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水灾

2024-05-24

控制水灾(精选7篇)

控制水灾 篇1

1 水灾后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1.1 甲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根据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实时统计, 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

1.2 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根据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实时统计, 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 计1 262例, 发病率为20.78/10万, 发病数与去年同期累计比 (1 366例) 下降7.61%。死亡2例, 分别是肺结核和狂犬病。经流行病学调查狂犬病病人的死亡与水灾无关联。报告发病男性817例, 女性445例, 性别比为1.84∶1。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肝炎 (400例) 、菌痢 (385例) 、肺结核 (304例) 、梅毒 (50例) 、麻疹 (49例) , 分别占报告发病总数的31.70%、30.51%、24.09%、3.96%和3.88%。发病数与去年同期累计比上升的病种有:麻疹、乙脑、出血热、肺结核、百日咳、猩红热、布病、疟疾;下降的病种有:肝炎、菌痢、HIV感染者、狂犬病、淋病;持平的病种有:梅毒。发病数与去年同期比较无显著差异。

1.3 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共报告4种丙类传染病, 病例报告总数为267例, 其中其他感染性腹泻 (191例) 、流腮 (60例) 、风疹 (14例)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2例) , 发病率为4.40/10万。发病数与去年同期累计 (357例) 比下降25.20%。无死亡病例报告。

1.4 水灾后法定传染病报告单位质量统计

水灾后1个月内, 共3 297张传染病报告卡, 有93.30%病例来自医院报告, 3.67%的病例来自专科疾病防治院 (所、站) 报告, 1.40%的病例来自妇幼保健院 (所、站) , 0.97%的病例来自疾控中心 (卫生防疫站) , 0.64%来自卫生院, 0.03%的病例来自采供血机构, 以上类型机构是主要报告单位。

1.5 水灾后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价

按照报告地区、全部病种统计水灾后的1个月内, 共报告3 297张传染病报告卡, 无重卡, 报告及时率99.88%, 审核及时率为100.00%。

1.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水灾后1个月内, 全市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1.7 传染病预警、预报信息处理情况反馈

水灾后1个月内, 全市共监测聚集性病例13起。按县 (市) 区统计, 章丘市5起, 商河县4起, 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平阴县各1起;按病种统计, 甲肝3起, 菌痢、布病、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各2起, 麻疹和水痘各1起。通过有关县市区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反馈, 传染病预警、预报信息与水灾无关联。

2 控制措施

2.1 加强领导, 完善组织, 确保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

为全面做好全市救灾防病工作, 有效地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 7月18日夜晚, 市委、市政府和卫生局救灾防病紧急会议后, 市疾控中心19日凌晨2时30分, 立即召开了中心中层干部防汛救灾紧急会议, 全面启动了救灾防病应急预案。7月19日9时, 中心又召开了全体中层干部会议, 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制和24小时值班制度, 增加了职能科所干部带班制度, 并执行灾后疫情日报、"零"报制度。动态储备防病所需的药品、疫苗、医疗卫生设备器材、快速检验检测试剂、卫生防护用品及应急设施。面对可能引发传染病爆发疫情的严重灾情, 中心及时调整了救灾防病应急机动队成员, 增加了防病技术骨干, 进行了培训, 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 落实了机动队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同时中心成立了7个防病救灾技术小组, 负责宣传报道、信息汇总、健康教育、防病指导、灾区消毒、病媒生物防制、后勤物资保障。要求各技术小组会同各县 (市) 、区疾控工作人员深入灾区第一线, 进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委会开展咨询工作, 按需设立救灾防病咨询站, 向灾区居民按户发放救灾防病明白纸, 明确职能, 各负其责, 密切配合, 务必取得实效。与全市10个县 (市) 、区疾控机构 (卫生防疫站) 深入灾区一线开展救灾防病工作, 指导开展疾病监测、饮用水消毒、受灾环境清理消毒、宣传救灾防病知识等工作。各级疾控机构加强了灾区疫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除按要求进行常规传染病网络直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网络直报、救灾防病网络直报以外, 各县 (市) 、区疾控中心 (卫生防疫站) 在灾情发生后, 要及时将灾情、救灾防病情况向市疾控中心报告, 增强与医疗机构、其他县 (市) 、区疾控机构的协作意识, 构建全面卫生应急网络, 做到信息共享、准确、及时, 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做到横向联动与纵向联动相结合, 互相支援, 发挥各自优势, 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确保全市人民生命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

2.2 立即开展消杀等水灾后卫生防病工作

水灾发生后, 大量房屋和禽畜棚圈被水淹没, 粪便垃圾四溢, 卫生条件很差, 环境污染严重, 生活用水、食品遭受严重污染, 再加上极度疲劳、精神紧张, 人群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等因素, 很容易发生肠道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首先要保护好生活饮用水水源, 免受污染。加强水质检测, 严格执行水质检验制度, 及时对相关水质指标进行检测。加强水质消毒, 做好水源卫生安全防护工作。一旦发现异常情况, 立即启动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采取必要措施, 并按照规定上报。并且强调城镇简易自来水厂和自备井, 要重点检查蓄水池有无渗漏, 防止污染物和致病微生物随水渗入, 污染水源。要严格水质消毒, 认真落实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和责任制。二次供水单位要加强防护, 对设施进行必要的检修, 蓄水池 (水箱) 、管道不得渗漏。设立在室外的蓄水池, 入孔应高出地面5cm, 防止污水流入水池。降雨时, 严密关注水池 (水箱) 入孔及溢水管、泄水管等对外连通处, 防止雨水流入水池 (水箱) 。另外, 要清除垃圾、污物, 及时消毒环境, 管理好粪便、垃圾, 减少污染, 消灭蚊蝇。同时注意饮食卫生, 不喝生水, 不吃变质食品或水浸泡过的食物。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重点抓好各种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故的防控工作。按照市政府的要求, 各县 (市) 区卫生局、爱卫办、疾控机构, 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齐心协办, 密切配合, 重点对严重积水场所、低洼地、棚户区、公共厕所、饮用水源地和受灾居民户进行全面的消毒和消杀处理。对于受灾严重的较大的商场、公共场所, 由市疾控中心配合各县 (市) 区共同进行卫生消杀处理。各级爱卫办要结合治理“八乱”, 积极开展以灭蚊、灭蝇、灭鼠、灭蟑螂为主的病媒防制工作。

2.3 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和免疫预防工作

水灾过后一周是最易发生流行病的时期, 是防病的关键。受灾区卫生条件差, 特别是饮用水的卫生难以得到保障, 首先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 重点抓好霍乱、伤寒、痢疾、肝炎 (甲肝和戊肝) 、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乙型脑炎、炭疽等重点传染病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另外, 水灾期间和过后, 蚊蝇滋生, 蚊媒传染病也容易发生。救灾防病时期中心对传染病疫情实行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每天9时前将前一天的法定传染病日分析和灾后累计分析上报市卫生局, 分析疫情发展趋势, 以便适时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数据。对灾后的传染病疫情预警预测, 努力把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到最低水平。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派出专业人员深入灾区, 开展疫情监测工作, 尤其是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 充分发挥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的作用, 建立一般和重点相结合的县 (市) 区、办事处 (乡镇) 、居委会 (村) 三级监测点。进一步加强预防免疫工作, 及时组织开展了部分人群应急接种, 努力提高免疫接种率, 降低和控制疫苗针对疾病的发病率。另外, 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涝期间极易发生的, 如鼠媒传染病 (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 、蚊媒传染病 (疟疾、登革热) 等。灾害期间常见皮肤病:浸渍性皮炎、虫咬性皮炎等;意外伤害:溺水、触电、中暑、外伤、毒虫蛇咬伤、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等。灾后根据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安排及时完成疫苗免疫接种。

2.4 重点抓好水源保护和饮水消毒

保障饮水卫生是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措施。着重做好分散式饮用水消毒, 鼓励群众喝开水, 在没有条件的地方, 要推行用漂白粉及漂白粉精片对饮水进行消毒。饮水消毒措施要落实到每家每户。要加强对饮用水的消毒处理, 定期进行水质检验。开展市政自来水水源水和生活饮用水监测。开展肠道传染病疫源检索, 开展蚊蝇密度监测。积极宣传水灾后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有关知识并发放宣传单, 并提出以下预防措施: (1) 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 (2) 水灾之后要清除垃圾、污物, 消毒环境, 管理好粪便、垃圾, 减少污染; (3) 保护水源, 特别是生活饮水, 免受污染; (4) 洪水之后不要去游泳, 减少感染机会; (5) 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6) 不喝生水, 饭前便后洗手, 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 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 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 碗筷、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 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 水产品和海鲜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 (7) 消灭苍蝇, 水灾期间建临时厕所, 不随地大小便, 粪缸、粪坑中加药杀蛆, 动物尸体要深埋, 土层要夯实。

2.5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防病宣传教育

为使受灾居民的居住环境更安全, 积极组织动员广大群众,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搞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及时清除垃圾死角, 处理人畜粪便。对受淹的住房和公共场所及时作好消毒和卫生处理。为保护聚集人群, 要重点实施对蚊蝇、鼠类的杀灭工作和蚊蝇孳生地的处理。并对人群较集中的生活区域内垃圾、粪便污染严重的地区, 重点进行药物喷洒消毒处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手段和传播媒介, 积极做好群众的卫生防病宣传教育工作。各县 (市) 区结合灾区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把简便易行的各种防治措施和卫生知识教给群众, 促进群众自觉地提高自我防病和自我保护能力。中心多次举办培训班, 培训内容涉及为水灾后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疫苗针对相关疾病的监测; 水灾后室内外环境的消毒方法; 水灾后媒介生物的防制等。通过培训使参训人员加强了对水灾后做好救灾防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为进一步做好救灾防病工作做好了技术准备。

2.6 认真做好灾区的捐赠工作

中心积极响应局党委的倡议, 在全力做好救灾防病工作, 为受灾群众捐赠大量消杀药品的同时, 在中心领导的带领下, 积极向受灾群众捐款, 用实际行动支持救灾工作。

2.7 加强督导检查, 落实各项措施

各县 (市) 区于灾后每日下午4点前, 将当天的工作情况, 填写《济南市救灾防病工作日统计表》, 传真报市卫生局疾控处和市疾控中心) 。加强督导检查, 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3 讨论

3.1 水灾之后对相关重点传染病的整体疫情有一定影响

据统计, 水灾之后乙类传染病发病数与去年同期累计比下降7.61%, 丙类传染病发病数与去年同期累计比下降25.20%, 总体疫情呈现基本稳定或稳中有降之势。肠道传染病发病无明显增加, 则应该与灾区加强了针对性的防治工作有关, 未见较大的流行态势。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总体疫情相对平稳, 在灾害情况下应该予以重视。呼吸道传染病与去年同期水平一致, 与灾害前期比较疫情呈稳中有降之势, 纵观水灾后的疫情态势疫情没有明显变化。

3.2 灾后对相关重点传染病的整体疫情影响不明显, 但对今后疫情可能有一定影响

根据对本市疫情分析, 个别病种水灾期间与去年同期比传染病报告病例数上升, 但乙、丙类传染病合计发病是下降。今后一段时期将密切注视疫情发病趋势, 及早发现和控制。

3.3 灾后传染病网络直报情况受灾害的影响并不明显

与2006年同期进行比较, 灾后灾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的传染病报告率无明显变化, 医疗机构在受到灾害影响的同时, 还承担着灾后更多的疾病救治任务, 其报告的及时性未受到影响。

4 建议

4.1 进一步完善救灾防病预案和技术方案

灾害发生后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是降低健康危害、减少灾后各种传染病发生的主要保证。应针对各种类型的灾害, 对灾后可能发生的传染病以及影响传染病发生的各种可能因素进行界定和分析, 修改和完善各项救灾防病预案和技术方案。

4.2 及时掌握灾害发生的信息和动态, 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应及时追踪和掌握各种灾害发生的预警信息和灾情发展的动态信息, 对灾区各种传染病的可能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在灾害发生之前或灾害发生之后, 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加强个人防护、控制灾后蚊蝇的孳生、开展饮用水消毒等, 以降低传染病发生的风险, 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4.3 应针对灾害发生的种类和可能的危害, 加强灾后疫情监测工作

灾害发生后, 由于各种有利于传染病传播因素的存在, 灾区尤其是一些传染病的老疫区极易发生某些传染病的爆发或流行。认真开展疫情监测工作, 做好灾区各种传染病疫情的分析工作, 及时发现疫情上升的势头, 为现场调查、及时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疫情分析应与现场调查紧密结合, 以更好地分析和解释灾区各种传染病疫情的变化与灾害之间的关系。

4.4 在洪涝灾害的影响下, 发病可能增加的传染病主要为肠道传染病和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所以, 应根据救灾防病预案和技术方案的要求, 重点做好这两类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并及时开展控制策略评估。

4.5 应高度关注灾区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运转情况

基层医疗机构因受到灾害破坏无法正常开展疫情报告的, 要及时启动灾后应急疫情报告机制, 确保灾区疫情爆发的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

水灾防治技术浅析 篇2

1.1 隔水层

煤系地层砂岩间粉砂岩、泥岩组成的层间隔水层组;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泥岩隔水层;石炭系本溪组隔水岩组 (C2b) 。

1.2 含水层

第四系上更新统孔隙含水层;二叠系下石盒子组裂隙含水岩组 (P1x) ;二叠系山西组裂隙含水岩组 (P1s) ;石炭系太原组裂隙含水岩组 (C3t) ;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O2s) 。

1.3 河流及地表水

井田内无常年流水, 大尖沟为主要沟谷, 季节性流水在雨季才会发生, 向西南方向流经任家村, 而后汇入井田南部的鸣水河。

2 矿床充水因素分析

2.1 奥灰水

奥灰水位标高为+1 474.05 m, 5号煤层最低底板标高+1 200 m。该煤层为带压开采, 根据奥灰水突水系数, 计算奥灰水对开采石炭系5号煤层的影响。

用公式TS=P/M, 式中, TS为突水系数, MPa/m;P为底板隔水层承受的静水压力, MPa;M为底板隔水层有效厚度, m。5号煤层隔水层厚度约58.17 m, 全部为带压开采, 其本溪组与奥灰界面承受的静水压力:P=1 474.05-1 200+58.17=332.22 m水柱静水压力, 算得TS= (332.22×9.8×10-3) /58.17=0.056 MPa/m[1]。

根据全国带压开采煤矿实际数据看, 底板受到地质构造破坏的地段, 突水系数一般不大于0.06 MPa/m, 正常地段突水系数不大于0.1 MPa/m。5号煤层突水系数为0.056 MPa/m, 没有超出正常地段临界突水系数0.1 MPa/m, 奥灰水对5号煤层开采有一定的影响。

2.2 采空区积水

5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面积约24 350 m2, 总积水量约12 667 m3;2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面积约87 000m2, 总积水量约57 614 m3。

2.3 地下水

主要来源于2号煤层及5号煤层以上各含水层的砂岩裂隙水。

2.4 大气降水

井田内沟谷纵横, 新生界蓄水层和石炭系太原组地层多处出露, 充水程度与降水量有关, 且呈季节性变化, 矿井充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雨季降雨。

3 防治水措施

3.1 防治水原则

a) 开掘巷道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 全程超前物探, 化探跟进, 钻探验证, 并且以地面物探异常区为重点探放水区域;

b) 对有富水疑问的超前物探异常地段, 经钻探验证无异常后, 保留安全距离, 正常掘进, 否则进行水质化验及水压、水量、水温观测来确定水源, 注浆加固已查明的垂向导水构造地段;

c) 钻孔单孔涌水量小于5 m3/h的底板钻孔, 注水试验终孔, 验证可注性, 然后进行封孔或注浆加固;钻孔单孔涌水量大于5 m3/h, 即为可注钻孔, 直接注浆加固终孔;钻孔单孔涌水量大于20 m3/h, 水压大于1.0 MPa, 见水立即注浆, 扫孔继续钻进;

d) 用直流电法探测掘成巷道的底板或侧帮, 钻探验证物探低阻异常区, 加固确认的垂向导水构造地段, 以防巷道侧帮及底板滞后突水。

3.2 防治水路线

矿井防治水的重点是奥灰岩溶水和老空区积水, 按照掘进前、掘进中、回采前、回采中及回采后把防治水工作分5个阶段实施。掘进前进行直流电法、瞬变电磁法、三维地震法等地面物探手段, 建立和完善具有一定能力的防排水系统, 制定合理的水灾避灾路线;掘进中进行全程井下超前物探、钻探, 做好预测预报;回采前进行井下综合物探, 以裂隙带、富水区段、物探异常区等区域为重点, 对工作面底板进行全面注浆加固, 加固范围覆盖至工作外侧40 m~60 m, 并检查注浆效果;回采中及回采后进行水质、水量监测, 分析数据, 形成分析报告成果, 确保防治水工作有效实施。

3.3 物探施工原则

3.3.1 工作面采用全程直流电法超前探测

可以初步查明掘进头前方隐伏水害隐患或导含水体的地段, 同时也为超前钻探提供了靶区。

3.3.2 对巷道侧帮或底板进行物探探测

a) 如有突水预兆迹象时, 进行电测深或侧向物探;

b) 超前钻探探测到断层、裂隙带、富水区段等导水构造进行注浆加固后, 进行电测深或侧向物探, 对注浆效果进行物探验证;

c) 进入小煤矿越界老空区警戒线时, 向老空区一侧进行侧向物探;

d) 地面电法异常区也是防治水重点区段, 需要电测深或侧向物探, 对其进行验证;

e) 穿过断层和靠近断层, 需要电侧深或直流电法, 对注浆效果进行物探验证。

3.3.3 测点布置原则

满足不少于90 m的探测距离, 保留30 m超前距。

3.4 钻探超前探查

3.4.1 超前距计算

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附录三公式:L为煤柱留设的宽度, m;M为巷道高度, m, 取3 m;K为安全系数 (取2~5) , 本次计算取3;KP为煤的抗拉强度, MPa, 取5#煤力学试验成果, 为0.2 MPa;P为煤层承受的水头压力, MPa, 5#煤取2.74 MPa;经计算超前距L为28.8 m。

为确保安全掘进, 底板超前钻探应以探查巷道前方裂隙发育程度和底板富水性地段为准, 并将终孔层位延深到奥灰顶面, 同时探查奥灰水原始导高。为尽可能穿过更多裂隙, 设计底板超前钻孔终孔深度为130 m。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附录四, 安全隔水层厚度:

式中, t为安全隔水层厚度, m;r为底板隔水层的平均重度, 取0.024 5 MN/m3;L为巷道底板宽度, 取4.5 m;P为底板隔水层承受的水头压力, 取3.32MPa;KP为底板隔水层的平均抗拉强度, 取1.81MPa。

经计算, 安全隔水层厚度t为4.2 m。孔深130 m的情况下, 在前后2个超前钻孔搭接处满足安全隔水层4.2 m的要求, 为安全起见, 工作面超前钻距取30 m。

3.4.2 掘进超前钻孔布置

a) 煤层超前钻孔布置。巷道掘到探水线位置时, 开始施工煤层超前钻孔, 每次在停掘头施工三组煤层钻孔, 每组3个, 孔深90 m, 分别向巷道两侧上方及正前探测, 各组之间煤层孔夹角为8°, 呈扇形布置, 煤层孔数量可根据实际控制程度减少或增加;

b) 底板超前钻孔布置。在巷道正前、左侧和右侧各施工1个底板超前钻孔, 底板超前钻孔孔深130m, 终孔位置距巷道底板30 m, 终孔层位为奥灰顶面, 掘进中保留不低于30 m超前距离。

3.5 底板超前孔预注浆[3]

掘进中施工的其它底板孔或底板超前孔终孔后, 要进行封孔或注浆加固。

3.5.1 注浆方法

a) 利用井下泥浆泵注浆封孔且能弥补地面注浆站注浆不足留下的隐患;

b) 地面注浆站为可注孔注浆使用, 注浆采用连续注浆方式, 利用地面注浆站造浆系统进行造浆, 由泥浆泵、注浆管路将浆液注入待注浆钻孔内。

3.5.2 注浆目的

注浆加固与改造的层位为煤层底板下10 m至奥灰顶面的层段。

a) 有效阻隔煤层底板下伏高压奥灰水导升裂隙向上延伸, 对导 (富) 水裂隙进行充填封堵, 全面改造煤层底板下10 m至奥灰顶面本溪灰岩含水层组为相对隔水层;

b) 对构造和垂向导水裂隙进行封堵, 对煤层底板隔水层进行加固, 提高隔水层完整性和有效厚度, 对其阻水性能进行补强。

3.5.3 结束标准

a) 结束吸浆量:即达到结束压力时, 吸浆量达30 L/min, 稳定30 min, 而后扫孔下钻进行下一孔段的注浆。注浆工作结束后, 必须对注浆孔予以封闭;

b) 结束压力:取孔口水压的3.0倍加2.5 MPa作为结束压力;

c) 注浆工作结束后, 必须对注浆孔予以封闭。参考文献:

摘要:通过对阳泉煤业集团天安煤矿有限公司矿井充水因素的理论分析及井田范围内实地钻探探测, 了解了天安煤矿水害主要为老空区积水和底板奥灰水, 分析了综合防治水措施, 在类似承压开采矿井防治水方面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防治水措施,注浆堵水,奥灰水,老空区积水

参考文献

[1]邵太生, 邵爱军, 彭建平.峰峰五矿底板突水数值模拟及涌水量预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9 (4) :27-30.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矿井防治水规定[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9.

1917年京畿水灾之诱因 篇3

关键词:1917,年,天津,水灾,原因

1917年夏秋之交, 天津及其周边地区爆发了罕见的大水灾。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天灾, 连日大雨为其诱因, 大雨汇聚山洪导致运河决口为直接原因, 期间爆发的海潮使得低于海平面的河流在出海口出现河水倒灌、泄洪乏力的局面, 灾情加剧;二是人祸, 官员未能尽职, 防洪设施老化, 河道淤塞未及时疏通, 泄洪无力, 水漫津城;三是地理环境的影响, 天津属于河流汇集处, 其漥地地形不利于排水。

一、天灾

1917年夏秋以来, 北方霪雨连绵, 天津及其周边地区笼罩于无边的连日阴雨, 河水暴涨, 人民荡析流离, 灾情惨重。与霪雨肆虐同行的是大雨引发山洪与暴涨之河水汇聚, 水势汹涌, 导致运河决口, 酿成巨灾。在水灾中, 山上溪流成为大河, 阔二英里, 深四十尺, 生命损失较微而禾稼受损甚剧, 村庄被淹没者多处。山洪之所以能够滚滚而下, 其主要原因是森林植被的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山崩土陷, 堤决川泛, 虽属一时之暴雨所致, 淫霖为患, 而缺乏森林, 实为最大之一原因也”。森林“有保护泥土之能力, 不使崩溜之泥土, 填塞河身;有节制河流之能力, 不使盛大之积潦, 溢入川流, 即属霪雨, 当亦不至成剧烈之灾”。然“森林砍伐愈多, 而水灾增加”[1]184。长期乱砍滥伐, 山林毁坏严重, 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以至于不能发挥森林保护泥土、节制河流、 减免水灾的功效, 引发山洪。山洪卷带泥土滚滚而下, 与河水汇聚, 又导致河道逐渐淤塞, 河床不断升高, 河道变形, 储水功能下降, 泄洪无力。天津境内的“永定、子牙、大清各河下游久已高垫, 河身散漫无复成为河形, 以致水量偶增即可互相会合冲突为灾……海河窄狭, 未能骤泄五河之水, 遂使泛滥至一万方里之巨”[2]。平时为大清河潴水要区的文安漥、东淀等处“, 筑有堤坝环绕, 并设置闸门以备盛涨时宣泄清河巨溜之用。本月霪雨为灾, 山洪暴涨, 各该处容纳无从, 遂致漫决, 水势极为汹涌, 东流达至杨柳青, 越津浦路线而东南, 其时南运河水暴发, 漫溢之水又与汇而为一决王家庄, 同时并决南运河之梁王庄, 先是津浦路有岔道一通海河附近之陈唐庄, 路基甚高, 南来之水不得更越铁路而流, 因折而东北直注天津, 酿成巨灾”[3]。

天津每逢中秋节前后多有大海潮, 海水汹涌澎湃, 掀起的巨浪高过入海处各河流之水, 各河宣泄不易, 甚至造成海水倒灌, 加剧灾情。 10月5日“, 海潮涨有丈余, 至今未落, 大沽口外之水较海河水高六尺, 是以上游之水不能宣泄, 反因海潮所阻逆流而上, 海河日见增长者职是之故”[4]。10月15日“, 因海潮尚未大落, 上游积水太多, 海口狭窄, 宣泄不畅, 以致海河东岸漫溢, 被淹之村庄又有多处……若不速筹宣畅水道, 疏浚河流, 仅以治标之法敷衍, 目前水势恐愈逼愈厉”[5]。

二、人祸

中国有“向来河务不能振兴之通病”。一缺乏治河人才“, 旧日河工人才经验至深水性极熟是其所长, 然注重培高而忽于浚深, 熟于防堵而疏于测量, 明于本叚而闇于全局, 是其所短, 此养河之人才非治河之人才也”;二办理河务事宜亦出现因循苟且“, 浮冗牵掣之病”, 各河工段缺乏管理专员, 具体办事时互相推诿, 甚至河务亦出现省界, 属于此省之河务人员, 无视周边各省河务之需, 无视“办公不分省界事权”的指导理念;三缺乏治理经费“, 元二年来, 各项要政往往以经费不充遂致搁置……此次以未能大治浑河及放弃子牙河不治之故, 乃至因该河泛滥以冲决南运诸河”[2];四缺乏称职的管理人才, 山东河防尽然委任“素乏河工经验”的劳之常身兼津浦路副局长、总工程师之要职, 并管理三游河工事务“, 事烦责剧, 难于兼顾”, 其所经理下的河工质量颇差“, 沿河堤埝莫不顶尖土松, 只以款绌弊多, 修筑未能坚固”[6]。

此次天津大水灾爆发的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河道失修, 防洪设施老化, 河道淤塞。全国水利局即“因京汉铁路此次猝遭水患, 系近畿一带河道失修之故”, 专门派洋工程师方维因“前往该路查勘水势”[7]。 随后, 又特派技正杨灵豹对津埠水灾详加调查, 写就紧要报告一则, 详述天津周边河流淤塞、丧失泄洪功能, 水流汇聚成势无法宣泄以至于水漫津埠而成巨灾的过程, 用以证明河道淤塞疏于管理造成的恶果。

如前所述, 因森林植被破坏严重, 雨水、山洪挟带大量泥沙注入各河, 导致河床不断升高, 河道淤塞, 河身变形, 须有专人定期治理, 否则将减弱航运、储水、泄洪等基本功能, 一旦洪水暴发, 后果不堪设想。 然“畿内五河修浚之功不讲久矣”[8]“, 五大河急待疏浚”[9]。宜兴埠附近本有宣泄北河之要道“, 历年既久, 未遇水灾”, 甚至“被新筑之堤将该道壅塞”[10]。上述报告中所称挟带泥沙甚多的永定河本就险情迭出, 然上一年度决口之处的修缮甚至到了1916年底时仍“尚未合龙”, 且河之“下流污塞”[11]。而实际治水、泄水过程中“, 最为缺憾者则无详测之地形图以考其究从河道为宜也”[12]。河工不讲, 河道淤塞, 修缮乏力, 屡遭险情, 甚至连记载河道详细测量数据的地图都缺乏, 以至于舆论不得不感慨“, 中国遇此奇灾, 未始非天假手于水以警政府久旷其治水之职”[13]。河工的修浚维护属于公共工程, 是政府应尽的义务和职责。然天津大水灾爆发的时段, 恰为民国以来最为混乱之时, 帝制复辟, 国会停开, 南北无休止的争战, 掌权的军阀、政客忙于内耗, 此等关系千百万黎民百姓生计的问题自然难入统治者法眼。此次水灾中暴露出的政府渎职, 对河工的漠视, 甚至于对生命的漠视, 由此可见一斑。

对突如其来的水患缺乏防范意识, 使原本恶劣的形势雪上加霜。 9月23日晚七时, 当津西一带大片区域已遭遇水患时, 三不管一带仍是“新月初上, 凉风爽然, 一片声歌, 响彻云里, 大好繁华世界, 一般游人酣游纵乐其中, 谁复知数小时后忽然罹弥天大祸者。即予兢兢预防之人谓, 租界地势高, 防备固, 大水之来亦未必如是之速。熟谙津埠情形者亦谓, 水之来断不至淹及租界”[14]。怀有侥幸心理的人不在少数, 既不做好提前防范, 也没有做好随时可能遭受水灾需要逃生的心理准备, 以至于当水患蔓延至租界区时, 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此外, 防洪过程中, 缺乏统一步调, 也是水灾蔓延如此之广的原因之一。大水来得太急, 受灾各处自行筑埝阻水, 缺乏统一步调的部署, 以至于被阻隔之水四下泛滥。“东南乡小刘庄等处因此次西乡小蒋家庄决口漫及城乡, 第以各国租界堤埝阻梗, 致水不能归源, 于是海河一带村庄尽成泽国, 其田庐人畜淹毙水中者不计其数, 灾民哀鸿遍野, 待赈孔殷。”[15]中国的民居大多简陋“, 多无楼台, 防水技术又极幼稚, 故遇洪水袭来, 几束手无策”[16]。

三、地理环境的影响

天津位于各大河流的出海口, 地理位置较低, 流经天津的北运河、南运河、大清河、子牙河其河身均较大沽口海平线低25尺, 不但河水宣泄不易, 涨海潮时更容易造成海水倒灌的危险局面。与此同时, 五大河流经之天津及其周边地区, 其河身又普遍低于堤外地平线, 各处水流将依照地势由高处源源不断地注入这些河流, 以至于一旦大雨降临容易导致河水泛滥。自1913年以来, 流经天津境内的河段屡出险情, 尤其是1917年, 仅南运河天津县境内段出现险情的地段即达到东岸十五处、西岸二处, 居各处之首。天津周围汇集潮白河、 大清河、南北运河、永定河、子牙河、海河、减河、箭杆河、金钟河、溻河、清龙壤河等大小不等的众多河流。大清河因暴雨导致山洪暴涨, 东流至杨柳青越津浦路, 与东南面同样暴涨漫溢之南运河水汇而为一, 水势愈发汹涌, 然因陈唐庄路基甚高, 南来之水不得更越铁路而流, 因折而东北直注天津, 酿成巨灾。

水灾后猪病的防控 篇4

一、加强猪舍排水和消毒

1. 排水

目前很多小型猪场都是依靠山坡而建, 或很多是建在比较低洼的田园间, 这样排水将会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特别是暴雨来临时, 在短时间内大量的水往往无法排出, 水流入猪舍, 将引起猪群受灾。因此, 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情况, 必须对猪舍周边的排水沟进行及时的清理或深挖, 应急情况下可加高猪舍门槛, 对于比较低洼的猪舍, 可采用紧急转移的方法将猪群转走。

2. 病死、溺死猪只处理

受灾过程中, 不少猪只被水冲散、发病, 发生大量死亡。死亡猪体内带有大量致病微生物, 如不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任其腐烂发臭, 病菌会随水流、空气到处扩散, 不仅污染环境, 还容易引起人、猪疫病流行。对死亡猪只尸体最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是深埋。深埋应选择高岗地带, 坑深在2米以上, 尸体入坑后, 撒上石灰或消毒药水, 覆盖厚土。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焚烧。

3. 消毒

积水排净后, 要加强消毒。除了清扫、冲刷、洗擦、日晒、焚烧、堆积发酵等物理消毒和生物学消毒方法以外, 化学消毒应用最广泛。 (1) 用新鲜石灰配成的10%~20%的石灰水, 可用来消毒场地, 粉刷棚圈墙壁、桩柱等。石灰水的配制方法:1公斤生石灰加4~9公斤水。先将生石灰放在桶内, 加少量水使其溶解, 然后加足水量。石灰水现配现用, 放置时间过长会失效。 (2) 草木灰水适用于对棚圈、用具和器械等消毒。草木灰水配制方法:在10公斤水中加2~3公斤新鲜草木灰, 加热煮沸 (或用热水浸泡3昼夜) , 待草木灰水澄清后使用。 (3) 2%烧碱溶液可用来消毒棚圈、场地、用具和车辆等。3%~5%的烧碱溶液, 可消毒被炭疽芽孢污染的地面。消毒棚圈时, 将家畜赶 (牵) 出栏圈, 经半天时间, 将消毒过的饲槽、水槽、水泥地或木板地用水冲洗后, 再让家畜进圈。 (4) 2%~5%的过氧乙酸溶液, 可喷雾消毒棚圈、场地、墙壁、用具、车船、粪便等。 (5) 复合酚100~300倍液适用于消毒畜舍、场地、污物等。 (6) 用百毒杀3000倍稀释液喷洒、冲洗、浸渍, 可消毒畜舍、环境、机械、器具、种蛋等。百毒杀2000倍液可用于紧急预防畜禽舍的消毒。百毒杀10000~20000倍稀释液可预防储水塔、饮水器被污物堵塞, 可以杀死微生物、除藻、除臭、改善水质。

4. 灭蚊灭蝇

高湿高温、污水四处横流, 最容易滋生蚊虫, 附红体病、弓形体病、圆环病毒往往是由蚊虫叮咬所引起。应尽量割除猪舍周边的杂草, 定期清理排水沟, 搞好栏舍卫生, 平时用完的药物瓶子、袋子等不要到处乱扔, 要集中安排销毁或深埋。另外, 在饲料里面添加环丙氨嗪, 可以有效地清除蚊虫的幼卵, 减少蚊虫滋生。

二、突击抓好免疫和检疫监督

洪水灾害使病原大量扩散, 疫病极易流行。一些多年不发生或很少发生的疫病, 如猪丹毒、猪肺疫、猪瘟、炭疽病等, 也有可能发生。另外, 灾后急需补栏, 苗猪普遍不足, 需要到外地调运, 稍有不慎, 就会带进疫病。因此检疫检验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项工作是切断疫源传播, 防止疫病传入和流行的关键所在, 必须抓好。

三、预防应激

雨后多高温高湿, 对母猪、公猪应激很大, 母猪容易躁动不安, 踩伤踩死小猪, 而且影响其母性, 导致小猪奶水不足。对于公猪, 由于长时间高温, 散热很难, 死精的情况在所难免。高温高湿天气氨气很容易产生, 氨气不但能引起猪群躁动, 而且容易破坏猪群呼吸道黏膜, 引起呼吸道疾病。这种天气湿帘降温作用不大, 而风扇特别是吊扇还是比较有效的, 但吊扇长时间开着必须预防小猪着凉, 要注意将小猪赶入保温箱中休息。同时及时清理栏舍卫生、冲洗猪粪等, 减少氨气的产生是关键。

四、防止饲料霉变

遭受水灾水淹后农用机械的检修 篇5

一、拖拉机

拖拉机检修前, 先用清水洗净机体外表的泥沙、污垢, 再作检修。

1.拆卸离合器, 清除积水和杂物。若离合器花键轴锈蚀, 应用砂布除锈, 使从动盘能在花键轴上灵活移动;然后用汽油清洗离合器内各零件, 晾干后装复, 并注意给分离轴承、离合器轴承加注润滑脂。

2.放去变速箱和后桥内齿轮油, 并加入适量柴油, 支起后桥。启动发动机 (或用手快速转动悬空的驱动轮) , 用一挡或倒挡分别带动各齿轮运转3~5min, 放出清洗油。若放出的清洗油中含泥沙杂质较多, 应再清洗一遍, 直至除净箱体内的泥沙, 然后再按规定加入新齿轮油。

3.拆卸制动泵有关零件。清除制动系内的泥水和杂物, 并用汽油清洗制动总泵、分泵、摩擦片, 更换制动液;若采用的是气压制动, 应放去贮气筒内的积水, 用汽油清洗气泵、制动控制阀及空气滤清器。

4.对转向系、行走系及其它附件清洗后注油润滑, 使配合件相互运动灵活无卡滞。

5.用毛刷蘸汽油刷除各电气接线柱上的污物。若接线柱锈蚀, 应用砂布打磨并焊牢;发动机、电动机、电喇叭、雨刮器、各仪表应拆卸清洗更换。

6.拖拉机上有许多起平衡气压作用的通气孔 (如变速箱、后桥壳、液压油箱、蓄电池等盖上的通气孔) , 在受洪水浸泡后极易堵塞, 都应注意疏通。

7.检修完毕后, 开动拖拉机, 看底盘有无反常现象, 有无异常气味和异常响声, 发现故障应立即停车排除。

二、柴油机

1.用清水将柴油机外表的泥沙杂质冲洗干净, 并将机内的废柴油、废机油和冷却水放净。

2.设法用棍棒、绳索等固定住曲轴飞轮, 在气缸内清洗前不得使其转动, 以防气缸内进入泥沙而拉伤气缸。

3.拆下进气管、排气管、油箱、喷油器、气缸盖罩、气缸盖、油管、柴油和机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油底壳机油集滤器等零部件, 并用清洁柴油洗净, 各类纸质滤芯, 纸垫应予以更换。

4.用毛刷蘸汽油 (或柴油) 洗净气缸内泥沙, 再拆出活塞连杆组进行清洗。

5.缸套、活塞环、气门及气门座圈若有锈蚀应予除锈或研磨, 锈蚀严重时应予更换新件。

6.分解喷油泵、喷油器、输油泵, 并用清洁柴油清洗;三大精密偶件锈蚀轻微时, 可涂机油互研, 互研后锈蚀仍不能消除的应予更换。

7.用柴油彻底清洗曲轴箱、机油泵、机油散热器、机油管道、正时齿轮室、曲轴颈净化油腔等, 以保证润滑油路畅通。

8.用清水清除水箱散热器、水泵、水道管中的沙泥杂质, 并用气筒或压缩空气吹净水道中的杂质。

9.仔细清洗疏通柴油机上通气或贮油作用的各通孔、小孔;认真检查各配合件有无损坏, 如有损坏件应及时更换。

10.擦净零配件表面, 并在配合表面涂上清洁机油, 按技术要求组装好柴油机, 加足柴油、机油和冷却水。

11.柴油机装配好后, 进行启动运转, 检查有无漏油、漏水、漏气现象, 有无异常响声。若有异常的响声, 应立即停机检查排除。

三、电动机

农用电动机浸水后, 应先用清水冲洗其外表的泥污, 然后拆卸检查。在拆卸时, 先不要转动电机轴, 以防转子与定子间进入泥沙卡滞而损坏绕组绝缘层。

1.拆下电机端盖和传动带轮。带轮锈死在轴上, 可浸油、用喷灯加热带轮, 并用水淋浇电机轴, 待带轮热胀, 与轴配合变松后, 立即用拉力器拉出。

2.抽出转子后, 用毛刷蘸汽油刷除轴承、转子、定子及滑环上的泥沙污物。

3.洗后晾干, 用万用表检查定子和转子线圈有无断路、短路、开焊现象。若有, 应找出短路、断路部位, 并更换绕组或予重焊。还要检查电刷是否在电刷架中锈蚀卡死、电刷压力是否正常、电刷与滑环表面是否贴紧, 如发现故障也予排除。

4.烘干绕组。可用白炽灯烘烤水分蒸发;也可放在通风处自然风干。但不得用电流加热或明火烘烤, 以防短路或烤坏绝缘层。烘干以后, 需用万用表检查各绕组线圈的绝缘性能。发现有绝缘不良的, 应予检修。

5.向电机轴承加注润滑脂。依次装复电机各零件, 并进行试运转。如试运转无任何问题, 便可投入使用。

四、农机具

犁、耙、开沟机、旋耕机、秸杆还田机、播种机、插秧机、脱粒机、碾米机、粉碎机、磨粉机等农具和农用机械受洪水浸泡后, 首先要将其外表及机内的泥污洗净, 然后针对各自技术要求进行除锈、润滑、修复、保管。

1.除锈。

对于各轴颈等配合精度较高部位的锈渍, 可用“00”号砂布进行打磨, 直至机件表面上的红黄色锈渍消失, 再磨光;对于齿轮、带轮等零部件, 可用“0”号砂布、油石打磨除锈;对于表面一般的锈渍, 可用钢丝刷除锈, 必要时用锉刀除锈。

2.润滑。

各轴承、轴套、齿轮、链传动、铰连部位以及调节丝杆等配合件工作表面, 应用汽油或柴油渍洗干净后并晾干, 加注润滑脂或润滑油, 使各工作部件运动灵活。

3.修复。

检查农机具的技术状态, 若有变形、裂纹、蚀穿、开焊等现象, 应予以校正、焊修或更换, 并拧紧各部位的螺栓。

4.保管。

煤矿预防井下水灾的相关问题探讨 篇6

在煤矿的建设以及生产中, 经常会遇到水害, 水害已成为煤矿面临的重大灾害之一。众所周知, 矿井通常处于地面下的深处, 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经过渗透作用, 会逐渐进入矿井, 如果进入矿井的水量超过它的正常承载能力就会导致矿井积水过多, 矿井突然涌水或涌水量超过正常排水能力造成水患, 就成为矿井水灾。矿井水灾, 轻则对生产环境造成影响, 破坏工作面生产的接续和正常生产秩序, 严重的话还会威胁到煤矿的生产建设以及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给煤矿企业带来了无法预计的后果。

井下防治水通常分为井下防水和疏干排水两种措施, 防水措施适合于煤层与水体或含水层之间存在着隔水层的情况;疏排措施则适用于煤层离含水层很近或直接接触的情况。疏排措施比防水措施更为安全和有效, 但是成本也较高, 防治水实践中应多方面考虑, 做出恰当选择。

1 防水隔离煤柱的留设

在煤层与含水层或含水带的接触地段, 预留一定宽度的煤层不采, 从而保持工作面与地下水源间存在一定的距离, 这种预留不采的煤层就是防水隔离煤柱。防水隔离煤柱的留设一方面能够阻止矿井中涌入地下水, 另外还能起到防止瓦斯与火灾事故蔓延的作用。由于矿井特殊地质条件, 矿井防水煤柱的留设应通过下列公式计算。

1.1 煤层位于导水断层上盘时, 煤岩柱的留设

式中:L—顺层防水煤柱宽度, m;

M—煤层厚度或采高, m;

P—隔水层底板所承受的静水压力, MPa;

Kp—煤的抗张强度, MPa;

A—安全系数。

根据上式计算后, 并按下式校验:

Ha—安全防水岩柱厚度, m;

式中:θ—煤层与断层的夹角;

P—隔水层底板所承受的静水压力

Ts—突水系数, MPa/m, 有构造破坏地段临界突水系数006 MPa/m, 正常地段临界突水系数0.15 MPa/m。

Mo—采矿活动破坏厚度。煤柱的留设采用最大值, m。

1.2 煤层位于导水断层下盘时, 煤岩柱的留设

式中:L—顺层防水煤柱宽度, m;

L1、L2、L3—顺层防水煤柱分段宽度, m;

Ha—安全防水岩柱厚度, m;

θ—煤层与断层的夹角;

δ—岩移塌陷边与煤层的夹角;

式中:Ha—安全防水岩柱厚度, m;

P—隔水层底板所承受的静水压力;

Ts—突水系数, MPa/m, 有构造破坏地段临界突水系数0.06 MPa/m, 正常地段临界突水系数0.15 MPa/m。

Mo—采矿活动破坏厚度。

防水隔离煤柱是预防井下水灾的主要设施, 煤矿企业要对矿井的防水隔离煤柱加强监督检查, 严格杜绝开采或复采矿井留设的防水隔离煤柱, 同时也要禁止在风化带防水隔离煤柱内开掘硐室或巷道。矿井井田内如果存在未探明的隐伏改造, 则在未来的开采过程中, 必须按照相关规程要求预留好足够的防水煤柱。

2 探水技术

井田内有采空, 在采空区内均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积水, 应进行探测和疏排, 以免影响下伏煤层的正常开采。接近采空区工作面处, 如果有突水的情况将会影响到煤矿的顺利开采。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面临的情况都会比较复杂, 由于勘测技术的局限性, 很难全面把握井下的整体情况, 也难以全面掌握可能发生水害的区域。探水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超前钻探技术, 提前将水源位置、水压、水量、与开采煤层的距离等探测清楚, 就能整体上把握水源状况, 对水灾安全隐患提前做出预测和处理, 就能从根本上做好水灾的防治。

2.1 探水长度的确定

α—煤层倾角;

k—岩石碎胀系数, 1.25~1.5;

M—煤层厚度或采高, m;

2.2 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

式中:HL—导水裂隙带高度, m;

M—煤层厚度或采高, m;

采空区底板的最大下沉值计算:

式中:Wo—充分采动时最大下沉值, m;

η—下沉系数, 0.6~0.8;

对煤层开采时, 对煤层采空区积水应进行探测和疏排。比如某矿井,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 确定出探水长度为100 m。

2.3 井下探放水措施

1) 探水步距的确定。比如某矿井, 根据计算, 探水长度100 m, 确定探水步距为100 m。考虑巷道掘进断面, 设计采用扇形布置探水钻孔。具体要求:向采空区探水时, 钻孔倾角与水平线不得<25°, 钻探深度不<110.3 m;向巷道两侧探水时, 钻孔倾角与水平线不得<30°, 钻探深度不<110.3 m;向前探水时, 钻探深度不<100 m。

2) 探放水原则。总体上, 采掘中要坚持“有疑必探, 有掘必探, 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采掘工作面发现有透水预兆 (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膨鼓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异状) 时, 必须停止作业, 采取措施, 报告煤矿调度室。如情况紧急, 必须立即发现警报, 撤出所有受水患威胁地点的人员。

3 其他井下防治水措施

1) 相邻矿井的分界处, 必须留防水煤柱。矿井以断层分界时, 必须在断层两侧留有防水煤柱。严禁在各种防隔水煤柱中采掘。

2) 井巷出水点的位置及其水量, 有积水的井巷及采空区的积水范围、标高和积水量, 必须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在水淹区域应标出探水线的位置。采掘到探水线位置时, 必须探水前进。

3) 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 应及时观测井下水文变化情况, 并向矿调度室报告。

4) 水淹区积水面以下的煤岩层中的采掘工作, 应在排除积水以后进行;如果无法排除积水, 必须编制设计, 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后, 方可进行。

5) 井田内有与河流、湖泊、溶洞、含水层等有水力联系的导水断层、裂隙 (带) 、陷落柱时, 必须查出其确切位置, 并按规定留设防水煤 (岩) 柱。巷道必须穿过上述构造时, 必须探水前进。如果前方有水, 应超前预注浆封堵加固, 必要时预先建筑防水闸门或采取其他防治水措施。

6) 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突水预兆时, 必须停止作业, 采取措施, 立即报告矿调度室, 发出警报, 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7) 煤层顶板含水层和水体存在时, 应当观测“三带”发育高度。当导水裂隙带范围内的含水层或老空积水影响安全开采时, 必须超前探放水并建立疏排水系数。

8) 编制探放水设计, 明确安全措施。矿井必须做好水害分析预报, 坚持“有疑必探, 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探水或接近积水地区掘进前, 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 并采取防止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危害等安全措施。

9) 在井底车场周围设置防水闸门。中央水泵房和井底车场的通道设置防水闸门。掘进工作面在设置防水闸门后, 方可掘进。

10) 防水闸门硐室前、后两端, 应分别砌筑不<5 m的混凝土护碹, 碹后用混凝土填实, 不得空帮、空顶。防水闸门硐室和护碹必须采用高标号水泥进行注浆加固, 注浆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水闸门来水一侧15~25 m处, 应加设1道挡物篦子门。防水闸门与篦子门之间, 不得停放车辆或堆放杂物。来水时先关篦子门, 后关防水闸门。如果采用双向防水闸门, 应在两侧各设一道篦子门。

11) 分区隔离和采区大后退开采。为了限制突水突害的影响范围, 应尽可能实行分区隔离和采区大后退开采, 以便在突水时封闭采区。

参考文献

[1]马宏华.探讨关于在煤矿防治水工作常见问题和对策[J].能源与节能, 2014 (2) .

[2]种义锋.浅议水文地质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J].矿山机械, 2007 (11) .

[3]董书宁, 靳德武, 冯宏.煤矿防治水实用技术及装备[J].煤炭科学技术, 2008 (3) .

“水灾避灾11招”教学案例 篇7

那么矿井一但发生透水事故, 该如何避灾?如何进行自救互救?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培训, 使学生学员牢固掌握, 提高安全技能, 收到好的培训效果?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将水灾避灾总结为“水灾避灾11招”, 让学生学员容易记住井下水灾避灾求生的小诀窍。

1 水灾避灾十一招

1.1 救灾演习要重视, 避灾路线要记熟

《煤矿安全规程》第9条规定:煤矿企业必须编制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改。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由矿长负责组织实施。煤矿企业每年必须至少组织一次矿井救灾演习。

《煤矿防治水规定》第117条规定:矿井应当设置安全出口, 规定避水灾路线, 设置贴有反光膜的清晰路标, 并让全体职工熟知, 以便一旦突水, 能够安全撤离, 避免意外伤亡事故。

因此, 在煤矿企业每年一次的矿井救灾演习中, 每个职工都要重视演习, 熟记井下水灾避灾路线、安全出口, 知道哪里可以去, 哪里不能去。

1.2 避险系统要熟悉, 安全设施要利用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发了《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 (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指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

2007年7月29日,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支建煤矿发生洪水淹井, 造成69名矿工被困。经过76个小时的艰苦营救, 被困的69名矿工全部生还。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该矿井具有一定的防灾抗灾能力。煤矿井下有避难硐室、电话、压风管路和防尘喷水管线, 提供了通讯、通风送氧、输送流食的通道, 形成了“三条生命线”。

观看视频《河南支建煤矿抢险救灾奇迹》。

1.3 透水预兆要牢记, 发现隐患快撤退

《煤矿安全规程》第266条规定: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发现有煤层变湿、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来压、片帮、淋水加大、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钻孔喷水、底板涌水、煤壁溃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突水预兆时, 应当立即停止作业, 报告矿调度室, 并发出警报, 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 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观看视频《左云煤矿透水事故》、《广东梅州大兴煤矿透水事故》, 这些透水事故在发生前, 都有明显的透水征兆。在左云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前几天打钻时, 钻孔里的水喷两米多远, 说明离老空水已经很近了。

1.4 透水一旦发生后, 事故报告要及时

在透水发生的第一时间, 在现场和附近工作地点的人员, 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 以最快的速度判断和观察突水的地点、水的来源、涌水量和危害程度以及井下人员目前的情况报告给调度室, 与此同时向附近和下水平的工作人员发出警告。

这些努力将会为接下来的救灾提供极为重要的参考。2007年7月29日,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支建煤矿发生洪水淹井, 造成69名矿工被困。抢险救灾指挥部围绕“一堵” (坚决堵住溃水区不再漏水) 、“二排” (加快排水清碴速度) 、“三送” (送风、送氧、送奶) 的抢救方案, 经过76个小时的艰苦营救, 被困的69名矿工全部生还。主要得益于事故报告及时, 为救援争得了宝贵时间。发现透水事故后及时通知调度室及时撤离人员, 减少了井下被困人数。同时及时向县煤炭局、安监局汇报, 并请三门峡市、义煤集团等救护队到现场救援。

1.5 水势凶猛不要慌, 紧紧抓住固定物

透水时, 如果水势很猛, 冲力很大, 情况不允许转移和躲避, 则要紧紧抓住棚腿、棚梁或其他固定物件不放, 防止被水头打倒冲走, 等水头过去之后再转移。

王家岭矿“3.28”获救者 (一名湖南籍工人) 口述:“我在山西好几年了。以前也在一些煤矿干过。出事那天, 是我来到这个工地上班后第一天下井作业。水位越来越高, 我前面的巷道顶部全被淹了。我用皮带捆住腰, 吊在巷道里的锚杆上, 一直吊着。我的下半身泡在水里, 泡了3天3夜。过了好长一段时间, 水位下降了许多, 我就赶紧下水游, 游到了位置高的地方。”

1.6 面对水头要镇静, 尽快撤到上水平

等水头过去之后,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迅速撤到突水地点以上的水平, 尽量避免进入突水点附近及下方独头巷道。

王家岭矿“3.28”获救者 (山西阳城籍工人) 口述:“我们4队有个老工人, 姓高。他年龄大、有经验。老高想了个办法, 带我们逃到地势高的地方搭架子。我们合伙用井下的井架和网片搭了个架子, 有五六十公分高, 能坐二三十个人, 盼着救援快点来。”

1.7退路如果被水淹, 切忌潜水去乱钻

撤退途中因冒顶或积水堵住退路, 严禁盲目采取潜水等冒险行为来脱离险区, 因为潜水容易被水中杂物缠绕或撞击而溺水死亡, 应该静等救援。

2010年6月3日凌晨5时许, 晋煤集团天安公司效南煤矿因盲目进行掘进, 导通采空区积水, 造成透水事故。事故发生后, 在三三采区运输下山作业的掘进一队7名工人, 因为工作面瓦斯浓度高, 正往三三采区运输下山巷的平台上走, 刚上到平台, 就看到有水从巷道的皮带处流下来, 将平台下的巷道淹没, 于是7名工人赶忙爬到距离平台有3米高的棚架上避险。水位下降后, 工人吴某说:“我游过去给大家看看情况, 去找人救大家。”说完就穿着衣服下到了水中沿皮带的方向往上游, 但游了一会就被水淹没了 (6月6日, 现场救援人员发现遇难的矿工吴某, 其余6名工人获救) 。

1.8 判断是否老空水, 若是戴好自救器

当老空水涌出, 使所有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时, 现场人员应立即佩戴隔离式自救器或压缩氧自救器。在尚未确定所在地点空气成分能否保证生命安全时, 决不能摘掉自救器的口具和鼻夹, 以免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老空水的判断:老空水搓动有润滑感, 发涩, 有臭味, 透明度差, 有毒有害气体增加, 一定要戴好自救器。

1.9 下山出口若被淹, 独头上山暂躲避

对于上山掘进施工人员和来不及撤到上一水平的人员, 如果独头上山下部的唯一出口已被淹没、堵塞而无法撤退时, 则可在独头工作面避难待救。因独头上山内的空气在短时间内被水压缩后形成了高压氧仓, 压力增大, 不仅能阻止水继续上升, 还能阻止有害有害气体进入。2004年10月26日东北某矿发生水灾事故, 3名四川籍矿工生还。他们3人撤退到了一独头巷道内, 被困了5天5夜后全部生还。而另1名矿工与他们冲散后, 不幸遇难。

1.1 0被困井下心莫慌, 节省体力等救援

避难人员在避难时应静卧休息, 避免不必要的体力和氧气消耗, 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 要克服困难, 切不可悲观消极与急躁;要坚信组织上一定会前来营救, 一定能安全脱险。

煤矿井下透水被困可以活多久?应该指出, 煤矿发生事故后, 矿工在井下被困一二十天乃至更长时间后, 仍能生还的事例并不少见。1976年, 唐山发生地震, 开滦矿务局赵各庄煤矿5名矿工被困井下15天后得救。1927年, 山东华坞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后, 大批矿工被困井下, 其中有28名矿工困21天后得救。1941年6月, 淮南大通煤矿透水, 2名矿工在井下被困19天零3小时, 后被救出, 幸存矿工名叫余月和。新中国成立前, 河南观音堂煤矿一次透水事故中, 有个叫刘茂水的矿工在井下被困了28天得救。

看看历史文献中的一些记载:《博山县志》上记载, 山东博山县山头庄某煤窑发生透水事故, 1个多月后, 矿工王腾子不死而获救。该志卷十五载:“山头庄某煤井被水淹没, 工人数百名溺焉。月余, 水既涸, 闻横洞中有人语。继而察知为工人王腾子, 因出诸井面细询之。乃知水方来时, 伊即奔避高处, 故得不死。”还有在井下存活长达1年多的记载。清代末年陕西铜川矿区“陈炉镇三井炭窠, 井中水至, 煤工三十人被淹……经岁余, 窠主为淘井, 始知当时水入他道, 工人非淹毙, 乃久饿并窒息而死也。一一出之, 尸抵井外, 更生者二十九人……惟一死。贵州《兴仁县志》载:“有挖煤入洞而洞门陷者, 幽于洞中已三年。后开此洞, 始负之出, 则遍体黄毛长寸许。亦言洞中有浸水盏许……日饮其水不饥。其人尚在, 能夜间视物如昼。咸异之。”这件事是作为一项“奇迹”被写入《县志》的, 确实让人称奇。

1.1 1找到避难好空间, 相信政府相信党

2009年6月17日, 贵州晴隆新桥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其中3名矿工被困井下25天计604小时后奇迹生还, 创造了同等条件下, 人类的生存极限, 原因就是队里的一位老工人熟悉井下巷道系统, 知道一条高水平的巷道三平巷, 才让这几个工人死里逃生。还要更重要的是我们政府从未放弃他们, 想尽一切办法, 不惜一切代价, 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停止救援工作, 才使他们的坚持有了意义 (电影《幸存日》故事就取材于该矿难的求援事件) 。观看电影《幸存日》片段。

2 结语

2.1 教学方法及效果

在水灾避灾的讲授中采用多媒体、图片、事故案例、视频录像等大量资料, 来增强学生学员学习的兴趣。用一张张漫画来进一步说明避灾措施, 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来增强学员的印象, 突出这些避灾措施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用精炼通俗的语言概括, 便于学员记忆, 且“水灾避灾11招”读起来朗朗上口, 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2.2 水灾避灾11招

上一篇:现代农业中栽培技术下一篇:对比总结