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小

2024-05-09

物理小(共12篇)

物理小 篇1

小实验趣味性高, 实用性强。它是用简单易得的器材或自己动手制作的简单装置, 在课外独立或合作完成的实验,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物理新课程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物理新教材设计了许多小实验。这种设计促使学生通过课外寻找实验器材, 自己动手做实验, 既加强了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又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与此同时, 也为学生适应中考改革奠定了基础。以下谈谈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几点作用。

一、小实验能加强物理教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物理中不少概念、原理都是比较抽象、枯燥的, 而小实验的开展起到了联系物理内容与生产生活的作用。学生通过课外实验, 可以大大丰富感性认识, 深化与活化已掌握的物理知识。课外实验与课堂教学的密切联系, 可以使课堂教学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延伸。如指甲剪、杆秤、起子等应用了杠杆原理;鞋底和车轮的斜纹是为了增大有益的摩擦;各种打捞工程是浮力的利用;各种自动化工程很多都是电磁继电器的应用等, 我们可利用身边简单易得的器材做各种与这些原理有关的小实验, 这样可使学生明白了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小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课外实验中, 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对学生来说都是创新活动。若能把握住对小实验教学的机会, 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 并用来做一些实验, 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 会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从而激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他们的思维活动会更积极主动, 学习后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例如, 做“乒乓球托住矿泉水瓶”实验, 首先将矿泉水瓶装满水, 然后用乒乓球盖严瓶口, 手按住乒乓球把瓶子倒过来, 放开手后水不会流出来。这个实验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直观形象, 生动有趣的小实验能起到比任何语言描述得更好的效果。又如浮力现象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对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总是迷惑不解。这时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小实验:把鸡蛋放在纯水中, 鸡蛋会下沉, 当不断往水中加盐后, 鸡蛋又浮起来了, 在加一定量的盐时, 鸡蛋悬浮在水中, 继续加盐, 最后发现鸡蛋漂浮在水面上。从这个实验中, 学生很轻易地领悟到了同一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液体密度越大, 浮力越大。

三、小实验为学生的动手实践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在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努力实践, 积极思维, 大胆探索, 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大量的观察、实验和生活实践中, 进一步加深对物理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并在动手中加快了创新思维培养的步伐和效率, 演示小实验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实验的取材、制作和观察, 这就为课堂上学生的亲手实践提供了可能。例如, 小实验“筷子提米”, 在玻璃杯内装上半杯大米 (不能装满或装的太少) , 筷子插在中间, 把米压紧, 使筷子直立, 加入少量水后, 不能立刻就提筷子, 稍停一段时间, 等米吸水胀开后, 再提筷子。根据压力增大, 表面变粗糙, 摩擦力变大的原理, 当米吸水以后发胀发涩, 这样既增加了米对筷子和米对玻璃杯的压力, 又增大了米与筷子, 米与玻璃杯之间的粗糙程度, 因此筷子与米以及米和玻璃之间的摩擦力也增大, 所以提起筷子能把装米的玻璃杯提起来。实验形象、直观地说出了压力增大, 表面变粗糙, 摩擦力变大的原理。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 确信了摩擦力的存在, 认识了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与此同时, 小实验还起到“引导”、“解惑”的推动作用, 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 例如, 在学习导体和绝缘体时, 学生用导线将电池 (三节) 、小灯泡和两个鳄鱼夹组成一个检验物体是否导电的实验组。当鳄鱼夹夹住铅笔芯部分时, 小灯泡发光, 说明电路连通, 碳质导电是导体;当鳄鱼夹夹住铅笔木质部分时, 小灯泡不发光, 说明干木材不易导电是绝缘体;当用两手各握一个鳄鱼夹时, 小灯泡亮了, 说明人体导电是导体;当松开一只手时灯泡熄灭, 这说明空气不易导电是绝缘体。通过实验, 学生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知识在训练中巩固, 能力在实践中提高, 思维在训练操作中也得到发展。通过安排这些生动的小实验穿插在课堂教学中, 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组装、调试和观察, 使学生真正做到手脑并用, 不仅加深了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同时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追求知识, 追求真理的欲望。

通过课外实验,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情感, 学生的创造能力有了提高, 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每一个实验的成功都来之不易, 都会给自己带来新的收获, 都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和尝到成功的喜悦, 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得到了增强。

物理小 篇2

关键词:物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

从人类的起源开始,物理就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人类利用周围的环境为自己制造生机,无意间发现了钻木取火的原理,火的制取和火种的保存是人类生命兴旺的源头,火让人类的食物更加美味更加健康,使他们居住的环境更加温暖,更有助于驱逐凶猛的野兽,火种的保留使得他们每到一处都可以使用火,虽然他们并不知道摩擦生热,能够燃烧的物体温度一旦达到着火点就会燃烧的物理原理,但是却还是有意无意地利用了这些物理原理为自己创造一线生机,没有火,就不会有生生不息的文明。所以是这些物理原理为人类的兴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此时的人类无法控制物理科技,但是能正确地使用这些物理科技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

物体如果密度小于水,就会漂浮在水面上,此时的物体会受到浮力,人类最初并不知道物体会受到浮力,但是却能利用木头可以漂浮在水中的特性,造出了木船,木船对于人类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虽然人类不知道它能承载多少重量,但是却能利用它来往于其他的陆地,并且打捞一些鱼类,通过船的发明,人类丰富了自己的食物系统,并且能与其他的陆地加强沟通,进行来往贸易,使得人类初步展露出了社会的模型。而后,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正苦苦求索如何测定王冠的`体积,在沐浴的时候水从木桶中溢出,却使他灵光一现,发现了浮力定律,以后的科学家循着他的思路一路探寻,终于发现了流体力学的奥秘,他们可以对水中的船只进行受力分析,得到船能承载多大的重量,更进一步改造了这一工具,使得人类的海上航行技术突飞猛进,也为人类文明的推进做了巨大的贡献,郑和出海南洋,使得中国国威得以彰显,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拓了人类的视野,使得世界的全貌得以重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揭开了人类心中对于地球的一层疑云。如果没有船,可能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还是天圆地方,美洲则会屏蔽在人类的视野中,可能各个国家也会老死不相往来,人类有如此的繁荣兴旺,与物理科技是分不开的。

一个铁球与一根羽毛从同一高度落下,自然是铁球先落地,然而伽利略却毅然决然地否认了这个观点,于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被永久地记在了史册,伽利略从比萨斜塔拿出了两个质量不同的铁球,同时下落,两个铁球几乎同时落地。而他又利用了归缪法成功推翻了物体下落速度与质量有关的观点:一根羽毛和铁球相连,落下地面,正常来说羽毛比铁球速度慢,会拉低整体的速度,但是两个拴住一起重量增加,按照之前的理论应该速度加快,因此,原结论被推翻,物体下落速度与质量无关。此举无疑将人类对于物理的认识提升了一个境界,从原本的单纯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升华到以理论为依据进行拓展,伽利略创造的运动学,更是将两种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力和运动联系在了一起,人类对于物理的理解不再肤浅,而且渐渐深入。

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宣告研制成功。“埃尼阿克”共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另加1500个继电器以及其它器件,其总体积约90立方米,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需要用一间30多米长的大房间才能存放,是个地地道道的庞然大物。当时的计算机只是为了计算一些繁琐的,计算量较大的科学实验数据,但是经过科学家的研究与改良,变成了集成电路式计算机,投入了数据流,通讯技术,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办公室自动化,计算机也不再是那个笨重的机器,甚至于变成了能拿在手中的小型笔记本,现在的计算机早已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人们娱乐工作生活的必需品,它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解放了他们的双手与思想,使得整个世界彻底联通。而电视,手机等的出现也使人类的生活大为精彩,不再闭塞。一个恶霸不再敢横行乡里,因为有互联网和电视的监督,一旦做了违法的事,必定会尽人皆知,网上和电视也会把最新的实事发布,并且传播正能量,丰富人们的生活。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频繁。互联网上WWW网站众多,比之传统媒体,能快速提供信息。但互联网只是一个平台,还需要科技创新。众多的基于互联网新产品的出现带给人们全新体验。微信、QQ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素不相识、从未谋面的人也能成为好友。微博的出现更是带来了媒体的新变革,通过微博,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快速发送信息,并被世界范围内的他人获取。中国境内最大的微博平台是新浪微博。

然而,物理科技为我们带来的未必都是好的影响,凡事有利必有弊。火虽然可以烤熟食物,可以取暖,但是也有人用火来作为攻伐的利器,排除异己,荼毒生灵,残害同胞,船虽然可以承载人漂洋过海,来往贸易,但是也有人在船上装载,征伐其他国家,通过武力使得对方屈服。蒸汽机虽然推动人类工业革命的进展,但是却会产生大量的污染,使得环境破坏,并且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与人力物力。电的使用为人类带来了便利,但是也会有很多人使用电不善,导致事故伤亡,计算机虽然让人类跨入了信息化社会,但是电脑的出现,也让一些新兴的职业――黑客悄悄进入其他人的电脑,窃取别人的资料,使用电脑病毒侵染别人的电脑,甚至于涉及到国家安全。手机虽然使通讯变得便捷,但是却让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显得淡薄,每个人的手机号码仿佛成为了他们每人的囚犯编号,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电视机虽然丰富了人类的娱乐生活,但是却让人容易迷失自我,沉浸在电视剧里的世界无法自拔,却忘记了现实的生活。这一切,其实都是源于人类心理的贪婪,惰性,欲望,等一切的恶性心理。但是如果能克制住这些心理,好好地利用物理科技,必定会使人类的生活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许超.浅谈现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J].神州,,4.

[2]科技改变人类生活[J].世界儿童,,Z1.

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篇3

暑期快到了,同学可以利用身边的一些器材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实验,体验物理实验的探究过程,感受实验成功的喜悦。(实验现象请同学们自己填写,现象解释请同学们自己查阅资料)

实验一:打不走的鸡蛋

实验器材:盛有半杯水的玻璃杯、一张10cm2的硬纸片、一枚鸡蛋

实验步骤:1.将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盖上硬纸片,把鸡蛋放在纸片中央;

2.用手指迅速地弹硬纸片。

实验现象:

同学们还可以做类似的实验:①将文具盒压在一张纸上,快速地抽纸,看看文具盒的运动情况;②将4-5个象棋棋子叠起来,用直尺快速地打击最下面的棋子,看看上面的几个棋子会不会倒。

实验二:纸片托水

实验器材:一杯盛满水的玻璃杯、一张10cm2的硬纸片

实验步骤:1.将硬纸片盖在玻璃杯上;

2.用手抵住硬纸片,将杯子倒转过来(杯口朝下);

3.松开手。

实验现象:

注意:该实验不一定能一次成功,多试几次。实验最好在水槽中进行,以免带来麻烦。

实验三:细口吞蛋

实验器材:一个小口径的玻璃瓶(口径比鸡蛋小一些)、一团棉花或者纸团、打火机、熟鸡蛋一枚、一把细沙

实验步骤:

1.将细沙铺在玻璃瓶底部;

2.将熟鸡蛋去壳待用;

3.点燃棉花,迅速放入瓶中,立即用熟鸡蛋塞住瓶口。

实验现象: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要在玻璃瓶瓶底铺上一层细沙?

实验四:什么干扰了收音机?

实验器材:一节新5号电池、一根10cm左右铜导线、收音机

实验步骤:1.打开收音机;

2.用手将铜导线的一端按在电池的底部,另外一只手拿着铜导线的另一端在电池的上端来回地碰擦;

3.靠近收音机,看看收音机有何反应?

实验现象:

该实验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同学们能不能再举些例子?

开发小实验 高效学物理 篇4

如何正确运用和讲解小实验, 通过小实验掌握知识点关键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 设计的小实验简洁明了符合当前情况下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二, 做好充分的准备演示好小实验;第三, 巧妙地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把小实验中包含的道理充分解读。

下面我就以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四节“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为例谈一下我的看法。本节的口吹硬币跳越木块小实验, 学生可以人人都做, 学生特别感兴趣,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动手非常积极, 一次可能不成功, 学生通过不断努力不断总结, 最后总能得到令自己惊喜的生动现象。

硬币由原来的静止到突然跳起, 是由静止到运动, 状态发生了变化,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使硬币由静止到运动, 说明硬币受到了一个向上的比硬币重力大的力的作用, 这个力怎么产生的?引导学生观察, 硬币由静止到跳起这个过程, 唯一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在硬币上表面沿水平方向用力吹气, 硬币上表面空气突然快速流动, 下表面与桌面之间由于相互接触空气不流动, 上下表面受到空气压力的合力F= (P下-P上) S, 由于P下没变, S没变, 只有P上变小, 空气压力的合力才可能大于硬币的重力, 才会上跳, 因此得出, 上表面因空气流速突然变大而压强变小, 其他内容就此迎刃而解。

初中物理各章节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关联性逻辑性, 另外还要对学生已经学过的基础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释奇趣的现象, 学生易于接受, 上述学习过程不但巩固了基础知识, 而且积极地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可谓学以致用, 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驾驭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快乐, 学生也更深切地体会到知识的力量。

开发小实验对物理教学的影响非常重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 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便尽可能地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 不管用什么样的开发实验都不能脱离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解决新疑难问题的思路。

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如塑料吸盘压在光滑的墙上, 用饮料管吸饮料, 学生对此可谓熟视无睹, 这些都是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但是跟学生解释起来有一定难度。

讲解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可设计如下实验, 找一只大点的塑料注射器, 安放针头一端沿针筒直径方向切去, 露出活塞底端, 活塞抽出一段, 漏出活塞底端的一端用橡皮膜封住, 这样针筒里就密封了一段空气柱, 针筒内外无变化, 橡皮膜是平的。讲解大气压强存在时, 可演示此实验。为增强实验的演示效果, 实验时可用投影仪。

操作:将活塞向外拉动一段距离。

现象:内部空间变大, 橡皮膜向内凹, 发生形变。由此可知橡皮膜受力, 因为力是使橡皮膜发生形变的原因, 橡皮膜受到向内的力大于向外的力, 根据F= (P外-P内) S, 若内外气体无压强, 则橡皮膜受力为零, 不可能发生形变;由现象, 活塞向外拉, 内部空间变大, 气体体积变大, 质量不变, 密度变小, 内部气体变稀薄, 外部气体密度无变化, 又橡皮膜发生形变受力, 由F= (P外-P内) S得到内外气体有压强, 并内部压强变小, 内外压强差不为零, 从而得出大气存在压强。教学过程同样使学过的知识得以巩固和运用, 用知识解决问题, 体会成功的乐趣, 激发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对拥有渊博知识的渴望。

初中物理小论文 篇5

假如有一天,重力真的消失了,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的呢?想象一下,没有了运动,世界上的万物都不能固定,处于飘浮之中。再也没有了生活的情趣。世界就会变得杂乱无章,不是像现在这样,井然有序。想想,太可怕了。

假如重力突然消失,那么河水将不再流动,人将不能走动,车子不能再奔驰,飞机也不能飞上天空,蓝蓝的天空下再也没有飞翔的小鸟,绿绿的草原上再也没有奔腾的骏马及羊群,世界将变得无味。也许,所有的生物都会死去,因为没有动了水,饭也不能咽下去了。

这些可怕的景象出现,足以说明重力对我们的生存是多么重要。正因有重力的作用,我们被引力吸引住,可以自由自在地走路、开车等进行一切我们想要做的事,这个力一旦消失,我们的生活将不能正常进行。想一下,当你和同伴开心的在街上散步时,来了一阵风,假如没有了重力,你可能已在天空中飞翔了。就这样,地不停地漂游,到时候,我们都可能成为游泳的人了,无家可归。

开发小实验 高效学物理 篇6

关键词: 小实验 高校 物理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每节课都由几个重要的知识点组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这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对于生动活泼的感性的初中生,用枯燥的理论去讲解,不但增加了教师的讲解难度,无形当中也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降低了物理学习的趣味性,但是,如果能够巧妙合理地运用开发小实验于教学过程之中,并能够正确运用学过的知识讲解书本中的小实验,不仅能够降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难度,而且也能够使物理学习过程由晦涩难懂变得通俗易懂,不但能够使学生更爱物理更喜欢物理,从心底里种下对物理学浓厚兴趣的种子,而且可以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如何正确运用和讲解小实验,通过小实验掌握知识点关键在于三个方面,第一,设计的小实验简洁明了符合当前情况下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二,做好充分的准备演示好小实验;第三,巧妙地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把小实验中包含的道理充分解读。

下面我就以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四节“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为例谈一下我的看法。本节的口吹硬币跳越木块小实验,学生可以人人都做,学生特别感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动手非常积极,一次可能不成功,学生通过不断努力不断总结,最后总能得到令自己惊喜的生动现象。

硬币由原来的静止到突然跳起,是由静止到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使硬币由静止到运动,说明硬币受到了一个向上的比硬币重力大的力的作用,这个力怎么产生的?引导学生观察,硬币由静止到跳起这个过程,唯一发生变化的情况是,在硬币上表面沿水平方向用力吹气,硬币上表面空气突然快速流动,下表面与桌面之间由于相互接触空气不流动,上下表面受到空气压力的合力F=(P下-P上)S,由于P下没变,S没变,只有P上变小,空气压力的合力才可能大于硬币的重力,才会上跳,因此得出,上表面 因空气流速突然变大而压强变小, 其他内容就此迎刃而解。

初中物理各章节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关联性逻辑性,另外还要对学生已经学过的基础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释奇趣的现象,学生易于接受,上述学习过程不但巩固了基础知识,而且积极地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可谓学以致用,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驾驭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快乐,学生也更深切地体会到知识的力量。

开发小实验对物理教学的影响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尽可能地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不管用什么样的开发实验都不能脱离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解决新疑难问题的思路。

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塑料吸盘压在光滑的墙上,用饮料管吸饮料,学生对此可谓熟视无睹,这些都是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但是跟学生解释起来有一定难度。

讲解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可设计如下实验,找一只大点的塑料注射器,安放针头一端沿针筒直径方向切去,露出活塞底端,活塞抽出一段,漏出活塞底端的一端用橡皮膜封住,这样针筒里就密封了一段空气柱,针筒内外无变化,橡皮膜是平的。讲解大气压强存在时,可演示此实验。为增强实验的演示效果,实验时可用投影仪。

操作:将活塞向外拉动一段距离。

现象:内部空间变大,橡皮膜向内凹,发生形变。由此可知橡皮膜受力,因为力是使橡皮膜发生形变的原因,橡皮膜受到向内的力大于向外的力,根据F=(P外-P内)S,若内外气体无压强,则橡皮膜受力为零,不可能发生形变;由现象,活塞向外拉,内部空间变大,气体体积变大,质量不变,密度变小,内部气体变稀薄,外部气体密度无变化,又橡皮膜发生形变受力,由F=(P外-P内)S得到内外气体有压强,并内部压强变小,内外压强差不为零,从而得出大气存在压强。教学过程同样使学过的知识得以巩固和运用,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成功的乐趣,激发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对拥有渊博知识的渴望。

每一位教物理教师都应该有深切的体会,每当我们拿着一些实验仪器走进教室的时候,就会吸引来几乎所有学生的目光,他们那好奇的眼神,求知的渴望,一览无余,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很难不倾其所有引导他们走进神奇的物理世界。可见,小实验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更加坚实,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演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的能力,使物理学习过程变成既愉悦身心又增长知识的过程。

高中物理小实验要生活化 篇7

一、注意安全性

安全是物理实验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 任何时候、任何情境下, 无论开展那种物理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实验结论, 都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安全来自于思想意识上的重视, 来自于实验器材的稳定性, 来自于操作行为、操作程序的规范性, 每次学生实验前, 教师都要尽最大可能、尽量全面要求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并作全面的安全指导. 物理实验中涉及安全问题主要是电学、压强等. 如电流表在使用的过程中, 注意必须串联在电路中, 必须经过用电器才能接在电源两极, 必须让电流从“+ ”接线柱流进, 从“- ”接线柱流出, 如果接反, 电流表的指针就可能被打弯. 使用试电笔时, 如果被测电器电压超过人体的安全电压, 千万不能接触电笔前端的金属杆. 测试水的表面张力时, 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 水、杯子、眼药瓶、薄纸、剃须刀片、汤盘. 取玻璃器材要做到轻拿轻放, 取、用剃须刀片都要注意不要划破手指等. 实验过程中, 行为要规范, 需要将刀片放在一小张薄薄的餐巾纸上, 然后将上面有刀片的餐巾纸浮在杯子水面上, 这些操作必须按照规定操作.

二、选择操作性

结合学生生活的物理小实验, 需要选择哪些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是学生生活中找到器材的、具有操作性的小实验来做. 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现象, 处处可以找到物理实验器材, 物理中力学、机械能、功、电、磁场等部分的许多小实验, 学生都可以课外进行. 如让很小很轻的乒乓球沉到水底、又怎么能够浮在水面上, 这个小实验除了帮助学生理解浮力、重力、压力外, 好处是操作性强, 实验器材简单、好找. 乒乓球自身质量小, 比重绝对小于水, 外界力量的作用是不会沉到水中或者水下的. 但是通过流动的水流对乒乓球的压力, 能够将很轻的乒乓球固定在水底, 一旦阻止水的流动, 乒乓球就会浮在水面上. 选一个大小适中的漏斗, 不应太大也不宜太小, 要恰好能把兵乓球放进去. 漏斗下边放一个足够大的接水容器, 防止淌下的水过多而溢出容器. 再如验证磨檫生热的现象, 学生就更容易利用生活素材来完成, 用两根橡皮筋, 然后双手将橡皮筋快速拉伸, 几秒钟以后即刻将拉伸的橡皮筋, 紧贴在自己的额头上, 就会发现拉伸的橡皮筋有点热; 再让橡皮筋迅速缩短, 并立即让它与自己的额头接触, 与前边比较就会觉得有点凉.

三、具有探究性

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 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通过生活实验探究物理知识, 能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索精神, 是学生理解、运用、掌握物理知识有效的学习方式. 如通过生活小实验探究受迫振动和共振原理, 取三张长度不同的纸条, 标上A、B、C, 手持三条长度不一的纸条前后晃动, 使之作受迫振动. 探究手动的频率与纸条振动的频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通过调整手动的频率, 使纸条A、B、C的振幅依次达到最大. 当振幅最大时, 手动频率与纸条自由振动时的固有频率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探究“产生共振现象的条件”是什么. 从这个简单的生活实验中, 不难发现, 物理生活小实验使用的材料越简单, 操作越有可能, 学生就会越想探索所验证的结果, 实验的教育价值就越大. 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的小实验, 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能够把学生引入奇妙的世界, 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 能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仔细地观察、认真的思考. 要求学生“用筷子提起一杯水”来探究“摩擦力”, 要求学生“用一张纸托起一杯水”来探究“大气压强”等.

四、讲究开放性

鼓励学生开展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 把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探究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 例如, 因地制宜开展的小型水电站运行调查, 首先调查水电站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水电站建设位置及周围的地质结构、水电站建设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影响、走访当地用电需求等, 确定能否建设小型水电站; 要求学生运用能量守恒与转化、电功率等原理估算发电量, 确定小型水电站建设规模.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运用的能力, 认识科学与经济、社会互动作用, 增强学生科学服务于人类的重要性. 大多数的学生有兴趣的物理问题存在在家庭、学校、社会中, 家用新型电器、家用炊具、公共设施中的新装置、新型通信工具等有大量的物理现象与原理, 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用于教学, 提高物理实验的开放性, 增加学生对物理课的亲切感.

五、包含趣味性

通过猜谜语、说成语学习物理, 如, 学习“平面镜成像”, 请学生猜歇后语, “猪八戒照镜子”, 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里外不是人”. 让学生探究为什么会这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物理学家———伽利略”时, 让学生猜谜语“存款不计息”, 打一物理学家名字. 学习比热、重力时, 要求学生用物理名词填成语, 今非昔 ( ) 、 ( ) 火朝天, 不知轻 ( ) 、 ( ) 大无穷等, 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了起来!

生活小实验让学生对物理事实有了具体、明确的认识, 能够为概念和规律的掌握打下一定的基础, 能够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科学探索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生活的实际开发、运用丰富课程资源,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黄荣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优化策略[J].才智, 2016 (3) .

物理小 篇8

1. 基于小实验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含义分析

鉴于初中物理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 学生一般很难长时间保持高度注意力及学习兴趣。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教师就要大胆革新传统教学理念, 提出实验性的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学习热情。小实验由于本身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学生动手操作起来较为方便, 可以提高物理知识的直观度, 进而让死板的物理知识更加生活化、直观化, 让初中物理教学回归到实验动手操作上, 但在过程中要注意做到有目的性、双边性、多样性、综合性。无论任何教学方法, 本质都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主要目的, 基于小实验背景的初中物理教学也要以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2], 增强实践能力为目的。同时, 还要注意实验教育的双边性, 也就是要突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教师为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

2. 基于小实验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分析

(1) 借助趣味小实验引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趣味小实验引入新课, 不但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 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将学生上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起来,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物理的环境中去。例如, 教学八年级物理 (沪科版) “电能的产生”一课时, 我用磁铁和线圈做了一个微型的电风扇, 然后在课前选择一个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参与实验验证。让其用手捏住插头上的两个小铜片, 然后用手旋转风扇的叶片, 高速旋转中该学生大叫:“老师, 手麻。”这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我就乘机提出问题:“整个实验装置中没有电池, 为什么该学生会手麻呢?”这时学生都聚在一起相互讨论。最后, 我将微型小风扇拆卸为每一个小部件, 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部件构成, 主要是磁体和线圈。这样就为新课内容的有效展开做出了较好的课前导入, 充分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这种贴近生活实际的小实验迅速将学生引入课堂, 注意力迅速集中, 为接下来新课内容的展开铺设了良好基础。

(2) 借助生活化实验教学, 增强物理知识的亲和度。在物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的小实验, 可以有助于提高物理学习的亲和度, 增加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因为物理不仅来源于生活更加服务于生活, 和生活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例如, 教学八年级物理“熟悉而陌生的力”一课时, 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力的相互作用”, 可以在课堂中选取两位学生走向讲台, 相互击掌。这时学生会说:“老师, 手掌疼痛发麻。”那么老师就要引入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及相互作用的表现。又如, 取一枚鸡蛋和一块小石子, 然后选一位学生走向讲台, 将小石子与鸡蛋碰撞, 明显鸡蛋会破。这时教师就要提出问题:“为什么鸡蛋和石头相碰撞, 鸡蛋会破?两者受力不同吗?”比如讲“光的折射”时, 可以创设问题场景,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现象, 如“筷子在水中为什么会折弯呢”, 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了探究问题, 学生会自己去思考、去探索, 物理学习兴趣也会被大大激发。

3. 总结

综上可知, 基于小实验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更具有充分突出学科特点, 注重教育改革目标, 充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优势。同时对学生有效借助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给予充分锻炼, 加强了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凸显了物理学科的价值。因此, 基于小实验背景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相对其他教学模式更具有推广价值。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 教育改革的风暴也瞬时袭来, 整体的改革方向就是要培养实践型人才。所谓实践人才的培养就是要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1]。而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它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物理小实验有着取材方便、操作容易、成功率高、用时短的特点, 一直被广大初中物理老师所欢迎。本文将探讨初中物理课堂上如何精心设置各种小实验、巧妙运用小实验来激发课堂教学活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及探究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实验,探究,高效

参考文献

[1]吴道国.改进初中物理小实验的一些做法[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07 (04) .

农村物理教学中开展小制作的尝试 篇9

一、引导学生开展物理制作与实验,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如观察大气压强与水的沸点的关系, 要提示学生注意手对注射器的作用力, 是对烧瓶中打气还是从烧瓶中抽气。在水沸腾的时候, 打气水将怎样, 而当酒精灯移开时水将不再沸腾, 这时抽气水又将怎样呢?通过观察或学生亲自动手演示, 其对于大气压强和水的沸点关系就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了。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 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引导学生开展物理制作与实验, 可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农村教育要立足在农村实验上求发展, 同学们根据书本中学的就可以直接转化为直观的、可动手操作的物理器材, 从而摆脱教师在黑板讲的空洞感觉。由于制作的严密性, 每次评讲实验时, 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 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从而学生可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开展制作, 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引导学生开展物理制作与实验, 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各种物理实验, 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实验过程中, 思维异常活跃, 学习欲望高涨, 参与意识增强, 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究问题, 从而达到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

(1) 比较方案, 培养灵活性。在制作实验器材之前, 我们要对多种方案进行讨论、比较, 选择那些既能很好验证实验现象, 又便于取材和制作的方案。对于合理的方案, 我在肯定的同时, 也给予重点引导、关键性提示, 以促进同学们之间的讨论, 培养他们的灵活性。如在做小孔成像时, 同学都按课本照搬制作, 我就提示小孔成像大小是否可以变化呢?假如能, 你们是否可以做出这样的器材来?同学们展开讨论, 并在实验室用带有小孔的纸板和透明的塑料薄膜来演示, 最后做出了能使像大小变化的实验装置, 而且简单易行。

物理小 篇10

一、巧借演示小实验,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刚接触物理, 教师要通过一些小实验, 凭借学生好奇心,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在上第一堂物理课时, 我演示了:“会跳舞的小人”﹑“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又沸腾”﹑“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覆杯实验”等许多小实验, 学生对这些实验充满了好奇。正是巧借了这些小实验,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兴趣, 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巧借演示小实验, 导入新课

用实验导入新课, 是物理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通过演示小实验, 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新课, 教师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 使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在《光的折射》教学中, 导入新课时, 我演示了“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和“钢笔错位”的小实验,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 引发了学生兴趣, 使学生急于探究原因, 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开好了头。

三、巧借演示小实验, 创设情境

新奇的小实验, 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富有创意的小实验,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发现并探求知识。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时, 我演示了新鲜的鸡蛋在清水中沉底, 加入盐搅拌后, 鸡蛋又上浮, 最终漂浮的过程。学生感到新奇又难以置信, 课堂气氛活跃, 许多学生主动发问:为什么鸡蛋刚开始沉底, 后来又上浮了呢?这样就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自主探究问题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使课堂充满情趣,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巧借演示小实验, 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简单的小实验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演示, 尤其让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为大家演示, 演示成功了, 要大张旗鼓地表扬, 让他们获得成就感, 帮他们树立自信心。如在教学“大气压强”时, 我让学生自己先动手演示“覆杯实验”, 并伺机指导, 及时表扬, 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扬起自信的风帆。同时也鼓励其他学生动手做一些小实验, 让他们感受物理的乐趣。

五、巧借演示小实验, 培养能力

实验教学, 不光要让学生通过教师设计好的实验去探究得出物理规律与结论,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例如, 在教学“液体压强的特点”时, 我除了用实验室的器材演示外, 还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器材来演示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有几位学生用饮料瓶做了几个学具, 并在饮料瓶的同一高度处打了几个小孔, 用来演示同一深度处的液体压强特点。这一做法引起其他同学的共鸣, 他们纷纷展开讨论, 各抒己见, 一时间,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教学效果良好。通过小实验, 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六、巧借演示小实验, 发挥“二主”作用

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验, 动手操作是检验其能力的方法。一些小实验, 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完成, 教师只在旁边做必要的指导。纸上得来终觉浅', 只有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多实践、知识才能更好地转变为能力。在教学“惯性”时, 我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操作、完成“惯性球”实验, 并鼓励学生用身边的物体做实验来理解惯性。有的学生用钢珠来做实验, 有的学生用纸条和墨水瓶来做实验。成功实验后, 我就鼓励他们用惯性知识解释;失败实验后, 我就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 鼓励他们重新设计、操作。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思维得到了训练, 也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利用身边物品做物理小实验 篇11

一、利用身边器物做些观察实验

在教学中只要留意,随手可用的器物做物理小实验是非常多的,下面摘取部分,以飨各位同仁。

(1)讲面镜时,利用学生吃饭的小勺子代替凸面镜、凹面镜,观察凸面镜、凹面镜对光线控制和成像情况,小勺都是雙面抛光的。对光线有较强的反射作用,既简单方便又弥补了实验室器材不足。

(2)用三角板在梳子齿上以不同速度(力度相同)划过,比较音调的高低,要注意的是木梳比塑料梳好,齿密的比齿稀疏的好,齿细的比齿粗的好,老师做演示时一定要注意选择。

(3)用一次性纸杯和线等物当场做“土电话”在教室里验证固体传声。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品甚至是废弃物,如易拉罐、饮料管、橡皮筋等都可用来做物理小实验,只要能说明物理问题,并非是一说到物理实验非要进物理实验室不可。

二、利用身边的物品做些辅助性实验

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总会遇到有些物理问题学生想不出具体过程,或是不相信题中所述,不能正确地构建物理模型,利用身边的物品将问题还原出来,通过实验辅助观察作出正确解释,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辅助性实验能清楚地还原物理问题过程,便于学生观察,将理论的、抽象的物理问题具体化、实物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随时动手实验的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改进教材中的部分实验

教材中有部分实验由于条件或是器材的限制,学生不易观察或观察可见度较小,如用实验室的器材去做电流做功的实验,由于实验室里配置的电动机电流大,转速快,学生不易看到做匀速运动的弹簧测力计,若利用废弃的录音机上的电动机来做这个实验,效果就好得多,因为录音机上的电动机转速小,转动轴的线速度也较小,实验时做功时间长,便于观察。

做好物理实验,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需要;所谓“创新”教育,在学生学习阶段,培养学生创新的理念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创新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一种思维、一种理念、一种能力,教给学生一种终身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在于学生一定要发明创造一个东西出来才算达到目的。

(作者单位 湖北省秭归县归州中学)

提高物理课堂效率的几个小对策 篇12

一、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提高课堂实验的可视性

我们有些物理课上用的器材,体积比较小,实验可视性比较差,或者有些器材不接近生活实际。比如我们声音产生这节课,用的器材是小鼓和音叉,小鼓可视性差一些,音叉除了物理课会使用外,生活中基本见不到。这节课如果可以把家里的盆盆罐罐拿出来,加上一些小纸屑,整个课堂就生动不少了。这节课我把家里的洗脸盆和空奶粉罐拿到了课堂上,学生一看到这些东西还没上课就十分感兴趣,围着我问这些东西是用来干什么的。我把洗脸盆和空奶粉罐反扣在台面上,在上面放了些纸屑,敲击发声时纸屑跳动很厉害,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可视性,而且实验器材是生活中的物品,接近生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当然生活中的物品可以用到物理课中的还有很多,比如奶瓶可以用在大气压强这个实验中,吸管、水管也可以用到声音的好几个实验中等。

二、多用表演性的动作,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阶段是好奇心、表现欲很强的年龄。初中学生有些会很大胆地表现自己,有些学生想表现又不敢表现,但无论如何都很爱看别人的表现,所以多用一些表演性的滑稽的动作来吸引他们,他们会很有兴趣,而且课堂知识落实也会很有效。比如上平面镜成像的课,我做了个很搞怪的动作,就是像个蜘蛛一样趴在黑板上,一只脚举起来,一只手高一只手低,让学生把黑板当一面镜子想象我在镜中的像,学生笑得不行,让我趴了好几次,然后我又叫学生出来跟我配合做动作,几个动作下来,学生把平面镜成像左右相反,物像对称这两个知识点理解得很透彻,而且记忆深刻。

类似的表演在物理课中还可以有很多,比如讲压强的时候来个“金鸡独立”,讲光直线传播的时候来个“闻鸡起舞”的影子,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大胆地表演,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三、把最基本的物理现象呈现给学生

物理知识本来就源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主要是要理解我们生活中的物理基础知识,为以后服务于生活打好基础。物理知识就蕴含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所以我们在物理的课堂上就应该尽量把生活的中物理现象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才会理解得更深更透彻。比如惯性这个知识点,小车突然停下来或突然运动起来,上面的积木会往哪倒,有部分学生搞不清楚的。这个知识点在课堂上可以用几块大泡沫垫铺在地上,让学生或者老师自己站在最上面那块泡沫垫上,突然拉动泡沫垫,看上面的人向哪边倒,让学生慢跑然后突然绊倒人会往哪边倒。当然这个实验要跟学生交待好安全的问题。

惯性知识还有好几个实验,比如弹橡棋、抽纸鸡蛋掉到杯子里面等这些经常在试题中出现的物理现象,我们都可以尽量多呈现给学生,把更多的物理习题变成物理现象,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更有效,印象更深刻。

四、让学生眼、手、脑、嘴都动起来

在质量这个知识点上,学生其实对千克、克、毫克这几个单位毫无概念,甚至对斤、两都没有概念。这节课我买了1千克金桔,也就是2斤的金桔拿到课堂上,告诉他们这些金桔的质量是1千克,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2斤,让他们对千克和斤有实际的认识。1千克就等于1000克,那一起来分一分这些金桔看全班有几个人能分得到金桔吃。结果是有48个人分到了金桔,算一算大概一个金桔就是20克左右。而1克等于1000毫克,这样一来,学生对千克、克、毫克就有很实际的认识,对经常出现的题比如橡皮擦大约60克,大头针大约60毫克,类似这样的题目学生应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五、让学生多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

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个知识点,可能很多老师都会讲到水透镜这样的题目,但是可能好些人也没有认真去观察水透镜成像是不是跟凸透镜成像一样。我们认真观察可以看到,用一个透明的圆柱形的瓶子装满水,靠近一个物体,透过瓶子可以看到跟放大镜一样,成一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但如果透过瓶子看远处的物体,我们把瓶子竖起来看,像只是左右相反,上下并不会倒过来; 如果把瓶子横起来看远处的物体,像是上下倒过来,左右并不相反的。原理是光的折射,光线从空气斜射向玻璃和水时光线向厚的一边偏折,而瓶子这个水透镜只是瓶身是圆的,中间比两边厚,竖直方向上大小是一样的,所以在竖直方向,光线折射后上下方向是不改变的,只是相当于玻璃板一样有个错位而已。这个小实验教师让学生把自己喝水的透明杯装满水,比较近处和远处物体成像情况就可以看出来。这需要我们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跟学习过的物理知识结合起来,真正把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情感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习惯中去,这样我们的物理学习才会更宽、更广,把物理学习延伸到课堂以外。

上面几点是我在物理课堂上实践过的几个小对策,对提高物理课堂效率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不止让物理课堂生动活泼,物理知识和技能落实到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深厚的兴趣,更加喜欢学习物理这门学科。

摘要: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效率是物理教师毕生的追求。本文是我作为一线初中物理教师,通过多年的积累、思考和课堂实践,认为物理课堂中要充分利用身边物品提高课堂演示实验的可视性,多用表演性的动作,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最基本的物理现象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多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刺激学生眼、手、脑、嘴都动起来,这样的物理课堂才会更生动、更有效。

上一篇:地标农产品下一篇:3D打印技术工艺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