统理论的工具、去试图加以解释。然而,由于几乎尽人皆知的惯性系不能自知理论(相对性原理)、爱因斯坦的光速恒定理论、光的传统多普勒效应理论、传统的激光原理(尤其是激光器谐振腔的驻波理论)等等,都不允许有上述实验现象的出现,因此更不应奢望借助于它们去对之加以解释了。实验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会因为我们人类的喜恶及正误标准去妥协自己的存在,故而可以毫不容情和大胆地讲,只要传统的相关理论不能对本实验之结果去进行合理的解释、且明显地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将也只能会得到一种大家或许并不太愿意去接受的结论,而这就是:上述所列出的传统相关理论,是不正确或至少是存在着问题的。

4.3 对本实验现象可能会产生的几种错误解析

通过对本实验及其它对比性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认为,本实验所展示出来的干涉图样跳变现象,其形成原因正是基于我们新建之理论所预见的、激光器由于模式竞争而造成的光波模式跳变——跳模。

虽然说同样是跳模现象,但是如果不细加分析,而是直接将本实验中所出现的跳模现象与传统激光理论中所惯常讨论的那种跳模现象等同起来、并加以解释,则显然是存在问题的。我们知道,传统激光理论对于跳模现象的解释是:拥有多个可满足振荡要求光波模式的激光器,因于谐振腔长度之变化(通常都为热膨胀导致的变化)而引起的、不同本征光波模式之间主导性地位的交替。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单模激光器也不是说就不会出现模式的跳变,而只不过是,这种模式的跳变是那种模式频率漂移后的同一模式之间的跳变。不可否认,激光器谐振腔长度的变化,的确会导致多模激光器的模式跳变;然而,对于本实验中所出现的跳模现象,我们却不可以认为也是由那种传统意义上的谐振腔长度之变化所引起,其原因是:第一,本实验是在激光器处于稳定工作状态、即热膨胀跳模现象已经完全消失的情况下,去进行的实验;第二,本实验除了在实验过程中唯一地对实验平台进行慢速的转动之外,并不改变其它任何的外在环境条件;第三,本实验中,激光器出现跳模现象时所对应的各平台角度位置是相对固定的(之所以是相对固定,是因为这些平台角度位置随着地球绝对运动状态的变化,其实质上也是在细微变化着的),即只跟平台转动到某些特定位置有对应性关系,而跟时间(通常是指一个实验过程所对应的较短时间段,而不是指超过几个小时以上的长时间跨度;因为长时间跨度所对应的地球绝对运动状态必然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如此便会造成出现跳模时的平台对应位置也会发生变化)或其它因素没有对应性关系;第四,激光器出现跳模现象时的平台位置一旦选定,则跳模现象便会持续发生,即激光模式会在不同模式之间持续性、快速、反复的跳变;而不是类似于传统的那种因于温度或其它因素变化导致谐振腔长度发生变化所引起的一过性、慢速、单向的跳变;第五,在平台旋转的过程中,激光器具有稳定模式输出(表现为光干涉图样清晰稳定)的区域与出现跳模时的位置,是间隔交替的;并各自都可以在时间上进行状态的持续保持,且其保持时间都可远大于平台在相邻跳模与不跳模位置之间去进行转换时的时间;第六,激光器出现跳模与稳定模式输出时各自对应的平台角度位置与区域,其交替间隔较密,显然与地球磁场的极性以及其它外界常规因素(如温度、气压、湿度、震动、引力等)之间,并没有可以联想得起来的对应性关系;第七,激光器出现跳模现象时所对应的平台角度位置并不是绝对固定的,即并不是平台每次转动到所谓的“特定”角度位置就一定会出现跳模现象;而若是谐振腔长度变化引起的跳模现象,则对应的平台角度位置就应该是绝对固定的,且与谐振腔的起振阈值条件亦不应有什么关系;第八,本实验中,激光器对应于各跳模位置两侧的干涉图样一致;而这,显然与谐振腔长度变化所导致的跳模前后干涉图样必然会有所变化(因于频谱移动所引起)不同。

另一种可能会与本实验中跳模现象建立得起关系的错误解释就是,认为是“尺缩效应”引起了激光器谐振腔长度的变化。诚然,现在倘若哪个研究人员或团队宣称自己证实了“尺缩效应”的存在,那的确是件极其伟大和会令人无比兴奋的事情。不过,对于本实验中所表现出来的跳模现象,以及因此而易使人们联想得起来的、“肯定”是由于谐振腔长度变化导致了跳模现象的发生,则无疑在遍寻谐振腔长度变化之因无果的情况下、而将之归结为“尺缩效应”,还是可以说得过去、甚至是能够给人以惊喜的;然而不幸的是,本实验却不敢冒领这份“荣耀”,至于其原因,则即便不说,想来大家亦会明白,那就是:本实验实施者根本就不认为,本实验中的跳模现象是因于“尺缩效应”而导致的谐振腔长度的变化。

关于“尺缩效应”,可能有人会认为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动力学效应,而有的人则认为只是一种呈现于观察的运动学效应,爱因斯坦就是一位典型的运动学效应观点的支持者。很明显,由本实验所展示出来的现象去看,那第一个欲要被质疑者,便首当其冲地应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了。既然本实验是以证明绝对静止空间的存在为目的,则必然关于“尺缩效应”的本质,我们自然会站在爱因斯坦的反面,那就是认为“尺缩效应”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动力学效应。作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承认“尺缩效应”是一种动力学效应,与认为或不认为本实验所展示出来的现象是否因由于“尺缩效应”,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对于本实验,我们可以认为,随着平台转动角度的不同,激光器谐振腔的轴线方向,自然就会与地球所对应参照系的绝对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状态关系变化;而这也就是说,我们完全承认平台的转动必然会造成谐振腔绝对长度的改变;但是,为什么我们就不认为本实验中的跳模现象是因于谐振腔长度的“尺缩效应”性变化呢?原因是:纵使我们认为光速不变,且认为地球的绝对运动速度v为其追随太阳绕银河系中心的公转速度、即每秒钟200多公里的运转速度,甚至是将地球的绝对运动速度v按每秒钟300公里去计算,则遵照长度的“尺缩效应”公式去求解,那谐振腔长度(指本实验所使用激光器的谐振腔长度)的变化量最大也顶多不过一个光波波长(本实验中光波波长为632.8纳米)的1/4,所以可以说,这点谐振腔长度的变化尚不足以引起一次跳模现象的出现;(按传统理论计算,谐振腔每增减半个波长的长度,才会引起一次跳模。)而这,显然与本实验在平台旋转过程中、仅在一个180°角度范围内就能多处重复出现跳模现象的对应位置相矛盾;故此,可以肯定地讲,即使我们不顾一切地(即仍在认为传统光学理论正确的情况下)想把“尺缩效应”引起的谐振腔长度变化考虑进来,但是也还仍不足以去胜任本实验中跳模现象的真正成因。

还有一种可能会被用于解释本实验现象的途径就是,认为是萨格纳克效应导演了这一切。事实上,根据本实验所布置的光学系统以及通过旋转光学平台去进行的实验操作,我们确实不能否定萨格纳克效应的存在;但是,针对于本实验,我们却不认为萨格纳克效应能够与跳模现象——这一实验结果扯得上什么关系,原因是:第一,根据萨格纳克效应对应的光干涉条纹移动公式,以及本实验中对应的光波波长λ=6.328×10-7米、干涉光路所圈定的有效面积S≤0.5平方米、光学系统所对应的旋转角速度Ω≤0.02弧度/秒,我们可以求解出实验装置因于萨格纳克效应所出现的条纹移动数δ尚不足于0.00022个条纹移动数;显然,这一结果本身对于干涉条纹的移动而言,完全可以忽略,亦更谈不上对于本实验中的跳模现象有什么贡献。第二,本实验中所出现的跳模现象,是在整个实验装置固定于一些“特定”的角度位置而非旋转的情况下发生的,且具有持续性,这明显与萨格纳克效应所对应的干涉条纹移动现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4.4 新理论对于本实验激光器跳模现象的解释

既然能够考虑到的传统理论都无法对本实验之跳模现象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那么现在,我们也就只好借助于由本实验实施者所建立的新理论(请读者关注与参见本作者后续将要发表的相关文章)来解释这一现象了;而至于这套新理论赖以为建的基础是否正确,事实上,其恰也正是当初我们之所以要来设计这么样的一个实验,所企图予以证明的。

4.4.1 对新理论部分观点的阐述

新理论是一套十分庞硕的理论体系,难以在此作出全面阐述;然而,为了能使之对本实验中激光器所展示出来的奇特跳模现象、不至于做出太过突兀和令人费解的解释,因此,对于新理论中的某些相应观点,现在还是有必要拿出来先说明一下。故而,我们特选取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绝对静止参照系以及普通惯性参照系。新理论认为:自然界的“真空”不空,它实际上是由一种特殊的物质构成。在历史上,有人曾将此特殊物质称作“以太”,现在也有人可能会以别的称谓来对之进行命名;至于我们,则将之称作为“空间场粒子”(并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以太)。空间场粒子的存在,可以使我们人类以其为依附体而建立起一个与之刚连的参照系,我们将此参照系称作为“相对绝对静止参照系”。也许有的朋友会认为,鉴于空间场粒子的特殊性,则就应该将那与之刚连的参照系称作为“绝对静止参照系”才对啊!而为什么又要加上一个“相对”的前缀呢?关于这一点,看来我们还真的需要进行一下解释。事实上,由空间场粒子所构成的宇宙真空,就其整体而言,也并不是处处均匀、一成不变的;我们以空间场粒子为依附体而建立起来的参照系,常常指的是与某一处区域性之平直空间刚连着的参照系,而之所以称作为“相对绝对静止参照系”,指的也正是该参照系仅仅是相对于其所依附的局部空间而绝对静止。谈论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想到,既然如此,那么本论文的题目——“绝对静止空间探测实验”,亦应该是换做“相对绝对静止空间探测实验”方才显得合适啊!事实上,我们倒也确实是如此认为的;而只不过在这里,因于习惯和理解的需要,我们还是暂时将“相对绝对静止参照系”称作为“绝对静止参照系”较好。

普通惯性参照系,是指那些相对于绝对静止参照系,以恒定的非零速度,始终保持着直线运动的参照系。普通惯性参照系与绝对静止参照系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也不宜把绝对静止参照系仅当作是一种特殊的惯性参照系去看待。鉴于长期以来,人们在各惯性参照系内一直区分不开相互之间的差别,因此便就笃信了相对性原理的正确;而这,在当今学术界、甚至是略微上点档次的市井群落里,也还确是一种相当浓厚的氛围。不过,事实终究是事实,未曾发现并不表示各惯性参照系之间就没有区别,更不能说那区别永远就不会被展示出来;随着本实验中激光器奇特跳模现象的被发现,则不仅预示着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相对性原理、甚至是去否定它,同时还表明,那被视为当今科学之基础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恐怕也难免会因此而动摇;

2)关于真空光速的问题。一直以来,光速几乎都被认为是恒定不变的,尤其是在爱因斯坦建立起相对论并根植于人心之后,这种观点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事实上,光速的是否可变或恒定与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要讨论清楚很不容易;因而在此,我们也就只好跳过中间过程而直接以结论性的语言,来给出光的相关速度特性了,那就是:(1)只有相对于绝对静止参照系去讲,光速恒定才是完全正确的;其各种真空速度(主要指单程光速与闭合回路平均光速)数值,均等同于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光速常数c;(2)对于普通惯性参照系而言,所有闭合回路中的平均光速是恒定的(速度值也为光速常数c);而单程(通常指直线运动)光速却不再恒定,即光相对于普通惯性参照系而言,其单程相对光速已不再恒定。现在,假使一笛卡尔坐标系对应于一普通惯性参照系,且其正沿着x轴的正轴线方向、以绝对速度v相对于绝对静止参照系而运动着,那么对于该笛卡尔坐标系,则光沿着正轴向运动着的相对速度,即为;而光沿着x负轴线方向运动着的相对速度,则为;

3)关于光的多普勒效应。既然认为惯性参照系中单程光速已不再恒定,那么显然,传统的基于光速始终恒定而推导出来的光的多普勒效应,也就必然存在着问题。有别于光之传统多普勒效应理论的新多普勒效应理论,其推导过程亦十分复杂,在此,基于对本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需要,我们也仍然只能是简单地给出光在普通惯性参照系中的某些频率与波长公式了,而这就是:若光源与观测者相对静止、且以绝对运动速度v在二者的连线上进行惯性运动时:(1)如果二者的绝对运动方向与从光源传向观测者的光传播方向一致,那么此时观测者所观测到的光的频率为ν0(ν0为光源绝对静止时,光源相对于绝对静止参照系发出的光的频率;事实上,当光源相对于普通惯性参照系静止时,其发出的光的频率相对于普通惯性参照系而言,也为ν0),波长为(λ0为光源绝对静止时,光源相对于绝对静止参照系发出的光的波长;事实上,当光源相对于普通惯性参照系静止时,其闭合光路中的平均光波波长相对于普通惯性参照系而言,也为λ0);(2)如果二者的绝对运动方向与从光源传向观测者的光传播方向相反,那么此时观测者所观测到的光的频率仍为ν0,波长则为。

对比上述两种情况下的光频率与光波长公式,明显可以看出,只要光源与观测者保持相对静止,则无论二者是绝对静止,还是进行着惯性运动(暂时指在二者连线上的惯性运动),则由观测者所观测到的光的频率都是恒定的,而有所变化的只是光的波长;

4)关于激光原理。目前,激光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相当成熟的技术,而作为指导激光发展及其赖以存在的基础——激光原理,则当该不会也存在着什么问题吧!按照正常的逻辑,我们的确不应该不顾现实而去对激光原理再妄加评判;然而,正如上面1)、2)、3)条款所叙述的,显然如果我们承认它们正确,那么毫无疑问,我们也就不得不无奈和坚定地需对传统的激光原理提出质疑。

源于同样的理由,我们此处也仍然只能是化繁为简、结论性地给出激光原理的问题,而这就是:传统的激光原理,就其表述而言,只有在一种特殊的参照系里才能严格成立,而此参照系就是我们在上面1)条款中所指的“绝对静止参照系”。

翻看人类所有关于激光原理的已有著述,显然,并无一处可以看到,对激光原理的适用范围去作过上面那样的限定;而反观今天我们在地球(可看作为普通惯性参照系)之上基于激光原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则诚然其事实又是不容否定的;那么这一切又是为什么呢?难道激光原理既适用于绝对静止参照系、而同时又毫无保留地适用于普通惯性参照系吗?它们之间难道就没有什么区别吗?

的确,由于我们已认为相对光速可变,因此从表述上去看,传统的激光原理在许多地方,已不能再成立于普通惯性参照系了。然而,这却并不是说,基于激光原理所描述出的激光的诸多外在表现,就不能继续呈现于普通惯性参照系之中;而这一切,若追究其最深层次的原因,则无疑必将触碰到光之本性。

在上面的2)条款中,我们已经明确阐述过:光速恒定的结论,只有在绝对静止参照系之中、且是相对于绝对静止参照系的情况下,才能严格成立;而对于普通惯性参照系,则只有光的往返程合速度、或者是表述成闭合回路中的光的平均速度,才是恒定的;至于普通惯性参照系中的单程相对光速,则并不恒定。至此,我们应该已经明白,其实,恰正是光有着如此的特性,那才最终成就了唯有基于绝对静止参照系而方得完美正确的激光原理,何以能够神秘而又游刃有余地在近乎普通惯性运动的地球世界里,去指导了人类的激光之路。

关于激光原理在普通惯性参照系中那原本错误、但却有效的适用性,我们现在列举一个例子。大家应该都知道光驻波理论与激光器光学谐振腔之间的关系,显然,在绝对静止参照系中对这一关系的描述是可以给予肯定的;然而,对于普通惯性参照系,如果单程光速不再被认为恒定,那么紧跟着,光驻波理论与光学谐振腔的原有关系,就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的冲突。事实上,只要我们真正弄懂了光在绝对静止参照系与普通惯性参照系中的速度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则我们便就能够很容易地理解这一冲突。在普通惯性参照系中,我们认为,光相对于普通惯性参照系的往返程合速度不变、频率不变;由此,我们便可以得出,光在往返程运动中的平均波长与总波数亦都不会改变。而据此,我们便可以知道,在成立于绝对静止参照系的、激光原理所要求之光学谐振腔长度必须满足光波半波长整数倍的要求,在普通惯性系中也是同样地能够被得到满足,且同样是在光于谐振腔中运行一周之后、可以保证其拥有相同之相位的。这也就是说,成立于绝对静止参照系中的驻波条件,同样地可以适用于普通惯性参照系;而不同的只是,在普通惯性参照系中,我们已不能再强求光学谐振腔中两个方向上的光波波长与波数,还依旧会那么坚定地相同了。

关于激光原理在普通惯性参照系中的有效适用性,我们还得补充一些新的观点,而这就是:(1)对于同样性质的光反射面,当光于波节处抵达反射面时,便会具有相对较大的反射率;而当光于波峰(腹)处抵达反射面时,则会具有相对较小的反射率。(2)对于激光器的光学谐振腔,激光光波必然在输出镜(低反射镜)一端保持、或接近保持为波节;而于高反射镜一端,则可通过光波在波峰(腹)与波节之间任意位置的移动交替,去实现谐振腔在其绝对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而有可能导致的、往返程光波波数之间的移动性补偿。(3)对于光学谐振腔,尽管在往返程光波波数会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同样是仍能满足某一或某些频率的光在往返一周之后,依旧拥有同相位的驻波条件,但是谐振腔却有在两端反射镜处都适逢光的波节时,方才拥有最强谐振特性的特点;当然,在高反镜一端适逢波峰(腹)时,谐振腔对于该驻波光波则拥有最弱谐振特性。

归根到底,普通惯性参照系毕竟不是绝对静止参照系,尽管在我们人类所开展的、诸多试图用以区分二者的对比实验中,未能展现出它们之间的差别,但是我们却也不能据此就将二者等同起来,因为有差别终究就应该会有所区分,否则,又何以去谈差别呢。在本实验中,倘若将实验系统置于绝对静止参照系之中,则根据适用于该参照系的传统激光原理,那无疑我们将会观察不到在本实验中所展示出来的奇特跳模现象;然而,有幸的是,我们却恰巧是在地球这个近乎于普通惯性运动的系统之中、去做的这项实验,而且更为意外的是,该实验设备确又恰巧能够将这种本可以再度隐藏起来的现象,给奇迹般地展现了出来。

4.4.2 基于新理论而对本实验中奇特跳模现象的解析

本实验中,激光器所展示出来的跳模现象是一种奇特的新型跳模现象,难以让我们将之与传统的跳模现象等同或混淆起来,而这可主要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本实验设备所处的环境,使我们不太容易误以为、会造成谐振腔长度能够发生协同于光干涉图样那般频繁的伸缩性变化;

2)本实验中所展示出来的跳模现象,是不同光波模式之间的持续、快速、往复性跳变,与传统的因谐振腔长度变化所导致的一过性跳模现象不同。

事实上,在本实验中激光器所呈现出来的跳模现象,我们已不可再将之归结为谐振腔长度的变化;而应该根据上面4.4.1中第4)条款关于激光原理的阐述,将之归结为谐振腔中往返程光波波数的互补性移动所致。

倘若自然界确实存在着绝对静止参照系的可依附性实体,那无疑我们的地球,就必然处在相对于这一实体的绝对运动之中。由于处在普通惯性参照系内的观测者所观测到的单程光速已不再恒定,因此我们亦可以认为,普通惯性参照系内激光器谐振腔中运行着的激光光波,其往返程光速(指相对光速)也将变得不再恒定;而再结合新的光的多普勒效应观点,所以,这一切表现在普通惯性参照系内激光器谐振腔中的激光光波上就是:谐振腔中的往返程光波波数之间在谐振腔的惯性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亦可以发生数量上的互补性变化。(尽管在谐振腔长度相对恒定的情况下,对于同一光波而言,其往返程的光波波数和并不会随着谐振腔的惯性运动状态改变而改变。)

普通惯性参照系内,激光器谐振腔中往返程光波波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谐振腔的绝对运动状态有关。大多数情况下,谐振腔在普通惯性参照系内的状态变化,就预示着其绝对运动状态必然是也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亦往往便会造成谐振腔内往返程相对光速的变化;鉴于谐振腔内光波的频率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为迎合光速的变化,则必然变化的、也就只有谐振腔中往返程的光波波长了。本实验中对实验装置之惯性运动状态进行的调整(指旋转光学平台),便恰好能够改变谐振腔中的往返程相对光速,这自然就会造成谐振腔中往返程光波波长的变化,而又鉴于普通惯性参照系内谐振腔中的往返程光波波数和始终保持恒定,因此,谐振腔中往返程光波波长的变化,必然会造成谐振腔内往返程光波波数之间的交替移动性互补;而这,体现在光波在谐振腔内的传导情形上就是:于高反镜一端,通过光波的移动(可理解为光波波形的移动),去实现光波波数由往程去向返程、或由返程去向往程的调整;至于输出镜一端,我们则可以认为,波形是始终固定于波节处而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的。

由于激光器在普通惯性参照系中的状态变化会导致谐振腔中往返程光波波数的变化,而这势必就会于高反镜一端造成光波波形的移动,因此光波与高反镜的接触点已不再会是单纯的波节,而是可能于波节到波峰(腹)间的任意位置抵达反射镜面处;所以,根据前面我们已经提出的、即便是同样满足驻波条件的情况下,却仍有光波两端都于波节处抵达反射镜面时、谐振腔才具有最强谐振特性的观点,则当谐振腔中往返程的光波波数发生移动性变化时,必将会相应地造成激光光波输出强度的微弱性变化。

对于多纵模激光器而言,不同的模式之间肯定会存在着竞争,因由于竞争的结果一般都会是增益大的模式得到加强,而增益小的模式受到抑制,因此在实际的激光器输出中,我们通常所能观察到的一些外在表现,也大都只会是主模的外在表现。然而,如果恰巧置于我们面前的激光器是一台十分特殊的多模激光器,其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谐振腔中、因于往返程光波波数之变化而造成的、谐振腔内各纵模之间的此消彼长,(原因有二:(1)因于往返程光波波数之变化、而使得主模在高反镜一端出现波形由波节向波峰(腹)方向移动时,必然要导致增益系数的下降,以至于会降低介质对于主模的增益饱和度,因此这便使得副模因有可能获得较多的增益机会而展现了出来;(2)由于主、副模对应的光波波长毕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这也就使得主、副模对应于谐振腔内的光波波数,在往返程之间的移动不可能完全同步;也就是说,在光波波数移动的过程中,主、副模不可能同时都到达各自的最低增益点;而如果恰巧当原来的主模到达了最低增益系数(在光波波峰(腹)处抵达高反镜时)、且加之(1)中所述的因素时,则就有可能会导致、其时尚未到达最低增益系数的副模光波得到充分的放大,以至于暂时性地成为新的主模。)甚至能将这种不同模式之间的激烈竞争场面放大性地展示出来,则未免不是一件幸事。至于本实验中所使用的激光器,正恰好就是这么一台堪当此重任的特殊激光器。

另外,对于本实验中所观察到的新型跳模现象,虽然从理论计算上去讲,应该是激光器谐振腔中的往返程光波波数之间每移动半个波数(即半个波长),便就得会有一次跳模现象对应之平台位置的出现,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这主要是因为,如此的谐振腔中往返程光波波数之移动所导致的、不同光波模式之间的竞争,并不像谐振腔因于长度变化所造成之模式竞争那样的严格和绝对,又由于还要受到其它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甚至说是在一定程度上巧合的情况下,才会导致持续性跳模现象的发生,因此从光学平台的整个可旋转范围去看,其相应出现跳模现象的位置数,将肯定会小于谐振腔因绝对运动状态之改变所造成的、往返程光波波数之间移动数的2倍。然而,纵便是这样,我们也依旧可以通过观察对比而看出,因平台旋转导致激光器跳模时所对应的平台角度位置数,其绵密程度,还是与各种情况下经估算(由于地球的绝对运动速度大小及方向尚未确定,因此只能估算)所得出的、谐振腔因绝对运动状态改变而造成的往返程光波波数之间的移动量相协调的。

5 结论

客观地讲,由于激光器谐振腔中的往返程光波波数之间,并不能保证每移动半个波数就必然有对应的跳模现象会被展现出来,因此由本实验所展示出来的跳模现象对应的平台“特定”位置数,尚不足以用来去定量求解地球的绝对运动速度;但是,由此实验所揭示出来的相对性原理的错误、以及激光原理的问题,却是清晰明了和立等可辨的。而大家亦应知道,一旦上述两个方面被否定,那么与此有着紧密关联的传统光速不变理论,还有光的传统多普勒效应理论,将也就不可能再继续于人们心目中保持其原有的“正确”性地位了。

激光器非传统跳模现象的被发现,已使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质疑当今物理学基础理论的正确性;而倘若正如本实验应该说业已证明了的、“真空”确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物质性存在,那么将不仅仅是相对论,而恐怕连量子理论,也都得被重新审视、并继而代之以新的理论。当然,作为一种具有一定适用性的即成事实,我们也不能无视和断然否定目前物理学基础理论那“正确”的一面,而关键是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正确”,即究竟它们是一种完全反映自然真实的正确,抑或仅仅只是一种区间性的、甚至说仅仅只是一种唯象性的“正确”。

摘要:相对论与量子理论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的两套基础性理论。而大家亦知道,相对论是以相对性原理为基础、也就是通过否定绝对静止空间的存在去建立的;至于量子理论,则是从根本上也没有承认绝对静止空间的存在。虽贵为基础性理论,但是两套理论之间一直存在着的不相容性、相对论那明显的表现于逻辑上的艰难、以及基于二者之当代科学研究的长期没有进展等等,却已使得愈来愈多的人们逐渐地失去了对于它们的信任。由于同样也是怀疑该两套理论的完全正确性,因此,便想利用与物理学先驱们一致的手段——那就是试图通过证明绝对静止空间确实存在的办法,去揭示出这两套理论的问题。本实验以现代激光技术为基础,通过一种特殊构造的激光设备,运用不同于以往的光学方法,清晰明了地否定了相对性原理。相对性原理的被否定,直接表明了绝对静止空间的存在;而且,由于本实验利用了激光设备和采用的是光学方法,因此本实验还同时动摇了爱因斯坦的光速不变原理、以及现今激光原理中的光驻波理论。否定了相对性原理,其效能并不仅仅是证明了绝对静止空间的存在,关键是从更深的层次上揭示了自然的本来面目;因此,新发现决不应一味地被用于去否定和推翻某些理论,而是应该主动地与此前相关理论中所存在着的问题相结合,以便于对自然真实在获得了充分的认知之后,去做出更深入、更透彻的描述。

上一篇:健康维护下一篇:油气储运的设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